学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规定

2024-05-08

学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规定(共9篇)

篇1:学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规定

学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和管理规定

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大批的知识型人才,而且还要培养一批管理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需求,才能保证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我校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理应在此方面做出表率。为了把有志向、有道德、有能力的学生吸纳到干部队伍中来,发挥他们在学校各个领域民主管理、自主管理的积极作用,规范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和管理,特制订如下办法。

一、学生干部基本任职标准及相关规定

(一)基本标准

(二)相关规定

二、学生干部的任用程序及相关规定、说明

(一)学生干部的类别

(二)各类学生干部的具体任用程序

(三)相关规定及说明

三、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与管理

(一)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

(二)学生干部的管理

四、建立学生干部激励机制

篇2:学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规定

莆院党组[2005]13号

关于印发《莆田学院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莆田学院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本校各单位:

现将《莆田学院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莆田学院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随文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五年七月五日

主题词:干部工作

制度

通知 抄送: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

莆田学院办公室 2005年7月5日印发

共印65份 莆田学院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暂行规定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素质的高校领导干部队伍,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关于调整省委教育工委职能加强和改进我省学校干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干部政策与规定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干部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 选拔任用原则 •第一条 选拔任用处级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的原则;

••••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

(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

(五)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

(六)依法办事的原则。

第二章 选拔任用条件

••• 第二条 提拔担任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2 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五)正确行使师生员工赋予的权利,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第三条 提拔担任处级职务的,应当具备下列资格:

(一)提任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二)提任处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三)提任正处级领导职务,应当在副处级岗位工作两年以上;(四)提任副处级领导职务,应当在正科级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3(五)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院系(部)行政正职、机关直接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部处正副职领导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

(六)应当经过校级以上党校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七)提任正处级的,年龄一般在五十五周岁以下;提任副处级的,年龄一般在五十周岁以下;

(八)身体健康,能履行职责;

(九)提任党的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三年以上的党龄和一定的党务工作经验。

第四条 处级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特别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和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业务干部或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择优破格提拔。

破格提拔的,应当按照有关条件、程序报上级组织部门批准。

第三章 选拔任用工作程序

第五条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

(一)民主推荐。选拔任用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推荐的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按照领导班子职位的设置全额定向推荐;个别提拔任职,按照拟任职位推荐。

处级领导干部人选的民主推荐工作一般应召开全校副科级以上干部、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民主党派和离退休教师代表大会进行。

个人向党委推荐干部人选的,必须负责地写出署名的推荐材料。经组织部审核后,按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列为考察对象。

校党委会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考察对象人数一般应当多于拟任职务人数。

(二)组织考察。组织考察工作由党委组织部负责,校纪检、监察、人事等部门密切配合。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干部考察预告。

考察干部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

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为院系(部)的,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一般为:院系(部)党政领导、总支委员、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专职秘书、专职辅导员、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部分教授、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本教研室教师代表、工作联系较为密切的校机关部处领导和其它需要参加人员。

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为校机关部处的,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一般为:所在单位党支部主要负责人、所在部处领导和有关人员、工作联系较为密切的有关部处、院系(部)领导、其它需要参加人员。

考察对象在现单位工作不满一年的,必须把考察范围扩大到原单位。考察对象为民主党派或无党派的,还应听取校统战部、考察对象所在党派学校组织主要负责人的意见。

建立考察组与考察对象面谈制度。面谈时,考察组全体成员一般应当参加。

考察工作必须同干部年度考核、民主评议等结合起来,形成全面、准确、清楚反映考察对象的书面材料。

考察材料内容包括:德才表现(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 5 现和主要特长)、主要缺点和不足、培训情况、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等。

负责考察工作的考察组由两名以上成员组成,考察组成员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实事求地是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材料负责。

(三)征求校纪委监察、计生、清房、综治等部门意见。

(四)征求校分管领导意见。

(五)校党委组织部部务会议集体听取考察组汇报,研究提出意见。

(六)提交校党委会研究决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党委委员到会。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口头表决或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者,应当暂缓表决。对影响作出决定的问题要及时查清,避免久拖不决。

对干部任免的决定必须经校党委会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方可形成。未获通过的,半年内不对其进行其它岗位的调整,一年内不对其作同一岗位同一职级任免复议。

对干部任免的讨论及表决情况应做好记录和有关材料的保存、保密。

(七)提拔任职的,在校党委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进行任职前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七天。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

(八)报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审批或备案。

(九)干部任免前由分管干部工作的党委领导同拟任人选谈话,组织部要派人作好记录并予以存档。

(十)非选举产生的领导干部由正科级提任副处级、副处级提任正 6 处级的,应经过一年试用期考察。试用期满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现职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任前职级安排工作。

第六条 竞争上岗是选拔任用处级领导干部的方式之一。竞争上岗的基本程序为:公布职位、任职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报名与资格审查;竞职演说或考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按本章第五条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执行。

第四章 干部任期和轮岗交流

第七条 处级领导干部任期为每任三年。任期届满经考核合格或选举连任者可连任,但一般不超过两任六年。任期内岗位变动或由副职提任正职的,任期由新任岗位、职级算起。

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岗位,确因工作特殊需要,群众公认特别优秀的,可适当延长任期。

第八条 依法选举产生的有关单位领导干部根据有关规定确定任期,但一般不超过两任。

第九条 处级领导干部在两任期满后应进行轮岗,轮岗可在机关部处之间、•机关部处与院系(部)之间、院系(部)与院系(部)之间进行。

第十条 院系(部)同一单位的党政正职和机关同一部处正、副职一般不同时进行轮岗。

第十一条 干部轮岗一般每三年统筹安排一次,每次掌握在处级领导干部十分之一左右。

第十二条 干部轮岗工作由组织部在征求校领导和有关单位领导意见后,提出方案经校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

第十三条 干部轮岗工作由校党委组织部具体负责实施,可根据实 7 际情况,决定提前或推迟轮岗的时间,增加或减少轮岗的比例。

第十四条 经竞争上岗的,应当在该岗位工作满两年,方可参加新岗位的竞聘。

第五章 干部的回避制度

第十五条 实行处级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

处级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有上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校内同一机关部处和院系(部)任职或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基层单位中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

第十六条 党委及组织、人事部门讨论干部任免,涉及上述回避关系的,本人必须回避。干部考察组成员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上述回避关系的,本人必须回避。

第六章 干部的免职、辞职和降职

第十七条 建立干部免职制度。

领导干部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退休年龄界限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合格票超过三分之

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应当免去现职。

第十八条 实行干部辞职制度。

辞职包括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辞职手续按照法律或者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一)因公辞职,是指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变动职务,向校党委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因公辞职由校党委组织部依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有关手续。

(二)自愿辞职,是指领导干部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自行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自愿辞职,必须写出书面申请,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审批。任免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以内予以答复。未经批准,不得擅离职守。擅自离职的,应当给予纪律处分。

(三)引咎辞职,是指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四)责令辞职,是指校党委会根据干部在任职期间的表现,认定其已不再适合担任现职的,通过一定程序责令其辞去现任领导职务。拒不辞职的,应免去现职。

第十九条 实行干部降职制度。

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它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降职使用。降职使用的干部,其待遇按照新任职务的标准执行。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第七章 纪律和监督

第二十条 选拔任用处级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并遵守下列纪律:

(一)不准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违反规定提高干部的职级待遇;

(二)不准以书记办公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校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三)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

(四)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无权改变校党委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有关干部任免决定,需重新复议的,必须经党委会超过半数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五)不准拒不执行上级调动、交流领导干部的决定;

(六)不准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或者指令提拔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

(七)不准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成员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或在干部调离后,干预原任职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

(八)不准在选举中进行违反党的纪律、法律规定和有关章程的活动;

(九)不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泄露考察谈话、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十)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搞团团伙伙,或者打击报复。

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调动和交流决定的,依照有关规定就地免职或者降职使用。

第二十一条 实行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校党委及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对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校党委组织部受理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举报、申诉,制止、纠正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处理建 10 议。

第二十三条 建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就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沟通信息,交流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四条 校党委及组织部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的监督。党员、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有权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纪检机关(监察部门)举报、申诉。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依法选举或试行选举的,依照选举办法进行。第二十六条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依据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办法进行。

第二十七条 本暂行规定由校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暂行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实施。过去我校有关干部任免、选拔工作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中共莆田学院委员会

二○○五年七月三日

莆田学院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暂行规定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提出的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六条原则,不断完善科学规范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一步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努力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选人用人公正机制的若干意见(试行)》等有关干部政策与规定精神,参照《中共莆田学院委员会关于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定(试行)》,并结合我校干部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一条

科级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参照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要求执行。

第二条 提拔担任科级干部的,一般应当具备下列资格:

1、提拔担任正科级职务,应当担任副科级职务2年以上;

2、提拔担任副科级职务,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担任科员职务1年以上;大学毕业后担任科员职务(含初级专业技术职务)4年、大专毕业后担任科员职务(含初级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工龄。

3、一般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4、身体健康。

5、提任正科级干部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提任副科级干部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其中担任学院团委书记职务的年龄一般不超过33周岁。

第三条 科级干部应当逐级提拔。特别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和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业务干部或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择优破格提拔。

第四条 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

(一)民主推荐。选拔任用科级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推荐的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院系(部)科级人选的民主推荐工作一般应召开院系(部)教职工大会进行。机关部、处的科级人选民主推荐工作一般应召开本党支部所属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及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会议进行。

个人向党委推荐干部人选的,必须负责地写出署名的推荐材料。经组织部审核后,按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列为考察对象。

校党委会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考察对象人数一般应当多于拟任职务人数。

(二)组织考察。组织考察工作由党委组织部负责,校纪检、监察、人事等部门密切配合。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干部考察预告。

考察干部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

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为院系(部)的,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一般为:院系(部)党政领导、总支委员、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专职秘书、专职辅导员、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部分教授、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本教研室教师代表、工作联系较为密切的校机关部处领导和其它需要参加人员。

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为校机关部、处的,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一般为:所在单位党支部主要负责人、所在部处领导和有关人员、工作 13 联系较为密切的有关部处、院系(部)领导、其它需要参加人员。

考察对象在现单位工作不满一年的,必须把考察范围扩大到原单位。考察对象为民主党派或无党派的,还应听取校统战部、考察对象所在党派学校组织主要负责人的意见。

建立考察组与考察对象面谈制度。面谈时,考察组全体成员一般应当参加。

考察工作必须同干部年度考核、民主评议等结合起来,形成全面、准确、清楚反映考察对象的书面材料。

考察材料内容包括:德才表现(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主要缺点和不足、培训情况、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等。

负责考察工作的考察组由两名以上成员组成,考察组成员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实事求地是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材料负责。

(三)征求校纪委监察、计生、清房、综治等部门意见。

(四)征求校分管领导意见。

(五)校党委组织部部务会议集体听取考察组汇报,研究提出意见。

(六)提交校党委会研究决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党委委员到会。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口头表决或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者,应当暂缓表决。对影响作出决定的问题要及时查清,避免久拖不决。

对干部任免的决定必须经校党委会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方可形成。未获通过的,半年内不对其进行其它岗位的调整,一年内不对其作同一岗位同一职级任免复议。

对干部任免的讨论及表决情况应做好记录和有关材料的保存、保 14 密。

(七)提拔任职的,在校党委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进行任职前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七天。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

(八)干部任免前由分管干部工作的党委领导同拟任人选谈话,组织部要派人作好记录并予以存档。

(九)非选举产生的科级干部,应经过一年试用期考察。试用期满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现职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任前职级安排工作。

第五条 竞争上岗是选拔任用科级干部的方式之一。竞争上岗的基本程序为:公布职位、任职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报名与资格审查;竞职演说或考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按本章第四条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执行。

第六条 科级干部轮岗由校党委组织部在征求校领导和相关单位领导意见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方案经校党委会研究决定。

第七条 经竞争上岗的科级干部,应当在该职位工作满2年,方可参加同一职级新职位的竞争。

第八条 本暂行规定由校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暂行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实施。过去我校有关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定,与本暂行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暂行规定为准。

中共莆田学院委员会

篇3:新生班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任用

应考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新生中的党员基本是高中时期发展的, 数量较少, 他们大多是同龄人中的优秀代表, 具有主动为班级服务、为集体服务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因此在同等条件下, 应该适当考虑给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更多的机会, 安排他们担任学生干部, 鼓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应考虑党团工作的性质。党务工作必须由党员承担, 这是无可置疑的, 但考虑到共青团的工作性质及特点, 负责团支部工作的书记、副书记也应尽量由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另外, 入党积极分子是经过党组织培养的优秀分子, 他们对党员培养及发展程序有着一定的认知基础。

各宿舍应相对平均地分配学生干部名额。随着学分制的实施, 班级概念将不断淡化, 宿舍、社团、实验室等将成为学生活动的基层单位, 特别是宿舍这一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 将越来越多地承载着日常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 了解全体学生必须了解其宿舍情况。因此, 各宿舍应相对平均地分配学生干部是非常必要的。

班委的男女比例应与班级男女比例基本相当。学生干部是学生的代表, 自然应该根据班级男女比例分别选择能代表其意志的学生干部。

篇4:新生班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任用

1.应考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新生中的党员基本是高中时期发展的,数量较少,他们大多是同龄人中的优秀代表,具有主动为班级服务、为集体服务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应该适当考虑给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更多的机会,安排他们担任学生干部,鼓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应考虑党团工作的性质。党务工作必须由党员承担,这是无可置疑的,但考虑到共青团的工作性质及特点,负责团支部工作的书记、副书记也应尽量由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另外,入党积极分子是经过党组织培养的优秀分子,他们对党员培养及发展程序有着一定的认知基础。

3.各宿舍应相对平均地分配学生干部名额。随着学分制的实施,班级概念将不断淡化,宿舍、社团、实验室等将成为学生活动的基层单位,特别是宿舍这一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将越来越多地承载着日常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了解全体学生必须了解其宿舍情况。因此,各宿舍应相对平均地分配学生干部是非常必要的。

4.班委的男女比例应与班级男女比例基本相当。学生干部是学生的代表,自然应该根据班级男女比例分别选择能代表其意志的学生干部。

5.不同的生源分布地区应相对平均分配学生干部名额。大部分高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而同一地区的学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相近,彼此能够了解一些习惯和特点,特别是部分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学生。因此,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应适当考虑生源地域特点,尽量避免大部分干部都集中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地区的现象。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篇5: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

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保持我省xxx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国家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xxx行业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总则

(一)选拔任用原则

1.党管干部原则。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工作实绩原则。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本规定由各级党组(党委)及人事(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三)本规定适用于选拔任用省局(公司)党组管理的干部及市级局(分公司)党组管理的县级局(公司)领导班子成员。

二、选拔任用条件

(一)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践“xxxx”重要思想,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局、省局(公司)的政策、规定,同省局(公司)党组保持一致。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工作成绩突出。

3.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4.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不以权谋私,不以烟谋私,在群众中威信高。

5.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

(二)资格条件

1.提任处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2.提任处级领导职务,由副处提任正处的,应当在副处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正科提任副处的,应当在正科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3.提任县级局(营销部)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下一级正职提任副职的,应当在下一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4.学历规定:选拔处级干部应当具有大专(全日制)以上学历或者在职教育本科以上学历;选拔县级局(营销部)领导干部学历限定在大专以上。

5.提任正处级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提任副处级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提任县级局(营销部)正职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提任县级局(营销部)副职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6.提任处级干部五年内应当经过地(市)级以上党校、行政院校或者人事(组织)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二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7.身体健康。

(三)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一般应当逐级提拔,越级提拔的,应当报上级人事(组织)部门同意。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

提拔领导干部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

三、选拔任用程序

(一)组织推荐

各单位拟提拔领导干部时,应当通过民主推荐,并经党组(党委)讨论确定拟任人选后,上报上级党组(党委)。上报的材料包括:

1.拟任干部的请示(3份),在请示中要说明民主推荐的情况及党组(党委)讨论的意见。

2.干部任免呈报表(3份)。

3.推荐考察材料1份。

(二)组织考察

根据各单位的推荐材料及班子状况,人事(组织)部门进行审核后报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并由人事(组织)部门进行考察。具体程序是:

1.组成考察组,拟定考察工作方案,并同呈报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就考察工作方案沟通情况征求意见。

2.民主推荐

(1)民主推荐由考察组主持,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推荐,推荐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2)考察领导班子时,按一定比例民主推荐后备干部;个别提拔任职时,按照拟任职位推荐。

(3)参加人员范围

考察市级局(分公司)领导班子及个别提拔任职时,百人以下的市级局(分公司)由本级全体干部职工(不低于90%)及所属县级局(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百人以上的市级局(分公司)由本级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和所属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考察县级局(公司)领导班子时,由县级局(营销部)本级全体职工(不低于90%)参加。

(4)推荐程序

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提出有关要求,填写推荐票。

(5)推荐票统计

对推荐票按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三个职务层次分别进行统计,县级局(营销部)领导班子成员的推荐票记入分公司中层干部中。其中,三个层次各占三分之一,汇总后作为民主推荐结果。

(6)民主推荐结果应当作为确定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原则上民主推荐票数不得低于60%,低于60%的不再进行考察。

(7)易地交流提拔的领导干部人选应当在后备干部中产生,由人事(组织)部门根据领导班子考察情况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情况提出意见报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后,党组(党委)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3.发放征求意见表

在考察领导班子和个别提拔干部时,向参加推荐大会人员发放“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征求意见表”,充分听取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意见。

4.对确定的考察对象,依据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岗位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同时应当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纪检监察、审计、人事(组织)部门和机关党委的意见。

5.考察组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并进行反馈。个别提拔任职时向单位主要领导反馈考察情况;考察领导班子时,向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反馈考察情况。

6.考察组形成考察材料。根据考察

情况,考察组要形成书面考察材料,考察材料要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内容包括:

(1)考察对象的自然情况及工作简历。

(2)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

(3)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点。

(4)存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

(5)考察人署名。

7.对领导班子全面考察时,考察材料内容包括:

(1)考察工作简要情况。

(2)领导班子的政治表现、执行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工作实绩、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3)领导班子成员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存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

(4)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情况。

(5)考察组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初步意见。

(6)考察人署名。

(三)讨论决定

1.人事(组织)部门对考察组提出的拟任人选的初步意见进行研究,并以书面形式征求同级纪检监察部门意见后,提出任用建议,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后,提交党组(党委)讨论。

2.在党组(党委)讨论干部任免之前,由人事(组织)部门分别征求党组成员意见。

3.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由党组(党委)成员集体讨论作出任免决定。讨论决定任免事项,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党组(党委)分管领导或人事(组织)部门负责人,介绍领导班子考察情况、拟任人选的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

(2)党组(党委)成员进行讨论。

(3)进行表决,以党组(党委)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4.党组(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其中,党组(党委)成员少于4人的,党组(党委)成员应全部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

5.对有关需要征求地方组织部门意见的干部任免,应派人以书面形式及时沟通、征求意见并得到答复,然后党组(党委)再例会研究。如遇特殊情况未能及时答复的,自征求意见之日起,30天内仍未答复视为同意。

(四)任职

1.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党组(党委)讨论决定后对干部进行任职前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拟任人选的姓名、拟任职务、性别、政治面貌、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学历、现任职务和主要工作简历。公示期为十天。

2.拟提任法定代表人职务时,由上级审计部门负责进行审计。

3.公示及审计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经公示及审计反映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经党组(党委)复议后不予任用,并通知本人;反映问题性质比较严重又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任用,抓紧调查核实,并将调查情况报党组(党委)研究是否任用。

4.对决定任免的领导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与本人谈话。

5.提拔任职的领导干部考察材料归入本人档案,领导班子的考察材料归入考察档案。

(五)审批备案

县级局(公司)正职的任免需报省局(公司)人事劳资处审核,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任免手续;县级局(公司)副职的任免,需报省局(公司)人事劳资处备案。

各市级局(分公司)所属的xxx科(处)、财务科(处)、业务科(处)、人事劳资科(处)、纪检监察科(处)科(处)长的任免需报省局(公司)人事劳资处审核,由人事劳资处分别征求分管领导和相关处的意见,同意后方可任免。

长春市局(分公司)内设机构正职(行业副处级)的任免,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一)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主要在行业内进行。

(二)报名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本办法有关选拔任用基本条件和资格的规定。

(三)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在党组(党委)领导下进行,并由人事(组织)部门组织实施,其程序是:

1.公布职位、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等。

2.报名与资格审查。

3.统一考试确定入围人选并进行面试。

4.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

5.党组(党委)讨论决定。

五、交流、回避

(一)实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干部交流通过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

1.交流的对象:因工作需要交流的;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在同一职位任职工作时间较长的;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

2.市级局(分公司)领导干部年龄在50周岁以下,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XX年的,必须交流;县级局(营销部)正职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8年的,必须交流。省局(公司)直属单位领导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8年的,应当交流;省局(公司)内设机构正职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5年的,应当交流。

3.交流的干部接到任职通知后,应当在限定的时间内到任。

(二)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有上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内工作。

(三)实行领导干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党组(党委)及人事(组织)部门讨论干部任免,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考察组成员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六、免职、降职

(一)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免去现职:

1.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者退休年龄界限的。

2.在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

一、经组织考察认定为不称职的。

3.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应当免去现职的。

(二)实行领导干部降职制度。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降职使用。降职使用的干部,其待遇按照新任职务的标准执行。

七、纪律和监督

(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下列纪律:

1.不准以局长(经理)办公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组(

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2.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

3.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不能改变党组(党委)会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4.不准拒不执行上级调动、交流领导干部的决定。

5.不准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亲属,或者指令提拔身边工作人员。

6.不准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或者干部调离后,干预原任职单位干部的选拔任用。

7.不准在干部考察过程中进行拉票、串联等不正当活动。

8.不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或者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9.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搞帮派或者打击报复。

(二)对违反本规定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予批准。已经做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同时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做出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三)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调动或者交流决定的,依照有关规定就地免职或者降职使用。

(四)实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五)各级党组(党委)及人事(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xxx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申诉。

八、附则

(一)本规定由省局(公司)党组负责解释,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篇6:军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规定

《规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干部选拔任用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围绕选准用好干部、提高选人用人科学性准确性和公信度,在扩大民主、完善程序、加强监督方面提出了许多新举措,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更加科学规范。这对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军队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规定》从选拔后备干部、干部任用提名、听取群众反映和党委研究决定四个环节,分别规范程序步骤、细化措施办法,构成一个内容衔接、功能互补的选人用人制度链条。选拔后备干部环节,明确在组织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政治机关差额形成人选方案,一般由党委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后备干部。干部任用提名环节,重点规范提名初始环节和提名实施步骤,正式将民主推荐和征求纪委意见纳入提名程序,明确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时机方式及结果运用。听取群众反

映环节,规定对拟提升干部,在党委讨论前由政治机关以适当方式组织听取群众反映,并对实施程序作了具体规范。党委研究决定环节,重点细化个别酝酿、会议讨论、形成决定的程序和规则,完善党委决定干部任用事项的表决方式,明确了无记名投票表决的实施办法。

篇7:学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规定

为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有关事项报告审批工作,制定本规定。

一、审批内容

区县(市)委和市直单位党组(党委)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涉及下列情形的,应当在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后,党委(党组)研究决定前,向市委组织部书面报告并经审查同意。

(一)在机构变动、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调动或调整、即将达到退休或改任非领导职务年龄时,不得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但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的;

(二)个别确因工作需要,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

(三)在重要问题上有争议,或群众举报反映问题严重,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立项督办查核的;

(四)破格提拔(含越级提拔)的;

(五)与领导干部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等关系的亲属人员,领导干部的秘书(联络员)、司机等身边工作人员,在领导干部工作地、下属单位(系统)提拔任用的;

(六)提拔任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不是后备干部的;

(七)超过任职年龄需继续留任的;

(八)受纪律处分期满后重新任职或提拔任用的;

(九)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及因过免职又重新任职的;

(十)不具备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身份人员调入党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

(十一)一次性调整干部数量较大的。

1.在非换届期间,区县(市)委一次提拔、调整干部超过100人的,或者在两个月内累计提拔、调整干部超过120人的;

2.市直单位一次提拔、调整干部超过本单位中层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职数50%的;

(十二)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况。

二、审批原则

(一)依法办事。报告事项应当符合《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相关政策规定的资格、条件、程序和纪律要求。

(二)实事求是。应属工作需要,拟提拔任用干部应表现优秀。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超过任职年龄需继续留任的,应属工作特殊需要;破格提拔的,应属工作特殊需要或本人特别优秀;受纪律处分期满后重新任职或提拔任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及因过免职又重新任职的,应属表现优秀且干部群众公认。

(三)严把公务员入口。不具备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身份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一般应采取公开选拔或竞争上岗方式,原则上应不增加财政负担;从非财政拨款单位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应是工作特殊需要或本人表现特别优秀。机关工勤人员不得转任领导职务。

(四)保持相对稳定。除区县(市)换届、市直单位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或因突发事件需要集中调整干部外,原则上不允许一次性或短期内大规模调整干部。在机构变动、主要领导已经明确调动或调整时,原则上不得研究调整干部。对确因工作需要调整的,应先征得党委(党组)超过半数成员同意方可进行。

三、审批程序

(一)报告受理与材料审核。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负责有关事项报告的受理。干部监督科收到呈报单位报告件后,及时对报告材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呈报单位应递交的材料包括:党委(党组)有关事项报告的请示;干部任免方案;干部任免审批表;提拔任用干部的个人档案、民主推荐和考察材料;单位编制和职数情况;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干部任免事项的会议记录;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的材料。

(二)征求意见和组织考察、调查。干部监督科对报告材料进行审核后,一般应在3个工作日内就报告事项征求相关部门或科室意见,必要时组织考察或调查。

征求意见的情形为:涉及报告事项第一、二、六项的,征求干部一科或干部二科意见;涉及第三、八、九项的,征求市纪委(监察局)意见;涉及第十项的,征求市编办和公务员管理机构意见。

考察或调查的情形为:提拔任用干部的民主推荐得票率低于30%或得票排名不靠前的;未达任职年限破格提拔或越级提拔的;涉及报告事项第三、五、八、九、十项的。

(三)科务会提出处理建议。干部监督科在资料收集齐全、充分征求意见、组织进行考察或调查后2个工作日内,召开科务会对报告事项进行研究,提出处理建议。

(四)报分管副部长、部长审定。重大报告事项,提请部务会研究决定。

(五)行文批复。干部监督科根据部领导审定或部务会研究的意见,及时向呈报单位行文批复。

四、工作纪律

区县(市)委和市直单位党组(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按益组发[2008]6号文件要求及时报告有关干部选拔任用事项。不准隐瞒不报或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补报;不准提供虚假材料或隐瞒真实情况;不准违反批复意见讨论决定干部。

篇8:学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规定

一、学生干部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及意义

学生干部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 并据此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 对学生做出价值或量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它体现了评价、教育、管理、导向等几大功能, 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 特别是对学生干部的选拔起着尤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一般包括德育测评、智育测评、能力测评等几个重要方面, 每个类别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比例。以笔者所在学院的素质综合测评实施办法的内容来说, 主要包括基本素质、课程学习成绩、实践与创新能力三部分, 为突出学业为主、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 三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10%、75%、15%。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成绩按百分制计分。其中, 基本素质测评囊括了思想政治表现、个人品德修养、学习态度状况、组织纪律观念、身心健康素质五项二级指标;课程学习成绩以学生每学期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辅修课程的成绩和学分计算得出;实践与创新能力测评包括出版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艺术、新闻等作品、科技发明、学科与文体竞赛等共六项二级指标。每学期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最终结果 (记作F) 是基本素质总评得分、课程学习成绩总评得分、实践与创新能力总评得分的加权之和, 其计算公式为:

“知人”才能“善任”, 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也要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综合素质测评通过向全体师生完整、透明地展示学生干部的综合表现, 其为学生干部选拔把好关的作用十分明显:一是使高校选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 做合适的工作, 实现人、岗、任务的最佳匹配;二是避免经验管理造成的失误, 杜绝学生干部队伍中出现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等不正常现象,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有效降低学生干部的离职率, 防止由于个人愿望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 或个人志愿无法实现而失去工作热情的现象的产生。

二、基于综合素质测评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的指导原则

(一) 构建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和保障机制

形成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和有力的保障机制, 是选拔任用学生干部的根本基础。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就是围绕党的教育方针, 以德育为核心, 以学业为重点, 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抓手, 照顾学生个性发展的个性化原则, 兼顾能客观、综合体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性与层次性。有力的保障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实施细则与考核办法, 成立考核领导小组, 实现综合素质测评长效化, 同时做到考核、选拔、任用成果的及时反馈。

(二) 坚持公正、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过程

公正、公开就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学生干部选拔工作, 同时增强选拔工作的透明度, 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 这是保证选拔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竞争是古今中外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径, 就是用“马场赛马”、公平竞争的办法激发学生干部选拔的活力。择优是学生干部选拔的目的, 就是要在干部任用程序中差额比较、选贤任能, 把思想政治坚定、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极强、群众基础良好、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干部选拔到各个岗位上来。

(三) 注重对学生干部综合素质测评结果的合理利用

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不能仅仅用来盲目地进行量化排名、加分和数据统计, 还要作为对学生道德品质、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等综合情况的客观反馈, 据此对学生进行优、缺点评价, 给出对其发展方向的建议, 引导和教育学生根据测评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表现和价值, 做出新的角色定位, 及时调整行为方式和心态, 明确发展方向, 激励全体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实践, 有目的地优化和提高自身素质,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完善高素质学生干部选拔任用的举措

(一) 实现从“重成绩轻素质”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转变

德与才是干部素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有德无才, 难以担当重任;有才无德, 就违背了选拔学生干部的根本目的。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中, 应突破旧的选拔人才标准, 树立“品德+ 能力”的用人标准, 不唯背景、关系、成绩, 而是要看是否具有积极的进取心、勤奋学习的作风、强烈的创新意识、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科学的决策能力, 让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学生干部最大化地发挥领军带头作用。

(二) 实现从“伯乐相马”向“赛场选马”转变

“伯乐相马”, 一直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 但有很大局限性, 造成许多问题。在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指导下, 伯乐不能坐在办公室培养和评选良马, 而应在赛马场上观察和挑选良马。一方面“赛场选马”, 有利于优秀的学生干部脱颖而出, 又能避免走后门、拉关系、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 防止恶性竞争和不称职的学生干部上岗。另一方面, 营造良马展示的环境和条件, 抓住机遇, 给有用之士亮相机会, 做到干一件大事, 造就一批人才。

(三) 实现从“求全责备”向“扬长避短”转变

对人才、对学生干部不能过于求全责备。如果在用人时, 只盯住其缺点, 死死抓住“小辫子”不放, 其结果只能是无人可用。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使用上, 应做到知人善任, 因地制宜;容人之短, 用人之长。针对优势各异的学生干部特点, 要在不同的岗位加以重用。另一方面,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需要“千里马”和“老黄牛”这两种素质有机统一的人才:千里马扬鬃奋蹄、思维活跃是它的优势, “老黄牛”则勤勤恳恳地耕耘, 任劳任怨干活, 具有奉献精神和务实精神。在选拔培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 对于亦“马”亦“牛”的“能力”和“务实”统一的人才, 分配工作时也应根据其性格特点加以侧重。

(四) 实现从“一次培养”向“终生培养”转变

随着新形势下高校社团、团委学生会工作思路和活动开展的日新月异, 学生干部面临着对工作观念、知识体系、创新意识等素质的更高要求, 因此, 一次性培养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对学生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学生干部培养上不能一劳永逸, 而应实现向“终生培养”的转变。要教育学生干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采取自学, 集中培训, 部门之间、学院之间互相交流等多元化的形式, 对人才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培养, 拓宽其知识含量, 提高其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能力素质, 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 选拔任用学生干部, 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于高校而言, 综合素质测评作为衡量办学效果、评价人才的尺度之一, 有利于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 客观、公正、全面地选拔学生干部, 同时可以得到学生情况的反馈, 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向学校培养目标逐渐逼近,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 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高枫.浅谈当前高校加强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途径和落脚点[J].科技视界, 2012, (22) .

[2]刘军.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高校学生干部[J].学理论, 2010, (10) .

[3]杨攀, 周杰.浅谈培养高校高素质学生干部[J].科技信息, 2010, (33) .

[4]杨建民, 张飞鹏.心理素质在高校学生干部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及培养途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4) .

篇9:学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规定

关键词:综合素质测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8-0086-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作为高校学生队伍的管理者,我们有必要积极探索高素质学生干部选拔、任用的有效途径,培养出一批强有力的学生干部,并以此作为立足点,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全体学生队伍满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促进新形势下高校素质教育的改革与进步。

一、学生干部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及意义

学生干部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并据此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对学生做出价值或量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它体现了评价、教育、管理、导向等几大功能,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干部的选拔起着尤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一般包括德育测评、智育测评、能力测评等几个重要方面,每个类别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比例。以笔者所在学院的素质综合测评实施办法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基本素质、课程学习成绩、实践与创新能力三部分,为突出学业为主、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三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10%、75%、15%。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成绩按百分制计分。其中,基本素质测评囊括了思想政治表现、个人品德修养、学习态度状况、组织纪律观念、身心健康素质五项二级指标;课程学习成绩以学生每学期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辅修课程的成绩和学分计算得出;实践与创新能力测评包括出版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艺术、新闻等作品、科技发明、学科与文体竞赛等共六项二级指标。每学期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最终结果(记作F)是基本素质总评得分、课程学习成绩总评得分、实践与创新能力总评得分的加权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F=F1×10%+F2×75%+F3×15%。

“知人”才能“善任”,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也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综合素质测评通过向全体师生完整、透明地展示学生干部的综合表现,其为学生干部选拔把好关的作用十分明显:一是使高校选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做合适的工作,实现人、岗、任务的最佳匹配;二是避免经验管理造成的失误,杜绝学生干部队伍中出现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等不正常现象,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效降低学生干部的离职率,防止由于个人愿望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或个人志愿无法实现而失去工作热情的现象的产生。

二、基于综合素质测评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的指导原则

(一)构建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和保障机制

形成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和有力的保障机制,是选拔任用学生干部的根本基础。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就是围绕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核心,以学业为重点,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抓手,照顾学生个性发展的个性化原则,兼顾能客观、综合体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性与层次性。有力的保障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实施细则与考核办法,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实现综合素质测评长效化,同时做到考核、选拔、任用成果的及时反馈。

(二)坚持公正、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过程

公正、公开就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学生干部选拔工作,同时增强选拔工作的透明度,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这是保证选拔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竞争是古今中外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用“马场赛马”、公平竞争的办法激发学生干部选拔的活力。择优是学生干部选拔的目的,就是要在干部任用程序中差额比较、选贤任能,把思想政治坚定、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极强、群众基础良好、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干部选拔到各个岗位上来。

(三)注重对学生干部综合素质测评结果的合理利用

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不能仅仅用来盲目地进行量化排名、加分和数据统计,还要作为对学生道德品质、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等综合情况的客观反馈,据此对学生进行优、缺点评价,给出对其发展方向的建议,引导和教育学生根据测评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表现和价值,做出新的角色定位,及时调整行为方式和心态,明确发展方向,激励全体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实践,有目的地优化和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完善高素质学生干部选拔任用的举措

(一)实现从“重成绩轻素质”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转变

德与才是干部素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有德无才,难以担当重任;有才无德,就违背了选拔学生干部的根本目的。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应突破旧的选拔人才标准,树立“品德+能力”的用人标准,不唯背景、关系、成绩,而是要看是否具有积极的进取心、勤奋学习的作风、强烈的创新意识、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科学的决策能力,让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学生干部最大化地发挥领军带头作用。

(二)实现从“伯乐相马”向“赛场选马”转变

“伯乐相马”,一直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但有很大局限性,造成许多问题。在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指导下,伯乐不能坐在办公室培养和评选良马,而应在赛马场上观察和挑选良马。一方面“赛场选马”,有利于优秀的学生干部脱颖而出,又能避免走后门、拉关系、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防止恶性竞争和不称职的学生干部上岗。另一方面,营造良马展示的环境和条件,抓住机遇,给有用之士亮相机会,做到干一件大事,造就一批人才。

(三)实现从“求全责备”向“扬长避短”转变

对人才、对学生干部不能过于求全责备。如果在用人时,只盯住其缺点,死死抓住“小辫子”不放,其结果只能是无人可用。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使用上,应做到知人善任,因地制宜;容人之短,用人之长。针对优势各异的学生干部特点,要在不同的岗位加以重用。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干部队伍需要“千里马”和“老黄牛”这两种素质有机统一的人才:千里马扬鬃奋蹄、思维活跃是它的优势,“老黄牛”则勤勤恳恳地耕耘,任劳任怨干活,具有奉献精神和务实精神。在选拔培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对于亦“马”亦“牛”的“能力”和“务实”统一的人才,分配工作时也应根据其性格特点加以侧重。

(四)实现从“一次培养”向“终生培养”转变

随着新形势下高校社团、团委学生会工作思路和活动开展的日新月异,学生干部面临着对工作观念、知识体系、创新意识等素质的更高要求,因此,一次性培养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对学生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学生干部培养上不能一劳永逸,而应实现向“终生培养”的转变。要教育学生干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采取自学,集中培训,部门之间、学院之间互相交流等多元化的形式,对人才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培养,拓宽其知识含量,提高其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能力素质,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选拔任用学生干部,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于高校而言,综合素质测评作为衡量办学效果、评价人才的尺度之一,有利于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选拔学生干部,同时可以得到学生情况的反馈,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向学校培养目标逐渐逼近,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高枫.浅谈当前高校加强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途径和落脚点[J].科技视界,2012,(22).

[2]刘军.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高校学生干部[J].学理论,2010,(10).

[3]杨攀,周杰.浅谈培养高校高素质学生干部[J].科技信息,2010,(33).

[4]杨建民,张飞鹏.心理素质在高校学生干部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及培养途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

[5]牟海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学生骨干选拔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1,(12).

收稿日期:2013-12-18

作者简介:孔祥慧(1983—),女,辽宁抚顺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学办主任,辽宁省骨干辅导员,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上一篇:2023幼儿园检查总结下一篇:学校应该培养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