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设计学院

2024-05-11

美术设计学院(通用8篇)

篇1:美术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城市设计学院部门

基础部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成立于2006年3月,是为学院的四个学部即城市信息学部、城市形象学部、城市时尚学部和城市影像学部提供第一学年基础课程教学。基础部依托于我院四个学部的基础师资力量,建立起基础与专业、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教学交流平台,实现了全院基础教育资源优势整合。

城市信息设计学部

城市信息设计学部以与城市紧密相关的图文信息、商业信息、实验媒体、导视及视觉识别设计为专业方向,通过学科创新和新知识结构的构建,培养能够整合数字科技和信息文化的交叉型艺术设计人才。

城市形象设计学部

城市形象设计学部是以对城市文化形态的分类为基础,以空间设计为切入点,研究城市文化规划与视觉传达。以城市视觉文化为核心,体现城市的形象与功能。该学部目前培养城市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主题空间设计和空间展示设计三个方向的专业人才。

城市时尚设计学部

城市时尚设计学部侧重于城市生活产品与城市家居空间的设计,将时尚和流行元素纳入教学与科研,通过时尚产品与时尚家居的设计介入城市生活,引领大众形成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质。该学部目前培养家居设计与时尚产品设计两个方向的专业人才。

城市影像设计学部

城市影像设计学部下设有动画专业和实验电影专业。致力于通过训练学生在动画影像和实验影像方面的创作能力和制作能力,培养具有较高艺术修养以及较强实践能力的动态影像创作专业人才。

教育推广中心

为体现新形势下适应新发展、满足新要求的新型教学理念,城市设计学院教育推广中心将国内、国际著名企业成功人士、自由艺术家、著名学者、设计师及导演等请进专设的艺术创意基地,开设课程,设立工作室。并通过与企业间的合作将教学成果与具有前瞻性的原创设计产品以便利的渠道直接投向股市场,并从中挖掘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全面的艺术人才。让同学们在了解国际前沿专业领域发展的同时,了解市场,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成为适应行业历史发展、了解企业运作,并能从中把握和引领市场潮流的开拓型人才。

为了将新型教育体系更好的推广应用,使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多的服务于社会,成为相关企业量身定做人才的“实习地”,更形成专业与行业发展、教学与市场结合的互动式交流平台,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育推广中心将立足前沿,博采众长,为继续探索教育之路、发掘成就艺术人才而不懈努力!

篇2:美术设计学院

主题团日活动策划

主办单位:07级艺术设计专业

活动时间:2010年上半年

主策划人:李永震、阚文倩

策划指导: 杨在华

美术学院07设计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策划书

我班团支部依靠全班广大团员对我们工作的配合和支持使我们的团支部得到了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在大三上半学年,我们一起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们将继续携手奋斗,把我班团支部建设得更好。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活动背景

(一)两会的帷幕刚刚落下,但我们心中对于两会开展的热情依然高涨,相信每一个心系祖国的人都会对两会有着高度的关注,我们共青团员也不例外。四月份我们团支部将组织同学们对两会精神进行进一步学习,根据两会精神和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我心中的两会”公益海报设计大赛。

(二)“五四运动”已经经历了九十一年的沧桑,作为一个青年尤其是一个共青团员,我们始终不忘那段值得我们缅怀的岁月。为继承“五四”光荣传统,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我班组织开展“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一周年----传五四精神、扬青春风采”活动。

二、活动目的增强我们共青团员的责任感、光荣感及使命感,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立志做祖国的有志青年。关注“两会”新举措,及时了解国家动态,培养我们的爱国爱党情操。

开展以“五四精神”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增加了我们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我们更紧密的团结起来。

加强团员先进性教育,坚持从具体工作、日常工作、基础工作抓起,坚持把组织生活过好,坚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常不断地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使团员意识转化为广大团员的自觉行动。

三、活动主题

(一)“我心中的两会”公益海报设计大赛;

(二)“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一周年----传五四精神、扬青春风采”活动;

(三)“我爱美院——设计在我手” ;

(四)“博物馆学习”。

四、活动时间:

2010年上半年

五、活动地点

徐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及户外

六、活动的具体展开

(一)“我心中的两会”公益海报设计大赛

(1)我们团支部将根据两会精神和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我心中的两会”公益海报设计大赛动员大会,确定大赛的主题是我心中的两会,大赛的性质是公益性海报设计。

(2)给同学们三周时间完成设计,期间团干部积极与班级同学沟通,及时对同学们反映的问题做出解释说明并且请专业老师进行相应的技术或理论指导。

(3)海报完成上交后,请学院专业老师进行评价打分并选出优秀作品,优秀作品设计者可获得奖状和奖品各一份。

(4)对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请院领导参观并作出指示与教导。

(二)“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一周年----传五四精神、扬青春风采”活动

1、横幅签名

(1)由团干部事先定做或由自己设计制作8米横幅,内容为“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一周年--传五四精神、扬青春风采”。

(2)请支部的团员或者是年级里的团员在横幅上签名,以此表现我们要传承五四精神、做优秀团员青年的志向。

(3)由团干部挂在学校的醒目位置。

2、团知识竞赛:

(1)由团干部事先向团员青年们发放有关团史及团知识的资料让大家进行一段时间的准备。

(2)由团干部根据发放材料准备10道小问题,进行知识竞赛,组织以抢答的方式进行比赛,根据抢答成绩分发相应奖品。

3、组织一次春游,让大家在愉悦身心、回归自然的过程中增强团员意识,提高团支部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展示我班同学的青春风采。

(三)“我爱美院——设计在我手”

活动主要包括对美院的名片、明信片、信封、指示牌以及同学们自己的个性名片等进行设计,以展现我们设计专业的特色。

(四)“博物馆学习”

组织同学们参观徐州博物馆,品位两汉文化,学习相关知识,为我们设计班的同学吸取创作灵感、拓宽设计视野提供良好的机会。

七、注意事项:

(一)召开全体团员大会告知同学们相关策划,充分听取广大团员意见,注意班级和谐,同心同德共同进步!

(二)团干在组织活动中做好借教室、准备相应材料的工作,在户外活动中注意安全交通和文明参观。

在大学所剩不多的时间里,我们将和所有同学一起努力地做好各项工作,我们一起经历风雨一起追逐我们的梦想,度过我们人生中最美丽的时光。相信我们07设计专业是最棒的。

07设计专业 团支部

篇3:美术设计学院

现代美术教育对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

现代美术教师的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观, 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 开放的审美情怀, 多元美术知识结构, 明澈的美术发展视野等。如此, 给21世纪的美术教育者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除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科学基础知识;除了具备完成美术教学的综合能力外, 还应具备合理、全面的美术学科素质结构。

现代美术教育课程理念是多元的和具有通过性的, 这里有两个核心的概念:一是“通道”, 二是“经验”。所谓“通道”是指它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贡献体现在它具有一种非达标性的目的设定, “过程及目的”。所谓“经验”是指它通过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 对学生施加影响, 促进学生人生体验的丰富。美国教育家艾斯纳所倡导的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DBAE (学科基础教育) 。他尊重美术教育的学科独立性, 强调美术教育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些理念对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和影响。美术批评、美术史、美学以及美术实践, 在专业化的美术教师素养中都具有核心的价值。而具体到现代美术教师所应该具有的能力结构包括:⑴人文素养。⑵教育理论及实践能力。⑶美术文化拓展及研究能力。除此之外, 现代美术教师还应不同程度的具备丰富的姊妹艺术知识、前瞻的文化发展观。

现代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与设计

现代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应以现代中小学美术教师综合素养的建设为基础, 以推动中小学美术文化的普及, 推动中小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完满为核心价值目标。

本科四年的美术教育专业, 美术师范生所要学习的课程应包括基础文化知识类课程, 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 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类课程, 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 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等五个部分。

1.基础文化类课程应涵盖基础人文学科和部分自然科学学科的文化常识。它是作为教师素养的基本保障和学习钻研更深层的艺术教育以及美术文化的基础。一般大学都会开设诸如大学语文、大学外语、哲学基础、现代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文化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不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的主体学科而开设, 应该在具体内容和程度上合理配置。

2.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是教育类专业的通修课程, 包括教育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心理学、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是所有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与素养的保障, 也是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

3.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第一大核心专业课程。它具体包括: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 (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 、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往往在美术学院的教育专业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把这些课程当作专业核心课程来看待, 更多的是把它们笼统的归类为文化或理论课程, 这是本质性的错误。造成这样的认识究其原因根本来自于学科教育中对这些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价值的忽视。加上美术学院大的教学环境中对美术实践类课程的推崇与侧重, 也是使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加强对这些课程的核心地位的引导也是专业课程建构中的重要环节。

4.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师美术专业素养的基础。它的地位仅次于美术教育类课程, 是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中的第二大核心。对于它的构成应具有现代发展的课程观念, 应具有包容意识和综合意识。其中美术文化理论课程应包括:美术史、美术概论、美学 (或艺术哲学) 、美术批评、现代美术研究、艺术比较学等。其次, 美术专业实践类课程可以因不同的校本资源来合理配设。建议开设课程包括:造型基础 (以现代开放的素描实验为基础) 、色彩基础 (色彩知识与主观色彩表现实践) 、自由绘画 (自觉的、自主的、非特定媒介的绘画实践) 、现代媒体艺术、综合艺术实践 (以社会生活与现实为背景, 开展总体的、综合的、多元的视觉表述、艺术策划) 等。另外, 传统的书法、国画、油画、工艺设计、版画、雕塑 (或陶艺) 、水彩、水粉、摄影等可以以选修的形式开设, 具体的内容则以鉴赏和基础技法训练为主, 点到为止。

5.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滋养与丰满的途径。各学校应结合自己的办学基础开设相关的拓展课程以供学生选学。在这个板块中综合类大学相较于美术学院更显得得天独厚。建议所开设课程应尽可能的宽泛和丰富。可开设的课程如:艺术人类学、艺术市场学、音乐鉴赏、现代艺术传播与媒体研究等等。

对综上这些课程的课时配比需依据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各学校资源的整合、综合利用的整体考量之后来设计。建议在第一部分基础文化类课程中做到文理兼容, 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在第二部分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中, 尽可能做到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典的教育理论综合阐释, 兼容并蓄使其具有包容性。在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中, 应尽可能多的展示国内外最优秀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研究与调研、总结相结合。在第四部分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中, 应以前瞻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中的美术文化, 以作为素质教育要求下的中小学生的美术需求为出发点, 以美术教师综合的现代美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来设计。在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的设计中, 应充分的考虑到现代美术教师应具有的艺术文化素养的广博性和可延展性。

具体到每个课程板块的比重, 因第一、第二部分为国家调控课程, 已基本固定。第三、四、五部分的课程内容应至少是等分的比例。其中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第四部分则较为复杂, 建议美术理论课程与美术实践课程的比例为2:1;美术理论课中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创造性、实验性美术实践课程与传统技法实践课程内容的比例至少保持1:1的比例, 甚至2:1。在美术实践课程中民间美术的研究与实践内容应占到其总内容的1/4左右。现代美术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创造与管理也应该在所有课程中有所涉及。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应兼顾到传统与当代、理论与生活实践相互补的原则。

如此设计与配比是基于对现代美术师范生的自身素质的需求而考虑。总体设计理念是立足当代美术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以美术的发展为前瞻, 以美术文化的传统为滋养。也只有具备了当代意识的美术教师, 才能在美术传播中紧密的联系生活, 发觉现实世界的审美本质。

现代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实践研究

明确了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组织的方法与原理, 还应该对不同的美术课程实践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课程的实施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研究、课程实践、课程总结与评价四个部分。

1.课程定位是课程实践的基础。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具有不可替代的设计目的。特定的课程针对受教者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促使受教者在某一方面得到完善与发展。每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都具有关联性, 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为基础。认识每一门课程的目的、意义与价值是进行课程实践的开始。

在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中所罗列的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 (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 、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就具有关联性。其中美术教学方法论是美术教学实践的前提和指导。美术教学实践是美术教学方法论的具体应用与检验。美术教育史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补充, 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则是所有这些课程的总结与深化。这几门课程的安排也应由浅入深, 由理论到实践, 再由实践到理论总结。

2.课程研究是针对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秩序、组织、知识点、难点、重点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对课程的深入研究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和保障。

比如在美术理论课程中, 美术史的内容就应该有所侧重。因为课程时间的限定, 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对于非艺术史论专业32课时的西方美术简史授课内容里, 西方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内容合理的比例应该是40%比60%。而在中国美术简史的教学中, 32课时的教学时间里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现当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则应该是70%比30%左右才更合理。

在美术实践课程里, 自由绘画的提出和设立则意在模糊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等狭隘的画种界限。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工具媒介, 自觉的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造型语言。从而自由的吸纳更多元的美术技巧, 创造更为原创的、丰富的视觉信息。

3.课程实践是对课程的具体实施和体验。不同的美术课程实施的方法存在极大的差异, 没有绝对的正确与标准。教师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应保持主导的地位, 参与与旁观相结合。

理论性课程建议以学生课外的资料收集、整理, 加课堂讨论为主。教与学双方提出问题以学生自主研究并解决问题为目的。美术史类的课程则建议以比较美术的方法来展开。

实践类的课程也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 学生个体独立实践与集体小组实践相结合。教师适时地旁观与指导整个过程, 但不能生硬地左右学生的实践成果。

4.课程总结与评价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理性的思考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与客观的界定课程得失的重要环节。评价则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另一个是对课程中学生学习的评价。

建议课程实践中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和整个过程。课程结束时总结得失, 并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感受, 思考存在问题并解决问题。对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评价则应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既对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行为的开端与整个过程以及学习结束为终止的所有表现如实的记录。以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进展的程度来综合评定其学习成绩。

美术教育课程的设计、构成与实施并不能如此简单的归纳与梳理便得以完整和清晰的。它基于对现代教育理念、国情特色与人文素质发展的需求而来, 这些因素相互矛盾、互相磨合且互相妥协。课程的构成与实施更是基于对美术教育教学的想象而来。这种想象本身不可避免的带有某种理想主义的色彩, 也带有实用主义的成分和本质。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研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因为美术文化本身还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所以这种探讨注定只有开始没有终结, 而永恒的变化与发展的理念本身也成为它的核心内容。发展中的美术、发展中的美术教育、发展中的人文素养总构成流变的美术课程体系。适时地、合理地顺应发展的世界现代文化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对的永恒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理念以及美术教师素养的阐释, 提出现代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 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美术理论与美术实践、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等课程内容的构成思路与设计。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展开对课程实施中课程定位、课程研究、课程实践、课程总结与评价的思考。

篇4: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来自欧陆的玛斯菲尔女装,一起手法独到敏锐、线条流畅自然、用色柔和而又富有变化、自始至终坚守着设计、材质和高贵品质来满足都市成熟职业女性的多样穿着需求。又以其不断更新着装理念、延伸品牌内涵,使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独自形成了“成熟中散发着青春魅力、优雅中蕴藏着时尚气息”的玛斯菲尔文化,而受到现代女性为追求完美生活的追崇。玛斯菲尔的时装,优雅、大气、经典、时尚,既渗透着国际最新的时尚元素,又适应亚洲女性体型特征和审美习俗。每一季的线条、色彩,用色都用心良苦,她最大的魔力,是深深地理解成熟女性体型变化的特点,用巧夺天工的线条抹杀岁月的痕迹,瞬间让人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优雅的仪态。

况珈儿都市盛宴

源自香港的“况珈儿”,以突出年轻女性的青春靓丽、时尚个性、独到品位为主旨,注重服饰细节处理与品质感,形成富有国际化、品位化、个性化的时尚风格。以20~35岁追求时尚、独立、自由的都市女性为目标群体,演绎欧式风情,以及时尚休闲、浪漫优雅的都市风格,突出女性含蓄、优雅、优美、帅气女人味的元素,简易中见活泼,自然动感中展现青春与美丽,中型帅气中带来嬉皮和不羁,让个性释放出来,引领时尚,张扬青

康内衣色彩天空

“万康”品牌内衣,自出世以来,一直以来时尚的风格,出色的穿戴效果受到广大女性消费者达的偏爱,其完美的设计和舒适度让女性在不经意间散发女性独特的美。早在1983年。“万康”就开始引进日本、德国的设计理念,为其产品注入最前沿的设计、最舒适的穿着体验,使其成为中国内衣时尚的潮流先锋。

本季的万康,给大众带来了色彩丰富、结构合理的新款内衣,大量的蕾丝花边、绣花、褶皱、让每一个拥有它的女人温情无限!

形上廓型的歌唱

形上注重观念陈述,灵感来源于创作者丰富而深刻的生命体验,映衬设计师内心的情感层次和智慧层次,抽离表象之后,凝练出来自深层次的本质之美,以极简的形包含无穷想象,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

行上以艺术的纯度摒弃杂芜,萃取出最和谐、最稳定的基色,展现冷静、理性的空间秩序,亮与暗的交叠中光影穿行,大面积的无彩色系朴素静谧,流淌东方哲学的超然禅义,间或散落的彩色灰度纯熟含蓄,用极致的单纯皈依世界的初始原态。廓型,形上的灵魂所在,立裁与平面相结合的手法玩转自如,充满能量的设计作品,沾染浓而不腻的艺术味觉,挥洒自如的建构,与精巧结构并置杂糅一起承转舍,诗意化了凝重的建筑美感,高超的剪裁技巧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轮廓,线条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成就了禅意的造像,包裹、悬垂、切割、缠绕、堆积、呈现出出人意料的设计语汇,使作品弥漫出非凡的气度和强烈的特质。

从历史积淀中汲取灵感,禀赋现代的怀疑态度,与实验精神,对西方艺术和流行机制的深刻认识,与对东方美学传统和另类哲学的天然契合,为大众描绘出迷人的行上。

珍珠的传说惠葆孕妇时装

蕙葆孕妇时装以大都市时尚白领(准妈咪)为服务蓝本,倾力打造知性、典雅、品位、自信的都市白领形象。其设计灵感源自清纯秀美的大自然,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细腻情感,交织闪现出轻盈与灵动。采用清新脱俗的色调,配以自然界的花卉元素作点缀,使得产品更为简洁舒适。初为人母,有太多的思量,让你不知所措,躺在蕙葆丛中,做一个幸福的妈妈!

波西米亚

波西米亚,象征自由、浪漫、卓力不群、放荡不羁口厌倦了名牌的你,何必再受束缚?请从波西米亚的服饰入手,配以民族饰品,寻回闲适自我。

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上波西米亚精神的产物,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并不是单纯指波西米亚当地人的民族服装,服装的“外貌”也不局限于波西米亚的民族服装和吉普塞风格的服装。它是一种以捷克共和国各民族的服装为主的,融合了多民族风格的现代多元文化产物,它既是民族风格的一种,又是各民族的一种交融形式,它不拘泥于细节处理手段的一致性,更多地强调了精神的统一性。

篇5:美术设计学院

课题组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杜伟专业影视动画年级班级05级影视动画一班

设计题目 作品名称作品数量根据选题确定

论文题目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一、设计课题的目的意义: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插画作品除了表现其独特的面和线的瞬息造型外,往往还要表现创作者的某种审美取向。创作者要想使读者能够很好地解读自己的作品,并且使解读者与自己产生感情共鸣,不仅要求创作者自身有丰富的视觉经验,同时还必须能够正确把握读者所具有的视觉心理图式。今天通行于国内外市场的商业插画包括出版物插图、卡通吉祥物、影视与游戏美术设计和广告插画4种形式。实际在中国,插画已经遍布于平面和电子媒体、商业场馆、公众机构、商品包装、影视演艺海报、企业广告甚至T恤、日记本、贺年片。在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团体不满足于单一的图片表现形式,在广泛的设计中他们会选择表现力强,设计个性的插画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插画设计会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蓬勃发展开来。

二、设计综述:

商业插画有四个组成部分:

(一)广告商业插画

(二)卡通吉祥物设计

(三)出版物插图

(四)影视游戏美术设定。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我要做的是出版物插画,出版物插画又分为:文学艺术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文学功底; 儿童读物类-拥有健康快乐的童趣和观察体验; 自然科普类-扎实的美术功底和超常的想象力; 社会人文类-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和默写技能。数码插图也可以理解成插图的一个新品种,相对于数码插图而言,使用常规绘画媒介的插图可以成为“传统插图”了。数码插图和“传统”插图确有共通的一面。“传统”插图的基础知识如素描、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完全适用于数码插图。我认为如果数码插图离开了视觉经验的支持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正是数码视觉经验造就了数码插图这一门新艺术。但是对于数码插图来说,仅仅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技术是传达艺术家思维的工具,数码插图的灵魂来自于它的艺术性和视觉经验。视觉经验只有被艺术家用来创作艺术时,才上升到艺术的范畴。具体地说艺术性就是指数码插图中所传达出艺术家的艺术思维深度、艺术修养高度和艺术能力的全面。艺术能力是指艺术构思的实现能力,比如说创意能力、造型能力、色彩能力等等,它是艺术家艺术水准的重要体现。视觉经验与艺术性是插图最重要的一部分。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本次课题研究的内容有:艺术插画,插画玩偶的设计和制作,贴纸设计。

本次课题研究的方法有:从图书馆查找插画设计相关的书籍、杂志和文献,从网络上面搜集优秀的插画设计作品,仔细阅读和整理这些资料,分析插画的设计风格和发展趋势,分类搜集到的插画设计,对他们的构图、色彩和表现形式进行仔细分析研究,找出适合自己的插画设计风格。在查找、分析研究这些作品的时候,顺便制作自己的插画设计草图,把自己的设计思路画在草稿纸上面,在草图的设计过程中,多出方案,分析这些方案的利弊,找出适合设计、表现力强的草图方案作进一步的设计。

本次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设计完成系列插画设计作品,在插画的造型、色彩、构图形式上面有所突破。

四、所需要的条件:

铅笔、草稿纸、彩色铅笔、电脑、数码相机、布、针线、人造棉。

五、课题分阶段进度计划:

序号 起止日期 工作内容 阶段成果

1、(3-4)

2周 3.19-3.30 明确任务书、填写开题报告 完成开题报告

2、(5-6)

2周 4.2-4.13 广泛搜集相关文献、素材,构思设计方案 搜集相关文献、素材

3、(7)

1周 4.16-4.20 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明确设计方案

教师组指导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篇6:美术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在创办设计学院之初,就已经给自己定位和其他院校的设计专业要有不同的地方,这也就决定了它们在考题的出法上和别的院校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设计有很大程度的差异,与其他学院的造型专业也有所不同。

过去的美术院校考试多技巧,那论技巧而言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学生也算够厉害把,可是他们在考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时候有的学生居然只得30多分。所以很多学生比较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该怎么考?所以我很希望这篇文章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素描:

最近几年的考题类型《悬挂的面具》、《我的画具》、《打开的包》、《五本书一杯茶》。出这些题目其实主要是考两个方面的东西1.思维方式

2.基本技能技巧

思维方式是指对题目怎样处理和构图的形式处理,比如在考《打开的包》的时候你和很多学生一样只是去画一个被打开的包的素描静物的话,那你就很难取胜了,当你的思路和绝大部分学生的思路吻合的时候你的思路就没有新意了。有个学生在考《打开的包》的时候的思路给了我们一种启示:《打开的包》―――→过年的红包―――→压岁钱。他在处理时候将几张RMB画锝在红包的开口处,那他的思维方式就和其他的同学不一样了,他的得分就一下子高了许多。所以我们说思维成功你就成功了一半。考央美设计学院你一定要明白它决不是考静物这么简单。在考《五本书一杯茶》时你可以将它看成是五个方对一个圆,然后给它创造一个环境,也可以将环境看成是书的演变的过程(简装书―――→光碟)。色彩:

央美设计学院的色彩可以肯定的是不考静物、不考头像,那就只剩下风景了,而风景也就两种,不是城市风景就是乡村风景,它的内容也离不开陆地、天空和一点建筑。但在画锝时候要注意从不同的视觉去表现,视觉不同画面的张力就不同,画面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因为90℅的学生用的是平视。用色的时候要灵活,主要是色调的问题,今年的考题《阴天的风景》其实就是冷色调。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可以让学生背两套色调。北京考法中的灰调其实也不是我们一些学生理解的那样(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它只不过是将色彩的色阶压缩在了一个一定的范围内罢了。

速写:

速写从某种趋势来看是考场面,主要强调画面的生动性,看重感受力和表现力。注重环境和气氛。

设计:

央美设计学院的设计考试主要考两项:立体构成和创意表现

篇7:美术与设计学院专业考察报告模板

专业考察报告

课程名称: 专业考察

年 级: 2017级

专 业: 美术学水彩

班 级: 2017级美术学水彩

学 号: 2017533013

姓 名: 刘权超

授课教师: 迟慧鑫

考察时间:

美术与设计学院专业考察报告

考 察 内 容

(包括考察时间、考察地点、作业布置等)

考察时间:3月1日至3月18日.考察地点:线上参观伦敦国家画廊/俄罗斯博物馆/俄罗斯国家艾米塔什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瑷珲历史陈列馆。

接下来我会挑选一些作品,谈一谈我的学习感受以及影响。首先《小镇附近的冰上场景》

亨德里克·阿韦坎普

在十七世纪,小冰河时代在北欧上空定居。荷兰的河流和运河结冰了,人们去冰上工作、休闲和发生事故。亨德里克·阿弗坎普刚刚开始成为一名艺术家,他也接受了这一点。他毕生的作品变成了对冬季场景的描绘,充满了与他认识和长大的人作为他的角色的事件。在冬天的灰暗灯光下,他们几乎没有改变地继续生活——他们做生意,闲聊,照顾孩子,玩得开心——但穿着溜冰鞋加速了。阿弗坎普的绘画值得探索。无尽的故事和人物素描可供好奇的目光发现:那个男人指着一个摔倒的女孩的裙子;打高尔夫的前身科尔夫的人;坐在椅子上,被认为是冬天的拟人。总的来说,这是新独立的荷兰共和国的旗帜,值得荷兰人自豪地视为图片。这副画面个人非常热闹的感觉,整体洋溢着活跃的气氛把人们当时生活环境体现的淋漓尽致。并且画面来看情景丰富给读者无限遐想。

《男人小孩与狗》这是维罗内斯的四幅涉及爱情考验和回报的画作系列之一,尽管它们的确切含义尚不清楚。这些构图被设计成可以从下面看到,所以我们知道这些图片是用于天花板或一系列天花板的。在一个男孩的帮助下,一对夫妇在一个裸体女人的手中团结在一起--可能是维纳斯和丘比特,尽管他们缺乏能够安全识别他们的特征。这对夫妇之间的结合以象征他们美德的月桂花环和象征和平的橄榄枝为标志。男孩持有的金链可能指的是婚姻,而狗是忠诚的象征。坐在石球和聚宝盆上的女人可能代表财富,她用和平(橄榄枝)和富足(聚宝盆)来奖励忠诚。委罗内塞在画中描绘的是二人在林中温存的一幕,以此来歌颂爱情:在树荫下,维纳斯和阿多尼斯拥抱在一起,而帮助维纳斯脱衣的丘比特则聚精会神地看着他们,画面充满了甜蜜的温情和爱的缠绵。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但是内涵丰富.构图方式非常新颖,作为一个学生观完大师的绘画之后让我茅塞顿开。这对未来我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构图灵感。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于1665年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是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代表作之一。现收藏于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该画描绘了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黄、蓝色头巾的少女,气质超凡出众,宁静中淡恬从容、欲言又止的神态栩栩如生,看似带有一种既含蓄又惆怅的、似有似无的伤感表情,惊鸿一瞥的回眸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平实的情感也由此具有了净化人类心灵的魅力。

该画采用了全黑的背景,十分烘托少女外形轮廓,似乎她是黑夜里的明灯,微微的光彩,不夺目不耀眼,十分温和。画面之中构成强烈视觉效果。其实介绍这幅画的时候我想起,最早了解到它其实是在我第一次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第二科目里面就是这幅画作。少女的表情看似很惆怅但是跟整幅色调偏暗的画面里来讲使她的目光充满了光彩。虽然并不是很美但是这种运用光线的绘画手法给我的感触是很大的,希望在未来的创作中可以借鉴上。

接下来给我讲讲观看了《艰苦岁月》这个雕塑的感受,作者潘鹤原名潘思伟,1925年生,广州人。现代雕塑家。广州美院雕塑系教授,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少年时只身赴香港读书,喜爱绘画与水彩,并自学雕塑。1949年回广州,入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学习,1960年调入广州美院任教。

《艰苦岁月》成功地通过老战士吹笛、小战士偎依身旁倾听的造型,体现出战争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向往革命胜利的信念。在三角形的构图中,体积起伏波澜,手法自由,艺术形象生动自然感人,诚为50年代的经典之作。这个雕塑把当时人们艰苦的环境以及中华民族不畏困难的精神展现的活灵活现,虽是雕塑但小战士倾听的姿势以及老战士吹笛的姿态誓要把这革命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有那么一瞬间仿佛我也跨过时间长河来到了那个年代对当时人民的心情感同身受。

《峥嵘岁月》描绘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激流飞涌、奔腾呼啸的条条江河,横穿沼泽纵横、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原,冲出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在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中,红军始终发扬团结战斗、互相帮助的优良传统,赢得了长征的胜利。这幅作品表现了红军过草地时的英勇无畏、众志成城。

《东渡黄河》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激流飞涌、奔腾呼啸的条条江河,横穿沼泽纵横、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原,冲出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在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中,红军始终发扬团结战斗、互相帮助的优良传统,赢得了长征的胜利。这幅作品表现了红军过草地时的英勇无畏、众志成城。

《世纪智者》该作品刻画了百余年来160余位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世纪智者,其中既有中国的李大钊、严复、蔡元培、鲁迅、郭沫若、钱学森、梅兰芳、齐白石等,也有外国的马克思、爱因斯坦、托尔斯泰、诺贝尔、爱迪生等。这些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如群星灿烂,照耀着人类前行的方向。这些人都是我大中国的瑰宝,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生活。感谢我党、感恩我党。

《开国大典》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创作油画《开国大典》。

1953年,《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37岁的董希文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看了《开国大典》后说:“我们的画,拿到国际间去,别人是比不过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1954年和1972年,董希文受命先后去掉、修改了画面中的高岗和刘少奇。

1972年,在董希文指导下,靳尚谊、赵域复制了《开国大典》。

1979年,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根据家属意见,为保留原稿,委托靳尚谊在复制品上进行修改。靳尚谊因故未能修改,推荐阎振铎、叶武林完成修改工作,在复制品上恢复了原作中的刘少奇和高岗。画面中第一排领导人均为国家副主席,左起: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这幅作品是现代经典作品,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也正是从这一天起我们中国人从此在世界上站起来了,目前正是高速发展时期站在世界巅峰指日可待。

这些博物馆观察下来,使我触动很大,收获很多。我们清楚当今城市与城市的竞争,在很多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而文化的背后是其历史底蕴和由历史塑造而成的独特人文精神之间的竞争。失去城市精神和独特的个性,这个城市就没有了灵魂和活力。而一个地区的博物馆就能很好的保护这种精神和个性,所以在城市中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不可重复的人文遗迹和历史典故要永续承传,对学习艺术的我来说虽然本次考察并没有走出去,但是线上的观摩也让我感受到艺术的存在,或者说对艺术的体验,其实就是一种艺术体验。让我感受到艺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像空气弥漫在空中一样,我想这是它的使命,这使我更加坚定追求艺术的决心。

篇8:美术设计学院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应该从校园的整体环境入手, 使校园呈现出多样性和有序性。为适应学校的长远发展, 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可将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引入校园设计中, 在近几年大学校园新建高潮的背景下, 创造出特色艺术类校园空间环境。

一、研究方法

从景观规划学的“高度综合性”特征上看, 校园整体规划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园林学、美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因此, 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交叉利用多学科知识要点, 还要利用适当的操作方法。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从整体出发, 有针对性的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 校园场所整体问题会涉及到环境审美艺术和视觉艺术, 尤其是有关艺术类校园环境设计。

二、相关学科联系

1. 校园整体环境建设与风景间的联系

风景分为自然风景和人工风景, 而任何人造的景观都是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 只有人为适当的参与,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才能够创造出适合人生存的有利环境。在中国古代很多文人墨客的笔下描述的景象都说明了在自然环境中有其自己的协调性, 山与水之间的关系, 水与路之间的关系, 以及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如汤贻汾的《画荃析览》中写到“山脉之通, 按其水境;水道之达, 理其山形。”山和水构成了风景, 不仅表示着阴阳五行对立也阐述了自然力量的互补, 自然风景本身就是一切有生命物体内在精神的外部显现。从中国魏、晋时代起, 许多书画家开始通过自己的作品研究风景, 因此对自然山水风景的赏绘意识开始出现。如王微的《叙画》中描述“望秋云, 神飞扬;临春风, 思浩荡”, 无疑是表现了自己对自然山水之美的情怀。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银河落九天。”同样也是抒发了自己对自然山河无穷魅力的赞美。

人沿着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方游览, 都能够发现土地格局、山岩、动物、植被等自然现象, 天际之间均存在明显和谐的关系, 形成完整的一体。江、河、湖、海、溪流、山川、农田、潮汐潮落等等, 这些大自然造就的景象特征构成令人神往的风景画面。

社会进步需要不断的建设, 人为活动会给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只有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与保护, 才能够去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如《庄子·缮性》中所言“四时得节, 万物不伤, 群生不夭……莫之为而常自然。”说明了人不能忽视自然的力量, 不能蔑视地形、表土、空气、水文、森林和植被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与意义, 只有遵循自然规律, 才能够在其间养生养性, 修治生性。弗雷德·M·塞韦鲁提到“虽然听起来不太可信, 但这是事实。现代的建筑和工程极少面临自然还没有遇到和没有解决的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以我们自己的标准, 自然的设计结构比人类的更为有效, 更富美感。”同样也是认为自然界中的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 必然会引起其他各要素相应的变化, 也会影响人的生活现状。在自然界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有其必要的存在形式, 每个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达到自然系统的平衡。

当代社会提倡的生态环境等概念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提到。正如前文中说到中国的山水画, 山水诗词都有阐述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环境的情感交流。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到“世之笃论, 谓山水有可行者, 有可望者, 有可游者, 有可居者。画凡至此, 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 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 地占数百里, 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 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 正谓此佳处故也。……”他虽然描述的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三远”, 但这些都是原于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 从自然的不断变化中得出的心得体会, 说明在自然中的生命以本身各自的形式和现象存在, 并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 人们在欣赏和向往美好环境的同时也应去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性, 这样城市山林的生态景象才会持久, 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平衡。

校园环境是一个特定场所, 这个场所是建立在自然地表之上, 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和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 这种变化对场所中的一切事物与人都有不同的作用。英国美学家纽拜在《对于风景的一种理解》中描述环境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时写到:“时间的流驰对风景较之对其他艺术更有意义, 根据这一尺度, 可以肯定自然过程对风景的重要性。在这一程度上, 风景是受季节变换支配的, 因此气候变化的广泛样式是很重要的。气候条件能够增强对风景的意识, ……风景不仅顺应自然力因时而变, 而且它也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果因时间而变。因此时间的流驰使人面临的不是一个风景而是一个风景序列。风景是一组活动画片, 它是在空间中也是在时间中展开的。”

气候的自然属性, 四季的更替, 时间的演变都能够对环境和人造成影响。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描述的气候季相意识很能说明时间的变化对风景的深远意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日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不同区域的气候、四季特征能够带给该区域内的地方特点, 形成的景观现象也会不同, 每个气候带下呈现的环境特点都不一样, 任何区域内场地的组织安排都是对气候时节的反映和人对其适应的表现。

湖北地处中原长江流域, 温度变化多样, 四季分明, 雨水充沛, 土壤多被灌溉且比较肥沃, 河流湖泊分布较多, 自古有“千湖之省”的美誉, 地表覆盖丰富的植被, 地形地貌的景致也呈现多样变化。在该气候条件下的地区要进行场地规划和建筑的建造, 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生态环境, 应采取一些有效有益的微气候原则, 例如避免不要产生炙热、寒冷、太阳直射等极端情况;根据太阳的运动调整场地和建筑物的布局;利用自然风能源和临近水体的有益影响;根据四季气候的特征选择植物种类种植等等。

在对新校区的整体环境是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结合产物, 作为设计者, 应该对于场地中的所有自然因素都要仔细的观察,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场地建设。

2. 校园环境与园林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

“自然风景尚且不是园林, 只有通过元素和材料的选择与合成才能够建好园林。合成就是要调节阳与阴之间的平衡与张力——水和山、人类的秩序与大自然的道、阳光和阴影、微风和静止、声音和安宁, 这样才能够形成对我们有意义的关系。”自然风景中所有生物都彼此适应, 有自己的生物圈, 以求达到平衡, 而在人类建造的园林中所有生物也顺应自然的生存原则, 根据适当的建造、种植、修剪、灌溉达到另一种平衡状态。

粗略的概括两种园林存在形式, 一种是有秩序的方形庭院, 一种是自由形式的园林设计。中国的园林当然属后者, 园林中的的线条能曲勿直, 阴阳相生相克, 能够不对称就很少对称, 层次叠加, 错落有致, 柔和地借景营造自然的效果。将园林建成融入风景的样子, 而且使其中的一部分显现的非常特别。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写到作为园林之父的“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 富有诗情画意。……简言之, 模山范水, 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 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 水贵有源, 脉源贯通, 全园生动。”意在使园林建造接近自然, 在形成的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 进行塑造空间, 开垦地貌, 覆盖地表, 建造标志物、围合物、小品、通廊, 营造气候, 灌溉与排水, 照明, 采暖与冷却, 制造香气、声音, 引入植被及动物, 增设栖居地, 取名, 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都非常重视园林的生态原则,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 现代园林的建造与维护应根据自己时代的特点及问题, 研究和总结出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同时吸取古典园林中关于人、自然、植物、建筑等方面理论, 不去刻意地追求传统和具体模式, 维持地球表面生态平衡是风景建造的最终目的。

在校园建设时,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进行适当灵活运用, 特别是对中国江南私家园林设计手法加以借鉴。因为, 它的整体空间尺度比较接近在校园组团之间和建筑庭院空间设计中进行运用。例如:私家园林强调在有限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空间意境;强调对自然的效仿手法;借景、空间对比、造山营水等细部园林处理手法;注重空间之间的过度, 建筑与环境的密切结合、相互渗透等。

3. 中国古代书院模式对现代校园整体建设的影响

中国自古书院之多, 能够被称为“千年学府”的当数湖南长沙湘江畔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 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 北宋天禧二年, 真宗赐以“岳麓书院”的门额。南宋孝宗乾道年间,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张轼到书院主持讲事, 朱熹闻名也从福建赶来书院讲学, 并手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 刻石嵌于讲堂的两壁, 所刻四个字笔力遒劲, 是岳麓书院道统源流的象征。绍熙五年, 有“道林三百众, 书院一千徒”的说法。历代的文献史籍上还把岳麓书院和孔子讲学处并提, 誉为“潇湘洙泗”。

岳麓书院座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 三面环山, 层峦叠翠, 前临湘江。从湘江西岸的牌楼口, 直往山巅, 早有古道联通, 形成一条风景中轴线, 岳麓书院就建在此中轴线上的中点。历代书院是传播文化思想的重地, 其人文精神特色浓郁。岳麓疏远勘称代表, 它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充分反映着湖湘文化特色。书院中的景致不像中国皇家园林中那样雍容华贵, 体现的是一种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精神, 具有“天人合一, 朴实无华”的风格, 景色与人文融为一体。

由于书院皆为名儒读书讲学之地, 故常以人名或地名命名, 创办的地点也都喜欢在名胜之处。原因在于“环境宁静, 景色秀丽, 其清颖之气, 足发圣贤玄奥, 以利澄心治学。”因此, 中国传统书院园林的格调形式皆崇尚自然, 从自然中取景, 吸天地之灵气, 不求雕凿和华丽, 讲求静、幽、淡、雅, 文人气息十分浓郁。

现在的学府环境, 从选址到营造需要从中国古代书院文化艺术中吸取精髓, 创造幽雅宜人的校园景观特色和人文环境。

4. 校园整体环境中主要的物质基础

景观大师斯坦利·怀特在形容场所时描述到:“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 那么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削弱……且最终的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 其中以乡土地域或场地的特质为主。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整个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 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新的景观若要在高度艺术形式方面, 在永恒性、历史性的意义上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 必须……对原始的各种形式进行提炼或升华, 这一规律不能违背。”场所是天气、环境、尺度、空间、性质、人类的活动等一切的综合体。对一个新的场地进行调查和勘测, 进行现场的场地体验, 把握场所内环境的感觉, 依据现行的法律规范, 改造场地。在此构成中尽量去适应地形, 减少景观实现的干扰和土木工程的花费, 防止场地内的表土流失, 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和绿化创造理想形态。

引用加雷特·埃克博对场所环境的理想描述:“因此, 我们在所有景观里寻找两种最宝贵的东西;一个是景观的乡土特质的表现, 另一个是人类可居住价值的最大开发……场地规划必须被看成是由土地未来的所有者对整个场地和空间的组织, 以使所有者对其达到最佳利用。这意味着一个整合的概念:建筑物、工程结构、开放空间以及自然材料一起进行规划……”

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一项基本要素。它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自然地貌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最佳形态, 是长期与自然磨合的结果。适应它们就是要与适应这种地形的自然力和条件相和谐。

地形在整个场地中的作用可以从五个方面反映:能够围合、限制、分隔空间, 隆起的土地范围、高度, 可以约束空间的开敞或封闭程度、边缘、范围及空间方向;地形的形态可以影响视野, 有助于引导视野和限制视野, 突出主要优美的景色;地形的变化可以改善场地内的小气候, 影响风向, 有利通风、防风, 改善日照等作用;地形的平面形式可以起到组织交通的作用;优美的地形环境可以产生美学价值, 使景观更加丰富、有层次感, 反映自然。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开发能够创造出比原有景观更加出众的人工景观, 保存和融合当地最好的自然要素。微地形的产生要顺应自然秩序, 要重新且合理的定义已被干扰的土地, 通过对土地的合理规划、开发与再利用、修复和资源管理, 使残缺的景观能够恢复到比较满意的形式。而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及原理即是对场地的有效规划, 让自然的地貌、地势、覆盖物影响建筑和景观的形态。对原有的地貌进行重塑, 表达建筑与环境的和谐融洽, 考虑土地的布局, 确定修正后的表层以承接建筑物、水与植物, 丰富场地的构成, 让每一处景观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质。

水文特征是场所环境中另一个重要物质因素。水体在自然中能够自成风景, 温和的水性特征有很多存在的形式。在中国园林中水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地位, 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泉》中“石为山之骨, 泉为山之血。无骨则柔不能立, 无血则枯不得生。”充分说明了水是万物之本源, 之血脉。有水就有灵性, 它具有影响场地温度、气候、空气、土壤、生长、新陈代谢和与所有与生命相关的力量, 它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 它会给任何场所带来景观价值。同样水体也会很容易受到自然界任何因素的影响, 例如阳光、风、地形、声音、重力、颜色等, 产生的效果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而且水体的使用通常也是要和许多其他功能相共存的。人类要想保持水的良好感觉就要学着与自然要素相互结合地去合理利用和保护水。

我们在对一个场所利用时, 水文特征对土地的使用、对场所中的人的活动和感受会起到作用。场地内有水的存在, 要对地表地下水资源的考察, 合理利用临近水体的优越性, 可以帮助调节限定场所内的微气候循环。场所中对水的处理要具有整体性, 保持、净化、蒸发、渗透不可或缺。很多恶劣的环境在重新利用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对场地内水体的改善而缓和。

任何一个包含水体在内的规划, 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要考虑对现有水环境进行管理保护。因为水体不仅能够单独成为吸引人的风景, 而且它还可以创造出影响任何情绪的环境, 它可以营造和维持一种氛围。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的方面有:a.保护流域、湿地和所有河流水体的堤岸;b.将水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 拟订保护净化水体的方案;c.场所的利用和发展应与水体的供给相适应;d.保证地下水的质量;e.限定用水量保持当地淡水储存;f.通过自然排水通道引导地表径流;g.利用生态的方式设计湿地进行废水处理、消毒和补充地下水;h.开拓、修复、更新被已经使用的土地和水体, 使之达到自然、健康状态, 保持与自然生态的平衡;i.致力于推动水的供给、利用、处理、循环和在补充技术的改进。

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整个场地内原有的水文特征不多, 面积范围也有限, 因此,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体与绿地、建筑之间的关系, 修复湿地系统。由于校区有一面临湖, 可以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营造湖边的景观。

三、校园环境设计中的视觉因素

人通过眼睛感受周围的环境, 环境空间、事物的形态、颜色等都会影响场所中人的感官。捷尔吉·凯派什的描述十分形象, “我们生活在观感旋风的中心。从这个不断旋转的混乱状态中, 我们建立起统一的整体, 且将这种体验形式称为视觉形象。觉察视觉形象实际就是参与一个造型过程。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行动。”

人对自然界里的生命都会产生感官反映, 人处于不同的角度会对事物产生不同的感觉, 相同的一个画面给人的感受也会有差别。在一个限定的场所内, 基地、建筑物、道路、流水、植被等因素通过合理的安排, 在场地内形成的区域位置, 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会形成不一样的景观。好的景色会给人从空间和时间上带来不同的变化和特点, 增加人在活动过程中的视觉愉悦感。相同景色或不同景色从先后的次序性, 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彼此之间不断地重复而且和谐地变换着节奏, 就像优美的乐章让人值得回味与再发现。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那些常用的造景手法, 如借景和对景, 目的也是为了使观赏者在一个被限定的场所内观看到变化无穷且自然的景色。俯瞰、仰观都取决于被观赏对象的方位, 在景物的层层叠叠之中, 相同属性的物体从形状、大小、颜色、尺度上不断变化可以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 而一些对环境美的感受也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大地、背景、天际线、色彩等构成的整体场所效果是给人第一印象好坏的重要因素, 而对于场所环境的评价是通过人的亲身体验得到的, 评价的好坏又是在视觉审美过程中得到。这种视觉审美不是偏向于个人的审美取向, 而是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观点。

校园环境的视觉体验对象应该说更加严格, 整个环境要符合教育背景, 特别是在艺术院校的整体环境设计中, 其针对性更加强, 更加强调对环境景观的视觉感受。

四、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

1. 新校区地理位置

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经济开发区, 东临11号公路, 西临汤逊湖。整个场地东西长1265米, 南北长352米, 呈狭长形, 总用地面积为419243平方米, 净用地面积为386825平方米。

2. 设计初衷

从校园景观整体效应入手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 体现人性化的当代生态校园场所和校园文化, 营造有特色的校园风景。最大限度的保留原始地形地貌、植被、水文, 在此基础上利用当地的土壤、石料、植物、建筑垃圾等创造校园环境特色。

4.3环境设计 (场地、建筑、景观、工程)

当代大学校园的扩建都在城市的近郊或是在经济产业开发区, 对场地的建设要求越来越严格, 因此, 在新校区整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我们研究更多的是运用什么样有效率的设计方法, 操作手段使得规划的过程步骤对结果或是前期规划产生利大于弊的效应。使现在的建设 (场地建设、建筑、景观、工程) 对未来校园再开发、维护、审美、经济等多方面造成生态且有弹性的循环效应。

(1) 借“土”造“景”, 再创校园地貌

新校区整体规划设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如何有效利用场地挖填方过程中剩余的土进行景观设计, 对损伤过的地表面貌进行修复、重建, 优化整个校园环境系统。

(2) “隐”入其中——地形、建筑、景观环境

在规划校园地形、建筑与其周围的环境时, 借用了中国古代造园之理, “亏蔽景深, 一隐一显之谓道”。在山水园林景色之中有隔与不隔、透与不透、露与不露的说法, 为在制造隐约模糊, 若隐若现的风景, 增添游览的趣味性和场所的生动性。布颜图的《画学心法问答》论证到“山水必得隐显之势方见趣深”时指出:“显者阳也, 隐者阴也……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比诸潜蛟之腾空, 若只了了一蛟, 全形毕露, 仰之者咸见斯蛟之首也, 斯蛟之尾也, 斯蛟之爪牙鳞鬣也, 形尽而思穷, 于蛟何趣焉!是必蛟藏于云, 腾骧矢矫, 卷雨舒风, 或露片鳞, 或垂半尾, 仰观者虽极目力, 而莫能窥其全体, 斯蛟之隐显叵测, 则蛟之意趣无穷矣!”虽说的是作画中对山水风景一隐一显的处理手法, 但也可以运用到环境景观的营造中, 这样才能够达到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奇境。造园、建造建筑与环境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全形毕露, 一览无余, 而是无论从哪个视角或方位观看, 都只见掩隐藏露。

(1) 地形

新校区校园整体规划最具特色的地方体现在场地之中各个要素的适宜与协调性。在场地平整的过程中, 为了达到建设的生态性, 避免校区内场地整合过程中多余的土外运、增加建设经济成本压力, 利用余土制造地形的变化, 达到理想的风景地貌。“绿地的自然起伏为最佳景观效果”是对整个校园环境设计的总体概括, 在创造人工景观的时候要结合自然要素, 效仿自然规律法则, 使营造的景致接近自然。因此, 在新校区的地形设计中, 不是无意义的将这些剩土堆在某处或是将场地全部整平, 而是用土造景。校园内三处隆起的山丘, 在原始地形高程中都相对较高, 结合道路的走势, 将原有高程强化, 增加它们的高度, 然后覆盖上厚厚的植被。从二维平面上看, 它们的边界随着场地内道路的确定变化而变换着, 与周边环境结合, 而不是孤立存在。其二, 通过这些“山体”在场地空间中形成“屏障”, 起到“隔”的作用, 可以缓冲通道与视线, 为建筑的“隐”提供铺垫, 犹如古代诗词中描绘一般, “曲曲屏山, 夜凉独自甚愁绪。”

校园整体规划最基本的原则仍是以“人”为出发点, 让人在校园场所进行任何活动时能够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浓郁气息, 而氛围的形成必通过“景”。《看园林的眼》一书中提到:“何谓‘引景’, 即点景引人。……景有情则显, 情之源来于人。‘芳草有情, 斜阳无语, 雁横难浦, 人倚西楼。无楼便无人, 无人即无情, 无情亦无景, 此景关键在楼。”说明的是在场地环境中建筑物的重要地位, 通过它与其他的事物相融合形成风景。如同我国古代造园之理:“盖园以建筑为主, 树石为辅, 树石为建筑之联缀物也。”

(2) 建筑

当代社会提倡打造高等教育特色化校园环境, 其“特色”就应该因地制宜。作为艺术院校, 不仅要在学科专业上发挥特色, 在校园整体环境上也应具备独特性。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校园建筑的形式, 建筑与环境的紧密融合发挥着特色作用, 遵循校园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设计原则。整个校区内的几乎所有建筑朝向为南北方向, 有大面积的采光面, 建筑楼层均不高, 除学生宿舍、艺术家工作室局部为6层外, 其他建筑都控制在二至三层, 基地面积较宽敞, 为了能够让建筑物能够被掩蔽在植被、“山体”之中。

教学区的建筑采取的是组团化整体式布局, 强调集约化建设和营造交往空间, 有利于设施资源的集中使用管理。由于组团化设计, 不仅可以采用统一的柱网和构造形式, 还有利于管网系统设计的经济布局, 从而节约投资, 而且可以保留更多的用地用于景观建设或后期的发展空间。教学区环境氛围的形成, 能够成为校园最具吸引力的焦点, 同时也是反映学校整体品位的地方。

从空间形式方面看, 建筑物创造的空间可分为内部围合空间和外部空间, 而外部空间层次的形成是依靠建筑群体的组合。新校区绘雕系建筑群以及基础课和公共课教学楼, 均为正南北方向坐落在场地中。从建筑单体上看, 建筑形式为传统的院落式格局, 传承了中国古代书院多进多跨式的优点, 南面一角设置尺度较宽的入口平台, 教学楼前都有相当宽敞的楼前广场, 这样的建筑入口设计具有开放性, 能够加深人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感受。由于建筑是四面围合, 在建筑内部形成庭院空间, 四周内回廊相通, 达到很好的避风、采光、活动的效果, 而且还创造了安静的教学环境空间。教学楼的屋顶为内单坡, 其目的之一是能够缓解季候风带来的影响, 之二是考虑到建筑屋顶排水, 将屋面雨水进行收集并利用。设计系教学楼建筑, 几何形的建筑形式更能够体现学科感, 五栋设计系教学楼根据需要环绕地形起伏, 整体建筑群形态与环境和谐生存, 开放及优雅的面对人群。

学校学生生活区建筑, 其中包括学生宿舍、食堂以及提供学生生活娱乐的场所。新时代下的校园学生生活建筑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睡眠、休息的需求之外, 还要提供学生交往、自习的空间场所, 创造家庭式的空间模式和宜人的生活环境。由于是艺术院校, 相对其他大型综合型院校其就读人数少, 在学生宿舍建筑的设计及布置方面就较为简洁、集中。在两排平行的学生宿舍楼之间, 形成学生街, 既便于集中管理, 有创造更多的艺术交流行为, 优化学生生活服务。

作为艺术院校校园特色的另外一点, 是学校临湖, 湖边的自然景观保存完好, 在这里安排艺术家工作室是最合适不过。沿湖岸线400多米长, 是艺术一条街, 整个环境能够激发灵感, 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而且具有开放性, 将艺术学术价值与经济效应充分融合, 成为校园内产、学、研的重要区域。

在校区里大部分建筑都采取了坡屋面的形式, 主要原因是考虑到雨水的排放收集利用, 同时也是达到场地内水生态循环目的的手段之一。

在建筑外墙材料及颜色的选择方面, 主要从美观性和经济性两方面出发, 例如:学校教学楼建筑局部采用片石墙面, 加强建筑与基地的协调感和地域性, 均采用的是当地的石料。建筑外观颜色大面积为浅色, 局部为石材自身的颜色, 和仿木颜色, 整体感和谐, 能够与周围环境融合。

(3) 景观环境

校园整体规划最根本的体现在于校园整体景观环境的控制。因此, 在新校区整体规划中, 是以景观优先的原则开展设计。在研究过程中, 参考借鉴了相关理论和案例, 通过归纳分析, 针对性地提出必要的景观设计因素用于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整体规划设计中。

由Richard·P·Dober写的《校园景观》中提到校园景观的决定性因素包括气候、植被、环境、地形、场地尺寸及形状、风格、程序、视觉特性、技术等, 对新校区整体规划设计的深化有很大的启发, 并且, 在此基础上提出审美价值与经济效应理念。

A.景观

景观概念:原意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

现代景观发展阶段可以归纳为:1、Landscape是以一个绘画术语在16世纪期间从荷兰传出, 表示地区或一片地方, 在17世纪有被人在艺术上定义为描绘陆上风景的绘画。现在, 一般定义为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景色, 包括自然与人工的。但是, 仅仅只是偏重景观被观赏的一方面, 还远远不能够体现景观的价值。2、消极阶段:大规模工业景观及工业城镇化的出现, 扭曲了人与自然互利共生的观点。自然环境被破坏, 生态系统遭到威胁。3、修复、重建、整合优化的景观现象, 侧重景观环境的资源、生态、经济价值, 将景观定义为一个复合概念, 是地理、生物、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的综合体。从景观认识到景观设计再到景观管理, 整个过程已经上升到人类社会学科的阶段。

B.校园景观设计的目标

a良好的公共空间环境。校园是一个特定的大型公共场所, 要形成和谐优美的开放空间, 必须强调强调场所的地域文化性、强调环境与人、人与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因为, 景观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

公共空间环境中, 尺度因素决定着事物形式本身的尺寸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有限制性也有伸缩性, 尺度的大小变化决定不同空间形式的出现。质感因素一般指物体的色彩、肌理、声音、气味等, 在空间环境中, 人作为体验者对场所物质环境的感觉比较直观、亲密, 因此对环境材料的选择要十分考究, 满足观赏者基本的视觉、听觉及触觉感受。色彩要素直接影响公共环境中人的视觉感受, 高质量的色彩环境会给人带来舒适感, 应协调搭配色彩元素, 增加场地的艺术性。公共空间的层次序列也影响人的行为, 所以, 要在确定好空间用途之后, 划分合理的层次。

b进行景观环境设计的过程, 是建立某种秩序将人的活动相对固定下来, 为在其中发生的活动建立条件和氛围, 是人在环境中的活动过程具有意义。

c创造生态条件及生态环境, 体现生态价值。景观学家俞孔坚认为,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理可以概括为:⑴自然优先原理;⑵整体设计原理;⑶设计适应性原理;⑷多学科综合原理。体现景观环境既是一门人类社会科学又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C.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的模式因素:

根据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整体规划设计理念, 针对校园场地的具体情况,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校园景观环境模式的研究。

a道路及道路节点景观:校园道路不同于城市路网关系, 它更加强调步行道路及自行车道路空间。道路不宜太宽, 不能设置太多太大的转弯路口, 路形追求变化性, 将道路分叉口与场地中的公共空间适当结合形成自然的道路节点景观, 道路绿化应该在统一中寻求变化, 道路铺装及设施遵循园林化、人性化。

b场地边界绿化景观:当代大学校园都具有开放性, 普遍与城市主要干道相连, 但它有别于大学城的概念以及城市公园和城市广场, 它的边界性相对较明显, 为了能够使已被界定的范围看上去自然, 一般是采取绿化种植的方式。然而, 在很多实际校园景观设计中忽视其重要性。在美院新校区景观设计中, 对校园边界景观的处理有轻有重, 特别强化校园入口边界绿化景观以及湖岸湿地景观。

c建筑单体之间、组团之间的景观:校园内建筑组团与组团之间的室外场地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景观, 包括道路景观、广场景观、水体景观、绿化景观等。

d建筑物围合的院落景观:新校区建筑的院落景观相对较简单, 没有过多的修饰。

e建筑物入口景观:建筑物入口开敞, 入口空地设置绿化, 停车系统。

D.校园景观环境设计包含的细部因素:

在景观环境整体设计与实施操作过程中, 景观细部建设一直属于的角色, 只是在整个过程中被考虑程度的轻重变化。它是整个景观环境中可见的最小最有限部分, 也是在整个场地环境中最接近人观察的部分, 优质的景观环境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场所中景观细部形式的逻辑性、美观持久性及个性化的表达。

凯文·林奇在《总体设计》一书中强调景观细部建设在整个场地规划中的重要性。书中这样描述:“它们影响着整体的外观, 一旦像通常那样未经设计地堆砌起来, 就产生了混乱的感觉。”并且他还强调:“设计师的重点在于对景观建设细部的感觉和使用。”景观细部设计的整体构思也存在艺术性与美学价值。

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归纳出景观细部设计的内容:

1.空间形状:强调基地整体景观在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及垂直空间的具体形态。注重图案、色彩和纹理的形式美感表达和景观细部在空间上的连续性。

2.尺度、边界:景观细部的尺度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重尺度。它是同时作用在所个事物上, 例如:与观察对象之间的尺度关系, 与地块之间的尺度关系, 与整体大环境之间的尺度关系。在场地边缘地带, 有很多需要处理的景观细部, 在进行规划与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其美观、经济及构造功能和持久性, 因为它处于相对不被重视的地段。

3. 自然要素:

在校园内营造小气候环境, 所包含的主要的自然要素有:太阳辐射、气温、风、土壤、树、灌木、草地、水体。

新建设的场地环境中, 虽然保留了一定的原生植被, 但大规模的仍是移栽或重新种植的植被, 因此, 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包括:

土壤因素。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固定条件, 它是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和空气组成。沙、淤泥、黏土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 必须保持土壤酸碱结构的平衡, 保持土壤的透气、排水、保湿与营养, 才能够保证植物耐以生存的基本环境;

树木根部的生长环境因素。强调的是树木根部周围的渗透性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能够提供足够的水分和氧气;

季节、天气因素。对于大量移植的树木, 必须掌握移栽的恰当时间, 否则, 对树的损坏会很大;

种植方式与固定。这个是具体操作层面上的内容;

修剪与维护。是在树木种植后和在整体绿化景观完成后, 进行整体的保护, 考虑更多的应是整个校园场地环境景观的绿色生态的循环持续性, 也是经济因素的潜在体现。

视觉因素的影响。观赏者的感受一部分取决于场所中植物景观的的外形以及植物的配植方式。

4. 人工要素:

场地中景观效果的最终实现, 是通过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以及文化因素三者的结合形成。其中, 人工建设的景观内容能够体现出构想与设计的人文性。包括花坛、绿篱、雕塑、挡土系统等等。

⑴花坛;

⑵挡土墙;

⑶边坡;

⑷瀑布;

⑸铺装;

⑹公共设施。

5. 校园整体设计带来的环境审美价值

当代环境建设中出现许多新的定义, 如:视觉平衡、非对称规划、有机设计、有机生长、有机规划、视觉资源管理等。这些概念在实际景观规划设计过程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环境景观具有不确定性质, 会随时间变化, 建设环境景观的过程是研究它能够产生的最终价值, 以及这些价值在时间的变化中, 逐步显现和被完善, 正如在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整体规划设计中, 对场地的开发、利用建设, 到对场地创面的修复而形成良好的环境景观, 使得能够被更好使用一样。环境拥有自然、社会、经济以及美学价值。环境景观美学在体现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代, 环境景观问题不仅仅是属于人类社会科学范畴, 它的理论在某中程度上上升到艺术领域。环境景观的外在体现往往会通过人的视觉感受得到, 通过自身外观色彩、线条、形态等, 其中, 色彩是形式美感外现的重要方面。环境景观与艺术的结合, 还在于都强调整体性与多样变化性, 都会影响人的情感和生活。

从视觉审美经验方面看, 环境景观必须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达到基调与特色的融合, 才能够被看成是和谐以及美学意义上的平衡状态。当代对环境景观进行评价的手段很大程度上是从视觉美感方面入手:有视觉美感文字描述法、视觉印象评价法、视觉心理测量评价法、计分评价法、平均信息量法、回归分析法、加权网络分析法、模糊集值统计法、系统评价法、图形叠置法等。从“功能上的适合”方面看, 现代艺术审美的发展, 不再只谈形式方面的问题, 而是将形式法则与实用性结合起来。环境景观在当代社会中同时具有情感性、功能性和观赏性的特点。

凯文·林奇在“感觉品质营造”中这样描述到:“美学常被认为是一种泡沫, 难与分解, 却易于消逝。我们的文化将感性形式设想为一种表面现象, 一种光辉, 是在某种事物的内在本质形成后被贴上去的东西。但是, 外表连接着内部。它们在整体的运行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因为外表是所有转换赖以发生的地方。所有我们认识和感受的、超出我们的遗传继承的东西, 全都来自外表。”审美也是对事物认识的过程之一, 通过视觉、触觉以及心理的感受对对象做出评价。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整体的思考方式, 遵循规律的同时, 根据周围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合的判断, 能够使做出的设计成为一种不可反复的艺术作品。

摘要:综合多学科的理论知识, 如建筑学、园林学、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美学。以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为案例, 研究怎样以生态设计的手段打造大学校园环境, 以及对大学校园整体景观设计中的景观细部建设的处理。从环境的多样性, 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 从景观美学角度出发, 对场地景观进行营造, 达到设计成果的原创性目的。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整体规划设计的初步探索即是从多维度方面出发, 在校园中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联系, 以及希望设计中采取的建造手段能够对新校区后续建设与保护起到控制引导的作用, 从而营造出一个具有特征性的校园。

上一篇:创新创业导论中南大学下一篇:2023版公务员面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