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社区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2024-04-14

加强村社区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加强村社区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虎头乡

关于加强村(社区)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农村显得越来越重要。党的十七大指出:优良的党风室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廉政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塑造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道德情操、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方面,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加强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倡导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廉政文化是与腐朽消极文化相对立的,是一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毫无疑问,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健康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重点抓好三个到位

1、思想认识到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乡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提供的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今年,我乡在县纪委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积极引导机关干部树立尊廉崇洁、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机关干部的从政修养,自觉养成守法、诚信、自律的良好行为规范,抵制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2、组织领导到位。为确保廉政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在这次调研活动中,我乡及时召开了研究会,对如何加强村(社区)廉政建设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对调研活动作出了明确的分工,保证此项调研活动有效的进行。

3、方案措施到位。自廉政文化活动开展以来,我乡制定了一系列的廉政文化建设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内容、形式、时间和主要活动日程等,进一步完善了廉政文化建设机制。

(二)以“远教”为载体,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在活动中,我们积极创新,借助远教这一载体,利用田园广播,向村(社区)定期播放党建节目,发送廉政反腐信息,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活动,使村(社)干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勤政廉洁的教育和熏陶.以此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保证村(社)四职干部的廉洁、高效。

(三)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1、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党支部书记作为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第一责任人,定期向党委书记汇报自身工作情况,做到自查自纠。村(社区)设立了村监委,对村(社区)的党务公开,财务收支进行督查,确保村(社区)事事有商量,事事有监督,做到民主决策。

2、深入落实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通过对村(社区)四职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少数同志思想、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及时堵塞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

二、对加强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近年来,在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方式方法不够科学,经费难以保障等。我乡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要认真组织学xxx省、市、县(市)委有关文件和胡总书记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十七大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内容、目标要求等,增强做好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精选一部分经济条件好、党员干部热情高的村,通过先行一步进行示范建设,待取得初步成效和经验时逐步推开,切实把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抓党风廉政建设要从群众关注的小事抓起,促进干部群众的和谐。群众关注的小事就是大事,群众关注的小节就是廉政重点,领导干部要深爱人民、深爱组织、深爱祖国,处处从点滴做起,时时关心自己的言行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抓好各项自律和他律制度的落实。要从群众普遍反映的难事抓起,突破作风建设和发展的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加大技术运用,切实加强对农村廉政文化的宣传。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体作用,组织精干人员通过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廉政建设名言警句”;依托局域网开辟“党风廉政建设专栏”,建立反腐倡廉建设书架,大力宣传廉政文化,报道党的反腐倡廉政策和勤廉兼优的典型事迹,唱响正气歌,弘扬主旋律,展示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明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引领广大群众形成共识,形成尊廉崇洁的良好风尚。

5、创新廉政文化教育的内涵和载体。增强廉政文化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要努力挖掘和整理,从中提炼出廉政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要以党员干部和群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形式,开展好廉政文化主题教育,使廉政文化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中。

篇2:加强村社区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3月10日下午,市纪委在江山市召开全市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杜康出席并讲话。市纪委常委、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吴卫国就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作专项发言,对下一步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一、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势是形势。首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村级便民服中心建设工作。省纪委把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与村监委建设工作并重。省纪委书记任泽民要求监督和服务并重,提出把“三个延伸、三个有利于”及“全覆盖”作为今年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工作目标,并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次,市委、市政府领导也高度重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去年市委组织部牵头主抓“三民工程”建设,各地都培育了一批建设规范、运转正常的“三民工程”示范创建村。今年又是市纪委重点抓,作为深化“评星晋级”活动和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委两个强势的综合机构抓这项工作,力度很大,一定能抓好,抓出实效。

为是作为。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中,不仅要有所作为,而且要有大的作为。上是上台阶,不仅要大力推进,更要争先创优。我市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基础较扎实,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全省覆盖面是三分之二,我市达到78%,处在全省前列。有这么好的基础,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更要坚定信心,按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负起责任。今年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将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综合考核。

二、主动介入,重在指导

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行政服务网络,是中心多年来的工作目标。作为行政服务工作的指导机构,抓好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责无旁贷。指导的重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硬件建设的规范。市纪委、监察局、行政服务中心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要按《意见》要求的“十个一”标准积极配合纪委、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指导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二是服务事项的规范。《意见》列入了8类服务事项,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要结合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事项,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事项。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事项、制度、流程应统一模式,要上墙公开。各级行政服务中心领导要转变作风,深入村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业务指导。

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省、市纪委的要求是,实现便民服务工作全覆盖,即我市1743个行政村(社区)全部要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总的思路,是要抓点带面,培植典型,样板示范,整体提升。去年“三民工程”建设,各县(市、区)都有4个“三民工程”创建示范村,这些创建示范村,同时也是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村,要帮助继续完善提高。同时,各乡镇(街道)要根据自身实际,努力扩大示范村建设的范围,乡镇(街道)至少要有1个示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0月份,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申报示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进行考核验收,考核评选结果将予以通报。今后,市示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列入三年一次的全

市示范行政服务中心序列考核。面上的考核等级标准分为二类,县(市、区)重点抓一类,乡镇(街道)是责任主体,村级是建设的主体。市、县(市、区)两级分别做好抽查验收,未达到全覆盖的,在年底综合考核时要扣分。

1、明确目标,高标准建设。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实施《关于深化全市基层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纪检监察、民政、农业、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抓好组织推动,细化工作目标,各乡镇(街道)成立工作机构,确定责任领导。明确“一个场所、一套制度、一名代办员”等“十个一” 建设标准。制定“职能最全、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收费最低”工作目标,把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服务延伸到村级代办点,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层级相连的市、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便民服务工作全覆盖。

2、分类指导,高质量推进。采取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高质量推进村(社区)代办点规范化建设。业务培训推进,分批开设培训班,对乡镇分管领导、村级服务代办员400余人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工作指导推进。指导各乡镇(街道)制定创建计划,细化建设标准,制定推进措施。市行政服务中心组织人员深入各村(社区)开展场地设施、人员到位、事项进驻、制度建设等现场指导。实地考察推进,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村级代办点负责人,分片区组队实地考察村(社区)代办点示范村,并组织开展村(社区)代办点规范化建设“回头看”,查漏补缺,整改完善。

3、规范流程,高效率服务。在人员进驻方面,村(社区)代办点明确1名村干部负责,配备1名全程代办员。在服务事项设 2

置方面,将文书、民政、计生、国土、规划、农业、林业、社保、信访等9个服务事项统一进驻。制度建设方面,一些村制订《服务承诺》、《首问责任制》等10多个管理制度,并将办事流程图、工作人员职责、有关制度上墙公开,基本具备科技信息服务、法律咨询服务、政策咨询服务、信访接待服务等功能。服务流程方面,按照“七公开”的要求,制作《服务指南》或《办事须知》和便民服务联系卡,大桥镇仕阳尾村、陈家村分别推行为民办事账单制管理和巡回代办制,受到群众的认可。

(二)下步打算

下一步,江山市将按照“十个一”建设标准,围绕“三个到基层、三个有利于”目标,继续深化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规范化建设,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

1、落实责任,考核督查推进。将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列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内容,同步检查、考核、落实。强化工作督查,围绕建设标准和目标,定期开展对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制度建设、服务事项等落实情况的督查指导,强化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促进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提速、提质。

2、以点带面,培育示范推进。按照“十个一”建设标准,选择条件较好的行政村,积极培育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示范村,探索建立市、乡(镇)、村(社区)三级服务电脑网络,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电脑网络延伸到村代办点。制定出台《推进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规范化建设意见》,统一 3

建设标准、建设目标,召开全市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现场会,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3、深化服务,强化规范推进。进一步健全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各项制度,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代办服务制、责任考核制等制度进行规范,推进办事制度、办事流程、工作岗位等上墙。进一步推进代办服务事项到村,扩大涉农服务事项,完善全程代理制、委托服务制等服务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努力做到“村民不出村、便能办成事”,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篇3:加强村社区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体制发生的深刻变革, 卫生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 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是, 一些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2003年的SARS事件, 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高度关注, 社会各界纷纷呼吁要求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然而, 村 (社区) 作为承担公共卫生工作最基础的末梢网络, 是预防和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防线, 对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宁波市镇海区的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建设情况探讨如下:

1 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建设现状

1.1 完善网络组织

2005年11月, 根据镇海区政府相关文件精神, 全区重点实施了镇 (街道) 的公共卫生管理员制度, 行政村 (社区) 的公共卫生联络员、联络小组和信息员制度。全区6个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分别成立了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每个镇 (街道) 设置1名公共卫生管理员, 由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社会事务办相关人员担任;62个行政村、19个社区和10个驻镇的大工程单位, 分别设立以村干部、大工程单位相关人员担任的公共卫生联络员, 计91人;以联络员为基础, 在每个村 (社区) 组建了公共卫生联络小组, 一般由村长 (或村党支部委员) 、妇女主任和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

(1) 宁波市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宁波315200并以自然村为单位, 下设公共卫生信息员共计700余人, 从而确保了公共卫生网络管理延伸到所有的自然村和农户家庭。

1.2 落实工作经费

按户籍人口计算, 落实公共卫生专项经费27.50元/ (人·年) (分别为市财政5元/ (人·年) 、区财政15元/ (人·年) 、镇街道以区级财政的50%配套为7.50元 (人·年) ) 。2007年共安排专项经费917万元, 其中90万元专用于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宣传资料印制和信息收集报告等。实行了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津贴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 按照村 (社区) 户籍人口数小于2 000人、2 000~4 000人和大于4 000人分成三档, 分别给予120元/月、160元/月和200元/月的公共卫生联络员津贴;通过调查摸底而新发现的预防保健对象, 按每例进行5~10元的奖励。

1.3 明确工作职责

编制了公共卫生管理员、联络员工作手册, 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公共卫生管理员职责是负责辖区内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的日常管理, 每月召开联络员工作例会, 根据区公共卫生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要求, 组织、协调、督促和考核村 (社区) 公共卫生工作;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小组、联络员职责是负责本村 (社区) 公共卫生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信息收集和及时上报, 负责分发免疫预防接种通知单, 协助开展健康教育, 按要求建立村 (社区) 公共卫生台账, 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等的调查处理工作;村 (社区) 公共卫生信息员职责是负责自然村公共卫生相关信息的摸底调查, 并及时向公共卫生联络员报告。

1.4 取得的工作成效

近3年来, 公共卫生管理员、联络员制度对全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管和妇幼保健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第一防线作用, 使相关部门能及时掌握农村各方面公共卫生基础信息, 强化了公共卫生的基础管理工作, 尤其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面更为突出。自2005年0~7岁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建卡数为7 678人、五苗接种率为77.63%, 至2007年提高到17 561人, 达到89.93%, 2项指标分别增长了128.70%和12.30%, 与以往相比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发现并报告起到了第一防线作用。2009年区内的首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就是由公共卫生联络员发现并报告, 使相关部门能在第一时间及时采取疫情控制措施, 确保了疫情得到有效处置;2007年共报告管理21起规模性农村集体聚餐, 举报非法行医12起, 并给予有效打击;利用公共卫生联络员熟悉村 (社区) 的优势, 能较好配合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开展传染病和慢性病等现场处置和防控工作;共同推进妇女健康促进工程, 使农村妇女常见妇科病检查率、婚孕前健康检查率和流动人口保健覆盖率等得到快速上升;协助开展农村健康促进工作, 组织人员听健康讲座、卫生进村活动的现场布置、分发各类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入户和落实建立农村健康教育宣传阵地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 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

近几年来, 公共卫生工作虽然在各级政府提得很多, 但是, 还有一些部门对此工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 认为是卫生部门的事情, 把公共卫生作为一项配合性的工作, 缺乏主动性而处于应付状态, 致使村 (社区) 公共卫生工作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 对有效预防和科学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埋下隐患。特别是在流动人口已经超过常住人口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单靠卫生部门的力量, 根本没有能力及时掌握公共卫生的一些基础性资料, 如果有关部门不能及时掌握这些基本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就难以有效防控和科学处置。

2.2 投入有待增加

公共卫生经费是以户籍人口为基数, 市、区和镇 (街道) 三级财政按不同比例拨款, 而公共卫生实际需要服务的对象, 不但是这些户籍人口, 还有与户籍人口数量相等或更多的外来人口。因此, 公共卫生经费与实际工作需要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3 素质尚需提高

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 由于原来都是从事非公共卫生工作, 对相关的专业知识一无所知, 再就是学历低下、年龄普遍偏大, 要做好专业性较强的公共卫生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据统计, 全区91名公共卫生联络员中,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49.00%, 学历初中以下的占47.00%。卫生部门虽然组织了一些业务知识培训, 但与实际工作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

2.4 职责未能全面落实

村 (社区) 的公共卫生工作考核管理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尽管区卫生局委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对村 (社区) 进行工作目标考核, 但由于不具备行政、经济等管理手段, 考核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虽然已将公共卫生列入社会事务的重要工作内容, 但至今没有设立卫生专干, 兼职的公共卫生管理员的工作任务与享受待遇已经发生偏离, 工作积极性受挫。公共卫生联络员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职责没有得到很好理顺;与工作要求相匹配的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3 加强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建设的对策措施

3.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对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重要性的认识

要从维护国家稳定、维护社会公平、维护农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建立完善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模式, 纳入县、区三级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公共卫生联络员的第一防线作用, 真正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处置,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稳定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队伍

为保证农村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建设的稳步推进, 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 必须建立科学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是要将所有服务人口作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划拨的人口基数。二是要从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中提取更大的比例用于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的建设。在此基础上, 建议组织、人事部门能够在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设置专职的卫生专干, 担任公共卫生管理员。也可试点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与卫生部门联合聘用专职的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 在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公共卫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由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落实对公共卫生联络员的日常管理, 建立相应的工作管理机制, 稳定农村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 从源头上抓好抓实公共卫生工作。

3.3 强化指导培训, 落实村 (社区) 公共卫生网络组织工作职责

公共卫生联络员模式作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一种新的尝试, 抓好联络员队伍建设和落实工作职责, 是能否真正发挥这支队伍作用的关键。为此, 要结合实际, 编印《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工作手册》, 明确公共卫生联络员重点抓好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建立每月1次的调查摸底机制, 随时掌握所辖村 (社区) 的公共卫生基本情况, 及时报告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参加每月1次由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办的公共卫生联络员例会。同时, 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召开镇 (街道办事处) 公共卫生管理员例会, 布置有关工作, 培训业务知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妇幼保健院根据各自职能,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组织业务知识的培训指导:一是每年定期、不定期集中举办公共卫生联络员业务知识培训班。二是在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每月召开的公共卫生联络员例会上开展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三是成立村 (社区) 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小组, 实行包村 (社区) 的形式, 进行现场培训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利用公共卫生联络员月会, 在布置任务的基础上, 把业务知识培训作为重要的内容, 结合阶段性工作, 做到每次月会培训1个主题, 并加强下村 (社区) 的现场指导。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业务培训指导, 促进全区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的业务素质的快速提高, 为保证落实农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工作职责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 要明确公共卫生联络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公共卫生工作职责, 避免职能交叉、相互推委现象的发生。

3.4 完善考评机制, 激励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深入发展

公共卫生考评机制应该是一个立体的考评体系, 包括区政府对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和区属相关部门的考评;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对行政村 (社区) 的考评;区卫生行政部门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考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考评。其中, 要夯实农村公共卫生基础, 切实发挥村 (社区) 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的作用, 建立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对村 (社区) 科学的公共卫生工作考评机制是关键。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要制定对村 (社区) 公共卫生工作的考核细则, 明确工作任务与目标指标, 实行联络员津贴、工作经费补助与业绩挂钩制度, 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对村 (社区) 公共卫生工作考核采用由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牵头, 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起参与的模式。同时要每年评比公共卫生联络员先进个人, 并进行表彰奖励, 以激发工作积极性, 深入推进村 (社区) 公共卫生工作的持续发展。

篇4:加强村社区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志愿者队伍 实践 启示

山西潞安集团漳村社区志愿者组织共有1470人,其中在中国志愿者网站注册的1132人。该社区在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促进了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社区服务先进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等五项国家级荣誉;《山西省文明社区》等六项省部级荣誉和多项市级、集团公司级荣誉,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加强教育,不断提高志愿者队伍的素质。大力加强对志愿者的教育,使之在奉献他人的同时提升自己,是提高志愿者素质的根本保证。该社区一是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他们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政治理论学习,强化了志愿者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有力地提高了志愿者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开展了“我是社区人,社区是我家”理念教育,不断培养、加深志愿者对社区的奉献精神,做社区真正的主人。三是加强了奉献能力教育。不断引导志愿者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工作思路,丰富学习形式,使教育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四是加强了志愿者队伍的法制观念教育。重点是加强了法律法规、低保制度、用工制度、计生制度、奖惩制度的学习,提高了志愿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技能。

第二,科学管理,建立了统一的协调机构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该社区于2012年4月成立了社区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三个服务站”,建立了统一的协调机构,由社区、文明办、团委、女工部等单位负责人共同参与,部署、落实、督查各项志愿者服务工作,协调解决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推行了志愿者注册制度,将志愿者的专业特长、服务项目、服务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统一备案,定期向社区发布,实现了居民需求与志愿者服务专长的直接对接、高效服务。据统计,2013年,共为居民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680人次。

第三,创新发展,打造了一支务实高效的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志愿者主要由社区六个小区居民组成,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社区生活服务、帮困服务、教育服务、文体服务、环保服务、安保服务等六项活动内容。在生活服务方面:主要依靠社区内具有一技之长的居民,自觉、自愿的开展一些便民服务活动。如:义务维修服务、法律援助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据统计,2013年社区志愿者共免费为居民维修各类家电、器具以及小区内公共设施1123件;提供法律咨询和无偿培训14次。为社区老人开展送医入户、免费测量血压1503次。在社区帮困服务方面:组织志愿者以接力的方式为社区的特殊人员,提供精神抚慰、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困难等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服务。主要受益对象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常病人员。2013年志愿者组织协助有关部门为19户贫困家庭办理了低保,为102名残疾人办理了残疾证,免费赠送轮椅、拐杖、助听器等残疾辅助器具11件;为1624名居民办理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第二十三届全国助残日,志愿者们还发起了募捐活动,共收到捐款250640元。在社区教育服务方面:整合社区内各类师资力量,举办了青少年科技论坛、待业青年技能培训、职工家属兴趣培养、学生读书交流等活动,提高了居民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在社区文体服务方面:积极开展广场文化、家庭文化、楼院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成立了羽毛球、健身操、太极拳、太极剑等15支文体队伍,丰富了居民生活,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在社区环保服务方面:志愿者在居民中宣传环保知识、植绿护绿,培养居民爱护环境、清洁家园的主人翁意识,他们组织开展了三次清洁小区大家园义务劳动,广大居民踊跃参与,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不乱扔垃圾,随手捡垃圾的好习惯。在安保服务方面:志愿者们组建了义务治安巡逻队,一些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还自发在小区内查隐患、纠正不安全行为,解决了社区安保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为社区的治安防范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

第四,爱心永驻,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巾帼志愿者队伍。巾帼志愿者服务主要包括安全协管帮教和弱势帮扶两大块。在安全帮教方面:她们采用了“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节日送祝福、四季送爱心”的“四送”服务活动。在井口成立了“井口服务站”,并将安全送爱心活动延伸至生产队组,把缀扣子、缝衣服、补手套等生活服务项目送到了员工身边;在安全协管上,她们开展了送“安全之歌”“安全嘱语”、“安全文化理念”等活动。她们深入员工家庭进行问候,与井下一、二线职工、家属签订了《协管安全联保责任书》,共同对“三违”人员开展安全帮教工作,2013年她们到井口开展安全帮教活动114次,为矿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弱势帮扶方面,她们常年开展为老年人送爱心活动,建立了走访、帮扶机制,为老年人送去关爱、送去祝福,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第五,无私奉献,打造了一支熱心公益的青年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弱势帮扶、安全促进、文化活动参与等。他们在老龄委一层建立了青年雷锋岗,每日设立值班人员,开展志愿者服务联系与登记,与社区空巢老人,建立了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在安全促进方面,他们建立了青年先锋岗,安全生产监督机制,制定了监督台帐。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查隐患、纠违章,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安全。在文化活动参与方面,他们积极配合社区开展大型活动,做好协助、服务、礼仪、联络等工作,活跃在矿山、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第六,共建文明,打造了一支助推和谐发展的文明督导队伍。文明督导队主要服务内容是对社区不文明人、不文明事、不安全的行为进行纠正和督导。针对夏季出行、户外休闲人员增多的特点,在社区内划分区域,由四支志愿者服务团队分片包干,有组织地开展了文明劝导活动,实现了全方位对不文明人与事、不安全行的纠正与劝导。2013年共计纠正不文明行为4000余次。不仅成为了矿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而且成为了社区文明发展的助推器。

山西潞安集团漳村社区狠抓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三方面的启示:一是志愿者队伍的主体力量主要来自社区内部,使社区的固有、闲置“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大部分居民都参与、享受了“助人自助”服务,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提升了社区的正能量。二是服务功能实现了由慰问型向保障型;单元型向多元型;被动型向主动型三大转变,志愿者服务在社区内实现了全天候、全覆盖。三是社区把志愿者队伍建设当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发挥了引导、管理作用,使志愿者队伍建设在短时间内走向了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为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欢.中国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2]顾琦静,顾斌,陆彩凤,李倩,袁敏.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J].中国医院,2013(01).

篇5:加强村社区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扩容提质步伐的加快,到2011年末,我区村改居社区已达到22个,居民近4万人。最近,民革武陵总支和护城乡政协联络处就我区村改居社区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目前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1、群众文化需求强烈。调查发现,农民离开土地变为居民,改变了世代以乡村为背景的生产生活方式,情感的失落,精神生活的贫乏,使他们急需社区文化生活充实自己。因此,农转非社区普遍反映,居民群众对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有着强烈的意愿。

2、文化设施建设落后。除仙源等少数基础条件较好的社区外,文化活动场所缺乏是大部分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过去农村村庄规划和近几年征地拆迁后的各类工程项目建设,均没有考虑居民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问题,从客观上导致居民文化活动无法开展。老年人、中小学生的假期、休息日没有地方去,相当一部分居民只能通过串门聊天和打牌来消磨时光。

3、群众文化活动的档次偏低。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目前,部分村改居社区的群众文体活动仍只停留在以离退休中老年女同志为主体自发组织的健身跳舞、自娱自乐层面,难以满

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要,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未能有效发挥。

4、社区文化骨干队伍欠缺。村改居社区居民群众自发零散的文化活动,主要靠一些爱好文艺的热心居民安排组织,缺乏专业文化工作者给予系统地筹划安排。

5、活动经费严重缺乏。尽管早些年有关部门和乡镇对个别文化建设的样板社区提供了电脑、书籍等物资上的帮扶,但大部分村改居社区由于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少,其文化建设仍然处于缺钱少物的状况,各级政府对这一块的投入基本上是空白。个别有条件社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因经费问题而缺乏经常性、持续性及周期性。

二、对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重视程度。社区文化不仅具有教化功能,而且对促进社区成员的社会交往、强化他们的社区意识、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建议区委区政府把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纳入乡村干部绩效考核范围。

2、制定配套政策。提请市直有关部门制定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达标评估标准,成立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主管协调部门,建立文化活动场所、经费投入等保障机制,制定乡镇文化专干选拔聘用规定,为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加大管理和扶持力度。明确文化部门为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防止多头管理、各自为阵、政出多门的现象,强化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工作的考核职能;借事业单位改革契机,配强专业人员,在适当增加编制和经费的基础上,由文化部门下派具有文化工作专长的干部到乡镇任文化专干,乡镇协同双重管理。社区单位的文化资源共享情况要列入各单位社区建设的考核内容。

4、实行统筹规划和布局。提请市里将村改居社区文化活动、休闲场所建设列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征地拆迁、公寓楼建设、房产开发、棚户区改造时一并考虑;加大文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为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抓住国家“十二五”时期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契机,对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进行长远谋划、统筹安排。

5、实施精品社区文化战略。按照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打造先进文化社区。创新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路,总结经验、抓住重点、推陈出新、提升档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村改居社区文化发展的新路子,以此推进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水平,防止低、俗、粗的文化垃圾占领社区群众文化阵地。

篇6:加强村社区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

镇(街道)、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八条措施(试行)〉的通知》(成委发〔2010〕16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切实保护和调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大从在职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中录用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力度

区级机关、乡镇(街道)在招录公务员时,应有不少于15%的名额定向录用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综合管理岗位人员时,应有不少于10%的名额定向聘用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

牵头单位:区人社局

二、加大从在职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中选拔任用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力度

采取竞争性选拔方式,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中选拔任用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后按有关规定办理公务员登记手续。从2011年起,全区新

提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应有10%以上名额面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定向选拔。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

三、选拔在职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乡镇(街道)党(工)委委员

任职两届以上的优秀在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经区委组织部考察,区委研究决定,可选拔担任乡镇(街道)党(工)委委员,享受与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相应的政治待遇,身份不变,不占乡镇(街道)领导职数,由区财政给予误工、交通、通讯补贴每人每月300元。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离职后,其乡镇(街道)党(工)委委员职务自然免除,且不再享受相应政治待遇和补贴。各乡镇(街道)按上述规定可配备党(工)委委员1-2名。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

四、进一步完善村(社区)干部“固定补贴+绩效补贴”制度

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固定补贴正常增长机制。从2011年起到2016年,村(涉农社区)干部固定补贴标准每年增长13%,城镇社区干部固定补贴标准每年增长10%,村(居)民小组长固定补贴标准每年增长12%。绩效补贴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健全与实绩考核、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村(社区)干部绩效补贴机制。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五、健全村(社区)干部离职保障机制

建国以来至2011年2月28日,全区建制村、社区(大队、初级社、高级社)任满三年(一届)、正常离职实职村(社区)干部,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每任满一届给予每人每月10元的生活补助。已享受财政离职一次性补助的,也可进入离职村(社区)干部生活补助对象,其所领取一次性补助应从离职补助金中抵扣。2011年2月28日以后正常离职的村(社区)干部,按成委发〔2007〕48号文件规定进入社会保障体系,每任满一届给予一年养老保险缴费补助。补助标准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6%。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六、提高乡镇(街道)干部工作性津贴标准

2016年前,各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按照所设岗位(职务)上调工作性津贴标准;城厢镇、清泉镇作为成都市重点镇,福洪乡、人和乡作为边远艰苦乡镇,上调标准高于其他乡镇(街道)。上调标准普通乡镇(街道)不低于200元/人·月,城厢镇、清泉镇、福洪乡和人和乡不低于260元/人·月。鼓励区级机关干部到乡镇(街道)、村(社区)锻炼,其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期间,工资、行政关系保留不变,工作性津贴按所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的标准执行。此补贴为乡镇(街道)在编在岗人员工作补贴,不在乡镇(街道)工作后,则取消该补贴。增加的乡镇工作性津贴由区财政拨付给各乡镇(街道),由各乡镇(街道)统一发放。

牵头单位:区人社局

七、强化乡镇(街道)干部职级激励

提拔担任局级领导职务的,原则上应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担任乡镇(街道)同一职级领导职务5年以上、乡镇(街道)其他干部在乡镇(街道)同职级职务工作10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享受上一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的工资、津补贴、医疗待遇。享受上述待遇后继续任职3年以上考核合格的,调离乡镇(街道)后可保留其待遇。

牵头单位:区人社局

八、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表彰、培训力度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优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规划统筹安排。鼓励在职村(社区)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培训。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

九、加强组织保障

建立区委统一领导,区委组织部协调抓总,区委党校、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和各乡镇(街道)具体负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认真落实,确保政策执行到位,让基层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充

分调动和保护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篇7:加强村社区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社区)

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省州驻县单位: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社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绿春县委员会

绿春县人民政府

2012年7月23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社区)纪检监察组

织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纪发„2011‟26号)精神,根据省纪委监察厅和省编委办、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印发<关于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为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发挥乡镇纪检监察组织的职能作用,结合我县实际,在《绿春县关于加强乡镇、村(社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现就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社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县级纪检监察机关高度重视乡镇、村(社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为推荐农村反腐倡廉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组织保障。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还存在工作职责不够明确、专职纪检干部数量少、纪检干部权属不明晰、经费保障不充分等问题,需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适应深入推进基层农村反腐倡廉建设需要,整合资源力量,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职能,使乡镇纪检组织机构设置进一步健全,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机制制度进一步完善,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形象作风

进一步改进,为推进我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加强组织保证。

三、进一步强化建设任务

(一)进一步规范纪检组织设置。乡镇纪委是经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领导机关。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积极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证。根据省纪委监察厅《关于加强乡镇纪委纪检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乡镇纪委委员一般由7人组成,需要增加委员数的须报请县纪委批准,方可增加。乡镇纪委由书记、副书记和委员组成,副书记兼任行政监察专干(科员),纪检专干原则上从纪委委员中选任。乡镇纪委委员除3名专职纪检干部外,还应包括分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副科级领导和财政所、社会治安综合办、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

(二)进一步规范乡镇纪检干部管理权属。乡镇纪委在县纪委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下,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负责乡镇党委的纪律检查工作和乡镇人民政府行政监察工作,直接管理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以及村(社区)纪检监察组织。乡镇纪委书记的选配调动由县纪委提名,县委任免的方式选任,乡镇纪委副书记、纪检专干和行政监察专干由乡镇纪委提名、乡镇党委会集体研究同意、报县纪委批准的程序任免,乡镇纪检干部的调动、借用等必须征求县纪委意见,同意后方可变动。乡镇— 2 —

纪检干部出现空缺,不能在本乡镇内调剂,需向社会招录的,根据岗位需要,报县政府批准后,由县委组织部按党群系统干部进行招录。

(三)进一步加大办案设施配套。进一步加强乡镇纪委办案设施配套,保证乡镇纪检组织的必要工作条件。根据工作需要,2012年底以前,乡镇纪委必须配备笔记本电脑、独立打印机、数码相机、录音笔和保密柜,并建立资产管理制度,从严管理办公设备,非工作需要不得私自使用,杜绝奢侈浪费和公物私用。乡镇党委、政府要保障乡镇纪委的办案用车和调查研究基本交通工具,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

(四)进一步完善村(社区)纪检组织建设。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村(社区)纪检组织建设,充分调动村(社区)专职纪检员的积极性,加大对行政村、社区两委的监督力度,特别加大对农村“三资”和农村低保、各项涉农补助的监管力度。新成立的社区要在年底前必须配备专职纪检委员,在换届中没有与村(社区)两委一同产生村(社区)监督委员会的,要按照村(社区)党员大会民主推荐、乡镇纪委考察、党委任命的程序,产生3名以上纪检监督员,组建好村(社区)监委会。

(五)健全乡镇纪检组织管理制度。乡镇纪委书记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工作上,分管的其他工作应与纪检工作相关。一是乡镇纪委书记参与乡镇党委工作决策、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决定前的酝酿协商。二是乡镇纪委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进行集体讨论,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对农村干部的苗头性违纪事件

必要情况下要集体研究解决方案,实行季度乡镇纪委书记向县纪委常委会工作汇报制度,各乡镇要建立完善学习调研、工作例会、业务研讨等制度。三是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纳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同,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未获优秀或一等奖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不准评为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乡镇纪委书记年终向县纪委常委会述职述廉,并进行评议,评议等次未获优秀的乡镇纪委书记,年度考核等次不得评定为优秀,对乡镇纪检干部的年度考核等次评定需书面征求县纪委的意见。

(六)加大非公经济组织的廉政建设。为营造非公经济组织的良好发展环境和经营管理风气,各乡镇要积极推动在所辖内各产业发展协会中建立健全纪检组织工作,按照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就要监督的原则,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里配备专兼职纪检干部,不断扩大非公经济组织纪检组织建设覆盖面。

篇8:加强村社区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城中村社区环境的特点

社区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环境因素, 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起着外在的教育感化作用。陶行知说过: “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2]城中村是个小社会, 是未成年人接触社会的窗口, 它的社区环境担负着特殊的教育作用。作为更为复杂的城中村来说, 本文认为, 城中村社区环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 复杂性。城中村的人员构成相当复杂, 包括本地村民、随迁子女、农民工、流动人口等, 每天都是来来往往的人流, 使得社区环境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未成年人每时每刻都有机会与不同的人接触、交流, 再加上自身的身心发展呈不稳定状态, 更加容易受到行色各样的人的影响。

第二, 渗透性。社区环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社区中的一员, 无一例外会受到其影响, 然而, 这种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3]城中村社区环境会起着隐性的影响, 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行为随着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发生变化。

第三, 直接性。城中村社区成员的生活离不开社区环境, 所以, 这一影响可表现为直接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 “单单在儿童上学和回家的路途上他们受的思想教育, 就比在学校里呆几个小时所受的教育都要强烈、鲜明得多。”[4]

环境往往能够对人的品格思想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复杂的社区环境影响下, 城中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等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二、城中村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跻身于大城市中的城中村, 由于多种思想文化的冲突碰撞,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会发生变化。基于此, 笔者将从整体上把握城中村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

( 一) 集体意识模糊, 个人主义日趋盛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倡导的价值观, 是时代的灵魂。城中村的未成年人对其的认知只是停留在书本层面阶段。对内容进一步认知普遍缺乏,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极为模糊, 只是停留在字面的背诵。某种程度上认知的缺失和行为的偏离是有一定关联的, 城中村的未成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其模糊与此同时个人主义、攀比心理却呈上升趋势。对自身的价值表现方式没有清楚正确认知, 不少城中村的未成年人集体主义意识淡薄, 个人主义意识普遍盛行, 部分城中村的未成年人凭借自家的房屋租赁生意和集体产业分红所获得丰厚的经济报酬, 滋生骄奢攀比心理, 随意挥霍, 没有节俭意识。

( 二) 求学态度不端, 厌学成风

在城中村独特环境的影响之下, 未成年人的学习氛围普遍不浓。城中村的未成年人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 没有正确的认识, 没有认知到学习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很多未成人怀着一种哪怕不读书依靠家中的几栋或者几层“出租房”的收入依旧可以过上父母那样物质充裕的生活, 且把求学当成父母安排的任务来应付, 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厌学、逃学、辍学”三部曲, 往往接二连三在城中村的学校上演, 学风不浓, 缺勤率居高不下, 学习成绩相比其他学校普遍差距较大, 升学率不高。城中村往往出现“物质上的巨人, 文化上的矮子”现象。一些父母认为经商才是孩子出路, 读书会认字会算钱就可以了。大部分父母对孩子受教育的目也没有正确的认识, 往往持消极的态度, 很显然城中村中的大部分家庭和社区没有形成一个文化求知的氛围。

( 三) 依赖意识增强, 自我管理能力减弱

当下社会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 父母尤为疼爱, 城中村的孩子也不例外, 父母的疼爱很大程度已经成为溺爱了。城中村的孩子普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吃穿住行都要依赖家里人, 自我管理能力减弱, 碰到问题第一想到的就是找父母来解决而不会自己主动解决。

( 四) 社会问题滋生

在城中村的特殊环境里, 存在大量涌入的外地人员, 且人员结构纷杂, 同时城中村里面也充斥着大量非法的娱乐场所, 未成年人出入城中村内的娱乐场所容易与社会闲散人员接触感染, 养成抽烟喝酒的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以往, 思想道德被腐蚀并急速滑坡, 导致城中村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上升并低龄化趋势严重, 聚众打架斗殴、吸毒、赌博等各种违法劣径层出不穷, 滋生各类社会问题, 最终使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城中村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社区是未成年人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城中村的社区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尽管是不自觉中形成, 却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针对上述城中村社区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成年人长期在这样的社区环境下受到的不良影响, 优化城中村社区环境,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是社区工作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可从社区的环境建设方面下手。

( 一) 优化社区治安环境

城中村社区黑暗角落隐藏的偷盗、抢劫事件屡次发生, 解决社会治安问题,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如在南宁的万秀村实践的“城中村”管理新模式———网格化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指的是将社区按标准划分为单元网格, 每一个网格都有专门负责管理的人员, 实现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5]政府和社区主要负责人应逐步排查社区不合格网吧, 打击黑网吧, 强制建设绿色上网场所, 应加强巡逻, 禁止未成人进入网吧上网, 发现应及时对未成年人和网吧管理者进行教育。加强监管文化市场如图书报刊市场等。

( 二) 优化社区文化硬件与软件设施

政府和社区要加大对社区活动经费的投入, 建设社区文化硬件设施。积极开展有效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精”而不在“多”, 应在抓住质量, 体现成效。社区可以和高校形成长期的合作, 建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验基地。此外, 还可以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园等公共设施来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活动。社区各方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的社区活动。比如文娱类的、益智类的以及传统文化类的等。同时要加大力度整顿社区文化环境场所, 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区文化环境。

( 三) 社区、学校和家庭三方联动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社区要加强与学校的密切联系, 推动两者的互动, 使学校能够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社区可以合理利用学校的资源, 结合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教学来引导推动社区导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建设发展。同时社区也可进行“手拉手”参与进来, 共同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贡献力量。“家庭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从总体上决定着受教育者社会化发展的方向”[6]社区的工作者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鼓励家长努力建构共同学习的家庭环境, 让家庭充满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父母和孩子两者都养成热爱学习, 乐于学习的好习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规范未成年人行为习惯, 加强德育教育, 只有这样, 社区才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并使其思想道德素质有所提高。

四、结语

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未年成人的品格和素质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社区环境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探析了城中村社区环境的特点, 在此环境下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现状, 并初步提出了优化城中村社区环境的措施。谨希望城中村社区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家庭、学校以及各方能调动的力量来齐心协作, 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实处, 共建和谐城中村社区。

摘要:城中村社区环境普遍存在着社区自然环境差, 社区治安潜在隐患多, 人员构成复杂等社会问题,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着潜在性的威胁。深入分析城中村社区环境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现状, 并提出切实有效的优化措施, 有助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关键词:城中村,社区环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 1995.

[2]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M].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

[3]陈正良, 论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德育效应[J].宁波大学学报, 2001.

[4]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沈晔.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N].南宁日报, 2014.

上一篇:学当小小主持人小学作文300字下一篇:李贵生到贺西矿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