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服务调研报告

2022-12-28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加强社区服务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加强社区服务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爱民佳苑社区是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理念而建成的一个居民服务中心,在社区干部几年的团结努力下,取得了各级政府对社区工作的肯定。为更好地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我社区开展了社区建设调研活动。期间召开社区干部座谈会,深入辖区实地调查,广泛听取了社区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几年以来,社区在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基础建设工作上,突出以人为本、坚持居民自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社区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社区在建设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现就我社区的基本情况和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社区建设的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爱民佳苑社区是乌达区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和黄河水利枢纽库区移民搬迁改造项目之一,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有居民住宅楼88栋,可容纳住户4046户,目前居住人口为7067人。辖区有党员178人,其中支部党员29人,在职党员 80人,退休党员 69人。人口结构复杂,老弱病残、特殊群体等群体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其中老年人1168人,占总人口16.5%,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并且残疾人较多,患有身体残疾的180人。爱民佳苑社区具有良好的社区基础,丰富的社区资源,但是由于人口数量多、老龄化严重,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有相当大的困难。

二、存在困难

1.社区服务资金来源方面。社区服务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只有把载体利用的好、作用发挥的好,各项工作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社区服务的开展大都依赖于区、街道筹集资金,缺乏自身发展的能力。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导致社区服务硬件设施服务项目及经费周转明显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影响社区服务的发展。

2.专业化人才方面。志愿者服务队伍是社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有效做法,但因志愿者服务形式具有不稳定性及服务项目的局限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可能为社区服务提供稳定的、经常的、专业化的服务。

3.网格化管理方面。爱民佳苑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但是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二是网格长时间投入较长,工作积极性高,但是年龄偏大,文化知识水平存在局限,致使工作效率存在一定差距。在部门配合上,社区基本协调沟通解决,下一步考虑相应的提高网格长补贴,保证网格化管理工作不受制约,提高效率。

4.协会组织方面。社区协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给予了一些人、财、物的投入和帮扶,社区协会组织在不断扩大。社区党支部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引导协会更好地发挥作用,但在协会的培育和扶持上面,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投入。

5.信息化建设方面。目前,社区职能日渐行政化,承担着大量的管理工作。社区为了可以合理有效开展服务管理工作,尝试了一些信息化途径,例如数据化信息管理(计生、民政、就业等方面),网站建设,短信平台(手机信息群发)等,针对老年人和弱势群体较多,还开展了“爱心呼叫器”帮扶业务。但是开展信息化资源共享服务业务,前期软件开发、业务操作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希望政府能在财力、物力上给予一定帮扶,统筹管理,支持社区服务多元化、信息化的工作方向。

6.安全管理方面。为了使小区安全指数更上一个台阶,5月15日,社区在服务中心内添置了机房设施,在爱民小区四个大门、小区广场、社区服务中心大门、小区内车棚位置,共安装摄像头16个。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现由于小区内路灯未亮,监控设备夜间使用效果不明显;并且因安装数量有限,监控设备对小区安全防范起到的作用需进一步加强。

7.医疗卫生方面。为切实解决爱民佳苑社区居民就医难问题,经乌达区政府和新达办事处领导多方协调筹措,2月20日,新达办事处卫生服务中心爱民分站正式运行。社区卫生站配有诊疗医师两人,免费为居民测血糖、量血压,同时开展注射、输液等医疗项目。卫生站开展服务以来,已服务居民450人次。但是卫生站任然存在药品少、床位少的问题,不能满足居民需求。

8.绿化维护方面。小区绿化工作在市政绿化队的努力下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小区内绿地的绿化率达95%。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三年管理期将到,绿化工作将移交到物业,因此而产生的绿化水费又是物业所不能承担的,所以绿地很可能会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形。

三、几点建议

1.不断加大社区资金投入。首先,按照社区内居民人数及党员人数确定资金投入标准,将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长。其次,设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建议区财政设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还要动员社会力量捐助、相关部门帮扶,多渠道筹集社区建设资金,形成政府财政投入一块,上级民政专项资金争取一块,街道办事处、社区自筹一块,驻社区单位帮扶一块,社会筹集一块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不断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有效维护社区稳定。社区工作者直接面对居民群众,他们的工作能力决定着社区的服务质量和学水平。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将社区工作者的培训纳入干部年度整体培训计划之中,每年开展一次培训,每三年左右时间对在职人员轮训一次;二要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不断为社区输送新鲜血液,充实基层工作者队伍;三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更加关心社区工作者,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用人环境。

3.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领域。改变过去以完成政府交办的工作为社区任务的工作,居民的需求就是社区工作的方向、努力的目标。社区要在做好居民办证、低保、治安维护、计划生育服务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特别是在繁荣社区文化、增进邻里和睦、完善便民设施、提供快捷服务、关爱空巢老人、发展社区养老事业等方面,社区要加大探索和尝试力度,在做好网格化管理工作和协会组织工作的同时,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同时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构建和谐社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4.以服务为手段,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社区卫生站、监控技防设备、绿化维护设备,提高对居民的服务质量。一是增加社区医疗设施的同时,在相对集中的居民居住区建立社区完备的大型医院,最大程度地改善居民就医难问题。二是加大监控设施投入,实现监控无死角。三是确定绿化管理权的归属,实现管理最优,服务最优。

爱民佳苑社区党支部将不断奋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工作理念,诠释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更加有序、服务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治安更加良好、生活更加便利、人际关系更和谐的综合服务型社区。

第二篇: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的调研报告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工作的要求,自己就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对当前社区居委会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新时期加强居委会建设有了新的思考。

一、社区居委会建设的再认识

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

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我国基层政权的基础,处在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最前沿。它联系着广大居民群众,联系着千家万户。各社区居委会多年的实践表明:社区居委会与居民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广泛、最紧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加快转型以及我县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的加大加快,作为直接参与城市管理的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着的形势,提升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水平,关键是如何加强居委会的建设,提高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只有把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广大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民情动态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准则;把为服务群众作为第一目标;把“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作为工作方向,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好群众工作,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加强新时期社区居委会建设的思考

针对社区居委会建设的现状和再认识,加强新时期居委会建设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强化:

(一)强化居委会的组织意识,促进基层政权建设

强化居委会的组织意识关键是加强居民委员会自治组织的建设,其核心就是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严格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民主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的领导班子,在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负责社区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切实发挥居委会“四自”作用,来促进基层政权建设,应在两个方面提高和转变。

1、加强居委会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新形势下要求社区居委会成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标准越来越高,要想适应这种发展的要求,必须从居委会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入手,狠抓居委会主任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居委会主任政治和业务素质,以适应其社区工作发展的需要。

一是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社区居民委员会每三年进行一次换届改选工作,要抓住居委会进行换届改选的时机,按照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精干效能的原则,依法依规选好新一届的居民委员会领导成员。通过换届改选,逐步改变居委会成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工作规范化不高的状况,达到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基础进一步扩大,社区进一步和谐的目标,为新时期居委会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二是应抓好居委会干部的学习和培训。目前从我街的情况看,在居委会成员中普遍存在着政治、业务学习还不能制度化的问题。由于日常工作较多且琐碎,往往顾及不到,有忽视学习的问题,就很难把学习落实到位。居委会干部应加强政治学习,了解和掌握每一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相关政策法规。否则,就会缺乏做好群众工作的内在基础,就很难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因此,居委会也同样要建立一套学习培训制度。自身要有相应的计划,街道办事处应加强对学习的指导,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并通过交流、总结等形式提高政策业务水平,推动居委会工作健康发展。

三是完善制度,加强考核。建立一支有理想、有创新、有战斗力、团结向上的居委会领导集体,应建立必要的考核激励机制,以此促进居委会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提高。目前我街道实行了社区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年对各社区工作进行考核,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对社区居委会干部的管理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适合其社区居委会干部考核的工作机制,这就很难促进居委会干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现有居委会干部来自方方面面,有机关下去的、有企业下岗再就业的、有新参加工作的,每个人的情况差异较大,有的根本没有做过群众工作,造成了在一些居委会干部中存在有二高二低现象,即学历相对较高,工作经验较低,工作热情较高,工作标准较低。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做好群众的高水准。因此应加强对居委会的指导,建立完善考核制度。诸如:月讲评、季交流、半年考核总结、年终评议考察等方式,促进其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对那些工作能力较低、服务意识较差的居委会干部进行教育、整改或通过居民委员会代表大会予以解聘。完善这一机制,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和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

四是稳定队伍,落实待遇。目前居委会干部主要由事业编制人员、社区专职工作者两部分造成,最突出的问题是同工不同酬,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待遇偏低,影响了工作积极性。解决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问题,是稳定居委会干部,吸引高素质人

第三篇: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的调研报告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区服务,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新工街道办事处坚持在解放思想中开拓创新,以宽广的眼界、开阔的思路、改革的思维谋划工作,积极探索社区管理社会化的新路子,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市委政法委的工作安排,围绕创新社会管理这一主题,结合实际,我们对社区建设与管理进行了调研。

一、现状与问题——社会矛盾在社区日渐显现

新工街道办事处建于1984年8月,位于市区中部,东接红旗办,南靠永兴办,西北与建设办毗邻。辖区面积1.63平方公里。总户数8229户,人口21620 人 。辖区设3个社区居委会,149个居民小组。社区干部16名。 社区办公经费从今年开始按社区干部人数每人每年1000元,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均已达标,全部自有。其中:新风社区318平方米,新兴社区349平方米,新华社区618平方米。

街道党工委所属党总支3个,党支部6个,党员622名。 市委、市政府、内蒙古森工集团、内蒙古林业总院、兴安岭酒业集团、呼伦贝尔森源有限公司、百货大楼等主要驻街单位41 个。个体工商户808 户。辖区有“星光计划”老年之家1个,青年中心1个。各种载体的文化活动中心18个,活动队伍11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9支,377人。

(一)社区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城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与职工的“双退出”,下岗职工占全办人口的18%左右,大批下岗职工流入社区,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原来的社会成员从 “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办事处和社区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随之发生诸多变化,过去政府和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转变为由社区和社会组织承接,而社区作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建设管理的直接责任者,社会管理的地位、作用日渐凸显,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

(二)社区服务对象延伸扩展。据调查,目前除了涌入社区中的下岗职工外,每年有初中、高中、大中专毕业生500多人在家待业,有大量的农民工常年在市区务工,有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融入社区,有复员退伍兵待分配,有刑释解教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游荡在社区中。办事处和社区服务范围已从过去特定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向全体社会成员转变,办事处和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服务对象越来越广。

(三)社区工作职能受限。街道办事处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还没有完向管理城市转变;领导干部在工作理念、思维方式上还没有从行政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社区工作职能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管理的需要。随着社区服务对象的扩展、社会结构的变化,办事处和社区的工作领域也从救穷救难、拜年发钱,向保证民生、发展民生和服务社会领域扩展。

(四)办事处和社区组织人力匮乏。新工街道办事处现有机关干部职工 25人(行政编15人、事业编1人、工勤编3人,劳动保障所2人、低保公益员4人),社区干部16人。1984年组建办事处后,人员编制一直没增加。目前,现有人员明显暴露出不适应、不胜任街道、社区工作等问题。适应社区工作的人力极度缺乏,业务能力、自身建设都面临挑战和考验,随着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职能的增加和地位作用的提升,工作人员素质亟待提高,迫切需要充实新生力量。

(五)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社区不但要有人干事,还要有钱干事,有地方干事,新工办3个社区办公用房面积600平方米以上的1个,300平方米左右的2个,2个社区分散两处办公。虽然各社区都设置了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但是,由于办公用房紧张,有的“一室多用”,“一室多功能”,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工作需要。

二、措施与对策——创新社区管理新途径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从当前社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仅局限于常规社区管理是不够的,要研究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的凸显问题,探索社会管理的新途径,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兜底”作用。要树立“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服务第一要求、党建第一保证”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理念,努力建立三级平台,整合三支队伍,着力完善五大体系,实现社会管理五大创新。

三级平台即在街道、社区普遍建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及综合信访维稳中心,探索在小区设立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三支队伍即社区工作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志愿者队伍,主要担负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协管、矛盾纠纷调处、环境卫生保洁、文明新风宣传、为民(中介)服务代理以及党风廉政监督等社会管理工作。

(一)完善流动人口以房管人体系,实现动态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的实质是加强对人的管理和服务。随着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社区在实际工作中应落实“以静制动、以房管人”模式,切实做到底数清,信息准,勤检查,严管理,较好地从源头上解决流动人口难统计、难登记、难服务、难管理问题。一是各社区全面建立“三图”、“四包”网络。即“区域平面图、楼房平面图、责任网络图;书记包全局,干部包区域,协管员包楼栋,信息员包住户。明确专兼职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协管员,建立和完善三级流动人口信息平台。二是明确责任主体。坚持城市流入抓社区、市场流入抓雇主、单位流入抓法人、出租房屋抓房东。

(二)完善弱势群体救助救济体系,实现民生保障创新

关注弱势群体,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辖区内需要关心帮助的弱势群体,无论是流动人口,还是特殊人群,街道都应列为救助的对象,把救助和保障民生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对辖区符合低保条件的城市居民全部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对辖区因贫因病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体,及时给予临时救济、大病救助、救灾捐款救助以及廉租房补贴等保障。三是认真落实”双拥“优抚、伤残补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城市居民医保、法律援助服务、爱心超市救助等。

(三)完善特殊人群帮教管控体系,实现教育转化创新

特殊人群日常帮教管控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大局,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做好深入细致的各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全面建立常态化的管控机制,严格落实管控责任,防止失控漏管。一是认真做好邢释解教人员和有劣迹人员的心理矫正工作。实现”一对一“监控和帮扶,逐一建立档案资料,帮助解决好生活、生产困难,及时疏导思想症结,帮助其平衡心理,端正人生价值,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给出路,防止重新犯罪。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孤儿和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管理和精神病人、残疾人员的服务管理。三是强化邪教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创建“无邪教社区”。

(四)完善党员群众便民服务体系,实现为民服务创新

街道社区要不断完善社区管理服务网络建设,把政府服务、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公共服务进社区。一是完善服务平台建设。在社区建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机制监督落实。二是建立楼宇党支部,成立小区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三是在社区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无私奉献在社区”的表率和引领作用。四是结合五城联创、安全稳定社区、信用社区、科普文明社区创建,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共驻共建的积极性。五是抓好社区干部业务培训,在条件成熟时,要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干部到外地学习考察社区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六是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建立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五)完善重点区域信访维稳体系,实现化解防控创新。

要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为辖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充分发挥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的作用,通过开展说事谈心化解矛盾,做到“居民诉求我来听、心中疑惑我来解、弱势群体我来帮、矛盾纠纷我来调”。整合资源,将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协管员、矛盾纠纷调处员、环境卫生保洁员、文明新风宣传员、为民(中介)服务代理员、党员廉政监督员全部纳入社区综治工作服务站,实行网络化管理,明确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扎实推进防控体系建设。社区警务室要充分发挥作用,并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三是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建立信访首问责任制,探索信访工作新方法,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以责”的要求,实行联系点制度、上访人员分流制、领导值班接访制,努力做到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处前,调处走在激化前。四是加强对网上相关信息管理。安排专职宣传信息员及时了解网络资讯。五是要常抓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五)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建立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特别是对有严重精神病家庭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精神病人,建议由政府免费收治。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二是要加强培育引导,积极发展新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

三是要加强科技强警的能力,建议高标准建立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并充分发挥作用,将警力下沉,解决基层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四是建立共驻共建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应的措施,督促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共驻共建。 五是尽快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不拘一格选拔社区干部,另一方面增加办事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配备专职综治干部,并提高工作待遇。

第四篇:如何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搞好精神疾病防治,预防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都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我院作为苏州市民政系统唯一一家精神病院,主要承担着对社会弱势群体中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助职能,是苏州社

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伴随着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院的服务职能进一步调整和明确,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的理念,立足民政服务对象,强化管理,认真履行职能,切实服务好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精神病患者,为苏州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精神病福利院是苏州市民政局直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系江苏省民政系统“一级精神病院”(省民政系统最高级),1984年更名为“苏州市普济医院”;为了区别于“管办分离”改革的市属医院,经市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和市编办批准,改称为“苏州市精神病福利院”;增挂“普济护理院”牌子;市慈善总会在我院设立慈善病床15张,至增至110张(实际开放65张),用于城区特困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3月,市残联在我院成立“苏州市精神残疾人庇护中心”,为社会特困群体中的精神残疾人士提供庇护。

主要职能:负责收养治疗市区内“三无”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康复军人、退伍军人;对市区部分社会特困精神病患者开展慈善医疗;负责治疗与护理城市救助管理(收容)中查无地址、姓名的受助精神病患者,并对其中超过6个月以上的转为“三无”精神病患者进行收养治疗。

二、加强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随着苏州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苏州市社会救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我院服务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对我们的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重点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1、切实履行职能,做好精神病患者的收养收治工作。按照政府赋予我院的职能,在认真做好“三无”、“低保”、“优抚”精神病患者收治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公安、救助管理站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工作,切实抓好“慈善对象”的收治,服务古城区,面向新市区,尽力满足各类服务对象的收养收治,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日常医疗、护理、康复和生活照料等服务保障工作,全方位的满足服务对象的疾病治疗和身心康复的需求。以来,累计收治各类精神病患者720人,其中三无对象21人,低保对象90人,救助对象577人,慈善对象32人。目前在院服务对象达412人,其中三无对象163人,优抚对象2人,低保对象178人,救助对象38人,慈善对象31人。鉴于近三年我院收治对象绝大部分为救助对象,我院每年多次举办与公安局精防网络、卫生系统专科医院(传染病院等)、市残联、社保管理部门、救助管理部门及民政条线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会,加强同相关单位的联动,商榷解决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年来,经我们积极有效治的治疗使患者病情好转,并帮助他们联系到家属而出院的有463人,受到救助患者家属及各方的好评。

2、实施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法规、制度开展工作。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依法执业,诚信服务”活动,狠抓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多年来,我院始终按照二级专科医院的标准和要求,认真落实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法规,严格执行三级查房、病历书写、病例讨论等核心医疗制度,聘请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等国内知名专科机构专家、教授来院查房授课,指导工作。同时还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取得uks证书(由世界最权威的质量管理认可机构之一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证书)。近年又在同级专科医疗机构中率先引入his系统、电子病历、办公oa系统等,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我院继取得市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质后,已实现了相城区、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医保定点全区域覆盖。连续多年获得市社保局医保定点先进单位。,在接受市卫生局医疗机构校验的145家单位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苏州市依法执业、诚信服务a级信用等级单位称号,并且处于获此殊荣的9家单位前列。

3、全面整合资源,推行医、护、康、社、教、养“六位一体”服务模式。把帮助提高服务对象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作为医疗护理康复业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医、护、康、社、教、养“六位一体”模式。一是优化医疗质量,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推行团队服务模式,对病员实施多人(医生、护士、

第五篇: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XXX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专题调研》要求,结合XXX信用社服务县域经济工作的业务实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支持“三农”发展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2年4月末XX联社各项存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幅%;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幅%;存贷比率%。我联社坚持“小额、分散、支农”的服务“三农”信贷原则,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XX宝”贷款等惠农信贷品种,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至2012年4月末涉农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幅%,较各项贷款增幅高出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占比%,比上年末提高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中“两小贷款”余额万元,比上年增加万元,增幅%。

二、当前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支农资金不足。农村信用社立足县域,主要吸收当地存款资金,存款规模受地方经济影响较大,特别是山区农业县,经济规模制约农信社支农资金更加明显。县域范围内存款市场份额的竞争日趋激烈,民间融资行为更加活跃,存款搬家的现象比较突出,支农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信社支农功能的发挥。

(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能满足需求。这些年来,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水平虽有一定提高,但还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客户群体看,农村金融服务对象广泛,客户群

体个体差别较大,服务需求差异化,部分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从涉农贷款操作和管理上看,农村客户群体对信用社贷款程序多、手续繁琐一直颇有微词,复杂的贷款环节,使一些借款者望而却步,同时,信贷产品单一,未能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从基础服务设施上看,农村信用社硬件服务设施还有待加强,服务网点的改造、人力资源配置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农信社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措施与建议

(一)立足社区、服务“三农”。我联社找准市场定位,主要服务于县域经济,信贷资金绝大部分用于支持本地农户、中小企业的发展,农信社存、贷款市场份额均占当地金融机构第一位,同时也成为本地纳税大户,农信社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支持,与县域经济息息相关,不能离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简单地下达增长目标。

(二)农信社股权改革在探索中前进。XX联社自XX年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以来,增资扩股,自身资金实力不断增强,截止XX年末,股本金总额万元,比改制初期增长了倍。资本实力的增强对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持农信社支农方向不改变需要从制度层面上加予确认,比如当前对农信社章程的修改,明确支农承诺等措施很有必要。另一方面,农信社股权流转目前仍处于制度空白,建议监管部分能出台指导意见加予规范。

(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我联社加强网点规划,逐步推进网点改造,完善乡镇网点基础设施,截止2012年4月末,全辖已布设助农取款服务点个,涉及行政村落个,覆盖面达%。做好服务网点改造,2012年规划改造网点个,增设自助银行个,

进一步提升网点服务功能与效率。随着服务网点与设施的扩张,风险管控要求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助农取款服务点,农信社既要承担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又要承担由此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建议放宽覆盖面要求,成熟一个布设一个。

(四)稳步推广“两小”、“农商宝”等特色信贷产品。几年来,一直保持“两小”贷款的稳步增长,逐步压缩单户额度过大的联保贷款,实现总额增长、户数增加、比例合理的推广目标;2010年我联社推出的“XX宝”贷款品种经过试点,已签约商户家,存入保证金万元,共发放贷款笔万元,为信贷支持农村个体工商户与农户共同发展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五)推行“阳光信贷”,适当简化贷款手续和审批程序。我联社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一是公开信贷品种、办贷流程、信贷服务人员服务片区、办贷监督机构,承诺办贷时限;二是简化万元以下的贷款办贷手续;三是适当放宽基层网点的贷款审批权限。农业和农户小额贷款具有其特殊性,既受其生产经营项目的制约,也与农村地区经济交易方式相关,建议监管部门对额度较小的农户贷款在监管上适度放宽,允许农信社以比较简化的手续规范对此类贷款的管理。

(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我联社多年来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评定工作,至2012年4月末已评定信用户户,比去年增加户;信用村个,比去年增加个;信用镇个,比去年增加个。同时,与法院、公安等执法部门紧密协作,加大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共同赢造,政府的带头示范作用最为

重要。

(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年来,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相继出台,我联社积极承担各种低保资金、财政补贴资金的代发业务,先后承接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各种民政优抚对象的补助、水库移民补贴、种粮直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代收代发业务,涉及户数达到万户,这些业务虽然工作量大、占用资源多,但惠及千家万户,我们充分发挥农信社点多面广的特点,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另一方面,承接各项贴息贷款业务,先后开办了扶贫贴息贷款、下岗再就业贴息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巾帼妇女创业贷款、助学贷款等业务,为构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农信社承接的政策性贷款、贴息贷款业务较多,建议各类财政贴息资金、风险补偿金等的拨付能直接划付农信系统。

年月日

上一篇:假期中小学生安全知识下一篇:近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