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零售行业协会章程

2024-05-06

医药零售行业协会章程(通用6篇)

篇1:医药零售行业协会章程

关于全市医药行业税收征管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医疗保险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医药行业理应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但从我市税收调查分析来看,医药生产和零售环节的税收增长与医药的需求增长却形成明显地反差。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该行业征管的粗浅意见,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药品销售基本流程

从图中能够看出,药品从生产企业到各零售药店、医院至少要经过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应按规定缴纳增值税。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产品种类繁多,但进货渠道相对比较单一,药品一般都要从上一级经销商手中购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不按规定设置账簿,少记收入。近日,市局稽查局对冷水滩、零陵两区的8家医院和10家医药生产企业进行了暗查。通过对购销双方的调查,发现该行业普遍存在漏记、少记销售收入、发票使用混乱等违法涉税行为。不少医药批发商人为压低药品价格、少记销售收入,造成申报不实。此外,因该行业纳税人多为私营企业和个体业户,一定程度存在着账目混乱、账目不健全、账外经营,甚至不建账、刻意隐瞒销售收入等现象,致使税务检查工作难度较大。

(二)违规使用发票,漏缴税款。因为消费者索取发票意识不强,药店在销售时不主动开具发票,导致不少药店有机会不按规定入账,少记收入;零售药店从上级经销商手中购进药品时,不索取发票,仅以发货单、提货单等代替发票,使一二级经销商有机会任意调整销售收入,少缴税款。即使销往各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由于医疗机构不缴纳增值税,导致有的只索取普通发票,甚至不要发票,而发票进入医疗机构的多为以个人名义代开的发票,将从生产企业到各级经销商等几个环节的增值额一并抹杀,造成少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据有关部门统计,药品批发行业毛利率为15%左右,零售环节毛利率为35%以上,有的药品从出厂到卖给消费者,价格会翻几倍甚至于十几倍,暴利背后是税款的大量流失。以上文中的图解为例,假设生产企业的某产品购进成本为80元,产品销售价格为100元,一级经销商的销售价格120元,二级经销商的销售价格为150元。并假设生产商已按规定缴纳了税款,而二级经销商以不开发票或到税务局代开征收率为3%的税票的方式以150元的价格销售给医院和消费者,那么即使生产厂家按规定缴纳了税款,整个流通过程理论上至少漏掉了税款(20+20+30)*17%-20*17%-150*3%=4元,占应缴纳税款的33.6%。另外,多数医院和经销商普遍存在发票违规行为,主要表现在不开发票拒开发票,消费者购买药品通常不索要发票,即使索要,销货单位也会因各种理由拒绝开具,使用各种白纸收据代替正式发票的行为居多;发票内容开具也极不规范,有的发票只开具“药品”总名称和金额,无具体明细药品名称和数量,购买的药品与收费单据上开具的药品品目不符;还有部分药店销售其他物品却以医药品作为开票品名。

(三)行业经营特殊导致征收漏洞大。一是分支机构较多,存在挂靠现象。各医药公司下属分支机构较多,许多是个体经营者挂靠在其名下,名为公司的分支机构,实际是自主经营、自行核算、自负盈亏。多数医药经营者不办理税务登记,不申报纳税,“医药经营不纳增值税”的观念在个别医药经营者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二是销售价格之外,存在平销返利行为。与大多数商品零售企业一样,生产商或上级经销商会在销售额之外按销售数量给予经

营者一定比例的平销返利,这部分返利就直接导致了税款流失。三是收款形式多样化。以前药品的零售主要以现金、银行卡为主要形式,新医改实行以后,医保卡成为又一种主要收款形式。根据测算,现金、银行卡、医保卡销售收入比例在8:1:3左右。各种收入形式存在不同特点,征管难度较大,不利于控管。

(四)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能不能兼顾。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如药品监管部门是药监局,行政管理部门是卫生局,税款征收是国、地税,虽然这些监管部门的职能没有交叉,但在职能行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或冲突。尤其是医药与卫生之间政策冲突,各医疗机构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作为增值税链条的专用发票在这里毫无用武之地。

三、加强医药行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加大税收宣传力度,提高医药行业纳税意识。一是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着力于提高医药经营者的纳税意识;二是开展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宣传。从维护纳税人自身权益的角度出发,通过曝光案例、拍摄播放以案释法专题片等方式,申明国税部门坚决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立场,督促警示纳税人注意维护自身权益,认真履行纳税义务。

(二)加大税务稽查“以查促管”的力度,建立税收监管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对医药行业发票使用的稽查。从药品经营企业“进”、“销”两个环节入手,抓住“发票”这一切入点,对使用发票、取得发票的程序进行控管,加大稽查处理力度,有效堵塞税收漏洞。二是加强零售环节收款形式的税收监管。可到医保部门进行协调,调取纳税人的刷卡销售信息,获取医药企业及批零业户的经营情况,按一定比例测算纳税人的销售收入。

(三)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医药涉税信息共享。建立医药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加强日常信息交叉比对,及时发现遗漏信息,发生案件时迅速反应,成立联合办案机构等,减少信息重复采集、政策矛盾和监管漏洞情况的出现,逐步形成监管联动、信息共享多赢局面。

(四)健全医药行业涉税政策。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药行业的准入资格也会进一步提高,行业规范性得到提高,容易查证相关的涉税资料。望尽快出台针对医药行业的税收政策及管理办法,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税收管理。

篇2:医药零售行业协会章程

河南省医药行业协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团体名称:河南省医药行业协会

第二条 团体的性质:由全省医药生产、经营和教育、科研、医疗等单位组处的社会经济团体。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业务主管河南省发改委。

第三条 团体的宗旨: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医药的方针、政策。努力做好“两个服务”(为政府服务、唯医药行业服务),促进企业两个根本转变和全省医药事业的发展。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第四条 本团体接受省发改委和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实行“独立自主、民主办会”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

第五条 团体住所设在河南省郑州市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协会的主要业务范围

一、承担政府委托的管理职能,协助政府部门进行行业管理,组织研究和提出发展规划、有关政策和立法建议;

二、维护医药行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应医药行业企业的建议和要求;

三、组织企业间相互交流、总结、推广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经验,组织开发新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帮助企业“上品种、上档次、上管理、上质量”;

四、组织有关部门对国内外医药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收集、整理、交流医药产品的技术和信息服务,提供技术咨询;

五、采取多种样式,举办有关医药技术、管理、经营、信息等方面内容的讲座、专题研讨会、学术交流和培训班;

六、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努力做好医药名、新、特、优产品的对外宣传,同时正确引导厂家,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注重开发高、精、尖产品;

七、密切工商关系,促进企业间经济、技术合作;

八、积极发展同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医药行业、民间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交流,开展相关外事活动。

第三章 会员

第七条 本团体的会员种类:凡是直接从事医药行业的工、商企业和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及个体经营者。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团体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团体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团体的意愿;

(三)在本团体大的行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或理事长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团体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团体的活动;

(三)获得本团体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团体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团体的决议;

(二)维护本团体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团体交换的工作;

(四)按规定缴纳会费;

(五)向本团体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团体,并交回会员证。

会员如果一年不缴纳会费或不参加本团体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果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终止事宜;

(五)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或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或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年(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每届最长不超过5年)。因特殊情况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团体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会长)、副理事长(副会长)、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团体设立常务理事会(理事人数较多时,可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四条 本团体的理事长(会长)、副理事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团体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理事长(会长)、副理事长(副会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五条 本团体的理事长(会长)、副理事长(副会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需经过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 本团体的理事长(会长)、副理事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5年[理事长(会长)、副理事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或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七条 本团体理事长(会长)为本团体法定代表人[社团法定代表人一般应由理事长(会长)担任。如因特殊情况需由副理事长(副会长)或秘书长担任法定代表人,应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担任,并在章程中写明]。本团体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八条 本团体理事长(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本团体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第二十九条 本团体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条 本团体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一条 本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

第三十二条 本团体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三条 本团体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是、准确、完整。

第三十四条 本团体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五条 本团体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六条 本团体或更换法定代表人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七条 本团体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八条 本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

第三十九条 本团体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十条 本团体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四十一条 本团体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四十二条 本团体终止动议须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四十三条 本团体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四条 本团体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第四十五条 本团体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团体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章程自二零零四年元月八日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本团体的理事会。

篇3:医药零售企业应对新医改策略探讨

关键词:新医改,医药零售,策略

1 引 言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简称新医改) 正式颁布以后, 新医改的配套方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已于近期陆续发布, 标志着新医改对我国医药零售企业的影响已经正式开始。

新医改方案的出台, 引起了医药行业的巨大反响。对于医药零售企业, 新医改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呢?医药零售企业应该如何抓住新医改的方向, 及时准确地提出应对策略, 以便掌握市场先机、提高市场竞争力呢?

2 新医改中涉及医药零售企业的内容

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完善执业药师制度, 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 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在国家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 其中包含配送费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 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国家基本药物的零售指导价格从10月22日起执行。与现行规定价格比, 45%的药品降价, 平均降幅12%左右;49%的药品价格未做调整;6%的短缺药品价格有所提高。

3 新医改对医药零售企业的影响

3.1 有利影响

3.1.1 药品需求绝对量增加, 市场容量扩大

根据新医改的目标可以看出, 公益性、低水平、广覆盖是改革的目标, 在国家加大投入的情况下, 全民医疗水平将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客观上刺激了医药市场需求的扩大, 良好的医疗保障体系会让老百姓的医药购买力得到提高, 药品需求绝对量将会增加, 这将使整个医药市场容量扩大, 医药零售企业将会从中得到巨大机遇。

3.1.2 促进连锁药店发展

新医改提出“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 由此可以看出发展连锁经营将会是一种趋势。因此在我国促进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导向下, 医药连锁企业以其规模和实力优势将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更多机遇。

3.1.3 基本药物降幅低于预期, 医药零售企业存在机遇

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已经正式实施, 只有45%的药品降价, 平均降幅在12%左右。据调查, 除部分药品外, 大部分药品在零售药店尤其是大型连锁药店的售价低于现行指导价格。这表明医药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连锁企业销售部分基本药物仍存在一定优势。

3.1.4 医药分离带来机遇

新医改中提出将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 探索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 并且允许患者凭处方到药店购药。一旦国家完善机制, 实行真正医药分离, 医院将不再扮演垄断者的角色, 零售企业会成为消费者的另一个选择, 零售企业的真正机遇也就到来了。

3.2 不利影响

3.2.1 竞争更加残酷

由于基本药物销售实行“零差率”, 会使部分药店的顾客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减少药品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 给药品零售企业引入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使本来就竞争激烈的药品零售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3.2.2 统一价格制度会降低零售企业的利润

新医改要求, 国家基本药物以统一价格销售, 这将使医院和药店所售药品的差价不复存在。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政策后享受政府财政补贴, 而药品零售企业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新医改方案并没有说明会享受政府财政补贴, 因此如果按照国家指导价格销售, 部分药品会影响企业的利润, 使本来就不高的行业利润率变得更低。

4 建议采取的应对策略

4.1 积极发展连锁经营, 实现规模经济

在新医改的政策导向下, 药品零售企业更要提高管理水平, 加速并购和整合, 实现规模经济。大规模连锁经营在店铺选址、店面形象、药品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化、连锁化, 一方面可以降低顾客购物过程中的信息搜索成本, 提升顾客的品牌意识, 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规模化的连锁企业在与厂家的合作中可以有更多的话语权去争取尽可能低的价位和优惠政策。

4.2 尝试发展直供连锁

据调查, 当前许多品牌药品在零售终端经常被当做价格标杆, 因此药店经营一些品牌药品很难赢利。当前很多医药生产企业想出了报批另外的品规或者设计不同的包装, 以此直供大型连锁企业。因此企业销售此类药品时便避开了与医院和其他药店的竞争, 利润便会有所保证。

4.3 尝试多元化经营

可以通过实行多元化经营, 作为区别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吸引消费者的新途径。可在店面增加销售健字号、食字号产品以及护理品、医疗器械等卫生许可的非药品, 实现多元化经营。

4.4 调整品种结构

实行新医改方案后, 由于逐步开展医药分离和允许患者凭处方到药店购药, 处方药将主导市场, 可以大力开发引进医院处方药品种, 增加高端品种的销售以获得更多利润。同时, 新医改明确表明发展中医药, 因此应该重视中药饮片及名贵药材销售, 争取开设中医坐堂, 倡导绿色健康理念, 提高中药销量, 创造更多利润。

4.5 加强药学服务, 配备技术熟练的执业药师队伍

新医改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了医药零售企业的强劲竞争对手, 医药零售企业在价格上的优势已不明显, 若想在竞争中获胜, 就必须发挥自己的药学服务的优势。采用多种途径向消费者传递自我药疗和安全用药知识, 争取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

同时, 零售企业必须加强对执业药师的专业化培训, 以病人或消费者为中心, 应用科学的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面对面、直接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与信息, 以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这是未来我国医药零售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然之路。

4.6 向农村扩展市场

新医改明确表示今后的发展会以农村为重点, 国家将注重农村的投入。现阶段农村市场仍未发展成熟, 因此, 零售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努力开拓农村市场, 开展连锁经营, 通过自己的良好品牌、丰富的药品品种、专业的药学服务, 给予农村消费者更好的服务, 尽快占领农村市场。

4.7 加强政府公关, 争取“药房托管”

由于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而且未来国家对医疗卫生投入会逐渐增加, 因此对于未取得医保定点的零售企业来说, 应该加强政府公关, 争取“医保定点药店”资格。同时若是当地政策允许加强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 可接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房, 实行“药房托管”。因此, 医药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连锁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政府事务部, 由专人负责政府公关,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参考文献

[1]杨海余, 万俊良.基于寡头垄断的我国医药零售业市场结构合理化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4 (1) :13-15.

篇4:医药零售行业中的投资机会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医药零售主要指日常接触的各种药店,在医药行业全产业链中隶属于医药流通。而根据经营内容的不同,医药流通行业分为医药零售、医药批发和医药物流。医药零售是指向终端消费者直接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医药连锁经营作为医药零售企业一种经营形式,凭借规模化优势,代表着医药零售的发展趋势。

2011年5月5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对外发布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以下简称 “《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了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十二五”时期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强行业布局规划,健全准入退出制度;完善药品流通体系;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提高药品流通效率;促进连锁经营发展;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加强行业信用建设;统筹内外两个市场形成开放竞争的市场格局;加强行业基础建设。

《规划纲要》特别强调到2015年药品连锁销售百强企业销售额占零售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药店门店占所有零售门店2/3以上,并鼓励药品零售企业开展药妆、保健品、医疗器械和健康服务等多元化经营。

行业发展现状

根据商务部2 011年发布的《规划纲要》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实际销售额为7730亿美元,同比增速为7%,预计到2015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8%左右,全球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和流通效率将继续提高。

新兴药品市场(亚洲、非洲、澳洲、拉丁美洲市场)增长最为强劲。根据Deloitte全球“零售业250强”报告,主营业务单一为药店的企业,均进入全球前十位药品零售企业。其中,来自美国和德国的各有三家,来自加拿大的有两家,来自香港和英国的各有一家,而占据全球零售药品企业前三强位置的企业皆来自美国。随着新兴药品市场的发展,这一格局将发生改变。

由于美国医药零售行业发展成熟,其发展途径和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据美国连锁药店协会(NACDS)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药品零售终端市场总规模为2688.79亿美元。美国医药零售连锁率达到40.5%,药店(drugstores)作为美国药品销售体系中最重要的终端,由直营连锁药店(chain drugstores)和独立药店(含加盟连锁, independentdrugstores)组成。直营连锁药店是美国药品终端销售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美国加盟连锁药店在销售规模、开店数量、整体化管理方面同直营连锁药店相比均有较大差距。2010年美国最大的加盟连锁药店edicine ShoppeInternational(美信公司)在美国本土拥有超过600家加盟店(海外400余家),药品销售收入14亿美元,销售收入排名第14,门店数量排名第15;同年,美国最大直营连锁药店Walgreen(沃尔格林)则拥有超过7000家直营门店,药品销售收入438亿美元,销售收入和门店数量均排名第一。

美国零售连锁药店的优越性

美国医药零售连锁的发展证明,连锁经营的本质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运用于商业,努力实现商业活动的标准化(商品、服务、店名、店貌)、专业化(采购、配送、销售、管理等)、统一化(采购、配送、信息汇集、广告宣传和员工培训等)、单纯化(使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商业活动尽可能简单和规范,减少经验等因素对经营的影响),从而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目的。

美国是一个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大国,美国药品零售业,尤其是药品连锁经营在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美国连锁药店的经营特点,可为中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发展药品连锁经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美国实行医药分开,医院一般只设住院药房不设门诊药房,门诊病人在取得医生处方后到药店取药。参加各种医疗保险的患者,在社会药店可以获得保险公司对处方的支付。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十分突出,一方面使得医药消费市场更有秩序;另一方面使患者安全用药获得了双重保险:避免因医生与药品处方存在利益关系而衍生大处方问题,造成用药本身的不科学、不安全;患者拿处方到药店购药时,药剂师会先对处方进行评估,一旦发现处方存在用药不合理或安全隐患时,药剂师会致电开处方的医生,要求其对处方修改,形成对处方的监督机制。

相比美国市场,中国医药市场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也是突飞猛进。根据《21世纪药店》报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药店总数达到42.3万家,同2009年相比年均增长100%以上,其中零售百强整体规模年均复合增长14.8%,销售总额747.8亿元,近八年复合增长率19.65%,占零售总额39.05%,门店数量和销售占比显著提升。

据IMS Health统计,在过去几年,中国是世界上医药行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同时,在未来也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2020年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

中国医药企业通过联合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加快了医药产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医药企业在中国上海、深圳及海外上市,股份制经济产值比重持续上升,国有经济比重逐步下降,其他经济成分进一步增加,涌现出一批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超过10亿元的大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及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全国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

全国七个区块(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自利用其竞争优势快速发展。华南、西南、华东依靠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和规模经济优势处于领先位置,西北和华北相对处于劣势,发展潜力仍待发掘。

中国医药流通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将表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政策干预对医药流通行业的影响进一步深入,并将有效促进药品流通行业的科学发展。2009年底,国务院明确商务部负责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进一步明晰了医药流通行业监管部门的职责。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及相关预案》,下发《关于做好2010年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同时积极加快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标准。

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深入,政策干预对医药流通行业的影响会更深远。2011年5月5日,商务部正式对外发布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提高药品流通效率;促进连锁经营发展,创新药品营销方式等目标,让企业确定了自身发展方向。

经济增长及老龄化对医药需求增加,推动医药流通行业总体规模扩大。过去几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在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都取得了瞩目成就,但人均数据仍在低位徘徊。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逐步重视,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今后几年,中国药品需求量将以15%-20%的速度发展。此外,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均将促进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公布的数据,中国老年人口增加较快,60岁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已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为1.17亿,占总人口的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 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根据中国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高龄化进一步加速。到2015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年均净增高龄老人100万,增速超过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老年人是药品消费的主要人群,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对药品的刚性需求。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显现。由于医药流通行业业务模式同质性极高,因此行业壁垒主要表现为规模。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历史看,目前中国医药流通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众多医药流通企业并存。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国药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共38.8万多家,其中,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149家,连锁企业门店13.5万多家,众多企业在市场上形成竞争格局,行业整合呼之欲出。

国家已出台相应政策鼓励行业整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有利于企业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环境。据商务部2011年5月5日发布的《规划纲要》,到2015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将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的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的6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鼓励药品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合并、托管、参股、控股等方式做强做大,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经营。推动实力强、管理规范、信誉度高的药品流通企业跨区域发展,形成以全国性、区域性骨干企业为主体的遍及城乡的药品流通体系。

对资本市场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中型城市的商业将高速发展,商业中心铺位竞争激烈,物业租金不断上涨,人员成本日趋增加。由于零售行业特殊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营业网点多、覆盖面广、数据繁杂、劳动力密集,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提高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和决策的自动化、科学化水平,医药流通企业有需求进入资本市场,以获得资金和管理水平的双重提升。

目前,世界医药流通零售巨头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由于经济、人口、零售网点分布的影响,这些医药巨头在本土发展受到制约,跨国发展将是其保证规模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亚洲等新兴医药市场是它们最重要的扩张市场。为了取得时间上的优势,跨国兼并、收购是跨国零售商选择的重要方式。伴随着国内竞争加剧、行业监管进一步严格,经营困难的医药零售企业增加,也给兼并、收购提供了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的医药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非药品如保健品等的消费上升趋势明显。从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披露的1998、2003、2008年中国居民两周患病调查结果严重程度可反映出近10年来中国居民健康状况的变化。在平均两周患病率调查中,居民平均两周患病率有明显增加,每千人两周患病率平均5年增长11.50%。从各年龄段来看,5-24岁的儿童和少年平均两周患病率有明显下降,0-4岁婴幼儿和25-34岁的青年平均两周患病率略有下降,35-44岁的中青年平均两周患病率略有上升,45-54岁的中年人群平均两周患病率明显增加,而平均两周患病率增加最快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从1993年的25.00%增加到2008的46.60%。

疾病谱的变化导致药品消费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从疾病类别看,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营养和代谢疾病(糖尿病)、精神病、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和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类关节炎)有大幅增加,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的患病率有成倍增加的趋势。常见病用药在零售终端的销售将有大幅度增长。

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先进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监管趋紧,企业服务趋于同质化,人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医药流通行业利润空间缩小。为了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医药流通企业需要更好地控制成本、更敏锐地发掘市场信息。同时,消费者需求趋于多元化和专业化。为了应对上述变化,医药流通企业除采取大规模采购以压低成本以外,在物流、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管理、商品销售管理及其他相关服务方面需要大量应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监管成本和错误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挑战

目前,排名全球前50强的大型医药集团均属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医药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并购重组,通过国际化市场运作,将产品行销全球。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政府履行入世承诺,全面对外开放,国内外医药市场加速融合。2004年,《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后,医药分销市场对国内外资本全面开放,标志着国内医药市场全面竞争的时代到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药流通行业仍处于低级的发展阶段,行业集中度有限。截至2010年底,全国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共有414840家,由于医药流通企业数量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政府关于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的要求,职工工资薪酬水平不断提高,另外,全国各地房价、房屋租赁价格也在不断上涨,给行业带来成本提高的风险。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对药品价格多次调控,对药品零售价格上限实施限制,对超过限价售药企业进行处罚。大幅度的降价措施,进一步压缩了药品流通企业的利润空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不排除进一步扩大限价范围、增大限价幅度的可能性。这将进一步压低行业利润率。

物流配送是药品零售业的纽带。从世界各国药品连锁企业成功的经验来看,连锁经营之所以能够产生高效率、高效益,就在于连锁药店实行的是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并具有实现这一职能的商品配送中心,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了决策权向连锁超市总部集中,物流活动向商品配送中心集中,达到一套资金、一套库存。通过集中优势,将单个门店不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采购供应活动,实现一头进货、集中库存、统一配送、各店分销的连锁经营,实现直接的产销衔接,增强了商业对市场信息需求的反馈能力,促进生产、满足消费、降低生产资源配置的成本和代价,以便于企业享受较高的价格折扣,降低流通成本和销售价格。

由于将商品集中保管,按各门店的需求配货,统一配送,实现了“最少环节、最短运距、最低费用、最高效率”,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物流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当前,药品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技术和能力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对于大型医药连锁企业来说,物流技术对于发挥企业规模优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药品是特殊商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了保证用药安全、保证人民用药权利,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对药品的研发、生产、实验、运输、存储、管理、全程跟踪与监控都有强制规定。医药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的支持。医药流通企业不但需要拥有一定的执业药师,有经验的业务管理人员、市场开发人员及专业的物流技术人员等,而且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而有经验的业务管理人员、市场开发人员及专业的物流技术人员需要逐步培养,相应质量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善也需要经验的逐步积累。

投资机会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消费和医药领域是未来重点投资方向之一,医药连锁零售恰好涵盖这两个领域。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医药分家启动和消费水平提高,药品零售市场将会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升级和行业发展规律将使连锁医药零售成为市场主流,医药连锁零售企业会在未来体现出更大的价值。未来该行业潜在着许多投资机会,是各类投资机构投资的重点领域。

投资机构在关注医药零售市场投资机会时,应当重点关注目标企业是否具有以下特质:具备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的经营模式,管理团队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和业绩;在特定区域内有着明显的市场领先地位,在当地市场有着良好的消费口碑;同其他连锁零售企业有着一定差异性,无论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或模式创新等,具备一定的不可复制性;公司新门店开业到盈利间的时间短于行业平均水平,若能达到半年以内则说明了管理团队在选址和经营的能力。

篇5:工商合作促进医药零售行业进步

答:双方认知都已提升:

首先是品牌药企认识到主流连锁代表医药零售发展方向,是绕不过的坎,且连锁药店由于经营成本的上升,对工业的利益诉求是正常的,因此开始正视和重视主流连锁,纷纷成立KA部门或者零售部,设立专人负责主流连锁的零售业务;二是开始和连锁药店战略合作,即给予主流连锁比其它药店更好的合作条件,给予培训、活动、陈列、促销、返利等支持,此外还开始做专供主流连锁销售的独家品规的产品,

作为主流连锁也认识到自己的品类结构离不开品牌产品,因此开始重视品牌产品的铺货与陈列,有些已经下达品牌产品的销售任务,不让店员拦截品牌产品,开始主动寻求战略合作和上量的方法。

2、工商合作变化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未来的工商深入合作将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答: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工商各自的竞争压力所致,工业不重视和让利连锁,连锁就会拦截工业的产品,工业会失去这部分零售终端的销售份额;同样,连锁不重视品牌产品,就会失去了品牌工业强大的地面市场推广支持体系的支持,同时不卖品牌产品会失去消费者的客流量。

未来的工商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表现在品牌工业的二线品种给主流连锁直接贴牌;双方更加深入的进行品类战略合作,提升某一个品类在连锁中的销售份额,比如连锁与康美药业合作,有利于做大“大中药品类(中药饮片、定形装中药、药食同源产品、参茸贵细类产品)”等。

3、结合目前工商合作的特点,您认为,双方应如何创新商业合作模式?这对新一轮的工商对接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答:未来合作还会出现的合作模式有:工业赞助连锁高管进行高端EMBA学习;高层次高水平的各种连锁经营高峰论坛活动;请连锁高管到工业参观体验;工业做自己产品的专柜营销;工业建立零售培训学院,服务连锁药店,

连锁委托工业进行某品类的承包合作。

4、 据了解,今年8月,“2012中国药品零售业信息发布会暨工商合作与发展对话”将在海南三亚举行,促进工商高管交流是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答:务实:真正能起到交流、沟通、互动的作用。大家无私交流自己的经验。

互动:工商之间互动、相互诉求自己的难处和利益,促进相互理解。建立设立合作成交奖。

聚焦:大家聚焦到最为关切的问题。


关于作者:

李从选:李从选,人民大学医药行业EMBA。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特约讲师;中山大学EMBA班特约讲师,国家药监局培训中心客座专家、第三终端研究室副主任、《中国药店》培训中心高级讲师、PTO高级顾问,上海流通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现任滇虹药业副总经理。联系电话:15096603830 15000736048,0871――8356410,电子邮件: licx6600@126.com查看李从选详细介绍 浏览李从选所有文章 进入李从选的博客

★ 俄罗斯联邦工商会与中国企业合作简介

★ 中国企业品牌广告词

★ 中国企业全球化问题

★ 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

★ 工商检讨书模板

★ 工商委托书

★ 工商毕业论文

★ 实习体会与收获

★ 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案)

篇6:医药零售行业协会章程

医药批发零售行业挂靠经营偷税现象分析

近期,××市国税局选择了国有、股份、私营等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14户纳税人及其下属35个分支机构实施了纳税评估。在评估中他们发现,该行业的挂靠经营方式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偷税现象严重。

一、挂靠经营方式的产生及由此引

发的问题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药品的批发、零售业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必须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二要必须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但是由于“药品经营许可证”在近几年内基本停办,且经过国家医药局的整顿又撤消了一批违法经营或不具备经营资格者的“药品经营许可证”;而办理一般纳税人需要在注册资金、经营面积、专业会计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上述两资格审批的严格使得新办药品经营单位不得已纷纷挂靠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单位经营。在评估检查中他们发现,存在问题较多的主要是原国有医药批发、零售企业。这些企业为了增加资金来源、拓宽市场以增强竞争力,通过企业改制或增设内部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的方式允许内部及社会上有药品经营要求而无上述经营条件的人员挂靠经营,双方间只是名义上的“总公司”和“所属分支机构”,而没有实际的投资、约束关系。总公司仅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向各分支机构收取管理费,同时为它们提供发票、税务登记号码供经营单位使用,而对各分支机构实际经营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却不进行审核、监督,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会计核算数据失控,为部分违法经营者偷逃税款提供了方便之门,以至直接影响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经检查分析,采取挂靠经营方式的纳税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账簿设置不健全,不能真实反映其经营情况

总公司未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对各分支机构的账簿设置和会计核算方法没有统一的要求。总公司不建总账,每月只负责汇总所属分支机构上报的会计报表,并以此计算、申报、缴纳税款;对各分支机构的账簿设置也不作统一的要求和检查,因而分支机构设账情况较为混乱,上报的数据不能保证真实、可靠。

(二)账目作假,偷逃税款现象严重

一是利用往来科目进行账外经营。分支机构购销业务频频反映在往来科目(二级科目一般为个人)间,而有些分支机构没有建立相应的现金及银行等明细账簿,不能如实反映出资金的运转和走向以及是否存在差价等情况。在组织批量进货时,资金多采用(个人)现金结算方式,账面上承包人以个人名义借款后不断地向企业注入资金却少有抽回,使“应付账款”数额越积越大。另外经抽查比较企业银行对账单与销售收入账,存在当期的银行对账单中的增加栏金额远远大于当期账面的销售收入额的情况。二是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主要是库存商品账与仓库保管账余额不符、库存商品账有借方余额而相应的却没有仓库及仓库保管账,存在发出商品不报、少报或迟报收入问题。

(三)虚假申报,随意调节进销项税款

一是取得供货方的返利未按规定作进项税转出,支付给购货方的销售返利直接冲减销售收入;二是以货易货取得的进项税额未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自行抵扣,对进货金额多于出货金额或只有进货金额而无出货金额时取得的进项税金,全额在当期申报抵扣;三是红字冲销销售额未取得合法证明资料。四是迟报收入、早抵进项税额、随意调整应纳税款的现象经常大量存在,有的一个月份竟能少申报缴纳增值税50余万元。

(四)发票管理失控,存在虚开隐患

首先,增值税专用发票虽然基本是由总公司统一管理,但开具时仅凭各部门业务员提供的诸如供货单位名称、税号、地址等,对其提供的开票业务内容是否真实、合法并不掌握;其次,普通发票管理松懈,对在异地经营的所属部门采取整本领用空白发票异地开具的做法。第三,批准的自印发票使用混乱、丢失严重。对此,公司既没有记录也没有察觉,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同时在已经使用的发票中跨、不按业务发生时间顺序开具现象比较严重。另外,发现有肆意虚开行为,发票虚开金额不作销售,涉嫌隐匿销售收入。

二、几点建议

(一)税务机关与医药管理部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严格审批从事医药批发、零售企业的经营资格。对那些不具备财务管理及医药产品管理能力的单位,一律不允许其经营此类产品。

(二)强化对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的监管力度。在督促分支机构办理注册税务登记的同时,加强总机构对其注册机构在财务核算、税收核算和上缴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三)强化会计核算单位的监控力度,提高纳税申报的质量。各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会计核算方面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限期整改。必须要求各总公司统一制定会计核算制度,统一账簿设置,统一会计核算方法,对库存商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健全会计核算体制,提高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增强汇总核算的纳

税人对其所属分支机构在财务核算、税收核算和上缴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职能。

(四)加强对医药行业批发、零售企业一般纳税人发票使用的日常监控和管理。一是严格控制专用发票的使用。要求医药行业批发、零售企业在开具专用发票前、后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必要时要审核购、销双方的合同或资金往来情况,最好能将库存商品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在开具专用发票前审查仓库中有无发票上销售的该种商品,尽可能杜绝虚开发票行为。二是规范普通发票尤其是自印普通发票的管理,严格自印发票审批程序,建立验旧印新制度,并将其纳入微机管理,确保已使用的发票规范、完整,各基层管理局要定期检查,堵塞管理漏洞。

(五)完善销货退回政策。医药批发企业的销售对象大部分为医院、诊所,由于受药物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销货退回时有发生,目前的退回凭证为医院出据的退回证明,有的是医务处等医院部门出具的证明,随意性较大,业务的真实性也值得怀疑,由于业务量大、医院不配合等原因,难以查实,易造成税收漏洞,建议完善销货退回政策。

上一篇: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下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