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2024-05-09

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共6篇)

篇1: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王佳1李爽

2(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02)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未来社会文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大学校园

关键词:校园文化;公寓文化;校企融合文化

一、学生公寓文化

(一)大学生集体荣誉感教育

1、公寓体育类比赛

公寓体育类比赛项目:象棋比赛(男女)、定点投篮比赛(男女)、俯卧撑比赛(男生)、跳绳比赛(男女)、引体向上比赛(男生)、铅球比赛(男女)、跳远比赛(男女)、仰卧起坐(女生)比赛。以寝室为单位计算平均分,获胜寝室给予 “该项目之最寝室”的光荣称号,并在班级月考核评比中给予加分。通过公寓体育类比赛打到强身健体,增进同室友谊,增强寝室集体荣誉感的作用。

2、体重娱乐比赛

以寝室为单位计算平均分,男寝以平均体重最高获胜,女寝以平均体重最低获胜。获胜寝室给予“帅哥寝室”、“美女寝室”的光荣称号。通过这种体重娱乐比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增强寝室集体荣誉感。

(二)大学生公寓走廊文化建设

1、宣传标语

(1)以弘扬学习精神为主题

例如: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生命中最值得投资的是自己,给自己最佳的投资是学习;成功来自坚持,执著创造奇迹。

(2)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

例如:八荣八耻;同学们,请爱护我们的家;孩子们,请节约用水;卫生安全你我他,公寓文明靠大家。

2、宣传图片

(1)先进人物

利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感染人,促进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格,如张丽莉事迹、孔繁森事迹等;利用优秀毕业生事迹,促进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和坚定学习信息和专业信念。

(2)特定场景

公益安全场景:例如艾滋病宣传图片、交通安全宣传图片、消防安全宣传图片,十八大宣传图片、禁毒宣传图片、吸烟有害健康宣传图片、普法宣传图片。

职场工作场景:例如工作车间人物照片、工作车间设备照片等,利用职业环境培养学生就业意识。

招聘会的场景:利用招聘会的火爆场面,通过感官刺激,让学生每天保持学习的紧张感和压力感。

(三)倡导公寓学习文化,打造学习型校园

1、在学生公寓每个楼层设定自习室,为学生夜读提供场所和条件。

2、每逢期末,在寝室门口树立期末倒计时提示牌。每天学生出入寝室,通过数字刺激学生认识到学习压力感并督促学生的学习自律性。

3、通过制度要求学生定期必须上晚自习,但是允许学生到班级、或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或实训室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习,打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

4、校园学习文化的建设保障是教师,教师要严格考核学生,从某一种意义上讲可以是逼着学生学。另外,需要教师多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有学习任务、有学习方向和目标。

(四)公寓内务文化

制定统一的公寓内务标准,定期开展“找茬活动”。按照内务标准,通过班级内学生互查、学生会配合教师检查点评,评比出寝室名次。通过“找茬活动”,让学生明确内务要求和注意细节的做事方法,调动了同学们做好寝室卫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培育了同学们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

(五)通过辩论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大学生对宿舍内务管理、早操制度、以雪为令全员清雪制度等存在抵触思想。可以通过各种相关主题的辩论赛,例如“以雪为令全员清雪”与“我们是学生,交学费是来读书的,没有义务扫雪”的辩论;“大学生跑早操有益”和“大学生跑早操影响休息和学习”的辩论等。通过辩论,使观摩的学生受到启发和产生觉悟,提高对学生管理的认识。

二、引企业文化入校,校企文化融合大学生最终面临的是就业,那么要实现在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除了在知识和技能上要加强教学之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应该践行校企文化的融合。

(一)班级管理中的校企文化融合1、根据专业不同,面对的行业不同,模仿企业的岗位职务进行班级组织构架

班费,虚拟工资发放。积分兑换奖品。考勤表,项目书,岗位竞聘,文件管理,上级给下级打分定工资

(二)人才培养方面的校企文化融合当今的社会就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一个好的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企业自身有着良好的管理。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有着良好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一个班级在学校的诸多班级中有着良好的形象,能够“产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在班级内部也必然要有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比如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级干部“竞争上岗”,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改变管理的角色认定,让学生在公平、民主的气氛中发展自我;在班级实行班级干部“末位淘汰制”,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竞争状态,适应将来就业后在企业的工作和生活。

摘要:学长制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管理的重要途径,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已经在进行尝试和探索。高职院校中实行学长制,将会从党员培养、班级管理、专业实践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

学长制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模式。它最初出现在15世纪英国,上世纪初日本早稻田大学也作了尝试。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高校陆续倡导和推行了一种全新的学长制,是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直接参与低年级学生班级日常管理,他们能够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实践,我们觉得这种模式更适合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完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实行学长制的必要性

首先,从高职生源的素质上看,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他们学习缺乏自主性,同时自律性较差,这令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比较艰难,急需一批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传、帮、带。

其次,高职辅导员学历职称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在部分高职院校中还聘用了大量的退休人员来担任班主任,很难使辅导员在有限的精力、有限的时间中做到深入细致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而学长制的全面实施能够很好地弥补辅导员制度在实践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挥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

再次,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一批专业技能强的学长进行专业指导。

二、高职院校实施学长制的具体办法

(一)高职院校学长的分类

在高职院校中,根据学长的职责可分为党员学长、班级学长和专业学长。

党员学长是指在高年级学生党员中选拔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成绩优秀的学生做为“学长”,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创造性、积极性、示范性,切实提高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党员“学长”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党务知识辅导,起到政治辅导员的作用,使低年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满足学生思想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需求。同时可根据需要划分党员责任区,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班级学长是从优秀的学生干部中选聘,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引导;对学习生活进行帮助;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选拔、任用班级干部,组织学生各种活动等。同时掌握班级学生思想动态,关注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和人际交往状况,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专业学长就像企业中的师徒制,是指低年级学生拜高年级学生为师,在业余时间学长对学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辅导,手把手地进行传授,使学弟们在实践中尽快掌握技能,少走弯路。

(二)学长制的实施办法

首先是选拔学长。通过公开招聘,学生自愿报名或辅导员推荐,参考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在高年级学生中聘用政治素质高、成绩优秀、有责任心、有一定学生工作经验的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担任学长。

其次是学长的培训和考核。由学院统一组织进行上岗培训,规范学长的工作职责,并进行工作方法、工作技巧以及岗位规范的培训,通过笔试、面试合格后可上岗实习,实习期能够胜任者可以聘为学长,颁发聘书。

再次是明确学长的职责。党员学长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和入党教育方面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班级学长主要帮助班主任、辅导员进行班级管理,选拔、任用干部,组织学生各种活动,掌握班级学生思想动态,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和人际交往状况,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学长主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最后是对学长的奖励和待遇。学长作为学生干部在综合素质测评中要给予加分,并对其中优秀的学长进行表彰奖励。

三、高职学长制的成效

(一)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尽早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学长制”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及时有效地帮助低年级学生克服了心理紧张、焦虑和过度放松等问题,帮助他们适应了大学校园生活。

(二)有利于学长的成长与进步

学长通过帮助他人,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完善了人格,提高了其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帮助低年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成长。同时,“学长制”增强了学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丰富了高年级学生的工作经历,提高其适应社会以及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扩大了他们的交际圈,加深了同学间的深情厚意,有利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有利于班主任、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学长充实和完善了学生管理队伍,创新了学生管理的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学长们深入了解学生,获得学生中存在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他们收集、整理、筛选、加工这些信息并反馈到班主任手中,让班主任工作有的放矢,提高了学生工作的效率。

低年级学生的专业问题得到学长的点拨,会有茅塞顿开之感,不必等到上课时候请教教师,节省学习时间的同时也减轻了专业课教师的负担。

四、学长制在实践中的优化和发展

由于高职院校学制短,学生一般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半,所以对于学长的培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尝试采取建立学生流动站机制,即优秀学长毕业后可以申请继续在学校学习和工作一至两年,他们由学校统一培养和管理,给于他们一定的薪金和待遇,同时为他们安排相应的课程,使他们在学校继续深造,为今后的就业储备能力。同时他们可以继续发挥学长的作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学长流动站的建立能够使学校文化进行有效地传承,同时这些优秀的毕业生是学校的重要资源,他们可以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篇2: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沈阳市第八十一中学

走进沈阳市第八十一中学教学楼一楼大厅,你会看到大厅上方悬挂着“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的醒目标语。这句话是对八十一中学“面向全体抓合格,因材施教促特长”的办学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升级。从2007年以来,这一理念不断被全校广大教职工理解、践行并在各自的岗位被不断充实完善,不断积淀成具有八十一中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创办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教育的理念提出

(一)政策背景

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普通高中开展新课程改革,这次课改最大的不同在于,除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要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还鼓励高中特色化办学。

由原来对知识和技能的注重转向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注,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这是新课改的巨大进步。基于此,广大教育工作者,站在国家、民族和未来的高度,纷纷投入到新的改革实践中去,我校办学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思考,也是借鉴和感动于诸多拓荒者的思想和教育教学实践。

(二)学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与《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工作的意见》(辽教发[2011]102号)文件要求完全吻合。该文件说,加强特色普通高中建设,是世界高中教育发展的共同主题,是今后中国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方向。加强特色普通高中建设,是落实我省《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破解普通高中“千校一面”、同质化问题,提升我省基础教育综合实力,培养多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特色普通高中建设,是普通高中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

目前,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高达50%至60%。近视人数连年攀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医学专家钟南山曾指出,“高身材、低体质”已经成为对中国青少年的典型描述,这种身体状态又怎么能肩负起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此外,当前我国道德状况更呈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变化,如拜金主义泛滥、享乐主义蔓延、道德败坏、公德意识淡薄、失信现象泛滥等,而且我们此刻正在承受着由此而带来的诸多恶果,如环境问题、诚信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这些都在冲击着我们的公民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带来的功利性教育以及偏重升学率评价等,影响并严重侵蚀合格公民教育的阵地,中、高考,升学与就业的压力,使我们诸多学生、家长、老师、校长迷失了教育的方向,忽视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加特色的公民,摆在了所有家 1 长和老师面前。

现在,学生的思维模式及求异创新的个性发展在当前社会生活中越来越起主导作用。为此,我们在思考办学和教学出发点和着力点是什么?创建合格教育前提下的特色校园文化的思路正符合我校学生的特点,符合我们的校情。

二、学校的客观条件

我校是2010年3月由于沈阳市行政区划调整划入沈河区的。此前因为地处市郊,是所名不经传的市级重点高中,由于区划调整前政府投入不足,截止目前在办学硬件上无法与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接轨,加之2006年沈阳市中招录取改革打破区域限制,大批初中毕业生纷纷选择市区学校就读,使我校学苗质量急剧下降,同2005年相比录取分数线下降100多分。学生的整体状况令老师一度十分不适应,反映学生难教、厌学的多,从考试成绩也看出很多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成就学生,找到距离学生最近的发展点,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办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教育势在必行。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确立了必须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战略目标,打造符合学情、校情的特色校园文化,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办出特色,增强学生在高考中的竞争力,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力。

三、特色校园文化的定位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加强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工作的意 2 见》,大力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发展,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的要求,针对学情、校情,我们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同时要办出特色。校长提出并几经讨论确立了“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各方面工作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去思考、去落实,使合格教育、特色教育成为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我校确定以规范为本,以丰富校园文化为抓手,打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具有八十一中特色的校园文化。

四、特色校园文化实施

以促进学生良好的情感与人生价值观形成为目标的八十一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一系列德育活动和特色教育两大方面。

(一)丰富多彩而有实效的德育活动

1.爱国主义文化

“我与祖国共成长美文朗诵会”、青年业余党校、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及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的主题升旗仪式、清明祭扫烈 3 士墓、参观世界文化遗产——东陵公园、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雷锋纪念馆、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

2.正行为文化

“我的青春我做主”论坛、心理专题报告会、法制教育报告会、学生入学与毕业典礼、校园控烟活动、建校50周年纪念活动、农业科普基地参观体验活动。

3.美品德文化

慈善捐助活动、传统文化讲座、成人节活动、期末各种表奖、“奖优促学老校友报告会暨辽宁省百万模范进校园活动”。

4.扬特长文化

社团活动、学生会干部竞聘会、校园趣味运动会、艺术节、迎新年书画楹联展。

5.健体魄文化

师生健步观光行、冬季师生千米健康跑、各种球类比赛、大课间活动。

在工作中我校还不断打破旧有模式,比如2012-2013学年开学典礼,参加开学典礼的有在校生和新生、全体家长。我们邀请心理专家杨子先生为全校学生、家长、教职工做专题讲座,形成“专家——学校——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强教育场。师生在活动中,思想得到熏陶和升华,学校多年来没有出现违法乱纪学生。

(二)注重合格教育,打造特色教育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提出了必须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办出特色。

学校从培养学生美术、体育特长入手,我们觉得开展特长培养的益处:

1.可以提高毕业生被大学录取比例和升学档次,使更多学生有深造求学的希望;从近几年考上艺术类美术专业、体育专业的学生来看,他们的文化成绩在年级中大都是中等和偏差的。

2.可以开拓办学视野,营造美术、体育教学氛围,对开展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可以使学生在训练中掌握一技之长,增加他们高中毕业后就业的机会,提高自身素质。

4.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展现学校办学的特色,扩大学校对外影响力。

硬件条件: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校先后投入50多万元改善了美术办学条件,有学生画室三个,建筑面积380平米,增添教学设备,保证教学需要。沈河区在2010年暑假投资一百多万对操场进行硬覆盖,确保了学生训练需要。

专业课师资条件:选聘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特长生的辅导工作,先后聘用、调入美术教师三人、体育教师一人。

高校协作:2010年10月我校成为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合作校,在师资、信息方面有了保证。

学生条件:学校每年在中招计划中列出美术生、体育生30人左右的招生计划,生源比较充足,每年报考我校的艺优生、体优生达百人以上。这些学生在校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有部分非艺优生、体优生也积极参加美术班和体育训练队。目前美术生、体育生比例达学生总数的六分之一。

特色办学的发展历程

2007年——2009年为初步尝试、探索阶段。受办学条件、师资限制,高

一、高二年级美术生在校学习美术专业基础课,高三年级开始,学生到社会举办的美术班参加学习。体育训练队从高一到高三常年在校训练。

2009年——2011年为总结提升阶段。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特色教学工作方案,总结办学经验,美术特长学生单独编班,高三年级美术生留在学校进行专业课学习。2010年10月与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鲁美大连校区合作校,定期请鲁美教授到校指导,为学生上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组织美术生到鲁美参观校园,近距离感受大学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2011——2013对接高等院校,注重大面积提高特色项目质

量。按照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对普通高中特色办学的要求,鼓励高中与高等院校对接,在打造学校美术特色方面,在2012年秋季在与鲁美大连校区合作办学基础上,达成美术教育“托管式协作办学”,由鲁美安排教学计划、选派优秀教师到校为学生完成专业课教学,大大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竞争力,促进了学校特色项目更快发展。

五、取得的成果

几年来,一系列有效活动的开展,确保了学生在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有力促进了特色教育的顺利发展。在美术专业课教学及体育训练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2012年成功举办了特色教育五年成果展,很多学生的美术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区表奖,学校的厅廊以学生的美术作品做装饰,美术教育已经形成规模,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上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每年艺术生的联考入围率都达到100%。其中有多名同学考入了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景德镇瓷器学院等全国知名艺 7 术学府和大连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渤海大学、鞍山师范学院等重点大学的艺术院系。

体育教育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年我校体育代表队获得沈河区中学生运动会团体第一名,沈阳市中学生运动会男子团体第3名、女子团体第2名,男足获沈阳市第4名。2011年获得沈河区中学生运动会团体第一名,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1名。2012年沈河区中学生运动会团体第2名,市中学生运动会男团总分第2名,女团总分第3名,男女团体总分第2名。2012年我校获得沈阳市普通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单项奖。2013年在沈阳市中学生运动会身体素质测试中获得平均分第1名,男女代表队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获男团第1名,女团第2名,团体总分第2名。从2009年起,体育训练队同学参加高考体育加试,加试成绩均达到合格线,先后有七名学生加试成绩超过90分。许多体育特长生在高考中被沈阳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等院校录取。

我校的美术生、体育生培养工作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大大提升了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这一办学理念在我校教师中已经形成共识,更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六、存在问题

社会大环境中的消极因素给我们的学生、家长带来巨大影响。学校教育的主动地位受到强烈的冲击。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老师有时处在极其被动的地位,学校德育工作有时显得力不从心。

从目前全国艺术特长教育发展趋势来看,许多艺术类高校存在减少招生的可能,特别是三批本科,部分学校还可能会停止招生,尤其是有关媒体报道从明年起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分数线要达到同批次考生文化课成绩的65-70%,2013年艺术类的录取分数线划定就是一个信号,今年本专科分别划定了录取分数线,这在往年是没有出现过的。由于我们的艺术和体育特长生在入学时文化课成绩偏低,文化课基础薄弱,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文化课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另外,训练场地一直是困扰训练的大问题。我们的训练长年基本是在沥青操场上进行,有时为了参加比赛适应场地,教练只好临时租用场地带队训练。

七、改进措施

1.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注重培养年轻班主任。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针对不同学生采取有效的教育办法。

2.目前,学校的新教学楼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年底将交付使用。学校将初步达到市标准化普通高中办学标准,画室面积扩大 9 到800平米,体育馆也即将随着新教学楼的兴建而建成,学校将扩大办学规模,美术生人数扩大一倍,训练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

3.全校上下要进一步落实“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的理念,树立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的意识。积极探索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四个方面形成合力。

近年来,我们本着为学生办适合成长的教育,为每个家庭的幸福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的宗旨,科学定位办学理念,全面制定学校工作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从三年的出口增效及特色教育成果来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将科学定位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发展规划,不断探索和创新特色校园文化的形式、途径、方法和机制,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使特色校园文化在全市有一定的影响和声望。

篇3: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一、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从广义上来说,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对智力起直接制约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从狭义上来说,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和态度,包括:注意力、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快乐性格、探索精神、好奇心、创造力、主动思索、合作精神、自我认知等心理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大学生全面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智力系统内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一种张力,非智力因素推动智力活动与情感活动的协调发展。非智力因素是客观环境与主观努力的产物,虽然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定向、引导、调节和强化作用。经研究表明,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不仅仅是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经笔者认真调查得出,目前制约大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是非智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学风浮躁,对学习思想不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正确;面对就业压力、恋爱问题,心理承受力差,意志力薄弱;人际交往中,不能理性控制情绪,包容心狭小,择友功利化;集体活动参与率低,集体归属感缺失,团结协作精神淡漠。基于以上现实,高校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校园文化在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高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是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结果。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开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具有以下作用:

(一)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它为学生提供了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支配着学生非智力中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因素,指导学生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身的意义,促使其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等。长期以来,促使学生在内心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自我价值尺度。因此,校园文化对非智力因素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导向作用。导向的成功与否,是校园文化发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还是产生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的重要标志。

(二)凝聚功能。

这是指学校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良好的校风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它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在潜力。这种高凝聚力主要表现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休戚与共;集体对个人有很强的吸引力;个人对集体有很强的认同感。这种高凝聚力对塑造大学生情感、性格、自信心、抗挫折能力、性格、探索精神、合作精神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作用。

(三)激励功能。

积极健康、朝气蓬勃、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校园中凸显出来的榜样。他们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他们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对大学生个体自信心的建立、意志和进取心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动力和能源。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 洋溢着创造性,能激励学生探索奥秘、增加求知的自觉性和解惑的主动性,促进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陶冶功能。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优美高雅的校园文化教育人、陶冶人、让学生在环境中感受现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热爱生活,培养自己向善、向美、向上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挖掘个人的潜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健全每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在此,笔者从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谈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

(一)营造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

精神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在学校的长期发展中形成,是具有该校特点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心理氛围和思想观念等精神因素,并为全体师生所认同和遵循。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来引导师生员工的行为、心理, 对其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进行约束,使他们自觉地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明辨是非界限。

1.建立校园网络文化,拓展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空间与渠道。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多种价值观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使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使非智力因素培养工作更趋复杂。高校应充分发挥本校特色的主页、以及bbs、聊天室和其他文化建设网页的作用,利用其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进行渗透和引导。

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科技学术活动是属于高层次深内涵的活动,它能以最具挑战性的形式展示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以及其他方面的才能。高校可以通过举行一些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会,学生论文报告会、学生科技小革新小发明成果展览会等活动,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科学研究举办多种科技学术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把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科学研究紧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学习科研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坚持精神。

3.开展富有成效的心理咨询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确保心理健康是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学校高度重视,都把它作为大学全面素质培养中一个重要问题来抓。笔者认为,一方面高校要开设心理课程,使学生获得心理学方面的保健能力和调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和寻求心理健康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帮助已出现各种心理不适、冲突和矛盾的学生,为他们学习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他们排忧艰难,将心理问题降到最低甚至消除。另外,可以利用校园网开辟“心理聊天室”,为大学生设置倾诉的平台,并且积极开展网上的正面宣传,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使他们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健康成长。

4.举办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开拓学生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活动是连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桥梁,是大学生锻炼能力和展示才干的舞台,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不仅实践了所学知识,还提高了综合素质,如团结协作精神、实际操作能力等。但目前大学文化活动常常陷入了两极分化的尴尬境地。即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表现得积极突出,而另一部分学生却与活动绝缘。如何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是高校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笔者建议,高校应该从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性、普及性、和基础性方面下功夫,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改变以往多年循环不变的固定活动内容。

(二)抓好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亭台楼阁以及教学大楼,科研仪器都承载着学校的历史,代表着学校的精神和思想,展示了学校师生的传统、校风和理想追求。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学校的每位师生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接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宽敞明洁的校园道路,明亮宽敞的教室、图书馆,这些都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心灵净化,增强学习信心和热情,增进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也能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自律,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努力达到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另外,物质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绿化、美化校园,还应重点搞好校园主要景点的建设,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

(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因学校内部运转需要而在长期自身发展中形成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群体意识等。它是约束、规范、引导和保护高校师生员工行为与利益,维护高校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根本保证。校园制度文化是学生教育的辅助手段,严格的制度有助于优良学风形成,对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有着显著作用。

校园制度文化具有强制性,但从其本质来讲,更应该具有人文情愫。创建校园制度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尊重,对学术的敬畏,对遵守规则的自觉?学校制度制定理念中要尊崇民主?平等的价值理想,尊重师生在高校中的主人翁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以保障学生的各项权利?制度制定过程中要保证全面性、具体性,可行性、操作性。在制度的执行层面,让其为教育服务,遵循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给学生以改错的机会,让他们在教训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增强对所选择行为的责任意识?

摘要:良好的校园文化对非智力因素培养具有导向、凝聚、激励、陶冶作用,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支力量,实现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融合互动,是育人的有效途径。

篇4: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关键词:法治文化建设;高校制度体系;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设水平决定了青年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理念,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扎实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进而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服务依法治国,成为高校发展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着力推进依法治校,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着力推进依法治校,是全面建设校园法治文化的根本保障,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不断完善高校制度体系

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基础。2014年9月3日,教育部核准《北京大学章程》(以下简称《章程》),确立了北京大学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和依据。《章程》对学校的职能、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权利义务以及内部组织管理机构和教学科研单位的职责都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有效构建了学校制度体系的核心。

2.不断健全校内纠纷解决机制

解决校内纠纷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营造良好教学科研环境的重要环节,是体现高校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章程》明确了教职工职务聘用、福利待遇、评优评奖、纪律处分表达异议和提出申诉的权利以及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理或处分提出异议,对学校、教职工侵犯其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提起诉讼的权利,同时规定了学校完善教职工和学生权益保障机制的义务,为校内纠纷解决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奠定了基础。不断建立健全校内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依法、公正、高效地解决学校内部的矛盾与冲突,有利于切实保障学校章程所规定的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各项权利,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进一步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3.不断规范决策形成机制

将审议、评议、听证会等形式制度化,不断规范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是全校师生员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有力保障,也是学校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有力保障。《章程》一方面规定凡重大决策作出前须进行合法性审查,凡针对特定主体所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须以规范性文件作出;另一方面也明确了学校教职工、学生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时的职权,有助于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依法、民主治校中的重要作用,也将对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4.不断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不断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增强学校内部监督体系的独立性,规范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保障学校依据规章制度,按照法定、正当程序开展各项管理服务工作,保证权力运行规范、合法。《章程》规定了校务委员会作为学校的咨询议事和监督机构的职权,校纪委作为学校党内监督机构的职责以及监察委员会独立行使监察职权,即对学校机构及人员具有的检察权、调查权、建议权、处分权,并且明确了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同时,《章程》第五十五条规定了章程委员会监督章程执行情况,依据章程审查学校内部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的职权,也通过监督机制的构建,切实保障了章程的执行,为真正实现依法治校和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发挥学生群体优势,多渠道全面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1.以学生骨干为抓手,强化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影响力

学生骨干是学生群体中具有影响力的成员,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以点带面的积极辐射作用。一是要以学生干部为抓手,依靠榜样的力量,引领全校青年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与法治理想。最近,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倡议举办了“红楼雄文·洪范章宪”北京大学第五届学生峰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大家拥护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投身法治实践,弘扬公民意识,参与依法治校,促进个人成长,努力将个人的发展命运融入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对于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要以学生党员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近日,学校组织开展了“与改革同向,与法治同行”学生党团日联合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报告会、专题组织生活会、调研活动、主题朗诵会等形式,帮助学生党员树立“与改革同向,与法治同行”的意识,进而引导全校青年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与法治理想,有效推进了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

2.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与学生社团的作用,促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自主化

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代表和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和要求,开展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分别是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最高权力机构,行使《章程》赋予的职权,讨论学校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改革方案,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使学生代表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来,进一步促进校园法治文化的形成。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以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为例,作为全国第一家日常性、专业化的高校法律援助组织,法律援助协会始终致力于为社会民众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与服务,并通过定期在校园内发放普法宣传手册,设立法律问题竞答点,设立法律咨询台、现场解答法律难点与疑惑等形式,大力弘扬了法治文化,有效促进了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

3.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增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实效性

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活动覆盖面,深化活动影响力,从而不断增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实效性。2014年12月4日,在首个国家宪法日暨第14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当天,学校学生会、法学院学生会举办了以“依宪治国,与法同行”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和签名活动,在全校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今后,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或者妇女节、劳动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全面开展与节日主题相关、形式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进而不断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4.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提高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参与度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校园法治宣传与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媒介与形式也需要发展创新。在今后的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中,要善于使用新媒体手段,利用微信、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宣传相关活动,推送典型人物、典型案例与重点文章,力求不断扩大校园法治宣传与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在关注“线上”媒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线下”的特殊作用,不断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5.发挥法学专业优势,面向非法学专业群体,全面扩大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覆盖面

相较于正在接受系统法学教育的法学专业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法治理念与法治意识方面存在更多的感性认识。如何促进非法学专业学生对法治的理性思考和自觉行动,成为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今后的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中,需要以法学专业学生为基础,凭借其专业背景与素养,综合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其引领与带动作用,开展面向全校青年学生的普法实践活动。力求专业性与普及性相统一、思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全面扩大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覆盖面,着力提升各院系、各专业学生的法治意识,从而使全校范围内的法治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在新形势下,我们一方面需要着力推进依法治校,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校内纠纷解决机制、规范决策形成机制、强化内部监督机制,从而有效保障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发挥学生群体优势,多渠道全面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

篇5: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当“白云、白云飞满天,满天飘荡青春的誓言„„”的歌声在天际回荡,当“理想职业从白云开始!”的标志性口号喊起的时候,在广州、在广东、在全国甚至世界的部分国家,无不知道是我们白云教育集团的校歌与承诺。这就是我们广州白云技师学院校园文化的一种表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是与学校的产生同步的,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从这三个层面上来深刻认识。

一、建设优美的校园,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

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种直观的物质文化包含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广州白云技师学院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人文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并举,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市场导向,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学生,用科学的制度规范学生,用严格的管理训练学生,用优质的教育服务学生,用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用良好的就业满足学生。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等五育人的“全员德育”的方略。推行德育工作规范化,教育形式多样化,常规管理制度化的“三化”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的机制,把教育寓于活动,在活动中深化教育。

二、建立先进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保障。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是依据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如培养目标、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以及相应形成的严密的组织机构。这种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代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一所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才能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从今年3月5日开始,ISO9000标准——学校质量目标管理体系正式建立,并有序地按计划开始试运行。制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开拓创新、以顾客为本位、教育服务贴心、以能力为核心、培养技能精英、坚持敢为人先、不断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实行系统的质量目标管理,力争目标年年有所提升的学校学生工作质量目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不仅体现在对内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学校教学优劣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同时,它对外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和谐宽松的文化精神环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牛津、剑桥、哈佛、北大、清华等中外各校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就在于他们能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形成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并由此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憾力,陶冶和启示着一代一代的学子。为了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我们广州白云技师学院定期开展了各项文化建设活动:

1、每年3月份开展“文明礼貌月”主题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寓教于乐,特别是与学校的师德师风学习规范月同期进行,大力促进了我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公民道德教育”专题讲座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内涵进行了深刻分析,联系实际、结合典型案例,对如何做作了明确的指导; “文明·修养·成才”演讲比赛、“文明礼貌你我他”主题电视美文大赛富有时代气息;文明礼貌专题宣传橱窗更是锦上添花。在2005年3月份我们开展了以“学习礼仪规则、模拟职业规范、铸就美好人生;提倡文明友爱、加强道德修养、构建和谐校园”的“学生文明礼貌月”主题活动,让学生做到尊师重教、团结协作、助人为乐、文明礼貌。让文明之风吹遍校园,营造良好的校风。积极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建立爱心社会,“爱心献血公益活动”。

2、每年4月份组织我校都组织“读书月”活动,向学生推荐书目达500多种,组织各班召开“我喜欢的一本书”主题班会,请专家教授为技工生进行 “读书指导”讲座。通过举办 “读书杯征文比赛”、“读书杯演讲比赛”等活动,掀起广大技工生“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潮。技工生平均每月借阅书近4000册,人均2册。

3、每年5月份举办“科技艺术节”主题月活动,各类大型的前沿科技讲座、技能公开竞赛、学生作品展示会、学生服装设计表演大赛、学生辩论比赛、科技艺术节闭幕式颁奖文艺晚会等活动异彩纷呈,科技活动与艺术活动交相辉映。2004年5月广东省“元征杯”技工教育教学成功展览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校团委积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参加学校科技艺术节活动,组织手了抄报,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绘画和小工艺品制作比赛。连续几年参加广州市职业技能竞赛,我校学生都名列前茅。

4、每年7、8月暑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招生宣传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我校五分之一的学生是通过学生举荐来入学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数字运用、信息处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发展创新”的七项核心能力训练。开学初,我们邀请了广州市团校的老师,给我们的班主任进行了“历奇训练”的训练。这是核心训练的内容。我们正在探索制定技校学生七项核心能力训练的大纲和方案。

5、每年9月份在新生军训与入学教育后举办大型“迎新生、庆国庆”文艺晚会。

6、每年10月举办全校学生干部培训班,为期一个月,对学生干部进行管理知识与管理实务的培训,培育学生骨干力量。并拨出专门经费组织校团委、校学生会、宿管部、律委会学生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和学习,以开阔学生干部的眼界,增长学生干部的见识,激发学生干部的自豪感和工作热情。

7、每年11月举办“体育节”,以校田径运动会为主线开展系列体育活动,如秋季足球联赛,新生广播操比赛等。

8、组建了管乐团、舞蹈队、吉他弹唱协会、文学社、小记者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书画协会、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计算机学会、电子通讯学会、汽车之友学会和青年志愿者等18个学生社团和20多个科技兴趣协会。各社团协会聘请了指导教师,开展了相应的活动,丰富了校园课余文化生活。在每年10月份,团委都组织进行社团招生宣传一条街活动,在今年10月12日,我们一次就招收了800多名社团成员。我们的社团不仅活动内容丰富,并且多次外出参加比赛获奖:

积极组织参加省市等校外文体比赛,为白云增光添彩。2005年由广东电视台和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共青团广州市教育局团委和《现代小学生报》协办的“智力才艺百分百”电视比赛,在中等职业学校和特色学校组比赛中,我校组织了吴新伟、付伶燕、郭芳等三名选手组队参加,我校选手荣获――亚军。

在参加《省技工学校学生实用百科知识竞赛》,我校团员选手吴新伟,获得亚军。

在2004年12月3-4日,我校组织的18名运动队员参加了广州市第十一届市属技工学校田径运动会,获得了400米、铅球、4×400米、跳远等4个冠军,4×100、200米、跳高等3个亚军,以及铅球、跳远、三级跳等3个季军,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

参加市属技工学校乒乓球比赛,我校获得男子单打和集体冠军。

在今年6月10日 晚,由共青团广州市教育局委员会主办,由我校团委协办的 “2005广州市教育局局属学校五四校园文化月优秀节目展演暨颁奖晚会”在我校隆重举行,为期两个月的“五四”校园文化月系列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从今年4月份开展的教育局局属学校校园文化月活动以“弘扬校园文化精髓,展示团队活动成果”为主题,举办了中小学生书信节,校园文化成果巡展,校园特色文化活动VCD评比,校园文化活动公开日,校园优秀文艺节目展演等系列活动。我校以扎实有效的社团管理体系,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在39所参赛

学校中独树一帜,荣获校园文化巡展一等奖、校园特色文化活动VCD评比一等奖、校园优秀文艺节目展演二等奖等诸多奖项。

9、每年举办全校性9次大型讲座对广大学生进行健康、法制、安全、学习、职业指导和成功等方面的教育:主要有传染性疾病预防与保健讲座、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防火防灾教育讲座、安全与自救教育讲座、读书指导讲座、职业指导讲座、青年成功教育讲座。

10、结合各个社团每年举办四期素质培训班,免费为学生开设交谊舞、美术、书法、篆刻、钢琴、普通话、健身操、篮球裁判、美术字和演唱技巧等10个培训班,年均培训超过1500人次。

11、开展“美在教室”、“美在宿舍”等设计比赛,美化学习与生活环境,突出环境育人的功能。高度重视宿舍的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美在宿舍”的设计比赛活动,发动全体技工学生和部分培训大中专的学生宿舍参加比赛,极大促进了我校宿舍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了温馨如家的宿舍环境,彰显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凝聚了宿舍成员的向心力。实践证明,美化得好的宿舍其成员合作精神良好,违纪率低。注重教室美化,营造良好的教室学习氛围。组织开展“美在教室”设计比赛活动,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12、校园宣传工作形式多样,标准高,效果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校中心工作为主线,以正面宣传为主阵地,以对外宣作为重点,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宣传学校教学改革、管理服务、教书育人等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范,弘扬正气,鞭挞歪风,为建设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高级技校、技师学院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在这里我们开展具有特色的“七刊”、“一报”、“一网”、“一台”、“一站”

13、“双文明”创建工作深入持久,促进良好的校风形成并保持稳定。广泛深入地开展“双文明”创建活动,每月召开一次双文明表彰大会,并颁发流动红旗,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14、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初见成效。我校心理辅导中心主要从对学生提供个人心理健康咨询、职业心理测评、心理辅导宣传、向学生提供集体心理素质训练等形式开展工作,取得了成功。目前在校园网上,我们安装了“心海心理健康测评软件”,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每年邀请专家来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篇6: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调研时间:2018年6月 调研单位:xxx小学校 主要成果:

一、调研课题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二、工作现状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思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展示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每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质和精神气质。

xx小学校始建于1957年,原位于xx镇xx村,占地面积约8亩,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1人,13个教学班,学生约250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学校先后被评为县二星级学校、县示范家长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先进基层党组织、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多次获全县一、二、三等奖。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认识》中,都将爱与情感看作教育的灵魂与生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要求学校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其精髓也是“爱”字。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讲话中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该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阳光下,是学校教育必须 应对的问题。

90%以上学生都是留守孩子,其中大部分是单亲家庭,家庭贫困,习惯差,爱心缺失,缺乏感恩情怀。自2005年以来,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心系学校发展,长期保持对学校和学生的关注、关心,形成长效帮扶机制。每年为学校办一件实事,捐建教学楼、宏伟漂亮的校大门、整改电路、捐赠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内容丰富的图书、沉甸甸的助学资金、每年“六一”一对一结队帮扶资助20名贫困学生,表彰60名优秀学生和3名优秀教师……因为这份执着的爱心和善举,编织着孩子们的梦想,更成就了xx小学这一方热土。

心怀感恩,为秉承各级爱心,结合我校实际,于2017年开始审慎提炼出了“让爱成为一种习惯”的教育理念,以育爱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核心,就把党的关怀和希望通过生动的教育教学活动带给学生,要把老师对学生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递给学生,把美好的情感通过厚重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爱是温暖,懂得爱是责任,体会爱是力量。让“爱心”能成为每一位孩子的终身习惯。“让爱成为一种习惯,让孩子们做天使;保持纯真和对世界的好奇;滋养快乐和播洒爱的能力”就是学校育爱教育的美好愿景。

1.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是审慎提炼办学思想 学校确立了“让爱成为一种习惯”的理念,在紧扣学校发展实际、充分调研走访和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计划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淀,形成“爱育硕果、学行四方”的校训,“致爱、知礼、雅行、乐智”的校风,“爱心、耐心、责任心、上进心”的教风,“学真、悟善、行美、友爱”的学风。爱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追求是:让真善美成为师生共同的人生信念,把学校建成传 承文明、陶冶情操、充满人文关怀的快乐学园、开心乐园和温馨家园,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二是积极创设爱心氛围 围绕“让爱成为一种习惯”这一校园文化建设内核,我校在环境文化建设中统一规划设计,力求使一砖一瓦皆生动,一景一物能育人,积极营造爱心育人的文化氛围。整个校园“爱”文化环境是一面八点。一面是爱心操场及舞台;“八点”即:校长寄语墙、爱祖国主题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墙、致爱楼(致爱也是学校校风的第一词语,释义为存爱在心,致力于行,楼道文化主题分别是“爱读书”,“爱科学”、“爱经典”)、知礼楼(即学生宿,取义于校风第二词语,释义为懂得感恩,礼让团结;主要文化主题是“孝道”文化和行为规范文化)、雅行居(即学生食堂,雅行是学校校风的第三词语,释义为雅言品正,文明慎行)、象棋园(取名为“乐智园”,乐智是学校校风的第四词语,释义为快乐阳光,聪慧儒雅)、校园荣誉墙及橱窗。处处彰显爱的教育真谛。无声地诠释“让爱成为一种习惯”的果小精神和独特的文化气息。学校校徽以心形、书简、G字母元素变形简化而成,取意于办学理念,寓意教师的爱心与学生的童心相映生辉,积极向上,结出累累硕果。加之爱心宝宝的童稚阳光形象,如今,爱心标志已成为xx的象征。

三是系统整合,拓宽爱心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最终还是体现在学校的制度、管理、课堂等环节中。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注重有机整合各环节的系统资源,不断拓宽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1)管理衍生爱

学校始终坚持用“爱”浸润学校的制度文化。以爱之态度、爱之要求、爱之责任、爱之担当、爱之行为、爱之能力 为主线,建设学校各种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努力实现“爱育硕果,学行四方”的目标。

(2)课堂倾注爱

学校把课堂作为践行“让爱成为一种习惯”办学理念的主阵地,致力于打造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课堂。要求教师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让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充盈课堂,坚持启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打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主线的高效课堂,构建平等交流、感情融洽、互助合作的师生和生生关系,让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爱心盛宴的精神家园让教师带着挚诚奉献爱,让学生怀着温暖得到爱。给合我校小班化教学现状,要求教师人人上节节有准备的随堂课,按四段式目标导学模式上合格课,努力达到小班化课堂教学“五个百分百” 常规要求(“百分百互动”、“百分百发言”、“百分百关注”、“作业面批百分百”、“评价百分百”),要求教师用“五心”(爱心、细心、放心、留心、耐心)践行“平等、欣赏、宽容、关爱”的课堂教学理念,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每位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实现课堂高效,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课程孕育爱

学校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努力做到爱心文化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

(4)活动渗透爱

我校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地践行“让爱成为一种习惯”的育爱理念。从四个层面,即“爱之魂”(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之本”(爱 父母、爱师长、爱他人)、“爱之韵”(爱学习、爱劳动、爱体艺)、“爱之林”(爱科学、爱自然、爱生命), 一是坚持100个好习惯常规养成教育,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主讲一个好习惯,并纳入班级一日常规考核评比量化,督促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二是打造出系列主题性教育活动(三月份——礼仪节,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践行真善美,做到心美、言美、行美。四月份——读书节,在与书香文化的亲密接触中不断积蓄力量,提升品味,做有文气的人;五月份——艺术节,在艺术的舞台上给孩子们一展身手的机会,让他们的才艺得以张扬,把孩子们的特长展示给社会;六月份――环境节,以“六·五环境日”为契机,让孩子们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者和实施者;七八月——爱心节,安排假期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融入到家庭、社会。爱在家庭、行孝感恩,爱在社会、行善奉献,培育爱心,强化责任,为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涂抹一道庄严的色彩。九月份——尊师节,让尊师重教的美德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十月份——红歌节,以歌咏比赛让学生重温红色经典励志歌曲,让爱校、爱家、爱国情怀永驻心间;十一月份——体育节,在龙腾虎跃的体育竞技中充分展示朝气蓬勃的无限活力;十二月份――反思节,以互相照镜子、学生进步展评、相互评比,自我评价的方式,反思一年的学习与收获。)整个活动要求教师和学生全程参与,让爱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xx小学毗邻新县城,随着新县城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县城学校优越办学条件吸引、家长意识变化及部分农民迁居县城等因素影响,客观造成学生生源日趋减少。学校经费不足,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硬件设施量与水平的缺乏,特别是我校由于新迁校址,办公用 房紧张、功能教室不齐备。

二是校本爱心文化课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系统化、序列化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是活动文化建设组织成果不佳

小学生天性喜欢玩乐,学校需要提供更多活动,让学生能够体验感受课本之外的知识与经验,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来说,首先,主修课程安排过多,活动课安排相对较少,甚至导致学生压力过大,课外活动时间与花样被严重缩减。其次,在课外活动的安排上,仅仅体现在广播操、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但是没有紧跟时代进行活动的创新,活动整体成效不明显。

三、工作建议

1.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需要保证其良好的经济保障,完善硬件设施,同时与时俱进的更新硬件条件。建议加大对我校文化建设活动提供充分的经费支持,不断的优化活动形式与内容,吸引师生的关注,促进师生积极的参与。

2.应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努力做到爱心文化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

3.注重文化建设的宣传活动。要对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做各种途径的宣传,包括校园内的宣传栏、黑板报、广播、阅报栏、学校各宣传墙面空间,同时积极的发挥新媒体途径建设,吸引广播电视媒体、报刊杂志媒体、网络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做积极的宣传,将学校的文化建设活动影响力得到扩展,从意识层面得到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还要不断的鼓励师生去积极创建、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4.积极拓展特色校园文化主题活动

学校需要依据自身所处的地域状况、人文环境、教育资源等开展特色文化主题活动,充分的将德育、体育、美育与 智育等内容融入到主题活动中,让师生在活动开展中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对活动做精心的设计规划,确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吸引效果,充分调动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让师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外享受到轻松而充分文化内容活动的熏陶,让师生活跃、快乐,从而让师生对校园文化有更强的关注与喜爱。

上一篇: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__中文版下一篇:家装网编辑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