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社会现象

2024-04-25

作文社会现象(通用10篇)

篇1:作文社会现象

做完了作业,我的眼皮子已经开始打架了。我收拾好了书包。躺在床上后便很快进入了梦乡。

突然,一阵巨响把我吵醒了。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坐在一架快速的飞船里。“未来社会已到达!”当飞船猛地在在上降落后,我便随着人群来到了到达大厅。

咦?怎么有一块写有我名字的牌子呢?我疑惑地走过去。只有一个身大衣的年轻人也向我走来。“你是50年前的我吧?”他先发话了。跟我来!让我带你去参观一下未来社会!说罢,五十年后的“我”打开了一辆可以飞的汽车的车门。我坐上去后,一架红色的小汽车便开妈飞了。哇!怎么有这么多飞车呀?我不禁发出惊叹。“原来地上的交通堵塞,因此未来的我发明了这种汽车,还设计了空中隧道和空中马路。”哈!原来未来我是个科学家!

这时,一辆超速的飞车逆行而来,,只见两辆警车像箭一般地买到那辆飞车旁,给它的主人开了罚单。趁着警察给那位车主教育时,我观察了那架警车:——一架类似飞蝶船金黄色与蓝色;鲜艳奇目。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飞车在一个拐弯处拐了个弯,进入了一栋100层高楼的空中入口。“欢迎光临我的工作室!”楼梯口传出清甜的声音。眼前出现了许多从没见过的的东西,有已发明好的飞车,飞行喷射器;还有未发明好的时空穿梭机……

来到了地面,我们换乘了一架小型敞蓬车继续参观地面情景。只见未来社会使用机器人十分广泛:有服务员机器人、有警察机器人、还有清洁工机器人以及销售员机器人……。我还在自动售货机里买了一支未来的水果饮料。

逛着逛着,于是到了一家看起来十分舒适的饭店吃饭,只见一张张餐桌上都有一个连着厨房的点菜屏幕。那上面有许多特色菜肴,在饱餐一顿后,我们的车子开向了时空飞船机场,因为我要回家了。我坐上飞船后,见他正在向我挥手道别呢!飞船起飞了。过了一会儿,一阵悦耳的声音传来:“飞船已到迟目的地……”

“儿子,快起床上学了!”妈妈把我从梦乡拉回了现实。原来那只是梦啊!尽管只是梦,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学习,一定会成为那梦想成真。到时候,人类便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在高科技的生活中了。

篇2:作文社会现象

作为社会大集体的一员,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大机器良性运作的一个螺丝钉,发挥自己的功效,就是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也许,这样的社会责任显得很普通平庸,但是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又不是神,没有几个能一踏入社会就能呼风唤雨,对社会作出杰出贡献。如今,我们也时常可以从电视上看到,获得全国劳模称号的人也是极其平凡的社会中的小人物,他们热爱自己的岗位职业,心怀着社会责任,也能坚忍工作的劳累与抵住各种腐败的诱惑。他们的平凡造就了他们的不平凡,最终他们对自己岗位的兢兢业业不仅使得社会运作得以良好有序地展开,也使得他们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很好地承担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对于这样的人,不用大谈特谈社会责任,他们的生活工作的每一天都是促进着社会的良性发展。社会责任对他们来说,不是口号,是融入在观念和血液里的生活习惯与处事准则。

然而,在社会中我们也不乏可以看到有些人做着一些不符合社会文明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事情,程度大小各有差别,但性质是一样的。例如,有的做着老百姓选举出来的官却背地里想尽办法贪污各种各样的钱,有的明明放着正经的事儿不做非要去破外各种便利大众的公物,有的自己心态不正地无处发泄却举着凶器到处迫害无辜的群众等等。面对这些人,不要对他们提有利于大众的社会责任,能使他们走上社会的正道上是首要的一步。

其实,我觉得社会责任,有就有,没有真的很可怕。有时候,真有一种“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感觉。没有社会责任的人,做出的伤天害理的事,对社会大众的危害是巨大的,例如“昆明火车站”事件。但是,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不都是社会孕育出来的吗?是不是正是我们社会大机器中某个零件还存有不完美不人性化的疏漏,才导致了这些人的人性上的欠缺呢?我们社会以及其他社会成员是不是对这些群体还没有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呢?要是我们能在根本上做好是不是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此类危害事件呢?

篇3:作文社会现象

我们注意到, 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进行社会调查”。因此, 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自然和人类的命运等社会现象类话题的作文就比较普遍了。

仅以2009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为例。全国卷1以免子学不会游泳以及其他动物对他的评论为内容, 要求学生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作文。如果学生能够从教育这个方面把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 便很容易写出有见地的文章来。全国卷2以三个成功事例为材料要求学生作文。这三个事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科学发现、发明。导向比较清楚, 学生可以从他们科学的发现、发明创造来思考写作。胡锦涛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 社会普遍形成这样共识:只有科学发展, 才能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学生如果平时多关注时事, 写作时就可以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江西卷以蔡铭超在兔首、鼠首铜像拍卖中的表现为材料, 要求学生发表看法, 并指定写议论文。材料中蔡铭超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个人行为, 但它却提到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即如何对待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问题。江苏卷以“品味时尚”为话题, 要求学生作文。标题是一个动宾短语, “品味”有把玩、评价的意思, 是侧重于理性思考, 引导学生对各种时尚现象进行思考。安徽卷要求学生对材料中的“弯道”的论述, 阐述自己的联想或感悟。材料巧妙暗含了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 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侧重写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感悟。辽宁卷作文材料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明星代言产品。这实际上是对责任、信任、诚信、社会监督等方面问题的探究。上海卷以“郑板桥的书法作品的特点”为话题, 思考张扬个性及发扬创新精神的问题和现象。

这些方面在2009年之后的高考语文中也会不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关于社会现象类的高考作文呢?

首先, 我们看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中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不同论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和高中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观点中相同的部分都是要求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普通高中在作文教学方面, 更突出了要求学生大力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 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 提高社会认识, 学会学习,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 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 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 也是评估与考试的依据。

其次, 我们可以从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来分析。高中学生的年龄约在15—19岁之间, 基本上在这一阶段完成从儿童向成人转化, 他们的身心发展趋向成熟, 社会接触面更广, 社会交往更频繁, 学习内容比初中学生更复杂、更深刻, 高考升学和就业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进程加速。在这种情况下, 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 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 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 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这样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更多问题的思考就有了更多的理性色彩。

其三, 从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来分析。当今世界,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主要体现在人才之间的竞争。高考作为一种选拔考试, 国家通过这种形式, 选拔一部分学生送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 为社会培养人才。“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曹丕的观点也许夸大了文章的作用, 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文章在治国安邦中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 从这一角度看来, 写作确实有一个为世作而的目标, 不能单纯地为文而文。语文具有传播经典文化思想的功能, 从社会中选择一些的社会现象类话题, 让学生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让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 提高社会认识, 学会学习,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现实, 融入时代主流, 培养他们作为现代人应有的多维思维的能力。

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社会现象类的话题作文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发挥育人功能,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 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 完善自我人格, 提升人生境界, 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学作品, 如司马迁、苏轼、苏洵、欧阳修、王安石等的散文, 都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看法。语文教师在教学这些文章时, 可以把这些文章里的观点与当今的一些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师生互动, 让学生阐述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培养他们心系天下、胸怀祖国的情怀。

二、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尽管高考压力很大, 实际上高中生还是愿意阅读的。古人云:读万卷书, 行里路。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文学修养, 更在于提升人文素养。尤其对当今学生来说, 拥有宽广的文化视野是时代与社会对他们的基本要求。那么读什么呢?可以读报纸、时政类杂志等,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 接受社会先进思想的洗礼, 让自己融入时代潮流中去, 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的人、现代的人。如房子问题、就业问题、涨工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看病难问题、养老保险问题、铁路交通“一票难求”问题、国庆大阅兵、七五事件、网络社会的兴起 (包括邓玉娇事件、钓鱼执法) 、土地拆迁问题 (包括唐复珍自焚、钉子户) 、疯狂的楼市、金融危机、开胸验肺 (包括最近的深圳职业病鉴定难问题) 、社会保障问题、番禺垃圾厂问题、教育公平问题 (包括民族造假、北大实行校长推荐制) ……在如今高度发达的媒体时代, 高中学生只要稍微去留意, 是很容易了解到这些社会现象的。

三、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社会话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主题活动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案例。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 “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今山寨相机、山寨电影、山寨明星甚至山寨版的春晚等诸多带有模仿性质的山寨现象层出不穷。

笔者就此设计了“你如何看待山寨文化”的作文主题活动。本活动分四部分。

第一, 确定探讨的问题。

“山寨”这个大类里面又有许多小类, 如山寨购物、山寨歌声、山寨文字、山寨手机、山寨电影、山寨春晚、山寨明星等。学生可以在里面找一个“小切口”来展开自己的论述。

第二, 指导学生去收集资料。

只有在具备充分可靠的论据的前提下才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论据主要存在于各种资料之中, 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们收集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上网、读报、听广播等。

第三, 讨论和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表达出来, 在论述或论辩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讨论中, 有些学生认为:“山寨”有它的优点, 适合它所存在的地方, 它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 并加以创新, 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所模仿的产品, 显示了设计者的智慧。有些学生认为, 如山寨文化可能会出现的知识产权的争论, 以及所带的社会成本的浪费。有些学生对政协委员倪萍的反对“山寨文化”提案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由浅入深, 深层解剖“山寨现象”的社会意义, 发现它的存在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着许多的积极因素, 并指出对待“山寨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剔除一些糟粕, 采取包容之心, 批判地吸收和接纳。

第四, 指导学生写作。

学生对社会现象掌握充足的素材后, 就可以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对现象进行思考, 完成作文的构思。

社会现象类话题作文的写作思路一般是现象呈现、寻找原因、提出观点或者对策, 有点像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社会现象类材料相对来说是比较“中庸”的, 即道德、价值观是中性的, 学生可褒可贬, 可扬可抑, 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可以。

参考文献

[1]赵志伟.高中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浅论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

一、指向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国内一位年仅18岁的围棋选手小柯一年内连夺三项世界冠军,不仅如此,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比如在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5%的胜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对小柯的表现,其父母认为,孩子大了,作为家长要懂得放手,让他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小柯的事情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为棋坛出现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也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和家长的放任态度提出了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传统型作文材料多为诗歌、寓言、警句、漫画等类别,考生的应对策略大多是从给定材料中抽离出一个中心论点。社会现象类作文则聚焦当下、关注现实。其材料既是作文中心论点的重要载体,又是写作内容选择和谋篇布局的唯一依据,考生须依托给定材料选定解读角度,方可展开成文。以上述2016年武汉市二调作文题为例,少年成名的小柯棋艺冠绝却个性狂狷,点赞者有之,质疑者亦不乏其人。考生的议论必须立足于研读材料、尊重材料的根基之上,切实做到议不离事,论从事出。请看以下高分佳作的开篇:“多少年的勤学苦练、风吹雨打铸就了小柯棋坛一霸的地位。拥有非常之能者,亦还有非常之气。棋场上的横扫千军,场下志得意满,一句句犀利的话语,你可以说他狂傲不羁,但我却认为他的狂傲来自棋场上的风华余韵。高手难免寂寞,调侃人生可以,希望他不要将这份自信之气变为自傲之疫。自信的人招人满怀,自负的人众人皆恶。”(《自信不等于自负》)该考生开章明义,精准扣题,对小柯的言行加以客观分析,厘清自信与自负的分野。在其后的论述中,该考生注重回扣材料,缘事说理,充分彰显出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指向性明确的特色。

二、延展性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啃烧鸡。”2015年6月27日,喜剧演员贾玲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木兰从军》小品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节目播出后,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公开信,要求贾玲及剧组公开道歉。7月18日贾玲发表长微博道歉。

以上述作文题为例,在一众考生对贾玲“木兰门”事件莫衷一是的喧哗声中,一篇题为《恶搞应有度》的考场佳作凭借其论述的深度和广度脱颖而出。该考生并不囿于材料所述,而是让思维自由驰骋。或是从当下文化生态出发,高屋建瓴:“我们身处的社会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人们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也都在发生着相应的蜕变。对于恶搞我们可能反感,但在一个越来越开放多元的社会里,即便是意见满腹,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自由,只要这种恶搞没有成为主流,社会就应该有容忍的雅量。”或是链接好莱坞电影《花木兰》,一针见血:“一个中国的历史故事,被美国人以西方文化的视角进行了改编和解构。电影中也满是搞笑的场景,比如误会、巧合、滑稽。但是,电影没有对花木兰身上的真、善、美进行一点恶搞,因为一旦恶搞就可能是一种亵渎,就可能是一种伤害。”承前所述,社会现象类作文必须立足于材料,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持论深广度的放逐,就事论事之作绝难获得阅卷老师的垂青。若考生仅仅只是停留在一事一议层面,未能同类拓展,则论述会不可避免地陷入纷繁的乱象中而不能自拔,唯有深入寻访问题的真相,洞察事物的本质,方能写出深刻通透的佳作。

三、思辨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上述作文题给定材料颇具争议性:从剧作家角度而言,剧本乃一剧之灵魂和命脉,代表着规矩与规范。引而申之,若人人皆如此随心所欲,现实社会岂不失范?从表演艺术家角度而言,演员在剧本中融入个性化的生命体验和表达技巧,何过之有?艺术允许个人发挥的存在,社会也同样需要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和发展。从双方角度而言,剧作家与表演艺术家之争皆是为提升剧本艺术表演力而起,无涉大是大非。出题者的意图并不局限于让考生简单站队、表明立场,而在于引领考生深入思考这场争论背后的要义,且能推而广之,延及现实生活。一言以蔽之,思辨能力和智性思维方为高考作文的考察重点。社会现象类作文给定材料往往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鼓励多元思维的碰撞交汇,考生在写作时要学会全面而非片面地看问题,联系而非孤立地看问题,发展而非静止地看问题,以公允的论点、理性的分析、严密的阐述和丰富的论证去展现自身的写作才华。

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代表了近年来高考作文的新热点、新走向,其命题范式切合新课改大势,彰显大语文理念。有鉴于此,考生在备考时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既要遵循传统材料作文在立意、结构、论据、语言等方面的旧有训练模块,同时也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和延伸。唯如此,方能应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高考作文考核形态。

篇5:社会现象评论作文

现摘录几则如下:

我表妹,一个00后,QQ签名档上赫然写着:那繁华落尽,留下的只有遍地忧伤„„(她才10岁啊竟然忧伤到这种程度!)

我舅舅的儿子,九岁半:希望这会是最后一次敷衍我,我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心冷。我二姨的女儿,还不满12岁:如果一个女的,把自己的命运,拴在一个男人身上,那这件事情就是世界上最蠢的事情。

我11岁的堂妹的QQ签名:英雄宝刀未老,老娘风韵犹存„„(再看看我自己的,顿时内牛满面。)

我13岁的表妹,QQ签名是:衰败的花朵,被深深的大雪掩埋,孤独的等待死亡。我弟弟,00后,个性签名是:复制另一个我代替原来的我继续单纯下去。

我一盆友当家教,辅导的那个四年级小女生的QQ签名是:我在樱花树下等你,只要你的温度抚平我的眉梢。

表弟14岁:他殷勤,那是他刚刚爱上你;他笨拙,那是他深深的爱着你;他从容,那是他已厌倦了你„„

我妹,今年初一了:始终坚信暗恋是一种礼貌。(瞬间如醍醐灌顶,有木有?)

„„

曾经看着QQ上90后的我们忧郁伤感的签名,感叹着悲痛的爱情,抵触着肮脏的社会,叛逆不羁的言语,嚣张跋扈的行为,原以为这样的我们就算是成熟了,就算是长大了,原以为这样就算是参透了人世间的一切。听着外界对90后的批判与谴责,心中只有更加的反感,越发的厌恶。“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想法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殊不知新一代的接班人早已崛起,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成长着,“拔山倒树而来”,比90后的我们更夸张,更加不可理喻。

人类在反省,社会在反省,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最终,人们把罪名强加在了他身上——可怜的激素,是他催熟了孩子们的身体,是他让孩子们的心智变的过早的成熟。我觉得,人心的冷淡,才是让我们彻底改变的根源吧!在这个老人摔一跤都没人敢去扶一把的时代,在这个公交车上看到身怀六甲的孕妇都没人站起来让个座的时代,在这个想要借一部手机打一个紧急电话却没人肯付出的时代,在这个人人耳朵里塞着耳机双手插兜行色匆匆只顾埋头行走的时代,人心隔肚皮,没有人再坦诚待人,也没有人再轻易相信别人,我们这群本该在学校安心读书的孩子们,过早的感知了这个时代,过早的认识到这个社会的冷漠无情,我们逐渐明白了这个社会的生存规则。我们的早熟,真的是激素的错吗?

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心地善良,纯真无暇„„把这些词用在5岁以下孩子们的身上吧!

法国勒·克莱齐奥说:“要进入成年人的世界真是太难了:每条路都通向同样的边境。天空那么远,大河全被盖上灰不溜秋的水泥板,树没了眼睛,动物没了声息,人没了人味儿。”现在来讲,还会很难吗?

篇6:写社会现象的作文:早

[200231]上海市园南中学初二(3)班张效稣

天还没亮,父亲就早早地爬了起来。

他还不算最早的,有的工友已经收拾妥当准备出发了。

“该死,咋就晚了!”瞥了一眼工棚里的破钟,父亲暗暗地责怪着自己。

父亲匆匆穿上衣服,随手揣了个凉馒头,冲出房门,三步并作两步地向公交车站跑去。

“好冷啊!”父亲喃喃地说,又把领口拉紧了一些。

“快点,车来了!”远处传来工友们的催促声。

“就来了!”父亲加快脚步,赶上了首班车。

终于到了。父亲跳下公交车,映人眼帘的是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龙”。

父亲跟着工友焦急地挤进“龙尾”。他迷茫地望着黎明前黑蒙蒙的天空:“唉,不知今天能不能买到?”父亲小声地嘟囔,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说给身边的工友听。

父亲要买的,是一张春运期间返家的火车票。给上大学的儿子汇去生活费后,他已答应老婆带着剩下的钱回家过年。

天还没亮,儿子就早早地爬了起来。

他还不算最早的,有的同学已经收拾妥当准备出发了。

“Shit,怎么晚了!”瞥了一眼枕头边的Swatch,儿子暗暗地责怪着自己。

儿子匆匆穿上衣服,随手揣了个三明治,冲出房门,三步并作两步地向学校大门跑去。

“好冷啊!”儿子喃喃地说,又把围巾系紧了一些。

“到哪儿了?快点!”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听筒那端传来女友的催促声。

“就来了!”儿子加快脚步,拦下了一辆出租车。

终于到了。儿子跳下出租车,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黑压压的“长龙”。“怎么才来啊,急死我了!”女友一边向他挥手,一边嗔怪。儿子拉着女友焦急地挤进“龙尾”。他迷茫地望着黎明前黑蒙蒙的天空:“唉,不知今天能不能买到?”儿子小声地嘟囔,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说给身边的女友听。

儿子要买的,是一部首批在内地发售的iPhone4s手机,他已承诺把它作为春节礼物送给女友。

简评

篇7:社会道德滑坡现象英语六级作文

2. 我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范文:

Decline in Morals

In modern society, the decline in morals is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vere. For example,there have been a few cases in which a senior woman pretended to have fallen over and thenblackmailed the person who tried to help her. There was also another case where a little girl washit by a car and no passers-by gave her a hand.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need first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one, the fast pace ofmodern society is driving people apart from each other, thus people are losing the patience tocare for others. For another, with technology developing, it’s much easier for people to know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world today. In order to draw people’s attention, some media wouldlay stress on negative news and overemphasize the negative effects.

篇8:我国社会的“啃老”现象评析

近年来, 我国社会中出现了一个被人们命名为“啃老族”的群体。何为“啃老”, 是指不包括正式脱产在学人员在内的、拥有正常劳动能力的中青年群体 (18—35岁) , 依赖于父母提供全部或者部分生活费用, 或者索取一定物质、非物质资助的行为。

“啃老”群体分为以下两类人群:

(一) 失业、待业人员群体

这一群体即是备受社会及学界关注的“新失业群体”。其中包括近些年比较突出的所谓“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群体和一些下岗失业的中青年人员。

(二) 就业人员群体

与无业、待业人员群体不同的是, 就业人员每月都有收入, 本应能够独立生活, 但由于他们没有掌握高技术, 从而仅能获得较低的薪水, 不能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

二、“啃老”现象产生的现实因素

(一) 社会因素

1. 社会整体经济水平上升, 导致独立生活成本增大。

“啃老”群体面对的是一个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转型社会,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 城市中的生活成本也急剧攀升, 客观上形成了“啃老”群体向父母和家庭伸手的社会原因, 只升不降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给“啃老”群体带来的独立生活成本压力, 很容易使其因无力承担而转向父母伸手求援。我们可以用三组数据进行说明。

表1和表2说明我国在经过改革开放以后, 经济水平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生活成本也急剧攀升。在表3中, 我们以住房为例, 证明了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 (表中数据均截至2002年, 但从2002年到现在, 从各种渠道公布的数字看, 表中项目数据仍呈逐年上升趋势) 。

资料来源:《2003中国统计年鉴》,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年9月版第72页

单位:元

资料来源:《2003中国统计年鉴》,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年9月版第341页

单位:元/平方米

资料来源:《2003中国统计年鉴》,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年9月版第247页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徐安其研究员对上海市徐汇区746户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 1/3以上有儿子的家长认同应全力帮助儿子解决住房费用, 无儿子的父母也有15%认为应尽力承担女儿的住房费用。其中, 部分家庭已为待婚子女的结婚用房付出3—50万元。此外对88位不在读的未婚子女调查显示, 只有48%的儿子和42%的女儿自信个人有能力承担结婚、买房等费用而无须父母资助, 有62%的儿子和37%的女儿首肯结婚时父母会在费用上资助自己。

2. 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饱和及个人职业选择态度。

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饱和在于两点因素:一是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在大量的劳动力人口中缺乏适应现代生产方式所需的专业人员。2001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 100万人, 实际新增劳动力800万人;2002年我国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 400万人, 实际新增劳动力1 000万人。在这些新增劳动力中, 有相当一部分就处于待业状态。劳动部《2003—2004:中国就业报告》披露, 目前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只有40%~50%能够实现就业, 新成长失业青年增幅为63.2%。另一方面, 在就业状况难于乐观的同时, “啃老”群体却表现出对就业环境、工资待遇等的挑剔态度, 如果没有他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条件, 他们宁可不就业。

3. 社会传媒导向高消费青年人群体因为自身特点, 喜欢追求时尚, 向往潮流生活, 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在这方面他们对社会的传媒导向作用不具备较高的免疫力。

而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媒体中, 无论是报刊杂志之类的平面媒体, 还是电视网络等的立体媒体到处充斥着高消费理念, 追求奢华物质享受, “小资”的口号不绝于耳。这也导致了青年人群体盲目追赶潮流, 不顾自己的实际能力, 当本人收入无法满足消费时, 父母的赞助也就必不可少了。

(二) 制度因素

应当承认, 在“啃老”现象的形成过程中, 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制度性因素在发挥作用, 如我们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以往的家庭教育中, 父母对子女生理性指标的关注要远超过对其人格是否成熟、心理是否健康等精神性指标的关注, 不注重孩子的独立性, 自我奋斗以及家庭责任观的培养。在对独生子女的教育过程中, 这种行为体现更加明显。

在学校教育中, 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 使受教育只是为了拿文凭。本来, 有很多领域和专业是不需要文凭的, 至少不需要高学历文凭。但今天中国的大学几乎在任何一个学科领域都设置了文凭甚至是高学历文凭, 逼迫非学历人才接受学历教育。而且现在高等院校中的专业设置也不够合理, 一些社会需求人才量大的专业没有设置或者设置很少, 另一些没有社会需求或者需求量很少的专业却到处都有。这种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钩, 也在客观上造成了高学历人才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除此之外, 像社会保障制度也为“啃老”现象的产生创造了现实的土壤。当前我国城市中社会保障工作总体状况良好, 确实为弱势群体构建起了“安全网”。社会保障的对象大多倾向于“4050”的下岗失业人员, 使他们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它给予保障对象较为稳定的预期, 虽然保障金额不大, 但是很稳定, 可以每月按时领取。对保障对象而言, 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在心里上所起的稳定作用大大超过保障金本身的物质意义, 而现在这种稳定作用通过家庭传递给了“啃老”群体成员, 使他们也产生这种“制度性依赖”。

三、“啃老”现象的影响

“啃老”群体和“啃老”行为影响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小如每家每户的衣食住行, 大如国家经济的运行与发展, 社会价值观的认同与一致。从现有的研究来看, 大多数人认为“啃老”所带来的后果是消极的, 持批评态度,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啃老”群体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隐性”因素之一。作为“啃老”实施者的中青年人群, 长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以及低收入水平的压力, 两种压力与社会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所构成的矛盾, 使他们变得意志薄弱。而来自社会的“标签”性眼光与他们对自身角色的不认同造成的摩擦, 又使他们的“道德退化”、急躁易怒, 经常表现出对社会不满的情绪, 绝对不容忽视。另外, 作为被“啃”对象的中老年人群, 自身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 如果还要长期负责子女的生活的开销, 则很难不引发他们的不满情绪。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在谈到失业下岗人员的社会抗拒时, 曾对此两种情况作了一些说明:“目前中国的失业下岗人员是一个独特群体, 主要是原来国有企业的工人, 其年龄在40—55岁之间, 根据调查, 他们中间涉及基本生存问题的并不多, 引发社会抗拒的主要是养老和医疗问题。随着这批人年龄的不断增长, 以就业为主题的社会抗拒会减少, 而以养老和医疗为主题的社会抗拒将增加。” (现实情况有所差别, 各地分别有出现以为子女寻求就业或“接班”待遇的上访活动) ……“现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另一个失业群体的形成, 这就是新生代的失业群体……他们的年龄大体在18—30岁之间。将来的就业压力主要来自这个群体。随着这些人进入结婚和生育年龄, 他们的经济负担和压力会进一步加重, 因而对就业的要求也会增加。”

其次, “啃老”现象是对社会财富的不公平获取。“啃老”群体的父母大部分已进入退休年龄或者是“4050”的失业下岗人员, 根据国家制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他们享受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待遇, 每月支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和失业金。这笔收入的来源在于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也就是说, 国家将就业人员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再分配给已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 或者国家应于保障的人群。而在有“啃老”行为发生的家庭中, “啃老”群体通过老人间接的获得了这些财富, 这要比他们创造出的有限的财富丰厚的多。在这个意义上, 可以说“啃老”群体违反了社会公平性的原则, 当然我们认为这种违反并不一定就是有意行为, 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制约, 但这不能否定他们事实上的对社会财富的侵占。作为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正常劳动者, 不但没有创造反而还占有了一定的财富这是对社会其他劳动者的伤害, 会极大的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严重一点说, 这种状况持续下去, 一方面会使“啃老”群体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难以实现正常的社会就业;另一方面, 会给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带来更为消极的影响。

再次, “啃老”现象致使老年人生活向基本贫困化发展。老年人口作为一个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 其人均收入水平, 往往低于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或退休前的收入水平。不仅中国如此, 世界各国几乎都是如此, 这是由老年人口在社会收入分配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老年人口只有以基本养老金的形式参与分配, 除医疗费用外, 其他福利费用很少。相对而言, 在职工作人员由于还有多种形式的补贴项目, 收入要远多于老年人口。虽然老年人口退休后收入绝对数有所增加, 但与在职人员收入比却在不断下降。即便如此, 稳定的养老金收入还是可以保证老年人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 只是处于“相对贫困状态”。根据贫困理论的“三分法”解释, 相对贫困状态是指相对而言贫困, 即生活水平较低的那一部分个人 (或家庭) 。也有机构和组织将收入只及 (或少于) 总体收入1/3的社会成员视为相对贫困人口。除了相对贫困, 还有另外两种贫困状态, 一个是绝对贫困状态, 另一个是基本贫困状态。绝对贫困是指生活缺乏维持起码生存所需的最低生活物质条件, 不但衣食住极度缺乏, 而且有危及生命之虞, 此层次的物质生活标准不会因事件、文化和社会组织而有很大改变, 必须急切救助, 也称为“赤贫”。基本贫困是指生活上不会有饥饿威胁, 不会危及生命, 但仍然不得温饱。根据上海市老年人贫困界定、救助标准和人群数量预计的统计数据显示, 当进入老龄化高峰的2020—2030年时, 相对贫困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老年人总数的70.4%。 (见图4) 全国的相对贫困老人大体也是这个规模。

但是, 在出现“啃老”行为的家庭, 老年人面临子女转嫁的贫困, 不仅得不到子女的养老补贴, 还要贴补子女或孙辈的生活, 保持相对贫困的生活标准已经力不从心, 渐渐走向基本贫困。

资料来源:胡伟略.人口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8月:291页

其实, 我们不应该只盯住“啃老”群体及其行为对社会发展的消极不利影响, 还要看到“啃老”“存在即合理”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维护传统家庭理论文化回归方面, 必须得承认“啃老”成为了代际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交流通过代际间的交换得以完成, 即父母向子女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子女回报父母精神、心理的慰藉, 这也是一种社会文化传承中的代际合作表现。

在社会转型期, 国家致力于经济发展, 忽视了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控制。随着社会变革的进一步深入, 以个体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文明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家庭伦理文化, 同时伴随而来的家庭模式的改变, 加速了家庭原有功能的弱化。家庭作为一个经济生产单位已经越来越不重要, 其职能更多集中在生育、照看孩子和社会化上面。作为家庭成员, 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价值实现成为他们的首要目标, 而不再是以往对家庭的照看和维系。但当他们发现以自己的能力难以达到目标时, 回归家庭寻求援助又成为他们的最好选择。所以我们看到比如“吃住在父母家”、“将子女交给父母抚养”成为“啃老”的主要方式, 甚至有父母会主动提出以这种方式帮助子女, 而采取这种“啃老”方式的子女也大多会满足父母的感情需要。一方面父母晚年生活得到慰藉;另一方面, 子女现实困难得以缓解。更重要的是, 原来被冲击得很脆弱的家庭代际关系被重新巩固, 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在现有社会条件下得以重新构建。

摘要:目前, 我国城市中出现的“啃老”现象是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 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这种现象一方面会使“啃老”群体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难以实现正常的社会就业, 另一方面, 会给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带来更为消极的影响。此现象表明,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 国家致力于经济发展, 忽视了对社会道德规模的控制。

关键词:啃老,社会转型,因素,影响

参考文献

[1]樊浩.变革时期的伦理难题及其突破视角[J].学习与探索, 1997, (5) .

[2]李虹.当代中国啃老族理论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 2006年, (1) .

[3]扫描“啃老”新现象[N].中国老年报, 2005-04-15.

[4]“啃老”现象何时休[N].中国老年报, 2001-07-22.

[5]寿莉莉, 周海旺.提高新世纪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老年贫困的现状、界定及其对策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3.

篇9:光棍现象的社会风险

以蒋正华、徐匡迪和宋健为课题组长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统计的权威数据显示,2007年,他们根据出生人口性别比推算,认为到2020年,在理论上,20~45岁段人口中,男性人口会比女性人口多出约3000万。保守者如中国社科院马嬴通先生根据婚配性别比与出生人口性别比两个概念的考察,估算约有1800万光棍。基于中国這一大国的基本格局,任何看似小的数字,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也都是了不得的大数字。

从微观层面看,经济贫困是导致光棍产生的主要原因,择偶者无法承担婚姻交换所需支付的经济成本。在改革开放前,婚姻交换的经济成本很低。1960年代末期,笔者的大伯母嫁给大伯父,经济成本仅是一只“旱鸭子”,2000年前后已跃升“万里挑一”的11000元大关。

此后,彩礼为主体的婚姻交换的经济成本一路狂飙,附着的消费项目也越来越多,如婚纱拍摄、婚礼摄影、城镇买房或乡间建房、汽车、“三金”、“四金”,乃至“新三斤”(即人民币过秤称,一斤100元面额的,一斤50元面额的,一斤5元面额的)。再往后到最近,则是失去了规则,富则富办,穷则穷办,更有甚者,对富者而言,子女婚宴就是一场炫富宴。

这背后,实质上是一条龙服务的婚姻消费市场的疯狂侵蚀。对此,强者一路高歌猛进,玩几年结,结几年离,结时出钱搞定,离时赔钱了事,老婆七八个,孩子一大堆;弱者则节节败退,穷困潦倒之辈,也只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了。

婚姻市场,和其他社会领域一样,被蔑视弱者的价值观念和法则所染指。而人们其实已经接受了婚姻市场秩序的不平等规则,也接受了社会经济结构分化后各自所在的位置,并接受了每一个合适的位置只能或只配拥有相应的资源包括婚姻资源的规则体系。当下的光棍现象,轻则以各种社会风险的面相呈现,重则,也许有可能冲击社会秩序,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篇10:社会不文明现象的英语作文

On Uncivilized Behaviors

We cannot fail to notice that countless uncivilized behaviors exist in our daily lives, such as spitting, talking loudly, littering, saying nasty words in public places and so forth. All these are bad manners that we should not lose sight of. As an ancient land enjoying a splendid civilization spanning over 5,000 years, China is witnessing a surge in improper acts that every Chinese citizen should feel ashamed of. Uncivilized behaviors by a host of Chines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China’s image, according to an editorial posted on People Daily’s official website.

上一篇:(岭南版)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下一篇:宇智波带土生日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