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社会现象的文章

2022-08-09

第一篇:讽刺社会现象的文章

《西游记》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

指导老师:周先林 学员:田春

摘要:《西游记》有很鲜明的社会指向性,描绘了大千世界的种种世态,也批判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丑恶现象。作品对当时的统治阶级给予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批判。作品也对当时社会上那些禁锢人们心灵的迂腐愚昧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

关键词:西游记 社会现实 讽刺 批判

《西游记》是我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作品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描绘了师徒四人在遥远的取经过程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歌颂了他们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读过小说的人,无不为精彩的故事情节击节赞赏,无不为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惊叹不已。

但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必然都是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西游记》亦不例外。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此书“‘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

①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更有人认为这部书“于明代政治之黑暗专制,实为一种反动。”即便作者自己也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③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西游记》虚构的神魔世界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影子。作者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假、丑、恶现象信手拈来,诙谐轻松的刻画出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世间众生像,轻轻地撩开那社会黑暗现实的可笑可怜的面纱,抖落出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的笑料,使人在笑中去体会作者对世情的调侃,去体会作者春秋笔法的真实含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部小说有非常现实的社会意义:它有很鲜明的社会指向性,描绘了大千世界的种种世态,也批判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丑恶现象。

一 《西游记》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严肃批判

我们不难发现,在《西游记》在神奇瑰丽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中的种种黑恶现象的不满,进而给予了严肃的批判。

②作品对当时的统治阶级给予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批判。作品里所描写的天上人间,实际上都没有一块干净的“乐土”,神圣威严的天宫和地府,在冠冕堂皇的外衣之下,隐藏着腐败和丑恶。

唐太宗魂游地府时,判官崔珏因为生前是“先皇帝驾前之臣”,更因收到当朝宰相魏征的求情,而他与魏征又是 “八拜之交,相知甚厚”(第十回)④所以就私改生死簿,让唐太宗得以延年二十,还魂阳世。乌鸡国那个狮猁怪,因为他“官吏情熟”,与神佛阎王有亲,所以就仗势欺人,不但霸占王位,害死国王,而且使乌鸡国王“无门投告”,有冤难伸 (第三十七回),一个国王尚且有如此经历,黎民百姓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西天 “极乐世界”时,却因为 “不曾备得人事”,被阿傩、伽叶二尊者 “掯财作弊”,不肯“白手传经”。为了取得真经,唐僧只得把那只“沿途化斋”的饭碗——紫金钵盂都献了出去。书中写道:“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更可气的是如来的话语:“佛祖笑道:‘„„。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止讨了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来子孙没钱使用。’” (第九十八回) 从这里,我们一眼可知贪腐的源头是在哪里。

即便是最高统治者,作品也大胆的给予无情的讽刺和揭露。车迟国的那个国王,根本不懂为君之道,是非不辩,宠信奸佞,把邪道奉为国师,是个十足的昏君。胡适先生考证的吴承恩大概生于正德之末(约1520年),死于万历之初,恰好经历了嘉靖朝的昏庸政治。我们把车迟国王和嘉靖皇帝比一比,就不难发现,这位国王的一言一行,就是现实中崇奉道教,自号什么“灵宵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的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璁的一面镜子。嘉靖皇帝在位长达45年(1521—1566),当时文有杨廷和、海瑞,武有俞大猷、戚继光,朝中不乏能人志士,但嘉靖帝对内不修朝纲,不问政事,任由严嵩、严世蕃父子专擅朝政;对外疆界荒芜,武备松弛,使得倭患不断,黎民涂炭。而他自己的主要兴趣和唯一志向仅仅在于向神仙祈祷和觅取道家的秘方以期长生不死。书中描写的其他帝王也好不

2 到哪去:比丘国王受妖道蛊惑要拿小儿作药引;宝象国国王,“愚迷肉眼不识妖精”,与黄袍怪“认了亲眷”;乌鸡国国王同青毛狮子精“八拜为交,以兄弟称之”„„,即便书中备受称誉的凤仙郡郡侯,也只是个不能齐家(连妻子也管不好)、不能治国(纾解民困)窝囊废而已。

人间的帝王或崇信邪道或沉迷女色,多是昏庸无能之辈。那么天上的玉帝呢?这个庄严的偶像,在《西游记》里也是一个贤愚莫辩,专横独断人物。一方面,他对待孙悟空这样的造反者,在太白金星,太上老君一伙的策划和支持下,设骗局,搞阴谋,软硬兼施,无所不用其极;另一方面,对黎民百姓,极尽欺压之能事,例如对凤仙郡里的那些顺民,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己之私怨,迁怒全体人民,三年不雨,把人往绝路上逼。书中借凤仙郡郡侯之口描绘了凤仙郡民的惨状:“一连三载遇干旱,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而玉帝的暴行却看不到尽头:“有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下。米山边有一只拳大之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嗛那米吃。面山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餂那面吃。左边悬一座铁架子,架上挂一把金锁,约有一尺三四寸长短,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儿燎着那锁梃。„„直等鸡嗛了米尽,狗餂得面尽,灯焰燎断锁梃,那方才该下雨哩。”这是何等残暴的统治,不给人民一点出路,却还要假仁假义的美化自己的恶行,厚颜无耻的自称“公平”(第八十七回)。在这些统治者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人间那些昏庸贪婪,作威作福的封建帝王和官僚的真面目。

《西游记》尽情地嘲弄,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荒淫残暴,揭露了当时社会那种官官相护,徇情枉法,贪赃行贿等种种黑暗腐败现象。也对当时社会上的地方强梁以及东、西厂、锦衣卫特务等黑恶势力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遇到的许多妖魔鬼怪,大多是当时社会中欺压良善,危害人民的社会黑恶势力的写照,作者都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撕破,赤裸裸地摆放在我们面前。取经途中,几乎每一座山都有妖精或者是强盗,他们占山为王,祸害一方。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在平顶山占山为王,抢劫过往客商;通天河里的灵感大王,吃摆渡过河的客商,见了唐僧还要吃唐僧肉;波月洞里的黄毛怪,抢了国王之公主,霸占为妻;牛魔王夫妇控制了火焰山的地盘,因收不到保护费,就不让下雨,导致连年大旱,民不聊生„„

3 在第四十四回车迟国一章中,虎力、鹿力、羊力三个妖精化为道士,在车迟国以妖术迷惑国王,大肆迫害和尚,“„„把我们寺拆了,度牒追了,不放还乡,亦不许补役当差,赐予那仙长家使用,苦楚难当。”使和尚们欲死不得,欲逃不能,“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而且迫害所及,“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这不正是当时社会中东厂、锦衣卫“缉事人四出,道路惶惧”,“一家犯,邻里皆坐”⑤的特务统治的写照吗!

这些强盗、妖怪,虽然都受到了打击,但其成员的命运,却是各不相同。有的被铲除掉了,但更多的却因为有保护伞的庇护而安然无恙。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照样回天庭做老君的童子;灵感大王照样回观音的莲池;下凡作恶的奎星照样官复原职;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寿星的梅花鹿、观音的金毛犼„„这其中的缘由,却是大有学问。

以上种种情节,无不深刻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无情批判。这种不满和批判之情,在作者的长诗《二郎搜山图歌》中也有深刻的体现。诗中写道:“我闻古圣开鸿濛,命官绝地天之通。轩辕铸镜禹铸鼎,四方民物俱昭融。后来群魔出孔窍,白昼搏人繁聚啸。终南进士老钟馗,空向宫闱啗虚耗。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 作者甚至直言不讳的说:“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其中对当时时政的态度显而易见。诗歌的末尾作者写道“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日有矢救月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麐凤,长享万年保合清宁功?” 胡适先生因此认为:“这一篇《二郎搜山图歌》很可以表示《西游记》的作者的胸襟和著书的态度了。” ⑥

二 《西游记》也是对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讽刺

《西游记》也是对当时的时代思想的讽刺,作品通过对唐僧之流荒唐可笑的思想性格及其严重危害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批评了当时社会中一些所谓的追求并代表着“真理和正义”的人,并进一步抨击了佛家教义和封建儒学思想的荒谬有害和欺世惑民,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社会意义。

唐僧是取经集团形式上的首领,如果说西天取经在《西游记》中是作为正义事业的象征加以歌颂的话。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个正面人物;但是,就其人物形象的性格内容和思想意义来说,唐僧却基本上是一个被批判的人物,甚至可以说唐僧是《西游记》中最具讽刺内涵的典型。

4 唐僧所恪守的“慈悲为怀”、“一心向善”和“忌杀生灵”的思想信条。正是佛教的最重要教义和戒律;他所恪守的“仁爱”之心和“温良恭俭让”,正是儒家的传统思想那一套,这些思想,恰恰就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时代思想。我们可以说,唐僧就是这种思想的忠实捍卫者:他一再宣扬毫无原则的“慈悲”思想和“仁爱”观念,处处拘泥于“温良恭俭让”,不分对象地一味“行善”,反复鼓吹什么“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操心怎似存心好,争气何如忍气高”„„,结果就是人妖不分,颠倒是非:他把伪装的吃人妖精当作好人加以姑息、纵容;却对火眼金睛识破妖精、忠心耿耿降妖救主的孙悟空无端责骂、残酷打击。特别是他还顽固地一概反对杀生,甚至在他历尽灾难,处处遇到妖魔鬼怪要吃他的肉,害他的命的情况下,竟然还认为杀人是天大的罪过,迂腐愚昧达于极点!所以孙悟空说道:“只管行起善来,你命休矣。妖精乃害人之物,你惜他怎的!”

但是,深受这一套假仁假义的思想毒害的唐僧是屡教不改的。在唐僧身上最具讽刺性的是他不断重复的那套说教言语,什么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一心向善”,什么“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什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几乎每遇孙悟空杀妖除恶,他总要喋喋不休地反复唠叨,简直没完没了。即使自己一再深陷险境,却仍是始终如一,让人感到既可气又可恨。同时又让人深深体会的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对人心灵的禁锢,又让人有一种无奈的感觉。作者让唐僧一再重复这类荒谬的陈词滥调,使他显得格外迂腐可鄙,不断加深人们对他的厌恶之感,具有强烈的讽刺作用。

而更具讽刺性的是,每次唐僧行完善,报应就来了,刚刚前脚赶走打死白骨精的孙悟空,后脚就在黑松林里,被黄袍怪拿住,并在宝象国宫廷公然把他变成一只斑斓猛虎。被当作妖魔“用铁绳锁了,放在铁笼里”。真实“因果报应”啊!这种人妖颠倒的场面正是对唐僧之流不分人妖、一味“行善”的行为的绝妙讽刺。最后,还是要靠被贬逐的悟空来解救。作者让孙悟空对着铁笼里变了形的唐僧尖锐嘲笑说:“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般个恶模样来也?你怪我行凶作恶,赶我回去,你要一心向善,怎么一旦弄出个这等嘴脸?”这是何等的痛快淋漓、一针见血! 对旧思想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同时,作者也必然表现出对新的思想的追求。作品体现了在明末出现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胆战心惊,

5 天兵天将束手无策,孙悟空更是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既是对统治者无能的讽刺,也表现出在当时的社会里,作者已经深刻地感受到平民百姓与统治阶级地位上的不平等,已经有了对平等自由的向往。

作者受当时启蒙思想的影响,还借猪八戒这一可爱又可笑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的态度。猪八戒是西游记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人物形象,是取经队伍中立场最不坚定的一个,是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揶揄、嘲弄的对象。他最突出的特点,是无所不在的对人生欲望的强烈追求。他贪吃、贪睡、贪色、贪图安逸、贪生怕死、见利就上、遇难而退,又爱打小报告,在孙悟空和唐僧的冲突中总是起推波助澜的做用,他的经典台词就是“把行李分了,回高老庄去”。总之,作者几乎将人本能具有的欲望全都加在了猪八戒身上。但我们要看到,猪八戒的本质不坏,他只是不合所谓的“道统”而已,猪八戒的一言一行,与佛教的教义和正统的儒家道德修养格格不入!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猪八戒的这些贪欲从没有改变,也不加掩饰,但作者文笔到处,丝毫不觉得其人可厌,反觉憨厚、可爱。由此看来,作者对普通的“人”持有一种非常宽容的态度,与书中表现出的对统治阶级的尖刻嘲讽和严肃批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与作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是完完全全背道而驰的,是对迂腐、教条的主流思想的反讽。

总而言之,尽管《西游记》的作者充分驰骋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把读者引向远离尘俗的神魔世界,但细细读来,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作者想象的翅膀飞得再高也没有离开的现实的土壤。西游记中的人物设定和情节展开,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基本都有其真实的身影。“不论是作者精心构建的神魔体系,还是众神佛妖魔的形象特征,都是现实社会的折光与投影。”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西游记》依然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只要把西游记里的人物关系和当今林林总总的社会现象一对比,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这根本不是什么浪漫主义的神话,分明是现实题材的一部大戏。作者酝酿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与现代社会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出入,不论是神,是魔,一旦置于作者所构建的体系之中,它们的行为便都显得“人化”了。其相互间的关系,越看越近乎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作者对书中人物的讽刺和批判就是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和批判!恰如鲁迅先生所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实有的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魏征向李世民进谏时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

⑦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如果我们能以《西游记》中所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形象为鉴,知耻知荣,正行敛止,以美好的追求激励自我,或许能够有助于我们社会的风清气扬。

同时,《西游记》在艺术成就方面,其讽刺艺术和表现手法已经相当丰富和成熟,作者娴熟的运用讽刺手法,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起来,虽然《西游记》不被称为讽刺小说,但它直接影响着后来的讽刺小说,对《儒林外史》等讽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艺术借鉴和丰富的艺术营养。

注释:

①②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九三一年北新书局版) 袁珂:《西游记》研究。《台湾文化》1948年第

1、2期。 ③ 吴承恩:《禹鼎志》。 ④《西游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5月版(下同)。 ⑤《明史·刘瑾传》 ⑥ 胡适:《西游记》考证。《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五卷三号。 ⑦ 边翠芳、王甜甜、吴楠:神佛妖魔尽显众生世相——浅谈《西游记》的现实意义。现代语文2006年第06期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九三一年北新书局版)

2、胡适《<西游记>考证》;(《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五卷三号)

3、《明史》(《刘瑾传》等部分章节);

4、边翠芳、王甜甜、吴楠:神佛妖魔尽显众生世相——浅谈《西游记》的现实意义。(现代语文2006年第06期)

5、袁珂:《西游记》研究;(《台湾文化》1948年第

1、2期)

联系地址:泗阳棉花原种场中心小学

邮编:223700

电话:13815726207

第二篇:今天的社会现象

记录《社会现象的点点滴滴》

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有阳光 今天,是迎新年休假的第一天。

我带儿子到公园玩认识一位小朋友,在闲聊中,他告诉我:“上小学到现在四年,我总结了一个经验,学习成绩好,是最吃香的!在学校,得老师喜爱;得同学垂涎;得父母奖励

[1]就是本人在学校揍几个看不顺眼的同学,同学家长找我父母告状,我父母如果认真处理,只是问问而已,从不骂我打我的!但是,如果我考试成绩下降,那就糟了,就得准备挨打了.......”

不同的家庭,反映不同的欢乐和悲伤。听了孩子的一番话,你不觉得反映了什么呢?

我认为:家长是孩子的最好老师!现在有的学生家长,只顾追求孩子的智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德育培养。您不觉得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副作用吗?

第三篇:观察社会的浪费现象

社会浪费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地域广阔。但貌似这是给人的表面现象,现在的无尽之的挥霍,造成的后果是不可弥补的。人口剧增,各种资源的广泛挖掘,森林乱砍乱伐,冰川的融化,各种各样的数据告诉着我们,应该实施措施去保护我们属于炎黄子孙的宝贵物质。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似乎是用他们别样的语言在诉说它们的委屈,又或者是在向人们示威,无论是什么,这难道不是作为一个人,一个中国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吗?

各个基层的领导已经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颁布措施进行改善,或者说是抑制这一现象的进一步恶化,而从下级开始严格执行。所以我们发出倡议书,号召大家做节约的人。也许这么做也许并不会有太显著的用处,但起码能给肆无忌惮的人们提个醒,敲响那并不在他们意识范围内的警钟。

我们今天的实践活动就是调查一下大王镇的十大浪费现象。经调查有以下浪费现象及其解决措施:

1、浪费水现象尤为严重。洗手洗脸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洗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花等,水龙头不用时要及时关闭。

2、餐厅饭菜的浪费。每次到就餐时间,残食桶里堆满了咬了几口的馒头和白花花的大米饭。应该在餐厅醒目的地方贴上标语提醒人们拒绝剩宴,做节约的人,并在广播中时常播出节约的提示。

3、纸张的浪费(树木的急剧减少)。在大王镇附近看到好多都是单面复印的。提倡双面重复利用。

4、电的浪费。有好多人家在没有人的时候仍然开着电视、风扇电脑等,应在无人使用时及时关闭。

5、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物品的乱放,成为污染物。作为可回收物品,可以回收再利用。

6、衣服的浪费。有好多人的衣服可能没穿过几次,就不穿扔了,这可以捐给山区的贫穷的孩子。

7、商品过度包装

8、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9、大搞形象工程

10、滥圈占土地不开发。

大量的现象都在抨击这任然没有任何警觉的人们!!!

第四篇:屌丝现象是一种积极的社会现象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评委,观众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屌丝现象是一种积极的社会现象。

屌丝一词始源于李毅吧球迷对自己的恶搞称谓。随后被广泛的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屌丝”已由原来的贬义意义变成一个中性词,用来形容自身条件不好的一类人。而屌丝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人以屌丝自居自嘲,或者相互之间互称屌丝的现象,当这种社会现象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时,我们就称之为积极现象。我方将从以下两点论证屌丝现象是一种积极的社会现象:

首先,屌丝一次的出现有助于问题浮出水面和解决。对于社会来说屌丝现象”唤起了社会对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关注。随着“屌丝”的传播,我们越来越能关注到它最早讽刺的对象, “学历低、收入低、样貌差”让他们艰难求生同时又难以向上发展。我们不能以他们的现状去否定他们的曾经努力,去斥责他们有多么堕落,而是应该呼吁社会对这个弱势群体给予关怀和帮助,让他们可以改变现状。“屌丝现象”带来的这种社会关怀正是促进了社会的良好发展。对于个人来说,屌丝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意义。网易调查显示:73%的网友使用屌丝一词只是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可见大多数人使用屌丝只是对自己的不好条件的自我调侃啊,圣人孔子曾曰:“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夫子以丧家之犬自居,韩寒也曾自称为屌丝,难道他们都只是消极的自我调侃无所作为吗?显然不是的,自我调侃的背后是一颗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是渴望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这样的现象怎么能说是一种不积极的社会现象?

其次,屌丝现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心态的停靠站,反映了社会上浮躁心态的缓和。当“找工作拼不过官二代,找女友比不过高富帅”等问题摆在面前,屌丝们不再心灰意冷或者破口大骂,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讥讽、吐槽这些社会不良风气,以一种幽默、理性的方式让人们关注社会发展中的弊端,并寻求解决的途径。当社会流行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候,“屌丝”群体让更多的年轻人释放了内心的压力,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他们可能天生不高不帅不美,但是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并不是主流价值观的颓废,他们乐观的宣称:“再挫也要谈恋爱,谈到世界充满爱。”当我们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对待拜金主义的时候,社会便能更加和谐稳定发展。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屌丝现象是一种积极的社会现象。

第五篇: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社区困难群体是目前存在于我国社会的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他们作为社会生活中较为脆弱的特殊群体,其经济权利和利益有被忽视的倾向,其社会地位呈现边缘化趋势,其思想状况异常复杂。这支规模庞大的社会力量,已经成为影响改革深化、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按照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时了解社区困难群体的思想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索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途径和有效措施,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我省社区困难群体进行了调研,现将这次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社区困难群体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困难群体的构成

省政研会重点对有代表性的我市古塔区进行了调研。社区困难群体的基本特征是: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较差,身体状况欠佳,大体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三无”人员,即无法定赡养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长期以来由政府民政部门救济的社会救济对象;第二类是贫困的“失业”人员,即企业下岗人员,无固定工作、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收入微薄的人员,他们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或收入很少,难以维持基本温饱,无力承担生老病死、子女教育等开支;第三类是贫困在职人员,即困难企业在职人

员领取工资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170元的居民;第四类是残疾、疾病等其它原因造成的贫困居民,这类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疾病原因,文化素质低、就业能力弱,生活处于极度贫困之中。

(二)社区困难群体的生活特征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困难群体中大部分家庭住房条件相对较差,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就业能力较差,家庭人员患大重病和残疾占31%,医疗和子女受教育费用的支出压力很大,由于家庭人均收入较低,家庭人员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具体体现在:一是贫困家庭实际收入低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些困难户的生活水平徘徊在温饱线左右,相当部分无经济来源,主要靠政府低保救济,长期处于生活消费低水平状况,生活条件差,导致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差,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二是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以吃住为主,仅仅维持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低水平阶段。困难家庭的总体消费支出以吃、住为主,仅停留在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状况,享受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受到明显抑制。对食品的需求以吃饱为主,膳食结构远远未上升讲求科学、营养、合理的水平上来;对衣着支出数量少、档次低,每年在衣着方面的消费平均仅100元左右;对耐用品消费量少质次,调查中有47%的贫困家庭没有洗衣机,32%的没有彩电,即便是有这些电器的家庭,也大都是使用了多年,接近或超过淘汰的年限,而其它高档

耐用品如空调、移动电话、微波炉等拥有量则更低;住房状况差,调查表明贫困家庭63%有自己的住房,租房占37%,住房质量和居住条件明显不如平均水平。三是家庭无积蓄,负债较重,抗御生活风险能力极其微弱。尽管贫困家庭尽量压低消费水平,但绝大多数家庭仍然没有任何节余,多数贫困家庭维持低水平的收支基本相抵,甚至收不抵支,许多消费受到抑制,抗御风险能力极其微弱,他们最发愁的是无力承受日益加重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开支,有70%的家庭反映享受低保后治病、上学仍有很大困难。

(三)社区困难群体的思想现状

社区困难群体远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群体,不但普遍承受着相对贫困的压力,而且绝大多数还遭受着绝对贫困的煎熬。因而,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复杂而矛盾,既具有向上、感恩的思想,同时又带有明显的消极情绪和负面色彩。首先存在不认同和不满情绪。一些下岗、失业、疾病等造成贫困的困难户,在对自身现状的态度上,表现出极大的不认同,最明显的就是对自身的身份和生活现状的不认同,对“主人翁”感逐渐陌生,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其次是存在矛盾和失衡心理。现在他们的心理上安全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风险,由于身处弱势,他们很难下定决心去承担任何风险。改革开放后,已经没有相应的“保险”因素,使困难群体心理“落差”较大造成心理失衡。再次自卑心理,市场经济以

效益论英雄,这些困难群众有自愧不如的感觉,干什么都信心不足。

二、社区困难群体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原因及分析 社区困难群体之所以产生一些消极和负面的思想,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社会环境及其自身的原因。

一是对造成自身“困难”形成的原因分析偏差过大,滋生了“困难群体”对社会的某种不满情绪。 “困难群体”能否正确看待自身“困难”的形成原因,直接决定了其思想情绪的积极与否。如果归因正确,则思想上进,态度积极;如果归因不正确,则思想颓废,态度消极。通过调查发现,就我区“困难群体”中绝大多数人而言,其“困难”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相当一部分困难人群在分析困难成因的过程中,往往把“困难”的形成原因简单归结为客观条件使然。他们片面地认为,自己之所以沦为“困难群体”,主要是社会和政府给予“困难群体”的机会不公平,贫富差距之所以拉大更多的是体制与经济理论的欠缺,“困难”现状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的关键是政府“雷声大、雨点小”,从而把一切责任推给社会,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这种不满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说,已经成为了“困难群体”的一种普遍情绪,进而导致他们消极懈怠,无法更加积极的摆脱贫困。

二是传统的“均贫富”理念与现实的贫富差距之间的矛

盾,催生了“困难群体”内心的相对被剥夺感,产生了矛盾和失衡心理。经历过计划经济体制,很多困难群体普遍存在“大平均”的传统价值理念。而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却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与效益的差距必然导致收入的差别。当这种效益分化所形成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传统的“均贫富”思想便开始作怪。特别是看到一些曾经被视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之辈,靠搞寻租活动、钻改革空子,进入了富裕行列,而当年那些扎扎实实、安于现状的国企职工却面临下岗、裁人,进而沦为“困难群体”,这种传统价值理念与实际结果反串的事实,使“困难群体”的相对被剥夺感不断增强,进而产生了矛盾和失衡心理。这些矛盾和失衡心理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梳理与引导,必然会导致“困难群体”思想的混乱,进而导致违法乱纪,危害社会。

三是自身的比较劣势,加剧了社区困难群体的心理挫折感和自卑感。当前,“困难群体”由于自身素质不高,缺乏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话语能力,处于比较劣势。其大多数都在从事一些低收入的简单体力劳动,许多基本生活问题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解决。比如,供不起子女正常上学,生病了无钱就医,辛苦了一年拿不到工资而无力维权,常年居无定所等等,因而普遍感到自卑。再加上当前社会不良风气不断吞噬人们的心灵,一些人的社会价值取向不断物质化,使原本自卑的“困难群体”便渐渐失去了与命运抗争的

勇气,无奈地“认命”。甚至有少数人就此“破罐子破摔”,这种自卑妥协心理的长期存在,必然使“困难群体”丧失工作热情,缺乏生活勇气,自降人格身价,加剧恶性循环。

三、针对社区困难群体思想问题的对策建议

帮助“困难群体”走出困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政府与社会各界的物质援助以及开发式的扶持,如提供就业机会、增收减负等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治本之策还是要提高“困难群体”的自身素质、理顺思想情绪、激活其精神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教化功能。应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社区为龙头,抓好“困难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当前,社区困难群体的思想、情感、行为和心理基本上处于管理与疏导的弱势状态。要加强这些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当务之急是要健全其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作用,建立由社区党支部负责,由志愿者、下岗职工委员会、离退休职工委员会支持的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并加强社区内“困难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他们能及时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的各种关系。特别是要让他们了解党关于帮助“困难群体”自我发展、走出困境的政策,使党和政府始终保持与“困难群体”的密切联系。具体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要确立社区“困难群体”思想政

治工作的合法地位。把“困难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全面建设直接挂钩,由社区主任兼“困难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总负责人,直接领导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对社区党支部负责。二要建立社区“困难群体”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把目前正在发展壮大的各类志愿组织充分利用起来,聘请社区辖区内学校以及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志愿者组成思想政治工作小组,相应负责社区内某个板块的“困难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要把“困难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再就业单位的全面工作挂起钩来,充分发挥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的作用。三要发挥“困难群体”中民间组织的作用。制定“困难群体”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必成立下岗职工委员会、离退休职工委员会。我们要充分利用“困难群体”中各种民间组织的“委员”和党员的精英模范作用,使加强“困难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委员”和党员的自觉参与开始,如建立党员宣传组、助残组、护楼组等等,从而确保“困难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严密运转起来。

二是以“送温暖”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各类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有效利用各类“送温暖”等活动载体,将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相结合,将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首要位臵,贯穿于帮助社区困难群体工作的全过程,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类“送温暖”、“送岗位”、“送知识”等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进而让他们增强对社会的认属感,增强自身的

道德素质,增强自强不息的能力,增强他们融汇社会生活的信心。要研究困难群体品德形成的规律,根据不同人的特殊性,开展“贴身”教育。只有将弱势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融汇于活生生的生活中,放在对等的交往中,才可能创造理想的教育条件和环境,才可能起到育心的作用。理想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处处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弱势群体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逐步使他们象主流人群一样树立远大的志向,增强爱国主义精神,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优秀公民。

三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困难群体的主体地位。困难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主人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培养这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得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困难群体往往就是因为在社会中缺乏尊重、信任,加上家庭生活困难,才导致思想产生偏差。针对困难群体的特殊性,我们首先应尊重这部分人的主人地位,充分相信他的能力,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适当的发展,激活他们的精神动力,使外部的支持帮助与“困难群体”自身的艰苦努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恢复自信,强化自我发展意识。

总之,做好社区困难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绝非一朝一

夕、一劳永逸之事,需要长期的正面教育与引导,只有把情、理、利三者真正结合起来了,让社区“困难群体”看到了希望,才能真正使他们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辅导班暑假实践报告下一篇:粉尘爆炸场所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