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龙镇新农村建设

2024-04-24

江龙镇新农村建设(共7篇)

篇1:江龙镇新农村建设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梅仙镇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立足梅仙实际,逐步启动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

1、加强领导。镇里成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领导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各村也分别成立了由村书记任组长的工作组,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

2、制定规划。按照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高标准、高起点地绘制了梅仙镇“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并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目前,全镇24个村(社区)也拿出了符合各村实际的规划方案。

3、广泛宣传。共组建3个工作队,深入各村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内容;共拉横幅6条,办专栏25个,印发宣传资料1.2万份,举办村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2批次,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典型引路。确定了南洋、梅仙、通演为第一批试点村。并由镇主要领导挂包,并从各个环节推进试点村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南洋、通演村村庄规划;3个市级整治村的详细发展规划已上报审批。同时,根据对我镇农村发展现状,确定了工业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等三种有梅仙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引导各村有意识地向这三种模式靠拢。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干部学习不深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目标、任务、措施的认识还很模糊;二是村级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三是宣传还不够深入、细致,很多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认为建设新农村是政府的事,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群众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

三、下步打算

1、健全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落实责任制。细化目标、量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制度。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按照责任目标,严格兑现奖惩,增强各方面抓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建立督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反馈、督促,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2、强化舆论宣传。通过高密度、高频率的宣传,使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好、调动好、保护好广大农民的建设热情,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新农村建设、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3、办好六件实事。①继续推进农村路网建设,今年将建设水泥路15公里;②推进源湖溪流域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推进10公里的森林防火林带和30口沼气池建设;③建设5个村的自来水工程,实施杨梅坪拆旧还耕和玉石养鳖返耕等“造福工程”;④继续推进“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使农村居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⑤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重点抓好乾美村劳动力培训点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和劳动力培训中心建设;⑥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对规模种养户实行补贴补助、项目配套和奖励。

4、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以村级换届为契机,选准选好农村带动头人,把思想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能力出众、与上级保持一致的能人选入两委班子,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篇2:江龙镇新农村建设

一、基本情况

**距市区6公里,辖3个行政村(2002年税费改革将原有7个村合并为3个村),总人口17346人,其中农业人口11939人。地域面积169.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871公顷,林地面积12757公顷。2005年,金厂镇社会总产值实现4.6亿元,财政收入5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70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6亿元。1999年被**省评为综合经济改革试点镇,2003年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并被省环保局推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同时,还是经过省生态专家联合论证通过的第一个生态经济城镇。2005年被列为**省“十强镇”发展和改革试点镇,同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荣誉称号,**村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总人口2740人,辖13个行政小组,耕地面积249公顷,林地面积44.6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6公顷。2005年***村村本级纯收入43万农民人均收入3353元。

二、**镇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想

1、全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按照区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镇将以“六有工程”为载体,重点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镇财源建设和集体发展上下工夫。通过落实“六有工程”,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具体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目前建成的207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的布局调整,有步骤的在远郊建立蔬菜基地,目前园区已通过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认证。园区内黄瓜、番茄、茄子、茼蒿、白菜、芹菜6个品种通过了国家无公害蔬菜的认证,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3510亩,年上市量达4500吨,产值达620万元。

二是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进一步发展好特色养殖。牧业有奶牛、生猪、肉牛、蛋鸡4个支柱产业,**镇清泉肉牛养殖场是**市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年出栏万头以上,收入可达200万元。以大明奶业为龙头企业,实行饲养、防疫、销售一体化,通过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工业企业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新路。

三是科学谋划特产业,用信息引导做活镇域特产经济。加大对万亩林下参、千亩药园、五味子园、细辛园等具有规模的药园的引导和扶持。同时,推进零散种植户规模的扩充,提高中药材的经济收入,对于食用菌产业、花卉产业、果品产业将采用科技扶持和信息引导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农民增收。

四是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抓好蔬菜、中药材、花卉、食用菌等种植基地建设,同时对养殖基地要加强扶持和管理,使**镇的种养殖基地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2、全力加快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提高农村综合服务水平

一是搞好村部建设,改善办公条件。

为彻底改变村里办公环境差、没有会议室、培训室的现状,2006年计划重建各村村部。

**村计划新建二层楼村部,占地面积4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村部内新建文化活动室80平方米,室内安装电视、购买各种图书、完善文体设施;村部内新建计生室15平方米。总投资30万元。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改善教学环境

**镇小学校教室已全部实现楼房化、标准化建设。但镇域内的二十中学教室还是平房,校舍老化,急需改造。2006年计划新建四层教学楼,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计划投资260万元。目前,正准备开工建设。另外,2006年计划投资2.5万元,为**希望学校购买微机;为龙头学校改造锅炉房及购买桌椅等。

三是加快村医疗站建设,满足农民求医问药需要。

**镇镇区有3000平方米的镇中心医院一所,有医护人员20名,床位20个,医疗设施完善,医疗条件能满足金厂村农民的需求; 夹皮村医疗卫生站现有床位5个,也基本能满足村民求医问药的需求;2006年在龙头村将新建200平方米医疗卫生站,计划总投资10万元,改善龙头村医疗条件。

四是做好农村低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目前**镇有231户共计541人享有每人每年360元——720元的农村低保,政府每年发放低保资金合计13.14万元。

2006年,**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开始实行农村合作医疗,采取每人市级补助5元、区级补助10元、镇政府补助10元、农民自己交纳10元的形式,目前共有2825户7027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了86.6%。

3、全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

一是加快中心小城镇建设

为改善村民住宅条件,继续实施居民小区建设。现我镇在市土地局已办完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用地手续,2006年将开发4.2万平方米小区,总投资约

5000多万元:一是金厂镇集资建设3万平方米小区;二是**村农民集资建设1.2万平方米住宅。2007年争取完成4.8万平方米小区建设。小区内水、电、供暖、通讯、有线电视等设施齐全,同时小区内实行美化、绿化、硬化。

二是完善村路建设

2006年计划修路6条,总长11公里,总投资310万元,其中:新修**村九组水泥路1.5公里,宽6米,总投资45万元;新修**村夹皮片一组、七组,江沿片一组、六组水泥路7.5公里,总投资205万元; 新修龙头村新立片一组工建营至五组国防战备道(途中需建两座桥、四道涵管),路长2公里,宽4.5米,总投资60万元。

三是加强对镇内河流的治理

目前,总投资1200万元的**河流域治理工作已经展开,该工程对镇内防汛工作和环境治理将起到巨大的改善作用。其他地段小流域未来几年也要全面整治。

4、全力发展镇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势力。

一是鼓励各村发展自身集体经济

**村的集体砖厂、**村和**村的山场、参场都为村本级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二是鼓励招商引资,培养税源。

镇政府为发展经济,与各村签定协议,企业落户生产后镇本级税收入的20%反还村里作为村集体发展资金,极大的调动了各村的积极性,2005年,**镇新落户生产型企业4户,其中双鑫食品、金恺威药业、纳森木业三家在夹皮沟村内,投入生产后产值可达4000万元,利税300万元。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步伐还不快,农民增收相对缓慢。主要是乡村缺少主要带动力的项目,农民增收产业不够突出,规模小。

二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乡村投入不足,争取项目、资金力度还不大。

三是镇内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效益提升还存在着很多困难。

四是乡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主导新农村建设、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

篇3:江龙镇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能源,发展思路,效益分析

0 引言

政府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针对这一现状, 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劳畜富民”的发展思路。发展农村沼气是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优化农村能源结构, 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这正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方针。泸县借此契机, 扎实推进沼气建设工作, 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

泸县是一个农业大县, 全县有农业人口九万多人, 是生猪养殖大大县之一。还有一些家禽的粪便到处乱排、乱堆, 夏天温度高的时候, 刺鼻的气味非常大, 蚊蝇猖獗。。过去很长时间以来, 做饭所需燃料, 要烧掉大量的秸秆、薪柴、煤炭, 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 到处都堆放着秸秆和柴禾, 这些燃料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加大了建设新农村的压力和阻力。

2 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 泸县针对各镇的实际情况,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 以建设新农村为主体, 确定项目镇实施沼气建设和“三改”, 达到解决农民做饭用能问题, 解决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 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使新农村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泸县认真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科学谋划出一条好的发展思路, 确立一个可行的发展目标。结合文明生态小康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实施, 抓住重点,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从全局出发, 合理规划和实施方案, 提倡以村为单位, 避免盲目地“一窝风”推进。确保实施一片、成功一片、受益一方。同时主动寻求市能源办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的支持, 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在有条件的村实施沼气建设项目、规划新农村建设。例如:福集镇沙土村全村有花椒、甜橙面积共2000余亩, 原施用化肥量大中, 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 严重影响了果品的品质;农户的燃烧主要是秸杆和蜂窝煤, 环境污染严重;生猪的饲养量大, 对其粪便未能有效地处理。针对此情况, 福集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的研究, 抓住国家在农村发展沼气的良好机遇, 理出了一条以沼气为纽带, 沼气——养畜——果树为链条的发展思路。从2005年至2011年共建沼气450口, 占全村总户数的80%以上。有效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2.2 广泛宣传发动、激发群众的积极性

农村沼气建设, 群众是建设的主体, 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的高低是建设的首要问题。因此, 县委、县政府加强领导, 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多种形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一是进村入户宣传沼气建设的好处和优惠政策, 二是树立典型, 以示范带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三是组织农户实地看, 由沼气示范户现身说法、现场算账、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激发农户的参与热情。四是由技术员提供技术“三包”服务 (即: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 。打消农户的质量顾虑, 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发动, 真正让农民认识到沼气建设的效益, 从而由“政府让我干”转变为农民群众抢着干、争着干。

2.3 制定政策、加大投入

农村沼气是一项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的公益事业, 又是一个弱质产业, 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要本着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策略, 积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让大家都参与到沼气建设活动中, 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筹措建设资金, 把农村沼气建设, 纳入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扶持、增加投入, 集中用于沼气建设。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2.4 合理配置资源

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积极应用到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中, 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与沼气的使用结合起来,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逐步完善生态农业模式。要统一规划沼气建设工作, 从全局出发, 制定相关机制, 辅助这一政策的执行, 规定使用沼气的农户, 最少养3头猪, 这样不仅可以使沼气的使用顺利推行, 也能带动养殖业的发展。生猪产生的粪便可以用在农作和种植业上, 这样会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 也能促进农村经济形式的多样化, 同时, 也可以有效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问题, 节约资源消耗, 也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建设农业生态家园, 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5 完善物业管理, 保证农户放心使用

建立一个物业管理站, 来完成沼气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 为提高村民沼气使用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对沼气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故障要做出及时的检查和相关处理, 人员的配备要求综合素质较高, 在精通各项相关技术的前提下, 还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切实保障沼气使用的顺利进行, 耐心指导村民使用沼气。这样才能将政策贯彻到底。另外, 可以通过适当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和管理费作为管理人员的工资。从而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推进沼气建设进程, 促进新农村建设。

3 效益分析

3.1 农民收入得到了增加

沼气池的规格为十立方米, 用户每年就可节省燃料费700元左右, (如烧烽窝煤来计算, 一天烧8个, 每个0.35元, 一年需2880个1008元) ;使用沼渣、沼液可以减少农作物种植的成本投入, 大约克节省500~700元;同时, 养猪和加大蔬菜、水果等的种植力度, 也可以带来不小的一笔经济收入, 大约在1000元左右, 因此, 农户每年的经济收入基本上在2008~2608元以上。而建一口10m3的沼气池总投资在2500元左右, 再加上国家补贴1000元~2000元, 农户只投入500~1500元左右。一年就可收回投资。同时, 外出打工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 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可以在农事不忙的季节外出打工, 增加收入。

3.2 抑制了环境污染, 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化

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建设, 将一些资源变废为宝, 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对优化资源配置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有效抑制农村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 另外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帮助农民走致富的道路。这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一项有力的措施,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

3.3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加大沼气建设力度这项政策的实施, 本身就是党为了广大农民群众做的一件实事, 他切实代表了农民朋友的利益, 为他们带来了优惠,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是农民得实惠的一项民心工程。农民从中亲身体会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 广大的农民朋友也十分开心, 表示体会到了当给予人民的关怀和温暖, 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 脚踏实地地跟党走, 听党指挥。这都是密切群众与当的关系的具体体现。

由此, 镇村干部切实坚持了群众路线, 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政策, 加强了与群众之间的联系, 增强了凝聚力, 使人民群众更加拥护党的领导。泸县从2004年以来实施沼气建设项目至2012年共建农村户用沼气有多口, 同时进行了“三改” (即:改厨、改厕、改圈) 。为农户争取到了大量的项目资金。

加强农村沼气的建设力度, 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改善了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使农业结构也得到了合理的调整, 农户通过养猪来实现整个沼气的运行, 直接带动了农村养殖业的发展, 另外, 沼液和沼渣还能够作为有机肥料进行再利用, 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 使土壤状况也得到了改善, 降低了农民种植庄稼时的经济投入。沼液和沼渣, 相应地减少了农药等的使用, 也降低了病虫对农作物的损害, 优化了农产品的质量, 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沼气池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幸福池”从而彻底告别了烟熏火燎, 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农村沼气建设已成为福集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 沼气用户庭院整理洁、房屋宽敞明亮、家里清洁卫生, 为福集镇新农村建设开了一个好头。

参考文献

[1]曹旭东, 谌德宽.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几点认识[J].农村经济, 2006, 10.

[2]郭肖颖, 朱丽君, 李布青.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18.

篇4:江龙镇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遮放镇;乡风文明

一、遮放镇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我国素有农业大国之称,农村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民在中国历史的跌宕起伏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三农问题一直都被党和政府视为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农业丰则根基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稳”。

这种新式的农村发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和景象,笔者想从农村这一历史发展的过程谈起。农村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性概念,它与社会发展成现今生活形态的城市这一概念是相对的,是指由城市以外的地域(不包括海洋、太空等一般人能够接触的地区)内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组成的复合体。在人类发展初期和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农村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宗法制度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单位和组织单元。建国后,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是由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农民分得耕地,政治上有了主人翁的角色,农村的文化氛围也开始活跃起来。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触动了农村古老的神经和僵老的体态,农村成为我国改革的先行区、实验田,以及最难攻克的堡垒,以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红手印”为里程碑,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开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取代了长期的计划经济中的“大锅饭”,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激起了投资开发的热情。改革开放后的部分农民开始摒弃农业,面向市场,走出农村,进厂务工,进城经商,强烈冲击着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同时也促进了城镇二元分化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农村的新式发展必然是我国实现社会发展和稳定和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题中之义。新农村这一概念又是相对于传统农村、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以及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农村而言的,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新内涵和新风貌的农村。新农村与其他历史阶段的农村内涵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具有新的居住环境。有学者将新的居住环境界定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农村域内和农户的房屋前屋后院内的环境整治”。而笔者则认为,新的居住环境是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和良好服务,提高人们对生活状态的幸福感的环境。(2)新的技术环境。现今的农村技术环境一般包括通讯技术环境,交通技术环境以及农业技术生产技术环境等。(3)新的体制环境。这个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乡户籍分割体制、城乡统一的教育、就业、医疗和养老保障体制等。(4)新的分工环境。这表现在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立足于促进农业生产,而必须参与到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区域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去。在现今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环境下,新的分工环境将会导致农民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也会导致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变化。(5)新的居民主体。新农村的整体建设格局要得以实现,农民应当具备时代的新观点、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擅管理的新型“居民”。新农村的居民主体,也是新农村的建设主体;同时应当具有流动性,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合理转移。只有在上面的四大新环境中,培育出新的主体(居民主体),才能实现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其四大新环境和一个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下图①所示:

同时,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在于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还在扩大,农村建设仍远远落后于城市建设,部分农村乡风和社会秩序较差,农村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难度较大,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恶劣,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生态呈现恶性循环,大部分地区农民小农意识重,主人翁观念不强,民主法制工作开展不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建设新农村必须要确立一个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有部分人赞同用中央的“20字方针”作为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而美国学者罗吉期等人认为美国乡村社会变迁主要受7个方面的影响,即“人均农业生产能力,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联系,农业生产专业水平,乡村价值观的转变,农民社会关系的开放程度,乡村制度的集权化趋势以及乡村社会组织的变迁。”② Inayatullah,把乡村的发展着眼于三方面:传播适当及改进农场技术的过程;产生新技术与新态度的过程;包含技术、社会、文化与政治等因素的過程。林毅夫认为生态县可以作为建设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子系统层次由五个方面组成,分别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从不同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分析和上图的五个要素以及五个要素的内容论述中,我们可以做如下归纳:首先是四个环境都是为了发展新居民主体,强调这个主题的意义在于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出发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消除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其次,既然新农村发展的主体是培养新居民,其实质是人的发展和培育,而人的培育又是关于其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的培育。

二、遮放镇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对策

(一)正确疏导,破除陋习。从“遮放镇2014年移风易俗树新风民意调查报告③”中发现,从婚丧喜庆事宜这一项中就能发现漏风陋俗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有很多,如铺张浪费问题、封建迷信问题、攀比严重问题、和礼金过高问题比较严重。而这些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移风易俗的建设,同时也会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必须对这些陋俗加以引导,才能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培育。

(二)发展本地文化特色。可以发展当地的民族特色以及有利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积极的风俗习惯,这样既有利于人们分散对原来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陋习的注意力,也可以促进当地健康的风俗上面来。从长期来看,还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可能性发展提供铺垫。当地的旅游业一旦发展起来,就可以促进当地与外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样就必然会使得当地人们的观念得到改变,从而又缓和了城乡差距,实现新农村建设指标的完成和人的发展。(作者单位:云南省委党校2012级研究生德宏州教学班)

注解:

① 吴艳.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江西为例[D].厦门大学,2009.

② 罗吉期等.乡村社会变迁[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1一12.

③ 该问卷调查及其中关于婚丧喜庆事宜调查报告内容如下:调查组向全镇13个村委会120个村民小组共发放“遮放镇2014年移风易俗树新风民意调查表”500份,收回500份。关于婚丧喜庆事宜调查结果如下:“婚丧喜庆事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铺张浪费,208份,占41.8 %;封建迷信,174份,占34.8 %;攀比严重,253份,占 50.6%;影响交通,3份,占0.6 %;深夜扰民,2份,占0.4 %;礼金过高,398份,占79.6 %;借机敛财,96份,占19.2 %;污染环境,5份,占1%;其他,4份,占0.8 %。”

参考文献:

[1] 过建春,刘艳.对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J].发展,2006:59—60.

[2] 李忠富,邹心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田建设管理现代化2006:5—7.

[3] 罗吉期等.乡村社会变迁[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1-12.

篇5: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范文

**乡辖**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万人。近年来某某乡按照“旅游活乡、产业兴乡、城建靓乡、财税强乡”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经济发展。2011年,全乡完成GDP**亿元,财政总收入**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全乡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一、完善农村经济联合会为主体,拉动村民富 为了有效整合多个经济组织,我们组建了村农村经济联合会,专门负责对农村各经济组织的管理、协调、服务,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各项产业良性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发挥四大专业合作组织优势,促进农民增收。我们立足**乡资源优势和旅游特色,乡村分别组建和完善了养鱼、养猪、种果和农家游等专业合作组织,按照“1+2”工作模式,支村两委班子成员与合作社负责人双向交叉任职,由专职干部兼任合作社社长。同时把专职村干部抓合作社的成效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提高专职干部抓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全乡**户中有95%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生产、-1-

组织化兴业、专业化致富,合作社获得了有效发展。2011年,全乡生猪合作社出栏生猪**万头以上,户平纯收入达**万余元;水产合作社年产东江名贵鱼**余吨,户平纯收入达**万余元;水果合作社每年产蜜桔、布朗李等优质水果**万公斤,户平收入达**万元以上;农家游合作社年接待游客**万人次以上,户平收入达**万元以上。二是发挥股份制合作优势,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采取党员干部带头、经济能人示范、群众参与的办法,发展村集体经济。某某乡某某村近年来发展了东江名贵鱼养殖公司、**旅游小商品中心、**农家休闲山庄、**无公害养鸡场等股份制集体企业,使某某集体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11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余万元。**村通过发挥合作社作用,网箱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发展网箱达**余口。

二、以开展新生产生活运动为载体,带动村庄美 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我们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大力开展新生产生活运动,把改善村容村貌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全乡以**、**、**、**村为示范村,一村确定1-2个示范组,以点带面,不断推进。示范点主要开展以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

厕、改水泥路、建休闲广场、建沼气池、建垃圾池“三清三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新村建设示范点**村***组,从2010年开始,共投入改造资金35万元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实施“三清三改三建”村庄整治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全组住房全部进行了美化亮化,道路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绝大部分农户用上了沼气池。通过示范带动,全乡新农村建设建设全面推进,近三年来,全乡完成了通乡通村通组公路水泥硬化**公里,维修和兴建水利工程**多处,完成改水***户、改房***户、改厕***户,完成沼气池***个,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奠定了基础。

三、以加强村民自治为重点,推动村风民俗好 为把某某乡建设成为“富而美、好而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加强了以村民自治为重点的道德风尚建设,推动村风民俗好。一是在全市率先推行“1+2”村级组织管理模式,把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与加强村民自治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度,组建村民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村民的民主管理、民主

篇6:XX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通知》(川新农办[2012]4号)、《中共XXX关于对有关区(县)2012年度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攀X[2012]XX号)和《中共XXX政府关于审核XXX2012年度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请示》(XXX委[2012]XX号)相关文件的要求,将我镇XX社区列为了新农村建设培育村。现将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于2001年9月20日经省政府批准,撤原XX乡、XX乡新建而成。位于XXX西北部,东与XX乡、XX镇接壤,西与云南省XX县交界,北与XX镇相连、南与XX相邻。全镇幅员面积131.9平方公里,辖6个村,40个村民小组(其中民族村2个,民族组5个)。全镇总户数4371户,总人口16241,其中:非农业人口211户652人;少数民族人口1850人,占总人口的11%。

XX镇境内最高海拔2936米,最低海拔1139米,多为山地,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属典型干热河谷气候。境内植被保护较好,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29715 亩,森林占总林地的54 %,总承包耕地面积13258.5亩,人均耕地0.93亩。荒山草坡15700亩。全镇共有小

(一)型水库2座、小

(二)型水库9座、山坪塘20座,总蓄水量503万立方米。XX镇属工农业并重的乡镇,在农业方面以优质莲藕、芒果、烤烟、大棚西瓜、蔬菜等特色产业为主;在工业方面以煤炭洗选、磁选渣铁、铸钢生铁、二级冶金焦炭、陶瓷等为主,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7户,年产值和利税占全镇指标数的93%以上。S216省道贯穿全镇,镇政府驻地XX社区,距区政府40公里。

XX镇XX社区是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村,是XX镇三产发展的重点村,XX村餐饮现已基本形成规模。

XX社区村民委员会幅员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43亩,支柱产业是餐饮业、蔬菜、芒果,辖6个村民小组,共659户,2308人,其中农村人口2281人。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6900元。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领导小组 落实建设目标任务

为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抓好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镇党委、政府研究,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人大主席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的XX镇XX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XX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在XX社区范围内对村 民进行宣传动员。

(二)开展调查摸排 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为推进XX社区新农村建工作,对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调查摸排情况如下:农家乐建设6户;XX社区700米机耕道硬化建设;XXX组三段机耕道建设;XXX组提灌站建设;XXX河(XX村段)河堤整治;XXXX2300米引水渠建设;XX组1000米机耕道建设;XX社区新建住房9户,民居整饰47户、建沼气池12口、改厨57户、改厕51户、改庭院58户、改圈舍55户、宽3米长110米的人行便道建设;沿黄焖鸡一条街1000米风貌整饰;主公路道路指示牌2块、村内公共区域标识标牌3块、餐饮指示广告牌2块;村级活动文化场所487平方米;基础养老项目303人;公厕2个、路灯40盏。

(三)立足长远发展 进行全面规划设计

由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重庆规划设计院承担编制《攀枝花市XXX镇XX新村建设规划》,提出规划设计初步方案。镇党委、政府、XX社区、村民代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从立足XX社区实际情况出发,从有利于XX社区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规划设计修改方案完成后,对规划项目予以确认。新的规划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1.规划定位:把该村建设成为攀枝花—鱼门—格萨拉旅游线上,以“品黄焖鸡、采莲藕、赏莲花、近郊休闲”为主 导产业的旅游节定型阳光新村。

2.规划结构:“一轴、一核、两点”,一轴指:XX河河道景观轴;一核:指村委会、会议接待中心为核心的农家乐区域;两点:指XX和XXX村民组聚居点。

3.规划范围:XX新村建设规划面积28公顷,核心区面积约18公顷。

4.规划要求:在把关河上规划步行桥一座、车行桥一座、在规划区内规划一个会议活动中心;XX组增加居民聚居点,面积约6公顷,规划户数90户;XX组聚居点面积6.5公顷,规划户数95户;农家乐区域规划面积4公顷;其他内容按照《四川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和其他相关规范办理。

5.民居风貌:新建民居风貌为以“青瓦、白墙”为主色调的坡屋面川西民居;S216省道沿线建筑风貌整治主要将平屋顶改成坡屋面,治理外墙破损和房屋周边环境。

三、新农村建设保障措施及项目实施情况推进 为顺利完成我镇XX社区的新农村培育村建设任务,我镇专门召开会议,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专题研究。将新农村建设工作所有参与人员分成六个组,把新农村建设任务分别落实到各个工作组,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开展工作。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推进组。牵头责任领导XX,组长 XX,成员XXXXXXX。负责协调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配合规划单位做好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居民宅规划、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布局规划、特色产业规划等;确定年度实施计划和重点区域。目前已完成XX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正在评审确定。

(二)旅游产业及特色产业建设推进组。牵头责任领导XX,组长XX,成员XXXXXXXXX。负责XX社区新农村建设项目任务:农家乐建设6户;旅游培训1期。目前已对6户农家乐进行了培训,并确定了修建打造方案。

(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组。第一小组牵头责任领导XX,组长XXX,成员XXXXXX。负责XX社区700米机耕道硬化建设,现已进行设计,正在申报评审,确定施工队伍;XX组三段机耕道建设,已确定队伍,正在建设中;第二小组牵头责任领导XXX,组长XXXX,成员XXXXXXX。负责XX组提灌站建设,该项目已于5月30日完工,投入使用;XX河(XX村段)河堤整治,现已完成初步设计,并报省水利厅评审;XXX2300米引水渠建设及XX组1000米机耕道建设,现已通过招投标,确定了施工队伍,预计8月份可开工建设。

(四)村落民居建设及沿黄焖鸡一条街1000米风貌整饰推进组。牵头责任领导XXX,组长XX,成员XXXXXXX。负责XX社区新建住房9户,民居整饰47户、建沼气池12口、改厨57户、改厕51户、改庭院58户、改圈舍55户、宽3 米长110米的人行便道建设;沿黄焖鸡一条街1000米风貌整饰;主公路道路指示牌2块、村内公共区域标识标牌介绍牌3块、餐饮指示广告牌2块。目前已确定整饰方案,正在组织实施,预计2012年11月份以前完工。

(五)公共服务及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组。牵头责任领导XX,组长XXXX,成员XXXXXX。负责村级活动文化场所487平方米;基础养老项目303人;公厕2个、路灯40盏。目前已确定方案,正在组织实施,预计2012年10月份以前完工。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镇的新村建设项目正处于起步阶段,拆迁、改造、协调工作难度大,个别农户自筹资金不到位。对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镇将新农村建设项目任务落实到各工作推进组,制定工期倒排任务表,确定各工作组的各项工作启动时间和任务完成时间,落实责任,分头按计划开展工作,确保在2012年底前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篇7:太极镇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努力建设旅游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上古、下古村被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根据村情和旅游资源相对富集的实际,提出了建设旅游特色新农村的目标,研究确定了“多元投入抓保障、特色产业增收入、改善基础强后劲、关注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了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通过近三年的努力,上古、下古村面貌焕然一新,笔直的村巷,干净整洁的庭院,丰富的文化生活,高水平的生活方式,和谐的村风民风,处处呈现着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截止目前,群众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电话普及率96.3%,能源沼气户713户,占总户数的55.4%,“新农合”参合率99.7%,村巷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学生入学率、照明电入户率、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均达到100%。2008年预计上古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45元,下古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1元,一、立足村情实际,科学制定试点规划

上古、下古村均位于黄河北岸、县城近郊,区位优势非常显著。为了确保两村旅游特色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按照“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采取“专群结合”的方式,委托甘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同时,按照县上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了上古、下古村新农村建设试点三年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细化项目,量化目标,对科学实施规划奠定了基础。并且依据规划要求,划分了以旅游业发展为主的“六大功能区”,即古城生态养殖区、千亩无公害蔬菜生态区、黄河湿地观光区、百年枣林乘凉区、旅游休闲观光区和王氏铸造传统文化保护区。

二、培育特色产业,夯实旅游发展基础

上古、下古村结合实际,发展以旅游业为主,蔬菜种植、红枣林果、劳务输转、铸造业等为铺的支柱产业,对建设旅游特色新农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按照县上提出的全力打造“中国西部休闲水乡”的总体目标,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上古、下古村发展旅游农家乐40余家,建成科技示范棚3座,生态餐厅1座,完成观光采摘棚196座,农趣体验棚60亩。发展蔬菜产业。通过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每米补贴30元)、项目促进、科技带动等措施,新建和改造二代高效温棚1720座,建成占地22亩的蔬菜批发市场一处和年储量600吨的冷藏保鲜库1座,启动实施了千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红枣林果产业。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在上古村田花沟建成2000亩红枣经济林一处。发展劳务产业。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期,培训人数1500人(次),输转劳力18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00万元。发展铸造产业。建立铸造企业7家,年创利润400万元。发展养殖业。发展规模养鸡户70户,养猪户35户,养牛户16户。组建合作经济组织。为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群众提供养殖、种植、旅游等科技信息,组建了永靖县嘉兴农家乐旅游协会、梅霞鸡业妇女协会、永靖县太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五福养殖专业合作社、古城王氏传统铸造专业协会等5家合作经济组织,正在积极筹建鸿峡养殖专业合作社。设立了农业产业推进办公室,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

三、加大基础建设,改善旅游发展环境

上古、下古村在建设旅游特色新农村过程中,通过积极争取项目、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农村道路、能源沼气、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旅游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完成了总长23.7公里主干道路和村巷的硬化,村巷硬化率达100%,衬砌渠道27.9公里,完成上古村田花沟提灌改造工程。完成能源建设“一池三改”项目713户,占总户数的55.4%。完成生态家园建设272户,旧房改造327户,灾民建房20户,临街房屋改造18户,修建财门27个。配合完成了古城新区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县城至环湖北路拓宽建设、天然气及自来水管道建设、兰州实盈婚妙摄影公司外景基地等项目的征地协调、矛盾纠纷处理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四、创建绿色村镇,营造旅游发展浓厚氛围

建设旅游特色新农村,创建绿色村镇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根本目标。自2006年以来,完成了太极中路、环湖路上、下古段、春明路的行道树栽植和两村的整村绿化,安装路灯45盏,彩灯4盏,宣传灯箱40个,完成绿化带建设8100米。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拆除各类违章建筑600间、1200平方米,清理粪堆、土堆等杂物3100余方,新建上古村垃圾处理厂一处,放臵垃圾箱40个,设立了巷道“卫生长”制度。目前,上古、下古村村容整洁了,巷道硬化了,庭院干净了,村风民风和谐,建设绿色村镇、营造旅游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

五、倡导文明风尚,构建和谐新农村

上一篇:年支部书记和党员之间谈心谈话记录,人大政协下一篇:杂体诗 陶征君潜田居,杂体诗 陶征君潜田居江淹,杂体诗 陶征君潜田居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