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2024-04-22

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共11篇)

篇1: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镇党委、政府

2011年***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按照“一横两纵三业四新”的发展思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抓手,力争在新型社区建设和休闲观光农业上有新突破,加大星级示范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力打造“中国黄金小镇”、“全区南部工业重镇”。

一、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抓手,抓好城镇化建设。2011年,***镇党委、政府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今年全镇的创新项目和亮点工作,我们将按照“生产集约化,居住社区化,养老社会化”的模式,推进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将水道打造成***南部的中心镇。年内主要抓好2个社区建设:一是直格庄社区,总建筑面积12.72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将西直格庄村整体搬迁至直格庄社区。计划投资1700万元,新建3栋5层住宅楼,新建1000平方米办公楼、3000平方米的农机大棚。通过整体搬迁,西直格庄村从此旧貌换新颜。目前,征地、测绘、规划设计等工作已经完成,工程招标已经结束,2月20日已开工建设,力争9月底竣工,年底前完成群众搬迁入住。二是镇驻地社区。一期工程将榛

子崖、卧龙、罗家屯、肖家、东邓格庄5个村搬迁至社区。首批搬迁的5个村涉及1200多户、3200多名村民。目前,搬迁方案已经初步确定,并下发了明白纸、征求意见书。下一步,在村两委换届结束后我镇将加快各项工作推进。

二、以“四化”建设为抓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今年***镇结合星级示范村创建和新农村建设,将“四化”(净化、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推广到各村,重点搞好农村环境整治。结合实际选好建好垃圾处理场,安放足够数量的垃圾箱或建立垃圾池,集中清理垃圾,争当全区垃圾集中处理的试点乡镇。建立完善村内环境卫生和绿化管理维护的相关制度,落实专职管护人员和资金保障。具体措施是:

一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制度列入村规民约,建立长效的环境整治机制。设立专职的环境管护人员,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明确卫生清扫、垃圾清运、绿化管护的范围和责任。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监督职能,使全体村民共同参与村庄综合整治。

二是建立健全“四化”管理模式。净化:每个村要合理布局建设垃圾箱,建立“户收集、专人管、村转运”的垃圾管理模式,及时清运村庄垃圾;全面清理村内、村外、村庄连接处的积存垃圾、死角垃圾;清除河道、沟渠、坑塘内积聚的垃圾渣土,清除村庄周边的白色污染。每个村要在村外设立柴草、杂物、砖瓦等集中堆放场所,全面整理主次干道、小

街小巷内乱堆乱放现象;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堆,腾退绿化用地,庭院内卫生整洁、物料堆放有序。各村要清理整治排水、泄洪渠道,保证排水顺畅,基本实现无垃圾堵塞、无淤泥溢流;对废旧坑塘要进行清淤、护坡、消毒,基本实现水质洁净、水面无漂浮物。硬化:目前我镇,村庄主要街道已实现全面硬化,下一步,各村根据实际要对次街巷逐步进行硬化。亮化:每个村村内主干道要全部安装路灯,以前已安装的路灯要随时进行维修,保证能亮、常亮。绿化: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的空地,栽草、植树、种花。各村健身广场、社区办公室、组织活动场所周围要栽植绿化树木,达到“以绿治脏、以绿挤乱”的目标,最大限度提高村庄绿地率。

三、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抓手,力争旅游业再有新突破。

一是做大龙顶山旅游度假区。龙顶山旅游度假区位于***镇***村,由***宏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3亿元,规划占地9.5平方公里(14250亩),已聘请***朗建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龙顶山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方案》,主要建设竹外桃林核心度假村、北国水乡滨水酒店区、绿色农庄农耕休闲区、寻龙源山地运动营地、茶溪谷生态疗养基地、边城小镇综合服务区、龙山寺佛教文化区等七大板块。2011年将进一步完善布局规划,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提升环

境档次,推进项目建设进程,重点抓好40万的架电工程、700万元的休闲会所和办公楼工程,并在完成会所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一系列节日黄金度假休闲旅游,营造游客休闲度假的乐土。龙顶山会所工程竣工后,初步计划由镇政府牵头,在该景区举行一场100人以上的垂钓比赛。届时将邀请相关领导、市区垂钓协会参加,四海钓鱼频道和其他新闻媒体对该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二是做强元宝山生态农业区。元宝山生态农业区位于***镇***村,由三立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总占地3800亩,已聘请上海中建建筑设计院完成了《元宝山农业生态旅游规划方案》。项目把休闲度假、农耕体验贯穿始终,将主要建设农耕体验区、户外运动区、百果采摘区、作物认领区、接待服务区等5大板块。2011年因三利集团公司进行整体搬迁,初步计划将在原建设基础上,投资80万元,新增果园面积200亩,栽植各类瓜果1万株;平整山地100亩,新增农耕体验区、菜地认领区,并设认领服务中心一处。

三是做活雷公山生态旅游度假区。雷公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镇***村,由***鑫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规划占地3平方公里,已聘请齐鲁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雷公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方案》,将主要建设水景区、百果采摘区、农工体验认领区、斗鸡养殖观赏区、黑山羊养殖区、中心服务接待区。2011年计划在现有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以“水活山”的理念,高标准进行水景区的详细规划,着手水景区的建设,并对长约3.2公里的主干道进行平整、硬化和绿化。

四是做细金鹏山生态度假区。金鹏山生态度假区位于***镇***村,由金鹏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总占地1000亩。该项目以农民为主体,围绕“四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即:特色垂钓、特色采摘、特色种植、特色餐饮。2011年计划聘请规划设计院对项目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并对现有的4.5公里环山路进行硬化、绿化;对6连池进行扩建改造,打造特色垂钓、养殖池。

2011年3月

篇2: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一、加强

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和规划工作。我们召开了全镇干部专题大会,贯彻宣传中央省县委县政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通过印发宣传品向农户发放。在主要道口街道刷写醒目大型固定宣传标语、宣传牌、规划牌,于××*、魏店等五个小集镇悬挂宣传横幅。把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宣传到家喻户晓。七月份,我们还组织各村支书分别到城关、曾店等本地和外地新农村建设试点参观学习。根据外地的经验,结合本镇实际,我们认真研究制定了《××*镇2006年—2010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镇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到县级试点界牌村召开两次现场办公会,根据界牌的实际,制定了界牌等县镇试点新农村三年建设规划。做到宣传到位,规划可行、操作性强。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我们紧紧抓住中央对通村公路建设补贴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在去年全镇通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今年计划继续修通余下的七条通村公路,里程12.4公里,至此,全镇通村公路45公里全线修通,全镇实现东西通村公路两大循环,通村公路实现村村通。我们制定了通村公路建设规划,成立了道路建设督导专班,通过群众集资,镇在外“四有人士”捐助等办法,七条公路自筹资金基本到位,至6月底路基工程建设全部完成。目前,已完成洪岗方罗路2.4公里和高铺喻家山路0.8公里水泥路建设,余下9.2公里计划11月底完成路面铺设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加强。针对××*镇情,我们把降低抗旱成本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这是××*人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4月中旬,我们投入47万元完成了六里坡溢洪道,罗范红石埠头拦水坝和洪岗拦水坝三项工程;对全镇9处泵站进行了维修,其中机泵更新两处,电机添置一处,变压器更换两处,机房改造一处,其他设施维修4处。在去年塘堰开发的基础上,去冬今春狠抓了蓄水保水工作,新挖扩挖塘7口,新增蓄水70万方。带动全镇农民自发新挖塘堰6处,完成土方2.5万方,新增蓄水50万方。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逐步落实。通过入户宣传,直管部门优惠,大户捐资,村级补贴,目前全镇新增入户2000户,占40%,计划年底达到60%以上。

三、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调优、优质、生态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做亮板块,按照项目计划,××*探索节水高效模式,发展藜蒿+瓜菜种植模式,走老板发展带动农户发展,示范种植带动大田种植的路子。今年全镇发展西瓜3000亩,亩平增收250多元。拟定发展藜蒿500亩。继续探索缺水少水抓发展文章。4月中旬,在陆洼村岗朱湾复垦土荒坡地300亩,在孝昌引种种植耐旱经济作物红栀子6万株,投入10万元,三年挂果成林后亩平纯收入可达1000多元。恢复××*母猪产业,母猪生产发网展到1070头。壮大仔猪经纪人队伍,拓展销售窗口,上半年仔猪生产销售突破6万头。大力支持以粮食收购加工为主的民办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探索公司化运作模式。上半年个体粮食加工户发展到5家,年可收购加工销售粮食达8000万斤。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作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镇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通过阳光工程,扶贫培训等渠道,培训劳务工、农民工,提高劳务工素质和就业质量。镇成立劳务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年初通过联系东北、广州、长沙、北京等相关劳务市场,今年新增劳务输出2000余人,打工经济全镇人平增收1500元。

篇3: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一、原材料采购保管现状

目前, 主要材料多是根据养护施工作业工程量直接将主要材料由供应地运达养护施工现场。对于现场主要材料的管理与一般企业的材料管理有所不同。对于材料的管理, 执行材料按施工进度计划采购, 由工程部项目经理负责, 采取招标或议标形式选定供贷方, 并签订供货合同, 由企业负责材料供应的相关部门根据需要负责调运材料, 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由现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负责验质验量后, 开具“检测单”, 并报企业材料管理部门, 由材料管理部门开具“验收单”, 财务部门根据附有“验收单”且有经办人、负责人签字的发票核实后作为付款凭证。但是据调查, 不少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原材料采购保管环节呈现不当状况, 主要表现在:“一支笔”审批制度, 弱化了财务监督;原材料采购透明度不高;原材料的采购与库存没有很好衔接, 仓储部门的职责不被重视;原材料的领用监控不力;清仓查库制度执行不严;积压原材料处理不及时;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创新。

二、原材料采购保管环节内部控制制度对策

根据对本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审计情况分析, 加强对原材料采购保管的内部控制, 必须从以下环节着手:

第一, 加强对原材料采购计划的监控, 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审批制度。对原材料采购计划, 应该充分体现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 防止由一人说了算, 或某个部门说了算, 具体做法是:采购计划由施工部门根据需要提出, 由供应、仓储、财务部门汇审, “一支笔”予以审批。这样做即可以保证施工的需要, 又能根据仓储实际进行调剂, 减少仓储资金的占用, 更重要的是可以由财务部门监控采购资金的使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 严格仓储资金占用的考核。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材料的积压, 施工单位对仓储资金占用, 应根据施工任务的需要, 下达仓储资金的最高占用额, 仓储部门有权在最高占用额内适时调整原材料的库存结构, 对原材料的库存实行监控。财务部门要坚持不懈地对储备资金的占用及时进行考核, 以减少储备环节的资金占用。

第三, 建立全新的施工单位采购制度。施工单位长期沿用的传统材料物资采购制度, 正开始被一种全新的企业采购制所取代。对于公路建设施工单位来说, 所谓“全新企业采购制”, 就是单位施工所需的材料物质全部向社会公开招标。如果施工单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 投入的资金是财政性资金, 还要实施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及政府采购, 提高了采购环节的透明度, 降低了公路建设成本, 提高了公路质量等级。

第四, 建立内部责任授权管理制度。通过授权未明确授权的事项和其权限。如在原材料的领用上,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到仓库领用原材料, 即便可以到仓库领用原材料, 也不是什么原材料都可以领用, 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限制。要做到这一点, 施工单位应设计好管理程序, 管理人员如违反规定, 将受到严肃查处。

第五, 建立职责分离管理制度。对所有相关职责的岗位, 施工单位都应实施分离管理, 如对原材料采购在进行公开招标过程中, 供应部门没有决定供货方的权力, 它仅负责联系多家有资格、守信誉的供货方, 在决定供货方时, 应按同价情况比质量、同质情况下比价格的原则进行比较取舍, 财务部门具有监督和表决权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各职能部门的人员无私利可图, 使他们一心一意地为单位着想, 确保施工单位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材料。

第六, 重视仓储部门的作用, 发挥其承上启下的功能。首先我们计划采购的原材料, 仓储部门最有发言权, 哪些原材料积压仓储部门心中最有数, 耗用的原材料是否存在损失和隐患, 仓储部门最清楚。要充分重视其作用, 发挥其功能, 让他们有职有权, 使其在原材料购入、储备、耗用三个环节的内部控制过程中管好人、看好门、把好关。

第七, 必须严格执行清仓查库制度。原材料在其购入、储备、耗用过程中频频发生, 这必然会因各种原因发生库存不实的问题。要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 清仓查库是重要的手段, 决不能强调时间紧, 人力少而放弃定期的清仓查库, 一定要强化这一手段, 确保施工单位各种材料物资的安全, 真实。

三、采购保管环节内部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必须严格执行财经制度。重点检查材料取得是否真实、合理, 材料验收手续是否健全, 材料保管的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 材料清查、盘点是否及时、正确, 材料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材料处置是否经过授权批准, 处置价格是否合理, 处置价款是否及时收取并入账。施工单位对清仓查库发生的材料物资的盘盈、盘亏、毁损, 必须按国家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及时报批处理, 不能只搞清查而不作处理, 造成资产不实, 从而影响单位经营业绩的真实性。

篇4: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关键词:新农村;遮放镇;乡风文明

一、遮放镇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我国素有农业大国之称,农村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民在中国历史的跌宕起伏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三农问题一直都被党和政府视为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农业丰则根基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稳”。

这种新式的农村发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和景象,笔者想从农村这一历史发展的过程谈起。农村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性概念,它与社会发展成现今生活形态的城市这一概念是相对的,是指由城市以外的地域(不包括海洋、太空等一般人能够接触的地区)内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组成的复合体。在人类发展初期和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农村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宗法制度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单位和组织单元。建国后,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是由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农民分得耕地,政治上有了主人翁的角色,农村的文化氛围也开始活跃起来。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触动了农村古老的神经和僵老的体态,农村成为我国改革的先行区、实验田,以及最难攻克的堡垒,以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红手印”为里程碑,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开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取代了长期的计划经济中的“大锅饭”,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激起了投资开发的热情。改革开放后的部分农民开始摒弃农业,面向市场,走出农村,进厂务工,进城经商,强烈冲击着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同时也促进了城镇二元分化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农村的新式发展必然是我国实现社会发展和稳定和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题中之义。新农村这一概念又是相对于传统农村、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以及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农村而言的,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新内涵和新风貌的农村。新农村与其他历史阶段的农村内涵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具有新的居住环境。有学者将新的居住环境界定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农村域内和农户的房屋前屋后院内的环境整治”。而笔者则认为,新的居住环境是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和良好服务,提高人们对生活状态的幸福感的环境。(2)新的技术环境。现今的农村技术环境一般包括通讯技术环境,交通技术环境以及农业技术生产技术环境等。(3)新的体制环境。这个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乡户籍分割体制、城乡统一的教育、就业、医疗和养老保障体制等。(4)新的分工环境。这表现在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立足于促进农业生产,而必须参与到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区域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去。在现今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环境下,新的分工环境将会导致农民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也会导致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变化。(5)新的居民主体。新农村的整体建设格局要得以实现,农民应当具备时代的新观点、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擅管理的新型“居民”。新农村的居民主体,也是新农村的建设主体;同时应当具有流动性,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合理转移。只有在上面的四大新环境中,培育出新的主体(居民主体),才能实现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其四大新环境和一个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下图①所示:

同时,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在于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还在扩大,农村建设仍远远落后于城市建设,部分农村乡风和社会秩序较差,农村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难度较大,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恶劣,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生态呈现恶性循环,大部分地区农民小农意识重,主人翁观念不强,民主法制工作开展不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建设新农村必须要确立一个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有部分人赞同用中央的“20字方针”作为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而美国学者罗吉期等人认为美国乡村社会变迁主要受7个方面的影响,即“人均农业生产能力,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联系,农业生产专业水平,乡村价值观的转变,农民社会关系的开放程度,乡村制度的集权化趋势以及乡村社会组织的变迁。”② Inayatullah,把乡村的发展着眼于三方面:传播适当及改进农场技术的过程;产生新技术与新态度的过程;包含技术、社会、文化与政治等因素的過程。林毅夫认为生态县可以作为建设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子系统层次由五个方面组成,分别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从不同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分析和上图的五个要素以及五个要素的内容论述中,我们可以做如下归纳:首先是四个环境都是为了发展新居民主体,强调这个主题的意义在于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出发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消除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其次,既然新农村发展的主体是培养新居民,其实质是人的发展和培育,而人的培育又是关于其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的培育。

二、遮放镇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对策

(一)正确疏导,破除陋习。从“遮放镇2014年移风易俗树新风民意调查报告③”中发现,从婚丧喜庆事宜这一项中就能发现漏风陋俗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有很多,如铺张浪费问题、封建迷信问题、攀比严重问题、和礼金过高问题比较严重。而这些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移风易俗的建设,同时也会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必须对这些陋俗加以引导,才能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培育。

(二)发展本地文化特色。可以发展当地的民族特色以及有利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积极的风俗习惯,这样既有利于人们分散对原来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陋习的注意力,也可以促进当地健康的风俗上面来。从长期来看,还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可能性发展提供铺垫。当地的旅游业一旦发展起来,就可以促进当地与外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样就必然会使得当地人们的观念得到改变,从而又缓和了城乡差距,实现新农村建设指标的完成和人的发展。(作者单位:云南省委党校2012级研究生德宏州教学班)

注解:

① 吴艳.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江西为例[D].厦门大学,2009.

② 罗吉期等.乡村社会变迁[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1一12.

③ 该问卷调查及其中关于婚丧喜庆事宜调查报告内容如下:调查组向全镇13个村委会120个村民小组共发放“遮放镇2014年移风易俗树新风民意调查表”500份,收回500份。关于婚丧喜庆事宜调查结果如下:“婚丧喜庆事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铺张浪费,208份,占41.8 %;封建迷信,174份,占34.8 %;攀比严重,253份,占 50.6%;影响交通,3份,占0.6 %;深夜扰民,2份,占0.4 %;礼金过高,398份,占79.6 %;借机敛财,96份,占19.2 %;污染环境,5份,占1%;其他,4份,占0.8 %。”

参考文献:

[1] 过建春,刘艳.对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J].发展,2006:59—60.

[2] 李忠富,邹心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田建设管理现代化2006:5—7.

[3] 罗吉期等.乡村社会变迁[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1-12.

篇5: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一、按照县委办[2014] 1号、29、45号文件精神,五化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将宋三家村列为县级示范村、十项全覆盖重点村。

宋三家村共有7个自然营子11个村民小组,601户,2347人,总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371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3485元。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要求,结合村情实际,经镇村干部现场勘测,为该村现制定出了2014年该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并正在逐步实施,截止目前共实施了以下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

○1拓宽一组公路1000余米,解决40户200人的行路难问题。

○2建人蓄饮水工程1处:新建水厂1座,铺设管道2000余米,解决350户1300余口人安全饮水问题。

2、农村环境治理

○1规划申报危房改造19户,其中低保户

14、特困户5户。

○2新建垃圾填埋场1处100㎡,新建垃圾池2处。

○3居住环境改造:改厕110户,390人。

3、产业发展

1、发展食用菌小区一处,建90个标准棚,装菌袋108○万单位;

2、发展玉米膜下滴灌714亩。○

4、公益事业建设

配合镇政府绿化、硬化商业街600延长米,其中绿化面

积为3300平米,硬化面积为2000平米,总投资达78万元。

二、落实县委办[2014]44号文件精神,“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重点村规划及建设情况:

按照文件指示精神,我镇立即成立了“十项全覆盖”工程专项推进组,对全镇16个行政村135个村民组进行广泛调查、认真研究,以沿路沿线村和中心村为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结合收缩转移总体规划,合理规划建设项目任务,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常住人口作为决策依据,充分考虑村庄条件、人口布局及发展趋势,经党政班子联席会议确定五化村、宋三家村、姜杖子村、哈叭气村、山头村、榆树底村为收缩转移重点村;新房村、乌石台沟村、三十家子村、驼宝起沟村、铜匠沟村、土门村、东三家村、鸽子山村为保留村;得利胡同村、马营子村撤并村。

目前我镇已经制定出了五化镇收缩转移总体规划图和重点村“十项全覆盖”规划,并按照各村总体规划,对危房、安全饮水、巷道硬化、广播电视、便民超市、农网改造等进行实地勘测、测量、和项目申报。截止今日,全镇共规划设计出危房改造户19户,已完成5户;安全饮水工程5处,覆盖345人;巷道硬化12000米;新规划设计卫生室、文化室5处座1000余平米,新建文化活动广场一处1200平方米,涉及5个行政村;便民超市6处。

三、目前新农村建设及“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

1、危房改造:我镇目前有很大一批始建于五六十年代的石头墙体房屋,很多已经面临倒塌,由于补助资金不足,贫困户无法自筹资金完成危房改造。

2、巷道硬化:目前看群众自筹相当困难,建设资金与自筹资金不成比例。

篇6: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情况的汇报

2010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农工部的指导下,镇党委、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实施“果业富民、畜牧增收、三产兴镇”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支部“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不断强化“六民”意识,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以“抓落实,创一流,比贡献”活动和“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勇于复命、奖优罚劣、勇创一流”的总体要求贯穿工作始终,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标准为抓手,努力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关庄镇位于耀州区西北12公里处,全镇辖24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947人,耕地面积5.7万亩,经济林面积9.69万亩,其中鲜果面积3.95万亩,干杂果面积5.74万亩,人均达到4.5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88元,其中果业收入6000元,占到人均纯收入的75%以上,鲜干果业已成为我镇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目前,我镇有省级新农村示范村1个,区级新农村示范村1个。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

为使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的开展,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努力实践,以示范村为标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狠抓产业发展,促进增产增收。

1、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实施小麦良种统供3.1万亩31万公斤,玉米良种补贴1万亩,不断优化粮食品种;加大资金投入,实施配方施肥,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总产,实现粮食安全生产。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14600吨。

2、畜牧产业不断壮大。新增肉牛637头、肉羊623只、生猪350头、鸡2000只,保持了畜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并认真抓好了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顺利通过了市区防疫考核验收,确保了全镇畜牧业安全生产。实现总产值1210万元。

3、鲜干果经济林生产及管理迈上新台阶,果业收入不断增加。鲜干果作为我镇的主导产业,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完成新栽任务的同时,狠抓了鲜干果的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5212”优果工程,通过行政推动、技术牵引、资金扶持、严格督查,广大果农管理鲜干果的自觉性不断增强,规范高效的各类示范园面积不断扩大。2010年完成鲜果栽植9500亩、干果栽植4968亩,超额完成了鲜干果栽植任务。培育鲜果5个示范村、22个示范园和270个示范户,发展标准化果园1.5万亩,推广苹果 2 套袋1.1亿只,果园种草600亩。培育干杂果示范村6个,建成标准化示范园6000亩,完成核桃嫁接3500亩。全镇鲜干果总产量3.3万吨,产值1.4亿元,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以上。

干杂果管理重点抓关庄村、雷击村、金马村核桃带,杨塬村、北窑村核桃示范园建设,抓好金马村、麻子村的花椒示范村建设,抓好元古村、雷击村柿子示范村建设;鲜果管理重点抓好稠桑村、马吉村、小王村等三个市级示范村。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全镇果园管理上水平。同时,注重资金、技术扶持。镇政府向各村发放管理费用8万元,联系技术培训60场次,培训群众4600人次,组织技术服务队上劳1000人次,促进了果园管理扎实进行。截至目前鲜果管理已完成清园3.75万亩,施肥3.75万亩,秸秆覆盖6000亩,修剪2.7万亩,涂白3.75万亩。干杂果管理完成深耕施肥5.74万亩,涂白 5.74万亩,修剪3万亩。

(三)抓培训,拓宽增收途径,促进生活宽裕。

一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观看农业科教片,邀请专家举办讲座等形式组织农民培训,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培育有知识、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全年培训场次达到50余场,培训人员3000多人次。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结合我镇毗邻新区、耀州区的有利位臵,开展农家乐、泥瓦工技能培训,全年劳务输出4650人,新增农家乐10户,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三是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大对鲜干果管理技术的培训和 扶持力度,提高果农的管理水平,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大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全年农民新建房屋2万平方米,购臵小轿车20辆。

(四)抓党建,促发展。

1、全面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镇党委从产业发展、班子建设、环境整治、农民增收等方面,对全镇农村党组织工作进行了全面摸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晰了工作思路,强化了工作措施,落实了任务、时间、人员、责任。各村党支部能够高度重视,围绕村上主导产业和农户的具体情况,以户为单位填写了详细的增收项目明细表、明白卡、增收台帐,进一步夯实农户在升级晋档活动的主体作用,建立了“表、卡、册”为一体的“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档案。结合宣讲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之际,镇村干部进村入户,讲政策,出点子,促增收,有力地推进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的开展。

2、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区委要求,镇党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安排,从2010年5月起在全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突出“早、严、细、实”,营造争创良好氛围。镇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把创先争优活动纳入了镇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之中。镇党委及时组织召开了“创先争优”动员大会,并作了具体部署安排。二是反复提炼主题、抓好特色载体。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镇党委确定了以“果业富民、畜牧增收、三产兴镇”为主题,“组织创先进,个人争优秀”为载体,立足本镇 实际,创新活动方式,拓展全镇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为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三是立足岗位奉献,开展三级争当活动。在全镇机关干部中开展争当“群众贴心人”活动;在村干部中开展争当“致富带头人”活动;在党员中开展争当“产业领路人”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展现党员风采。全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从各自岗位特点出发,通过组织党员开展业务练兵、科技创新、“立足岗位比奉献”等活动,增强党员乐于奉献、甘于奉献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了党支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了广大党员在服务大局上创先争优,在改革创新上创先争优,在狠抓落实上创先争优,全面提升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取得了明显实效。2010年6月我镇被评为2009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金马村党支部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北村党支部书记韩永民同志被授予耀州区“郭秀明式的好支书”称号。四是树立惠民宗旨,为民办实事。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通过承诺并践诺,全镇党组织和党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变脏乱差现象;积极实施移民搬迁项目,改善人居环境;加强防汛救灾工作,确保群众安全;抓好经济林的管理工作,促进农民增收。

3、党员队伍建设。镇党委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着力培养吸收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生产一线优秀青年积极分子入党。全年发展党员15名,转正27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35名,党员队伍得到不断加强。

(五)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容整治。一是全镇基础设施提升明显。09年新修的8条30.1公里通村路全部绿化,全镇通村公路总里程达到72.23公里。今年,又投资82万元,完成稠桑村巷道硬化1公里、七保村砂石路2.5公里、道东村砂石路0.7公里,实现了24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配备齐了公路养护人员,按照创建标准要求,对全镇21条61.55公里通村公路进行了专项整治,投资104.2万元,完成了路肩处理、错车道建设、浆砌水渠、安保设施等,完成道路绿化35公里,顺利通过省公路局省级农村公路示范镇验收;投资近20万元,完成了柴场、北村、北窑、雷居等4个村绿色家园项目建设任务,栽植红叶李、垂柳、刺槐等绿化苗木15000余株;投资96万元,完成村级两室建设6个;全镇建成人饮工程22处,今年又投资56万元,完成元古、寺沟塬村自来水入户工程,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基本实现村村通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二是新建、改建村级卫生室24个,基本达到农民小病不出村,满足群众医疗保健需要。三是扎实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各村都配备了保洁员,使保洁工作日常化。今春全镇共投资42万元,动员人力,动用机械,清理垃圾200余吨,清理“三堆六乱”300余处,刷新围墙19000平方米,修建隔离墙552.78平方米,新建垃圾屋10座,刷新墙面2.18万平方米,美化了群众生活环境,保证了耀柳路沿线及全镇环境整洁、美观;全年完成户厕改造任务2000口,新建沼气池30口,基本消灭了旱厕,全镇环境卫生面貌得到很大改变。

(六)抓宣传教育,促进乡风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在全社会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涌现出稠桑村姚爱花等敬老孝亲模范。同时狠抓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工作不松手,不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解决潜存问题,对重点上访人员坚持“及时解决、正面了解、加强监控”的工作原则,有效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平安。各村农民文化活动室作用发挥明显,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2009年被评为市级平安示范镇,2010年6月被评为市级无邪教乡镇。

(七)抓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管理民主。

镇党委始终把建设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作为党委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是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谈话方式不断加强支部班子的建设。二是以“五个好”为标准加强镇党委的自身建设。三是按照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的标准,狠抓了各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村支部、村委会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增强了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职能,做好监督工作。全镇24个村全部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今年以来,共完成监督事项130件,征求意见260余条,已全部整改落实。严格实行政务公开,做到公开、透明。五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镇机关干部中开展争当“群众贴心人”活动,在村干部中开展争当“致富带头人”活动,在党员中 开展争当“产业领路人”活动。通过活动的实施,实现特色产业富民,基础建设靓村,让新农村建设焕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强鲜干果经济林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2011年大事实事。投资403.79万元,完成关庄村、安王村、树林村、道东村等四个村的道路绿化、人行道铺设、自来水入户、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任务,全面提升景区沿线环境质量;完成墓坳村48户移民搬迁及新农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杨塬、虎河、马吉三个村地质灾害点的搬迁工作。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和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四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五是努力完成安王、墓坳两个新农村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力争通过努力的工作,使全镇生产发展、群众生活宽裕,使村容更加整洁、乡风更加文明、管理更加民主,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新农村建设成果。

一年来,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精心组织、把握时机,真抓实干,迅速掀起新农村建设新高潮,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推向一个新进程。

篇7:镇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我镇积极立足镇情,抢抓机遇,稳步推进。对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和镇级示范村***村等14个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产业特色鲜明的村、组,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从政策、资金、科技、信息等方面全力以赴地给予支持,使这些村、组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现将我镇新农村建设目前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本月以来,结合自身实际,着重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对房屋进行了“穿衣带帽”工程;目前已新建沼气池122口;大力推进人畜饮水工程,从***引水至***、**、***等4个自然村庄,主管道长约3500米,支管道长约5000米,解决250户,945人的饮水困难问题,目前工程已完成90%余;目前已机械化高标准建设库区柑橘基地350亩;积极整治村容村貌,计划每100米修建一个垃圾箱,共50个,修建总垃圾池2个,目前已安装好30个垃圾箱;一个500平方米的公共娱乐广场正在筹备动工中,已准备砂石料650方。

2、镇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本月来,该村仍把主要力量放在通村公路建设、产业基地建设、基层组织民主制度建设上。已建成新农村小区两处,硬化主干路和入户路共计80余条,总长度830米,硬化面积4200平方米;建成仁用杏基地600余亩,生态林700亩;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完善了村级组织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民主制度,增强了基层组织的阵地堡垒作用。

3、目前,各镇级示范组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村容村貌建设、环境卫生整治上,大力推进“三结合”沼气池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净化乡村环境。同时,合理规划、高质量进行通村公路建设和人饮工程建设,***的部分通村、通组公路已经相继上马。

4、本月,对集镇的“美化、亮化、净化”建设工程仍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对集镇道路进行了整修,路侧石已全部铺设到位,并在路旁新栽种枇杷树115株,彩砖铺设工程正在进行当中。

篇8: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会议指出, 今年农业农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 民生改善, 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当前, 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 呈现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要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与巩固农业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 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不断巩固农业基础,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会议指出,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情况下, 占地过多过快问题日益突出, 不仅影响农村稳定, 而且威胁粮食安全, 必须推进改革、健全法制, 严格约束占用耕地。家庭经营不仅适合分散经营, 也同样适合规模经营。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要因地制宜, 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把保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放在第一位。在农业和农业人口比重逐步下降的情况下, 稳定发展农业、调动农民积极性, 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扩大投资和消费都要把重点放在农村, 把农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采取有效措施, 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 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

会议强调, 抓好今冬明春农业农村工作, 确保明年丰产丰收, 对于巩固发展农村大好形势和保障全局的改革发展稳定意义重大。一要抓紧抓好冬春农业生产。搞好田间管理, 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监管, 组织好技术指导服务, 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二要扎实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充分利用冬闲季节,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搞好农田整理, 推进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三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安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四要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组织好粮食收购收储, 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和调运, 保障市场供应。五要关心帮助农村困难群体。继续做好受灾群众和贫困人口救济工作, 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帮助他们解决好吃穿住行等实际困难。六要认真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篇9:赤眉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一、赤眉镇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2009年,镇的指导思想是:“点片结合、沿路开发;村村试点、全面开花”。一是抓亮点,建成片。以夹道、陈湾、鱼贯口三个市定示范村为着力点,与杨店、朱陈、邵家岭和东北川四村联动,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上档升级、打造精品。杨店、鱼贯口在平原村原有示范组的基础上,向山区丘陵基础条件差的组扩展;夹道、朱陈新开工的自然组注重园林式风光建设,力争两年内建成全省新农村示范村。二是抓重点,连成线。以公路沿线的庙沟、四坪、黄岗、赤眉、马营等村,按照规划要求,修边渠,安路灯,建花坛,修花带,沿路住户门前硬化美化,向北与陈湾、邵家岭、杨店连成一条线,打造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带。三是抓难点,带全面。一些地处偏僻、基础条件差的村,在抓好“村村通”和村容村貌整治的基础上,都选择了一个支柱产业明晰、群众基础好的自然组作为本村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组,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建成样板工程,带动全村新农村建设。截止2009年年底,全镇共完成54个村民小组的硬化、美化、绿化任务,共硬化入组入户道路49.5公里,修建下水道10.8公里,安装路灯325盏;修花池花带6500平方米;建设体育文化广场8个,修建演出舞台两座;涂白房屋3150余间,安装太阳能1535户;修建沼气池1825个;有线电视和电话普及率达95%以上,社区服务体系配套齐全,试点示范村连成一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带和样板群。

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全镇新打配套机井85眼,闸坝挖塘3座,加固小型水库2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010年,按照县委农村工作的要求,结合赤眉镇的实际,坚持“四个重任”,落实“四个带动”,以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为目标,用活“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抓点带面,沿线开发,连片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重点培育,着力打造全镇新农村建设新形象。2010年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一是村村有项目,有任务;二是持续巩固、完善、提高原各村试点、示范组上档升级,提升品位,打造精品;三是县确定的试点、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要有新突破、新特色、新品位。目前任务已经确立,分配到村,各村整治村容村貌,规划已经落实到位。特别是今年的县试点村,镇建议有条件的村可以考虑村庄整体搬迁,布局要大气,建成花园式住宅小区和特色建筑群。要求各村要重视规划设计,在房屋建设、文化长廊、休闲广场、环境绿化美化等方面统筹协调、规划到位,避免先建后拆、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的现象出现。

二、资金来源

镇建议各村。一是充分发动群众。新农村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我们要发挥农村党员和广大群众在决策议事、投资投劳中的主体作用,号召群众主动筹资筹劳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争取社会各界支持。首先,争取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对家乡的支持,镇村组干部要与在外人员加强联系,登门拜访、慰问谈心,激发他们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争取市县包村帮扶单位的支持,引进资金。再者,就是利用多种关系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有了上级单位的支持及项目的支撑,就能助推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三是村组集体经济扶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要学习夹道、邵家岭等村,利用“双日”活动营造“党员林”,把林木收入用来以奖代补;陈湾村多方筹资支持新农村建设,两年完成了7个村民小组的硬件建设及配套绿化美化,安装了路灯。夹道村人均拥有杨树60棵,村组都有集体林,形成了独特的“杨树经济”。每年通过有计划地间伐杨树、预售小树和拍卖树穴20年使用权等办法,为新农村建设筹措专项资金,等于建起了“绿色银行”,成为不竭的财源。夹道村的做法得到了市县领导好评,并在全市推广学习。

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整体来看政府和村级比较着急,可是组级和群众一点也不着急。

2、虽然赤眉已经形成“政府引导服务适当补贴,群众主体建设,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可实际上,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愿望是非常高的,但是就是不愿意出钱,说到筹钱就不干,总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应该由政府投入。

3、虽然县领导在农村工作会议上也说过,要在全县制定高档次的规划,但是至今并没有实施,而是走一步说一步。

4、启动资金太少,村级负担太大。

四、几点建议

1、新农村建设24方针,生产发展是关键,建议引导群众搞好产业发展,实现一村一业或一村一品,提高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经济基础。

2、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3、搞好新农村规划

篇10:关庄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2010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关庄镇按照“果业富民、畜牧增收、三产兴镇”的既定战略,带领全镇干部以“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勇于复命,奖优罚劣、勇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市委《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决定》精神,以区委关于加强乡镇工作的十二条精神为指导,以“抓创比”活动为载体,立足基层,努力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当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我镇工作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全面贯彻执行市委《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决定》精神,努力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大力提升干部工作热情。

一是以作风建设为支撑点,在凝聚发展合力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市委、区委部署,按照“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勇于复命,奖优罚劣,勇创一流”的总要求,连续四年在全镇开展了以树立“六民”意识、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和 “抓落实,创一流,比贡献”为内容的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镇上下形成了“雷厉风行抓执行、勇于复命促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领导,完善方案,制定目标,全面动员,以创先争优活动贯穿工作始终,全面掀起活动热潮。二是以机关建设为突破点,在改善机关办公条件上下功夫。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决定》和区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十二条》精神,不断提高村级干部待遇,从2008年起给村支书、村主任每人每月补贴400元,保证村干部月补助标准不低于680元;落实镇级机关干部每人每月下乡补助200元、交通补贴40元的标准。大力加强镇机关建设,启动了关庄镇综合办公楼建设,累计投资206万元,建成总面积1450平方米的高标准办公场所,水、电、暖、网络设施齐全,一改六七十年代砖木结构办公房舍的落后面貌,极大提升了办公效率。同时建成锅炉房、门房、灶房,庭院硬化1350平方米及庭院绿化,新建围墙320米;投资49.5万元,完成了关庄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建成总面积为424平方米,同时配备集中供暖、网络及电话工程;对机关食堂进行了装修,配备了消毒柜、冰箱、灶具,严格执行廉政灶管理办法,保证了饭菜质量,减少了公务开支;现在又动工建设职工澡堂,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工作,极大地改变了基层工作环境,丰富了广大职工的文化生活,使广大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我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标准为抓手,努力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1、生产发展:截至目前,全镇中小企业总产值完成1.1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470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完成6700万元,农业增加值完成237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10万元,夏粮完成10950吨,油料完成14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560元,占全年任务4393元的58%。

做大做强鲜干果经济林产业,新栽干杂果栽植3590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园6000亩,完成核桃嫁接2000亩,培育干果示范村6个。完成鲜果栽植9600亩,果实套袋1亿只,培训果农2100人次,培育示范村3个、示范户16个、示范园220个,发展标准化果园面积1.5万亩。现已发展鲜干果经济林9.69万亩,人均5亩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余元,占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70%。

2、生活宽裕:基础设施提升明显,09年新修的8条30.1公里通村路全部绿化,全镇通村公路总里程达到72.23公里,实现24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交通、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全镇建成人饮工程22处,基本实现村村通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工作力度,积极按照市级教育强镇标准创建教育强乡镇;强化了校园安保工作,聘任校警20名,配臵了钢叉、警棍等防护器械,加强了上放学和夜间巡查,确保了校园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新建、改建村级卫生室24个,基本满足群众医疗保健需要。2009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2010年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9317人,参保率达到80%,领取人数1966人,已领取养老保险资金47.33万元。

3、乡风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在全社会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涌现出稠桑村姚爱花等敬老孝亲模范。同时狠抓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工作不松手,不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解决潜存问题,对重点上访人员坚持“及时解决、正面了解、加强监控”的工作原则,有效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平安。2009年被评为市级平安示范镇,2010年6月被评为市级无邪教乡镇。

4、村容整洁:扎实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各村都配备了保洁员,使保洁工作日常化。今春全镇共投资42万元,动员人力,动用机械,清理垃圾200余吨,清理“三堆六乱”300余处,刷新围墙19000平方米,修建隔离墙552.78平方米,新建垃圾屋10座,刷新墙面2.18万平方米,美化了群众生活环境,保证了耀柳路沿线及全镇环境整洁、美观;全年2000户的户厕改造任务已全部分配到户,目前已建设完成1410户,挖坑450户,力争8月上旬全面完成改厕任务,全镇基本消灭旱厕。

5、管理民主:镇党委始终把建设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作为党委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是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谈话方式不断加强支部班子的建设。二是以“五个好”为标准加强镇党委的自身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项均由党委会讨论决定,重要工作一般通过领导会议决定,坚持每周日晚的领导干部例会,小结上周工作,安排部署本周工作,从而使全镇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充分调动每个领导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按照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的标准,狠抓了各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村支部、村委会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增强了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职能,做好监督工作。全镇24个村全部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各委员会积极履行职责,列席两委会,监督两委会决定的事项,征集群众意见,及时向两委会反馈。今年以来,共完成监督事项125件,征求意见200余条,并按规定落实政务公开,达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良好效果。五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从5月份起,镇党委印发了活动实施方案,组织了学习讨论,充分发动党组织、党员参与活动。镇党委积极组织党员学习,共开办学习专栏4期,展示学习笔记、学习心得200余篇次,所有党员、干部结合承担工作做出了公开承诺,努力以“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当前各项工作开展。

三、各级包村情况:

我镇新农村建设得到各级包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各包扶单位领导重视,干部积极,工作实在,对所包村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了无私帮助,推动了所包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城乡共建,受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区级单位24个党支部分别帮扶我镇24个村党支部。镇党委、各村党支部及时与各帮扶单位取得联系。各部门领导深入村间地头,实地了解情况,帮助支部深刻剖析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献计献策。同时,各单位结合自己实际为帮扶支部办好事,办实事。公安分局机关党支部为金马村提供资金2万元修建蓄水池一座,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题;交警大队党支部为帮扶的关庄支部提供资金2.8万元用于两委会建设,为小王支部提供资金3000元用于整修生产路;检察院党支部帮扶麻子村铺修巷道2.5公里;国税局机关党支部、城区分局党支部、稽查分局党支部分别帮扶雷居村、马吉村、长命村和北村党支部,为各村分别提供资金5000元用于支部建设。农业局农业机械化学校党支部帮扶七保村,提供资金5000元用于两室建设;北坡村帮扶单位良种农场党支部向村上提供2000元,购买学习资料。总工会党支部为道东村提供资金3000元购买学习资料,还组织党员到照金红色根据地进行爱国教育。药监局党支部为杨塬村实施了“五个一”帮扶:提供道路绿化资金2000元,进行党课培训并发放保健书籍,组织果树管理培训,进行义诊和免费发放4000元药品,组织党员到韩城参观学习郭孝义先进事迹。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宣讲中,我镇召开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工作动员会议,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组织下乡驻村干部33名,配合市、区下派干部开展工作。宣讲干部们积极服务春耕生产,指导鲜干果经济林建设和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多方联系,争取资金,购臵苗木,有力地推进了经济林建设和植树造林工作。同时,宣讲干部们结合自身技术、职能,积极参与地方其他工作。市水务局包扶我镇墓坳村,出资金15万元,为墓坳村修建了8口果园集雨灌溉窖及完整的配套设施,辐射30余亩地,极大的改变了因干旱缺雨而造成的果品质量差等问题,并且正在积极争取饮水工程,以解决本村及周边3000多口人的饮水问题。青松苑干休所、区政府办包扶元古村,包扶单位为元古村两室建设给予补助1万元,帮助其购买内部配套设施,对老党员、贫困户给予慰问,并同水务局协调对元古村损坏的饮水水管给予补修,帮助村上争取村委会门前巷道硬化的项目。市林业局包扶金马村,出资1万元,为村提供5000苗木,并组织专人到村进行栽植,争取到“三化一片林”项目,并出资10万余元,使荒山、荒坡、荒地栽植成为林地,以解决绿化及水土流失等问题。

在“千企千村扶助行动”中,陕西华腾建材有限公司扶助我镇长命村、潦池村,陕西兰芝实业有限公司扶助道东村、麻子村。村企之间进行了积极互访,针对各村实际,企业积极帮助劳动力培训,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篇11:太极镇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努力建设旅游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太极镇位于永靖县中部川水区,距离省城兰州65公里。辖8个村,总人口19651人。镇辖区内黄河自东向西流径48公里,形成著名的“S”形八卦图案和“黄河向西流、红山白土头”的自然景观,水域面积17.3平方公里,湿地资源10000亩。有世界遗迹恐龙足印化石群,美丽的太极湖、太极岛、太极鸟岛等景观,素有“塞上小江南”的美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正蓬勃兴起。

2006年,上古、下古村被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根据村情和旅游资源相对富集的实际,提出了建设旅游特色新农村的目标,研究确定了“多元投入抓保障、特色产业增收入、改善基础强后劲、关注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了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通过近三年的努力,上古、下古村面貌焕然一新,笔直的村巷,干净整洁的庭院,丰富的文化生活,高水平的生活方式,和谐的村风民风,处处呈现着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截止目前,群众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电话普及率96.3%,能源沼气户713户,占总户数的55.4%,“新农合”参合率99.7%,村巷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学生入学率、照明电入户率、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均达到100%。2008年预计上古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45元,下古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1元,一、立足村情实际,科学制定试点规划

上古、下古村均位于黄河北岸、县城近郊,区位优势非常显著。为了确保两村旅游特色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按照“合

1理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采取“专群结合”的方式,委托甘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同时,按照县上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了上古、下古村新农村建设试点三年实施方案和实施方案,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细化项目,量化目标,对科学实施规划奠定了基础。并且依据规划要求,划分了以旅游业发展为主的“六大功能区”,即古城生态养殖区、千亩无公害蔬菜生态区、黄河湿地观光区、百年枣林乘凉区、旅游休闲观光区和王氏铸造传统文化保护区。

二、培育特色产业,夯实旅游发展基础

上古、下古村结合实际,发展以旅游业为主,蔬菜种植、红枣林果、劳务输转、铸造业等为铺的支柱产业,对建设旅游特色新农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按照县上提出的全力打造“中国西部休闲水乡”的总体目标,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上古、下古村发展旅游农家乐40余家,建成科技示范棚3座,生态餐厅1座,完成观光采摘棚196座,农趣体验棚60亩。发展蔬菜产业。通过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每米补贴30元)、项目促进、科技带动等措施,新建和改造二代高效温棚1720座,建成占地22亩的蔬菜批发市场一处和年储量600吨的冷藏保鲜库1座,启动实施了千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红枣林果产业。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在上古村田花沟建成2000亩红枣经济林一处。发展劳务产业。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期,培训人数1500人(次),输转劳力18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00万元。发展铸造产业。建立铸造企业7家,年创利润400万元。发展养殖

业。发展规模养鸡户70户,养猪户35户,养牛户16户。组建合作经济组织。为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群众提供养殖、种植、旅游等科技信息,组建了永靖县嘉兴农家乐旅游协会、梅霞鸡业妇女协会、永靖县太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五福养殖专业合作社、古城王氏传统铸造专业协会等5家合作经济组织,正在积极筹建鸿峡养殖专业合作社。设立了农业产业推进办公室,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

三、加大基础建设,改善旅游发展环境

上古、下古村在建设旅游特色新农村过程中,通过积极争取项目、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农村道路、能源沼气、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旅游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完成了总长23.7公里主干道路和村巷的硬化,村巷硬化率达100%,衬砌渠道27.9公里,完成上古村田花沟提灌改造工程。完成能源建设“一池三改”项目713户,占总户数的55.4%。完成生态家园建设272户,旧房改造327户,灾民建房20户,临街房屋改造18户,修建财门27个。配合完成了古城新区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县城至环湖北路拓宽建设、天然气及自来水管道建设、兰州实盈婚妙摄影公司外景基地等项目的征地协调、矛盾纠纷处理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四、创建绿色村镇,营造旅游发展浓厚氛围

建设旅游特色新农村,创建绿色村镇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根本目标。自2006年以来,完成了太极中路、环湖路上、下古段、春明路的行道树栽植和两村的整村绿化,安装路灯45盏,彩灯4盏,宣传灯箱40个,完成绿化带建设8100米。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拆除各类违章建筑600间、1200平方米,清理粪堆、土堆等杂物3100余方,新建上古村垃圾处理厂一处,放臵垃圾

箱40个,设立了巷道“卫生长”制度。目前,上古、下古村村容整洁了,巷道硬化了,庭院干净了,村风民风和谐,建设绿色村镇、营造旅游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

五、倡导文明风尚,构建和谐新农村

上一篇:谈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提升下一篇:保护鸟类倡议书600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