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镇百镇建设行动

2022-07-09

第一篇:龙镇百镇建设行动

扎实推进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

湖北省建设厅

2006年第9期 ——政策聚焦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以“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为重点,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尔后,省政府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我省村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具体的工作措施。目前,全省各地积极行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建立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小城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建设厅主要负责人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省发改委等20个省直部门负责人任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确定了省直各部门支持“百镇千村”职责,整合各部门资金,捆绑支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为了加强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的指导力度,省建设厅成立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指导小组,负责抓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各市、州、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做到了领导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制定“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目标。完成了100个重点镇总体规划的省级备案核准工作,列入2006年先行整治的500个示范村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省政府联系的15个重点镇基本达到有关标准和要求:产业支撑较强、基础设施较为配套、特色较为明显。

——确定“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名单。在反复征求各市(州)、县(市、区)政府意见的基础上,已经确定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名单,即:省政府联系的15个重点镇,100个重点发展城镇,1000个示范村,2006年启动村庄整治的500个示范村和100个试点示范村。

——编制一个规划和两个导则。省里编制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全省“十一五”期间村镇建设的重点、主要政策技术措施及支持项目,该规划与全省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了对接。

——举办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培训班。省里在谷城县举办了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培训班。各地也以动员会、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据统计,现已举办培训班138期,共培训骨干11640人。

——重点镇建设得到加强。今年以来,各地以“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把重点镇建设与推进城镇化、产业化、工业化相结合,进一步增加投入,改善和配套城镇基础设施,增强公共服务功能,镇容镇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村庄整治有序开展。各地对示范村的整治工作十分重视,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强化措施,明确职责,落实资金,抽调干部和技术人员驻村驻点,陆续展开村庄整治工作。据统计,全省1000个示范村中省里计划启动整治500个,由于各地积极性高,实际计划今年启动整治的达到871个。

由于“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刚刚启动,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村镇规划编制进度较慢,实施监督力度较弱。二是村镇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设施配套较差。三是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有待加强。

关于“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和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目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科学编制规划,严格监督管理。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首先必须抓住规划这个龙头,通过科学编制规划和严格监督执行规划,有序调控各项建设,保护资源,改善环境。编制村镇规划,要与产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相衔接,以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结合村镇的历史、现状、人口、区位等实际,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建设与发展、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功能分区和设施配置,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编制村镇规划,必须把事关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强制性项目。村镇规划要充分体现和全面贯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求,按法定程序履行技术性评审、社会公示、依法审批及备案等环节,体现规划的法定性与强制性;在当前乡镇无专门管理机构的情况下,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规划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和“一书一证”制度,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广泛筹集资金,加快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100个重点镇,尤其是省政府联系的15个重点镇,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镇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八有”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镇区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园林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用创

新的精神、改革的办法解决重点镇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各地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步伐,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资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适用、价廉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索总结简便、有效的城镇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重点镇基础设施投资效益。

(三)大力培育特色,提高建设水平。重点镇要在创特色、出精品上下功夫,从主导产业、自然风貌、街道建筑、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人文风情等方面,准确定位,加大创建特色镇的力度。要培育产业特色,壮大经济基础。依托自身具有的自然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特色产业,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避免产业雷同和产品的低水平竞争,同时要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重点镇还要结合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确定自己的街区布局、建筑风格、绿化树种等,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小城镇;要培育人文特色,提高城镇品位。

(四)抓好村庄整治试点。要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以现有村庄为基础,通过整治村庄环境,改变村容村貌;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培育和谐文明的村风民俗。实施“一建三清四改”(建沼气池;清路障、清淤泥、清垃圾;改厕、改灶、改水、改圈),告别“脏乱差”,让农民群众能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洗热水澡。当前要突出四个方面的整治:一是治乱。编制好村庄整治规划或行动计划,有效解决建设无序、布局混乱的问题。二是治脏。抓好环境卫生治理。实行人畜分离,柴垛归点堆放,生活垃圾定点收集,集中处理。三是治路。结合交通部门“村村通”工程的实施,解决好村庄对外交通问题,解决村内道路硬化问题,改善路网布局,力争硬化路面能通到每个农户门前。四是治水。结合水利部门的“改水”工程,解决好饮用水的水量和水质问题。除饮用水之外,还要解决好洗澡、洗衣、冲厕用水等。完善村庄内排水沟渠和管网,解决好排水问题。全省抓好100个试点村的村庄整治,让每个县(市、区)都有典型可看,有经验可学。

(五)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发展,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机构和人员问题日益突出,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镇和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第二篇:关于 “百镇千村”平安建设示范工程开展情况的报告

中共重庆市双桥区纪委

重庆市双桥区监察局

关于 “百镇千村”平安建设示范工程开展情况的报告

区综治办:

今年以来,本单位按照区综治委《关于实施“镇(街)村(社区)平安建设示范工程”的意见》(双桥综治委„2008‟8号)精神,勤下访、细调查、深分析,为支持各级各部门并帮助联系村开展好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理论学习,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一)抓学习,增强亲民务实意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三进三同三个一” 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等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深刻理解建设平安镇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了亲民、爱民、为民的意识。

(二)抓宣传,提高法制文明水平。通过参加联系村的相关会议等形式,指导村两委会班子积极宣传《信访条例》、《综治条例》等法规制度,认真开展“五五”普法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广泛宣传热爱科学、破除迷信,引导村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和反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侵扰。

二、抓调研,及时发现和反映有关问题,切实帮助基层组织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在“百镇千村”平安建设示范工程工作中,本单位坚持定期深入联系村的田间地头,听取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诉求反映,及时发现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企业与村社合作发展、村民矛盾纠纷等影响和谐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思考并研究提出改进村社工作、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意见和举措。上半年,本单位共与村干部谈话10余次,走访基层群众60余户,收集意见13条。从收集到的意见来看,反映出如下问题:

(一)农村卫生形势不容乐观。一是因病致贫家庭生活困难较多,在走访中,发现有康中海、王贵芳等10几户因病致贫的家庭,由于患有慢性疾病,老年病等需要长年吃药,家庭陷入贫困。二是大病医疗救助机制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上存在瑕疵,现在报销体制是自己先垫钱医治,然后报销制度,部分患病群众存在无钱也借不到钱医治的情况。另外,大多数群众反映大病医疗救助机制报销比例低,医疗救助也应视病情开支来定补助标准。还有,一些需要长期吃药的老病号群众希望在个体中医诊所看病吃药也可以纳入农村合作医疗报销。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滞后。一是村党支部党员活动经费较少,镇上拨给村里每名党员每年活动经费仅50元,由于农民党员无固定收入,经济条件差,每次召开党员会议都要发10元务工补贴,加上会议其他的一些开支,致使活动经费很紧张,党员开展活动也较少。二是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全村31名党员中,60岁以上党员11人,40岁—60岁党员10人,40岁以下党员仅有11人(含外出市外打工的4人),全村中青年党员比例仅占35.5%

(含外出市外打工的4人)。三是存在村干部作风不民主现象,一事一议制度落实不够好。

(三)农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村民家庭是老年人种庄稼,同时还要照顾孙儿孙女,农村、农业发展后继无人,儿童家庭教育面临诸多问题。

(四)农民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由于双桥区“三农”问题解决较好,使村民的“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

(五)陈金华公司承包土地一事仍未彻底解决。一是陈金华公司未支付村民工钱2万元,天桥村3社部分社员就此事已经起诉到区法院,区法院判决陈金华除工资之外另支付3万元违约金。陈金华现在只答应给2万元工钱,要求天桥村3社部分社员向法院撤诉,不支付3万元违约金,但天桥村3社部分社员至今未向法院提起撤诉,致使此事未解决到位。二是陈金华退回土地的重新分配方案,至今仍有1户社员未签字(截止8月10日)。三是陈金华公司承包鱼塘退包后无法排水要求解决排水沟问题。

(六)农村精神生活贫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提高,但是精神生活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致使农村封建迷信、赌博风气有所抬头。

(七)调研到的其他情况。一是部分社员反映3社社长不得力,只顾自己,不为群众办实事,但是依靠本家族人数众多选举占优势,长期占据社长位臵。二是部分群众对3社社长领取误工费不满,认为他身为社长,在为老百姓办事情时候就不应该领误工费。三是反映基层党支部存在卡年轻人入党的情况。四是低保不合理,两家人明显一家不如一家,但是好点的一家吃到了低保,差的一

家还没吃到,认为存在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把关不牢,关系好的,有亲戚关系的就举手通过,反之则难以通过。五是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有待完善,主要是屋顶漏雨及平整院坝等问题。

三、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一) 农村卫生医疗方面。一是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在大病医疗救助机制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上存在的不足。二是积极与区民政局沟通协调,争取区民政局在大病救助资金、日常救助资金这方面给予因病致贫家庭适当救助。

(二)陈金华公司承包土地一事。一是督促镇、村两级给群众多做工作,调动社长工作积极性,化解矛盾,争取早日将土地分配到户。二是积极与区农林水务局协调,农林水务局已经答应出修建鱼塘排水沟渠的全部材料。

(三)积极帮扶困难群众。通过走访,我们6位领导确定了6户困难群众,为其送慰问品,为其解决一些特殊困难。

(四)支持村办公楼建设。几个部门筹集一部分资金,镇村再筹集一部分资金,解决维修村办公楼楼顶漏水及硬化坝子的资金问题。

(五)对调研中发现的其他问题,按程序办理或移交相关单位。

通过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有效缓解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化解了社会矛盾,扎实有效的推进了“百镇千村”平安建设示范工程的顺利开展。

四、下半年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下半年,本单位将继续加强对联系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其

他工作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促进联系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果林经济、养鱼基地产业,为农民增收。二是加大与农林水务局、就业管理局的沟通力度,通过各项就业培训、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竞争力。

三是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破除封建迷信、赌博恶习和“等、要、靠”依赖思想,净化农村风气。

四是村“两委”要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执行好一事一议等制度。

2009年8月11日

第三篇:市建委关于申报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建设村名单的报告

武建„2005‟168号

签发人:涂和平

市建委关于申报全省“百镇千村”

示范建设村名单的报告

省建设厅:

根据鄂建文[2005]63号文件精神,为了抓好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建设工作,6月22日,我委召集武汉市城郊七区建设局主要领导,对申报全省“千村”示范建设工作进行专题部署,7月8日,各区汇总上报了各乡镇申报名单,七区共申报165个

— 1 —

村,洪山区18个,东西湖区10个,黄陂区49个,新洲区30个,蔡甸区23个,汉南区19个,江夏区16个。在各区申报的基础上,我处确定了总名额为100个示范村的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区本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群众自愿”的原则,进一步征求意见。目前,市与区、区与乡镇、乡镇与村各经过“两上两下”的程序,确定了全市申报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建设村名单,总名额为102个,涉及7个区的59个街、乡、镇,有20个村属续建,33个村属新建,49个村属改造类型,其中有48个村被列入武汉市2005年家园建设试点村。

具体名单如下:

洪山区7个:左岭镇缷甲中心村、快岭中心村;青菱乡红霞村、园艺场、青菱村;九峰乡九峰村、新跃村。

江夏区9个:纸坊街大花岭村、邬树村;五里界镇中洲村、东湖街村;郑店街黄金村、联合村;金口街八一渔民新村、沿江村;乌龙泉街立新村。

汉南区8个:纱帽街开发区农业大队、江下村、长江村;湘口街向新大队、五湖大队、湘口大队;邓南镇南庄村;东荆办事处东荆大队。

蔡甸区16个:蔡甸街杨湾社区、独山中心村、红光社区;奓山街星光村、常福社区;军山街肖家岭村、棋盘岭村、凤凰山社区;大集街南湖社区;张湾街庙前社区、太山社区;永安街永

— 2 —

安社区;侏儒街千湖村;玉贤街蝙蝠村;索河镇石山村;桐湖办事处三羊头村。

东西湖区10个:径河街道办事处永丰大队 、鑫海花城;走马岭街道办事处二大队;慈惠街道办事处慈惠大队、鸦渡大队;金银湖街道办事处鑫桥新村、南湖大队;辛安渡办事处红星大队;将军路街道办事处将军新村;新沟镇街道办事处水口大队。

新洲区23个:邾城街章程村、余姚村、钟杨村;仓埠街周铺村;双柳街狮子村、刘镇村;凤凰镇三叉路村;阳逻街海棠村、芦山村、毛集村;徐古镇克昌塆村;辛冲镇东城村、单岗村、虎山村;旧街街旧街村、莲花塘村;李集街李集村;汪集街陶咀村;三店街三店村、李旻村;涨渡湖街杨汊河村、龙王咀中心村;潘塘街潘塘村。

黄陂区29个:蔡店乡刘家山村、桃花村;李家集镇胡家集村;木兰乡塔耳岗村、双泉村、柿子集村、将军庙村、门楼村;长轩岭镇官田村、十棵松村、短岭村;姚家集镇沿河村、仁和店村、石桥村;王家河镇卧虎村;罗汉寺街祝店村;前川街李三村;武湖街张湾村、江咀村、下庙村、熟地村、高车村、庙咀村、五通口;天河街明珠村、康桥村;滠口街滠口村;祁家湾街谦森岛农民小康示范村;蔡家榨镇长岭村。

二○○五年七月二十八日

— 3 —

主题词:城乡建设示范村申报报告

抄送:张学忙副市长,吴福曾副秘书长。 武汉市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 2005年7月28日印发 4 —

第四篇: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办发〔2006〕8号 【发布日期】2006-03-07 【生效日期】2006-03-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实施意见

(皖办发〔2006〕8号 2006年3月7日)

为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从农民积极、干部主动、条件比较成熟的村镇抓起,在全省选择1000个左右的村和100个左右的镇开展试点示范。原则上每个县(市、区,下同)选择1个示范镇、10个不同类型的示范村。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达到“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的目标,创造鲜活典型,带动和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支持,农民自主。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又是最大受益者。既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集中力量,强力推动,又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通过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村制宜,因镇制宜,突出重点,创造性开展各项建设。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边试点,边示范。

3.规划先行,统筹发展。按照科学性、特色性和整体性要求,认真制定村镇示范工程建设规划,严格组织实施,以规划统筹各项建设,促进合理布局,指导科学发展。

4.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立足实际,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措施,把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5.社会参与,整体推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和管理同步加强,示范工程与各项富民创建工作相衔接。

三、建设重点

1.培育特色经济,发展现代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实施此项示范工程的首要任务。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进“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推广良种良法,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发展

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挥城镇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和集聚作用。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合理布局村镇路网,村村通公路,主、次干道实行沥青或混凝土铺装,宅间道路达到消防安全要求,完善村镇候车和客运设施。推广无塔式供水,采取打手压井、建小型自来水厂和引山泉水等形式,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卫生。改善供电、通讯、邮政、广播电视等服务设施,建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兴办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连锁店,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

3.推进人居环境建设,改变村容镇貌。按照符合规划、量力而行、尊重民意、突出特色的原则,搞好民居建设,重点推广生态型、节能型和风俗型住宅,皖南山区要注重保持徽派建筑特征。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拆除违章建筑,完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保持庭院清洁卫生,街巷整洁干净。以建设环状林带,开展四旁绿化,发展“三小”(小花园、小果园、小竹园),加快村镇绿化。普及户用沼气,推广清洁能源,带动农村“四改”(改厕、改圈、改灶、改院)。推广科学养殖模式,实行住宅与圈舍分离。有条件的镇,可利用水面、山坡、荒地,建设公共休闲娱乐场所。

4.发展公共事业,培育新型农民。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素质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提高村镇各类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村镇卫生和计划生育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推进村镇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活动场所,积极开展文体活动。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贫困户、五保户、军烈属救助制度。建设“农民科技书屋”、“科技橱窗”,扩大“绿色证书”、“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范围,提高农民群众素质和就业能力。

5.加强组织建设,推进民主管理。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基层工作新机制,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健全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制定村规民约,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和谐家庭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婚丧新风尚。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创造安全祥和社会环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明确目标,把握重点,精心部署,全力推动。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各市、县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上下协调联动的工作网络。要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合力机制。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同志要靠前指挥,各市、县党委要切实负起组织者、主导者和推动者的责任。

2.加大支持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工程建设,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源,重点用于新农村建设。各有关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开展工作试点、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应更多地向示范工程倾斜。要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激励机制,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与示范村镇开展结对帮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示范村镇干部群众的培训。省直各有关部门都要联系一个镇和一个村。从全省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熟悉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安排到村镇挂职或任职,主抓示范工程建设。

3.加强规划指导。要抓紧做好示范村镇的选点和规划编制工作。示范村镇由各县确定,市里审批,报省备案。示范村镇确定后,及时安排有资质的单位,按照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的原则,上半年编制完成示范村镇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以人为本,科学确定建设标准。要通过规划的实施,合理安排生产建设布局,引导工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指导村镇因地制宜开展建设,不毁古建筑,不大拆大建,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

4.加强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使示范工程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和主要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各地的好典型、好经验。

5.加强监督考核。各地要结合实际,把示范工程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围绕示范工程建设,制定科学、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纳入各级各部门的目标责任考评,加强督查,严格奖惩。对各个示范村镇的建设工作,所在市、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配龙镇党风廉政建设经验材料

廉政清风拂橘乡 科学发展新农村

—配龙镇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经验

配龙镇党委

配龙镇位于资中县城西北55公里,镇域面积40.17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11个村、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5万人;全镇有 14 个党支部、党员708名,其中农村党员569名。过去,我镇受到地理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使得地方经济发展缓慢,财政包袱沉重,基础设施薄弱,群众致富困难。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及时转变思路,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全镇工作的突破口,背水一战,负重自强,用高效、廉洁、务实的党风,带动政风,促进民风的转变,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教育、制度、监督三管齐下,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配龙镇实际的“勤廉双优 ”科学发展之路:民风淳朴,社会稳定,水果成为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实现全镇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几年来全镇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交通建设不断发展,产业调整不断深化,集镇建设不断推进,实现了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和谐社会

- 1

村党风廉政工作网络,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更好的落实。

镇党委还以“勤廉双优”争创活动为契机,班子成员分别深入村、社区检查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工作60余次,协调解决涉及村务监督、民生工程、产业发展以及维稳信访等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难题36个,与村、社区干部交心谈心160人次,发现问题16个,纠正不当做法9人次。

二、健全制度,抓好廉政建设,增强凝聚力

镇党委还着力于制度建设,建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以管好人、事、钱、物为重点,建章立制,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监督人的长效机制。一是管好人,加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全面宣传贯彻《廉政准则》等党纪政纪,做到纪检人员深入掌握、党员干部心中有数;认真落实述廉述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廉政承诺制度,任前、任中谈话制度,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保证了全镇不廉行为零发生。二是管好事,确保新农村建设事业规范开展,制定并实施了《配龙镇党委议事规则》,确保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6次,对基层站所、医院、学校进行了公开评议;建立了涉农资金备案制度、机关廉政风险管理防范措施,用制度促

- 3

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任务,牢记党纪政纪的“红线”和从政从业的“底线”。二是加强廉政示范及警示教育,深入开展学习李享雷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撰写心得体会56篇;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廉政电教片200人次。三是以廉政文化“八进”活动为载体,制作廉政橱窗13个、廉政板报122期、廉政标语22幅。四是利用中央严格换届纪律的契机,通过会议、讲座、标语、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强化反腐倡廉氛围,党员、群众知晓率达100%,在县、镇两级换届中,我镇成功实现“零举报”。

2、着力于推进三务公开工作,深化农村民主管理。全面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成立公开监督小组,通过广播、公开栏、农村板报、会议公布、发放宣传单等形式,确保群众在镇、村两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规范了行政行为,强化了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一是规范公开程序。在政务和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方面,由相关工作人员整理好拟公开信息后,由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再进行公开,有效保证了政务公开内容的质量和安全;村、社区公开事务上,按照公开内容的不同,履行不同的程序,财务公开内容在公开前经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一事一议”工程完成情况,由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

- 5

高起点,30年不落后,镇党委采取从嘴巴里“呕”一点,办公经费“紧”一点,对镇、村集体资产公开拍卖“收”一点,向上级“要”一点“四个一点”办法,9个点工程全部阳光操作,公开招投标,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至始至终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监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表扬。镇上还多方筹集资金220余万元,实施了位于枣树村的“配龙镇敬老院”工程建设,为123名老人添臵了彩电、床单、被套、热水器等生活用品,夏早生老人高兴地说:“还是共产党好,还是镇干部好”。为水果大户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大沟村2社村民张先国扩大生猪养殖规模需要大量资金,镇党委及时与信用社协调,为张先国争取贷款400万元,他自己再投入300万元,成立了“国宏养殖公司”,年出栏生猪上千头,他又发展50亩蔬菜、并建起鱼塘,形成了“猪—沼—果—鱼”现代立体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内江市龙头企业。这期间,镇干部没有接受过张先国一次请吃,更不用说红包了,他发自内心地说:“干部廉政,群众服气。从你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共产党的干部人格高尚啊!”。像这样的事情,我们每年都要解决数十起,干部都能做到认真办事,清白做人,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一座座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丰碑”。

四、突出中心,统筹勤廉双优,增强生产力

- 7

多数成为“优质工程”,达到了上级许可、政府认同、群众赞同的目的。

公路通畅后,让全镇以水果为主的产业又上了一个新档次,全镇水果售价较以前上涨了0.17元左右,仅此一项,就使全镇每户果农年收入增长5000元以上,完全盘活了1.5万亩果树资源。碾米山村六社村民鲁力学,率先种植新津蜜桔,公路通畅后,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大力整治水渠,增设变压器,改造农村电网,使其一举发家致富,年收入近10万元,成为全镇的“水果大王”。像他这样的水果大户,全镇有260余户。全镇70%的农户种植水果,每年的8月至次年的3月,均有特早蜜桔、塔罗科血橙、柚子、岩溪晚熟棚柑水果上市,吸引成都、重庆外地客商前来收购,农民不出家门“树上摘钱”,喜笑颜开。我们还成立了“配龙镇果技协会”,内设党风廉政监督员,指导农民大力发展水果。老百姓有了钱,就开始大修房屋,一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美不胜收,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实现了“藏富于民”的预期目标,形成了良好的“政府搭台,干部引导,群众唱戏”新农村发展模式。

公路通畅又带来了农村集镇的繁荣,配龙镇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配龙镇农贸市场的改、扩建工程现在已经进入了

- 9

上一篇:礼仪风采大赛策划下一篇:蓝月亮洗衣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