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上最美的记忆-诗歌

2024-05-01

天山上最美的记忆-诗歌(精选3篇)

篇1:天山上最美的记忆-诗歌

天山上最美的记忆_诗歌

这是瞬间的美丽,

也是长久的叹息。

这一夜,不知是梦神或是其他,

安排陌生的你与我赴会,

这一夜,我们没有距离,

这一夜,我们亲密河西,

这一夜,我们相伴不离,

太多太多的感觉难以忘记。

我们的.缘分有且只有一次,

你带着你的使命,

匆匆的来,

匆匆的去,

无声也无息。

我的眼睛刚要睁开看你,

你却已永远离我而去,

让我无处可觅。

泪汪汪的灯光,

无力冲破黑暗势力,

花儿也为我掉泪。

杨柳岸的谈笑声尤在延续,

河湖旁的身影久不离去,

灾难后的同甘共苦定格记忆。

我难以忘记。

一切都是如此的匆忙,

造化只给了我们一夜的时间,

让我们去感受。

突然,心灵里传来一声呼唤,

我已梦醒,

尽管思你,念你,

可你终究是有去无还,

尽管我不知道你何姓何名,

至少在这一夜,

你我没有距离,

别了,

我的来无影去无踪的陌生爱人。

——致天妹

篇2:天山上最美的记忆-诗歌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篇3:天山上最美的记忆-诗歌

在美丽的天山深处, 沿着海拔4700多米的天格尔山脉, 有一个纵横300多公里的天山牧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一零四团牧二场。山区的牧民们常说, 只要有水草的地方, 就会有牧民的毡房, 只要有毡房的地方, 就会有一位马背医生的足迹, 他就是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驳克乃·开肯。

立志从医为家乡

驳克乃·开肯, 哈萨克族, 中共党员, 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一O四团牧二场卫生员, 30多年来, 他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全心全意为各族牧民群众服务。天山牧场海拔高, 地势险, 交通闭塞, 山区的牧民们就医困难, 几乎谈病色变, 在那里即便是最普通的一场感冒或肠道感染也可能夺走一条鲜活的生命。驳克乃从小就亲眼目睹了乡亲们因阑尾炎发作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失去生命的悲惨境遇, 从那时起, 在他幼小的心里就树立了从医的志向。

1976年驳克乃参加工作, 由于表现突出, 3年后他被牧民推荐到牧区医务室工作。作为只有初中学历的他, 面对这个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机遇, 他既兴奋又担忧。为了尽快掌握医疗知识, 他一边工作, 一边刻苦地学习钻研业务知识, 寻找一切机会参与各级卫生部门举办的培训活动。1984年, 他取得了医师资格证书, 便毅然选择了做一名身背药箱、骑着马, 不分寒暑行走在天格尔山脉上的“马背医生”。

牧二场是一个山区牧场, 位置偏僻,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牧民观念守旧。“做一名合格的山区医生, 不是说对每一种病都是专家, 但对每一种可能碰到的病都要懂一些, 还要学会治一些疑难杂症, 这样牧民才会信服你。”驳可乃就是这样要求自己。

他常常在巡回医疗期间及工作之余挨家挨户宣传党的政策及各种防病知识, 引导牧民树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 帮助他们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 让牧区的防疫防病知识宣传及计划免疫工作齐头并进。如今, 牧民家家户户都建立起了健康档案, 对每个慢性病患者他都心中有数, 定期为他们检查, 送一些常用药。对孕产妇他重点建立了档案, 督促她们到团部医院定期孕检。驳克乃每年对本场牧户进行一次结核病的普查排查,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多年来, 他坚持每年积极督导, 使一O四团牧二场所有的结核病人中没有一个中断服药或过早停药, 真正实现了“发现一个, 治愈一个”的目标。通过驳可乃的努力, 牧二场的牧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自觉配合治疗, 多年来全场儿童计划免疫也都达到了99%以上。

路途坎坷他随叫随到

驳可乃时刻牵挂着牧民的安危, 哪里有牧民的召唤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病情就是命令, 有时尽管风雪交加, 他也会克服种种困难随叫随到。一个人骑马在山区巡诊, 什么危险都有可能遇到, 驳克乃每每回忆起自己遇到的险情都心有余悸, 但是所有的经历都成了他人生中享用不尽的财富。

1999年2月的一天中午, 正在冬窝子场部值班的驳克乃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50多岁的牧民胡赛因高血压突然发作, 引起腿肿, 已走不了路了。驳克乃抓起药箱就要出门, 妻子劝他说:“你的马放出去吃草了, 你腿也不方便, 路又那么远, 等下午马回来了, 你明天再骑马去吧。”可驳克乃一想到病人的病, 就一刻也放心不下, 决定背着药箱徒步去。因为常年骑马巡诊, 风餐露宿, 他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 腿也因长年骑马而有点罗圈, 行走起来异常地吃力。十几公里山路, 他用了将近5个小时才走到。一到病人家里, 他顾不上休息, 连夜给胡赛因挂上了吊针。就这样, 他在胡赛因家中住了一个星期, 每天给他检查、治疗, 直到他完全康复能下地走路了才离开。

牧民马哈什不会忘记, 十多年前6月的一天晚上, 天空雷电交加, 狂风大雨不止, 这时驳可乃正在场部医务室值班, 马哈什气喘吁吁地跑来, 说他爱人难产, 已昏迷不醒。驳可乃二话没说, 背起出诊箱, 连雨衣都来不及穿, 打着手电, 冒着狂风暴雨, 以最快的速度, 策马赶到离场部十多公里的马哈什家里。这时, 产妇面色苍白, 呈休克状态, 经检查是异位难产, 如果转院最少需要两个小时, 产妇和婴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时间就是生命, 来不及多想, 他立即给病人输液、止血,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 孕妇在凌晨4点分娩下一个男婴, 母子平安。看着孕妇一家人欣喜的笑脸, 驳可乃笑了, 此时此刻, 一夜的劳累顷刻化为乌有。

危险像影子一样伴随着他, 靠着坚强, 驳克乃迈过一道又一道坎。一匹马、一只药箱和一些只够吃几顿的干粮, 便是驳克乃每次外出巡诊的全部家当。没有被褥, 没有多余的衣服, 在没有毡房的地方, 渴了喝一口山里的水, 饿了啃一口干馕, 天为盖、地为铺, 就这样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驳可乃说:“只要能解除牧民们的病痛, 我就有说不出来的满足。”

愿为乡亲们服务一辈子

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 驳可乃对各家各户的情况了如指掌, 特别是一些贫困户的生活让他寝食难安。长期生活在深山里的牧民生活艰辛, 经济拮据, 驳可乃从医30年, 从来没有通过药品加价、乱开药、乱收费为自己谋过一分利, 还常常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 为牧民垫付、减免各项医药费用, 而他自己还要养活家中的3个孩子, 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牧民巴合提妻子有智障残疾, 不会带孩子, 两个小孩经常生病。驳可乃每次去他家给孩子治病, 很少向他们收过钱, 还安慰说:“先把帐记上, 等你啥时候有钱了再还。”可他却从来没去要过一次。多年来, 驳克乃光为巴合提一家就垫付了近千元的医药费。

30年来, 驳可乃走遍了牧二场128万亩四季草场的每一个角落, 用自己的半生守护着草原牧民的生命。这位常年行走在天格山脉上的马背医生,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 为党的医疗卫生事业, 为广大牧民的生命健康, 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总统演讲分析--里根第二次就职演讲分析下一篇:打乒乓球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