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上的猴王的童话故事

2024-04-14

喜马拉雅山上的猴王的童话故事(精选7篇)

篇1:喜马拉雅山上的猴王的童话故事

有一个猴王,率领着八万只猴子,居住在喜马拉雅山上。那猴王高大、健壮,非常精灵。

喜马拉雅山靠近恒河岸边的地方,长着一棵芒果树。那树枝叶茂盛,像一座小山峰,结的果子有西瓜那么大,飘散出仙果的芳香。树上有四个枝桠,三个枝桠的果子落在河岸这边树根旁,一个枝桠的果子却落在恒河里。猴王率领猴子们吃果子时想:“落在恒河里的果子,总有一天会给我们招来灾祸。”于是,它决定不让伸在水面上空的树桠枝留下果子,一旦开花结果,它就率领猴群去把果子吃掉。

芒果树太茂密了,有一个果子在隐处没有被猴子发现,长大成熟后掉在恒河里。那天,有一个叫波罗奈国的`国王正在恒河上观看捕鱼,渔夫收网时发现网上粘着一个果子。他们不认得那果子,便拿给国王看,国王很新奇,问大家:“有谁知道这果子的名称?”

众人说:“陛下啊!这果子只有森林里的居民才知道。”国王召来了森林里的居民,才知道这是熟芒果。他怕果子有毒,让一个居民吃给他看,然后自己尝了尝,感到非常好吃。国王很喜欢这芒果,便问芒果树长在哪儿。森林里的居民回答说:“在喜马拉雅山河边。”于是,国王命他们做向导,乘船前往。船在恒河上不知行了多少天,最后到达那个地方。国王由侍从们陪同,到了一棵大树下。在树根旁有一张床,他就坐在那里尽情品尝芒果的美味。侍从们在四周设立岗哨,晚上还生起篝火。国王累了,就在床上躺着休息。

半夜里,人们都入睡了,猴王率领猴群来到这里。八万只猴子在树枝上蹦呀跳的,欢欢乐乐地吃起芒果来。国王醒来,看见猴群,便命令弓箭手包围猴群,死它们。这样,明天既能吃芒果,又能吃猴子肉了。弓箭手把弓弦拉得满满的,眼看箭就要飞出去。

猴子们看到情况紧急,又无路可逃,身子颤抖着向猴王求救。猴王安慰它们说:“别怕,我会救你们的。”说罢,它沿着高大的树,爬到伸向恒河的树枝,从树梢上跳过一百弓的距离,落在恒河对岸的一个树丛顶上,然后爬下树丛,抬头估计它到达对岸的距离。猴王从根部折断一根藤蔓,比量着说:“这段是绑在树上的长度,这段是空中的那段长度。”

可是它忘记了计算绑在自己腰上的那段长度。它拿起藤蔓,将一头绑在河边的树上,另一头绑在自己腰上,向对岸跳回去。

因为忘掉计算绑在自己腰上的长度,跳过去距离芒果树短了一二尺藤蔓。它急中生智,用双手紧紧抓住芒果树梢,向猴子们嚷道:“快踩着我的背,从蔓藤上逃走。”八万只猴子含着眼泪向猴王行礼致意,安全逃走。这时候,猴王的一个对头,叫提婆达多的恶魔,正混在这群猴子中。提婆达多觉得这是暗害猴王的好机会,就从高处树枝上,飞速跳下,猛踩猴王背部。猴王没有防备,受了重伤,口吐鲜血。但它还是紧紧抓住树梢,让所有猴子走了,才肯放手。提婆达多伤害了猴王,转眼就溜走了。

国王眼见猴王舍命救出部下,十分感动,决心救下猴王医治。

他吩咐侍从搭起一座高台,轻轻抬下猴王,为它涂抹膏,喂它喝糖水,给它披上衣袍。猴王因为受伤过重,医治无效而死。它在临死时说:“我虽然快要死了,但能为猴子们的幸福尽了做王的职责,心里非常高兴。”

国王深受感动,决定厚葬猴王,嫔妃们穿上红袍,手持火把;大臣们用一百车木柴垒起火葬堆;火葬处建造了一座宝塔,上面供奉香料和花环,还在猴王的头颅上镶满金子,安放在宝塔上供奉。从此以后,国王学着猴王,做了许多善事,深受百姓爱戴,国家就此强盛。

篇2:喜马拉雅山上的猴王的童话故事

凯特·肖邦(1851—1904)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也是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先驱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觉醒》表征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用柔中带刚的文学武器呼唤着全世界妇女的觉醒,用女性的意识和话语对抗长期统治女性的父权制社会,让女性彻底走出“家庭天使”“他者”“无声”的窘境,从而大胆地表达自我,努力追求幸福权利,获得和男人相等的社会地位,寻找到真正的自由。《一个小时的故事》是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故事用短小精湛的文字描述了马拉德夫人在听到“丧夫”消息后一个小时的心路历程。与旁观者的期待相反,马拉德夫人并没有因为丧夫而悲痛欲绝,相反,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欣喜若狂,丈夫的死亡让她压抑多年的本我得到释放,也极大限度地唤醒了她沉睡多年的女权意识和自我意识,让她看到了自由的曙光和重获新生的希望。从这个层面而言,《一个小时的故事》可以称作《觉醒》的“姊妹”篇,这对“姊妹花”超越时空的限制,激起读者的内心涟漪和对女权意识的探索。然而,《一个小时的故事》的悲剧结尾却时时在暗示着这样一个悲剧:在19世纪的西方社会,统治西方社会的父权制无比强大,女性要从根本上逃脱父权制的羁绊、获得真正的自由,几乎只是空想,只是在繁琐的家务劳动和无比压抑时候的“一个小时的”幻想和白日梦,梦醒时便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和“死亡”般的生活。

一、父权制

父权制(patriarchy)从英文字面上来看,“patri-”意为“of a father”(父亲的),因此,patriarchy意思是“male head of a family or tribe”(家长,族长)。美国女权主义者凯特·米勒(kate Millett)在其著作《性别的政治》(1969)中首次使用了父权制(patriarchy)一词,随后父权制成为女权主义者的关键词。女权主义者认为父权制不仅指男性对女性的统治,而且还指男性长辈对晚辈的统治,因此,父权制是年长的男性统治的社会制度[1]228。这和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三纲五常”有融会贯通之处,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父权制和中国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的共同点在于:第一,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女性的生活地位;第二,通过一定的社会规范强迫女性主动接受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因此,古今中外,女性长期在父权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将这种强制性的作用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父权制迫使妇女处于生活的底层,没有经济地位,失去了经济基础的女性只有依赖于男性、父亲和丈夫才能生存下去。马克斯·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把父权制看作传统支配形式的家庭里主人对属下、妻子、儿童及仆人的个人权力。女性是依赖性的,“因为正常情况下男性在体力和智力上具有优势”[2]268。在父权制的支配下,男性在家庭领域对女性进行压迫,在社会领域剥夺了她们的权利,让女性无权参与经济、政治、军事等活动。女性必须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完全服从于男性,才能找到立锥之地。为了生存的信念,女性必须压抑一切欲望,放弃真实的意愿、盲目服从并取悦于父亲和丈夫,因此,女性成了“家庭天使”“他者”和“无声”的存在。

二、行尸走肉:父权制下的马拉德夫人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马拉德夫人正是父权制下的牺牲品。在父权制的压迫下她没有自主权,违背自己的意愿压抑地生存着,她因此而患上了心脏病。但由于丈夫的存在,受到夫权的限制,马拉德夫人连自己的真实想法都不敢存在,只能麻木地、行尸走肉般地生存。在马拉德夫人的无意识深处,她的本我强烈地希望摆脱父权制的控制,脱掉“家庭天使”的华丽外衣。因此,当姐姐吞吞吐吐地告诉她丈夫的死讯时,她没有像众人所预期的那样,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丈夫的离去意味着她可能永远失去可以依赖的男人。但在她的无意识深处,她意识到丈夫的离去,意味着她将可以永远摆脱长期受压迫和奴役的地位,将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而生活。因此,当姐姐告诉她丈夫的死讯时,她的表现有着几分表演的成分:“在听到这件事情后,她不像许多女人那样因不可置信而呆若木鸡。她的眼泪马上掉了下来,突然在姐姐怀里肆意地嚎啕大哭”[3]51。她的哭有两层意思:一是告诉旁观者,丈夫死了,我伤心;二是在无意识中,丈夫死了,我终于可以摆脱他的统治,我胜利了。因此,她的表现使旁观者感到不可置信,“情到伤心处,欲语泪先流”,她并没有流泪,而是肆意地放声嚎啕大哭。丈夫的在场,让马拉德夫人失去自我;丈夫的缺席,又使马拉德夫人欣喜若狂:“在那些即将来临的日子,她不必为谁而活,她将为自己而活。不会再有强势意愿盲目地强加于她了……”[3]217。而在父权制的支配下,她盲目地生存着,行尸走肉般地忍受着病态的生活,为漫长的人生而感到无奈。

三、自由、希望:摆脱父权制的马拉德夫人

马拉德夫人的生活因为丈夫的存在而行尸走肉,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由。而听到丈夫死亡的消息后,马拉德夫人虽然在意识层面知道自己应该悲痛,但在无意识层面,她是狂喜的,她即将面对的是充满自由和希望的新生活。丈夫在她生活中的消失,意味着马拉德夫人彻底摆脱父权制的压迫和奴役,她将按自己的意志而活,将自由、欢快地生存。因此,当着众人面大哭之后,她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在自己的房间里,她可以看清自己的内心,“她能够瞧见,在房子前空旷的广场上,树顶的枝叶都洋溢着新春的活力,兴奋地婆娑起来。美妙的雨之气息,漂浮在空中。下面街上,一个小贩在叫卖。不知是谁正在唱一首歌,远远地,一个个音符微弱地触碰着她,还有无数麻雀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叫着。”[3]218从伦理道德层面看,刚丧夫的马拉德夫人眼里不应该看到这一副美丽的、春意盎然的、欢快的图片,但是,她现在是关着门,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不受道德的约束,她无法掩饰自己摆脱父权制压迫后的喜悦心情,虽然她也为自己的想法而感到害怕,因此,“此刻她的胸脯上下起伏,心情纷乱不安……。她不断小声说着:自由,自由,自由了!”[3]219这里“自由”重复出现,作者用反复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马拉德夫人喜悦的心情。她在幻想着未来的美好日子,春天、夏天,每一天都属于自己支配的美好而自由的日子,这是她无意识中一直在憧憬的生活,因此,她“轻声做了一声祈祷,希望人生可以长久些”,让她能尽情享受自由与充满希望的生活,此时此刻,马拉德对生命充满感激和热情,准备起身去迎接幸福人生。

四、死亡:梦醒时分的马拉德夫人

马拉德夫人在丈夫从其生活中缺席的一个小时内,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对自由充满着渴望,对未来的日子充满着热情,但当她兴致冲冲地走出自己的房间,居然发现丈夫就在楼下,无法再次面对现实的她,选择死亡。肖邦对马拉德夫人的结局安排,无疑是个完美的结局。因为对马拉德夫人而言,如果再次面对丈夫,她的生活必然受到丈夫的控制和摆布,这样行尸走肉般的日子还不如死去,死亡必然是她摆脱父权制的最佳方式。既然父权制无法在她的生活中消失,那么,她就消极逃避,以死亡彻底走出父权制的魔爪。马拉德夫人的死亡还有另外一层意蕴:《一个小时的故事》发表于19世纪末,当时的西方社会,父权制无比强大,几乎没有人公开质疑过父权制的合理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生存境遇可想而知,只能乖乖屈从于自己的意志,迎合自己的丈夫和父亲。要逃离父权制的束缚,是不可能的,几乎是空想,只是在繁琐的家务劳动和无比压抑时候的“一个小时的”幻想和白日梦,梦醒时仍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和“死亡”般的生活。若要像马拉德夫人一样,真正逃离病态的生活,憧憬自由和希望的生活,那就只能以“死亡”来对抗父权制。

结束语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19世纪整个西方女性的悲剧,具有超前意识的肖邦意识到了父权制对西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然而,19世纪西方的父权制如此强大,女权运动尚未兴起,因此,肖邦小说的女主人公也逃脱不了社会的宿命,虽然女性有了女权意识,然而也无法对抗强大的父权制,只能遭遇“鸡蛋碰石头”的悲惨结局。因此,凯特·肖邦是女权主义先驱的代表,唤醒了整个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女性的女权意识,让女性意识到父权制对自己造成的压迫和剥削,呼唤女性关注自我,从“家庭天使”中走出来,参与到政治、经济和生活领域,自由、幸福、充满希望地生活。

参考文献

[1]苏红军,柏棣.西方后学语境中的女权主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篇3:喜马拉雅山上的智者

世界上最适合灵修的地方也许是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国的西藏。很多人去过印度和尼泊尔后,他们的世界观、生活态度都受到影响,很多人会重返那块神秘的土地。

Gangotri(甘果垂)位于喜马拉雅山恒河发源口,是印度最有名的闭关修行圣地之一。

恒河,印度最神圣的河流,是赐予印度平原万物生命的源头。甘果垂是恒河神圣旅程的起点。印度神话中关于恒河的诞生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布哈格拉思国王的恳求之下,湿婆神希瓦准许女神恒河降临世间,赋予生命给他的祖先们。

我到达甘果垂时已是半夜。第二天清晨,我沿着恒河发源口散步。对面走来一位Sadhu,他穿着印度修行者桔红色的衣服,头发浓密打成结,齐腰长。他身材魁梧,高大,相貌有些像西藏人,我情不自禁地被他吸引。当他走近的时候我能感到他温暖的能量。我向他致意,他很高兴和我相识,他请我到他的住处喝茶。

他住的是一张很小的帐篷,大概只能放下两张床。门口有一个打坐用的平台,还有一张小桌子用于写作和读书。他的英语讲得很好,没有印度口音。

我和他一见如故。他告诉我:他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受过很好的教育,并做过政府的官员,50多岁的时候(我见到他的时候他看上去60岁的样子),太太去世了,他认为自己已完成了社会责任,于是来到甘果垂,在这儿闭关修行了16年。

在他说16年的时候,就像说一天那样轻松。他说你看看旁边的账篷,那位行者已100多岁了,他在这儿闭关了50年。这里海拔3千多米,冬天很冷,没有取暖设备,很难想象这些行者是怎样度过这里寒冷的冬天。

在我与他交谈中,他问我是什么因缘来到这里,我告诉他,我在加德满都朝圣者书店碰到位韩国禅师,他告诉我应该来甘果垂。

于是他大笑起来。他说那位禅师是他的朋友,他给我拿出了韩国禅师的照片。那一刹那,我突然明白我这次来印度的目的。我来这里的目的,不是来朝山,不是来看恒河,不是来看甘果垂,而是来见这位行者。

也许我们几千年前就曾约定在这里见面,当我们见面的时候,当眼光碰触的时候,我知道我们相识,现在我可以告别了。于是我离开了他的账篷,离开了喜马拉雅山。

虽然离开那里已十几年了,但我经常会想到那高高的喜马拉雅山,想到高高的喜马拉雅山上的智者。

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印度、尼泊尔和北麓西藏,仍然有许多修行者、瑜伽师和密行者,他们不被世人所知,默默地护佑着人类古老的智慧,一世一世地传递下来。这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有这麽多人关注着西藏的原因。

灵性导师徐凤谦简介

徐凤谦凤谦老师出生于中国大陆,青年时期旅居日本、欧洲,现定居新西兰。早年修习禅宗,后得藏传佛教密宗传法,升起修行正悟。在二十多年的修行生涯中,行走过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主要宗教圣地,先后多次在印度、尼泊尔等地闭关。他曾进入沉寂广阔的浩瀚密境,体悟到生命的本体。在修行进入‘自觉觉他’的次第后,向人世逆行,来到人群中。

篇4:逗猴王游戏:玩出来的速度

一、游戏内容

二、游戏效应:

(一) 玩出来的速度——兴趣入手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 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小学生,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才会主动、积极、热烈地去学习, 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才会更为深刻。“逗猴王”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生认为扑克牌游戏很好玩, 有趣, 比单纯的书面口算有意思多了, 每天一回家就想玩。再做书面口算时, 没有了排斥、厌倦情绪, 因为孩子已经把做口算题想象成了自己喜欢的比赛, 这就是我们说的“好玩的数学”, 一个家长说他家小孩在路上看到5位数的车牌, 竟习惯性地在进行“逗猴王”的游戏。

(二) 玩出来的速度——思维拓展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推理能力较差, “逗猴王”弥补了这一不足, 游戏过程必须动手、动脑、动口, 能把各种感觉器官都调动起来, 使小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的理解, 发展数感。两人进行比赛, 比的就是口算速度, 在竞争氛围当中, 更能激发潜能, 思维高速运转, 速度就能随之加快。随着级别的提高, 难度也随之增加, 孩子们想得更认真, 思考的时间也更长了。从他们欢呼雀跃的姿态里, 我看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也有时候一位学生发现了一种组合的方法后, 另一位学生还有一种不同的组合方法, 在这一来一回的过程中, 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算法的多样化, 这也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探究氛围,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 玩出来的速度——亲子沟通

家庭游戏是家庭成员沟通的桥梁。孩子天生喜欢游戏, 他们需要在游戏中找到快乐, 父母们也会在游戏中重新找回童心, 使他们有更多有意思的共同话题, 使他们的沟通更轻松, 更有趣。“逗猴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只要一副扑克牌, 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跟孩子做适合孩子自己的、具有挑战性的事, 每个家长都愿意, 也给家长提供了与孩子交流学业的机会, 增进了和孩子的感情。

总之, 爱玩, 爱做游戏, 这是孩子们的天性。“逗猴王”的娱乐性和知识性能使孩子情绪高涨, 提高口算的速度, 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游戏从初级版到挑战版, 涵盖了一年级所有的计算知识, 学生的学习是在挑战中进步的, 从简单的开始, 一步一步发展到较高水平, 每一次加大难度就是一次成长, 就是一次自我跨越。

摘要: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的技能和必要的知识前提。作者立足教材, 结合教材呈现顺序, 设计了让一年级学生在不同阶段都可以玩的游戏——“逗”猴王, 让学生在游戏中玩“出速度”, 提高反应能力。

篇5:喜马拉雅山上的引路人

“下次再让我登顶我不来了!”年轻的藏族小伙索多一边揉眼一边赌气地对着摄像镜头说。这是发生在纪录片电影《喜马拉雅天梯》里的一幕,登顶珠峰后,这位23岁的高山向导在下撤途中,因摘掉阻挡视线的防护眼镜,产生了雪盲,眼睛着火般疼痛。

登顶的短暂兴奋停留在了前几个镜头里,索多在白茫茫一片晶莹里虔诚叩拜,随即在顶峰系上哈达。从后面赶来的登山女客户疯狂地欢呼着,大喊“我终于达成了自己心愿”,当她向身边陪伴她攀登全程的登山向导拥抱感谢时,疲惫的男向导却提醒她赶紧拍照,准备撤退。

这部电影记录的是一群西藏登山学校的藏族学生,在接受培训后成为高山向导,并通过登顶这一历程获得成长的故事。尽管有全4K超高清拍摄,可以将雪山之美尽收眼底,有5.1立体声道音效,能够听到来自地球最高处的风声。但由于全片没有明显起承转合,甚至无一处戏剧化高潮,这使得一些习惯剧情电影的观众难以接受,认为“完全没有想象中攀登珠峰的刺激和振奋”、“缺少故事和丰满的人物”。

“从登山客户的角度去拍才会有所谓的刺激和危险,我们拍的是登山向导,以这些年轻人的角度去拍,拍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安静的登山过程。四年来在藏地的行走、拍摄,我们有将近600个小时的素材,其实完全可以剪出一个以索多为核心的人物非常丰满的故事。但是如果那样去呈现,大家可能无法看到人在那里真正的生存状态。”制片人雷建军说。

登山运动员黄春贵觉得片子拍得真实,2008年“圣火上珠峰”时他作为大学生火炬手曾登过峰顶,上去之后“的确就是索多的那种状态”,“身体极度崩溃,大脑一片空白”。作为登山爱好者的歌手老狼也说,电影可以帮助一些人走出误区,“前段时间网上传王石登顶是被人抬上去的,我觉得说得太可笑了,在那种环境下是不可能有人背你上去的”。

见证两代藏人观念的碰撞

人为什么要登山?对于登山者而言,这简直是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命题,登山家马诺里的那句“因为山在那里”似乎已经是最好的答案。

可对于像索多这样从西藏偏远地区出身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登山的目的则要明确得多。索多觉得登山就是一个工作,“为了赚钱,为了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再具体来讲,作为一名登山向导,登山就是负责在登山活动中为队员或前来登山的客户提供安全保障、技术指导和相关服务,包括运送登山物资、搭建从珠峰大本营到8400米的所有登山营地、制定身体素质训练计划、制定攀登行程、实施救援等。

没有高山向导的协助,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独自登上珠峰。1953年,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成为了“登顶珠峰第一人”,而事实上,首登珠峰的历史是由希拉里和他的尼泊尔高山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创造。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登山界掀起了高山探险的热潮,各国登山者们纷纷涌向喜马拉雅山脉。由于长期以来,喜马拉雅登山运动一直在南麓的尼泊尔进行,这使得中尼边境上能给攀登珠峰的各国登山队当向导或背夫的夏尔巴人被世界认识。直到1999年,一群来自喜马拉雅脚下偏僻藏族山村的十六七岁的男孩子,风尘仆仆赶到拉萨北郊娘热路上一所刚刚成立的学校报到,这所学校专门为喜马拉雅北麓培养高海拔登山服务人员,几年后,正是这些看上去木讷质朴的藏族小伙,改写了喜马拉雅北麓登山的格局。

学校是由有国内登山“教父”之称的尼玛次仁创办,是全球唯一一所以培养高山向导为目的的学校,现名为“西藏登山学校”。2002年,西藏登山学校被列入国家117个援藏重点项目之一,得到了资金支持。

学校每两年从珠峰脚下日喀则地区的定日和聂拉木两个县招收初中毕业、年龄在16岁左右的藏族少年,这些孩子从小适应高海拔条件,被认为具备登山潜质。他们将作为高山向导的培养对象,接受登山学校军事化管理的训练。在校期间,学员享受全部免费教育,而且毕业后,还能获得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所以,考上西藏登山学校,训练成珠峰登山者们的引路人,当一名收入稳定的国际化登山向导,是这些孩子走出牧区进入拉萨的好机会。

企业家王石曾说,这些作为登山向导的孩子看起来稚气未脱,但在山上,事业颇有成就的登山客户反而更像孩子一样需要向导们耐心细致的处处照顾。可往往登山者因为登顶珠峰名扬天下,而被人记住的高山向导却寥寥无几。这足以说明登山这门职业的寂寞。

雷建军是在6年前接触到珠峰脚下这群孩子的。2009年,他作为摄影师跟随电视台的剧组去西藏拍摄登山题材的专题片,住在西藏登山学校,一个叫次培的年轻学生知道雷建军一行要去珠峰大本营拍摄,就请剧组帮忙带包经书上去,交给他在海拔5150米的绒布寺出家的父亲、喇嘛阿古桑杰。

绒布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曾是藏传佛教宁玛派修炼密宗环境最严酷之地。雷建军上去之后才知道,“它其实就是一个地洞”,这座尚存莲花生大师当年修行法洞的古寺,全靠昏黄的油灯照明,阿古桑杰是寺里唯一的一个喇嘛。阿古桑杰独守法洞20年,视珠峰为“空行母”的化身,他认为人类不应当打扰她,并对如今的“登峰时尚化”表达出了无奈之感。

“父亲是绒布寺中的修行喇嘛,认为登山活动是对珠峰的打扰;儿子却偏偏想成为一名助人登山的高山向导”,送一回经书却见证了两代藏人观念的碰撞。雷建军觉得,要拍一个以次培为代表的这群藏族孩子的片子,“他们和父辈之间的关系,既能体现出现代化的拉萨与日喀则乡村的关联,也同样是西藏的传统与未来的关联”。

8848米是一张真正的“结业证书”

90后的索多全名索朗多吉,来自日喀则藏区的农村,他是西藏登山学校第六批的学员。他留着小胡子,小辫子,爱笑也爱闹。“江湖气”十足的他无疑是《天梯》里一个让镜头兴奋的对象。

nlc202309082357

成为一名登山向导是索多自己的决定,从来到拉萨的那天开始,索多就一直接受着各种训练,时刻准备着成为一名优秀的高山向导。拉萨和登山学校同时给青春期的索多带来不少的改变。家中的母亲对索多的登山生涯总有些担心,每次看电视,偶然看到有爬山遇难的新闻时就更加心神不宁。2014这年,是索多的本命年,父母说村里的喇嘛算定他今年必有波折,可对索多来说,这年的登山季可能会成就他第一次登顶。

并非每一个登山学校的学生都有机会登上珠峰。影片中,谈到登珠峰的人选,已经在学校待了六年的索多总说:“那么长时间了,轮也该轮到我们登顶了。”雷建军说,对于登山向导来说,他们的毕业典礼,就是去登一次珠峰。登上珠峰,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进入一个合格的协作中。

然而要胜任起这份极需体能的高危工作,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学校副校长兼日常教练的普布顿珠清楚上“世界之巅”的威力。普布顿珠是登山学校招到的第一批学员。作为一名出色的高山向导,他曾被迫创造了中国第一个无氧登顶的记录。在一次登山中,普布顿珠队里一位很有希望冲击女性登顶记录的队员氧气面罩坏了,在海拔7028米之上,含氧量相当于地平线的30%,即使最优秀的高山向导都需要吸氧前行,否则很容易出现生命危险,或罹患一系列缺氧后遗症。为了保证女队员登顶成功,普布顿珠将自己的氧气面罩让给了她,并最终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完成登顶任务。然而那次的缺氧还是给普布顿珠的大脑带来无法挽回的损伤,这使他失去再次站在珠峰上的可能。他于是留在了登山学校,培养着一个个身上有着他影子的孩子。

索多最怕普布顿珠,“大多时候他都挂着脸”,而且他对索多的小辫子“怨念深重”。为了不挨骂,索多就去理发店剪头发,临到最后一剪却反悔了,索性就把老板娘编好的辫子塞到头发里。

曾经与死神的擦肩,使得普布对待登山特别严谨。他曾在距离峰顶只有一百米的时候,拒绝让自己的登山客户登顶。登山客户都气疯了,只有普布知道这其中的危险,“他有力气上去,但很有可能没力气下来”。有经验的向导知道,下撤是最危险的,因为体力和氧气不足的原因,不少人在下撤中一休息就睡了过去,再也没有醒来。因此,为了确保体力和氧气足够登顶并安全下撤,冲顶会设置关门区间,一般为九小时,九小时到了,哪怕距离顶峰只有几十米,向导也会把客户强行带下。而同样的原因,成功登顶的人,在顶峰停留也不会超过15分钟。这点在电影中也有表达,总指挥次旺桑珠就劝退了一个还剩20米就登顶,但眼睛有点看不清的登山客户。

影片中,索多第一次登顶并不顺利。虽然他专门准备了大量的风马旗,用来祈求自己登山的平安,但是到达珠峰营地的第一次高海拔运输,他的胆病就发作了,不得不提前下撤。不好的消息仍在继续,4月中旬,珠峰登山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山难在尼泊尔境内的南坡发生,十几位当地夏尔巴向导从珠峰1号营地出发海拔5800米左右的区域为登山者铺设绳索时,雪崩突然发生,导致了15名夏尔巴人的死亡。直到5月中旬,天气窗口终于开始出现。大队伍继续向前,索多如愿被安排在登顶协作的队伍中。

如果不是《天梯》的呈现,很难想象出攀登珠峰的视觉震撼。当山神铺展开圣洁的雪幕,焕发出令人超脱生死的美丽,攀登者只能像是这片巨大白色画布之上的细密针脚。索多他们穿越万年的东绒布冰川,挺过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攀登在北坳7028米、最陡处坡度有60度的冰壁上。冰鞋踢掉的冰碴洒落在摄像机镜头上,高山摄像的艰难也不言自明。

极限环境之下,一个登山客户对着镜头喘着粗气直说:“这不是人干的事,能上的都是神仙。”当其他人纷纷觉得体力不支、心理崩溃时,索多却在帐篷里往脸蛋上涂抹防晒霜,吐槽珠峰的阳光连防晒霜也白搭。7790米的二号营地里,夜里大风,人人都睡不好,且需要挂上保护才能出帐篷方便,索多帐篷里传出的电视剧《步步惊心》插曲,让人会心一笑之余也短暂地安抚了路途的艰辛。

雷建军觉得,比起拍出想象中登珠峰的惊险和刺激,开放式直接且平实地拍摄和展现出这些登山片段更有深意些。“即便是让世人心中澎湃不已的登珠峰,其过程也是简单而平实的重复,是一步步看似无聊的前行。这和我们的生活是一样的。”

很多登顶过珠峰的人下山时回忆说,其实在登顶的那刻没有太多的激动和思绪,“心里想的是提醒自己快点拍了照片下山”,这和电影中的呈现一致。某位登山家曾说,攀登时杂念多少和体力消耗成正比。

很多观众嫌峰顶的镜头没有看够,雷建军倒庆幸“好在还有那么一个摇镜头,能看到从左到右的场景”,到了峰顶,不只是人濒临崩溃,就连那台已经提前两小时都贴了暖宝宝的机器也是,“摇完一圈就坏了”。

他们的时代抉择

登山带给索多们的改变,远远超出了他们自己的想象。索多在接受采访回答“登山是否是他的一个愿望”时说,“原来觉得登山只是一份工作,后来发现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在帮登山的人实现他们登顶梦想的时候,我自己突然多了种说不出的感觉”。——这也许就暗合“喜马拉雅天梯”的这个意向。藏地路崖上,藏人绘制的白色小梯名曰“天梯”,藏民们说,“天梯”能导引人的灵魂去往圣地。而这群切切实实用全副身心助人登山的孩子们,其实也就是帮人抵达世界之巅的天梯。

然而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登上顶峰成为一名一流的高山向导,有人担心这些藏族孩子的出路。据雷建军了解,如果登不上珠峰,他们还有很多层次工作可以去做。“可以做运输,营地的搭建,可以去修路组。如果登山能力不强,炒菜炒得好,可以成为高山厨师。能在7028和7900做饭的人,也是一个特殊的能力。”

差不多十年前到前五年,去登山学校上学,在当地孩子中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近两年来,随着拉日铁路一通,人们去定日县,随便做个小买卖,有可能都比登山向导挣得多。所以,还是有些小孩弃学了。他们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

据导演说,去年拍完冬训后,索多突然说他开了一个朗玛厅,他请导演去喝啤酒,唱歌跳舞。导演去了那里才知道,那地方距离索多的村子20多公里,就那么孤零零坐落在一块类似戈壁的地方。导演觉得,这地方基本不会有什么人光顾吧。却看到已有四五个牧民在门口等着了。出于好奇,导演问,你们难道知道索多今天会来开门?牧人们摇头说不知道,只是来等着。“等不到呢?”导演问。“等不到就回去呗!”索多和牧人们都笑了。那是种天真淡然的明亮笑容,出现在索多和他们父辈的脸上。

影片的最后,剧组去拍学校招生的场景。孩子们正接受着登山学校老师严格的挑选,他们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期待,期待着拉萨和登山学校能够改变他们的生活。镜头最后停在了一个小女孩的身上,回答完摄影师的问题后,镜头并没有移开,而是停在了那里,她的脸上写满羞涩,看久了,她的羞涩也感染了在场所有的人。

“生活中,你盯着一个人看十秒,他可能都要揍你了。但是你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可以安静地去看他们的生活状态,我觉得这是一个凝视的机会。”雷建军说。

篇6:喜马拉雅山上的猴王的童话故事

一、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

1. 信用管理薄弱

山上香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是由于销售人员没有对于赊销的风险没有意识到位, 在进行对外销售时没有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评估分析, 并且企业也没有设置一个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对于客户的风险评估工作都由销售人员自己来进行, 说合格就合格, 没有一个部门来进行监管, 销售人员为了自己的销售量能够提高也没有按照公司所设置的信用标准进行客户考核, 就是根据自己的了解, 自己的经验进行赊销。

2.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完善

山上香食品有限公司目前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可以说是比较粗糙的, 就是把企业日常所经常发生的事项进行了规定, 而对于特殊的事项并没有说明, 同时在进行处罚处理时也没有列明具体的标准, 另外在这个管理制度中也没有看到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之间的一个联系, 在整体的销售风险方面和信用管理方面也没有具体的说明, 只是提到了要进行调查, 并没有规定一个具体调查的标准。

3. 缺乏部门间的核对和监控

应收账款的管理涉及到很多个部门, 目前山上香食品公司的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还仅仅是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的事情, 并且这两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还不是很紧密, 对于一些不是大量销售的情况, 销售人员在接到订单后并没有告知财务部, 而是采取了先进行发货, 等到完成送货后才把相应的一些票据送回财务部门,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延误了收款的时机, 一旦产品售出发生质量问题的时候, 相关部门就会进行协调进行解决, 财务人员也是在过了很久才开始收款, 往往是质量问题已经解决了, 但是货款还没有收到。

二、解决山上香食品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对策

1. 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公司应该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抽调一些业务能力比较强的人员, 另外再在社会上公开招聘几名在信用管理上有经验的人员组成信用管理部门, 之后对企业的客户进行整理, 评价资信等级等等,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建立客户资信档案

首先了解客户的资产状况、偿债能力以及与本企业业务往来等情况, 其次将客户的这些资料进行划分, 基本信息和往来信息, 基本信息记录相关的企业指标, 往来信息记录与本企业业务往来的时间、金额、付款情况等, 做到对客户进行动态追踪管理。

(2) 对客户资信进行风险评估

客户的资信度取决于以下五个方面:信用品质、偿付能力 (流动比率) 、资本实力、抵押品的变现能力、经济状况, 即常说的“5C”评定法。山上香食品公司应该成立专门评信小组, 运用专门的信用分析技术和模型, 通过对客户所有相关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和交易记录进行整理、分析、评定信用等级。

(3) 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

企业信用政策的选择是在进行资信风险评估后根据评估的结果给不同的企业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 并且所制定出的信用政策也要考虑到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所发生的一些情况变化。

2. 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1) 建立赊销申报制度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赊销的申报制度, 在客户需要采取赊销方式采购时销售人员要向信用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填写申请单, 信用部门人员要对这个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 经信用审核后才能做出是否赊销的决策, 然后要在申请单上签名盖章, 用以明确经济责任。应收账款列账后, 申报部门的负责人及经办人员就成了该笔款项的责任人, 并在信用部门的配合、监督下对款项的回收负全责。

(2) 建立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

在经过以上程序后, 对于每一笔赊销的款项已经明确了经济责任, 一旦发现哪一部分应收账款出现了危险的情况下要及时采取措施, 减少坏账的产生。同时一定要明确货款的催收工作不能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 要将货款的回收情况纳入到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中, 不能他们就只往外卖而不考虑收款。如果相关责任人不能及时回收而产生坏账的话就要有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3. 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1) 信用管理部门进行动态追踪

信用管理部们要对企业的全部赊销客户进行动态追踪管理, 一旦发现哪些客户出现财务危机问题时要及时的通知财务部门, 然后由财务人员督促销售人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催收货款, 并要由财务部门进行监督, 避免出现销售人员不进行催收或者催收力度不大应付表现现象的问题, 并要把这部门纳入对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里。在这三个部门中要不断的实现信息共享, 保证对每一个客户都了如指掌, 确保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

(2) 财务部门定期寄送对账单

对于企业所有的赊销客户, 财务部门要定期与其进行账务核对, 保证在数额、方式、期限的一致性, 对于客户在某一个方面提出的异议要加以重视, 并进行调查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做到万无一失。

(3) 销售部门随时关注赊销客户信息

销售部门是赊销客户的直接接触者, 是最了解赊销客户的, 所以一定要随时对这些客户进行关注, 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偿债能力、现金流等方面进行把握, 并要及时的把这些信息传递给信用部门, 以便于信用部门进行判断, 并对原有的赊销政策进行调整。

摘要:山上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 位于辽宁省锦州市, 占地面积100亩, 注册资本1000万, 距现在才十多年的发展史。是一家以农产品为主要材料进一步加工成食品的企业。本文对山上香食品公司应收账款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陈小霞, 苗春燕.财务管理案例分析[M].中国市场出版社, 2011 (6) .

[2]苏文松.关于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审计月刊, 2012 (10) .

篇7:喜马拉雅山,动物的天堂

雅鲁藏布江风光迷人,路边湿地里的一群群赤麻鸭和斑头雁正惬意地觅食,收获时散落在田野里的谷粒成了它们的食物。中国鹤类家族中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黑颈鹤,也经常混迹在牧民的羊群里觅食。

波曲河边的米团花盛开,甜蜜的米团花花蜜是鸟儿冬天里的美味。瞧,黑顶奇鹛正在米团花上吸着花蜜呢!黑顶奇鹛在中国分布非常少,如果不来樟木口岸还真不容易见到它们。

樟木口岸的友谊桥是318国道的尽头,跨过友谊桥就是尼泊尔了。一些猕猴每天都在这边溜达来溜达去,它们可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就可以自由地在两个国家之间通行无阻。来来往往的旅行者和这里的商家的友好,也让它们无所畏惧,就连给它们拍照片也一点都不躲闪。

彩虹般的九色鸟

九色鸟又名棕尾虹雉,是尼泊尔的国鸟,在中国只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高山上。为了一睹九色鸟的美丽,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们就出发上山了,必须在天亮之前先到达棕尾虹雉经常出现的地方躲好,以免惊吓着它们。

天慢慢地亮了,远处的草坡上,一只闪着彩虹般光泽的九色鸟正安静地刨着草根。它的头上顶着孔雀一样的蓝绿色羽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宽而长的棕红色尾羽,像一袭绚丽的长裙——这是一只美丽的雄鸟。不过,雌鸟的颜色比较灰暗,保护色很好,不容易被发现。

好客的噪鹛

高大的杜鹃花树下的腐殖土是各种噪鹛的乐园,这里生活着红头噪鹛、细纹噪鹛、纯色噪鹛等很多种噪鹛。它们在树林里刨、在牛粪里刨、在菜地里刨……这里好吃的东西很多,随便刨刨就可以吃饱。

这里气候温暖,食物丰富,没有人类的威胁,它们只需要对付自然界的天敌就好了。所以,我们走累的时候一屁股坐了下来,马上就被这些美丽的噪鹛包围了。惊喜的我们立刻拿着望远镜看这里、看那里,眼花缭乱。

米团花的粉丝们

爬山路走累了,坐在开满米团花的大树下休息是最惬意的事。开着米团花的大树简直就是小鸟们的食堂,纯天然的米团花花蜜是鸟儿们最喜欢的饮料。

有幸的是,我们遇见了挥着又弯又长的大嘴巴正在路边土里刨虫子的剑嘴鹛。剑嘴鹛可是中国鸟类家族的大明星,它们的数量非常少,已被列入全球濒危鸟类名录。

躲在树上吃果子的金喉拟啄木,穿着一身花花绿绿的衣服,艳丽夺目。虽然长着啄木鸟一样的大长嘴巴,但是嘴巴没有啄木鸟的那么结实,不过它们也会啄树洞。

可爱的小猴

远处的光叶高山栎树上蹲着一个大家伙,一头蓬松的白发,黑黝黝的脸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大的鼻梁上有两个宽大的鼻孔,屁股下面还拖着一条长长的白尾巴,原来是只喜山长尾叶猴!喜山长尾叶猴以树叶和野果为主食,仅生活在中国喜马拉雅山的几个自然保护区里,数量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看着它的时候,它也在好奇地端详着我们。

路边的树林里,两只猕猴正在拨弄着彼此身上的毛发。它们不是在互相挠痒痒,也不是在互相抓虱子,而是在抓彼此身上的盐粒。猴子出汗后,身体上会留有很多小盐粒。它们的食物里盐分很少,需要这些盐粒来补充盐分。所以,每当它们闲暇时,就会互相抓毛发里的盐粒来吃。这群猕猴漂亮、干净,身上的毛发还闪着金色的光泽,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

血一样红的鸟儿

在我一路的念叨下,血雀终于现身了。雄鸟的羽毛真的犹如鲜血一样,鲜红欲滴。不过,雌鸟的羽毛是橄榄褐色。在这一群有雄有雌的血雀中,雌鸟完全被雄鸟的红色淹没了。雪雀们正在低头吃着草籽,完全无视我们的存在。

我们还惊喜地看到了近几年才被发现的中国鸟类新记录——尼泊尔鹪(jiāo)鹛(méi),它像老鼠一样在地上乱跳。虽其貌不扬,却是中国鸟类家族的新星。

上一篇:黄叶铺写景作文下一篇:明信片唯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