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服装美的本质的思考

2022-09-10

一、什么是美—美的本质

“美”是什么?是艺术设计的核心问题,其实美既非客观事物,亦非抽象概念。它是一种属人的感觉。人类凭借这种感觉去评价和创造这个世界未曾有过的事物,既为自身生存发展创造着更好条件,也改造着世界和人自身。Aesthetics这个词的的英文本意,就是感性学,美学,是研究感觉的学问。

宇宙的发展史,是事物的反应能力越来越强的历史。任何事物存在都是有条件的,需要特定的环境,状态以及物质支撑才能维持。维持其存在的条件,叫做“利”,妨害其存在的条件,叫做“害”。对于生命出现之前的一切事物,其存在与否无法自我左右,无论是利还是害它都只能承受。被动地存在或者毁灭。

生命出现后情况发生改变,生命体可以对外部环境和条件作出反应,迎合对生存有利,躲避妨碍生存的条件。这就是生命的趋利避害本能。

但是也有区别,没有感觉系统的植物,趋利避害的能力。它们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多时候只能象无生命物体一样去被动承受。拥有感觉系统的动物,情况发生质的飞跃。能够对外部环境作出敏感的反应,用相应的行动来追逐和规避,达到维持存在这个目的。动物这种能力的生理基础是“生物快感”和“生物痛感”。快感促使其去趋利,痛感促使其去避害。

人类脱胎于动物界,同样拥有生物快感和生物痛感。但动物只能追逐和躲避自然界现有的条件和情况。而人类却拥有创造能力,能够创造和建立自然界尚不存在的条件和情况,并继续对这些条件和情况作出调整和改变。所以,配合人的这种创造能力。人在生物快感和痛感(不适感)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的感觉——“美”和“丑”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能够主动去判断如何创造出有利于人生存的新物质、新条件和新情况。这种判断是借助于“形式”为中介来进行的。一切物质,条件都必然表现为某种形式。只有形式才能为人直观感知。形式和内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内涵总是要表现为某种形式。通过对形式的判断能达到对实质的追求的目的。

所以美不过是人类感受形式、判断形式来把握形式后面所代表的实质的感觉系统。当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物质和条件表现通过形式为人类感知的时候,人类身体涌现出愉快的感受来加以肯定,这样的感受就称为“美”,反之就是“丑”。

世界是变化的,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也是变化的。今日对于人类生存有利的条件和创造物,明天可能就失去作用。结果过去对于人是美的形式和事物,现在不再美了,所以世间无美,更没有所谓永恒的美,一切事物,一切形式,一切条件,一切内涵,都必须服从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唯一不变的,只有人类判断事物,尤其是判断尚未诞生的事物的这套感觉系统。

二、什么是服装—服装的本质

服装是“服+装”,它是人的第二层皮肤,这个观点可以这样来理解:皮肤是人体的容器和第一层防护,而服装则在人体外面又构建了一层空间和防护,服装补充并强化了人的天然皮肤的生理机能.同时还延展了人的皮肤的生理机能。服装满足了人类不断扩大其生存空间和生存范围的需要。这是服装的物质性特征。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空间,防护和各种活动的便利和保证是服装得以成立的基础。

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不穿衣服的民族,但是绝对没有不装饰自身的民族。”服装另一层更重要的意义是“装”。其本质是人把自己的“灵魂”或内在个性——人真正的本质,借用物质将其外化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生理躯体不过是人的物质基础或工具,仅仅拥有这个只能称为“人形生物”比如世界各地发现的由动物抚养大的“狼孩”,“熊孩”。只有在人的社会环境里培养出来的,拥有思维,观念,性格等种种内涵的社会人,才是真正的人。

所以服装的本质,就是作为“社会人”的外壳。我们在社会中与人实际互动的正是这种人的社会属性——思想,性格,观念,社会地位,身份等等及其带来的人的行为。人的本质是一种只能感知没有外形的东西,人的生理躯体只能部分反映它,所以必须借助其他物质形式外化出来。服装体现着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就是人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审美等等,它直接附着在人体表面,和人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不同于自然状态的人的新的形象。这些外物在人的选择下,和穿着者的精神状态、个性人格、价值观念等有着内在的一致。自然状态的人披上这些东西就会使他不但在自己的感觉中,而且在他人眼里获得了或庄重、或威严、或华贵、或典雅、或调皮、或性感、或叛逆的种种印象。这种状态就是人的着装形态,是服装和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体态、动作结合起来的一种统一体。人的内在本质通过这种新的形态得以表达,并从这种形态里面达到自我感知和自我认同。

服装作为非语言性的信息传达媒体,把服用者的社会地位、职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文化水平、个性、自信心及其他内在性格等作为“人”的内涵传达给别人。服装起着传递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协调人际关系,构建社会架构的作用。所以,服装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要求。没有服装,“社会人”的状态就不能成立。服装已经与“人”这种状态结合为一体,是“人”存在的特征和表现。并且发挥着生活的效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

三、什么是服装之美

既然美是人鉴别客观事物是否具有适合自身生存发展,帮助提升生活质素的性质并加以肯定的一种感觉。那么服装之美就是人将自身作为客观事物来评价和鉴定,看看自己是否达到了更好地生存发展的某种状态,并对此加以肯定的感觉罢了。服装美是对人的审美,是对人自身的“存在状态”的鉴别和肯定。这是包括人的外在的生理特点和人的内在即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等所组成的一种综合状态。人在社会里生存,有生存得好的,有生存得不好的。生存得好与不好其实就在个体这方面的差异,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为何人会崇拜偶像并主动学习和模仿?就是因为这种理想自我或者偶像所代表的那类人的状态具备社会里生存的更大能力,让他仰慕,愿意成为这样的人罢了。

人的生理特点既是先天的,同时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塑造的。而人的内在就大部是后天造就的。服装不过是在人生理外形的基础上,在人体表面用外物重构一层新的形象。而这层形象,既可以

(1)表现外化人的内在。(2)塑造人的内在。(3)掩饰人的内在。鉴赏和评价服装,首先就是鉴赏和评价形式,看这种形式是否达到了目的和要求。然后看形式和内涵之间的配合,再后品鉴形式内部之间的关系。构成服装的外物形式,和作为穿着者本人的内涵,本来是相互独立的。两者的共通点在于,它们都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感觉既包括穿着者本人的感觉,也包括其他人的感觉。而要达到上述第一种目的,设计者和穿着者必须准确地把握和选择那些和穿着者的内涵所引起的人的感觉一致的形式。

形式不但相对独立于内涵,而且还有反过来影响内涵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原理在于,由于形式所引起的人的感觉,能够被转移和投射到人的内涵上面去。使穿着者本身仿佛也带上了形式本身所产生的那种感觉,或者说,仿佛这种感觉不是外加形式产生的,而是穿着者本人产生的。这就是“移情作用”,这是第二或第三种目的产生的基础。

在形式和内涵不相匹配的时候,也就是两者产生的感觉不一致的时候,就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会导致两个结果,要么内涵无法忍受形式,导致该形式被弃除或者被修改。但是如果形式依靠的力量过于强大,不能被弃除或者修改。那么被迫做出改变的就是内涵,内涵改变所产生的感觉就会越来越趋同于形式。这就是服装对人的塑造作用。而形式和内涵不一致的时候,又会掩盖人的内涵,让别人产生误会。

组成服装的形式并非是单一的。实际是一个形式集合群。因为人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所引起的感觉也是复杂而微妙的。必须用众多形式组合在一起来反映。但这些形式并非是地位均等的,而是有主有次,分工合作,互相影响。形成一种多层次,千滋百味却又相对统一的感觉集合体,类似于交响乐。所以服装之美也是一种综合之美。包含了形体塑造、发型、妆容、仪态、服装服饰,再到服装服饰本身的造型、颜色、材质、肌理、图案等等。

摘要:服装之美的本质是什么?本文首先在思考美的本质是什么这个基础上,得出美是一种属人的价值判断系统这个结论,然后进一步思考服装这种存在的本质,即作为社会人的存在状态的一种外在表征。进而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得出服装美本质的结论。即服装美是对人的审美,其本质是对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性格气质精神面貌等内在因素的外在表现的肯定。

关键词:服装,美学,本质,社会人

参考文献

[1] 荻村昭典.服装社会学概论[M].宫本朱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13.

[2]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朱志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89-91

[3] 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5.

[4] 安妮.霍兰德.性别与服饰-现代服装的演变[M].魏如明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116-129.

[5] 叶立诚服饰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1.

[6] 司有仑新编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2.

上一篇:不同茄子砧木品种幼苗对青枯病的抗性比较下一篇:新时期企业管理中财务与营销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