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职场 “七年之痒”

2024-05-09

如何避免职场 “七年之痒”(精选6篇)

篇1:如何避免职场 “七年之痒”

宋微微在电视台已经做了七年小编辑了,七年中,眼看当初的同事跳槽的跳槽,出国的出国,变化都很大,只有自己,守着这块自留地一样的工作,今年已经是第七年了,

如何避免职场 “七年之痒”

。社会地位好,收入也不错,这些都是她至今没变化的原因。但让她苦闷的是,总是这么编编发发的似乎不是个发展的路子。电视台的领导都是外面空降过来的,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我的事业好像发展到头了?”几乎每一个工作到第7年的职业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并深受困扰。就好像婚姻之痒,职场同样有“七年之痒”。据可锐职业顾问可户样本调查显示:迈入职场第7年是由中层迈向高层的关节点,这时是职业人最有可能出现事业“瓶颈”的时侯。在这一阶段的白领,已经有了相对深厚的操作经验,在本单位已经是一定意义上了的“老人”了,个人事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奠定,但接下来的怎么发展却出现了一个死胡同。如何把“七年之痒”变成“七年一跃”,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分析表明:七年,是一种职业发展的一个“平台期”,一个职业人的职业生涯大致划分为成长、探索、创新、维持和衰退五个发展阶段,而“职场之痒”就出现在职业探索阶段。这个时候,你需要对职业发展方向做一个重新的规划。重新规划前,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NO.1 你的性格特质与目前行业职种契合度高吗?

可能你做这个职位已经有些年头,也有了一些成就,但这个职务真的适合你吗?如果工作了七年后发现遭遇瓶颈的原因其实是这份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也许这份工作对你而言就如同结婚7年的妻子,虽然彼此间早已没有了感情,可说分手就分手也不容易。

摆脱原来的婚姻,一种自己已习惯的生活方式,这需要勇气。那么就得拿出些“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气概来,重新开展属于自己的事业。比如那些天生适合做老板而不是当打工仔的人,当然,重新开始的前提是手中拥有足够的资源,包括人脉资源、管理资源和资金。

如果目前职务适合你,那么你需要考虑你希望的职务发展方向是否适合你。职业顾问认为,逢“七年之痒”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有些人适合发展成为技术业务专家,有些人则适合往管理方向转型。每个人对职业的期待都很大,但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因此,我们设定发展方向时应寻找“最合适”的,而不必强求是别人眼中“最好”的。“术业有专攻”,业务状元未必是管理高手。 这种情况下,止痒需要你抛弃“面子”顾虑,找出“最适合的”。

NO.2 你是国际化人才吗?

“七年之痒”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职场人士想在自己的行业领域打出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的瓶颈。越往高层走,对一个人的国际化水平要求就越高。国际化的首要表现就是专业知识与国际化专业资质要求接轨。阅历的积累很重要,但资格的认证也不可缺少。搞管理的,你有一张国际MBA证书么?搞技术的,你有微软或者Intel的认证职称么?没有,那这就是你的软肋了。你必须拥有所从事行业内的相关国际专业资质水平,否则突破“七年之痒”即成空想。

国际化程度同时反映在外语水平上,英语熟练程度与收入高低密切相关,有关调查显示,精通英语者谋取高级职位或得到晋升的机会是英语一般者的3倍。如果你在相关方面存在欠缺,不妨考虑出国留学去充充电。

针对渴望摆脱职业“七年之痒”踏上金领之路的白领族,专家指出:“七年之痒”虽然难熬,但同时也是成就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资历的积累,学历对收入的作用趋于减弱,工作经验的影响趋强,七年的工作积累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给自己一个飞跃的机会,重新定位,规划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七年之跃”就在眼前!

篇2:如何避免职场 “七年之痒”

数据:调查对象整体敬业度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

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企业利润下滑,培训、学习等机会减少,员工整体敬业度有所降低。调查对象整体敬业度百分比得分为73分,相比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其中,采购销售类员工的敬业度偏高,生产一线员工的敬业度偏低。调查发现,一线员工敬业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包括: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收入待遇的不公平感;不了解工作的最终价值,工作内容单一性,工作成就感与挑战性不足;对企业管理方式不满。

现象一:对职业发展、薪酬待遇诉求高,“七年之痒”成为中年员工职业瓶颈

敬业度随职工工龄增长,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调查数据中,31―40岁的职工,敬业度偏低,因为该年龄段职工对职业发展、薪酬待遇、职业成就等方面诉求较高。

“大部分年轻人由于刚踏入职场,对未来充满希望,希望能够好好表现自己,因此工作敬业度较高。”一家保险公司人力资源部蒋经理说,中年人面临着来自工作、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压力,如果再遇到工作上的一些挫折,可能会影响工作积极性,从而降低敬业度。

“职场也有‘七年之痒’。”一家物流公司员工周勤说,“七年之痒”多是因为员工自身遇到职业瓶颈,感觉自己在这个岗位没有晋升发展空间了。

“如果企业不做任何干预,员工敬业度的水平会出现阶段性的低潮期。”相关负责人建议,企业在员工入职3―6个月、2年左右、7―8年后的几个员工心理波动的关键时间点给予干预,增强员工心理疏导和职业引导。

现象二:比起薪酬待遇,职场“勾心斗角”更让人觉得“没劲”

“如果工作的付出与回报相差太大,员工往往会消极怠工或者跳槽。”在一家国企工作了5年的毕新说,她的同学在一家上市公司,年薪20万元以上,她一年还不到5万元,“我们工作内容差不多,心里难免会觉得不平衡,没有合理的薪酬机制,怎么能谈敬业度呢。”

民营企业员工刘令认为,公司氛围对员工敬业度影响更大。“我第一家工作单位是国企,同事非常乐于助人,当时每天上班都觉得动力十足。后来来到一家民企担任业务主管,尽管工资翻了一番多,但同事之间勾心斗角,让我觉得很没劲。”

调查发现,职工收入对敬业度的影响明显,不过,具有高影响度的因素并非薪酬公平,而是“组织氛围”,即“我与一个团队的同事们相处十分愉快。”除此之外,另外具有高影响度的两个因素依次为“待遇回报”和“职业成长”。换句话说,企业的福利待遇与员工的工作付出是否相匹配;过去一年里,员工在企业中是否有机会学习和成长。

企业应为职工设计成长“双通道”

敬业度是员工留在组织的意愿程度和愿意努力为其工作的程度。西方大量研究发现,企业股票增值、实际利润增长以及可持续的发展都来自敬业的员工。北美电器零售商百思买的报告更表明:员工敬业度每提高2分(总分为100分)就可以使年销售额增长10万美元。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员工敬业度?专家说,从企业层面来说,要为更多职工设计职业成长的双通道,即管理通道和专业技术通道,适度增加职工的多能工培养及内部轮岗。同时,注重整体报酬设计,包含综合福利、培训成长机会、工作环境、组织文化氛围、企业发展前途等等,以激励人才。

“身为员工,应设法了解上司的工作目标、工作方式、承担的压力及其个人的优缺点,有一个默契配合的领导,对个体敬业度和工作效率将会有很大提升。”省社科院一位研究员说,待遇与发展要少做“横向比较”,多做“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时不仅要比较劳动报酬,也要看到工作产出、工作内容范畴、工作方式乃至部门、企业平台之间的差异,不能简单比较。纵向比较时多与自身过往发展情况比对,看到自身的成长与进步,避免“贪功冒进”。

篇3:如何避免职场 “七年之痒”

2 0 0 0年以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显著的进展是数字化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广泛进入课堂。但是, 当信息技术应用变成仅仅是多媒体资源演示程序和演示方式时, 是不可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数字化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 并非仅仅是要提高所谓的“讲授效率”,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和资源的交互促进课堂内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 使学习从工具性交互走向生成性交互, 否则只能造成“课堂是电影院, 课件是影片, 教师是放映员, 学生是观众”的尴尬局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同样如此。缺乏交互的网络课, 听到的只是一片键盘的敲击声, 鲜有同伴间的语言交流和互动, 学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国际研究表明, 没有交互的课堂环境, 学习者的学习会变得乏味, 缺乏动力, 受限制过多, 且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最典型的事实是, 在很少有课堂交互环境支持的数字化学习中, 流失率和复读率要超过8 0%。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整合于传统的课程似乎已“走到了尽头”, 尽管在课堂上可以把技术的丰富性展示得淋漓尽致, 但课堂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也很少有科学的证据证明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确实有了长足的发展。实践呼唤创新——只有创新, 教育信息化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要走出“七年之痒”, 首先在观念上要有所突破, 要敢于超越技术“整合”, 走向应用创新。美国教育技术专家Charles M.Reigeluth提出“当前的‘技术整合’运动主要还是聚焦于如何运用技术来支持学校已经采用的各种教学方式。然而, 如果我们想要找到技术能够转换现有教学方式的新路径, 也就是使得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 那么, 就必须实现‘技术转换’”。“要使技术在教育中‘活’起来, 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吸引力, 根本的解决之道只能从理念转换上去寻找。从改革教育体制入手, 重塑师生关系和生生同伴关系, 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脱离具体情境的学习转向完成真实任务。只有这样, 超越技术整合才可能实现, 进而推动教育走向辉煌的未来之路”。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新技术从诞生到普及推广有一个滞后的周期, 也就是技术在应用领域的磨合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本身的创新与发展, 并不属于教育技术研究的范畴。教育技术研究的使命在于研究新技术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后, 给教学环境会带来哪些变化, 由此对教学的基本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之间的协同关系会产生怎样新的影响, 进而在新的学习环境下构建教和学的新模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技术的应用创新要比技术创新本身更为艰巨, 因为它涉及人们教育观念和行为的改变, 涉及教育体制的变化, 而我们对这种技术转换的艰巨性往往认识不足, 凭热情一下子把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推向极致, 动不动就是“革命”, 结果是出现一种新技术, 就来一次“革命”——“革命不断, 风景依旧”。

走出“七年之痒”, 要在理论挖掘上下工夫。当今, 基于脑科学的学习理论发展迅速, 一些最新的研究发现能从全新的视角给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探索以有力的理论支持, 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步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例如, 对婴幼儿的研究表明:即使只有四个月的婴儿, 已对某些知识领域出现了高度抽象可作预计和可再生的模型。这给皮亚杰的心理学中认为年幼的儿童不具有理解复杂或抽象现象的脑结构学说提出了挑战, 为信息技术用于早期儿童发展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又如, 脑科学研究发现学习数学时大脑的不同区域都参与作用、可能包括视觉部分的区域, 负责词汇的区域和负责定量的区域。上述任何一个区域功能失效或它们之间信息不能协调, 都会导致在学习数学时发生困难。正确地选择学习程序, 如用物体作为数字的空间模拟, 即使当儿童不能阅读时, 在教授数学上也能获得成功。这一研究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做中学”的数学和科学的互动学习方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不切实际地要求教师都去搞教育理论, 而是要高度关注学习理论的新发展, 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学习理论。这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是一样的, 数据本身并非信息技术工作者自己的。他们做的工作是“数据挖掘”, 也就是数据信息的再开发。同样, 我们做的也是这种“理论挖掘”工作。

篇4:职场的“七年之痒”如何解?

七年之痒关键词:

放弃,不舍得;继续,没兴趣。

受访者/庄黎明(35岁,女,A公司后勤部长)

从23岁到32岁,整整9年,我一直在做销售工作,有过3次跳槽经历。2000年,我选择了在某公司稳扎稳打,从普通业务员做起,经过5年的苦心经营,我终于做到了省级销售经理的位置。这让我似乎看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曙光。

可到了2005年,因为行业越来越不景气,我的工作进展异常困难,和上司的沟通似乎也变得麻烦起来。上半年,我都被这种巨大的工作压力逼得喘不过气来。事实上,做销售工作永远都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突发事件,但我很少长期处于这样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各种想法都涌上了心头。

从年龄上看,我正进入所谓的职场黄金期,精力充沛、经验丰富,又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看上去似乎可以大干一场;从事业前景看,我学历不高,只有大专文凭,又没有特殊的专业技能,干到目前的位置已经不容易,再往上升,可是希望渺茫;从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来看,该行业属于典型的夕阳产业,前途黯淡;再观个人生活,孩子已经上学了,功课需要父母辅导,再也不能一味依赖老人照料,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还是像从前一样忙于应酬,恐怕说不過去。

想到这些,我深悔当年未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必要的规划,跳槽几次,奋斗多年,却入错了行,选错了职业。尽管表面看来我的职位和收入都不错,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非常害怕面对将来。公司新人个个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而我却时常感到疲倦,似乎对手头的工作再也没有往日的热情。放弃这份职业和多年积累的相关经验,我不舍得。可如果选择继续维持,我也似乎只是把工作当作生存的手段,再也没有了过去的乐趣。

难道,我就这么干下去,直到年轻人把我挤掉,或者是挨到50岁退休?

一个“挨”字,使我心惊。如果我年轻几岁,我会立刻转行,与应届生一起,重新开始职业选择,在朝阳产业中寻找机会,最好干脆转换职业,不再做年龄越大劣势越明显的销售工作。可是,我已经30多岁了,手头似乎又有了点工作资本,完全放弃重新开始,值得吗?

总之,当时的我,跳槽之念与犹豫之心如水火两势,势均力敌。那种感觉,很像人形容的婚姻“七年之痒”,表面看来波澜不惊,可内心的焦灼烦躁却比痛更难忍受。

解痒秘诀:左手谨慎,右手果断

职场行走多年,我深知冲动绝不能解决问题,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当时的情况下,只要我调整好心态,转行或转职都是没必要的。但我越调整,对销售经理的职位越感厌倦,特别是与客户的应酬占用了我大量的业务时间,直接导致我对家庭的照顾不周,为此我深感歉疚。

我知道,有不少人三四十岁还有勇气重新开始,也有成功的例子,但我不确定自己能有那样的心智和决断力。所以,跳槽或转行的想法,我都只是在内心思考,手头的工作我丝毫不敢放松。

左手谨慎:虑事悲观

转行意味着重新开始,必然有一个适应过程,何况,只有进入了新的行业,才能真正了解行业内部的情况,万一转换的行业同样不适合自己呢?我的年龄经不起一再转行的折腾。转职问题更大,我一直从事销售工作,除了销售,我还有其他职业选择吗?

右手果断:行事乐观

我冷静分析了自己希望转行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所处行业发展处于下降通道,前景不明。但并非这个领域内的所有行业都在走下坡路,比如说相邻行业?我把目光瞄准了A、B、C三家企业,这几家企业虽说与我所在的公司属于广义上的同行(都和建筑相关),但细分之下,无论产品还是企业管理模式,都属于业内极具潜力的佼佼者。

仔细分析这几年我的工作经历,我发现销售后勤管理的职位非常适合我。这个职位需要从业人员具有销售和产品知识,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最重要的是相对稳定,能够保障我对家庭的照顾。但这个职位需要熟知工厂的整个生产流程,而这一点,恰恰是做惯了外联销售管理的我最为缺乏的地方。于是,我有意在工作中加强产品知识的了解和生产流程的熟悉。

半年后,A企业销售公司后勤部公开招聘部长助理,做足准备的我,凭借相邻行业优势,顺利入选。2008年初,部长调到厂区做管理工作,上任前推荐我接替她的职位。如今,我在销售后勤部长的职位上做得非常开心,并且将来还可以转到厂区工作,前景广阔着呢!

点评

在一个工作领域历练五六年,即使已经身居要职,也很容易进入情感倦怠期。坚持还是放弃,因各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选择。本次受访的庄女士,在人生步入中年时,认为职业规划与家庭生活必须有一个平衡点,所以选择了与相守多年的销售工作说再见。在跳槽之前,她对职业目标重新定位,仔细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未雨绸缪,有的放矢,所以,跳槽成功也是正常的。

职场遭遇“七年之痒”,坚持与放弃都可以。请记住:一,要明白自己更看重的是什么;二,全面回顾分析自己的职业技能与经验,看看有没有更多的优势和其他方面的潜力;三,做好手头的工作,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挠到痒痒了,才能解痒,否则的话,“七年之痒”只会越挠越痒。到了那种地步,恐怕会痒得你乱了阵脚,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更加恼人。

栏目管理/黄婉琼编辑/曹雯

篇5:如何避免职场 “七年之痒”

我们的身体,时刻都在改变;我们的思维,也是不停在变。

身体不变,叫冻龄;思想不变,叫顽固。这两者都不容易做到。

我喜欢常变常新的感觉,总会给人以新意,一种说不出的新鲜感。

生活,岂能止步!

昨晚,跟一个老朋友,简单谈了下梦想。

ta觉得,人应该有梦想,有追求,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追随内心。

ta觉得,我属于有追求的人,在事业上应有所成就,这也是我的追求所在。

我冷静想了想,貌似身边好多朋友都觉得我是一个女强人。

我自己从没想过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三时,觉得自己想学习企业管理,就致力于考企业管理的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时,家人想让我回郑州;而我也不想留在北京,尽管当时也有留京的户口指标,但还是潇洒地回到了郑州。

回到郑州之后,自己在智联招聘上选了20多家企业,花了一周的时间去各类公司面试。

我当时的心态是风风火火的,很激动。也会在求职者中衡量一下我的水准。

现在才明白,也许我这种方法,运气好的话,可以找到一份很有发展的工作;若运气不好,则葬送自己的前程。

而当时的我自己,也没什么衡量标准,只是晕头瞎找而已。

结果证明,我既不好运,也不倒霉。

积攒了三年的——不知道对我的成长有什么作用的工作经验。

但当跟身边同龄人沟通时,除了我没去过国外,其他的也都还好,视野方面的见识,也都是还好的。

身、心、灵方面的受虐,也是不可小觑的。

这三年,我最大的收获,也许就是见识不同的人吧,各类人群。

我是一个不擅长总结,也不擅长评价的人。

只会有一种直觉上的喜欢或者不喜欢,有时也说不出具体的感觉,抑或是因为不想说,所以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今天,有幸去郑大新校区参加了河南省王阳明研究院的成立大会,大会上有河南的各类学术泰斗,因为太多,也无从下手认识他们,也无从向他们介绍我自己。

当快要结束的时候,才意识,其实,我们在一个群里已经好多天了。

目前,我跟初去北京时,已有很多的不同了。

,maybe真的是一个人生大转折。

面对生活,身边不同的人,也会有各种追求与想法。

大家都会惯性地在公共场合表现出一面,实际内心又是一面。

当个别勇敢者有勇气追随内心时,我真的很钦佩ta的勇气。

面对生活,我可能是个懦夫,也可能是个过客,亦或者是个两面派,但却一直在欣赏着生活。

面对——对生活无奈,对自己无奈,但又很积极乐观的人,我是很敬佩他的。

无论他内心是否思考过生活的真谛,是否清楚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至少他在很认真地活着,很真实地活着。

有时想想,我现在为什么会是现在的处境。但现在的处境,又有什么问题呢?过去的,真的是好的吗?是适合我的吗?

生活,就是点点滴滴,有血有肉。

追求着觉得值得追求的。

不能因为谁的什么爱好,什么环境,什么行为,就对ta有什么异样的想法或者目光。

两个人走在一起,最佳的状态是什么?

你为我遮风挡雨,她为你遮风挡雨?

我觉得无论如何,找个愿意为彼此遮风挡雨的人就好。

你的任何伤口,我都愿意帮你包扎,等你复原。若这些伤口真的无法消失,那这些也就是你本身的一部分了,也没什么不好的。

生老病死,四世同堂······

工作,爱情,婚姻,学业,爱好,旅行······

这些都是生活。

平平淡淡才是真。

作者:夏沫

篇6:七年之痒诗歌

多久未曾提笔

为你写一首诗

在这样的夜里

月光拂过窗台的书桌

一抹绽放在心底的情愫

在纸页上蔓延

三月春又来

樱花弥漫

顷刻间散落了容颜

这是我和你的七年

梦里花落,云对雨雪

沧海桑田

斩不断你我之间

是压低的帽檐

让我看不清你的脸

是风染过的指尖

勾住了山谷之巅

你看

是云飘过的天边

美的让人留恋

你听

是春雨的落点

荡漾了水中的圈

你闻

是七年前埋藏的花香

在岁月里沉淀

这样的月夜

在灯影摇曳的长街

风记得时光的.琴键

一枚枚音符拂过心的弦

不必缅怀逝去的容颜

那是爱情的历练

风轻云烟

梦境回旋

风铃在山谷沉淀着思念

于爱

在我心底深处

是你唇间的温度

这是我为你写过的诗

这是我为你填过的词

与你携手走过的2555天

一如时光回转的初见

时光荏苒

亲手埋葬逝水的流年

一年又一年

看不腻,宠不完的你

上一篇:心理健康第六册教案下一篇:2023思想汇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