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习惯的力量》

2024-04-21

读书心得《习惯的力量》(通用15篇)

篇1:读书心得《习惯的力量》

《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

我选择阅读了这本书,心想着借鉴一下书中好习惯的养成方法,当我仔细地去读这本书的时候,书中并没有像其他书那样,向我们直白的解释“习惯”的定义是什么,“习惯”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多么的重要。而是通过一件件案例向我们阐述“习惯”到底有多强大。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尤金的案例:一个连前几分钟自己做什么都不记得的人,竟然可以在没有人陪同的情况下,在相同的建筑设计的社区里找到回家路,还顺便采回了松果,尽管事后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都干过什么。读过这个案例,我就想,如果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我们将某些行为转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我们会走向何种高度?

书中还有一个案例中的一位少校说:“如果你的习惯对了,你是无所不能的”。还有句话说的“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也就是说,决定我们每个人命运的真正王者还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身上的习惯。坏习惯多,就会有糟糕的运程和痛苦的生活;好习惯多,就会有亨通的前程和幸福的生活。

就像书中巧妙的一些比喻,它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你的方向盘。“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人体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然后绞尽脑汁向人们传述关于一个好的习惯怎么样给人以极大的帮助,更人格的塑造,命运的走向提供了很多实际的借鉴意义。现如今社会,大家普遍的成败观都是经济、政治等个人的价值体现,越来越浮躁的社会对于价值取向的定义渐成病态。这时候一种正确,甚至清新的价值导向,如《习惯的力量》中所提到的,“习惯”就是一点一滴,循环往复,无数重复的行为动作养成的,好的习惯,坏的习惯莫不如此,只是结果不同。关键的一步是要马上行动起来,本书作者称之为“行动者和空想者的根本区别”。把命运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当现代人不断将彼此的好的习惯累积起来的时候,那么对于整个社会健康,良好的风气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面对繁杂的当代社会环境,不仅个人要有好的习惯养成,社会也同样需要一种良好的发展习惯。个人通过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为将来事业家庭提供优质的保障,因为“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而个人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可以有助于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个人价值才能更好的体现,才会对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那么,一个社会拥有良好的习惯,将对人类的发展起到极好的作用。一个城市拥有齐全的市民体育锻炼场所,那么市民的身体素质将得到很好的保障,有利于建设更好的社会环境,这是个不断双赢的过程,而一个社会的交通系统,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将会更加促进市民对于良好素质习惯的养成。当所有人都积极遵守交通秩序,那么这种习惯就成了普适的共识。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互助友爱,夸奖安慰的声音将成为这个社会习惯的发声,那么和谐社会的建立将得到更多的保障。

当把这种思想应用到企业之中的时候,员工自己业务的提升更需要良好习惯的养成,领导良好的习惯有助于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有效促进项目的进展、事业的发展,当整个企业的普适价值观都以这样种种良好的习惯作为依托的时候,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当然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彰显。我们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给自己一个年轻健康的身体,那么未来可以为自己所在的企业提供更多支持。一种糟糕的习惯则自然会扼杀很多成功的品质,更给事业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后果,有时候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曲折不前,走下坡路。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对于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大的社会来说,拥有良好的习惯未必可以让一个人一定成功,但是一定能让这个人在追逐成功的路上更加高效轻松;企业公司拥有良好的习惯未必一定会让公司成为NO.1,但是一定会让这个公司在成为NO.1的过程中更有竞争力;而对于社会来说,社会必须具有良好的优质习惯才有利于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步。

在以后的工作中、生活里,我要努力的培养好习惯。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的做事,仔细认真,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学习努力让自己的行为更加规范更加得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目前已经有的不好的习惯,有目的的改变,构建有助于走向成功的日常行为规律。

篇2:读书心得《习惯的力量》

《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1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其实在很早听冬吴相对论的时候就知道了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读这本书,可能想读的书实在太多了,很多优秀的书籍就可能被搁置在一旁,迟迟没有时间去读吧。

虽然这本书还没有读完,但是第一部分是讲的个体的习惯,后面讲的是组织的习惯和社会的习惯,所以,第一部分已经对我很有帮助了。以前也零零散散的读过一些养成习惯的文章,自己也有一套方法论,但是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而且很多时候会困惑为什么有的习惯能够养成,有的习惯就是无法养成,有些习惯虽然养成了,但是花费了不少精力,折腾了很久才得以养成,真的非常辛苦。这些困惑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今天有幸读了《习惯的力量》,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习惯是这样养成的:把暗示、惯常行为和奖励拼在一起,然后培养一种渴求来驱动这一回路。举个例子:烟民看到暗示,比如中华香烟,那么这个时候烟民的大脑就会预期尼古丁的味道,单是看到香烟就足够让大脑产生对尼古丁渴求的冲动。然后就开始抽烟,抽烟的同时得到快感,随着这一过程的重复次数的增加,吸烟就变成了不假思索的习惯。

可以看出,习惯的养成有四大环节:暗示、惯常行为、奖赏、大脑预期奖赏,渴求内啡肽的分泌或者成就感。

所以我们在培养新的习惯的`时候,就可以从这四个环节入手,比如暗示环节,如果你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首先,书要放在你手边或者能看到的地方,这样你才会接收到暗示,这时候你想想你读书后能够获取到新的知识,开阔你的眼界,在于朋友交谈的时候,思维清晰,更有深度,收到你朋友的崇拜,非常有成就感,于是你拿起书开始阅读,某次你与朋友交谈,朋友大赞你思维严谨,看问题看得够深远,你很有成就感,你就会越发的渴望多读书。当然不可能每次与朋友交谈都会获得赞赏,但是日积月累,你在朋友的眼中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这种自豪感是会一直持续的,另外你读书还可以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等到好处,慢慢的,你就会养成读书的习惯。而我之前困惑的为什么无法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不是缺乏渴求,缺乏奖赏,最关键的就是没有暗示,习惯养成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所以可以把运动鞋放在显眼的地方,吃完饭很容易看到运动鞋,然后就想起运动,同时也会想象到运动给我带来强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这时候就会渴望去运动,随着坚持运动,身体素质越来越棒,精力也越来越充沛,既然而然的就会养成运动的习惯,我在写这篇文章,也是在加强我对运动的渴望。

如果有某些坏习惯想改掉,首先就是明确暗示和奖赏是什么,保证这两项不发生变化,替换掉惯常行为,你就会让好的习惯,取代了坏的习惯。比如有的人压力大的时候喜欢暴饮暴食,这时候我们遇到压力,去跑步,同样也满足了减少压力的快感,这样慢慢的就会改掉暴饮暴食的坏习惯,养成了跑步的好习惯。

《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2

养成习惯的步骤

养成一个新习惯需要重复三个步骤暗示、惯常行为、奖赏。这三个行为要成组的反复出现,才能帮助人们建立习惯。

1、暗示。

暗示是能够触发行为的一个开关,比如说清早起床,模模糊糊的去洗漱间拿起牙刷开始刷牙,起床这个动作就是去刷牙的暗示。暗示像是一个条件反射的起点一样,就像人看见柠檬、酸罗卜会流口水,柠檬酸罗卜就是流口水的暗示。

暗示可以是物品,比如说有些人看电视,回到家看到了沙发和电视机遥控,就开始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沙发和电视机遥控就是暗示。

暗示也可以是情绪,比方说我感到无聊的时候喜欢玩手机,无聊这种情绪就是玩手机暗示。

暗示还可以是某个时间点,比方说一到晚上十一点,就在心里告诉自己,可以睡觉了,晚上十一点就是一个暗示。

暗示也可以是任何会触发你重复行为的事物。所以建立新习惯要先选择暗示物,可以选择有利于习惯性行为发生的物品,比方说,运动鞋,我可以设计成这样,某个时间点,一看到运动鞋,我就穿鞋走出去跑步。

改变旧习惯要识别暗示物,这个难度较大,因为旧习惯的脑回路很多是潜意识的,一般情况察觉不到,书中讲了一个好方法,拿一张纸,每次你开始旧习惯的时候,就记录一下你当时看到了什么,你在干什么事情,你的情绪状态,基本上记录几次就能发现暗示物。

2、惯常行为

惯常行为是暗示物出现后,人即将进行的一系列行动。

惯常行为要进入潜意识,就要做到了熟于心,所以惯常行为要先熟悉和设计。比如说看到瑜伽垫就上去坐一会儿运动,运动内容要提前明确,不能等到坐上去了才开始去寻找锻炼内容,那样会将原本不多的耐心消磨干净。

结合之前看的《微习惯》这本书中的秘诀,惯常行为刚开始设计时最好是极微小的,十分钟之内能完成的事情,这样易于完成,有助于帮助习惯回路的形成。

3、奖励。

奖励在习惯的养成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一切习惯得以养成的关键,没有奖励机制,人们就不会有动力去重复一件事。

奖励机制中最让人着迷的是即时反馈,也就是说完成动作之后,马上会有一个奖励的结果出现。这是很多好习惯无法维持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好习惯多半是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的,比如说规律作息,坚持健身,不坚持个几个月,很难看到成效。而坏习惯简单的多,刷会手机,马上就有吸引注意力的内容,打个游戏,大脑马上就觉得很开心,坏习惯的快乐马上就能得到,所以坏习惯非常容易养成。

好在人是一种有丰富想象力的动物,在习惯养成的奖励设置方面,我们可以把未来将获得的奖励拿来想象一下,比如说减肥,每次运动完或者少吃两口,就想象一下脂肪燃烧的样子,想象一下完美身材的样子。

也可以在动作完成之后进行另一项让人享受的事情,比如说运动完后洗澡,享受热水澡后的放松,比方说运动完之后去照照镜子,享受自己身体健康美丽的样子。享受自己的好身材,我想这是很多健身人能坚持下来的原因,不相信可以看看健身房有多少人完成训练后会照镜子拍照。

简言之,奖励五花八门,对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所以要耐心去寻找能让自己坚持下去的小确幸。

三、养成习惯的要点

1、坏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

任何习惯只要养成,就在大脑中形成了一条很深的神经回路,只要你触动了这条回路的开关,它就会自动的运转一遍,直到你强行的用意志力把自己扯出这条回路来。

坏习惯的触发开关还不止一条,比如说漫无目的的刷手机。你会在觉得无聊的时候刷、等车的时候刷、睡觉前刷、醒来之后刷、上厕所的时候刷、、、、、、,简直是无时无刻不刷手机。这么多条刷手机的触发开关,你哪有那么多意志力去抵抗。能让手机星人停止刷手机的`事,大概只有类似于老板怒吼和老妈怒吼之类的外力事件发生。

坏习惯脑神经联系太强大,我们不可能动手术把它移除,要改变习惯,你必须留住坏习惯回路中的暗示和奖赏,在中间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只有新习惯建立起来了,你才有可能在暗示物出现的时候不重新走回老路上。

2、信仰很重要。

坏习惯被替代后,好习惯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正常运转。但是到了有压力或者生活暴击事件发生的时候,人很容易重复坏习惯。因为坏习惯已经在大脑中建立了很深的习惯回路,大脑喜欢熟悉的套路,而且很多坏习惯又那么迷人(比如说熬夜)。

比如,我以前有为了放松,睡前刷剧,一刷刷到半夜的坏习惯。我知道对健康不好,所以已经用看书替代刷剧了,效果显著,觉得看书没意思,还是睡觉吧,一会儿工夫就睡着了。

但是,一旦某一天心情很不好,我就会重新开始睡前刷剧,刷到半夜。

新建立的好习惯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被摧毁。《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发现有一类人很能抵抗坏习惯的诱惑,这类人是有信仰的人。这类人很多信宗教,但是深入研究发现,并不是宗教有什么魔力,而是这类人他们坚信自己一定会变好,他们觉得神会帮助他们,会赐予他们力量,他们对自己会变好没有任何怀疑。

《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3

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霍吉撰写的《习惯的力量》,向我们剖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难能可贵的是向读者提出了若干不断改变坏习惯、培养好习惯的有效小技巧,让读者能有效地改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获得更大的成功。作者把他的观点讲得深入浅出,朴实而不玄奥,别具风致。作者玉想琼思,宏观博识,妙喻珠联,警句泉涌,也是本书的一大看头。这本书对于引导我们如何克服困难很有教育好处,能给读者带来许多启迪。加上这本书印刷精美,插图悦目,佳言隽语编排独出心裁,颇足增加阅读时的兴会。怪不得被亚马逊书店、《纽约时报》等权威组织评为20__最畅销的商业生活类图书。

人们常说“命运无常”,“成功但是幸运罢了”,“吃多少,穿多少,注定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习惯的力量》告诉我们:所有的成功都能归结于一种习惯,习惯就是把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坚持下来。讲得多好啊!简括弘深,微言妙论。是的,只要我们持续每一天进步一点点,持续每次进步一点点,持续在每个环节进步一点点,就是这样,每一天都完成小目标,向大目标迈进一点点,假以时日,功到自然成。反照我们的行为:要么临河羡鱼——只有空想,没有行动;要么临渊结网,平时不准备,到时做不来;要么“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要么“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缺乏恒心,时断时续;要么敷衍了事,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就放下了。我们做事所欠缺的正是成功所必需的一往无前的气概、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所以,我们往往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是情理中事了。由此可见:命运不是“无常”,而是我们越努力,运气就会越好;成功不是“幸运罢了”,而是天道酬勤的结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吃多少,穿多少”不是“注定的”,而是靠我们自己去争取的。

在本书第一部分第五章中,作者倡导我们:每一天做些苦差事来磨练自己。乍看悖于常理——人的本性是远离困苦,追求安乐。细想却富有哲理——人乐为者多非善事,而事之善者每即人所恶为,故人之所应为当为辄反于其欲为愿为,甚且非其所能为可为;即使自讨苦吃有自虐倾向,苦中作乐有自欺思想,但往往可将潜力发挥到极致。作者的本意是:磨难,是提升自我的最佳捷径;人无磨难,无以战胜自我。

人之百年,忧劳总至,快乐难留。好像上帝造人是叫他们来这世间专门受苦受难似的。应对苦难,我们时常会觉得有些不习惯,或者感觉有些紧张和压力,甚至是焦虑和恐惧,但这正是我们成长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在苦难中磨练自己,那么我们将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存在畏难情绪,备受苦难的煎熬。苦难是不打不倒的。要打倒苦难,做事就要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惟其如此,才会在困难和挫折中突围而出,取得某种成就;才会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在暴风骤雨中鹰击长空,在惊涛险滩上乘风破浪,得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得以俯仰无愧,快慰平生。

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并由此养成一种勤奋的习惯、坚持的习惯、思考的习惯、严谨的习惯,这就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也是本书作者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4

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霍吉撰写的《习惯的力量》,向我们剖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难能可贵的是向读者提出了若干不断改变坏习惯、培养好习惯的有效小技巧,让读者能有效地改进工作和生活的方式,获得更大的成功。作者把他的观点讲得深入浅出,朴实而不玄奥,别具风致。作者玉想琼思,宏观博识,妙喻珠联,警句泉涌,也是本书的一大看头。这本书对于引导我们如何克服困难很有教育意义,能给读者带来许多启迪。加上这本书印刷精美,插图悦目,佳言隽语编排独出心裁,颇足增加阅读时的兴会。怪不得被亚马逊书店、《纽约时报》等权威组织评为20__最畅销的商业生活类图书。

人们常说命运无常,成功不过幸运罢了,吃多少,穿多少,注定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习惯的力量》告诉我们:所有的成功都能归结于一种习惯习惯就是把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坚持下来。讲得多好啊!简括弘深,微言妙论。是的,只要我们持续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每次进步一点点,持续在每个环节进步一点点,就是这样,每天都完成小目标,向大目标迈进一点点,假以时日,功到自然成。反照我们的行为:要么临河羡鱼只有空想,没有行动;要么临渊结网平时不准备,到时做不来;要么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要么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缺乏恒心,时断时续;要么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懒得就懒;要么功亏一篑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就放弃了。我们做事所欠缺的正是成功所必需的一往无前的气概、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所以,我们往往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是情理中事了。由此可见:命运不是无常,而是我们越努力,运气就会越好;成功不是幸运罢了,而是天道酬勤的结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吃多少,穿多少不是注定的,而是靠我们自己去争取的。

在本书第一部分第五章中,作者倡导我们:每天做些苦差事来磨练自己。乍看悖于常理人的本性是远离困苦,追求安乐。细想却富有哲理人乐为者多非善事,而事之善者每即人所恶为,故人之所应为当为辄反于其欲为愿为,甚且非其所能为可为;即使自讨苦吃有自虐倾向,苦中作乐有自欺思想,但往往可将潜力发挥到极致。作者的本意是:磨难,是提升自我的最佳捷径;人无磨难,无以战胜自我。

人之百年,忧劳总至,快乐难留。好像上帝造人是叫他们来这世间专门受苦受难似的。面对苦难,我们时常会觉得有些不习惯,或者感觉有些紧张和压力,甚至是焦虑和恐惧,但这正是我们成长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在苦难中磨练自己,那么我们将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存在畏难情绪,备受苦难的煎熬。苦难是不打不倒的。要打倒苦难,做事就要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惟其如此,才会在困难和挫折中突围而出,取得某种成就;才会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在暴风骤雨中鹰击长空,在惊涛险滩上乘风破浪,得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得以俯仰无愧,快慰平生。

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并由此养成一种勤奋的习惯、坚持的习惯、思考的习惯、严谨的习惯,这就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也是本书作者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5

假期,我利用闲暇时间读了查尔斯·都希格著的《习惯的力量》一书,书中每一个精彩的案例给自己留下很大的感触。《习惯的力量》确实是一本好书。从本书中,我了解到好习惯应该如何保持?坏习惯应该如何做到见微知著,从而可以防微杜渐。这本书对于每一个人习惯的改进和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人生,成功的人生,都是从一个好习惯开始的。”习惯是影响我们一生幸福的重大因素,想要有更美好的人生,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习惯,也就是所谓的惯性。生活中,我们因为习惯的惯性,我们做事总是拖拉,克服不了懒惰的坏习惯导致很多事情挤到一起去做,最终收效较低;生活中也有人吃得太多发胖常下决心去锻炼,但总是克服不懒惰的坏习惯做不到我们花钱太多,很少攒下钱……我们无法控制自己。同样,凭借习惯的力量,有人写“饮食日记”成功减肥,酗酒之人成功戒酒,习惯可以成为一种力量,也可以成为一种硬伤。我们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有多少好习惯,能改变多少坏习惯,是否善于借用习惯的力量。《习惯的力量》一书,在书中告诉我们: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一个人可以:强化意志力、成功减肥、聪明理财、高效工作,一个企业可以:制造流行新产品、激励工作团队、在市场巨变中成功转型,一个社会可以:改良观念和风气、提升公民幸福感,习惯如此重要,但习惯的形成机理、作用机理、改变机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在《习惯的力量》中,查尔斯·杜希格告诉了我们“习惯的力量很强大,我们不可能忘掉坏习惯。然而,习惯本身也很脆弱,完全是可以被忽略、改变或者替换的,战胜坏习惯的方式是学习新的、更好的习惯。改变习惯的诀窍,是先辨别出“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这三大要素,然后让它们向更积极的方向转变。第一步,找出坏习惯并明确要替代的.新习惯;第二步,找出习惯的奖赏并替代,当初形成这种习惯是为了追求何种回报,在试图满足什么渴求,现在,用一种更积极的奖赏替代原有的奖赏,并不断地反省和强化;第三步,找出暗示并努力克服,地点、时间、情绪状态、其他人、习惯临发生前的行为,都有可能是让坏习惯运转的暗示,找出之后努力克服。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成为习惯的主人,也就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人。就如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说的一样:“如果你能诊断自己的习惯,你就有了改变习惯的自由和责任。如果你能利用习惯的力量,即使你陷入危机,一切皆可翻盘。”

篇3:用习惯的力量改变语文学习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 提前预习的习惯。

认真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 思考内容重点, 发现学习难点, 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 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标志。尤其对新课标的实践来说,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尤为重要。

2. 细心观察的习惯。

学生只有观察了生活, 积累了素材, 他们的作文才能有话可说, 有情可表。

3. 勤于动笔的习惯。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

4. 质疑发问的习惯。

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 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 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

5. 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 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 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6. 背诵的习惯。

背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良好的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 让学生尽量都记诵过。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 将会受益终身。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

7. 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

定期整理复习有许多好处:第一, 可以温故知新, 旧的知识中包涵着新知识的许多线索。第二, 可以避免遗忘。第三, 可以把种种表面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 使众多知识相互贯通, 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

8. 广泛阅读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 而是阅读, 再阅读。”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操作步骤

1. 氛围熏陶、榜样引领。

习惯的形成首先得让学生从心里上认可这个习惯,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造相应的氛围, 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习惯的作用和意义。这样才能有兴趣去自觉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最好从自己做起, 因为老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爱模仿的。

2. 定期检查、不时督促。

习惯的养成是个漫长的过程, 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 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 或者在克服坏习惯过程中, 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 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 需要毅力和坚持, 更需要外部的力量来约束。这就需要教师按照习惯形成的规律, 定期检查, 来督促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能持之以恒。发现偶有偏离, 立即作出调整。就像走路一样, 发现走的路线不对, 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 久而久之, 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3. 进入轨道, 强化升华。

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 先是慢慢启动, 继而逐渐加速, 在行进中不断调整, 最后进入轨道。这就像卫星一样, 一旦进入轨道, 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 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进入轨道以后, 你就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 你再不必着意约束自己, 而是顺其自然。教师这时只需要偶尔表扬来强化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 并引导学生把这些学习习惯用到生活中, 用到自己以后的工作中去。让好的习惯陪伴终生, 也终生受益。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习惯养成的关键

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训练。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而在不断“重复”养成习惯的过程中, 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 这种困难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 如学习中的松懈、疲沓、漫不经心、索然。寡味、教材难度大等。为了克服上述种种消极心理因素, 可以通过某些心理素质的强化作用予以解决。

1. 培养意志。

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自己意志的培养和锻炼。 (1) 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决不随便找理由原谅自己, 而不去完成既定任务。这样就会从每次的胜利完成任务中, 提高信心, 养成习惯。 (2) 以名人的学习方法及读书故事作为自己行动的借鉴, 并以他门的箴言、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以此督促自己, 养成习惯。 (3) 经常进行自我检查, 自我评价, 经常和周围比自己学习强的同学比较, 找出自己的差距, 奋力追赶, 养成习惯。

2. 激发兴趣。

实践证明, 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 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习习惯的养成, 需要有一定的兴趣来辅助和支撑。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 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 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当自己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打好基础, 创造美好的人生时, 内心就会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2) 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与情感的关系极为密切,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一个学生如果懒于学习, 不愿思考, 就难以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 (3) 广泛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能够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例如读写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

“行为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 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 终生受益。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 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摘要:小学阶段更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养成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更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的可以受益终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篇4:习惯的力量

这位教授又做了一个实验:他将另一只跳蚤放进一个容器里,容器的高度略微超过跳蚤上跳的极限,上面没有压盖玻璃。教授发现,跳蚤每天都会习惯性地往上跳。虽然每次它都无法超越容器的高度,但它仍然乐此不疲。半年后的一天,奇迹发生了,跳蚤逃离了容器。教授不禁感叹:“习惯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身上总会养成这样或那样的习惯。有的习惯是好的,比如勤奋、守时、认真、勇敢、谦虚等;有的习惯是不好的,比如懒惰、拖拉、抱怨、傲慢等。但无论是什么样的习惯,都具有强大的力量,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只是一个好的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而一个坏的习惯则会毁掉一个人。

张飞和赵云同属于三国时期的名将,而两个人的命运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与习惯不无关系。张飞不仅喜欢酗酒,并且爱发脾气,动不动就骂人,甚至用鞭子抽打下属。结果,在一次醉酒后,张飞被手下范疆和张达所杀。而赵云身上几乎没有不良习惯,为人低调谦恭,待人友善和蔼,有什么好处总是先想到别人。结果,他受到了上级和下级的一致认可,功成名就,光耀青史。

据说,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大约有95%是属于习惯性的。同一个动作,如果重复三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如果重复三个月,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而对于个人的不良习惯,我们往往浑然不觉或习以为常,很难意识到其危害性。

篇5:《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领会

首先,把一些重要句子摘抄如下:

一、习惯的改变

原理:用同样的暗示、提供同样的奖赏,改变中间惯常行为。

要改变旧的习惯,你必须处理掉旧的渴求感——要保留以前同样的暗示和奖赏,并通过插入新的(也可称为竞争性惯常行为)惯常行为来满足这种渴求感。举例说明:让酗酒者找出他们从酒中得到了什么奖赏,这个项目要找的是哪些渴求感在驱使着你的习惯回路。通常,喝醉本身并不属于渴求,之所以想喝酒,是因为酒让他们逃避现实,放松心情,又有人陪伴,而且缓解焦虑,情感也得到释放,这也就是主要奖赏,酒精的物理作用是最次的奖赏之一。再举例,某人咬指甲行为,这个习惯奖赏主要是她渴望得到实质的刺激,可以用手指敲桌子或在索引卡打勾等竞争性惯常行为代替获得同样的奖赏。时间长了,针对咬指甲做出的竞争性惯常行为变成了自发行为,这时候,一个习惯代替了另一个习惯。再比如戒烟,吸烟是因为喜欢尼古丁,是能获得强烈刺激,还是社交方式一种?找出与吸烟相关联的暗示和奖赏,然后选择有相同回报的惯常行为来代替,更可能让他们成功戒烟。

找到暗示和奖赏,就能够改变惯常行为。

但有压力的时候,有些人又恢复了旧习惯。信仰是将改造过的习惯变成永久性行为的要素,在大多数时候,只有在团队的助力下,才能形成信仰。

二、总结

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习惯,你必须找另一个惯常行为替代。而且当你和一个群体一起努力时,改变的成功性会大大提高。信仰也是必要的,而且它是在群体中培养出来的,即使群体只有两个人,结果也是一样的。

篇6:读书心得《习惯的力量》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自习惯的支配。可以说,几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那么,惟一能够有效改变我们生活的手段,便是去有效地改变我们的习惯。“习惯”就是一点一滴,循环往复,无数重复的行为动作养成的,好的习惯,坏的习惯莫不如此,只是结果不同。书中告诉我们,关键的一步是要马上行动起来,人在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

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很多时候都是习惯造就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喜欢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后来赶着做。事情多了,常会忙的不可开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务。而有的人习惯就很好,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后才来做。有人做事很仔细,而有的很粗心;有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却常言放弃。我们不难看出,习惯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就像很多人明知道运动对身体很好,但就是不舍得运动;明知道学习很好,但就是抽不出时间去学习。人一生最大的失败就是自我管理的失败,而自我管理又与个人习惯密切相关。一个人没有良好的习惯,往往人生总是不如意。因为不舍得运动,当然无法拥有强健的身体;因为不想读书,所有人生没有多少底蕴;因为不想努力,只是想浑浑噩噩,所以工作上也无法有更多成长空间。

我们对那些优秀的人都很羡慕、钦佩,他们表现出来的天赋、智商和执行力让我们自愧不如。实际上,当我们把那些表现归纳的话,会发现存在一个简单的要点:那就是习惯。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付出了无数汗水和无数努力,但在实现理想的途中,许多人都会无形中放弃,而那个能够将良好的习惯一以贯之,始终坚持下来的人,他才会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篇7:《习惯的力量》读书笔记

我们曾经读过很多励志书,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成功是什么,以及实现成功还需要什么。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此。你也许有同感,那么多励志图书、录像、演讲以及电视节目,看过后,绝大多数人最终都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哪怕只是一点点,为什么?原因就是,这类励志材料都把重点放到了“哪些事情能让我们成功”上了,而这些我们早已耳熟能详。我们缺少的正是能阐释“如何把那些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坚持下来”的真正有价值的理论和帮助,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霍吉撰写的《习惯的力量》回答了这个问题。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而人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自习惯的支配。可以说,几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那么,惟一能够有效改变我们生活的手段便是去有效地改变我们的习惯。幸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改变习惯的关键是什么呢,自我控制的能力、长期的坚持不懈、长期累积的过程,这正是本书要传达的最核心的内容。

古今中外,大凡是走向成功的各界人士,之所以能站在成功的巅峰,是因为他们都拥有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不仅赋予了他们健康的体魄,而且赋予了他们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

篇8:读书心得《习惯的力量》

一、“星”的设置, 全员参与共提高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的方面说, 只需一句话, 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 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起步阶段, 也是学生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 于是让学生在这个阶段养成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争当“好习惯之星”的主题教育活动该怎样开展起来?“星”的设置要尽可能涉及到学生行为习惯的方方面面, 让全体学生觉得大家都可以参与。经再三考虑, 我校决定设置如下评选类别:1.思想品德素质 (诚信之星、文明守纪之星、孝敬之星) ;2.文化素质 (作文之星、阅读之星、数学之星、英语之星) ;3.身体素质 (坚持锻炼之星、讲究卫生之星) ;4.审美素质 (书画艺术之星、文艺表演之星、朗诵之星) ;5.劳动技能素质 (热爱劳动之星、创新科技之星) 。然后, 在集体晨会时间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 要求全体队员积极参与到该项活动中来。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这么多“星”类, 总会让队员们扬起行动的风帆, 乘风破浪, 勇往直前, 努力争当“好习惯之星”。

二、“星”途漫漫, 精心组织有实效

“星”的评选非常严谨认真, 组织实施层层落实, 步步到位, 让每一颗“星”都当之无愧。在漫漫“星”途中使每位学生都感到, 不论自己在哪方面有优点, 都有展示的机会, 也会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赞赏和鼓励。在不断增加孩子们体验成功的机会的过程中, 注重通过评选过程本身对学生进行教育, 使整个评选过程变成督促学生确立目标, 有所进步, 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 宣传发动阶段

每月第一周, 各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 进行广泛宣传, 让学生了解学校在好习惯方面的评选类别, 明确活动的意义、任务、措施, 使每个孩子都做到心中有目标, 并在全班范围内引导学生申报本月所要争取的“ⅹⅹ之星”, 每人每次可申报两个“星”类, 各小组组长认真做好记录。全班同学互相监督, 让“ⅹⅹ之星”不断激励自己, 不断努力。各班也可建立评选委员会, 对全班同学的行为进行监督, 并作为日后评选的重要依据。

(二) 组织实施阶段

全体学生用自己申报的“ⅹⅹ之星”, 不断激励自己, 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向“ⅹⅹ之星”靠近, 在争当的过程中培养好习惯, 并让学生认识到争当“ⅹⅹ之星”我能行。

(三) 总结评比阶段

到了月底, 各班拿出一节班会课, 将申报相同“星”类的同学划分为一组, 对这一组同学进行评选, 每个“星”类中评选出表现最为优秀的同学两名, 在教室后的“争当 (好习惯之星) , 彰显好榜样力量”专栏中张贴相片, 借以鼓励全班同学一起去争取评选“好习惯之星”。各班评选出来的班级“好习惯之星”, 在月底班主任要及时的将学生的典型材料上报大队部, 学校将在全校进行表扬, 学校再择优评选出校园“好习惯之星”, 树立全校的榜样。每月月初进行申报, 月底进行评选, 如此循环。值得另外说明一点是, 如果本月未能成功当选的可以继续就那颗“星”争当下去, 评选上的则要保持这颗“星”的荣誉, 并选择另外的“ⅹⅹ之星”再攀高峰。

(四) 制度约束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习惯的形成, 要有制度的约束。学校在具体实施中, 必须要有争当“ⅹⅹ之星”细化的行为准则, 在班中建立班主任、班干部、小组长以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多级交叉监督机制, 对每个学生的申报的“ⅹⅹ之星”进行监督。同时, 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并将每学期的三好学生的评比直接与好习惯之星联系, 只有在班中评上了“好习惯之星”, 才有参评三好学生的资格。

三、“星”光璀璨, 榜样力量要彰显

不管是班级“好习惯之星”还是校园“好习惯之星”, 每个类别都有表现突出的学生, 我们应大力宣传这些表现突出学生的事迹。如对于班级层面评出的“好习惯之星”, 在班级的墙报上给予表扬, 在晨周会课上请这些“好习惯之星”或熟悉他们的同伴交流他们的好习惯事迹, 让其他学生觉得有“法”可依, 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地争“星”氛围。在这个过程中, 班主任的角色相当重要, 一定不能给学生造成唯分是论的影响。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 让每位学生觉得只要努力, 总有一颗“星”是属于自己的。对于学校层面评出的“好习惯之星”, 学校应利用集体晨会的时间宣传他们的事迹, 把他们的事迹制作成“好习惯之星”展板, 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有目标, 有效地激励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充分展现学校的德育成果, 营造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开展争当“好习惯之星”评选活动, 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达成目标。发挥榜样示范、教育作用, 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形成良好的校风, 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成长的实际, 使同学们真正感到学习的榜样就在身边, 真实可亲, 实实在在。真正做到学生之间找差距, 同学之间比进步, 人人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特长的合格小学生。

篇9:好习惯的力量

的确,巴菲特之所以是“股神”,并不在于他短期获得了多高的收益,而在于他能够40多年保持20%以上的平均收益率。要获得40多年的持续成功,靠的一定就是好习惯。

只有当你习惯了做一些事情,你才可能长期的施行。而理财恰恰是需要长期施行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理财者生命的始终,要在一个贯穿生命的长期过程中保持成功,只能够靠一种方式:学习并最终养成一个好的理财习惯。

习惯是需要培养的。一个好的习惯的形成首先需要有正确的观念,在正确观念的指引下学习做正确的事情,然后重复做这个正确的事情,最终就变成了自然而然要做的事情了,这个自然而然要做的事情就是我们称之为习惯的东西。

要养成好的习惯,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尽早开始。我们都知道,伴随我们一生的生活习惯大多都是在我们早年养成的。因为在我们相对年轻的时候比较容易接受一些东西并吸收成为我们身体熟悉并且感到舒服的做事方式——习惯。所以,在年轻的时候你不形成好的习惯就会形成坏的习惯,而且一旦坏习惯形成再要改就非常难了。因此对年轻人来说养成好的理财消费投资等关于钱财的习惯是其一生获得财务成功的必修课。

二是要简单。要形成一个不断重复做的事情,一定要简单。只有简单的操作步骤才客易学会并且能够长期的不断做下去从而最终成为习惯。太复杂的事情很难成为习惯。这个特点也有助于改掉坏的习惯。金庸非常喜欢下围棋,但早年创业期间时间非常宝贵,他要改变下棋的习惯,他就将棋具锁到一个箱子里,箱子的钥匙锁到楼上的一个抽屉里。而抽屉的钥匙放在地下室的储藏柜里。通过将下棋变成很麻烦的事情从而改变下棋的习惯,很有效。我们知道频繁的交易是股市投资的一大敌人,要改变频繁交易的毛病可以通过增加交易难度的手段。比如取消网上交易,只采用电话交易就是不错的方式。这是有统计数据支持的结论。美国有两位教授发现使用电话交易的投资者平均回报率相当不错,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率两个百分点,当有了网上交易后,交易变的更加简单了,当然交易也就更频繁了,这些投资者的回报率也从高于市场两个点变为低于市场三个点。从这一结果来看所有让我们炒股变的更容易的手段(比如手机炒股、从T+1变为T+0等)都会损害我们的投资收益。

理财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好的理财习惯的内容也非常多。下面总结几条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内容与大家共励。

1、了解收入及花销很多人不清楚自己的钱是怎么花掉的;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收入。没有这些基本信息,就很难制定预算,并以此合理地安排钱财的使用;搞不清楚什么地方该花钱;也就不能在花费上做出合理的改变。记录自己的开支有助于你明确生活的底限与目标。了解自己的花费情况是控制不当消费的良好开端。

2、制订预算,并参照实施听起来,做预算不但枯燥,烦琐。而且好像太做作。但我还是要将这一条列上,因为这是控制开支非常有效的手段。

3、先付给未来每到发薪时便划出10%~20%的钱放到一边留为自己的未来使用。这是改变“月光”族消费习惯的不二法门。

4、将意外之财存起来很多人对正常的收入安排的井井有条,但常常对非预期的收入(如奖金、中奖、股市的短期快速上升等)就乱花。其实无论预期收入还是非预期收入都是一样的钱。而且有非预期的收入就有非预期的支出。因此将非预期的收入存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好习惯。

5、长期投资复利的威力大家都是知道的,但复利的威力需要时间才能够发挥出来。

6、利息和股利再投资只有将投资收益自动滚入再投资,你才可以享受到复利的威力。

篇10:《习惯的力量》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个人喜欢的成因,习惯不能消除,而只能改变。

文章通过对猴子看到图像,拉杆子,得到梅汁这一习惯做出分析,图像是“暗示”,拉杆子是“惯常动作”,从而得到梅汁这一“奖赏”。最后得出结论,习惯的养成必须有“暗示”,和“奖赏”两部分。

后来又通过例子,解释了,只有这两个部分还不够,要想养成习惯,还需要“渴求”这一愿望来达成。

作者用戒烟的人在遇到特殊事情后会继续吸烟,戒酒的人在压力来临的时候会继续饮酒这一习惯,告诉大家,习惯是不能完全被消除的,而只能通过改变的方式来进行。

篇11:《习惯的力量》读书笔记

世界上有两种人,空想家和实行者,空想家有很多很好的想法、理论,整天想着我该如何如何做,有很完美的行动计划,最后却要么不了了之,要么不见行动;这就是人的性格上或习惯上的缺陷所致,属于更高层次的。

人的修行应该是分层次的,具体分为几个层次至少以我现在的境界还看不清楚,但是至少能确定的是:首先应该是人的品质,然后是人的性格,再是人的习惯,最后才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越往高的层次越接近事物的本质,方法和技巧其实只是工具,决定性的东西是人的本性、品格,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习惯,一种习惯播种一粒种子,一粒种子收获一种命运;“先做人后做事”,很多话归结到最后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本质只有一个。

自己目前应该算个空想家,因为我觉得自己也有很多的想法,也应该算比较好,但是却总是不去实行,有时候甚至已经到了边缘了,一转念:如果不去做好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或者明天做也可以。这是一种可怕的恶疾,即使是再美好的计划,如果不去执行或过了时机,一样会两手空空!这就是人的性格上的缺陷,属于致命的。相反如果我去做了,但是没做好,那就是方法和技巧的问题,做了总比空想强,在做的过程中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总结,这是成长的正确渠道和方法!很多事情只在一念之间,如果果断些,做也就做了,结果会完全不一样,如果瞻前顾后,不去开拓、进取,人就只会在原地踏步,就像现在的状况,如果自己不去尝试改变,那么自己将会永远由别人来主宰,自己就会永远平庸。相当于别人给你划一条道说:跑去吧!然后自己就跑啊跑啊,可能跑的好,也可能跑到沟里去,也就是自己的命运、前途是交在别人手里的!这是消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是自己去规划自己的道路,按自己的计划去完成人生的蓝图。不能等着别人来为你指路!自己还有一个弱点就是:做什么事情,一旦遇到点困难,很容易在心理上退缩,一旦产生了这种念头,如果没有外界的推力来推动,那么整个事情就会陷于停滞不前,自己不会迎难而上去解决问题,而是很容易产生懈怠。自己的性格中很大一部分是消极的,安于现状,缺乏开拓精神。

篇12:《习惯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现在很多讲师都在推崇“21天形成一个习惯,改变你的一生”等等。实际上这种“21天”的说法纯属谣传,并没有实际的科学依据。

21天可能仅仅是一个起步阶段,真正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需要更久更久的时间才行。所以,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很难坚持到最后,就是因为没有跨过这个坎。何况,旧习惯是根深蒂固的,会在不经意间就蹦出来,扰乱你的行为,让你重回舒适区。在《有效学习》里提到一个理念:学习没有舒适区。同样,在习惯养成上也一样。

一、习惯的三要素

《习惯的力量》中提到养成习惯的三个要素:暗示,行为,奖励。由接受到暗示,到产生行为,然后得到奖励进行巩固,形成一个闭环回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本身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比如,当我们路过麦当劳,飘出来的香味或者店面的招牌等,都是一种五官上的暗示,促使我们产生“去吃”的行为;当我们吃完感觉到满足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奖励。这种回路给我们带来了极好的体验,也促使了我们下一次类似的行为。

当然,在暗示→行为→奖励的回路里,必须要形成一种“渴求”,如上个例子,一定要我们脑子里对麦当劳有“想吃”的欲望,才能走完这个回路。假如麦当劳给过我们不好的体验,造成我们本能上就不想去吃,当然也就无法形成正常的回路。

二、习惯的关键

但是,这样的回路仍然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面临压力的时候。比如我们已经戒酒很多年了,一旦碰到了诸如失恋、离婚、破产等重大打击而产生极大的压力时,“酗酒”的坏习惯就很容易再冒出来占据上风。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习惯是很强大,也很难根除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增加一个“催化剂”--信仰。这种信仰不是要我们去信佛或者信上帝信耶稣,而是自己要有一种“改变自己改变生活”的信仰,或者说是信念。

不要小看了心理因素,它也是很强大的,而且在关键时候可以拉自己一把。试想,如果一个天天被逼着去减肥,总觉得自己减不了、减不下去的人,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吗?对他而言,减肥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痛苦,还是一种心理上的痛苦。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入社群来强化这种信仰。当自己想要偷懒的时候,与他人多交流交流,或者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就能够更好地激励自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社群都用类似打卡的程序来鼓励大家的行为,一来打卡是一种心理上的奖励,二来也是一种社群活动,有效地增加了坚持的耐力和持久力。

三、如何改变习惯

从习惯产生的回路来看,我们应该最先瞄准的是三个要素,改变其中的要素当然能相应的`改变我们的行为。但是,《习惯的力量》提到了一个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不要去创造新习惯,而是改造旧习惯。按照暗示→行为→奖励的回路,在暗示和奖励不变的情况下,改掉旧的行为,替换一个新的行为。

举个例子。一个小孩子,在看到红灯的时候过马路,结果受到了父母的夸奖。如果要改变这种行为,那么在不改变红灯(暗示)和奖励(夸奖)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插入一个新的行为--红灯停、绿灯行,从而改变旧习惯。

四、我们能得到什么?在我看来,从我们个人出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习惯是很牢固的,不会因为一个新的习惯产生,而完全丢掉过去的习惯。

2.习惯有好有坏。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同时,本身一个习惯有好处也有坏处。比如我们的惯性思维,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大多数的问题,但遇上一些特殊的情况,用惯性思维可能就会走向错误的方向。

3.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要了解它本身的回路构造,更关键的是,自己需要“渴求”(主动),更需要“坚定”(信仰)。

4.没有习惯,我们的生活将一团乱麻,任何事物对我们来说都要重新了解。

篇13: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一、引发学生的读书需求

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最根本的应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使其产生强烈的读书愿望, 变被动、被迫的阅读, 为积极主动的阅读, 让读书成为自觉的行为。

1.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读书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通过读书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2. 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能帮助人实现终身学习。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 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才源自知识, 而知识的获得与更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当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后, 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就爱上书籍, 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 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为了学会终身学习, 为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必须养成读书的习惯。

3. 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 提高写作能力, 读书是根本、是前提。“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抱怨写作没有材料的人很大程度上是书读得少, 因为阅读是吸收、是积累, 写作是抒发、是表达。

总之, 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就必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唤起学生的读书需求, 把读书行为化作自我内驱力——主动读书, 即“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

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 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因素, 是主体指向一定事物的自我活动。也就是说:兴趣是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仅让其产生阅读需求是不够的, 教师还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才能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 去汲取知识、汲取智慧。

如何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呢?最主要的一点, 当是让课外阅读成为“真正的阅读”。真实的阅读就是让学生自由地读, 不要求学生写阅读笔记, 也没有什么限制。让学生心无所牵, 真正放松, 使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包含的信息。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真正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体验情感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得到真善美的陶冶、语感素养的提高以及各种知识的增广。

此外, 定期开设“阅读交流课”, 也是调动学生读书兴趣的有效做法。交流课上,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宽松的阅读氛围, 真诚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就自己在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自由品评书中的人物和情节, 广泛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这样的阅读交流课注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 当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及教师的肯定时, 他们就尝到了阅读的甘甜, 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外阅读中。

三、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情、心境以及阅读能力, 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 并指导学生吸收不同书籍的优秀之处。此外, 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老师, 它们在养成读书习惯的过程中, 起着巨大的作用。长期以往, 学生便会根据自己的需求, 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 并能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书中, 要学到什么。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实践后,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 对读物有了初步的辨别能力。这时, 教师方可按新课标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四、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前几年很多学校都曾明令禁止学生读课外读物。近几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 大部分学校已取消了这条禁令, 但可惜的是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被频繁的补课和大量的作业所侵占, 根本就没有读书的时间, 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就必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把他们从作业堆中解脱出来, 让他们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这一点尤其应引起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曾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同学, 你要问他的经验, 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读书。”许多大作家之所以成功, 并不是他们作了多少道语文作文题, 而是他们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作品。我们语文教师应解放思想, 大胆放手, 少留或不留语文作业, 把课余时间交给学生, 让他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篇14:习惯的力量

好的习惯,自然会给我们的生活加分;不良的习惯,即便是已经意识到了它的危害,但想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我们要及时将好的行为培养成自己的习惯,及时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防止其习惯成自然!

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师让学生们拿出前一天发的卷子来讲评,很多学生都迅速地找出试卷,但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到处在翻找,甚至到下课了也没把卷子找出来,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率。如果学生们对老师所发的资料都及时分科、分类地放好,还会出现这种状况吗?

回到家里,有的孩子一进门就坐下来,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完成当天的作业。而有的孩子虽然也坐在书桌前,但半天进入不了学习状态,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喝饮料,一个晚上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难怪老师和家长都纳闷:这孩子一点也不笨,每天都在家里学习,也没到哪里去玩,为什么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

篇15:《习惯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1.习惯有多重要?

无论如何高估习惯的重要性恐怕都不为过,因为书中用案例来告诉你,即使你失忆了,习惯还是可以帮助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位由于患病失忆的老爷爷,失忆到什么程度呢?他坐在自己家里面的沙发上,不知道自己家的厨房在哪里。说他不知道是因为医生问他,他回答不上来。然后医生就换了个问法:“你平时在家里饿了的话怎么办?”,结果失忆老爷爷一下子站起来转到厨房里面拿了一罐坚果回来吃……

不过想想也是,我在小区便利店买东西回家时,脑子里面可从来不想回家的路应该怎么走,但习惯从来没有把我领到邻居家里去。

2.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习惯养成理论华丽丽的出场了:习惯养成有三个重要因素:暗示,惯常行为,奖励。

举个小白鼠开门的实验作例子:

小白鼠放到迷宫里面,前面挡住一个阀门,小白鼠如果尝试打开门进去,就可以喝到果汁。一段时间下来,小白鼠就养成了开门喝果汁的习惯。

在这里面,看到的阀门就是那个;打开门就是;喝到果汁就是。奖励帮助动物或者人对整个习惯回路进行了强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反馈。经历一段时间后,习惯就形成了。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小白鼠习惯养成初期,喝到果汁时大脑兴奋;习惯养成后,看到阀门的暗示大脑就开始兴奋,根本不用等喝到果汁。这让我想起了动物的条件反射,习惯或许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吧。反正已经不需要你的意识去参与和指导你的行为了——难怪失忆了也没关系呢~

3. 每日习惯的价值观?

每日习惯有一个隐含的价值观:正确的事情值得不断的做,持续的积累,相信时间的力量。

好多年前,我听过一句牛逼的话:

大多数人失败的原因是:短期收益期望过高,长期收益期望过低。

对应的案例有很多,比如有人进了健身房,想几天就把自己练成个瘦子,给自己制定了严苛的健身计划,几天之后,没把自己练瘦,而把自己练残了,然后从此再也不练了——看,短期期望过高,长期期望过低!

每日习惯不是这样,它的逻辑是正好反过来的。每天制定的非常的简单,至少是可行的,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压力的。这样确保可以坚持下去,和时间做朋友。然后,不奢望短期达成什么具体的目标,而是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长期的价值。

这和股神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简直是一样一样滴,当然每日习惯就是对自己的投资啦。

4. 每日习惯如何养成?

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去洗手间刷牙,刷牙就是个每日习惯。我们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不是的。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里面就讲了美国一家牙膏企业塑造全民刷牙习惯的案例。牙膏企业有意或者无意间践行了习惯养成的三个要素:牙齿上不舒服的感觉构成了;用牙膏刷牙就是;而牙膏中的添加剂让刷牙后口腔中有种爽快的感觉,就构成了。

注意,奖励是及时反应的爽快的感觉,而不是抽象的或者多年后的牙齿健康。这一点体会,在我引导儿子养成刷牙习惯的时候印象深刻,小朋友即使能理性的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依然不喜欢刷牙!

基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根据习惯三要素来设计自己的每日习惯。

第一,设计惯常行为。这本来是很简单的,按照你对自己的期望(比如学好英文),设计一个每日惯常行为即可(比如读一篇英文文章)。但这一环节的核心是,惯常行为的粒度足够的稳定均衡,且自己可以承受。如果你有时候读的是一篇万字长文,有时候读的是一篇百子短文,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放弃了。

第二,寻找暗示。每日习惯之所以好用,就是因为它自身所带有的规律性。除了惯常行为我们需要有意设计的有规律性,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规律性因素。你最好设计成每天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惯常行为。那么你的生物钟就成了你的暗示。多机智!~~

第三,奖励。按照奖励必须及时的原则,你当然可以设计成,每完成惯常行为后奖励自己做点喜欢的事情,比如吃点零食或者打盘游戏。但是,这可能会有不良的影响,我自己的经验是,不用这些浅层的奖励也可以很好的执行每日习惯。

我觉得,对于每日习惯来说,奖励可能分为两个层面:长期来看,高自尊,对自己的高评价,对自己的高要求,或者说自律等等,可以构成习惯要素中的奖励部分。短期来看,一个事情完成本身的成就感就是种精神层面的奖励了,这可能也是代办清单如此有用的一个原因。

上一篇:张兆江在全市驻村(社区)“第一书记”工作推进会议上讲话下一篇:扶余县餐饮单位食品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