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介绍

2024-05-06

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介绍(通用8篇)

篇1: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介绍

关于采编职务职责的规定

一、本社采编职务划分为:采访编辑;主任采访编辑;部主任。

二、采访编辑职责

1、在采编部主任领导下,按时完成选题、组稿、采访、编辑工作。(1)根据栏目定位和市场需求,作出选题计划和操作方案。(2)按照选题计划,定向约组图文稿件。(3)按照选题计划,采访、撰写文章。

(4)编辑文稿,达到发稿质量标准:层次清楚、文通字顺,文面清楚规范。

(5)编辑图稿,达到发稿质量标准:画面美观,与文稿相配,说明齐备。

(6)按时发稿,完成工作定额。

2、建立通联网络,建立作者队伍。

(1)开发组稿渠道,定期与作者沟通,指导作者写(拍)出符合本刊要求的文图稿。

(2)登记作者档案,每月交总编室汇总存档。

3、了解本刊市场情况:包括读者需求、行业运作方式与市场情况、媒体动态。

4、参加全刊一、二、三样文图稿校对。(1)文稿差错率不高于万分之一。

(2)文稿大标题、小标题、引题、作者不出现错误,图稿不出现作者等错误。

5、完成采编部主任分配的相关工作。

一、采编部主任职责

1、负责领导与管理采编部行政、业务等全部工作,对本部的工作承担责任。

2、负责采编部的行政管理

(1)贯彻本社规章制度,对本部人员执行情况进行日常考核,纠正违规事项。

(2)根据本社规章制度,提交本部人员过失处理意见。(3)安排本部人员工作,岗位缺员时,调整人力,保障工作正常运转。

(4)控制本部成本,减少各方面浪费。

3、负责采编部的业务管理。

(1)主持选题计划审议会,初审选题和操作方案,检查协调工作进度。

(2)主持编前会,确定全刊文章标题,确定封面标题。(3)通审全刊文图稿件,达到发稿质量要求。(4)策划全刊主打文章或重点文章,并组织实施。(5)负责发稿,并作出详细发稿目录。

(6)主持一、二、三样稿校对,对版式设计提出意见,负责四校核红。

4、完成社领导交办的相关工作。关于采编工作规则的规定

一、采编合一

本社实行采编合一制度,采访、编辑按相应规则运作。

本社实行文图合一制度,文稿、图稿同步操作。

二、选题规则

1、采访编辑应收集信息,捕捉热点,选择题目,按栏目设置作出选题。

2、选题内容包括:主要内容、商业价值、市场目标、操作方法、图片内容构想、完成时间等。

3、选题至少提前作出3期的内容,3期滚动操作,其调整部分应在每月的选题审议会上作出说明。

4、每年9月30日前,采编部主任作出次年全年各月主打报道选题计划,经总编室审定后,进入采编部操作流程,按计划推进作业。

5、采编部提前4个足月召开选题审议会,总编、总编室、采编部所有人员及各部相关人员参加。议题为:(1)采访编辑自报3期以上的选题。

(2)审议各选题是否符合选题规则,决定选题是否可操作。(3)采编部主任检查下期选题情况、完成进度情况。

6、选题实施:有客户目标的选题,操作人应作出“客户建议”或“提案”。

需采访的选题,应作出采访提纲,然后进入采访。

三、通联规则

1、采访编辑向作者约稿,应明确告知作者文章和图片要求,包括体裁、角度、内容、数量、交稿时间。约稿应尽可能提前操作。

2、采访编辑应详细填报发稿单中的作者资料,各项不得空白。采编部主任收稿后要做审核,在完成向设计部发稿后(设计部出二校样后)交总编室输入电脑存档。

3、作者自然来稿由总编室登记后发采编部主任,由采编部主任处理或发给相关编辑处理。自然来稿不退稿,若需退稿,需先将稿件退至总编室。

四、采访规则

1、采访应提交采访提案,内容包括:采访内容、采访目的、操作时间等。

2、五、编辑规则

1、采访编辑加工后的文章应高于原稿质量。对文章标题、引采访提案应使用本社正式公文纸或传真纸提交采访对象。题、图片应重点编辑,力求脱俗、创新。图片说明应翔实、准确。

2、每期杂志由采编部主任负责通稿、提出初审意见,报总编终审。

3、每期杂志不足图片由采编部主任会同设计部主任通过购买解决。

4、六、图片规则

1、采访编辑须按照文图合一方式作业,在交发文字稿的同时交发图片稿。

2、采访编辑组织图片稿的主要方式:(1)自己采访拍摄;

(2)根据选题和文字稿内容,约摄影师拍摄或组稿;(3)通过本社局域网搜索旅行家图片库,选取合适图片;(4)通过互联网搜索与本社签约的图片网站、新闻社、图片公司等,选取适用图片;

(5)通过与本社签约的图片公司提供的图片样书查找、选取适用图片。

3、图片选定之后,填写清楚发稿单,同时将样片(或图片所在文件、路径等)交采编部主任,采编部主任审定后发设计部主任。每期杂志标题经编前会讨论修改后确定。

4、发稿图片必须配有相关内容的图说。

七、封面规则1、2、八、发稿规则

1、采访编辑交发稿给采编部主任,文字稿应齐、清、定,发封面标题以全刊“主打”文章标题为最大。

封面图片由设计部主任与选题计划同步操作,报总编审定。

稿单齐备,项目完整清楚(电子文件必须在发稿单上标示清楚名称、路径等);图片稿稿袋标示清楚,发稿单齐备,项目完整清楚(电子文件必须在发稿单上标示清楚名称、路径等)。

2、采编部主任负责向设计部发稿,全部文图稿应齐、清、定,发稿单、发稿目录齐备、清楚。

3、采编部主任负责确定全刊各栏目图文稿件版面数量与全刊稿件排序,并列出详细发稿目录分别报总编、总编室、设计部。

九、校对规则1、2、每期稿件实行4校制 一校为编辑自校。

二校二遍,交叉校对,采访编辑、采编部主任对版式设计提出意见。

三校一遍,除校对文字外,采编部主任负责校对目录页、栏头、标题。

四校一遍,采编部主任机上核红,全刊定稿。

十、稿酬规则1、2、稿酬根据文图质量、数量核算。

总编室每月15日前填报稿费登记表,报总编审批后,报财务部。

3、本社人员不得替作者代领稿费,未经总编室批准,财务部也不得将稿费直接发给作者。全部稿费由财务部每月20日前寄发作者。

4、稿酬标准:

文字:100-150元/千字 图片:100-150元/幅 封面图片:500-1000元/幅

超过以上标准稿酬须先报总编室批准。

十一、评刊规则1、2、评文图是否抓住市场卖点,市场操作方式是否对路。评文图是否有创意,是否能够引导需求,是否能够提高本刊竞争力。

3、4、评标题、选题、文章逻辑结构。评图片和版面设计质量。

5、评校对质量。

关于设计制作职务职责的规定

一、本社设计制作职务划分为:设计制作、设计部主任。

二、设计制作职责

1、在设计制作部主任领导下,按时完成文图设计、制作、改版工作。

(1)根据杂志和外接业务的定位和市场需求,作出设计概念与创意,设计

思想符合内容特点,使杂志和外接业务形成符合自身特性的设计风

格,并不断提高品质。

(2)按时完成杂志和外接业务的设计与制作,达到不低于市场同类产品设

计与制作水平,达到发稿质量标准。

(3)各项设计与制作注重细节,讲究品质,不出现文字掉行、漏行,图片

错位、颠倒,商标、专用字体错样、错色、标色差错等错误。

(4)各项设计与制作符合电脑出片、制版印刷、装订的技术、工艺要求。

(5)杂志和外接业务的设计和制作提供的样稿完备、整齐。(6)改样不出现漏改、误改。对改样进行核对。(7)发稿的文字、图片、样书、光盘文件准确、完整。(8)批改彩样,对彩样的所有修改批注并核对,按时将彩样返回印厂。

2、熟悉市场设计与制作技术的改进与提高,努力提高业务知识。

三、设计制作部主任职责

1、负责领导与管理设计部行政、业务等全部工作,对本部的工作承担责任。

2、负责设计制作部的行政管理

(1)贯彻本社规章制度,对本部人员执行情况进行日常考核,纠正违规事项。根据本社规章制度,提交本部人员过失处理意见。

(2)安排本部人员工作,在岗位缺员时,保障设计制作工作正常运转。

(3)控制本部成本,减少各方面浪费。

3、负责设计制作部的业务管理

(1)负责杂志和外接业务设计概念的确定和审定。

(2)根据本社工作流程和外接业务的时间要求,协调与检查录入、设计、制作工作进度,按时发稿。(3)负责杂志和外接业务的设计、设计与制作的通审和审定,不出现质量差错,达到发稿质量要求。

(4)负责本社设计制作素材图片的收集与积累,本社设计制作使用图片质量的终审,使图片质量在达到刊发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5)负责彩样的批改与终审。

4、完成社领导交办的相关工作。

篇2: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介绍

活动前言:

目前,影视业蓬勃发展。视频已入住大学校园,校园视频制作爱好者较多。同时,其他相关院校举办过相关视拼比赛,效果不错,同学热情足够,更有足够经验可借鉴。

活动主题:关注生活点滴,展示团队风气

利用视频制作,刻录心中故事

活动目的:

1.使众多同学有更多机会接触视频制作的各种软件与技巧,为众多视频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现自我,交流经验的平台。

2.展现团队组织能力与风采,提高团队凝聚力。

3.激发同学们创新潜能,体现同学们的计算机素质。

时间:2012年4月1日——10日

地点:西101

选题原因:

1.同学们可以通过比赛这个平台,把团队的故事以视频形式记录下来并与大家一起分享。

2.目前,学校比较缺乏这种记录并展现团队风采的平台。

3.素材可以来源于日常生活,取材较广泛。

4.工具只需一台电脑加上一些视频制作软件,易于准备。

5.视频形式多种多样,有DV短片,flash制作,电子相册,会声会影等。

活动亮点:

1.可以举办一场绘声绘色的视频制作大赛讲座。

2.丰富给力的奖品吸引同学,调动气氛。

3.制作活动总结视频来达到高潮。

4.可以与其他社团合作,共同引领IT新风尚。

5.提高同学们多媒体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

6.设立观众投票环节及相关幸运观众奖项,吸引更多同学的关注。

7.主办方为所有参赛作品创建“收藏夹”,纪念这份美好及为下次比赛的宣传片提供素材。

篇3: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介绍

1 现状分析

1.1 理论基础强、实践能力弱

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观还处在转型期, 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 学生的理论知识较强, 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实践动手能力弱。实践教学需要学校具备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师自身具备深厚的实践知识, 同时需要实践教学的设备、场所等。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更需要深厚的人文底蕴、牢固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实践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 其中扎实的实践能力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关键。因此,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2]。

1.2 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学科交叉

我国电教界知名专家南国农曾说过:“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乘以现代信息技术等于成功的信息化教育。”[3]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较新兴的学科, 它需要有教育理论的基础, 又需要有信息技术的实践, 它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教育理论, 并把教育理论应用到信息技术的实践中, 同时, 还需要学习文学、音乐、美术等相关的知识。目前, 教育技术学在校大学生知识结构较为单一, 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1.3 个体能力强、团队意识弱

随着90后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大学, 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 个体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 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越来越弱, 而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多学科人才的合作, 这就需要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校园电视台现状

目前, 江苏省46家本科院校中, 有26家设有校园电视台。设置有教育技术学专业或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院校中, 都建立了校园电视台, 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全部建立了校园电视台。

笔者所在的学校校园电视台成立于2000年, 现有《校园新闻》、《校园风景线》、《校园聚集》、《校园DV剧》等七个栏目。每周制作的节目长度约为15分钟。我院校园电视台在“百度搜索”、“谷歌搜索”中, 都位列所有校园电视台的第一名, 我院校园电视台目前在全省、全国有一定的影响[4]。

我院校园电视台成员都是从全校学生中招聘的, 大部分成员都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从大学一年级起, 应聘到校园电视台工作, 对电视节目制作就十分感兴趣, 先后进行了文字编辑、摄像、后期制作、包装合成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的锻炼, 参与了校园电视台相关栏目的策划、制作、合成。到目前为止, 每个人都能独立承担电视节目的采集与编辑、现场实况类节目的摄像与制作。成员中每个人各有所长, 分别侧重于摄像、后期编辑、栏目包装。他们利用校园电视台这一平台, 熟练掌握了专业级摄像机、特技台、非编系统、后期包装软件、演播室等电视制作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与使用, 熟悉电视节目制作从策划、文字、前期拍摄、后期编辑、制作、包装的全套流程。通过校园电视台这一平台, 理论结合实践, 培养训练了教育技术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校园电视台已成功运行11年, 每年为教育技术学等相关专业培训学生超过60人, 历年来, 共培训相关专业学生近700人。

3 培养途径

为了强化该专业学生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实践技能, 为新闻单位、学校、企业输送合格、熟练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 使其进入工作单位后可以直接参与工作, 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我们采取了以下途径。

3.1 以栏目制作为抓手, 夯实实践基础

电视台的生存以栏目为纲, 节目质量为本。校园电视台同样如此, 我院校园电视台从《校园新闻》开始做起, 先后发办了《校园风景线》、《校园福星》、《校园DV剧》、《校园聚集》等栏目, 每个栏目的发展一方面是为了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它们分别侧重培养电视节目制作各个环节的实践动手能力。

《校园新闻》栏目为了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对电视节目制作最基本要素的了解, 通过新闻栏目的制作, 学生可以操作摄像机、非编, 知道新闻的六个要素, 学会一些基本新闻稿件的写作, 了解电视画面的简单编辑, 电视字幕的使用, 整个节目的合成, 为电视节目制作的实践打下基础。

《校园风景线》反映学校发生的大事要事, 通过几分钟的节目把一个新闻事件讲深讲透。相比于《校园新闻》, 它更注重挖掘事情的本质, 该栏目使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学会如何策划一档电视节目, 同时进一步锻炼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实践动手能力。

《校园福星》是一档校园娱乐节目, 几个成员组成一个团队, 策划一个娱乐话题。这既锻炼了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 也锻炼了学生与社会接触的能力。

《校园DV剧》就是自编、自导、自拍一个短片, 从稿本、策划、演员招聘、拍摄、制作、经费赞助等都需要自己动手, 以培养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校园聚集》是一档访谈类栏目, 除了电视节目的策划, 专家、观众的邀请外, 还锻炼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多机位拍摄、现场切换的技能, 使学生了解类似现场直播、实况录像是如何操作的。

以上众栏目是循序渐进的, 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进入校园电视台, 都是从《校园新闻》栏目开始做起, 它是基础, 在能熟练制作《校园新闻》的基础上, 再进行其他栏目的制作, 逐步培养学生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3.2 以项目培训为基础, 培养创新精神

以强化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适应现代电视节目制作的需要为主线, 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培训体系, 将理论课程内化到培训项目中, 将培训项目外化成实践课程[5]。

单项技能项目培训。单项技能项目的培训是为了使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对电视节目制作中所使用的各种硬件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 分别进行摄像机、非编、演播室、后期包装软件培训。

摄像机培训:使学生了解摄像机的组成原理、构成部分;图像构成的基本原则;各景别的镜头使用;调整白平衡;摄像机简单的维护;使用注意事项等, 以上几个方面分别利用10个学时进行培训, 每两人共同操作一台摄像机, 培训合格后, 方能在校园电视台单独操作摄像机。

非编培训:按采集、编辑、输出三个部分进行培训。采集:包括硬件系统的接连 (非编和摄像机的连接;非编和录像机的连接;整个系统的连接) ;如何把录像带或其他来源的视频素材采集到非编中。编辑:熟悉编辑软件, 了解编辑软件中各功能键的功能, 能独立编辑短片。输出:编辑完成后的节目如何输出到录像带或光盘或变成数据文件保存。以上内容也约10个学时。培训方式为校园电视台老成员带新成员, 以老带新。

其他基础方面的培训:包括演播室和包装软件的培训。演播室的培训包括灯光调试、台词提示器的使用、多机位同步切换方式的摄制等。

综合技术项目培训:根椐某一主题, 安排学生实践操作。自己写稿、拍摄、编辑 (配音可以自己配, 也可以由校园电视台播音员配) , 形成一个短片。安排一个时间段, 集中播放每个人的短片, 参与制作者或校园电视台全体成员分别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 并综合集中点评的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集中点评, 不断重复上述步骤, 这样让大家的智慧一起碰撞, 每个人都为别人贡献智慧, 也从别人的作品中学习, 不断在学习中提高, 在共同争论中创新。这个过程约需要一学期时间。

3.3 以团队建设为核心, 打造团队人才

现代电视节目制作是一门综合技术, 需要策划、主持、摄像、编辑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所以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的协作, 组成团队分工合作, 我们利用校园电视台这个平台, 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节目制作团队:该团队主要由策划、主持、摄像等人员组成, 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自由组合, 组成一个节目制作小组, 分别承担一个或几个栏目的制作任务。根椐节目制作的需要和每个小组成员的意愿, 小组之间人员可以局部流通,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每个小组选举一名组长, 组长负责小组的总体协调, 类似于电视节目制作单位的制片人, 小组长对本档节目和上级负责, 小组之间可以相互竞争, 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合作, 让学生不仅锻炼电视制作技术, 也感受竞争的氛围, 培养协作精神。

后期包装团队:后期包装团队只有一个小组, 但小组的成员分工不同, 每个人精通不同的后期制作软件, 有平面制作软件如PS;有后期编辑软件如PR、EDUIS;有后期合成软件AE;有三维动画软件如3D MAX、MARA, 以及课件制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 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成长, 解决了校园电视台栏目的包装制作、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方面的问题。

对外联络团队:对外联络团队是为了适应学生与社会接触的需求。该团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一方面宣传了校园电视台, 提高了校园电视台的知名度、美誉度, 另一方面也通过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帮助企业在校园电视台平台上宣传, 解决校园电视台的部分费用, 在为企业宣传的同时, 提高了电视节目制作水平, 了解社会对电视节目制作的要求, 锻炼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综合团队:综合团队主要由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三或大四的学生组成, 是为了更好地进入工作实战状态而成立的团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学校教育从“需求导向教育”转变为“提供团队复合式教育”[6]。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只是培养个体学生, 最好能培养一个团队, 如针对当地电视媒体的某个栏目, 提供从策划、主持、摄像、制作、包装一条龙的一个学生团队。所以该团队中不仅包含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 也包括了其他专业如中文、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甚至是美术、音乐专业的学生。实践证明, 经过校园电视台实践培训的该团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3.4 以扩展素质为内涵, 加强素质教育

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电视节目制作技能运用到实践中, 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各种综合性训练项目, 例如学校组织的主持人大赛、DV剧大赛等。运用所学特长为各种活动制作开场宣传片片头、拍摄制作活动的全程视频;为学校的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录制课堂实况;走出校园, 为社会企事业单位拍摄制作宣传片等,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 校园电视台还自行开展了许多活动, 如:每年一届的电视歌手大赛、电视纪录片大赛、迎新晚会等。为了适应校园电视台节目网络化播出的要求, 校园电视台还自建了网站, 除了播出自办节目外, 通过这个平台, 还播出学生自制的节目, 开展各类电视节目竞赛, 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自制的节目通过网络在网上发布, 也使学生的作品在网上得到了认可, 增强了学生的心理成就感, 提高了校园电视台的美誉度, 做到了一举多赢。

3.5 以校外实习为途径, 强化技能训练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通过校园电视台虽然了解了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 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 但毕竟与电视媒体的运作方式和要求还有很大的差别。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电视媒体的需求, 凭借与当地电视媒体已形成的多年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们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7]。

请进来:每年邀请当地媒体的著名主持人、策划人、资深摄像记者、后期编辑、电视包装人来到校园电视台作专题报告。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就是从校园电视台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 他们的经历对现在的校园电视台学生更有说服力, 学生对他们的报告也更有认同感, 对他们所讲的内容也更易接受理解。

送出去:当学生进入大四时, 只要愿意, 我们就与当地媒体的相关栏目进行联系, 根椐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安排到相关栏目进行实习, 短的一个月, 长的半年或一年, 这样可以把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当地媒体对我们的学生也十分欢迎, 因为我们的学生经过校园电视台的培训, 都已成长为电视节目制作的熟练员工, 只需要对当地媒体所在栏目的定位有所理解并适应一段时间, 就成独当一面, 成为一个合格的电视人。

4 效果

我院校园台成立以来, 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培训学生400多人, 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培训学生200多人, 他们的个人专业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学生拍摄制作的DV剧在全国、省级DV剧大赛中获奖。许多人都进入了当地主流媒体、企事业单位的电教部门工作, 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特别是我们提供的团队服务, 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赞誉, 校园电视台的中坚力量毕业时都供不应求。

我们利用校园电视台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探索只是初步的, 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还有许多值得努力的方面, 如怎么对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实施更好的质量监控, 对培养的结果如何进行量化考核等, 还需我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曹勇安.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以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5) :3-6.

[2]刘彩茹, 宋景华, 徐永赞.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体系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20 (4) :183-185.

[3]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2) :10-12.

[4]杨爱华.江苏省高校校园电视台设置及运行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1, 25 (5) :548-551.

[5]崔承琦, 石蔚彬.应用型本科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广东白云学院学刊, 2006, 13 (1) :51-53.

[6]钱国英, 马建荣, 林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教学组织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1) :84-86.

篇4:感受微电影制作的团队运作

初到皖南,大家都很不习惯。开不了空调、热水限时、爬动的蜘蛛……都让我们归心似箭。当晚,汪晓蕾和贺佳谊在赶分镜。我初次做音乐方面,筛了一个晚上的纯音乐。

第二天我们看到了剧本,比传统电影分镜剧本简陋,只是按场景排列,没有画面顺序、时长和台词。男女主一开始比较生疏,不过渐渐地大家默契起来。最好玩的是,男主角盖上女主角的手那一幕,王俊良盖、握、抓、摸几乎做了个遍,就是感觉不对,最后只好让张龙上。龙哥一遍就过了,我们都笑龙哥有经验。

很多画面站到取景框外看是这样的:龙哥一直半蹲着,大波老师坐在桌子上,双脚悬空;女主角光着脚,高跟凉鞋垫了滑轨;飞扬老师半蹲着,手持陀螺仪稳定器,边退边拍,后口袋还揣着瓶可乐;大波老师赤脚站在桌子上,大家轮流扔纸片儿……

后期晓蕾最辛苦,一剪就是一整天,还要熬夜。同期声由于一些原因大多不能用,很多是后来配的音。印象最深的是21号晚上,保安要锁门,剪辑室只剩下晓蕾、佳谊和我三个人,晓蕾一直在剪,我在一旁等晓蕾剪好画面随时接手弄音轨,佳谊在陪我们。连着声音,我们一直到第二天早上9点多才全部弄完。

篇5:机器人团队获奖总结与团队介绍

河南工业大学机器人团队自创建以来,得到了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参加的各项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今年8月下旬于北京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赛中斩获亚军,分别获得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的喜人佳绩!此外,今年5月份于郑州举办的第四届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中也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的佳绩。

(团队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赛所获奖项)

机器人团队成立于2017年1月。成立之初,来自不同专业和班级的30多名学生为了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但其中多数人对机器人了解很少,为了解决团队成员没有机器人基础的问题,张杰老师和尚庆松老师特别对此开展了4天系统而全面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培训时,每人一台电脑,老师每讲一步,团队成员动手操作一步。第一天的培训,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AVR控制器的各种端口的使用方式以及与外部各种传感器的连接使用,指导团队成员安装和使用NORTHSTAR开发软件,介绍了仿人机器人1V1比赛项目的规则、搭建技巧、以及各种机器人构件的使用方法,最后老师给团队成员留了两个小时动手练习这一天所讲内容并搭建出一台简易机器人。经过这一天的培训,团队成员对机器人的兴趣和激情大增,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后三天的培训中,老师按照第一天的培训方式,向团队成员讲解了LUBY控制器的使用、程序下载方法、多种上位机开发软件的具体操作、各个比赛项目的规则和搭建方案等。最终筛选出了较为优秀的10余人留在团队,为后期比赛做准备。通过这次培训,团队成员们对机器人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并认识到即将要做的机器人项目,涉及到数据运算,物理原理,电子技术,机械构造,和程序编写等相关知识,既要动脑演算设计,又要动手搭建构造,将书本所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实践应用,考验着团队成员们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正是这次培训,为团队成员后期对机器人的搭建与程序的编写以及调试打好了坚实基础。

(团队成员在实验室搭建机器人)

培训过后,团队就紧张而有序地准备比赛。机器人的搭建与设计,看似只要把每一个部件装上就行,但实际动手操作起来,却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机器人比赛项目不仅考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考验着学生对各个传感器、控制器运用的熟练程度。为此,张老师和尚老师结合团队的实际情况,把比赛的准备任务分成三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从基础做起,熟练掌握每个单元模块的使用;第二阶段制定比赛的初步方案策略;第三个阶段进行方案策略以及程序算法的优化。

第一个阶段,传感器和控制器连接调试。光电、灰度、倾斜、光敏,声音,压力,摄像头等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及构件之间的连接和使用,看似简单,使用时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团队成员在使用光电开关传感器时,出现了在同一条件下控制器获得的信号时有时无的问题,通过团队的商量讨论和查阅资料,了解到光电开关传感器可以通过旋转其后面的电位器来调节控制开关信号的距离,而这个距离超出70cm后,信号将不稳定甚至失去控制作用;在使用倾斜传感器时,团队成员设定了在倾斜了一定角度后再执行相应命令,而实际出现的问题是如果倾斜速度较快或带有些许震动,即使实际倾斜角度不到设定值,也会执行设定命令,对于这个问题,团队成员们讨论并实验了多种方法,但成效并不显著,最后在老师的指点和启发下,采用了在程序中对信号分时检测并多次判断的方法,使得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让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对机器人各个模块的使用不再仅仅停留于理论上,而是在实际应用中获得相应的使用技巧。第一阶段的训练,团队熟练掌握了各种传感器、控制器、舵机的使用,知道了各种传感器在各种情况下使用的区别与注意事项,这些都为以后的比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团队在实验室调试机器人)

第二阶段,比赛准备。各队按照省赛规则的要求,制定了初步方案并分组搭建机器人和制定程序算法。由于任务量比较大,每个队伍的队员都进行了细致的分工,这样协调合作,每个人都能专注于自己所负责的模块并能更好的挖掘该部分的潜能和优势。比赛规则对机器人的外形尺寸、总体重量、进攻方式等方面做了严格规定,各个小队成员在实际搭建机器人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机器人的搭建看似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是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它不仅考验着队员们的动手能力,还考验着队员们的耐性。由于机器人的每个构件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有一步搭错或者需要更改,都会关联到多个构建的拆装,而且每一步的拆装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搭建的过程也是一个尝试的过程,有时理论上认为可行的方案,在实际中又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既使整个机器人按照预定方案搭建完整后,如果需要更换一个小零件,也可能需要全盘皆动。队员们有时就会遇到机器人内部螺丝松动或滑落的情况,而解决这个很小的问题往往需要拆掉机器人的大部分构件。由于比赛规则要求机器人在登上擂台与对方对抗过程中不能掉下擂台,否则判输,为了尽量不让机器人掉下擂台,团队采用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利用擂台上灰度渐变的特点,使用4个灰度传感器检测自己所处的位置进而避免掉下擂台;第二种方案是利用4个红外光电传感器检测擂台边沿进而避免掉下擂台。由于第一种方案能够依靠灰度传感器检测擂台上的灰度值,机器人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方向能够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更加安全。然而问题是,灰度传感器的输出值是个模拟量,即使同一条件下测得的灰度值也会有一些偏差,而且不同灰度传感器制作时的参数不同,同一灰度两个传感器读取的值可能差距很大,这也给编程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二种方案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是个开关量传感器,读取的值要么为0,要么为1,使得编程算法更加容易,但这种方案机器人只有到达擂台边沿后才能获得红外光电传感器的值,且在擂台内部不能获得位置信息,很容易在到达擂台边沿时被敌方推下擂台。在综合考虑了每种方案的利弊后,团队决定采取第一种方案,这也使得队员们在设计机器人位置检测算法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经过多次改进和程序优化后,最终成功地实现了机器人准确检测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方向,从而为后来的制敌策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通过团队成员的不断努力和老师们的点拨指导,各个项目组在不断的尝试中完成了本阶段的工作,为下一个阶段的策略方案优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三个阶段,机器人策略和程序算法优化。此时距离省赛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不约而同的对自己提高了要求,课余时间都在实验室不断的调试,经常会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熬到深夜。由于团队的机器人数量较少,每个项目的比赛只有一个机器人,在平时的调试过程中难以真正模拟两个机器人对战,只能凭感觉和想象来制定、优化相应策略,难免不能预测在实战中又将发生的各种情况,这也为后来比赛留下了不少漏洞。为了尽量减少策略上的漏洞,各个小队共同商量,相互借鉴其中的优点,并经常向张老师和尚老师请教遇到的难题,共同商量对敌策略。通过一步一步地改进、优化,最终确立了比赛的最佳策略和程序算法,同时也为省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指导老师为我们团队成员答疑解惑)

在准备省赛的这段时间里,团队的每个成员按照张老师和尚老师的要求,每天签到、签退,每队每人在周末需制定下周将要完成的任务和对本周任务的完成进度以及对遇到的困难作出总结和报告,通过这种形式,大家每天的目标变得比较明确,也更有兴趣。每天把那些经小组讨论,查阅相应书籍,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后仍未能解决的问题收集记录下来,到周末总结的自由讨论环节,张老师和尚老师与整个团队在一起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这样一来,原来可能困惑好几天的难题通过老师们的细心指导和大家一起的交流讨论,大部分都能得以解决或有相应的解决思路。虽说这一路充满坎坷艰难,然而也正是这些困难和障碍的存在,使得各个小队在不停的磨合和共同协作中有了很好的默契程度,共同解决困难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团队成员之间无形之中也变得更加紧密和团结。

(团队参加河南省机器人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合影)

省赛如期而至,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各小队满怀信心参加比赛。当时每个队伍仅给15分钟的现场调试时间,对每个队来说无不是个挑战,虽说时间紧迫,但赛场上每队队员都能静下心,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数据测量、分析调试、方案优化、硬件整改等一步步有序进行。下午紧张而又激烈的比赛还是到来了,在此过程中发现其实不少队都是由于现场调试没做好、场地的改变等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导致机器人掉下擂台而失分,这也是最基础而又最需细心的部分了。开始进行比赛的是仿人组1V1项目,在第一局与对手的较量中,不幸战败。在比赛场地旁的张老师和尚老师目睹了这一状况后,指出了该小队机器人的不足之处并指导小队成员调整方案。在随后的复活赛中,该小队一路过关斩将,一次次成功晋级,最终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接下来的无差别1V1项目的比赛,在前两局都成功晋级,但在接下来的一场比赛中,对手很灵敏,每次都能够准确地找到我方机器人的位置并迅速做出攻击,然而我方的机器人却在寻找对手方面很是欠缺,这也就导致多次被对手捕捉到侧面等薄弱区,最终不幸战败,仅获得二等奖,其他三小队也在其他项目中获得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的优秀成绩。

(团队成员在省赛赛场调试机器人)

通过这次比赛,团队成员见到了更加优秀的团队,对机器人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要努力的方向。团队成员们就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机器人灵活自如,并在遇到敌人时都能够及时进行攻击;怎样才能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条件下,通过手臂的动作将对方击败等。对此,张老师和尚老师多次和团队一起讨论分析比赛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外校比较优秀的团队的策略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同时也为以后参加的比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团队在河南省机器人大赛所获奖项)

由于在这次省赛中表现优异,河南工业大学机器人团队得到了2017世界机器人大赛组委会的参赛邀请。2017世界机器人大赛于8月23日在北京举办,它是我国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国际元素最丰富的活动,是中国电子学会、国际机器人竞技与创客教育联盟共同主办,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单位支持的极具创新性和观赏性的科技竞赛,领导、老师和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高度重视这次比赛。

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准备世界机器人大赛,团队成员们这个暑假都选择了留在学校准备比赛。张老师和尚老师多次给我们召开会议,介绍世界机器人比赛的规则,商量比赛的策略和制定任务进度计划,并结合团队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3个队伍参加这次比赛。

(团队用于参赛的机器人作品)

这次世界机器人大赛的比赛规则和省赛的规则虽然有相同之处,但是差异也不小。对于无差别轮式机器人1V1比赛项目而言,最大的区别就是世界赛要求机器人在擂台下时能够自己寻找并登上擂台。如果不能成功登上擂台,将很快被淘汰。结合省赛的参赛策略和经验,该小队最终采取了用加长的构件与固定在机器人底盘上的舵机转轴相连的方案实现自主登台。后续的实验测试证明小队的想法是可行的。解决了登台难题后,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擂台上的攻敌策略以及防掉台。该项目小组对省赛出现的检测敌方不准和攻击性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决定降低前方和后方模拟量红外传感器的位置,并用增装的开关量红外传感器与模拟量红外传感器配合使用检测敌人,同时在省赛的基础上对攻击策略做了较大的改进,实验表明该小队的思想策略是正确的。

而对于仿人机器人1V1项目组的比赛来说,世界机器人大赛的规则与比省赛的规则要求更加苛刻。特别是在机器人的搭建和传感器的安装方面,世界机器人大赛对机器人底盘下传感器的数量、腿部特征、整体高度等都做了严格的说明。面对如此苛刻的规则要求,小组成员们不得不重新商讨制定新的方案和策略。在多次商讨后,队员们决定在保留省赛机器人底盘搭建方案的前提下,在底盘下方使用3个灰度传感器来检测机器人在擂台上所处的位置,并用多节舵机固定架作为腿部来增加机器人的高度。除此之外,为了摆脱机器人套件生产商开发的编程软件不能使用中断和定时器的限制,队员们决定使用eclipse开发软件作为编译环境,这也使得机器人的策略和算法实现更加灵活和方便。

(团队在实验室调试机器人)

在准备世界机器人大赛的过程中,张老师与尚老师的不断的支持和指导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更加自信。由于省赛耗费了一部分机器人构件和传感器,在准备世界赛的过程中出现了红外光电传感器、倾斜传感器、灰度传感器以及备用电池紧缺的情况,老师们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商家联系购买,使得各小队能够正常顺利地准备比赛。为了让团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老师们每隔3天左右都会来查看各小队的进度、了解各小队遇到的难题,并在一起商讨解决办法,给团队成员们带来了很启发和帮助。

由于暑假时间紧迫,各个小队为了使自己的机器人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经常调试到深夜。在经过无数次的调试和完善后,各小队已经为即将到来的世界机器人大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团队参加2017世界机器人大赛合影)

世界机器人大赛如期而至。在张老师和尚老师的细心安排下,各小队已经把调试好的机器人以及一些备用元件和工具放入箱子封装起来,准备向北京出发。这次比赛和上次省赛大有不同,不仅参赛队伍极多,而且名校众多,我们每个队员都感到莫大的压力,但既然来了就必须认真做好。

(团队成员在赛场调试)

第一天是调试和场地适应时间,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早早地到了赛场进行调试,各个小队分工明确,数据测量、程序优化、下载验证等工作有序进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基本完成了赛场调试工作。在后来调试场地的多次测试过程中,一旁的尚老师发现了无差别轮式1V1项目组的机器人偶尔会出现卡在擂台上不能上台的问题,这虽然是个小概率事件,但是如果在比赛时出现了,将会导致输了整场比赛的致命后果。在和队员们沟通交流后,尚老师指出了用倾角传感器检测与多个红外配合检测这两种方案,由于倾角传感器会由于机器人在与敌方击打产生震动的过程中发生误判,经过综合考虑后,最终选择了多个红外配合检测的方案,并立即对程序进行了优化。测试表明这一改进非常成功。

当天晚上,为了确保机器人在第二天的比赛当中正常运行,团队成员们对机器人的传感器、连接线、结构件等进行了一次细致检查。无差别轮式机器人1V1项目组的成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机器人的一个舵机偶尔会出现不受命令控制的情况。队员们经过商量讨论后,认为出现这种问题有3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舵机线松动或断路,第二种可能是程序有问题,第三种可能是舵机损坏。接下来队员们在更换了舵机线、单独写命令程序控制舵机测试后仍然不能找到导致问题的原因,只能认定舵机可能损坏。由于舵机安装在机器人内部,更换舵机意味着要拆掉机器人的大部分构建,在拆与装之间将花费大量的时间,而此时已是夜晚10点多。在衡量了利弊后,队员们决定牺牲大量休息时间更换舵机。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完成了各项安装任务。经过测试,以前出现的问题被成功解决了,队员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而此时已是凌晨两点多钟。问题的成功解决,为第二天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团队成员在赛场调试)

为了确保团队的机器人不出任何问题,老师和队员们每天早早地就到了赛场,优化程序,修改硬件设计,实地测试等一系列工作做了一遍又一遍,只为机器人能够在比赛中表现的更好。团队的无差别轮式机器人1V1项目在第二天的两场比赛中,分别与江汉大学和中南大学的队伍对阵,在和中南大学的对阵中,以2比0的成绩险胜,顺利度过了这一天。接下来的几天中先后与湖南大学等高校交锋,一次次险中取胜,从竞夺32强、32进16、16进8、8进4、4进2季军争端赛中一路连胜七局。

(团队无差别轮式机器人1V1项目冠军争夺赛)

在最后一天的冠军争夺赛中,老师和小队成员们仍早早地来到赛场,经过四天紧张而残酷的竞赛,很多代表队因战败而退出比赛,但这并未减弱现场的紧张气氛,围观人数一天高过一天,尤其最后一天,比赛还没开始赛场便被观众严严实实围了数层。在各个媒体的“长枪短炮”下,团队的机器人在与对手经过几分钟的激烈搏斗,难分高下,最终裁判判定为平局,为此,只能再进行一场加时赛,并规定谁先掉下擂台便为输,可惜最后一场加时赛中我方机器人不幸战败,与冠军插肩而过,仅获得亚军。在这次比赛中,我校机器人团队共获得了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的喜人佳绩。

(团队获得世界机器人大赛无差别轮式机器人1V1项目冠军奖杯)

篇6:创业大赛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九维创新团队 参赛口号:科技,改变未来!

项目介绍:乐康智能体育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以体育数字技术、智能体育器械、高端体育仪器为主导产业。我们不仅拥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我们更坚信“科技是体育事业的新动力!”

指导教师:肖楠(长期负责机械系科研创新工作,对专利研发和技术指导工作有丰富的经验)

组员及分工:

王岚波:团队负责人,主要负责团队整体工作 李亚洲:技术负责人,负责研发工作 王龙飞:销售负责人,负责外联等工作

团队合作理念:

我们致力成为一支一流的体育器械供应团队; 我们崇尚创新、高效、协同的工作方式;

篇7:团队介绍简短

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谋求新的发展,承接了省内外数十项大型的房屋建筑、市政、装修装饰、园林绿化、工程、送变电、防腐保温及钢结构工程,取得了多项荣誉称号。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团队介绍范文简短,欢迎参考!

团队介绍范文简短

广州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专注于xx产品和xxx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总部及研发基地设立于风景秀丽的广州软件园,并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公司技术和研发实力雄厚,是国家863项目的参与者,并被政府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诚信立业的经营原则,荟萃业界精英,将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及企业经验与国内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竞争力,实现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

公司人才结构合理,拥有多名博士作为主要的技术骨干,具有硕士、学士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员工达800多人,并有多人获得xxxx和xxx等工程师及xxxx的技术认证。为了开发出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xxxx产品,企业特聘请各行业xx专家(中科院院士)作为咨询顾问,紧密跟踪xx方面的技术和行业发展特点,不断优化xxxx,令用户得到最优质的服务和最好的投资回报。

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最好的信誉,广州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已在交通、银行、证券、税务、旅游、酒店、市政规划、公用事业、工矿企业等诸多领域取得辉煌成绩,完成众多大型xxxx的配套服务,也愿意成为您最可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

团队介绍范文简短

****成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家集土建、钢结构、装饰装修、防腐保温及市政园林绿化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公司经济实力雄厚,下设房建第一分公司、第二分公司、第三分公司、钢结构分公司、送变电工程分公司、装饰工程分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园林绿化分公司、消防工程分公司、防腐保温安装分公司及铁塔工程分公司等十余个全资子公司。公司现拥有房屋建筑工程、钢结构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壹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送变电、防腐保温、城市 园林绿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以及铁路电气化工程专业承包叁级。同时具有广电总局、国家技术监督总局颁发的广播、电视、微波、通信四单元全系列铁塔及500kv输电线路架线铁塔生产许可证。

十几年来,经过公司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迄今已发展成拥有资产5000余万元,各种人才云集的大型企业。公司现有职工600余名,各种专业技术人员310多人,其中国家认定的壹级项目经理14人,贰级项目经理24人,三级项目经理6人;公司中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共210余人,初级技术管理人员100余人。公司注重技术的改进和设备的更新换代,近年来淘汰了一批旧有的生产机械,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了生产的现代化。发展实业、振兴企业是企业的发展目标,不骄不躁、严谨踏实是公司的一贯工作作风,几年来,公司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不懈努力、开拓进取,在省内外建筑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赢得了广大客户及质检部门的好评,被评为“质量信的过单位。

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谋求新的发展,承接了省内外数十项大型的房屋建筑、市政、装修装饰、园林绿化、工程、送变电、防腐保温及钢结构工程,取得了多项荣誉称号,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掌握了各种新型施工技术。多年来,河北长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恪守“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宗旨,遵循“优质、高效、团结、奉献的工作态度,为社会创造了一大批优质精品工程。

公司由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带领公司员工组成一个团结的战斗团体,下设工程安检部、工程管理部、经营开发部、工程业务部、多种经营部、监察审计部、劳动人事部、新技术开发部、物资部、财务部、设计部、宣传部以及办公室等十三个部门,负责公司的总体规划及运营。公司狠抓质量关,求信誉,谋发展,提高企业知名度,通过了iso9001——2000族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通过对公司员工的技术教育和知识考核,强化公司上至领导下到员工的质量生存认识;公司重管理、讲效率,向规模经济要效益,为严格公司纪律、明确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引进了当前先进的管理体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把责任明确到公司的每一位员工身上,出现问题能够迅速解决,把事故消灭于萌芽;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公司为谋求长远发展,建立并完善了人才资源库,努力做到让所有员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其在本岗位上发挥特长,尽忠职守。

篇8: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介绍

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制播一体网络在国内首次实现使用多语言多字幕的译制与分离播出技术。在节目制作、播出、传输过程中, 保持视频、音频、字幕的分离状态, 到落地播出时根据当地的语言选择音频和字幕进行合成播出或直接将视频、多路音频和字幕送入当地有线网传输, 最终实现一个节目的多版本播出。该模式有效节省频道播出资源, 同时有效提升播出资源的落地收视情况。

国际频道制播一体网络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国际频道制播一体网络中的东南亚多语言译配节目制作系统支持最多8种语言的音频, 下面以译制电视剧《天真遇到现实》的四语种音频节目的制作工作流程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启动D-Cube-Edit3.0非编软件, 创建工程

首先, 从开始菜单中“DAYANG”文件夹中找到“D-Cube-Edit”程序, 单击启动D-Cube-Edit 3.0非编软件。

第二,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并选择所属栏目进行登录。

第三, 点击“创建项目”按钮, 创建新项目。

第四, 输入项目名称, 设置项目空间、生命周期、共享设置, 完全后点击“确定”按钮。

第五, 进入新创建的项目“多语言测试”, 新建文件夹“天真遇到现实01”, 便于项目的素材管理。

第六, 资源库中进入文件夹“天真遇到现实01”, 右键点击空处, 弹出右键菜单, 选择“导入”→“导入素材”。弹出素材导入对话框, 点击“添加”按钮。出现文件打开对话框, 选择需要导入的节目素材, 点击“确定”按钮。选中的素材添加到了素材导入窗口, 按住Ctrl键, 选中导入的素材, 再右键点击, 从右键菜单中选择“拷贝”模式, 这样导入的素材会复制一份至制作网络的公共存储区, 方便制作网中的其他非编工作站或配音工作站进行节目制作, 然后点击“确定”按钮, 导入素材。

第七, 新建故事板, 右键点击空处, 弹出右键菜单, 选择“新建”→“故事板”。输入故事板名称“天真遇到现实第1集”, 点击“确定”按钮进入故事板编辑界面。

第八, 将电视剧“天真遇到现实第1集”的视频拖放到非编故事板的V1视频轨、再将音乐音效音频放到A1音频轨、中文配音放到A2音频轨, 如图2。然后从“D-Cube-Edit 3.0”程序菜单中点击“文件”→“保存”, 将故事板保存后退出非编软件, 进入译制配音环节。

二进入译制配音工作站

将节目的中文稿翻译为老挝语、缅甸语或其他语种文字后, 经校对审核通过后进入配音工作站进行译制工作。大洋“D-Cube-Edit 3.0”非编软件可以完美地与“D3-Soundworks 2”配音软件配合使用, 共享工程, 包括故事板、素材等, 做到无缝连接,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点击配音工作站桌面上的“DYSoundworks”图标, 运行“大洋D3-Soundworks 2”配音软件,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并选择所属栏目进行登录, 打开在“D-Cube-Edit 3.0”非编中创建的“多语言测试”项目, 选中后点击“确定”按钮, 双击“天真遇到现实第1集.EDL”故事板, 弹出对话框, 点击“导入”按钮, 将非编故事板导入成为音频故事板, 如图3。右键点击轨道, 选择“添加轨道”,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添加“单声道轨道”, 数量“1”, 然后点击“确定”按钮。

右键点击刚才新建轨道的名称, 如图4, 将轨道名称更改为将要配音的语言名称, 比如“老挝语”、“泰语”等。

在将要配音的轨道上点击“录音”图标, 使轨道处于录音激活状态, 将时间线光标移动到需要配音的位置, 然后点击“录音/停止”按钮开始进行配音。此时音频故事板处于播放录制状态, 译制人员通过耳机监听, 根据翻译审核通过的文字稿件和节目内容进行同步配音。配音完成后, 对配音进行精编, 包括音频剪辑、添加特效、混响、音量调整、音频合成、响度调整、去除背景声、去除杂音等。

音频编辑完成, 审核通过后, 保存工程, 将时间线游标移动到节目开始处, 并按下快捷键“I”定义打包的入点, 时间线游标移动到节目结束处按下快捷键“O”定义打包的出点, 然后点击工具栏上的“打包”图标, 对故事板进行打包, 将整个音频故事板 (包括音乐音效、外语配音等) 打包合成为一个格式为48k Hz, 16bit的单声道音频素材。打包后的文件会自动存入到工作文件夹里, 方便非编和配音工作站进行调用,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其他不同语种的配音, 得到4种语言 (最多可支持8种语言) 的单声道音频素材。

三进入D-Cube-Edit3.0非编软件, 完成节目的最终合成

首先, 打开D-Cube-Edit3.0非编软件, 分别将中文、老挝、缅甸、泰国语的音频文件分别拖到A1、A2、A3、A4音频轨道, 如图5。

第二, 点击菜单栏上的“工具”→“显示调音台”, 调出调音台进行混音。

第三, 调音台按图6进行设置, 即音频轨道A1~A4分别输出到非编音频输出的1~4声道。

第四, 调音台设置完成, 点击菜单栏上的“输出”菜单→“故事板输出到素材”。

第五, 弹出“故事板输出到素材”对话框, 进入“高级设置”标签栏, 点击“设置”按钮, 检查格式设置。视频格式设置文件格式为“ODML_AVI”, 视频编码类型为“DV25”。音频文件格式设置为“MSWVFW_WAV”, 音频类型“PCM”, 音频采样率“48000Hz”, 声道“单声道”, 声道数目“单声道”, 采样精度“16bit”。选中V、A1、A2、A3、A4, 点击“开始采集”按钮, 输出素材。

第六, 绑定节目代码。选中输出完成的节目素材, 右键弹出菜单, 选择“绑定节目代码”。找到节目对应的节目代码, 进行节目代码绑定, 点击“确定”按钮。

第七, 提交流程到媒资。选择已绑定节目代码的素材, 右键弹出菜单, 选择“提交流程”→“非编到媒资”将节目提交到媒资库进行归档、备播, 如图7。

四系统的运用场景及创新点

运用场景:

·节目生产环节, 进行一次视频, 多次不同语言和语音制作, 通过多语言系统进行播出, 不同国家的观众根据自己习惯的语言选择对应的字幕和语音进行节目收看。

·在一个网络环境和存储环境中完成整个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流程, 提高了网络、存储等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

创新点:

·多语言、多字幕播出技术, 全国首创的使用一套播出系统就可以向多个国家播出多种语言和多种字幕的电视节目。

·制播一体化系统, 在一个频道范围内容实现整个电视台全台网的技术架构, 将演播室、收录、后期剪辑、配音、翻译、多语种字幕、媒资归档、播出等所有的功能纳入一套技术系统进行整合。

上一篇:职业经理人工作内容下一篇:经理助理工作职责明细及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