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2024-05-07

山东高考英语模拟试题(共8篇)

篇1:山东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My Mother

I came back to school after the summer vacation. As soon as I settled down, I made a phone call to my mother. When I talked to her, I could not hold back my tears. “After all,” I said, “You’re my mother.”

During the vacation, mother and I had a quarrel. After that we were unwilling to talk with each other. She thought I was her sweet daughter and I believed that she did not respect me. Then after few days, I left home. My mother gave me a full package of home-make food and she said to me, “I cook this morning, take this then you can have it on the train.” However, I refuse to take it. I just turned away and slam the door without saying goodbye to my mother. I was still angry about her. “You’re still my good girl.” My mother said in a low voice chocked with sob.

On the train I could not eat anything, I felt terrible. How I wish I had said sorry to my mother before I left. Now all I want to say is, will you forgive me, my dear mother?

篇2:山东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Dear Professor Liang,

I am writing to extend my gratitude to youbecause with your help I am now a student of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SydneyUniversity.

Last June, when I applied to become agraduate student of Sydney University, you really gave me a lot of valuablehelp. You not only wrote a

recommendation(推荐) for me to Professor Wells who worksin the Sydney University but also gave me careful and patient instructions onhow to fill the application forms and write the application letters.

It is your unreserved(无保留的) help thatenables me to obtain this splendid(极好的)opportunity of further education. For thefollowing two years I will study hard to reciprocate(回报) your sincere help andexpectations with excellent grades.

Yours truly,

Li Hua

篇3:山东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题目:由于贫困和连年战乱等原因, 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海盗问题日益严重, 威胁了国际重要航道的安全。联合国安理会依据《联合国宪章》作出协议, 授权外国军队与索马里过渡政府合作打击海盗。美国、俄罗斯等国战舰陆续开赴该海域, 我国政府也于2008年12月派出了护航舰队。

(1) 联合国安理会作出打击海盗的决议体现了其什么职责? (2分)

(2) 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 请结合材料, 阐述我国政府在国际社会打击索马里海盗问题上的主张。 (8分)

一、解析题目

1. 该题设计新颖, 突出主干, 凸显能力, 令人称道。以打击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海盗问题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该题考查联合国安理会的职责, 设问角度明确, 材料信息充分; (2) 该题属于角色转换型的开放性试题, 结合材料从联合国、索马里、中国等宏观方面多角度阐述我国政府的主张, 重视了对书本主干知识的考查, 又不拘泥于教材, 凸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

2. 该题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 鲜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契合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它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而且努力让学生从被动的答题者变成主动的探索者, 并进而呈现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社会责任感。

3. 该题把知识与能力的考查, 揉合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之中, 以“打击索马里海盗问题”为背景、以角色模拟为答题角度、以学生对基础知识灵活掌握为前提, 以能力立意为主, 彰显“我国是负责任大国”自豪感, 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

4. 该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热点事件, 实践性强, 引导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该题探究性的设计, 更鲜明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和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启示反思

显然, 试题的设计仅靠平时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是不行的, 它需要依靠平时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研究习惯和能力, 需要学生在发现、探究、创新过程中掌握知识, 锻炼能力。

1. 把握课标, 跳出教材。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认知结构、基本方法、基本表述 (科学、规范) , 注意教材的基本技能培养, 时刻关注教材要反映的课标要求。要抓住基本概念、原理、规律;跳出教材, 理清联系, 训练对实际、热点问题的分析方法;在重知识的基础上重思维, 加强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训练, 形成自己的认识, 而非死抠教材。

2. 一切理论皆灰色, 惟有生命之树长青。

高考命题力求能够引领着“教”与“学”走出“教课本”、“背课本”、“考课本”的陈旧模式, 转变为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关注国内和国际的重大事件和形势发展, 关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典型事例。与这种变化相适应, 我们在学科教学中, 要“走出去”、“引进来”, 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社会和生活, 把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思考现实问题, 并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只有“开放”的课堂, 才有“鲜活”的思维。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 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课改最大的变化就是改变了课堂, 但搞课改绝对不能成为“花架子”, 关键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创新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 引领学生经常性地关注与人类生存和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拓宽视野, 在学生的思维和认识水平基础上, 进一步激发他、重视他、保护他。这是高考试卷给我们的启示, 是贯彻课改理念的要求, 也是我们的学科教学具有蓬勃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4. 坚守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真谛。

篇4:山东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2009年高考英语山东卷继续以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心,总体难度与2008年持平。同时,试卷的第二部分取消了短文改错,代之以开放性和输出型的阅读表达,体现了新课标对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下面,笔者就对各种题型逐一进行剖析。

听力

听力部分采用全国卷I的听力试题,地道的美式发音、清晰的语音语调是其最大的特点。大部分题目都可以从对话或独白中直接获取答案,少量题目需要简单的推断和概括。整体来看,今年的听力对话比去年的语速稍快一点,但并不影响理解。试题设计由易到难,利于考生正常发挥。

【难点分析】

听力考试中,如果考生对某些固定说法不熟悉的话,就会影响正确答题。如第一节的5段小对话中,考生普遍感觉第2小题有点难度。这是一道推断题,原题如下:

2.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restaurant.B. In a hotel. C. In a school.

分析:这段话的听力原文中出现了两个关键词组“full board (全食宿)”和“half board (半食宿)”,由于考生对两种说法不熟悉,导致无法理解,答题困难。但是,结合前面听到的对话:“M: I'd like to stay two nights, please. W: Do you want full board or half board?”和后面的解释:“Full board includes all meals, and half board includes just breakfast and dinner.”不难判断对话发生的地点在“宾馆里”,正确答案为B。

另外,如果考生对中美文化差异知之甚少,也会给听力理解带来障碍。如第二节的第9段材料有8个回合的对话,涉及中美学校文化差异,信息量大。考生在听这些内容的时候,应注意做好笔记,不要拘泥于个别生僻词汇如“locker”、“daypack”等,这些是对话中提到的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在学校使用的不同东西,对话中都有解释,考生应注意听对这种差异的解释,而不是费力地去猜测生词的意思。

【备考建议】

1. 放松心情,适时调整

做听力题时,考生应心态平和,切勿急躁。很多考生考试的时候过度紧张,只要有一道题没听出来,马上就乱了阵脚,不知所措,导致后面的答题连连失误。因此,在考场上考生应学会选择和放弃,不要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

2. 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在播放录音之前,考生应抓紧时间将题目快速浏览一遍,并充分利用各段对话之间的停顿,快速略读问题和选项,预测短文或对话可能涉及的内容,这样带着问题去听录音,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侧重,便于答题。

3. 集中精力,做好笔记

在听力材料含有数字、干扰信息较多或篇幅过长的情况下,做好笔记摘要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考生就不会因为精神紧张、记忆混乱而遗漏重要的信息点,有助于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语法和词汇知识

语法和词汇知识部分考查的内容均为基本语法和词汇知识,题干简短,语境完整,没有偏、难、怪题,较好地体现了语言的真实性。

【难点分析】

1. 知识点考查范围广

该部分的15个小题覆盖了中学阶段所学的大部分语言项目,涉及了名词(29)、代词(23)、副词(35)、连词(32)、介词(33)、动词和动词短语(26、31)、非谓语动词(22)、动词时态语态(25、34)、定语从句(24)、表语从句(28)、倒装句(27)和交际用语(21、30)等。考生若想在这个部分取得满意的分数,就必须透彻地掌握这些语言项目。

2. 动词考查仍然是重点

动词是历年来高考英语考查的核心语法项目,今年也不例外,涉及动词考查的题目多达6个小题。例如第25小题:

The number of foreign students attending Chinese universities ________ rising steadily since 1997.

A. is B. are C. has been D. have been

分析:正确答案是C。本题综合考查了动词时态和主谓一致。“the number of +复数名词”作主语时,主语应为“the number (数量)”,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排除B、D项;根据时间标志词since,应用现在完成时,排除A项。

3. 注重交际语言的考查

今年有两个小题都考查了交际英语(往年通常都只有一个小题),充分体现了“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命题指导思想。例如第30小题:

—Poor Steve! I could hardly recognize him just now!

—____________. He has changed so much.

A. Never mindB. No problem

C. Not at allD. Me neither

分析:正确答案是D。上一句说“可怜的Steve!我刚才差点认不出他了!”下一句答语的后半部分说:“他变化如此之大。”根据对话背景可知应该回答“我也是(差点认不出他了)”。D项“Me neither”是口语中常用的说法,意思是“我也(不)……”。A项“Never mind”意思是“不要紧,没关系”;B项“No problem”意思是“没问题”;C项“Not at all”意思是“没关系,不用谢,没什么”,都与题干的语境不符,故排除。

【备考建议】

1. 夯实基础,重点突出

同学们复习时切忌“眼高手低”,一味地做偏难怪题,而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动词是英语的核心,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连系动词,动词以及动词短语的意义辨析是复习的重点,特别要注意动词词义辨析,掌握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2. 研读真题,着重运用

历年高考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部分的考题虽然各有侧重点,但“万变不离其宗”,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学会“举一反三”,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题集知识测试和能力测试为一体,考查范围涉及词汇辨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等,是高考英语试卷中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

【难点分析】

今年的完形填空是一篇310词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我”作为一名老师,对一名不起眼的学生David看法的转变。文章篇幅不长,但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衬托,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词义辨析

完形填空题中经常出现近义词(组)的辨析,需要考生结合语境和词组的具体意义进行辨析,选出最合适的答案。例如第39题:

David was a small boy in ragged clothes. I had often 38 (wondered)what kind of home life David had, and what kind of mother could send her son to school dressed so 39 for the cold winter months, without a coat, boots, or gloves.

A. modestlyB. naturally

C. inaccurately D. inappropriately

分析:正确答案是D。本题考查副词词义辨析和语境的理解。根据后文中的“在寒冷的冬天,没穿外套、靴子,也没戴手套”可知,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David穿得不合适”。A项“modestly”意思是“谦卑地”,B项“naturally”意思是“自然地”,C项“inaccurately”意思是“不精确地”,都不符合题意。

有时候,完形填空中出现的词(组)可能是考生十分常见的,但考查的意义可能是考生平时不常使用的。例如第41题:

I can still remember he was always 41 a smile and willing to help.

A. expressingB. delivering

C. wearing D. sharing

分析:正确答案是C。通常情况下,“wear”的意思是“穿着,戴着”,但它还有“面露,面带,面有……色”的意思。考生如果没接触过这个意思,就很难选出正确答案。

2. 语篇理解

完形填空中很多题目要求考生不拘泥于单个的句子,而是放眼全局,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进行推断作答。例如第47题:

I smiled in 47 as the last of them hurried out the door.

A. relief B. returnC. vain D. control

分析:正确答案是A。从前文学生们在圣诞节放假前“焦虑(anxious)、激动(excitement)、坐立不安和心神不定(restlessness)”的心情和行为表现可以推断,当学生放假,最后一个学生冲出教室后,老师的心情应该是“in relief (轻松,宽慰)”。

【备考建议】

1. 加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平时的练习中,同学们一定要掌握新课标中规定的3300个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熟悉其词义、用法、搭配和辨析,做到熟练运用。同时还要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培养准确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能力并要能把握文章的脉络,理清上下文逻辑关系。

2. 着眼全局,忌“断章取义”

完形填空以文章的整体为背景,以语篇信息为基础,以中心脉络为主线,要求考生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选择最佳选项。有些选项放在单句内能够讲得通,但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就不合适了。所以同学们在做题之前一定要先通读全文,明确大意,综合考虑选项与所在句子的关系,所在句子与周围语句的关系以及与文章内容主线的关系,还要注意上下文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线索提示,最后再结合语法结构和词义搭配等确定最佳答案。

3. 加强阅读,培养语感

近几年高考完形填空的选材大都是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记叙文,或叙议结合、以叙为主、富有哲理的论述文,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阅读这类文章,增强语感。

阅读理解

今年的四篇阅读理解材料新颖,内容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题目类型包括主旨大意、细节理解、词义猜测、推理判断等,阅读量略大于去年(2008年1842词,2009年1921词)。

【难点分析】

1. 推理判断

A篇讲了一个弘扬邻里互助精神的感人故事。Fuss夫妇面临财政困难时,意外收到了在事故中死去的邻居Hatch夫妇留给他们的一笔遗产。Hatch夫妇生前一直乐于助人,死后把所有的钱财和农场捐给了整个社区,希望这种善举能代代相传。其中第60题是推理判断题,需要概括整段文章的内容并作出推断。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

A. The community of Alto was poor.

B. The summer camp was attractive to the parents.

C. Sandy Van Weelden got a legacy from the Hatches.

D. The Hatches would like the neighbors to follow their example.

分析:正确答案是D。综合文章倒数第二段可知Hatch夫妇的愿望就是让他们的遗产——一种善举,在整个社区生根发芽,让邻里互助的精神永远发扬,代代相传。

2. 细节理解

B篇是关于虚假广告及其成因的文章。其中第62题是细节理解题,只需在文中找出对应的依据便可正确答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The court is in charge of removing dangerous product.

B. New products are more likely to be questionable.

C. The production of a device must be approved by FDA.

D. The promoters usually just care about profits.

分析:正确答案是D。由文中“Often such products are nothing more than money-making things for their promoters.”可知,promoters只在乎利润。

3. 词义猜测

C篇论述的是增加烟草税的影响:增加烟草税对于减少吸烟人群,特别是青少年烟民的数量是有效的。当然也有像Hal Rogers这样持反对意见的人士,他们认为增加烟草税只会加重低收入人群的负担,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第68题是词义猜测题。

The underlined word "deter" in Paragraph 3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___.

A. discourageB. removeC. benefitD. free

分析:正确答案是A。猜测词义离不开上下文语境。请看deter所处的语境:“Tobacco taxes improve public health, they raise money and most particularly, they deter people from taking up the habit as teens, which is when nearly all smokers are addicted.”由此可知,烟草税能够改善公众健康,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会“阻止”人们在青少年阶段就养成吸烟的习惯。所以此处的“deter”应为“阻止,制止”之意。

4. 主旨大意

D篇是关于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学吸引更多学生的时文。第75题是主旨大意题。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A. Universities have received more applications.

B. Economics is attract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ents.

C. College students benefit a lot from economic uncertainty.

D. Parents are concerned with children's subject selection.

分析:正确答案是B。通读全文可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不仅选择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数量增加了,还有很多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也参加经济学方面的讲座,并且有多达三分之二的父母也要求学校教授学生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整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学生对经济学的浓厚兴趣。

【备考建议】

1. 广泛阅读

目前许多考生阅读面过窄、阅读兴趣不高,除了教材中的课文和老师布置的阅读理解练习题之外,很少涉及其他阅读内容,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八级目标对阅读的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3万词以上。同学们平时应多阅读一些语言生动地道、内容引人入胜的报纸杂志等读物,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范围应涉及各种题材和体裁。除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之外,应保证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阅读量不少于600词。

2. 注重语言积累

同学们在阅读英语短文时,不要只满足于完成短文后面的习题。应养成做完题目之后再次复读原文的习惯,把里面出现的一些有用的语言知识,如重点词汇、短语、句型甚至交际用语等整理到自己的笔记本上,一些精彩的段落可以熟读或背诵,有的文章要进行结构分析,以此培养布局谋篇的写作能力。通过这样的点滴积累,语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3. 处理好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性的关系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高考阅读理解题已基本形成了稳定鲜明的风格和特征,无论是选材还是题目设置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考生应按题型和文章的体裁进行专题训练,明确每类题型的特点和命题规律,学习和总结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这对于短期内提高成绩大有帮助。另外,平时的练习中,同学们要有意识地进行计时、定量的阅读,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在保证理解准确性的前提下,缩短阅读时间,提高做题效率和答题准确性。

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分为两个部分:阅读表达和写作。

阅读表达是山东省为了适应新课程目标要求而增加的一种新题型,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进行书面表达,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输入能力和输出能力。

【难点分析】

阅读表达部分是一篇说明文,阐述“saying hello”的重要性。其难点在于:同义句替换题注重对句式结构进行彻底改造,增加了迷惑性;细节理解题细分成三个要点,作答时需要注意变化动词的形式,增加了灵活性;翻译句子题难度最大,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基本功,如果照字面翻译不通,则需要结合上下文,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例如第80题要求考生翻译文中第三段的划线句子,原句为:Whatever the reason, my urban hellos were answered far less often than my rural ones.

分析:应注意灵活处理“urban hellos”和“rural ones”这两个名词词组,翻译时可转换成动词词组“打招呼”,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译文: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在城里打招呼得到的回应比在乡村少得多。

写作部分要求考生写一封信。与前两年开放作文的出题模式不同,今年采用提纲作文的形式,要点提示简洁全面,但考生想要得高分却并不容易。因为提示内容都一样,考生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合理使用一些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式。同时还应注意不局限于对译要点提示,而应适当增加细节,注意行文连贯。力争少犯错误,做到书写美观,卷面整洁。

【备考建议】

1. 加强阅读,着重理解

阅读表达旨在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所给短文并根据问题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因此考生首先要按照阅读理解题的训练方法,培养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充分理解文章大意、细节以及作者观点的前提下,才能组织语言,完成表达。

2. 认真审题,准确表达

短文读懂了,只是完成了“语言输入”的过程,然而更重要的是“语言输出”,即结合问题的要求,用准确的语言进行简要的表述。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回答应具有针对性,既要保证答案的完整性,又要语言简练,符合字数要求,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3. 书写整洁,规范答题

阅读表达不同于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属于主观性试题,需要进行大量的文字书写。和写作一样,书写问题的答案时,一定要注意书写清晰、工整,保持卷面整洁、美观,这样既不会使阅卷老师因为辨认不清而造成误判,又会增加阅卷老师给自己的“印象分”。

4. 勤学多思,注重积累

同学们平时应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坚持不懈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巩固和深化已掌握的内容。同时,还应关注时事,扩大知识面,提高思维和认知水平,以便写作时观点表达正确、得体,有说服力。坚持不懈地“练笔”,通过日记、与笔友通信等方式进行书面表达实践,也可以每星期写一篇短文请老师面批。尽可能多地熟读和背诵语言地道的语篇、语段或写作范文。

以上我们结合今年高考英语山东卷对各类题型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备考建议,希望大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迎接2010年高考英语做好准备。

作者简介:

籍万杰,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教学成绩突出,曾多次荣获各级教学奖励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在全国6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报刊发表文章千余篇;担任多家知名英语教辅期刊的特约编辑、特约通讯员、特约撰稿人。

篇5:山东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2014年高考(山东卷)英语试题评析

2014年高考山东卷英语试题的试卷结构较往年有了较大的变化,取消了听力部分考试,减少了5个单项填空试题,增加了一篇10个小题的完形填空和5个阅读理解题。试题在选材和命制等方面沿袭了历年来山东卷的风格,所选文章话题丰富、体裁多样;试题设计精益求精、稳中有变;试题难度稳定,没有因为试卷结构的变化而出现大的波动。

一、结构微调

2014年我省英语试题取消了听力部分,将单项填空部分由以往的15个小题调整为10个小题,增加了一篇10个小题的完形填空和5个阅读理解题。

单项填空部分没有刻意追求语法点的覆盖面,而是重点考查了几个语法项目,如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非谓语动词、时态、连词和代词等,这些语法考点均出自我省高考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语法项目表,突出了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增加的完形填空(A篇)为一则关于鹦鹉的小幽默,内容轻松有趣,结尾出人意料,令人捧腹,这有利于考生放松紧张的心情,从容作答;阅读理解部分较往年增加了1篇文章,5篇总阅读量为1436词,比2013年增加了94词,选项为986词,比2013年增加了262词。

二、选材精细

2014年我省英语试题一共选用了8篇短文,这些短文话题丰富、体裁多样、语言地道、风格不

一、信息量大,能让考生充分体会到英语语言的魅力。

完形填空A篇文章是一则关于鹦鹉的小幽默,语言简单易懂,内容轻松有趣,结尾出人意料;完形填空B篇讲述了一位加拿大女医生冲破性别歧视的樊篱救死扶伤的故事。阅读理解A篇文章讲述了一只走失的小狗和收留它的人家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B篇讲述了作者与其兄弟两个为了躲避酷暑而连续几天到电影院看电影的趣事;C篇介绍了美国历史上一位勇于追求自由的女性黑奴Elizabeth1

Freeman;D篇介绍了一种新的科技发明——智能牙刷;E篇介绍了一个使用平板电脑帮助非洲孩子阅读学习的项目。阅读表达文章从交通拥堵这一现实问题切入,通过具体例子及细节介绍相关应对措施,倡导人们充分使用公共交通方式,并指出缓解该问题的关键是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质量。

这些文章语言原汁原味,内容积极向上,既能满足考查的需要,也有利于培养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三、设题巧妙

2014年我省英语试题在试题的设计上既继承了历年来不偏不怪的命题思路,又不墨守陈规,勇于探索,试题设计灵活巧妙。

单项填空题避免了机械的语法知识考查,而是将语法知识融入到完整自然的语境中进行考查,考生在答题时必须依靠语境结合所学语法知识作答。以第8题为例,考生必须理解答语中后半部分的含义,才能够弄清楚整个题的语境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完形填空题注重考查考生结合词汇、语法、语篇知识及生活常识进行逻辑推理和综合判断的能力,而非简单考查个体词汇使用及对单句的理解。其中A篇全文共154个词,空格之间的间隔约为13个词。除首句及末句外,每句均设空1-2个。空格分布均匀,相邻空格间隔适当,避免了提示信息过多或过少的情况。考点分布合理,10个题目考查对象均为实词,其中动词5项,名词4项,形容词1项。B篇全文共292个词,空格分布均匀,相邻空格间隔适当。考点分布合理,20个题目考查对象均为实词,其中动词12项,名词5项,形容词2项,副词1项。

阅读理解题在题目设置方面,除64题外,其余全部采用完整问句的提问方式,这符合语言测试的规范。题干及选项的设置简洁、精炼,没有使用考试说明词汇表以外的词汇。题目涉及对细节的理解、推测上下文逻辑指代关系、理解主旨要义等多个方面,注重多角度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阅读表达部分试题设计精巧且多样化,从多角度考查考生的英语阅读和表达

能力,66、67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篇章信息的能力,68、70题考查考生对相关信息进行准确判断并概括归纳的能力,69题考查考生根据语境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其中69题的设置尤为巧妙,既有较强的上下文提示和逻辑关系限定,又给考生一定的发挥空间,考生可从多个角度作答。

今年我省英语作文题一改沿用多年的书信形式,要求考生从所给的两句谚语中选择一句为题写一篇作文,解释该谚语的含义并讲述能体现该谚语含义的个人经历,形式新颖。题中给出的两句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都是中学生耳熟能详的,考生在审题时不会有障碍。两句谚语所蕴含的道理浅显易懂,贴近考生生活和经验,能够保证考生有话可说,利于考生展现其语言运用能力。题中给出两句谚语,给考生一定的选择空间,这样做既不会增加考生审题的负担,也有利于避免考生因不熟悉谚语而无话可说的情况出现。

四、难度稳定

与往年相比,2014年试题难度适中,虽然试卷结构有一定的调整,但是试题难度并没有出现大的起伏。主要表现在:

1.试题阅读量相对稳定

2014年试题总词量为3827词,2013年为3788词。虽然2014年较以往试题增加了两篇文章,但是试卷总词量仅比2013年增加了39词。同时试卷中的词汇基本上都是考试说明中词汇表内的词汇,超纲词汇非常少,这有利于保证试题难度的稳定。

2.新增试题难度适中

2014年新增试题(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部分)难度较低,与往年听力部分试题难度大致相同,其余部分试题在选材与设题上与往年风格类似、难度相当,这有利于保证试题难度不出现大的波动。

总之,2014年高考山东卷英语试题的风格沿袭了历年来不偏不怪、难度稳定、弘扬正能量的特点,同时在材料选择、试题设计等方面做了适当的调整,这样考

篇6:山东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2013年高考(山东卷)英语试题风格与往年保持相对稳定,难度适中,不偏不怪,内容丰富,试题考点都是中学常见常考的内容。同时,试题在选材、设题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一定程度的创新。各题型的具体特点如下:

1.听力部分话题丰富,贴近考生

试题秉承了往年一贯的风格:整体难度与往年保持基本一致,语音清晰,语速适当,内容生活化,题目设置合理。话题都源自考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话题覆盖面广,对话内容逻辑清楚,语言流畅,难度适中。

2.单项填空考点微调,目标明确

单项填空题避免了机械的语法知识考查,而是将语法知识融入到完整自然的语境中进行考查,考生在答题时不会有陌生感,容易理解。

今年该部分没有专门考查词汇知识的试题,主要考查了一些基础的语法知识如时态、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非谓语动词、代词、冠词、介词等,同时该题突出了中学英语教学的几个重点和难点,其中第24、27题分别考查了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第31、35题考查了定语从句的相关知识,第25、29、33题考查了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第26、28题考查了状语从句的相关知识。

3.完形填空注重选材,导向积极

完形填空题选用了一篇记叙文。文章讲述了一个凡事总以自我为中心的年轻人,在经历一番挫折和反思之后,终于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变得善良而又成熟的故事。在当今社会,我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在生活中应打开心扉,与周围的人多沟通、多交流,多关爱他人,这样我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可以获得友谊和幸福感。该文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叙事通畅明了,逻辑性强,语言地道生动,内容颇具教育意义,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形填空考查了7个动词、6个名词、5个形容词、1个代词和1个连词,重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词汇的能力,考点设置合理,20个题目考查对象以实词为主,考查目标明确。在干扰项的设计上,避免了干扰项与正确选项意义相反或相近度过高而引起的干扰性过弱或过强的情况,以使考生的作答情况 1

能充分反映出不同层次考生对短文的理解程度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由于完形填空题选用的是记叙文,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故事梗概,因此本题整体难度不大。

4.阅读理解难易得当,设题合理

阅读理解部分4篇文章体裁、题材各不相同,分别涉及求职奇遇、人物传记、科技发明和商务案例等。A、B两篇文章难度较小,C、D两篇文章难度稍大,4篇文章在难度上拉开档次,有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阅读理解部分在词汇量以及超纲词的处理上也保持了往年的风格。阅读量与往年保持相对稳定,超纲词汇不多,个别超纲词汇加了汉语注释,有助于考生理解文章。

试题有考查主旨大意的题,有考查推理判断的题,有考查代词指代内容的题,也有考查事实细节的题。各题信息定位具体,考点分布均匀,语言表达简洁、准确。20个题目中有18个以完整问句的形式出现,这符合阅读理解题的考查原则。另外,C篇文章配了插图,既有助于考生理解,又使得试卷更加活泼,不沉闷。

5.阅读表达设题巧妙,注重能力

阅读表达题文章讲述了美国石油大亨Jean Paul Getty的故事。题目设计巧妙,独具匠心,既考查了考生对段落主旨大意的概括能力(如76题),还考查了其利用上下文语境线索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如77题)以及准确把握篇章信息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如79、80题),第78题让考生用英语解释划线句子,这种首次出现的题型对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更能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表达各小题都需要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并作答,灵活的设题方式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试题的效度和区分度。第77题的答案“金钱没有给他幸福”更是颇具教育意义。

6.写作试题贴近生活,平中见奇

以前的写作试题多是让考生主动给外国朋友或笔友写一封书信或电子邮件,而今年是让考生回复一封电子邮件,这更好地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性和写作的必要性,能够有效测试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

写作话题真实,写作情境的创设贴近考生的生活, 现实性和实用性很强。让考生解释未能及时回复电子邮件的原因是准备期末考试,符合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没有生硬之感,自然合理。让考生谈谈暑假打算,这是他们熟悉的话题,考生能有感而发,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假期打算”对于所有考生来说都不陌生,因此,该题乍一看非常普通,所有考生都觉得话题熟悉,有话可说,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但是该题将“给朋友回信”作为试题的切入点,要求考生首先解释未及时回信的原因,然后谈谈自己的假期打算,这样考生就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套用,考生需要按照题目要求,自己组织语言,方能行文流畅,自圆其说。这也是试题设计的巧妙之处。

篇7:2018年山东德州高考模拟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1.下图是漫画《铁器牛耕引发的**》。该漫画揭示了铁器牛耕的出现()

A.加速了国家的分裂 B.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走向 C.破坏了土地私有制

D.促使各种思想相互融合

解析:铁器牛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走向,故选B;铁器牛耕是诸侯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增强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排除A;铁器牛耕推动土地国有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排除C;材料与思想融合无关,排除D。答案:B

2.汉朝是中国古代在国家出现白然灾异时帝王公布“罪己诏”(进行自省或自我检讨)最多的王朝,该现象体现了()A.汉代自然灾害的爆发更加频繁 B.儒家对皇权的规范制约

C.皇帝接受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解析:材料中“罪己诏”体现皇帝的反躬自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选B;古代封建王朝自然灾害并无爆发突然频繁,排除A;从材料来看,无关士人官僚的“规谏”,排除C;材料只涉及“罪己诏”,无法体现严格的规范性,排除D。答案:B

3.宋代对御史台和谏院官员候选人的资序和实历加以严格限制,甚至对推举人也有明确规定。剥夺了宰相对台谏官员的任免权,同时取消了宰相和执政对台谏的推荐权。该做法()A.提高了行政效率

B.能够保证台谏官员的公正 C.避免了宰相专权

D.利于发挥台谏的监察功能

解析:材料反映对监察体制的规范化,有利于发挥台谏的监察功能,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监察体制的效率,排除A;古代中国的监察体制不代表人民和社会履职,不可能实现台谏官员的公正,排除B;材料的主旨不是限制相权,排除C。答案:D

4.清初采取多种措施裁抑江南缙绅地主的经济、政治特权,缙绅势力明显衰落。与佃农同属“凡人”身份的庶民地主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有()A.土地高度集中 B.主佃依附关系松解 C.阶级矛盾激化

D.江南文化地位衰退

解析:材料中“江南缙绅地主的经济、政治特权,缙绅势力明显衰落”“庶民地主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反映地主阶级受到一定抑制,容易导致主佃依附关系松解,排除A,选B;材料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排除C;材料无关江南文化地位,排除D。答案:B

5.洪秀全借用夏商时期中国人曾经崇拜过“上帝”的宗教观念,来论证上帝本来就是华人的唯一真神。还将“耶和华”的“华”与中华的“华”等同视之。自己则是上帝次子下凡,现实生活中代表上帝。其目的是()A.融合东西方文化

B.希冀得到西方列强支持 C.为反清获取历史依据

D.借以获得权威性与话语权 解析:材料中将“上帝”“耶和华”福化为中国历史传统,其目的是要为论证自己是上帝次子下凡而获得权威性与话语权,故选D;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与反清无关,排除C。答案:D

6.1895年前,“公理”指自然界普遍之理,除来华传教士外,鲜有人用。1895年后,“公理”主要指中西公共之理,频现于上谕和大臣奏折。1900-1915年间,“公理”进一步具体化为进化论和个人权利。此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洋务运动停滞不前 B.白然科学实现重大突破 C.社会思潮急遽变迁

D.民众权利意识普遍觉醒 解析:“公理”的含义由“自然界普遍之理”逐渐具体化为进化论和个人权利反映了社会思潮急遽变迁,故选C;1895年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排除A;材料无关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排除B;D中“普遍觉醒”太绝对,排除。答案:C

7.日军占领台湾和朝鲜后,实施的是“总督制”直接统治,不存在任何名义的“自治”机构。相比之下,日本在大陆占领区则都挂有“白治政府”之类招牌,要求建立各级政权都“必须真正适合于汉民族的特性”。这在本质上体现了日本()A.打倒和摧毁抗日容共政权 B.在沦陷区实行地方自治 C.拉扰反蒋分子以激起内讧 D.实行以华制华侵略政策

解析:由材料“必须真正适合于汉民族的特性”体现日本实行以华制华侵略政策,故选D;材料与AC无关,排除;B没有揭示材料的实质,排除。答案:D

8.20世纪80年代,我国由国家计划分配的重要物资占其生产量的比重变化:煤炭由57.9%降至42.7%,钢材由76.9%降至49.2%。1990年,社会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额中,国家定价仅占25%,其余75%为国家指导价格和市场定价。这反映出当时()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注意运用价值规律 C.所有制结构趋向多样化 D.国企地位逐渐降低

解析:材料反映国家分配与定价比重下降,说明当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故选B;1992年我国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A;材料无关所有制和国企地位,排除CD。答案:B

9.古代雅典公民大会要求发言者不欠国家债务,出身清白,按命令参加了所有征战,并且在战役中从未有弃盾不战。这说明当时雅典()A.重视城邦公共利益

B.以道德水平作为公民资格条件 C.频繁发动对外战争

D.民主制度运转具有明显的缺陷

解析:材料中“不欠国家债务,出身清白,按命令参加了所有征战”体现雅典公民对国家的义务,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对单的水平的限定,排除B;CD与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答案:A

10.欧洲历史上通常将绘画、雕塑和建筑归为实用性和技术性的体力活动,艺术家被看作用手谋生的手艺人。但在文艺复兴时期,它们逐渐被视为以精神活动为主的艺术的一部分,艺术家也上升为受人尊崇的创造性精英。这主要是因为“它们”()A.开始批评教皇和天主教会 B.符合了人们思想表达的要求 C.提高了艺术家的社会地位 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析:艺术由“体力劳动”变为“以精神活动为主的艺术的一部分”,这是因为文艺复兴通过艺术表达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诉求,故选B;A与材料无关,排除;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艺术本身不可能退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D。答案:B

11.由于新政多个法案被最高法院否决,1936年民主党总统罗斯福提出把大法官人数由9人增加为15人。民主党控制下的参议院以该做法会使宪法成为“立法和执法部门为自己利益服务的T具”而予以否决。这说明当时美国()A.新政措施招致了普遍的反对 B.党派利益成为政党的优先选择 C.事实上形成一党独大的状态 D.国会维护权力制衡的宪政原则

解析:A中“普遍的反对”太绝对,排除;政党代表定的阶级立场,排除B;美国实行两党制,排除C;材料反映美国三权分立制衡,参议院的否决行为体现国会维护权力制衡的宪政原则,故选D。答案:D

12.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在事先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商谈后,发表了著名的“舒曼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该计划说明欧洲联合的最初意图是()

A.实现欧洲的永久和平B.加强与美国合作抗衡苏联 C.促进西欧经济的发展

D.迅速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 解析:由材料“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可见欧洲联合的最初意图是促进西欧经济的发展,故选C;ABD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宣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要求“蔑视和批判欧、美、日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的法律、法令”,“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这一时期,制定了《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大行政区人民委员会组织通则》、《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土匪暂行条例》、《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土地改革法》等法律。在立法中,大量的苏联法律被引进,当时还聘请了苏联许多法学家来华传授苏联法学。

材料二: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1988年,宪法第11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3年,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时期以来,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特别是经济方面,陆续制定了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银行法、保险法计量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1979年1997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5.8万人发展到29.2万人。到1996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15.7万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法制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并说明其影响。解析:

(1)结合材料“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蔑视和批判欧、美、日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的法律、法令”,“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可以答为:摧毁国民政府旧法统;否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法制建设为指导思想;侧重于国家政权建设;受苏联法治思想较深。第二小问,要结合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归纳,可以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需要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遏制新中国;中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建立友好关系。

(2)由材料“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和“1979年1997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5.8万人发展到29.2万人。到1996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15.7万人。”,可以答为:制定新宪法并根据时代需要加以修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注重经济立法工作;司法工作队伍壮大。第二小问,要结合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和法制建设等方面作答。答案:

(1)特点:摧毁国民政府旧法统;否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法制建设指导思想;侧重于国家政权建设;受苏联法制影响较深。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需要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遏制新中国;中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建立友好关系。

(2)新发展:制定新宪法并根据时代需要加以修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注重经济立法工作;司法工作队伍壮大。

影响: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上为近代中国的一组中外产品广告。从中任选两幅或多幅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解析: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广告有多重信息可供挖掘。图一体现服饰和经济结构的变动,图二折射社会政治变迁和民族资产资本主义的发展,图三突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因素,图四反映自由、平等的思想传播,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服饰着装受西方影响。因此,可以从近代中国的发展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或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等立论。答案:

示例:近代中国的发展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

阐述: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19世纪后期开始,中国先后出现了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始了工业近代化进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五洲大药房的“人造自来血”补品,将自身宣传为从专制到共和的过渡之船,是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鲜明体现。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巨变,自由、平等的思想传播,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服饰着装受西方影响,西装流行,出现了融合中西的旗袍。

总之,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走上了近代化之路。其他:学生可从资本主义侵略(或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对中国的影响(或某一方面的影响,如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给中 国带来的变化(或某一方面的变化,如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近代中国的近代化(或某一方面的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宣传营销方式等角度立论阐述。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邮政改革前英国邮资收取是按照信件用纸张数和投递路程远近,逐件计算,邮资标准高,绝大部分是向收件人收费。高昂邮资使平民望而却步,议员却可以免费邮寄。1837年,罗兰•希尔提出:改为统一按重量收费,不超过半盎司的邮件只需付费1便士.不管路程远近;邮资由寄件人预付,国家发行邮票作为预付费的凭证;取消议员特权。1839年经议会批准实行。1840年,英国政府正式发行了希尔设计的邮票。1842年,希尔进入邮政系统,与阻挠改革的负责人马伯里就邮政的主导权展开了争夺。1854年马伯里被调离后,希尔的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入进行。1864年,希尔退休时,英国的信件数量从1853年的4亿增加到6.75亿,邮政收入从1854的270万英镑增加到423万英镑。因为寄费减少,报纸和书籍的流通数量大大增加。由于罗兰•希尔一生为改革和发展邮政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近代邮政之父”。

——摘编自金燕《罗兰·希尔与近代英国邮政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希尔邮政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希尔邮政改革的影响。解析:

(1)由材料“不超过半盎司的邮件只需付费1便士.不管路程远近;邮资由寄件人预付,国家发行邮票作为预付费的凭证;取消议员特权。”“与阻挠改革的负责人马伯里就邮政的主导权展开了争夺”“邮政收入从1854的270万英镑增加到423万英镑。因为寄费减少,报纸和书籍的流通数量大大增加。”,可以答为:简化邮资收费标准;降低邮费;克服重大阻力;长期进行;成效显著。

(2)由材料可见,希尔邮政改革降低邮资,取消议员特权,促进了社会公正;增加了邮政收入;有利于加快信息传递,促进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英国邮政的近代化。答案:

(1)特点:简化邮资收费标准;降低邮费;克服重大阻力;长期进行;成效显著。

(2)影响:降低邮资,取消议员特权,促进了社会公正;增加了邮政收入;有利于加快信息传递,促进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英国邮政的近代化。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对“无法无天”的侵略者采取“防疫”措施的演说。但演说发表后,美国六个最大的和平主义团体发起了要求从中国撤军的运动。企业界也给罗斯福施加了巨大压力。从美国的法律观点看,由于中国与日本之间虽然在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但并未正式宣战,因此,美国对中日双方并未援用中立法禁运条款,对日中两国的贸易(不管货物的性质、种类)都是在“一般贸易”交易基础上进行。据美国驻东京商务参赞的估计,在1940年1月,日本进口的金属、原棉、纸浆的40%,石油产品的约50%,废铁的70%,汽车零件的95%都来自美国。罗斯福作为美国总统,在美国企业以大量战争物资喂养日本侵略者方面,当然负有最大的政治责任。美国总统有权以行政命令发布局部或全部禁运令,或执行严格特许证制度,但罗斯福在很长时间内,对日本的禁运问题举步艰难、踯躅不前。

——摘编自邓蜀生《罗斯福对华政策经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影响。解析:

(1)由材料“从美国的法律观点看,由于中国与日本之间虽然在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但并未正式宣战,因此,美国对中日双方并未援用中立法禁运条款,对日中两国的贸易(不管货物的性质、种类)都是在“一般贸易”交易基础上进行”,可见,“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特点是试图遏制但实际上纵容日本侵略。第二小问,由材料“美国六个最大的和平主义团体发起了要求从中国撤军的运动。企业界也给罗斯福施加了巨大压力”“日本进口的金属、原棉、纸浆的40%,石油产品的约50%,废铁的70%,汽车零件的95%都来自美国”,可以归纳为: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平主义运动的影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日本的较强实力;中国国际影响力较小。(2)由上述材料,“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实际是纵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加大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困难;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严重损害了美国白身在亚太的利益。答案:

(1)特点:试图遏制但实际上纵容日本侵略。原因: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平主义运动的影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日本的较强实力;中国国际影响力较小。

(2)纵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加大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困难;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严重损害了美国白身在亚太的利益。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史记》称晏婴“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晏婴在朝廷上,国君有话问到他,他就直言回答;无话问到他,他就正直的做事。国家的政治清明,他就遵从政令行事;国家的政治不清明,他就权衡利弊斟酌办事。司马迁对晏婴极为推崇,说:“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①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耶?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公元前500年,晏婴卒,齐景公伏尸而号,悼念他对自己的日夜督责,“不遗尺寸”。十七年后,景公还怀念他,说:“自我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曾闻吾过、不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注:①庄公死于内乱,晏婴冒死去吊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推崇晏婴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晏婴。解析:

(1)由材料“食不重肉,妾不衣帛”“直言回答……他就正直的做事”“国家的政治清明,他就遵从政令行事;国家的政治不清明,他就权衡利弊斟酌办事”“晏子伏庄公尸哭之,①成礼然后去”,可以答为:生活节俭;正直;尽心为国;直言进谏;不畏杀身之祸,遵循君臣之礼。

(2)由晏婴的主要事迹和人物品行,可以答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他的政治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政风和社会风气;对齐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政治风范对后人产生重要影响。答案:

(1)原因:生活节俭;正直;尽心为国;直言进谏;不畏杀身之祸,遵循君臣之礼。

篇8:山东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问题

高考英语写作项目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 其内容效度证据是什么?内容效度指的是测试内容具有多大程度的代表性, 也就是常说的覆盖面问题。

1.2 研究对象

受试对象是根据学校类别、所在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进行挑选的高三学生, 来自六所不同的中学, 这六所中学分别取自山东省的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 临沂、东营、莱芜、青岛、潍坊以及济南。每所学校抽取四个班, 分别是文科重点, 理科重点, 文科普通和理科普通。共有942名高三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 这其中, 有876名同学的调查问卷是有效的, 总体有效率为93%。

有效问卷调查参与者中, 从性别上看, 有男生407人, 女生469人;年龄上, 平均18.4岁。调查进行时, 他们都在复习准备即将到来的高考。这876位参与者足以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参与者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参与者统计学特征相对平均, 即性别比例适当, 年龄上无悬殊差距, 而且来自山东省内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类型班级, 能够代表山东省的高考考生。

1.3 研究工具

使用问卷对测试任务特征进行调查。测试任务特征包括:测试的目的、回答形式、分数的权重、评分标准、项目的排列、时间的限制、文本体裁、文本长度、信息类型、主题熟悉程度、输入输出形式。

使用SPSS软件中的描述性统计对问卷进行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是以对任务背景和任务要求为基础的。问卷项目01-08是关于任务背景和任务要求的, 其中项目01调查的是提示语的明确表述;项目02针对的是题目类型;项目03有关评分标准和权重的;项目04、05是关于时间限制和文本长度的;项目06关于话语方式、信息性质、内容知识和功能范围的;项目07是关于测试目的的。

2.1 问卷的频数统计

项目1“我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提示语中的词汇和语句”, 调查的是考试提示语, 有44.9%的考生赞成或非常赞成提示语使用的语言简单易懂, 41.2%表示不确定, 而表示不赞成的仅占13.9%。尽管对许多考生而言不成问题, 但提示语内容仍需进一步改善, 必须尽可能广泛地考虑到全部考生的知识背景。

项目2“提示语清楚地解释了文章所要求的格式或结构”, 调查的是题目类型, 有56.5%的考生赞成或非常赞成提示语清楚地解释了文章所要求的格式或结构, 表示不确定的占32.5%, 而不赞成的仅占11.0%。这就说明了提示语对题目类型的表述还是比较清晰的, 这可能与大部分考生在高考之前进行了充分准备有关。

项目3“提示语清楚地解释了文章的得分要点”, 调查评分标准和权重, 48.4%的考生赞成或非常赞成提示语清楚地解释了高考写作的得分要点, 32.2%的考生表示不确定, 而19.4%表示不赞成。这说明尽管高考写作的提示语中包含了“将从文章内容、组织、语法和准确四个方面评分”, 但评分的具体步骤, 关于以上四个方面如何得分及扣分的详细说明, 并没有充分地提供给考生。

项目4“规定的写作时间对我来说很充足”, 调查的是时间限制和文本长度, 只有33.4%的考生赞成或非常赞成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写作, 36.4%的考生表示不确定, 而另外31.2%则是不赞成。这充分说明, 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用于写作的时间并不宽裕, 或者说明高考写作对于文本长度的要求过长。

项目5“我还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该文”, 同样调查的是时间限制和文本长度, 频数统计的结果显示只有27.7%的考生赞成或非常赞成他们还可以再短的时间内完成写作, 而33.6%的考生不确定, 38.6%不赞成。这个结果与项目4的频数统计结果相一致。这充分说明命题者应当反思对于高考写作的时间限制和文本长度要求是否合适, 同时, 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也应该督促学生加快试卷上其他题型的做题速度。

项目6“我很熟悉议论文或论说文的体裁”, 是关于话语方式、信息性质、内容知识和功能范围的。只有36.6%的学生赞成或非常赞成他们熟悉议论文的体裁, 而39.2%的考生不确定, 24.2%则不赞成。这说明对许多考生来说, 写这一体裁的文章是有困难的。

项目7“该文适合用来测试我的英语写作能力”, 调查的是测试目的。41%的考生赞成或非常赞成, 38.5%的考生不确定, 而20.5%的考生不赞成, 大致与项目6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这说明其他类型的体裁也需要在高考写作中进行测试, 因为一种体裁很可能不足以代表考生的写作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 问卷是在高考前实施, 而不是在考生经历真实高考之后, 因此许多考生问卷作答过程中倾向于选择“不确定”选项。对于“不确定”这一选项在每个项目的频数统计中所占的份额, 我们应当分情况来分析。譬如说有的考生选择“不确定”是如问卷设计所言, “觉得某问题难以回答 (例如:大约一半不赞成, 一半赞成) , 请选择‘不确定’”;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些考生选择“不确定”选项, 是本着对调查负责的态度, 毕竟还没有经历高考。

2.2 对问卷开放性问题08的反馈

对项目08“如果您对测试中的提示语或以上问题 (1-7) 还有其它看法, 请写在下面”的反馈:

(1) 题目要求对写作的体裁和格式做了太多要求, 如果每个人的作文都写得一样, 写作岂不是很无聊;

(2) 15-20分钟的写作时间差不多应该够了, 但是题目要求把内容限制得太死了;

(3) 考的写作不能反映实际写作能力;

(4) 我认为我能通过更多的阅读和写作来掌握基础知识;

(5) 写之前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和组织, 这样才能充分表达观点;

(6) 我觉得太多的生词使我不能完全表达我想说的。

反馈 (1) 表明高考英语写作要求的议论文体裁限制了考生的发挥, 其他类型的体裁也应当包括进来, 这与问卷调查中项目6、项目7的统计结果相一致, 也就是说, 高考英语写作仅要求一种体裁类型会妨碍学生写作能力的体现。

反馈 (2) 表明至少对一些学生来说考试时间是足够的, 但是, 题目要求会影响考生观点的表达, 而这与反馈 (1) 和 (3) 部分符合。

反馈 (3) 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项目7的定量分析, 并表明高考英语也应该考其他类型的写作体裁。

反馈 (4) 表明高考之前考生可以做充分的准备, 再进一步, 也说明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 学生是可以写好高考写作的。

反馈 (5) 表明, 对于写作时间, 有的学生感觉足够, 有的不够用。这也很大程度上支持了问卷中项目3和4的统计结果分析——绝大多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完成写作。

反馈 (6) 说明有限的词汇量是考生写好写作的巨大障碍。

根据对问卷频数统计的定量分析和对开放性问题反馈的定性分析, 我们看到, 大多数高考英语写作的内容效度并没有被充分认可, 很大程度上并不令人满意。我们需要做大量工作来改善内容效度证据, 尤其是时间限制和文本长度、话语方式、信息性质、内容知识和功能范围以及测试目的:时间限制和文本长度方面, 应提供更宽裕的时间, 或降低文本长度的要求;话语方式、信息性质、内容知识和功能范围以及测试目的方面, 应当设置多于一种的写作测试方式, 提供除议论文之外的其他的体裁要求, 因为一种体裁很可能不足以代表考生的写作能力。而提示语、评分标准和权重这两个方面, 尽管有近半数的考生认可, 也需要得到改善:提示语方面, 内容上必须尽可能广泛地考虑全部考生的知识背景;评分标准和权重方面, 评分的具体步骤即如何得分及扣分也应充分地提供给考生。

3 结束语

本研究发现, 高考英语写作的内容效度不高, 因为对问卷调查频数统计的定量分析和对开放性问题反馈的定性分析显示, 大多数的内容效度证据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令人满意。我们需要做大量工作来改善, 尤其是时间限制和文本长度、话语方式、信息性质、内容知识和功能范围以及测试目的, 而提示语、评分标准和权重这两个方面, 尽管有近半数的考生认可, 也需要得到改善。

摘要:该研究通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对942名即将参加山东省高考的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所取得的数据 (876份问卷有效) , 进行分析, 以及对其中随机挑选出的、有代表性的30名学生进行访谈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高考英语写作在测试任务特征中的“时间限制”、“文本长度”、“文本体裁”、“测试说明”、“评分标准”等方面亟需改善。

关键词:高考英语写作,内容效度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Bachman L F, Palmer A 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 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Weir C J.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Language Tests[M].Hemel Hempstead:Prentice Hall, 1993.

[4]Weir C J.Language Testing and Validation: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M].HampShire:Palgrave Macmillan, 2005.

上一篇:暑假里的新朋友作文下一篇:小学生作文: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