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东高考作文

2024-04-28

2017山东高考作文(通用6篇)

篇1:2017山东高考作文

2017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唯愿书香满人间》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不分昼夜,无论贵贱,只要是愿与书为邻、以墨为伴者,书店皆“蓬门今始为君开”,奉上丰盛的精神大餐。小门小店,大义大爱,我要点赞。

心无分别,即是佛心。《论语》有言,“四海之内皆兄弟”;陶潜云,“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卢梭说,“人人生而平等”……一颗平等心,一颗无分别心,古今中外的贤士仁人们倾情呼唤了千年,而世道难免“人敬有钱人,狗咬穿破衣”。书店既没有以世俗之眼观人——或戴有色眼镜看人,或从门缝瞧人,也没有以世俗之心待世——计成本,衡得失,而一视同仁,不论童叟贤愚,抑或膏粱白屋。“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在超尘脱俗的诗书面前,众生平等。商贾逐利,天经地义,趋利而不忘义,实乃大商风范。

“一个爱书的人,不会坏到哪里去。“人人皆可为尧舜。””涵养圣人之行、君子之品更需圣人之言的教诲,而“国之基在民众”,唯有最广大、最基层的民众成为“与书为邻”的君子,国家方能成为“君子国”。

曾国藩曾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矣。”俗话亦有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难于上青天”,而读书可“以学问自敛抑”,涵养性情,近可“修身”,远可“齐家”。想当今社会。“路怒族”,暴虐气、唳气冲天干云,加塞、别车不一而足,偶生摩擦,动辄老拳相加,甚至刀兵相向。唯有读书方知什么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暴粗族”,整天出口成“脏”,臭气熏天,自以为洒脱,接地气,却不知早已成了别人内心的粗鄙之辈、不屑之徒。唯有读书,才会让你“锦心绣口”,才知道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陀螺人”步履匆慌,心忙意乱,为了“生存”丢了“生活”,忘了还有诗和远方……唯有诗书,才会让自己“心归空山”,才明白“此心安处是吾乡”。

普渡众生,泽被千秋,知行合一,书店,早已在路上…… 学之厚者,家国天下;商之大者,为国为民。一个书香迷漫的社会,不会差到哪里去。书店,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大厦的一部分,肩负着文化、文明的传播重任。以星星之火,点燃全社会的燎原烈焰。还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窗口,社会良心的一面镜子。不仅显贵达官,布衣裙钗,可到此一游,享受那“坐拥书城”的惬意,那些村氓野老、贩夫走卒,抑或是流民乞儿,亦可到此,享受那片刻的温存。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从来都折射着一个社会的良心。“山藏千秋不语,水润万物无声。”和谐社会、幸福国度,从这里启程……

心无分别堪作佛,播散火种功德圆。不辞辛劳月明伴,唯愿书香满人间。

备注:该文章《2017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唯愿书香满人间》来源于出国留学网。

篇2:2017山东高考作文

QQ:3070705137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刻骨铭心的时刻:儿时生病,你依在母亲的怀里,感受亲情的温暖;遇到挫折,你得到老师的鼓励,重扬希望的风帆;女排夺冠,你发出胜利的呐喊,激发强国的宏愿……那一刻,让我们懂得了感恩、向善,学会了反省、思考,获得了勇气、力量……那一刻,已成为永恒的生命记忆,激励我们不断向前。

请以“那一刻,却永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 700字;④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分析:

17年考题为命题作文,与14年、13年相同,较16年、15年话题作文难度下降。但自13年以来,作文材料难度逐年增加:13、14、15年材料均为浅显的诗歌,16年为课本内容《人生四季》节选材料。17年材料是课外材料,这要求学生在材料的分析上下足功夫。

作文题目是“那一刻,却永恒”,要求学生直接板书题目即可,无需变动。很多同学审题时候不注意,绞尽脑汁想出一个非常“巧妙”的题目,结果适得其反。

在行文过程汇总,要突出“一刻”和“永恒”的辩证关系。既然是具有永恒意义的“一刻”,必须要摘取有代表意义的事例加凸显。因此,本篇文章适合写议论文。

那么,如何找出合适的论点呢?最好的办法是从材料入手。作文,就是一道题,千万不要仅仅把写作文当做是展示文采的平台。做题,就需要按照要求答题。在材料作文中,材料是答题思路的来源,所有论点的撷取,都应该是基于对材料的开发。

“那一刻”,对应的是人生中“刻骨铭心的时刻”,这些时刻有儿时生病、遇到挫折、女排夺冠等。“儿时生病”是亲情类,“遇到挫折”是日常生活类,“女排夺冠”是时事、励志故事。可以从这几个方向入手,选择合适的事例充实论点。同时还要注意,分论点至少要有两个,这样既能是议论文观点更加全面,又能充实文章内容。两个分论点之间要有某种逻辑关系,比如对比、递进、古今

观老师

QQ:3070705137(中外)等。

“永恒”的寓意非常之广,如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能超越时空,永远的积淀下来,而这些沉淀往往来自生命中某一个瞬间的触动,正如材料的提示:我们“懂得了感恩、向善”的那一刻,我们“学会了反省、思考”的那一刻,我们“获得了勇气、力量”的那一刻,都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永恒”。

例如,看到月台上父亲背影的那一刻,我们朱自清从平凡的亲情中领略到“永恒”;写就《史记》从容收笔的那一刻,我们从司马迁励志的人生中品味到“永恒”;当灯光照亮屋宇的那一刻,我们从爱迪生的狂喜中感受到“永恒”。

关于文采,我们可以采取“公式法”,下面素材有这样一段:

偏僻的南阳并没有把诸葛孔明变成鄙陋的村夫;蛮荒的北海没有把苏武变成西伯利亚的牧民;清净的寺庙也没有把朱元璋变成虔诚的和尚。

这段话比较有文采,但此中文采都是“套路”,我们可以归结如下:

(定语+中心词)+(没有把)+人名+(变成)+(定语+中心词+某身份)其中,“没有把”和“变成”是固定成分,只要确定了人名,然后根据人物遭际即可操作出上述句子。其他技法,兹不赘述,更多“套路”,请咨询观老师。

阅卷过程中,老师在作文的格式上,也是有自觉或是不自觉的倾向性的。因此,我们提倡的作文格式有几种,以“七段式”为例,具体如下:

那一刻,却永恒

逝波难驻,西日易颓,花木不停,薤露非久,然而,仰观烟花升腾似霰,远眺孤鹜楚天,俯瞰层林尽染……那些饱蕴生命记忆的瞬间,虽只一刻,却也永恒。

永恒,不只在于时间从洪荒而来的脚步;也不只在于风声从亘古而至的呢喃。昙花从不为她鲜艳的短暂而暗自哀怜,因为她将自己怒放的那一刻书进了天地的长卷,万物无一不记得这瞬间却永恒的娇美;朝露从不为她光华的瞬息而顾影悲叹,因为她用自己闪耀的那一秒照亮了世界的一隅,众生无一不怀想这瞬间而永恒的清丽。

因为真美,那些短暂的事物竟撼动了时间的定律,仅凭瞬逝的一刻,缔造了

观老师

QQ:3070705137 无尽的永恒。

当诗仙宽袍弃履,举匏樽而邀明月,沐月华而影三人的那刻,这一丝浸透了蟾晖的酒香便飘飘摇摇了千余年,萦绕在数万才子的鼻尖挥散不去,似是还携了月下那人的三分不羁,极醇,这瞬间的感悟,便在孩童清亮的诵读声中变为醉人的永恒。

因为不凡,那些即逝的侧影竟跃过了文明的更替,仅凭一个瞬间,缔造了无尽的永恒。

当屈子以血讴歌,孑然一身,仅怀拥一胸才气,腹含一枚忠胆投身汩罗的那秒,这一缕赤红泣血的绝美魂灵已挣脱世俗的枷锁,就随着汩罗江水的平平仄仄流过了漫漫岁月,滋润在每个志士的心田。这瞬间的悲壮,便在岁岁年年坚实的粽角中变为深沉的永恒。

因为无愧,那些闪现的生命竟无视了历史的变迁,仅凭一个瞬间,缔造了无尽的永恒。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人生苦短,纵是八十而寿又何尝不是一瞬。

但且回首再看那南山脚下菊态幽美,洞庭湖心月晖清华;看那赤壁山涧金戈铁马,大漠暮里炊烟人家,弥足短暂,却也弥足永恒。

篇3:2017山东高考作文

一、求新:小清新, 豆青瓜香, 绿色清幽, 打造生态唯美

列夫·托尔斯泰曾这样定义“幸福”:那就是跟大自然在一起, 看着她, 跟她谈话。教育生态, 绿色育人。如何守好教育这块青山绿水, 让学生健康成长, 唤起他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和价值选择, 让其走出校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不仅仅应聚焦于课堂, 还应在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给予高度关切。高考作文具有强大的引导意义:引导作文教学, 引导语文教育, 甚至引导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

今年的山东高考作文题, 以“丝瓜藤, 肉豆须, 分不清”为题, 沁透着乡土之气、山野之风、 田园之味, 在微信圈被沙尘暴刷屏, 公众群“向环境污染宣战”振聋发聩时, 给人以清新之感。 藤须缠绕, 瓜豆相依,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质地纯, 颜值高。尤其在当下热闹喧哗的生活、纷繁复杂的世象、浮躁纷乱的网络、急功近利的世风, 正在一点点向校园蔓延, 向孩子们的心灵高地侵蚀, 很多孩子出现思想消沉、心智茫然、精神涣散、性格急躁, 不专注、不合群、无目标、无礼法, 多动、厌学、承挫能力差等不良倾向。众多有识之士已然发现,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远离单纯和澄澈, 越来越缺乏定力和耐性, 越来越滑向浮躁和漠然。面对这些现象, 我们要从根本上培养孩子道德品质、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 开放他们的心灵智慧, 遵从教育规律, 立德树人。2015年高考山东作文题, 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唤醒作用。它给走出中学校门即将跨入高等院校、走向社会的学子们, 在经历秋的纷扰、冬的冷萧、春的躁动之后, 在酷热的夏天中下了一场“及时雨”:只有脚踏实地, 顺其自然, 用自己的汗水、辛勤劳动“照顾他们长大”, 才能留下智慧、精彩的印记。“人世间的美好梦想, 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 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 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诚实劳动的内涵。因此, 这一题目, 其实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考查了教师对学科的研究和指导水平。

二、求实:接地气, 乡间情结, 沁人心脾, 营造生活情韵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科学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知识源于生活, 一个好的作文题目, 应该取材于生活, 更应该指导生活。2015年山东作文题立足于生活情境,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气息浓郁, 生机盎然:带着泥土芳香的蔓须、含着清新露珠的瓜豆、冒着滚烫热气的叮咛。无论清幽的瓜豆叶枝, 还是清澈的父子对话, 都具原生态、人情味, 都让人看得明、读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大道至简、大义微言。这种接地气的情境材料, 鲜活有趣、生动活泼, 有血有肉、有滋有味。

在笔者看来, 2015年山东作文题立意可解读为:

1.材料第1自然段强调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 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是规律。可立意为人与人、人与国、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敬畏法则, 这种立意较浅, 可选用的材料丰富, 利于成文, 但难于出新。

2.第2自然段, 材料中的小孩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浅, 甚至不懂, 所以导致好心办坏事。可立意为要向自然、生活、社会学习, 也可进一步引申为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污染、资源匮乏、雾霾天气, 要求生态绿色化;冲破传统观念, 大胆探索求真, 肯定孩子的探索精神。

3.第3自然段父亲的话语“种它们是用来吃的, 不是用来分辨的”可立意为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 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可立意为顺其自然, 诚实劳动, 分享幸福, 这样的立意高、深、新、远。

正如山东省某作协会员的场外同题作文中强调的:如果他肯抬起头来自问一声, ———“我们为什么要种丝瓜, 为什么要种肉豆, 丝瓜和肉豆的未来在哪里”, 那么, 他的眼前就会豁然开朗, 扫除一切遮住视线的“障眼法”, 找到自己的 “初心”。“初心”就是最初的心意, 例如, 最初为什么要经商务农, 为什么要当教师、作家, 不忘初心就是要我们锲而不舍, 照着最初的志趣, 遵循规律, 勇往直前, 达成某一目标。

目前, 中国的教育还存在较大的功利性。家长、学校的意愿强压在学生的头上, 学生没有时间思考、休息, 所有的时间都被迫用于背诵、做习题、模拟考试等。在拼尽全力、踉踉跄跄奔向大学校门的路途上, 他们无暇顾及和思考自己的理想、愿望, 儿时的纯真梦想都被考试碾得灰飞烟灭。其结果是很多孩子忘却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这颗初心, 失去前进方向, 没有雄心大志, 理想信念不坚定, 对自己的未来更是一片茫然。

有一则故事讲, 一位富有的父亲带着孩子来到乡下, 想让孩子看看穷人过得多么可怜。回城后, 父亲问孩子有什么感受, 孩子答道, 他们的生活真好!我们家只有一条狗, 他们家却有好几条;我们家只有一个游泳池, 而他们却有一条宽阔的小溪;我们家有很多明亮的壁灯, 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孩子最后说, 谢谢爸爸, 您让我明白我们家是多么贫穷!孩子的世界是丰富而多元的, 需要受教育的往往是家长自己。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特点, 和孩子共同成长。古人云, 父母之爱子, 则为之计深远。少一点功利和盲目, 多一些培元固本,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最深远之计。

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材料中的父亲给我们呈现了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 他笃定、睿智, 对孩子的青涩、幼稚没有给予批评、呵斥, 而是循循诱教、耐心教导。“种它们是用来吃的, 不是用来分辨的呀!”做事情要明确目标, 找准方向, 排除干扰, 抵制诱惑。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 风浪考验前忠诚笃信, 各种诱惑前立场坚定, 牢牢把握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这一“初心”, 蹄疾步稳, 勇往直前, 一言一行体现着父亲的胸怀、情操, 我们为父亲点赞, 替孩子“任性” 叹惋, 更为父子俩直白的话语渗透人生至理而倍感赞叹!

三、求突破:重法则, 意境悠远, 耐人寻味, 锻造生命丰湛

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命题。“丝瓜藤, 肉豆须, 分不清。”认清这两种植物的生存状态, 尊重其生长规律、法则, 构建和谐友善的命运共同体, 才会两者相得益彰, 才会收获满满, 人生亦然。当今时代, 因种种原因, 不尊重规律, 不敬畏生命, 不遵守法则、规矩, 随心所欲、任性而为所造成的生命苦难, 不仅在学生群体中常见, 在成人社会也比比皆是。因此, 这一题目体现语文教育对生命情怀的关照, 令人沉思。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其中“传道”是第一位的。“道”被《老子》解释为宇宙人生的根本, 既造就了宇宙本身, 也是宇宙运行的法则、规律。“传道”是老师将所体悟的“知识之道” 和“生存之道”的内涵传播出去, 使学生能够闻道、行道;使他们懂得人生宇宙的至理, 做一个 “懂道”、有德行的人, 吻合着自然运行的法则, 顺着光辉的大道走向人生的梦想。“天地之大德曰生”, 意即遵从天地之间的法则, 方可生存、生长, 对生命的敬畏和爱护即是道的具体体现。2015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 上海外滩发生了拥挤踩踏事件, 造成36人死亡, 49人受伤, 伤者多数是在校大学生……至今忆起, 仍令人悲恸。那一张张本该带着灿烂笑容的面孔, 从此离开了我们。近些年来学校的踩踏事件也时有发生, 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湖北襄阳薛集镇秦集小学、 云南昆明明通小学……面对这一幕幕惨剧, 我们应当沉思, 在传授孩子们知识之道时, 理应传授生存之道, 教育孩子学习一些安全知识, 引导他们掌握生活技巧, 敬畏法则, 追求人生价值。要让法则敬畏、秩序意识刻进每个人心底, 要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予人方便, 自己方便。让孩子们从小真心地拥有一种法则、契约精神, 让尊重秩序成为他们行为的本能。这样, 在面对自然、生命的关键时刻, 才会战胜人性中的一些缺陷, 比如自私、 任性、贪婪, 成为顾全大局的人。

孩子的路, 终究要靠自己去走, 因而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才是引导其走上远大前程的明灯。“思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源泉。”人生中的第一步不能走错, 走错了要用一辈子偿还。每个家长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 都是怀着满满的爱, 而不是满满的苛责。重要的是孩子大了, 也不该忘记这份 “初心”, 我们要做的是教孩子懂得生存之道,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此, 孩子在今后的发展中动力会足, 定力会好, 智力会高, 毅力会强, 他的灵性会丰盈, 品性会丰厚。2015年山东作文题, 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整则材料告诉考生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发展之道, 教育他们重法则、守规矩, 不忘初心、辛勤劳动, 坚守定力、专注敬业。机会从来青睐那些信仰坚定、脚踏实地的人, 成功也终将属于为了梦想无所畏惧、为了目标“蛮拼的”奋斗者, 它考查了考生的真实能力、品行修养、法则意识。

《易经·贲》云:“文明以止, 人文也。”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语文教育否定了僵硬的“教化”, 凸显了柔韧的“关怀”。任何教育只有融入人文的关怀, 才有真正“教育人、培养人”的价值, 才能显示教育的魅力和生命。山东高考作文题无论是“2012年民族唤醒、家国情怀”, “2013年感谢挑错、虚心倾听”还是“2014年心灵之窗、道德润泽”直至2015年的“敬畏法则、价值选择”, 一路走来, 始终秉承高考内容改革方向,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 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考查这一总方针, 不迷失于光怪陆离的表面世界, 不沉醉于声色犬马的浮躁潮流, 时时刻刻不忘“立德树人、生命成长”教育本质这颗初心, 脚踏实地, 一步一步坚定前进, 实现自己的目标, 收获一路芳香!

参考文献

[1]孙绍振.从偏重感性抒情走向理性分析[J].语文学习, 2010, (7) .

篇4:2012高考山东卷作文点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试题解读】

此材料选自孙中山1913年12月《致邓泽如及南洋国民党人函》(《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74页)。2012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后的第一年,又恰逢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攻坚年,从孙中山这句话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

写好材料作文的第一关还是审题立意,对于这则箴言,考生只要抓住了第一句“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中反映出来的“担当”,就可以说拥有了入门的“通行证”。当然整个句子内容很丰富,后文的意思是要矢志不渝,“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要百折不回,“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我觉得只要围绕“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这个观点,展开全文,就不会跑题。

从作文选材看,有关这一题意的写作素材很多,例如,“直面人生”的司马迁,为“真的猛士”们不断呐喊的鲁迅,书写“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高呼“我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金……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素材也不少,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创办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让微软名噪天下的比尔·盖茨……从这个角度讲,这道命题保证了考生人人有话可说,只要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就不难成文。但是写好本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知道类似素材多么丰富,而在于能否提炼并阐发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并且结合现实生活和自身体验适当表达对题意的某种识见。当下这个社会太缺少担当和坚守了,也太需要担当和坚守了,正面的例子有“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等等,反面的例子更多,有人为了逃避责任,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根本谈不上担当与坚守,如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

本次作文比较有利于议论文的发挥,因为观点很明确,且十分具体,不利于记叙文的发挥。不过今年的命题仍是一道贴近生活、可引导学生有感而发的好题。

【佳作赏析】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华夏历史,浩浩汤汤。历史的潮水打不退时代的光芒——那一个个为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而奔走疾呼的英雄。古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今有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倡导,而我却认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古有17岁便立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骠骑将军霍去病,有16岁便高扬自由民族主义的法国圣女贞德,有15岁便获得“英特尔国际科学与技术”最高奖项的少女乔紫薇——他们无不都是在青年时代就肩负起祖国给予的重任,只争朝夕,精神贯注,猛力向前,推动国家之富强、民族之进步。

同样是青春激扬的年代,面对国家危亡和沦为殖民地的境遇,五四青年学生作出了反抗。君不见“四万万人同声唱,甘为民族赴火场”,他们身体力行,不做沉默的羔羊,才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免受奴役的命运和沦陷的耻辱。“想当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五四运动便可用这句话来称颂了。

青春的旋律是亢奋激扬的,它可以谱一曲盛世华章。青年时代,亦如一缕阳光,可以照亮黑暗;又如一缕春风,可以温暖大地。“90后”的我们又该怎样担起中国改革发展的任务,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呢?

也许会有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对这个社会的丑恶现象无比厌弃,最后干脆闭上眼睛,塞住耳朵,于是老人倒地你不扶,有人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你听不见。不,“90后”的我们不应该是这样的。无论如何,“90后”的我们将担负起历史与民族的责任,因为我们是顺应时代的青年一代,因为我们是清醒的,麻木不仁是我们最忍受不了的。于是,面对雪灾地震,我们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面对老人跌倒,我们第一个冲向前去;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我们不再闭上双眼。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相信我们的力量,相信改变世界的自己。路途虽不平坦,或许还有荆棘,但请相信,我们终有成功之一日。担负起吾辈之担当,虽海枯石烂,此身尚存,此志不灭。

青年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惟以吾辈之担当,方能实现中国之大业。

【点评】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文章观点鲜明,扣题准确。作者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观点,有现实意义,特别是针对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来表达“90后”的担当精神,很有感染力,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开篇亮出观点,中间前半部分举例分析,后半部分针对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来表现“90后”的担当精神,扣题紧凑。结尾呼应开头,照应材料。全文一气呵成,结构圆合。文章材料丰富,先以古代人物“霍去病”、“贞德”为例论述主题,然后又回到当代,从反面举例,这样古今联系,论述就有了层次和深度。作文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应该巧用美化语言的手段——修辞。文中引用名言,多处运用比喻,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敢于担当,迈向成功

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敢于担当,并且要不畏艰难,按道理做事,终会有一奋骥足的成功之日。

康德说:“既然我已经站在了这条路上,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人生之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我们已经选择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就要勇敢地担当起重任,不在失败和困难前畏葸不前,集中精力,成功之日总会到来。

敢于担当则明,心死放弃则暗,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畅游历史之中,徜徉伟人之间,你会被他们在困难中敢于担当的身影所感动。

当我们还停留在困难面前,不敢向困难进发时,不妨去看看巴金老人和索尔仁尼琴吧,这两人,代表了两个国家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巴金老人往年在《随想录》中忏悔了自己曾做过的错事、说过的假话,他敢于担当,为国家为人民树立了说真话的榜样。他的成功,实现了他“化作泥土,留在人们芳香的脚印中”的愿望。

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比一个世界都重要。”他曾被驱逐出境,流亡多年,但他一直担当着自己的重任,走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最终,他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俄罗斯的良心”重归故土。失败者在困难面前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而成大事者看到的却是“甲光向日金鳞开”。只有敢于担当,不惧挫折,人生才会见到彩虹。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二是踌躇满志。”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住了,却因一时的成功而自满,那人生亦不能称之为成功。

作为我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王大珩一生专注于事业,不被外物干扰。他因不凡的成就被国家奖励,受到人民赞扬,但他仍担当自己的责任,不居功自傲,默默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近几年,随着“三钱”、朱光亚、何泽慧等老一批科学家的去世,国家的重任落在了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们应像孙中山先生说的那样,担起责任,精神贯注,全力向前,为国家做贡献,终有成功之日。

林则徐敢于担当,成为民族英雄;巴尔扎克敢于担当,在困境中成功;还有像吴菊萍、吴斌这样的当代人,敢于担当,成为“最美”。再看看社会中的许多人,没有责任意识,不敢担当,从而有了“毒胶囊”、“地沟油”等“绿色食品”。人们该唤醒自己了,为国家、为社会勇敢地担当责任,不畏困难,走向成功。

尼采说:“能将我杀死的物质能使我更强。”我们应敢于担当,让自己更强大,敢于挑战,迈向成功,奏出人生的华彩乐章。

【点评】

孙先生的箴言告诉我们做事首先要敢于担当,不怕艰难。历史上古今中外的伟人大家的事例也证明着这一至理名言。只有敢于担当,敢于挑战,人生才能奏出华彩的乐章。文章旁征博引,论据充分,作者在论证时,采用横向论证与纵向论证相结合,选取了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作者运用了摆事实与讲道理的论述,使文章的中心论点“敢于担当,不畏艰难,按道理做事,终会有一奋骥足的成功之日”非常鲜明、突出,论证严密。

语言简洁凝练,论证有力。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作者将大量丰富充实的事例,进行高度的概括,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

风雨中的花朵

身在高中阶段的最后一站,总是深感未来的可怕。未来飘忽不定,但其实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带着过去11年的辛酸与泪水,我终于迎来了这最关键的第十二年。我在梦想的田野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并期盼着它在经历了这风雨最猛烈的一年后可以绽放出青春的光彩——梦想是那样又高又远,仰望久了,眼睛会酸、会掉下泪。

刚上高中的时候,我的决心很大。发誓要在这一年里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幻想着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可现实总是没有理想那样完美。每天海量的作业,让我力不从心。花了好久的时间,终于做完了一门学科的作业。本应该稍有一些成就感的,但一想还有好些作业等着我去完成,便没有了一切的感想,继续埋头苦作。看着已经走向深夜的钟表,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叹叹气。我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每想到这里,心里的动力与勇气又多了许多。我会成功的!我总是这样想着,也这样期待着。

在经历大地的呼唤之后,种子从土地中艰难生长出来,它本以为等待它的是灿烂的阳光,但没有想到实际上是狂风暴雨。

记得第一次成绩出来了,我满怀期待地去讲台查找我的成绩。没想到,等待我的,竟是退步这一残酷的事实。我深深地叹了口气,觉得现实真是好残酷,为什么努力不一定会有结果呢?是别人比我更努力,或者是我没有发挥好。我能做的,只有静下心来,再次回到那题海书海,会成功的,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六月的风,吹来了初夏荷花的清香,吹来了小虫的欢叫,也吹来了梦想的气息。在经历了秋的萧瑟、冬的肃杀、春的萌动,我迎来了承载梦想与希望的夏季。不知不觉这一年就要这么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之后,在眼泪与汗水无数次挥洒之后,我相信梦想的奇迹会发生!

如今,我已经忘却了昔日的烦恼与欢笑,放下心里的一切负担,将梦想与希望埋进心底,许下一个心愿,希望的种子如今已长成一束花朵,绽放在梦想的田野上。

因为经历了风雨的磨炼,才使得希望之花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似乎可以看到,希望之花,正在风雨中绽放!

【点评】

这是标杆作文中较规范的一篇记叙文。文章通过对高中生活的回忆,记叙自己内心的酸甜苦辣,体现了“成功在于坚持”这一主题,富有生活气息。开篇并无诗意的笔墨,收束亦无精彩的升华,然质朴的告白、真切的经历与理性的思索,读来令人为之心动。文章在朴实的叙述中,流露出作者的一片真情:期盼梦想,苦恼成绩,坚信自己……真感人心者,唯乎真情,真的美,就应是从心灵里涌出的情感之泉,纯真清澈,独特生辉。文中为数不多的一段景物描写,“六月的风,吹来了初夏荷花的清香,吹来了小虫的欢叫,也吹来了梦想的气息。在经历了秋的萧瑟、冬的肃杀、春的萌动,我迎来了承载梦想与希望的夏季”,文笔生动,既表达心情,又起到了过渡作用。

【失分警示】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作为当代的弄潮儿,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阳光中总会有点风雨。但是,风雨后一定会见彩虹。作为当今的青少年,我们要以中国的改革发展为己任,即使是狂风暴雨袭击我们,我们都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正是我们华夏子孙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才有了汶川地震时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渡过难关。在地震的时候,我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是勇气和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们相聚在一起,一起去承担将要降临的责任。虽然灾难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也无法预知它何时会降临在我们的身边。但是,汶川地震证明了我们中华儿女的不畏艰险,更加证明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勇往直前。

地震毁坏了人们生活的家园,但是却永远也毁坏不了我们顽强的意志。中国人民是坚强的超人,有一句古语是这样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是的,风雨会磨炼人的意志,修炼人的身心,更能铸造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正是因为我们不倒的意志才使我们在急湍的瀑布前没有被吞噬走,正是因为我们勇敢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才让我们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在发展的途中总会有不完善的地方,人无完人,同样在改革发展的途中我们只有能够坚定自己的脚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雨后我们一起躲过的屋檐。时光的沉淀中,我们面对困难,面对艰险,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地面对。用勇气和信心作为我们的助推器,让我们向着成功一步一步地奋进着。作为当代的弄潮儿,我们不畏艰险,努力奋进,雨后的彩虹是属于我们的。正是因为有了在泪水和汗水中挣脱出的微笑,才有了这么强大的中国,才有了坚强的中华儿女。

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我们定当鞠躬尽瘁,即使是暴风骤雨也勇往直前,因为绚丽的彩虹始终为我们绽放着,美好的明天永远属于我们。不畏艰险地勇往直前,只因为我们是华夏儿女!

【点评】

篇5:2017山东高考作文

一、材料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眼,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问题不限;④问题特征明显。

二、材料背景

24小时书店不驱赶任何人,拾荒者也可在此过夜。这两天,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因善意地接纳而爆红网络,被网友们称为“暖心书店”。

12月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副店长毕升思说,来店里的拾荒、流浪人员也会看书,也会经常看着看着书就入睡了,“只要他们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我们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

毕升思今年26岁,戴着黑框眼镜,说起话来很轻柔,2012年大学毕业不久,她就来到三孝口店工作,见证了书店的转型发展。“暖心书店”的夜晚片段,通过照片在网上爆红,但在她看来,那只是她跟同事700多天坚守中的普通一晚。

作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旗下首家“实体书店提升转型”的示范,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于2013年6月重装开业,力图打造城市文化生活科技体验中心。2014年10月31日,书店开始24小时运营,成为中部地区第一家全天候书店。

“24小时书店,作为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地标,是深夜里城市的一盏明灯”,这个理念如今已经深入书店50多名员工的心中。对员工们而言,这盏“明灯”对所有人发光,不管你是衣着光鲜,还是衣衫褴褛。

毕升思说,在书店转型为24小时书店时,他们就曾预判会有拾荒、流浪人员过来,当时他们的选择就是接纳。两年多来,每晚到店里来过夜的拾荒、流浪人员有三四十人,比较固定的有一半,另一半多是临时在这里过夜。

每晚9点半之后,书店四楼、五楼的24小时区域,就会逐渐有很多读者过来,12点之前,大多数人会陆续离开。12点之后,拾荒、流浪人员会相继来到这里。“他们进来都很安静,跟普通读者各占一半,而且没有一来就睡觉的。”毕升思说,拾荒、流浪人员也会看书,他们睡着时,经常有打开的书本盖在身上、放在头边。他们也会带着自己的被子等物品进来,但早上7点左右离开时,都会把东西收好带走。偶尔,也会有精神不太正常的流浪人员进来,值班的店员和保安,会尽量劝说其到一楼,那里也有休息的地方,而且不会打扰到其他夜读的人。

两年多来,书店夜间客流逐渐增加,2015年自晚上9点30分到次日9点,全年夜间客流量达到18万人次。为此,店里增添了不少充电装置、热水瓶和椅子。

书店50多名员工,每个月会有10个人上夜班,分成两班轮流值守。20多万册图书的打理、店内卫生的打扫,会让工作比较辛苦,但他们仍在努力给大家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跟书打交道时间长了,看到有人在这里看书,我们就会感觉很温心。”毕升思说:“只要他们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我们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

三、设计思路:

(一)、材料来源于2016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对于安徽合肥一家新华书店24小时营业模式的评论短文,经过修改,把时评型材料处理为没有明显主观评判的客观事实材料,把情感价值隐含在对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中。要求考生在材料给定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自主选好角度,选择立意,选择文体。

(二)、材料内容贴近考生实际,贴合时代脉搏

其一,考生对材料中的“书店”“书”“顾客”“读者”等相关概念非常熟悉,这些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产生关于书店的功能、文化属性以及人们阅读意义等方面的感悟和联想。

其二,材料中关于各类“顾客”的内容,尤其是“夜读人”元素的加入,表达了人们对于知识、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书店不仅是人们汲取精神营养的场所,更是人们期盼的精神寄托所、心灵栖息地,由此可以引导考生思考阅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思考书店的社会价值和象征意义,思考书店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传播,文化建设的责任担当问题。

其三,材料中工作人员“不驱赶任何人”的表述,表现了书店的人文态度和经营理念,由此可以引发对书店经营目的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其四,材料中“经营模式”和“工作意义”这两个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的问题、探讨创新、发展理念,思考书店等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出路问题,思考关于经济发展与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赢同享的关系问题。

(三)、材料立意多元,适合个性表达,能给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写作空间

其一,从书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来讲,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能够给人们的文化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就其经营理念而言,其人文发展、创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时代精神;就书店的象征意义而言,它具有了精神寄托、心灵成长、文化滋养的文化空间的意义。

其二,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可以联系给定材料,书写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或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成长的滋养价值意义,也可以紧扣书店文化环境谈人际关系问题等。

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考生可以叙写书店这类文化空间助使心灵成长或提供精神栖息港湾的感人故事,也可以阐发由这一现实事件引发的理性思辨或问题探究,不管是文学类的小说、散文、戏剧、小品,还是实用类的议论文,都能对考生的感悟能力、联想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并且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发现能力、写作能力,考查考生的情感价值判断和语文素养。

四、审题过程

比较实用的作文审题方法有“找关键词句法”“由果推因法”“由此及彼法(象征比喻)”“多角度分析法”等,具体到某一则材料可以灵活使用、综合使用。

1.关键词法 仔细阅读作文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如下的关键句: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不驱赶任何人、都是我们的读者、只是进来休息、有意义。这些关键句恰恰就是我们打开立意大门的一把钥匙。

从“经营模式”层面,我们可以想到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走开放式的创新之路。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一带一路,就是一个明证。

从“都是读者”这一层面上思考,我们可以想到在阅读这件事上,每人都是平等的,这是一件净化心灵的事情。阅读着的人是心灵高尚之人,是内心充满幸福的人。送给一个人最好的礼物是书,人生最优雅的事情也是读书。写作的时候可以涉及最近比较火的一个电视节目《朗读者》。

从“人生意义”这一层面思考,我们可以想到一种高尚的“义利”观。当书店接纳流浪者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利”,而是给人以温暖的“义”。这是值得我们每位中国人为之点赞的,人人生而平等,这种包容、这种无条件的接纳比之社会上那些变味的慈善不知要好多少倍。写作时可以联系社会上一些走过场的所谓的慈善。

2.因果分析法

万事万物有果必有因,而我们审题时由“果”所推及的“因”便是我们所立之意。果:深夜之时市民、大学生、务工者、流浪者、拾荒者便走进书店。因:这里24小时营业,这里对任何阅读者给以最大的包容,这里体现着人格的平等„„

3.由此及彼法

书店的做法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受此启发,这里的创新精神、平等精神、包容精神等皆可以推及个人、集体、社会等各个层面。

4.多角度分析法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或多面性,每一个面、每一个角度都会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和启发。书店角度:创新谋发展、包容显平等、正确义利观。店员角度:真正的慈善、人生的意义、和谐促共建。读者角度:高尚的事情、智慧的人生、给心灵放假。

五、参考立意

审好题是正确立意的关键,有了上面审题的过程做铺垫,我们便可以有以下参考立意。

1.在创新中谋发展;

2.体现心灵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3.当“利”遇到“义”时的正确选择;

4.阅读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5.不要“走过场”的慈善;

6.和谐社会从小事做起;

六、优秀作文欣赏

遇见书香

在碎片化阅读、电子化阅读、娱乐化阅读、浅层次阅读盛行的时代大背景下,24小时不关门的书店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那里该有着多么芬芳的书香?那里该有着多少美丽的相遇?那里该有着怎样的情怀和温暖? 我们可以这样打开想象的翅膀,一个简洁、安静的书店,里面摆满着各类书籍,有很多不同身份的人都在选着自己的所爱,也都在爱着自己的所选,一个享受工作和充满爱心的店员,组成了人世间最为温馨动人的风景。

陋室温情溢,书香醉人心。这种场景一定会让人产生宾至如归的恬静和安然,一定会带给不同读者以家的感觉,这所小小的充满着爱心、包容、温馨的书店,就像大海尽头那处静静的港湾,收留无处可栖的灵魂,使其踏实安然。

也许是我和农村结缘太深的缘故,我喜欢简单、朴素而有书香作伴的生活,甚至多少次梦回乡下、躬耕田野,我喜欢自己经常藏身在一个无人关注的角落里,手捧一卷书香,目尽尺幅,神驰万里,可以在字里行间与哲人对语,可以在刀枪剑影里看世间沧桑、人生百态。虽然每个人阅读的爱好和兴趣有别,但只要阅读,只要打开书本,就会触动一个人的灵魂,就会放飞一个人的思想,就会点燃一种快乐,就会享受一段幸福。尤其是在阅读一本书的时间里,在生动而有趣的灵魂面前,却会意外地呈现出人人平等的动人场面,不管是大学生,还是街头流浪汉,他们的心灵都因为温馨的书店、可人的店员、芬芳的书香而激活思想、精彩生命。

我的眼前划过这样一个场景:当夜晚悄然而至,华灯初放,夜色阑珊,在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里,有的人去逛街购物,有的人去行令喝酒,有的人去徒步健身,而有的人却能觅到这样一个24小时营业的不大不小的书店,里面没有浮躁和嘈杂,里面没有牢骚和怨恨,里面没有功利和暴力,即使流浪汉也可以得其所在,快乐向读。即使因为看书睡着了,梦里也一定是极为幸福的,因为文字本身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七彩宝库。

在一个24小时不关门的书店里,可能盛满着七彩斑斓的思维和梦想。无论如何,我都这样坚定地认为:阅读的世界里最为自由安宁,孤独的情绪因为阅读而变得卓绝。

在这样一个24小时不关门的书店里,遇见书香也就同时遇见了宽容,即使是流浪汉也可以走进书店,以读者的名义落脚,翻开书本的一刹那,每一个读者就已经把心门打开,思想立即对接了全世界。书店可以有大小,但温暖和包容却没有疆界。读者有差异,但知识却没有门槛。阅读在这里成为最为精彩动人的定格。

读书的好处总被古人说的那样简洁而实惠,其实现代人读书早已经超越了“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的目标,我们现在读书,更多的是学会和世界相处的方式,诚所谓:读书问道,行知天下。

古语云:朝问道夕死可矣。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谁先到来。24小时不关门的书店,更像是精神疗养院,在那里虽然书籍无声无息,却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就濡染了她的独有味道。

深夜里的书店是求知者的精神栖息地,到来的人年龄不

一、身份有别、见识不同、爱好各异,但店主人却一直在那里幸福满足的坚守,享受那片天地,快乐那种氛围,幸福那种情怀,无怨且无悔,善良而温暖。

篇6:2017年山东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近日,山东高考改革新方案获批,下面是正文:

明年起高校录取不再分一本二本

自2017年起,夏季高考实施招生录取批次改革和投档录取模式改革,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不再分一本二本。

2020年起招生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探索实行考生一档多投、多次选择的投档模式,增加高校与考生之间双向选择机会。合并招生录取批次将帮助学生更好的选择大学,也反向要求学校提高办学水平,避免发生好学校弱势专业也能招到好学生的怪象。也将弱化”一本“”二本“的区别,更突出学校专业优势。

高考采取3+3模式 2020年只统考语数外

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各科满分分值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以最好成绩入分。纳入高考录取的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结合高校招生对等级考试科目组合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

扩大重点高校招收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数量

方案提出,实施国家重点高校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提高农村贫困学生升入重点高校比例,扩大招生规模,完善招生办法,严格招生区域范围,加强考生资格审核,形成保障农村贫困学生升入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录取批次合并,高考志愿咋填

日前,继山东、天津、浙江、福建等省份取消“三本”批次招生后;四川、广西宣布2015年高考将本科第二批与本科第三批合并为本科第二批进行录取,而湖北则宣布将于2016年高考取消“三本”批次招生。上海市早已完成二本和三本合并招生,在2016年更是在全国首开先河,合并一本和二本,实现了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的招生。“我孩子的成绩就在‘

二、三本’之间,突然宣布取消‘三本’批次,报志愿成了大难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考生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志愿填报愁眉不展。面对二本、三本招生批次的合并,可以预见的未来,完成专升本时间不是很长,学科特色不明显,地理位置优势不很明显的二本院校分数线将有不少的下降幅度,这些二本院校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此同时,将有一些三本院校分数线将有不小幅度的上涨,这些院校一般具有相当长时间办学历史民办院校或知名高校独立学院;其次院校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多在一二线城市。面对新形势,作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如何作出自我的选择呢?

一、从院校实力向学科实力转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院校的优势学科是否与个人兴趣爱好实现对接。如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语言类学科、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财经类专业、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土木类专业等。

二、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过去传统意义上三本院校其学费比较高;而二本院校作为学费还是比较低。考生和家长在院校选择上,还要考虑到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不要盲目追求,给家庭背上过于沉重经济负担。

三、考虑院校地理位置。我们都很熟悉的一句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此,我也很想和大家说,城市让大学更美好!上海交通大学崛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招生、上海纽约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无不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助于院校得到地方财政支持,吸引更为优秀的师资,同时有助于学生拓展更为广阔的视野。

2017年入学、2020年高考的学生将“吃螃蟹” 在此前披露的初步方案中,山东计划在2016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开始试点改革,即2019年实施“新高考”。而在获批的最终方案中,山东改革时间推迟了一年,将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开始实施,2020年迎来“新高考”。有关人士推测,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考或也将面临改革,在未来有可能试点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这种分类考试模式。

2020年不再一考定天下高考或只统考语数外 学业考试自选3科

在春节前召开的山东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曾表示,春节后将公布山东高考改革方案,届时便能知道今后山东高考怎么考、怎么录取、哪一届学生实行等具体细则,同时,配套高考改革涉及基础教育的3个配套方案也将发布。据此分析,相关具体配套方案或已呼之欲出。

“山东推迟一年是好事,因为首批试点的省份浙江和上海从2014年开始试点,2017年才迎来第一个新高考。2017年试点改革,山东可借鉴更多经验。”有关人士分析。

新高考到底怎么考? 省教育厅并未新披露其他信息。不过,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已对改革方向做了要求,即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另据省教育厅厅长左敏此前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发言透露,山东将推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即依据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来招生录取。

以前是一次高考成绩决定录取顺序,现在“两依据、一参考”打破了以分数为主的录取模式,除了文化课的成绩之外,学生的艺术素养、科技素养、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都将成为高校在录取过程中会考查的重要因素。高考考试科目方面,将夏季高考的统考科目减少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增加学生对考试科目的选择性,同时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六门学科,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己选择三门纳入高考成绩。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或实施分类考试

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东高中学考的内容较为基础,使用ABCD四个等级评价,一年两考,一般在6月和12月进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全部拿到等级C及C以上的考生,可获得高中毕业证。也就是说,目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只跟毕业挂钩,并没有参与过多的高考录取。“新高考实施后,学考可能也面临改革。”省招考院相关人士透露,未来学考可能会被赋予更多功能,例如可能分为合格考试和选拔性质的考试,合格考试就像现在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样,成为高三考生毕业的依据,而高中学考选拔考试则重选拔性,将跟高考录取挂钩。

在学考时间安排上,有高中一线教师建议,与考生录取挂钩的学考科目可放在高三结束后考,这样学生前两年的压力会减轻些,中学的教学也更好安排。

山东以往高考科目变革史 2020年实施新高考“3+3”

录取模式

●“两依据”:依据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高考时只统考3门:语文、数学、外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生物、历史,选择3门纳入高考成绩。

●“一参考”

:指考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2014年“3+综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综合”是文综或理综。2007年“3+X+1”

“3”指语文、数学、外语,“ 2002年“3+X”

“3”指语文、数学、外语,“ 1994年“3+2”

“3”指语文、数学、外语,“学。

上一篇:重阳节名言诗句下一篇:大胃王活动策划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