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研究三部曲 共建幸福人课程

2024-05-03

园本研究三部曲 共建幸福人课程(通用6篇)

篇1:园本研究三部曲 共建幸福人课程

园本研究三部曲 共建幸福人课程

摘 要:多年以来,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都是以《指南》和《纲要》精神为指导,结合《青岛市幼儿园课程实施评估标准(试行)》,不断强化园本研究,学习教育新理念,逐步形成以“本土化幸福人教育”为特色。“立足本土、围绕兴趣”告诉我,园本课程一定要以孩子生活作为研究的重心;“走出去、请进来”提醒我,园本课程需要广泛的教育资源进行武装;“家长、社会、园长与同事”帮助我,园本课程需要一个有力的建设实施评价力量。

关键词:园本研究;共建课程;农味幸福;健康快乐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2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148

一、科学构建园本课程方案,充分体现“农味幸福人教育”特色

(一)以《纲要》《指南》和“活教育”思想为指导搭建课程框架

《纲要》《指南》的颁布,给学前教育课改注入新活力,更为我们园本课程形成确立指导方向,我园以《纲要》和《指南》为理论依据,有针对性地学习现代幼儿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倡导“活教育”的教学思想,逐步形成“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园本课程观,建立了本土化幸福园本课程体系。

(二)立足本土,围绕幼儿兴趣和发展需求,确立课程目标与特色

《纲要》的精神主要体现: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有助于幼儿拓展经验。最近几年,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入课堂,我们既要让幼儿在本土广阔的农村天地中获得快乐、得到发展,同时,也要让孩子接触现代的繁华与进步。我们的课程目标是:让每个农村孩子享受最本土的幸福教育,培养“四会”人: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三)挖掘农村丰富的教育资源,大力充实园本课程内容

农村拥有丰富的天地,广阔的田野,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春天的小草发芽,河水欢笑;夏天响亮的蝉鸣,蜻蜓舞蹈;秋天庄稼丰收,满地金黄;冬天白雪皑皑,红薯喷香。我们选择课程内容时,结合季节特征,充分吸纳可利用的农村资源,走出去、请进来,搜集各种自然材料,使课程充分体现农味特色。

(四)牵手合作,多方力量构建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的建构是一个漫长、细致的过程。农村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我们一方面提高他们的教育理念,同时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如发放家长问卷、召开家长会、家委会座谈、教师与家长的随时交流等,广泛征求家长对课程建设的建议,从而进一步挖掘家庭和社区的优势,发挥其教育功能。

二、灵活实施课程方案,展现“农味幸福人教育”的课程魅力

(一)通过“双提高一加强”,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为课程实施做好铺垫

1.多途径提高思想素质

我们把提高教师思想素质放在第一位,通过专题师德培训、师德演讲比赛等方式,激励教师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好学上进,让大家明白无论自己的编制性质如何,大家从事的行业都是一致的,要无愧于幼教事业、无愧于家长、无愧于每一个孩子。

2.多策略提高业务素质

(1)以书本为师。深入研读《纲要》《指南》《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标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转变教育理念。

(2)以同行为师。为了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使老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我们组织了新老教师结对子拜师学艺活动。

(3)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业务学习。作为一个农村幼儿园,经费非常紧张,但只要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们从不掉队。另外,我们还定期邀市教研员、城区幼儿园园长来园做一日活动组织专题讲座、听课评课,使教师一日活动组织水平不断提高。

3.加强园本教研,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培训提升教师素养。针对课程实施与教师需要,组织针对性培训,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标准》等,通过案例分析、教育现象专题讨论等引导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研课增长教学机智。首先园长和辅导员随机听课评课,对教师教学实施积极引领;其次是团队的带动,通过互听互评相互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智慧。

(3)展课促进资源共享。“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通过“压力”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工作中,我们给教师定任务、定目标,每人每学期组织一堂全镇性的公开课,促使教师在锻炼中成长,在研讨中提升。

(二)充分利用本土特色资源,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发展

1.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开展主题活动。我们建立了家长信息资料库,将所有家长的各项信息收集起来,有效地开展家长工作。如,胶西镇是有名的土豆生产种植基地,土豆收获的季节到来时,我们专门就近请了农户家长做我们的老师,教师和幼儿做学生,一块学习并倾听土豆的生长过程。中午的时候,幼儿在品尝美味土豆大餐的同时,对平时这个见惯了的蔬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深深感受到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把这些有意义的教育资源引入到课程中来,拓宽了教育渠道,丰富了课程资源。

2.巧妙运用自然材料开展区域活动。我们动员家长一起搜集各种农村自然材料,这些材料都成了孩子们活动区的宝贝。尽管活动区内的幼儿作品不够完美,甚至粗糙不堪,但却充满了孩子们的童趣和智慧。

3.民间游戏与户外活动有机结合。农村幼儿园拥有广阔的户外活动场地,我们让孩子做户外区域活动的“快乐农夫”。一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广泛开展民间游戏,如跳房子、踢毽子、玩陀螺、捉尾巴、推小车,等等;二是充分利用农村材料,如玉米秸赶球、玩泥娃娃等。结合场地特点将户外区域划分为:运动区、泥土区、种植区、民间游戏区等,不同的区域投放不同的材料,充分锻炼孩子们的体魄。

三、合理进行课程评价,提升“农味幸福人教育”的课程品质

1.建立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我园首先建立园本课程评价制度。根据《指南》和《纲要》中提出的各年龄段目以及教育建议,制定的依据,确立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评价指标,围绕评价标准,注重日常观察评价以及学期的阶段性评价。

2.一日活动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教育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一日活动每个环节的评价应贯串于一日活动,并伴随着教师的日常工作自然地进行。评价主体是管理者与教师,为教师调整、改进、完善教育行为提供反馈信息。例如早操评比研讨、活动区的评比研讨、集体教育活动的评比研讨、半日优质活动的评比研讨,等等,不仅体现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对园本课程的整修工作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资料。

3.评价注重个体差异。管理者、家长、教师对幼儿发展的评价要承认和尊重幼儿在经验、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现有的水平,更要关注孩子的发展潜能。

总之,我们将一步步踏踏实实向前走,不断实践,深入研究,让每个孩子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课程,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2:园本研究三部曲 共建幸福人课程

一园本课程开发的缘起——时代精神的呼唤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是在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一次国际课程研讨会上被最先提出, 自此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运动。在这一时期, 大多数国家开始重视非集权化课程决策并追求多元化的课程决策。追求这种非集权化的课程趋势主要基于这样一种假设:教师参与课程决策不仅可以提升专业水平, 也可以发展出更加可行的课程创新实践。强调活动由学校发起并在学校中实施为了学校里每一个学生, 资源的整合强调对学校以及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的利用。实际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 即以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为主体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活动。教师参与课程决策过程, 设计实施出更适宜的课程, 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因此,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时代的教育精神对幼儿园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园本课程由此衍生并得到发展。

二园本课程开发的内涵——时代特色的反映

在我国实行的是三级课程但是长期施行的是国家课程, 尤其以幼儿园课程为甚, 所有的幼儿园基本上都使用一个课程计划、一套课程标准, 课程的开发缺乏灵活性。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作出实施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决定, 把原先从中央统一管理的课程体制逐步过渡为中央——地方——学校分散管理的课程体制。课程决策权力的再分配是这次会议研究的核心重点研究如何实现课程权力科学协调的分配, 对于幼儿园课程同样具有改革意义, 使得现在的幼儿园课程管理逐步走向多元、开放和自主的方向。2001年9月, 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尽管园本课程建设的要求在文本中没有明确体现出, 但在文本处处体现了对园本课程的要求。如“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要根据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 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香港学者LO Yiu chun提出了园本课程与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发展紧密相连, 能鼓励教师为满足儿童和社会团体多元的需求更好地设计课程的观点。袁爱玲在2002《学前教育研究》上发表了《冷静思考园本课程的热潮》一文, 分析了目前各地涌现出的形形色色的所谓“园本课程”, 归纳出了四种基本类型的园本, 它们分别是: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成熟园本课程;只在本园的课程当中仅仅在课程内容增加了反映当地民俗特色的文化知识学习的狭义园本课程;课程各要素没有任何改变只是改变了其教学方式的不能严格算为课程的园本课程;在错误思想指导下加强技能训练的急功近利的园本课程表现, 此类课程完全违背了园本课程民主、自由、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和指导思想。原晋霞指出:很多幼儿园对“园本课程开发”存在误读, 把“园本课程”直接等同于“园本课程开发”。更加极端的表现是直接把园本课程开发等同于教材的编写、我行我素、不受约束等。造成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园本课程相关理论体系尚未成熟, 以至于各类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提出“教师是园本课程实施的主体”的斯滕豪斯曾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显然教师在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应由单一的课程实践者转变成参与到课程的决策、开发、实施、评估各个方面的这样一类角色。然而教师要能实现这样角色的转变必须要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 由此教师的课程领导力随着教师地位和作用的上升而逐渐受到关注。

但是在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在自然状态下的实现却不容乐观, 原因主要是受到“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一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对教学内容的甄别筛选、对教学节奏的把握、对教学技巧的掌控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到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课程领导力的实现, 进而影响园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品质。因此, 不同教龄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的实现是园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关键性因素。

三园本课程开发模式——知识科学的体现

园本课程开发模式是园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内容, 在经历过对泰勒开发模式的批评和发展的过程中, 到现在为止主要有以斯腾豪斯为代表的主张课程开发模式中注重目标边沿开阔点;以施布瓦为代表主张课程开发必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械嫌疑论等;以Walton为代表的主张校本课程开发的结果可以是教材的选择、改编, 也可以是教材的新编;以朱家雄为代表的主张园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大致有两种: (1) 根据课程开发原理自行设计和开发课程; (2) 幼儿园根据课程开发原理从众多现行教材中选取适合本园的教材来展开课程实施。综上所述, 园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大致有两种:一是指园方根据自身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和学生特点而自行开发的课程;二是指园方根据自身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和学生特点而自主确定的课程。

四园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科学的评价促进前进

影响课程开发因素主要有社会、学生、学科。社会是一个总体环境, 它从思想政治角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道德伦理层次、文化民俗性、科技水平等方面对课程开发提出了总体要求, 尤其是直接决定了学校课程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上要求课程开发必须遵循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特别注意要科学地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学科的科学逻辑性和知识全面性要求课程开发必须符合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基于以上三点要求, 在具体的影响课程开发实施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 具有较高素质和课程编制能力的教师; (2) 园所管理具有民主开放宽容的氛围; (3) 课程资源上要求课程编制、实施、反思的时间较充裕、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包括专家的指导和相关的课程培训以及经费支持; (4) 园所教育理念要求明确清晰, 园所开展园本课程的初衷与其教育理念相一致。

摘要:尽管园本课程开发始于轰轰烈烈的校本课程开发, 但园本课程的发展仍然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 本文重点阐述了园本课程开发的缘起、内涵、模式和影响因素等开发要素。

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观,园本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34~41

[2][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后现代课程观 (王红宇译)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48~56

[3]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25~27

[4][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唐小兵译)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4~16

[5][英]凯文·奥顿奈尔.黄昏后的契机——后现代主义 (王萍丽译)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8~32

篇3:海军资源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摘要】幼儿有没有获得幸福,是衡量幼儿教育成效最根本的标准,《指南》指出:我们的教育一定要以孩子为本,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把教育融入孩子的需求当中,可见在《指南》背景下的教育实践,更关注孩子们当下过得是否幸福快乐,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努力探索让孩子体会到快乐幸福的园本课程的开发,极力尝试着让孩子体会快乐幸福的教育,如何利用和挖掘当地孩子感兴趣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并将其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构建幼儿园的课题资源,成为当今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题,我园以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的兴趣和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充分挖掘海军资源,以运动、学习、生活、游戏四大课程模块为核心,以主题活动为主线开展了将海军资源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探讨园本课程建构的方法及途径,论述园本课程教学在孩子发展中的价值。

【关键词】海军资源 园本课程 幸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37-02

一、以兴趣和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挖掘课程资源特有的教育价值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各类幼儿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我园隶属海军部队,地处军营,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是孩子们既熟悉和喜欢的,军营生活和军人的积极、勇敢、自信等优良品质潜移默化着他们的下一代,孩子们从小就有着长大我也要和爸爸一样当海军的梦想,同时小海娃们对于海军军种、航空母舰、兵器、军服等的兴趣是基因的传承,为此,我园如何在已有课程资源上融入丰富的海军资源来充实现有的课程,在学习、生活、运动、游戏等一日活动中培养勇敢、坚强、快乐、自信等优良的品质,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在对园本背景和现实条件进行分析时我们思考,我们是一所什么特色的幼儿园?我们提供的教育服务的对象的特点是什么?幼儿园及周边环境资源有哪些特点?孩子的兴趣点在哪?我们的家长有哪些特有的资源等;通过学习、培训、问卷调查我们认识到:作为本市唯一一所海军特色的幼儿园,孩子和家长共同关注和兴趣的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在海军特有的资源环境中接受熏陶,实现红色基因代代传的梦想。

二、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研发与园本特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目标的确立

第一步:目标的确立

本园实行以海军资源为基本,其目标在于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海洋、热爱海军的情感、体验因祖国强大带来的幸福和自豪感,而且实际依据为通过实际海军资源参观为基础,例如历史海军军事博物馆、听海军叔叔将历史故事等,用实际活动联系目标,有效的将依据同行动结合,完成目标的实现。

另外,本园的教育目标基于幸福教育。探讨如何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海军资源。激发幼儿、教师、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在游戏、运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幼儿热爱海军、学习海军,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而幼儿最终通过各种活动、游戏应该达到生活与学习同时提高的目标。

在生活上,能根据海军指令信号,有规律地开展一日生活。并且通过参观海军部队内务,培养自理能力。学习海军叔叔,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利用海军资源,开展军事特色的体育活动。促进基本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在学习上,多渠道挖掘有教育价值的海军资源。通过主题活动,激发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促使幼儿在认知态度、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海军、学习海军,热爱海军,有归属感。从而满足幼儿自主、自发地活动,能模仿海军叔叔开展创造性活动,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能力,并知道在游戏中遵守基本行为规范。

第二步:内容的筛选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一个可灵活调整的开放的系统,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为了建立合适的课程内容,课题组成员结合孩子的兴趣和各年龄班的特点对近百个活动内容进行筛选,确定《幸福小海军》主题,小班段《小小后勤兵》、中班段《小海军真神气》、大班段《学做小海军》尝试开展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课程探究活动。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其发展以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为我们各年段确定了课题研究方向,我们带领孩子走进大院。如:小班段开展主题活动《小小后勤兵》,我们走进炊事班,了解炊事班都有谁?炊事班是做什么的?炊事班为谁服务?中班段《小海军真神气》我们走进警卫连,参观内务,观看叔叔表演军体拳,军事训练,和叔叔交流、游戏,了解叔叔是怎样工作?巡逻兵都干什么?大班段《学做小海军》,孩子们走进军史馆,了解不同时代的海军英雄,认识各种兵器,从历史到现代,从舰艇到”辽宁号”航母,为孩子学习、游戏奠定基础。

区域活动作为介于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性活动之间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是推动主题活动发展的动力。结合主题活动,和幼儿共同创设游戏区角,是促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的必要前提。 我园在《幸福小海军》主题下,分年段创设了多个军味区域活动,如:《小兵突围》、《小小侦察兵》、《小兵炊事班》、《小兵演出队》、《小兵旗语》等,有了更多体验小海军活动的机会。

第三步:资源的融合

相关课程模式多元,内容丰富,以问题式、观察式、诊断式、研讨式、分享式、展示式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例如:开展运动会:要求以军事体育游戏结合,在材料、道具及游戏内容都体现海军特色,不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开放的内容要课题内容相关,并且让儿童动手制作兵器,或邀请海军战士来园讲座等。

幼儿同其他年龄层的学习者不同。幼儿的这种“未成熟状态”恰恰是一种积极向上发展力量与能力的潜在基础。他们利用自身独特的行为方式不断地感知和探究着自己特有的外部世界。在他们眼中,外部世界不再具有任何客观的重要性,它完全从属于幼儿自我的兴趣和感官。幼儿又以自身独特的理解方式建构着这个世界,游戏正是他们意识生活的全部内容和意义所在。本园结合这一特征,专门采取相应的海军实践活动,例如通过叠军被,让孩子初步掌握叠军被的步骤,体验军人生活的乐趣;小兵造兵器,能选择不同的材料建造兵器,提高儿童动手能力;小兵气象台一方面能够能辨别各种气象标志,对自然有一定了解,加强同伴之间的交流。同样,结合我园特有的海军资源,开展一年一次的倍受家长和孩子们喜爱和关注的“军训周”。军训周是我园的个性名片,教育活动的重要部分,每年由警卫连派骨干组成军训小组,彰显了我园的特色。

三、以园本课程资源为平台,促进幼儿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

海军资源融入园本课程中,使用实际的例子在和幼儿“对话”,通过这种轻松愉快的课程安排,与幼儿相互沟通、理解、体会的过程,形成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交往中,教师应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运用专业知识和理论来引领对话的方向,通过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实时调整,结合海军资源的灵活运用,使得教学课程形成动态发展与进行的过程。在这种双向的、交互进行的建构中,教学成为追随幼儿兴趣与表现不断生成、变化、延伸的交往过程。通过海军资源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幼儿能够轻松愉快体验知识、经验、精神、价值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对于园本教育的实践体系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教育其实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其不仅是在幼儿心智上有重要作用,其教育模式对幼儿身体成长也有很大作用。海军教育,本就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特殊教育模式, 其利用海军资源,将其融入到园本教育当中,可以使广大幼年增强体魄,掌握简单的军事技能,热爱军事生活,把保卫国家等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投入幼小的心灵当中。起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发挥其个性的目的。

四、结语

在当今环境下,和平年代时期成长起来的孩子,经常由于忽视国防,如此下去国防观念会越来越薄弱,使许多人不具备国防常识和基本国防历史知识。这就是其放松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而要解决问题,就是要从幼儿时期抓起,军营,是一个庄严而又神圣的地方,部队官兵是孩子们心中的英雄,走进军营、学习军人,通过海军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通过体验式的教育模式,通过零距离的感受军人生活、领略军人风采。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国耻、什么是民族尊严、什么是英雄主义、什么是国格和人格,同时更让孩子体会到了强大国力下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综上所述,海军资源融入园本课程是具有其实际意义的,它可以激发幼儿激发孩子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海军的热爱、蓝色海洋的热爱。长远来看也是具有其特殊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高云庆.关于幼儿园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3(05)

[2]田燕.论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自主性的提升[J].山东教育. 2003(12)

[3]中小幼科技教育课题组[编].中小幼科技教育研究报告[M].科学出版社.2001

[4]Stacie G.Goffin, the Role of Curriculum Model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HTM Haerterei Technische Mitteilungen . 2000

[5]李云淑.园本课程开发的问题及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08(02)

[6]李应君.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7]王喜海.“园本课程开发”的新理念[J].幼儿教育.2004(09)

篇4:线描画推动园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一、明确园本课程的涵义

1.学习《纲要》中有关课程的理念。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在这里,《纲要》明确要求我们建立适合本园特点的课程。经过学习《纲要》,我们还了解到,无论构建怎样的园本课程,课程内容同样应包含以下基本成分:关于周围世界的浅显而基本的知识经验;关于基本活动方式的行动经验(做的经验);关于发展智力、提高各种基本能力的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活动的态度,即情意方面的经验。

2.学习园本课程的相关理论。

都说,园本课程在更多意义上是一种课程实践,实践和理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相依相随的关系,构建园本课程必须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理论作支撑。因此,我们一起学习了整合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但学来学去,大家都觉得每种理论都有它的道理,而且对于我园来说,要构建出一个建立在某个理论基础上的崭新课程体系也不现实。所以,我园在建构园本课程时,并不以某一理论为唯一指导,而是将各种理论兼容并蓄、有机结合、为我所用。

二、我们把线描画定为我园园本课程之一

有了前面的理论学习基础,大家调查我们当地的有关文化建设、艺术发展的专家人士,走访家长,了解孩子们的需求,经过老师们教研,决定把线描画定为我园园本课程,我们边实践边研究。

绘画是幼儿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其源于图画是由色彩的线条和色块组成,孩子们热衷于用五颜六色的彩笔涂涂画画来渲泄内心的情愫和对美的表现,然而线描画的清秀、隽美和含蓄夸张被大多数幼儿教师所匆视;线描画又是一种利用最少的作画工具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的绘画活动,因此,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物体的形态及其结构的一种绘画形式,同时也是儿童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点、线的随意或有序排列组合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效果,绘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

三、在实践中研究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组织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专业老师走出去。去年五月和十月,派我園的王彩锦、侯晓燕老师去南京进行参观学习,每到一处,她们认真学习,边记录边拍照。回来后,把学到的美术教育新理念、新方法传授给全体老师,把拍到的优美图片展示给大家欣赏,从而促进全体老师的提高。

其次,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去年八月和十一月,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组织我园大批教师到郑州学习,聆听了杨景芝教授关于儿童线描画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讲解,边霞教授传授了美术欣赏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使老师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在教学中有了较好的依据,在教育教学中能大胆的实践,有了较大的突破。

然后,在园内互相学习。为了激发老师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个人的绘画能力,我园于每周一进行线描画练习,全体老师必须参加,由王彩锦老师负责,每次一个主题,老师简单的讲解、示范后,大家开始练习,每人创作的都很有个性和风格,把大家的画分期展示出来,共同欣赏,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二)有计划的组织实施

常言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意在说明计划和准备的重要性,计划是一切行动的基础,为了我园的线描画真正得到发扬广大,我们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计划:

每学期初,我们的学期工作计划中必须显示线描画的教学计划,每个班级要根据班级现状,孩子发展情况,写出线描画工作计划。全园分小中大班进行教研,列出线描画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作为以后教学的依据,如:小班上学期以练习涂色为主,配以简单的线条(点、直线、圆)进行练习。每周一教研,制定本周线描画的具体教学方法、步骤、措施,反思上一周在线描画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总结经验。

四、初显成效

在经过了蛹的艰苦蜕变之后,必然会有蝶的腾飞,看,我们的画展成了幼儿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师们的做品展示在A楼的墙壁上,每周展出一次。他们画的动物形态各异、形象逼真,有卡通的、有写真的,都属于线描画。不管是从黑白灰的明暗对比,还是从线条的稀疏关系,老师们都掌握运用的恰到好处,大家互相欣赏、鼓励、提高。这些画更是吸引了家长们的眼球,他们拉着孩子的手站在画前欣赏着,讨论着,赞叹着。就连前来检查工作的上级领导看到老师们的画后,也赞不绝口。与老师们的画展相对的是C楼墙面上孩子们的作品,我们定期将大中小班孩子的画进行评选,每周更换一次,如:上周是大班组的,本周为中班组的,下周就该小班组了,这样轮换进行。虽然一次展出的是同年龄段的,同一个主题的,但是不同班级不同孩子画出的画各有特点,每到餐后散步时间,就有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欣赏大家的作品,在老师的评价中,孩子的欣赏能力逐步提高。在接送孩子时,孩子也会拉着家长的手前去欣赏他们的杰作,在得到了肯定和鼓励之后,孩子们的信心大增,更加激起他们创作的兴趣和欲望,一个个的小画家将从这里诞生、起步。

这一大一小的画展成了幼儿园里最抢眼的风景,也见证了我园线描画的起步与发展,也成了我们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依据,我们要把此项活动继续研究实践下去。

篇5:园本研究三部曲 共建幸福人课程

一、深入挖掘具有乡土特色的主题教育内容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旨在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我们通过翻阅书籍、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从丰富的邕宁物产中筛选出一些适合在幼儿中开展科学探究的事物,设计成8个主题的科学教学活动,涵盖小、中、大班,构成我院科学领域园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小班两个主题的集体教学活动

1.认识火龙果。活动目标:①通过观察实物,了解火龙果的外形特点;②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对火龙果的认识和发现;③知道果皮不能乱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观察木棉花。活动目标:①观察木棉花的颜色和外形特征;②激发对木棉花的喜爱,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的美。

(二)中班三个主题的集体教学活动

1.可爱的蚕宝宝。活动目标:①初步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②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③萌发养蚕和关心蚕宝宝的情感。

2.认识甘蔗。活动目标:①了解甘蔗的特征和用途;②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牛。活动目标:①知道牛的外形特征;②了解牛的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三)大班三个主题的集体教学活动

1.观察本地特色树种榕树。活动目标:①学习用多种感官去感知榕树的树干、气生根及叶片的特征;②尝试运用典型特征观察法,找出榕树与其他树木的明显不同之处,并能用语言、动作、绘画等方式表现榕树的特点;③积极参与观察活动。

2.认识淮山。活动目标: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淮山的主要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②大胆地记录自己的探究结果,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③初步了解淮山的用处及各种制品。

3.科学实验“糖去哪儿了”。活动目标:①通过探索操作,初步理解方糖在水中的溶化速度与方糖的形状、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是否搅拌等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②尝试用简单的绘画方式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③大胆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

二、探究实施课程的有效方法

(一)在集体教学中培养幼儿的科学品质

1.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引导家长适时配合保育院的集体教学,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如:春天来了,木棉花盛开,老师会布置亲子活动任务,要求家长带着孩子到江边赏花、捡拾落花;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会提醒家长带幼儿到乡下走亲访友,顺便让孩子观察大榕树和牛。家长还可以根据我们教学的需要,和幼儿一道去收集有关的实物及图片资料,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幼儿在随着父母接近大自然的过程中,会对大自然产生亲近感,并对大自然中的生物产生爱心和好奇心。

2.在集体教学过程中,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实物等操作材料,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培育幼儿的探究热情。科学教育强调让幼儿动手动脑,获取知识。比如在大班“认识淮山”的科学活动中,我们提供了白、紫两种颜色的淮山和竹片、棍子、积木等操作工具,让幼儿自己选择操作工具进行探究。有时家长会带来有叶子的甘蔗、木棉花、火龙果等,我们便让每一个幼儿都在课堂中亲自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探索自己想弄明白的问题的答案,从而学到相关的知识。

3.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不断成功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会让幼儿产生极强的自信心。为此,在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我们会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幼儿的探索活动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观察木棉花”活动中,幼儿每人手拿一朵木棉花进行观察。教师在个别提问时,对于能力稍弱的幼儿,教师只要求幼儿说出花瓣的颜色;对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会要求其数出花瓣的数量。由于要求不同,每一名幼儿都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观察,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一日生活皆课程,开发环境课程,让科学教育无处不在

1.在院内创设科学环境,让幼儿体会到科学教育无处不在。除了引导家长带幼儿到自然界的大环境中观察、体验,我们还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可近距离观察的院内科学小环境。

首先,在活动区域植入科学教育内容。我们在“种植园”内种植了百香果、芭蕉、粽子叶、火龙果、甘蔗等本土特色植物,吸引着幼儿细心观察。孩子们观察后会发现:火龙果长在有刺的茎上;芭蕉会开花。还有些幼儿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跟小伙伴们分享:“我们吃的糍粑就是用芭蕉叶包的!”班级的“自然角”也是幼儿进行科学观察的地方,他们可以随时在这里观察蚕宝宝和田螺。以上活动区域中包含有丰富的“物产”元素,幼儿在体验活动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物产的奇妙,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其次,创设墙面环境,让幼儿在与墙饰的“对话”中感知邕宁土特产。幼儿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保育院内度过的,院内墙饰是幼儿耳濡目染的“朋友”,让幼儿与墙饰“对话”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些与科学相关的墙饰,并出版了多期关于邕宁土特产的板报摆放在操场四周,还在“科学探究室”的过道上张贴了大幅的榕树图片,在班级教室的主题墙上张贴着幼儿和家长收集来的物产图片等。

2.在日常或节庆游戏活动中加入邕宁特产元素。在庆“六一”民俗亲子游园活动中,我们把邕宁的特产巧妙地融入各种游戏当中,如“彩虹美食街自助餐”中的芋头糕、玉米棒,幼儿在“美味加工厂”里亲手熬制红薯糖水,通过“脑筋大考验”猜有关邕宁特产的谜语,“套圈乐”里准备了各种邕宁特产,“神秘的箱子”让幼儿伸手到箱子里去触摸邕宁的特产水果并猜猜它是什么,“拼图乐”准备了各种不完整的邕宁特产的图片让幼儿去拼图,等等。节日庆典,日常游戏,让邕宁的特产始终陪伴在幼儿的身边。

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膳食中的邕宁特产元素更是无日不见。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科学教育活动得到了家长和社区的大力支持:“小超市”的游戏材料是家长和小朋友共同收集来的邕宁土特产;“壮娃小餐厅”里有家长和社区的美食制作高手亲自为幼儿现场制作火龙果沙拉和芋头糕;在民俗亲子游园活动中,家长亲自购买邕宁特产作为活动材料……从幼儿到家长,从家长到社区,从社区到老师,我们形成了一个开展科学领域民俗文化探究课程的良性互动的和谐整体。

篇6:园本研究三部曲 共建幸福人课程

1、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目前,独生子女、生活居住形式的变化,使幼儿逐渐失去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非常重视。他说:“必须以大自然为你的生物园,才会有丰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真教育吗?”优质的教育需要理想的学习空间,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舒适、温暖、愉悦的气氛以及令人感到快乐的环境,从而使整个幼儿园的环境富有亲和力和吸引力。

2、开发园本课程资源的需要。提出《“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课题是贯彻落实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深化我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园进行了课程园本化的实践研究,为使课程更具幼儿园特色,我们根据《纲要》中指出的“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1) “生活即教育”:园本课程非常注重教学生活化,亲亲大自然特色活动的开展将根据“生活即教育”的原则而实行的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思想,幼儿活动的空间已不再局限于教室内,它还包括幼儿园内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课题的开展主要是将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并有选择的整合幼儿园周边、社区的自然资源将其作为孩子学习的课堂,活动的现场,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将教育生活化,将生活教育化,使大自然成为孩子的乐园,使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使师生成为创造的主人。

(2)“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不能以教师为本位,教师不要只研究自己的“教”,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教师备课不能仅备“教法”,还必须备“学法”,不要以“教会”为目的,而要以学生“会学”为目的。“亲亲大自然”教育不片面强调幼儿对机械性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以人为本,根据孩子的需要、兴趣选择教学内容,把目标、内容编织成主题网络,然后再组织幼儿在大自然这个活的背景中去主动探索,积极求知,自主建构,自由创造。

2、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方案教学是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向外扩散,编制主题网络,网络中的每一个副主题或由副主题分化出来的下一级主题都可以成为儿童探究活动的学习主题。方案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儿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园本课程:在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中挖掘教育因素。

“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是幼儿对自然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幼儿接触自然,探索自然,亲和自然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育方法上的“亲亲”,其含义是进入现场和情境,让孩子在自然中自主探索,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并结合新《纲要》、《指南》中“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的精神,来充分利用和挖掘幼儿园内外自然资源的教育因素,并创设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情境,从而把自然环境转化为有利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感受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使幼儿在大自然广阔的怀抱中愉快地成长,和谐地发展的课程。

四、研究目标

1、幼儿园构建“亲亲大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目的:接近大自然、让幼儿喜爱自然的环境是一种智能。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幼儿,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培养幼儿认识自然、接触自然是需要的,因为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环,让他们了解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才会懂得重视生命、珍惜生命,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2、在“亲亲大自然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不同年龄段幼儿“亲亲大自然”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建构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3、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增强课程资源创新开发意识,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的发展,并从中得到专业化成长。

五、研究对象:全体幼儿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整合各种研究方法。但主要采用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等开展研究。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

2、案例研究法:案例就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和感悟,就是案例研究,又称为教育叙事(或者教学叙事)。案例所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涵盖教育教学的众多方面。它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启发性、研究性四个特点。

3、经验筛选法:对研究的过程与效益,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概括、揭示经验的实质和规律。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

(1)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教育理论。

(2)组织分析探讨,掌握课题研究的有关动态和情报资料,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6月)

(1)调查研究。按照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实施调查研究:进行幼儿园开展“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的资源调查,幼儿园组织实施“亲亲大自然”活动的现状调查。

(2)实践探索。在调查基础上,按照预定的课题研究要求,实施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收集、分析、筛选有关资料,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提炼和整理出自己的、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总结,召开中期评估会。

此阶段的研究方法将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经验筛选等方法着力于反映教师经过学习与探索,所获得的对课程的认识和学习心得,包括对有关的理论知识背景的分析、课程的整体框架、管理,以及课程中的环境、教师指导等诸多方面,展现幼儿不断发展的过程。

3、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6年6月)

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总结,举行课题鉴定会,展示研究成果,编著理论研究成果集和实践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

八、成果形式

上一篇:学生体质分析下一篇:尚寨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