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三部曲作文

2024-04-30

春雨三部曲作文(共14篇)

篇1:春雨三部曲作文

春。

春,一个普通的季节,但用不同眼光看待万物的,一个叛逆的少年―我,就是爱这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春。

春,它的确很普通,而且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一年里有四个季节,春只占了一年中的四分之一,客观存在只是四个季节中的一个。很多人反驳我,说春不是普通的,春有的,其它三个季节都不曾拥有。但同样的,其他三个季节有的,春又何曾拥有呢?所以我说春是普普通通的。

虽然,春是普普通通的,但却是不平凡的―我也正是爱客观存它这一点!其实它的不平凡许多人都知道的―是客观存在赋予了万物生机,它给了万物重生的力量。这是其他它三个季节都没有的!我不知道“春、夏、秋、冬”为什么春会排在第一,但就此看来也不仅仅是因为春生冬灭顺序的关系吧!也因为它赋予了万物生机的那个什么精神吧!

雨。

我也爱雨。雨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它是由一滴滴小水珠汇在一起而形成的。可笑的是,连小水珠都懂得那“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可无知的又自以为是的人们为什么就不明白什么是“众志成城”呢?雨是神圣没有一点暇疵的,它用一滴滴纯洁的水珠冲刷着我们黑暗的心痱,涤荡着我们污秽的心灵。

就算雨下得再大,我都不愿撑伞,也不懂为什么一下雨,哪怕只是那么一小丁点,人们都撑起雨伞,难道纯粹是怕被雨淋湿吗?还是不愿面对那些犯下和没犯下又即将犯下的罪过,甚至是罪恶,而逃避雨对心灵的洗涤呢?我不知道,也没有告诉过我。

春雨。

我爱春,也爱雨,所以免不了的爱上了春雨。春天的雨与夏、秋、冬的.雨虽然同为雨,但实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夏、秋、冬的雨睛下起来就是倾盆瓢泼,我不是特别喜欢,只有轻柔,如丝般飘落的春雨才是我的至爱。春雨总淅沥沥地滋润大地―我从小就对春雨有着很深的情谊,一种说不出莫名的情谊。春雨总在夜里下,而且一下就到天明。我小时候。总是心有灵犀般被淅沥沥的春雨具体睡梦中唤醒,每次我都会跑到窗户旁,搭把小椅子,站在上面踮起小脚,向窗户外望。每当看到嫩绿的树叶、小草上挂满了雨水打在上面而形成的小水青年人,总是兴奋地跺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爱春雨的不单单是我一个人,许多文豪不是也留下了像《春夜喜雨》这样的佳作吗?可见爱春雨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专利啊!

尾声。

我爱春!

我爱雨!

我爱春雨!

篇2:春雨三部曲作文

春雨作文:春雨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在地上,悄悄地呼唤着沉睡的大地。春雨唤醒了小草,小草探出了绿色的小脑袋,新奇地张望着多彩的世界。春雨唤醒了柳树,柳树梳洗着绿色的发辫,得意地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春雨唤醒了迎春花,迎春花吹起金黄色的小喇叭,笑盈盈地迎接着春天的到来。春雨唤醒了笋芽儿,小笋芽脱掉厚厚的衣服,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春天的雨露。春雨唤醒了青蛙,小青蛙舒展着麻木的筋骨,兴奋地唱起了欢乐的歌曲。春雨唤醒了我们,我们穿上了漂亮的春装,蹦蹦跳跳地投入了春天的画卷。春雨蒙蒙地下着,沙沙沙,沙沙沙

篇3:作文教学“三部曲”

一、激趣导入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指导学生写作技巧更为重要。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 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这说明关注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并且突出了这个主体的作用。学生在这种比较自然的心理状态下写出来的作文, 才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学生自然情感的流露。。当然, 我们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视, 我们会向学生提出几个要求: (1) 开拓自己的思路, 并加以发挥; (2) 写真人、真事、真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环节就是努力让学生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文章应该怎样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学生写起自己的事情来, 自然是得心应手。这无非得益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激趣导入。比如作文“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可以引导学生说自己最开心的时候, 最想把开心的事告诉谁;有委屈的时候最想告诉谁;;告诉他们之后, 你的感受是什么? (或者为什么要告诉他们?) 你都告诉了哪些事呢?相信这些话题, 学生会纷纷举手发言的。

二、互评相长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 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教师指导学生互评作文, 一改以往老师预先选出好、中、差三类作文让学生在班上朗读, 然后引导学生详细分析作文的中心、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得失, 最后教师提出今后的对策, 从作文表达方式的选用、材料的剪裁、结构的安排、语言特点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并掌握本次作文的要求。而是让每个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小老师。发给学生本次作文文体的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并用表列出评分细则, 如记叙文评分细则可按“内容”“表达”“书写”三大项, “题意”“思想”“事例”“感情”“表达方式”“结构”“语言”“字体”“书写”“卷面”十个小项详细列出, 从而让学生有统一的、易操作的评分标准。然后, 教师抽出几篇文章在全班朗读, 指导学生按评分标准进行集体评分, 得出一致的分数, 从而在实践中掌握评分标准。紧接着,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的改作小组, 学生在小组内互评和自评作文。要求学生每人要评改时, 要分项写出评语, 分等级评出分数, 并署上评分者的名字。教师应巡回指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习惯, 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也可以全面了解别人的长处与短处, 这就让学生有个提高的依据, 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一步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环, 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修改求精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所以, 为了检查学生的批改质量, 教师要对学生批改过的作文进行复改、复评, 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的复改、复评是教学环节中的反馈环节。复评时, 教师除写总的评价意见外, 最重要的是必须指出学生作文中要修改的地方, 尽量教师作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 教师最好由句到段到篇, 指导学生学会修改, 使学生最终养成反复修改的好习惯。有条件的可以帮学生投稿, 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感受到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篇4:作文教学“三部曲”

一、求实——作文教学的第一阶段

学生初学写作,往往是三言两语,辞不达意,瘦弱、单薄,枯燥乏味,干巴巴没生气,作文教学面临的要求是“求实”,即写出内容充实、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如何引导学生由短而空到长而实过渡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

(一)写熟悉的人和事。命题切合学生实际。从身边的事情写起,从熟悉的人写起。写熟悉的人和事,学生就会觉得有东西写,内容也不会空洞乏味。

(二)写真情实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写真情,越写话越多,越写事越细,越写情越深。教学中可以把那些感人肺腑的文章作为辅导材料。

(三)旁征博引。文章单薄,没有厚实感,原因之一是阅读面窄,引证的材料少,有的根本不知道引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要有“文”,就得学会引证各方面的材料,诸如诗词、史料、典故等等。教师应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利用阅览室、图书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摘录写作材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了知识的储存。到写作时,“翻箱倒柜,把所有的储藏,只要能有的都使用上来,哪怕并不是用在文字上”(茹志鹃《漫谈我的创作经历》)。

(四)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包括联想和想象两个方面的能力。想象和联想则是想象力所派生的,是有如“双胞胎”那样关系密切而又各自分离的心理现象。这两种心理现象好比机器上的“马达”,一经发动,形象思维便活跃起来,融汇学生一时的灵感,发而为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给他们提出想象的要求,按一定的任务进行想象活动。例如,在作文命题时,为了培养想象能力,运用多种题型作文,如话题作文、改写扩写、看图作文等。即使命题作文,也应从训练想象能力的目的出发,多出如《十年后的我》这样的题目。在表现手法上,则指导学生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文章,训练想象力。

(五)编写详细提纲。教学中提倡学生编写提纲,养成先编提纲,再打草稿,然而修改成文的习惯。开头结尾,层次结构,语言材料等等,均作细致安排。理清思路,充实内容,使文章做到有血有肉。

综上所述,求实的文章,“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苏东坡语),尽管是堆砌词藻,也要让学生放手写,切勿扣之以文风的帽子。否则,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违背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二、求通——作文教学的第二阶段

“求实”之文,从内容到形式难免有不通之处,例如有的学生旁征博引时,往往左一首诗,右一段史,出现堆砌材料现象。所以,第二阶段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由实到通的过渡。

所谓“通”,指的是文章通顺。这一要求似乎不高,其实文章真正写通并不那么简单。从内容看,思路通,情理通,与读者的心相通,这难道简单吗?从语言看,用词准确,语句流畅,这也是不容易的事。看来,古人提出的“文从字顺各识职”是有一番道理的,其中的“文”指内容,“字”指语言。一般的人要做到两者既通且顺已非轻而易举的事,更何况是学生作文。要使学生写通文章,在求实的基础上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理论上的指导。教师要适当地讲些写作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因为“这时期认识最主要的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即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的特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教点理论知识,挤一挤“水分”是很有必要的。

(二)修改文章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每写好一篇文章,要反复修改几遍。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并且有必要的话,结构可以调整,内容可以增删,甚至于“割爱”。要使学生懂得文章不厌改,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互批互改,在批改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领悟文从字顺的道理。

(三)训练的强化。光懂得一些道理还是不行的,强化写作训练,使理论付诸实践,才是有效的途径。作文量的规定,每周交一篇作文,每天写一篇日记,持之以恒,从不间断。练的内容要多,形式要活,既有“化整为零”,也有“齐头并进”。在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自然就会悟出文章应通乎情,达乎理,语言应规范,引证要贴切,不可生拉硬扯,不要堆砌词藻的道理。

这个阶段的作文训练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认识过程是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三、求新——作文教学的第三阶段

“求通”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写通文章,然后循序渐进,在求通的基础上求新。

所谓“求新”,就是学生作文力求创新。“新”很难解说,我们不妨定为选材新、立意新、构思新、语言新。这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已经是很高的要求。我们知道,即使写作水平很高的人,也难以保证篇篇都写得“新”。有人说:“文人妙来无过熟。”这话不假,多写多练能熟,熟能入妙,妙文不就是创新之作吗?所以,要创新,就要带着“求新”的目的进行训练。

(一)选材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两点:一是占有。每人备一个积累素材的本子,一方面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材料;另一方面从书本中撷取材料。占有材料,贵在“多”字,多多益善,“积积愈厚,发发愈佳”。二是使用。使用材料,贵在“严”字,做到严格把关。不用那些“老”材料,“死”材料,“硬”材料。

(二)立意练习。不妨“旧瓶装新酒”,“化腐朽为神奇”,但反对“穿百家衣”。不是说别人用过的材料不能用,而是应该在别人用过的材料上有新的发现。发现就是创作的才能,有发现才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三)构思练习。从结构上看,有倒叙、插叙,有先抑后扬,有一波三折,有一线串珠等等。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象征,有联想,有比拟,有比喻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拓宽思路,掌握技巧。

(四)语言练习。要求在通顺的基础上有点个性和色彩。教学上,教师应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向人民群众学语言,注意积累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加工,可以写入文章。二是向书本学语言,看书时不仅注意摘录那些优美的语句,还应懂得“出入法”。进入书本,见得亲切,心神领会;离开书本,形诸头脑,流诸笔端,变成自己的本事。朱熹认为,读文章见那些内容、语言,如自己做出来的一般,这才能“为己之学”。经过长期的训练,语言的个性和色彩就会逐渐形成,写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文章。

“求新”,如同“求实”、“求通”一样在于多练。整个作文教学过程都应以训练为主线,坚持多读多写,读写结合。在作文练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实际,分阶段,定目标,由实到通,由通到新,明确要求,循序渐进。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

篇5:我是春雨春雨作文400字

今天,我跟着风的脚步,踏进了静寂的公园。那一株株嫩草争先恐后地钻出了地面,用那好奇的目光凝视着四周,汲取着雨的滋润;柳树享受着天然的沐浴,刚刚萌芽的柳絮舞动着窈窕的身姿,好像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一名舞者;汩汩的溪流,让我融入其中,参加了这场盛大的音乐会,演奏出滴滴哒哒的交响曲;青蛙像一个鼓手,咚-咚-咚-咚-地敲击着小鼓,鱼儿愉悦地比赛着蹦跃,发出啪嗒啪嗒的音韵……

离开了公园,来到了熙熙攘攘的都市里,街道上,躲雨的人纷纷藏在商店的屋檐下或是走进一家店里,边躲雨边挑选商品,行人道上那花花绿绿的雨伞重叠在了一起,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奇景;在一段不平坦的小路上,有一个个小水洼,一辆车飞驰而过,水花溅起,溅在了一群嘻嘻哈哈的行人身上……

森林里,所有的小动物忙躲进自己的洞穴,只有大象悠哉悠哉地洗着身上的尘土,时不时还长吼一声;天空,鸟儿成了落汤鸡,雨水还打湿了它震动的翅膀,燕子低低的飞着,捕捉雨中飞不高的害虫。渐渐地,雨悄悄的停了,经过一天的滋润和浇灌,不少的新生命来到了大自然中,和大家和睦相处。这是开春的第一场春雨,为大自然带来新的生乞,也为人们带来了新的开端。

篇6:我是春雨春雨作文400字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我被风儿妹妹带到了森林。小树抽出新的嫩芽,它们贪婪的吮吸着雨水,像一个饿极了的宝宝不停地吮吸着奶水似的。松鼠弟弟站在枝头,双手捧住雨水,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活像一个玩水玩得不亦乐乎的孩子。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脑袋面向着我,他左摇摇,又摆摆,说:“春雨哥哥,再猛烈一些吧!这样真是太爽了!”小草弟弟真可爱啊!就让它如愿以偿吧,我化成千万条雨丝洒向大地。这时,花儿们一个个张开了笑脸,远远望去,像一幅五颜六色的画,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纱。

这时,我来到了田野。梯田上还都是嫩绿的新苗,我向他们飞去,他们欢呼起来:“春雨哥哥来了!春雨哥哥来了!我们刚好口渴了!”我会心一笑,没说什么,继续飘向远方。

我飘呀飘呀!在风妹妹的带动下,来到了都市。原本喧闹的城市,因为我的到来,变得安静了,路上的行人打开五颜六色的伞,匆匆回家,远远望去像河面上飘着五颜六色的花瓣。

篇7:我是春雨春雨作文300字

我们滴到了光秃秃的黄土地,一颗颗小草从湿软的土里探出头来,从此,荒地变成了绿茵茵的草地;我们滴到了光秃秃的树干上,雨水顺着树干流入树根,嫩绿的树芽便从树干上冒了出来,整个树林又焕发出一片翠绿的生机;我们滴入干枯的小溪中,滋润着两岸的农田,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流向远方……

因为我变成了春雨而消失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但我很快乐!因为我的消失大自然的万物才会重唤生机!

因此,我骄傲,我是春雨!

篇8:作文训练三部曲

很多老师喜欢从阅读着手。我曾经试着这样做, 但感到困难重重。无论是阅读的范围、指导及评价, 还是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都难以把握。于是, 我决定从“写”的角度抓学生的作文训练。

一、写日记成为厚积的主要方式

日记是一种自由的作文体例, 它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 主要读者是自己, 学生没有什么压力, 可以更自如地表达心声。所以在七年级的时候, 我没有提什么要求, 只要能做到用朴素的语言把所见所闻所思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看到什么便说什么就行。不人为设置障碍, 让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渐渐的, 我提出了一些要求, 一篇日记只写某一方面内容, 字数在150以上, 要有生动形象的修辞, 学生渐渐适应了这样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热情, 我将改到的优秀篇目在班上展示。有时作为范文在班上诵读, 让学生谈谈“好”在何处, 有什么优点可以借鉴。每周我会选三篇佳作抄录在“学习园地”中, 这样更加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我从不批评学生的日记, 总是通过耐心地交流了解他们想写什么, 然后细心地指导。

我对学生的作文本有一个要求, 即统一用练习簿, 只要簿本用完, 必须将原簿本上交, 由老师统一保管。此举目的在于将每一个学生的所有簿本收藏起来, 然后定期拿出来让学生发现自己持续性的进步, 增强持之以恒的毅力。每一学期出一本册子, 主要是将本学期的优秀篇目编纂在一起。这样既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又很有纪念意义。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学生写出的作文不再是千篇一律了, 也不再受无材料之困了。语言、词汇丰富有趣多了。因为他们学会了观察, 学会了积累素材, 加上经常练笔, 写的是自己身边的事, 写出的语言就生动、朴素, 自然而然提高了写作水平。学生甲在七年级之初写的日记基本上是流水账, 经过一学期的写日记, 他的作文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在校园一角有一棵树, 上面开满了黄花, 我想这可能是迎春花吧。它们一簇簇、一团团、一朵朵。每朵花有五到八片花瓣。花的颜色是黄色近似于半透明, 中间的花蕊是橙红色。闻起来浓浓的花香, 浓却不失素雅。它在小小的一角, 努力让自己的香洒满每一寸地方。 (《那花》)

实践证明: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写作文的畏难情绪, 是学生走向成功作文的基础。

二、指导作文各环节是抓好教学的重要措施

经过一个学年的日记训练, 学生在写作方面逐渐养成了写表达内心真实感受的文章。此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剖析优秀范文、习作例文。要使学生明白,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篇章, 既要求他们在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结构等方面下工夫, 又要注意体裁、注意文采, 要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在写作中注意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 联系自己的思想, 养成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好文风, 逐步使自己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文”。可以从文章的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 从观察、分析、联想到综合归纳等方面应当引导。

要引导学生注意选材, 善于发现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学会审题, 当拿到一个题目后, 要按照要求写作的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谋篇布局, 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 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选材用材, 运用不同的表达语言。从初中学生的情况来看,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生活面狭窄, 思维不够开阔, 作文内容单调。因此, 可以有针对性地、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增加课外书籍的阅读量。

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 并把“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作为创意作文的重要依据。 (1) 写真实的情感。“真实”重要指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要符合生活实际, 不违背生活的规律。只有倾注了真情, 文章才有实感。 (2) 写真切的感受。“真切”是指感情的表达要具体、深切而自然。真切的感受, 来自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的交流互动。只有对生活的种种感受了然于胸, 动人的真情才能在笔端涌动。 (3) 抒真挚的感情。“真挚”是指感情的表达力求深刻、诚挚而又妥帖。感情的书法既要符合生活的真, 又要符合人性的善, 进而显现感情的美。 (4) 求感人的效果。“感人”是指感情的抒发浓烈又富有感染力, 能有效地激起读者的共鸣, 为读者营造一个动人的艺术境界。要获得感人的效果, 就要采用有效的抒情手段。既可直接抒情, 又可间接抒情。

结构是一篇文章的框架, 得把它打好, 打坚实, 打得富有新意首尾出彩。设计一个亮丽的开头, 可以瞄准靶心, 开门见山;可以聚焦环境, 写景引入;可以设置矛盾, 悬念引入;可以用熟语拉近距离, 还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感悟、直抒胸臆等方法。精彩的结尾, 可以是亮出高见, 尽展哲思美;可以是敞开心扉, 尽展真情美;可以是欲言又止, 尽展韵味美;可以是陡转立止, 尽展新奇美;可以是呼应开头, 尽展结构美。

三、让修改成为作文训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起初我每改一本作文本, 都要注意到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层次、结构格式、书写等方面的问题, 每次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重点纠正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修改, 再重新誊写一次。这样学生可以很鲜明地感受到修改后带来的进步。渐渐的, 我的评语不再面面俱到, 而是有点笼统, 但要求学生修改的步骤仍如从前。久而久之, 学生能看懂老师的评语, 心中有了衡量作文的一把尺子, 自然也知道怎样修改自己作文中的不足, 形成了很好的修改风气。

新修定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在作文教学中, 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组织他们自己修改或相互修改。”实践证明, 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自己修改、相互对改、轮流批改、小组批改。当然, 老师不能放任不管, 事先要讲清楚批改的要点。由教师批改到学生批改是一个很大的跨度。面对一篇原始作文, 学生要能自主地运用心中的尺子衡量。这把尺子必须在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层次、结构格式、书写等方面有一定的标准, 并给出相关的建议。时间长了, 学生对自己作文和别人作文中的问题能及时看出并合理地修改。

一次写一篇题为《心里话》的作文, 一位学生开头三段写了很多, 就是不进入主题。“我一直想对我表妹说一声对不起, 可是无法当面说出口, 今天我就借文字表达出来。每年暑假, 爸爸妈妈都会把表妹请到家里来玩。我也很乐意。终于有人陪我玩了。有时候, 我做梦都会梦到她。虽然, 我们两次放假的时候才会见一次面, 但是不用半天, 我们就打得热火朝天了。而且她每年来我们家几乎都要哭一场。”这段文字拖沓冗长, 没有精炼可言, 说了半天就是不进入主题。经过讨论点拨, 该生这样修改:“一直以来, 我都想对我的表妹说一声:‘对不起!’记得那一年……”很明显这样一改, 开头简洁了许多。等到了下一篇以《爸爸真不容易》为题的作文, 他这样开头:“每当看到爸爸忙碌的身影, 我的心里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暖流。”他已经学会了在文章开头就进入主题。学生只有亲自参与到作文的修改中来, 才能将理论付诸实际的写作中。

篇9:作文教学三部曲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4-0035-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其中写作能力尤为重要,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广大师生都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断进行作文教学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平时不愿上作文课,公开课不敢上作文,很多学生听到作文就犯愁,见到作文就发怵,一不想写、二不会写、三写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其实,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同其它语文教学活动一样,也应该着眼于学生,立足于课堂,从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教给方法入手提高学生的能力。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筑渠引水,让学生有话可说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学生每天都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体验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释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意无意间积累经验不断长大, 但为什么在写作时却总是找不到可写的东西,无话可说呢?这说明生活经历不等同于写作素材。如果说生活经历是一池水,那么写作就是把池中的水取出来。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池水,而是没有把池水引出来的渠道。因此,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筑渠引水,把平常不注意的生活经历选取出来,使之成为写作的素材。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选材立意,找到情感的触发点。比如面对“幸福”这一话题,可以引导学生多方面回忆联想。从空间角度说,可以想想家庭中,爸爸妈妈为你买新衣服,爷爷奶奶送你生日礼物;学校里,老师对你的鼓励,同学对你的帮助;社会上,公园里年轻的父母教孩子蹒跚学步,图书馆中如饥似渴地阅读等等。从时间角度说:可以想想早晨妈妈为你冲牛奶,春节一家人吃年夜饭,假期里到外地旅游,以及小时候那些幸福的事儿。从不同视角说,可以写个人或群体的幸福,别人的幸福或不幸对自己的触动,甚至古代人与现代人不同的幸福观等等。这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为引写作之水而筑的渠。在多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找到写作素材后,学生会不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去立意选材,写作也就渠成水到、自然而然了。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的习惯,特别是要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勤思考、勤动笔。还以“幸福”这一话题为例,有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只有“妈妈送自己上学”“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这样的材料。这除了有不会发散思维,不会立意选材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对生活不关注,没有把生活体验变为写作的素材。要想让文章立意新颖,情真意切,就要关注生活,经常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关注到新疆暴恐事件,才会有“在安定的社会中生活是幸福”这样深刻的立意;只有注意到不懂音乐的妈妈每天默默地陪自己练琴这个细节,才会写出“静静的母爱是幸福”这样情感真挚的文章。朱熹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确实,写作一面要筑渠引水选取素材,一面要有源头活水补充素材。写日记正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方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每天写日记,但不要做过高要求,不要让日记成为负担,千字不嫌多,百字不嫌少。当写日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时,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就再不会愁眉不展、苦思冥想、无从下笔了。

二、日积月累,让学生有词可用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另一个问题——“词穷”。明明想好要写一件事,表达一种思想,却找不到合适的词,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与美不沾一点边,只能慨叹“词到用时方恨少”了。那么,这些美词佳句从哪儿来呢?从书本中来,特别是从课本中来。我们的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堪称语言学习的典范。因此,我们要重视课本,充分利用课本。不仅从中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还要积累精彩语言,学习潜词用句。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要明确一点,粗略看过成过眼云烟不是积累,只有记在头脑中能拿来灵活使用才是真正的积累。既然积累是日积月累,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而要坚持经常,逐渐形成习惯。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提倡利用课上三五分钟时间记忆,只记课文中的经典语句,不求多,一段几句均可。老师要作具体要求,有布置有检查。这样日日记,课课记,如果从小学一直记到初中毕业,九年中可以记多少东西啊!有时候这课上三五分钟的记忆可能比老师天花乱坠的讲解更有用处。此外,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推荐他们多看些课外名家名作,不仅要了解大体内容,还要对描写优美、用词生动、含义丰富的语句反复品读,领悟其精妙,最好能记下来。这样“闲时记来用时取”,就不会再为词不能达意而苦恼了。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

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方法,写作文也不例外。审题立意有法,谋篇布局有法,修改润色亦有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2011版语文课标实施以来,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每个单元后的写作不再和综合性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安排,而是有了自己的训练重点,形成了一定的序列。不仅重视写什么的问题,更关注怎么写的问题。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在教材的指引下,有侧重地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上好作文指导课,避免目标不明、不见效果。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结合实际开发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完全可以结合刚刚结束的新生入学军训生活进行,让学生忆军训、说军训、写军训,让他们感受到写作来源于生活,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就是作文。

另外,对于写法的指导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通过作文指导课讲练结合,也可以在作文讲评课上以师生作品为例进行,还可以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由读学写。例如,在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时,就可以结合《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进行。文中的“小”是指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爬下悬崖这件事。“大”是指作者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学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写一个片断,通过一件小事悟出一个道理,表现一个大的主题。再如学习“作文修改”时,则可以利用作文讲评课,选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从选材立意、文章结构、语言修饰、语法错误等方面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步骤与方法。

篇10:春雨 写春雨的作文500字

我喜欢在春雨中散步。雨丝轻轻地飘拂在脸上,给人一种淡淡的凉意。雨丝细细地粘在身上,柔柔的,那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从心底蔓延开。走在春雨中的人们很少打伞,我想,他们应该和我一样,喜欢雨丝如同一双手,从脸颊拂过的感觉,带着春天泥土的芬芳,使人心旷神怡。远远望去,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春雨之中,如烟如雾,仿佛为整个世界添上了几分梦幻,几分宁静。

春雨悄悄地下着,没有声音,就像是一个轻盈的舞蹈演员,踮着脚尖,旋转,跳跃。看着那飘飘洒洒的雨丝,眼前就仿佛浮现出舞者按令人赞叹的舞姿,天地间的人们早已沉醉。

春雨滋润着小生灵们,让它们更加富有生机。春雨绵绵地下着,花朵儿仰着头,慢慢吮吸着春雨——甜美的甘霖。嫩芽在春雨地轻拂下探出了小脑袋,脸上还挂着晶莹的泪珠呢!小溪开心的笑了,漾起了一个个快乐的酒窝。

当春雨悄无声息的从天空中飘落,滋润着花儿草儿,或许你都还没发现。春雨默默到呵护着它们,使得它们茁壮地成长,小树、嫩芽在春雨的哺育下长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又是无私的。

篇11:春雨 写春雨的作文500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瞧!在春雨母亲的滋润下,万物都开始复苏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睁开了眼睛,新的生命因此也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第一个领头的或许是坚韧不拔的小草儿,伸出它那柔软的小蛮腰,慢慢地从地上探出头来,花儿也散落在草丛中,给它穿上了一身漂亮的衣裳。有些也孤洁自傲,偏爱独秀一枝花。清风细雨抚弄着刚刚醒来的柳树,她也会害羞的地摆动她那纤细的手,婀娜多姿地跳起舞来……

感谢春雨妈妈吧!这一切的一切。

在春雨的洗礼之下,一切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雨后,站在树下,侧耳倾听小鸟的歌声,好一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那么清脆,那么明亮,那么欢快。青蛙们也欢聚在一起,合着开一场演唱会,以表示迎接这春天,赞美这春雨。

放眼望去,人们撑着红的,黄的绿的伞漫步在这烟雨中。孩子们有的在雨中打闹,有的在雨中跳舞,还有的穿着个大拖鞋在雨中玩水……

好似一副水墨丹青的画,令人赞不绝口。

篇12:以春雨为话题的作文:春雨

春雨总是在不经意间来到我们的身边,就是因为那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性格,才让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

春雨和夏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春雨温柔含蓄,泽披万物;而夏雨,便是豪迈和奔放了,往往夏雨一下,整个世界都电闪雷鸣起来了。而秋雨和春雨比起来便更不一样了,它下起雨来,虽然淅淅沥沥,让人沉浸在一种说不出的美感中,却还是不及春雨的生机勃勃。冬雨和春雨的不同处是冬雨透彻冰凉,有着警醒人的味道,而春雨则带着些许的暖意,让人舒适安详。

这天又下起了春雨,我倚在窗前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那从天而降的雨滴就像是四万个精神抖擞的伞兵,从空中跳落下来,然后悠悠然地降落在地面上,惬意极了。再把目光看向远处田野上的毛毛细雨,它们都悄然无声地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半透明的银丝,几万条就这样在半空中荡漾着,犹如迷迷漫漫的轻纱,披在了田野之上,诗意又朦胧。

骤雨初歇,一场优美的音乐会也悄然无声地放下了帷幕,这场演奏实在太美妙了,美妙得让人连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春雨的美总是能让你如临仙境,也总是能让你情不自禁地爱上它。

春天里有美丽清新的野花,有金黄的枯草和稚嫩的绿芽,翠绿的杨柳在微风的轻抚中,揉着黄眉绿眼……但这些都及不上那若隐若现的春雨,因为在我心里,春雨的美是不可替代的。

篇13:作文三部曲:审题·拟题·立意

一、审题

审题, 就是通过对试题的审读、揣摩、分析, 确定写作方式、范围和文体, 把握写作的中心和立意方向。

作文审题是着重解决文章该“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写什么”指作文的内容, 而“怎样写”则指作文的技巧。

从最近几年的语文考试作文形式来看, 主要有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种形式。这里就话题作文的审题作以讲解。

首先, 在命题的方式上, 话题作文一般有三种模式:一是传统模式, 即包括材料、提示语、话题和具体要求;二是解释话题式, 即话题的材料就是话题的解释, 也就是将材料、提示语和话题三合一;三是直接话题式, 即无材料, 无提示语, 只出现话题。

其次, 从话题与题目的关系看, “话题”并不等同于题目, 这也是一种限制。从话题与文章的立意看, 话题也不等同于立意, 这又是一种限制。如果简单地把“话题”等同于题目或立意, 其文章往往只能对“话题”作肤浅的阐发, 这个在高考中屡见不鲜。

再次, 话题作文对选材和立意所作的限制是宽泛的, 但不能理解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天马行空, 任意编造, 甚至于偏离话题或完全抛开话题, 另起炉灶, 把事先准备好的文章原封不动地照搬。

如果在审题时能注意到这些限制或半限制因素, 我们在写作话题作文时就会在话题规定的框架里, 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思考, 提炼出与话题一致的, 属于自己独特的认识主题。

二、拟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独特、新颖、简洁、准确的题目, 令人耳目一新, 自然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拟题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实的拟题。

(1) 在话题之前或之后加词语作标题——最简便的拟题方法。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 主题更明确集中, 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 避免出现“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的现象, 又便于把握文章的重点。此法最为简单, 但新意不够。

(2) 中心即标题 (议论文) 。直接运用材料观点拟题, 看起来简单, 实际上需要作者对材料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精练地概括, 对作文要求的准确把握, 在此基础上才能拟出切合作文要求的题目。

直接运用材料观点拟出的题目, 其特点是观点鲜明, 一语中的。

2.创造性的拟题

(1) 引用法。把歌曲名、影视剧名、诗文名句、成语、俗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直接引用或加以变化后用作标题。

如:以“日历”为话题的, 题目拟作《梦里花落知多少》;以“书”为话题的, 题目可以拟作《衣带渐宽终不悔》;以“宽容”为话题的, 题目可以拟作《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以“环境”为话题的, 拟作《我是一只小小鸟》。

(2) 修辞法。拟题时巧妙地运用一些修辞, 能使题目鲜明、形象、生动, 使文章熠熠生辉。

如:以“选择”为话题的, 题目可以拟作《选择, 生命中最美的奇葩》 (比喻) ;以“交流”为话题的, 题目可以拟作《给交流找个理由》 (拟人) ;以“挫折”为话题的, 拟作《挫折着, 美丽着》 (对偶) 、《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夸张) ;以“爱”为话题的, 题目可以拟作《让博爱进来!》 (呼告) 、《让爱住我家》 (拟人) 。

(3) 悬念法。在拟题上设置悬念, 使文章一波三折,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以“人与自然”为话题的, 题目可以拟作《两只流泪的爱情鱼》《一只老鼠的手迹》;以“高中生活”为话题的, 题目可以拟作《真爽, 被宰的感觉》《搞笑课堂One and Two》;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的, 题目可以拟作《考试魔鬼定律》等。

(4) 诗情画意法。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 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藏情, 或情中见景, 或情景并茂, 韵味无穷。

三、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高”。所谓立意, 就是作者为文章确立的主题, 明确文章所要反映的中心思想。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在立意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切合题意, 立意鲜明。

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 在立意上, 以下角度都是可取的:团结、责任、感动、感恩、共渡难关、面对灾难、生命高于一切、生命的奇迹、民族的力量、集体主义、爱心、危难时刻见高尚人格······

(二) 积极向上, 力求深刻。

“积极向上”是指文章观点正确, 立意健康, 富有生活朝气, 时代感强。如2008年高考湖北卷作文是篇情景式命题作文, 题目的关键词“举手投足”是一个成语, 即一举一动。细节虽小, 却涉及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写作时一定要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笔。值得一提的是“如何对待自己”这句提示语还为一些高水平的学生留下展示才能的空间。

(三) 见解独到, 立意新颖。

要想写出个人独到的见解, 关键在立意上不随人后, 敢于突破思维定势, 想人所未想, 发人所未发。如2008年高考福建卷作文是篇材料作文, 立意时, 可以选择写第一种人的人生——享受生活的人生;第二种人的人生——先奋斗后享受或在奋斗中享受的人生;第三种人的人生——平淡纯真的人生。这样的立意自然使文章新颖、独到。

篇14:考场作文“三部曲”

语文考试,作文可谓半壁江山,考场作文一直是师生们高度关注的话题。写好考场作文,平时积累很重要,但考场发挥是关键。如何在考场上超水平发挥,我认为要注意“三部曲”:审题-选材-行文。

一、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考场上,有些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往往还没来得及认真审题,便开始行文,其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部曲”。这里具体介绍几种审题方法:

1.咬文嚼字法

这是审题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仔细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意。

2.捕捉题眼法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审题时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

3.题意引申法

有些作文题目的词语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对于这类题目要仔细寻找其字面意义背后隐含的某种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确定中心,选择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仔细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选择材料,确定中心,也就是作文的“第二部曲”。

在选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要真实

真实,就是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听途说,最好选择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的事情。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同,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材料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要能代表时代精神。同学们要注意,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希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材料,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3.材料要典型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在选材时,要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以一当十、以质取胜。

4.选材要具体

选材具体是指选择的材料要具体,要让事实说话,用事实说服人,打动人。如果一篇文章只有空洞的说教而缺少具体的事例,或者空发议论,文章就会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是不可能具有表现力的。

三、列好提纲,认真行文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最好形成一个简单的提纲,再根据提纲行文,这是作文的“第三部曲”。在行文过程中,对提纲还可以调整或补充。

行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莫忘点题

题目往往表明一篇文章的中心:记叙的中心线索、中心人物、中心事件;说明的中心對象;议论的中心论点、中心论题等。作文最怕跑题,跑题则文不对题。因此,在行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点题,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这等于提醒自己:要紧扣中心。

2.要前后照应

前面提到的人、事、物、景,后边应有照应;后边准备写到的人、事、物、景,前边应有交代。前后照应,可使结构严密。

3.进入角色

犹如演戏,要假戏真做。否则让人看出来,将大煞风景,一切渲染效果都将化为零。作文也是这样。譬如续写故事,你得将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把他的喜怒哀乐作为自己的喜怒哀乐。

4.倾诉肺腑

假戏可以真做,假话却不能当成真话写。作文必须写真话,倾诉肺腑之言。写真话,倾诉肺腑之言,吐露真情实感,写起来才顺手,才能有个性。否则,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怎能写得下去?即使勉强写下去,又怎能鼓舞人、教育人、打动人?

5.一气呵成

灵感来了,思路通了,要一直写下去,不要在个别词句上耽误时间。灵感稍纵即逝,思路一旦中断,再接通就要费时间。完全沉浸到写作的意境中去,一气呵成,一吐为快,一篇行云流水似的文章将从你手下诞生。

上一篇:小学生暑假记事作文600字下一篇:奇缘的旅行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