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商大研究生

2024-04-14

哈商大研究生(精选6篇)

篇1:哈商大研究生

哈商大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

来自黑龙江中公考研

“阿姨,来检查我们寝室吧!”临近毕业,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四毕业生的寝室走廊经常传来学生自请检查的声音。其实楼长阿姨知道,这些寝室都不用检查,同学们早已打扫的干干净净,因为在他们眼中,商大是家,离开时更要珍惜。毕业生用文明离校作别母校,已经成为了哈商大的新常态。而这,正是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结出的硕果。

多年来,哈尔滨商业大学一直坚持“关爱型校园”建设,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办有责任感有质量有温度的大学。学校将“关爱教育”理念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原本“生硬”、“强制”的毕业离校管理,转为温暖的“离家”情感关怀,让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延伸到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毕业典礼上,哈商大近4000名学生共同高呼“我爱你中国!”“我爱你商大!”,哈商大师生浓浓的爱校情、爱国情久久回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品格;“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承担;“兴商富民、福泽万邦”的情怀;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从学生走入校门到走向社会,一直伴随着学生成长,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浸润着每一个商大人。

为确保毕业生安全顺利离校,学校提前部署、全面落实,适时推出关爱系列服务。哈尔滨商业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饮食中心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为6438名毕业生包制了6438份“上车饺子”,希望学生能前程顺利。饮食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上车饺子”是中国人出门的习俗,饺子皮中央放置饺子馅,象征着“回”字,将“回”字包起来,既是对毕业生平安的祝愿,也是期盼毕业生能常回家看看。学生们吃着饱含母校深情的饺子纷纷表示,他们要将学校的美味留在舌尖,将母校深情记在心间。

在毕业生集中离校的日子,连续4年的“爱心送站”活动又一次如约而至。学校、教师及社会志愿者车辆纷纷聚集在学校送站点,为准备离校的毕业生提供送站服务,让毕业生在离校之际再次感受到母校浓浓的情和真挚的爱。坐在送站车上,毕业生们无限感慨,四年前学校用校车将他们接来,今天又坐上校车奔赴祖国各地,未来他们将用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体现自身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哈尔滨商业大学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关爱教育”还将进一步延伸。学校已在每个宿舍都单独开辟了电吹风屋,允许寝室使用饮水机,今秋图书馆将新增600个阅读座位,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实现课程安排,使之更科学更合理。让在校时的一卡通变成永不过期的校友卡……

篇2:哈商大研究生

1、东北农业大学

2、哈尔滨医科大学

3、黑龙江大学

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5、东北石油大学

6、哈尔滨理工大学

7、哈尔滨师范大学

8、哈尔滨商业大学

9、佳木斯大学

篇3:哈商大研究生

1 大数据简要分析

1.1 特征和含义

大数据指的是从众多渠道所收集起来的庞大数据信息,其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大数据所包含的数据量非常庞大,计量单位最低从PB开始(1PB=1 000TB),同时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其内容可包含音频、图片等各种用户信息,这也给相关行业对大数据的变现增加了难度,往往大数据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在有效数据的收集方面极为困难。把如此庞大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将其中有效的资料提取出来,是行业最大程度发挥大数据资源作用的关键所在。

1.2 分析方法

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对于该方面的应用价值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往往起到了决定数据是否存在利用价值的作用。常见的分析方法有4种,第一种是可视化分析法,这种方法能够非常显著地突出大数据的实用价值,是最能够让客户接受相关资料的方法;第二种是数据探讨法,这种方法的主要分析原理就是通过对数据整合,是该方面理论核心的最佳方法;第三种是预测法,在所有大数据分析方法中这种方法是整个应用领域中最为有效的分析方法,通过搭建分析系统,在把数据整合到系统中,从而达到对数据的预测作用。第四种是语义引擎法,由于大数据的多样在运用中需要通过这种方法来达到提料数据、进行系统整合的目的。然而这一方法需要较为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才能得以实现。总而言之,若要实现大数据的应用就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来保证数据的质量与价值,具体运营情况如图1所示。

2 关键技术分析

2.1 收集与整合

通常情况下的电信经营模式都是以处理用户的费用清单、业务订购等为主要经营方面。然后把大批与客户相关文件数据集中载入到数据抽取、转换、装载(ExtractTransfor m-Load,ETL)数据仓库,这种方法完全不符合整合接入毫秒级的网络侧海量信令与位置数据的要求。因此,必须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即以Hadoop为核心搭建两个端口间互相传输数据的管理平台。可以采用X 86平台,两个端口间互相传输数据从而达到支撑ETL和主库外汇总计算的目的,另外应对搭建的Hadoop平台进行整合优化,从而使数据能够快速增长。

在以往BSS,CRM和ERP等采集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对OMC/设备、参数等数据进行集中采集与管理,利用Gn口收集数据相关整合成x DR,另外对音频、位置采用A口或MC口信令得以实现。

2.2 存储与处理

在以往使用的电信架构中,业务管理点(Service Management Point,SMP)数据库与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MPP)数据库等电信构架具有时效高、成本低、使用性能高等许多优点,其能够满足多数业务的需求。然而与数据模型相关业务不可直接应对非结构化数据的问题导致这些构架不适合在大数据环境使用。另外,SMP数据库需要较高的成本与内有良好的线性扩展能力等原因已经很少使用数据仓库中。MPP数据库则可与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DFS)混搭组合使用,通过非关系数据编程使用灵活与具有较强的分布式系统扩展的特点来掩盖成本造价高的不足,进行混合组合搭建。而No SQL数据库则直接放弃了与数据库中一些繁琐的关联步骤、事务处理等类似的功能,只保留了简便的键值来进行对数据的存储工作,从而达到扩展与高数据处理的性能。通过加入No SQL技术,将所有文字类数据全部收集在RDBS里,用于阅读的数据统一归类到No SQL数据库内,而总数据库主要工作室写操作,其他数据库用于读操作,采用写读分开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大数据处理能力。

2.3 实时数据处理

在进行实时数据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互联网营销特别强调因先进行分析用户的网络行为数据而后进行相关营销。相关部门首先在收集、保存和处理环节上通过采用分布式技术降低时延外,另外还引入相关网络技术与大容量数据库,从而达到加快处理速度与缓存速度的目的。S to R M是一种简单、高效、可靠的开源分布式实时计算系统,能够进行大量数据的出料。Spark Streaming是在Spark的基础上研发的开源流处理器,通过采用批量管理的方式进行一部分数据的处理。以上两种计算处理技术能用在营销、推广、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管理方面。内存数据库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把数据载入到RAM中完成计算与查询,全面发挥数据库的CPU性能,让客户使用起来更方便。

3 电信运营商运用大数据的优势

目前,我国使用手机的人数已超过12亿,另外有3亿的人在使用不可移动电话,2亿人在使用宽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进一步推进了互联网的发展,这也使得电信运营商网络数据的不断增加。并且经过多年的累积,其信息、资料的价值得到提高,比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信息更具有存在意义。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料是运营商的巨大财富。与其他网络相比,电信运营商大数据运用的优势较大。例如:人们在办理电信网络时,需保留其身份信息,而人们在使用电信网络时,其虚拟信息会通过智能化管道得以保存下来。这就使得运营商在获取人们真实的信息、资料的同时,还获有其虚拟资料。运营商通过这些数据资料,能充分了解人们的网络需求,从而设置出人们需要的电信互联网功能。

电信运营商的大数据运用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获取的资料全面具体。使用电信网络的人非常多,这就确保了数据、资料的广阔与多样。电信运营商不仅拥有人们的真实资料、信息、数据,并且能掌握人们的使用情况、使用地点等信息。其数据十分庞大。(2)获取的资料、数据可多次使用。网络通信的好处是能长久地保存数据,并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3)运营商对数据的运用准确到位。运营商通过这些数据资料,能充分了解人们的网络需求,从而设置出人们需要的电信互联网功能。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应用必将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电信运营商对于大数据运用具有先天优势,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这必将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机会,能够掀起电信行业发展的又一波高潮。若电信运营商能够首先把握机会,完成对大数据的相关改革,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大数据来对电信运营商进行相关改革建设已经成为未来其发展创新的主要手段。另外,对于大数据的相关处理是完成大数据变现的重中之重,在进行资产变现过程之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保障数据安全、用户资料加密识别等问题。当前仍然没有一项单独的技术能够满足电信运营商完成所有数据的整合、处理与存储等相关需求。然而将Hadoop,MPP,流计算,No SQL和内存数据库等许多先进技术在大数据环境下相结合从而达到对大数据的整理是当前主要的应用手段,文章针对这些方面作出了合理介绍,以提供参考。

摘要:目前,数据资产对各个行业的商业价值愈发重要,引发了社会各产业的产业改革。然而,我国的电信运营商在大数据资源上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若关键技术变革得当,将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大数据应用改革成功的产业。文章对电信运营商在进行大数据变现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变现,关键技术环节

参考文献

[1]黄勇军,冯明,丁圣勇,等,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发展策略探讨[J].电信科学,2013(23):6-11.

[2]王珊,王会举,覃雄派,等.架构大数据:挑战、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1(10):46-48.

篇4:外商来哈投资情况调查研究

關键词: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规模;投资方向

中图分类号:F9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081-02

为了解哈市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情况,客观反映外商对哈市投资环境的评价,将2006年年检时存活的661户外商投资企业作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抽取了其中的百户企业。开展了《哈市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环境》专项调查。

一、外商在哈投资多元化格局已形成

调查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外商投资企业开始落户哈市,90年代初哈市成为外商投资落户高峰,到90年代末,外商投资有所回落,处于低谷态势。2000年以后,外商投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投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其中大部分企业已成为哈市的支柱行业和龙头企业。

1规模在扩大、行业分布在拓展

一是企业规模在扩大。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哈市外商投资规模小、数量少,来哈市投资的企业只有4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2000年以后,大型企业逐渐增多。

二是行业分布在拓展。从“九五时期”开始,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和财团已开始陆续在哈市投资,且投资范围扩大,投资领域拓宽。从行业分类看,百户企业共涉及36个行业大类,62个行业中类,既有传统制造业,又有新兴的第三产业。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占2%;第二产业占64%;第三产业占34%。

2外商投资的五大特点

从1984年至2007年末,外商来哈投资经历了“一缓、二快、三整合、四迅猛、五稳步”的五个发展阶段。其一,缓慢增长期。这一阶段为1984~1990年。此阶段只有4家外商投资企业相继落户哈市。其二,快速增长期。这一阶段为1991~1995年。5年间有23户外商投资企业来哈投资,平均每年以4.6户的速度增长。其三,整合发展期。这一阶段为1996~2000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商投资户数明显下降,只有19户外资企业落户哈市,呈现户数减少、发展缓慢的特点。其四,迅猛发展期。具体时间为2001~2005年。此阶段正值“十五”规划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逐步放开和取消了一些生产流通领域对外商企业的限制性规定,投资企业不断增加,为20年来增速最快时期。这一阶段落户哈市的外商投资企业有43户,比第三阶段(九五时期)增加24户,增长1.3倍,是前10年的总和,其中,2004年和2005年是高峰期,仅这两年就有22户企业来哈投资。占此阶段来哈落户企业的51.2%。其五,稳步增长期。这一阶段为2006~2007年。两年时间,有11户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哈市,而且都是大中型企业。

3投资结构呈三大趋势

一是中外合资成为主要投资形势。百户外商投资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占55%;其次为外商独资,占31%;中外合作占9%;而外商投资股份和其他形式仅占5%。从投资方式看,中外合资企业以其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按各自的出资比例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特点而被广大投资企业所选择。另一方面,随着外商独资经营领域放宽,外商独资企业个数、投资额的比重逐年提高,2006年外商独资企业个数所占比重比前六年的平均值高3.8个百分点,投资额已达到全市的73.7%。这主要是由于外商独资企业的经营方式自主、灵活而备受外国投资者青睐。独资企业所占比重的上升,验证了哈市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一些限制性政策逐步减少,使得外商投资者逐步转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独资方式经营。此外,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投资方式,它是在证券市场不断扩大和企业股份制改造日趋深入的背景下产生的。

二是制造业成为主要投资行业。2000年以来。哈市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制造业占64.8%。在制造业中,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仍是外商投资的热点,占35%以上。

三是外商投资中第三产业剧增。特别是2001~2005年“十五时期”,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外商投资户数由“九五时期”的6户增加到13户,增长1倍以上,其中,房地产业7户,占第三产业的53.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户,占15.4%,填补了以前外商投资的空白。国际星级酒店的进驻,使哈市住宿、餐饮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公务、商务活动的增加。而国际大型连锁仓储超市的建立,既提高了哈市商业领域业态发展水平,又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

二、百户外商在哈投入近300亿

截至2007年底,百户外商企业共在哈投资284.1亿元人民币;平均每户企业投资2.8亿元人民币。

一是大、中型外资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在百户外商投资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共62户,投资额达253.4亿元,占被调查企业投资总额的89.2%,成为哈市外商投资企业的主流。

二是资金投入多以追加投入为主。据调查,有45户企业是把资金投入后,又追加投入;有27户企业分两期投入;仅有28户企业是一次性投入。

三、五百强企业为哈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一是外商连锁独占鳌头。百户外资企业中,已有10户外商投资企业相继在哈成立了连锁店。其中,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在哈有连锁企业200余家,占外商连锁企业的61.2%;哈尔滨英霞实业有限公司,在哈有连锁企业100余家,占外商连锁企业的30.6%。

二是七户世界500强企业彰显巨人风范。几年来,7户世界500强企业相继来哈投资,累计注册资金6.3亿元,累计投资总额3.9亿元,安置就业6 308人。

三是六户中国投资500强企业龙头作用强劲。曾经引进外资接近空白的商业、服务业,如今正成为哈市经济新的增长点。6户中国外资500强企业,累计注册资金40.8亿元,投资总额30.6亿元,安置就业1690人。

四、外资企业经营状况喜忧参半

据统计,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6.1%来自于“三资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总产值达35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6.5%,外资企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日益增强。

一是半数以上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在哈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状况较好的占56%,其中,盈利企业占33%,持平企业占23%。并呈现两个特点。其一,强强联合,形成优势互补格局。从企业类别看,33户盈利企业中,合资、合作企业所

占比重较大,占63.6%,其次是独资企业,占27.3%。其二,六成盈利企业为制造业。从行业来看,33户盈利企业中制造业所占比重最高,占60.6%,其次是房地产业,占15.2%。

二是四成以上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其一是企业存活率低。截至2006年末,哈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 192户。从2006年年检情况看,只有661户外商投资企业存活,存活率仅为20.7%。其二是企业亏损面较大。在调查抽中的百户外资企业中,有44户企业处在亏损状态,占44%,其中严重亏损的企业为5户,占亏损企业的11.4%。截至2006年底,被调查的44户亏损企业累计亏损总额约为2.7亿元。

五、关注企业转移动态,做好“安商、富商”工作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有两成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将转移投资或者迁移企业,同时,这些企业对自身经营方略的调整持谨慎的观望态度。

一是导致外资企业迁移的因素。主要原因是扶持力度不够、地域不适应。据调查,有23户企业今后投资定位在外省和国外。其中,由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而迁移的企业3户,占13.0%:由于地域不适应而迁移的企业3户,占被调查企业的13.0%;由于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而迁移的企业2户,占8.7%:由于周边地区不发达而迁移的企业1户。占4.3%;由于其他一些原因而迁移的有14户,占60.9%,其中,大型企业占13.1%,中型企业占21.7%,小型企业占26.1%。

二是迁移方向不确定性强。百户外商企业中,有23户准备迁移外省和国外。在有意迁移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有意向迁往外省的外资企业有4户,占17.4%;有意向迁往本省其他城市的外资企业有2户,占8.7%;有意向遷往境外的企业仅有1户:尚有16户外商投资企业对迁往何地没有做出定夺,占69.6%。其中,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分别占21.7%、26.2%和21.7%;中外合资企业占34.8%,中外合作企业占8.7%,外商独资企业占26.1%。

三是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安商、护商”之道。在调查中,有意向迁移的外商投资企业针对“假设政府做一些努力,企业是否有可能留在本地”这一问题的回答,呈现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企业选择“是”,即只要政府能够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真正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企业就继续留在本地发展。这样的企业有15户,占65.2%。第二种类型的企业对此持谨慎观望态度,目前尚未定夺,静看政府有何作为。这样的企业有7户,占30.4%。第三种类型的企业是无论怎样,都坚持搬迁,这样的外商投资企业仅有l户,占4.3%。

综上所述,哈市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安商、护商的氛围方面还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的同时,提高服务意识,切实做到“招之即来,来之即安,安之即大”;切实让外资企业与哈市一同发展、一同壮大。

篇5:浙商大2018年博士研究简介

一、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和旅游管理四个二级学科。

(一)企业管理

本博士点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博士生导师为郝云宏教授、项国鹏教授、孙元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在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问题。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治理;企业战略管理;国有资本经营与国有企业治理;企业社会责任;转型经济中的企业家成长和浙商战略转型;企业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企业社交媒体;互联网与管理变革。

2.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博士生导师为金杨华教授、肖余春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中国情景下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和创业管理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创业与企业家理论;基于社会交换的员工关系管理及组织公正;商业环境中的组织伦理决策及影响因素;团队行为及知识管理理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3.营销与商务管理:博士生导师为范钧教授、易开刚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服务和制造企业的营销理论、商务管理及营销与商务模式创新。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服务营销与服务创新、基于社会责任的营销创新、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大数据的营销转型、顾客参与和知识管理、网络营销与消费者行为、中小企业营销与管理等。

4.电子商务与物流优化:博士生导师为琚春华教授、肖亮教授。本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和虚拟企业建设,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的理论和实现技术;二是企业决策优化理论和实现技术,包括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和实现、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互联网信息抽取和分析等;三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

(二)技术经济及管理

本二级学科的三个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服务创新及政策、知识创新与管理)是以技术管理或创新管理为基础设置的,并沿着服务业应用和知识资源观理论两个方向展开。

1.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指导教师为盛亚教授、俞荣建教授。本方向研究既涉及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又涉及产业和宏观层面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以及基于技术创新的全球价值链升级等命题。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出发,通过规范的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最终上升到战略和政策含义。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两块:一是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技术创新管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社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二是基于全球价值链乃至全球创新链治理的中国制造企业升级等。

2.服务创新及政策:指导教师为李靖华教授。本方向研究服务企业的研发与创新活动、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以及促进企业服务创新及其扩散的地区和产业政策。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侧重案例研究、比较研究、演化研究。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服务企业研发组织、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制造服务化转型、服务创新政策等。涉及的行业大类主要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等。研究主要结合浙江省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的实际背景,提炼企业前沿实践并进行理论探索。

3.知识创新与管理:指导教师为胡峰教授。本研究方向以经济全球化为时代背景,研究中国企业如何综合运用知识创新和管理,借助“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突破现有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的研究视角局限及方法论局限,有机整合知识创新、管理理论与知识产权理论,从多层面、多学科、多情景的视角对主流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进行原发性、突破性的理论拓展和实证检验。在深入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的实践,提出有针对性和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三)会计学

本博士点设在财务与会计学院。

本博士点目前有博导3人,教授12人,副教授30人,有博士(后)学位的教师35人。现有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名;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才4名,财政部青年领军人才2名,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2名。

近三年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经济学家》、《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一些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本博士点是学校百年历史演进中最老的学科之一,依托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会计学,全国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专业等学科平台。

本博士点设在财务与会计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指导教师为许永斌教授。本研究方向以中国资本市场为背景,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现代公司的财务与会计问题。包括: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公司并购与资产重组理论等。目前主要研究家族上市公司代际传承、控制权配置等方面的财务与会计问题。

2.资本市场与行为财务:指导教师为朱朝晖教授。本研究方向主要从行为科学视角研究资本市场的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包括:财务管理与行为财务;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与投资者情绪等。目前主要研究基于行为者有限理性的企业决策。

3.业绩评价与管理审计。指导老师为黄溶冰教授。本研究方向从委托—代理关系出发,研究经济活动中受托管理责任履行的审计控制与绩效评价问题。包括:现代审计理论;审计评价方法;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目前主要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会计、审计问题。

(四)旅游管理 本博士点设在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近年来,在《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Social Science Research》、《管理世界》、《经济地理》、《地理科学》、《农业经济问题》、《旅游管理》、《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6部,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基金等23项,地方委托项目100余项。

本博士点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旅游管理学、浙江省人文社科基地、省部共建现代旅游实验基地等学科平台,形成了十分鲜明的特色与独特的优势。主要方向:

1.旅游经济与管理:方向带头人为郭鲁芳教授,主要从事休闲经济与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近几年,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经济学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地理》、《旅游学刊》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对休闲经济发展有深入、系统地研究,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方向以现代旅游经济与管理理论为基础,依托于浙江工商大学20余年旅游研究的丰富成果和深厚积累,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致力于休闲经济、旅游服务产品与设计管理以及饭店管理的研究。该方向主持完成了省部级课题10项,对促进旅游经济的集群化、融合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旅游开发管理与信息技术:方向带头人为程乾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开发管理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几年,在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基于游客感知的主题公园品牌转换行为研究—基于长三角实证》,浙江省哲学和杭州市哲学等课题资助下,已在国际顶级旅游管理学术期刊《Tourism management》(SSCI, IF2.6),《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SSCI0.8)及《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和《自然资源学报》等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该方向侧重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致力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智慧旅游建设及旅游目的地发展机理的研究。

3.旅游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向带头人为易开刚教授,现任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浙江工商大学旅游转型与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美国怀俄明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2年入选浙江省151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013年入选151人才导师。已主持10余项省部级以上的课题(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和多项有关产业转型、服务业规划、营销策划、管理提升等横向课题,出版《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模式与对策研究》等著作3部,在《管理世界》、《学术月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金融学四个二级学科。

(一)产业经济学: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产业组织与行为决策理论:指导教师为何大安教授。本方向主要侧重于以制度和组织为分析主体,力图解析制度和组织行为决策的理性基础;同时,也将这些理论研究基础拓展到政府产业规制、投资决策和商贸流通等应用性领域上。本研究方向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内权威专业期刊发表大量相关论文,出版专著多本,并多次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2.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指导老师为陈宇峰教授和赵连阁教授。本方向主要运用博弈论、契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等新产业组织理论,重点探讨现实产业发展过程的各种组织、行为以及现实政策等理论与应用问题。本研究方向已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Social Science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SSCI、EI、《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收录或全文转载,同时已出版专著多本,并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行为产业组织理论与实验: 指导老师为许彬教授。本方向主要运用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方法,从现实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角度,而不是从一般理性假定前提角度,对产业组织的行为进行分析,侧重点在于有限理性及不确定条件下的产业组织决策。本研究方向已经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2篇文章,并在其他SSCI或SCI杂志发表论文多篇,成果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省社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

(二)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统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等),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一个研究方向:

1.城市经济理论与政策:指导教师为毛丰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1)城市经济理论与城市问题研究。本领域通过运用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理论,解决城市产业和人力资本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提升城市生产率和竞争力水平。(2)房地产经济与住房政策。本领域主要研究城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和提供住房保障的基本规则。本研究方向注重多学科交叉性和现实问题的针对性。

(三)国际贸易学:是浙江省设置最早的学科之一,是我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博士点下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依托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经30余年持续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团队优势。

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善于创新、基础宽厚、专业扎实、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或教学的能力,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中力争做出有一定独特见解的科研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指导教师为孙敬水教授。本研究方向运用国际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侧重于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理论,深入研究国际贸易政策与策略,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宏观及微观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机制,探讨外贸体制与制度创新。注重理论探索,强调交叉学科的渗透应用。

2.国际金融与投资:指导教师为马淑琴教授。本研究方向运用国际经济学理论、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侧重研究在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资本运作原理,力图解析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与投资的体系和运作模式,深入探讨中国金融、贸易与投资的运作机制与策略。注重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

3.新兴经济体国家发展及经贸合作:指导教师为刘文革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国家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机制、合作模式等问题。本研究方向还注重对制度机制的设计、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贸关系等方面问题的研究。

(四)金融学:本博士点设在金融学院,金融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具有商科特色的骨干学院,金融学专业是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所属一级学科是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科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1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人。金融学院拥有独立的金融资料室和设施一流的实验室,金融实验分中心获得3项中央和省财政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资助,总投资600余万元,可获取全球金融即时信息,20余门课程实现软件支持的工程化教学。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多篇,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奖励10余项,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近3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承担并且完成了大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学会委托的横向课题,得到了学术界和业界的好评。科研项目经费累积到款达800多万,已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金融学博士点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独立进行金融学领域创新性研究,致力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金融学博士毕业生择业面较宽,主要面向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高等院校等众多用人单位,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本博士点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区域金融理论与政策:指导教师为钱水土教授。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将区域经济理论与金融理论相结合,拓展中观层次的区域经济金融理论,在区域经济和金融互动基础上提炼出金融对经济的多维度影响机理;二是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角度研究区域金融特性差异与经济表现的关联效果,如区域金融与产业集聚互动机制、区域金融与技术创新、区域金融与产业升级、非正规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等;三是融合区域经济学和发展金融学解释针对地区特点制定区域金融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公司金融:指导教师为程大涛教授。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公司融资结构研究,关注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面对多种融资渠道和日益健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如何选择企业的融资结构,如何提升企业价值;二是公司融资决策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企业剩余控制权、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以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3.金融风险管理:指导教师为柯孔林教授、王永巧教授。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金融风险测度研究,包括信用风险度量、市场风险度量、操作风险度量、系统性风险度量、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等方面研究;二是金融监管新模式研究,包括“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下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结合、互联网金融监管、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等方面研究。

(五)数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数量经济学使经济现象从定性分析,进入到定量研究的时代。浙江工商大学是浙江省最早招收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校,数量经济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本学科拥有多名海外博士,具有国际化的研究团队。

本博士点设在统计学院,下设一个研究方向:

量化经济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指导教师为许冰教授,授经济学学位。经济决策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非基于经验和直觉。网络时代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本研究方向主要探索大数据的识别路径和管理创新,服务于经济系统的量化决策支持和监管设计。非参数计量方法和应用研究是本方向的特色。

三、统计学(一级学科)

统计学科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国家教学团队、省重点专业、省优势专业和省教学团队等一系列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以及省重点学科、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省一流建设学科(A类)等一系列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科现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2人,拥有博士学位33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3人,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比近40%,形成了以中青年博士学位教师为骨干的学术团队。成员中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为原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专家,9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3人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人为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统计学科还拥有校内统计学目录外二级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9人。

统计学博士点设立于2003年,2011年获准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2012年获批统计学博士后流动站。本一级学科博士点设在统计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一)经济统计学(授经济学学位):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展示、分析和解释经济数据的学科。其中,经济数据收集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调查的理论方法,它们直接关系到数据的产生与质量,是经济统计学的基础和核心之一;数据整理和展示方法属于描述统计方法,是经济统计学最基础的分析方法;经济数据分析方法是经济统计学的重要内容,包括统计指标、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与综合评价等;经济数据的解释方法则更多地从准确理解经济运行规律的角度展开,体现了经济统计学的应用属性。因此,经济统计学立足于统计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着眼于经济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是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的方法论学科。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政府统计与数据质量评估、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与应用、经济增长统计测度与空间统计分析三个研究方向,授经济学学位,指导教师为李金昌教授、徐蔼婷教授和程开明教授等。

1.政府统计与数据质量评估方向:重点关注统计调查和统计推断、政府统计和数据挖掘、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2.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与应用方向:重点关注R&D资本化核算、FISIM核算、无形资产价值核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方面研究。

3.经济增长统计测度与空间统计分析方向:重点关注经济发展测度、空间统计方法与应用、城市化测度及其效应、区域均衡增长测度等方面研究。

(二)应用统计学(授经济学学位):是将一般统计理论知识与具体社会经济实务相结合,研究如何进行相应领域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与解释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一个融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重要工具的交叉学科体系。

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统计评价与决策、商务与科技统计两个研究方向,授经济学学位,指导教师为苏为华教授和陈钰芬教授等。

1.统计评价与决策方向:重点研究统计综合评价方法与多目标决策方法的理论研究,以及社会发展、经济效益、民生发展、管理绩效等领域的统计监测和评价。

2.商务与科技统计方向:重点研究商贸流通、专业市场发展的统计测量、企业创新行为调查及统计、R&D资本存量测算、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等。

(三)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授经济学学位):是适应国家经济管理和金融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国家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金融信息、金融分析与政策咨询于一体,以货币信贷及金融运行的各种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金融与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托,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判断、预测国民经济运行及金融的发展情况,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支持系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金融统计分析与风险管理、保险精算两个研究方向,授经济学学位,指导教师为江涛教授等。

1.金融统计分析与风险管理方向:重点研究反映区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类指标,并纳入微观审慎指标和宏观审慎指标,全面设计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采用统计模型、金融工程与金融量化技术,提出区域金融风险监测、风险识别、风险诊断的预警体系。

2.保险精算方向: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精算风险模型进行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并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角度,运用金融工程和保险精算前沿技术,对巨灾风险的风险管理与转移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等进行系列研究。

(四)数理统计学(授理学学位):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是研究如何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受随机影响的数据,并对所考虑的问题作出推断或预测,直至为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一门学科。它是统计学与其它相关学科交叉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涉及统计建模和模型的统计推断方法,内容包括:抽样调查,试验设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多元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非参数统计,Bayes统计,统计计算,统计模拟等。

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随机过程与风险管理方法、金融时间序列与风险管理方法、可靠性与质量管理三个研究方向,授理学学位,指导教师为陈振龙教授、蔡光辉教授和王炳兴教授等。

1.随机过程与风险管理方法方向:重点研究随机过程、随机分析和随机分形的理论与方法,强调应用概率在风险模型和风险管理上的理论与应用,随机分形在金融市场的非线性结构中的应用。研究风险管理中的破产概率、大偏差、重尾分布、再保险,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本质,针对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监管、金融衍生品研发和风险度量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融风险的统计特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模型的统计推断和风险评估等。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2.金融时间序列与风险管理方法方向:重点研究金融时间序列的理论与方法,强调金融时间序列在风险模型和风险管理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风险管理中的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问题,针对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监管、金融衍生品研发和风险度量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融风险的统计特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模型的统计推断和风险评估等。

3.可靠性与质量管理方向:重点研究可靠性统计和控制图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可靠性模型及在各种数据结构下的统计推断方法。质量管理主要研究现代控制图的设计方法、控制图的性质等。

四、食品科学

本博士点设在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中一个以大商科为背景,具有鲜明的工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浙江省12.5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13.5一流建设学科(A类),学科已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学院分别与美国蒙内尔感官化学中心、英国利兹大学及新西兰梅西大学联合成立了“食品感官联合实验室”、“食品口腔加工联合实验室”和“食品消化与营养联合实验室”;同时拥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产品加工等科研平台。拥有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创新团队和浙江省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浙江省食品学会等挂靠本院。

学院通过多年的人才引进与强化培养,已建成了一支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食品科学教学与科研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123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 50人,教授级职称30人,副教授级职称4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65人,1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51人。学院聘请朱蓓薇院士为我院双聘院士、聘请英国利兹大学食品学院院长Mike Morgan教授、新西兰梅西大学食品学院院长Professor Harjinder教授为我院客座教授。学院同时聘有3名外籍教授,7名海外博士后研究员,同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及品牌企业技术总监等为兼职特聘教授。学院现有实验室总面积24000余平方米,拥有各类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设备总价值达1.3亿元。

学院多年来致力于科研文化建设,强化科研氛围,科学研究活跃,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近三年来,学院科研成果显著,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以及省或国家部委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各类横向合作项目200多项,项目经费高达4600万元,年到款科研经费达1500万元以上。近五年来获得了2项国家级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年均发表学术论文近250多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年均100余篇。

食品科学博士点设五个研究方向:

1.食品质量与安全:指导教师为朱蓓薇院士、邓少平教授、韩剑众教授、饶平凡教授、陈建设教授、张虹教授、陈忠秀教授和王彦波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围绕食物在消化道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系统研究食品口腔加工、消化道味觉受体表达及其对营养素吸收影响、消化道氧自由基的传递通路、食物超分子结构及其功能、十二指肠脂肪乳化及消化机制、基于人工胃肠模型的消化吸收等;研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为食品产品设计及品质检测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食品与肠道微生物、粘膜免疫及脑肠肽分泌之间的关系以及食品营养的生物学机制。

本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多项,如“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实践”于2005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食品感官科学》获得2006国家精品课程,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2.农(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指导教师为郑小林教授、孟岳成教授、王向阳教授和黄建颖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农(畜)产品保鲜原理和技术——研究农产品产前、产后的生物学问题及其保鲜原理和技术。(2)食品高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生物技术、超高压等食品高新技术在食品保鲜和加工中的应用。(3)食品产业安全技术——研究各类食品的贮藏加工技术及其安全控制,从各种食品(尤其是农产品、水产品等)的原料、加工、贮运到消费过程中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控制。

本方向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等子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部分研究位于国内本领域的前列,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如“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3.水产品加工:指导教师为朱蓓薇院士、戴志远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水产品加工与贮藏;(2)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3)水产品营养和功能食品。重点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本方向主持和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海洋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攻关和重点科研项目等多项;先后获得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项,如“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养殖大黄鱼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获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本方向拥有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杭州)、浙江省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水产品加工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创新团队及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已投资1500万元建立了具有国内一流、省内领先水平,既能开展水产品加工应用基础研究,又能进行中试与工程化开发的现代水产品加工研发平台。

4.食品化学与功能因子:指导教师为熊春华教授、周涛教授和王奎武教授。本方向研究领域:食品功能性因子分离制备和食品功能性因子功能评价。主要针对浙江特色农副产品中的功能性成分,采用现代高新分离技术结合传统的提取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制备,并评价从农副产品中分离获得的化学成分的抗癌、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为功能性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向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多项,省部级奖多项,如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在逆流色谱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06年获国际逆流色谱协会首次颁发的最高奖(Edward Chou Award)。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5.食品生物技术:指导教师为顾青研究员、梁新乐教授和于平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通过基因工程、发酵技术、生物转化和催化技术等研究,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开拓食品新资源。

篇6:中哈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区域旅游合作的根本目标与根本动力在于通过合作关系的建立与推进从而实现各项资源的重新配置与优化组合, 促成双方的共赢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大化。而旅游资源依托于其地处的自然、人文环境, 一旦脱离其原生环境, 其吸引力将大打折扣, 具有不可移动性;但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往往受到在时间、信息来源等条件的限制, 做出决策A即意味着旅游者放弃了决策B及其他决策;两者形成了一对矛盾, 而在现实条件下, 则形成了旅游目的地的对抗局面。而实现区域旅游合作, 优化资源格局, 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矛盾, 更为旅游者决策提供了新选择, 也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构筑了新战略格局。

2 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模式

点———轴发展模式:本模式选择主要适用于廊道型旅游资源分布, 即依托交通主干道或呈线性空间分布的旅游资源的区域合作。以旅游资源的具体分布为点, 依托发展轴贯穿其中, 辐射两翼。因而其合作的产品开发模式多为中长线旅游, 合作层次一般较浅层, 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客源 (输入型客流) 。

单核辐射模式:单核主要指某一区域内具有某一特殊优势的发展极, 或者是能够容纳大量游客吞吐的旅游集散地, 或者是具有较高声誉与较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身为发展极其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的客流输入或者经济往来, 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本模式主要适用于旅游区域合作的初期, 且辐射范围有限, 与单核必然有一定地理空间、经济关系联系。

双核联动模式:双核与单核的概念基本一致, 都是具有某项突出优势的发展极, 两者实力相当, 地位相近, 合作的动力则在于两者是否能够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或者实现客源市场的拓展。但由于两者实力相近, 在合作过程中还有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

核心边缘模式:本模式属于进阶模式, 无论是内部结构的合理性还是外部带动作用都优于前者。核心位置具有最高旅游业发展水平和最强辐射作用, 副区域次之, 随着范围的扩散, 旅游业的发展水平逐渐下降。本模式从宏观层面看区域布局合理,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网络型模式:区域旅游合作最终希望实现的是整个区域内经济体发达、无障碍壁垒, 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非常完善, 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高度发达, 区域互为客源市场, 成为利益共同体。

3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旅游合作模式探讨

3.1 中哈旅游合作现状分析

中哈两国有着传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 并且一直是沟通东亚与中亚地区乃至与欧洲和阿拉伯地区的关键节点。欧亚地缘政治格局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发生突变,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 成为拥有完整主权的民族国家。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独立国家的地位予以外交肯定, 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揭开双方友谊交流与合作的新篇章。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有长达1533公里的共同边界, 1994年中哈两国共同签署《中哈国界协定》, 1997年又签订《中哈国界补充协定》, 自此双方基本明确了边界走向, 共同认可了相关法律依据。自此, 1500多公里的“中哈两国边界永远成为一条和平、安宁、友好合作的纽带”, 而且为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都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大国,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特色明显、类型多样, 有良好的区域旅游合作基础。2014年6月22日,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成功申报, 为双方未来的旅游合作开启了新方向。中哈两国共有五大口岸连接, 在双方监管下进行人员、交通工具、货物、物品和动植物等的区域交流, 同时也为双方的旅游合作交流提供了设施保障。

虽然有良好的睦邻关系, 有系列政策保障与硬件设施条件, 但从当前双方的旅游合作来看, 还停留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初期阶段。直接体现在双方人员交流以技术人员与商贸人员为主, 边境旅游规模较小, 尚未形成规模客源, 旅游合作尚处在概念交流或框架协议缔结, 还未深入到具体的产品开发与项目建设。综合看来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与可观的旅游合作前景, 目前双方亟待进行的是做好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统筹规划, 并在未来逐步实施, 促成双方旅游合作交流的长效机制。

3.2 中哈旅游合作模式

3.2.1 初期战略

在旅游合作发展的初期阶段, 更适宜于作出点———轴发展模式的决策, 即中哈两国应当把握“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成功申报的契机, 依托廊道世界遗产, 开展区域旅游合作, 这里的轴即中哈两国地理范围内的丝绸之路世界遗产, 点则指两国区域内的丝绸之路申遗点, 从长期的发展来看, 还可能是两国延丝绸之路两翼的重要城市或品质较高的国际旅游资源。

初期合作的战略规划有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整合区域旅游合作资源, 开发“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的潜在价值, 利用其世界知名度, 规划精品线路, 精心打造品牌产品;二是要依托其长跨度的空间布局, 进行输入型客流的开发。在合作的初期阶段, 由于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环境等存在巨大差异,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模式将成为本阶段中哈区域旅游合作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 初期战略点———轴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选择, 重点在于资源整合、品牌打造与客源市场的开发与培育, 主要依靠政府主导、企业参与。

3.2.2 中期战略

(1) 双核联动模式。

经过初期的旅游合作, 中哈两国的旅游合作应当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整合, 拥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线路, 有了规模不大, 但是较稳定的客源市场, 并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是初期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战略可能随着时间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单一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 或者双方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已经度过了初期的亲密期而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等等, 这意味着双方的区域旅游合作水平亟待提升新层次, 也意味着中哈旅游合作将面临新的战略选择。

中期战略的最佳选择应当是双核联动模式。从国际地缘政治来看,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地域宽广, 都是资源大国也都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双方实力相当, 既有市场共享, 又有资源互补, 是地缘政治上的双核格局。双方有必要进行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整合, 形成以主要资源或主要的旅游城市为增长极的联动模式, 使中哈的旅游业能够从各据一方到联线成片, 在整体上促进区域旅游的快速发展。

(2) 政府与企业互助模式。

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的细化与深入, 政府一手推进的模式将面临诸多挑战, 尤其不利于市场经济力量的发挥, 在此过程中, 如何发挥旅游企业的作用将极大的影响区域旅游合作的效率与水平。而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 旅游企业将在市场规律的指导下成为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

中哈两国文化差异较大, 旅游合作基础薄弱, 两国都还在进行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不断摸索之中, 市场相对不健全。在旅游合作发展中要稳步推进而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因当由初期阶段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合作模式逐步向政府与企业互助的模式过渡。即本阶段政府可能仍将发挥重要的推动力量, 但将更加偏向于服务企业, 而旅游企业将在本阶段有更大的发挥力量的空间。

政府应当更加偏重于旅游资源的整合、跨区域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 提升市场开放水平与拓宽融资渠道,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与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而旅游企业将在政策红利的支持下, 有更高的积极性参与到区域旅游合作当中。

3.3 中长期发展方向:区域无障碍旅游模式

区域无障碍旅游模式是中哈旅游合作要实现的最高目标。在本阶段, 中哈旅游合作将深入推进并将提升新高度, 主要体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 旅游企业将真正成为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力量, 市场经济的力量也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要促成这一局面, 就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降低门槛, 减少影响企业自主经营的各种限制, 拓宽资金渠道, 提供金融支持, 鼓励自由竞争, 保障旅游企业在区域内的无障碍经营。

二是, 服务型政府的全面转化, 政府将在战略统筹规划、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持、区域协调与统一营销发面发挥积极作用。要促成这一局面, 就必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做好中哈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统筹规划, 友好沟通、全力推进、逐步实施并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适时调整;成立相关的协调监管机构, 做好政策研究、区域协调, 并对区域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形象的构建与推广、进行统一的的宣传与促销。

三是区域合作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 包括区域旅游产品的深入开发与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要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要做好区域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整合, 深入挖掘比较优势与组合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营造独特旅游体验;再者要积极吸引旅游发展人才, 为产品提档升级提供智力保障。

四是实现旅游者在区域内的无障碍畅游, 提升旅游体验。要实现这一不妙, 需要借鉴国际经验,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 畅通客源流动通道, 保障旅游者区域范围内的无障碍旅游。

4 结论

本文通过借鉴区域旅游合作基本发展模式, 分析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 确定了中哈文化旅游合作的基本战略, 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分三步走, 初期战略应当初期战略点———轴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选择, 重点在于资源整合、品牌打造与客源市场的开发与培育。中期战略的最佳选择应当是双核联动模式, 形成以主要资源或主要的旅游城市为增长极的联动模式, 使中哈的旅游业能够从各据一方到联线成片, 在整体上促进区域旅游的快速发展。而从中长期来看, 中哈旅游合作将努力实现区域无障碍旅游模式的发展目标。

摘要:通过借鉴区域旅游合作基本发展模式, 分析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 确定了中哈文化旅游合作的基本战略, 并努力实现区域无障碍旅游模式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中哈,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杨荣斌, 郑建瑜, 程金龙.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9 (21) :95-98.

[2]赵晓佳.中国与中亚的友好交流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11, (3) .

[3]顾凡.哈萨克斯坦的旅游资源[J].中亚信息, 2006, (4) .

上一篇:一棵树的微笑作文下一篇:家有虎妈_三年级写人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