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

2024-05-07

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精选8篇)

篇1: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保障社区民主自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XX社区由社区党支部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以及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构成。

第三条 XX社区委员会,是在社区党支部委员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第四条 XX社区委员会的工作受丰乐街道办事的指导。

第二章 社区委员会的任务、权利

第五条 社区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一)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社区成员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开展多咱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组织开展面向社区成员的各种社区服务和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发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事业。

完善对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和弱势群体的服务网络,开燕尾服群众性的互助、互济活动,帮助失业人员就业。

(三)协助政府做好社区成员最低生活保障和企业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维护本地区的社会治安和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开展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帮教活动。解决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征兵、计划生育、妇女和侨务等与社区成员有关的.各项工作。

(四)搞好社区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协助有关部门发展社区卫生事业,开展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服务。

(五)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利益,对社区内的煤气、环卫、供水、供电、供暖等公共服务和物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负责联系社区内的人大代表和社区委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和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六条 社区委员会是社区工作的执行机构,履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原则。行始民主自治权、民主协管权和民主监督权。

篇2: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成都市依法治市实施纲要》、《成都市民文明公约》,本着居民自治精神,按照民主和公共事务管理原则,根据社区居民意见和建议,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出《沙河源街道泉水社区居民公约》,具体内容如下:

一、志愿服务

志愿组织自愿入 公益事业都来做 重点服务老年人 残疾优抚和特困

二、公共环境卫生

公共场所禁喧哗 抽烟要到吸烟区 口痰不能随地吐 垃圾扔到指定点 杂物不要到处堆 脏水倾倒排水沟 大便小便要入厕 养成卫生好习惯 公共场所不乱画 牛皮广告不乱贴 绿化植树要积极 公共花草多爱惜 清除四害经常搞 犬只不能随意放 生活环境变整洁 环境优美幸福在

三、社会治安

遵纪守法要自觉 违法犯罪应抵制 邪教组织入不得 公共秩序要维护 斗殴滋事决不做 侮辱诽谤决不干 造谣惑众要追责 搬弄是非惹人厌 赌博吸毒要远离 社会治安靠大家

四、消防安全

安全防范意识高 防火防盗很重要 消防设施器材有 消防安全家喻晓 安全隐患及时报 人财救助才及时

五、公共设施维护与公益事业 公共财产要爱护 公共设施不能损 公共秩序要维护 大家家园大家守 公益活动踊跃做 共创文明你我他

六、民风民俗与移风易俗

民风民俗需尊重 新风新貌新气象 旧风陋习要摒弃 按规按矩搞宾葬 文明祭祀悼亲人 封建迷信远离它

七、邻里关系

文明公约要遵守 礼貌待人不能少 语言行为都文明 养成文明好习惯 守望相助互体谅 互助友爱邻里睦 高声喧哗不能有 噪声扰民决不现 左邻右舍一家亲 和谐美好大家园

八、两性平等与婚姻家庭

男女平等相互尊 信任体谅和谦让

关爱勉励加安慰 男女相处很简单 敬、爱、信、勉 助、让、谅、慰 夫妻相处八字经 字字蕴含情理真 尊老爱幼反家暴 家庭和睦万事兴

九、公共道德

热爱祖国热爱党 社会主义人民爱 文明礼貌和卫生 秩序道德都要讲 心灵语言都要美 行为环境同样美 五讲四美三热爱 项项不落记心上

十、非法集资

高额利息诱死你 亿万资财囊中敛 辛苦半生血汗钱 非法集资害死人

十一、未成年人少年儿童是花朵 未成年人保护法 粗暴教育行不通 社会上下齐呵护

十二、维稳

残言谣言切莫信 不明事理就起哄 遏制好奇少祸端

十三、坝坝舞

坝坝跳舞健身体 音量调至标准内 居住小区要远离

篇3: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

1社区自治与居民参与的概念

我国居民参与主要是指在社区公共事务中,居民自身对社区公共事务有着管理、监督和决策的权利。居民作为社区自治建设的主体,对社区建设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社区自治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在不触犯国家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居民对自身团体进行组织并进行管理。在我国,社区自治的组织群体主要是居委会,居委会作为城市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法律规定居委会在人事、财产等公共事务决策中有着较大的自主权。

居民在参与社区自治时,享有民主权。而社区自治的本质是一个由政府指导的组织群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居民与社区组织在发展社区自治体系过程中,应承担相同的责任义务。在社区自治中,居民的参与不仅仅是实施权力的过程,更是公民履行义务的过程。

2社区自治中居民参与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社区居民自治体系在迅速扩展。目前除1999年提出的26个社区建设实验区以外,全国各省几乎都设立了社区建设点。湖北省曾提出“抓好城市社区自治,是省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这一观点,武汉、南京以及青岛等城市的社区自治建设已在所有城区开展。中央领导也不断提出关于社区建设的问题,指出文化、安全、体育、卫生等部门都必须结合各自的职能,大力落实居民参与城市社区自治工作。

但是在传统体制思想的影响下,居民还是被动参与其中。大多数居民还处于受社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影响而参与社区自治决策的状态,这种参与不仅不能对社区自治的公共权力进行监督,居民自身也不能对社区自治中的事务进行决策。我国居民在社区自治中享有民主权,但是居民在参与社区自治这一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待提高,居民自身的民主意识也不够强烈。可见,广大居民目前对于社区居民自治还缺乏主动性。

3强化城市社区自治中居民的权利

社区自治的发展主要依靠居民参与,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自治,必须要使更多的居民愿意参与社区自治建设中,逐渐的将社区建设的主要权利交给城市社区居民。

目前,我国的社区自治居民没有得到更大的社区建设实权,是因为居民自身的参与度不够。要更好地发展社区建设,首先需要培养和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将居民的权利最大化,注重居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社区应积极解决居民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居民得到更大的利益。

居民的参与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因此,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多组织活动,使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并使活动更加有趣,使居民的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居民参与率是社区自治的重要衡量标准,居民参与是建设好社区的根本保障。因此,在建设社区自治中, 提高居民参与意识、激发居民参与热情都是必不可少的。

4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良好发展对策

现如今,城市社区自治的发展出现了各种问题。不论是历史遗留问题还是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都是影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不利因素。

我国要大力发展城市居民社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为了使各个社区的居民自治制度运行,社区管理者有必要规范社区组织制度,保证社区组织的规范化以及制度化。为了更好地规范、指导居民自身的自治实践活动,需要使居民自治的权利得到进一步落实,保障居民在自治中的权利。

其次,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的权利还经常受到外部组织影响。不难看出,在实行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各级政府都在探索新的社区管理制度,要建立这种新型管理制度,必须依靠更加多元化的权利基础。各城市要建立优良的社区居民自治,需要不断的与社会和政府协调,才能促进社区组织与政府社会的关系。

最后,居民作为社区自治中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了让居民参与社区自治,需要培养居民对建设居民社区的意识,也要从另一方面让居民意识到自身作为公民的权利。社区也要鼓励居民参与到社区自治活动中,激发居民的社区自治意识,实现真正意义上城市社区自治。

5结语

城市社区自治作为我国民主发展的前提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开始的26个试验点变成现在除西藏以外各省的重点建设项目,居民自治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目前我国在城市社区自治的实践中还存在弊端,但是随着我国社会活动的深入开展,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社区自治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无可估量。随着我国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也会不断得到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也必然会推动我国更进一步发展。

摘要: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不断完善标志着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其建设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积极推广。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以及民主决策。自改革开放以来,社区居民自治也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其实践与理论都得到了重大的进步与发展。

篇4:浅谈社区居民民主自治

关键词:社区 民主自治 城市治理

社区是指居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民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共同体。社区既是人民聚集、生活的区域、同时也是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场所。一般而言,社区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人口要素、地域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社会心理要素、规范体系要素和物质设施要素六个基本要素。①

一、社区民主及其意义

所谓社区民主,简单的说就是社区居民自己参与社区活动,使得民主参与制度化。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自治。目前我国社区民主的主要形式是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和农村的村民自治。

社区民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主要组成部分,社区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基,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社区民主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发展社区民主,对于更高层级的政治运行有强烈的辐射效应,有助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区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最直接最便利的渠道,有助于社会的和谐。

二、社区居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区自治被作为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创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最好形式在全国各地推广。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的转型时期,体制格局的构建、公民社会的培养、各种关系的理顺、配套制度的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当前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居民民主自治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不高

社区居民民主自治,说白了就是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居民共同决定和处理社区中的公共事务,它必须以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为前提,参与社区事务既是社区居民的权利同时也是社区居民的义务,没有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居民民主自治只能是纸上谈兵。

我国现阶段主要出现的居民参与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参与的主体不广泛。社区自治参与的主体大部分是退休在家的退休人员和一些弱势群体,其他的中年群体和社会主要劳动人员参与度不高。(2)居民的参与热情不高。社区的事务人民总是认为是政府的事,没有社区事就是我的事的思想,导致社区要安排什么事务,需要动员、劝说、说服。明显缺乏主动性。(3)参与大的内容有限。现在社区的基本情形是民主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重要的事务决定,还不够民主,如制定社区规划、民主监督权等,居民参与的明显偏少。②

(二)政府干预过多

作为社区民主自治,就是要居民自己管理自己,而现实的情形是,大部分的事务是政府来管理,特别涉及重要利害关系的事务都是有政府来管理决策。虽然我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要接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排出机关"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但是在现实实践中两者的关系并不是很明确,经常是政府直接指示居民委员会按照其的意思来做事。这是政府的职能的越权,导致自治的主体的错误,不是居民自己管理自己,其实质上还是政府通过居民委员会来管理社区。政府管理社区越权主要表现在,直接决定居民委员会的成员,直接把社区自治的事务自己大揽大包,直接把居民委员会当做自己排除机构。

(三)自治的内容不全面

社区居民自治的内容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四个方面。在社区居民自治的四项内容中,民主选举是自治的基础,是居民的权利的最重要体现;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是自治的关键,它要求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而不能由居民委员会少数干部擅自决定和管理;民主监督是自治的保证。③但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民主选举贯彻的比较好,其他的三个民主实行的程度不是很理想。

(四)配套的法律措施还需完善

我国的社区发展很迅猛,但是配套措施发展有点跟不上脚步,特别是法律配套措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89年颁布的,已经过去二十多年,明显不能很好的适用于现在的社区。严格的来说《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质上还不能称为一部关于居民自治的法律,它只是一部居民委员会的组织法。我国关于社区居住自治的配套法律不多,并且规定的不够全面细致,导致我国很多居民自治的事物没有自己的依据,居民自治不能很好的开展开来。

三、社区居民民主自治的制度的完善

目前,我国社区民主自治的制度好不够完善,导致社区民主自治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对以上的问题的分析总结,现阶段实行以下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政府职能加速转型

政府职能的转型必然要求政府改变以往的行政强控制领导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放弃以往所扮演的大包大揽的角色,应当自觉有序的退出社区民主自治的领域,要学会放手让社会在自治实践中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要知道社会只有靠自己管理自己的过程中才能学会自强、自信和自律,才有活力;要相信社会只有在自治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激发人得参与精神,才能真正构建民间的平面互动交往网络,才能真正实现居民民主自治。

(二)加强多样化的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是通行于社区范围之内的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时尚、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新时代的社区文化建设由于市场经济为背景所以它必须多样并存为前提。社区文化的建设多样化可以保障社区的居民的各种文化精神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保障,可以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最主要的是多样化的文化建设可以使居民的自身素質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多样化的社区文化建设是可以加快早日实现社区民主自治的进程。

(三)加强法治建设

我们知道,法治的基本精神就在于防范政府的无度权力滥用,并在此基础上保障个人与社会正当权利的实现。法治对于社区民主自治自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法治是社区民主自治的基础。它约束和规范居民和社区自治组织行为,维护社区稳定与秩序更加妥当的方式。我国的法治建设还不够完备,特别是居民民主自治这一块的规定太少,所以我们应该抓紧修改完善现有法律制度,制定台符合现代潮流的法律配套措施,使社区民主自治有法可依和有法克保障。

我国社区居民民主自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只能在不断改进中前行,相信有一天我国会实现真正的社区居民民主自治!

注释:

①参加徐勇主编,胡宗山:《城乡社区建设概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

②参见王圣诵、王兆刚:《基层民主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版,第126页。

③参加戚学森主编:《城市社区建设思路与方法》,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

篇5:社区居民自治章程

居民自治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工作,建设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社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结合社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社区是依据法律、法规及党的方针、政策,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领导下,开展自治工作,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三条 本章程是社区全体成员的行为规范,社区全体成员要自觉遵守。

第二章 社区居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是社区实施民主决策,民主评议,民主监督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忠实代表。

第五条 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

(一)选出来的代表中,党员、楼组长、平时工作的骨干必须占绝大多数。

(二)选出的代表应该是热心社区工作并且能够经常参与 社区各项活动,有一定的思想,能够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的;

(三)社区居民代表还应该具有广泛性,既要有党员、居委会干部、楼组长,还要有下岗职工、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等代表。

(四)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居民选举产生,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代表不少于60名,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第六条 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职责是:

(一)依法选举产生、罢免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居民代表和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成员。

(二)听取工作报告,审议决定本社区未来三年工作规划,制定和修改《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等重要制度。

(三)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实施法律监督。

(四)讨论涉及社区全体成员利益的重要事宜。

(五)变更或者撤销社区居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六)负责对社区居民委员会及成员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七)反馈居民意见和建议。

(八)评议驻社区单位工作。第七条 社区居民代表的权利:

(一)选举权和表决权。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可以行使选举权,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可以撤换和补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也可以对需要表决的议题行使表决权。

(二)罢免权。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对不称职和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行使罢免权。

(三)审议权。审议和通过本社区发展规划,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修改)和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章程》、《社区居民公约》。

(四)监督权。对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有权提出质疑和批评意见,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社区居民委员会及成员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予以说明和解答。

(五)调查权。经代表会议的授权和委托,社区居民代表有权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某项工作进行调查,调查的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驻区单位团体等都应有其调查提供条件,并自觉地接受调查。

(六)提出议题权。可以单独或者由几名代表提出有关社区建设的议题,社区居民委员会给予妥善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

第八条 社区居民代表的义务:

(一)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

(二)带头执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决定、决议的义务。

(三)按时参加会议的义务。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召开期间按时到会,无正当理由不得缺席。

(四)参加各项代表活动的义务。

(五)联系居民的义务。经常联系社区居民征求意见,并 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馈,维护居民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利。

(六)协助居委会做好工作的义务。第九条 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一)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分别听取审议居民委员会年中和年终工作报告,并听取居委会成员述职报告。

(二)遇特殊情况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代表、五分之一以上的18岁以上有选举权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居民户或三分之一以上居民小组提议,可临时召开会议。

(三)居民代表大会坚持民主管理,有过半数以上居民代表参加才能召开会议。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依法通过的决议、决定,由应到会成员的二分之一以上多数通过,其依法通过的决议在本社区内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效力,任何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无权更改,并必须贯彻执行和自觉遵守。

(四)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一般由社区居委会主任主持召开。第十条 社区“双评议”工作办法

(一)“双评议”工作的组织领导

1、评议工作在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由居民代表推荐人选负责组织实施。

2、“双评议”工作每半年为初评,年终尾总评。

3、由居民代表组成临时的评议工作机构,承担评议工作的具体事务。

4、“双评议”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责:(1)起草评议工作方案;(2)安排具体的评议活动;(3)组织邀请有关代表及专业人员参加评议工作;(4)收集、整理评议活动的有关情况及材料;(5)对评议对象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评议意见的落实。

(二)评议的对象

1、社区居委会整改工作情况;

2、社区居委会成员工作情况;

3、驻社区单位工作情况。

(三)双评议的内容:

1、社区居委会和驻社区单位遵守和执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情况。

2、社区居委会执行上级决定的情况。

3、社区居委会完成工作任务、发挥职能作用的情况。

4、社区居委会办理居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批评和意见的情况。

5、居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处理情况。

6、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勤政、廉洁自律和抵制不正之风情况。

7、居民代表会认为需要评议的其他事项。

(四)评议的方式和程序

1、评议的方式采取会议形式进行。

2、被评议对象进行自检自查自纠,形成工作报告或述职报告。

3、参加评议的人员采取调查、检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了解掌握真实情况,做好会议发言材料准备。

4、“双评议”会议的主要程序:

(1)评议对象汇报工作或进行述职;(2)评议组成人员和代表进行评议发言;(3)对述职人员进行测评;(4)对评议对象提出整改要求。

5、评议结果以文件形式报送接到办事处。第十一条 居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一)会议的召开

1、居民代表大会每三个月至少举行一次;如有特殊需要,可以临时召集。会议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召集并主持,主任也可以委托副主任召集并主持。

2、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必须有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代表大会组成人员应按时出席会议。特殊原因不能出席的,应向主持人请假。

3、居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一般应在会议举行七日以前,将开会日期、会议议程,通知大会组成人员和有关人员。将会议审议的报告和参阅材料,同时送达大会组成人员;临时召集的会议,临时通知。

(二)发言和表决

1、居民代表大会组成人员在大会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2、代表大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在会议上的发言,要围绕议题,力求简明扼要。

3、表决方案有代表大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第三章 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

第十二条 社区议事委员会(下简称议事会)是在居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受社区全体成员委托,经居民代表大会授权,履行对社区经常性的重大事务决策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实施监督的协商、议事机构。

第十三条 议事会积极协调、督促居民委员会开展各项工作,动员、组织、协调社区单位和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实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

第十四条 议事会由9人组成,设会长1名,委员6名,实行义务工作制。

第十五条 议事会成员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根据本辖区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和对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的贡献,进行推荐,达成共识后由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第十六条 议事会任期三年,到期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同时进行换届。任期内出现缺额的,可及时进行增补。第十七条 议事会职责是:

(一)对社区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就社区公众关心的问题与社会各方面进行协商,并向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反馈情况。

(二)动员、协调各单位、居民协助居民委员会搞好社区建设,共同完成镇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在社区的贯彻、落实。

(三)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和居民共同创建绿色城区、文明城区、大力倡导“讲文明 树新风”活动,协助配合政府和街道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四)对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进行民主监督。

(五)对驻社区各企业事业单位、公共事业单位、公益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八条 议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遇到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随时召开会议,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委员提议,即可临时召开会议。

第十九条 议事会会议需要有半数以上的成员参加才能举行。会议协商确定的事项,要有半数以上的出席成员赞成才能通过。

第二十条 议事会议题可由议事委员会成员联名集体确定,也可由居民委员会提出,会议召开前应就会议的议题广泛征求社区居民和社区成员单位意见。第二十一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对议事会确定的事项,要认真组织实施,并在下一次议事会会议上报告落实情况。

第二十二条 议事会每年适时开展视察、检查和调研活动,对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民主监督、民主评议。

第四章 社区居民委员会

第二十三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由居民代表大会依法选举产生的社区自治组织,在国家宪法、法律、政府法令、法规范围内开展自治活动。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在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在社区居民的监督下开展工作。

第二十四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视社区规模组成,设主任

1、副主任1人、委员若干人,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第二十五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五个工作委员会,即:劳动保障和福利、计划生育和环保卫生、社区群团工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第二十六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责: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三)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组织居民 开展自治活动。

(四)调解民间纠纷,把一切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五)协助人民政府做好与社区居民利益有关的社会治安、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社会再就业、社会保障、青少年教育等工作,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广大居民的整体素质及文化修养,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六)监督政府、公共事业单位、公益事业单位工作,及时向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反映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七)研究制定社区自治的总体规划,动员引导和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完成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决定的各种事项。

(八)管理本居民委员会的财产。

(九)教育和引导居民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十七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权利:

(一)按照上级部署开展的各项创建活动结果的初级申报。

(二)协助计生部门申报、发放计生指标,发放避孕药具。

(三)协助民政部门做好低保户的摸底、审核以及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报、发放、伤残军人生活补助的发放,优抚救济。

(四)协助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对社区内的建筑工地和违章建筑实行监督管理,对树木、绿地、道路实行养护管理,并参与住宅小区竣工验收。

(五)协助环保、房产、城建部门对社区内的三产小门店,开窗口、开门的管理,以及噪音、污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的日常管理。

(六)协助城管、环卫部门对社区内的环境卫生及建筑装修垃圾进行监督管理。

(七)协助公安、司法、综合治理部门对社区内的治安、人口防范工作进行管理,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送戒、管控、帮教、协助做好看门护院巡防工作,做好民事纠纷工作。

(八)协助劳动、社保部门做好社区内下岗职工的登记和再就业工作,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九)协助武装部门做好适龄青年入伍的政审工作。

(十)协助房产部门做好房屋出租、装修、危房监护等房产管理。

(十一)协助卫生部门对社区饮食业、医疗卫生服务站进行监督管理。

(十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

(十三)对本社区公共事务进行日常管理。

(十四)监督驻社区企业、商业行为,对不正常经营行为或危害社区居民正常生活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或建议,通报执法部门予以制止。

(十五)组织实施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各种决策。(十六)对未经政府同意安排的非正常性工作,如有关部门和单位向社区进行不合理摆摊等,社区居民委员会有权拒绝。第二十八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年初应制定全年自治工作计划,原则上要向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报告两次工作情况。

第二十九条 社区居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季度工作情况,研究布置下一季度工作,遇有社区重大事件和紧要工作以及人事问题,可随时召开会议。

第三十条 社区居委会每半年向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报告一次工作,年终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全年工作,讨论下半工作计划。

第三十一条 年终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要听取社区居民文员会成员述职报告,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评议。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由所在社区居委会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于2011年3月1日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上通过。

篇6:光明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全文

第一条为了实现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和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织群众主动参与计划生育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转变群众生育观念,使群众真正成为计划生育的主人,变“要我计划生育”为“我要计划生育”,推动计划生育事业向民主化、法制化发展。根据《宪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居民自治章程。

第二条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必须在党的路线、方针和国家政策法律范围内活动。居民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履行计划生育法规政策所规定的各项义务是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基本前提。

第三条在计划生育居民自治中,社区必须维护育龄群众的下列权益:

(一)获得依法生育和知情选择避孕方法的权利。育龄夫妇属于以下情况;生育第一胎为双胞胎、多胞胎者;扎后复通生育者;生育后因患有不宜结扎疾病者;第二孩患有严重疾病,可能导致夭上者;再婚生育者;合法抱养后又生育者,可以优先实行知情选择避孕方法。计划生育的实践证明:生一个孩子的育妇,在产后3个月内上环;生育两个孩子的夫妇,其中一方在小孩出生后42日内结扎,这是最可靠的避孕方法。

(二)获得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权利。一是婚前健康检查和优生检测服务。二是优生优育优教服务,每年举办1-3期的优生优育优教和生殖保健培训班。三是对患不孕症的夫妇,积极帮助联系治疗。四是帮助计生户(下岗职工)联系再就业服务;五是为育龄群众提供计生法规政策、优生优育优教、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知识的咨询服务。六是为49周岁以下的已婚有生育能力的育妇每年进行三次的查环查孕查病服务。七是为育龄群众办理有关计生证件服务。八是为下岗职工,纯居民的育妇提供免费落实节育措施服务。

(三)获得实行计划生育中有特殊困难需要照顾和帮助的权利。对计划生育困难户(月收入低于190元),享受定额补助和救助贫困母亲。

(四)只要是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成员,年龄在16-60周岁,不限人数都可以投保,每人每份保险费100元,其中政府补贴50元,个人只需交50元。

(四)获得参与讨论制定本居民自治章程,监督本居民自治章程执行的权利。

(五)其他合法的权利。

第四条在计划生育居民自治中,广大居民必须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规政策,认真履行下列义务:

(一)提倡晚婚,推行晚育。晚婚年龄为男25周岁,女23周岁。结婚必须到县婚姻登记中心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生育必须到街道计生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二)实行计划生育,生育一个孩子后,无特殊情况不得生育第二孩;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已有一个子女的,经审批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双方为下岗职工,纯居民一次性奖励500元。

(三)育妇持证怀孕3个月内必须向计生管理员申报怀孕时间;婴儿出生30天内,家长必须向计生管理员、秘书申报出生。

(四)49周岁以下已婚有生育能力的育龄妇女,每年必须到社区接受三次查环、查孕、查治妇科病服务。

(五)认真执行《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流出育龄人口必须到街道流管站办理《婚育证》,外出一个月必须向社区提供联系地址;有生育能力的已婚育龄妇女,每年三月、九月必须将现居住地县(市、区)以上计生技术服务部门出具的查环查孕证明寄回社区,或按时回社区接受查环查孕查病服务。有出租(借)房屋给流入育龄人口居住的房主,要与社区签订流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合同,确保流入人口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法规。

第五条社区计生协会要加强理事会和会员小组(中心户)的组织建设,发动会员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起模范作用,争做学政策、搞宣传、管自己、教子女、帮亲戚、带四邻、少生孩、快致富的带头人和育龄群众的贴心人。要履行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职能,反映群众的意愿与要求,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社区必须接受居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监督,每季度向居民公布下列情况:本居民自治章程的执行情况;党员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情况;居民的婚、孕、育、节育等情况;优质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人口与计生报表统计情况;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到位情况。

第七条社区对模范执行本居民自治章程,带头实行计划生育的干部和群众给予奖励和表彰。

对群众满意的社区两委干部、少生快富带头人、少生快富文明幸福家庭、先进计生中心户(会员小组)长和“六好会员”进行表彰奖励。

第八条已婚育妇外出经商、务工应按时做好环情、孕情报告,及时落实节育措施。

第九条社区对违反计划生育法规政策的干部群众,要协助街道办事处依照计划生育有关法规政策进行处罚与限制。

(一)避孕节育措施失败导致计划外怀孕的,育妇必须在3个月内自行落实补救措施,如社区反复做工作仍不落实,将按照《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

(二)不按时参加查环查孕服务的,将按照《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之后还要限期补查。有特殊原因不在家或暂外出的应在7天内主动到街道计生服务所补查。

(三)本社区育龄人口外出务工、经商未办理《婚育证》、或未按时提供联系地址,或已婚有生育能力的育妇未按时寄回查环查孕证明的`,将按照《福建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四)出租(借)房屋给流入人口居住的居民,若包庇居住者政策外生育,将按照《福建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五)育妇持证怀孕3个月内未向计生管理员申报怀孕时间,婴儿出生30天内家长未向计生管理员、秘书申报出生的,应给予批评教育。

(六)育妇持证怀孕后,不得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对擅自人流或引产的,社区将按上级计生部门的规定,收回《生育服务证》,是第一孩的,五年内不申报安排生育;是第二孩的,不申报批准再生育。

(七)两委干部没有认真履行职责,抓紧抓好计生工作的,按照计生“一票否决”的决定,给予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评奖和提拔资格,并视情节建议给予相关处分。如属自身多生育,是社区成员的,居民有权提议依法罢免;是党支部委员的,有权建议街道党工委给予免职处分,并且在经济上根据计生政策规定的征收幅度,建议街道办事处按最高额度征收社会抚养费。

第十条本居民自治章程适用于本社区居民,本居民自治章程解释权属社区居民委员会。

篇7:西洼地社区居民自治章程(任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为更好地建设和谐宜居的社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章程。第二条 本章程提及的社区是在街道管辖区内设立的,依据人口、自然资源、地缘关系及社区居民认同感等实际情况划定的。

第三条 本章程适用于本社区居民及社区社会组织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下,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活动。

第四条 本章程由社区居民审议监督,社区居委会依法组织实施,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

第五条 本章程是全体社区成员的行为规范,每个社区成员必须认真学习,严格遵守。

第二章 居民代表大会

第六条 社区居民成员代表大会是为了保障居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体现自治权的基本形式。

第七条 居民代表由居民小组组织年满18岁以上的社区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社区居民进行民主选举而产生。

第八条 居民代表任期三年,与社区居委会同时换届,可以连选连任。社区代表在任期内因特殊原因出现缺额或有其它正当理由提出撤换申请的,应当予以撤换,并从原成员小组中补选产生。第九条 居民代表应有以下义务:

1.应当热心社区工作,办事公道。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教育所代表的社区成员遵纪守法、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2.居民代表有权参加居民代表会议,代表居民发表意见,参与民主决策。

3.了解、监督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居民代表应当经常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精神,模范执行居民会议的决定。

4.协助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小组长做好与居民有关的各项工作。

5.应经常联系社区居民、征求意见,认真听取居民意见、建议和要求,并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居民呼声。维护社区成员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

6.带头执行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决定。宣传贯彻落实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决定、决议,对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并积极与驻区单位、其它社会团体沟通协调,自觉维护社区整体社会环境。7.按时参加会议,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召开期间按时到会,无正当理由不得缺席。8.协助社区居委会做好工作,积极协助社区居委会做好各项工作,并动员和教育所代表的社区成员积极完成社区居委会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第十条 社区居民代表拥有以下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参加会议的代表人数超过二分之一,可对某项议题进行表决,到会代表赞同票超过二分之一,可视此项议题形成决议。可以行使选举权选举产生本社区居委会。可以撤换和补选社区居委会成员。

2.罢免权。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对不称职和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社区居委会成员有权实行罢免。罢免事项必须召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并有到会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3.审议权。审议和通过本社区发展规划,对社区居委会和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并有权提出质疑和批评意见,社区居委会及职能部门应对其予以说明和解答。

4.监督权。社区成员代表对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实行有效的监督,并有权提出质疑和批评意见,社区居委会应对其予以说明或解答。

5.调查权。经代表会议的授权和委托,社区成员代表有权对社区居委会的某项工作进行调查,调查时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社区单位、团体等,都应为其调查提供条件,并自觉接受调查。

6.提出议题权。可以单独或由几名代表联名提出议题并报送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应给予妥善处理和反馈。

第十一条 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一般由区党支部主持召开,特殊情况也可以由社区居委会在征求社区党支部意见的前提下主持召开。

第十二条 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坚持民主管理,必须有社区居民代表的过半数出席才能召开。决定问题,由出席人的过半数通过才能生效,其决议、决定和通过的事项在本社区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效力,在合法的前提下,任何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无权更改,全体社区成员必须贯彻执行和自觉遵守。第三章 社区居民委员会

第十三条 社区居委会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依法选举产生。在国家宪法、法律和政府的法令、法规范围内开展社区民主自治活动。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

第十四条 西洼地社区第九届居民委员会是通过选举产生,一共7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5人,成员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社区居委会根据工作需要,下设环境、计生、民政、文教、协调、综治、老龄7大委员会。第十五条 社区居委会的职责:

1.积极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引导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教育引导居民《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执行社区居民会议的有关决定。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居民自治。

3.教育社区居民依法履行应尽义务,爱护公共财物,开展科学普及、国防、环保、健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加强社区居委会班子建设,完善居委会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明确社区居委会下属委员会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机制,领导下属委员会开展工作,积极发挥各委员会作用。

5.召集和主持社区居民会议,讨论决定本社区重要事项和涉及本社区居民重大利益的事项。6.定期向社区居民会议报告工作,执行社区居民会议的决定,完成社区居民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7.建立完善社区事务听证会、议事协商会等会议制度,召集社区各方代表参与研究社区内共同关注的问题,协调处理涉及社区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

8.实行居务公开,通过居务公开栏、公示牌以及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让社区居民及时了解社区各项事务,并接受社区居民质询和监督。

9.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组织居民由序开展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活动,参与本市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站相关工作的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

10.协助政府或区办事处做好与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工作,积极向政府或区办事处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11.依法维护社区居民合法权益,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规定,为社区居民办理涉及切身利益的有关事项和需要盖章的有关手续。

12.理解掌握和关心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及时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

13.组织动员楼(门栋)长、居民组长、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引导居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个人意愿。

14.及时了解居民之间纠纷,积极调解,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15.制定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工作制度,协调社区各方面力量,加强社区综合应急队伍建设。

16.负责管理和维护本社区居委会财产,管理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参与管理社区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

17.组织动员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同时为驻社区单位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促进驻社区单位事业的发展。

18.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开展救灾、救济、募捐等公益性活动和社区志愿活动,及时向社区居民公开有关款物管理情况和去向,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

19.在广泛征求社区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经居民会议决定,与驻社区单位签订有关协议,积极音带社区内周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将内部设施向居民开放,开展共驻共建。

20.培育扶持具有自治性质的社区社会组织,做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和监督工作,引导其发挥扩大参与、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1.协助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

22.协助政府或者派出机构维护社会治安,协助做好社区帮教工作,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群防群治。

第十六条 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

1.定期会议制度。社区居委会原则上每季度向党支部报告一次工作情况,听取建议和意见,汇报下一季度工作要点。每年社区居委会要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报告两次工作情况,包括社区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财务收支情况、计生指标的发放及人口管理情况、各项公益事业的工作情况、需要经过讨论的居务公开内容以及其它涉及整个社区成员利益的有关事项,接受社区成员代表的审议。

2.居务公开制度。社区居委会需要将社区事务、财物以及以居民切实利用相关事项通过公开栏形式向社区成员公开。社区居委会成员在工作期间应挂牌上岗,文明服务。

3.服务承诺制。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类服务项目,应明确服务标准,自觉接受社区居民的检查和监督。

4.干部管理制度。社区干部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执行社区自治章程。认真学习政治和科学文化,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尊重社区居民,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经常深入社区居民调查,及时了解掌握社区情况和居民的意见,及时帮助居民解决困难或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意见。

5.建立考核制度。社区居委会应定期接受社区成员的考核评议。社区成员代表对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的满意率低于60%时,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应督促社区居委会进行整改,并对不称职或工作有严重失误的成员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罢免或撤换。

第四章 社区居民

第十七条 凡年满18周岁,常住人口在本社区和居民一年以上的已办理暂住户口的居民都有选举权。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间的除外。第十八条 社区重大事务在实施前,社区居民有权向社区居委会或社区居民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由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决定。

第十九条 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管理提出意见,并要求社区居委会将与居民利益相关的有关事项及时公布和解释说明。

第二十条 社区居民对社区居委会的成员或社区相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评议。对不负责任的有关人员有权向社区居委会、社区党组织,甚至办事处举报。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压制和报复。

第二十一条

依法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自觉遵守社区自治章程。弘扬正义和正气,敢于同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

第二十二条

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政治文化、体育活动。自觉参与社区服务的自愿者组织,服从社区组织的工作安排和完成好分配的工作任务。爱护公共设施和维护公共卫生,自觉维护梯道的畅通和公共环境以及小区绿化的清洁。

附则

第二十三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属下的管理机构可根据本《章程》制定社区居民议事制度、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社区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社区服务设施管理制度、社区治安管理制度等各项自治制度。

第二十四条

本《章程》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按国家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五条

篇8: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

随着城市化和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创新社会治理成为我国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经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城市社区担负着创新社会治理实践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任。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化,在赋予了城市居民经济自主权的同时也激发了其房屋产权意识,为城市基层实行群众性自治打下了基础。然而社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并没有带动城市社区自治工作的发展,“单位制”的逐步解体赋予了社会治理一些传统特征,城市居民正处于“单位人”到“社区人”转变的过渡阶段,极度缺乏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导致居民社区自治观念和参与意识的缺失。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自治仅仅停留在政策文本或者名存实亡的社区基本组织的“口号”之中。

学术界对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自治进行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社区自治参与现状、原因和提升路径等方面。例如,郑军认为社区职能定位不明晰、管理系统不健全以及社区自治法律不健全,导致目前我国社区自治建设发展缓慢、居民自治参与意识较低;李建斌、李寒从体制变迁的角度出发,发现城市社区组织的“准行政化”自治以及低社会关联度是造成社区自治参与不足的主要原因,破除困境需要削弱社区自治的政府构建性,提高社区的共同行动能力,培育居民的社区自治意识。以上研究多为逻辑分析和理论总结,少有基于心理层面考察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然而,城市居民才是社区自治的主体和利益相关者,对他们的参与意愿和背后因由进行深入探究,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积极性、改善社区自治现状。因此,本文基于对武汉市百步亭社区部分居民的实地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及其影响机理,为推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提供政策启示和建议。

2 数据来源与基本统计分析

本文深入武汉市百步亭社区进行实地调研。作为全国文明社区,百步亭社区可以看作中国和谐社会的缩影,展现出良好的城市社区风貌。此外,百步亭社区积极探索公共事务治理的有效途径,在社区居民自治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上有一定经验,以百步亭社区为样本,可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具有启示意义。本次调研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最终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93份,其中有效问卷186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百步亭社区居民对社区自治的参与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

3 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一般性描述

从统计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社区居民不愿意参与到社区自治中,这一比例达到了69.9%。通过调查与交谈发现,居民们对于社区自治的界定存在意见分歧,主要有以下观点:一是社区自治就是社区居民共同评选出小区负责人进行日常事务管理;二是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共同打造良好的小区居民环境和人文环境;三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居委会选举,并对居委会的日常运转进行监督;还有少数居民不清楚社区自治及其具体内容,大部分居民表示不知道社区自治的参与渠道。

具体到各变量方面,女性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高于男性居民,占比为68.4%;51岁及以上社区居民参与意愿整体强于其他年龄段,达到了83.5%;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居民不愿意参与社区自治的比例高于已婚居民,占比为74%;从受教育程度来看,社区居民学历越高,社区自治参与度越低。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最低,这一群体中愿意参与社区自治的仅为14.1%;从工资水平来看,月收入在4001元以上的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最低,占比为23.1%;从社区居住年限来看,居住时间越长,愿意参与社区自治的比例就越高;在参与过社区基层组织的群体中,倾向于参与社区自治的占比为72%。

4 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理论假设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发现,城市居民是否愿意参与社区自治受到了其自身有关的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首先对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然后运用相关数据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与检验。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理论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

4.1 年龄因素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

数据分析发现,居民的社区自治参与意愿随着年龄的增长趋于增强。其原因在于低年龄层的社区居民忙于学业、工作,正处于个人事业发展的上升期,无暇顾及到社区公共事务,对于社区组织的活动也尽量避免,内心对于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都较低。中年社区居民的职业类型和收入水平都趋于稳定,较之年轻居民对生活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是他们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对于社区活动的兴趣度较低,倾向于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当中。高年龄层居民多为退休人员,日常活动范围多在社区周围,社区环境、氛围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生活品质,因此他们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建设社区;此外,部分居民在退休后需要重新寻找生活寄托,有很大可能会选择参与社区基层组织充实自己。

4.2 性别差异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

调查发现,女性居民相较于男性居民更为积极地投入社区自治,究其原因,一方面男性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工作繁忙程度高于女性居民,分配时间参加社区组织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在大多数社区居民的已有认知中,社区自治需要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且常常会涉及到处理家庭纠纷,而女性居民更擅长和热衷于处理这类事务。

4.3 受教育程度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

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其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呈负相关,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就越低,反之,越倾向于参与社区自治活动。参与社区自治活动的居民往往是学历水平较低的下岗职工或者待业人员这些弱势群体,他们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量较大,也更加渴望通过参与社区工作来获取少量的生活补贴和满足一定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4.4 婚姻状况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

本次调研发现,已婚居民愿意参与社区自治的比例高于未婚群体。未婚居民大多处于低年龄层,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常用来参加社交活动来消除孤独感和焦虑感,而社区生活的存在感往往较低。已婚居民则倾注更多时间在家庭,陪伴家人参加社区集体活动的几率也较高,社区建设对已婚群体较为重要,因此他们投入精力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也更为强烈。

4.5 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

根据统计结果,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与其月收入水平成负相关,低收入群体中愿意参与社区自治的比例高于高收入群体。社区基层组织对于低收入家庭常给予物质的援助和精神上的鼓励,低收入居民有较高的共同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对社区的关注度也远远高于高收入群体。因此,低收入居民也愿意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回馈社区。

4.6 参与经历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

参加过社区基本组织的居民对于社区自治有较为强烈的参与意愿。有过社区基层组织参加经历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发展和建设都会保持持续、强烈的关注,他们熟悉社区运作,对于社区公共事务抱有较高的热情,社区自治参与意愿极高。没有参与经历的居民往往缺乏社区关怀意识,自觉参与社区活动和公共事务的程度也较低。

4.7 居住年限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

统计结果显示,居民在社区内居住年限越长,其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越高。居住年限较长的居民见证了社区的发展和建设,出于强烈的社区共同意识和社区归属感,愿意对社区倾注感情和精力来服务社区,使其取得更好的发展。居住年限较短的居民可能还处于对社区结构和环境的适应、熟悉阶段,对于社区事务尚不熟悉,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也较低。

5 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实证研究及基本结论

本文研究多个因素对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影响,而“参与意愿”为二元数据(binary data),因此运用SPSS软件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证实上述因素是否对城市居民社区自治的参与意愿产生影响,并进一步比较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

其中,因变量W代表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f1-f7为自变量,以此代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参与经历和居住年限7个影响因素;β0为常数项,β1-β7为7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

模型采用强迫引入法引入变量,统计结果如表1、表2所示。对模型系数进行综合检验发现,f2=23.537,=0.001<0.01。以α=0.05为标准,显然自变量f1-f7与因变量W所构建的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而模型中性别变量和受教育程度变量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与居民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无显著性关系,年龄变量、婚姻状况变量、收入水平变量、参与经历变量和居住年限变量的P值均小于0.05,可被认定为对居民的社区自治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见表2)。

回归分析结果与变量理论假设稍有差异,大部分理论预期符合实证结果。第一,表1对年龄因素、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居住年限的影响方向预估正确,年龄变量和居住年限变量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成正相关,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成负相关。第二,性别因素和受教育程度对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经过深入思考和原因探究可从以下角度解释:当前社会双职工家庭较为普遍,夫妻双方都要通过工作分担家庭负担,而且女性在工作之余还会承担更多的家庭事务,因此性别对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影响正在逐渐降低;随着基础教育普及工作和大学生扩招政策的推进,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正在普遍提高,受教育程度对于居民就业的影响已经不再占据决定性地位,因此受教育程度对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没有太大影响。第三,表2的输出结果中列出了各有效变量的回归系数B,可用于评价各影响因素对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影响程度大小,从高到低依次为:参与经历、居住年限、婚姻状况、年龄和收入水平。

总的来看,我国城市居民对社区自治的参与意愿较低,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有过基层组织参与经验、有长期固定居住场所、工作和家庭都比较稳定的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比较强烈。同时也暴露出目前我国存在社区自治功能丧失、社会居民流动性强和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对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推进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带来阻力。

6 政策建议

6.1 完善社区自治法律法规,完成政府社区治理的职能转变

修改、完善现有社区自治法律,着眼于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的法规政策,重视社会管理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健全我国自治法律体系,用有章可循的法律法规来明确界定社区多元管理主体的职能定位和权利范围,约束社区基层组织的自治行为。与此同时,理顺社区管理中政府与社区的共存关系,明确社区组织和政府的职能定位,建立新型的社区自治模式和社区基层组织架构。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的“舵手”作用,改变传统治理模式中的行政主导地位,将治理权利归还给社区,避免“全能政府”和“单位制社区”的出现,阻碍社区自治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自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财政环境,提供制度建设和指导帮助。

6.2 培育多元社区治理主体,拓宽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渠道

2016年中央城市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推广街区制住宅,增强街区活力和城市开放度,而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有必要在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后重新整合划定片区,扩大社区组织的管辖范围来培育多元的治理主体,容纳更多的社区治理参与人员和中介组织,构建新型的社区管理组织结构体系,拓宽社区居民的参与渠道,提高社区自治的参与度、质量和效率。例如“沈阳模式”:构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分别行使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决策权、执行权、议事权和领导权,各层组织运行对社区居民有较大的需求量,自然会想方设法吸收居民参与到社区自治中,使更多居民拥有参与社区自治的经历,提高他们对社区的关注度,重视推动居民之间的传达效应。此外,培育专业性较强的综合社区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实用性较强的公共服务,有助于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区健康平稳的发展和社会基层的安全稳定。

6.3 积极推广社区自治理念,增强居民社区共同感和自治意识

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区自治的发展,离不开作为自治主体的社区居民理念的转化,应该积极形成“社区主人翁”意识,而非觉得自己居住时间较短或仅是租住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同时,社区组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一是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加强社区自治宣传推广,例如通过建立业主微信群、社区微信公众号或者社区网站推送社区自治理念、社区新鲜事等内容来拉近居民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为居民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社区关怀意识。

二是建立社区内部的激励机制,落实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形成,密切关注有需要的居民为他们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公共服务。此外还可以设置社区自治参与奖励机制,对于社区自治参与积极居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来激发大家的参与兴趣。

三是定期开展有特色的、能够真正吸引居民的社区集体活动,如百步亭社区的“万家宴团年饭”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居民之间的开放度和包容度,增进邻里感情,还可以提升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从而积极参与到社区自治中来服务他人,回馈社区。

参考文献

[1].郑军.我国社区自治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理论界.2008.06

[2] .李建斌李寒.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参与不足:困境与突破.江西社会科学.2005.06

[3] .李蓉蓉.城市居民社区政治效能感与社区自治.中国行政管理.2013.03

[4] .黄德林陈永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及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武汉市、厦门市、沧州市的实证调查.中国软科学.2014.03

[5] .向德平申可君.社区自治与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重构.甘肃社会科学.2013.02

[6] .叶敏奚建武.发达地区城市社区自治: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上海市D区经验的探讨.地方治理研究.2017.03

[7] .陈家喜.反思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基于合作治理的理论视角.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8] .张平隋永强.一核多元:元治理视域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结构.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05

[9] .齐芳.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的社区管理创新探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上一篇:学习部部长自荐书下一篇:打雪仗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