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团,大舞台

2024-04-16

小社团,大舞台(精选8篇)

篇1:小社团,大舞台

小社团,大舞台

为建设学生喜欢的学校,给学生提供“扬长发展”的平台,北关欧堡小学组织了欢乐社团活动。“扬长发展”就是立足学校之长,弘扬教师之长,培养学生之长,实现学生特长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教师优势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学校特色发展和整体发展的和谐统一。

本着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的原则,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少科院、书画社、文艺社、益智社、健身社、英语社、红领巾仪仗队等七大社团领导机构,下设书法、剪纸、声乐、舞蹈、空竹、太极拳、小制作、球类、棋类等三十九个分社团,每位老师都担任一个社团的辅导员,每名学生都拥有自己心仪的社团。

社团由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组成,实行自主管理。社团小干部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设团长、副团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一名,有明确的分工。每个社团有社团名称,有社团标志,有社团团训,有固定的社团活动场地和内容,每周三下午为欢乐社团活动时间。每到周三下午,一千六百多名学生徜徉在自己心仪的社团里或唱、或跳、或画、或做……可以说“欢乐社团”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地张扬。

北关欧堡小学

刘振元

篇2:小社团,大舞台

在青园小学的校园里,活跃着多支社团,有Gogo社团、趣味数学社团、视觉艺术社团……这些社团,在同学们学习书本上的文化知识之余,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大家的业余爱好,也培养了同学们团结协作的能力。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众多社团之中,我最爱的就是我参加的合唱社团。

记得第一次来合唱社团,在将要跨入教室门的那一瞬间,胆怯、内向的我有了片刻的犹豫与退缩:陌生的老师、全新的伙伴、不熟悉的环境……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让人倍感无力与无所适从。“怎么办?”我的内心十分矛盾。这时,晴子出现在我身边,拉着我手说:“祺祺,我们一块儿进去吧!”晴子的声音像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她温暖而有力的手把我牵入的合唱社团的大门。

刚到合唱社团时,我们都保留着自己的个性与风格,都想把自己好听的声音展现出来,于是六十多个人扯着噪子吼的声音时常从合唱教室里传出来,毫无美感可言,更别说动听了,老师用第一次社团课的时间,用事实生动地告诉我们:独唱与合唱的是不同的。让我们都十分羞愧,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的声音收起来,融入合唱中。这个事例也是提醒我们:只有注重协作,才能把强大的团队实力展示出来。

童年的歌谣、美妙的童声很快就伴我度过了三个学期的合唱社团的生活,三年二期,为了迎接六月份在天心区举办的合唱比赛,老师从五月就开始准备,为了作品的需要,她把我们分成了高、中、低三个音部,我被划分在中音部,开始我很想不通,明明我的.声音很亮,我也非常想唱高音,为什么一定要让我唱中音?回家后,我跟妈妈说起了我的委屈,妈妈鼓励我找老师聊聊,听听老师原因。于是,第二天,我利用课间的时间飞奔到老师办公室,跟李老师说,我也想唱高音,李老师笑了笑说:“沐祺,中音也好,高音也罢都是合唱中一股力量,各有各的作用,一首动听的合唱歌曲,离开了哪个声部都不行,再说李老师觉得你的声音浑厚、有力,更适合唱中音,你先试试,如果那天李老师发现你的声音有了变化,我们再换好吗?”我欣然接受了老师的意见。合唱练习时,我按老师的要求,压低着噪子配合着其他的音部,哈哈……其实中音也蛮好听的。

6月18日,天心区小学的合唱比赛在湘府英才小学如期举行,作为第三个出场的我们以《玩具恰恰舞》、《The・Do・Re・Mi・Song》完美谢幕,赢得了观众与评委的一致好评,不管结果怎样,我想大家都是开心的,一个多月的紧张训练,合唱中同学们相互磨合,强烈的团队意识,让我们一次次超越自己。

篇3:小社团,大舞台

《福二摩斯》是李鹏飞于2014年12月31日自导自演的一部校园舞台剧,他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音乐系2011级学生,同时他也是一个怀揣导演梦想的普通人,一位追求戏剧梦想的年轻人。该舞台剧从编剧、导演、演员征集、排练、 后期制作都由李鹏飞同学一人完成,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色和青春风貌。他坦言,排演舞台剧,只为圆导演梦,用年轻人的言语讲述年轻人的故事,让大学生活留下与众不同的印记。

据统计,全国各地高校几乎都有从事戏剧活动的学生社团,大学生戏剧节也在高校学生中备受追捧,自从2001年 “北京大学生原创戏剧观摩表演”活动开始,之后全国及各地此类戏剧演出活动络绎不绝,如2001年创办的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至今年已是第十四届。应该说,大学生戏剧达到了一定的发展高峰,不断兴起的校园戏剧活动使大学生戏剧文化蓬勃生长,这些日益活跃而壮大的校园戏剧活动不仅仅为大学生打开了一扇面向戏剧艺术的窗户,更让专业的戏剧人士发现了一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新大陆。

一、湖南高校戏剧社团的现状

(一)数量统计

湖南省高等院校,有公办的,有民办的,有本科的,也有专科的,笔者受条件所限,难以确定精确的高校数目总数。 据不完全统计,在省会长沙的各高校里,大学生自发成立的戏剧社团将近百个1,从校园戏剧社团数量统计表格来看, 仅考虑目前处于活跃状态的戏剧社团,笔者在湖南省内26所普通本、专科高校中找了40个校园戏剧社团(截至2014年12月底),其中4所高校拥有3个及以上的校园戏剧社团, 4所高校拥有2个校园戏剧社团,而其余的高校均只有1个校园戏剧社团(如下表)。

从空间分布来看,大学生校园戏剧社团主要分布在省会长沙——17所高校中有29个戏剧社团,其中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商学院等剧社数量均有3个以上,已经达到发达城市高校校园戏剧社团拥有量的持平状态2。

(二)成立时间

据统计,湖南校园戏剧社团的成立时间跨越了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几十年,除了1972成立最早的怀化学院中文剧社之外,大多社团的设立均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

具体而言,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的剧社有6家:湖南师范大学的楚魂戏剧社(1992年)、中南大学的雷雨剧社(1997年)、湖南大学的艺巢话剧团(1996年)、长沙理工大学的青砖影视戏剧社(1998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萤火剧社(1998年)、湘潭大学的学生剧社(1999年); 成立于2000年至2005年之间的剧社有16家:新青年话剧团(2000年)、湖南工程学院的飞特戏剧社(2000年)、 湖南师范大学的先锋戏剧社(2001年)和七月戏剧社(2002年)、衡阳师范学院戏剧协会(2001年)和校园先锋剧社(2001年)、吉首大学的王子戏剧社(2005年)、长沙理工大学的寻航剧社(2003年)、湖南文理学院的中源剧社(2005年)、湖南第一师范的新苗戏剧社(2002年)、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的零度剧社(2004年)、湖南工程学院戏剧社(2002年)、商学院北津学院的风华剧社(2005年)湖南农业大学的虹剧社(2002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柠檬话剧社(2002年)、中南大学的花样年华话剧社(2002年); 而2005年以后,成立的校园戏剧社团有12家:长沙理工大学的汉卿剧社(2007年)、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英文剧社Circle stage(2012年)、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的骆驼刺戏剧社(2006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犀照戏剧社(2006年)、 长沙理工大学的蔚蓝话剧社(2008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紫云剧社(2009年)、国防科大的英文戏剧社Drama Society(2011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楚雷话剧社(2007年)、湖南商学院的翰枫剧社(2008年)、湖南女子大学的留影剧社(2008年)、湖南工业大学的桃源话剧社(2007年)、湖南理工学院的莎士比亚戏剧社(2009年)。

(三)组织管理

高校校园戏剧社团虽说是业余的校园组织,但就目前省内一些开办历史较长、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园剧社来看,剧社内部分工明确,组织管理是较为完善的。例如:湖南农业大学的虹剧社,剧社现有社员200余人,设立了编导、演员、 剧务、宣传、公关、活动和办公室7大部门,剧社坚持每学期开设培训课,内容包含编导、演员、剧务及化妆等,并邀请国家一级编剧及导演等省内外专业戏剧人士、剧社往届社员授课,连续10年坚持举办“校园戏剧文化周”、“戏剧演出季”、湘农学堂汇报演出等常规活动;中南大学的雷雨剧社、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萤火剧社、湖南师范大学的楚魂戏剧社等,除了内设社长、副社长、团支书之外,基本上均设有编导部、演员部、外联部、办公室、理事部、企宣部等部门,其中中南大学的雷雨剧社还设有配音组(2011新设) 3。这些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一般来说,社长、副社长全面负责社团的整体事务;编导部负责剧本创作、编辑、 剧务等工作;外联部负责组织活动、会议、交流与外界联系; 企宣部负责演出的服装、化妆、形象设计、宣传等工作。不论成员人数多少,各部门互相协作,团结一致,共同成长。

(四)题材剧目

大学生校园戏剧演出的题材选择十分广泛,不受拘束, 但来源形式有三种:一种是中外名家的经典巨作或改编作品,如:曹禺之《雷雨》《日出》《家》、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王蕙玲的《人间四月天》等,这种向经典致敬的形式是众多校园戏剧社团采取的方式,但作品中的核心观念和思想离现实较远,难以引起公众共鸣,其传播影响作用不大; 第二种是剧团社员原创的校园戏剧作品,如《我的母亲是条大马哈鱼》《绿尘》《我的革命世家》等,这种形式主要展现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现新世纪青年对于历史和革命的理解;第三种是利用名著进行改编的一些诙谐剧, 以调侃的语气,娱乐、游戏的精神,来影射当代社会现实, 如:《孔乙己》《三打白骨精》《新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游笑传》等,包括这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上演的校园舞台剧 《福二摩斯》《不二神探》也是属于此范围,这类剧目涵盖了学生们的个性和精神理念,其创作演出极大地活跃了大学生的艺术创作思维,培养了大学生在舞台上自如、松弛的表演能力,活跃了校园戏剧文化4。

(五)演出与对外交流

当代的校园戏剧团体开展的活动主要以校内的话剧演出为主,同时还会参加一些晚会的短剧和小品演出,根据不同戏剧团体的规模和影响力,其开展活动的频率也有很大区别5。

就湖南目前而言,长沙市内高校校园剧团分布集中,数量较多,相对而言,他们的校园戏剧发展较为成熟,相互之间经常会开展一些交流互访活动,很多学校的剧社都能拿出相当有质量的剧目,几家格局较成熟的社团,如湖南师范大学楚魂戏剧社、先锋戏剧社,湖南农业大学虹剧社、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萤火剧社、中南大学雷雨剧社、长沙理工大学汉卿话剧社、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风华剧社都有曾经参与大学生戏剧节的尝试和成功经验,而其他地州市高校戏剧社团的演出活动范围主要限于本校区域内,或校与校之间的交流。

二、湖南校园戏剧社团的特点

(一)虽无经费,但不减热情

校园戏剧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都是由校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或艺术教育部门负责管理, 但由于经费不多,能够用来支持校园戏剧活动的能力就十分有限或基本没有。因此,大学生戏剧活动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资助,然而由于各赞助商的宣传目的,需要考虑受众影响、预期收益等因素,提供资金有很大难度,从而对校园戏剧社团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目前除了几所有影响力的高校戏剧社团能得到一定数额的经费支持之外,大部分省内高校戏剧社团因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投入,所面临的都是一种“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不仅省内许多戏剧社团的学生们是如此,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戏剧节的学生中,更是有许多孩子自费演出,甚至有时吃住都成问题的他们,却可以激情而成功地完成表演。这些没有经费、没有服装、没有道具的困难并不会遮蔽这些大学生用戏剧表达内心的豪情壮志,除了热爱一无所有,虽无经费,但热情不减。

李鹏飞的校园舞台剧也是如此,《福二摩斯》的演出预算计划就包括舞台布置、背景(幕布、函架、支架、横幅、 壁纸、LED荧幕)、摄像、服装、道具、化妆、海报、节目单、 人员统筹等方面内容,预计达到了两万,尽管这部舞台剧最终得到了长沙市内四家公司的支持和赞助,但筹款总额也不过一万,为了坚持完成这部剧的演出,其余经费完全依靠李鹏飞同学自己补上,而且全剧排练的联络费用、视频音频制作、MV制作(预告片及演员介绍)、后期制作都是他一人完成。

(二)虽非专业,但彰显快乐

戏剧毕竟是专业的艺术门类,有自身的特点、形态、规律和手段。大学生们自己创办的校园戏剧社团区别于主流戏剧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它的校园性,即业余性:没有专业的戏剧老师,没有系统的戏剧学习和实践训练,都是单凭热情和勤奋来维持,不免就会带有盲目、随意和不稳定的色彩。 加上本省戏剧资源匮乏,大多数学生对戏剧只能停留在文本阅读上,空有一腔的热情,却缺乏营造戏剧艺术文化氛围的手段和方式,他们明白为什么戏会越来越差,主要是因为戏看得太少,不懂得什么叫戏,什么叫话剧,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绝大多数的戏剧社团6。在校园舞台剧《福二摩斯》的创作过程中,李鹏飞同学也许并不清楚戏剧该怎样才有“戏剧性”,也许在创作中,他不知道该如何组织戏剧场面、如何组织人物关系、如何能使整部舞台剧更具观赏性,如何能使戏剧冲突更为明显激烈,仅是凭借自己的想象、感悟、热情等来创作,靠他一人选定演员,也仅靠他一人导演,从整体上来说,演员、导演、灯光、舞台、音乐等等都是业余的。

然而,校园戏剧社团是给戏剧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大学生书写和排演戏剧,不是要成为明星,也不是今后要从事这样的工作,而仅因为他们在做着纯粹而快乐的事。虽然类似这样的校园戏剧现在看似是业余的,将来也许仍是业余的,但他们高扬起戏剧梦想的风帆,彰显出极大的激情和动力,赋予了校园戏剧丰富的内涵和精神,虽非专业, 却始终彰显快乐。

三、湖南校园戏剧社团的发展与要求

(一)校园戏剧社团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内在要求

1. 保证充足、优良的学生成员是社团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大学生校园戏剧社团的前提和基础就是稳定的团队和人员,而由于校园剧社的成员始终在流动,社团人数从大一到大四总体呈递减的趋势。一般都是在入学第一年社团招新时加入社团,第二年的人员急剧下降,第三年和第四年面临着毕业实习、就职的压力,很少参加社团活动,戏剧社团的质量好坏也就因人员不断更替而起伏,有时社团重复编排或已成保留节目的剧目,也会因为老演员的离去,新演员的登台影响到演出的质量。

因此,有高素质的成员才会有一流的社团,以老带新, 不断培养剧社骨干力量,始终以一个团队的精神和意念来排练和演出,以高年级的师兄师姐,带动低年级的师弟师妹, 从初始话剧,到做剧务,从演小人物,再到成为主演,从舞台灯光、道具配备、场记到排练演出等等,都应增添源源不断的新人,而避免社团断层现象的出现。在这种强大团队凝聚力的影响下,再加强社团成员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 使这些有极强表现力和活跃思维的学生们能尽情地融入舞台、充分展现戏剧的独特魅力。

2. 挖掘和打造强劲的创编团队是社团发展的必备方式和手段

大学生戏剧社团为我国的戏剧活动培养了大量的后备力量,孩子们将自己的业余时间投入到校园戏剧的热浪之中,或创作剧本、或参与编导、或担当演职人员,这种曾有过的零距离接触的亲身体验,都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

当然,由于大学生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认识还欠深刻, 社会阅历有限,视野也不够开阔,因而对于剧本编创就有着不成熟的一面,比如:校园原创剧目经常呈现出盲目追求大剧本,但又把握不住,表现出手法匮乏、深度不够的缺点; 对于一些先锋剧的尝试与创作,容易偏重于荒诞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表演上往往导致歇斯底里的状态;还有的在编创上盲目追求显性的戏剧冲突,虽“有一些校园戏剧编剧注意到戏剧矛盾和冲突要从剧作的深层开始萌发,但在戏剧冲突的具体设置上却又不自觉地走向了二元对立的固定圈套,使得剧作中人物性格呈现扁平、戏剧冲突生硬的状态”7。因此, 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科学遵照戏剧创作规律来规范、引导校园戏剧社团编创人员,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并打造和挖掘强劲的创编团队,不仅对大学生戏剧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是促使社团良性发展、不断蓬勃发展和壮大的必备方式和手段。

3. 拥有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指导教师是校园社团持续长久的辅助力量

如日本、柬埔寨、越南等某些亚洲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的各大高校都有自己专门的戏剧教育老师,进行戏剧研究和实践指导,而在大陆各高校里,除了艺术院校的戏剧专业开设有系统的戏剧课程之外,其他综合类大学、理工类大学几乎都没有专业的戏剧指导老师8。就笔者对湖南省内各高校校园戏剧社团的了解,除湖南农大虹剧社拥有本校固定的指导教师之外,其他高校的戏剧社团都是没有的。除此之外,全国其他高校也仅有少数高校戏剧社团拥有专业的戏剧指导老师。

其实,为避免大学生们在盲目中重复走老路,走弯路, 拥有一批具有戏剧心和奉献心的校园戏剧指导老师往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尤其是若能在普通高校中开设戏剧实践课程(公共艺术选修课),排演若干小型的剧目,将校园戏剧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便是社团持续长久的辅助力量, 也是校园戏剧艺术最终实现的教学效应。

(二)校园戏剧社团发展的硬件支撑和资金来源

1. 免费利用高校“学生活动中心”,提供硬件支撑

从校园戏剧艺术活动的规律看,戏剧活动属于小剧场艺术,对演出场地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剧场,代表着不同的水平、不同的号召力、不同的影响力。虽然校园戏剧社团能在教室、广场、台阶路边练习和排练,但这样的表演始终不具有正式性,社员总会缺乏归属感。尽管学校礼堂、音乐厅或剧场规范而正式,能让校园戏剧剧目的表演吸引更多的观众,有更好的舞台效果,但这样的演出场地都要经过严格的申请审批,学生是很难进入的。

据了解,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针对学生社团活动曾规定,高校社团活动一般集中在一个统一地点举行,并在原来纪念俱乐部的基础上,改扩建了南部学生活动中心,建造庞大的“学生俱乐部”为各种学生社团活动服务,这说明,高校校园社团活动是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多方面的硬件支持的。因此,中国各大高校是否也能仿效此类办法,免费、适当合理地开放学校的“学生活动中心”,并由高校团委或相关艺术教育部门进行管理和规范。从整体上看,既能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的场地空间和资源,又能满足校园戏剧社团的需要, 最大限度实现为学生服务,是一个既经济又实用的办法。

2. 拓宽校园戏剧社团的资金来源,营造高校戏剧社团品牌效应

当前状态下的经费不足已成为大多数高校戏剧社团发展的瓶颈,长沙几家高校戏剧社团目前就面临着场地的缺乏以及经费的不足问题,有些同学提出“建议做一些贫穷戏剧, 尽可能减少开支,或者加强自身外联的力量”9,说明拓宽校园戏剧社团的资金来源,争取多元化的经费渠道的方式, 已然成为大学生戏剧社团生存问题的必然选择。

首先,高校联合部分爱心企业,加大对校园戏剧社团的关爱和帮助。

学校的资金支持是校园戏剧社团的重要方面,尽管期待高校应加大对此方面的投资力度,但学校的财政预算毕竟有限,划拨一笔专门用于社团建设的专项资金的想法仍不够现实。目前可行的是:高校在扶持的基础上,在统一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联合部分爱心企业,鼓励校园社团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寻求社会的支持。2006年度的首都大学生社团文化季,就最早采用了吸纳社会资金,采取企业赞助、扶持的方式,来弥补音乐社团建设资金的不足10。校园舞台剧《福二摩斯》的成功演出,也离不开五家爱心企业的帮忙和资助。

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在高校的管理和监督下,社团积极通过企业的赞助,获取活动的经费,解决难题,赞助商通过资助,也可以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博得社会对此品牌的认可,社团和企业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其次,高校戏剧社团实现自身激励机制,营造自身品牌效应。

浙江师范大学的“阿西剧社”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社团之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阿西剧社已经成长为集编、导、 演于一体,体系比较完善的剧社,并且形成了春季·小剧场、 夏季·毕业汇演、秋季·迎新演出、冬季·内部公演为核心的品牌活动。由于多年的耕耘和积累,阿西剧社已经两次获得大学生戏剧节金刺猬奖,在浙江师大校园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的“虹剧社”连续10年坚持举办“校园戏剧文化周”、“戏剧演出季”、湘农学堂汇报演出等常规活动,也已成为我国高校戏剧界的一朵奇葩,被誉为农业类高校诞生的“戏剧精灵”⑪。除此之外,还有高校为了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每年会对学生社团进行综合评估,设立大学生社团活动奖励基金,如:复旦大学从2000年开始就由财政拨出专用款100万元设立首期三年的学生社团专项支持经费,通过年度优秀学生社团的评选活动,对精品社团的日常建设和活动进行重点支持⑫。

因此,省内高校戏剧社团应该注重自身社团活动的实效,提升社团的水平和层次,逐步建立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活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使戏剧社团能够制度化、规范化,并逐渐打造出自身的品牌效应,为社团营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这也是赢取更多资金来源的又一出路。

(三)校园戏剧社团团队发展的媒介手段和网络方式

1. 利用校园戏剧社团自身的交流和传播功能,推动校园戏剧社团发展

校园戏剧具有稳定而强烈的传播功能:参与、策划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受众绝大部分也是学生群体,校园戏剧的推广和开拓,同样也离不开学生,校园和学生就是最大的媒介和传播者。2011年成立的“长沙校园戏剧社团联合会小组” 是一个自发的、非官方的组织,参与方是长沙的主要高校校园戏剧社团,其宗旨是提供长沙校园戏剧信息交流平台, 为长沙的校园戏剧加油。单个社团的力量是很小的,这个联合会小组将各社团的力量聚合起来,形成一个联合的对外整体,各社团既能交流、探讨社团的发展,也能在一起进行剧目的演出、合作,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校园和学生,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大的传播体。

2. 利用信息化网络交流方式,打造校园戏剧社团推广平台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互联网早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利用信息化网络交流方式,打造一个规范的校园戏剧社团推广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舞台剧《福二摩斯》在演出前两周,分别在优酷网和腾讯网上发布了“预告宣传片”和“演员介绍”的视频资料,引发了长沙市各高校戏剧社团的关注和期待,也引发了校园同行的大量转帖,为剧目的演出预设了很好的铺垫,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再加上,网络宣传制作周期短,能够及时变更宣传内容,实现信息互动传播,具有极强的实效性和时代感, 校园网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构建起来的校园内部网络,拉近社团之间、成员之间的联系,能有效地促进社团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但目前有关戏剧社团的网站还比较少, 全国只有作为教育网高校社团联盟下属的“全国高校戏剧社团联盟网”⑬,湖南省内也只有“长沙校园戏剧社团联合会小组”⑭一个较为全面、专业的戏剧社团网站。由此,多建立同类校园戏剧社团网络体系,为爱好校园戏剧的学子们构建一个交流的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3. 利用其他媒介手段,拓宽校园戏剧社团发展空间

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校园戏剧社团传播的媒介手段也不乏前面的两种,还可通过报纸、电视、 广播、竞赛等方式,对校园戏剧社团进行推广和发展。

首先,一如既往地举办高校校园戏剧节,让校园戏剧社团里的戏剧作品在舞台上进行演出、展示。尽管目前大学生戏剧节的规模和水准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专业性不够,但通过这样类似的活动,可以促进各校园戏剧社团的长足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各戏剧社团获得了自身的成就感, 提高了知名度,通过协助和竞争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为校园戏剧活动的开展争取到了更多的资源,帮助校园戏剧更加健康地成长。

其次,可尝试与电台、电视台合作,打造知名度,拓宽校园戏剧社团的发展空间。近年来,“电视话剧”开始盛行, 从2010年台湾电视台的《疯狂电视台》,到2014年陕西卫视的《华夏微话剧》、湖南卫视的《星剧社》,这样一种大规模地将话剧搬上电视、以话剧文化为载体的电视革新运动成为新的焦点。高校校园戏剧社团若能寻求一定机会,尝试参与这些节目,则能大大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拓宽校园戏剧社团的发展空间。

四、总结

从校园舞台剧《福二摩斯》来看,校园戏剧从诞生那天起,就成为了青年学子们的热情的追求对象和理想的精神灯塔。无论是排经典剧目还是原创剧目,都会有很多思考的余地和空间,既能原汁原味,也可自由发挥。尽管校园戏剧依然是草根的、业余的,未来也许也将是如此;尽管困难重重, 依然存在许多缺陷,但我相信,这一批又一批狂热的学生们, 依然会坚持不懈,依然会在体验中成长,在参与中创造,在进步中升华。

摘要:校园戏剧社团的发展因其自身的“业余性”而受到种种限制,虽与专业戏剧院团无法媲美,但大学生身上的勤奋、激情却推动高校戏剧文化艺术不断前进。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戏剧社团的发展也尤为迅猛,近些年来,湖南大学生戏剧社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极大影响着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本文旨在客观地描述湖南校园戏剧社团的现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些许设想,以期为湖南校园戏剧社团的壮大繁荣提供可能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校园,戏剧,大学生,社团

参考文献

[1]孙文辉.湖南大学生戏剧的历史与现状[J].创作与评论,2012(10).

[2]余松鹤.当代校园戏剧文化传播现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3]邹慕晨.为了大学生戏剧的明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

[4]楼莹璐.校园戏剧的文化建构作用——以浙江师范大学阿西剧社为例[J].大众文艺,2013(11).

篇4:小社团,大舞台

关键词:新闻社团活动;综合素质;实践者

刚接手了一个新班,几节课上下来,课堂上很沉闷,回答问题要点兵点将,即使是站出来的学生也常常是支支吾吾,很不大方;更让我诧异的是有一次提问学生国家当前主要领导人时,居然一问三不知,问及最近国家大事时,能回答的也是寥寥无几,小干部的工作效率也非常低。我觉得孩子们对学习、对生活似乎缺少一种热情,一种关注,一种思考。怎样改善这种状况呢?我想到了把“新闻文化”融入学生生活。于是在班级成立了新闻社团,分成若干个小组,人人都参与。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常常令学生受益匪浅。(1)“新闻早点”津津有味。利用校门口的活动黑板,社团成员负责每天早晨在第一时间里向师生们报道国内外的一条要闻。(2)“新闻晨会”风雨无阻。每周四定为新闻晨会,由社团成员设计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如,擂台赛式,游戏形式,“模仿秀”,现场互动式)。(3)小记者素质赛跃跃欲试(新闻小报、新闻摄影、小记者采访、撰写新闻稿)。(4)小记者培训形式多样(参观学习、新闻再现、答小记者问、座谈会)。(5)爱不释手的新闻作业,可以是剪贴,可以是读写绘,也可以自己撰写采编。

因为有津津乐道的新闻,使社团成员“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为有精彩纷呈的新闻活动,历练了学生,也彰显了教育的精彩,使学生综合素质厚积薄发。

一、增强了学生掌握信息的能力

由于社会生活的开放,国内外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日益加强。传播信息的渠道增多,传播的信息量增大,社会的信息化,又促使家庭的信息化,孩子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接触到许多信息。同时,在大量信息潮水般涌来的时候,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积极的和消极的信息同时涌向孩子们。而孩子们对信息的感受能力很强,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却很差,这样就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毒害。因此,通过“新闻早点”“新闻晨会”的锻炼,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采集、筛选、提炼有价值的新闻,而且信息量大大加强;在“新闻评论”等环节中通过舆论力量又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抵制腐蚀信息的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与人竞争合作的能力

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班上总有些有能力却怯于竞争的学生,现在这个社会你不仅要有才更要有自我推荐、敢于竞争的勇气,于是我组织“小记者素质赛”,鼓励和推荐他们参加,活动中他们的小记者能力(写作能力、播报能力、采访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在竞争中得到学习、锻炼、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自信的满足、成功的体验——竞争并不可怕,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更可怕!于是,更多的孩子勇敢地走进了班干部、校大队委的竞选行列,在学校的各项竞赛活动中跃跃欲试;而在学做小记者,进行角色大体验时,都是以团队为核心力量的,为了保证采访质量,队员有分工、有合作,他们对采访对象先进行采访前的背景调查,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跟踪采访,自行查找资料、安排时间和方式、自行设计汇报成果,情不自禁地感叹:“在新闻社团活动中,我们学会了策划活动,学会了和队员们合作,懂得了分享智慧的快乐……”是的,当他们自信地、眉飞色舞地描述各自的采访花絮时,不难发现,他们体验到了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树有长短,人分高低,水有清浊,面分丑俊,芸芸众生忙碌在大千世界,他们都离不开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永远是紧密相连的一对联体兄弟,只有明智地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才能在积极竞争的同时,发扬光大团结协作精神。

三、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经常听见有些家长抱怨孩子说:“你刚才怎么不叫人,一点也没有礼貌,下次再这样,就不带你出来了。”看见家长一脸的不高兴,孩子的心里更委屈了。是呀!现在的家长上班都很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一起玩、与孩子交流,导致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差,不愿意和别人说话,不会与人合作,若我们学校教育再不注重此方面培养,孩子就很难适应社会生活了。新闻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予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很大的锻炼。新闻播报,练的是口语表达,撰写新闻稿练的是书面表达,小记者采访练的是谈话艺术能力。此外,在交往活动中,学生还领悟了一些交往技巧和方法。如,在对方发表意见时,要认真倾听,不要轻易插嘴;在交谈时,还要注意谈话对象,与同辈人交谈可以随和、大方;与长辈交谈应有礼貌、讲分寸等;交往过程中还要关注一些非语言行为,因为一个人的态度和感情总是会在语言声调、眉宇眼神、面部表情、举手投足中流露出来;学会了在社会交往中热情有礼,宽厚待人,交往成功就不难了。难怪有家长说:“原来我孩子见人说话就脸红,不愿和别人多打交道,自从当上了小记者,每天都能主动和邻居打招呼,还经常出门帮我买东西呢!”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人士,他们有些创新,有些实践,有些左脑发达,有些右脑发达。但是那些真正对世界有重大贡献的人,我想他们不仅是创新者,也是实践者,比如说爱迪生、比尔·盖茨、Larry和Sergey,都是很好的例子。一個真正的创新实践者每一次在创新的时候都忘不了实践,在实践的时候也忘不了创新,这样的人,我想才是新世纪不可缺少的人才。故我们在教育改革领域可以大胆借助新元素,利用类似的新闻社团活动,活化教材,动化课堂,达到优化教育效果的目的。

篇5:小课堂,大舞台

——浅谈乐理教学和情感教育在初中音乐课上的灵活运用 一位同行调侃道,“音乐课就是古时候大户人家的„姨太太‟,虽然„老爷‟喜欢,无奈也得受到„大太太‟的压制。”也许在众人看来说的是笑话,但也不乏一定的现状分析。虽然有“素质教育”的大旗为我们护驾,有“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的目标为我们“导航”。但体制的“框框”、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领导乃至学生的眼中早已刻上“副科”或“小科”的印章,音乐课学与不学都已是无关紧要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对自己则必须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那么,“好好上课,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眼下的第一要务。

新课程标准在多处强调,“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心灵的艺术。”那么,怎样找准音乐课的学科位置,让领导认可,让学生在感受、鉴赏的同时,愉悦身心、张扬个性;笔者在摸索践行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拙见,与同仁共勉。

一、在知识的浸染中歌唱。

新课标要求初中音乐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感受和鉴赏能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感受的过程中更准确的理解和感受音乐。新课程要求我们淡化双基,淡化识谱教学,并不是要我们放弃乐理教学,而是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我们农村的学生乐理知识储备基本是空白的。初中阶段有很大一部分的乐理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如果想让学生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学习乐理,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1、投其所好,掌控“流行”。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相信很多同行和笔者有相同的感触:现在的孩子对流行歌曲的追捧热情空前高涨。那么,我们不妨投其所好,根据我们的教学需要,从教材拓展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热爱的歌曲成为我们剖析乐理的载体。例如:讲解四四拍的划拍图示,笔者大胆的尝试选用周杰伦的《青花瓷》,曲调优美,舒缓。有“周董”的歌声带孩子们划拍,课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就地取材,化繁为简。

我们现行苏少版教材也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素材,例如:进行“节奏”教学时,苏少

版九年级下册中的《只要高兴就好》就非常适合,歌曲当中有大量的说唱部分,节奏疏密结合,把说唱部分作为节奏教学的谱例,有了说唱的铺垫,学生对于“八分”和“十六分”音符很容易就接受了。

当然我们教师本身也要更新评价观念,不要去强迫学生“通”甚至是“精通”,只要孩子们愿意“知道”就可以了。所以节奏教学过程中概念性的东西不必要求学生一定明白“为什么”,会“拍”会“唱”可以表情达意就足够了。

3、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有些乐理知识在我们把它完整的呈现给学生之前,首先对它进行解剖。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构造和形成,这样可以将乐理知识正确地运用于理解感受、表演音乐的实践中。例如苏少版七年级下册中的《森林中的回声》,歌曲多次出现“渐强”和“渐弱”,如果没有任何铺垫直接出现“mf”和“mp”,那学生最多也只能知道有它的存在,至于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那一定会出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尴尬局面。用声音大小的对比先引出“p”和“f”也就是强和弱,那么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过程就是渐强和渐弱,有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在,乐理知识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也就水到渠成了。我们的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生动活泼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眼光、丰富的想象、灵性的思考、作为教师应该让他们在音乐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生长。

二、在个性的飞扬中歌唱。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聆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造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个圆圈——○在学生的眼里可以是乒乓球,也可以是句号,一百个孩子有一百个答案。因为他们有发现的眼睛、有创造的潜能。在文化日益繁荣的当今社会,在音乐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敢于打破常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笔者有一点颇浅的尝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渗透创新思维,培养合作意识选定为一个切入口,来设计课堂教学。

1、预设平台,辅助创造。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这是罗曼.罗兰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初中生是一个充满

朝气的年龄段,他们的头脑中有创造的泉眼。例如,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锦绣江南》中介绍民族拉弦乐器时,笔者尝试让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乐器,课堂上居然有一个学生拿着竖笛对着各种高矮不同的瓶子发出的敲击声校对音准,用小石子和易拉罐做成的沙锤,用长短不同皮筋和尺子做成的拨弦乐器……学生动手了,也动脑了,在品尝成功的喜悦之余更激发其敢于创造的意识。

2、放飞想象,引领创造。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例如苏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欣赏曲目《百鸟朝凤》,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用语言、绘画、表演等形式来描绘听到的音乐形象,在欢快热烈的音乐氛围中,学生兴趣浓厚,擦出了好多创造的火花。

3、诱发兴趣,激励创造。

“兴趣是创造的源泉”,在教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青春舞曲》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变形记”环节。分别播放由“2005年超女”演唱的慢拍版《青春舞曲》、rap版《青春舞曲》。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歌曲演唱速度、力度的改变对歌曲情绪的影响。那么多学生们熟悉并喜欢的歌手使课堂达到了一个“沸点”,这时候笔者适时的加入了“创作”环节,“用你喜欢的方式演绎歌曲”,表演过程中有歌有舞,小组的合作精神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在心灵的净化中歌唱。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情感的渗透力量上胜过其他一切艺术形式。语言的终止是音乐的开始,它是陶冶情感,净化心灵的有效手段。情感互动是音乐课的纽带,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只有牢牢抓住了这条主线,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实现音乐教学“以情感人”的教学目的。初中生骨子里充满着“叛逆”和“不屑”,教师的“循循善诱”可能也被他们解读为“教条说教”。而音乐却不同,它可以直至学生心灵,让快乐的更快乐,让悲伤地更悲伤。精彩的音乐,能使人的心灵获得慰藉,能让人的生活得到启迪。笔者在这个方面是颇有体会的。

1、歌声让友情更和谐。

七年级的学生进入到新的环境会有好多不适应,我们的音乐课在这一点上就可以充当一个媒介,拉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例如,苏少版七年级上册中的《希望与你同行》第一环节就设计为同学间做自我介绍,有的同学还为音乐课规划了美好的蓝图,在“希望与你同行”的歌声中,学生脸上的陌生和拘谨慢慢淡去,快下课时,学生已经能在小组活动中打成一片了。

2、歌声让大爱更深远。

现在的好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相对较强,有些学生的“大爱”思想意识淡薄,笔者在音乐课上做了一些“软化意识”的实验,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苏少版七年级上册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九年级上册中的《爱心满天》。这些歌曲都是进行爱和感恩教育的优秀素材。笔者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加入了几处“灾难篇”例如“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让和平年代的他们直面灾难。把教材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在音乐的渲染中,有的孩子甚至留下了眼泪。这时候,教师什么也不用说,不用做,音乐已经代替我们触摸到孩子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3、歌声让意识更增强。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课题是《绿色的呼唤》。绿色,生命贯穿整个单元。教师在这里充当了一个“环境卫士”的角色,利用书本中的素材,带领学生“去植树”,去看望“受伤的丹顶鹤”,为“逝去的的女大学生”扼腕叹息,所有的情感和语言在几个音乐作品中诠释的淋漓尽致。这时候的“环保意识”犹如“春风化雨”一般流入学生的心田。通过歌唱,同学间相处得更好,更懂得关爱他人,环保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当然,在音乐课上讲“思想”,谈“道德”,一定要审时度势,根据教材的情境需要,切记走进了一种误区。用各种各样的媒体手段只为抓学生的眼球,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看客”;适当的“花架子”是锦上添花,一旦过了,就只剩“架子”,而失去“花”了。因为我们毕竟是“音乐课”,而不是“政治课”。

鉴于此,习惯把音乐课称作“唱歌课”的该无语了,小小的“唱歌课”里有广博的空间供我们一线教师去发掘,去发挥。借助音乐课,让学生的知识得以浸染,个性得以飞扬,心灵得以净化。让音乐课的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了无痕迹,还需要所有一线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

篇6:大盒子小舞台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的动手操作性非常强,需要同学们开动他们的创作力和想象力。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同学们学会基本的设计理念以及基本的制作工序。提倡同学们互相合作、探究和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以纸盒等废旧物品为基础材料,利用绘画、剪贴和捏塑等综合方法,制作一个小舞台。

二、方法与过程:从学生平日随手可得的材料入手,通过合理的想象,艺术的再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同学们热爱生活的情绪,提高同学们的动手创作能力,培养了同学们对环保的理念。

重点难点:

一、重点:利用随手而来的废旧材料,在盒子里创造出一个独特舞台。

二、难点:合理应用材料,正确表达自己的创意。

课前准备:

一、教师:PPT展示

二、学生:制作材料以及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借物小人》视频43:50 师:动画片里面的小房子装载着老主人的梦想,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让小小人住进来。抛出今天的主题:同学们,今天俞老师和大家做一回小小人,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小世界。世界虽然不大,只是一个小小的纸盒,但是它装载着同学们的梦想与创造,这个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二、课题板书:大盒子小舞台。

三、PPT展示:

(一)、开拓思路,盒子妙用。

1、同学们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大盒子,我们首先来给它们进行分类。按形状分:方形、圆形、多边形。(请同学们展示下小组准备的盒子)按材质分:纸质、塑料、木质、综合。

2、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形状、质材、色彩),你觉得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3、看看盒子的造型图片(多媒体展示课件)

(二)、方法指导,巧变盒子。

教师:为了使盒子变成心目中的舞台,他们是怎么制作场景的呢? 展示3种盒子外观改变的方法:

1、斜线切割

2、直线切割

3、撕开一边

4、整体制作

最后小组初步讨论自己的盒子制作设想并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给30秒时间。

请个别小组回答本组的主题。

四、探究:

如何使薄薄的纸片立起来?

师:同学们小组讨论下,30秒时间,怎么样才能使纸片立起来呢? 教师示范一种方法。

五、制作场景,进行美化。

教师:盒子底座完成了,这就像舞台已经搭好了,还需要配置一些必要的东西。请同学们讲一讲还需要添置些什么?(学生谈设想,教师点评。)

六、学生作品欣赏:PPT展示

篇7:”小舞台·大梦想“主持稿

1:理想是海,掀起惊涛骇浪;理想是浪,考验万船千舟;

2:梦想是你生活的航标,梦想是你美好的憧憬。

1:理想是舟,装载远行的人;理想是桥,渡你淌过万水。

2:梦想是你理想的翅膀,拥有梦想,才拥有未来。

1、2:“小舞台·大梦想”演讲比赛现在开始。

1:下面有请三(1)班,同学演讲《》,请同学做好准备。

结束语:

1:同样的土壤,同样的天空,我们可以播下不同的种子;

2:同样的季节,同样的时间,我们将会有不同的收获。

篇8:小社团,大舞台

——累计演出三百余场, 受众达15万人次, 占安阳市区人口的八分之一, 当地媒体记者采访时观众真诚的说:“这才是群众的艺术馆”。

——参演业余演出团队从最初的8支, 发展到38支, 演员达3000余人, 大批热爱文艺的群众登上这个舞台, 许多原来的专业演员、乐手加盟, 演出水平不断提升, 演出群众笑称:“这里是我们的《星光大道》。

——每逢佳节, 这里都能推出主题鲜明的晚会, 俨然是当地主流文化的聚集地。

——这里已成为市民周末文化活动的必选场所之一, 这里的演出队伍已高举“百姓舞台”的旗帜走进工地、农村、广场, 而每当当地有全市性的大型活动, 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一个小小的百姓舞台, 与当今动辄百千万大投入、几万观众拿着望远镜看明星的大型演出相比, 产生的社会效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且充满活力, 这对于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 办好公益文化事业, 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其一, 群众文化活动要适应群众多元文化需求的趋势, 建好公益平台, 激发群众自身的能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强, 同时也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 人们不仅从电影电视、大型专业文艺演出、阅读等文艺形态中获取欣赏艺术的满足, 还有强烈的参与艺术的需求, 在参与的过程中, 获取深度艺术体验、陶冶身心的满足, 既要看, 还要演, 两者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人群都相当可观, 可以说群众不仅有强烈的文化需求, 本身还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力量。百姓舞台的实践, 符合了这个趋势, 选择了适当的切入点, 使群众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得以释放, 从而以较小的投入,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百姓舞台初创时, 工作人员专门做过调研, 市区有一定规模的群众业余演出队伍不过几只, 因此, 最初只打算每月演一场, 虽然演出队伍热情高涨, 但观众从哪里来?这些队伍能支撑长期的演出吗?群众很快给出了答案:演出群众自己去请观众, 然后一传十, 十传百, 这种情况没持续几个场次, 工作人员就不得不为人多座位少而犯愁;而演出队伍发展的更快, 上百人的队伍很快发展到二十多只, 有歌舞团、合唱团、豫剧团、交响乐团、民乐团, 不仅人数众多, 种类丰富, 演艺水平也逐步提高, 以至于工作人员按每周一场安排, 还不得不为安排场次费尽心思。如此繁荣的景象, 在当地的文艺演出市场上还很少见。这非常生动的说明, 只要紧紧依靠群众, 引导得当, 搭建一个或多个平台, 就可以激发出群众旺盛的文化需求和参与文化活动的巨大热情, 用自身的力量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良性发展。

其二, 群众文化活动要坚持以服务为核心, 在服务中引导, 促进其健康发展。新形势下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与以往以单位为载体的组织形式不同, 表演者更多的是群众自由结合形成的团队, 观众则纯粹是自由参与, 这使得活动具有了两个相互交织的属性, 即自发性和公共性, 他们源自于群众的自发活动, 追求的是自娱自乐, 但同时又是一种公共活动, 不可避免的对公众产生影响, 这就要求既要提供一流的服务, 满足群众自发活动愿望, 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其朝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个百姓舞台, 通过五个杠杆, 成功实现了既服务又引导, 给这里的活动注入了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通过音乐厅和排练厅免费开放向公众提供了基础服务, 并不断改善舞台和剧场的设施, 吸引演与看的群众走进舞台;二是通过设置专家评委评选优秀节目、创新节目, 引导演出节目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提高水平, 不断创新;三是通过举办优秀节目展演、重要节庆主题专场演出, 打造主流文化, 弘扬主旋律;四是为演出队伍提供艺术指导;五是随着演出队伍的不断扩展, 实行签约制, 约定“百姓舞台”加盟演出队, 定期定时演出或排练, 进行适度的管理。这五个方面, 都是以服务为核心, 所谓引导也是在服务中实现的。

其三, 群众性文化活动要牢牢坚持公益性质, 彻底去除商业化, 落实文化惠民。群众舞台从一开始就是以公益事业的形象面世的, 其根本宗旨是落实党和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 这种公益性质, 是它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百姓舞台起步发展的过程中, 怎样坚持公益性质, 他们也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 百姓舞台形成品牌后, 不少企业找上门来, 有的愿意购买冠名权, 有的购买广告权, 还有的愿意付费在舞台举办商品营销活动, 从百姓舞台一方看, 如果能够获得一部分收入, 对改善舞台运作的经费状况当然是有利的。但这个舞台最终没有与任何企业合作, 理由是一旦引入商业合作, 哪怕是微小的成分, 公益性质都将受到损害, 尤其与演出团队之间渗入利益成分, 终会造成关系复杂化, 从而偏离百姓舞台的宗旨, 唯有把公益进行到底, 才能使政府、演出、观众三者的目的完全一致。实践的结果印证了这一结论。政府每年投入约50万元, 用于保持正常的运行和设施改善, 而演出队伍的服装、道具、乐器等, 则都是演出群众自费购买的, 即便是国庆、春节长假, 演出队轮流到政府广场演出或者代表百姓舞台到农村、工地演出, 也都是没有任何报酬的, 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搞好服务, 同样没有报酬, 大家都愿意共同努力办好百姓舞台, 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这与商业演出完全不同, 更多的体现了精神和文化的魅力, 与群众文化的价值取向非常一致, 一个共同的目标, 平等的待遇, 给这一群众文化公益事业带来了持续的活力。

综合来看, 百姓舞台给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化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突破了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 在一个公益平台上, 直接服务群众, 并通过正确的引导, 汇集了群众中自发的愿望与力量, 更方便群众, 成本更低, 更可持续, 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

摘要:河南省安阳市尝试推出的百姓大舞台,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本文针对群众舞台阐述了几点思考, 以期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提供新的借鉴。

上一篇:新OA系统如何回收公文下一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期中考试试卷5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