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大舞台练习

2024-04-29

戏剧大舞台练习(通用6篇)

篇1:戏剧大舞台练习

戏剧大舞台教案

戏剧大舞台教案

戏曲大舞台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2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含义。3学会赏析戏文。4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戏曲的精彩片段。5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关注。活动设想1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2亲身体验,学唱戏曲,学演戏曲,学画脸谱。3考察地方戏的特色及现状。4能用语文知识简析戏文,理解其艺术特点。活动重点1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含义。2用生动语言描述精彩片段。3培养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活动形式1知识竞赛:检验知识收集。2模仿秀:具体体验戏曲魅力。3名段赏析:从语文知识角度感悟戏剧魅力。4经验共享:这次活动的感受。活动工具多媒体课件

影像资料

磁带

模具脸谱活动过程一 导入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孕育了五千年文化,其中戏曲艺术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大舞台,去感受他博大内涵,品味他悠久的韵味。以小组为单位,分成四组,每组有自己的组名和口号,分别回答以下环节内容,哪组获分最多,哪组获胜。二播放《说唱脸谱》引同学们进入氛围三必答题(1)戏曲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2)生除了大花脸及丑角外的男性角色统称,里边又分为?(3)我国戏曲讲究用哪四种艺术手段和哪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4)被称为中国戏曲之母的是?(1)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什么?(2)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3)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是?(4)京剧被称作?

(1)发源于湖北黄梅县,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曲调是?(2)京剧的四大名旦是?(3)简述梅派的风格。(4)戏曲的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1)我国的戏曲剧种大约有多少种?(2)黄梅戏发展壮大于哪里?(3)昆剧迄今已有多少年历史?(4)善于表演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是京剧四大名旦中的哪一位? 四抢答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剧种?1)希腊的悲喜剧

2)印度的梵剧3)俄罗斯的芭蕾剧

4)中国戏剧

2在京剧中扮演曹操,应选什么色彩脸谱?1)红脸

2)白脸

3)黑脸

4)黄脸

3下列属于东北二人转曲目的是?1)《天仙配》

2)《玉堂春》3)《花木兰》

4)《回杯记》4变脸是哪一种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5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请说出至少四种?五展示你的搜集

书籍

唱片

画报

和脸谱相关的物件 六听戏剧片段,判断他们的名称

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此后,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因为它是一种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所以被誉为“东方歌剧”。、京剧精彩唱段赏析:《苏三起解》选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头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就说苏三把命断来世变犬马我当报还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它是由民间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代表曲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等。、黄梅戏精彩唱段赏析:《天仙配》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表演各自小组准备的节目 七画脸谱

八学唱《说唱脸谱》九作业

就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感想

十 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大部分学生对中国戏曲兴味索然,对关领域知识知之甚少。基于此,教者将教学目标定在了基本了解传统戏曲知识上,并希望能唤起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关注。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收集并占有大量中国戏曲方面的知识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一个有声有色、形象感强、趣味性浓的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听戏、唱戏,力求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可亲可近、趣味盎然。

课堂基本环节都不错,但是由于是活动课,课堂气氛太过活跃。

不能很好的完成预期目标。缺乏对诗词文的赏析。还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课堂能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

篇2:戏剧大舞台练习

一、写作内容

1、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

2、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

3、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有趣的经历,把它们写出来。

二、老师指导

1、【我要写】.七十年代,我国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国外公演。周恩来总理亲笔撰写海报:“欢迎欣赏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观众如潮,盛况空前。

这就是中国戏剧的魅力。难怪鲁迅先生在他的《社戏》中也说:“至于我在 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是到赵庄去看戏。”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曾几何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每个角落都有着各富特色的地方戏,无一处地方没有票友的吹拉弹唱。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就是写了听戏或听戏过程的感受,我们也从中领悟到了戏剧的魅力。

2、【写什么】

由于影视文化快捷而广泛的传播,也许同学们对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不过我 们可以采访或者询问家中长者,请他们说一说他们当时或者第一次看传统戏曲演出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查阅书籍,搜寻一些诸如梅兰芳蓄须罢演等名家逸事;或者就影视文化和传统戏曲你更喜欢谁开一次辩论会等等。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英特网、图书馆等,我们都可以去淘一番金。我们可以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如家乡戏发展史、辉煌史、优秀家乡戏剧目、精彩唱段等等,形成一些个具体的知识点。说不定,你还可以就此写一篇颇有价值的小论文呢。

我们准备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正是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那么,选择一篇课文,先改编成戏剧,再约几位同学参与排练,并且在班上的文艺晚会公开表演一番,亲身体会一下传统戏曲的魅力,不亦乐乎!

3、【怎样写】(1)、介绍戏剧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然后整理就可以了。(2)、编写小故事,有两种情形:改编和新编。

改编就是在尊重原故事的基础上,就其中的细节,比如心理、对话展开大胆的想像,从而丰富人物的形象,深化主题,也让读者容易理解,产生共鸣,增强戏剧的感染力。

所谓“故事新编”,是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情节、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加以丰富想象,使其焕发现代气息,成为一个崭新的故事。

不管改编和新编,都要注意:一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如心理,如细节等要和话题挂钩,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四是最好能和现实发生“关系”,能带点“刺”。但要注意两点:

要熟悉“故事”,即要了解原故事的必要背景、意蕴及其他相关知识,以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知识上张冠李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联系得上。举例来说,用《西游记》来写一篇作文,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聪明,那岂不离谱了?

要“新编”,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关键。写作时不要简单地复述原故事,不要拘泥于历史题材,必须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最常见的新编方式是错位演绎,即时空错乱——古今杂糅,中外互通,熔于一炉。比如,将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中来,展示他们崭新的行为、言语、心理等;又比如,写历史,但又艺术地穿插进某些典型的现代生活细节。(3)、谈感想或者写有趣的经历,要做到真情实感。

三、【学生习作】(例文)

《梁祝》让我陶醉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总括听的感受,高度评价《梁祝》的价值。)

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通过比较来突出听的独特感受。)

初听梁祝,是在西湖畔,我正凭栏远观西湖上迷蒙的雨雾,筝音借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突然共鸣,那流传的凄美故事,彩蝶的翩翩双飞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婀娜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跌宕时而幽怨,春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未曾知道筝的21弦可以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初听《梁祝》人已经被征服,被凄美的故事所感染。)

再听梁祝,在某个静谧的夜,乐曲从CD中流淌出来,回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烟云,几许拂面的晚风,(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乐声)灵魂开始舞蹈,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随着思潮飘舞,穿过回忆走过未来。(再听《梁祝》已化成灵魂的共鸣。)

现在,我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弹奏梁祝,编织梦想,轻拢慢捻,筝就是知己,可将心事付瑶琴,你知道筝是有生命的吗?指尖的弦在颤动,有时是佳人的微笑,有时是流浪者的愁肠百转,有时是夕阳近黄昏的无奈,闭上眼,千丝万缕织成一网情愫,带着心和灵魂上升、上升,空气中飘着花香,清脆的筝音传得很远,这是一泓永远的泉,我醉在其中。(用排比和联想形象地写出了感受,化抽象为具体。乐声在作者的眼里、心里,是人,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人,在向你倾诉。)

我想知道思绪中有多少道网,网罗了我全部的梦想,无论是华丽的网,朴素的网,空虚的网,真实的网,我都无力挣脱,只能在网中用指尖抚着网络,或哭或笑,或喜或悲,那都是我最真的情感。(用网在比喻音乐的魅力。)点评:这篇佳作的第一个特点是语言的老练。作为初中生,作者的语言功底令做教师的也自叹弗如。排偶的运用,绝妙的比喻,词语选配的精致,引语的点化,段落的匀称,以及用词的避复,都十分老到。这样的文章,若无丰厚的艺术素养,是无法一挥而就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在西湖畔”“初听梁祝”,泪流满面;“在某个静谧的夜”“再听梁祝”,灵魂随着思潮飘舞;“现在”“弹奏梁祝”,编织梦想,醉在其中。听的何等陶醉,奏的何等陶醉!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构思以及超过600字以后的篇末抒情,看出该考生作文时的从容和激情。文章是一篇相当温馨、动人,有着个人化感受的佳作。

习作二

第一次看戏

时间要回溯到1998年的夏天。

那一年我七岁,读小学一年级。放暑假后闲着无事,便到住在郑公的叔叔家去作客。郑公是老区公所的所在地,常住人口上千,算得上是一个历史颇为悠久的农村集镇了,虽然不大,却很繁荣。

在我的记忆里,那年似乎是我第一次到郑公,什么都觉得稀奇。一天在集镇街道转悠转悠,听见一座门匾上写着“郑公剧院”的大楼房里传来锣鼓声和咿咿呀呀的唱腔。吃饭时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哦,那是来了个楚剧团,在我们剧院演十几场呢。晚上我们看戏去!”我要马上就去。奶奶说:“这时他们已经演完了,要等到天黑了又会再演一场。”

于是我便急切的盼着夜幕降临,不时的出屋去看街道上的路灯亮了没有。终于,当各家各户的灯光依次亮起来的时候,奶奶带着兴高采烈的我走出了家门。走进剧院。嗬,剧院好大!里面到处都是人,说笑的,叫卖的,人声鼎沸。我感兴趣的是热闹,还可以吃瓜子。不多时,一阵锣鼓声响起,整个剧院顿时安静下来,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指挥着似的,人们停住了一切活动,目光集中处,幕布缓缓拉开,几个古装的人物在台上红红绿绿的动。奶奶说:“今儿演的是《杨四郎探亲》,就是那个杨家将的故事。”那时杨家将的事我不懂,我纳闷的是:夏天我们已经恨不得打赤膊了,古人穿这么多的衣服不嫌热呀?而且,像他们那样有话不好好说,还有什么锣啊鼓的叮叮咚咚吵闹不休,唱的也不如说的听得清楚啊„„

那场戏的具体情节我并不很懂现在也大多记不得了,只知道当时一切都那么的新鲜:铿锵的锣鼓、悠扬的唱腔、古典的服饰、长长的水袖,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惜后来很少能在舞台上看到戏曲表演了。只有有时候,偶尔可以在电视里面看见一点,听他们咿咿呀呀的唱„„

[点评]:作者比较全面详细的记叙了自己观赏一场戏曲表演的全过程。作文并不直接从看戏说起,而是拓开一笔,写到叔叔家的度假、介绍集镇风貌,直到第五自然段才进入剧场,然戏剧的情节依然不是作者叙述的重点,剧院的热闹场景,还有作者幼稚而天真的纳闷,写得相当生动细腻,也就写出了童真的趣味。如此看来,是不是有一点像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也许,这就是小作者追求的效果罢。习作三

当京剧碰到了摇滚

似乎是偶然,其实是必然。

人们在感叹着世界变化之快时,有许多外来文化偷偷闯进了我们的世界。当京剧碰到摇滚,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呢?会不会京剧就这样黯淡下去取 而代之的是摇滚的疯狂?或许到那时,中国人才会懂得国宝--京剧的风采。才会懂得珍惜。

幸好,这个社会还有那么一群人维护着这特有的文化。听过李纹的《刀马旦》,你就会明白,京剧碰到摇滚会怎样,才会庆幸自己的文化不会被时间遗忘,也才会懂得去珍惜它。

只有像李纹那样,将中国自己的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才不会让自己那特有的宝藏遗之荒郊,才不会让自己无颜以对江东父老。

当京剧与摇滚结合,才是精彩的。我要向整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呐喊:“中国文化真精彩!”

当京剧碰到摇滚,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看到文化的未来,也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篇3:戏剧大舞台练习

《福二摩斯》是李鹏飞于2014年12月31日自导自演的一部校园舞台剧,他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音乐系2011级学生,同时他也是一个怀揣导演梦想的普通人,一位追求戏剧梦想的年轻人。该舞台剧从编剧、导演、演员征集、排练、 后期制作都由李鹏飞同学一人完成,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色和青春风貌。他坦言,排演舞台剧,只为圆导演梦,用年轻人的言语讲述年轻人的故事,让大学生活留下与众不同的印记。

据统计,全国各地高校几乎都有从事戏剧活动的学生社团,大学生戏剧节也在高校学生中备受追捧,自从2001年 “北京大学生原创戏剧观摩表演”活动开始,之后全国及各地此类戏剧演出活动络绎不绝,如2001年创办的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至今年已是第十四届。应该说,大学生戏剧达到了一定的发展高峰,不断兴起的校园戏剧活动使大学生戏剧文化蓬勃生长,这些日益活跃而壮大的校园戏剧活动不仅仅为大学生打开了一扇面向戏剧艺术的窗户,更让专业的戏剧人士发现了一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新大陆。

一、湖南高校戏剧社团的现状

(一)数量统计

湖南省高等院校,有公办的,有民办的,有本科的,也有专科的,笔者受条件所限,难以确定精确的高校数目总数。 据不完全统计,在省会长沙的各高校里,大学生自发成立的戏剧社团将近百个1,从校园戏剧社团数量统计表格来看, 仅考虑目前处于活跃状态的戏剧社团,笔者在湖南省内26所普通本、专科高校中找了40个校园戏剧社团(截至2014年12月底),其中4所高校拥有3个及以上的校园戏剧社团, 4所高校拥有2个校园戏剧社团,而其余的高校均只有1个校园戏剧社团(如下表)。

从空间分布来看,大学生校园戏剧社团主要分布在省会长沙——17所高校中有29个戏剧社团,其中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商学院等剧社数量均有3个以上,已经达到发达城市高校校园戏剧社团拥有量的持平状态2。

(二)成立时间

据统计,湖南校园戏剧社团的成立时间跨越了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几十年,除了1972成立最早的怀化学院中文剧社之外,大多社团的设立均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

具体而言,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的剧社有6家:湖南师范大学的楚魂戏剧社(1992年)、中南大学的雷雨剧社(1997年)、湖南大学的艺巢话剧团(1996年)、长沙理工大学的青砖影视戏剧社(1998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萤火剧社(1998年)、湘潭大学的学生剧社(1999年); 成立于2000年至2005年之间的剧社有16家:新青年话剧团(2000年)、湖南工程学院的飞特戏剧社(2000年)、 湖南师范大学的先锋戏剧社(2001年)和七月戏剧社(2002年)、衡阳师范学院戏剧协会(2001年)和校园先锋剧社(2001年)、吉首大学的王子戏剧社(2005年)、长沙理工大学的寻航剧社(2003年)、湖南文理学院的中源剧社(2005年)、湖南第一师范的新苗戏剧社(2002年)、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的零度剧社(2004年)、湖南工程学院戏剧社(2002年)、商学院北津学院的风华剧社(2005年)湖南农业大学的虹剧社(2002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柠檬话剧社(2002年)、中南大学的花样年华话剧社(2002年); 而2005年以后,成立的校园戏剧社团有12家:长沙理工大学的汉卿剧社(2007年)、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英文剧社Circle stage(2012年)、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的骆驼刺戏剧社(2006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犀照戏剧社(2006年)、 长沙理工大学的蔚蓝话剧社(2008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紫云剧社(2009年)、国防科大的英文戏剧社Drama Society(2011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楚雷话剧社(2007年)、湖南商学院的翰枫剧社(2008年)、湖南女子大学的留影剧社(2008年)、湖南工业大学的桃源话剧社(2007年)、湖南理工学院的莎士比亚戏剧社(2009年)。

(三)组织管理

高校校园戏剧社团虽说是业余的校园组织,但就目前省内一些开办历史较长、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园剧社来看,剧社内部分工明确,组织管理是较为完善的。例如:湖南农业大学的虹剧社,剧社现有社员200余人,设立了编导、演员、 剧务、宣传、公关、活动和办公室7大部门,剧社坚持每学期开设培训课,内容包含编导、演员、剧务及化妆等,并邀请国家一级编剧及导演等省内外专业戏剧人士、剧社往届社员授课,连续10年坚持举办“校园戏剧文化周”、“戏剧演出季”、湘农学堂汇报演出等常规活动;中南大学的雷雨剧社、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萤火剧社、湖南师范大学的楚魂戏剧社等,除了内设社长、副社长、团支书之外,基本上均设有编导部、演员部、外联部、办公室、理事部、企宣部等部门,其中中南大学的雷雨剧社还设有配音组(2011新设) 3。这些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一般来说,社长、副社长全面负责社团的整体事务;编导部负责剧本创作、编辑、 剧务等工作;外联部负责组织活动、会议、交流与外界联系; 企宣部负责演出的服装、化妆、形象设计、宣传等工作。不论成员人数多少,各部门互相协作,团结一致,共同成长。

(四)题材剧目

大学生校园戏剧演出的题材选择十分广泛,不受拘束, 但来源形式有三种:一种是中外名家的经典巨作或改编作品,如:曹禺之《雷雨》《日出》《家》、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王蕙玲的《人间四月天》等,这种向经典致敬的形式是众多校园戏剧社团采取的方式,但作品中的核心观念和思想离现实较远,难以引起公众共鸣,其传播影响作用不大; 第二种是剧团社员原创的校园戏剧作品,如《我的母亲是条大马哈鱼》《绿尘》《我的革命世家》等,这种形式主要展现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现新世纪青年对于历史和革命的理解;第三种是利用名著进行改编的一些诙谐剧, 以调侃的语气,娱乐、游戏的精神,来影射当代社会现实, 如:《孔乙己》《三打白骨精》《新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游笑传》等,包括这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上演的校园舞台剧 《福二摩斯》《不二神探》也是属于此范围,这类剧目涵盖了学生们的个性和精神理念,其创作演出极大地活跃了大学生的艺术创作思维,培养了大学生在舞台上自如、松弛的表演能力,活跃了校园戏剧文化4。

(五)演出与对外交流

当代的校园戏剧团体开展的活动主要以校内的话剧演出为主,同时还会参加一些晚会的短剧和小品演出,根据不同戏剧团体的规模和影响力,其开展活动的频率也有很大区别5。

就湖南目前而言,长沙市内高校校园剧团分布集中,数量较多,相对而言,他们的校园戏剧发展较为成熟,相互之间经常会开展一些交流互访活动,很多学校的剧社都能拿出相当有质量的剧目,几家格局较成熟的社团,如湖南师范大学楚魂戏剧社、先锋戏剧社,湖南农业大学虹剧社、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萤火剧社、中南大学雷雨剧社、长沙理工大学汉卿话剧社、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风华剧社都有曾经参与大学生戏剧节的尝试和成功经验,而其他地州市高校戏剧社团的演出活动范围主要限于本校区域内,或校与校之间的交流。

二、湖南校园戏剧社团的特点

(一)虽无经费,但不减热情

校园戏剧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都是由校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或艺术教育部门负责管理, 但由于经费不多,能够用来支持校园戏剧活动的能力就十分有限或基本没有。因此,大学生戏剧活动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资助,然而由于各赞助商的宣传目的,需要考虑受众影响、预期收益等因素,提供资金有很大难度,从而对校园戏剧社团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目前除了几所有影响力的高校戏剧社团能得到一定数额的经费支持之外,大部分省内高校戏剧社团因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投入,所面临的都是一种“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不仅省内许多戏剧社团的学生们是如此,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戏剧节的学生中,更是有许多孩子自费演出,甚至有时吃住都成问题的他们,却可以激情而成功地完成表演。这些没有经费、没有服装、没有道具的困难并不会遮蔽这些大学生用戏剧表达内心的豪情壮志,除了热爱一无所有,虽无经费,但热情不减。

李鹏飞的校园舞台剧也是如此,《福二摩斯》的演出预算计划就包括舞台布置、背景(幕布、函架、支架、横幅、 壁纸、LED荧幕)、摄像、服装、道具、化妆、海报、节目单、 人员统筹等方面内容,预计达到了两万,尽管这部舞台剧最终得到了长沙市内四家公司的支持和赞助,但筹款总额也不过一万,为了坚持完成这部剧的演出,其余经费完全依靠李鹏飞同学自己补上,而且全剧排练的联络费用、视频音频制作、MV制作(预告片及演员介绍)、后期制作都是他一人完成。

(二)虽非专业,但彰显快乐

戏剧毕竟是专业的艺术门类,有自身的特点、形态、规律和手段。大学生们自己创办的校园戏剧社团区别于主流戏剧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它的校园性,即业余性:没有专业的戏剧老师,没有系统的戏剧学习和实践训练,都是单凭热情和勤奋来维持,不免就会带有盲目、随意和不稳定的色彩。 加上本省戏剧资源匮乏,大多数学生对戏剧只能停留在文本阅读上,空有一腔的热情,却缺乏营造戏剧艺术文化氛围的手段和方式,他们明白为什么戏会越来越差,主要是因为戏看得太少,不懂得什么叫戏,什么叫话剧,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绝大多数的戏剧社团6。在校园舞台剧《福二摩斯》的创作过程中,李鹏飞同学也许并不清楚戏剧该怎样才有“戏剧性”,也许在创作中,他不知道该如何组织戏剧场面、如何组织人物关系、如何能使整部舞台剧更具观赏性,如何能使戏剧冲突更为明显激烈,仅是凭借自己的想象、感悟、热情等来创作,靠他一人选定演员,也仅靠他一人导演,从整体上来说,演员、导演、灯光、舞台、音乐等等都是业余的。

然而,校园戏剧社团是给戏剧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大学生书写和排演戏剧,不是要成为明星,也不是今后要从事这样的工作,而仅因为他们在做着纯粹而快乐的事。虽然类似这样的校园戏剧现在看似是业余的,将来也许仍是业余的,但他们高扬起戏剧梦想的风帆,彰显出极大的激情和动力,赋予了校园戏剧丰富的内涵和精神,虽非专业, 却始终彰显快乐。

三、湖南校园戏剧社团的发展与要求

(一)校园戏剧社团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内在要求

1. 保证充足、优良的学生成员是社团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大学生校园戏剧社团的前提和基础就是稳定的团队和人员,而由于校园剧社的成员始终在流动,社团人数从大一到大四总体呈递减的趋势。一般都是在入学第一年社团招新时加入社团,第二年的人员急剧下降,第三年和第四年面临着毕业实习、就职的压力,很少参加社团活动,戏剧社团的质量好坏也就因人员不断更替而起伏,有时社团重复编排或已成保留节目的剧目,也会因为老演员的离去,新演员的登台影响到演出的质量。

因此,有高素质的成员才会有一流的社团,以老带新, 不断培养剧社骨干力量,始终以一个团队的精神和意念来排练和演出,以高年级的师兄师姐,带动低年级的师弟师妹, 从初始话剧,到做剧务,从演小人物,再到成为主演,从舞台灯光、道具配备、场记到排练演出等等,都应增添源源不断的新人,而避免社团断层现象的出现。在这种强大团队凝聚力的影响下,再加强社团成员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 使这些有极强表现力和活跃思维的学生们能尽情地融入舞台、充分展现戏剧的独特魅力。

2. 挖掘和打造强劲的创编团队是社团发展的必备方式和手段

大学生戏剧社团为我国的戏剧活动培养了大量的后备力量,孩子们将自己的业余时间投入到校园戏剧的热浪之中,或创作剧本、或参与编导、或担当演职人员,这种曾有过的零距离接触的亲身体验,都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

当然,由于大学生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认识还欠深刻, 社会阅历有限,视野也不够开阔,因而对于剧本编创就有着不成熟的一面,比如:校园原创剧目经常呈现出盲目追求大剧本,但又把握不住,表现出手法匮乏、深度不够的缺点; 对于一些先锋剧的尝试与创作,容易偏重于荒诞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表演上往往导致歇斯底里的状态;还有的在编创上盲目追求显性的戏剧冲突,虽“有一些校园戏剧编剧注意到戏剧矛盾和冲突要从剧作的深层开始萌发,但在戏剧冲突的具体设置上却又不自觉地走向了二元对立的固定圈套,使得剧作中人物性格呈现扁平、戏剧冲突生硬的状态”7。因此, 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科学遵照戏剧创作规律来规范、引导校园戏剧社团编创人员,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并打造和挖掘强劲的创编团队,不仅对大学生戏剧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是促使社团良性发展、不断蓬勃发展和壮大的必备方式和手段。

3. 拥有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指导教师是校园社团持续长久的辅助力量

如日本、柬埔寨、越南等某些亚洲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的各大高校都有自己专门的戏剧教育老师,进行戏剧研究和实践指导,而在大陆各高校里,除了艺术院校的戏剧专业开设有系统的戏剧课程之外,其他综合类大学、理工类大学几乎都没有专业的戏剧指导老师8。就笔者对湖南省内各高校校园戏剧社团的了解,除湖南农大虹剧社拥有本校固定的指导教师之外,其他高校的戏剧社团都是没有的。除此之外,全国其他高校也仅有少数高校戏剧社团拥有专业的戏剧指导老师。

其实,为避免大学生们在盲目中重复走老路,走弯路, 拥有一批具有戏剧心和奉献心的校园戏剧指导老师往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尤其是若能在普通高校中开设戏剧实践课程(公共艺术选修课),排演若干小型的剧目,将校园戏剧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便是社团持续长久的辅助力量, 也是校园戏剧艺术最终实现的教学效应。

(二)校园戏剧社团发展的硬件支撑和资金来源

1. 免费利用高校“学生活动中心”,提供硬件支撑

从校园戏剧艺术活动的规律看,戏剧活动属于小剧场艺术,对演出场地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剧场,代表着不同的水平、不同的号召力、不同的影响力。虽然校园戏剧社团能在教室、广场、台阶路边练习和排练,但这样的表演始终不具有正式性,社员总会缺乏归属感。尽管学校礼堂、音乐厅或剧场规范而正式,能让校园戏剧剧目的表演吸引更多的观众,有更好的舞台效果,但这样的演出场地都要经过严格的申请审批,学生是很难进入的。

据了解,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针对学生社团活动曾规定,高校社团活动一般集中在一个统一地点举行,并在原来纪念俱乐部的基础上,改扩建了南部学生活动中心,建造庞大的“学生俱乐部”为各种学生社团活动服务,这说明,高校校园社团活动是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多方面的硬件支持的。因此,中国各大高校是否也能仿效此类办法,免费、适当合理地开放学校的“学生活动中心”,并由高校团委或相关艺术教育部门进行管理和规范。从整体上看,既能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的场地空间和资源,又能满足校园戏剧社团的需要, 最大限度实现为学生服务,是一个既经济又实用的办法。

2. 拓宽校园戏剧社团的资金来源,营造高校戏剧社团品牌效应

当前状态下的经费不足已成为大多数高校戏剧社团发展的瓶颈,长沙几家高校戏剧社团目前就面临着场地的缺乏以及经费的不足问题,有些同学提出“建议做一些贫穷戏剧, 尽可能减少开支,或者加强自身外联的力量”9,说明拓宽校园戏剧社团的资金来源,争取多元化的经费渠道的方式, 已然成为大学生戏剧社团生存问题的必然选择。

首先,高校联合部分爱心企业,加大对校园戏剧社团的关爱和帮助。

学校的资金支持是校园戏剧社团的重要方面,尽管期待高校应加大对此方面的投资力度,但学校的财政预算毕竟有限,划拨一笔专门用于社团建设的专项资金的想法仍不够现实。目前可行的是:高校在扶持的基础上,在统一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联合部分爱心企业,鼓励校园社团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寻求社会的支持。2006年度的首都大学生社团文化季,就最早采用了吸纳社会资金,采取企业赞助、扶持的方式,来弥补音乐社团建设资金的不足10。校园舞台剧《福二摩斯》的成功演出,也离不开五家爱心企业的帮忙和资助。

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在高校的管理和监督下,社团积极通过企业的赞助,获取活动的经费,解决难题,赞助商通过资助,也可以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博得社会对此品牌的认可,社团和企业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其次,高校戏剧社团实现自身激励机制,营造自身品牌效应。

浙江师范大学的“阿西剧社”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社团之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阿西剧社已经成长为集编、导、 演于一体,体系比较完善的剧社,并且形成了春季·小剧场、 夏季·毕业汇演、秋季·迎新演出、冬季·内部公演为核心的品牌活动。由于多年的耕耘和积累,阿西剧社已经两次获得大学生戏剧节金刺猬奖,在浙江师大校园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的“虹剧社”连续10年坚持举办“校园戏剧文化周”、“戏剧演出季”、湘农学堂汇报演出等常规活动,也已成为我国高校戏剧界的一朵奇葩,被誉为农业类高校诞生的“戏剧精灵”⑪。除此之外,还有高校为了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每年会对学生社团进行综合评估,设立大学生社团活动奖励基金,如:复旦大学从2000年开始就由财政拨出专用款100万元设立首期三年的学生社团专项支持经费,通过年度优秀学生社团的评选活动,对精品社团的日常建设和活动进行重点支持⑫。

因此,省内高校戏剧社团应该注重自身社团活动的实效,提升社团的水平和层次,逐步建立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活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使戏剧社团能够制度化、规范化,并逐渐打造出自身的品牌效应,为社团营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这也是赢取更多资金来源的又一出路。

(三)校园戏剧社团团队发展的媒介手段和网络方式

1. 利用校园戏剧社团自身的交流和传播功能,推动校园戏剧社团发展

校园戏剧具有稳定而强烈的传播功能:参与、策划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受众绝大部分也是学生群体,校园戏剧的推广和开拓,同样也离不开学生,校园和学生就是最大的媒介和传播者。2011年成立的“长沙校园戏剧社团联合会小组” 是一个自发的、非官方的组织,参与方是长沙的主要高校校园戏剧社团,其宗旨是提供长沙校园戏剧信息交流平台, 为长沙的校园戏剧加油。单个社团的力量是很小的,这个联合会小组将各社团的力量聚合起来,形成一个联合的对外整体,各社团既能交流、探讨社团的发展,也能在一起进行剧目的演出、合作,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校园和学生,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大的传播体。

2. 利用信息化网络交流方式,打造校园戏剧社团推广平台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互联网早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利用信息化网络交流方式,打造一个规范的校园戏剧社团推广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舞台剧《福二摩斯》在演出前两周,分别在优酷网和腾讯网上发布了“预告宣传片”和“演员介绍”的视频资料,引发了长沙市各高校戏剧社团的关注和期待,也引发了校园同行的大量转帖,为剧目的演出预设了很好的铺垫,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再加上,网络宣传制作周期短,能够及时变更宣传内容,实现信息互动传播,具有极强的实效性和时代感, 校园网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构建起来的校园内部网络,拉近社团之间、成员之间的联系,能有效地促进社团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但目前有关戏剧社团的网站还比较少, 全国只有作为教育网高校社团联盟下属的“全国高校戏剧社团联盟网”⑬,湖南省内也只有“长沙校园戏剧社团联合会小组”⑭一个较为全面、专业的戏剧社团网站。由此,多建立同类校园戏剧社团网络体系,为爱好校园戏剧的学子们构建一个交流的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3. 利用其他媒介手段,拓宽校园戏剧社团发展空间

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校园戏剧社团传播的媒介手段也不乏前面的两种,还可通过报纸、电视、 广播、竞赛等方式,对校园戏剧社团进行推广和发展。

首先,一如既往地举办高校校园戏剧节,让校园戏剧社团里的戏剧作品在舞台上进行演出、展示。尽管目前大学生戏剧节的规模和水准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专业性不够,但通过这样类似的活动,可以促进各校园戏剧社团的长足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各戏剧社团获得了自身的成就感, 提高了知名度,通过协助和竞争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为校园戏剧活动的开展争取到了更多的资源,帮助校园戏剧更加健康地成长。

其次,可尝试与电台、电视台合作,打造知名度,拓宽校园戏剧社团的发展空间。近年来,“电视话剧”开始盛行, 从2010年台湾电视台的《疯狂电视台》,到2014年陕西卫视的《华夏微话剧》、湖南卫视的《星剧社》,这样一种大规模地将话剧搬上电视、以话剧文化为载体的电视革新运动成为新的焦点。高校校园戏剧社团若能寻求一定机会,尝试参与这些节目,则能大大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拓宽校园戏剧社团的发展空间。

四、总结

从校园舞台剧《福二摩斯》来看,校园戏剧从诞生那天起,就成为了青年学子们的热情的追求对象和理想的精神灯塔。无论是排经典剧目还是原创剧目,都会有很多思考的余地和空间,既能原汁原味,也可自由发挥。尽管校园戏剧依然是草根的、业余的,未来也许也将是如此;尽管困难重重, 依然存在许多缺陷,但我相信,这一批又一批狂热的学生们, 依然会坚持不懈,依然会在体验中成长,在参与中创造,在进步中升华。

摘要:校园戏剧社团的发展因其自身的“业余性”而受到种种限制,虽与专业戏剧院团无法媲美,但大学生身上的勤奋、激情却推动高校戏剧文化艺术不断前进。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戏剧社团的发展也尤为迅猛,近些年来,湖南大学生戏剧社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极大影响着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本文旨在客观地描述湖南校园戏剧社团的现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些许设想,以期为湖南校园戏剧社团的壮大繁荣提供可能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校园,戏剧,大学生,社团

参考文献

[1]孙文辉.湖南大学生戏剧的历史与现状[J].创作与评论,2012(10).

[2]余松鹤.当代校园戏剧文化传播现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3]邹慕晨.为了大学生戏剧的明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

[4]楼莹璐.校园戏剧的文化建构作用——以浙江师范大学阿西剧社为例[J].大众文艺,2013(11).

篇4:戏剧大舞台练习

不堪雇主侮辱愤然辞工,和家政姐妹组建话剧社

2010年12月23日凌晨,一位身体结实的中年女子,背着行李漫无目的地走在阴冷的北京街头,眼神中透着迷茫。这名中年女子名叫刘凤玲,来自河北邯郸。一年前,她从老家一个化工厂下岗,她丈夫的单位效益也不好,两人要供儿子读大学,感觉非常吃力。下岗后,刘凤玲不愿在家闲着,就和一个下岗的姐妹结伴来京城打工。因为学历低,没有其他技能,她只好在家政公司报了名。经过培训后,她被派到雇主家里做保姆。

不到一年时间,刘凤玲经历了两任雇主。第一任雇主是位独居老太太,性格孤僻,爱发脾气,刘凤玲做事稍不称她的心,便会遭到指责。就连土豆皮削得稍微厚了些,老太太都会骂她浪费,骂她拿主人家的东西不当回事儿。在家政公司接受培训时,刘凤玲听老师讲过如何与各种性格的老人相处。她清楚,老太太独居久了,与外界很少接触,性格古怪也在情理之中。于是,她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呵护老人,给她读报、讲外面的故事,渐渐地,老太太对她态度好转,两人相处渐趋融洽。半年后,老太太的大儿子把她接到美国照顾,刘凤玲的第一份保姆工作也结束了。

有了与独居老太太相处的经历,刘凤玲对做好家政工作充满了信心。然而,她的第二任雇主却让她饱尝了不被信任、时时被监视的苦恼。第二任雇主是一对老年夫妇,两人住着一套三房两厅的大房子,家里装修得富丽堂皇。刘凤玲进门的第一天,老太太就给她定下很多规矩,比如晚上睡觉不能把门关严,不能躺在床上吃东西,炒菜放油不能太多,等等。如果说这些规矩刘凤玲还能接受的话,老太太的不信任则让她的自尊饱受践踏。她一进门,老太太就旁敲侧击地说,前一任保姆因偷她的东西,被她送到了派出所,她家有干公安的亲戚等等,暗示刘凤玲手脚要干净些。尽管老太太的话让刘凤玲心里很不舒服,但她做事仍很努力。

然而,一天下午,老太太怒气冲冲地质问刘凤玲:”我女儿从法国带回来的一盒巧克力不见了,是不是你拿的?”老太太的话让刘凤玲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她气愤地说:“阿姨,您这话是对我人格的侮辱,无凭无据的怎能凭空诬陷我呢?”没想到老太太却说:“巧克力吃到肚子里让我怎么找证据,难道要报警查你第二天的大便?”老太太的话让刘凤玲很受伤。当天晚上,刘凤玲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早,她就收拾行李离开了老太太的家。

背着行李走在北京的街头,刘凤玲有些迷茫。一起来北京打工的姐妹得知她的境况后,马上赶了过来,并为她找了个小旅馆,让她先住下,休息两天再找工作。看到刘凤玲心情郁闷,同来的姐妹告诉刘凤玲,北京有个“打工妹之家”,那里是来首都务工的姐妹们的“娘家”,心烦了可以去看一看,找人聊一聊,心情就轻松了。

听说北京有专门让打工妹聚会的地方,当天下午,刘凤玲就按照姐妹提供的地址找了过去。在“打工妹之家”,刘凤玲遇到了不少和她有着相同遭遇的姐妹,大家越聊越热火,分别时还互留了电话,说以后互通信息,共同勉励。在众姐妹的帮助下,刘凤玲很快找到了工作,雇主是一对年轻白领,对刘凤玲很尊重,刘凤玲工作很愉快。

2011年5月的一天,刘凤玲接到“打工妹之家”文艺部负责人阎成梅的电话。阎成梅说她组建了一个话剧社,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家政工这个群体,她希望通过话剧表演的方式来展现,现在从家政女工中招聘话剧演员,希望刘凤玲能加入。从小到大,刘凤玲所有的表演经历也仅限于中学时给班里的同学唱唱歌,现在让她当演员,能行吗?阎成梅让她考虑一下,然后就挂了电话。

刘凤玲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几个打工的姐妹,来自内蒙古的蒋秀华说:“我也接到了邀请电话,而且当时就报了名,咱们演话剧是自己演自己,有什么好怕的,说不定将来咱们还能成明星呢!”

第二天,刘凤玲到“打工妹之家”见到了阎成梅。阎成梅拿着一张报名表,对她说:“已经有20多个女工报了名,演戏不仅能丰富你的文化生活,而且还是难得的人生经历,你还犹豫什么呢?”在阎成梅的鼓励下,刘凤玲报了名。一周内,有35名家政女工报名加入了话剧社。

脱下围裙跟着教授学表演,话剧社成了她的精神家园

一周后,刘凤玲参加了话剧社正式成立后的第一次见面会,阎成梅向大家宣布:话剧社取名为“地丁花”,“地丁花”来自家政女工刘鲜华所创作的抒情诗。阎成梅还告诉大家,“地丁花”话剧社还请来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副教授赵志勇当艺术指导,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研究生陆璐、硕士研究生康乃瑶为话剧社的编辑及剧务,负责日常训练和课程设计等。有这样的专家班底,刘凤玲和姐妹们感到很振奋。

话剧表演的第一堂课是发声和形体训练,赵志勇亲自给学员们做示范,他一边做一边给大家讲解要领,要求每个学员发声时都能感觉自己的腹部在震动。刘凤玲努力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了,可总是不得要领,她有些泄气:“赵老师,我咋老感觉不到震动呀?”

看到刘凤玲沮丧的样子,赵志勇笑着跟她讲解发声的技巧和要领,让她跟自己练习几遍。反复练了多次,刘凤玲这才找到了感觉。发声、形体训练过后,开始训练片断,赵志勇手拿麦克风,给大家讲解道:“大家要记着,站在舞台上你们就是演员,不能再随意乱动了。表演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光区,否则台下的观众就看不见你了。”

接下来,赵志勇让大家练习小品《抢座椅》。几个胆大的女工主动走上舞台,在聚光灯下,按照老师的要求做着动作。刘凤玲坐在角落里,看着姐妹们的表演越来越自如,心里暗暗叫好。赵老师问道:“接下来该谁了?”刘凤玲心里直打鼓,始终没有勇气上台。

姐妹们纷纷上台表演,最后只剩下刘凤玲和另外两名女工了。赵志勇就点名让刘凤玲上台,她这才大着胆子走上舞台。可一站到聚光灯下,她就紧张得腿发抖,手也不知道往哪儿放了。赵志勇不停地鼓励她,并为她设计了一个小孩的角色,让她回忆自己的童年,刘凤玲一下子找到了感觉,排练也非常出彩。

排练结束后,赵志勇问刘凤玲感觉怎么样。刘凤玲苦笑道:“比做饭、洗衣服难多了,感觉快坚持不下去了。”赵志勇鼓励她:“万事开头难,你接受能力强,只要努力,很快就能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平时工作辛苦,排练话剧能让心情放松下来,也是一种精神寄托。”赵老师的话入情入理,让刘凤玲找回了信心。两个月后,一些坚持不下来的女工选择了退出,刘凤玲却成了话剧社的骨干。

平时,指导老师经常和刘凤玲及其他学员聊天,鼓励她们把工作中的一些故事说出来。起初,刘凤玲还有所保留,但看到其他姐妹畅所欲言,别人经历的事情比自己还要生动、曲折,她就打消了顾虑,把自己的遭遇和盘托出。

家政女工生动、鲜活的经历成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经过一个月的集体创作,“地丁花”话剧社创作出了话剧《我的劳动:尊严与梦想》。为了把作品搬上舞台,阎成梅和赵志勇拟订了一个8天工作计划:连续8个周六,从8点30分到16点30分排练话剧。话剧一共包括4场,时长45分钟,11个角色,表现形式有对话也有舞蹈。

因为话剧《我的劳动:尊严与梦想》采用了刘凤玲提供的素材,赵志勇安排她在剧中饰演一名不被雇主信任的家政女工。他告诉刘凤玲:“你演戏时不需要技巧和修饰,只需要本色表演就行了。”想到能把自己亲历的事情演给大家看,刘凤玲既激动又忐忑,生怕演不好,辜负了话剧社老师们的苦心。

自从进入排练以来,每个周六刘凤玲都会坐一个多小时地铁,再倒两次公交车赶到话剧社,和老师、姐妹们紧张地排练一天,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虽然很忙碌,但刘凤玲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每当过了周三,刘凤玲就会数着日子过,盼着周六快点到来。每周排练前,话剧社的成员们都会收到活动短信,如果没收到短信,她总觉得是不是手机坏了,直到收到短信心里才踏实。平时,只要有空闲,她嘴里就念念有词,因为背台词是她的弱项。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演员介绍记台词的经验——手抄台词,她就有样学样,也一遍遍地手抄台词。

在刘凤玲看来,“地丁花”话剧社已成为她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她能感受到劳动者的光荣与尊严。

“地丁花”绽放国际大舞台,家政女工也有大梦想

2012年元旦期间,“地丁花”话剧社在北京市东城区社区活动中心进行公演。首次在观众面前亮相,刘凤玲既兴奋又紧张。开演前,她一连去了几趟厕所。赵志勇笑着对她说:“上台前要深吸几口气,默念几句‘我能行’,上台后就轻松多了。平时你演得那么好,只要发挥出一半水平,就已经很出色了。”

有了老师的鼓励,刘凤玲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轮到她上场了,她深吸两口气,稳步上台,看着台下的观众,她还是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大脑“断片”,台词也忘了。好在她有所准备,偷偷瞄了一眼掌心里记的台词,然后字正腔圆地说道:“阿姨,我是新来的保姆小刘,今后有做得不到的地方,请多批评……”让刘凤玲没想到的是,这句台词说出来后,她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慢慢地,她融入到了剧情当中。当演到被雇主老太太诬陷偷吃巧克力的情节时,刘凤玲愤怒地质问道:“捉贼捉赃,说我偷吃您的巧克力,请您拿出证据来,虽然我是个保姆,但同样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因为演的是自己经历的事,刘凤玲的感情特别充沛,对雇主老太太的质问铿锵有力,台下的观众深受感染,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首次演出便获得成功,让刘凤玲和参演的姐妹们信心倍增。此后,她们在赵志勇等老师的指导下,陆续创作了《志愿服务》《等待花开》《小保姆的喜乐年华》等系列作品,分别展示了家政女工在工作中如何处理和应对各种问题,以及家政女工与雇主之间相亲相爱的亲密关系。在这些剧中,刘凤玲均扮演重要角色,逐渐成了话剧社的台柱子。赵志勇对她的评价是:收放自如,有大家风范。

随着“地丁花”话剧社参演的剧目越来越多,名气在京城也越来越大。2013年6月,话剧社接到了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组委会的电话,被邀请参加9月份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国际青年戏剧节。这对刚起步的话剧社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为了在国际戏剧舞台上绽放异彩,赵志勇要求话剧社演员当天排练的内容必须学会,学不会的回家想办法练习。半个月后如果考核不达标,将不能参加这次演出。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刘凤玲自然不敢怠慢,雇主一家人上班后,她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2013年9月21日,在北京第六届国际青年戏剧节上,刘凤玲和姐妹们演出了话剧《等待花开》,她们用本色表演征服了台下观众,演出过程中,掌声不断。演出结束后,一位来自加拿大的戏剧家连声称赞:“你们的表演真棒!真不敢相信你们是业余演员,以后我也要加入你们的话剧社。”

演出取得成功,刘凤玲却累得差点瘫倒。然而,她没太多时间享受成功的喜悦,因为雇主家的狗那两天不舒服,她还要抱着它到宠物医院看病呢!

有了话剧舞台,刘凤玲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愉快。2015年6月下旬,“地丁花”话剧社要在北京蜂巢剧场演出话剧《新时代家政工》,刘凤玲在剧中饰演一位喜欢发微信、微博,对高科技家电十分精通的保姆。之所以敢接这个角色,是因为她服务的雇主正好是一对IT白领夫妇。当初,她对能否饰演这个角色还有些不自信,那对白领夫妇知道后,鼓励她大胆去演,他们教她如何玩微信、微博,如何使用高科技家电。有了技术指导,刘凤玲的自信心上来了。演出时间一天天临近,让刘凤玲感动的是,那对白领夫妇特地给了她3天假,让她集中精力去排练。

6月21日,话剧《新时代家政工》如期在北京蜂巢剧场上演。剧中,刘凤玲不但业务精湛,还是家政姐妹们的知心人。一位在教授夫妇家做保姆的姐妹,因为不会使用多功能电饭煲而被辞退,她向刘凤玲诉苦时,刘凤玲委婉地劝她:“咱们家政工也要与时俱进,不然就会被时代淘汰。现在雇主给我安排事情都是通过微信,建议你买个智能手机,我教你玩微信,咱们一起跟上新时代!”一席话说得那个姐妹直点头,观众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演出结束后,刘凤玲和众姐妹们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节目为她们补拍了纪录片,网络媒体也纷纷对她们进行采访。人群中,刘凤玲竟意外地看到雇主夫妇捧着一束鲜花向她走来,她急忙迎了上去。原来,雇主夫妇事先没有告知刘凤玲,悄悄来现场看她的演出了。男雇主伸出大拇指称赞她:“刘姐,你演得真棒,我们都为你骄傲!”

四年来,刘凤玲在话剧中饰演了十多个角色,成了话剧社的台柱子。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刘凤玲还有一个梦想,就是代表中国的家政姐妹们,站到国外的话剧舞台上,让国外的观众都知道,中国的家政女工也是一群了不起的女性!

篇5:浅谈戏剧舞台艺术

戏剧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化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戏剧艺术是活人当众演给活人看的综合艺术,有着电影、电视无法拥有的独特魅力。尤其在影视艺术出现之前,它一直是人类文化生活中最有群众性和吸引力的重要艺术门类。它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社会道德面貌,以及政治生活,都有深刻的影响。是否具有戏剧艺术鉴赏力,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虽然是编导专业的学生,但对戏剧戏曲的了解仅仅止于课堂之上,在亲眼见到大四学长学姐的毕业汇报演出之前,我所观看的戏剧都是来自于媒体,并且对戏剧不怎么喜欢,但是真正坐在台下观看过一场表演后,我被深深地吸引了。这时的我才感受到戏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那是从媒体上观看戏剧时所感受不到的奇妙感觉。从那一刻起,我喜欢上了戏剧。下面由我发表一下自己对戏剧的浅薄的理解。

戏剧是演员扮演角色,是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戏剧一般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由古代民族、民间的歌舞、技艺演变而来的。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构成了戏剧的特有艺术形式。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演员和布景再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教育和审美的目的。

戏剧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戏剧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体现。戏剧是受时间与空间制约的,音乐是时间艺术,美术是空间艺术,而舞美是时间艺术

和空间艺术的结合体。它通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装置及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来美化舞台空间,营造并渲染所需要的艺术氛围,把各类表演艺术衬托的更为美,更具生命力。若说表演是艺术“红花”,舞台就是“绿叶”,红花虽美,还需绿叶陪衬。

戏剧中舞台设计的空灵性和时空转换的自由性是令我惊奇的,一部戏剧,通过舞美的设计就可以横跨时间和地点。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用一个空空的物理空间表示无限丰富的审美空间。常见的一桌二椅的舞台设计本身并不体现戏剧行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历史氛围、文化特色,不提供行动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在演员上场之前,这个空间不表示任何地方;但随着演员的表演却又可以表示剧情需要的任何一个审美空间。写实话剧大多采用闭幕的方式,用幕间歇表示时间的流逝,以布景的改变表示空间的转移。戏曲由于采用空灵的舞台设计,不表示任何固定地点和时间,所以戏曲的时空转换从来就不是问题。在我所观看的戏剧中,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暗恋桃花源(台版)》中,舞台上仅仅靠着一座秋千和一座老式的路灯这两件道具,再配合着灯光的照射和男女主人公的服装,在女主人公的优美歌声中,观众一下子就被带到了几十年前的老上海,这便是舞台设计的空灵性和时空转换的自由性的体现,也是戏剧中奇特的地方。而想要表现这两点,横跨时间和地点,则是与舞美的设计是分不开的。

舞台美术(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舞台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它涉及到许多艺术门类,以其独有的特性区别于一般美术的规律。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2

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

舞台美术具有以下特性: 1)属二度创造艺术。它须在剧本文学创作及导演总构思的基

础上进行再创作,以其特有的形象语言表达剧作的内涵。舞台美术创作源于生活,但又须以剧中人物、事件和规定情景为依据,并须与导演的创作意图相协调。在演出中它起到了丰富、补充和加强人物形象塑造,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

2)从属于表演艺术。舞台艺术的中心是表演艺术,景物不能

脱离表演自我炫耀,而现代舞台美术则融入和加强了演员的表演,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3)既是空间艺术又是时间艺术。在人物与景物造型方面无不

具有空间特性。首先人物造型是依附于三维的演员身上,而景物造型则为演员表演提供必要的空间环境,景片平台、道具等皆需占有空间。在演出的全过程中,时间在不断流动变换,人物造型也随角色行动而变化。人物景物皆须随着剧情发展而显示出时间的推移。

4)具有综合性。舞台美术本身是布景、灯光、化妆、服装等

诸多造型因素的综合体,它们之间既有分工,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一般来说布景、灯光担负着表现戏剧环境的作用,服装、化妆担负着表现人物的作用。灯光直接渲染人物,布景间接表现人物,人物塑造有时也间接表现环境。所以现代舞台美术虽然可以区别出布景、灯光、服装、化妆等,但塑造戏剧环境与人物的全部任务是由舞台美术综合体共同承担的。它是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5)技术性较强。舞台形象要依靠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体

现出来,因此它的发展历来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古希腊悲剧中的天神下降,只不过从更衣室二层阳台上用篮筐将扮演天神的演员垂吊下来。而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则出现可用以飞吊云朵和天神的舞台机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添加了转台、升降台和推台等各种混合机械。16世纪欧洲剧场使用蜡烛和油灯照明。19世纪初煤汽灯出现后又改用气灯,直至发明了电光源,舞台灯光技术才发生了一次突变。近年来微机控制系统和激光技术的发展更开拓了舞台灯光的新领域。立体音响、幻灯以及电影放映设备及新型材料的涌现,都更丰富了戏剧演出的舞台技术手段。

舞台美术的功能: 1)2)3)4)5)塑造人物形象。

创造和组织戏剧动作空间。表现动作发生的环境和地点。创造情调气氛。揭示戏剧思想。

舞台美术中的每一部分对于整个戏剧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每一个细小的部分都充满着导演和工作人员的心血。其中许多部分从电视和媒体上来看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的,可其中有一部分是要到剧院亲眼观看戏剧才能体会到的,这就是灯光,当然,这只是本人自己的理解,不代表大多数人。舞台灯光又称舞台照明,是舞台美术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运用舞台灯光设备以及技术手段,在演出过程中,随着剧情的进展和表现人物的需要,以光色及其变化显示环境,4

渲染气氛,创造舞台空间感、时间感和剧作所要求的意境,并提供必要的特殊效果如风、雨、云、水、闪电等。正是灯光的存在,使得舞台上立体的布景与运动着的演员统一起来,形成一幅幅移动着的画面。舞台灯光概括说来,具备以下几种功能:

1.视觉照明。这是灯光的基本功能,使剧场观众得以清楚地观看到舞台的全部和演员们的表演。

2.突出人物,引导观众视线。这项功能主要通过舞台追光来实现,用一束明亮的光线扫过较暗的舞台,由于人的视觉原理,自然地会去注意舞台上最亮的区域,从而完成对剧中人物的特写。

3.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情感和展现舞台幻觉。这项功能需要通过舞台诸多因素合力才能够得以实现,在灯光、舞台布景、服装、化妆等多要素的联合作用下,将观众带入一个如梦幻般的氛围,从而对故事发展和行进的戏剧环境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创造剧中的空间环境。

5.显示时空转换,突出戏剧矛盾冲突和加强舞台节奏,丰富艺术感染力。有时也配合舞台特技。这一点我在观看本学校大四学长学姐的毕业演出《德龄与慈禧》时有体会,当剧情渐渐进入高潮时,有时都会通过一个“太监”站在舞台的右下角前方宣读“慈禧”或“皇上”的旨意,或者是说明事件。这时整个舞台上就只有一束灯光聚在“太监”的头顶,不仅突出人物,引导了观众的视线(第二个功能),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太监”的台词上,还进行了时空转换,进行了转场。

舞台灯光不仅能够创造浓厚的戏剧氛围,而且有助于形成统一的戏剧5

风格。剧作的主题、导演的理念、服装的华美、舞蹈的绚丽,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音乐剧精神主要依靠灯光来表现。作为舞美的重要元素,舞台灯光日益成为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装饰演出舞台的重要手段。在电视电脑上观看戏剧时灯光的作用同样都能体现,但是在剧院中观看时,灯光的变换体现在整个剧院中,那样的体验和感官是在媒体上感觉不到的。

除了灯光,还有一样是我认为一定要到剧院才能体会到的,与灯光异曲同工,那就是音响与音乐。通过媒体观看时,音响音乐都能听见,但在剧院中时,声音的体现还有左右声道立体声等区别,而正是这些区别是观众通过媒体播放感受不到的,它会带来另一种不同的体验。我们无论看舞台表演或是看电视电影,如果把声音关掉,没有语言和音乐,光有画面,你肯定感到不知所云,更不用说去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环境气氛。声音与灯光一样,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例如空间感,细分可分为:1.环境感:作品中的空间环境。2.透视感:即距离、远近、深度感。3.方向感:声源的方位、距离。

当然这中感觉需在剧院中才能更好的体会。运动感:任何声源都可运动,其声音会随着位置的改变而引起音量音调的明显变比。色彩感:声音没有实在的外形。色彩感是对它的属性的特别描述:地域色彩,不同民歌、方言、音响。民族色彩,不同国家、民族的特定生活环境、习俗。传统文化形成的社会生活色彩,可以通过声音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反映。时代色彩,声音可以反映时代的特征和风貌。

在舞台整体意境的营造中,舞美、灯光、音响、音乐、服装、化妆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一般来说,它们都不是主体,不居于主导地位,也6

有很少的独立价值,但非不重要。它们为演员的表演创造某种可以感觉到的外部环境。

戏剧艺术欣赏应该是欣赏戏剧作品。戏剧作品指的是一场戏剧演出,不只是指剧本,剧作家创作的剧本只是给戏剧演出提供基础。一场戏剧演出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演员扮演角色、舞美设计师设计布景、绘景师绘景制作、服装师设计服装、化妆师给演员化妆、音响师制作音响效果„„要欣赏戏剧作品只能是欣赏演出。中外戏剧史上留下的遗产主要是剧本,舞台艺术没有留下来。

欣赏戏剧戏曲艺术的点太多太多,由于我对戏剧戏曲的学习和了解有限,只能在此浅薄的对于舞美进行一点理解,而戏剧本身的剧情、戏剧的三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其实更有分析欣赏的价值。

篇6:分析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

分析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

戏剧舞台自古以来就是不断给人们带来精神愉悦和视觉享受的地方。当今时代伴随先进的生产力而来的先进的灯光设备和不断更新换代的舞台灯光艺术在戏剧舞台上所占比重不断扩大,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故事的主题,而且渲染了整个戏曲的氛围,让观众能够更好地身临其境,同时,把我们整个戏曲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1戏曲舞台灯光艺术的发展历史回顾

灯光在戏曲舞台上的应用由来已久。早在1439年,在一部名叫《通告》(Annunciation)的戏剧中,舞台上添加了1,000盏灯配合蜡烛照明。当灯光被全部点亮的时候,爆炸一般的火光穿过佛罗伦萨大教堂,伴随着观众的尖叫和惊叹声,人们也第一次意识到了灯光在舞台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进入20世纪中后期以后,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甚至是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戏剧舞台上的灯光俨然成为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如今,在越来越光鲜亮丽的舞台上,灯光的颜色、强弱伴随着故事内容、人物动作、演员表演不断地变换,融合着舞美、表演、音乐,渲染着故事情节,刻画着人物的内心世界,满足着观众的审美需求,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和学问。

2浅议灯光在戏剧舞台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1灯光可以促进戏剧舞台上剧情的发展

在当今时代,灯光的展示要想在一场剧目中满足观众的审美视觉要求,灯光设计人要考虑许多方面的条件。首先,舞台下灯光的变换要配合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内心变化以及故事要呈现的历史时代背景;其次,舞台上灯光的展示和运用要与整个剧组的服装、妆饰以及总体特征相适应。只有这样,舞台上的灯光艺术才能为设计者灵感的激发,故事主题的深入以及整体气氛的渲染增添一些色彩,为剧情的发展服务,也将观众自然的代入故事情境中。比如在我国的历史故事剧《将相和》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与舞台整体灯光的配合就恰到好处。整场剧目都采取了偏黄色的灯光,很好的渲染了战国时期的历史年代感。而在前几场表演中,表现战争场面则采用土黄的暗光,配合以鲜艳的红色明光表现战争的惨烈和残酷;而在草原上的夜晚场景则使用了绿色主调,同时采取逆光处理,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又掺加了微微淡蓝色,微妙表现出了草原夜色下的空旷寂寥,蓝色象征着草原上空的圆月,当时有配合以凄美、悲凉的音乐,生动表现了人物内心复杂,寂寞的心态,也渲染了两军对峙战争前紧张的氛围。整场剧目在灯光的配合下既表现出宏伟震撼的气势,也有催人泪下的感人场景,既在情节上动人心魄,又在舞美上让观众一饱眼福。

2.2灯光可以增强戏剧舞台上人物的画面感

如果说舞台是一幅扣人心弦的`美妙画卷,那画卷中灵动的画笔当属舞台上变幻多彩的灯光艺术。因为曼妙的灯光不仅将故事中的感情,背景,人物思想等等元素动过不断变换的舞姿以生动活泼又蕴含意义的形象向观众完美表达,而且它用自己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向观众陈述舞台上情感氛围,人随戏动,光随情动,才是戏曲舞台上灯光艺术的最完美表达。记得有次在剧院里观看《我们天堂见》这场话剧,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舞台的背板上总是浮现着种种画面色彩,并且画面随剧情的发展呈现着种种变化。时而使湛蓝天空下的白云朵朵,时而又是金色夕阳下的彩霞满天,时而是春雨打在树叶上的淅淅沥沥,时而又是雪后天晴下的银装素裹。笔者按捺不住好奇,便向工作人员询问背板总呈现多彩画面的缘由,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整场剧的设计者在舞台上运用到的背板是可以反光的,灯光师配合着将颜色多样灯光打到背板上反射回来,便在观众眼前映现出了多层次、多内容的美丽景观,给观众极大的视觉享受。

2.3灯光可以促进戏剧舞台上人物的情感表达

观众在欣赏戏剧时不仅希望看到戏剧表现出的浅层内容,也希望能够理解这场戏剧所蕴含的真正内涵意蕴,戏剧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情感世界。所以在舞台上,灯光所要配合的,不仅是宏阔的场景或者逼真的自然景象,更重要的是注重展现戏剧人物情感的表达和内心活动的渲染。这需要舞台上的灯光通过不断的变换去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辅助作用感动读者,让读者在含蓄而动感的灯光变换和渲染中去真正领悟舞台戏剧的内涵,以及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女皇祭天》这部戏剧作品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既表现了武则天—这位一代女皇作为一朝天子所具有的气魄和胆识,同时又刻画了她作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残酷与失败,既有她雄才大略的一面,又有她内心失望痛苦的一面。这是一位形象非常丰满的人物,她在政治深渊和感情纠葛中徘徊着。所以这场剧中的灯光要配合演员表演,使观众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在这部剧第四场中,舞台上向观众展示了深蓝色的宫殿空旷无人,唯有两扇屏风分别透着粉红色和淡绿色的光。透过舞台上冷色调的灯光观众便可以隐晦感受到政治斗争中阴暗的气氛,而粉红色的点点光芒似乎又透露着一点希望和感情的寄托。这便是给与观众的灯光意识,让观众领悟到舞台上灯光艺术的魅力。

3感悟于舞台灯光艺术

舞台上的灯光是细腻的,哪怕是短短几十秒钟的灯光变化,若是被忽略或者放过,都可能引起对正常戏剧理解的不全面。所以,在舞台上进行灯光设计时,我们要多与导演、演员、造型师、舞美负责人进行联系、沟通,只有多交流我们才能够真正找到整场剧目的灯光点、感染点、亮色点、细腻点所在,从而让我们舞台上的戏剧将作者的感情完美诠释,从而达到舞台上最细腻、最完美的艺术效果。

同时,要想将舞台上灯光上艺术处理到淋漓尽致,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实践,虚心的学习请教,听取别人意见,因为经验才是使我们作品得以不断进步、不断走向成熟的良方。所以,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我们要不断地对灯光在舞台上的表现作用进行发掘探索,同时融入自己的作品不断进行创作,只有勤于思索,勤于探求,我们的灵感才能够源源不断、与时俱进,我们的作品才能够得到广大观众朋友的认可,这也是我们不断探求、不断进步的动力所在。

4结束语

灯光不仅可以满足舞台上的气氛需求,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观众的感情投入。所以,我们应不断的努力探索,让我们戏剧舞台上的灯光成为一门让人感动的艺术,成为一幅连贯的作品。舞台上,我们表现和运用着灯光,为观众展示出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画面,调动着观众的胃口,引导着观众的感情,让我们的舞台戏剧艺术发展向更广阔更有美感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闫锡。浅谈舞台灯光艺术[J].艺术视窗,(6):57.

[2] 齐明光。浅析戏剧舞台灯光设计—从设计构思到舞台呈现过程[J].艺术传媒,(1):69.

[3] 刘学荣。灯光意识在戏剧舞台上的体现[J].二度创作,(3):39.

上一篇:超市元宵节活动方案下一篇:镇某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