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分析题

2024-04-10

细胞生物学实验分析题(精选8篇)

篇1:细胞生物学实验分析题

1、高压灭菌锅的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

答:工作原理:在密闭的高压灭菌锅内,其中的蒸气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气温度下,持续15—30分钟,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及高度耐热的芽孢。

注意事项:

a 待灭菌的物品放置不宜过紧;

b 堆放灭菌包时应注意安全阀放汽孔位置必须留出空气,保障其畅通,否则易造成锅体爆裂事故。

c 必须将冷空气充分排除,否则锅内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影响灭菌效果; d 灭菌完毕后,不可放气减压,否则瓶内液体会剧烈沸腾,冲掉瓶塞而外溢甚至导致容器爆裂。须待灭菌器内压力降至与大气压相等后才可开盖。

2、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鼓风机送入的空气先通过一个前置过滤器,滤掉大部分尘埃,再经过一个高效过滤器,除去了大于0.3um的尘埃、真菌和细菌孢子等。从而形成连续不断的无尘无菌的超净空气层流,其流速为24~30m/min,这样的流速不会妨碍酒精灯的燃烧,同时工作人员在这样的无菌条件下操作可保持无菌材料在转接过程中不受污染。

3、母液配制的注意事项。

答:1)配制母液所需药品应采用分析纯或化学纯试剂。

2)配制母液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试剂可以通过加热或磁力搅拌器加热溶解。

3)母液保存时间不宜过长,如发现母液有混浊或沉淀现象发生,则弃之不用。

4)母液浓度不能过高,否则易产生结晶,影响试验效果。

5)在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混合、溶解各种无机盐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尽量把Ca2+,SO42-,PO43-等离子错开分别溶解,同时稀释浓度要大些,并要慢慢地边混合边搅拌。

4、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因素?培养基为什么要煮沸后再分装?

答: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应注意PH和灭菌;①PH影响外植体和培养材料对离子的吸收,过酸过碱的培养基影响培养材料的生长;此外,琼脂培养基的PH值还影响到培养基的凝固状况。②灭菌,植物组织培养必须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培养基煮沸后再分装的原因:因为含琼脂的培养基会在40℃左右时凝固,因为要先在水浴中加热,使其成为均匀液态时在尚未冷却情况下尽快分装。

5、培养基的灭菌过程。

答:①检查灭菌锅外层锅内水位,水量过少时应加水。把分装好的培养基及其他需灭菌的各种器具和蒸馏水放入灭菌锅的消毒桶内。

②盖上锅盖,注意按照说明操作并确定已盖好,设置好温度和时间参数,开启电源加热灭菌。

③灭菌时间到后,先切断电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待灭菌锅压力表指针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开启锅盖,取出已灭菌的培养基。④刚灭过菌的培养基成液体状,取出时不要用力摇动,否则会导致部分培养基沾附在瓶壁。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自然冷却。在室温下放置1-2天,观察有无微生物生长,以确定培养基是否彻底灭菌。经检查没有杂菌生长的方可使用。

6、调节pH值应该调高0.2-0.3个单位,为什么?

答:因为在高压灭菌过程中,培养基的某些成分会发生分解氧化,常使培养基的pH值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化,pH值的变化方向和幅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培养基的成分,浓度,灭菌时间及温度等,因此在设定培养基pH值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7、哪些因素影响培养基的凝固?

答:1)pH值调节不准确,偏酸 ;

2)灭菌时间过长,破坏了琼脂的结构; 3)琼脂质量及用量的问题。

8、1mol/L HCl和NaOH的配制方法?

答:如要1mol/L HCl 配制1L(36%盐酸密度 1.18g/mL,37%盐酸密度 1.19g/mL,)

方法一:须配制1mol/L × 1L= 1mol HCl,则 1 × 36.5÷ 36% ÷1.18 =85.9mL。

方法二:1.18 × 1000 × 36% ÷ 36.5 = 11.64 mol/L,根据m1*v1=m2*v2,v1=(1mol/L × 1L)÷ 11.64 mol/L = 85.9 mL。即取36%盐酸溶液85.9 mL定容于1L的蒸馏水水中。1mol/L NaOH的配制方法:取40g NaOH固体溶解于蒸馏水中,最后定容至1L。

9、为什么常在消毒液中加入1~2滴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

答:吐温80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扩散、增溶、稳定等作用。在消毒液中加入1~2滴吐温80可以促使消毒液更充分地湿润整个外植体组织,进而将消毒液渗透、扩散到菌团内部,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10.在接种过程中,通过哪些措施来防止杂菌对接种工具、接种材料的污染?  污染原因归结为3个方面: 1)是组织培养室或接种室的清洁问题;2)是外植体自身带菌;3)是组织培养过程各环节操作不适宜或不严格。

11、胡萝卜切块灭菌后为什么要反复清洗?在接种时为什么一定要切割胡萝卜块的外围?切割多大接种才最合适?被接种的部位一定要含有哪种组织,为什么?

增殖率=(增殖的外植体数量/接种外植体数量)*100%;

增殖系数(倍数)= 继代培养后产生的茎芽总数/继代接种时的外植体个数; 污染率=(污染的外植体数量/接种外植体数量)*100%;

诱导率(%)=(分化出丛生芽的外植体数量/接种外植体数量)*100%; 注:增殖率,诱导率的计算均应除去污染的外植体。

篇2:细胞生物学实验分析题

一、基础知识显薄弱

1.常见的化学仪器不认识

酒精灯:写成“烧杯”、“量筒”、“酒精瓶”、“酒精台”。另外错别字的情况非常严重,酒写成“洒”,精写成“清”、“晶”……

2.基本实验操作不熟练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在选择上把握不好,浓硫酸做干燥剂时气体的进气口找不准。

3.常见酸碱盐的用途、性质混淆不清

液体干燥剂应选“浓硫酸”,学生的回答有“氢氧化钠”、“氧化钙”或者是“氢氧化钠溶液”,还有的错误是“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 ……

氢氧化钠在空气变质的产物不知道是碳酸钠,这就体现出学生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没能很好的掌握,所以学生就找不到哪种物质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二、不能灵活、规范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1.化学用语不规范,元素符号中的大小写不分,化学式中的小数字写得过大

2.实验现象描述不规范,如“没有明显的现象”写成“原来的样子”、“溶液不变”、“溶液没发生反应” ……

三、思维不灵活,综合能力较弱

22题中现象b应是“没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钠不变质,可以依据现象a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钠变质来解决问题的。

四、审题不仔细,不按要求答题

适量的a溶液的名称,部分学生写成化学式,而且又写不对。

浓硫酸干燥气体的进气口填“a”部分学生写成“a”

篇3:生物学实验设计题的教学体会

一、实验设计题考查的类型特点

1. 实验方案设计型

题目给出实验目的和器材, 让考生寻求正确的原理和方法, 设计出符合题意的实验方案, 主要考查考生对实验设计的总体把握能力。

2. 实验步骤设计或补全型

题目给出实验目的和器材, 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或补全实验步骤, 预测和分析实验的结果。此类实验题一般题目已给出一定的解题思路, 有的甚至已给出一个或多个实验步骤, 只是要求考生设计或补全后续步骤并预测和分析相关实验结果, 其答案也具有半开放性的特点。

二、实验设计题的教学策略

1. 积累实验设计题的背景知识, 进行实验加工

实验设计题考查的基点是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实验设计题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是教材实验的拓展。考试中实验设计题的知识背景, 一般来自教材中某一个或几个实验, 也可能是来自教材中理论问题的实验化探索, 还有可能是对生物经典实验过程的再发现和再证实。因此, 平时在指导学生实验和设计实验时, 不仅要注重剖析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实验设计技巧, 还要善于对教材内容有实验设计的加工意识,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 大胆给实验“变形”, 进行建模, 然后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 达到既动脑又动手的“练兵”目的。

例:关于“生长素”的内容, 至少可以加工成如下题材, 进行验证性和探究性的实验设计。

(1) 验证: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

(2) 探究:某浓度生长素对大豆种子萌发的作用。

(3) 验证:生长素影响果实发育。

(4) 探究:果实发育与生长素存在有关。

2. 把实验法的理论教学融会在阅读材料中

实验法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 选择实验器材, 安排实验步骤, 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平时的教学, 一般先讲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思路和方法、实验设计的步骤、注意的问题等。这种方法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学生不想听, 效果差。因此, 我们尝试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材料《响尾蛇捕捉猎物》的文章, 同时要求学生思考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举例说明此实验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哪些原则, 提问后, 分析总结传授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等, 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师生双边活动增强,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强化实验设计基本步骤训练, 形成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正确的思路和规范的设计训练, 是实验设计取得预期成效的基本保证。教师如果在平时教学中, 比如像“验证胚乳对胚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教学, 能够有意识指导学生反复进行规范性的设计步骤训练, 便可在学生头脑中牢固形成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明确目的要求→联系理论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4. 传授实验设计的方法技巧, 拓宽实验设计的训练思路

注重方法技巧的传授, 有助于快速提高实验设计能力。而技巧的关键是要弄清实验的起始状态 (包括隐含条件) 和目标状态, 并努力寻求沟通二者之间的“桥梁”。有效的沟通方法有: (1) 发散法。针对实验目标, 充分发散思维, 尝试多种方案, 寻求最佳方案。比如验证“CO2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实验设计。 (2) 填补法。通过填补实验起始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来完成实验设计。比如前述“验证胚乳对胚萌发的影响”实验设计。 (3) 类比法。利用已有实验知识和技能, 设计出有类比关系的实验。比如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 均可参照教材上“验证唾液淀粉酶的实验”来类比设计。

拓宽实验设计的训练思路, 实现实验设计训练的多样化, 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 (1) 运用生物学史, 使学生认识到重大生物科学发现都依赖于科学家富有创意的实验设计, 从而牢固树立锐意创新的设计理念。 (2) 对教材经典实验重新设计, 通过变换个别实验条件, 尝试设计, 使学生树立勇于设计的信心。比如“光合作用实验”。 (3) 教师提出实验课题和实验原理, 由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材料准备和步骤安排,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操作方案的技能。比如“设计制作小生态瓶实验”。 (4) 教师给出实验情境及目的、条件,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比如“植物向光性实验”。 (5) 可利用教材中的课外、家庭实验和研究性课题等进行实验设计。比如“废旧电池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等实验。 (6) 通过改进实验设计, 寻求最佳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比如“测定洋葱表皮细胞等渗浓度的实验”。 (7) 利用实物投影、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进行实验设计的示范教学、辅助教学和模拟实验。 (8) 注重实验设计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 对成绩及时肯定和鼓励, 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分析漏洞和易忽略易错的地方, 使学生吃一堑长一智, 增强探索发现、攻关夺隘的勇气和信念。

5. 让学生亲手做实验

常言道, 科学不是“读出来的”, 科学是“做出来的”。生物实验也是如此。教师应让学生亲手做实验, 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实验设计思路。对教材中提供的科学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经典实验的学习, 以及教材中的生物实验的实践, 培养和锻炼学生操作技能, 增进和提高操作技巧;通过实验操作, 感受操作要领, 认识和体会实验的一般程序, 理解、归纳、应用实验设计的主要方法。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验证性实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及其共同规律的探究性实验等, 从而建立科学方法的思考模式, 再进行实践, 如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探究光对某些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等。

6. 交流、点拨、总结、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

由于实验设计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再加上每个学生自己独特的思考方法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得出的结果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水平高低不同。所以, 在进行了设计训练后, 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或引导学生交流设计成果, 总结出生物实验设计方案的基本思路和评价标准 (科学合理、设计简捷、效果明显等) , 从而使学生巩固实验设计方法, 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另外, 通过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讨论, 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完善设计方案, 丰富设计内容。同学的启示和教师的点拨丰富了解题的思路, 启迪了思维, 通过交流点拨使每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实验设计能力从本质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实验设计题的答题策略

1. 不断总结, 找出共性

实验设计题遵循共同的原则、方法, 使得答题时存在着共性, 平时教学时师生双方要不断总结, 找出共性, 提高解答能力, 如对照实验的步骤设计可概括为“三步曲”, 第一步:共性处理 (分组、编号、添加相同的物质, 做相同条件下的处理等) ;第二步:变量处理 (注意体现单因了变量原则) ;第三步:结果处理 (观察实验现象、测量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 。

2. 注意语言文字的表达

在实验设计中, 学生一般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 故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 在实验步骤表述中巧用下列词语: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量的”“相同条件下”“适宜条件”等。注意避免“词不达意”。例如有些学生描述“在甲、乙试管中加入A、B物质”, 如此表达显然与事实不符。准确的描述应为“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A、B物质”或“在甲试管中加入A物质, 乙试管中加入B物质。”

篇4:高考化学实验题问题分析

请回答下列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有关问题。

(1)下图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

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

B ;

C ;

D 。

(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

①下图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 (填序号);

D][B][B][A C D]

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

[&应加入的物质&所起的作用&A&&&B&&&C&&&D&&&]

③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二、题目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本实验题考查的中心内容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气体的制备,涉及到Cl2 和NO两种气体的制备原理及收集方式。考查安装仪器,描述实验现象。在仪器的考查中,笔者认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如右图所示装置的作用。该装置具有向上排气法收集气体、向下排气法收集气体、排液法收集气体、洗气、防止倒吸等多种功能。

第一小题:本小题要求用较简单的方法获得氯气。因此对氯气的纯度没有很高的要求,根据题目的要求,A、B、C、D四个容器中,需要装药品的已经装了,B、C 两个容器不需要用药品,许多学生出错就是因为没有结合本题的环境,主动添加了试剂,导致不能得分。

第二小题:考查NO气体的制备,关键是要抓住NO气体一定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注意了这一点,得到正确答案应该顺理成章。

三、出现的典型问题

1. 无中生有

考生回答问题时,增加了不允许增加的药品和不该起到的作用。例如:

第(1)问:回答装置B的作用时,考生理解成了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杂质;回答装置C的作用时,考生理解成通过浓硫酸干燥Cl2或者排饱和食盐水收集Cl2;回答装置D的作用时,考生给出检验Cl2的性质或者检验Cl2是否收集满。

第(2)问②:C应该为空烧杯,很多考生往其中加入烧碱溶液,目的是想除去尾气中的NO。

第(2)问:选择装置,很多考生给出的答案是A,a,1,①。

凡是出现上述答案,对应的小题均不能得分。

2. 画蛇添足

考生在已经给出了能够得分的表达后,继续作出错误回答(如错别字、错误知识、错误化学信息或能引起歧义的表达等),造成失分。例如:

第(1)问:回答装置B的作用时,给出的错误答案有:

①收集纯净的氯气;

②收集Cl2并除去HCl;

③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l2。

回答装置C的作用时,考生给出的错误答案有:

①防止倒吸引起装置爆炸(倒吸也能引起爆炸?);

②防止发生倒吸并收集少量Cl2。

回答装置D的作用时,考生给出的错误答案有:

①处理尾气,收集Cl2;

②处理尾气,因为Cl2和HCl都有毒;

③吸收尾气中的Cl2或HCl(若写成和可得分);

④吸收尾气中的Cl2并承接C中出来的液体;

⑤吸收未反应完的Cl2(Cl2在进入D装置前根本没有参与反应)。

3.表意不清,舍本逐末

很多考生回答问题时,关键词“千呼万唤”不出来,只“画龙”不“点睛”;或者没有抓住主要矛盾,阐述的是一些没有意义的观点,漏掉了得分的关键点。这种现象说明考生驾驭化学语言的能力较差。例如:

第(1)问中,回答B装置的作用时,重点应放在收集Cl2上,下列说法不能得分:

①收集气体;(系统中存在多种气体,你到底想收集哪种气体?)

②除掉空气。

回答D装置的作用时,重点应是尾气处理,关键是要吸收Cl2,下列说法不能得分:

①除尾气中的CO2;

②防止空气进入装置。

4.不熟悉课本,丢三落四

回答第(2)问时,要用到稀硝酸,很多学生就写硝酸,当然错了。忘记了课本上用的是铜与稀硝酸反应,很多学生想当然,随意用了铁、锌、镁等金属,他们不知道这些较活泼的金属与稀硝酸的反应的产物比铜要复杂。在表述实验现象时,应该围绕下列关键词进行阐述:气泡、棕红色、无色、蓝色、液面,能完整回答的学生很少。当然也不乏学生文字冗长,重复啰嗦,这些情况都是不熟悉课本的表现。

5.用词不当,词不达意

许多考生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但是表达不出来。这样造成失分很可惜,例如:

第(1)问中,回答B装置的作用时,很多考生把收集氯气写成吸收氯气。

回答D装置的作用时,有下列错误情况:

①以便造成空气污染;

②吸收尾气中的盐酸和氯气;

③回收尾气,吸引尾气,接收尾气,收集尾气等;

④净化氯气。

四、复习建议

1. 要熟悉课本。了解课本实验的试剂、装置,学习课本上规范的操作和规范的语言表达,并以课本实验为原型,合理迁移到其他的实验题中。

2.认真做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仅靠题海战术是不能提高解决实验题的能力的,同学们要认真做实验,自己动手,积极思考,做一个实验的操作者,而不是一个实验的观众或者听众。做完实验后要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写实验报告不但能巩固实验效果,而且可以锻炼大家组织语言的能力,强化思维。

3.做实验题时,要认真审题,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

4.写好字,写正确的字,写规范的字,写工整的字。

篇5:细胞生物学实验分析题

生物教学论文:生物学实验中干扰性因素分析及其排除

吴举宏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江苏南京2100013)

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实施和实验分析,分析和排除实验中干扰性因素是科学实验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实验教学中要加以重视的一项重要实验技能。本文从学生实验设计方案中出现的错误案例说起,以中学生物学典型试题为例,探讨和总结实验中干扰性因素的一般来源及其常见排除方法。

一、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说起

试题1:血糖含量的相对恒定是保证动物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一旦机体内血糖含量过低,细胞的正常活动则受到影响,动物会出现惊厥、昏迷等现象。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小白鼠4只;鼠笼2个;胰岛素溶液;50%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若干个。

(二)实验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第一步:将4只小白鼠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2只。

实验结论:

学生作业答案:第二步:在实验组小鼠腹腔下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在对照组小鼠腹腔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置于30℃~37℃相同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小鼠活动状况。第三步:给两组小鼠均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观察并记录小鼠活动状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小鼠被注射胰岛素后出现惊厥、昏迷等现象,在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小鼠被先后注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后均正常。

实验结论:实验鼠出现惊厥、昏迷是因为血糖降低引起的.血糖降低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

试题2:利用下列装置(见图1),设计一个验证呼吸作用产生C02的装置图。

错误分析:通过以上两道试题的学生答案,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实验中的干扰性因素没有排除,因此按照学生的思考和设计,是不能达到理想且科学的实验效果的。试题1中,由于在注射胰岛素之前,没有对“两组小白鼠饥饿处理18~24h”,因此小白鼠肝脏中贮存的肝糖元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发挥,使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或不发生;试题2中,学生没有考虑到“空气中含有C02”,因此没有排除空气中C02,实验的结果和结论都没有说服力,从而缺乏实验的科学性。有的.学生解答试题2时,考虑到了要排除空气中的C02,于是按照“B→A→C”的顺序设计实验装置,但是因为对“排除空气中的C02”的因素考虑得不彻底或不严谨,没有确认经过B装置后空气中的C02确实已经被除尽,因此实验步骤还是不够严谨和科学。

二、干扰因素的来源及其排除

1.来自实验材料

由于所采集的生物材料在实验前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对实验所要展开的研究存在干扰,或生物材料本身的活动状态与实验的要求不相符合,从而影响实验的现象及其相关的生理过程的发生。那么在实施本实验前必须通过一定的实验步骤消除先前的代谢产物,或将实验生物的活动状态调适到符合实验要求。(教学论文 )举例说明如下:

试题3:某同学从一本《植物生理学》中查到“幼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他的实验步骤为:(1)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图3所示);(2)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请你用所学知识,评价该同学的实验设计。

分析: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明显存在两个错误:一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另一个方面的错误就是没有考虑到顶芽也能产生生长素,并且向下运输至幼叶叶柄处,阻止幼叶叶柄的脱落,从而影响实验现象的发生。因此实验前必须去掉顶芽,排除其对实验的干扰。

此外,例如“验证植物在光照下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实验,需要将实验植物放置在黑暗中24h,以便将植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分解,以排除实验前植物光合作用已经合成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同时,为了排除叶片中色素对碘一淀粉反应的颜色观察,需要将叶片浸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并放人大烧杯内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色素溶解在酒精中,直到叶片褪去绿色,变成黄色,然后取出变黄的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再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再如,在做“探究低温环境对小鼠耗氧量的影响”的实验时,必须等实验小鼠安静后方能开始实验,否则惊吓躁动的小鼠其耗氧量必定很高,其检测结果必然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来自实验环境

实验的外部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大气气压、光照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对实验的生理过程产生干扰,或对实验数据的检测产生影响,从而干扰实验的现象发生和实验因变量的检测。为了使实验的结论科学、准确,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这些来自环境中的干扰因素。

试题4:图4是测定鲜樱桃呼吸速率的密闭装置。

(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min后,读取装置有色液滴中有色液滴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的距离。

(2)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校正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

(3)如果用绿色植物幼苗来替代消毒的鲜樱桃,为完成该实验的目的,实验时还须注意哪些事项?____。

分析:该实验通过装置内NaOH溶液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02,由于鲜樱桃呼吸作用需要不断消耗装置内的02,从而引起装置内外的气压差的变化,而装置内外气压差的变化会影响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以此来研究鲜樱桃的呼吸速率。但是外界的温度等因素的变化,会非常明显地影响装置内外的气压差,从而影响实验的精确性和科学性。为了排除外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设置实验进行校正:校正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无活性的樱桃、与实验组等量的20%NaOH溶液。而如果用绿色植物幼苗来替代消毒的鲜樱桃,来进行该实验,实验时还须注意在黑暗中完成该实验,或将装置中的容器一律改为相同的不透光的容器,以避免光合作用对该实验的干扰,因为光照下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C02、释放02,从而明显影响实验的气压差。再如,前文试题2中,如果不除尽空气中的CO2,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3.来自前面操作

在实验中有时前面的实验操作步骤,可能会干扰后面的实验过程,从而影响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例如,高中生物教材中“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首先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2~3min;然后用吸水纸吸取花生子叶薄片周围的染液,在薄片上滴l―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此处酒精溶液的作用就是为了洗去浮色,便于后面显微镜下观察得更清晰。再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所用的盐酸溶液,会影响后面龙胆紫溶液的染色效果,因此在解离后染色前要进行漂洗,以洗去解离液,有利于染色。

4.来自实验设计

有些实验产生的干扰性因素是来自实验者设计的实验方案本身,比如实验样本数少,偶然性因素显著干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有些实验由于实验生物的个体差异,无法通过上述方法消除干扰,而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需要通过实验生物的巧妙搭配来消除干扰,遵循“单一因子变量”原则。

试题5:研究人员从人体的DNA中筛选克隆出内皮抑素基因,将此基因转移到双歧杆菌中,使其能够正常表达。用这样得到的双歧杆菌制成口服制剂,此制剂可以用于抑制癌症。在这种药物用于临、床治疗之前,应该先进行动物实验,以确定制剂对机体内重要脏器的安全性。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材料: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制剂;健康鼠4只,性别、体重如下表所示:

实验设计:

①第一步:将实验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其中

为实验组,____为对照组(填写代号)。

②第二步:每日为小鼠提供____食物和水:给实验组定时服用____,同时给对照组服用____。

③第三步:饲养相同时间后,分别解剖观察实验组、对照组的鼠,检查重要脏器发生病变情况。

篇6:观察细胞的结构(单元题)

(一)选择题

1.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

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2.小刚同学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10×C.目镜5×,物镜40×D.目镜10×,物镜40×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视野亮度和细胞数目的变化()A.变亮增多B.变暗减少C.变亮减少D.变暗增多

4.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与物像明暗程度无关的是()

A.反光镜B.光圈C.镜头D.通光孔 5.室内光线较弱,对光时要用的光圈和反射光线的反光镜组合为

A.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 A.目镜上、平面镜

B.大光圈 D.小光圈

()、凹面镜、凹面镜

D.光圈上

()

6.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有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标本和转动目镜后仍然存在,这说明污点在()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7.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若要在同一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宜选用的一组镜头是

8.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9.切片机切取洋葱的根尖,经过染色,制成可供日后多次使用的玻片标本,则这种玻片标本属于

()

A.临时装片B.永久装片C.临时切片D.永久切片

10.橘子呈金黄色,味道甘甜,橘子的颜色和味道主要来自细胞的哪一部分()

A.细胞膜内B.细胞质内C.细胞核内D.液泡内

11.在显微镜下,观察用碘酒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时,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核D.液泡

1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材料必须是

()())A.薄而透明的B.新的C.干燥的D.完整 13.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

A.细胞壁 A.上方B.细胞质B.下方

C.细胞膜D.细胞核 C.左侧D.右侧()14.给生物图注字要尽量注在图的(15.制作临时装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再轻轻盖在水滴上,这样做主要为了防止

A.碰碎盖玻片B.压坏细胞C.产生气泡D.弄脏载玻片

16.“洋葱表皮细胞是扁平的;动物的肌肉细胞是细长纺锤形的;神经细胞则有许多突起。”对这段叙述的合理概括是()

A.不同的细胞大小不同B.不同的细胞形状多种多样

C.不同的细胞结构各不相同D.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7.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装片时,需要往载玻片上滴加()

A.清水B.0.9﹪的生理盐水C.9﹪的生理盐水D.碘液

18.一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这种细胞肯定不是()

A.洋葱表皮细胞B.黄瓜表皮果肉细胞

C.黑藻叶片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

19.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相同点是()

A.形状相同B.大小相同C.颜色相同D.基本结构相同

20.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了黑藻叶片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他看到的细胞结构中,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液泡 ⑥叶绿体)A.②③④⑤B.①④⑤⑥③C.①⑤⑥D.④⑤ 21.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①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③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22.让显微镜的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其目的是

A.方便操作B.以便物镜能对准通光孔

C.保护载物台D.以防物镜的镜头压坏装片,损坏镜头

23.下列为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到一定高度,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

②双手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

③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玻片2~3毫米为止 ④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⑤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直到整个视野雪白明亮为止

()

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③②①C.②④①⑤③D.④⑤①③②

24.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下图,他想将物象移到视野正中,应将玻片()

A.向左上移动B.向右上移动C.向左下移动D.向右下移动

25.当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2个B.4个C.16个D.32个

(二)非选择题

26.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⑴.显微镜有实验室常用的⑵.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⑶.观察字母“p”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是。如果观察到物象在视野的右下方,要想把物象调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移动。

⑷.某显微镜目镜有10X和20X,物镜有8X和45X,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放大倍数是。

⑸.除了显微镜,我们还可以用来观察生物。

27.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2)图E的操作方法可以避免。

(3)图D和图G所滴的液体分别是和。

(4)图C撕取的是洋葱鳞片叶的表皮。

(5)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颜色最深的是细胞内的部 分,看不清楚的是细胞内的部分。

28.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一段叙述

拿一块清洁的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0.7%的生理盐水。用凉开水把口漱净,取一根消毒过的牙签在口腔内壁上轻轻刮几下,再把牙签放到载玻片的液滴中涂一下,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1)请纠正叙述中的两处错误: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先用低倍物镜找到清晰的细胞图像,若要详细观察位于视野左上方的某个细胞的结构,则应将载玻片向____移动,使要观察的细胞位于____。转换成高倍镜后,用 ______________调节至物像清晰。

(3)使用一定浓度生理盐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作装片前,先将口漱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图为生物实验中常用的一些器具(图中各器具不是按实物的比例绘制的),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观察白菜叶表皮细胞,除了图中所列器具外,还需要什么材料、器具或试剂?请列出来,并说明其用途。

(2)如果要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除了图中所列器具外,还需要什么材料、器具或试剂?请列出来,并说明其用途。

30.(10分)根据右图的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是细胞壁,它有________作用;

(2)栽培于土壤中的农作物,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而又能抑制有害物质进入植物体,主要与(填结构名称)有关;

(3)烟叶中的烟碱和尼古丁等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______________(写出序号和结构名称)中。

(4)一个细胞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__(写出序号和结构名称)

(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是,动物细胞没有(填结构名称)

命题人:石桂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B4.D5.B6.B7.C8.C9.D10.D11.C12.A13.C14.D15.C 16.B

17.B18.D19.D20.C21.A22.D23.D24.A25.B

(二)非选择题

26.(1)光学电子(2)对光(3)d右下方(4)900

(5)放大镜

27.(1)BDCAEGF(2)产生气泡(3)清水稀碘液

(4)内(5)细胞核细胞膜

28.(1)a.将0.7%的生理盐水改为0.9%的生理盐水b.加盖盖玻片后再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2)左上方视野中央细准焦螺旋

(3)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4)除去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以免影响观察

29.(1)①新鲜的白菜叶,作观察材料;②清水,滴加到载玻片上;③稀碘液,给材料染色;④吸水纸,在给材料染色时,用来吸引染液;⑤纱布,用来擦拭载玻片、盖玻片;⑥烧杯、试剂瓶,用来盛装清水、稀碘液。(2)①牙签,刮取观察材料;②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③稀碘液,给材料染色;④吸水纸,在给材料染色时,用来吸引染液;⑤纱布,用来擦拭载玻片、盖玻片;⑥试剂瓶,用来盛装生理盐水、稀碘液。

篇7: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1、掌握显示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反应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3、掌握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为有色化合物,用联苯胺处理标本,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为蓝色的联苯胺蓝,进而变为棕色产物,因而可以根据颜色反应来判定过氧化物酶的有无或多少。中间产物蓝色联苯胺是不稳定的,无需酶的参加即可氧化为棕色化合物。

2、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

3、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根据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进行显微观察是检测细胞凋亡的一种直观、可靠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

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

1、在载片上滴一滴PBS缓冲液;

2、取骨髓细胞:用断颈法处死小鼠,立即剪取后肢,去除肌肉,剥出后肢股骨,剪开股骨一端,用牙签尖的一端插入剪开的小孔中,抠取少许骨髓细胞置滴有PBS的载片上;

3、涂片:用另一玻片将骨髓细胞沿一个方向涂布推开,室温晾干;

4、媒染:在涂片上滴0.5%硫酸铜液,以盖满涂片为宜,处理30秒-1分钟。5、倾去硫酸铜液,直接滴入联苯胺混合液反应6分钟(以盖满涂片为宜)6、清水冲洗,番红复染2min。

7、镜检:清水冲洗,室温晾干,先低倍镜下观察,后换高倍镜下观察(油镜100×)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与观察吉姆萨染色:

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95%乙醇固定5min

4、PBS缓冲液洗2次

5、吉姆萨染色液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

7、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吖啶橙染色:

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

3、甲醇:冰醋酸(3:1)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每次1min

5、0.01%吖啶橙染色液在避光环境下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

6、选用蓝光激发滤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四、结果与分析:

1、根据随机选择的几个视野的统计,该样品的细胞凋亡率=227/506×100=44.9

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核染色质的形态变化(吖啶橙染色)

五、思考题:

1、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细胞凋亡是一个受基因调控、众多细胞膜受体和胞浆蛋白参与的细胞主动自杀过程,其触发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细胞内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对细胞凋亡的调控。

2、细胞凋亡的特征

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

3、研究细胞凋亡的方法

定性的研究方法: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脉冲场倒转琼脂糖凝胶电泳、形态学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

篇8:细胞生物学实验分析题

一、命制生物学中考探究性实验题的四项原则

1. 突出重点探究目标。重点探究目标是指《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简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中,知识性学习目标为“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的基本要求。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进行统计。其中属于重点探究目标的基本要求有9项(应用水平5项,理解水平4项,详见表1),而适于中考的重点探究目标主要有6项。即属于应用水平的有5项(1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2拟订探究计划 ;3设计对照实验 ;4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 ;5得出结论),属于理解水平的有1项(选出控制变量)。在中考考查科学探究能力时,主要都是围绕这6项重点探究目标设计探究性问题。

2. 淡化学科知识难度。解答探究性实验题的过程,是引导学生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鉴于“近20%的教师认为科学探究难”,特别是由于实验环境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初中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因此,在命制生物学中考探究性实验题时,对于题干中考查科学探究能力的载体——学科知识,其难度一般不作要求。在学科知识点的选取上,既可以选取教材中教学目标为“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的重点知识,如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理解水平)、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理解水平)等 ;也可以选取教材中教学目标为“了解水平”的非重点知识,如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了解水平)、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了解水平)等 ;还可以选取与教材中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常识性知识。

(单位:项)

3. 凸显科学方法运用。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设计的探究实例和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设计的探究性实验,蕴含丰富的科学方法系统,是生物学中考命题设计考查该科学方法系统的范本。因此,命制生物学中考探究性实验题,往往是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载体,围绕科学探究能力中的重点目标,设计相关的探究性问题,着力考查重要科学方法的运用。重要科学方法主要包括 :1作出假设的方法(对实验变量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的预期,与提出的问题相对应);2拟定探究计划的方法(包括分组 ;对相同实验材料或条件作出一种不同的处理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或相同的实验现象或结果 ;平行重复数次实验);3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核心是对相同实验材料或条件作出一种不同的处理);4选出控制变量的方法(确定一组对照实验,概括出对相同实验材料或条件所作出的一种不同处理的实质);5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得出结论的方法(根据实验变量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获得对实验假设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等。

4. 检查教学常规落实。探究性实验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一般都比较高,初中学生一般都非常关注但又比较害怕。为了平衡探究性实验题的难度,适应初中生物学教学实际,检查教学常规的落实,在命制生物学中考探究性实验题时,其题干大多有两个来源 :一是改编现行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或富含探究性实验原理的素材 ;二是改编与教材配套的、全体学生都曾使用过的初中生物学练习册中的探究性实验题。通过“似曾相识”的探究性实验情境,降低学科知识难度,减轻学生审题时的心理压力,以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答题时的成功体验和落实教学常规后的喜悦心情。

二、生物学中考探究性实验题例析

下面从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求的学习目标、考查的学科知识及其学习目标、重点考查的科学方法和试题改编来源等4个方面对近三年的4道中考题进行分析。

例1 (荆州市2014年中考题)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

分析并回答 :

(1)甲和丙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

(2)甲和乙这组对照实验应作出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求的学习目标是 :问题1理解水平,问题2应用水平,都属于重点探究目标 ;考查的学科知识是细菌,学习目标是了解水平,属于非重点知识 ;重点考查了选出控制变量和作出假设的方法等重要的科学方法 ;改编自与教材配套的学生练习册中的探究性实验题。

【参考答案】 (1)细菌或细菌的有无 ;(2)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例2 (荆门市2014年中考题)十八世纪,某生物学家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做了探究实验。其实验的装置、材料和操作方法如下图。实验结果是 :甲玻璃罩内的蜡烛很快熄灭,乙玻璃罩内的蜡烛能持续地燃烧。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1)设计该探究实验应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

(2)该探究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

(3)根据该实验的结果,可以获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4)若再增设实验装置丙,即在乙装置的玻璃罩外用黑布罩住,放在与乙相同的实验环境中。实验结果是蜡烛很快熄灭。对比分析乙和丙的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求的学习目标是 :问题1了解水平,问题2理解水平,问题3、4应用水平,主要属于重点探究目标 ;考查的学科知识是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学习目标是理解水平,属于重点知识 ;重点考查了选出控制变量,分析和判断证据、得出结论的方法等重要的科学方法 ;改编自教材“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参考答案】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吗 ;(2)绿色植物或绿色植物的有无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释放氧气需要光。

例3 (荆州市2013年中考题)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

将同一种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分成甲、乙两组 ;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也放在无菌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

(1)该实验应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_。

(2)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____。

(3)按照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求的学习目标是 :问题1应用水平,问题2理解水平,问题3了解水平,主要属于重点探究目标 ;考查的学科知识是细菌,学习目标是了解水平,属于非重点知识 ;重点考查了作出假设和选出控制变量的方法等重要的科学方法 ;改编自教材“评价实验方案”。

【参考答案】 (1)细菌对植物的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或细菌对植物的遗体不具有分解作用 ;(2)细菌或细菌的有无 ;(3)甲组的落叶没有被分解,乙组的落叶被分解。

例4 (荆州市2012年中考题)某初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的叶肉细胞不含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探究性实验。

(1)实验步骤 :

1将银边天竺葵先放置在黑暗处48h,再用两片2cm×2cm不透光的黑色纸片夹在叶片绿色部位的C处 ;2把银边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4~6h,再剪下该叶片,用打孔器在叶片A、B、C三处打下3个叶圆片(如下图);3把叶圆片都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经温水浴脱色 ;4用清水漂洗经过脱色的叶圆片,再把叶圆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圆片滴加碘液 ;5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圆片的颜色。

(2)实验结果 :

叶圆片A和C不变蓝,叶圆片B变蓝。

(3)回答下列问题 :

1对叶圆片B和C这组对照实验,应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

2根据叶圆片A和B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结果,可获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3叶圆片A和B以及叶圆片B和C这两组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依次是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求的学习目标是 :问题1、2应用水平,问题3理解水平,都属于重点探究目标 ;考查的学科知识是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学习目标是理解水平,属于重点知识 ;重点考查了作出假设,分析和判断证据、得出结论,选出控制变量的方法等重要的科学方法 ;改编自教材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参考答案】 (1)光合作用需要光或光合作用不需要光,或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或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 ;(2)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3)叶绿体或叶绿体的有无、光或光的有无。

摘要:本文总结了命制生物学中考探究性实验题的四项原则,并结合4道中考题进行分析。

上一篇:名企筛选电子简历暗藏玄机下一篇:祝小朋友生日快乐的可爱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