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

2024-05-11

细胞生物学实验(共8篇)

篇1:细胞生物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显示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反应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3、掌握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为有色化合物,用联苯胺处理标本,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为蓝色的联苯胺蓝,进而变为棕色产物,因而可以根据颜色反应来判定过氧化物酶的有无或多少。中间产物蓝色联苯胺是不稳定的,无需酶的参加即可氧化为棕色化合物。

2、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

3、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根据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进行显微观察是检测细胞凋亡的一种直观、可靠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

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

1、在载片上滴一滴PBS缓冲液;

2、取骨髓细胞:用断颈法处死小鼠,立即剪取后肢,去除肌肉,剥出后肢股骨,剪开股骨一端,用牙签尖的一端插入剪开的小孔中,抠取少许骨髓细胞置滴有PBS的载片上;

3、涂片:用另一玻片将骨髓细胞沿一个方向涂布推开,室温晾干;

4、媒染:在涂片上滴0.5%硫酸铜液,以盖满涂片为宜,处理30秒-1分钟。5、倾去硫酸铜液,直接滴入联苯胺混合液反应6分钟(以盖满涂片为宜)6、清水冲洗,番红复染2min。

7、镜检:清水冲洗,室温晾干,先低倍镜下观察,后换高倍镜下观察(油镜100×)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与观察吉姆萨染色:

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95%乙醇固定5min

4、PBS缓冲液洗2次

5、吉姆萨染色液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

7、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吖啶橙染色:

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

3、甲醇:冰醋酸(3:1)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每次1min

5、0.01%吖啶橙染色液在避光环境下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

6、选用蓝光激发滤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四、结果与分析:

1、根据随机选择的几个视野的统计,该样品的细胞凋亡率=227/506×100=44.9

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核染色质的形态变化(吖啶橙染色)

五、思考题:

1、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细胞凋亡是一个受基因调控、众多细胞膜受体和胞浆蛋白参与的细胞主动自杀过程,其触发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细胞内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对细胞凋亡的调控。

2、细胞凋亡的特征

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

3、研究细胞凋亡的方法

定性的研究方法: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脉冲场倒转琼脂糖凝胶电泳、形态学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

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方法:各种流式细胞仪方法、原位末端标记法、ELISA定量琼脂糖凝胶电泳。

篇2:细胞生物学实验

1、通过对原核和真核各种形态细胞的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形态及其显微结构;

2、学习显微测量的方法,对细胞的大小有一直观认识。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小白鼠肝细胞切片;鸡血红细胞;蚕豆叶片横切片;

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

三、实验步骤:

(一)细胞形态观察

l、动物细胞的观察

(1)人肝细胞切片: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肝细胞的形态构造。

(2)鸡血细胞涂片的观察:观察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特点。

2、植物细胞的观察

取蚕豆叶片横切片的观察:注意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细胞的大小和测量

1、卸下目镜的上透镜,将目镜测微尺刻度向下装在目镜的焦平面上,再旋上目镜的上透镜。

2、将镜台测微尺刻度向上放在镜台上夹好,使测微尺分度位于视野中央。调焦至能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分度。

3、小心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如目镜测微尺分度模糊,可转动目镜上透镜进行调焦),使两尺左边的一直线重合,然后由左向右找出两尺另一次重合的直线。

4、记录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按下式计算目镜测微尺每格等于多少μm:

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微米数=————————— × 10

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四、实验结果:

1、目镜校正:40倍显微镜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微米数=17/70=0.24

2、细胞大小的测量:

五、作业与思考:

1、血细胞按含量高低,主要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白细胞最大,红细胞次之,血小板最小。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 白细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血小板: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形态见下图。

2、植物细胞一般比动物细胞大一些。形态图见下。

篇3:提高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主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实验内容比较单一, 实验方法基本固定, 学生按照老师既定的讲义与实验流程进行操作, 其实验结果基本可以预见, 学生发挥想象空间的积极性与灵活性大为减少, 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探索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将验证性基础实验分类集中开设, 并增加了综合性实验的比重, 还开设了细胞培养与细胞凋亡等系列开放式创新实验, 学生感到富有挑战性, 学习兴趣增加。

1分类集中开展基础实验

细胞与细胞组分的染色观察、细胞器的分离等是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的最基础部分, 学生应该学会理解并熟练掌握。我们将验证性实验按照技术系列进行归类, 同类实验集中开设, 如, 将同属于细胞组分染色观察范围的动、植物细胞骨架观察实验归在一起, 让学生2人一组, 每组选做动物或植物细胞骨架染色观察实验, 实验结束后, 各组相互交流, 集中讨论, 比较分析动植物细胞骨架的差异。类似的, 将植物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分离归为细胞器分离实验类别, 将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的显示归为细胞器特异酶的显示实验类别, 连同特殊显微镜的使用, 共形成了四大类基础实验。

同时, 我们借鉴了其他高校的做法, 在每个基础实验开展之前, 列表提示学生本次实验包含哪些实验技术, 这些实验技术在前面哪个学科的实验中有涉及;本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的核心实验技术是什么, 本次实验的延伸是什么?在实验结束后, 上交实验的原始记录, 包括实验结果、结果分析、操作注意事项、对本次实验的建议等, 老师签字后方可离开。

2加大综合性实验比重

综合性实验涉及多种实验技术, 在前面基础实验中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之后, 开设综合性实验有利于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从健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验技能角度考虑, 选取了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植物原生质体分离与融合、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制备与显带等3个综合性实验。其中, 在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实验中, 要求学生设对照组, 对照组只注射台盼蓝而不注射淀粉肉汤,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吞噬率、吞噬指数的差异,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吞噬细胞的功能。在植物原生质体分离与融合实验中, 设立不加聚乙二烯 (PEG) 的对照组, 让两种原生质体直接混合, 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设计严谨性原则。在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制备与显带实验中, 让不同组学生自行选择显带方法, 实验结束后大家集中讨论, 使学生对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有更加充分的认识。

3增加细胞培养系列开放式创新实验

细胞培养与细胞凋亡观察是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学生很感兴趣。实验涉及细胞传代、冻存、复苏与细胞凋亡观察检测等多项实验技术, 实验周期长, 操作流程复杂, 且每次只能是单人操作, 工作量大, 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而且, 要求细胞培养室可以随时配合学生的实验操作。在2011年之前, 我们受实验条件、经费等的限制, 没有开展细胞培养系列实验。

在2012年, 我们将细胞培养与细胞凋亡实验合并在一起, 即“人肝癌细胞培养及诱导细胞凋亡现象观察”, 要求2人一组, 每组必须进行细胞培养、传代、冻存、复苏等基本操作, 同时, 进行刺激物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实验。在课程开始的第三周, 组织学生观看细胞培养标准操作视频, 并布置诱导细胞凋亡创新实验任务, 提供几种刺激物供选择, 让学生自行查阅文献, 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两周后在班上集中讨论实验方案的完整性与可行性, 引导学生继续完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通过后, 各组可利用课余时间在细胞培养室开展实验。每组学生在第一次进行细胞传代实验操作时, 由老师示范操作一次, 之后, 每组独立进行操作, 研究生助教从旁指导、协助。细胞培养室对本科生24小时开放, 实行预约登记制度。实验结果以论文形式上交, 要求严格按照研究性实验论文的格式书写, 以考核学生对整个实验从设计到具体操作的掌握程度, 锻炼学生对实验原始数据的记录、处理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维能力。创新实验结束后, 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明显增强, 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加, 自信心也大为增强。

二改革教学模式

1分组准备实验、开展实验

汕头大学实验课程的开展采取小班制, 每班16-25人, 所以, 同专业的学生一般会分成2个小班, 如, 分别在每周的周一和周二下午上实验课, 两个班上课的内容相同。在每个班中, 我们采取分组准备实验的方法, 即2人1组, 每组准备一个实验, 这样, 相同实验就由2个小班中各自一个小组即4个人准备。

在实验开始前, 学生需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实验试剂以及课件等。在准备实验材料、配制试剂等过程中, 研究生助教全程参与, 负责指导、监督工作。实验的预处理也由该小组在助教的带领下完成。在正式上课时, 由小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准备的课件, 除了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等内容之外, 还需详细介绍实验试剂的配制过程, 实验的预处理过程等, 其它学生与老师可以提问, 该组学生也可以向其他同学提问, 布置思考题。小组将课件讲解完毕后, 老师补充讲解学生课件中的不足之处, 并将实验原理、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重点着重强调, 布置作业与思考题。另外,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本次实验的大致操作流程, 以便其它同学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 做到清楚明白。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 老师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份实验材料, 尽量让每个同学都有动手的机会。每个小组独立操作, 试剂、仪器等协调共用, 实验结果独立分析。在实验进行过程中, 老师巡察, 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 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结束后, 学生上交原始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等, 供老师签字。然后, 留10分钟时间大家一起讨论。每组先简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及实验成败的原因, 大家集中交流, 总结经验, 提出建议等。在下周上课之前上交本次课的实验报告。

分组准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行查阅文献资料, 准备课件, 对于不清楚的地方能够事先弄清楚明白, 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从准备实验材料, 配制实验试剂到实验操作等都由学生完成, 给学生充分地创造了实验操作机会, 锻炼动手能力。实验结束后, 大家集中讨论, 集思广益, 教师从旁指点, 较好地澄清学生心中的疑问, 提高实验成功率。

2有效利用网络视频教学

细胞生物学内容庞大复杂, 而且发展极为迅速, 它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等多学科结合, 不断涌现出新的实验技术。受实验教学经费的限制, 细胞生物学实验可能无法及时地将这些新的技术方法添加到教学内容中, 也无法完成所有的细胞生物学实验。为了弥补此方面的不足, 我们找到一些实验教学网络视频, 如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热点的“诱导多能干细胞”视频[1], 还有“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视频、“荧光标记技术”视频等, 利用实验中间出现的较长的等待的时间, 播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能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还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和实验技术, 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三实验考核体系多元化

合理的实验考核制度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以往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考核是实验报告成绩占60%, 平时成绩占40%。改革后, 我们设立了多元化考核体系, 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实验报告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30%、创新实验成绩占30%。其中, 实验报告除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操作步骤外, 还需对实验结果以图、表、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说明, 对所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进行详细的讨论, 总结实验经验, 提出建议等。平时成绩除体现课堂实验操作规范程度以外, 还包括每次课的抽签口试[2]成绩。课前采取抽签口试可以促使学生提取预习, 加深学生对所做实验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有效地避免了分组准备实验、其它组同学无关己事的弊端。创新实验成绩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为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实验操作规范程度等, 占30%, 另一部分是实验论文的撰写。实验论文的撰写是对整个实验的梳理和总结, 可以考核学生对整个实验从设计到具体操作的掌握程度, 更可以锻炼学生对实验原始数据的记录、处理及对实验结果分析归纳的能力[3]。我们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研究性实验论文的格式书写, 包括摘要、前言、材料方法、结果讨论等,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总之, 2011年以来, 汕头大学生物系开设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 通过实施上述教学改革措施, 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自主能力明显增强, 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建明, 虞游.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广州化工, 2014, 42 (3) :128-129.

[2]葛淑敏.改革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教文汇, 2012 (10) :129-130.

篇4:提高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一课程内容调整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主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内容比较单一,实验方法基本固定,学生按照老师既定的讲义与实验流程进行操作,其实验结果基本可以预见,学生发挥想象空间的积极性与灵活性大为减少,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探索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将验证性基础实验分类集中开设,并增加了综合性实验的比重,还开设了细胞培养与细胞凋亡等系列开放式创新实验,学生感到富有挑战性,学习兴趣增加。

1分类集中开展基础实验

细胞与细胞组分的染色观察、细胞器的分离等是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的最基础部分,学生应该学会理解并熟练掌握。我们将验证性实验按照技术系列进行归类,同类实验集中开设,如,将同属于细胞组分染色观察范围的动、植物细胞骨架观察实验归在一起,让学生2人一组,每组选做动物或植物细胞骨架染色观察实验,实验结束后,各组相互交流,集中讨论,比较分析动植物细胞骨架的差异。类似的,将植物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分离归为细胞器分离实验类别,将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的显示归为细胞器特异酶的显示实验类别,连同特殊显微镜的使用,共形成了四大类基础实验。

同时,我们借鉴了其他高校的做法,在每个基础实验开展之前,列表提示学生本次实验包含哪些实验技术,这些实验技术在前面哪个学科的实验中有涉及;本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的核心实验技术是什么,本次实验的延伸是什么?在实验结束后,上交实验的原始记录,包括实验结果、结果分析、操作注意事项、对本次实验的建议等,老师签字后方可离开。

2加大综合性实验比重

综合性实验涉及多种实验技术,在前面基础实验中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之后,开设综合性实验有利于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从健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验技能角度考虑,选取了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植物原生质体分离与融合、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制备与显带等3个综合性实验。其中,在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实验中,要求学生设对照组,对照组只注射台盼蓝而不注射淀粉肉汤,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吞噬率、吞噬指数的差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吞噬细胞的功能。在植物原生质体分离与融合实验中,设立不加聚乙二烯(PEG)的对照组,让两种原生质体直接混合,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设计严谨性原则。在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制备与显带实验中,让不同组学生自行选择显带方法,实验结束后大家集中讨论,使学生对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有更加充分的认识。

3增加细胞培养系列开放式创新实验

细胞培养与细胞凋亡观察是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很感兴趣。实验涉及细胞传代、冻存、复苏与细胞凋亡观察检测等多项实验技术,实验周期长,操作流程复杂,且每次只能是单人操作,工作量大,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而且,要求细胞培养室可以随时配合学生的实验操作。在2011年之前,我们受实验条件、经费等的限制,没有开展细胞培养系列实验。

在2012年,我们将细胞培养与细胞凋亡实验合并在一起,即“人肝癌细胞培养及诱导细胞凋亡现象观察”,要求2人一组,每组必须进行细胞培养、传代、冻存、复苏等基本操作,同时,进行刺激物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实验。在课程开始的第三周,组织学生观看细胞培养标准操作视频,并布置诱导细胞凋亡创新实验任务,提供几种刺激物供选择,让学生自行查阅文献,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两周后在班上集中讨论实验方案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引导学生继续完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通过后,各组可利用课余时间在细胞培养室开展实验。每组学生在第一次进行细胞传代实验操作时,由老师示范操作一次,之后,每组独立进行操作,研究生助教从旁指导、协助。细胞培养室对本科生24小时开放,实行预约登记制度。实验结果以论文形式上交,要求严格按照研究性实验论文的格式书写,以考核学生对整个实验从设计到具体操作的掌握程度,锻炼学生对实验原始数据的记录、处理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维能力。创新实验结束后,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明显增强,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加,自信心也大为增强。

二改革教学模式

1分组准备实验、开展实验

汕头大学实验课程的开展采取小班制,每班16-25人,所以,同专业的学生一般会分成2个小班,如,分别在每周的周一和周二下午上实验课,两个班上课的内容相同。在每个班中,我们采取分组准备实验的方法,即2人1组,每组准备一个实验,这样,相同实验就由2个小班中各自一个小组即4个人准备。

在实验开始前,学生需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实验试剂以及课件等。在准备实验材料、配制试剂等过程中,研究生助教全程参与,负责指导、监督工作。实验的预处理也由该小组在助教的带领下完成。在正式上课时,由小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准备的课件,除了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等内容之外,还需详细介绍实验试剂的配制过程,实验的预处理过程等,其它学生与老师可以提问,该组学生也可以向其他同学提问,布置思考题。小组将课件讲解完毕后,老师补充讲解学生课件中的不足之处,并将实验原理、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重点着重强调,布置作业与思考题。另外,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本次实验的大致操作流程,以便其它同学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做到清楚明白。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老师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份实验材料,尽量让每个同学都有动手的机会。每个小组独立操作,试剂、仪器等协调共用,实验结果独立分析。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老师巡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结束后,学生上交原始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等,供老师签字。然后,留10分钟时间大家一起讨论。每组先简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及实验成败的原因,大家集中交流,总结经验,提出建议等。在下周上课之前上交本次课的实验报告。

分组准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行查阅文献资料,准备课件,对于不清楚的地方能够事先弄清楚明白,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从准备实验材料,配制实验试剂到实验操作等都由学生完成,给学生充分地创造了实验操作机会,锻炼动手能力。实验结束后,大家集中讨论,集思广益,教师从旁指点,较好地澄清学生心中的疑问,提高实验成功率。endprint

2有效利用网络视频教学

细胞生物学内容庞大复杂,而且发展极为迅速,它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等多学科结合,不断涌现出新的实验技术。受实验教学经费的限制,细胞生物学实验可能无法及时地将这些新的技术方法添加到教学内容中,也无法完成所有的细胞生物学实验。为了弥补此方面的不足,我们找到一些实验教学网络视频,如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热点的“诱导多能干细胞”视频[1],还有“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视频、“荧光标记技术”视频等,利用实验中间出现的较长的等待的时间,播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能丰富实验教学内容,还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和实验技术,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实验考核体系多元化

合理的实验考核制度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以往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考核是实验报告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改革后,我们设立了多元化考核体系,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实验报告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30%、创新实验成绩占30%。其中,实验报告除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操作步骤外,还需对实验结果以图、表、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说明,对所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进行详细的讨论,总结实验经验,提出建议等。平时成绩除体现课堂实验操作规范程度以外,还包括每次课的抽签口试[2]成绩。课前采取抽签口试可以促使学生提取预习,加深学生对所做实验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避免了分组准备实验、其它组同学无关己事的弊端。创新实验成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实验操作规范程度等,占30%,另一部分是实验论文的撰写。实验论文的撰写是对整个实验的梳理和总结,可以考核学生对整个实验从设计到具体操作的掌握程度,更可以锻炼学生对实验原始数据的记录、处理及对实验结果分析归纳的能力[3]。我们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研究性实验论文的格式书写,包括摘要、前言、材料方法、结果讨论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总之,2011年以来,汕头大学生物系开设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通过实施上述教学改革措施,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学习兴趣明显增加,自主能力明显增强,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建明,虞游.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广州化工, 2014,42(3):128-129.

[2]葛淑敏.改革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教文汇, 2012(10): 129-130.

篇5:《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实验

课程编号:1203003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 24/0.75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说明

一、课程性质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在生命学科的本科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证,同时通过对细胞生命现象的观察和亲手操作,使学生获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感性知识,有效地提高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应用各种实验技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细胞生物学实验,使学生们更加牢固地掌握细胞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全面、真实的认识,使学生们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项目实验 时数 实验

类型

内容与要求 小计实验1细胞膜的渗透性及细胞凝集反应4设计性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掌握细胞凝集反应的实验方法及细胞凝集的原理实验2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3验证性掌握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与次生荧光;

通过对植物叶绿体的分离,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实验3植物细胞骨架的观察4验证性掌握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骨架的原理和方法实验4鸡血细胞的体外融合6综合性了解PEG诱导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通过PEG诱导鸡红细胞之间的融合实验,初步掌握细胞融合技术实验5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7综合性通过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血红细胞的活动观察,加深理解细胞吞噬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小白鼠腹腔注射给药方法和颈椎脱臼处死法合计24

四、实验方法与要求建议

本课程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2人一组操作,结合多媒体、小组讨论与集体讨论、实验设计、教学录像、细胞生物学小知识和小技巧介绍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地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以提高学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要求学生认真预习,熟悉实验的内容,了解所用的仪器用具;实验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及结果,认真做好每一天的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仔细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使用贵重精密仪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任何自己不熟悉的实验仪器都不要随意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任何意外现象都要及时向任课教师报告;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任何垃圾都要丢到垃圾筐里(或先放在自己的桌面废物缸内),严禁随地投弃。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2.成绩评定:

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

成绩构成:实验成绩(100分)=实验预习(10%)+实验态度、卫生、安全(10%)+实验操作(25%)+实验报告(25%)+实验考试(30%)。

本文

实验一 ?细胞膜的渗透性及细胞凝集反应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设计性

计划学时:4学时

实验分组:2人/组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分析影响细胞膜渗透性的因素;

2.理解凝集素使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原理,观察细胞的凝集现象。

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制备羊血细胞悬液,加1份羊血和10份0.17mol/LNaCl溶液。

2.制备土豆凝集素的。

3.取10支试管分别加入1mL稀释羊血和10mL不同浓度的试剂,观察是否溶血,如不溶血,观察溶液的颜色有无深浅的变化。

4.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2%红细胞悬液各一滴,置载玻片上,充分混匀,静置20min后于低倍镜下观察血球凝集现象。以PBS液加2%红细胞悬液作对照实验。

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0ml移液管、1ml移液管、试管架、试管、烧杯、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盖玻片、土豆块茎、0.17mol/L氯化钠、0.17mol/L硝酸钠、0.12mol/L硫酸钠、0.17mol/L氯化铵、0.17mol/L醋酸铵、0.12mol/L草酸铵、0.32mol/L葡萄糖、0.32mol/L甘油、0.32mol/L乙醇、0.32mol/L丙酮、新鲜羊血(加抗凝剂)、PBS缓冲液

五、实验操作要点

1.血细胞悬液的制备

2.低渗溶液

3.血红细胞的渗透性实验

4.土豆凝集素的制备

5.凝集反应

六、实验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和实验指导书提前预习该实验,实验课上让1-2位学生来讲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其他同学做补充,老师做点评和总结,指出实验中注意事项等。学生自己以小组为单位配置所有药品并进行实验。

实验二 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验证性

计划学时:3学时

实验分组:2人/组

二、实验目的

1.通过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离,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和次生荧光,并熟悉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菠菜叶片徒手切片观察。

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研钵、粗天平、纱布、量筒、离心管、滴管、普通离心机、荧光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0.35mol/L的NaCl、0.01%丫啶橙、新鲜菠菜

五、实验操作要点

1.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

2.菠菜手切片观察

六、实验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和实验指导书提前预习该实验,实验课上让学生来讲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其他同学做补充,老师做点评和总结,指出实验中注意事项之后学生再进行实验等。

实验三 植物细胞骨架的观察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验证性

计划学时:4学时

实验分组:1人/组

二、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骨架的结构特征及制备技术。

三、实验内容

制备植物细胞骨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原理和方法。

四、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1.材料:洋葱鳞茎

2.试剂

(1).磷酸盐缓冲液

(2)M缓冲液

(3)1% TritonX-100:用M缓冲液配置。

(4).2%考马斯亮蓝R-250: 46.5ml甲醇、7 ml 冰醋酸、46.5ml蒸馏水。

(5).3%戊二醛:用6mmol/L磷酸盐缓冲液配置。

(6).0.2M磷酸盐缓冲液。

3.器材和仪器:小烧杯 镊子 滴管 载玻片 盖玻片 显微镜

五、实验操作要点

1.取材: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约1cm2大小)置于装有6mmol/L磷酸盐缓冲液的烧杯中,使其下沉;

2.抽提:吸去磷酸盐缓冲液,用1% TritonX-100处理20~30min.;

3.冲洗:吸去TritonX-100,用M缓冲液洗3次,每次10min;

4.固定:3%戊二醛固定30min;

5.冲洗:6mmol/L磷酸盐缓冲液洗3次,每次10min;

6.染色:0.2%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20min;

7.制片:用蒸馏水洗1-2次,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片;

8.观察:光镜下可见表皮细胞的轮廓,细胞内存在着染成蓝色、粗细不等的纤维网络结构,即为构成细胞骨架的微丝束。

六、实验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和指导书提前预习该实验,实验课上让学生来讲实验原理,其他同学做补充,老师做点评和总结,指出实验中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四 鸡血细胞的体外融合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综合性

计划学时:6学时

实验分组:2人/组

二、实验目的

掌握细胞融合原理,应用PEG融合细胞的方法以及细胞融合率的计算。

三、实验内容

动物细胞的制备、融合和观察。

四、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1.材料:家鸡

2.试剂:

(1).50%PEG(MW4000)

(2).Hanks液

(3).0.85%生理盐水

(4).肝素

3.器材和仪器

注射器、试管、离心管、移液管、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水浴锅、普通光学显微镜、离心机

五、实验操作要点

1.鸡血细胞的获得

2.促融剂的配制

3.鸡红细胞的收集

4.细胞融合反应

5.终止反应

6.镜检

六、实验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和指导书提前预习该实验,实验课上让学生来讲实验原理,其他同学做补充,老师做点评和总结,指出实验中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五 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综合性

计划学时:7学时

实验分组:2人/组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活动的观察,加深理解细胞吞噬作用的过程及其意义;

2.掌握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和脊椎脱臼处死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活动的观察、理解细胞吞噬作用的过程;掌握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和脊椎脱臼处死方法。

四、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一)器材

显微镜、解剖盘、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吸管、吸水纸

(二)试剂

1.0.85%生理盐水

2.Alsever溶液

3.4%台盼蓝染液

4.6%淀粉肉汤(含台盼蓝染液)

(三)材料

1.小白鼠

2.1% 鸡红细胞悬液

自健康鸡翼静脉采血或从集市杀鸡处接血lml(防止污染),放入盛有4ml AlseVer溶液瓶中,混匀置4℃冰箱保存备用(一周内使用)。使用前加入0.85%生理盐水离心(1 500r/min 10min)洗涤二次,再用生理盐水配成l%浓度悬液。

五、实验操作要点

1.在实验前—天,给小白鼠腹腔注射6%淀粉肉汤(含台盼蓝)1m1。注射时,先用右手抓住鼠尾提起,放在实验台上,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和头颈皮肤,将鼠体置于左手心中,把后肢拉直,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按住尾巴与后肢,前肢可用中指固定,即可在腹部后l/2处的一侧注射。进针勿过深,否则易损害肝及血管等,造成出血致死;

2.?实验时,每组取一只注射过淀粉肉汤的小白鼠,腹腔注射l%鸡红细胞悬液lml,轻按小白鼠腹部,使悬液分散;

3.?20min后,用脊脱臼法处死小鼠(右手抓住鼠尾,用力向后拉,左手拇指与食指同时向下按住鼠头,使脊髓与脑髓间断开致鼠死亡);?

4.将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部,把内脏推向一侧,用不装针头的注射器或吸管吸取腹腔液;

5.?每人取一张干净载玻片,滴一滴腹腔液,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六、实验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和指导书提前预习该实验,实验课上让学生来讲实验设计思路,其他同学做补充,老师做点评和总结,指出实验中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实验。

参考教材

[1]细胞生物学实验(第二版).杨汉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李素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6:细胞生物学实验情况调查问卷

理科09,2011-01-05 细胞生物学实验情况调查问卷

说明:(1)不用填写姓名和学号。

(2)本调查对个人成绩无影响,请如实填写,不要有任何顾虑。你们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谢谢!

--------------------

1、你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感兴趣吗?()

A.很感兴趣 B.感兴趣 C.有点兴趣 D.枯燥

2、你觉得实验内容是否反映了学科前沿性?()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3、你觉得实验内容与课堂理论知识的联系如何?()

A.很紧密 B.某些方面关联较多 C.关联不大 D.没有关联

4、是否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综合掌握?()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5、是否能引导将细胞生物学基础理论与医药学领域中的问题相联系?()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6、是否有利于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7、是否有利于培养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8、是否有利于促进培养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9、是否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10、实验前,你常做预习吗?()

A.每个实验都预习B.多数实验能预习C.少数实验能预习D.从不预习

11、做某一实验前,你对该实验的目的是:()A.很清楚 B.清楚 C.较清楚 D.不清楚

12、你做分组实验时,动手情况是:()

A.每个实验都动手做 B.多数实验动手去做 C.少数实验动手做 D.从来不动手,只看别人做

13、你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吗?()

A.全部能 B.大部分能 C.少部分能 D.不能

14、你在实验观察中,发现过可疑的现象吗?()

A.经常发现 B.发现过 C.较少发现 D.从未发现过

15、你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做记录吗?()

A.经常做记录 B.多数做记录 C.少数做记录 D.从不做记录

16、你能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吗?()

A.能 B.大部分能 C.少部分能 D.都不能 细胞生物学实验情况调查问卷

理科09,2011-01-05

17、你是否遵循实验计划完成了所有实验内容?()

A.做得很好,收获很大 B.基本完成 C.完成较差 D.没有完成

(接上题)如果选择了“D.没有完成”,是因为什么原因?()

a.实验指导书未给出步骤 b.不理解实验任务 c.认为实验很容易没必要实际动手完成 d.实验过程中出现很大偏差 e.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你去网上查阅资料吗?()

A.经常 B.有时 C.偶尔 D.从不

19、完成实验你需要什么辅助资料?()

A.实验指导书 B.教材等参考书 C.网络学习资料 D.不需要 20、你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教材满意吗?()

A.很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21、你认为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材内容合理吗?()

A.合理 B.合理 C.一般 D.不合理

22、你觉得实验的难度和工作量如何?()

A.简单 B.适量 C.有难度 D.难以完成

23、你认为每次的实验时间大体上是否安排合理?()

A.紧凑 B.恰好 C.较长 D.耽误时间

24、你对实验课总时数的看法是:()

A.较多 B.恰好 C.较少 D.太少

25、你认为细胞生物学实验设备是否配置合理?()

A.合理 B.较合理 C.一般 D.不合理

26、你认为在实验过程中,整体的学习气氛浓厚吗?()

A.很浓厚 B.比较浓厚 C.一般 D.不浓厚

27、你和你的同学有通过讨论来交流学习心得吗?()

A.经常 B.有时 C.偶尔 D.不交流

28、你认为汇报对提高交流和表达能力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 B.有一些帮助 C.帮助一般 D.没有帮助

29、通过小组协作或讨论汇报是否使你在学习上更多的帮助别的同学?()

A.很多帮助 B.一些帮助 C.偶尔帮助 D.没有帮助 30、通过小组协作或讨论汇报是否使你得到别人的帮助?()

A.很多帮助 B.一些帮助 C.偶尔帮助 D.没有帮助

31、你对指导教师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32、你与指导教师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吗?()

A.经常 B.有时 C.偶尔 D.不交流

33、你认为通过一些协作交互的方式是否增进了你跟指导教师的关系?()

A.增进很多 B.有一些增进 C.一般 D.没有增进

34、各种活动或任务如果与评价相对应,是否会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A.效果很好 B.有些效果 C.一般 D.不会 细胞生物学实验情况调查问卷

理科09,2011-01-05

35、你认为下列哪些对实验顺利完成和提高实验效果比较有益?(多选)()

A.中期检查 B.小组讨论 C.汇报演示 D.教师讲座 E.阶段抽查 F.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你认为有必要进行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吗?()

A.很有必要 B.有必要 C.无所谓 D.没有必要

37、你比较认可哪种实验教学方式?()

A.开放性实验方式——由学生预习实验要求和实验内容,学生采用预约方式到实验室完成自选实验,教师现场辅导和答疑。

B.第1种分批实验方式——由学生预习实验要求和实验内容,学生在固定时间分批做实验,由教师集中讲解为主,同时在课堂进行辅导。

C.第2种分批实验方式——学生通过网络化的多媒体课件进行预习,然后在固定时间分批做实验,教师在课堂进行辅导。

38、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

39、你最不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

40、你觉得本课程的学习和教学与你以前上过的其他课程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上课方式?

41、你对本课的考核方式有什么意见和看法?

42、针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你认为更好的实验方式与内容安排是什么?(或者有哪些其他意见与建议?)

篇7: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

摘要:进行了以开设“三性”实验为内容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综合性设计性探索研究性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张子峰(1975-),男,江苏无锡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对学生的生命科学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具有直接和长远的影响。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联系日趋密切,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细胞生物学理论发展非常迅速,然而目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普遍滞后于理论课,存在着种种缺陷:实验教学模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内容陈旧,多是验证性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内容单

一、缺乏综合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3]。随着教学形势和任务的改变,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毕显无疑,严重影响了该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开设了“三性”实验。所谓“三性”实验,即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索研究性实验。“三性”实验的开设着眼于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为他们创造一定的科学研究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在研究某一问题的过程中融合所学知识,有目

的地自主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其由“知”转化为“用”,同时在用中学,获得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使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地[4]。1“三性”实验的教学思想和特点 1.1科研的初步训练

一般实验不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分析资料,也不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步骤,他们进实验室后只是按教师的板书或者实验教材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操作,最后写出一篇模式化的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三性”实验则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分析、汇总资料,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室准备到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全程的训练。1.2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般实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原理由教师介绍,实验准备工作由教师完成,实验操作步骤也是现成的,甚至实验报告也是有模式可以套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会去主动思考,不会主动提出问题,更不可能去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三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全程实施的,从头到尾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都得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教师只是提出指导性意见,具体由学生自己去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和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3科学思维的培养

一般实验学生按章操作,他们不会去深入探讨这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实

验不成功则把原因归为自己操作不当,不会去思考实验的影响因素有那些,不会去进行总结归纳,不会去进行实验设计的调整。“三性”实验则不但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思路,当实验失败后,还要求他们自己找出原因,进行调整,有时甚至是全面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了训练。

2“三性”实验的实施 2.1“三性”实验课题的选择

“三性”实验课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和已具备的实验能力,最好结合教师自己的研究课题来确定。课题的深度和广度都要有适当的考虑,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如果选题太简单,则不能达到训练学生能力和思维的目的;选题太复杂,学生占用时间过多,而且会觉得无从下手,也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所以选题要符合学生及实验室的实际,使实验能顺利完成,使学生既长技能又有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我们根据学生、实验室及教师三方面的实际情况,将“动物细胞的培养与观察”作为综合实验的选题(学生自定培养细胞的种类);将教师自身研究课题的内容作为设计性实验的选题范围(学生在此范围内自定题目与研究内容);探索研究性实验课题则由学生自定(学生自身感兴趣而确实有能力完成的研究内容)。2.2“三性”实验的操作

为了不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把“三性”实验定在开设细胞生物学实验学期的中间两个月内完成,而具体的操作时间则根据每组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他们自由安排。“三性”实验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学生

根据选题,查阅文献、分析汇总资料,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并将实验方案交教师审核,教师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修改方案,直到方案切实可行。我们在学期开始就将开设“三性”实验的选题方式和要求通知学生,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所选课题的背景知识,着 [1] [2] 手考虑实验方案的设计。在“三性”实验开始操作前两周提醒学生,必须在这两周内向教师上交实验方案,经教师指导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二阶段,学生进实验室进行操作,包括实验的准备,各种试剂的配制,实验步骤的操作,最后得出结果。教师根据每组学生上报的实验时间进行统筹安排,并在实验设备和药品试剂方面给学生以保障。第三阶段,同组学生汇总结果,进

行总结讨论(可以邀请教师参加,但应注意“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立足于启发引导,抓住关键时机进行指导)。最后,学生根据讨论意见,完成一篇科研论文。

2.3“三性”实验的管理模式

“三性”实验实行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将他们分为实验小组,每组3-4人,每组推选1位组长,组长负责和教师沟通。每班成立一个班长负责制的实验管理小组,成员为每小组的组长,负责安排相关同学配合教师完成以下工作:(1)实验前领取实验试剂和器具;(2)实验过程中实验室的水电、药品安全、仪器使用和登记情况、清洁卫生;(3)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室。

2.4实验论文的写作

科学论文和实验报告都是科学实验的记录和总结,但两者要求不同。实

验报告只要求报告实验过程和结果,而科学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实验结果的文献。大多数学生对如何写科学论文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指导。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相关资料的刊物名称,并介绍几篇与选题内容相关的论文范例。同时,教师要将科学论文的写作要求详细而清晰地告诉学生。学生科学论文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力求实验结果详实、完整,表达准确,分析清晰透彻。3“三性”实验的评价

对学生“三性”实验的评价应综合考虑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和课题论文3方面的因素给出成绩。实验设计方案和课题论文是按组为单位上交的,但要求对每位学生的分工予以说明,最后附上每位学生的总结、心得和自评报告。我们制定的评分标准如下表:

表1实验评分标准

项目 标准 分值 查阅资料

方案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课题论文

平时表现

完整、全面

思路清晰、合理、有创意

规范、能分析解决问题

详实、准确

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积极主动、善于和教师同学交流协调 10 20 30 10 20 10

4“三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我们从2001级本科生开始开设“三性”实验,截止到2005年第一学期,参加学生共计600人。我们对他们发出调查问卷600份,收回600份,结果如下:

表2“三性”实验教学效果

内容 是()否()

1、你对“三性”实验是否感兴趣 578(96.33)22(3.67)

2、是否培养了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23(87.17)77(12.83)

3、是否激发了创新思维 516(86)84(14)

4、是否培养了科研能力 495(82.5)105(17.5)

5、是否培养了综合素质 554(92.33)46(7.67)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实验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态度较为积极,具有教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并希望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而“三性”实验的开设较好地达到了这一目的。5“三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三性”实验教学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从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到具体实施过程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5.1学生的思想认识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感到兴趣昂然,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也的确在实验中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然而部分学生对“三性”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清,思维还停留在传统实验的模式中,碰到问题不主动去分析、解决,而是等待教师的解答或者依赖别的同学。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三性”实验中改革对学生考核方式。教师在考核时不仅仅要看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论文,更要加强考核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和别的同学的交流和协调能力。5.2对教师的要求

“三性”实验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理论知识较全面、丰富;要求教师对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一定的了解;要求教师较全面的熟悉实验的技术操作工作,能指导学生实验。教师在实验前要化更大的工夫去备课,明确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思路,预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同时要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术,能正确自如的指导学生。5.3实验过程中实验室的有序运行和管理

实验过程中常出现药品和仪器使用的混乱和短缺现象。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必须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开始实验前调试仪器,准备好学生所需的药品,以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另外,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仪器和药品必须有专人负责,使用要登记。

“三性”实验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创新空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三性”实验在教学的内容、形式、实施操作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篇8:如何做好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准备

一、实验教辅人员的综合能力是基础

作为一名合格的实验教辅人员, 不仅需要完成实验准备工作, 还要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对其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良好的综合能力也为实验工作本身打下了基础。首先, 实验教辅人员需要出色的业务能力。对于一名技术员, 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验技能是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随着教育改革和多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日渐主流,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内容的结合也越来越多, 这就需要实验教辅人员不仅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 在相关学科和分支学科的知识方面也要有一定涉猎。在平时多关注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对于可借鉴的实验技术多加学习, 运用到课程中来, 积极参与实验方法的改良, 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其次,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至关重要。实验准备是一项琐碎繁复的工作, 所以必须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实验准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件琐碎物品。无论是仪器维护、细胞培养, 还是耗材采购、试剂配制都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 事无巨细, 端正态度, 在每个小环节上保证质量, 这样才能确保总体工作的完成。另外, 团队协作精神也必不可少。作为实验教辅人员, 并不是单一的完成实验准备工作, 在过程中的许多环节都需要调节和配合, 比如实验教室的安排、实验内容的协调等等, 这些都需要教辅人员与任课老师和工作同事之间互相尊重, 互相学习, 互相配合, 和谐的工作气氛往往能在完成工作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是保障

实验课程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实验室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的辅助, 仪器设备作为研究型大学各级、各类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装备, 因此, 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就为开展实验提供了重要保障。细胞生物学实验牵涉的设备种类繁多, 包括:离心机、恒温水浴锅、显微镜、二氧化碳培养箱、干燥箱、高压锅、冰箱等。只要是实验牵涉的器材, 无论大小在开学初都要进行运行检查, 对于较精密的设备如显微镜, 可以通知工作人员在学期初或学期末进行集体排查。根据笔者的经验, 做好多媒体设备的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多媒体设备往往会被大家忽略, 它不算正式的实验仪器, 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故障也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质量, 所以应该引起重视。另外, 实验教辅人员对于新进的实验仪器要做好建账、验收等工作, 仪器使用中出现故障应及时报修。对于操作复杂的仪器设备建议将使用步骤条理清楚地张贴在仪器上, 这样做不仅方便了教师对学生关于仪器的讲解, 也为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操作给予了指导。当实验结束时也要对仪器进行检查回收, 保证下一次实验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预实验是前提

预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实验教学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预实验不仅可以熟悉整个实验流程, 而且在过程中对实验试剂和仪器也进行了质量测试。预实验的开展可以将正式上课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发现, 通过集体备课过程中全体实验老师一起讨论, 及时地解决。同时, 通过预实验对实验条件的摸索和优化, 更大限度地保证了实验的稳定性和学生操作的成功率。而对于实验教辅人员, 进行预实验也可以将实验物品的具体用量、试剂配方等确定化, 清楚记录后, 为后续的实验准备工作提供方便。

四、做好实验准备是根本

对于实验教辅人员, 最根本的工作还是完成实验准备。而细胞生物学的实验准备工作一般牵涉的物品繁多, 需要处理的事情也比较琐碎, 所以认真做好实验准备计划表就显得格外重要。开学初, 收到实验课表后就要及时根据实验内容结合学生人数罗列出实验物品, 检查现有库存, 对于不足耗材尽早购买。而对于需要实验动物的项目则应仔细计算数量、送达时间, 核实无误后再提交给动物中心。针对实验课程, 要将实验原理、目的、实验步骤读懂读透, 按照课程时间为试剂配制、试剂分装、细胞培养等工作制订计划, 再根据计划表的内容严谨有序地完成工作。另外对于特殊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 如一定量的细胞、水浴锅温度, 秋水仙素注射时间等都要在计划表上醒目标注提醒自己。由于细胞生物学牵涉无菌操作, 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量大, 又比较琐碎, 只有认真仔细地做好计划表才能切实保障实验准备工作没有错漏, 保证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

五、保证实验安全是关键

笔者认为任何实验操作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 特别是对于来实验室上课的本科学生, 一般本科生的实验经验都比较少, 对于实验室的一些操作规范也并不熟悉。一旦疏忽就可能会造成人员受伤, 所以搞好实验室安全工作十分关键。首先, 在课前要将实验室的一些基本规范向学生进行说明。其次, 对于需要接触有毒物品的实验要督促学生带好手套、口罩, 切实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此外, 当课程结束后对使用过的危险品如刀片、废针头、EB废物、动物尸体、有害废液等要进行分类后统一收集, 贴好标签, 学期末由专业人员集体回收处理。通过为学生灌输安全、规范的实验室使用方法, 也保证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准备工作量大、物品繁多, 为了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 需要实验教辅人员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专业熟练的业务技能, 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 以及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根据以往的实验成果, 笔者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 希望能通过提高自身能力、完善实验准备、优化实验室管理等各方面将实验课程的细节调整得更合理、更人性化, 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从而使实验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凌芳, 王菊芳, 黄志华.强化管理, 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6) :395-297.

[3]龚子东, 李晓燕.论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6, (6) :14.

[4]李玉卿, 韩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能忽略实验准备工作[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3) :468-469.

上一篇:基础护理技能大赛主持稿下一篇:暑假生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