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现状

2024-05-01

综艺节目现状(精选6篇)

篇1:综艺节目现状

浅析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向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电视文艺节目在短短二十年时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其中,电视综艺节目更是取得了不可忽视的巨大进步,尤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电视综艺栏目和数量众多的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使得综艺节目在电视文艺中独树一帜、蔚为壮观。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电视业中所具有的重要位置和巨大影响,可以说在世界电视业中也是罕见的。但是,也不可否认,电视综艺节目在今天濒临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电视文艺晚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率日趋下降,甚至一些著名的综艺栏目也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面对如此情况,综艺节目该何去何从?本文将对综艺节目的定义和存在现状作出说明,并且着重联系综艺节目的现状,结合具体的案列来分析此类节目的发展趋向。

摘要:综艺节目存在现状发展趋向多媒体化

一、综艺节目的定义

电视综艺节目是指:“利用电子技术手段,使用独特的表现手法,如独特的视觉造型、高水平的声光效果、时空的自由转换等,广泛融合戏剧小品、曲艺艺术、音乐、舞蹈、杂技、游戏、竞赛问答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并对各种文艺形式进行的二度创作,这种二度创作既保留有原有的文艺形态,又充分发挥了电子创作的特殊艺术功能,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休闲娱乐和艺术审美等需求,给观众提供文化娱乐、审美享受、感官刺激的电视节目形态。

二、综艺节目的存在现状

2013年综艺类节目的播出比重继续上升,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6.4%,在观众收视中的比重也继续上升至10.1%;资源使用效率达到57%,虽然相比前两年略有下滑,但与其他各类型节目相比仍最高。

据《2013-2017年中国综艺节目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0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延续了2009年的繁荣,继续受到观众的喜爱。从节目形态上看,电视综艺节目一直遭到诟病的跟风、模仿现象在2010年有所缓解,各上星频道的综艺节目同质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求新求变”成为2010年电视综艺栏目的普遍追求。一方面,旧有栏目努力更新自我,通过新的节目编排模式、新的娱乐方式来吸引受众,以保持收视份额;另一方面,新栏目竭力标新立异,力图在节目流程、制播形式上突破已有节目形式的藩篱。其次,随着3G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和移动传媒等新媒体正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爱奇艺、优酷网、酷6网、土豆网等网站纷纷涉足自制网络综艺节目,与传统媒体竞争综艺节目市场份额。

此外,2011年10月下旬,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这在短期内将会影响到国内主要上星台,如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等几大卫视的收视率,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到这些上星台的广告收益,进而影响向这些上星台提供内容、策划、执行等传媒公司的自身利益。但是,长期来看,这也将促使上星台重新审视自身对电视节目内容的架构,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节目创新。

三、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向

纵观海内外电视综艺节目,我认为我国的综艺节目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向:

(1)在传播内容上呈现出人文化趋势和关注社会热点的“时政”化走向。综艺节目的人文化走向,指的是综艺节目对精神向度、文化品位、审美价值的一种追求取向。电视综艺节目紧紧抓住核心受众、展示主流价值、引导话语权,节目在轻松的视听享受中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

2010年春节期间,凤凰卫视和东方卫视联合打造的《壹周立波秀》成为收视新宠,节目形态虽然简单,但最大亮点在于主持人周立波抓住观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切中时弊,并以冷幽默的方式体现出来。该节目形式上虽然极像传统新闻节目,但内容却定位在恶搞新闻。难能可贵的是,主持人不但能在恶搞新闻中加入轻松笑料,更多的时候体现的是一种发人深思的幽默。随着网络逐渐成长为主流媒体的态势,资讯与喜剧元素杂糅的脱口秀以颇多的民生新闻、社会热点和独特的形式感,成为了引领性和颠覆性的创新和进步。

(2)在表现形式上突出以平民与明星共同参与互动的“素人”化趋势。随着娱乐节目从“明星时代”走向“平民时代”,综艺节目肯定了平民参与、观众做主的地位,对节目编制、娱乐内容、活动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了解受众需求,更要通过一些节目内容引导受众,服务民众。

2005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女生”引起了全民参与的风暴,每一位怀揣唱歌梦想的女孩都有机会站在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随后例如《智勇大冲关》、《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非诚勿扰》、《中国达人秀》等全民参与节目的诞生,使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个线索,即表演者、观众二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不仅是“零距离”、“近距离”,并且在有了网络之后,甚至还实现了“负距离”,由此可以看出在综艺节目中观众已经深入节目,而不只是在一旁观看。

(3)在传播手段上呈现多媒体的立体化走向。所谓“立体化走向”,也就是“跨媒体传播”。综艺节目的竞争白热化和进入的低门槛,在大投入大规模克隆背景下,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传播是节目创新的不二选择。

例如湖南卫视推出的《越淘越开心》,它是中国第一档电视网络互动节目。在节目播出间隙,众多网友通过“直播贴”的形式,参与节目话题讨论,迅速聚拢了巨大人气。据淘宝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当晚有超过100万人参与了“秒杀”活动,更有幸运观众以一元的价格秒杀到了苹果Ipad平板电脑、佳能500D数码单反相机等惊喜商品,而该参与数字,同时也是创造了电视与网络互动的最高参与记录。

四、结语

通过对近年来综艺节目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看到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与时势环境的发展、受众需求的变化、传播技术的革新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综艺节目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在不断向前的发展过程中才能获得相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国臣,电视综艺节目编导【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

1【2】关岭、韩莹、张晗,电视综艺节目卷【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3]张同道.时尚拼贴:解析中国电视栏目【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篇2:综艺节目现状

一、植入式广告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植入式广告在国外早已存在,而国内初露端倪则是1991年室内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热播,该剧不仅捧红了葛优、吕丽萍等明星,剧中的植入道具“天龙矿泉壶”一时间也是名声鹊起;而2004年冯小刚执导的《手机》和《天下无贼》则使植入式广告作为全新的广告形态为国人所熟知。

近几年来,无论是备受瞩目的央视春晚还是热播电视剧或选秀、真人秀节目中,到处可见植入式广告的身影。2006年“超级女声”、“莱卡我型我Show”等选秀节目更掀起中国植入式广告的高潮。电视植入式广告,正以其独有的传播形式及显著的传播效果为众多企业创造无限商机,从一出现就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顺理成章地成为我国电视广告界的新宠。植入式广告之所以成为娱乐节目青睐有加的广告形式,原因有二:其一,植入式广告主动、深入、灵活、渗透式营销方式的特殊优势,能较快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迅速传达产品核心功能和新信息;广告、品牌和节目几乎没有受到干扰,广告味淡化,弱化观众的抵触感;同时成本相对较低,传播效果更好。

其二,金融危机影响下,商家会寻求性价比更高的营销策略。植入式广告费用相对低廉,同时,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对娱乐的需求会有所提高,但又不愿支付太多的费用,而综艺娱乐节目成为重要的娱乐方式,广告商在其中投入植入性广告可以获得最多的受众。其三,国家广电总局于2003年9月颁布了旨在规范国内电视台广告时长和黄金时间电视剧插播广告的《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简称“第17号令”),从此,黄金时段广告时间开始缩水。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电视台广告涨价的难度大,媒体不得不另觅创收点。综艺节目以其趣味性、互动性、娱乐性等特性赢得广泛的收视人群,广告植入无疑是个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二、央视春晚、湖南卫视《天天向上》

植入式广告运作模式

央视春晚,从文化角度上说,开创了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它的成功为中国电视综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模式和蓝本。作为全球十几亿华人除夕夜必不可少的文化盛宴,央视春晚早巳成为世界上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节目的高收视率意味着高额的广告收入。近年来,不少著名企业,如美的、百度、广州本田、汇源、海尔、索尼、移动、联通、招行等也纷纷搭乘春晚这辆“顺风车”,在短短的4个小时内,从节目开始的报时以及新年零点报时、企业贺年榜、评选方式冠名、小品道具、观众席上的摆放物、嘉宾演员的服装等等,植入式广告无孔不入地充斥整台春晚。

《天天向上》是由湖南卫视自办的、以礼仪公德为主题的综艺娱乐性脱口秀。节目的主题固定为世界礼仪知识,节目本身包含了公益性、教育性、知识性,再加上脱口秀固有的娱乐性配以湖南卫视金牌主持人汪涵、台湾偶像主持人欧弟及颇具人气的青春偶像“快男”俞灏明等七人组成的主持阵容,是湖南卫视成功的综艺娱乐节目,其收视人群广泛,收视率高成为植入式广告极为青睐的娱乐载体。

综艺娱乐节目中广告“植入”受众脑海主要采用:在屏幕上露出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名称、标识或广告语之类的可辨别信息的画面植入;以主持人或演员口头或音响的形式提及某个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名称或广告语的声音植入;以及在节目屏幕上显示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同时口头也提及或通过音响传递相关信息的情景植入三种形式出现。

1.以情景为核心的“画面植入”

以情景为核心的画面植入是电视娱乐节目中常常出现的一种植入广告表现形式。2007年春晚小品《送礼》中,蔡明手提两盒沉甸甸、金灿灿的奶制品是伊利当时力推的高端产品——金典纯牛奶。2008年小品《公交协奏曲》里,冯巩把一张招商银行工资卡给王宝强,画面给招行卡超过一秒的特写镜头。

当然,“画面植入”中最为常见的是节目把冠名商的标志以背景板植入或标角植入形式出现。如《天天向上》主持人和嘉宾出场必经的门框两边,分别醒目地挂着两块印有冠名商特步品牌标志及名称的背景板。

2.利用节目主持人和嘉宾谈话的“声音植入”

2008年春节晚会上,主持人董卿说:“咱中国人不论在哪里过年,图的都是一个人寿年丰,吉祥如意。”而“人寿年丰”正是中国人寿的广告语。2009年最受欢迎的赵本山小品《不差钱》,赵本山向毕福剑推荐毛毛:“你上搜狐网,看她的新闻,点击率老高的,哇哇的。”毕福剑配合说:“哦,搜狐网说的丫蛋就是她啊!”

在“声音植入”中,主持人随机应变的即兴台词表达尤显重要。主持人欧弟就常把自己的名称连同广告词以幽默的方式巧妙地植入台词中。如“欧弟,非一般的感觉”;“欧弟——一切皆有可能!”,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或强化特步与李宁品牌广告信息。

3.以节目活动环节而策划的“情节植入”

春晚的情节植入式广告,主要是以企业零点报时或贺年榜的形式出现。如2007年春晚一开始,屏幕上出现“美的集团恭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的字幕和美的标志,同时兼有声音播报“美的集团为您报时”。2009年的中国移动贺年榜以主持人声音播报“中国移动贺年榜给全国人民带来新春祝福”,同时画面出现移动的标志与字幕“中国移动向全国人民拜年”。

《天天向上》的“情节植入”主要以介绍表演嘉宾与奖品植入的方式出现。如在介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这期栏目中,节目安排延安安塞腰鼓艺术团作为开场表演并引入嘉宾,在节目结束后主持人汪涵再次请出安塞腰鼓艺术团出场并以台词:“感谢长沙世界之窗请来的延安安塞腰鼓团到场表演”,并介绍安塞腰鼓艺术团于十一黄金周在长沙世界之窗举办红色狂欢演出。又如节目结束前,主持人介绍手机短信平台发送方式时提及:“观众有机会赢取夏普新款手机一台”,屏幕同时出现夏普的新款手机样式。

三、我国综艺节目中植入式广告现存问题及成因

1.单一,缺乏创意的表现手法使得部分植入广告表现生硬

目前,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中的植入式广告没有过多的考虑产品本身与节目内容的相关度,广告运用方式较多采用画面镜头、背景板、横幅、标角、固定桌布等形式,只是使产品在屏幕上单纯“露张脸”。这种缺乏创意的单一表现方式显然使得宣传效果略打折扣,不是广告主们的初衷。如春晚小品《公交协奏曲》里,冯巩把招商银行工资卡递给王宝强,画面只是给个特写镜头。没有细心观看的观众几乎不能注意到这个究竟是什么银行卡。而在春晚观众席圆桌上摆放的果汁、矿泉水等饮料,虽会不时出现在主持人站到观众中主持节目的画面中或拍摄观众反应的镜头中,但这些简单的强调视觉效果的表现手法,只是给产品一个与观众见面的机会而已。又如《天天向上》中的广告植入手法也只从栏目冠名植入、背景板及标角植入等直板的视觉植入方式配以主持人即兴的台词中嵌插广告语,其广告植入手法更单一直白,无法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2.乏味,单向度的传播方式不利于发挥广告效应

目前,国内综艺节目的广告植入多数以强调视觉或听觉等单个感官的广告形式出现,产品宣传缺乏与演员或主持人视听结合的互动性。即使有,也只限于机械的字幕与口头播报单纯结合形式。如春晚晚会结束字幕、小品中的摆放物、桌布上的字、观众席中桌子上的产品等都是诉诸单个感官的植入式广告。而《天天向上》的短信平台赢取奖品环节和春晚的中国移动贺年榜,虽然兼有主持人声音与画面产品标志或图像配以字幕的形式出现,但没有人物与产品同时出现的互动过程,其植入效果也是不够形象,无法使观众印象深刻。

3.频繁植入引发受众抵触情绪

广告的一个显著特性就是需要不断地重复,才能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形成对品牌的认识度及消费心理,然而重复过度也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如2009年春晚重头小品《不差钱》最后一分钟里,赵本山和毕福剑一唱一和,把“搜狐网站”足足提了三次,成为春晚史上最明目张胆的植入性广告,引起网友争议纷纷。《天天向上》更是全档节目无论是背景还是节目标角,甚至主持人的开场白、结束语中的“特步天天向上”都直接充斥着冠名商的名称或标志。诚然,广告主是希望花重金以加强品牌的暴露频次,加深受众对其产品的熟悉程度,但是过于繁多的广告植入虽能强化观众记忆,但也会引发观众的逆反情绪,影响广告的传播效果,从而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4.传播载体选择不适

电视植入广告要想取得好的效果, 选择恰当的传播载体是关键。目前,许多企业广告主一味追求广告效益,片面追求产品信息的“曝光率”,不顾产品与电视作品的关联度,单纯为了植入而植入,强行把植入广告插入毫无关联的故事情节中,显得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如《天天向上》在介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化”一期节目中,以长沙世界之窗邀请的延安安塞腰鼓艺术团以秧歌舞作为开场表演,并在节目结束前详细介绍艺术团将于长沙世界之窗作表演。看不到长沙世界之窗和安塞腰鼓艺术团与这期介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历史文化有何关联,而安塞腰鼓的名称对于许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来说也比较陌生。这样硬插广告,难免引起受众反感,植入效果适得其反。

5.广告过于明显引发受众的排斥心理

综艺节目的植入式广告在荧幕出现的形式刻意直白,广告痕迹过于明显,让受众直接看出是某商家企业在替自己的产品做广告宣传。2005年春晚小品《浪漫的事》为让观众注意“蒙牛”品牌,郭达把蒙牛牛奶举到身前数次,扮演“儿子”的演员还特意端着一大瓶蒙牛牛奶在镜头前晃动。又如《天天向上》“天生一对”环节中,当嘉宾提到“创意”一词时,主持人汪涵立即说“有创意才有新意”,画面下方同时以游动字幕出现其赞助商七喜的广告语。

四、有效实施综艺节目植入式广告的建议

综艺节目和广告植入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强强联合,是一种“双赢”。只要植入得当,可以让受众觉察不出到底是谁搭谁的顺风车。正确有效的运用植入式广告,可以使节目与广告相得益彰。如何才能使植入式广告在综艺娱乐节目中得到更为有效的运用呢?

1.不断创新,寻觅合适的、更新的植入方式

创新是广告永不止步的追求。综艺节目的植入式广告表现手法也应讲究植入创意策略,在符合策略性、趣味性、原创性下开拓植入表现方式的新途径,使得观众在观看节目中就能自然接受广告信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如《天天向上》可以在邀请现场观众

与主持人或嘉宾做游戏互动过程中,植入标有企业品牌的游戏道具,增强关注度。此外,《天天向上》的受众目标多为年轻一族,他们的共性就是追求时尚潮流,爱追捧或模仿自己的偶像。而《天天向上》的主持人欧弟、俞灏明、钱枫等人都是时下不少年轻人热追的偶像明星。一些时尚品牌如KINK等可以通过赞助适合其品牌内涵主持人的服装、鞋品甚至佩戴物,利用偶像主持人的个人的形象魅力直接宣传其产品,相信有不错的广告效益。对于春晚小品的广告植入,也可以多点情节植入,视听结合才能使产品形象更突出。如小品《公交协奏曲》里,冯巩把招商银行工资卡递给王宝强时加句台词“拿去,这是我的招行工资卡,一刷卡不就完了吗?”。这样既有特写画面,又嵌有广告语的对白配合,观众想不注意招行卡也不行了。

2.强化趣味性,提高广告商品与受众的互动

无论是画面植入、声音植入或者是情节植入,受众只是一味做“土豆沙发”,以静态方式接受信息,难免会使受众关注度低。提高观众关注度,增加观众与广告信息的互动性,使其以主动的方式去接受信息传播,往往效果更明显。在春晚中,为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新年贺电的播报形式不妨从单纯由主持人播念的方式改变一下:如果是电话贺电可将其录下来再播给观众听,短信祝福则可由现场观众来念等,这样既可以改变以前的固有模式使人耳目一新,还可以真正让观众感到互动。对于画面单纯植入观众桌上摆放产品或在台下充当观众的企业负责人,这种静态的植入效果也不能引起观众的关注度。不妨把镜头切向正喝着桌上摆放饮料的观众或企业负责人,毕竟运动着的事物比静止的事物更具注意力。

3.独家植入,提高品牌识别性

综艺节目植入式广告讲究一个“专”字。这里指节目中的广告植入品牌不适宜过多,同类产品更应该采取独家植入,在一个情景中独家展示产品,避免同类产品同时出现导致的相互干扰,更好提高广告植入效果。如春晚嘉宾席上摆放的饮料出现四五种之多,单靠镜头简短“露面”根本使观众无法识别产品。因而,在产品植入中避免与同类产品同时出现时,企业还应注重产品本身差异化的视觉形象,提高品牌的识别性。广告商户及节目制作单位不能一味追求量的投入。

4.适配硬广告,增强品牌成熟度

由于植入式广告创作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属于放置在节目中的附属品。因而只比较适用于成熟知名度高的品牌,不大适用于一些新推出或还未具备广泛知名度的品牌。这样,企业应做好植入式广告与显性广告的配合,通过显性广告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通过植入式广告加强消费者的注意与记忆,从而共同达到销售的目的。对于知名度不高的品牌在运用植入式广告时,更注重的是使该品牌与情节紧密地联系起来,与节目中的角色或主持人有较多的互动,这样才能充分展示产品和品牌,让观众得到充分了解认识。

5.合理匹配,提高与节目的有效融合植入式广告只有在不露痕迹却又不被忽视地安插在节目当中,与情节、人物有机结合时,才会使受众沉浸于节目里,被广告信息悄然潜进大脑,实现有效的广告宣传目的。作为综艺节目的一部分,植入广告要寻求产品形象与节目主题的相融性,找到节目内涵与品牌个性的最佳切合点,使广告品牌和节目品牌和谐共存,达到了“血脉相连”的深度。如《天天向上》融礼仪公德和中华文化为一身的综艺娱乐脱口秀节目。广告植入可以根据每期所要介绍的礼仪文化知识,邀请一些相应的艺术团或文化企业单位作植入嘉宾,通过嘉宾表演、主持人介绍及与观众展开互动等形式,深入展现其企业或团体的个性内涵,让观众得以充分认识,扩大企业知名度。只有关联度越高, 广告记忆度越高, 广告到达率才越高。

在媒体选择与品牌特质相吻合、关联度较高的传播载体时,可以从以下几项作为参选标准:1.节目诉求的价值观与品牌的价值尽量一致;2.目标观众和产品的目标消费者要有共同点;3.节目主持人或节目形象能够作为品牌信息的有效传递者;4.节目或栏目形象内涵与产品内涵相匹配。

6.挖掘焦点,植入时机要精准

植入式广告在综艺节目中的展现时机如插播传统广告的黄金时段一样,讲究准确的关键点。通常综艺节目内容的高潮点或转折点,是受众关注度最高,记忆最深的焦点,因而,要深入挖掘焦点时刻,同时注重在关键时刻展现产品,要考虑产品与焦点的关联度,以求取得更高的植入效果。如央视春晚的收视率高峰每年都是在赵本山的小品演出时段,其收视人群可以说达到最高峰,这无疑是最好的植入式广告植入焦点,随着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的成功,“搜狐”老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同时造就了搜狐网的巨大盈利。

广告作为一门说服艺术需要不断的反复宣传,才能影响消费者继而达到宣传目的。而以综艺节目为载体的植入广告最明显的一个劣势就是重复性比较低,所以应该把植入式广告与传统广告或其他传播方法结合起来,将品牌塑造放在一个完整的传播链中才会实现其有效运作。当然,植入式广告在发展过程中问题还会层出不穷地涌现。要把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辅助的广告形式,尚需要做更多的连续性和后续性传播。

总之,植入式广告的迅速崛起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其个性魅力使然,虽然植入式广告在模式上,在运作上还有很多方面有待完善,但其不同于传统广告的优势己初露锋芒。凭借先进的媒体平台,在综艺节目等电视媒体中正确有效运用植入式广告,必然会为业界和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参考文献:

[1] 尹潇霖.《电影作品中植入式广告效果的实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09,(03)

[2]翁晓华,孙小平《.润物何以细无声—试论电视植入式广告的运作》[J].《视听纵横》,2007,(06)

[3]张翔,赵金涛.《我国隐性广告现状问题分析》[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5,(05)

[4]宋士忠.《植入式广告:开辟广告营销的蓝海》[J].《广告人》,2006,(09)

[5]伦丽娜.《植入式广告:电视媒体广告营销新模式》[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04).[6]施彦斐《广告的隐形价值.——浅谈植入式广告》[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08)

[7]翁晓华,孙小平《植入式广告运作的几个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01)

[8] 朱恺,钱奕.《植入式广告:放大电视资源的新利器》[J].《视听界》,2006,(04)

[9]韦柳妹,陈艳.《浅议电视广告营销的新模式:植入式广告》[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2).[10]刘佳琼,李本乾.《植入式广告的运用和处理研究——以2007 年央视春晚为例》

[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04)

[11]莫梅锋,刘潆檑.《透析春节联欢晚会中的“植入式广告”》 [G].《传媒》,2005,(03)

(作者:曾兰平,新闻学博士,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与外语

篇3:台湾综艺节目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关键词:科技,经济,政策,文化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 台湾最早的综艺节目开始播出, 节目内容以唱歌类为主, 如:《群星会》《宝岛之歌》《时代之歌》等。在之后的几十年里, 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 各种形态的综艺节目开始出现并逐渐成熟, 经历了一段辉煌时期。台湾综艺节目的成功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一、台湾综艺节目的起源

(一) 科技的进步, 顺应时代的发展

随着电视产业在欧美国家的蓬勃发展, 台湾也顺应时代潮流, 给予政策支持, 开始发展电视产业, 于1960年成立了台湾电视事业筹备委员会, 与日本富士电视台等四家公司合作; 于1962年4月28日正式成立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十月, 正式开启了台湾的商业电视事业。随后, 台湾电视公司、中国电视公司、华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建立, 三大电视台竞争激烈, 虽然它们分别由党、政、军投资及经营, 但仍然是商业挂帅, 业绩第一。

(二) 台湾经济的腾飞

电视节目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 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 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和渴盼也愈发高涨。综艺节目因其娱乐性的特质, 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布景豪华、主持人装扮美艳的综艺节目开始出现, 如《银河璇宫》《翠笛银筝》以及《欢乐周末》等。

二、蓬勃发展的台湾综艺行业

(一) 独具特色的节目风格

两岸对峙期间, 台湾发生了一系列社会政治的变化, 政治环境逐渐开放, 电视台节目中对于言论的限制有所放宽, 语言表达上比较自由。戏谑的态度、敏感的语言、活泼的后期效果成为台式综艺的标志性风格, 如台湾综艺节目《全民最大党》, 就当下的政治热点, 模仿政治人物的话语, 通过娱乐调侃的方式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 也引发大家的思考。嘉宾的选择不局限于艺人, 上至政界名流, 下至普通百姓, 不同身份、地位悬殊的嘉宾在综艺节目中都有涉及, 如前国民党主席连战、前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都曾作客《康熙来了》。这样的角色定位, 使观众既可以从电视上看到身边熟悉的人或事, 又能够接触到平日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既满足了观众们的好奇心, 又拉近了政界和和平民之间的距离。明星也是人, 当他们褪去光环, 跟主持人一起插科打诨, 似老友拉家常, 实现了真正的全民娱乐化和娱乐平民化。

(二) 多样化的节目类型

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文化的发展, 而电视节目的发展更需要技术、资金的支持。台湾的综艺节目几乎不允许广告植入, 而是依靠电视台的有限投入。各个电视台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赚取利益, 不断推出新鲜节目来满足观众的需求。台湾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 逐渐演变成七个固定单元, 分别为竞赛、访谈、模仿、表演、信息、温馨及整人单元, 综艺节目开始走向综合各种型态及表演的节目, 但在此时期也开始出现抄袭作假现象, 抄袭对象不分国内外, 但总体而言, 台湾综艺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

(三) “明星化”的主持人培养模式。

台湾综艺节目的制作模式以主持人为中心, 为风格迥异的主持人们量身定做符合其特色的节目, 主持人也就成了节目的代言人和“拉拢”观众的金字招牌。此外, 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要求全面发展, 他们不仅仅是节目的代表, 也是独具特色的明星, 如学识渊博的蔡康永是作家, 古灵精怪的徐熙娣是歌手, 亚洲舞王罗志祥演戏、唱歌、跳舞全面发展。总之, 在节目中他们是风趣幽默的主持人, 在节目外又发展自己的专长, 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是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一大特色。

三、台湾综艺的现状

(一) 缺乏创新。自2001年开放有线电视台后, 收视族群再也不以收看单台节目为主, 政府也正式开放引进国外的综艺节目, 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反观台湾本土综艺节目, 抄袭同类型节目、内容缺乏创意、节目不持久、收视率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同时, 一味地迎合大众口味的综艺节目无可避免地走向了低俗化。综艺节目虽然多种多样, 但是真正深入人心、 持久发展的却很少。《康熙来了》的停播, 更加暗示着台湾综艺节目发展所遇到的困境。

(二) 人才流失。台湾综艺节目的制作经依靠电视台的有限投入, 制作经费少也是限制台湾综艺节目发展的一个因素。 大陆资金雄厚、市场广阔, 台湾综艺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制作团队都开始北上寻求大陆市场, 如:陶晶莹去湖南卫视为《快乐男声》做评委、蔡康永加盟爱奇艺自制节目《奇葩说》等。电视制作人压力大, 获得的经费少, 也开始寻求转型, 如《康熙来了》的知名制作人B2离开;《国光帮帮忙》的节目制作人之一陈冠廷转型为戏剧制作人等。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和政策的支持, 但归根结底, 创新才是发展的核心。台湾综艺节目面临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尽管如今市场一片繁荣, 但是光靠引进版权来维持发展, 大陆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也将面临和台湾综艺一样的瓶颈期。

参考文献

[1]卢煜静.浅谈两岸综艺节目差异及其原因[J].大观, 2015 (4) .

篇4:管窥综艺节目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关键词:文化产业;综艺节目;真人秀;《奔跑吧兄弟》

浙江卫视于2014年10月推出大型明星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这台综艺节目于2014年8月28日正式开机,10月10日上映。自开播以来,热度持续,收获了较高的收视率和美誉度。此节目能脱颖而出,赢得广大观众的关注,关键在于有其自身专有的特点。首先,纪实与拟态的冲突,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的“真”不是生活的真实,而是拟态的真实,它兼具着“真人”和“秀”两个方面的特征。其次,从“真人”角度来讲,节目要真实展现明星在摄像机前的喜怒哀乐和一举一动,从“秀”角度来讲,明星在面对摄像机时,也会刻意回避或隐藏某些不愿意被展示在银屏上的内容。因此这种情况下,只有尽力解决二者间的冲突,在其中取得平衡才能录制出好的电视节目。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正是以纪录片为拍摄手段,提供给观众特定情景下的拟态感的一种节目类型。

一、叙事方式和制作方式的推陈出新

明星户外竞技真人秀《奔跑吧兄弟》是一个应时而生的节目,它的成功除了原版韩国节目奠定的基础外,与节目的制作形式、制作方式和营销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纵观《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就像一部系列情景剧,由七位主持人贯穿全剧,而主题故事并非连贯,每集或者每几集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观众可以自己选择连续收看,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集进行独立欣赏。本节目采用纪实的拍摄手段来增加节目的真实感,同时也延续了韩国版跑男的叙事方式,节目也设置了编剧这一职务,目的是为每个参与的明星设置性格标签。《奔跑吧兄弟》无论在剧情设置还是节目构思上都时刻体现着故事化,通过制造悬念,增加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本节目采用了这种引发观众迫切期待心理的叙事方法,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紧凑,更好的阐释主题。

《奔跑吧兄弟》采用了多机位无死角跟拍的实景拍摄手法,清晰呈现明星在节目中的动作、表情神态及一举一动,节目中的参与者都是由多机位跟踪拍摄,为了保证拍摄全面不漏掉一丝一毫,摄影师在被拍摄者行动时,也要随之行动,甚至比明星还要辛苦,全程跟踪为保证画面的连贯性,拍摄的过程就是记录的过程,因此本节目展现的是场景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此外,《奔跑吧兄弟》节目的剪辑采用了电影化的平行叙事、插叙、倒叙相结合的剪辑思路,运用了升格、降格、交叉蒙太奇、平行蒙太奇和重复蒙太奇等多种剪辑手法,制造一次又一次的高潮和悬念,强化精彩瞬间,调和节目的快慢节奏,使之张弛有度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营销模式中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思维

首先是全媒体多平台整合传播策略。《奔跑吧兄弟》在经历四个月的电视银屏热播后,2015年1月30日同名电影也上映,且收获了不俗的票房数;另外借助网络媒体强大的舆论影响力,节目组在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开通了@奔跑吧兄弟的官方平台,引起广大观众的关注;在网络播放权上,《奔跑吧兄弟》采取“不卖独家”的策略,爱奇艺、优酷、腾讯、搜狐、乐视、PPTV、新蓝网七大视频网站同步助力播出,从而实现网络全方位为节目服务,打造娱乐资源全媒体开放共享传播系统。除电视端和PC端之外,移动终端也逐渐成为《奔跑吧兄弟》收看的主力渠道,开始由“固定屏”向“移动屏”转变,并且通过评论、微博、弹幕等形式参与互动,实现多屏互动整合。

其次是植入式广告营销。明星户外竞技真人秀的广告营销是特殊模式的市场营销,它将使整个节目的品牌价值提升,同时也会使该台其他节目组的赞助费及广告费有所增长。例如《奔跑吧兄弟》在开播前,上海大众就与其成功签约,在节目中,充分展现了凌渡这款产品动作迅速、反应敏捷的形象,也为它的上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效的提升了它的知名度和市场潜力。

再者品牌延伸及互动营销。品牌延伸是指品牌拥有者凭借现有品牌的市场知名度推出同名或类似名称的系列产品的营销策略。《奔跑吧兄弟》以节目内容为依托,围绕节目开发了同名手游,打造节目的互动营销方式,增强网友的现场参与感,同时它与苏宁易购合作,在网上推出了节目游戏同款装备售卖服务,进行项目营销,另外它还开发了主题曲、网游、电影等丰富的文化产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三、《奔跑吧兄弟》节目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题故事与节目环节关联性较弱

《奔跑吧兄弟》节目中加入了中国本土特有的故事剧情,试图制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明星户外竞技真人秀,结合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的历史及流行综艺,只是事与愿违,在节目录制中,有些环节与精彩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太大的必然联系,导致结尾呼应没有象征性,略显牵强。

(二)参与者之间的融合性有待加强

《奔跑吧兄弟》中奔跑团团长邓超是领跑者,但是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其表现并不明显,主持功能不太够,如何带动嘉宾们在游戏中互动起来,融入节目还需要继续努力。现如今,节目组中缺乏这样一个主持和游戏都可以自由把控的主持人,他必须在平时讲话中思维敏捷,游戏进行中巧妙发现笑点,能顺其自然的引出话题,但是目前中国仍鲜有这样的跨界艺人。

节目组对与每个明星的性格特点没有深入挖掘,使得导演设置的主持团标签部明显,进而难以根据其设置特定故事,从整体上缺乏塑造性,没有最佳体现参与嘉宾的人格魅力及立体感。

纵观《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留给观众最深印象的就是七位主持人,可见节目对于参与嘉宾的重视度不足,不管是从镜头次数和画面处理上还是内容及形式表现上都处于相对不重要位置。参与嘉宾经常进行分组对抗游戏,每组人都要时不时和对手擦出火花,引发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集体荣誉感和团结感,他们在游戏中算计、互黑、联盟、背叛,这样人性的弱点都暴露出来,会造成彼此间的不信任进而缺失安全感,使得参与者融合性不足,更造成对观众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慕春.《数字电视发展对中国广电媒介广告的影响》[J].电视研究,2005(4).

[2]黄晓赟.《真人秀的蔓延、嬗变与移植》[D].暨南大学,2005.

篇5:综艺节目现状

摘要:“电视文艺专题”这种称呼是中国艺术创作领域的一大特色,国外并没有这个词。中国的电视文艺专题节目形成时间是在20世纪70年代,它直接来源于电视专题。本文将对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定义、研究的必要性作出说明,并且联系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现状,结合具体的案列来分析此类节目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文艺专题发展趋向选题表现手法

一、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定义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是以文学艺术和文艺演出作为创作原始素材和基本构成元素,在保留其原有艺术形态的基础上,运用电视视听语言进行二度创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和审美价值的电视节目类型。如《苏园六记》、《洛阳牡丹情》、《江南》等都属于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类型,它们运用视听语言的二度创作,带给观众“诗”一般的视觉享受。

二、电视文艺专题节目发展趋向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的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经过了起步、停滞、复苏与发展以至于达到现阶段的兴旺,几经起伏。在中国电视文艺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中,文艺专题节目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节目的样式,以其数量众多、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迅速凝聚着人心,引领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传递着社会进步的信息,印证着时代发展的辉煌。至今已经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频道专业化、节目商业化、以及入世后国际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等诸多因素的冲击,我们就有必要对中国当代电视文艺专题片的现状进行分析,探寻其发展趋势,试图在新形势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其不断发展的途径,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三、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发展趋向

通过资料的查阅,我认为电视文艺专题节目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发展趋向:

1.电视文艺专题栏目不断发展,品种繁多齐全。电视文艺专题栏目在当今随着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电视文艺专题栏目也不断发展,而且和前一时期以综合性专题文艺栏目为主的情况不一样的是,电视文艺专题栏目分工日趋明确,各种品种的电视文艺专题栏目纷纷出现。

在电视文艺专题片出现之初,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早期电视文艺节目自觉地运用电视艺术手段进行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还处于摸索时期。然而发展到今天,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种类大大的丰富了。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既有综合性的《中国文艺》,也有报道为主的《幕后》,访谈类的《文化访谈录》,人物类的《人物》,赏析介绍类的《经典》、《风华国乐》,介绍类的《世界电影之旅》等,构成了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全系列。

2.选题的系列化日益明显。在频道和栏目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单个节目的影响相对在缩小,系列化选题由于节目数量、播出时间以及内容定位的明确,日益在电视文艺专题创作中成为占领收视市场的有力手段,也进一步发挥了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影响,深化了电视文艺专题节目创作特性的探索。

比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八集系列电视文艺专题《与时代同行》,节目编导在每一集都精心设计了一个主题对中心思想进行精心表现。第一集《走进新时代》;第二集《希望的歌》;第三集《我家在中国》;第四集《祝你平安》;第五集《家和万事兴》;第六集《跨越彩虹》;第七集《归来的梦》;第八集《中国新世纪》,八集文艺专题节目把中国人民的改革开放之路、建设现代化强国、与时俱进的十年中,中国文艺舞台上与时代同行的文艺作品奉献给观众,其中有经典歌曲,有交响乐曲,有综艺晚会的精彩展演,有嘉宾的生动讲述和珍贵的历史画面,艺术地再现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向新时代的巨大变化。

3.文化性电视文艺专题节目成为创作热点。创作者们大胆地将非传统专题片的手法引进这一类文化专题片,并且结合诗歌与散文的叙述手法,以多元结合的新形式展现古老的传统文化。

比如文艺专题片《洛阳牡丹情》、《江南——千年陈酒》等节目,它们往往融知识风物、拟状物抒情、形散神不散、文化有其间。在影片中,创作者运用丰富多样的电视手法对某一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探寻,获得观众的欢迎,进一步扩大了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影响力,提升了电视文艺专题片的文化品格。

4.艺术手法表现进一步丰富。电视文艺专题节目创作日益重视电视手法的运用并且表现得越来越纯熟,为电视文艺专题节目增添了更大的魅力。

比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电视文艺专题《四大名著·西游篇》中的第五集《笑谈八戒》,在这一集里,着重探讨的是猪八戒的形象,作品以主持人雅玲在西游景区探寻为外在线索,以评弹演唱为开篇,从“食”“色”角度,利用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木偶剧《西游记》,电视剧《西游记》等片段首先对猪八戒的性格作了风趣而形象的描写,然后通过专家的采访,对主导猪八戒思维和情绪的诸元素进行分析,其中又穿插了徐州琴书《猪八戒拱地》进行艺术表现;在外景地高老庄的拍摄引出猪八戒“倒插门”的身份,从中揭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身世的介绍。利用电视剧插曲《伴君常开花一朵》进行渲染,之后专家采访对猪八戒的性格进行定位······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作品里不仅对猪八戒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而且艺术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不仅利用了电视剧、动画片、木偶剧等影视片段生动地表现了猪八戒的形象,而且评弹、琴书等艺术形式还对猪八戒的性格等方面作了形象生动的说明,也可以看出猪八戒的形象在民间的广泛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电视文艺专题片主要呈现出品种繁多齐全;系列化日益明显;艺术表现手法丰富等新的发展趋势,它的有益的发展态势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游洁.电视文艺编导基础【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2】郑向荣.电视文艺专题节目创作【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篇6:浅析健康养生电视节目发展现状

目 录

目录„„„„„„„„„„„„„„„„„„„„„„„„„„„„„„„2 摘要„„„„„„„„„„„„„„„„„„„„„„„„„„„„„„„4

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物质生活提高,健康需求日益旺盛,“养生”成为热门话题,健康养生类节目一时风生水起,各频道都相继开出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所涉及饮食、保健、健身、中医、疾病等多方面。健康养生类节目已成为大众获取医学知识、养生理念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深入探讨研究分析我国健康养生类节目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归纳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勃兴的原因;以上海电视台为例列举三档具有代表性的健康养生类节目引出养生节目主要的三种结构形式;及分析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现存问题和发展建议。

关键字:健康养生节目 结构形式 品牌节目

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服务行业的兴起、农耕社会走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息习惯,从早睡早起到晚睡晚起,改变了生物自然的生存常态,这必定是要付出健康的代价,亚健康状况不断增多。虽然人民幸福指数在不断提高,但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工作超负荷、金钱超负荷、学习超负荷、饮食超负荷,各种超负荷现象使得身体疲惫不堪,发出预警信号,人们对健康养生的知识的可望不断提高。

二、城市老龄化状况加剧

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在2001年就已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上海是中国最早变老的城市,比全国要早二十年左右。北京市

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本都不是政府支付的,都需要通过“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不可能不节节攀高。再者,医院目前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进价越高,加成越多,医院当然不会去进低价药。整个链条都需要高价药。

综上所述,看病难、看病贵从而导致中国社会的医患矛盾不断加剧。这就造成老百姓小病不原去医院,自己在家吃药、调理,百姓对医疗知识需求量就大大增加。

五、传统中医学升温

国际社会现行的健康理念是:“不让人生病的医学是好医学,不让人生病的医生是好医生”。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讲究养生保健治未病。强调辨证论治,因人而异,正是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和理念。

中医药以毒副作用小,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优势,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推崇。中国青年报对2500人进行的社会调查显示:生病时,会经常考虑去看中医的人占67.9%;很少会考虑去看中医的人占24.6%;不会考虑去看中医的人占7.4%。近年来,中医“外热、内冷”的局面,正在悄然转变,可望了解中医的国人在不断增加,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走向,促进了中医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收视的上升。

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节目时长:1小时 节目主持:周瑾、陈国庆 广 告 语:关注36˚7,活到101 节目模式—— 故事化模式:

《36°7明星听诊会》可归为故事化模式。故事化模式:采用理论与具体事例相结合的方式,以讲故事的方式展开节目主题、内容。在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中,往往通过真实案例与科学健康养生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向大众传播信息。

《36.7℃明星听诊会》节目是一档普及健康知识的娱乐节目,本着寓教于乐的宗旨,使观众在诙谐轻松的气氛中了解医学常识,分享养生之道。节目每期会邀请三名明星嘉宾,与主持人、现场观众、医学专家分享、探讨自己的养生心得和生活中的习惯——当然明星嘉宾的方法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并且对三名明星嘉宾中一名进行体检,经过健康安全门的考验,对其体检报告进行健康状况分析。通过医学专家对明星嘉宾体检报告分析,并给明星嘉宾更具自身健康状况给于养生上的建议和纠正错误的养生方法。同时给观众普及科学的健康养生方法。

每期节目对一名嘉宾进行体检考核,并将结果呈现在观众面前,无形中是对嘉宾自我养生理念效果的论证过程,增强了节目的说服力、可信度。节目每期还结合时令节气推荐各种食疗、药膳,以及简单的自我保健方法。这种形象化的传播方式,传播信息更具可操作性。节目特点:

收视群体稳定。《36°7明星听诊会》以演播室访谈方式为主,主持人、嘉宾、与医学专家一起进行一个话题交流互动。在主持人的选择上除百变知性女主持周瑾掌控话题局势之外,增加了著名滑稽戏演员陈国庆联袂主持。阿庆广受上海中老年女性群体的喜爱,形象忠厚老实,主持风格幽默诙谐,受到众多上海地方粉丝的追捧,有相当固定的观看群体。

节目内容有趣。节目组每期邀请三名大众熟悉的媒体工作者或明星,增加了观众多名人健康养生的好奇,这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一个亮点。节目组不定期会更具节目需求拍摄有关的生活小品,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

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专家固定,可信度高。《36°7明星听诊会》和以往的健康养生节目不同,节目组邀请的医学专家是固定的几名上海知名专家,体检地点也是固定安排在华山医院。

受众定位清晰。《36°7明星听诊会》的受众定位比较清晰,针对的是上海地区的中老年群体,邀请的明星嘉宾也是符合上海地方口味和特色的的明星主持人阿庆的上海方言也带有上海地方特色的。

二、《名医话养生》

节目介绍:

节目名称:《名医话养生》 播出平台:上海新闻综合频道

播出时间:每周一到周五22:30;16:30播出 节目时长:25分钟 主持人:施琰、李强 节目模式:访谈化模式

《名医话养生》是典型的访谈化模式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访谈化模式是健康养生类节目中运用最多的一类,这种模式中规中矩,符合健康养生类题材的特性,可以树立较好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名医话养生》每期邀请两位明星嘉宾和一位名医专家,以一个案例和嘉宾问答比赛来引出节目主题和问题,以案例分析说明和专家访谈的方式解决问题,专家深入浅出的分析解刨问题、讲解科学道理,传授日常实用解决方法并介绍一道药膳。节目主题吸引、内容简单实用,节目营造安静温馨的感受。节目特点:

品牌知名度高。《名医话养生》是沪上知名王牌健康节目《名医大会诊》的姊妹篇,是上海广播电视台依托上海优质治疗资源,精心打造的一档倡导优质生活的医疗生活服务类品牌栏目。“名医”系列节目自1998年开播至今——属于上海健康养生节目中的“元老级”节目,一直秉承关注大众健康,倡导优质生活的原则。

节目信用度高。节目邀请最具权威的名医专家阐释节目主题的基本概念,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细数种种误区,探索吃的奥妙,掌握治疗诀窍,吃出健康。把生活中的养生方法和注意的地方简单化、通俗化的介绍给观众,使“名医”系列成为老百姓身边没有距离的“保健医生”。

节目贴近生活。《名医话养生》节目主要“以你会喝水吗”、“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吗”、“我们凭什么减肥”、“不开刀的膝盖治疗法等最实用”、“火热的话题为节目主题”这些生活中最细小的话题出发,如何防范于疾病、养生。主题都是和每个人每天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受到不少观众的欢迎。

收视人群稳定。《名医话养生》目标收视群体不仅仅是中老年人,更重要是对健康知识、中西医药文化感兴趣的受众群体,正因为是健康养生兴趣所在,观众相对稳定、不易流失、忠诚度高。对于有些老人有看报看书的习惯,针对这些受众《名医话养生》也出版了书刊满足消费者。

真实亲切。《名医话养生》以演播室访谈方式播出,演播室装修以温馨的绿色作为基调,也象征着“绿色生活”美好的憧憬。节目由端庄知性的施琰、风趣幽默的李强、亲切活泼的唐健主持,得到了观众的一致的欢迎。

节目传播范围广。《名医话养生》开通了微博,定期出版刊物可在报亭购买,市场出现脱销现象。在同期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中《名医话养生》的传播方式算是相对比较广泛的深远的——至少在上海地区受到火热的追捧。

三、星尚频道《X诊所》

节目介绍:

节目名称:《X诊所》 播出平台:星尚频道 播出时间:每周21:00播出 节目时长:45分钟 主 持 人:路易

广 告 语:健康生活,自己把握 节目模式:娱乐化模式

娱乐化模式,顾名思义是以搞笑的氛围、幽默的语言对话,将健康养生话题轻松、诙谐化。《X诊所》是上海星尚电视于2013年推出一档健康综艺节目,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节目由活泼可爱的路易主持,每期邀请六位明星嘉宾和一名专家与主持人互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节目采用脱口秀节目与养生访谈节目相结合的方式幽默诙谐的讲述各类保健方法。

《X诊所》属于大型健康综艺节目,节目立志于“传递健康新知,解密健康未知”。每期邀请6位明星嘉宾, 以演播室访谈方式为主,主持人、嘉宾、与医学专家一起进行一个话题交流互动。

《X诊所》每期都由主持人路易直截了当的开场引出问题、介绍嘉宾,嘉宾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后介绍专家登场,节目邀请从事和健康生活有关一些业内行家,多以养生、中医、家传继承人为主。节目围绕主题专家会给出几大观点,每个观点都会有简单的现场试验来证明,使观众对每期节目都有惊讶感的同时又觉得是有科学道理的。节目氛围轻松愉快,使娱乐、养生两不误,吸引了不少年青观众。

《X诊所》曾经也一度面临过过度娱乐化的阶段,但后在节目中增加了主持人现场掌控的力度;专家现场实验的环节;专家在讲述观点的同时增加了图片特效。使得节目娱乐化过度现象得到了控制。节目特点:

围绕生活。现代化科技融入人类生活,商家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办法是形形色色,我们如何去让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又不伤害自己的身体,可以说《X诊所》是围绕生活的一档健康综艺节目。

专家观点鲜明。《X诊所》每期节目主题专家都会有鲜明的观点和解决方法,打破传统理念,让观众得到实际的受益与观点,这也使节目收获了不少忠实的粉丝群体。

娱乐性更强。《X诊所》与以往的养生节目不同,主持人和明星嘉宾的谈话方式更接近综艺节目,谈话更加随性、搞笑,但专家的话语是理性、科学的标杆,两者反差比较大,更加符合青年受众群体。

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问题,本章节现将健康养生类节目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几点:

一、过度娱乐化,公信力不足

娱乐元素在养生节目中的运用。一是要善于创新,敢于突破。要寓“传”于乐,充分探索各种娱乐元素在节目中的运用,而不应该为现有的同类节目形式所局限和束缚。但同时,娱乐元素的运用要适当、有度,不能过分滥用,不要把庸俗和娱乐混为一谈,否则会适得其反,公信力不足。

由于我国健康传播研究相对滞后, 多数受众对健康信息都没有准确的判断力。人们往往被电视媒体强大的说服力击倒,片面的、互相矛盾的、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信息频繁传播。在“张悟本事件”中,媒体起了炒作和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当张悟本身份被揭露后,一些专家相继驳斥其是伪科学,有的更逐条批驳张悟本曾持有的一切观点。却也让人不禁疑惑,真正的专家为什么总在事情败露之后才站出来呢?全面评价一个电视节目的好坏,不但要从节目收视率、知名度,还要从节目美誉度、社会影响上去评价。作为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背负着更加沉重的社会责任。

二、受众群体定位不清

目前,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大多数都有一个普遍的通病——节目受众群体定位不清。节目制作上追求面面俱到,浓缩的信息量过大,但是又不够深入浅出,对于不是专业人群的观众一下子难以理解、完全吸收这些信息量。对于有大把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可看的观众反而会去选择一些较为简单易懂,或者符合自己特定需求的养生节目,这也是造成收视率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现今社会,很多疾病都有年轻化趋势,健康养生已经不是中老年人特定的事情,很多年轻人也早早加入了这个群体。健康养生的话题十分广泛,如何去给节目定位、归类、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就需要制作方做大量的调查工作,不同的年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往往能做到这些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并不是很多,这也就造成了节目内容杂乱,观众流动性较大,收视率不稳定。

三、缺少专项频道统一化管理

中国已逐步步入老龄化城市的今天,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走红,以致各

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个频道都推出健康养生电视节目,我国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最高峰时共计达百余十档,节目数量众多,但始终没有专项的频道去做资源整合,规范节目制作。可能这关系到各类问题,难度较大,但健康养生类节目的火热不会是短时间内而消退的,创建专项养生频道是必然趋势。

就拿上海地方来说,有电视剧频道、戏曲频道、纪实频道、星尚频道等,各频道的节目类别定位比较清晰,相关领导也可以考虑构建健康养生频道,把上海的健康养生类节目统一化管理,使上海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做的更加全国化、国际化。就如美国和英国都开辟了健康专门的频道,美国的Health频道和英国的Discovery Health,我们都是可以有所鉴戒的。

四、节目数量众多,但品牌节目较少

树立文化品格,打造品牌节目。养生类节目绝不能功利性太强,要以提高大众健康水平为己任,让广大受众全面掌握基本常识,并将文化底蕴载入节目,树立文化品格,打造受众喜爱的精品节目。如今,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源源不断的出现,但真正形成品牌的确寥寥无几,往往都是昙花一谢就慢慢淡出了大众的视线,缺少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目的品牌价值无法得到扩展和延伸。

上海做的比较好的例子就是新闻综合频道《名医大会诊》,上海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的品牌栏目。节目请沪上各大医院权威专家,一档节目介绍一种疾病,从医学去正确解读疾病的预防、发生和治疗,普及医学知识。不但把节目的口碑、品牌做了出来还延伸到周边产品,书籍、DVD等,现已推出姐妹篇《名医话养生》,已经形成了一个“名医”系类的节目品牌,可说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但像这类健康养生类节目毕竟还是少数。

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老龄化的问题发达国家已经面临,国外的健康养生类节目由来已久,相对比较成熟、丰富,值得我们同行学习、鉴戒。如:德国的《健康》栏目,每期半小时,主持人和嘉宾谈话为主,户外采访和动画短片为辅,节目生动有趣,既有健康养生节目专业性,又提高节目知名度。法国的《电视行动》栏目,为各种疾病的患者改善医疗条件进行社会募捐,医学专家讲解主题疾病知识,回答患者提问,节目穿插歌舞、健身、体育。可以说是一档大型公益和健康养生相结合的栏目。

作为健康养生类节目起步比较晚的我们可以有很多国外栏目参考的案例,形式多样、内容严谨、监管严格,值得我们同仁学习。

二、培养医学、媒体复合型人才

随着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增多,缺乏一批即懂医学知识又懂新闻传播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国家的高等教育中可以考虑开设相关的专业,还可以加强节目制作工作者的继续化再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制作人的专业素养,发展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制作团队的开阔性思维,才能使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拥有长期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延续性。

除此之外,对于一档优秀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来说,拥有一位真诚、亲和、值得信赖、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主持人也是至关重要的。健康养生节目的主持人是观众和专家间的桥梁,如何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与专家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探讨问题是节目的精魂。

三、提高节目制作水平,塑造节目品牌

提高节目制作水平,塑造节目品牌是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稳定长远发展的方向。如何保持节目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树立观众的信任感也是健康养生类节目的重点环节。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团队人员综合素质最终结果就是为了提高节目制作水平,为国民健康需求所服务。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受众得到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给电视节目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节目品牌化统一包装是电视节目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长久发展的方法之一。

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四、发掘青年受众群体市场

现今社会,人们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和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几乎所有人多多少少都会关心健康问题,期望保持健康状态,提高生活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国内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不是受众群体模糊,就是针对老年群体的较多,很少去发掘中青年的健康养生市场。

对于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制作人来说何不去发掘中青年受众群体,中青年受众群体具有更强劲的消费能力,更舍得为自身健康下本钱,对于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来说青年受众市场是潜力无限的市场,对于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品牌化包装都是非常值得开发的一个新型市场。

五、加强政府部门监管

观众的健康需求使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红极一时,电视台捧红了众多医学专家、健康专家、养生明星,这其中不乏有投机分子,滥竽充数,以赚取钱财为目的,欺骗消费者,如:林光常、张悟本、胡万林等。

养生类节目一定要严格把关医药宣传与广告准入。伪养生节目通常以传播健康知识为幌子,实则是在诱导受众盲目消费。伪健康传播将广告意图明显地兜售给观众,甚至将伪劣的、虚假的信息传播出去,这无疑污染了电视的信息环境。受众一旦识破了这样的把戏,就会对节目产生怀疑和厌恶,进而影响到媒体的形象,破坏媒体的公信力。

随着健康养生市场的庞大,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完善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行业规范,加强健康养生市场的规范化,完善我国电视监管机制,使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真正做到服务社会、服务百姓、服务大众。

六、整合传播平台,开创专业健康频道

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走红使得各大频道都跟风造势,推出各类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全国类似节目已达百余十档。但健康养生节目并非像娱乐节目那样随性,节目内容相对严谨,否则直接会误导受众,严重的甚至影响其健康。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是附有使命、社会责任的节目类型,需要有专业化的制作团队、领导统一化管理监督。

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专业化频道。在中国慢慢步入老龄化之际,有必要开创健康养生专业化频道,统一管理健康养生类的电视节目。

七、发掘新媒体传播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类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样化的,人们不但依靠传统媒介来获得信息,而且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信息传播必须充分、多样、有效的利用各种媒介,合理的策划、组合,才能让节目与受众之间建立持续、稳定的关系,达到健康养生信息有效传播的最终目的。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在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指出:“今天的新媒体主要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甚至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总之,传统媒介可以与新媒介的有机结合,发挥其最大的传播作用。

作为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与新媒体结合要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是节目整合包装的过程。可以通过在线网络播放平台进行网络传播,迎合青年受众群体的获取信息的习惯;建立微信、微博、网站交流平台等,拉进与受众群体的距离,影响更深远。

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健康,关注养生,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现如今,为了满足广大受众对于健康养生知识的需求,健康养生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兴起,不但满足了社会的需求还丰富了观众的视野,在休闲之余学习健康养生知识。

本文分析研究我国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节目结构分析。电视作为最权威的传播平台之一应担当起社会责任,传播正确的健康养生知识和观念,使健康养生类节目良性发展,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做出贡献。面对我国健康养生类节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真思考的同时,也应对媒体责任缺失现象加强国家监管。加入健康养生队伍的青年群体也不断增加,节目制作者应把握健康养生热潮将目光投向青年受众群体。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由于时间相对有限,案例分析不够充分、研究探讨不够深入细致,论文中难免出现遗漏之处,希望本文能够引起节目制作者对健康养生类节目的探索和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上一篇:在环卫站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养文明习惯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