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2024-04-09

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通用8篇)

篇1: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易错字音:广袤(mào)无垠(yín)

深邃(suì)

凝滞(zhì)

瞅(chǒu)见

赭(zhě)红色

铁锭(dìnɡ)锻铸(zhù)

柳絮(xù)

一茬(chá)

虐(nuâ)杀

灞(bà)河

急骤(zhîu)

2.易错字: 望而生畏

广袤无垠

虐杀

摧毁

吟诵

赭红色

艰苦卓绝

畏怯

韧劲

深邃

嶙峋

锻铸

3.重点词语解释:

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

广袤无垠:宽广的没有边际。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婀娜多姿:形容轻盈柔美的姿态,本课形容柳枝随风摇曳,柳树宛如长发少女般的美好姿态。

4.课文内容: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白鹿原》。4.易考点:

1、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2、背诵并默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3、课后习题三:

(1)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这株柳树神奇在挺立在高原上,是壮观的一方独立风景,它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且居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作者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是因为柳树对那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的品格。

(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一片绿荫。(这句话仅仅是在柳树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柳树,而且是写人。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4、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目的是以家乡灞河边的柳树来衬托、对比青海高原的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拓展:

1、积累有关“柳”的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6、草原

易错字音: 渲(xuàn)染

迂(yū)回

马蹄(tí)

易错字:

柔美

渲染

洒脱

迂回 襟飘带舞

羞涩 易考点: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

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4、1“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2“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背诵1、2两个自然段。

拓展:

1、形容草原的四字词语:一碧千里

绿意盎然

翠色欲流

绿草如茵

辽阔无垠

2、描写草原的诗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朝《敕勒歌》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高骈《边方春兴》

17、麋鹿

易错字音:麋(mí)鹿

悄(qiǎo)无声息

遁(dùn)入

沼(zhǎo)泽

跋(bá)涉

觅(mì)食

坐骑

繁殖(zhí)

销声匿(nì)迹

杀戮(lù)

颠沛(pâi)流离

别墅(shù)

漂泊(bï)

易错字: 沼泽 销声匿迹

跋涉

颠沛流离 课文内容:

1、《麝鹿》是一篇记叙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麝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最大的麝鹿保护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易考点:

1、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2、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我国古代小说《封神榜》中把它当作姜子牙的坐骑。麋鹿是一种草食性性哺乳动物。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蹄子宽大,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为棕灰色。

3、(1)“„„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中的“放养”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自由生长。

(2)“只有……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中的“饲养”是讲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里接受人工喂养。(3)“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中的“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被人盗往欧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在的“相继”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4、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动静。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课文中指麋鹿极少,几乎绝迹。

漂泊不定: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颠沛游离:生活困苦,流落他乡。

练习5 背诵风速歌及《秋》。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1.易错字音:眺(tiào)望

袒露(lù)

要(yāo)挟

狂风怒号(háo)2.易错字:娟 秀

羡慕

摧毁

富裕

轻蔑

勘测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孩子

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2、书信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巴金原名李尧棠,又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作家,曾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风》、《雷》、《电》;《寒夜》、《萌芽》、《随想录》。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巴金这样著名的作家还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闻一多、冰心、老舍、艾青。

5、课文习题2。

(1)“终于”不能省掉,强调了巴金爷爷在提笔写字非常困难的

情况下,坚持着给家乡孩子们回信,体现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理解和关爱。(2)“终于”强调了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经过种种努力,“思索”、“追求”之后得来的。

19、钱学森

1、《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刻不 忘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及发射所作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 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2、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交响乐之父——海顿

炸药之父——诺贝尔

活字印刷术之父——毕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世界光纤之父——高锟

飞机之父——莱克兄弟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两弹元勋——邓稼先

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3、背诵钱学森的话及所表达的感情。

4、课后第4题。

(1)表达了钱学森的一片爱国感情,他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为祖国人 民多做实事。

(2)表达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5、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第1自然段应放在放在第6自然段的后面,把它放

在文章开头是一种倒叙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的效果。

20、詹天佑

1、《詹天佑》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 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 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0公里,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3、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事迹,修筑京张铁路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作者依次写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事,赞扬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

4、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八达岭:中部凿井法。青龙桥路段:设计“人”字形线路,要求会画示意图。

5、“„„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中的“争夺”是指争相夺取。在句子中是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夺取铁路的修筑权。

“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这句中的“争持”指争论得相持不下。在句子中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控制我们的北部,竞相强词夺理,让事情僵持下来。

21、鞋匠的儿子

1、《鞋匠的儿子》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 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 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2、林肯: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 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3、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总统,靠的是他超人的智慧、杰出的才华、宽 容大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

4、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永远”,其中第一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宏大度的胸襟;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第三个“永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5、课后第三题。参议人员对林肯的态度由 尴尬——羞辱——大笑——静默—

—赞叹,宽容是一种力量,因为林肯的谦逊、朴实、不卑不亢、宽容、正义赢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所以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

6、“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句话中“裂开的房子”就是指当时美国正处于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完整的整体”指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句话表达了林肯希望国家结束分裂,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愿望。

7、有关“宽容”的名言。

(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屠格涅夫(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地处罚更加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练习6

《大风歌》是西汉刘邦所作,表现了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

22、古诗两首

yù gōng

jiàn

pái huái

易错字音:子 聿

一 鉴 开

徘 徊

易错字: 子 聿

躬 行

一 鉴 开

徘徊

终觉浅

老始成 易考点: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

《观书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2、背诵全诗及诗意。

《冬夜读书示子聿》字词注解

示:教导、告诫;

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极,最。

浅:少。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全诗意思: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

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

躬行实践。《观书有感》字词注解

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称半亩塘。

渠:它。指方塘里的水。

哪得:怎么会。

清如许:这样清澈。

鉴:镜子

为:因为。(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全诗意思: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蓝天白云的影子倒映在吃面上,来回移动。请问这池塘里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

拓展:

1、来自古诗的成语:粉身碎骨

山重水复

万紫千红

柳暗花明

春色满园

不拘一格

2、人物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 《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是目前为止存诗量最多的诗人。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

县(今江西省婺源),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3、《观书有感》(其二)

朝代:南宋 诗人: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3、学与问

yào shi

áo

易错字音:钥

相辅相成 易错字: 不懈探求

钥 匙

翱翔 课文内容:

1、《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易考点:

1、背诵《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芒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为才,刚刚。

句意: 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白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首诗的后两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同时,将勤学好问和思考观察结合起来,不断思考,不断探求,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拓展:

1、哥白尼: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巨著《天体运行论》

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2、有关勤学好问的成语:不耻下问、刨根问底、敏而好学、打破砂锅问到底

有关学问的名言:

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

————巴尔扎克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论语》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24、大自然的文字

zhēn 易错字音:铁

易错字:

小熊 铁砧

耸立

青苔 课文内容:

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易考点:

1、星

星:辨别方向

朵:观察天气

石灰石:地质变化

花岗石:地质变迁

2、理解“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的含义:只有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拓展:

1、了解大自然的各种文字。

坠子云要下雨,蘑菇云刮大风,鱼鳞云水淋淋

昆虫,蚂蚁搬家洪灾来,蜻蜓低飞要下雨

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2、作者伊林: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科学著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

3、含有“星”的成语:

披星戴月

柳眉星眼

大步流星

灿若繁星

4、有关云额和天气的谚语:

天上跑台云,地下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课文内容:

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读报的方法,主要讲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读报的注意点:第一、掌握读报的方法,先浏览,再精读;

第二、讲文明,放在一定地方;

第三、阅读后洗手,以免油墨沾

练习7 背诵关于读收的名言及古今贤文(读书篇)。

欲知天下事,需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遍于思索,朗读遍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篇2: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圆的整理和复习

一、基本概念:、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圆的位置由(圆心)确定。

2、把一个圆至少对折(两)次,才可以确定圆的圆心。

3、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无数条)条半径,(无数条)条直径。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24、一个圆的直径扩大4倍,它的半径(扩大4倍),周长(也扩大4倍),面积(扩大16倍)。

5、圆的认识:圆心O 确定圆的位置,半径r决定圆的大小,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6、圆的周长概念: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公式:C=2πr=πd

7、圆的面积概念: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公式 S=πr² 圆环:S=πR²-πr² 或S=π(R²-r²)

二、练习题:

(1)两个半圆一定能拼成一个圆。(×)(2)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3)半圆形纸片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4)把半径3厘米的圆等分成十六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大于圆的周长。(√)

(5)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6)两圆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7)半圆形的周长就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

(8)通过一个圆的圆心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对称轴。(√)

篇3:九(下)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博识磬口灼灼消释凛冽精魂脂肪嘻笑朔方褪尽蓬勃

弥漫处子含蓄敏捷凝望隧道恬静惆怅须臾瞻仰率性

斑斓笑靥消融缱绻朦胧荡漾契合闪烁浸润冗杂寥寥

二、识记下列四字词语

旋转升腾呼之欲出五脏六腑丝丝缕缕情趣盎然春心荡漾铺天盖地

纷纷扬扬寥寥数语美艳之至引人入胜目光灼灼漂泊动荡醉眼朦胧

三、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1. 呼 之欲出 :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 ,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2. 五脏六腑:指人体内的全部器官。

3.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4.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5.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四、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 《雪》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等。

2. 《读〈雪〉需 要联想 》的作者是王蒙 ,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 《青春万岁 》《活动变人形》等。

3. 《灵 魂的柔软和坚硬 》的作者是黄蓓佳 ,当代作家 ,代表作品有 《夜夜狂欢 》《午夜鸡尾酒》等。

4. 《简洁精纯的〈雪〉》的作者是斯妤,当代作家,曾获“鲁迅文学奖”。5. 《〈雪〉的独特之处》的作者是李允经,鲁迅博物馆研究员。

五、背诵下列语段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篇4:第五、六单元知识梳理

一、识记下列字词

亘古 钦佩 筹资 驳回 蹒跚 凌厉 吞噬 铠甲 伫立

遗憾 玛瑙 冰碴 蹙眉 诞生 粗犷 审视 舷窗 俯瞰

警戒 舰艇 下锚 停泊 潜艇 荧屏 雀跃 军衔 浩瀚

蕴含 溃退 签订 歼灭 击溃 沧桑 框架 镶嵌 噙泪

媒体 襁褓 号啕 遗骸 氤氲 脚髁 孪生 蹴蹋 经纬

妖娆 烂漫 驿站 可汗 鞍鞯 辔头 金柝 云鬓 扑朔

饷田 岁晏 麾下 糜子 青荇 漫溯 斑斓 笙箫 烙印

澎湃 炊烟 抽穗 梳妆 狂澜 屏障 惊心动魄 呕心沥血

翩跹起舞 融为一体 问鼎苍穹 锐不可当

举世瞩目 自怨自艾

二、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亘古:自古以来。亘,(空间上或时间上)延续不断。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翩跹:形容舞姿的轻盈。

粗犷:粗率豪放。

舷窗:飞机或某些船体两侧密封的窗子。

俯瞰:俯视。瞰,从高处往下看。

雀跃:像小鸟那样跳来跳去,形容高兴的样子。

问鼎苍穹:意思是征服太空。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退却。溃,败逃、散乱。

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今多指自悔自恨。

莽莽:无边无际的意思。

分外妖娆:形容景色格外艳丽多姿。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文采:和下文中的“风骚”,指的都是文学才华。词中用文学才华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也可指《诗经》和《楚辞》。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烂漫:色彩鲜明而美丽。词中形容盛开的样子。

零落:凋谢。

戎机:军机、军事,这里指战争。

策勋:记功勋于策书之上。

强:有余。

扶将:搀扶。

扑朔:爬搔。

迷离:眯着眼。

傍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刈:割。

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秉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用手握着。

悬:挎着。

敝筐:破篮子。

输税: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岁晏:年底。晏,晚。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人以“八百里”指牛。

麾下:指部下。麾,军旗。

炙:烤肉。

翻:演奏。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之事。

招摇:炫耀,张扬。

漫溯:漫游的意思。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九曲:迂回曲折。也特指黄河。

三、掌握下列文学常识

1.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的信息的一种称谓。

2.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3.《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4.《卜算子 咏梅》的作者是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5.《木兰诗》是北朝的一首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6.《观刈麦》的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

7.《破阵子》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其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8.《回延安》的作者是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著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他和丁毅等共同执笔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回延安》这首诗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9.《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新月派诗人。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

10.《我的中国心》的作者是黄霑,香港词作家,曾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词。《我的中国心》是其代表作。

11.《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作者是晓光,即陈晓光,词作家。代表作包括《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采蘑菇的小姑娘》等。

篇5: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姓名 班级

《公输》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起.于鲁

2、公输盘不说.

3、不可谓知类..

5、然胡.不已.乎然:

6、胡不见.我于王

7、子墨子九距.之

8、子墨子守圉.有余

9、公输盘诎.

10、吾知所以..距子矣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

1、夫子何命焉为?

2、知而不争

3、九设攻城之机变

4、虽杀臣,不能绝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委.而去.之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环.而攻之

4、固国..

5、威.天下

6、池.

非不深

7、亲戚畔.之

8、兵革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

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词语解释

1、舜发.于

2、傅说举.于

3、苦.其心志

4、劳.其筋骨

5、锇.其体肤

6、空乏..

其身

7、乱.其所为

8、所以.. 动.心忍.性用来

9、曾.益其所不能

10、人恒. 过.

11、衡.于虑

12、征于色.

13、而后喻.

14、法家拂.士

二、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4、贤者能勿丧.耳

5、蹴.尔而与之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7、万钟于我何加..焉

8、妻妾之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庄子》故事两则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惠子相.梁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安.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惠子相梁

篇6: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整理和复习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知识点。

4、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 构建网络

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师:除数是几位数的除法?

板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

师:除法里有简单的,难的,刚才你都是用什么方法来算的呢?

板书:口算、估算、笔算

结合学生的回答问:除了这种情况,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估算?(去买东西时要先估一估带多少钱、笔算前可先估一估答案大约得多少等等)

师:我发现同学们估算时很快,那是因为我们把大的这个数看成了整十数整百数来算,它也是口算的一种。

知识结构网络: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口算(估算)法的整理和复习试商、调商

笔算

商不变的规律

师:请你用你所学的知识帮它算算账。动动脑,计算时采用什么计算方法比较合适。(课件出示题目)

二、典型例题 沟通联系

1、复习除法口算

(1)直接说结果。

720÷80=480÷60=360÷90=240÷30=420÷70=900÷30=

180÷20=560÷80=250÷50=450÷90=630÷70=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368÷60≈422÷80≈720÷89≈722÷90≈350÷68≈578÷60≈507÷80≈289÷50≈455÷7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26÷2=55÷5=280÷40=85÷5=

640÷80=81÷3=360÷90=96÷4=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小结商的变化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665÷25=816÷51=826÷83=

672÷18=584÷48=325÷48=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灵活试商法

三、知识应用 能力拓展

1、直接写得数

400÷20=310÷31=1070÷10=770÷11=

2、竖式计算:

372÷34=543÷41=246÷35=

3、填空:

(1)7200÷()=240÷5

(2)被除数乘以3,要使商不变,除数应()

(3)□2165÷55,要使商是三位数,□里可填()

(4)□÷75=75……(),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4、判断:

(1)14500÷1200=145÷12=12……1()

(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商不变。()

(3)一个数除以25,只要这个数先除以100再乘以4。()

(4)0÷A=0()

5、一颗地球通讯卫星每秒飞行3075米,一列火车每秒行驶35米。这颗卫星每秒飞行的路程是火车的几倍还多多少米?

6、买一双皮鞋125元,相当于买5双球鞋的价钱,买一双皮鞋比买一双球鞋多付多少元?

四、小结质疑

篇7: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分册 知识整理

天朝的危机

第1课 鸦片战争

知道:

1、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2、虎门销烟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1839年6月;广州;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3、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40年6月。

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洋银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理解:

3.《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任务;中国历史分期的变化: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对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道:

5.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借口和实质: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6.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在掠走园中大量奇珍异宝之后,又纵火焚烧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

7.《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增开牛庄、汉口、九江、南京、天津等11处为通商口岸;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赔偿英、法军费各白银80万两。

8.《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知道:

4.金田起义的时间、领导人:1851年1月;洪秀全

5.《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剥削的美好愿望,但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即使是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也未实行过。

6.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内部发生的严重内讧;是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此次太平天国有强盛转向衰弱。7.《资政新篇》:内容:主张改革内政,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新式学校、医馆,与外国通商,进行文化交流;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未能付诸实施。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时间: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理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但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苦境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

第4课洋务运动

知道:

5.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朝廷有奕、文祥,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6.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由奕担任总理大臣。总理衙门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7.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主,重点是“练兵制器”;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主,重点是民用制造。8.新式学堂:为了培养洋务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1862年,奕主持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此外,还有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9.派遣留学生:1872年,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

理解:

3.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清政府中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疆吏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购置外洋船炮,兴办军工企业。一些中下层士绅也要求效法西人,以求自强。朝野上下,形成了一股倡办洋务的思潮。

4.洋务运动的评价:进步性: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性:只是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

第5课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 知道:

4.近代民族企业的名称:发昌机器厂、继昌隆机器丝厂

5.兴学办教的概况: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创办了几十所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大多设有数理化、外国史地政法以及其他自然科学或实用科学的课程,不仅培养了洋务事业所需的各种人才,也促进了西学的传播。

6.翻译西书的概况:在翻译西书方面,成绩最为显著的是江南制造局附设的译书馆。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等学堂附设的翻译机构,也编译出版了不少西书。

7.早期维新思想家主要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主张:要求去除对民间资本的限制,大力兴办民族工商业,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开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废除八股取士制度,多办学校,广植人才。

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知道:

3.甲午战争的原因:明治维新之后,随着国力的逐渐增强,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急剧膨胀,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朝鲜和中国。4.甲午战争的简单经过: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出兵朝鲜;平壤战役后,清军退入国境;黄海海战,邓世昌、林永升等壮烈殉国。日本海军完全掌握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威海卫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中国承认日本控制朝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赔款2亿两;增开口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理解:

《马关条约》的影响:《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7课戊戌变法

知道:

1.公车上书的概况:1895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应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上书未能送达光绪帝的手中。

2.公车上书的作用:公车上书未能阻止《马关条约》的签订,但上书的内容流传很广,在朝野上下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从此,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3.《时务报》:1896年创刊,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刊,以“变法图存”为宗旨,鼓吹维新,风行海内外。

4.《天演论》:严复翻译,首次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鼓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进化论为维新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对当时和后来的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5.百日维新的概况: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在短短的三个多月里,光绪帝陆续颁布了100多道新政诏令,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搜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仓皇逃亡海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前后历时103天,历史上又称“百日维新”。

理解:

1.戊戌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虽然一失败而告终,但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

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知道:

1.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攫取侵略权益的主要方式:提供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倾销商品等方式,加大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2.“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美国提出了有关中国“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华的既得利益,主张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使中国成为全世界商业的一个开放市场。“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在扩大美国在华利益的同时,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3.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1900年6月

理解:

1.《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赔款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常驻;拆除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惩办义和团,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理解:

《辛丑条约》的影响: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9课清末新政

知道:

1.“预备仿行宪政”:1906年,清廷颁布上谕,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提出从改革官制开始,逐步厘定法律、光兴教育、清理财政、整顿武备、普设巡警,作为实行宪政的“预备”。2.“责任内阁”:1911年清政府宣布组建所谓的“责任内阁”,在内阁13名成员中,汉族官僚4人,满族亲贵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这一内阁被成为“皇族内阁”。理解:

1.新政的举措: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

2.新政的评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知道:

1.兴中会的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2.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

3.“辛亥革命”;1911年,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史称“辛亥革命”。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5.《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6.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7.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了袁世凯的手中。理解:

同盟会成立的意义: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同盟会所确定的“三民主义”纲领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运用: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第11课20世纪的国际冲突

知道:

1.20世纪初欧美列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的表现: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美、日两个非欧洲国家迅速崛起。

2.“同盟国”与“协约国”的主要国家及最终形成的时间:189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3.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原因:巴尔干地区小国林立、民族众多、宗教势力彼此交错、领土纠纷复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列强扩展势力范围,攫取利益,从而使该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第12课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知道: 1.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出访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事演习。塞尔维亚人将此举视为挑衅,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了大公夫妇。

2.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俄、德、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3.三条战线:西线:英法对德作战;东线:德奥对俄作战;南线:奥军与俄军作战。4.三个阶段中的重大事件:第一阶段: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德军大败俄军,取得坦能堡大捷。第二阶段: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动用新式武器坦克;凡尔登战役,德军丧失西线作战主动权;日德兰海战。第三阶段:美国参战,协约国实力大增;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理解: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结果,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

第1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知道:

1.战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英国的世界霸权遭到美国的挑战;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经济发展缓慢;殖民体系渐趋瓦解。理解:

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时间:1919年1月到6月5。

美国、英国与法国主导了和会进程: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维持英国霸权地位的同时,保证大陆力量的均衡;法国总理克列蒙梭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确保法国的大陆霸权。

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实行严惩。

签订《巴黎和约》,构成了决定战后国际格局的“凡尔赛体系”。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2.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

背景:

凡尔赛会议后,欧洲的政治秩序暂时得到稳定。在亚太地区,新的政治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英国、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为缓和矛盾,解决亚太问题和 裁军问题,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

内容:

《四国条约》终止英日同盟,保证四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权利与和平关系。《五国海军协定》提升了美国的海军实力,英国的海上优势开始丧失,日本的海军力量发展受到限制。《九国公约》,保证中国门户开放政策。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它通过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运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它建立了国际联盟这一世界性国际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它所奠定的国际新格局,为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然而,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局面只是短暂的“休战”。

第14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知道:

1.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6日。

2.十月革命的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归苏维埃。3.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与《土地法令》。理解: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进程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它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它推动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15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知道: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1921年3月。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实行粮食税;采取租让制与租赁制等方式,把外国资本与私人资本引入国有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废止实物配给制,实行劳动报酬级差制。3.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的时间:1922年12月。理解:

1.新经济政策的作用:较快地恢复了国民经济,稳定了政治形势。

2.新经济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从俄国的实际出发,以发展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为主要目标,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较快地恢复了国民经济,稳定了政治形势。

第六单元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知道:

1.社会习俗变革的内容: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内容涉及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和倡女权等方方面面,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2.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

1)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3月,一心要建立独裁统治的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发起继辛亥革命后的“二次革命”。7月,李烈钧在江西宣布举兵讨袁。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很快失败。2)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为取得日本政府的支持,1915年5月,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12月,袁世凯公然宣布复辟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曾任云南都督的蔡锷在云南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在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6月,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众叛亲离中死去,护国运动取得胜利。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知道:

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主要人物及主要阵地: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于1917年初迁至北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文章:

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文,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革命的先声。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用民主来反对专制独裁,用科学来破除盲从和迷信,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尺度。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知道:

五四运动的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

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合理要求,决定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和示威游行,学生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要求拒签和约,惩办亲日派官员。运动很快波及全国。6月,为声援学生,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北洋政府迫于压力罢免了亲日派官员曹汝霖、张宗祥和陆宗舆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理解: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及意义: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的最后一天在移至浙江嘉兴南湖。大会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新的革命力量——工人、农民和人民大众;新的奋斗目标——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2.中共“二大”的意义: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一步结合的重要标志。运用: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知道:

1.中共“三大”的召开时间及内容;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2)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发开始北伐,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一路指向湖南、湖北。北伐军先后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挺进到长江流域,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3月,在陈独秀、周恩来等组成的中共中央特别委员会的指挥下,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理解: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新三民主义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还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第七单元 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 第23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知道: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东北易帜 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和江浙财团的支持下,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镇压工农运动。

2)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同共产党决裂,制造了“七一五”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3)“七一五”政变后,宁汉合流。

4)1928年12月29日,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币制改革:“废两改元”;法币改革:

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国内币制紊乱,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1933年4月,国民政府宣布“废两改元”,规定所有款项收付及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使用银两。废两改元的实施,确立了银本位制,银元成为单一的主币,为后来的法币改革奠定了基础。2)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银价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通货紧缩,导致金融恐慌。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1936年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所有粮税完纳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金属货币。法币改革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3.改订新约运动:改订新约的内容及作用: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考虑通过外交途径,修改近代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新约规定,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并取消领事裁判权,但后者并未实际执行。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

第2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知道:

1.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反“围剿”的胜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自1930年11月起,国民党军队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围剿”。毛泽东、朱德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开展游击战争,依托根据地军民的有力支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和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理解:

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

1)根据八七会议的决定,毛泽东于1927年9月9日发动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2)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达到江西宁冈县茨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进攻大城市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起点。

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军委书记和党代表,朱德任军长。这次会师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

第25课 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

知道:

1.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及后果: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故意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小段铁路炸毁,诬称东北军所为,突然袭击东北军驻扎的北大营。次日沈阳陷落。东北军撤入关内。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3月,日本扶植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2.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的时间、主张及标志: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反对“华北自治”,要求“收复东北失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第26课 红军长征 知道:

1.第五次反“围剿”的结局:

1933年9月,蒋介石出动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的时间及内容: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并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3.三大红军主力会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时间和地点: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运用: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八单元 “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27课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知道:

“柯立芝繁荣”;危机爆发的时间: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发展迅速。因该时期基本上处于柯立芝总统任内(1923—1929),故而史称“柯立芝繁荣”。

2)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纽约证交所的股价暴跌,后来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理解:

危机的蔓延:各国面对危机采取的方式;危机带来的影响:

1)各国面对危机,均采取提高关税、放弃金本位制等方式,互相推卸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以致世界经济局势不断恶化。

2)危机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衰退明显,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降低;大规模的社会混乱产生了深刻的政治影响,右翼极端主义势力(法西斯势力出现)突起;对于西方文明的悲观情绪也随之蔓延;这场资本主义史上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下降幅度大,危机范围大,失业率高,持续时间长;充分暴露了世界经济运行的重大缺陷(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动摇了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经济基础;世界进入了一个剧烈动荡的危局中。

第28课 罗斯福新政

运用:

1.国家调控经济: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改革调整被称为“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开始通过国家干预和调控推行反危机措施。

2)整顿银行金融业:支持大银行重新开业,淘汰小银行,强令州银行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公布《存款保险法》,设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小额存款提供信用保障,同时吸收存款,提高货币流通率,增强资金流通;放弃金本位制,增发新钞,宣布美元贬值。

3)为解决大规模失业的问题,政府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扩大消费需求。4)整顿工农业生产:在工业方面,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在农业方面,先后颁布两个《农业经济调整法》,设立农业经济调整署,适量缩减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价格,并调整农业信贷机构。

2.社会保障措施:

1)通过社会政策尝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协调劳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首先积极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的救济制度。其次,在全国推行累进所得税制度,加征遗产税和财产转移税。

2)罗斯福政府为了推进劳资谈判,颁布《全国劳动关系法》,成立劳资代表对等组成的全国劳工关系局。政府还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使用童工。3.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美国面临严峻考验。2)实质:通过国家大规模的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特点: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顺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要求,局部调整传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某些弊端。

4)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矛盾,从而挽救和加强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新政”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5)罗斯福新政从1933年开始推行,一直到1941年结束,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即复兴、救济和改革。它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并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示范效应。此后,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承担起一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成为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政策取向。

第29课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知道:

1.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时间:

1922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2.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统治建立的标志:

1936年,二二六事变后,军部确立统治地位,正式建立日本法西斯统治。理解:

希特勒上台与纳粹体制:希特勒上台的原因;纳粹体制的特征:

1)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饱受割地赔款之苦,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恶性膨胀。世界经济萧条进一步加重了德国的生存危机,社会严重分化。希特勒与纳粹利用德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于1933年初上台执政。

2)纳粹体制以集权为特征,以扩张为目标。在政治上,确立一党专制元首独裁。在经济上,推行“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实现全民就业和经济复兴。同时,纳粹政府宣扬民族共同体理论,强化社会统制,推行排犹政策。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0课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 知道:

1.德国毁约扩军:德国毁约扩军的重要史实:

纳粹政权建立后,对内实施独裁,对外侵略扩张。1933-1936年是德国“铸造神剑”的过程,一共有三步:第一步是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摆脱国际条约的束缚;第二步是重建空军,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第三步是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6—1937年间,德、意、日三国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组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内容;“集体安全”失败的原因:

1)1939年8月,苏德两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双方互不侵犯;一方同他国交战,另一方保持中立;条约有效期为10年。条约还划定了两国在未来东欧的势力范围。

2)30年代,面对日益逼近的法西斯威胁,欧洲国家不能构建有效的集体安全体系。英、法和苏联之间缺乏信任,以致国际局势进一步恶化,人类社会再次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理解:

英、法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核心内容及表现:

1)绥靖政策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妥协退让以达到避战求和的目的。一些西欧国家还试图借助绥靖政策,祸水东引,推动德国进攻苏联。主要在英、法两国兴盛。

2)1938年,英、法默许德、奥合并,并通过《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

第31课 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知道:

1.大战在欧洲爆发的标志;“敦刻尔克大撤退”;《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1)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2)1940年,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包围英、法军队主力,30余万英法联军成功撤退到英国,保存了有生力量,史称“敦刻尔克大撤退”。

3)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署以共同军事行动为核心的《三国同盟条约》。

2.不列颠之战:

法国败降后,希特勒试图同英国达成和解,以腾出西线兵力,转战苏联。英国首相丘吉尔加以拒绝。1940年8月,希特勒下令空袭英国本土,史称“不列颠之战”。不列颠之战是二战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空战。英国借助新发明的“雷达”成功抵御了德军的狂轰乱炸,英国人的民族斗志被激扬,德国对英登陆作战最终未能实施。

3.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兵分三路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破产。4.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时间及后果: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突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军损失惨重。珍珠港事件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日本随即向美、英宣战。同日,美、英向日宣战,以后,荷兰、加拿大等近20个国家相继对日宣战。四天后,德、意与美国相互宣战。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第32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知道: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重大事件:

1940年,法国投降以后,美、英结盟;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用于援助反法西斯国家;苏德战争爆发时,美、英表态支持苏联,三国正式携手合作;1941年8月,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苏联表示赞同;10月初,苏、美、英缔结三国协定。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全部的军事力量和经济资源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确保彼此合作,并保证不同敌人单独停站或媾和。此后,又有21个国家加入,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2.主要战场战略转折的战役:

1)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大败日军,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后,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2)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苏德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1943年,苏军在库尔斯克击退德军的最后一次进攻,此后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3)1943年,英军在北非赢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进而胜利结束北非战事。

3.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意大利投降;《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诺曼底登陆;易北河会师;德国投降;日本投降:

1)1943年,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向意大利本土进军,墨索里尼被废黜,新政府签订无条件投降的停战协定,正式退出法西斯集团,并宣布对德作战。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2)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分布《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归还台湾等所有中国领土。随后,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德黑兰会议,商定双方在欧洲战场与亚洲战场上的分工与责任。3)1944年9月,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4)1945年4月下旬,美、苏两军在易北河会师。5月8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5)1945年8月,美军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苏军对日作战,中国军队也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向美、中、苏、英等同盟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理解: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据不完全统计,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在5000万以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牺牲,也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不仅为世界带来了和平,也为一个新的国际格局奠定了基础。a、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它涉及到五大洲、四大洋84个国家和地区的17亿人口。这场时间长达八年之久的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b、使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德、意、日惨败,英、法削弱,形成战后美苏两极体制的国际格局。

c、国际政治发生巨大变化:法西 斯主义遭到毁灭性打击;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成为战后国际政治的突出主题。

篇8:八(下)第五、六单元知识梳理

贻误情愫憬悟滞涩 分歧矢志铸就香醇 黝黑

公仆谦恭强悍醒豁 厌腻寥寥跻身景慕 反诘

痛失良机万无一失一念之差失之交臂 力挽狂澜各得其所

黯然失色公正不阿下车伊始炉火纯青 离经叛道叹为观止

二、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1.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

2.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3.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4.黯然失色: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5.公正不阿:公平正直,没有偏私,不阿谀别人。

6.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法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

7.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8.离经叛道:原指不遵循经书所说的道理,背离儒家的道统。这里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或传统。

9.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错过》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

2.《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3.《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

4.爱因斯坦是当代物理学家,原籍德国。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相对论。

5.《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左拉。

6.莫泊桑,法国小说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等。

7.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四、积累下列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3.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

(二)古今异义

1.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走路,步行

2.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液

3.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古义:朝廷;今义:官名

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古义:给予,赠送;今义:遗失

6.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古义:国子监的老师;今义:学位的最高级

(三)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名词作动词,动手)

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

3.戴朱缨宝饰之帽(名词作状语,用朱缨宝饰)

4.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5.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名词作状语,每天)

6.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名词作状语,每年)

上一篇:窜货管理规定下一篇:水价排污费调整养猪成本如何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