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单元知识点

2024-04-15

语文第1单元知识点(精选6篇)

篇1:语文第1单元知识点

第八册语文1——4单元知识点

1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这句话中的带点字充分表现了竺爷爷得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激动心情

2.《燕子》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3.《江南春》是唐代杜牧所作,诗题的意思是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13.《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快心情。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巧用成语。

4、小明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结果,对书中的内容不甚了了,在回答老师有关“三国”的问题时总是张冠李戴。

5、那天李戴,我从杭州回来,父母便要问我那里的景色如何。我说:“由于时间紧迫,我对于西湖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要我详细描述,有些困难。”

6、在学习上,我们遇到问题时就要寻根问底,即便遇到掌握的内容也不能浅尝辄止,还应该勤加练习,这样就能熟能生巧。有道是“天道酬勤”。上天就是偏爱于勤奋的人。7.《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8.《最佳路径》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卖葡萄的方法中受到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路径设计策略。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选择。9.《人类的“老师”》。人类的“老师”,“老师”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老师”指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10、课文《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写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改编的。课文按事物发展顺序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望,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从文中对刘备语言、行为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葛亮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的住地是隆中,那里山冈 蜿蜒起伏,好像 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里的“卧龙”既是用来比喻山冈的形状,也是暗指诸葛亮。诸葛亮是个才华横溢、料事如神的人,他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 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1、“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这句话点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既反应出了刘备是个胸怀大志、_求贤若渴的人,也反映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12、〈〈三顾茅庐〉〉的写作特点:①鲜明的对比②精妙的比喻③细节描写④环境烘托。其中的环境描写巧妙地烘托了诸葛亮性格的特点。

13、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实际上是成语“拨云见天(日)” 的活用,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14、他们来到隆中,之间那里的上岗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句话的含义是_诸葛亮是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也暗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15、中国古代四大名著: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②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③曹雪芹写的《红楼梦》④施耐庵写的《水浒传》。

16、《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春秋 时代,晋 国由祁黄羊担任中军尉。

17、《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剧本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幕起就是幕布拉开,幕落就是幕布闭合。,反映出公仪休是个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聪明机智的人。

1、含有动物的成语:_莺歌燕舞 蜻蜓点水 鹦鹉学舌 鸡犬不宁 狗急跳墙 闻鸡起舞

2、含有“花”的成语:鸟语花香 花前月下 花团锦簇 花言巧语 花天酒地_

3、描写春天的成语:春光明媚.百花盛开.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花红柳绿.花团锦簇

4、含有“春”字的成语: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春风得意 大地回春 妙手回春

5、AABC式成语:蒸蒸日上 亭亭玉立 井井有条 欣欣向荣 翩翩起舞 啧啧称赞_

6、ABCC式词语:书声琅琅 雷声隆隆 寒风瑟瑟 掌声阵阵

7、描写色彩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8、汗如雨下泪如雨下 有如神助.心如刀割 静如处子 动如脱兔

9、胆小如鼠料事如神 力大如牛 挥汗如雨 称心如意

1、与“轻而易取” 公而忘私 望而生畏 取而代之死而后已华而不实 铤而走险

2、方位词的成语:东山再起 南辕北辙 东鳞西爪 南征北战左顾右盼 四前想后上行下效 中流砥柱

3、与“鲜为人知”意思相反的成语:众所周知 家喻户晓 人尽皆知驰名中外名闻遐迩 举世闻名

1、举荐—荐举(意思相同):代替—替代 合适—适合 喜欢—欢喜 后退—退后

2、鸡蛋—蛋鸡(意思不同):回来—来回 科学—学科 过去 去过 愿意—意愿

3、兴亡(两个字来往 往来意思相反):来回 来去 高低 高矮 上下 前后左右

4、来源于《三国演义》的故事的成语: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形容人猛然醒悟的成语:茅塞顿开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幡然醒悟

7、形容品格高尚的成语:两袖清风 大公无私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公正无私铁面无私

8、描述诸葛亮一生的成语: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独木难支 回天无力

9、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三国以外的)《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水浒传》《负荆请罪》《焚书坑儒》《围魏救赵》《完璧归赵》

第八册语文1——4单元易读错的字词

仰(yǎng)起

顷(qǐng)刻间

感触(chù)掠(lûâ)过

循规蹈矩(jǔ)吆喝(he)

覆(fù)盖

潜(qián)水艇

苹果核(hã)结束(shù)半晌(shǎng)

颤(chàn)抖

颤(zhàn)栗

面颊(jiá)模(mó)仿

模(mú)样

给(jǐ)予

晋(jìn)国

号召(zhào)殡(bìn)仪馆

违(wãi)犯

呕吐(tù)

倾吐(tǔ)

而(ãr)且

疾(jí)病

身先士卒(zú)

堵塞(sâ)亲戚(qi)角(jiǎo)膜(mó)角(juã)色

滂(püng)沱tuó大雨

愧(kuì)疚(jiù)混(hún)水摸鱼 血(xuâ)痰黄芪(qí)

黄芩(qín)

白术(zhú)

川芎(xiōng)茯苓(líng)大(dài)黄

仰()起

顷()刻间

感触()掠()过

循规蹈矩()吆喝()

覆()盖

潜()水艇

苹果核()结束()半晌()颤()抖

颤()栗

面颊()模()仿

模()样

给()予

晋()国

号召()殡()仪馆

违()犯

呕吐()

倾吐()

而()且

疾()病

身先士卒()堵塞()亲戚()角()膜()角()色

滂()沱()大雨

愧()疚()混()水摸鱼 血()痰黄芪()

黄芩()

白术()

川芎()茯苓()大()黄

篇2:语文第1单元知识点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住宿(sù)

稀疏(shū)

屋檐(yán)

老翁(wēng)

无赖(lài)

朴素(sù)

率(shuài)领

倘(tǎng)若

蹲(dūn)下

例(lì)如

高耸(sǒng)

慰藉(jiè)

瞥(piē)见

锐(ruì)利

河滩(tān)

帐(zhàng)子

蝙(biān)蝠

绮(qǐ)丽

应和(hè)

徐(xú)公店

剥(bō)莲蓬

鸡冠(guān)花

二、易写错的字

茅:最后一笔是撇,不要忘写。

蜓:右边是“廷”,不是“延”。

凤:里面是“又”,不要写成“风”。

率:中间是“幺”,不要忘记写点。

藉:偏旁是“艹”,不是“⺮”。

三、重点词语

住宿

篱落

稀疏

蛱蝶

杂乱

复杂

蜻蜓

茅屋

房檐

老翁

锄草

赖皮

构成装饰

蹲着

凤仙

顺序

照例

率领

觅食

耸着

踏步

倘若

绘画

和谐

寄住

华丽

独特

甜蜜

梦乡

慰藉

占卜

锐利

河滩

帐子

蝙蝠

扫荡

威力

奇幻

徐公店

剥莲蓬

催眠曲

猫头鹰

闪闪烁烁

霸气十足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倘若—如果

辛苦—辛劳

朴素—朴实

装饰—装扮

独特—独到

率领—带领

慰藉—安慰

神奇—奇特

猛厉—猛烈

奇幻—玄幻

暖和—温暖

真切—分明

复杂—杂乱

活泼—活跃

明洁—明净

映照—照耀

绮丽—绚丽

回旋—盘旋

纤细—纤弱

抖落—震落

沉醉—陶醉

七、反义词

稀—稠

肥—瘦

低—高

朴素—华丽

独特—平常

常常—偶尔

辛苦—轻松

暖和—寒冷

猛厉—柔和

活泼—沉静

神奇—普通

复杂—简单

明洁—暗淡

绮丽—朴素

纤细—粗壮

沉醉—觉醒

八、词语搭配

1.名词搭配

(碧绿)的藤和叶

(别有风趣)的装饰

(独特)的农家风光

(浓浓)的绿荫

(鲜嫩)的笋

(月明人静)的夜里

(独特、迷人)的风景

(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暖和)的晴天

(北风呼呼叫)的冬天

(带子似的)闪电

(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奇幻)的云彩

(灰色)的蝙蝠

(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明洁)的丝绸

(绮丽)的朝霞

(纤细)的低语

2.动词搭配

(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甜甜蜜蜜)

地进入梦乡

(猛厉)地扫荡

3.量词搭配

一(串)小铃铛

一(匹)丝绸

一千(朵)桃花

一(群)姑娘

一(朵朵)红莲

一(片片)花瓣

九、词语归类

1.“天×

地×”式词语:天高地阔 天长地久 天崩地裂

天寒地冻 天翻地覆 天罗地网

2.AAB

式词语:呼呼叫

团团转

碎碎念

咚咚响

3.AABB

式词语:闪闪烁烁

朦朦胧胧

隐隐约约

十、句子积累

1.比喻句:(1)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2)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3)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2.拟人句:(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3)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

3.对比: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4.方位变换顺序: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5.排比句:(1)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篇3:语文第1单元知识点

朱绍禹先生在论及语文教材发展变化的趋势时指出, 语文教材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教材, 是往昔时代的教材。它们是教材, 但又没有从社会一般读物中分离出来, 其为教学服务的特征并不明显。第二阶段的教材, 是我们现在应用中的教材。它们已经有了独立的地位, 有了明确的特有对象, 但还只是教师手中的工具。第三阶段的教材, 是为学生服务的教材, 它应该名副其实的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这第三阶段的教材, 将使教学效果不再单方面的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素质, 而是依靠编写者提供的条件, 教师稍加指导, 学生就可以独立阅读, 独自研究。同时由于它较少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师也得以从传统的教材方式中解脱出来, 便于完善自己的工作。” (2) 朱先生的话, 指明了教材发展的方向, 其中教材发展的第三阶段, 就是我们所说“学本化”阶段。

当前, 多种版本的新课标语文教材在“学本化”方面都呈现出多方面的特色和创意, 本文将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以下简称“人教版教科书第一单元”) 和翰林版 (国文1下) 第一单元 (以下简称“翰林版教科书第一单元”) 为例来看语文教材的“学本化”趋势。

1 单元编排学本化比较

人教版教科书和翰林版教科书都采取主题单元的编排模式, 两种版本教科书单元编排整理如表一。

“单元是整套教材基本结构单位, 基本按照说明、议论、记叙三大文体组织, 并以列的方式出现在整套教材中, 但每册的单元组织结构大致相同。” (3)

由表一中, 我们可以看到, 翰林版教科书以单元专题的形式, 大致包括专题名称、导语、学习板块、问题讨论与运用练习。

(1) 主题名称。对主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如“诗韵之美”, 一看就知本主题围绕诗歌话题展开。直接明了。

(2) 导语。用简练概括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专题的学习。如“诗韵之美”专题的导语是这样的:

上学期认识近体诗《绝句》的结构, 这学期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律诗”的作法, 并欣赏它的对仗之美。第一册中读过《夏夜》, 认识了童诗, 本册我们要从篇幅极短的《小诗》去体会现代诗的意象美。

将学习要点显现于此。

(3) 学习板块。一个单元主题包括两至三个学习板块不等。每个学习板块由选文及与选文相关的学习材料构成。如“诗韵之美”主题, 包括“律诗选”、“小诗选”两个板块。其中, “律诗选”板块包括《过故人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篇文章及相关学习材料。

(4) 问题讨论与应用练习。几乎每个单元主题设置了“问题讨论与应用练习”板块,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主题思想内容方面的总结, 侧重对文本的记诵、课外语文活动、写作实践等提出要求并给予指导。学生可以有效地进行自测与自解。

而人教版教科书则采取导语、学习模块、研讨与练习的形式。

(1) 导语。用简练概括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专题的学习。如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是这样的: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 有幸福的回忆, 美好的向往, 也会有小小的烦恼。这个单元的文章, 或纪录作者成长的轨迹, 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 都给我们以有用的启迪。

学习这个单元, 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 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 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人教版教科书非常注重导语 (引言) 的作用, 并且, 在导语 (引言) 中, 做出整体概述, 提示学习方法, 显露学习要点。

(2) 学习模块。一个单元包括四到五个学习板块不等。每个学习板块由选文及学习材料构成。如第一单元, 包括现代散文, 现代诗歌和文言文板块。其中, 现代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 现代诗歌有《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 文言文有《伤仲永》共5篇文章及相关学习材料。

(3) 研讨与练习。人教版教科书由过去的“练习”变为“研讨与练习”, 增加了三个字, 实则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练习在注重积累与应用的同时, 更加注重拓展与开放。

2 单元选文的学本化比较

所选取的都是同一个学段的第一单元, 其选文整理如下表:

在这一单元中, 无论是人教版教科书还是翰林版教科书, 都有现代诗。但也有各自特色。

翰林版教科书集中于诗歌的学习, 作为一个专题的形式。古代的律诗, 现代的小诗, 内容较为浅显, 适合朗读, 便于自学, 与前一阶段的学习相连贯, 易于形成系统。系统的学习, 便于知识的掌握, 合服学生学习的心理学特征。

而人教版教科书则将诗歌, 散文, 文言文的学习穿插在一起, 多种样式相结合, 富于变化, 内容丰富, 适合多种层次的学生, 学习具有选择性。但在大班的教学中, 很难做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程度, 因为, 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参差性, 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的新课程理念。

3 单元助读内容的学本化比较

新课程背景下, 专家学者大力提倡中学语文要实现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并且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那么, 如何实现这一重要转变呢?课文系统正文部分固然重要, 但课文助读系统越来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 (课文) 单元助读内容包括资料、图片、问题、作业、注释等一些内容。

首先, 将人教版和翰林版语文教科书的“单元助读内容”之特色整理统计如下表所示:

注:▲表示有的内容

在课文助读内容方面, 人教版和翰林版语文教课书相比较, 两者有许多的异同点: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重视每一课之前的引言, 通过引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示本课学习的重难点知识, 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知识的深入探究。

而注释和阅读资料方面, 则是翰林版教科书的一大特点, 注释详尽, 阅读资料丰富, 并且善于运用到极致。如《律诗选》一课中, 通过“语文小视窗”的方式, 对“律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通过资料, 不仅帮助了学生释疑解难, 而且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在单元/课文插图上, 翰林版教科书则更为讲究。古人云:“索象于图, 索理于文”, 可见图片和文字在课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 语文教科书中所出现的图片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学生而言, 插图能提高学习兴趣, 增加想象空间, 释疑解难;对教师而言, 插图对教学的帮助也很大。教育学者指出:“凡课文中提到的人、地、事、物, 应尽量有图, 而且要选择较具代表性与意义者;至于与课文内容无关的插图, 或对教学功用不大者, 皆可舍弃或更换。”同样为诗歌部分, 翰林版教科书有对作者、作品、地名、事物的插图, 而人教版对诗歌部分教科书则没有出现插图。

人教版和翰林版在助读内容方面各具特色, 同样两者之间也有许多共性, 如两种版本教材在每一课或单元之前都有引言;课文注释合理恰当, 等等。

4 单元练习设计

“练习内容, 从广义上讲, 它是教科书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目标为学生所提供的各种口头的或书面的练习题、思考题或活动方案等。从狭义来讲它是指教科书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的总和, 也就是教科书中为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所安排的各类作业的总称。从这个意义上讲, 练习内容又可以狭义地成为‘练习题’。” (4) 语文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在形式上更为丰富、多样, 在内容上更具扩展性和生活性, 其作用更为不可忽视。

语文教科书习题是对课文的进一步解读, 是语文课堂的延伸, 它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培养兴趣, 锻炼思维能力, 提高学习水平。人教版教科书第一单元和翰林版教科书第一单元的课文中, 所设计的练习整理情况为:

人教版第一课是3个过程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第二课是1个过程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第三课是4个过程性练习, 1个检测性练习, 2个发展性练习;第四课是1个前置性练习;3个检测性练习;第五课是3个过程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外加一个单元练习, 单元练习为发展性练习。而翰林版在练习的习题上, 第一课是3个前置性练习, 2个过程性练习, 3个检测性练习;第二课是3个前置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没有设单元练习。

而在这两个版本第一单元中的共同文体部分———诗歌 (现代诗) 两个版本则为:人教版设计了1个前置性练习, 1个检测性练习, 2个发展性练习;而翰林版在练习的习题上, 却设计了3个前置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4个发展性练习。

在习题的分布上, 我们把习题分为课文前、课文中、课文后三种分布状态。课文前的习题类型, 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同时使学生很快抓住将学内容要领, 明确学习重点, 它们起了激励和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每单元/课文前的引言、预习部分。在这一方面, 翰林版教科书则体现的较为明显, 每一课都有课前预习。

课文中类型习题, 通过课文的思考题, 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领会、掌握新知识, 使学生所产生的思维活动在感知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之中。在这方面, 两种版本教材都没有对其进行设计, 而是将这一部分的练习隐藏了, 并由教师或者学生在解读文本时进行挖掘, 将主动权交给教师, 交给学生。

课文后类型习题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回忆、巩固、检查已获得的知识, 并迁移所获得知识进而技巧和能力。无论是人教版还是翰林版教科书, 都以这一习题分布状态为核心, 将习题集中于此。但是, 课堂是灵活的, 学习也是灵活的, 分布于此的习题, 往往作为预习课文、解读文本的手段, 供学生和教师之用。

在习题的呈现方式上, 翰林版的教科书在习题呈现上则较为单一, 以“直接提问式”为主。这类提问方式往往简洁明了, 直接就课文重点内容进行设问, 使学生掌握、巩固重要历史知识内容。如:“《风筝》这首诗, 哪几句诗的意象开阔?请说说你的看法。”

人教版的较为丰富多样, 有“直接提问式”、“材料+提问式”、“探究活动式”、“争鸣式”等类型。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 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 它却是一首著名的诗, 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颂。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通过此种形式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分析问题、学会思考的动机。

总而言之,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习题的设计上都尽量体现了教育理念,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培养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化。问题设计更开放, 并不要求非得出结论, 更不需要什么统一答案。在提问方式上, 引入趣味性浓, 有挑战性的提问方式。如使用“请思考”“请讨论”的词汇的提问和建议, 代替了原来的祈求式、命令式的提问, 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但也存在着某些思考题偏难, 有些建议开展的活动不易操作和实施等问题。

5 讨论与思考

“‘学本化’是语文教材发展的必然趋势。” (5) 在当前的教科书设计中, 都力求体现这一特点, 两种版本教材各有千秋, 各有侧重。教材的编写上, 应该相互借鉴, 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教材编写方式。但是, 当前的语文教材在“学本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导学模式简单化, 重结果而轻过程, 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选文内容设计没能真正体现“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特点;练习内容科学化水平不高, 影响了练习的真正目的所在等等。这些, 都是在教科书设计、编排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另外, 教材“学本化”所带来的学生的学习, 教师的教学, 学校的管理, 教育系统职能, 社会与家庭等一系列所关联的链条上的影响与变化, 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摘要:新世纪以来,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推行了课程改革, 在此背景下, 两岸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文选取同一个学段的大陆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和台湾翰林版国文教科书作为比较的蓝本, 以大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台湾翰林版 (国文1下) 第一单元为切入点, 通过两岸教科书学本化趋势方面的对比, 做此概述。

关键词:人教版,翰林版,语文教科书,学本化

参考文献

[1]吴晓菲.从上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作业系统看看语文教科书的“学本化”[J].重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0, (6) .

[2]孙慧玲.我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3]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 (下)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篇4:语文第1单元知识点

◆in order to 为了……

课文原句:In order to survive, Chuck develops a friendship with an unusual friend — a volleyball he calls Wilson.

In order to后接动词原形,多在句中作状语,表目的。这个词组经常和so as to放在一起考查,所以一定要弄清二者的区别与联系。In order to 和so as to 都表示“为了”,都作目的状语,都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其一般现在时或将来时的主动语态为to do;完成时态则用to have done;一般现在时和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则分别用to be done和to have been done。二者的区别在于:so as to一般不放于句首,而in order to 放在句首、句中和句尾均可。

真题演练:

All these gifts must be mailed immediately ____ in time for Christmas. (2005辽宁)

A. in order to have received

B. in order to receive

C. so as to be received

D. so as to be receiving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in order to和so as to作目的状语时的语态。很明显句中“礼物是被收到的”,应使用被动语态,而A、B、D三个选项都不是被动语态,只有C选项正确。整句话的意思是:所有这些礼物必须马上寄出去,以便(收件人)圣诞节时能及时收到。

◆should have done 本应做(某事)

课文原句:He also learns that he should have cared more about his friends.

Should have done表示“本来应该做某事但实际没有做”,含有责备的意味。在这里的意思是:他认识到他本来应该多关心他的朋友,但事实上他没有做到。其否定形式shouldn't have done则表示“本不该做某事,却做了”,如:I feel sick. I shouldn't have eaten a lot. (我觉得难受。我本不应该吃那么多)。此外,情态动词may/must/can后接完成时态,也可表推测,如:have done表示对过去的推测;may have done表示过去可能做了某事;must have done表示过去肯定做了某事,语气较may have done更为肯定;can't have done表示过去不可能做了某事。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区分。

真题演练:

Mr. White ____ at 8:30 for the meeting, but he didn't show up. (2004全国)

A. should have arrived B. should arrive

C. should have had arrivedD. should be arriving

解析:本题考查的就是should have done的用法,这句话的意思是:怀特先生本来八点半就应该到会场的,但是他没有出现。整句话用的是一般过去时态,表示过去应该做某事,但实际上没做,用should have done暗含一定的责备意味,选A。

◆so... that + 从句如此……以至于……

课文原句:Chuck is a businessman who is always so busy that he has little time for his friends.

这是结果状语从句最典型的句型之一,原文中定语从句的意思是:他这么忙,很少有时间和朋友们交流。其实在高考中经常考到的结果状语从句除了such... that,还有so...that。二者引导结果状语从句有所不同,要注意区分。

So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有:

1) So + 形容词 + a/an + 单数可数名词 + that从句,如:He is so good a student that all teachers like him. 他是这么好的一个学生,所有的老师都喜欢他。

2) So + many/much/few/little(表数量) + 复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 + that从句,如:There is so much water in the bucket that he can hardly lift it out of the well. 桶里有这么多水,他几乎无法从井里把水提上来。

Such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有:

1) Such + a/an + 形容词 + 单数可数名词 + that从句,如:It was such a moving film that he burst into tears. 这部电影如此感人,他的眼泪夺眶而出。

2) Such + 形容词 + 名词复数/不可数名词 + that从句,如:It's such fine weather that most of us want to go on an outing. 天气这么好,我们大多数人都想出去玩。

总之,判断到底是由so还是由such引导结果状语从句,关键是要抓住紧接so/such后的词是形容词(副词)还是由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前者用so引导,后者由such引导。

真题演练:

We were in ________ when we left that we forgot the airline tickets. (2003上海)

A. a rush so anxious

B. a such anxious rush

C. so an anxious rush

D. such an anxious rush

解析:本题考查的就是so和such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要注意so和such后面的语序,so后面紧接形容词构成so + adj. + a/an + 可数名词单数,而such后的语序则为:such+ a/an + adj. + n.,只有D选项的语序是正确的,符合语法结构。

[Unit 2]

◆except for 除了……以外

课文原句:In China students learn English at school as a foreign language, except for those in Hong Kong, where many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a first or a second language.

Except for 意思是“除了”,后面一般接名词。在这句话中,except for后面的those指代的是香港学生。Except for从“中国学生”这个整体中排除了“香港学生”这部分。 但“those”一般指代较近的名词,所以这句话最好改为“English is learnt as a foreign language by all the chinese students at school, except for those...”

在高考题中,要区分四个表示“除了”的词:except/but/besides/except for。Except/but用法相同,表示“除了……以外”,用于同类事物的排除,后面可接名词、介词短语或that从句,如:We have lessons every day except/but Sunday. (除了周日,我们每天都有课)。Except for是从整体中排除,但排除的是不同类的事物,后面接名词,如:I like your apartment except for the decoration. (我喜欢你的公寓,除了装修)。Besides意思是“除了……之外还有”,包括所排除的部分,后面多接名词,如:She helps to cook and wash besides looking after the child. (她除了要照看小孩,还要帮着做饭和洗衣)。

真题演练:

The suit fitted him well ____ the color was a little brighter. (2005 上海)

A. except for B. except that

C. except when D. besides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except和besides的用法,空格后面是一个完整句子the color was a little brighter,只有except后面可以接that从句,besides不可以接从句,因此只有B选项正确。同样,A选项错在except for后面多接名词,不接句子。

◆come about 出现,发生,产生

课文原句:How did this difference come about?

Come about表示“出现”或“产生”时,相当于happen,是一个不及物动词,后面一般不接宾语。与come有关的词组还有很多,如:come across突然想起来,偶遇;come along一起来,跟着来;come back回来,苏醒;come by从旁走过,得到。

真题演练:

It's already 10 o'clock, I wonder how it ____ that she was two hours late on such a short trip. (2006 湖北)

A. came overB. came out

C. came aboutD. came up

解析:本题考查的就是come组成的短语。根据题意:现在已经十点了,我想知道她怎么走如此短的路程要迟到两个小时。How it come about意思是“怎么发生的?”“怎么可能?”;come about作不及物动词,相当于“happen”,表示偶然发生;it是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后面的that从句。其余几项意思分别为:come over过来,顺便来访;come out结果是,出版;come up 走近,显现,出现,均不符合题意。选C。

[Unit 3]

◆see sb. off 为某人送行

课文原句:Is anybody seeing you off?

See sb. off 意思是“为某人送行”,如果sb. 是代词,则放在see和off之间;如果sb. 是名词,则既可放在see和off之间,也可放于off之后。易混淆的词组有see about(料理)、see to(照料)。

真题演练:

John is leaving for London tomorrow and I will ____ him ___ at the airport. (2005 广东)

A. send away B. leave off

C. see offD. show around

解析:根据语境暗示:约翰明天就要离开伦敦了,那我去机场自然应该是送他。为某人送行用see off。A选项是“派遣,打发”之意;B选项是“从……中去除”,D选项的意思是“带领某人参观”,均不符合题意。选C。

◆unless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课文原句:You should not go rafting unless you know how to swim, and you should always wear a life jacket.

Unless意为“除非,如果不”,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相当于“If...not...”,后接表示条件的句子,且所接的句子要用肯定形式(不能用包含not的双重否定),翻译为“如果不……就不……”,或者“除非……才能……”,如:You will miss the bus unless you get up early. (除非你早点儿起床,你才能赶上公交车)。另外,这句话中的should表示一种警戒或劝告。

真题演练:

We won't keep winning games ____ we keep playing well. (2006 浙江)

A. becauseB. unless

C. when D. whil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连词的用法。根据语境,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不继续好好打下去,我们就不会在比赛中一直赢。“如果不……就不……”,应选用B项unless,引导条件状语从句。Because引导原因状语从句;when多引导时间状语从句;while多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或让步状语从句,均不符合题意。

◆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

课文原句:The name "whitewater" comes from the fact that the water in these streams and rivers looks white when it moves quickly.

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多作fact/news/explanation等抽象名词的同位语,即that后面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来说明前面那个名词的具体内容,此时,that在句子中不作任何成分且不可省略。需要注意的是,that也可以引导定语从句。判断that引导的是同位语从句还是定语从句,要看that在从句中是否作成分:如果没作成分则引导的是同位语从句,如果作成分则引导的是定语从句。同时还需注意:that引导定语从句时,若作从句的主语则不可省,但作从句的宾语时,可省。

真题演练:

Along with the letter was his promise ____ he would visit me this coming Christmas. (2004上海春)

A. which B. thatC. whatD. whether

篇5:语文第1单元知识点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举酒属.客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夙遭闵.

凶 C.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敛.不凭其棺 D.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

零丁..孤苦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抱:忍受 ②幽邃浅狭,蛟龙不屑..

不屑:认为值得 ③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④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顺流而下 ⑤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

祸焉

速:加速 ⑥倚歌而和.之

和:同声相应,唱和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错误!

B.错误!C.错误!

D.错误!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咸:都 B.夙婴.疾病

婴:绕 C.汝之子始.十岁

始:才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用 5.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访风景..于崇阿 B.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中间..驰至九天 C.奉晨昏..于万里

毅不告其实.. D.翱翔..蓬蒿之间

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6.下列加点的词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A.绝.云气,负青天

B.岁.征民间 C.益奇.之

D.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置书于囊中

B.帝过蒙拔擢,臣宠命优渥 C.吾念,汝从吾于东 D.未可以之为信也

8.下面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错误!

B.错误!C.错误!

D.错误!

二、翻译句子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岘山亭记 □ 欧阳修

岘山临汉水,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也。

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臵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

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之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余谓君知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欲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者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

烈:功业 .B.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

属:部下 .C.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

声:声名 .D.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止:停止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

12.作者对羊祜叔子、杜预元凯这两个历史人物颂扬中又略有“隐晦的批评”。以下七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不含“隐晦的批评”的一组是

①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②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③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④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⑤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⑥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⑦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A.①②⑥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⑥⑦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岘山在荆州一带名气很大,主要是因为它有文化内涵,跟羊祜叔子、杜预元凯这两个人发生了关系。

B.羊祜叔子、杜预元凯,一个“以其仁”、一个“以其功”,都可以永垂不朽。但两人又都“汲汲于后世之名”,作者对此略有隐晦的批评。

C.本文虽名为“岘山亭记”,但对岘山的优美风景只字未提,对“岘山亭”本身也缺乏具体的描写,而只写史君的功绩,在碑亭记中别具一格。

D.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名”字,将历史中的两个人物与史君联系起来,对史君赞扬中不忘鞭策,很是耐人寻味。

1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

解析: D.“悖”不是通假字,“零丁”通“伶仃”。A项中“羞”通“馐”,“属”通“嘱”;B项中“冯”通“凭”,“闵”通“悯”;C项中“世”通“逝”,“敛”通“殓”。

答案: D 2.

解析: ②应解释为“因轻视而不愿做”;④应解释为“逆流而上”;⑤应解释为“招致”。

答案: A 3. 解析: C.分别为“留居”“停下”之意。A.均为“尚且”之意;B.均为“确实、实在”之意;D.均为“往,到”之意。

答案: C 4

解析: 适:享受。答案: D 5.

解析: A项,“果然”文中指“很饱的样子”。B项,“童子”文中指“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C项,“其实”文中指“其中实情”。

答案: D 6.

解析: 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绝”,形容词作动词;C项“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迫”,形容词作动词,“走近”。

答案: B 7.

解析: 省略形式应为“吾过蒙拔擢,帝宠命优渥”。答案: B 8.

解析: D项中一为省略句、状语后臵句,一为代词作宾语前臵的疑问句。A项为被动句;B项为判断句;C项为宾语前臵句。

答案: D

二、翻译句子 9.

答案: 1宁武子“在国家**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无道:失道,政治黑暗。第一、二个“为”:装作。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违:

指提出不同意见。

2一房之外没有什么近亲,家中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期功:古代丧礼制度以关系的远近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周年称“期”,九个月称“大功”,五个月称“小功”。强近:勉强算是接近的。应门:照应门户。僮:童仆。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吊:安慰。翻译此语句,要抓住关键词语,准确理解语意。

3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又何必羡慕它们呢?而:连词,表顺承。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一瞬:一眨眼,转眼。翻译时,要准确把握关键词。

4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可使一国的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其实也是这样的。关键词是“知”“效”“比”“合”“而”“征”。“知”,才智。“效”,功效,这里是“胜任”的意思。“比”,联合。“合”,合乎,满足。“而”,通“耐”,能力。“征”,信,引申为“取信”。

5就算世人都称赞他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清我与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关键词是“誉”“劝”“非”“沮”“辩”。“誉”,称赞。“劝”,勉。“非”,反对,责难。“沮”,沮丧。“辩”,辨别。

三、阅读鉴赏 10.

解析: 止:阻止,制止。答案: D 11.

解析: B.表转折。A项,凭„„身份/在;C项,介词,和/动词,亲附,结交;D项,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到。

答案: B 12.

解析: ③句是对羊祜叔子的自我感伤、不够向上的隐晦批评。④句“是知„„,而不知„„”是对杜预元凯过于看重自己的隐晦批评。⑤句是对二人的过于看重自己名声做法的隐晦批评。故三句都略有“隐晦的批评”。

答案: A 13.

解析: “对岘山的优美风景只字未提”错,参看第五段。答案: C 14.

答案: 1我怀疑那些已有功业传世却又反过来急切追求后世功名的人,为什么呢? 2那么史君的为人表现和志向如何就可以想见了。【参考译文】 岘山面临汉水,看上去山势突出高大,实际上它是周围群山之中的小山。然而它在荆州特别有名,这难道不是因为那里的人才著名吗?那些人是谁呢?是羊祜叔子、杜预元凯。

当晋与吴用武力相争时,常常要倚仗荆州,以它为军事重地,而羊祜杜预二人相继在这里,就平定东吴成就了晋的统一大业,他们的功业已经超过了当世之人。至于他们成功的事迹产生的影响,广泛传扬于江汉之间,到现在人们仍然思念他们,而对于羊叔子的思念特别

深。大概是因为元凯名扬后世凭的是他的功劳业绩,而叔子凭的是他的仁义品行,二人所作所为即使有所不同,然而却都足以流传不朽。

我很怀疑那些已有功业传世却又反过来急切追求后世功名的人,为什么呢?传说羊叔子曾登上这座山,很有感慨地告诉他的部下,认为这山一直矗立在那里,而前世的名人都已泯灭无闻,因此羊叔子联想到自己而十分悲伤。然而他惟独没有想到这座山是因为有了自己才特别著名的。元凯在两块石碑上刻了自己的功业,一块安臵在这座山上,一块投到汉水之中。他这样做是知道山峦沟壑有变化,而不知道石碑有时也会磨灭的。难道他们都太重视自己的名声影响而有如此深重的忧虑呢,还是他们为此做得很周全而想得很深远呢?

岘山上本来有亭,世上人们传说是羊叔子游历休憩之处。那里建筑屡废屡兴的原因,就是后世之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辉凭光禄卿的身份做襄阳长官。第二年,因为岘山亭的破旧,史君中辉就扩大并且重新建造了这座亭,环绕着亭子建造了壮丽的回廊后,又扩大了亭子后轩,使后轩与亭子的大小规模相称。史君闻名于世间天下,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望。襄人安定于他的执政,乐于跟从着他,也就根据史君的官职名号,为岘山亭的后轩命名为光禄堂;他人又想在石碑上记录史君的事迹,打算用这办法让史君与羊叔子、杜元凯的名声一起流传久远。史君不能阻止襄人的这种行为举动,于是他前来向我托付写亭记。

篇6:九年级化学:第1-4单元知识点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点燃

常见的化学变化:物质的燃烧、变质、酿造、生锈、冶炼、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镁 + 氧气 氧化镁

点燃

银白色固体 无色气体 白色粉末

Mg + O2 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可用作信号弹或照明弹)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般指物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的改变)如: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溶解、蒸发、挥发等。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色、味、态、点、度、溶、挥)。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常常镶嵌有表示能力的词语;而变化是一个过程。

5、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产物名称)蜡烛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向烧杯中到入澄清石灰石水,石灰水变浑浊。熄灭后,冒出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

点燃

比较蜡烛燃烧各层火焰的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与外焰接触的部分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白烟的成分:石蜡蒸气凝华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6、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假设: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少,CO2和H2O的含量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验证: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很快熄灭。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少

向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澄清石灰石水,振荡,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石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多

取两片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片哈气,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呼出气体中H2O的含量多

二、常用仪器及使用:

试管 烧杯 酒精灯 漏斗 滴管 集气瓶 水槽 铁架台 坩埚钳

1、试管:

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注意事项:①可以直接加热,加热时外壁不能有水,防止因受热不匀而炸裂。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l/3处)。②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3,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③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应与桌面成45°角,管口不能对着人,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

④给固体加热时,试管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先预热——防止因受热不匀而炸裂试管),然后在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⑥加热后不能立即用冷水清洗,防止试管炸裂。⑦加热时试管不能接触灯芯,防止因受热不匀而炸裂。

2、烧杯

用途:①配制溶液;②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外壁不能有水,要垫上石棉网,防止受热不匀而引起炸裂。②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容积的1/3为宜,防止沸腾时液体外溢。③加热后不能立即用冷水清洗,防止炸裂

3、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事项:①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以免污染滴管,再取溶液时会污染试剂。滴管应“竖直悬空于容器口上方”。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防止残留液腐蚀胶头。

③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净并插入干净玻璃仪器内(滴瓶上的滴管不能清洗防止稀释原溶液)。严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试剂,防止污染试剂,甚至生成沉淀堵塞滴管。④胶帽与玻璃滴管要结合紧密不漏气,若胶帽老化,要及时更换。

4、量筒

用途:用于度量液体体积。

注意事项:①选择原则 “一次接近略大” ② 量液时,量筒应放平稳,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②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视线偏高),读数偏大;若仰视(视线偏低),读数偏小。(既读数俯大仰小)③量筒绝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液体,也不能在其中溶解物质,稀释和混合液体,更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5、酒精灯

用途:化学实验加热时常用的热源。

注意事项: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②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④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或打火机,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酒精洒出而引起失火。⑤.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因为外焰温度最高。⑥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决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以免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失火或爆炸。

⑦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或撒砂土扑灭。⑧酒精灯不用时应及时熄灭,盖好灯帽,以免酒精挥发。

6、托盘天平

用途:用来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一般能精确到0.1g。

注意事项:①称量前应将天平放置平稳,并将游码左移至刻度尺的零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在2个托盘上分别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要称量的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的或具有腐蚀性的物品(如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容器(表面皿、烧杯或称量瓶)里称量。③称量时“左物右码”,法码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法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可移动游码,直至指针摆动达到平衡为止。④读数时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如果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⑤称量完毕后,应将砝码依次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

7、蒸发皿

用途:用于蒸发、浓缩液体或干燥固体。

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蒸发溶液时,液体不超过其容积的 1/3;②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③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④取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防止烫伤手),置于石棉网上,防止烫坏试验台。⑤虽耐高温,但不宜骤冷,以防炸裂。

8、试管夹

用途:用来夹持试管。

注意事项:①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取的时候也从试管下部取出,夹在试管中上部。②使用时手握长柄,拇指不能摁短柄,以防无意间用力捏夹时使试管脱落。③要防止烧损和腐蚀。

9、玻璃棒

用途:①用于搅拌;②过滤时引流 ;③蘸取少量固体或液体。

注意事项:①使用的玻璃棒必须洁净,用过的玻璃棒必须用水洗涤后才能与另一种物质接触,防止污染试剂。②搅拌液体时,应右手持棒,转动手腕,使玻璃棒在容器内绕圈转动,速度不可太快,且不要使玻璃棒和容器撞击,防止将容器打破或损坏玻璃棒。③引流液体时,应将倾倒液体的容器口贴紧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靠在接收容器的内壁上,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下。

10、滴瓶

用途: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试剂。

注意事项:①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专管专用,不可互换。②滴管用后须立即插入滴瓶(不能清洗以免稀释原溶液)。普通滴管用后需清洗,干后再取另一种试液。③保存见光易分解试剂时应盛放在棕色瓶中。

11、集气瓶

用途:①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②进行有关气体的化学反应;③也做洗气瓶。

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物质在集气瓶中燃烧时要在瓶底铺细沙或水,以防炸裂。③实验产生有害气体时,应在里面留水吸收。

12、铁架台(附有铁夹、铁圈)

用途: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①使用时,铁夹、铁圈和铁架台应在同一方向,确保重心稳定,以免重心超出底座而使铁架台翻倒。②夹持玻璃仪器不能太紧,内侧应衬上橡胶或石棉绳。③旋动螺丝时不可用力过猛,以防夹破仪器。

三、实验室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取用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应用搧闻法);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l~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不触不尝不近闻;节约药品要牢记;液体1、2固盖底;剩余不回不丢弃。)

2.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于广口瓶)

①块状:用镊子夹取。先使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一块药品,放入容器口,再将容器慢慢竖立(一横二放三慢竖),使块状药品缓缓地滑入容器底部,防止打破容器底。②粉末:用药匙(或纸槽)。先使试管平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沾在试管壁上),再将试管直立(一平二送三直立)。

(2)液体药品的取用(存放于细口瓶)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防止污染试剂),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挨着容器口(防止液体溅出),倒完立即盖紧瓶塞(防止药品挥发或变质)。

②较少量:用胶头滴管滴加,注意要“竖直悬空”。滴管既不能接触容器壁,也不能插入容器内,防止污染试剂。

③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①液体用量筒:

②固体用托盘天平(精确到0.1g):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如果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二)物质的加热

1、实验室常用的热源是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外焰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外焰。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 ;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试剂瓶、漏斗等。

(三)仪器的连接及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仪器的连接

橡皮管、塞子、玻璃导管等的连接,关键掌握两个字──“润、转”,即玻璃管先用水润湿,插入过程应转动插入。注意往容器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仪器。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操作要领:先将导管插入水中,手握容器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导管内留有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四)物质的分离

1.过滤:适用于可溶性物质与难溶性物质的分离。

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使液体顺着玻璃棒流下。若不引流,滤液会溅出或冲破滤纸。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2.蒸发

(1)用到的主要仪器: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2)注意;①使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液体不超过其容积的 1/3;②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③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五)玻璃仪器的洗涤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或者说仪器内壁附水均匀)。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热碱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一)空气的成分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2、空气的组成(按体积分数计):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顺口溜:氧21氮78,0.94是稀气,还有两个点03,二氧化碳和杂气)

点燃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反应原理: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暗红色固体 白色粉末

2、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后,把剩余容积五等分;③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④点燃过量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⑤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读数。

3、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②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4、注意事项:①装置气密性要好(若装置漏气会使结果小于1/5);②止水夹一定要夹紧(否则,测定结果会大于1/5);③红磷要过量或足量(若红磷不足会使结果小于1/5),④将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速度一定要快(否则,测定结果会大于1/5);⑤一定要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读数,(否则,测定结果会小于1/5)。

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6、讨论:A、冷却后为什么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中——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B、能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不能,因为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

C、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体积1/5的原因——: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装置漏气,(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读数。

D、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体积1/5的原因—:止水夹没有夹紧,将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速度过慢。

E、由实验还能得出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三)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

1、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常有于医疗急救、潜水、登山、宇航;炼铁炼钢、航空航天、气焊气割等。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如充氮包装(无毒无害,化学性质稳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充氮,制造硝酸和氮肥、炸药、燃料等。

3、稀有气体一跟很难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可做焊接保护气(氩气);通电后,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可用做霓虹灯、激光技术;氦气密度小,很稳定,可用作探空气球。

(四)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CO—会使人中毒、SO2—产生酸雨、NO2—产生酸雨、氟氯烃(俗称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等和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形成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工厂的废气,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到空气中;改用气体燃料;使用无铅汽油;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等。

(五)实验的改进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矿石、合金、溶液海水、雨水、自来水等

混合物

(六)物质的分类:

物质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常见的纯净物有氢气、氧气、氮气等名称中带“化”字的物质,“酸”字在名称中间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一、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液、固态是呈淡蓝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主要表现为氧化性和助燃性。

(1)氧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化合反应)

★① 镁在空气中燃烧:镁 + 氧气 氧化镁

Mg O2 MgO

银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可用作信号弹或照明弹)

★② 铁在氧气中燃烧: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 O2 Fe3O4

银白色固体 黑色固体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物质

注意: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梗——引燃铁丝。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了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铁丝在氧气里充分燃烧,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要待火柴快燃尽时,再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使铁丝不能顺利燃烧。集气瓶底部应预先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

加热

铜在空气中受热:

铜在空气中受热:

铜 + 氧 气 氧化铜(铜片表面变黑)

Cu O2 CuO

紫红色固体 黑色粉末

铝在空气中燃烧: 铝 + 氧气 氧化铝 Al Al O2 Al2O3

铝在空气中燃烧: 铝 + 氧气 氧化铝 Al Al O2 Al2O3

(2)氧气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化合反应)

★① 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的物质。可用作烟幕弹)

★ ②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S O2 SO2

淡黄色粉末 无色刺激味气体

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碳 + 氧 气 二氧化碳 C O2 CO2

现象: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发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注意:在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必须自上而下缓慢插入:反应放热,使气体受热膨胀,氧气会从瓶口逸出而使反应时间较短,不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三)氧气的用途: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常有于医疗急救、潜水、登山、宇航;炼铁炼钢、航空航天、气焊气割等。

(四)氧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①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将液态空分离,先变成气态的是氮气,剩余则为液态氧。②富氧膜富集法。

2、实验室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 +氧气

H2O2 H2O O2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紫黑色固体 黑色粉末

③.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用固—固加热型装置制取氧气,用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粉末制氧气):

加热

二氧化锰

KClO3 KCI O2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2)装置:①过氧化氢制氧气:

优点:装置简单节约药品

优点: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注意:长颈漏斗的末端必须插入液面以下——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 斗逸出。

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②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注意:试管口必须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3)收集:排水集气法(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导气管必须插入集气瓶的底部,便于空气的排出)。

注意:导气管必须插入集气瓶的底部,便于空气的排出

(4)用固—固加热型装置制取氧气实验步骤:组装仪器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药品③固定装置④点燃酒精灯加热⑤收集气体⑥撤离导气管⑦熄灭酒精灯。简单记为(组)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组)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复燃则为氧气。

(6)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满。

(7)注意事项:①组装仪器时,试管内导气管稍伸出橡皮塞为宜,便于气体的导出。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插入水中,手握试管,若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气密性良好,手离器壁,导管内留有一段水柱。

③固定装置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离试管口1/3处);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堵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而堵塞导管。

④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⑤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时先要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先预热),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受热不匀而炸裂试管,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⑥用排水法集气时,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要伸入集气瓶的底部,以便于空气的排出。

⑦用排水法集气时,应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因混有空气而不纯。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⑨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瓶口处盖上玻璃片。

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六、化学反应的类型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特点:“多变一” 字母表示:A+B→AB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 字母表示:AB→A+B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缓慢氧化: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如呼吸作用、食物的腐败、金属生锈、酿酒酿醋、堆肥腐熟等

七、改进实验装置的优点: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装置简单,操作方便;节约能源;污染小(或无污染或环保);利用废弃物作为实验用品;误差小(测空气成分)。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构成物质的微粒 :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原子的微粒有质子、中子、电子。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一、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生活中的物质多数是由分子构成)

2.特性:1)分子总是不断的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同种分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是混合物。

二、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有金属、金刚石、石墨、单晶硅由原子构成)

2.特性:1)原子总是不断的运动; 2)原子间有间隔; 3)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原子的构成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只是一个比值; 国际单位制单位是1,但通常不写。

(3)、计 算 公 式

Ar=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中子数

5、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为例)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6、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第一层最多容纳__2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8__个电子。

(2)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当第一层为最外层不超过__2___个电子)。

(3)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原子=8(氦为2)(稳定结构 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在反应中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三)离子

1、离子的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Na+ SO42-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2、离子的形成:离子是由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

阳离子(+)原子 阴离子(-)

3、离子的表示方法:

②离子结构示意图:

常见物质的构成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

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

水(H2O)、氨气(NH3)等生活中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

(2)原子构成的物质: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单质(除I2外)

如钠(Na)镁(Mg)、铝(Al)、氦气(He)、氩气(Ar)及金刚石、石墨、单晶硅。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

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等。

二、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说明(1)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或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4)地壳中元素含量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含量居前四位的:氧、碳、氢、氮。宇宙中含量最多的是:氢

(5)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元素。

三、原子与元素的区别

原子

元素

概念

化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区别

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应用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用构成)。

如:H2O表示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 或表示水分子由一个氢原子和

两个氧原子构成。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组成),如:H2O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

成,但不能说“水由两个氢元素和

一个氧元素组成”。

用元素或原子描述物质时应注意:

1、物质后面可以跟元素;2、金属(或金刚石、石墨、单晶硅)后面可以跟原子,氯化钠、氯化钾等后面可以跟离子,其余物质不能跟原子可以跟分子;3、分子后面不能跟元素只能跟原子。

例如:H2SO4硫酸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硫酸分子中含有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

硫酸中含有氢原子、硫原子、氧原子。(×)

硫酸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四个氧原子构成原子(×)

硫酸由两个氢元素、一个硫元素和四个氧元素组成。(×)

硫酸由两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四个氧原子构成原子。(×)

硫酸由硫酸分子构成(√)

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四个氧原子。(√)

硫酸分子由氢原子、硫原子、氧原子构成。(√)

硫酸中含有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

一个硫酸分子由两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四个氧原子构成。(√)

一个硫酸分子含有两个氢元素、一个硫元素和四个氧元素。(×)

硫酸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硫原子、氧原子。(√)

四、化学用语

(一)元素符号

1、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有时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

例如:H: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

He:表示氦元素;表示氦气;表示一个氦原子

Al:表示铝元素;表示金属铝;表示一个铝原子

2、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表示几个某原子

例如:3H:表示3个氢原子 4C:表示4个碳原子

nFe: 表示n个铁原子 2Ar:表示2个氩原子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资源

1、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

水污染的原因 水污染的防治

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使用无磷洗衣粉

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 农业上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2、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二、水的净化

1、水净化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絮凝沉淀(加入明矾—加速悬浮物沉淀)

吸附时常用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2、过滤的操作

(1)过滤:适用于液体(可溶性物质)与难溶性固体的分离。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加快过滤速度)。

(3)讨论:a.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使液体顺着玻璃棒流下。若不引流,滤液会溅出漏斗或冲破滤纸。

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c.漏斗下端没靠靠烧杯内壁可能的后果:滤液溅出烧杯。

3、软水与硬水

(1)概念: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2)软水与硬水的鉴别: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

(3)家庭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

三、水的组成1、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点燃

点燃

(2)氢气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氢气+ 氧气 水 2H2 + O2 2H2O

H2 O2 H2O

(现象: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2、探究水的组成(1)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mL。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①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①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氧气 + 氢气 2H2O2H2↑+O2↑;

②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③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④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①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②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四、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单质

金属单质

物质

非金属单质

纯净物

氧化物

化合物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五、化学式

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宏观:表示一种某物质;表示某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

微观:表示一个某分子;表示一个某分子由几个某原子构成。

例如:H2O的化学式表示:

1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一个水分子;④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例如H2SO4 : 表示硫酸这种物质;表示硫酸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表示一个硫酸分子;表示一个硫酸分子由两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四个氧原子构成3、化合价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K)钠(Na)氯(Cl)氢(H)银(Ag),二价氧(O)钙(Ca)钡(Ba)镁(Mg)锌(Zn)

三铝(Al)四硅(Si)五氮(N)磷(P)

二三铁(Fe),二四碳(C),二四六硫(S)都齐全,铜(Cu)汞(Hg)二价最常见,碳酸CO3硫酸根(SO4)负二,硝酸(NO3)氢氧根(OH)负一,只有铵根(NH4)正一价,莫忘单质价为零。

4、化学式的写法

(1)按顺序先写出元素符号。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2)在元素符号上方分别标出该元素的化合价

(3)把该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写在另一种元素的右下角,作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正价写左,负写价右,化合价标正上方,化简交叉标个数,同价不用写个数。

5、化学式的读法:

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读法:从后向前中间加“化”字,读作“某化某” 原子个数较多时或为了加以区别读时加上个数。如:CaCl2读作“氯化钙”; Fe2O3 “氧化铁”或“三氧化二铁”;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

②有原子团的化合物的读法:从后向前依次读出原子团和元素的名称,原子团的“根”字省略。CaCO3 “碳酸钙” Na2SO4“硫酸钠” NH4NO3“硝酸铵”

③含氢氧根(OH)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 Ca(OH)2“氢氧化钙”

六、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1、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表示几个某微粒)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表示几个某原子)。

2N:(两个氮原子)2H:(表示两氢原子)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几个某分子)。

2H2O:(两个水分子)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表示几个某离子)。

2Mg 2+(两个镁离子)氢原子。2H2O 前面的“2”表示两个水分子。2S2-前面的 “2” 表示两个硫离子

2、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或每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例如:H2SO4 中右下角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4”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四个氧原子。

3、-2

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表示一个(或每个)某离子带有几个___电荷)。

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表示一个(或每个)某离子带有几个___电荷)。

例如:Mg2+ 中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4、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2

例如: H2O正上方的“2”表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CuO “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

例如:说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2C 表示两个碳原子

2H2 前“2”表示两个氢分子;右下角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2CO2 前面的“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右下角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2

2SO42-前“2” 表示两个硫酸根离子;右上角的“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MgO 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

七、化学式的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该物质的质量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如:在 H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6=1:8

在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2:32=3:8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原子的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某元素的的质量分数=—————————————————— ×100%

4、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此元素的质量分数

A===B×a%

5、纯度(即某物质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该纯物质的质量

样品的质量

某物质的纯度 = —————————— ×100% 或

样品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纯物质中此元素的质量分数

上一篇:汽车网络营销的应用分析下一篇:联谊会活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