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八单元复习知识点

2024-05-01

六七八单元复习知识点(共7篇)

篇1:六七八单元复习知识点

第六单元

一、理解填空。

1、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父母的爱),有《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

2、(1)《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也是儿子在恐惧和黑暗中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2)“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文中3次出现。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对父亲多么信赖。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奇迹。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句话突出了父亲挖的时间长、过程艰难,表现出父亲执著的信念和为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4)“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坚持不懈 ,信守承诺,有责任感;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他身处险境,却能不慌张,还鼓励同学们,最后还能先人后己。)

3、(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2)“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在生活中,我们要把握住方向,不因表扬而洋洋得意,也不因批评而垂头丧气。

4、《慈母情深》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现代诗《纸船——寄母亲》的作者是(冰心)。

5、《学 会 看 病》的作者是(毕淑敏),母亲的感情变化:做出决定----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回升

6、世界著名漫画集《父与子》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

二、日积月累。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四、难读字词复习

17、血(xuâ)迹 瓦砾(lì)

18、脊(jǐ)背 龟(jūn)裂 供(gōng)他们吃

陷(xiàn)入 攥(zuàn)着钱 数(shǔ)落

19、腼(miǎn)腆(tiǎn)誊(tãng)写 歧(qí)途 出版(bǎn)谨(jǐn)慎 20、打蔫(niān)儿 怔(zhâng)住 挣(zhâng)开按图索骥(jì)坠(zhuì)入 倚(yǐ)在门上艰(jiān)涩(sâ)

拖沓(tà)

忐(tǎn)忑(tâ)不

第七单元

一、理解填空。

1、第七组课文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有《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

2、(1)《圆明园的毁灭》主要内容: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圆明园的毁灭》中,课文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如(设计)的精美,(建筑)的宏伟,(历史文物)的珍贵。这样写能激发读者对圆明园的无比(喜爱之情),更能激发对(凶残)、(可恶)、贪婪的(英法联军)无比的(憎恨)。

3、《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用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4、《难忘的一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三次出现的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

5、《最后一分钟》作者(李小雨),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时刻的思绪。

6、澳门回归时间:1999年12月1日

二、日积月累。(励志成语)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四、难读字词复习

21、蓬莱(lái)瑶(yáo)台 统(tǒng)统 牲(shēng)口、建筑宏(hïng)伟灰烬(jìn)

22、日寇(kîu)晋(jìn)察冀(jì)葛(gě)振林 大吼(hǒu)抡(lūn)一个圈 绷(běng)得紧紧的 棋盘陀(tuï)热血(xuâ)沸腾 磨(mî)盘 雹(báo)子

23、闽(mǐn)南语 诸(zhū)葛亮

24、铸(zhù)进 悄(qiǎo)然落地 扎(zhā)根 叩(kîu)问 刹(chà)那 脊(jǐ)梁(liang)硝(xiāo)烟 骨髓(suǐ)第八单元

一、理解填空。

1、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有《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

2、《七律·长征》中总起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中写“山”的两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水”的两句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全诗围绕第一句话展开叙述,以最后一句话作总结。是总分总的结构。

3、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是(1934)年(10)月,行程(两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4、(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会场设在(天安门广场),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开国大典程序如下: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毛主席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群众游行)。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6、《毛主席在花山》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①、(请乡亲们回来碾米)②、(给群众沏茶)③、(帮助母女推碾子)。

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7、成语故事《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祁黄羊),我还能写两个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前仆后继)(大同小异)。

二、日积月累。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电波),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四、难读字词复习

25、逶(wēi)迤(yí)磅(páng)礴(bï)泥丸(wán)岷(mín)山

26、城楼檐(yán)下 擎(qíng)着红旗 五更(gēng)天

林伯渠(qú)徐(xú)徐上升 聂(niâ)荣臻(zhēn)

27、情不自禁(jīn)首相(xiàng)拟(nǐ)定

功勋(xūn)殉(xùn)职 踌(chïu)躇(chú)黯(àn)然

28、碾(niǎn)子一转(zhuàn)俺(ǎn)盛(chãng)玉米 一筒(tǒng)茶叶

炊(chuī)事员 沏(qī)茶 粗瓷(cí)碗 凉(liàng)在石板上

旮(gā)旯(Iá)舀(yǎo)水 笤(tiáo)帚 簸(bî)箕(jī)

篇2:六七八单元复习知识点

1.同音字:

雀(孔雀) 依(依旧) 化(化学) 第(等第) 优(优秀)

却(却是) 衣(上衣) 话(说话) 弟(弟弟) 忧(忧虑)

遥(遥远) 木 (木头) 传(传说) 画(书画) 绿(绿色)

摇(摇头) 目 (目光) 船(小船) 化(文化) 虑(思虑)

2. 形近字:

入(出入) 穷(穷困) 目(目光) 挺(挺直) 暖(暖和)

人(人们) 究(研究) 且(并且) 延(延长) 缓(缓慢)

虑(思虑) 度(温度) 鸟(小鸟) 丹(丹青)

虎(老虎) 席(凉席) 乌(乌龟) 舟(小舟)

3. 多音字:

钻 zuān(钻研) 量liánɡ(量杯) 传chuán(传说)

zuàn(钻石) liànɡ(重量) zhuàn(自传)

4.近义词: 商量——讨论 美丽----漂亮

5.反义词: 出——入 穷——富 暖——凉

直----弯

二、能力训练。

1.《登鹳雀楼》诗意: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依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地落下去了,奔腾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向大海。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宽大的胸襟,也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⑴ 当你被评为“三好学生”,为了让你继续加油,老师会用这句诗来鼓励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⑵ 小云的作文在图文大赛中获奖了,但她依然天天练习,因为她明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不断努力。

2.《青松》诗意:

大雪重重地压在青松上,青松在重压之下却更加苍翠挺拔。要知道青松是怎样的高尚纯洁,请等到冰消雪融的时候。

这首诗赞颂了青松不畏严寒、高尚纯洁的品格。

3. 动物的过冬方式

冬眠:青蛙、刺猬、蛇、熊、乌龟

备粮:蚂蚁、蜜蜂、松鼠、老鼠

迁徙:燕子、大雁、丹顶鹤、天鹅

4. 用“不论……还是……都”的句式造句。

⑴ 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

篇3:六七八单元复习知识点

情感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众所周知, 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能将台下的观众牢牢地吸引, 让台下成千上万的观众随着主持人情绪的变化或悲、或哀、或怒、或喜。一首好听的乐曲, 只要前奏一响, 就能拨动听众的心弦, 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 既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为整个课堂的和谐发展做好铺垫, 犹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让学生“心随我动”, 创设不同的情景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如饮甘泉、如品香茗, 流连忘返。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 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

1. 了解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 用列举案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努力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 把真实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 为课堂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问题, 从而获得顿悟, 达成教学目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 复习效果好。

品德与社会复习课偏重于说理论事, 内容抽象枯燥,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运用案例教学法, 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 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 加深感性认识, 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教师再巧妙地进行分组自由讨论, 让学生大胆交流, 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示机会, 让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和探索, 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 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3.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类型:

典型性案例教学、趣味性案例教学、生活性案例教学。

二、案例教学法在品德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应用

1. 在复习中需要为学生树立行为典范的内容时, 使用典型性案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教育学生在思想和言行上都要着眼社会大众、服务大众时, 这就需要使用典型性案例, 为学生树立行为楷模。

案例:在复习好女孩好男孩时, 可以设计找出自己崇拜的男性杰出人士和女性杰出人士。

他, 有矫健的身影;他, 有猎豹一般的速度;他, 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刘翔。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比别人挥洒了更多的汗水。有人问他为什么, 他只说了两个字———中国。面对困难他不屑一顾, 面对挫折他从不低头, 他的速度突飞猛进, 很快就成为国家队里的“飞人”。

讨论:从刘翔的故事中, 你懂得了什么?作为一名小学生, 从现在开始, 你应该怎么做?

运用典型性案例比枯燥地要求学生要认真学习, 要努力为社会作贡献, 其效果要好得多。但教师在使用典型性案例教学时, 最好少用或不用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 避免负面影响, 做到选用案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反面教育为辅的原则。

2. 在复习比较抽象的内容时, 使用趣味性案例。

篇4:六七八单元复习知识点

一、卷面印象:

测试卷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

二、考试结果情况:

五年级共有9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总分是638分,平均分是60.88分;及格率为72%,优秀率为45%。

三、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

此题共有12个小题,考察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第二大题:比较大小和口算。

此题包括4个小题,这4个小题出得较好,能考察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第4个小题,这个题如果学生不去认真观察,不去动脑想,就很容易错误判定。第三大题:判断。

此题包括6个小题,这6个小题出得较好,能考察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第6个小题,这个题如果学生不去认真观察,不去动脑想,就很容易错误判定 第四大题:选择(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此题考察了学生的思维灵活的能力,题意稍微变化,就容易出错。如:第3题,大部分学生选D,此题也为教师们敲了警钟,教学不能太死板,要灵活多样,在发展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第五大题:计算。

此题出错不多,大部分同学对基本计算都掌握了,只是在做的过程中,有马虎、不认真现象。第六大题:求一求。

这个题考察学生两个方面,一个是拆分知识,另一个面积组合的理解。第七大题:解决实际问题。

此题共有6个小题。此题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应用能力,但第6小题,虽然贴近实际生活,但有一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所以此题,正确率不高。

三、学生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2、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四、改进措施:

针对上面的试卷分析及学生的分数分布情况,我将采取下面的改进措施: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进而弥补自身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五年级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今后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5、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

篇5:疑问教学之“四五六七八”

疑问教学之“四五六七八”

四川省阆中市水观中学校 周斌顺

“学贵有思,思源于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名言名语都阐述了疑问教学的重要功能及教师为学生解难释疑的重要职能。那么疑问教学究竟要注意那些问题呢?笔者认为,疑问教学中应注意“四步、五度、六要、七点、八性”。

一、四步:疑问教学从步骤上可分为设疑、辩疑、解疑、生疑

“设疑”:一般以提问方式出现,设疑的关键在于能否激起学生对疑问的浓厚兴趣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愿望,能否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

“辩疑”:让学生围绕疑问展开讨论。培根说“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使思想锐利。”唇枪舌剑的讨论能使同学们的思想在激烈的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辩疑中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好讨论的组织形式、紧扣讨论中心议题,防止洋洋千言,离题万里。

“解疑”:对疑难的解答必须抓住关键,突破疑点;必须言简意赅,让学生得其要领;还可以运用纲要信息原理,以版书形式展示其重点。

“生疑”:在解疑的基础上运用求异、求深、求全思维法衍生新的疑问,引发新的探究。

二、五度:疑问教学中要把握好五度──难度、跨度、坡度、密度、广度

难易度适中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相反,随意的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即使他们回答地整齐划一也不能反映其思维的深度;而超前深奥的提问又常常使学生不知所措,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跨度”上要求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纵横衔接。“坡度”上要求所提问题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和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精心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近及远、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正如《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密度”上要求问题的设计应疏密得当,问题与问题之间应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避免三步一疑、五步一问。问题满天飞,实际上只能是浮光掠影。“广度”上要求问题设计应考虑大多数人的认知水平。

三、六要:在疑问教学中要注意六个字“精、巧、准、趣、活、新”

所谓“精”,即是“量”上不能处处设疑立障,“质”上要精当;“巧”指提问要巧妙,要富有启发性;“准”即是指提问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抓住关键,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所提问题应丝丝入扣,不蔓不枝,切忌空、大、难、散、泛;法布尔曾将兴趣比作为“摧毁学习障碍的炸药”、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能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所以教师要努力使问题教学充满趣味。“活”即是指问题的类型与提问方式灵活多样。提问的类型不可机械死板,根据不同的课程可选用启发式、情景式、疏导式、探究式、比较式、归类式、悬念式、连锁式、比照式等提问。且提问本身就充满艺术性,应当使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明问与暗问、师问与生问、口头与书面、集中与分散、个别与整体等相互结合。“新”指提问要新颖、独特。

四、七点:疑问教学中要处理好七点:疑惑点、动情点、兴奋点、触发点、关键点、模糊点、定势点

1.找准疑惑点

《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要求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恰到好处地提出疑问。教师可以从学生思维现状的角度、教材的角度、教学进度的角度来找准疑惑点。

2.抓住动情点

“情感是智慧的化身,缺乏情感的课堂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情感因素实施疑问教学,以情感人,以心育人。

3.激发兴奋点

优秀的教师能够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学生与学习有关的神经细胞出现高度选择性兴奋,这样就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4.利用触发点

疑问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教学细节都可能是新的矛盾和新的探究的一个触发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善于把握,都有可能以之为契机点燃智慧的火花,打开知识的窗户。

5.把握关键点

解决疑难应把握关键,在重点处着力。

6.澄清模糊点

对疑问教学中的模糊点要尽量澄清,让学生明明白白。

7.突破定势点

疑问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定势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八性:疑问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技巧:提问的目的性、问题的启发性、提问的针对性、学生参与性、结果的有效性、评价的鼓励性、调控的合理性、手段的多维性

问题的目的性:教师提问应服从于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学什么、思考什么,形成什么能力和品质,紧扣教材的关键点,在重点、难点、特点上提问。

问题的启发性:课堂提问要导而弗牵,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尽量避免单纯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灵活选择是非问、选择问、特指问、正反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和开拓性提问。

提问的针对性:对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不要频繁琐碎,要因材施问,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问题。

学生的参与性:学生主动参与性的大小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发问、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必须面对全体学生,要有利于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力求使多数学生有回答问题机会;要让学生尽量参与解答问题的全过程,不越俎代庖。

结果的.有效性:只有获得真实信息反馈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教师不可热衷于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形式主义,它有可能是一种虚假形式,有时会掩盖学生真正的无知。

评价的鼓励性: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尽量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

调控的合理性:对疑问教学的全过程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比如提问要注意哪些问题,提问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做周密考虑和充分准备。

手段的多维性:实验心理学证明:“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触觉,3.5%来自嗅觉,1%来自味觉。知识保护方面,人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认知心理学也表明,一个人对一事件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与刺激的强度是相关的,因此,在疑问教学中应对学生大脑进行多维刺激。

篇6:七年级下册七八单元复习

第七单元法律保护7.1特殊保护 1.社会生活的规范有哪些?

社会生活的规范有:道德、纪律、法律。

道德规范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对于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起着重要作用。纪律是社会团体为维护团体利益,保证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与道德、纪律等行为规范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法律有哪三大特征?

①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来制定或认可法律。(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国家制定或认可。)②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程序,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法律最本质的特征)③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也就是说,所有公民,不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法律,无一例外。(注意:法律制裁、惩罚某个人时,如果强调他的身份和地位,主要是指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这一特征,如果不说明他的地位和身份,主要是指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一特征。)

3、什么是法律?(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4、制定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的必要性

答:①加强法制建设的需要。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5、这两部法律颁布实施的意义:

答:①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填补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空白。②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6、为什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

2家庭、学校、社会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3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制定专门法律给予保护和预防。○

4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仅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

7、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相辅相成,互相配套,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7.2处处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应负的责任。

1、家庭保护的重要性:①家庭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②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③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2、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①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②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

3、法律对家长在家庭保护中的禁止性要求:

①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②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③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等。

4、学校保护重要性: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的机构,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学校保护在整个未成年人的保护中举足轻重,是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5、学校保护基本内容: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6、社会保护含义: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7、社会保护重要性:①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②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美好、健康的社会环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8、社会保护基本内容:①保护未成年人身体安全与健康。例如,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戏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②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与心灵健康。如建立和完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各级青少年活动中心或少年宫等,应对未成年学生优惠开放;社会各个方面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等。

9、司法保护含义: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执法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保护措施。

10、司法保护重要性: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为了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司法保护是必不可少的。

11、司法保护基本内容:①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的特殊制度。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③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等。7.3自我保护

1、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答:①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②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正值青春期的未成年学生,容易受到的侵害包括: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被人勒索、殴打、拐骗;性侵害及其他合法权益的侵害等。③由于未成年人阅历不够丰富,心里不够成熟,体质也不够强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更容易受到伤害和侵害。因此我们要找出自身在自我保护方面存在的弱点,需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中学生怎样加强自我保护?或怎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树立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身心健康。○2学习法律知识,懂得依法维权。○3遵守法律,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4学会及时报警和寻求法律帮助。3.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1)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的自我保护:① 防火。② 防水。③ 防气。④ 防盗。

(2)在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② 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做好准备活动。③发现险情,要量力而行。④ 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⑤ 善于识别骗子的骗术,避免受骗上当。

4.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5.根据合法权益受到不同侵害的情况,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①诉讼途径;② 非诉讼途径;③ 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

6.诉讼途径即是打官司,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不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诉讼程序。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打官司要到法院。

7.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

8.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它们从不同的方面给人以法律帮助。打官司遇到困难时,还可以获得国家的法律援助。

8.1勿为小恶

复习单

1、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两类:一般违法、犯罪

3、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反行为。

4、犯罪①含义: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性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为严重违法行为。

②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首要特征)。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当罚性 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5、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的区别在于:它们违反的法律不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应受到的惩罚不同。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二者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该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则是违反刑法的严重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6、犯罪的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当罚性(犯罪的必然后果)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7、不良行为是怎样发展成为违法犯罪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关系

有的同学说:大错不要犯,犯了要坐牢,犯点小错无所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上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到滑向犯罪的泥潭。因此,我们要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9、我们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呢?(青少年如何防患于未然?)○

1,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2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3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④ 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10、究竟什么样的违法行为就达到犯罪的程度呢?

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是犯罪,首先看这种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次要看这种行为是否违反了刑事法律;最后,还要看这种行为是否应受刑罚处罚。

11、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是什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家长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8.2严守法律

1、为什么要对犯罪分子给予刑事制裁?

答:因为任何犯罪行为都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危害。对犯罪分子加以惩处。①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②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起到儆戒和震慑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2.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哪两大类?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主刑的特点是: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的特点

是:附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适用。

3、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有同学说:“年纪小的人,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这是对我国刑法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误解。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的年龄作了明确规定:○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对于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4.法律的功能是什么?

法律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5.如何学会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法律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我国的刑法等法律、法规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我们必须学会运用法律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着对付。

(2)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应该主动协助调查,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情况并敢于指证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等。

(3)当自己的亲友受到不法侵害而又不敢斗争时,应该对他们讲清危害,劝其及时报案;保护罪犯作案现场,保留证物等。

(4)只有人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坏人坏事才会减少,社会的正气才能得到弘扬。

8.3拒绝诱惑 1.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诱惑?

金钱的诱惑、网络游戏的诱惑、烟酒的诱惑、黄赌毒的诱惑、邪教的诱惑等等。

2.不良诱惑有什么危害性?

不良诱惑都不同程度地吸引着我们。有些诱惑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黄赌毒和邪教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尤甚。

3.在各种不良诱惑中,黄赌毒和邪教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尤甚。

“黄”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未成年人由于缺乏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涉“黄”后,轻者会想入非非,精神委靡,无心向学;重者会诱发性犯罪及与之联系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对青少年危害极大。

“赌”的危害:赌博容易使人滋长不劳而获的思想,败坏社会风气。有的未成年人染上赌博恶习后,严重影响学习,扭曲了人际关系,甚至一步步走上诈骗、偷窃是、抢劫的犯罪道路。

毒品的危害:吸食注射毒品,严重危害身体和精神健康,破坏家庭幸福;诱发刑事犯罪,危害社会治安;危及国家和民族。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吸毒违法,贩毒有罪。

邪教的本质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它们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制造事端。大量事实证明:邪教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毒瘤,必须坚决铲除。

4、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答:对不良诱惑,用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避免上当受害。

篇7:六七八单元复习知识点

采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利于教师组织实施整体性教学, 能够帮助教师“从知识体系的整体出发, 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将知识点串成‘线’, 连成‘片’, 形成‘块’”。[2]同时, 采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 培养他们的学习素养, 提高其学习能力。

在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化、条理化地掌握数学知识方面, 整体性教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可操作性。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怎样的策略顺利实施整体性教学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知识结构的解构。

所谓知识结构的解构是指, 在课堂教学中, 以整体性教学理念为指导, 以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为纽带, 通过知识系统化学习的方式, 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整体化”、“系统化”, 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进而以知识结构的角度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教学方式、方法。

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进行整体性教学。下面以北师大第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的《分数的意义》单元复习课的教学为例加以探讨。

一、应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组织实施整体性教学的步骤

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如何采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进行整体性教学呢?它的实施步骤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一节单元复习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

出示复习题:

习题要求:

1. 填一填。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 说一说。交流思考、计算过程。

师:括号里可以分别填上哪些数?请同学们写出来。

师: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交流、探讨。

师:很好。同学们运用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求出这道题目的答案。通过寻找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常用的策略 (方法) 之一。本单元中, 还有哪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本单元新学习的约分和通分都要用到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对。我们来看看这些知识的联系。

出示课件:

师:谁能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零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作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分成几句话?

生: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分成两句话, 分别是“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 (零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和“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零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约分和通分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着怎样的联系?

生:约分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中的“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零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句话进行的, 而通分则是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 (零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哦, 我明白了。约分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除法”的这句话, 而通分要用到“乘法”这句话。

出示课件:

师:约分和通分还与本单元的哪些知识有联系?

生:约分要用到本单元的“找最大公因数”这节课的知识, 通分与“找最小公倍数”这节课的内容有联系。

出示课件:

师:我们还学习了本单元的哪些知识?你能画出本单元的“知识树”吗?请你画一画。

生: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分数的含义、分数单位、分数的分类、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等知识。

出示课件:

《分数的意义》单元复习课教学中, 笔者并未让学生按部就班地从前往后复习, 即由本单元第一节课开始一节一节地复习, 而是采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 实施整体性教学, 突出本单元的重点, 着重解决难点, 寻找相关联的知识, 沟通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而使各章节的知识环环相扣, 帮助学生将分散在各章节的知识点整理成知识体系。

在整体性教学的背景下, 笔者从知识结构解构的角度组织学生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首先通过复习题引导学生找出解题依据, 寻找到解决某一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中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相关联的知识, 这样层层推进, 引出约分、通分、找最大公因数、找最小公倍数等各章节的知识, 沟通了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最终促使学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采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于实施整体性教学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 运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实施整体性教学具有如下两方面的意义。

1. 知识结构解构对教师进行整体性教学的意义

(1) 知识结构解构有利于教师在整体性教学的背景下解读教材、分析学情

(1) 知识结构解构有利于教师解读教材

首先, 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有利于教师了解单元知识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分数的意义》的单元分析中, 教师有意识地从知识结构解构的角度梳理教材对本单元各章节知识内容的编排, 由部分到整体地把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 并透彻地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进而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知识编排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知识在知识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的重要地位。《分数的意义》的知识前承北师大第四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 下起五年级下册的分数四则运算, 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以及第三单元《分数乘法》和第五单元《分数除法》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在知识的衔接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更是学生运用分数四则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中的《约分》和《通分》这两节知识是学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计算过程必须应用通分的知识, 而最后又需要运用约分的知识使计算结果简约化、合理化——即有些计算结果可以约分成最简分数。分数的乘除法同样需要运用约分的知识对计算结果进行必要的化简。

其次, 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有利于教师从部分到整体地掌握《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的知识脉络, 并有利于教师把握某一知识在本单元内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能够使教师清晰地掌握各章节知识编排的先后顺序、联系和意义。

在《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中, 《约分》被编排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找最大公因数》两章节教学内容之后, 《通分》则紧挨着《找最小公倍数》这节知识内容之后。教材这样编排《分数的基本性质》《找最大公因数》《约分》《找最小公倍数》《通分》等章节教学内容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教师运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 可以深刻领悟教材如此编排的意图。

(2) 知识结构解构有利于教师分析学情

从知识结构解构的角度出发, 教师可以具体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通过对《约分》的知识结构的解构, 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公因数是学习约分的两种知识基础, 寻找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则是进行约分的技能基础, 而利用2、3、5的倍数的特征快速找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就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技巧。在此分析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复习和应用《约分》的知识。

总之, 恰当运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 教师有意识地关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和教材结构, 从而较为深入地解读教材。同时, 更为教师做出合适的单元教学计划、更合理与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以及编写整体性教学方案夯实了基础。

(2) 知识结构解构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合适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俗语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 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主意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教学中, 运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 教师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学习, 培养其学习能力, 引导他们关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帮助其以点带面地将所学知识整理、归类, 进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分数的意义》的复习课上, 笔者运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具体指导学生复习这一单元的知识, 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把相关联的知识整理出来。复习过程中, 学生们知道了要解决约分的问题就必须用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公因数的知识, 于是, 他们将这三种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归为一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 知识结构解构对学生整体性教学情景中学习的意义

(1) 知识结构解构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运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 从知识与知识之间联系的角度出发, 学生通过寻找相关联的知识, 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整理归类, 把分散在各章节的零散知识点内化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更好地融会贯通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基础上,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数的意义》的复习课上, 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的引导下, 学生们的头脑中很自然地会形成解决约分问题的知识体系。当教师出示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和约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图课件时, 学生很容易理解, 也便于其记忆。教师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生们较为完整地回忆、整理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最后以“知识树”的思维导图形式掌握了本单元整体的知识。

(2) 知识结构解构有利于学生形成复习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 运用知识结构解构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有利于其形成自己的复习策略。以某一知识点为基础, 学生们有意识地利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复习, 将在日常课堂中分散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 以使自己从知识的整体性角度掌握所学知识,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夯实技能基础。

《分数的意义》的复习课上, 通过整个复习过程, 学生们顺着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脉络找出了相关联的知识, 形成了关于约分、通分以及分数的意义等知识的知识串。他们能够亲身体会到利用这种复习策略来整理、复习所学知识是一种效率较高而且很实用的策略。同时, 学生们也了解了运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寻找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复习的方法。课堂教学中, 教师耐心指导, 使学生逐渐熟练地掌握这种复习策略, 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运用这种策略复习所学知识。

结语

运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实施整体性教学, 能够有效地帮助一线教师避免因为对“课程体系结构缺乏认识”而产生的“孤立化、分割式的教学行为与方式”、“未能顾及知识的前后联系”而将“课程内容以一个个‘点状’知识的形式传递给学生”[3]。

运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实施整体性教学, 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提升他们的数学品质和素养, 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基础。

综上所述, 恰当运用知识结构解构的策略, 合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对于整体性教学的顺利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利民.统筹兼顾才能“真进步”——浅析整体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之我见[J].考试周刊, 2013 (26) :81-81.

[2]潘淑芬, 王卫东.有效教学设计需整体性教学主线[J].小学教学研究, 2013 (10) :49-51.

上一篇:戏说“船艺”船舶机工的神奇手艺下一篇:幼儿园毕业诗1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