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中源高中作文

2024-04-23

西学中源高中作文(精选2篇)

篇1:西学中源高中作文

20、西学东渐

一、课题: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以“西学东渐”一课为主)

二、课时:1

三、教材分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的前四个单元中,第一、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思想文化、文艺的灿烂瑰宝;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西方从人文主义到科学理性的发展演变;第四单元则讲述了“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国曾经的辉煌和逐渐落后于世界文明潮流的基本史实;并很容易引起反思:我国文化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落差?应如何才能使中华文化重燃灿烂之光?等诸问题。这就为本课题的提出与展开提供了很好的情景铺垫。在掌握并理解本课题“西学东渐”之后方能对第22课“新文化运动”中“思想文化层面”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更好地的把握。

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这些思想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探求强国之路。由于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社会背景材料或影视材料,增加学生对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这一阶段思想解放的意义奠定基础。

因此,本课题在必修Ⅲ乃至整个必修模块中都有着相对重要的地位,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引领作用,对了解转型期中国文明的初步走向作了简明的阐述。【情感主线】:以史为鉴,知耻知辱,鼓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重点】:维新思潮的背景、内容、影响。

【难点】:归纳总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既包括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又包括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整体特点;如何整合知识的方法;以及理性、全面评价历史事件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探寻变革的思想历程。2.比较归纳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特点。

3.体会并学习先进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 2.小组合作探究

3.问题式教学:课堂上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少而精,抓住教学的关键之处。

创设学生小组合作的问题应该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

4.创设情境、巧妙利用容闳一生思想转变的历程引导让学生感悟,做出正确 的判断、形成应有的情感。

六、教学思路:以容闳一个人思想转变的历程为线索,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亡图存道路。

七、教学过程 候课——展示第1页课件

教师:上课

学生(起立):老师好

教师;同学们好 教师:(展示第2页课件)教师: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 学生:不认识

教师:(播放简介)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曾经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候选人——容闳。

作为全程参与近代史的幸运者,容闳的一生见证了……

教师:(展示第3页课件)近代中国先进思想蜕变与新生的历程。这节课,我们就追寻容闳思想蜕变的历程,复习近平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这一主题。

教师:(展示第4页课件)本主题在高考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年高考都有所涉及。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从近代中国社会特征把握近代中国先进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同时要联系必修一、二相关知识,对中外同一时期的思想发展做横向对比。

教师:(展示第5页课件——解读学习目标)根据高考的要求,复习本主题,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探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我们要注意从时间、阶级两个角度掌握它的发展历程)

2.(通过探究近代中国人不同阶段学习西方的内容及影响)比较归纳近代中国先进思想产生 的特点。

3.(在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们尤其要)体会并学习先进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切换到第6页课件——进入探究学习环节)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容闳思想蜕变的历程为主线,开始我们的探究学习之旅。(切换到课件第7页)

(探究学习环节,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

(此环节要培训好,限时10分钟左右,展示5分钟,不管是展示什么问题,时间到了必须回到座位上,展示不完没问题,超市环节可进一步补充完善。10分钟4个探究问题未必能完全写完,但4个问题都要有作答,某一个问题作答不完善没关系。10分钟后自动进入讨论环节——此时课堂应进行15分钟左右)

教师:(学生讨论后,要切换到第8页课件,进步学习超市环节。4分钟小组内讨论,6分钟学习超市。此环节教师要搞好培训,一个小组的成员不要集中在一起,分开进行超市。超市快要结束的时候,小组内就“超市”过程中的收获,小组再次头脑风暴,形成到位的认识)

教师:(注意掌控好时间,进入表述反馈环节课堂进行大约25分钟,切换到第9页课件)容闳,是唯一全程参与近代史的幸运者。……他的一生,像镜子一样映照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后黑板展示的探究题,思考一下:容闳是怎样映照近代中国历史走向的?(结合探究1、2、3)

哪位同学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见解?(提前培训好学生,学生结合后黑板的探究题回答)

学生:就像课前老师在课件上展示的那样,中国近代史实质上是一部近代知识分子蜕变与新生的思想进步史!容闳不同的人生阶段,代表了不同阶级、阶层知识分子的蜕变与新生。少年容闳,代表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课本83页左下角的蓝色方框,夷具体指的是军事技术);

中年容闳,代表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晚年容闳,代表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所以说容闳映照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教师:中国近代史是实质上是一部不同阶级知识分子蜕变与新生的思想史!那么,近代不同阶级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异同点?

教师:我们可以以洋务派与维新派为例来探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讨论、回答)

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到位。下面,结合参考答案,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同时思考总结历史比较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学生总结比较类问题的答题思路,然后回答回答)

教师:(学生回答完,教师切换到课件第11页)我们在做比较类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分三步走„„(针对课件上的内容进行解读)这类问题是高考的常考题型,下面,我们就感受一下高考的魅力。(切换到下一页课件)

教师:(切换到课件第12页,引导学生看材料,思考回答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刚才总结的“三步走”战略思考这个问题,可以简单地写一下思路(学生看材料,思考)教师:这个题目的比较项是“自强”,根据材料,就是一个治标和治本的问题。(展示答案,学生梳理思路)

教师: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有没有实现?(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维新变法的失败,严复的“自强”主张自然也没有实现。就像探究3展示的这样!教师:(切换到课件13页)晚年容闳和严复一样,投身于维新变法。从少年到中年再到晚年,容闳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蜕变与新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不断前行呢? 这个问题也是同学样在探究过程中疑问比较多的一个。(回扣前黑板“我的疑问”)(结合前黑板展示的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教师: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为了救亡图存,以容闳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渐踏上了一条蜕变与新生的思想历程。所以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先进思想产生的特点是由浅入深,向西方学习与探索救亡道路相结合。

教师:(切换到课件14)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探究4研究的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课件和前黑板展示的内容作一下整理。

教师:(切换到课件15页)教师:晚年的容闳,积极投身维新。但维新变法很快失败,容闳的蜕变有没有就此终结?(学生回答:没有)垂暮之年的容闳将如何延续他的救国之路?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续写这段历史,帮帮容闳。(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太好了,你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事实就是如此,维新变法失败后,容闳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斗争中去,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也是他后来能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结后选人的重要原因。

教师:(切换到课件第16页)回顾历史,近代先进知识分子逐渐踏上一条为救亡图存而蜕变与新生的思想历程。展望未来,民族复兴的道路,漫漫漫修远!我们应该感谢这些人,为民族的觉醒,为国家的复兴,努力前行……

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继续前辈们的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掀起讨论的高潮)(学生可能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其实我们一直在践行着前辈们的理想和信念。现阶段,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学习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哪位同学记住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 教师:(切换到课件第17页,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不光要记住这24个字,更重要的是内为成为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高中三年,我们一直在践行着前辈们的理想和信念,朝着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前行。过去,我们选择蜕变,未来将会新生。有没有信心?(学生大声回答:有)教师:相信大家!

教师:(切换到课件第18页巩固反刍)下面,把本课所学整理消化一下。

教师:(注意把握时间,最好在课堂剩余1分钟的时间,切换到课件第19页)下面,请1组为大家作点评。

篇2:论戴震的“西学中源”思想

一、莫衷一是:“西学中源”的起源

“西学中源”说的起源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各家有其合理之处。关于“西学中源”说之起源问题,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其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西学中源”说最早起源于明朝的遗民学者, 如江晓原在《试论清代“西学中源”说》中认为最先提出“西学中源”思想的是黄宗羲等遗民学者, 后经康熙、梅文鼎等人提倡发挥, 阮元等推波助澜, 在有清一代影响深远。刘钝的《清初民族思潮的嬗变及其对清代天文数学的影响》认为“西学中源”说萌发于明末清初特定的文化政治环境中, 首先是少数怀念明朝的汉族知识分子借此申扬民族大义, 后被清朝统治者利用作为维护其王道正统的思想武器。徐海松在《清初士人与西学》一书中将“西学中源”思想的发端上推至熊明遇, 认为继熊明遇后, 方以智、王夫之、王锡阐、黄宗羲等遗民学者纷纷支持“西学中源”说。另外一种观点则主张“西学中源”说出自某些开明的爱好西方科学的学者, 并且认为“西学中源”说成为了清代时遗民学者贬抑西方历算学的工具。如王扬宗通过撰文《康熙、梅文鼎和“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在明清之际的由来及其演变》和《明末清初“西学中源”说新考》, 表明对此观点的支持。韩琦在《白晋的<易经>研究和康熙时代的“西学中源”说》一文中探讨了康熙在“西学中源”说的产生与传教士白晋的传教策略和《易经》之间的联系。此外, 刘钝在其《中国早期的“西学中源”说从“老子胡化”到“西学中源”——“夷夏之辨”背景下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奇特经历》一文中, 指出早期“西学中源”说和耶稣会传教士的传教策略有着微妙关系。

笔者赞成“西学中源”说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 这种“西学中源”说主要是就天文历算领域而言的, 后来才渐渐推广到其他领域。在天文历法皆有造诣的方以智和黄宗羲是“西学中源”说的早期代表。全祖望先生的《梨洲先生神道碑文》及《鲒琦亭集》 (卷十一) 中曾提及到这样一句话:“尝言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 使西人得以窃其传。”故而黄宗羲的思想可见一斑。后经康熙帝的提倡, “西学中源”说在中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下笔者就部分当时各家学者, 尤其是乾嘉学者对“西学中源”说的态度进行阐述。

二、戴震等乾嘉学者们的论争

乾嘉时期, 在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早期文明并存、文字狱的惨祸与西方知识东渐交汇的大背景下, “西学中源”说得到了学者的广泛支持, “在乾嘉学界取得主流地位” (1) 。乾嘉学者擅长的是回归典籍, 对很多学术问题都要进行考据。通过对传统的整理和研究, 乾嘉学者发现中国传统历算学在宋元时期取得的成果比起明清之际传入的西洋历算来未遑多让。这大大刺激了这些学者的民族自尊心, 他们认定中算必优于西洋历算。因此乾嘉学者在论述“西学中源”时往往不乏对西学的贬低, 并且当时的部分学者对“西法实取于中国, 前人论之已详。地圆之说, 本乎曾子, 九重之论, 见于楚辞” (2) 这一说法表示支持。在对待西学的具体方式上, 乾嘉学者谈西学多以中源为依归, 研究西方也往往要借用中法, 否则将会被认为崇洋媚外, 遭到学界主流的冷落。

乾嘉学者对西学有着不同的看法。早期的梅文鼎和江永虽都是对西学比较开明的学者, 但在张之洞看来, 梅文鼎属于中西融合派而江永则是主张西学的。 (3) 梅文鼎撰写了《交食》、《七政》、《五星管见》、《揆日纪要》、《恒星纪要》等书介绍第谷式的西方天文学。他还借鉴西方天文仪器的原理制成璇玑尺、揆日器、侧望仪、仰观仪、月道仪等多种仪器进行研究。对于梅文鼎的成果, 笔者认为梁启超对其的评价最为中肯———“我国科学最昌明者, 惟天文算法, 至清而尤盛。凡治经学者多兼通之。其开山之祖, 则宣城梅文鼎也。” (4) 这既肯定了我国天文历法的传统优势, 又对梅文鼎为发展天文历法而努力研究表示赞许。然而江永较之梅氏则比较彻底地主张西学。正如徐道彬所论:“事实上, 江永的《历学补论》、《推步法解》、《中西合法拟草》就是直接采用西方本轮、均轮之说, 不是‘附会’, 而是毫无隐讳。” (5) 正是过于崇尚西学这一做法加之没有认清时代的要求, 因此在崇祖法古的时代却一味地为西学奔走呼唤的江永, 自然四处碰壁。

“戴震的老师江永可能是那个时代中最确信西学的人, 这种态度深刻地影响了戴震。” (6) 江永研究西学的方法和思想对戴震的学术修养和研究颇有影响。正所谓“学而优则仕”, 江永和其他传统的儒者一样渴望出仕。但江永却在仕途上不及戴震成功。正如钱大昕所论:“宣城能用西学, 江氏则为西人所用而已。”钱大昕对江永不识时务, 盲目宣传西学的评判真可谓一针见血。对于江永的做法和结局, 其弟子戴震看得最为清楚。他推崇江永研究西学的成就, 但在思想上却与保守派站在一边。“其学术地位的迅速确立, 与他在‘西学东渐’的学术变革时期, 适时地顺应了朝廷的文化心态有关。” (7)

师承江永的戴震是乾嘉学术的杰出代表, 可以说江永对戴震日后在学术界的发展影响很大。时代的复杂性“形成了有清一代的种种畸形发展, 它们都成了戴震及其后学的人生命运的路标和学术方向的底蕴” (8) 。戴震在西学的沉寂时期, 以另类的手段来处理“西学中源”的问题, 既切合统治者的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西学以另一种形式得到继续研究和发展, 这一做法在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戴震虽然只是个案, 但却可以折射出大多数传统士大夫在文化碰撞时期的心态。

众所周知, 戴震作为以考据为特长的乾嘉学派的代表, 其印证、考据的能力必有过人之处。“戴氏通过古籍印证、数学考据之法, 由中国历算知识与西域、西洋各种时间记录的比较考证, 颇具理据和说服力。” (9) 对此, 我们可以说无论在音韵、校勘等国内传统知识还是在对待西学方面, 戴震始终坚持把考据作为一种“接受”的手段。

戴震把考据作为接受西学的手段的这种方法并非他的首创, 而是这个时代的风气使然。这一说法可从梁启超处得以证明———“清儒所尊之途径, 实为科学发达之先驱。其本能一蹴即几者, 时代使然耳。” (10) 戴震与其他学者不同的是, 他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以“中学”替换“西学”的特有方式, 使人耳目一新。这种替换不仅仅是戴震简单的把来自西方的科学知识术语换成古籍或经典中的传统术语, 其所反映出来的更深一层次的信息是戴震已经接受了西方的知识并且“为我所用”。笔者认为戴震之所以会用传统语替换西方术语, 其原因有二:要么戴震自己没有意识到自身“虽遍校古经, 然其自著历算书, 则仍宗西法”; (11) 要么就是他清楚只有靠这种方法才能使得自己的学术思想在当时的环境下得以被人接受。

考据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戴震由于早期对西学已经有所了解, 加之对时代现实的清晰认识, 故而戴震坚持用考据的方法来论证西学的合理性, 使得西学能够在乾嘉时期站稳脚跟。在“西学中源”方面, 戴震在天文历算方面所做的工作比较突出。明代开明官员和学者使得整个清朝前期都比较注重天文历算的发展, 戴震受其影响很大。正如梁启超所述:“自明徐光启、李之藻等广译算学、天文、水利诸书, 为欧籍入中国之始, 前清学术颇受其影响, 而范围亦限于天算。” (12) 梁启超甚至认为明末的历算学是中国知识和外国知识的第二次接触碰撞。 (13) 这说明戴震在研究天文历算方面的学术成就可能不仅仅是来自于中国传统知识的优势, 同时也有可能是西方科学知识的影响而造就的。

戴震不仅仅是经学家、哲学家, 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戴震还立足于治经而研治数学, 因而把自然科学和传统经学结合起来。” (14) 这主要从戴震入四库馆后所辑校的各种算书可以看出, 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兵法》、《海岛算经》、《五曹算经》、《数术记遗》等算书。此外, 戴震不仅辑校传统古籍算书, 自己还在算学方面有所著作。正如梁启超所论:“自其中年, 即已成《原象》、《历问》、《历古考》、《策算》、《勾股割圆记》等书。” (15) 值得一提的是在《策算》一书中, 戴震为了区别中国筹算和西洋筹算, 把西洋的筹算改称“策算”。当然戴震在阐释西学时所下的不仅仅是在于改名这种表面功夫而已, 他还通过列举《周易》、《论语》、《考工记》和汉书律历志等经籍中的例子来说明其合理性, 这是戴震最常用且擅长的手段。如“古漏刻之法, 昼夜百刻。每一刻为六十分, 以十分为一小刻, 分隶十二辰, 每一辰八大刻二小刻。梁天监中, 改用九十六刻, 每一辰惟八刻, 始变古法, 旋废不用。今欧逻巴以昼夜为二十四小时, 一小时四刻, 合之凡九十六刻, 盖本于梁天监中所改者耳。” (16) 受“西学中源”思想的影响, 戴震始终相信西方的科学知识起源于中国, 其《与是仲明论学书》云:“中土测天用勾股, 今西人易名三角、八线, 其三角即勾股, 八线即缀术。然而三角之法穷, 必以勾股御之, 用知勾股者, 法之尽备, 名之至当也。” (17) 数学史家钱宝琮也认为戴震所著的《勾股割圆记》、《迎日推策记》等书所叙述的都是西学思想, 但是戴氏却用古人传记文体来论述, 好让读者认为这些思想在中国自古有之。 (18)

综上可见, 戴震虽然坚持“西学中源”说, 但是他并不排斥西学。他的天文、算学、历法等著作, 在唤起人们重视传统学术的同时, 对西学也倾注了大量心血, 并且吸收了西学的一些内容。相对于江永和梅文鼎, 笔者认为“超胜”一词用于此有其合理性。戴震的做法其实是在前期梅文鼎等人“西学中源”的观点上加以实证和深化。徐道彬认为如果梅文鼎的中西融合方法能使中土人士颔首, 那么, 戴震“易以新名, 饰以古义”的自我作古之法, 与朝廷的文化本位思想甚为契合。这既是对西学中源的强调又是超越前人的表现。 (19) 故而乾嘉大家之一的阮元称戴震“盖自有戴氏, 天下学者, 乃不敢轻言算数, 而其道始尊。然而戴氏之功, 又岂在宣城之下哉!” (20) 毋庸置疑, 戴震等坚持“西学中源”思想的乾嘉学者在着力发掘、整理和研究传统天算学以论述西学的合理性时, 也使众多的中国儒士了解到了中国传统科学的优秀成果。乾嘉学者擅长考据, 他们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作为手段去发掘西学在中国古代中的痕迹, 虽然并不是全部乾嘉学者都赞成“西学中源”思想, 但是作为时代的风气, 大部分站在前沿的学者都会认识到西学要想在中国站稳脚跟首先要去掉“异类”的标签。戴震作为乾嘉考据前沿者在把西学纳入中源的过程中, 从天文、算学和历法等方面着手, 经过详细地考究, 找出西学和中学的交接点, 然后转换成传统的术语, 这样西学的“非我族类”的标签便明显削弱了。无疑这有利于化解学界对西学的排斥情绪, 促进西学的传播。

根据当时学者对西学的不同态度, 笔者认为“西学中源”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之间的冲突, 更应该注意到的是当时整个中国的传统观念和西方的科学观念的冲突。这应是“西学中源”产生的根本所在。乾嘉时期的学者谈论西学多以“中源”为凭借, 研究西法也往往脱离不了对中法的陈述, 否则容易被视为崇尚西学太过, 江永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戴震作为乾嘉学派的杰出代表, 面对西学日渐渗透的局面, 他通过考据传统的自然科学如天文、历法、数学等知识, 使得西方的科学思想得以凭借中国传统的外衣在中国觅得一席之地, 其高明之处在于利用考据使得中学中融入了西学的内容。对此, 笔者很赞成梁任公的评价:“戴震全属西洋思想, 而必自谓出孔子”。 (21) 虽然戴震在各学科的考证方法上难免限于保守, 但是其究根穷底的精神却很值得后世学人学习。同时,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经典阐释学的辅助性工具, 训诂、考证等学科日渐兴盛起来。这不仅为现代学术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为现代西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摘要:西学传入后, 明清诸多学者对西学的态度莫衷一是。有些学者主张西学, 有些学者则坚定支持“西学中源”说。乾嘉学派作为当时学坛上颇有建树和影响的学术流派, 其成员对于西学中源的起源和态度也有所异同。戴震作为乾嘉时期有影响力的学者, 他通过考据的方式论述了“西学中源”的合理性, 在支持“西学中源”说的同时也深受西学影响, 通过古籍印证等方式为西学加以中国传统外衣的包装, 为西学谋得一片立足之地。尽管戴震在各学科的考证方法上难免限于保守, 但是其究根穷底的精神却依然值得后世学人学习。

关键词:戴震,西学中源,江永,乾嘉学派

参考文献

[1]刘墨.乾嘉学术十论[M].北京:三联书店, 2006.

[2]江晓原.试论清代“西学中源”说[J].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8, 7 (2) .

[3]刘钝.清初民族思潮的嬗变及其对清代天文数学的影响[J].自然辨证法通讯, 1991 (3) .

[4]徐海松.清初士人与西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0.

[5]王扬宗.康熙、梅文鼎和“西学中源”说[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5.

上一篇:优秀党员表彰大会讲话下一篇:西子湖畔的影的现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