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中体会

2024-04-12

西学中体会(精选6篇)

篇1:西学中体会

西学中体会

尊敬的:

盛夏五月,我参加了医院组织的西学中培训课,不知不觉两个多月已经过去。尽管时光飞逝,中医却已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作为一名西医院校毕业的医生,对于中医我一直知之甚少。来到河南省中医院工作之后,虽然每日接触中医,却因工作繁忙,并不能静下心来去好好了解中医、学习中医,这也一直是我心中一大遗憾。随着医院对西学中学习班的开展进行,不仅弥补了我的遗憾,更让我从内心经历了一次中医的洗礼。

一,思想的转变:中医之不同于西医,于我感触最深之处,在于它的观念。中医观念,是一个中医师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技能,在临床上遇到一种病症,或者某个治疗思路,能从中医的角度去思考,从中医的治法治则去着手,这便是最基本的中医观念。中医的思想源于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凝聚和升华。透过中医,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病症,更多的是一种法,一种道,一种自然万物都在遵守演化的规则。所以我深切的感触到学习中医对我思想上的改变,让我开始感受大自然,感受天人之间微妙的联系和感应,让我觉得人不再是单独的个体,疾病也不仅仅是一个症状、一纸诊断。

二,工作的转变:中医的辨证方法,虽有万千变化,却都因人而定,特别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在这一点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一点,让我在疾病的判断中受益无穷。比如临床上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的时候,我开始试着去改变之前的一些“对症治疗”,会去摸一摸、按一按,问问患者的感受,再问问“得温如何”、“得寒如何”?通过摸、按后患者诉减轻或是加重,可以判断病证的虚实;通过得温与得寒后患者诉舒服或难受,可以判断病证的寒热,这样就从大的方向上对这个病证的诊断有了把握,下一步的治疗也便有了方向性的指导。这些都是中医带给我的珍贵经验。

三,生活的改变:学习中医,让我慢慢感受到中医早已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一日三餐,还是行坐卧眠等等,都倒映着它的身影。而这些发现总能让我受益无穷。比如老人常言:“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是在告诉我们夏天阳气行于上,阴气藏于下,人贪凉睡于石板之上,阴气会随之侵入人体,伤人阳气。又比如在饮食方面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冬天天寒地冻,阳气潜藏,寒性凝滞,人的气机容易受遏,而萝卜恰恰是行气除满之物,能助人恢复气机。而夏天暑湿弥漫,伤于表则郁遏阳气,伤于里则湿热泄泻,所以要用生姜来助阳发散,祛除暑湿。而许多人都觉得夏天应该多吃清凉解毒之物,来对抗暑热。其实按内经的说法:“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因为夏天自然界的阳气充盛,人应该借助于外界阳气的充盛,来补充自己体内的阳气。所以夏天才应该是进补温药、充实人体阳气的好时节。这也是为何会有这么多人出现“空调病”的原因,其实就是人在需要补充阳气的季节,不仅没有好好利用,反而背道而驰,过分贪凉伤及人体阳气。本来夏季人体腠理大开,一者借汗出以排出邪气,二者与外界阳气交通。空调温度过低,寒湿之气随腠理而入,自然就“伤人不浅”了。所以,中医不仅仅教会我如何治病救人,与此同时,还教会了我如何更好的生活。于人于己,皆有所宜,这便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吧。

总之,经过这次的学习,不仅仅提高了我的中医知识水平,增加了我对中医的兴趣,更改变了我的思想观念。我也特别感谢医院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和环境,让我们去接触中医、学习中医、感受中医。这不仅仅是医院对我们“西学中”医生们的关怀,也必将是对中医未来发展所做出的影响深远的贡献。我们定不负院领导所望,发扬祖国传统医学,争取把中医与西医灵活的结合到一起,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为医院增加更丰富的救治方法,为病患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推动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快速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

篇2:西学中体会

看了这一影片,让我有深刻感触,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我们都是生活在地球上地,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行动,但也往往因为我们的行动做得不合理,连累了其他的动物。就像北极熊住的地方,因为人类不合理的行为让北极熊无法生存,母熊养育小熊也非常的辛苦,它们要对恶劣的环境做斗争,看着它们我不禁毛骨悚然,所以我们要合理的生活。

看着一群群的大象为了寻找水源不断的往前走,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孩勇敢的对外做斗争,看着它们那么团结,那么勇敢,它们一起向前走,那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精神啊,我们很多人一群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做不到团结,还会争吵,还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我们都能像大象那样,那他们还会自己有那么多战争吗?肯定没有,所以我们要学会团结!

看着那鸟儿在树林里嘻嘻查查的笑着,那是多那么美好的生活啊,她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着。看着他们快快乐乐的跳跃着,我们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鸟儿那样快乐的生活着,但是我们必须要努力才能在这社会上生存,我们必须作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努力,没有选择的去努力。

篇3:耶稣会士与西学东渐

明清之际, 西方传教士到中国途经大西洋、印度洋, 遥遥几万里。一路上惊涛骇浪, 海盗出没, 吉凶莫测。当船行至赤道两侧的热带时, 常常因为没风而不能前行。烈日当头, 船舱中狭窄拥挤, 热气腾腾, 乘客极易由于中暑而染病。一旦一人染病, 便立即蔓延到他人, 于是船上瘟疫流行, 死者枕藉。据统计, 在17世纪的一百年中, 耶稣会派往东方的传教士, 有一半多死在了路途之中。1618年, 22人出欧洲出发, 生抵澳门的仅8人;1644年, 出发时6人, 到达目的地的只有2人;1656年, 动身时9人, 其中的5人悲惨地葬身鱼腹;1657年, 17人辞家东来, 竟有12人半途中撒手尘寰;1674年, 上船时13人, 下船时只剩下孤零零地3人了。

西方传教士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来到中国之后, 首先碰到的棘手问题是如何打开中国的大门并在中国定居。明万历年间和清顺治十一年, 俄罗斯两次遣史来华都无功而返。要打开中国这扇紧闭的大门真是比登天还要难, 首先使中国国门有所松动的也是耶稣会士。当时西方多数人认为“没有士兵的介入而希望进入中国, 就等于尝试着去登上月球”, 但很快“现在每一个人都知道, 即使是月球也是可以到达的, 那只是一个方法的问题”。这个方法主要就是“适应政策”。耶稣会士用以打破中国禁闭国门和森严法律的“武器”不是舰队枪炮而是使当时先进知识分子折服的《几何原本》和《万国地图》, 是吸引不学无术的万历皇帝的自鸣钟。1601年, 利玛窦进入北京, 并将明王朝延续了200年“不准外国人在京居住”的法律打开了一个缺口, 获得了在北京的长期居住权, 甚至破例享受到类似正是官员的俸禄待遇。尤为重要的是, 尽管没有得到皇帝批准传教的正式文书, 但却得到了事实上的默许。

自此, 耶稣会士终于在中国站住了脚跟。诚然, 耶稣会士来华的动力是传播福音, 但在“重其学不重其教”的中国, 他们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只能是放在与西学东渐有关的工作上。如康熙五十八年来华的宋君荣自称“宁愿作受洗, 聆告解, 授圣体, 尤其劝化教外人入教之事也”, 实际从事的却是“以数种天文测验报告研究院员, 并以中国史书与旧天文学之最要而最奇之事报告其他学者”。

据统计, “在200年时间里, 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共有456人。他们大多成为御用数学家、地理学家、画家或者园林设计家, ……出版了成百上千部中文著作”。“明清之际西洋科学输入我国, 其输入之介绍人为天主教之耶稣会士, 其最著名者为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艾儒略等……其输之科学, 有天文、历算、地舆、炮铳、水利及格物致知之学。”下面, 录要耶稣会士中传播西学较为重要之人物及其简要情况。

从上简表不难见出耶稣会士在西学东渐中涉及范围之广, 下面仅就天文, 地舆两方面谈谈。

“1582年, 利玛窦以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的身份来华, 受到了中国人的尊敬。他第一个在北京担任了御用天文学家, 参与了修订中国的历法的工作, 为以后一系列耶稣会士开辟了这一席位。”利玛窦之后的南怀仁更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主管钦天鉴的洋人官员。从此, 钦天鉴几乎成了学贯中西的耶稣会士的固有领地, 南怀仁、闵明我、庞嘉宾、纪理安、戴进贤、刘松龄、鲍友管、傅作霖、高慎思、安国宁、索德超、汤士选、李拱辰、福多明我等等, 如同接力赛, 一人接一人相继主持钦天鉴超过250年, 谱写了中西科学文化交流的灿烂篇章。此外, 耶稣会士还制造了各种用于天文观测地仪器, 如汤若望制造的天体仪、星高机、日晷, 南怀仁制造的天球仪、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纪限仪、象仪, 并进行了在当时甚为精确地实地观测。

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的天文学有六点贡献:第一, 欧洲预报日、月食的方法远比中国传统经验的方法要好;第二, 传教士们带来了用几何分析法来解释行星运动的明确说明;第三, 在日晷计时和星盘的体视投影方面, 应用了欧几里德几何学;第四, 介绍了地圆学说;第五, 使16世纪新代数学能为中国人所利用;第六, 带来了仪器制造、刻度、测微螺旋以及诸如此类的欧洲新技术。

地舆方面, 我国“元、明间人犹未究心于地理, 至利玛窦等来, 而后知有五大洲及地球居于天中之说。艾儒略着《职外方说》, 描图专说, 是为吾国之有五洲万国地志之始, 而清康熙中各教士测绘全国舆图, 尤有功于吾国焉。”这里提到了“尤有功于吾国焉”则不得不说康熙年间完成的《皇舆全览图》以及乾隆年间补充了回疆、蒙古地图而完成的《钦定皇舆西域图志》。这项工程浩大的全国地图测绘工作, 第一次用西方先进的测绘方法绘制了全国地图, 它是康乾盛世的一大代表。西方传教士风餐露宿, 出没于人迹罕至的地方, 有的甚至不甚殉职。 (3) 这些地图的绘制, 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不失其现实意义,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它证明了最晚不迟于康乾, 西藏和新疆等地已纳入中国的版图, 是中央政府有效控制的领土。这对于当下中外分裂主义者无疑是一记迎头痛击。当时的西方传教士岂无功于我中华?更不必论《尼布楚条约》签订过程中徐日升、张诚的贡献。

上面提到的西方传教士中几尽为耶稣会士, 可以说, 明末清初, 中国传教区基本上是耶稣会的天下。这“既因为他们在明末士人间与清初宫廷里的影响是其他修会成员所无可比拟的, 也因为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人数、活动范围、传教成果难为其他修会企及。……其他修会即使合为一个整体, 其实力也稍逊风骚, 若析而论之, 更无法与耶稣会抗衡。”但由于种种原因, 1773年, 罗马教皇下令解散耶稣会, 1774年, 教皇敕令传到中国, 中国的耶稣会士传教区就此成为历史。

自康熙至乾隆, 禁教日严。乾隆十二年 (1747年) , 地方官捕拿了四名赴陕西传教的教士, 并查获了一份教会颁发的任命书。外国人在中国领土上划分辖区, 任命“官员”, 这使当地政府官员大为震惊。奏折送到乾隆案上也使皇帝异常震惊, 他怀疑这是西洋人勾结内地回部阴谋造反。为防止外国传教士继续混入内地, 乾隆颁布圣旨, 严查海口。乾隆五十七年 (1792年) , 英国遣使来华, “一方面给乾隆庆祝八十大寿, 一方面提出了包括开放口岸、发展贸易、减免进口税、允许使团驻京、允许传教士传教、租占一小岛储货等一系列合理与不合理交织在一起的多项条件。乾隆皇帝则从捍卫主权与“闭关自守”的正确与不正确交织在一起的立场出发全部拒绝了英王的请求。使中国再一次与打开国门, 和世界同步发展的机遇失之交臂。”“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之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此外, 当时之中国具有牢固的封建政治、经济结构和文化传统, 因其历史惯性作用, 近代化道路必然超常的艰难和迟缓。

篇4:在磨炼中体会成长

最美风景

下午1:40第一节课,是特岗教师李婧的四年级英语课,主要讲授“时间的询问与表述”。只见她淡定自若,娴熟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学生对答踊跃,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第二节,是一年级的语文识字课。教师历改始终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年段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入情入境地开展教学,扎扎实实地引领孩子们识字、写字、组词,并随时走下讲台纠正学生的坐姿与书写习惯。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活而有序。两位老师教态大方,发音纯正,讲授与操练交替进行,过渡自然,环环相扣,灵动激情,让人印象深刻。

之后,是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原本鸦雀无声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200余名学生仿佛在瞬间撒遍了楼前的各个角落,而全校15名教职员工此时也“倾巢出动”。打腰鼓的、吹口风琴的、转呼啦圈的、跳花样绳的、做篮球操的……每个项目均有一位教师统领,自成方队,有序进行。刘校长不无自豪地介绍说:“咱校的大课间活动已坚持多年,每个项目都是根据教师不同的特长设定。”他指了指前方正在施工的一大片荒地:“等学校的运动场建好后,我们还会推出更多的大课间活动项目,让更多的师生分享快乐幸福。”我发现,在操场上“指点江山”的,除了三位年轻的特岗女教师,几乎是清一色的中老年男性教师,难怪她们被称之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终于,在各自安顿好学生之后,她们青春四溢、笑意盈盈地坐在我的面前。随着交谈的不断深入,她们的生活轨迹在我的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历改,201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同年来到韩旺小学,教一年级语文,并兼任班主任。与她同年来校的李婧,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英语系,主要担任四个年级的英语教学。半年前才分配来校的新乡学院美术专业毕业生赵倩,目前负责一年级数学教学,并兼授全校的美术课。

收获成长

聊到自己的特岗教师生活,“孤独”“责任”是她们默契度最高的词语。历改回忆说,刚到学校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加上远离亲人、生活单调带来的孤独感以及跨专业教学带来的不适应,尽管已有思想准备,但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心理落差。由于韩旺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200余名学生有190人寄宿,其中留守儿童40余人。多年来,学校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并因治理有方、效果显著,被授予“河南省示范留守流动儿童之家”。但对教师而言,这不仅是个荣誉,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平时,她们不仅要搞好教学,还要投入相当多的精力与时间参与到寄宿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的管理之中。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7点钟从督促学生起床吃早餐开始,一直到晚上8:20查完寝室,一天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可以说,除了上课,陪学生吃、住、上早晚自习,身兼数职已经成为她们生活的常态。历改说,有一次,班上一位学生生病,大小便弄脏了棉裤,打电话给家长,家长迟迟赶不到。她就把这位学生领到宿舍,洗净棉裤并烤干给学生穿上。这对一个尚未婚育的女性来说确非易事。听李婧谈起,她和历改原来嗓音清亮高亢,但半年过后都变得嘶哑起来,失声也是常有的事。历改笑着说:“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经历,让我明白了教师责任的重大,也让我变得更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

与历改的感性、细腻略有不同,李婧的成长似乎更多地来自她对教学中一些细节的捕捉。有一次期末考试出现一道选择题,只要听说过《愤怒的小鸟》这款风靡全球的电子游戏,就可轻而易举地找出答案。但她的学生几乎无人答对。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她认为这正体现出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其实,乡村的孩子也很聪明,只是因为成长条件的不足,导致他们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上英语课时,很多学生甚至都不知道‘汉堡包和‘平安夜。今后我会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拓展和延伸,我有责任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

一直在旁边聆听很少插话的赵倩,眸子明亮清澈,看起来更像一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我问她来当特岗教师有什么感受?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很幸运!很幸福!”可谁能想到,当初她是由妈妈陪着来学校报到的,上厕所也必须有人相伴,看到暮色中的群山还会害怕……就是这样一个娇弱的姑娘,半年后不仅适应了独处,还独当一面地承担了多项工作。当她向我介绍教学楼两侧由她绘制的巨幅壁画时,一脸的灿烂和自豪!

不忘初心

显然,三位城市姑娘已经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半年前,她们与学生一起搬进了新的宿舍楼,每个人都拥有了一间带卫生间的“闺房”。为此,她们心怀感恩。她们一再强调:正是因为有学校领导细致入微的关爱与支持、老教师们无私奉献的感召与言传身教、孩子们及当地乡亲于无声处的温暖,才让她们很快调整了自己,实现了自我觉醒与专业成长。因为没有更多的业余文化生活,反而让她们静下心来,抽空读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刊,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及教师生活。她们告诉我:当了两年特岗教师,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择偶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谈及未来的打算,她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当一名教师一直是她们的梦想。在韩旺小学的这段时间,她们参加了不少市教育局组织的师德教育主题活动以及经常性的岗位培训,也近距离地观摩过一些名师的课,这些不仅使她们更加领悟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也让她们意识到自己与名师大家的差距。将来,无论是留下还是另有选择,她们一定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情怀,内外兼修,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与技能,做一名让家长和学生满意的好教师。

【后记】

篇5:从磨砺中体会成长

我们不要害怕困难,相反的我们要毫不畏惧的面对它,我们要在磨砺中体会成长。 当时老师宣布要去上海时,说实话,全班都震惊了,接着就是欢呼和鼓掌声,我也不例外整天想着上海,甚至在出发的前一个晚上都没睡好觉,满心欢喜的期待这次的旅行。 其实 从长春到上海 ,让我知道了天外有天,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差距,,同时也让我体会了团队坚不可摧的力量,更让我明白了友情的真谛与难能可贵。 记得在上海的那几天,领略到了大都市的风采,同时也体会到了上海科技的迅速发展,都令我赞叹不已。还记得在东方绿洲时,因为木板床太硬而睡不好,因为饭不合口而不想吃,因为教官太严厉而不由的嘟起了嘴……都让我对这个军事化管理的东方绿洲产生了不好的情绪,可慢慢的,我却爱上了这个让我失望的地方。每天虽然很辛苦的练习着,可是心里却很开心,木板床虽然很硬,可是却能让我们睡得好,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直到要离开时才发现,心里竟有一丝丝的不舍。

东方绿洲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过“勇敢者之路”,刚开始看到网绳太高,而迟疑了一下,但令我经讶是,并没有哪一名同学因为害怕而放弃,我在心里面说“就算失败,也要勇敢的走下去”,结果,我竟然比别的同学都快,让我明白了其实成功与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走,如果你昂首挺胸的走,你就会是哪个胜利者。其实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一遇到困难,你便垂头丧气,说要退出,那么你就会一直都是一个失败者,相反,有困难时我们坚持自己的决定,对自己有信心,那么我相信,你一定是笑到最后的人。

篇6:在和谐中体会快乐作文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一些矛盾,也许是因为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是因为你一个小小的举动。在你身边的人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办呢?在一次作文班的室外课上,那两名同学发生矛盾的事情使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还有十分钟就开始玩‘攻城’,大家好好准备!”杨老师挂着扩音器说,大家头也不抬地分配着工作。我、胡桉榕和杨老师是裁判。十分钟到了杨老师让同学们各自站好了位置,“嘘—.”,哨声响了,大家开始紧张起来,差点儿找不到自己的位置。a城第一个出城的是一个男孩儿,只见他左看看,右看看,趁大家不注意,就投机取巧,不按规定的路线,一脚跨进了b城。b城的守城员发现了,皱了皱眉头,马上走了过去,二话不说,用手使劲推了他一把,把男孩儿推得连连退了好几步。a城的男孩儿大声吼道:“你干什么?干嘛推我?”守城员不服气了,“你犯规了,不能从这走!要从那儿走!”说着,他用手指了指规定的路线。男孩倔强地说:“我就要往这走,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守城员被激怒了,他涨红了脸,举起了他那满头大的拳头,我被吓了一跳,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就看见杨老师连忙冲过去拉开了他们。他俩都气得直吐气,用愤怒的眼神瞪着对方,似乎面对的是自己最痛恨的仇人。就在矛盾继续升温的时候,之间胡桉榕摇了摇头,大步走到两人中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别吵了!a城选手,你没有遵守游戏规则,我要严厉地批评你,而b城选手,你也不该出手伤人。你们都有错,大家在一起,要和谐相处,要学会宽容和忍让。”听了胡桉榕的.话,刚才还气势汹汹的两个男孩儿露出了羞愧的神情。胡桉榕看了看他们的样子,趁机拉起了起了他们的手,“握手言和吧!同学们都等着你们呢!”。一场矛盾就这样化解开了,笑容又重新回到了他俩的脸上,在一旁不露声色的杨老师也满意地点了点头。大家又开心投入到游戏当中去......

上一篇:让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下一篇:学生习作:难忘那慈爱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