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学案苏科版

2024-04-27

八年级物理学案苏科版(精选8篇)

篇1:八年级物理学案苏科版

第2节 乐音的特征-音色

[学习目标] 通过事例感受声音的不同,知道乐音有响度、音调、音色三特征 [活动方案] 活动一 自主复习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什么叫声源?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m/s?为什么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什么叫响度?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4.什么叫音调?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二 检测与交流

1.女同学的声音比男同学的尖,这是指声音的特征中的___________。

2.大合唱时,有同学说:“这么高的音我顶不上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高,大合唱的声音比独唱的声音高,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大。3.如右图,轻轻敲鼓,鼓面上小沙粒跳得较_____(选填“高”或“低”),_____(选填“响”或“弱”),鼓面振动的幅度较_____,其能______,用力敲鼓,鼓面振动幅度较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较能量也较_______。

4.某一位男低音歌唱时声带每秒振动60次,则歌声的频率为_____HZ,另一位女高音歌声的频率为2500HZ,则她此时声带每秒振动_____次,他们一起合唱,我们听起来男歌手的音调较_______。仅凭此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谁的声音更响些。()5.威风锣鼓震天响,声音传远方,这是由于鼓皮振动的

A.音调高 B.频率高 C.振幅大 D.振动快

()6.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

鼓声较量也较_____,其 1 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D.其它特征()7.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几个按钮,如图所示,其中控制响度大小的是

活动二 辨别由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游戏 听听我是谁? 一位同学发声,另一位同学猜猜他(她)是谁?

2.听一段音乐,说一说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3.思考:我们凭声音的什么特征辨别出熟人的声音?凭什么辨别出乐器?

4.乐音是由声源如何产生的?乐音由哪三个特征?

5.不同的声源,为什么音色不同?

[检测反馈]()1.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2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3.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的声音是由 产生的,靠 传播过来的,“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 相似。4.科学探究

(一)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1)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听到的第一次比第二次的音调_______些。

(2)如下图,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各划一次,则听到的第一次比第二次的音调_______些。【巩固提升】

1.声音的三个特征为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与振幅有关的是_________,与频率有关的是________。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不同。

2.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打击一下,另一同学在另一端能听到_____次打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_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传来的。

3.很多人喜欢听宋祖英唱的民歌,只要听到广播播放她的歌声就能知道这是宋祖英唱的,他们是根据声音的__ ___来分辨的。

4.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

()5.“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能判断来的熟人是谁,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音调()7.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同

()8.“超女”全国决赛亚军谭维维,是一位爱自贡、爱家乡的优秀歌手,她的妈妈每当从收音机中收听到谭维维演唱的歌曲时,根据歌声立刻就能判断出是女儿维维在演唱。妈妈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来判断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歌词()9.如图、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声音不是外婆的

声音,是根据声音的什么来判断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歌词

()10.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11.如图所示,图片显示研究的问题不同的是

A B C D 4

篇2:八年级物理学案苏科版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教学重点:

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工具。

教学难点: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资源:一架托盘天平、一只烧杯、小冰块、橡皮泥一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辅以直观演示和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找两名同学到讲台前,让他们同时跑向教室后面,其他同学观察并比较谁跑的快。再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直接对照课本图5-17、5-18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呢?(由此引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

三、新授:

1、质量的概念

引导讨论

⑴一根铁钉与一枚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

⑵大胖子同学与小瘦子同学在肢体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⑶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

讨论:(1)

相同之处:都是铁造的

不同之外: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重量不同;用途不同;所用的铁的量不同??讨论(2)

相同之处:都是肌肉骨胳等构成

不同之处:体重不同;体形不同;胖子比瘦子具有的物质多??

讨论(3)

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板书:(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单位

⑴由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去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

⑵引导学生列举熟悉的质量单位。在此基础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⑶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板书: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说明: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⑷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一只苹果的质量250

你身体的质量50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200

方便面里佐料的质量5

一只鸡蛋的质量50

一头大象的质量2。

⑸练习:

(1)熟记换算关系。

(2)进行单位换算

一头鲸的质量约为1.5×105Kg=______t

一枚药片质量约为5×10-4Kg=____mg

3、质量的测量

⑴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的测量工具。

⑵杆秤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直沿用至今,几乎家家都有。另外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磅秤、电子秤、天平??

⑶板书:实验室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⑷指导学生观察托盘天平对照插图6-1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出示幻灯片)

⑸指导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

⑹演示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⑺突出要点:

①在称量质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③称量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④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所表示的质量

4、探究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⑴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天平测量自带的橡皮泥的`质量。巡视操作情况,及时纠正操作错误。

⑵指导学生借助烧杯测量冰及其化成水后的质量。

方法:先容器质量,然后再测共同质量,共同质量减去容器质量

等于被测对象的质量。

说明:加热时间长同学们可能会得出水的质量比冰的质量少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⑶总结实验结果: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其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讨论:杨利伟带到太空中去的某仪器在地上和太空中质量有没有变化?

四、课堂小结:

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苏科版八年级下物理教案)的强度,再声源处加防护罩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城市内种树,修隔音墙等.

(3)在人耳处减弱.如戴上防噪声耳塞,用双手捂住耳孔等.

5.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Hz---0Hz

6.超声波

(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2)性质: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传播距离远.

(3)用途:超声波的声呐测距、超声成像、超声测速(多普勒效应)、超声清洗、超声焊接及超声碎石.

7.次声波

(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用途: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8.课堂练习: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声源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人们在某些场合_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人们把_____________称作“隐形杀手”,这是因为它影响人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外,还会损害人的______________,使人产生头痛,____________力哀退等神经哀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__________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3)现代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城市_______________的主要项目之一。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不同环境的__________。

(4)对噪声污染的治理,主要是消除或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分别是控制___________,阻断_________,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B在家里,几位同学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不是噪声

C与环境需要不相符合的声音都是噪声D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6)下列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音乐会里的钢琴声B节目的焰火鞭炮声

C指甲在钢板上划过的声音D郊游时,树林里的鸟鸣声

(7)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装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

C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D在声音传播途中植树造林

(8)声音频率____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____________的声音叫次声波。

(9)利用声呐测距时,需要知道__________________,需测出______________,从而测算出该物体所处的位置。

(10)根据人耳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通过实践活动,大喊一声,自己听到回声,猜一猜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根据你的猜测,设想如何才听到回声?

四.布置作业

篇3:八年级物理学案苏科版

课前播放:奥运宣传片;广东亚运会4x100m接力赛中国男子冠军镜头。(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运动话题上)

师:请你描述一些常见的物体运动的例子。(启动学生发散思维)

生:潮起潮落、日出日落、汽车行驶、水的流动、人登楼梯。

师:很好,同学们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运动事例。(呈现画面,丰富运动现象的实例)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看得见的,以及眼睛看不出来的微观粒子到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世界是运动的。(板书)

二、思考教学重点,启迪学生思维

师:(老师在走动) 老师的状态是运动还是静止?为什么?(一问)

生:运动的。相对讲台位置变了。

师:现在同学们坐在位子上,你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二问)

生1:我是静止的。相对于座位位置没变。

生2:也可以说我是运动的,我在呼吸、血液在流动。(充分暴露学生的想法,畅所欲言)

生3:可以说我是运动的,因为整个地球都在运动,我们就是运动的。

师: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呼吸、血液流动,这些运动是生理运动,生命体的运动特质。物理上讲的是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言。

师: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实际上,我们习惯选择另一个物体做参照。这个物体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参照物。比较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改变,不变是静止,改变则是运动。(生成并板书运动、静止、参照物概念)

请同学分析:书本图5-38,以地板为参照物 , 运动员是__________ 的 , 因为_________; 墙是________的 , 因为_________________。(养成由物说理的习惯,不要想当然)

强调:一要确定研究对象,二要选择参照物,三要比较位置是否改变,再得出结论。

捕捉学生的说法,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距离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位置”能否改为“距离”呢?教师即兴演示,分别站在离讲台距离相等的不同位置,属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可见概念中的“位置”不能说成“距离”。

三、思考教学难点,打开学生思路

(图5-37)小明与小华的说法。小明说:火车根本就没动;小华说火车终于动起来了。你支持谁的观点?理由是什么?

生1(小明派):相对于站台,火车不动。

生2(小华派):相对于已开行列车,火车运动,各有道理,都是对的。

生3:我也认为小明对的。

师:小明的观点是大家支持的。小华的观点到底对不对?选择已开动火车作为参照物,也是可以的,一旦选择就假定不动,研究的火车相对它来说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被认为是运动的,这是相对运动。

师:同学们还有问题吗?(看到一个学生的眼神还是茫然)请这位同学说说。(三问)

生:我觉得火车就是静止的,怎么又变成是相对运动的呢?

师:(创设坐在行驶的汽车里观察车外风景的视频情境,帮助突破难点)你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车外的树木是怎样的?(四问)

生:向后退的。

师:什么原因?(五问)

……原来向前运动的汽车也可以做参照物,树相对运动的汽车位置改变了,就是运动的,这就是相对运动。(学生有所感悟)

师:如果你是一位导演,要拍摄孙悟空在崇山峻岭中腾云驾雾(提供两个对象的图片),你怎样处理?……(六问)

在前面的教学片断中,“一问”和“二问”属于学生基于认知基础就能回答的问题;“三问”属于留出时间让学生说出此时心理感悟的问题,通过“三问”,教学活动顺利过渡到“相对性”这一重、难点上;通过创设情境提出“四问”,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原来脑海中静止的物体变运动的了)“五问”属于追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抓住运动“相对性”的本质———参照物的选取,学生通过对“六问”的回答,运用运动的相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师生继续上面的话题,分析实例生成结论:

1同一个物体,选取参照物不同,结果往往不一样。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相对运动,相对静止。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可以是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旦作为参照物就假定不动。

3一般默认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平时我们说:“我们静坐在位子上”“汽车开了”“火箭发射了”,却没有把参照物说出来,但是大家都听得懂,不混淆。那是为什么呢?原来,通常我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4今天讲到运动静止的相对性,所选参照物不是默认的地面或上面静止物体,又出现了参照物本身是相对地面是运动的,这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5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四、思考学生盲点,生长学生思绪

1.请同学说说,你站在商场中自动电梯上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投影商场自动电梯运行场景)

生1:我是运动的,理由是相对于商场中的柱子,位置发生改变。(相对运动)

生2:我是静止的,理由是相对于脚下的电梯板。(相对静止)

生3:相对于旁边站着的人,我也是静止的,与参照物间位置不变。(相对静止)

师:若我感觉商场中的吊灯是静止的,以什么做参照物?

生:地面。

师:若我感觉商场中的吊灯是运动的,是以什么做参照物?

生:站在运动电梯上的人。

进一步理解运动静止的相对性。

2.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由课本图5-39讨论,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认__________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为参照物的。

3.试请学生举例古诗词中蕴含的有关运动相对性的知识。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思考学习趣点,激活学生思想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运动的相对性,能不能举些相对静止、相对运动的应用实例?

生1:传输带上传输的物品,相对传输带是静止的。

生2:风筝放飞,与空气间是相对运动。

师:现代社会,运动的相对性,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风洞中的飞机模型、空中加油、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等。(图片显示)

本课重点———运动的相对性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运用。

【课堂思考】

1.情景题:乘客坐在行使的车里,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树木怎么感觉是向北运动的?我的车向哪里运动?看到旁边一辆车向南运动,旁边的车到底向哪里运动?

2.若要救出车厢里的人,而车不能停下来怎么办?(生命时速镜头)

课堂小结(学生略)

结语:整个自然界,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物理上讲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而言。所以运动有相对性,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可能是不一样的。

同学们的成绩好差也是相对的,暂时落后,不要看不起自己,可以选取自己心目中的参照物———榜样和目标,向前走,不停步,争取某一方面赶上或超过他!

【教学思考】

学生已经知道平时生活中所指的运动与静止,但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参照物”概念,这是学习的重点。若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学生容易领会。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特别是选择“相对于地面本身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参照物”,来判定其他物体的相对运动、相对静止,这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在上课之前,教师就要搞清如下问题:为什么要上这堂课?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认知难点在哪里?这堂课除了知识之外,还能让学生得到些什么?如果教师树立了这样的目标与问题意识,那么就能更好地促进旧知向新知的思维建构。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思维过程来提升的,思维过程离不开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质疑、分析或推理,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问题应具备针对性、层次性、挑战性、开放性,引发学生养成持续学习、思考的习惯,物理思维训练的意义就在于此。思:物理教学的核心!

链接

心理教育的“蓝海行动工程”

滕玉英

1.设置合理的校本课程。我们将心理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 ,先后组织编写了《心理教育辅导》《心海导航》《青春解码》《心灵之旅》等10多本心理教育校本教材,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育丰沃宽厚的生长点。我们在初一、初二年级每周专门开设了一节心理教育课,由专任教师讲授。2.展开深入的科研探索。为使心理教育进入科学化的轨道,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把国家级“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构建与操作要素的实验与研究”确立为全校的科研主课题,“十五”期间又开发了南通市级重点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学科教学中介入互动实践研究”,心理教育科研探索为我校心理教育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3.配置强大的师资力量。选出具有知心姐姐形象的教师作为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同时,引进南京师大心理学研究生充实专业队伍。此外,由专职心理教师对全体班主任和部分学科教师进行辅导,并聘请他们为兼职心理辅导员。

篇4: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梳理

第11章是《简单机械和功》,这一章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功——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本章共编排了七个学生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在“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关于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杠杆要保持静止即平衡,而杠杆倾斜是因为杠杆自重的影响,为了忽略重力的影响就要使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调节平衡螺母实质是调节重心的位置。而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要肯定这种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讨论得出此操作不方便的原因,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在实验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力臂,实质是改变力臂的位置,使力臂在杠杆上,这一例同样也不方便测力臂。

“再探动滑轮”应围绕“为何探?探什么?如何探?”的思路展开。为何探——明确实验目的,用动滑轮能不能省功;探什么——测量拉力做的功与滑轮对钩码做的功并比较大小;如何探——改变物重,改变滑轮重。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出,滑轮不能省功,但是可以少做一些功,从而逐步树立学生利用机械做功总存在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思想,为机械效率的教学做了铺垫。

学生在做有关机械效率的题目时,常常分不清哪个是有用功,哪个是总功。关键在于学生对有用功的认识不足。在这里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水桶里带上了一些水,在这种情况中有用功与额外功又分别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有用功是做功的目的,加深了学生对有用功与额外功的认识。

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的编写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的一条是以现代交通工具——汽车为载体来引入,先后介绍了机械能、内能及其相互转化,以及燃料的热值、内燃机等知识。暗的一条线索是以能量的概念展开,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前面学习的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分别对应着机械能和内能,而且每种形式的能量并不是孤立的,是可以相互转化(如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或转移(如内能的转移)的。

在本章的探究活动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如“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模拟打桩”“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等问题时都用到这种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过,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

观察单摆与滚摆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同时渗透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思想观点。后面所例举的实例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动能与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观点来分析,并认识到能量转化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特性的实验中,对于用加热时间来控制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难以理解,往往会答成控制升高的温度来控制吸收的热量。虽然在信息快递中明确指出“如果加热方法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热量相同”,但仍然比较抽象。这里不防举一个形象的例子:用相同水流大小的龙头向不同的柱形容器中放水,能不能根据水位的高低来判断容器中水量的多少呢?显然是不行的,容器的底面积不同,而相同的水流量,只要控制放水时间相同就说明容器中的水量相等。

第13章《电路初探》是探究电路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第14章是研究电路的“交通规则”——欧姆定律,第15章是探究电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关系,从现象到规律,从定性到定量,层层递进,在探究过程的体验中逐步深化学生对电的认识和理解。

在“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活动中需强调不允许发生电源短路的情况,在此前提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放手发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求学生把自己成功的连接方式用电路图表示出来,利用投影进行交流、分析、归纳得出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弹簧测力计、温度计、刻度尺的读数技能迁移到电表的读数上来。同时也要注意到它们的不同之处:中学物理实验中所用电表的准确度级别较低,不需要对电流、电压值进行估读。由于电表是双量程的,要看清电表使用的是哪两个接线柱,从而确定量程。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双量程电表,所以电流表的读数是一个难点,可以借助动画来训练读数。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引导下学生动手、动脑的生动活泼的探究过程。本实验也是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由于学生有前一节课探究的经验,教材将整个探究过程留给学生自行完成,只提供了实验中需记录的数据表格。

篇5: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光是沿传播的。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3、作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进行新课:

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

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

③能得出什么结论?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现象:水面成像……(可详细讲解)

3、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讨论:水银面起什么作用?窗户上的玻璃能否成像?如何成像?

4、球面镜:

(1)、凸面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用作观后镜。成什么像?

(2)、凹面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车头灯……成什么像?

学生讨论:球面镜的应用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本节内容。

完成课本后习题。

写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篇6: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3.不同物体的传声效果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的速度(固>液>气)。

5.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6.声音是一种波(科学上用类比法研究声波),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7.声波是具有能量的(声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

8.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由表格知,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和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单位是分贝,用字母表示为dB)

2.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3.影响人听到响度的因素:○1声源振幅的大小 ○2距离声源远近

4.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音调的影响因素:振动的频率。

6.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用字母表示为Hz)。

7.一般情况下,声源质量越大,发出的音调越低。

8.声音的品质叫做音品(音色)。

9.音色的影响因素:声源本身的材料、结构、发生方式等。

本节注意点:○1响度小,声源振幅不一定小,还可能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音调不变;

○3听音调可以判断机器是否损坏,瓷器是否完好、瓜果是否成熟;

○4一部分乐器是空气柱振动而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乐音与噪音

1.从生活角度来说,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噪音。

2.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波形有规律的声音叫做乐音;波形杂乱无章的声音叫做噪音。

3.噪声来源:○1工业噪声 ○2交通噪声 ○3生活噪声

4.噪声的危害:噪声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还会损害人的听力,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5.控制噪声的途径:○1声源处 ○2传播途中 ○3人耳处

6.控制噪声的方法:○1消声 ○2吸声 ○3隔声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即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超声波特点:○1定向性好 ○2穿透力强 ○3易于集中能量

4.次声波特点:○1传得很远 ○2容易绕过障碍物 ○3无孔不入

5.超声波应用:○1声纳系统 ○2B超 ○3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4超声波清洗仪

6.次声波应用:○1预测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 ○2核爆炸、火箭发射等 ○3次声武器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3.温度计的构造:①装酒精、没有或水银的玻璃泡②玻璃外壳③毛细管④刻度

4.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5.摄氏温标是摄尔西斯制定,单位是摄氏度(℃)

6.量程:测量范围。

7.分度值:最小刻度所代表的数值。

8.摄氏温标的分度方法: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份。每份为1℃。

9.测量方法:

(1)会选:使用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会放: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会读:待液面稳定后;立即读数,且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现应与被测物体持平。

(4)会记:记录数值且带上单位。

10.体温计

(1)构造特点:①有一个细的弯曲的缩口 ②外表呈三棱柱状具有放大作用

(2)①量程:35℃——42℃ ②分度值:0.1℃

(3)使用:使用前应该甩几下,且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4.蒸发速度的影响因素:①液体温度(越高越快)②液体表面积(越大越快)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5.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液体的沸点。

7.液体沸腾需要吸热,且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8.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放热。

(1)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秒表

(2)节省时间的方案:①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 ②加大气压(如:加盖子)③少放水

(3)实验现象:①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声音较大,气泡很少,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到小;②沸腾时温度不变,声音较小,气泡变多,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到大,直至破裂。

(4)气压高,沸点就高,反之,气压低,沸点就低。

(5)改变气压的方法:①密封口部(加大气压)②抽气(减小气压)

(6)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过程中放热。

(7)液化方法: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冰、食用盐、石墨、水晶)。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4.晶体熔化特点:①温度不变 ②不断吸热

5.晶体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 ②继续吸热

6.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橡胶、塑料、沥青)。

7.非晶体熔化特点:熔化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8.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9.晶体溶液凝固特点: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10.晶体溶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11.晶体溶液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1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3.非晶体溶液凝固特点: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升华和凝华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物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三章 光现象

光的色彩 颜色

1.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闪电、发光的水母)和人造光源(打开的电灯、燃烧的光源);月亮、行星、卫星、珍珠宝石、镜子都不是光源。

3.白光是由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4.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其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其反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任何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5.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红外线。

2.红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3.紫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紫外线。

4.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且能够消毒杀菌。

5.地球上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6.红外线应用:拍片诊断、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望远镜、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摄像仪、电视遥控器、响尾蛇导弹

7.紫外线应用:消毒碗柜、验钞机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用一根带箭头的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这条直线叫做光线(光线只是一种假想)。

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手影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且所成像与小孔形状无关)。

4.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每秒通过的路程相当于7.5个赤道。

1.表面是平的、光滑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能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虚像;相反,能看见且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实像。

3.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实物大小相等、像和实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实物左右相反、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4.平面镜成像应用:利用平面镜成像(梳妆、舞蹈演员用平面镜纠正姿态)、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潜望镜)。

5.平面镜危害: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夜间行使的车辆内部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视线。

6.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7.凹面镜应用:点燃圣火的装臵、太阳灶、车灯的反光罩、探照灯、人造小月亮。

8.凸面镜应用:街头的反光镜、汽车的观后镜。

光的反射

1.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过入射点且垂直与反射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4.在所有光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5.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表面平滑的物体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和漫反射(一束光射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上,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

6.无论什么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光反射的应用:角反射器、反射式望远镜、光导纤维、潜望镜。

8.光的作用:看见物体、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如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发现,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斜射如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3.光折射时速度发生改变。

4.折射时看到的像是虚像,且虚像总是在实像的正上方。透镜

1.透镜分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3.凸透镜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4.凹透镜

5.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叫焦点,凹透镜有两个焦点。

6.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过焦点或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7.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不发生改变;若入射光线和焦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u),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相距(V)。

① 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② 像的移动方向和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一致。

③ 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像大小不变,亮度变暗。

④ 成像时实像总是倒立的,而虚像总是正立的。

⑤ u>f时,物距增大,相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相距增大,像变大,u<f时,物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减小,像变小。

⑥ 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物距小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物距等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⑦ f2f时,物体的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光圈、快门、暗盒。

2.照相机工作原理: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4.晶状体上的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焦距改变,从而改变焦距,进而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5.成实像时,f增大,则V随之增大,像也变大,f减小,则V随之减小,像也变小;成虚像时,f增大,像变小;f减小,像变大。

望远镜与显微镜

1.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2.望远镜分为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可看到正立、缩小的虚像)和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焦距较短的凸透镜,物镜是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可看到倒立、缩小的虚像)。

3.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焦距较长,物镜焦距较短,可看到倒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和显微镜工作原理:

2F目镜 F 物 物

2FFF 物 物 目

目镜F

F2F 2FF

物 物物 物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速度 s:路程 t:时间)。

3.在国际单位中,速度单位是米/秒(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

直线运动

1.直线运动(方向不变)分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不变)和变速直 线运动(速度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定值,和路程无关。

4.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和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世界是运动的1.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或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臵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臵不变,那么这个物体就是静止的。

3.选取参照物是可以选取除物体本身的任何物体。

4.参照物的选取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精致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篇7:八年级物理学案苏科版

四、平面镜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平面镜的应用、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水中燃烧着蜡烛 在桌子上放两摞书,把一块玻璃直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为了便于移动它,你可以把蜡烛尾部烧熔;然后把蜡烛粘在一个旧瓶盖里).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二、新课教学

1.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具体地说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探究指导: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结果: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是__________.3)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__________.4)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__________.5)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移动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例题1:

正常人的眼睛观察25厘米处的物体最清楚,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若要使眼睛的像成在距离眼睛25厘米处,眼睛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2.虚像

棋子放在平板玻璃前,通过玻璃观察观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认为接收到像,移动头绕过玻璃直接对准光屏,观察光屏上有无像存在。典型例题2:

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水中的月是_____像(填实或虚). 3.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除课本上提到的,可以让学生列举还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平面镜,并结合每种情况,分析平面镜起什么作用.并分析光污染带来的危害及防止。4.球面镜的应用

找同样大小的平面镜和凸镜,同样大小的平面镜和凹镜,让学生对比观察,建立直观的印象.再通过示意图和光路可逆的知识进行解释.最后请学生举出各种实例.典型例题3:

汽车后视镜是__________,而汽车头灯是利用_______________来反射光的.平面镜可以改变_________,如潜水艇上经常用到的___________镜,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直立一块 作为平面镜.实验

用心

爱心

专心

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从而能得到像与物等大、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

2)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下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

A B C D 3)如图所示,平面镜M前有一个发光点S,S1是它在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平面镜的新位置.

四、课后练习

1、雄奇险秀的长江三峡景色,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郦道元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文中写到春冬的美景时,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作了精要的描绘,句中的“倒影”是光的 现象

2、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 [ ] 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 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4、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B.倒影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5、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凹型镜面 B 凸型镜面 C平面镜面 D 乳白平面

6、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五、教后记

用心

爱心

篇8:八年级物理学案苏科版

为了使她们对数学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改观,重拾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我打算从课堂教学入手,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使数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以下是我在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说理2”一课中的教学片段与分析.

片段一:

师: 在生活当中,有些名称或术语,如果理解不当,就会引起很多的笑话.

( 播放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片段)

宋丹丹: 他就是……主动和我接近,没事儿和我唠嗑,不是给我割草就是给我朗诵诗歌,还总找机会向我暗送秋波呢!

赵本山: 别瞎说,我记着我给你送过笔,送过桌,还给你家送一口大黑锅,我啥时给你送秋波了? 秋波是啥玩意?

宋丹丹: 秋波是啥玩意你咋都不懂呢,这么没文化.

赵本山: 啥呀?

宋丹丹: 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

( 学生观看视频后,一下子提起了兴趣)

师: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类似的笑话吗?

生: 有的,有的……

生1: 我来讲个笑话给大家听听,有一次我爸爸在玩电脑游戏,正敲着键盘呢,我妈妈忽然来了一句: “你有没有洗手啊? 别把病毒带到电脑上去. ”

( 哈哈哈……大家都乐了)

生2: 前几天我也遇到一个有趣的事儿,我奶奶问我,为什么乒乓球比赛中两个人打要叫“单打”,四个人打要叫“双打”?

生3: 我也来讲一个……

……

( 气氛一下子被带动了起来)

师: 同学们,人们在交流时常需要应用许多名称和术语. 为了不产生歧义,对这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作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 顺理成章地引出第一个知识点———何谓“定义”)

分析好的开头,给人以艺术享受,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导入,调整情绪,进行放松,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来.

片段二:

师: 同学们学得不错,现在可能有点累了,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做一个数学接词游戏———青蛙跳水.

一只青蛙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学生接龙:

生1: 一只青蛙四条腿

生2: 两只青蛙八条腿

生3: 三只青蛙十二条腿

……

( 气氛又一次高涨起来)

师: 同学们接得不错,反应都很快. 请大家告诉我,刚才的游戏中如果我说: “四只青蛙是十八条腿. ”这句话对不对?

生: 不对!

( 异口同声)

师: “四只青蛙是十六条腿”呢?

生: 对!

( 异口同声)

师: 很好! 这两句话让我们判断对错并不难,可是你们知道吗? 在数学中,我们把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叫作命题.

( 很自然地引出“命题”的概念)

刚才的两句话都是命题……

分析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在教学中只有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联,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上一篇:副站长职责下一篇:初中学生开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