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2024-05-15

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精选13篇)

篇1: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物理

[课题名称]: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STS精神

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

2.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教具和学具]:

1.教具:大试管、PV管、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

2.学具:小木块、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

老师:请同学们将塑料袋装水,用手指按压塑料袋,你有什么感觉?

老师:请同学们把小木块放入矿泉水瓶中。

教师提问:

1、在这里,谁对谁有压强?

2、木块对矿泉水瓶的什么部位有压强?

教师提问:虽然存在压强,但是我们并不能“看见”这种压强,能否想一个办法让大家“看见”这种压强?

如何证明存在有压强?

一、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如果向玻璃管中倒水,橡皮膜会形变吗

实验演示。

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无论是小木块或是水,为什么都会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

2、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

如果在玻璃管的侧壁开几个洞,蒙上橡皮膜,会怎样?

用心

爱心

专心

实验演示。

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如果放木块,橡皮膜会形变吗?固体对容器壁有压强吗?(3)为什么固体没有液体有?

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因此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由于液体的这种流动性使液体产生的压强具有什么特点呢?

二、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实验演示:将两端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横放,竖放)

教师提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实验演示:将容器变换方向向各处移动。

教师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可比较各点压强的大小。但这只是一种定性的方法。当需要定量测量各点的压强时,这种方法就不行了。

三、压强计:

那么要想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我们需要一种仪器,你们想要什么呢?

老师:有

压强计构造

(1)U形管:当不受到压强时,两边的液面是相平的。

(2)金属盒:蒙有一层橡皮膜。

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

(3)刻度板:两侧液面读数相减即为高度差。

(4)旋钮:可改变金属盒的方向,以测量各个方向的压强。

1、使用:教师演示,请学生读数。

四、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猜想:

教师提问:(1)请大家猜想一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深度?

教师总结: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距离即为该点的深度。

自由面指液体和大气接触的面。

(3)与这些因素具体有什么关系?

2、设计实验,准备器材:

教师提问:需要那些器材?

为大家准备的两种液体是水和盐水。

3、实验方法:

教师提问:这么多因素,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1、实验前交代:

这个实验相对复杂,需要大家合作完成。

请学生说出得出的结论。

打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结论:(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用心

爱心

专心

(4)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五、小结: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都有/都没有)压强。

2、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

3、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______。

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_____。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该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的实验课,虽说是以学生实验为主,但老师在新课的教学当中的引入,和实验的器材和实验的过程要有仔细而全面的把握,尤其是本节的压强计的介绍,液体压强的探究过程很重要,所以在实验中,要由学生独立的去完成,老师只给予指导作用,让学生去体验该实验的每个步骤,老师只需要在实验之后的总结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帮助学生建立起液体压强的系统概念。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篇2: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举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例子。(2)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3)实验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影响大气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测定大气压强数值,让学生体验STS精神

(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设计实验

[教具和学具]:杯、硬纸片、试管、水槽、马德堡半球实验仪、漏斗、乒乓球、纸片、吹风机。铁架台、烧瓶 [课堂类型]:新授课

[设计思路] 1.著名的_____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1标准大气压=_____毫米水银柱=_____Pa,在同一地区,海拔500 m处的大气压比海拔1000 m处的大气压要_____.2.如图所示,(a)将杯中装满水,(b)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c)用手按住纸片倒置过来,放手后纸片_____,杯子里的水_____,这表明_____.如果将杯口转到(d)、(e)所示的位置纸片_____,杯子里的水_____说明大气向_____.3.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当他在海拔4000m以上继续攀登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A.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 B.高处气温太低 C.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D.该运动员体质太差 4.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堵住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用塑料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内的空气

D.两块玻璃板的表面用水浸湿,将两块合在一起,很难分开 5.下列各图中,能够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图()

6.某人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瓶马上挂在嘴唇上,原因是()A.嘴把瓶子吸住 B.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C.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 D.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 7.图是小华做”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示意图.(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____________,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 _______,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S=________,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_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

(2)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海拔3000 m以内,每升高10 m大气压降低100 Pa,若在山脚下的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那么在850 m的山顶上大气压是多少?

用心

爱心

篇3: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课前播放:奥运宣传片;广东亚运会4x100m接力赛中国男子冠军镜头。(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运动话题上)

师:请你描述一些常见的物体运动的例子。(启动学生发散思维)

生:潮起潮落、日出日落、汽车行驶、水的流动、人登楼梯。

师:很好,同学们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运动事例。(呈现画面,丰富运动现象的实例)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看得见的,以及眼睛看不出来的微观粒子到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世界是运动的。(板书)

二、思考教学重点,启迪学生思维

师:(老师在走动) 老师的状态是运动还是静止?为什么?(一问)

生:运动的。相对讲台位置变了。

师:现在同学们坐在位子上,你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二问)

生1:我是静止的。相对于座位位置没变。

生2:也可以说我是运动的,我在呼吸、血液在流动。(充分暴露学生的想法,畅所欲言)

生3:可以说我是运动的,因为整个地球都在运动,我们就是运动的。

师: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呼吸、血液流动,这些运动是生理运动,生命体的运动特质。物理上讲的是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言。

师: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实际上,我们习惯选择另一个物体做参照。这个物体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参照物。比较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改变,不变是静止,改变则是运动。(生成并板书运动、静止、参照物概念)

请同学分析:书本图5-38,以地板为参照物 , 运动员是__________ 的 , 因为_________; 墙是________的 , 因为_________________。(养成由物说理的习惯,不要想当然)

强调:一要确定研究对象,二要选择参照物,三要比较位置是否改变,再得出结论。

捕捉学生的说法,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距离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位置”能否改为“距离”呢?教师即兴演示,分别站在离讲台距离相等的不同位置,属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可见概念中的“位置”不能说成“距离”。

三、思考教学难点,打开学生思路

(图5-37)小明与小华的说法。小明说:火车根本就没动;小华说火车终于动起来了。你支持谁的观点?理由是什么?

生1(小明派):相对于站台,火车不动。

生2(小华派):相对于已开行列车,火车运动,各有道理,都是对的。

生3:我也认为小明对的。

师:小明的观点是大家支持的。小华的观点到底对不对?选择已开动火车作为参照物,也是可以的,一旦选择就假定不动,研究的火车相对它来说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被认为是运动的,这是相对运动。

师:同学们还有问题吗?(看到一个学生的眼神还是茫然)请这位同学说说。(三问)

生:我觉得火车就是静止的,怎么又变成是相对运动的呢?

师:(创设坐在行驶的汽车里观察车外风景的视频情境,帮助突破难点)你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车外的树木是怎样的?(四问)

生:向后退的。

师:什么原因?(五问)

……原来向前运动的汽车也可以做参照物,树相对运动的汽车位置改变了,就是运动的,这就是相对运动。(学生有所感悟)

师:如果你是一位导演,要拍摄孙悟空在崇山峻岭中腾云驾雾(提供两个对象的图片),你怎样处理?……(六问)

在前面的教学片断中,“一问”和“二问”属于学生基于认知基础就能回答的问题;“三问”属于留出时间让学生说出此时心理感悟的问题,通过“三问”,教学活动顺利过渡到“相对性”这一重、难点上;通过创设情境提出“四问”,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原来脑海中静止的物体变运动的了)“五问”属于追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抓住运动“相对性”的本质———参照物的选取,学生通过对“六问”的回答,运用运动的相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师生继续上面的话题,分析实例生成结论:

1同一个物体,选取参照物不同,结果往往不一样。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相对运动,相对静止。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可以是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旦作为参照物就假定不动。

3一般默认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平时我们说:“我们静坐在位子上”“汽车开了”“火箭发射了”,却没有把参照物说出来,但是大家都听得懂,不混淆。那是为什么呢?原来,通常我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4今天讲到运动静止的相对性,所选参照物不是默认的地面或上面静止物体,又出现了参照物本身是相对地面是运动的,这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5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四、思考学生盲点,生长学生思绪

1.请同学说说,你站在商场中自动电梯上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投影商场自动电梯运行场景)

生1:我是运动的,理由是相对于商场中的柱子,位置发生改变。(相对运动)

生2:我是静止的,理由是相对于脚下的电梯板。(相对静止)

生3:相对于旁边站着的人,我也是静止的,与参照物间位置不变。(相对静止)

师:若我感觉商场中的吊灯是静止的,以什么做参照物?

生:地面。

师:若我感觉商场中的吊灯是运动的,是以什么做参照物?

生:站在运动电梯上的人。

进一步理解运动静止的相对性。

2.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由课本图5-39讨论,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认__________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为参照物的。

3.试请学生举例古诗词中蕴含的有关运动相对性的知识。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思考学习趣点,激活学生思想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运动的相对性,能不能举些相对静止、相对运动的应用实例?

生1:传输带上传输的物品,相对传输带是静止的。

生2:风筝放飞,与空气间是相对运动。

师:现代社会,运动的相对性,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风洞中的飞机模型、空中加油、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等。(图片显示)

本课重点———运动的相对性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运用。

【课堂思考】

1.情景题:乘客坐在行使的车里,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树木怎么感觉是向北运动的?我的车向哪里运动?看到旁边一辆车向南运动,旁边的车到底向哪里运动?

2.若要救出车厢里的人,而车不能停下来怎么办?(生命时速镜头)

课堂小结(学生略)

结语:整个自然界,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物理上讲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而言。所以运动有相对性,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可能是不一样的。

同学们的成绩好差也是相对的,暂时落后,不要看不起自己,可以选取自己心目中的参照物———榜样和目标,向前走,不停步,争取某一方面赶上或超过他!

【教学思考】

学生已经知道平时生活中所指的运动与静止,但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参照物”概念,这是学习的重点。若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学生容易领会。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特别是选择“相对于地面本身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参照物”,来判定其他物体的相对运动、相对静止,这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在上课之前,教师就要搞清如下问题:为什么要上这堂课?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认知难点在哪里?这堂课除了知识之外,还能让学生得到些什么?如果教师树立了这样的目标与问题意识,那么就能更好地促进旧知向新知的思维建构。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思维过程来提升的,思维过程离不开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质疑、分析或推理,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问题应具备针对性、层次性、挑战性、开放性,引发学生养成持续学习、思考的习惯,物理思维训练的意义就在于此。思:物理教学的核心!

链接

心理教育的“蓝海行动工程”

滕玉英

1.设置合理的校本课程。我们将心理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 ,先后组织编写了《心理教育辅导》《心海导航》《青春解码》《心灵之旅》等10多本心理教育校本教材,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育丰沃宽厚的生长点。我们在初一、初二年级每周专门开设了一节心理教育课,由专任教师讲授。2.展开深入的科研探索。为使心理教育进入科学化的轨道,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把国家级“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构建与操作要素的实验与研究”确立为全校的科研主课题,“十五”期间又开发了南通市级重点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学科教学中介入互动实践研究”,心理教育科研探索为我校心理教育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3.配置强大的师资力量。选出具有知心姐姐形象的教师作为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同时,引进南京师大心理学研究生充实专业队伍。此外,由专职心理教师对全体班主任和部分学科教师进行辅导,并聘请他们为兼职心理辅导员。

篇4: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课题:自制微小压强计

1.器材:硬木板(硬纸板)、一次性输液器,装胶卷的空塑料,橡胶膜(可用一部分旧气球皮),皮筋,万能胶,细玻璃滴管

2.制作过程:

①.剪两段一次性输液器的塑料管,一段长一些40cm左右,一段短一些20cm左右. ②.把剪下的长塑料管握成U型,竖直固定在硬木板上.

③.在装胶卷的空塑料瓶底面处剪一个小的圆型开口,用橡胶膜盖住空塑料瓶瓶口. ④.把短的塑料一端插入长塑料管一端,另一端插入空塑料瓶的开口处 ⑤.用万能胶把空塑料瓶底面开口的缝隙处密封. 3.使用注意事项:

用细玻璃滴管在微小压强计开口处注入一定量的红墨水,不要让微小压强计的探头进水.探头在未放入水中时,微小压强计两侧液面应一样高,测量时连接探头的塑料管不要弯折.

爱心

用心

篇5: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整体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中的表现。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较少,已有的感性认识少,使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用到密度和重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液体压强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深,并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要重视本节的教学。

教法建议

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并具有密度知识,这为学习液体压强打好了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验到液体压强的事件很少,就是游泳,由于水不会太深,也难以觉察到水的压强的存在,造就了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多用现象比较直观的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学法引导

自学与互学总结归纳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接受科学态度的培养。

(2)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通过船闸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2分钟)

1、如下图所示,木块放至杯底,木块因受重力作用,对杯底有压强;若向杯中倒入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__________,方向,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杯子中的水,如果杯壁突然消失,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水具有性。有杯壁的存在为什么水就不流散呢?说明杯壁对水力的作用,同时水对杯壁力的作用,即,水对杯壁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3、如果水的压强只是向下或侧向的,如下图所示,那么浸在水中的物体(“一定”或“不一定”)向下运动而不向上运动,浸在水中的物体都是下沉的吗?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合理推理出结论,使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又为学习浮力打下基础。

二、新课讲解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探究液体是否存在压强(约4分钟)

教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或装置,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液体有没有压强。提示:利用力的作用效果。方案1:利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方案2:利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分钟左右的讨论,学生有没有设计出方法或装置不要紧,关键是给学生一个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对有效思路给予以表扬)

讨论过后,展示老师采用的装置,如下图。玻璃杯的底是用橡皮膜来制作的。倒入水后,如果有压强,橡皮膜将发生形变(侧橡皮膜先不提及,实验时将它背向学生)。

老师演示,倒入水后,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方向向哪?为什么?

然后老师假装不经意将侧膜转向学生:这个玻璃筒侧壁也开了口,让我用橡皮膜堵住了。

如果有学生发现此处橡皮膜外凸,就势引导提问,如果没有学生发现,老师故作才发现,引导提问,引发思考与讨论。

问题:里面的水所受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对容器底部有向下的压力,底部的橡皮膜向下凸出理所当然,这侧橡皮膜怎么也外凸了呢?说明什么?什么原因呢?(如果学生想不到,提示比较固体液体有什么不同的特性)

【实验结论】

A.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B.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具有流动性。

【设计意图】各知识点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连贯性强,同时增加了趣味性。

2、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约2分钟)

提问:液体对容器底的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的内部有没有压强存在呢?比如我们将一个物体浸在液体中,

这个物体受不受液体的压强呢?

【实验探究】(1)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

(2)液体内部的各个方向是否存在压强。

【实验器材】

【探究步骤】

(1)介绍压强计:先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然后让学生用手轻轻压一压探头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液面出现的高度差有什么变化。小幅度地变化压力大小,观察液面高度差的变化。由观察可知: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或者说,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转换法)

(2)将探头浸入水中,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3)随意变换橡皮膜的朝向,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是否还存在。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约8分钟)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讨论猜想: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将合理的猜测写到黑板上。提示:依据生活经验及相关知识猜想,不可乱猜。

①浅水潜水戴水镜氧气瓶就可以,深水潜水就需要穿防护装备→→深度

②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受到重力,相同体积条件下,液体密度越大,所受重力越大→→液体的密度

③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方向

(2)讨论实验方法:经讨论、引导,得出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保持探头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变,将橡皮膜朝向不同方向,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有什么变化。

(4)将探头浸入的深度逐渐加深,在不同的深度停留一下,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有什么变化。

(5)保持探头浸入深度不变,分别将探头浸入清水和盐水中,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综合以上三个实验)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设计意图】将课本的实验拆分开来,使学生对液体压强的认识由少及多,逐步掌握,而不是一股脑全涌出来。

(二)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约7分钟)

【问题】我们知道了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密度有关,到底和深度、密度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能否找到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呢?

【提示】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处,各上方向的压强都相等,那么只需要计算某一个位置竖直向下的压强就可以了。

【探索过程】按老师设计的问题探索。

液体某深度处竖直向下的压强是由于该位置受到上方液体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上方液体的重力。要计算压强,需要设上受力面积。设液体中深度为h处有一受力面积s,液体密度为ρ,如下图所示:

1、s上方液体柱的体积是多少?

2、s上方液体柱的质量是多少?

3、s面受到的压力是多少?

4、s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少?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是?

注释:这种方法是模型法。

加强理解:1、公式中各个字母代表什么物理意义?(强调h的含义)单位分别是什么?

2、根据公式说出液体压强的.特点。

3、根据公式说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用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模型,让学生自主推导公式,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掌握,并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升教学效果。

(三)连通器(约6分钟)

【实验演示】将U形管从压强计中拆下来,让学生观察里面的液面特点;然后将U形管倾斜再观察;向里加一点水,减一些水,观察两侧液面特点,将水倒入连通器后观察。

【实验现象】两侧的液面总是相平。

【分析论证】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引导着做出解释:如果不相平,液面高的一侧产生的压强大,会把水压到液面低的一侧,如果相平了,两侧压强相等,达到平衡。

【实验结论】(这种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应用】先试着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连通器,然后介绍几例典型,最后介绍船闸。

【设计意图】由一系列演示所观察到的现象,激发学生好奇心,学会认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

三、课堂小结(约2分钟)

让学生归纳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最后由教师系统地总结。

四、课堂例题(约5分钟)投影

1、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拦河大坝为什么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潜水员潜水的深度不同,防护装备有什么不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内部没有压强

B.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对侧壁没有压强

C.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D.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无关

3、如图所示,拦河坝高30m,水库水位23m,距水底7m处的A点所受水的压强是多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掌握主要知识点,第3题强化“深度”的理解。

五、达标测试(约8分钟)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达标测试的8道题,对学易错题进行重点讲解。

六、布置作业(约1分钟)

动手动脑学物理。

篇6: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学校

科目

物理

课题

课型

预习展示

教师

班级

初二

小组

学生

时间

编号

生:自学笔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四、总结提升(固定环节)

学生自己总结

五、达标测试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压强。(2)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__。(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__________。(4)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__。

2.液体由于受到________而对容器底及浸在液体内部的物体产生压强,由于液体还具有________性,所以对侧壁也产生压强。

3.下列日用器具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喷泉

B.钢笔吸水

C.洒水壶

D.液体压强计

4.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下面的说法哪一种是对的()

A.在液体内部,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B.物体在液体内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C.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D.在液体内部,液体向下的压强总比向上的压强大

5.一艘潜艇能潜入海水下1500m,问它能承受的压强是多大?

6、如图1所示,试管中装有煤油,则底部A点煤油的压强P=_______Pa.(ρ油=0.8×103kg/m3,g=10N/kg)

图2

图1

7.水池里水深2

m,离池底0.5

m处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

a,压强方向为___________.8.某同学测得家用保温瓶深度为30

cm,装满开水后,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是_______Pa(g=10N/kg);若将开水全部倒入脸盆后,则水对盆

底的压强______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如图2所示,A、B、C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它们的压强关系正确的是()

A.PA最大

B.PC最大

C.PA=PB=PC

D.以上都不对

10.杯内装有水,若将手指浸入水中,则水对杯底的压强()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作业:阅读课本第37页

科学世界

三峡船闸——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生:整理笔记

二、展示预设(酌情预设)

1、液体压强的特点:

2、液体压强的大小:

3、连通器:

三、学习内容

讨论课本第33页:想想做做

教师演示课本第33页图9.2—1,液体从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

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教师演示课本第34页图9.2—2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深度越深,压强越。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

2、液体压强的大小:

师生共同推导得出:P=

例题:有人说,“设想你在7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海水对你脚背压力的大小相当于1000个人所受的重力!”海水压力真有这么大吗?请通过估算加以说明。

解:

3、连通器:

定义

特点

学生讨论课本第36页想想议议:

篇7: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1.16世纪后,创立了日心说,引发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牛顿创立了理论,使人们第一次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神秘的天体运动;现今,当代科学家借助对宇宙进行探索,我们对宇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光年是天文学中经常用到的单位,我们把称为一光年。1L.Y.=m。

3.关于宇宙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没有起源,是天然形成的

B.大多数宇宙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

D.宇宙产生于气候变化

以学定教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

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请大家说说我国实现飞天梦的大致历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回答)

从探索宇宙的工具为线索:

1、古人观天:用肉眼观测。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

2、近代人观天:用望远镜观测。

3、现代人观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的范围可达3.0×1010L.Y.)和太空望远镜(哈勃)等来观测.

结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

二、两种学说

教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

[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球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玫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篇8: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3.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教学内容

1.物质的微观世界

[摩擦起电实验]: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小纸屑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可以吸引小纸屑

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什么?(摩擦可以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

[提问]

1)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与此类似呢?

2)既然原子是不显电性的,为什么摩擦能起电呢?

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我们现在来共同分析一下以上的微粒都呈现怎样的电性?原子是不显电性的,而组成原子的电子是带负电的,所以原子核肯定带正电;而中子是呈中性的不带电,所以质子肯定的是带正电的。

2.原子模型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提出了电子是围绕原子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3.解释摩擦起电的过程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经过摩擦之后就会失去电子,从而带上正电,而丝绸得到玻璃棒的电子带负电;用毛皮去摩擦橡胶棒,橡胶棒经过摩擦会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而毛皮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四。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请你们回忆一下,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1)分子的组成、原子的组成结构、组成原子的微粒的电性

(2)知道原子结构得出规律

(3)摩擦起电的过程、原因

篇9: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巴彦港镇中学 赵雪莹

大气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掌握大气压强的值;(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的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推理实验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具体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试验过程,是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

性,并提高学生不断认识客观自然世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逐步养成学生观察生活,并利用所学的

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重点是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难点: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引入

(一)、大气压强及产生的原因:

1.教师:我们的地球被几百千米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做“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教师:大气为什么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呢?

引导学生通过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相对比分析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大气受重力的作用, 重力把大气束缚在地球周围,使得大气层内各处的空气相互挤压,而且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从而产生了大气压强,并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强又称作“大气压”。)

(二).大气压强的存在

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点评:试验时要注意,不要让空气进入杯子中,使用的纸要尽量的硬一些,否则实验可能会失败。

剖析:让同学们猜想纸为什么不会脱落,水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覆杯实验”的结论:是大气压强的作用,大气压支撑着水和纸才没有脱落的,证明大气压强的确存在,而且各个方向都有。

2.教师:刚才的这个实验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那么还有没有其它实验或者生活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 学生思考并且举例说明。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给予肯定并补充。(吸盘挂钩、吸管、注射器、抽钢笔水)

3.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

教师:我们同学可以设计好多实验用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而历史上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可费了些周折。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的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告诉学生历史上首次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教师和学生一道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三)、大气压强的测定

1.根据P=F/S,将一个吸盘压在玻璃板上,然后有弹簧测力计拉,直到将吸盘拉起,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洗盘的面积。即可求出吸盘受到的气压大小。

2.托里拆利实验

①在一根一米长的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灌满水银,用食指堵住管口

②将玻璃管倒置在水银槽中,在液面下将食指移开 ③管内水银面下降,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位760mm.④将管慢慢倾斜,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⑤将管慢慢提起一点,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⑥换更粗的管做实验,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注意:液面的高度差与管的粗细,管子在水银里的高度,管子是否倾斜无关,它体现的是当地大气压的大小。

思考:①刚开始为什么水银柱下降?

水银柱受重力,大气压支撑不了那么高水银柱

②水银柱下降后,玻璃管剩余的空间是什么状态?

真空

③什么力量支撑起水银柱? 大气压强支撑起水银柱

④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多少?

剖析:大气压的数值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根据P=ρgh,用刻度尺测出高度(大气压托起水银柱的高度),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即可求出大气压的值为101300帕,即为标准大气压强值。

接下来联系实际做些练习,体现物理联系生活

水银有毒为什么不用水来做这个实验呢?同学们计算一下101300帕的压强约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利用公式P=ρgh,计算出h=10.1米

(四)、大气压强的变化

1.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解释: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

2.大气压随天气变化而变化。

三、课堂小结

先由学生自我小结,后由老师以幻灯片样式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作总体小结。便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锻炼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见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4、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受到重力的作用;具有流动性

二、大气压强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大气压强的大小

1、大气压强的测定

2、托里拆利实验:1标准大气压强=760mm水银柱=101300帕

三、大气压的变化:

1.高度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天气变化:晴天大气压大于阴天大气压 3.季节变化:冬天大气压大于夏天大气压

四、大气压与费沸点的关系

篇10: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 教学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三要素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同学们想一想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形物体的运动状态

2、穿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会感到墙在推他,他自己也会后退,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用力弯锯条,锯条弯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3、人用手抓住绳子将水桶提起,手受到向下的拉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水桶

B.地球

c.绳索

D.手

4、人在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会前进?

板书设计:

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 一.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什么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

篇11: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导入新课:

1. 实验置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 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 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再慢慢按下图1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2. 引入是什么力支持住了水呢?硬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

新课教学:

1. 大气压强的存在(1) 阅读课文前面的“?”和图11―1。读后问:大家阅读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2) 学生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11―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3)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篇12: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板书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篇13: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课标内容: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2、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3、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4、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5、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一、压强

上一篇:国土所国土资源安全监察工作表态发言下一篇:《小桥流水人家》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