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2024-05-05

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通用14篇)

篇1: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初中物理目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引言

1.奇妙的物理现象2体验科学探究

第一章声现象

1.1 声音是什么1.2 声音的特征1.3 令人厌烦的声音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第二章物态变化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2.2 汽化和液化2.3 熔化和凝固2.4 升华和凝华2.5 水循环

第三章光现象

3.1光的色彩 颜色3.2 人眼看不见的光3.3 光的直线传播3.4平面镜 3.5 光的反射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4.1光的折射 4.2 透镜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4.5望远镜与显微镜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5.2 速度5.3 匀速直线运动5.4 世界是运动的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6.1 物体的质量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6.3 物质的密度6.4 物质的比热容6.5 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7.1 走进分子世界7.2 探索更小的微粒7.3 宇宙探密

第八章力

8.1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8.2 重力8.3 摩擦力8.4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压强与浮力

9.1 压强9.2 液体的压强9.3 气体的压强9.4 浮力

第十章力与运动

10.1 物体的浮与沉10.2 二力平衡10.3 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

11.1 杠杆11.2 滑轮11.3 功11.4 功率11.5 机械效率11 综合实践活动

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12.2 内能 热量12.3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第十三章简单电路

13.1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13.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13.3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13.4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14.1 电阻14.2 变阻器14.3 欧姆定律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十五章电功与电热

15.1 电能表与电功15.2 电功率15.3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15.4 家庭安全用电

第十六章电磁转化

16.1 磁体与磁场16.2 电流的磁场16.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 16.4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讯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17.3 现代通信 走进信息时代

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8.1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18.2 核能18.3 太阳能18.4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18.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篇2: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数学与我们同行 第2章有理数 八年级下册

第7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第8章认识概率

第3章代数式 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 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一)七年级 下册

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第8章幂的运算

第9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12章证明

八年级上册

第1章全等三角形 第2章轴对称图形 第3章勾股定理 第4章数量、位置的变化 第5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6章一次函数

第9章第10章 第11章第12章 九年级 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九年级 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分式 反比例函数二次根式

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

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对称图形---圆

下册

二次函数 图形的相似 锐角三角函数

篇3: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一、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实验设计中器材的品种统计分析

从表格1、2的统计数据分析, 教材中实验所需器械材品种64%是配备标准器材, 36%是非标器材。非标器材主要是学校自购或实验室自制。这给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有些器材的制作有一定的难度涉及木工、钳工、电工等技术, 有些器材的采购有一定的困难, 涉及经费和周边市场的货源供应。例如, 某学校想采购电子点火枪, 总务处主任在县城跑了一圈没有买到, 后来他们的实验员跑来向笔者咨询, 笔者告诉他, 物理教材上的那个长杆电子点火枪只有液化气加气站才卖, 因为它是用于饭店多灶头点火, 使用范围小、销售量小其他商店不经销。另外, 还有一个待解难题就是酒精灯灯芯, 我们不知道在哪种商店可以买到, 今年我校的生物实验室新买了几个酒精灯, 开箱后发现没有配灯芯而无法使用, 事实上, 它可以是纱、也可以是线、甚至布条, 唯一的要求是纯棉, 纯棉灯芯毛细现象明显对酒精的吸附力强, 而且燃烧后灯芯不结块, 灰烬自动脱落,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日常所见纺织品大都是化纤或棉混纺, 只有部分内衣号称纯棉。某学校曾有一个实验员将女儿的旧内衣拿到实验室, 绞成布条做成了灯芯效果也不错。

表格3是将苏科版物理教材中涉及的器材与装备标准对比, 加上十多年的物理实验员工作经验, 经过慎重考虑列出的。部分书中有图片的没有列入如物理天平、学生天平、布卷尺等, 列入表中的器材有的是教材中不涉及、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使用, 如单刀双掷开关、升降台等, 有的是教学装备改进了如投影器材, 现在是多媒体时代了, 有的是器材装备标准太高, 如电磁波的发送和接收演示器, 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是用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一台收音机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不必花费300多元装备演示器, 而且难以做到教师人手一套。详细情况仍需进一步研讨论证, 笔者只是抛砖引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二、现行物理实验室装备标准与物理教材的差距

1. 演示活动器材配置数量与实际教学需求的差距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最想独占一套器材, 无冲突之虞。例如, 演示温度计配备标准是一只, 真亏制定标准的专家想得出来, 它本是玻璃制品易损坏, 单价也就是30元左右, 如果一所学校真的只配一只, 教学中出现损坏怎么办?教师之间课时安排冲突怎么办?笔者主张对这类价值低又易损坏的器材配置标准是:任课教师人手一套外加一个备用品, 或者按学校规模和教师人均带班数量综合考虑配置。再如, 体温度计配备标准是2支, 单价3元左右, 这里有一个教学要求就是一定要让学生用手摸一下, 体验一下它的形状是三棱柱不是圆柱形 (红水温度计是圆柱形) , 如果在教师手上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的讲解也没有学生亲自体验来得印象深刻, 这样每个教师教学中就需要4支, 学生每组1支前后传递摸一下, 这样的安排不算“奢侈”吧?对一个学校来说2支肯定是不够的!再如, 500g托盘天平也是这样的问题, 配备标准是一架, 也是不够的, 当然它就不需备用品了, 因为天平不易损坏。至于物理天平和学生天平的配置就显得多余, 因为教材中不作要求, 教学中学生见到图片, 教师提示一下就可以了, 教师也不愿意搬来搬去, 配置了反而浪费资金、占用橱柜空间。

2. 分组实验活动器材配置数量与实际教学需求的差距

目前, 南京市初中学生入学高峰已过, 班级人数减少, 高峰时实验室28张桌子还不够, 现在是30人左右, 分组实验活动组数应调整为20组左右 (2人1组) , 这样器材需求数量大为减少, 装备标准也需要适当调整。另外, 苏科版物理教材中实验设计以活动方式出现, 教材编写组的教师说, 是分组还是演示由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条件而定, 但教师是根据教参的教学要求特别是中考考试要求来安排, 个别实验活动需要安排分组, 但装备标准不支持, 例如, 教材实验设计条形盒测力计是与学生杠杆平衡条件分组实验活动配套, 需求数量应在20个左右, 但装备标准是1个, 平板测力计配置25个那是给测定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分组实验活动配套, 由于平板测力计结构因素不适合本实验 (本实验需要测力计倒置测量) 。

3. 器材配置标准数量要适当考虑损耗因素

物理实验员大都知道, 有些器材一学年使用一次, 有些器材一学年需要使用多次。例如, 铅块一学年使用一次, 导线、单刀开关、小灯座和灯泡等, 在14个电学实验几乎都要用到, 从怎样让一个灯泡亮起来的实验到串联、并联、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最后测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像导线、刀开关、小灯座这样的器材使用次数多, 当然损耗也会多。器材配置标准数量要适当考虑损耗因素。

4. 器材装备标准要考虑学校的实验传统

各个学校的教师都或多或少的有他们的实验传统和习惯, 例如, 学生电源配备标准是25台, 笔者做了十几年物理实验员曾向物理教师推荐在电学分组实验活动中使用, 但教师们以教材设计图示是干电池、学生电源使用220伏电流存在安全隐患, 实验中学生对电源的感觉没有干电池好等等, 总之拒绝使用。器材配置标准应注明学生电源与干电池是等价的, 使用干电池就不必配置学生电源。当然还有其他器材存在这样的情况。装备标准中要体现这样的指导性意见。

三、解决配置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 调整物理实验室装备标准

物理实验室装备标准应该随着教材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 笔者认为现行的南京市装备标准主要是沿袭人教版教材的需求, 没有考虑到苏科版教材的特点, 生活气息浓厚, 采用了一定数量的日常生活物品来做物理实验。比如:敲击衣架发声实验, 市场上很多新品种的衣架是做不好这个实验的, 它需要纯金属, 最好是粗一些的, 现在塑料制作、涂塑以及套塑料管的衣架均不合适, 相反老品种、滞销的、易生锈的金属衣架倒是最适合的器材。教材实验设计中的一部分器材应纳入配备标准, 例如微型吊扇、电子点火枪、玩具电动机、金属螺母等。2009年11月省教研室和苏科版教材出版社及编写组等在扬州召开会议中传出的信息是待教育部正式颁布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后,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需重新修订, 如果是这样, 笔者建议南京市初中物理实验室装备标准跟进修订, 使它和物理实验教学配合更紧密, 指导性更好, 权威性更高。

2. 部分辅助材料应纳入区县级技装室统一采购和配发

学校自购器材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 有的学校领导宽松、有的偏紧, 有的实验员比较积极, 有的消极, 有的实验员比较细心、有的马虎, 比如1号干电池, 老品种白象牌就比较好, 现在市场上没有了, 虎头牌也不错, 但长寿牌、铜锣牌较差, 每对的价格变化也比较大, 从20世纪90年代的1元多一点到2元左右, 现在要3元, 这样电学实验成本就高了, 电珠也从每粒1角涨到了现在的4角左右。笔者建议由区县技装办统一采购部分必需品类材料, 这样可以统一规格, 降低价格, 事实上各个学校采购的费用最后全都是由当地财政支付, 例如, 由于民用照明手电筒从原先的1号干电池改为充电电池, 电珠的型号也改用4伏左右, 2.5伏的电珠没有了销路, 商家不愿意进货, 在高淳县境内竟成了稀缺商品, 淘宝网上的价格在每粒0.35到0.5元之间, 南京大行宫附近商家整盒出售单价是每粒0.4元, 后来通过浙江商人从义乌整箱发货定价为每粒0.25元, 价格是便宜了, 但哪个学校愿意一次进货5000粒呢?它是每年正常使用量的十倍以上。对于统一采购部分可以先调研, 由各个学校的实验员提出再综合考虑, 例如蜡烛、火柴、酒精、酒精灯灯芯、乙醚、灯泡、气球、橡皮筋等。

3. 教师和实验员合作进行自制教具和实验设计创新

篇4:苏科版初中物理实验的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 苏科版 初中物理实验 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是中考物理科要考核的五大能力之一,初中物理实验能力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等。

一、当前实验教学的常见形式

苏科版物理实验虽然以“活动”的形式呈现,但是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演示实验。此类实验应当确保成功,简易方便,视度要尽量大,现象要清楚。在实验中要注意讲解配合,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归纳推理。

2.随堂实验。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听、视、动、思同时激发,但需要的器材比较多,可以因陋就简,发动学生利用生活用品和自制教具。

3.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实验室中,用几乎一节课的时间都是自己动手完成预定的实验任务,而教师则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基本仪器的使用,学习基本的测量、观察技能,并尝试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独立写出实验报告,使实验能力得到提升。

4.课外实践活动。这是物理实验的一种补充形式,对一些需要用时较长的观察实验,或不能在课堂完成的实验是极有用的。

二、对物理实验的思考及改进

在物理实验教学,笔者遇到了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不好操作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及改进。

⒈苏科物理八上P13“音调”实验中,“纸片划过木梳”、“橡皮筋振动”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调高低并研究音调高低与振动之间的关系。

⒉苏科物理八年级上教材P39图2-20中“压缩体积,乙醚液化”的实验,在常温下,靠拉开活塞很难做到液态乙醚全部消失,压缩体积气态乙醚液化后分布注射器筒壁,多数学生观察困难,直观效果不好。如用一只空的透明外壳打火机和充气罐代替上述实验,调整好打火和充气罐的位置关系,对打火机充气,则可以清清楚楚地观察到打火机内气体被压缩时变成液体,还容易联想到自家液化气罐的灌入情景。

⒊苏科物理八年级下教材P97图10-136,在讲解物体沉浮条件时,采用向清水中加盐的方法使已沉底的鸡蛋上浮,如果用彩色气球中注满密度比水略重的盐水通过调节烧杯中盐水浓度演示此现象,因为气球坚韧不易破、颜色鲜艳易观察和时间长了密度不变,效果比用鸡蛋要好。

⒋苏科物理八年级下教材P85图10-17马德堡半球实验作为阅读材料出现,如果先让学生看课本开头一自然段关于历史上马德堡半球实验后,再拿出“马德堡半球”,让学生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时它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球形铁制品,而成为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

⒌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学生惊奇地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

⒍苏科物理八年级下P94图10-31实验,用一只很薄的塑料袋装满水后扎紧得到一个水袋(塑料袋本身的体积和重力均可不计)。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水袋在空气中的重力;接着将水袋浸没在水中,此时测力计示数为零。由此得出“水袋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水的重力,也就是等于水袋排开水的重力”这一结论。

⒎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实验,从可视效果增强,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瓶内变化。按课本设计,当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然而实验现象并非如此,它的致命弱点是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的白雾不明显,有的学生根本看不见。原因是瓶内水的蒸发量不够,瓶内空气中水蒸气较少所致,针对实验弱点改进措施是:将瓶内少量的水换成少许的酒精或乙醚,由于酒精或乙醚容易蒸发当用力打气或瓶塞跳起时,瓶内会冒出浓浓的白雾,可是效果极佳,而且只要按正常程序操作,实验一定会成功。

三、创设新实验,突破思维重难点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或者太抽象的题目,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创设出针对该知识点的新实验,有利于学生思维难点的突破。

1.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别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可以取两只鞋刷,使刷毛相对地叠放在粗糙的台面上,水平推上面的一只鞋刷,可以看到上、下物体间刷毛形变的方向相反,由此可推想出上、下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情况。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象思维的模型,化抽象为形象。

2.为了形象、生动地做好热效应实验,在教学中只需用一段电阻丝绕成螺旋状,把一根火柴置放于螺旋导线之中,然后接通电路即可,短时间内火柴就可以燃烧起来。此实验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简单易做,效果显著,在很短时间内无须电电流具有热效应阻丝发红便可看到火柴着火燃烧,不必用手靠近试触;二是具体生动,直观明了。

⒊演示浮力的产生时,将矿泉水瓶底剪去并瓶口向下,从上面放入两个乒乓球。因为瓶身不大,两个乒乓球会一个在下堵住瓶颈,另一个在上。左手持瓶身,右手从上向里倒水,由于下面的乒乓球堵住瓶颈,水只能向下渗漏。随着瓶内水的上升,上面的乒乓球浮在水面上也随之上升。下面的乒乓球尽管在它的周围和上面都是水,却没有上浮。如果用右手堵住瓶口,则渗漏的水很快充满瓶口和瓶颈之间,下面的乒乓球的底部也会浸没在水中,它会立即“卟”地上升到水面。

⒋分别在两块木块的两侧装上弹簧测力计,放置到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对拉,以此演示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学生读取示数,不难发现,中间一对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可见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不是彼此给予对方的作用力,学生很快改变思考角度,对每块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对两块木块的整体做受力分析,从而明确木块整体移动的物理本质。

篇5: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坚持推进“学讲教学模式”,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8、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有机整合起来,结合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克服传统媒体单

一、枯燥、信息量小的特点,从多媒体丰富的信息量中获取信息,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多媒体融合起来。在教学中完成由信息—知识—智能的转化过程。使信息技术不仅能为学习物理新课程提供强大的帮助,还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物理课程的重点、难点、关键,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解决教学难题。

二、具体措施:

1、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中考物理考试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通过集体备课和个人二次备课,根据学生情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3、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学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轨道,使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交流、讨论、探究并解决问题。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周练)和月考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及考试工作。

7、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掌握、熟练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扩充授课的信息量,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美。

8、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篇6:苏科版数学七下目录

(二)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 图形的平移7.4 认识三角形

7.5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数学活动 利用平移设计图案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8章 幂的运算8.1 同底数幂的乘法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 同底数幂的除法

数学活动 生活中的较大数与较小数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9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9.1 单项式乘单项式9.2 单项式乘多项式9.3 多项式乘多项式9.4 乘法公式9.5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数学活动 拼图 公式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1 二元一次方程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

10.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 三元一次方程租

10.5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数学活动算年龄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1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1.1 生活中的不等式11.2 不等式的解集11.3 不等式的性质11.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1.5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11.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数学活动 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的调查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12章证明12.1 定义与命题12.2 证明12.3 互逆命题

数学活动 由已知探索未知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篇7:最新教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3.活动:降落伞比赛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速度 4.能量 第三章 声

1.什么是声音 2.乐音的三个特征 3.奇异的声现象 4.噪声

5.声与现代技术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1.光的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4.光的折射定律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6.神奇的眼睛 7.通过透镜看世界 8.走进彩色世界 第五章 物态变化

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3.汽化和液化

4、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1.质量 2.物体的密度

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下册

第七章 力

1.力

2.力的描述

3.弹力 力的测量

4.重力

5.摩擦力

第八章 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3.力的平衡

4.力与运动

第九章 压强

1.压强

2.液体的压强

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4.大气压强

第十章 流体的压强

1.在流体中运动

2.认识浮力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4.沉与浮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

1.功

2.杠杆

3.滑轮

4.功的原理及应用

5.机械效率

6.改变世界的机械

第十二章 机械能

1.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

3.水能和风能

教科版9年级物理上下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2.内能和热量

3.比热容

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3.热机效率

第三章 磁与电

1.磁现象

2.电现象

3.电与磁

第四章 认识电路

1.电路

2.电路的连接

3.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第五章 探究电流

1.电流

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第六章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2.测量电阻

3.等效电路

第七章 电功率

1.电功

2.电功率

3.灯泡的电功率

第八章 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1.电磁铁

2.电磁继电器

3.电磁感应

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电话和传感器

九下册

第九章 家庭用电

1.家用电器

2.家庭电路

3.安全用电与保护

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

第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1.神奇的电磁波

2.电磁波的应用

3.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

第十一章 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原子核、核能

篇8: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信息库是指在正文后添加的拓展性知识, 它具有补充和延伸的特点.信息的知识板块是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而设定的, 不是每章的内容都有, 它也不是针对于普遍的学生, 它是针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设定的, 让学习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经过更深一步探索, 获得更高层次的系统知识, 形成创新的思维, 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工具, 有效地传承和发展学科的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发挥其教育教学最大的功效, 推广和试用以后得到了广大师生和教育者的认可和支持, 让物理的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初中物理教材中“信息库”知识板块的教学策略

1. 研究物理的发展史,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探索的认识史.在物理的教学中进行物理学史教育, 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更多的发展史, 在物理学家的身上受到更多的启发和寻找学科的创造灵感, 深入探讨学科的奥秘, 形成创新的思维.

物理教材的第七章中的“信息库“主要是介绍了显微镜的发展史, 而且最早还是由一个眼镜店的老板研究出来的;教材的第九章的“信息库”中介绍了牛顿在物理学科方面的杰出贡献, 他结合了前人的物理研究成果, 发明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教材第十一章的“信息库”中讲解了著名的物理学家伽伐尼和伏打是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方式对电流进行研究的,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 他为了研究电流的大小, 竟然用自己宝贵的身体进行电流的实验.通过研究物理的发展史, 以及名人的科学研究的杰出成果, 在科学家对真理的探索坚持不懈精神的鞭策下, 利于学生培养永不言败的探索精神, 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 达到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真理的学术境界.

2. 温故而知新,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材具有环环相扣的特点.所谓温故而知新, 学生形成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的好习惯, 有利于他们掌握学科的系统知识, 加强物理学科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 在物理教材第九章中的“信息库”:介绍了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间的联系和产生要素.学生可以结合之前学过的摩擦力知识, 回顾和复习摩擦力的要点, 在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学习中,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我们可以把物理的课堂转移到自然知识科目的教育中, 合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鼓励学生制作一些小发明, 进行物理实验的研究.或者在课余生活中, 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一些有关物理知识的现象, 然后总结出相关的规律.

3. 加强物理学科与其他科目的联系, 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物理教材的第一章:介绍了“多普勒效应”;教材第十三章:主要介绍光现象的形成以及臭氧层与紫外线的关系;在第十四章中, 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第十五章介绍了计算机中CPU的上的散热器.所以在物理的教学中, 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方法的改善中, 可以结合多媒体课程的教育.让学生结合互联网上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更多的前沿科技知识.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观摩各种各样的产品, 了解它们是应用什么物理知识进行生产的, 或者带领学生乘坐重力电梯, 结合“信息库”知识板块的介绍, 我们就会明白电梯就是滑轮的使用.

4. 开展制作大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材信息库的模版中, 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 要求师生们坚持与时俱进的研究理念, 加强物理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通过比赛的形式, 提高教学的成果.在初三教材第十三章“信息库”中主要是介绍了物理学家对杠杆的研究, 我们可以进行设计杠杆的比赛;第八章“信息库”介绍了弹性形变, 让学生设计弹簧测力计和简易计时器等.在摩擦力的研究中, 让学生制作各种各样的物理研究模具.同时还可以通过物理理论知识的竞赛, 使学生形成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巧, 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经过理论和操作上的各种比赛, 学生交上来的作品以及在比赛中的优秀表现都让我们大为赞赏.

总之, 通过对“信息库”知识板块的研究, 扩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 使物理教学的实践更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有利于学生投入到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中, 树立崇尚科学的信念.“信息库”知识板块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摘要:素质教育教材的改革和创新,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提高学生整体的学科素质和综合素质.课程的改革具有指导性、规范性、操作性.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信息库”知识板块, 是教材改革的特色之一.体现了课堂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 形成创新思维.本文主要是结合“信息库”的知识板块的特点, 分析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信息库知识板块,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友兰.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 (教研) , 2010.

[2]王绍符.从知识的整合看基础教育物理教材的改革[J].物理通报, 2011 (7) .

[3]黄宏君.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信息库”知识板块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2008 (4) .

篇9: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几点研究

【关键词】初中 物理 教材 研究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是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的,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往的教材中缺少逻辑结构,并且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较为抽象。而物理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体现物理学的特点。相比之下,现在的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却很注重实践内容,通过将理论知识和时间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充分把握二者的联系,并发现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系。由于初中物理知识涉及的面较广,且考虑到学生综合发展的因素,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较为完整。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初中物理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物理教材注重科学探究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苏科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科学探究模块。在一个单元中,先会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然后起初几点探究方向。事实上,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注重探究,并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性。当然,在对问题进行探究时,往往会涉及到很多步骤,并且每个步骤都需要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这就使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有效地避免科学探究的形式化。由于初中物理知识较为抽象,这种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把握规律。

例如,对于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中“物质的比热容”的知识点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涉及到很多科学探究模块。“物质的比热容”包括较多的学习目标,比如“物质的吸热能力”、“比热容属于物质的一个属性”、“水的比热容”、“比热容的生活实例”以及“热量计算”等。当然,教材中比较注重对只是环境的描述。就拿该课题为例,其中讲述的是暑期海边游玩的情况 ——人们在中午赤脚走在沙滩上就会觉得沙子烫,而接触海水时就会发现海水很凉;到了傍晚时,人们感到海水很温暖而沙子却很凉。这样的情景设置和简单的理论描述相比,就更为形象具体。紧接着,这段文字下面提出了相关探究问题,也就是让学生从中分析“水的比热容”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被问题所吸引,在探究过程中变得更为主动。

二、教材比较注意人文化背景的记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

由于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据,也就是说教材的设置也该以学生为主。老版本的教材中很少考虑到物理的人文化方面,使得学生虽然学到了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何在。当然,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却将其考虑在内,也就是会在内容设置上注意到一些人文化的背景。物理知识是那些科学家通过努力得来的,教材中不仅谈到了物理理论,而且还涉及到发现该理论的科学家的趣闻以及执着的精神。

例如,对于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的知识点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涉及到人文化背景的讲述。“欧姆定律”包括“电阻”、“电阻器”、“欧姆定律”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四个模块。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提出的,这一定律大大促进了电路工作的发展,并给电磁学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课本中对欧姆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趣闻进行了讲述,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学习这些著名科学家身上崇高的品格。当然,在本教程其他章节也有相关记载,比如奥斯特的“电生磁”实验和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等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应该讲解中外物理学家。

三、教材的版式设计较新颖,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

进入初中之后,学生的教材普遍都是黑白文字记述,比如语文教材。这种教材会使学生提不起学习下去的兴趣,同时也会对使他们产生视觉疲劳。相比之下,苏科版的物理教材则更为生动活泼,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耳目一新。由于物理知识本就十分抽象,这种设计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具图片理解这些抽象知识,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材中设计了学生和教师的对话图片,这种视觉形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篇10:初中物理人教版最新教材目录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

物变态化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

光的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4节

光的折射

第5节

光的色散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第2节

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1节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二力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第2节

功率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第2节

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2节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第1节

内能的利用

第2节

热机 第3节

热机效率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电荷 摩擦起电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第4节

电流的强弱

第5节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1节 电压

第2节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第3节

电阻

第4节 变阻器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第2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第1节 电能 第2节 电功率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 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第2节 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 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第2节 电生磁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第4节 电动机

第5节 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能源家族

第2节 核能

第3节 太阳能

篇11:8下苏科版物理补充习题答案

Pageof 4

柯哀王道工作室真诚为您服务

Pageof 4

柯哀王道工作室真诚为您服务

Pageof 4

柯哀王道工作室真诚为您服务

篇12: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1, 实验引课

观察滚摆实验,用板图帮助分析.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

注意分析的问题:到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了什么;到最低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了什么;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在上升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新授课: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分析实例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己列举能体现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并具体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用讨论分析的方法完成课堂学习.

方法2:一般情况下,可以分析重点实例,例如分析乒乓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过程中,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注意分析:乒乓球从某他高度下落到接触地面的过程;乒乓球从接触地面到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乒乓球逐渐恢复原来形状到反弹起来的瞬间;乒乓球反弹起来后上升到点的过程.

2)结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在乒乓球发生弹性形变过程和恢复原来的形状的过程中,是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所以动能也可以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

3)其他实例分析:可以做课本上的实验2和实验3,并由学生自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4)难点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分析能量的转化.

方法1,一把般情况下,学生由板图观察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和速度的特点,从而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从近地点到远地点和从远地点到近地点移动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并知道机械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也为以后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方法2,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板图观察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的特点,并告知学生在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让学生分析在卫星到达近地点和远地点的位置时,运行速度的特点是什么,并想象卫星是如何绕地球转动的,从而增强学生想象事物的能力.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名称】观察和分析某个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的实例

【组织活动形式】学生小组

【辅导参考】

1,观察和实践蹦床运动,分析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和能量转化.

2,拆开一个玩具小车,观察上弦时,发生的弹性形变,以及它在恢复原状过程中的特点.

【评价方案】

1、学生自评.

2、写出分析和观察的过程.

篇13:用苏科版教材,创初中高效课堂

反思一:深挖教材、提炼目标

创建高效数学课堂要从制定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开始.教学目标就是教学任务和要求.奥苏贝尔指出:“当教学目标能够起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时, 我们将期望它们会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从而促进学习的长期保持.”新课标明确了数学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三者互相依存、互不可缺.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体现科学性与发展性, 更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在本章集体备课时, 首先区分本章节每一课时所要求学生“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内容, 不提过高、过多、过空的目标, 同时注意到“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异, 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期望.在课堂教学实施中, 因材施教, 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努力把既定的目标全部在课堂教学中实现.

现行的苏科版数学教材是众多专家精心打造的精品, 它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平台, 不是圣经, 需要一线教师的“二次开发”, 所以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之前, 应多思考、多揣摩编写者的意图, 努力与专家思维同步, 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对部分知识合理重组, 使之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反思二:生活情境、兴趣促学

在引入新课、传授知识、指导探索时, 巧妙寻找契机, 创设趣味情境, 将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学生学习兴趣更高, 思维更积极、更深入.例如, 在第一节, 引入轴对称图形新课时, 让学生在一张小纸片上滴一小滴墨水, 然后对折, 这种简单的操作, 每位学生都能、都愿意去做, 展开后学生迫不及待地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作品, 有的学生还给自己的作品起了有趣的名称.在复习“轴对称的性质”时, 我只是先请所有的学生伸出自己的双手, 接着说, 观察一下, 你眼前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 为什么? (因为它们能够完全重合) 如果是, 它的对称轴在哪里? (有的学生说是两个大拇指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有的学生说是过两个大拇指连线段和两个食指连线段中点的直线, 等等) 学完这一章之后, 有的学生在数学周记中写道:没想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有趣的例子何其多, 何乐而不为呢?

反思三:注重过程、手脑并用

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 “活动、活动, 要想活就得动”.数学活动的本质是思维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而应注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这才能体现新课堂学习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合理地设计数学活动单元, 用思维活动这条主线, 沟通活动单元、数学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 使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 这种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 课堂教学因此丧失了教育功能.更别提“高效”了.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实现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在目前新课标的要求下, 其实我们不必硬性划分学生的成绩, 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去操作、思考、分析、讨论, 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应该比“满堂问、满堂讲、满堂练”好得多.

反思四:内化反思、问题提升

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 反思就是从思维的结果出发, 引领自己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再发现”, 让学生回溯数学思维的过程, 将之转化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一个人来说, 反思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有数学就有思考, 有思考就有反思, 有反思就有问题.问题不是终点, 而是起点, 让问题成为数学教学的纽带, 在不断提问中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高效课堂不是梦想, 但它有苛刻的要求:教师要精心锤炼、熟练驾驭课堂的双翼, 学生养成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的习惯.对我们数学人来说, 唯有用好苏科版数学教材, 方能成功创建初中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易良武.新课标背景下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与学, 2005 (9) .

[2]郭立昌.如何使数学教学更具实效性[J].中学数学教育, 2006 (6) .

篇14: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梳理

第11章是《简单机械和功》,这一章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功——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本章共编排了七个学生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在“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关于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杠杆要保持静止即平衡,而杠杆倾斜是因为杠杆自重的影响,为了忽略重力的影响就要使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调节平衡螺母实质是调节重心的位置。而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要肯定这种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讨论得出此操作不方便的原因,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在实验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力臂,实质是改变力臂的位置,使力臂在杠杆上,这一例同样也不方便测力臂。

“再探动滑轮”应围绕“为何探?探什么?如何探?”的思路展开。为何探——明确实验目的,用动滑轮能不能省功;探什么——测量拉力做的功与滑轮对钩码做的功并比较大小;如何探——改变物重,改变滑轮重。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出,滑轮不能省功,但是可以少做一些功,从而逐步树立学生利用机械做功总存在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思想,为机械效率的教学做了铺垫。

学生在做有关机械效率的题目时,常常分不清哪个是有用功,哪个是总功。关键在于学生对有用功的认识不足。在这里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水桶里带上了一些水,在这种情况中有用功与额外功又分别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有用功是做功的目的,加深了学生对有用功与额外功的认识。

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的编写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的一条是以现代交通工具——汽车为载体来引入,先后介绍了机械能、内能及其相互转化,以及燃料的热值、内燃机等知识。暗的一条线索是以能量的概念展开,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前面学习的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分别对应着机械能和内能,而且每种形式的能量并不是孤立的,是可以相互转化(如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或转移(如内能的转移)的。

在本章的探究活动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如“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模拟打桩”“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等问题时都用到这种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过,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

观察单摆与滚摆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同时渗透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思想观点。后面所例举的实例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动能与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观点来分析,并认识到能量转化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特性的实验中,对于用加热时间来控制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难以理解,往往会答成控制升高的温度来控制吸收的热量。虽然在信息快递中明确指出“如果加热方法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热量相同”,但仍然比较抽象。这里不防举一个形象的例子:用相同水流大小的龙头向不同的柱形容器中放水,能不能根据水位的高低来判断容器中水量的多少呢?显然是不行的,容器的底面积不同,而相同的水流量,只要控制放水时间相同就说明容器中的水量相等。

第13章《电路初探》是探究电路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第14章是研究电路的“交通规则”——欧姆定律,第15章是探究电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关系,从现象到规律,从定性到定量,层层递进,在探究过程的体验中逐步深化学生对电的认识和理解。

在“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活动中需强调不允许发生电源短路的情况,在此前提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放手发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求学生把自己成功的连接方式用电路图表示出来,利用投影进行交流、分析、归纳得出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弹簧测力计、温度计、刻度尺的读数技能迁移到电表的读数上来。同时也要注意到它们的不同之处:中学物理实验中所用电表的准确度级别较低,不需要对电流、电压值进行估读。由于电表是双量程的,要看清电表使用的是哪两个接线柱,从而确定量程。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双量程电表,所以电流表的读数是一个难点,可以借助动画来训练读数。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引导下学生动手、动脑的生动活泼的探究过程。本实验也是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由于学生有前一节课探究的经验,教材将整个探究过程留给学生自行完成,只提供了实验中需记录的数据表格。

上一篇:我的理想高二作文下一篇:反义词近义词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