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学案

2023-06-13

第一篇:九年级物理第16章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陈涉世家》导学案苏教版

16.《陈涉世家》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过程与方法

运用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

背诵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动作描写,会说出人物个性化特点以及作者对待历史人物陈胜的态度。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司马迁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二、走进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

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检测预习

1、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 , 和思想家,著有《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史书鲁迅称它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度.已失期( ) ② 扶苏以数.谏故( ) ③忿恚..尉( ) ④ 尉果笞.广( )⑤辍.( )耕 ⑥ 怅.( )恨

⑦闾.( )左 ⑧適戍..( ) ⑨乃行卜.( ) ⑩烹.( )食

3、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尝与人佣耕 ② 辍耕之垄上 ③ 苟富贵,无相忘 ④会天大雨 ⑤ 或以为亡 ⑥ 旦日 ⑦ 尉果笞广 ⑧比至陈 ⑨间令 ⑩等死

4、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通 (2)固以怪之矣 通 (3)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第一段

2、自读自译:辍耕之垄上:辍,停止;之,到、往。若为佣耕:若,你;

3、提问理解

⑴、陈涉是什么出身?

明确:“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⑵、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4、朗读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

5、自读自译:闾左:借代贫民;次当行:编在戍边队伍中;会天大雨:会,正逢;度已失期:度,考虑,心里想;

6、提问理解: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明确: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二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

五、合作探究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苟富贵,无相忘。

4、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5、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六、精读品析

1、陈涉吴广是如何谋划起义的?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陈涉?

七、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积累掌握文言字词,名句。

2、谈一谈,作为一名中学生,陈涉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回讲到,九百谪戍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时。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泽乡暴动。

二、检测预习 1、翻译句子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 ③苟富贵,无相忘译: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 2、课文填空

(1)表现陈涉志向远大的句子是 (2)起义的导火线是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3) 一句表现了陈胜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

(4)起义的策略是: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 (5)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

① ②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抓住时机,“并杀两尉”,扫除障碍;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明方向;明确领导,胜利进军,迅速壮大。

3、“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4、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5、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五、合作探究

1、文章扣住起义这个中心,作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文章这样剪裁取舍的好处是什么?

2、本文塑造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你认为本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六、精读品析

1、结合全文来看,陈胜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2、陈涉的起义为什么会取得成功,这给我们有何启示?

七、拓展延伸:

陈涉起义取得胜利后,请你用简短的两三句话,为陈胜将军发穿越时空短信,你会说什么呢?

第二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复习学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第十五章

热和能

一、 知识回顾:

1、 课本P120 图15.1-1和图15.1-2是_____________现象。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子既有____力又有____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时.作用于力可以____。

3、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________能与分子________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变化.它的内能就_______________;物体内能变化.它的温度就______________变化。改变物体内能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热量。

4、 课本P127图15.3-1和图15.3-2的实验可以表明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_______________是不同的;各种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判别用____________来表示;物理学中把单位质量的某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课本P128的小资料你从中可以找出些规律,请写出三点: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本P131图15.4-1先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接着是_______能传递给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做功,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7、 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__________;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包括__________机和____________机.都是由_______冲程、______冲程、_______冲程和_________冲程组成一个工作循环来工作的。

8、 燃料燃烧过程中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的过程;1Kg某种燃料_______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种燃料的热值.内能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9、 能量既不会凭空_________,也不会凭空________,它只会从一种形式______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例题讲解: 例1 泡茶时,水由无色变为有绿色,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冷水泡茶慢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慢浓,这一事实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根据气资料表明,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多东南风,而冬季多西北风,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例3 如果现在正是很冷的冬季,你感到很冷,你可以想出哪些办法使你的身体暖和起来,并将你的办法归类.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三、 基础练习: 1.吸烟有害于健康.在空气不流动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儿房间里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分子的_____________现象.所以,为了您和她人的身体健康,请你不要吸烟. 2.花气袭人知聚暖,鹊声穿树喜新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的环境温度_______. 3.一根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而铁棒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_________. 4.有以下现象:①把酒精和水混合,混合后的体积要缩小;②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蓝色)注入到清水下面,静放几天后,可以看到清水变蓝了,硫酸铜溶液的蓝色变淡了;③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的压强加到1.0103~2.0×103个标准大气压时,瓶内的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油能从钢瓶壁上渗出,以上事实共同反映了分子的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引燃,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火柴的_________,前者是利用______________后者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方法. 6.在物理学中,热有多种含义,下面四句话里的热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天气真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摩擦生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物体吸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电炉很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丽在海边游泳时发现,同样的烈日下,沙滩很热,而海水却比较凉,这是为什么?小丽感到不可理解,请你给他解释一下:因为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水的比热容_________,水和沙相比,在同样的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相同,但水的温度变化比沙__________,因此,在受太阳光照射条件相同时,沙淮的温度比海水的温度_________. 8.陆游在一首诗句中写道: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所处的那个时代,人们就已经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电器设备和人群排放大量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建筑群、马路中的沙石、水泥的_____________小,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区内有自然水的面积小,水的___________吸热少,四是城区内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 9.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压缩冲程中_______能转化_______能,它的应用促进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同时,由燃料燃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烧产生的废气也造成_____________给人类带来危害. 10.在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中,西部地区天燃气被输送到缺乏的东部地区,天燃气与煤相比较,从热学的角度分析,它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环保的角度分析,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提高练习

1.往保温瓶里装上半瓶开水,盖上盖子后常会听到碰的一声,瓶塞跳起来了,这是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现象?请你解释这种现象.

2.某种型号的自动电热水器,额定容量为30L,额定功率为3KW,灌满20℃的水,正常工作45分钟将水加热到80℃,求:①水箱中的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水吸收的热量;②这段时间内电热器共消耗的电能;③电热器的效率. .

第三篇: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三为主,N环节”教学模式导学案

学科:九年级物理

备课日期:

主备人:

课题:××章××节×× 导学目标:

重难点:

导学过程

一、 课前导学

二、 课堂探究

三、 交流点拨

四、 归纳总结

五、 课堂反馈

六、 建构拓展

七、 课后反思

第四篇:九年级物理《16.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香水,冷热水,烧杯,墨水,铅圆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通过我们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观看墨水扩散实验: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黑色痕迹,过一段时间黑迹的轮廓变模糊,黑色变淡,周围的水色变淡黑色。

在同学们观看上述两实验时,悄悄打开香水瓶。 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同时同学们也闻到香水的香味。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现象?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实验现象使他们感到好奇,把他们注意力吸引过来,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了。)当然他们不明白其中原因,欲知其中道理当然请继续听讲,通过实验自然也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通过实验现象同学们很容易明白分子是运动的。

定义:像这样,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请大家再观察一下刚才大家滴入清水的墨水,已经没有明显的墨迹了,整杯水都变黑些了,说明墨水和水也发生了扩散。解释书本124页(按照课本图1-3液体的扩散实验演示)现在我们看到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要观察到扩散现象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在这里我们就不可能做了,这些实验思考告诉我们,静放的时间越长,界面变得越模糊不清,彼此进入对方越深。

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书中将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渗入约1毫米。当然这个实验同学们没有印象,举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观察到过固体的扩散。家中放煤的地方,由于长期地跟煤挤压在一起,墙的内部也变黑了。放置时间越长越明显。

大量事实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能找到许多事例。例如,某同学擦点清凉油,周围同学就能闻到清凉油味。 如,酒味,汽油味,菜香味等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

演示实验:讲台上放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向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两滴墨水,观察墨水变化情况。观察后讨论为何两杯水扩散速度不一样?自然同学们明白只是温度影响。这时我们可以举例在家腌菜时要好才咸,而炒菜时几分钟就咸了可以吃了这也是分子运动的不一样,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我们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鼓励同学们再举几个热运动的例子,加强理解。

同时也说明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引导学生猜想,这可能是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 大量实验证实了我们关于分子引力的猜想。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又会发现新的矛盾: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之间又有引力,这两者是矛盾的,分子想互吸引最终应该相互靠紧,而不应该有间隙。既然分子间有间隙,物体应该很容易压缩,但事实却是固体、液体极难压缩。我们只有根据事实,深化我们的认识,事实表明我们对分子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有没认识到的方面。

原来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会不会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呢?当然不会,只有在特定的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当分子距离小于r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快,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距离再增大,分子引力继续减小,当分子距离大于10r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就像弹簧两头的小球,距离远时,弹簧表现为引力,当两球举例压紧时表现为斥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就如此。 有了对分子间存在斥力的认识,前面所说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 结:

通过实验和思考,我们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认识,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看看我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 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3.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分子和分子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2、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1、引力

2、斥力 教学后记: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扩散现象,通过实验认识扩散现象,通过实例理解扩散现象,对分子间的作用力有正确的认识,这一点学生认识有困难,加强解释,知道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

第五篇: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1《电压》教案设计

备课大师:免费备课第一站!

16.1 电压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信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干电池若干、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投影仪、家用手电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这个词听起来也不陌生.同学们知道哪些知识与电压有关呢? 例:手电筒里电池有电压,电压值是1.5 V. 电子表和电动玩具车里用的电池也有电压. 高压线上有电压,人不能靠近. 到底什么是电压?电压是哪来的?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什么是电压.

二、进行新课 [探究]什么是电压? 利用课件的仿真实验,把电流类比为水流,电压类比为水压再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串联电路图并利用干电池、小灯泡及导线、开关连接串联电路.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 小灯泡发光. 取走干电池,补上一段导线,再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 小灯泡不亮. 导线和灯丝都是金属制成的,不是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吗?为什么灯不发光呢? 只有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小灯泡才会发光. 取走电源,换上导线,导线中虽然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但不发生“定向”移动,所以没有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eywedu.net/

上一篇:教师顶岗实习心得下一篇:开学后20天的感觉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