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特性

2024-04-21

创作特性(精选6篇)

篇1:创作特性

动画创作中的特性管窥论文

摘 要:动画创作中构图和轴线设定是每一位动画工作者的必修课程。构图需要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轴线是指一个物体或一个三维图形绕着旋转或者可以设想着旋转的一根直线。它们都有各自的特性,本文中主要就构图特性和轴线特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动画创作;构图;轴线;特性

一、动画创作中构图的特性

“构图”一词来源于西方,在西方的美术中有一门课程叫做构图学,专门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从而突出主题,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在动画创作中,构图需要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笔者在参考材料时发现新乡学院艺术设计系王威老师对动画创作中的构图特性总结的很到位,他认为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是运动性:动画被称为“运动的绘画”,其本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绝不是处于静止状态,而是不断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因此,各成分的内容、形式、作用及其关系也会在运动过程中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动画的艺术美感也会在运动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出来。动画能够表现运动,并能够在运动当中进行表现。这构成了动画构图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的一个本质区别。而动画构图要获取真实可信的运动感,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动画设计师必须描绘出对象动作姿态的转变过程;另一方面,动画设计师需要在对象动作姿态的转变过程中调动观者注意视线,从而产生视觉上的运动幻觉。

二是完整性:动画构图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在视觉风格上追求完整和统一性,也就是使用一种构图风格来贯穿全片,完整体现,从而使动画作品达到的完整和统一。当然此处的完整性不是说面面俱到、毫无取舍。而要达此目的就要求每个局部的材料的安排都需要紧紧围绕作品题旨来展开,使每个局部对表达主题都能够发挥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换而言之,在整体的基础之上,可以采用局部完整性的构图设计。体现的.是相对的完整性,画面不宜太满、不要刻意的堆砌,有时简单反而效果更好。因此,在构图设计过程中一切材料和技巧的应用,都应该合乎主题需要来决定取舍,调动各种元素进行充分组合和表达,形成强烈的形式感,使作品达到艺术的统一和完整。

三是多变性:影视摄影艺术手段.一方面可以把人在观察时所得的视知形象酷似、近似地再现出来。另一方面,又能表达人在观察事物时从生理到心理要求的运动观察状态,这给影视摄影构图带来特点。影视摄影造型、构图既能表现出静观时凝视视像,又能表现动观时实物依次映现的变化视像。运动中的多变性,表现中的多变性,对象的多变性等等,给动画创作构图带来了新的特性。

二、动画创作中轴线的特性

轴线又可以称为“中轴线”、“中心线”,一般是指把平面或立体分成对称部分的直线;是指一个物体或一个三维图形绕着旋转或者可以设想着旋转的一根直线。依据轴线的概念以及轴线原则来看, 王威老师认为:在动画创作中轴线是具有自身特性的,主要为:

一是互联性:轴线的互连性体现于轴线连接的是交流的双方。动画创作是用画面来讲述故事,动画故事情节的发展,必然伴随在矛盾冲突的展现,矛盾冲突是动画创作重要的必要的表现手段。而矛盾冲突的存在,必须要求具有角色或事物之间的交流。双方的交流是矛盾冲突存在的必然条件,也是故事情节表现的主要内容。动画画面在表现片中人物交流时,为体现交流双方在镜头画面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的准确性,必然要求在交流双方中间存在一条隐形的但又是必要和必须的线DD轴线,以作为镜头设置时的参考依据。

二是分切单独表现性:是指对轴线所连接的具有交流性的双方,采用“分切”,即运用不同的镜头画面分别表现的处理形式,以充分展现交流双方各自的动作、情绪、特征等方面。如果交流双方同时而明确地出现在一个镜头画面当中时,是涉及不到轴线原则的,即镜头可以任意设置。因为轴线原则是用来明晰交流双方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的,以保证观众视觉上不产生相对关系上的疑惑。而不同的角色或事物形象在同一个镜头画面中,并且镜头画面能够提供了足够清晰的相对关系,那么就无需考虑轴线问题了。但是,如果不同的角色或事物形象在同一个镜头画面中的关系不够明晰,是似是而非的状态,比如:在镜头画面的前景是以模糊的背影或侧影形象来表现的,那么轴线原则依然存在并发挥效应的。因此,对于轴线所连接的双方,必须进行“分切单独表现”,即用不同的镜头画面分别表现双方形象。

三是虚拟性:对于动画创作来讲,制作和剪辑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不同的创作环节,同时,也是动画创作必要的表现手段。制作是用来获取画面的,是用来为剪辑积累素材的;剪辑是用来组接镜头画面的,通过镜头画面的组接来讲述剧情的发展,最终形成完整的动画。制作和剪辑分属不同的创作环节,其二者都需要遵循轴线原则。

篇2:创作特性

人们在观看电影时除了受到视觉刺激,还会受到听觉刺激。音乐就是电影表达声音艺术的途径之一,是一种美的呈现形式。一般来说,电影会配有背景音乐,也会有片头曲以及片尾曲,但歌舞电影一般以音乐作为剧情的推动机制,突出影片的关键情节,营造影片氛围,其创作与影片的关联性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主要从电影音乐的简介、歌舞电影的特点以及音乐对歌舞电影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电影音乐的简介

电影音乐就是为电影而创造的音乐,它作为电影的背景音乐、片尾曲、片头曲等形式呈现给观众,是电影这个综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的演奏一般与电影的对白合为一体,会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被观众熟知。无论是哪一种电影类型,都会有其相应的电影音乐。歌舞电影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电影,一般这类电影中会穿插很多音乐,甚至以音乐作为对白,推动电影的剧情向前发展。音乐电影与普通电影相比具有更明显的音乐性,也具有更高的艺术境界,更能调动观众的情绪。音乐之所以能充分调动观众情绪主要是通过其音调结构来表现,在音乐当中,旋律的流动或休止、加速或抑制、冲突与解决都会带给听众完全不同的情绪。音乐正是通过这一点来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帮助观众更好地投入到影片当中。

二、歌舞电影的特点

歌舞电影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兴起于好莱坞,后在印度不断发展,至今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这种类型的电影在情节中会插入很多不同类型的歌曲,以推动电影的发展而著称。歌舞电影的叙事、影像风格以及歌舞艺术手法都有很鲜明的特点。歌舞电影的叙事结构比一般电影更加分散,更有艺术性。很多歌舞电影的发展都是通过人物对白、戏剧冲突来实现,而歌舞电影的戏剧冲突在很多时候会通过歌舞或者音乐表现出来。在歌舞电影中,歌舞的节奏决定着电影的节奏,整部电影与音乐息息相关,通过音乐来表现电影的故事梗概。歌舞电影的影像风格与普通电影有区别,普通电影的影像风格通常通过电影拍摄的角度、电影总体的画面特点来呈现,但是歌舞电影的影像风格除了通过电影的`视觉效果来呈现,还通过电影的音乐来呈现。[2]一般来说,歌舞电影中的音乐节奏明快,其影像风格就会相对鲜明;而音乐电影中的音乐节奏轻柔,其影像风格就会相对温暖。歌舞电影中的歌舞艺术手法与普通电影也有很大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普通电影中的音乐是辅助部分,为剧情的需要调节音乐来营造电影情绪。但是歌舞电影中的音乐占主要地位,无论是台词还是剧情的发展都离不开音乐,整个电影可能会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三、音乐对歌舞电影的影响

音乐对歌舞电影的影响非常大,主要体现在表现文化精神、抒发人物心情以及参与叙事三个方面。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与精神风貌,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电影象征着那个时代、地区的文化精神。而歌舞电影中的音乐自然也具有时代性,我们可以从音乐的特点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代表元素。例如《歌舞青春》就代表着21世纪青少年的活泼好动,也代表着欧美特有的文化底蕴。歌舞电影中的音乐能够很好的表达电影人物的心情,很多时候,电影中的音乐可以作为对白来呈现,通常各个时候都带有一定的戏剧冲突。将人物的心情用音乐表现出来可以增加电影感染力,强化电影的叙事特征。电影叙事学实际上是指电影通过哪些元素、手法来达到叙事目的。电影叙事系统通常是由画面、音响、语言、音乐、字幕五个部分构成。[3]在叙事元素中,语言、画面、字幕及音响的叙事能力是显性的,具有客观、具体、直接等特点。音乐在电影叙事中呈现出隐性特点,具有间接、主观、抽象等特点。电影音乐的应用是实现叙事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对电影情节、叙事时空、观众接受心理的构建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篇3:冼星海艺术创作的特性

生平与创作概况

冼星海 (1905~1945) ,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 。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 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 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 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 1935年回国后,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 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 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 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1938年间, 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 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 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 创作生活约10余年, 共作歌曲数百首 (现存250余首) , 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做的巨大贡献, 在延安各界为冼星海举行的追悼会上, 毛泽东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作品特性分析

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在冼星海的创作中, 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 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 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 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 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 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具有时代气息的歌曲。为了表现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使歌曲更具有民族特色, 冼星海还探索创造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歌曲样式。其中有将抒情性与战斗性两者不同的表现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歌曲, 如《在太行山上》、《三八妇女节歌》;有颂扬性的歌曲《赞美新中国》;还有将民间说唱音乐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音调相结合的叙事性歌曲, 如《梁红玉》和《打倒汪精卫》等。他很善于发掘歌词语言的韵律美, 在表现主题形象的前提下予以音乐性的发挥。他也很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歌曲演唱形式, 如独唱、齐唱、领唱、合唱和有说有唱等, 特别是在群众歌曲中广泛运用轮唱和二部合唱的形式, 在当时的抗战歌咏中具有创新的意义, 并具有广泛的影响。此外, 他在去苏联期间, 主要采用中国古典诗词谱写的艺术歌曲, 在探索新的体裁和民族风格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大合唱创作。冼星海在音乐创作上的另一重要贡献, 是开创了表现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并具有民族特点的大合唱创作。所作4部大合唱, 在题材、内容的现实性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是相同的, 但又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 以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处理, 而使各个作品具有不同特色。作于1939年3月的《生产大合唱》, 以载歌载舞和戏剧表演相结合的形式, 通过“春耕”、“播种与参战”、“秋收突击”和“丰收”4个场面, 表现解放区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抗战生活, 音乐具有民间风味, 合唱粗犷质朴, 其中的《二月里来》和《酸枣刺》两个段落, 常被作为独唱和童声合唱曲目, 流传至今。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周年而作的《九一八大合唱》, 是一部叙事性的大合唱, 采用交响性和回旋曲的形式结构, 全曲以具有舞蹈特点的音乐主题和悠长深沉的副主题对比贯串和反复出现, 其间插入许多不同性格的段落, 表现人民群众在欢庆胜利时回顾抗战历程, 激发起抗战到底的决心;其中的女声独唱与合唱段落《九一八子夜歌》, 运用了戏曲、说唱音乐中的板式变化手法, 具有戏剧性效果。《九一八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的乐队伴奏, 在对民族打击乐器和中国音乐风格的节奏的运用上很有特色。作于1940年3月的《牺盟大合唱》, 是为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抗日决死队写作的一部群众歌曲联唱形式的大合唱, 包括齐唱、独唱、轮唱、合唱等6个段落, 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 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黄河大合唱》以其高度完美统一的艺术性、思想性和民族性成为冼星海最具代表性, 且又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他1935年夏末回国后, 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 深知民众的苦痛, 参加到汹涌澎湃的国防音乐运动中。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 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 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 “为抗战发出怒吼”, 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 听其朗诵《黄河吟》, 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 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 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8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 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以丰富的艺术形象, 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 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器乐作品。冼星海的器乐作品大部分是在滞留苏联期间写作的。除一些器乐小品, 如小提琴独奏曲《郭治尔-比戴》等, 有一定的艺术效果外, 其中的交响音乐作品, 在他生前都未能付诸演奏而根据实际效果加以改定。从这些作品的手稿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运用交响音乐形式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革命斗争, 在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群众化, 以及在运用民族风格的音乐主题、结构形式和打击乐器等方面, 都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其中如《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满江红》组曲和《中国狂想曲》等, 都不乏写得成功的段落。但限于他当时写作的条件和健康状况已日趋恶化, 这些作品也留下了不少笔误和不完善之处。

论文及教材。冼星海发表过20余篇音乐论文和编写过一些音乐教材。他在去延安之前发表的《救亡音乐在抗战中的任务》 (1937) 、《救亡歌咏运动和新音乐的前途》 (1938) 、《聂耳, 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等短文中, 着重总结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经验, 论述了以聂耳为代表的新兴音乐的方向和发展前景。到延安后陆续发表了《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 (1939) 、《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 (1940) 、《现阶段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几个问题》 (1940) 等论文, 并在1940年1月举行的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代表大会上作了《边区的音乐运动》的报告。他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就如何发展中国新音乐、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国新音乐的大众化和民族形式以及中国民歌的特点和民歌研究等问题, 发表了许多重要意见。他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指导思想, 对“五四”前后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历史和分期, 以及有代表性的音乐家、音乐作品的历史作用等, 作了简要述评, 并论述了新音乐的本质特征和形式特点, 指出中国新音乐必须朝着“它的内容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的, 它的形式应该是民族的”方向发展。他的这些理论著述, 对中国革命音乐理论的建设起过重要的作用。

冼星海是一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 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民族音乐事业。虽然他离开我们已半个多世纪, 但他的作品与思想总是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 唤起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激情, 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激励着中国人民在民族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中英勇前进。

摘要:冼星海是一位多产并富有创造性的作曲家, 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为中国的新音乐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被称为“人民的音乐家”。

关键词:人民音乐家,时代性,黄河大合唱

参考文献

[1].汪敏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 华乐出版社, 2002年版。

篇4:我国高校版画创作教学特性分析

[摘要]文章主要就高校版画创作教学现状分析了影响其创作的因素,即版画创作的民族性体现——传统人文因素、版画创作的个性体现——内心世界和版画创作的时代性体现——高科技因素的运用。

[关键词]版画 高校教学 民族性 个性 时代性

[作者简介]刘田(1953- ),男,河北唐山人,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术基础教学。(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115-02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高校版画教学状况与以前大不相同,多样的创作观念、多种的创作方法、多类型的版画作品揭示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尽管还有对版画创作的守旧和乏力的抱怨,但高校学子在创作实践中对理念、语言等方面不断地内展外延而形成的丰富多变的创作现象确实难以一言以蔽之。这是高校版画教学中创造个性化教学的良好契机。然而在多年的高校教学中,我们还是能从学生的创作作品中发现很多共同存在的理念。正向林风眠先生所说的那样,任何画种都脱离不了“三性”,即民族性、个性和时代性。

一、版画创作的民族性体现——传统人文因素

现代社会是高科技社会,艺术领域同样也被高科技所充斥。近百年来所受到的西方文化尤其是近十年来所承受的西方现代艺术精神的冲击和影响,使当代青年人多少有些不知所措,创作的迷惑之余自然就想到背后还有一个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于是,古老的门、风筝、牌楼、茶道、对襟衫等都出现在创作中,以此来体现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但是还有一种东西,即使我们不将其现象化,置于桌面,也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那就是中国传统的思想和观念,是根源性的物质。不论我们是选择东方还是西方的技巧进行创作时,都不可能摒弃这种思想。中国的绘画作品大都表现了中国特定的文化理念,与中国的哲学、文学、历史、民间文化等有密切的联系,实际上是浸在文化背景当中的艺术,是文化了的艺术、观念了的艺术。

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都有其高深的精神内涵和哲学主题,就其主体而言,是建立在儒学、道学、禅学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它们纵横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领域、哲学领域和生活领域。首先,儒学乃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孔子对艺术的定位,他强调美与善的统一,美必须体现在人道的基础之上。儒学对绘画的影响是通过融化在文人大夫的思想意识中而间接地从笔底烟云的审美理想、艺术境界中体现出来的,具体表现在绘画中,便是沉郁、宁静的境界。其次,道学实质上是对一种理想的自由的独立人格的追求。道学主张以“自然”为本,以一种绝对自由,不受约束去“游戏”笔墨,提倡用笔的自由自在。最后,禅学是中国绘画艺术中更自觉地对宁静淡泊的审美境界的追求,清初四僧、八大山人的作品都是最好的例证,那种若隐若现正是对当时社会、对个人情感的一种深层彻悟。儒道禅的结合,不仅形成了中华传统的人文艺术思想,而且也确立了文人的人格基调,形成了人们心目中传统绘画的形象——高山流水,水墨烟云,竹篱茅舍。

许多学生在进行版画创作时,深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想用近乎装饰的手段去体验一种恬静、纯情和淡泊的境界,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诠释美的概念。这也是高校版画创作教学中所体现的共性元素。很多学生总是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观念来表达这种传统人文因素在他们创作画面上的所在。中国人不喜爱直白,倾向以物言情。例如,有些女生从女性的视角去体现生活、体验生命,或用一种轻松自如的,不求形似的状态去表达内心世界;或用鲜艳的色彩去烘托幸福的氛围。这些都是想以一种无须怀疑自言自语的生动具体来宣泄遐思的奔放,就像传统中国画家借梅、蓝、竹、菊来抒发内心情感,体现其情操一样。

所以,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在这种传统人文思想的渲染下,中国画家的绘画创作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精神的内涵和主旨,而非一味追求技术上的完美和表现技法上的真实。

二、版画创作的个性体现——内心世界

艺术需要真实情感,而这种打动观者、与观者产生共鸣的真实情感源于生活,更确切的说是生存体验。以目前高校学子的素养、能力和心态应对复杂的艺术创作问题多少有些强人所难,急功近利的模仿和言不由衷的表现在所难免。这也是版画创作教学中凸显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作品体现其自身的内心世界。

最能体现版画作品精神的是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心境对每个人的生存、生活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作品是展露作者心态的最好证明,烦躁、闲适、平和、激动都会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这也是作者灵魂的暴露,也是作品引起共鸣的决定条件。而那些以能够有效地将奉行的公共观念加以视觉化、物质化,创作出“与我无关”的精神制品是行匠所为,为画家所不齿。版画相对比其他画种的手工艺要强,它传承了包含制版技术在内的绘画创作。然而,不论我们以何种方式来完成创作,其内核都是与作者的内心精神世界分不开的。情感早就郁结于心中,创作只不过最能体现这种情感与寄托的纠结,表露出对生活环境的感受和理解。

每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生存经历反映到生活中、艺术上必然不同。正如雨果所说的“科学是我们,艺术是我”,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在体现其个性化语言的时候,必然也把艺术家本人的特质作为个性反映出来。任何人创作的作品,必然带有许多个人化的情感。

现代人类生活的精神状态更加渴望松散闲适,这就使自由成为主题,使个人处于相对独立的境地,每个人选择自由的方式和出发点都不尽相同,因而所体现出的自由化必然是纷繁各异。而现在的高校版画创作教学中提倡多样的创作观念、多种的创作方法。于是,学院中充满个性化的版画作品层出不穷,丰富多彩,或绚烂,或迷茫,或沉稳,或激动,即使有些作品很具象、很符号化,也都体现着当代青年人特有的心路历程。

三、版画创作的时代性体现——高科技因素的运用

时代在发展,版画创作也始终处于历史的延续中。变化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一个有活力的画种必然不是一个封闭的画种,基于对现代艺术和版画的双重思考,在现代艺术思潮流派纷呈的大背景下,自成体系的版画首先必须在固本培元、演绎传统的基础上,调整自身狭窄领域,以赋予其新的生命。

版画以它独特的制作程序、动手乐趣与作品知觉上的美感深深吸引了众人,伴随着制版技术出现在画面上的偶然效果,显得很神秘,越是深入了解,就越能体验其特点。正是版画艺术的间接性和复杂性,使其在容纳吸收新技术媒材上处于特别活跃与前沿的位置,数码、复印都已成为用于版画创作的新亮点。随着高科技的纳入,版画作品的尺寸越来越大,视觉冲击也越来越高,各个版种之间的相互介入也更简便易行。纷繁复杂的高科技手段与版画创作相结合,使得综合版种成为大势所趋。就目前的科技发展来看,高科技所能带来的震撼的确诱人,大批量新型版画的涌现带给版画艺术前所未有的感官冲击,也为高校版画创作教学拓展了新空间。越来越多时代性鲜明的作品出现在高校的版画创作中,可谓是朵朵奇葩。然而由于近年来大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欠缺以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造成的实用心理至上,导致有些学生在进行专业创作的时候一味追寻时代性,有的竟然成了科技手段的罗列,违背了版画创作教学的初衷。

进入新世纪,中国版画创作在经历了多元时代的洗礼和社会上纷繁复杂的思想潮流冲击后,正朝着一种越来越历练、越来越简纯的境界而发展,更加突出了版画的特色和韵味。历史赋予每一代人的机遇、课题和责任是不尽相同的。古老的中国用其优秀的历史文化精粹给予我们精神食粮,西方文明以多元化的自由空间任喜爱版画的青年在此领域驰骋,现代科技的飞速进步为我们的创意实现提供了重要平台。经过时间上的磨合和多种文化的积淀,相信我国的高校版画创作最终能把握到适应生存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1](英)韦斯特利.现代西方版画教程——凸版画技法[M].潘耀昌,译.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

[2]顾兆贵.艺术经济学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篇5:关于创作灵感的随笔:创作与妻子

廿世纪九十年代中,本想在文学创作上大干一场的我,由于仕途上坎坷,曾一度一蹶不振,搁笔十多年。

我与妻子的认识纯属偶然。当时,我刚从婚姻漩涡中解脱。有一天,一位师兄对我说:“让你的嫂子给你在一家企业介绍对象吧?”“行啊!”我脱口答道。初次见面,对于结果我没有抱有任何幻想。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近。她从喜欢我的作品到喜欢我本人。终于,我们在一个鲜花绽放的日子结婚了,并点燃了我重新创作的激情。

妻子是个职中毕业生,知识不算多,见识也不广。但由于长期在企业当职员的缘故,她一直也不怎么想学什么东西,促其上电大拿个文凭。换换工种均也不接受,用她的话来说:“就这么样了!”我也没法子,因为现实摆在那里。在单位从事的岗位不需要高深文化,在家里操持家务带孩子,的确也没法学。

说来也巧,平日她很少读文学作品,唯对当地文学泰斗李明刚先生的小说情有独钟,尤其对《寻找失落的童真》的细节:“我用最快的速度脱下雨衣和衬衫,然后顾不上许多。帮丑妹脱去她身上的桃红衬衫。随着桃红衬衫的脱下,一个青春少女雪白......”倒背如流。有一次,我们又谈到李明刚作品怎样颂扬人世间的真善美,让读者留下许多美好的东西。她突然问我:“老公,你很久不写文章了,不像从前的你。”这席话在我的心灵产生极大震撼。

我不是一个轻易失去创作希望的人,但是因为拥有一颗敏感而易受伤害的心,所以每当文人受不到重用时都会让我沮丧不已,日子长了,会一个人藏在角落中窥视这个世界。这时候的自己会试图从自己的世界里寻找自信,寻找快乐,寻找希望。

于是,我的创作灵感就从妻子的那席话来。在过去的岁月里,是难忘红土情、憨朴红土人,成了我创作的“音符”。我很精心地策划自己的文学作品集——《从北国到大陆之南》,不在乎读者的多少,当听到那贴近生活,充满着清新的时代气息熟悉话语时,当那无边的喜悦一点点地渗透我的情感时,我的心在快乐中微微颤抖。

大凡从事创作的人都习惯于“开夜车”,而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时刚睡下,突然有了灵感,又爬起来,一夜起来两三次是常有的事,但妻子从不怨言,次日一早反而要先到书桌上看我有无写出作品来。我常为她具有这种美德而万分感激。当见到我的稿子在“文学微刊”或各种刊物发表时,妻子那份高兴劲就别提了,她如同找回从前的我。

现在我会想:我无需向别人证明什么,不论我带给了别人什么,能让别人记住什么,但我对妻子从来不敢小觑,那是因为她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和一种比学识更重要的精神财富,使我肃然起敬。妻子是我步入二次创作的桥梁和纽带。

篇6:创作特性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

尊重文本,立足自我

——发掘作品的意义,提出自己见解

考点二: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一考点的考纲要求、题型特点。

2.掌握“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方法,规范答题。【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自主学习

【考点解读】

这要求考生在把握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求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其中“创作背景”应包括社会时代等大背景,还包括个人遭际等小背景,两者结合则可归纳出文本创作的特定背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揣摩其创作意图。【设问方式】(见教师用书P261)【技巧点拨】

(1)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2)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干中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联系旧知,调动知识储备,探寻创作背景,解读创作意图。

(3)扩大储备。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命题人肯定不会让考生漫无边际地瞎猜,对考生不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一般会在题千中或通过注释等形式予以交代,这就要求考生不放过命题人给出的每一个信息;对考生应该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出题人则不会在题面上再去多费笔墨,这就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应该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课堂导学

要点:掌握“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的方法。

一、导入复习

二、讲析典题,探讨方法 【典题呈现】

(一)、(2009·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耕作的诗人 张 炜

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睢宁高级中学北校2012-2013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间。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那是他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

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决然分开。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

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激动。

托尔斯泰的鼻孔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惯于倾听鸟雀以及树木的喧哗,马的喷嚏,还有其他四蹄动物在草丛里奔走的声音。黎明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了田野的声息,空中连夜赶路的鸟儿发出悄然叹息,还有远方的歌手、农妇的呼唤、打鱼人令人费解的长叫„„他眯着眼睛望向遥远的田野,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个黑黢黢的高大汉子,还有他身旁的人:那个孩子、那个妇人。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有人担来了马奶,原来是头上包着白巾的老妇人用木勺敲响了酸奶桶,她小心的充满溺爱的咕哝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转过身,脚下那双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

他的去世也令人难忘。那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

深夜,老人乘一辆马车,抛却了自己的庄园,要奔到更遥远更苍茫的那片土地上去,与贫穷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仅仅走到了一个乡间小站就躺倒了。寒冷的车站上,一个伟大的生命临近了最后一刻。

这一刻向我们诠释了诗人的一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节)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5分)【参考答案】

⑴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的耕作图长久地吸引了作者,他认为托尔斯泰与土地须叟不可分离的关系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⑵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⑶耕作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⑷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创造精神。对他的写作态度和方式表示赞美。

睢宁高级中学北校2012-2013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 【考点】本题考查从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入手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前提是读懂文章内容。

【解析】本文始终围绕“耕作”二字描写托尔斯泰的,这两个字既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高度评价,应结合原文内容,从这两个方面作答。

方法点拨:从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尤其是文章主题)入手探究作者创作意图是非常重要的探究方法

(二)、(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原文见学生用书P175教师用书P226)备讲例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1、命题分析、思维导学(参考教师用书P258)

2、方法点拨:从作品的艺术特色入手探究作者创作意图

(三)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后面问题

抉 择 郭泉

再次踏上家乡的热土,高振田的心情万分愉悦。这次有机会回老家完全是因公出差,公司准备在A城筹建分公司。高振田理所当然地被委以重任,公司希望他考察一下A城这个市场,掌握并反馈第一手资料。对于公司的委派高振田欣然接受,毕竟他也想为家乡做出点贡献。

高振田伸手叫了辆出租车,地点是提前预订好房间的A城宾馆。路上,出租司机问是不是来A城旅游观光的,高振田随口应了句是,眼睛却透过车窗张望着街上的风景。

车子突然停了下来,司机摇下玻璃探出头去问拦车的人到哪里,说的是普通话,拉车的人说到A城火车站,说的是A城方言,司机说正好顺道,上车吧,那人问多少钱,司机说十块,那人还道:“八块钱,去不去?”

司机抓抓后脑勺说:“上车吧。”

他们说的都是A城方言。高振田听着打心里觉得舒坦。回家好啊!回家就是好![来源:高[考∴试﹤题∴库] A城宾馆到了,司机赶忙下了车帮高振田把行李搬出来,高振田问:“多少钱,师傅?”司机说四十。

高振田有点诧异,问:“请问是怎么算的?”司机指了指车里的里程表,说是按里程走的。

“噢,行,给。”高振田掏了四十块钱出来,“谢谢啊,师傅。”

出租车绝尘而去,高振田早已计算了一遍,按照这个价位,刚才那位拦车的人至少应该付二十块钱方能到火车站,怎么八快钱就搞定了?是计价方式不一样,还是这只是个巧合而已?迈着稍微沉重的步伐,高振田慢慢地走向A城宾馆。

晚上,远在公司所在地的家人打来电话,告诫他回到家乡应该说家乡话,以免上当吃亏。高振田似乎有点明白自己为什么需要付四十块钱的出租车费了,但他还是希望这只是个巧合而已,毕竟每一个城市都有它风景的败笔,高振田这样安慰自己。

第二天高振田按计划考察分公司的几个选址。忙忙活活就到了傍晚时分,他想吃原汁原味的水煮鱼头,于是就近找了一家大排档,点上一盘,畅快淋漓地吃了一回。结帐时,打量着衣着光鲜、西装笔挺的高振田,老板问:“先生是外地人吧?”高振田说是来A城旅游的,昨天刚到。老板点了点头说:“祝您玩得开心。”

高振田说:“谢谢,多少钱?”老板坚定地说:“三十。”高振田心里颤抖了一下,指着桌上的菜单说:“上面不是标价十八吗?”

“噢,那是以前的价格,现在鱼涨价了,很贵的。我现在正准备改一下菜单呢。”老板忙解释道。

高振田走出大排档,就近用A城方言问了一个家乡人,回答:是十八块钱一盘。高振田心里失落落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宾馆的。

第三天,高振田在考察关于这一个行业的相关供应商时,偶然看到一大群人正围在马路中间。他走了上去,明白是一场交通事故。肇事车辆及车主呆呆地被围在那里,等候处理。从车牌和车身能看出是外地的私家车。它撞着了一位中年男子。交警正颐指气使地维持着交 睢宁高级中学北校2012-2013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 通秩序。中年男子双手摸着腰部作痛苦状,正在跟其中一个交警用A城方言叙述着事发经过并要求肇事车主赔偿医疗费,交警也用方言不停地重复说:“你放心啦,本地人啦,还能吃亏?”

高振田心情沉重地离开了事故现场。

两天后,公司方面打来电话询问A城是否适合开公司。高振田手握着话筒,哼哼叽叽了半天,硬是吐不出一个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6年12期)

三、巩固训练

(2010年高考福建卷)《春风》(教师用书P218)

四、总结归纳

五、课外作业 1、2012年江苏卷《邮差先生》第4题(教师用书P224)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江南好 周海亮

江南好。江南有桑。

桑有纤弱的身子,纤长的颈,纤秀的臂,纤美的足。桑住在小镇,小镇依河而建,小河匍匐逶迤。黄昏时桑提着白裙,踏过长长的石阶。黄昏的河水是粉色的,河面上似乎洒了少女的胭脂。桑慵倦的倒影在河水里轻轻飘摇,桑顾影怀思。

桑躲进闺房写字。连毛笔都是纤细的。桑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只鸟歇落树上,悠然地梳理羽毛。桑扔掉笔,趴到窗口,就不动了。桑常常独自发呆,然后,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窗外风景。

桑在一个清晨离开小镇,离开温润的江南水乡。一列小船推开薄雾,飘向河的下游。那天桑披着盖头,穿着大红的衣裙。唢呐呜哇呜哇扯开嗓子,两岸挤满着看热闹的人群。人群兴奋并且失落——那么婉约多情的桑,竟然嫁到了北方。

桑跳下船,掀掉盖头。桑上火车,泪眼婆娑。桑坐上汽车,表情渐渐平静。桑走下汽车,睢宁高级中学北校2012-2013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 盖头重新披上。唢呐再一次呜哇呜哇地响起,这是北方的唢呐。花轿颤起来了,桑的心一点一点地下沉。

从此桑没有再回江南。却不断有银钱、粮食、药材和绸缎从北方运来。那本是江南的绸缎。江南的绸缎绕一个圈子,终又重回江南。

桑离开江南一个月,有男人来到小镇。他跳下船,提了衫角,拾级而上。他有俊朗的面孔和隼般的眼神,他有修长的身材和儒雅的微笑。他坐在小院,与桑的父母小声说话。片刻后他抱抱拳,微笑着告辞。他跳上船,船轻轻地晃。他盯着胭脂般的河水,目光被河水击碎。他叹一口气,到船头默默坐下。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却又闪烁出迷人的红。

桑住着北方的宅院,神情落寞。当然也笑,笑纹一闪而过,像夜的惊鸟。有时喝下一点点酒,红酒或者花雕,眼神就有了迷离缤纷的色彩。然后,桑将自己关进房间,开始写字。她写,江南好。纸揉成团,又取另一张纸。再写,江南好。再揉成团,再取另一张纸。突然她推开窗户,看午栖的鸟。她开始长久地发呆,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宅内风景。

老爷说,想家的话,回去看看吧。桑说,不用了。老爷说,总写这三个字,料你是想家了。桑浅笑不语。笔蘸着浓墨,手腕轻转。三个字跌落纸上,桑只看一眼,便揉成团。旁边堆起纸山,老爷摇摇头,满脸无奈。

男人在某个深夜潜入大宅。仍然身材修长,仍然一袭长衫。他提一把匣子枪,从墙头轻轻跃下。他悄悄绕过一棵槐树,就发现自己中了埋伏。他甩手两枪,两个黑衣人应声倒下。他闪转腾挪,似一只凶猛矫健的豹子。后来他打光了子弹,再后来他中了一枪。子弹从下巴钻进去,从后颈穿出来。子弹拖着血丝,镶进宅院的土墙。男人轻呼一声,缓缓倒下。月似银盘,男人俊朗的面孔在月光中微笑。

桑倚窗而立。从第一声枪响,桑就倚窗而立。她只看到了墙角的毛竹,她只听到了密集的枪声。枪声戛然而止,她就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她趿了鞋,推开门,走进宅院的深处。她看一眼男人,闭了眼;再看一眼男人,再闭了眼。她的手轻轻滑过男人的后颈,男人的微笑在她的眸子里凝固成永恒。她站起来,往回走。她走得很慢,脚步声充满悲伤。

第二天桑死去了。她的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她的饮食和以往完全一样。一切都是那般蹊跷,诡秘万分。老爷请来大夫,两天后大夫得出结论。他说她想死,于是就死了。一个人悲伤到极致,一个人想死到极致,就会死去。这没什么奇怪,所有人都是这样。

桑留了遗书。一张宣纸,三个字:江南好。

人们就说,桑是太想家了。

只有死去的男人,明晓桑的意思。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江南。

1.文中对桑的肖像和行为的描写,反映了桑怎样的形象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都闪烁出迷人的红”,试分析这句话的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结尾处大夫关于桑的死因的结论,概括本文的主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达方式上看,这篇小说并未注重对故事的叙述,而是注重对与人物相关的几个场景的 睢宁高级中学北校2012-2013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 描写,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外在:纤弱、秀美(2)内在:痴情、内敛(软弱)(每点1分)2.(1)内涵:(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传递出了“他”情感的细腻和热烈(2分)。(2)作用:为下文男人在北方大院的血战埋下伏笔(1分),同时与故事结局悲壮之美相照应(1分)。

3.(1)爱,是信心,是希望,是活着的全部理由和支柱。(2)没有爱的活,是比死更难受的折磨。

(3)一个为爱所生的女子因爱死去,这种死是对真挚爱情的捍卫。(4)抨击封建家长制。(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创作特性】相关文章:

油画创作的审美特性05-10

季节特性05-01

功率特性05-08

三个特性05-11

电器特性05-13

发芽特性05-14

性能特性05-21

射流特性05-22

牵引特性05-23

移动特性05-25

上一篇:大公鸡穿花衣下一篇:藏传佛教哲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