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2024-04-22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篇1: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把相同数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 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体会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

2、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结合情境,知道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能运用加法计算简便的乘法算式的结果。教学重难点:

1、体会乘法的意义以及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并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把相同的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教学准备:

课件,算式卡片,调查生活中能用连加表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学生兴趣。

1、复习(以开火车形式口算下列各题。)

2+2+2= 3+3+3= 4+4+4= 5+5+5= 6+6= 7+7= 8+8= 9+9=

2、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告诉你一个秘密,今天是淘气9岁生日,咱们如何给淘气庆祝一下呢?我提个建议,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热闹一天好吗?好嘞,现在就去。(板书课题:儿童乐园)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自然引入到教材中的问题。)

二、创设环境、愉快教学

1、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景图

生:哇,这里好热闹,小朋友们玩得真高兴.

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反馈。师归纳问题并板书:(1)有多少人坐飞机?(2)有多少人坐火车?(3)有多少人划船?(4)有多少人坐椅子?

同桌说一说你喜欢哪项活动,参加该项活动的有多少人,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参与指导,并留意几个孩子不同的方法。)

2、解决问题

(1)4架飞机

师:我们先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谁会列算式?(板书:2+2+2+2=8(人))

师:你能不能结合图说一说算式里的2表示什么?(代表一架飞机里面有2个人。)

师:也就是说每架飞机里有2个人,有几个2?

师: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对了,这个算式就表示4个2相加。(师板书:表示4个2相加)(生齐读两遍)

师:相同加数是2,先写2,有4个2,再写乘4。这个加法算式就可以用2×4=8来表示。用乘法算式表示,得数依然是8。(师板书:2×4=8(人))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乘法。(板书:认识乘法)

师:这个乘法算式我们还可以写成4×2=8(人)。(板书:4×2=8(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两个乘法算式。)

(2)读算式,认识名称。

师:这两个乘法算式怎么读?2×4:这个算式读作2乘4等于8,4×2:这个算式读作4乘2等于8。(板书:读作:2乘4等于8 读作:4乘2等于8)(学生一起读)

师:乘法算式里的符号和数也有自己的名称,你们认识吗? 师:这个符号叫做乘号,伸出你们的小手跟刘老师一起写,乘号前后的两个数都叫做乘数,最后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师:我们看看黑板上的这个乘法算式,你知道他们的名称吗?(指读名称)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乘法算式的读法。)

(3)算式含义。

师:我们知道了他们的名称,也知道了怎么读,那这里的2和4分别表示什么?你能不能结合图给大家说一说? 生:2是一个飞机上能坐2个人,4是有4架飞机。

师:说的对吗?真好,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说?

师:我们从图中能够知道4和2表示的含义,那这个加法算式中有4吗?他在哪呢?

师:4个2相加可以用2×4或4×2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从而理解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即表示几个几相加。)

(4)6架飞机。

师:我们接着往下看,刚才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加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出4架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请你仔细看大屏幕,如果又增加了2架小飞机,现在有多少人坐小飞机?你能列出一个连加算式吗?拿出你的练习本试着写一写。师:这个算式表示的是几个几相加? 师:谁能把这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师:还可以怎么列式?

师:这里的2和6分别表示什么?(5)8架飞机。

师:你们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示幻灯片,8架飞机)

师:现在有多少人坐小飞机?你还会表示吗?我们先看看是几个几相加,再写出乘法算式。

师:那你们想不想写出加法算式?为什么?

师:在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时用乘法比较简便。(设计意图:通过解决6架飞机和8架飞机上有多少人,让学生感受到相同数连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比较简便。)(6)解决其他问题。

师:我们刚才集中解决了情境图中的一个问题,他上面还有别的问题,先把这几个问题一起读一读。

师:你们会解决吗?请孩子们看屏幕上的几个算式,你能把它们改写成乘法算式吗?看谁写的乘法最漂亮。

指名上台反馈:老师及时提问:乘法中的每个乘数表示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把加法写成乘法的步骤总结为三步,并板书:一看 看相同加数是几 二数 数有几个相同加数 三写 几个几就写成几乘几。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想法,及时的对学生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心。教师的及时引导不可忽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3、仔细观察这4个加法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的说,只要意思对就行。师归纳并板书:加数都相同

7.请各小组讨论1+2+3=6(人)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8.指名汇报后评价。(7)练一练。

师:你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5+5+5+5+5→5×5 师:像这样加数的个数和加数相同时只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使学生理解在加数的个数和加数相同时只能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1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9页,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学生汇报结果。

师:(出示第1题的第2小题,7+7=14)你是怎么看的?有没有不同的加法算式?

生: 2+2+2+2+2+2+2=14 师:你是怎么看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观察图时,不仅能横着观察,还能竖着观察,从而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2.练一练第2题。

师:看图直接判断是几个几相加,写出乘法算式。

师:第1幅图表示几个几相加?怎么列式?第2幅图呢?你是怎么看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乘法的意义,先说含义,接下来直接列乘法算式。)

3、ppt出示

(1)孩子们,你们能把这些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集体评议。

(2)读一读.

2×3 4×6 7×3 8×2

4×4 7×1 2×9 3×6

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解决上一节课的问题)要给敬老院的56位老人每人3个苹果,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一共要多少个苹果吗?你觉得这个算式怎么样?

四、学生总结、汇报收获、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乘法,同时也感受到在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师:1排有4个人,要算5排有多少人?谁会用乘法列算式?只列算式,不算得数。7排呢?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个问题都能用乘法解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请你们在小组内找一找,说一说,然后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也可以用乘法解决。)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例子不能再举下去了,但是我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可以找到生活中更多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对吗?把你们发现的能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下课后和你的伙伴说一说,好吗?

五、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2+2+2+2=8(人)表示4个2相加 × 4 = 8(人)读作:4 × 2 = 8(人)读作:............乘数.乘数 积.乘号

2乘4等于8 4乘2等于8

篇2: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记得我在教学二年级时有这么一道计算练习题:从小红家走50米经过广场再走90米到学校,从小红家走60米经过商场再走70米到学校;比较这两条路怎样走比较近?

在处理练习题时,学生做的方法很多,为了不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我让学生一一上台展示:

有的学生做出了:60+70=130米 ,50+90=140米,130 ﹤ 140,所以小红走商场这条路近。

有的学生只观察就找到了答案:60比50多10米,而70比90少20米,所以小红走商场这条路近。

一个平时不爱表现自己的学生只用一个式子便说明了:50+70﹤50+90,所以小红走商场这条路近。

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他鼓起掌来,有的还朝他竖起大拇指!

就这一道练习题从此改变了他,课上回答问题积极了,活跃了;作业书写也变得漂亮了,同学们再也不说他“哑巴木偶”了。如此大的改变让我体会颇深:

仅仅一道小小的练习题让同学们对邵小民他刮目相看,是这道练习题改变了他的学习生活,也许他有可能成为一位数学家;是啊,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微笑的笑脸,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小小的奖励都有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做法,让他们体会到爱时时存在,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

篇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也是历年中考必考内容, 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 并且具备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基础上讲授的。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继续, 又是后面学习菱形、矩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 能根据判别条件进行实际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 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 体验到探究的甘苦, 更能领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更能服务于生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的灵活应用。

四、教材处理

(1) 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根据初三学生年龄的特点, 学生年龄比较小, 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归纳推理能力较低, 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较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 通过判别方法的推理, 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意识, 通过练习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重新组织和安排, 创设更为有效探索活动和更为合理的探索顺序。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 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方针,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 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六、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设计

(一) 说设计理念

想改变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为学生敢创新、能创新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二) 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1) 让同学们一起来看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大屏幕演示) 。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学生旧知, 另一方面使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别方法, 从而引进新课。

2. 讲授新课

(1) 动手实践:让学生每人拿出两根牙签或火柴 (长短不定) , 自制平行四边形框架。

设计意图: (1) 让学生在摆拼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并满足他们的好胜心。 (3) 同时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 培养竞争意识, 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从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2) 教师演示钉制平行四边形这一过程。

方法一:将两根木棒AC, BD的中点重叠, 并钉子固定, 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将两根同样长的木条AB, CD平行放置, 再用木条AD, BC加固, 得到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发现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常用判别条件, 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解决问题。

(1) 实际生活: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 李大爷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 同学们想想看, 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2) 通过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并学以致用, 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体验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3) 例题精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的活动, 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式证明法, 开拓学生的思路,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随堂练习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C, BD相交于点O, 点E, F在对角线AC上, 且OE=OF。

(1) OA与OC, OB与OD是否相等? (2) 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吗?

设计了习题组有层次的教学, 在探索活动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突出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知道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巩固和提高。

(四) 小结

(1) 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2) 平行四边形判别的条件。

(五) 布置作业

(1) 课本P104习题1, 2, 3; (2) 《资源与评价》P70。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八、评价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通过问题设置,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讨论发现新知,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通过强化练习, 巩固新知, 通过小结归纳总结新知。

本节内容逻辑性较强, 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在说理上存在一定困难是正常的。但在问题讨论、引导发现、巩固训练的过程中, 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 反馈评价及时, 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思维活跃, 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期盼控制中。

九、教后要进行教学反思, 使自己不断成长与进步。我说课结束, 谢谢各位评委!

篇4: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6—67页《左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

文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左右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要举起那一只手?(生:右手)

师:那另一只手就是……(生:左手)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师:知道这两个字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师:你的左手又会做什么呢?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找找看。下面,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发指令,同学们来做动作。发出指令后,看谁做得又对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有几个同学?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一会儿排第2,一会儿排第4?(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一物品,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可能不同。

师:从左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再从右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生答略)

3.猜一猜

师: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谁?(生:尺子。)

师:为什么同一把尺子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生:和铅笔盒比它在左边,和橡皮比它在右边。)

师:同一物品,和它比较的物品不同,它的位置也不同。(课件出示淘气、笑笑、机灵狗座位图,学生观察验证)

(三)联系实际,体验“相对”左右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困难,请你们再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师:请同学们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同学举的手是相反呢?(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2.举手比赛

师:老师想和同学举手比赛,愿意吗?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师生面对面站着,师举左手,生举左手,师举右手,生举右手。师与最快的同党握手表示祝贺。)

3.握握手(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刚才我们是用哪只手握手的?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钩。

4.师:老师还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同学,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①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②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四)联系实际,运用提高

1.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4题):

师:淘气在小明家玩了好一会儿,现在要回家了,他要坐的车是停车场里从右边数的第五辆大客车,小朋友们: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2.看书填空。

(五)自主评价,拓展延伸

师:你们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样?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出色的,在书本67页的左上角画一个圆圈,右上角画一个三角。

师:请同学们回去后在生活中找找左右,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篇5: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对尺子的充分观察中自主认识长度单位,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结合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 1 cm 的概念,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 1 cm长的物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 1 cm 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从尺子上找 1 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以及用手比画 2 厘米有多长,使 学生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为下面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通过估一估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实际测量体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并与同桌合作量铅笔的长度,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厘米长度的认识。

5、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没有在这一节课终止,课后还要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基础。因为在实际测量中会发现很多物体用学生尺测量会很麻烦,这就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

不足之处:

1、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要求还没有讲清,学生就开始行动,导致学生操作时有一些失误。

2、讲解: 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在表达时,数学语言不够标准。

篇6: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位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二课时“儿童乐园”,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属于概念性知识。根据小学数学课标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教材中呈现了“儿童乐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及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能够运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本节课将采取创设“儿童乐园”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是第一次学习乘法,尽管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并不陌生,甚至很多人都已经会背乘法口诀,但是对乘法的读法掌握的并不准确,不了解乘法的意义,不知道乘法是如何产生的也难以理解为什么学习了加法还要学乘法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能够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能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把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体会乘法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儿童乐园”的具体情境,感受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

教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准备

学习单、糖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吗? 喜欢。 借助学生熟悉的“儿童乐园”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上个周末,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就去了儿童乐园的游乐场,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主题图“儿童乐园”) 看多媒体课件

仔细看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有4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2人。

生2:每条船上有3人,有3条船。

生3:有2个长椅,每个长椅上坐着3人。

生4:一个小火车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有4人。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生2:有多少人坐小火车?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倾听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你们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思考,数数或者列加法算式 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问题,通过观察4个算式体会同数相加的个数比较多时,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更简便。

做好了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 数一数,2,4,6,,8,有8人坐飞机。

2+2+2+2=8(人)

请学生分享 回答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出现了更多的小飞机,比如6架、8架呢?列算式来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人呢?20架呢? 列算式计算

你们算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

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连加算式,你能说出它们有哪些特点么? 加数相同,加数都是2。

像这样的题目,除了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像这样(指2+2+2+2=8)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2×4 ,也可以写成4×2。 倾听

先来看2×4=8,这里“2”和“4”都是乘数,“8”是积。读乘法算式时,从左往右依次读,哪个乘数在前,就先读哪一个乘数,因此这里就读作二乘四等于八,跟着老师读一遍。 倾听,跟读

那下面这个乘法算式,应该怎么读呢?谁能来读一读? 读乘法算式

乘号前面的2,在加法中是什么数?是什么意思呢? 加数;

每架飞机上有2人

加法中没有4,为什么乘法算式中有个4呢?4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意思? 有4个2相加;

有4架小飞机

6个2相加,用乘法算怎样表示呢?8个2呢? 2×6=12;

2×8=16,

你能说出它们各部分的名称并且读一读么? “2”、“6”和“8”是乘数,“12”跟“16”是积;

二乘六等于十二;

二乘八等于十六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现在请拿出学习单,静悄悄地完成上面的练习。

下位巡视 完成学习单 用学过的知识解题,在练习中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效率。

有谁愿意给大家分享你的答案么? 分享

咱们来看一看第二个问题“有多少人坐小火车?”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加法、乘法

那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吧。 完成习题

请学生展示 展示

请学生解释乘法算式:

4表示什么?

6从哪儿来的? 4表示每节车厢的人数,6是是有6节车厢,是6个4相加

(四)总结梳理,回归生活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享学习内容 学生自我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比一下,乘法与加法,你想说点什么吗? 乘法比加法更方便

我们可以说,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当然这里是指相同加数的加法,知道了吗? 倾听;

知道了

像这样用乘法来计算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朋友们一定要善于发现、观察! 倾听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老师再见!

八、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2    ×    4   =    8(人)

2+2+2+2=8(人)                   4    ×    2   =    8(人)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2×4=8读作二乘四等于八。

4×2=8读作四乘二等于八。

九、教学调控

时间调控: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5分钟)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25分钟)

(三)深化理解,拓展思维(7分钟)

(四)总结梳理,回归生活(3分钟)

内容调控:

教学内容之外,规范课堂秩序、应变突发状况

十、教学评价

总结性评价:

学习题单的完成情况

形成性评价:

1.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7: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何喜霞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现有26名学生,综合上学期发现:这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生占得比重不小,且这其中不乏一些行为习惯养成不理想的学生,所以今后这批学生也将成为我们的教育重点。

上学期我们两人的教学成绩落后,可以说作为班主任,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很严格,对自己的学科从书写规范、上课倾听的能力、备课的设置、练习题的运用等方面所有的付出没有白费,参加考试的孩子没有一个不及格的,优秀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作为学生,由于老师看得比较紧,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的高,整体带动的班风还比较向上,对于知识能做到当天不熟练的晚上回家能和家长多练习,寻找和同学们之间的差距。

二、教材分析

1、选取的素材既广泛又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认知社会、认知自然。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学生身边熟悉的、新颖而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注重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本册教材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册教材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又把学到的新知识作为解决新问题的工具,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爱你所的基本框架。

4、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的综合情境图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就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留出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以及栏目设置都旨在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教学重点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

(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

(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

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

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创造情境。

3、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数一数、儿童乐园、有几块积木、动物聚会、复习各1课时

2、乘法口诀

(一)---------------------10课时

数松果、摘桃子、做家务、需要几个轮子、可爱的小青蛙、小熊请客、回家路上各1课时,练习一3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看一看

(一)、看一看

(二)、节日广场、复习各一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分香蕉、飞行表演、练习

二、小熊开店、运动会、快乐的动物、文具店、花园、各1课时,练习三2课时整理与复习5课时 期中考试

5、方向与位置-----------------------4课时东西南北、练习

四、看望老人、加上复习各1课时

6、时、分、秒------------------------------4课时 我们赢了、一分能干什么、作息时间表、月球旅行各1课时

7、乘法口诀

(二)-------------------10课时

有多少“粘贴画”、一星期有几天、买球、整理与复习二各2课时

8、除法----------------------------8课时 长颈鹿和小鸟、小兔安家、游乐场、练习五各2课时

9、统计与猜测---------------------4课时 生日、抛硬币、趣味运动会加上复习各1课时

篇8: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经历探索和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工整的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83+5= 33+6=

20+60= 10+25= 21+30= 45+3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烈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出示P1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二(1)有35人,二(2)有32人,二(3)37 人,二(4)34人,每班由2名带队老师)

2.看图提问

师:你能根据图来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自由回答。)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独立思考。)

二、探究建模

1.出示:二(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5+2=37。(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师生共同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数位要对齐,分开点写,用尺子)。

2.出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4.出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2和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篇9: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现有2个班,一班49人,二班50人,共计99名学生,综合上学期发现:这批学生好中差的比例为2:4:3,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生占得比重不小,且这其中不乏一些行为习惯养成不理想的学生,所以今后这批学生也将成为我们的教育重点。

上学期我们两人的教学成绩在全镇上排第二名,可以说作为班主任,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很严格,对自己的学科从书写规范、上课倾听的能力、备课的设置、练习题的运用等方面所有的付出没有白费,参加考试的孩子没有一个不及格的,优秀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作为学生,由于老师看得比较紧,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的高,整体带动的班风还比较向上,对于知识能做到当天不熟练的晚上回家能和家长多练习,寻找和同学们之间的差距。

二、教材分析

1、选取的素材既广泛又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认知社会、认知自然。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学生身边熟悉的、新颖而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注重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册教材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又把学到的新知识作为解决新问题的工具,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爱你所的基本框架。

4、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的综合情境图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就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留出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以及栏目设置都旨在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教学重点 知识与技能: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空间与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感知千米,认识分米、毫米,能结合实际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统计与概率:

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段统计的方法。

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实施措施

1、实现多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重要不断的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要体现探索性。

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引导血色很难过开展光差、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

教学重要注意改变有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引领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解决问题提的策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自觉主动的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男观众所表现出的不同水皮和个性差异,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创造性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6、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时间安排

一、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二、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2课时

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 1课时

三、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8课时

四、做鸟巢——图形与拼组 3课时

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7课时

六、去姥姥家——混合运算 7课时

七、我锻炼 我健康——统计 2 课时

实践活动——户外活动 1课时

八、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0课时

九、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 10课时

十、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3课时

篇10: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二年二班 张美芬

教学目标:

1、字的方法,认识本课6个生字。

2、使学生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续编小诗,初步感知风的特性,培养创编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声音导入

1、播放“风声”

师:请同学竖起耳朵,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生:风声。(板书:风)

2、动脑筋思考在生活中都有哪些风?

生:狂风、大风、台风、微风、龙卷风、北风、强风、烈风……

3、联系生活实际,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谈谈自己对风的认识。生:我认为风是无形的。生:我认为风本身没有味道。生:我知道风的声音是“呼……”。

4、你们想知道风在哪?都在做些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到叶圣陶爷爷的诗中去看一看吧。

二、检查预习,认读字词

1、初读课文

师: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感受一下风吗? 生:愿意。

师:听到这位大姐姐把这首诗歌读得这么好,老师不禁陶醉了,你们也可以吗? 生:可以。

师:现在自己读读,试试。

师:看大家专注的神情,老师就知道你们读书非常认真。和文中的生字词交上朋友了吗?

2、学习生字

师:谁愿意先来接受老师的挑战?(波、游、颤、戏、游戏、起波、颤动)师:谁愿意来当当小老师教教大家怎么读? 师:咱们开火车试试?

3、接读课文

师:下面咱加深难度,谁有勇气起来试试?

三、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师:风,无形无色,我们看不见。风爱跟我们捉迷藏,它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的什么地方呢?聪明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请拿起你们的笔,用“~~~~~~”把它们划出来。

1、理解“树叶颤动”这一节

生: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哪儿了。师: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吗?

师:谁来说说自己对“颤动”的理解? 生:颤动的意思就是抖动。

师: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么做?风走了,又怎样? 生:(摆动手)

师:原来风就在颤动的枝头上,你真会留心观察。找到之后心情怎样? 生:高兴、激动、兴奋、开心…… 师:谁愿意兴奋地读读这小节?

师:那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读读这一小节。

2、理解“树木点头”这一节 师:你还从哪里找到了风娃娃?

生: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师:现在同学们站起来,你们就是一棵棵树木。你们现在该怎么做?(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呼~风来了。)师:又有什么感受了?风娃娃跟刚才比起,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时的风变大了,能够摆动林木了。

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一节,男同学读时女生表演,然后反之。师: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想象这时风劲大起,摆动了林木。

3、理解“河水起波”这一节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风娃娃?

生: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师:现在我们的小手就是平静的湖面,风来了,呼~~。生:(手做起伏动作)

师:你们和风娃娃在干什么呀? 生:游戏。

师:多么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节,留住它。

4、学生表演读。

四、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师:风很温柔,也很调皮,它吹散了云朵和树叶,撞响了窗口的风铃,叮叮当当,多好听啊!这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同学们,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知道风来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

的时候,我们知道风。

2、小结: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春天的风给大地披上了绿皮,夏天的风给人们送来阵阵凉爽,秋天的风吹响了丰收的号角,冬天的风带来了片片雪花。你还收集到哪些关于描写风的好词好句呢?

五、作业布置:

画风——通过图画向大家展示不同的风。颂风——有感情地背诵小诗。写风——当小诗人写写风。给“病菌”写一首小诗。病菌 谁也没有看见病菌,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

的时候,我们知道病菌来袭了。

六、板书设计

风 树叶 颤动

林林 点头

篇11: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资料: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明白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潜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篇12: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关键词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反思

引言:著名的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能促进学生进步的课堂教学是毫无益处的,而且,如果课堂教学没有实际作用,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严重的损失。随着我国社会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顺应教改的步伐,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只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

“鸡兔同笼”问题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就出现了,而北师大版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本的“数学广角”环节再现了这一题目。“鸡兔同笼”问题表现出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数学文化,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鸡兔同笼”问题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以往的教材中,这类问题一般是针对水平较高的学生,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新教材则把这道问题作为全体学生都能够面对的问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例如假设法和列表法等,也表现出数学学习的灵活性。下面通过课堂上使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师:大家通过了解这道题目,知道主要问题是什么吗?

学生:题目告诉我们鸡兔共有八只,脚共有二十六只,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教师:大家可以先猜一下结果,也可以和你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比较一下答案。然后来列举一下可能的情况。

学生:可能的情况有七只鸡,一只兔子;六只鸡,两只兔子;五只鸡,三只兔子;四只鸡的话,就有四只兔子;三只鸡,五只兔子;两只鸡;六只兔子;或者一只鸡,七只兔子,这么多种情况。

教师:还有其他可能吗。

学生:全部是鸡或者全部是兔子。

教师:那么我们来分别计算上面的情况,看哪种情况下,脚的数量是二十六只。大家来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后得到的结果是有五只兔子和三只鸡。

通过上述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自主的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散自己的思维。然后让学生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再引导他们通过计算得到正确答案。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反思

从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引起数学教师的反思。第一个方面趣味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基本成功了一半。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转变传统课堂枯燥无味的气氛,能够大幅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只有有了求知欲,学生才会主动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满足他们丰富的学习欲望,才能保证高涨的学习热情。美国的教育学家通过研究证明,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能够成倍增加。孔子的《论语》中也提到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之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快乐学习。但是,现今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虽然知道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但是仍然固步自封,不远转变观念,填鸭式的教学,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浪费时间,又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激发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学无定法,掌握方法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课堂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在“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中,就体现了以下两种数学方法:

(1)检查检验:要保证得到的答案准确,就要做好检查和检验。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能够揪出在解决数学题时出现的问题,保证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后,很多同学会将答案弄错,比如将鸡和兔子的数量弄反了,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所以,检验是保证解题正确的重要方法。通过方程或者其他方法得到了鸡和兔子的只数,还要通过计算总的脚的数量,来保证答案的正确性。检查和检验,是学生务必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数形结合: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难懂的,而且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都还不高,对过于理论性的解题方式,很多都是一知半解。针对这个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就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使用符号、图形来代替题目中的元素,通过题目中的条件将这些元素结合起来,就能很快得到答案。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今普遍使用的信息化技术,通过计算机、课件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易于理解,课件还能够提供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全方位的接受知识的方式,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不是很成熟,而且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过度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接受的数学知识,仍然具有较强的具体形象性。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数学上的很多问题,都能够用生活上的知识来解答,而我们也可以使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难题,所以,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结合的。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经过知识性的凝聚和提高,成为专业的数学知识。学生对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接受程度最高,而且,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首先能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大致内容,基本相当于预习,对接下来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结束语

综上,通过小学数学课本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可以发现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知识的生活化,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易于接受。这样才能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卢春华.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刍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2,(31):90.

[2]周胜琼.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86.

篇1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钟面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探索解决问题。主要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北京2008奥运一直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话题,教师从这个话题创设情景入手,提出“你知道北京成功申办奥运的确切时间吗?”引发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主要分为了三个环节: 回忆已经掌握的简单的钟面的知识,比如认识钟面以及整时和整时半的认读。体会1时=60分。

几时几分的读法,这部分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自己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从《一分能干什么》这节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须回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富有活力与灵性。“一分钟”这个概念确实是比较抽象的,本节课把生活紧密联系在数学的教与学中,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同时也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佐证。

二、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许多孩子都对足球感兴趣,他们差不多都有自己崇拜的球星。老师将对孩子极具吸引力的足球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引领孩子们进入数学的园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这样,学生爱学、乐学,把学生的内在需求激活了。

三、学生在学习与活动的空间中获得了发展。

课程标准提出,课堂应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体验提供充分的空间。本节课,老师创设了多次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在从事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中,先前经验得到了重新组织、改造,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

四、教学应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这课上,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教学不等同于发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也只有那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的课堂文化。

“一分钟能干什么”的估计时间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先前的活动中充分体验了1分钟能做那么多的事情后,却不晓得1分钟到底应该有多长。这一问题究竟是怎样呢?“看球赛”“试一试”“数一数”“数据的教育”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也是学得悠然心会呀,课后,细想了想,是呀1分钟做这么多事,可是这1分钟是老师计时表中的1分钟,是学生自己的1分钟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的1分钟还在老师的计时表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1分钟,还没有内化。

以上的教学环节,结合平时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小学数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仅是;一些基础知识?当然基础知识是我们小学教育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教学中我深刻地领悟到了,小学数学中,知识是能从老师这边学到的,但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在需要这些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学生自己来自体验并获得感悟,也是学生要亲身体验到自身课堂上前后的知识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上要产生深刻的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并转换、内化为自己确确实实的收获。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不过,学生虽然在生

活中时时刻刻都接触时间,但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却是点点滴滴,零零碎碎的。而本节课重点学习时间计算:如何计算出做一件

事经过多长时间?上课时我把学校的08至09学年的作息时间表投影在屏幕上,于是我便引入话题:我们每天都是按照这个时

间表进行早读、上课、下课、做课间操以及放学。大家非常熟悉,那你知道我们早读用了多长时间吗?一节课又是多长时间?

还有课间操?孩子们听完我的问话,顿时变得静悄悄地!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让老师灌

输。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我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在他们讨论过程中我不断的走到他们中间听他们不同的方法。等学生找到

自己的答案后,我开始找学生代表发言。你是怎么算出经过时间的呢?于是我便开始引着他们与我一起学习新的时间计算方

法。首先看时间从7:40到8:20,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当我说出方法后,再看学生表情发现:这种方法有些学

生能接受,还有些学生一脸迷茫。方法传授完后,我让学生试着算一算预备用了多长时间。有些学生学得非常快,立马算出了

结果。我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可以算出结果!”一个学生说:“早读从7:40时开始,用了40分钟。”我一听学生想得非

篇14: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 大庆市肇源县第三小学

郑红霞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东南西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来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二年级下册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重点: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南、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

师:这节数学课,我们先来活动一下。听老师口令:大家起立,向前点点头,向后指一指,向左弯弯腰,向右拍拍手。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

生:前后左右。

师:现在我请两名同学到前面面对面再做一遍这个游戏,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为什么同样的口令,他们做的却不一样? 生:因为他们站的方向不同。

师:看来用前后左右表示还不够清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新本领,辨认《东南西北》。

2、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二、观察探究,体验方位。

1、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活动

一、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辨认东、西。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 生:东方。

师:你能用手指一指东面吗?(教室东墙贴东)师:那么,傍晚太阳又是从哪个方向落下的呢? 生:西方。

师:指指西方,和太阳公公说拜拜。(教室西墙贴西)活动

二、学习儿歌,初步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师:东、西我们可以通过太阳的东升西落来判断,那么怎样才能

找到南北呢?

我们请智慧老人来帮帮忙,(课件出示儿歌)生:齐读儿歌。

师:下面我们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站立,边背儿歌,边指方向。活动

三、找一找

师:现在我们已经初步辨认了东南西北,和老师做个游戏好吗,听口令,看谁的反应快。

A:面向东方跺跺脚——面向西方跺跺脚,你发现了什么? B:面向南方拍拍手,面向北方拍拍手,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规律: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师:这是辨认方向的好办法,咱们来一道填空题。

我的前面是东,我的后面是()

我的右面是西,我的左面是()

我的左面是北,我的右面是()

我的后面是南,我的前面是()

2、在给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活动一:转一转。

师:其实在东南西北的顺序中还藏着一个大秘密呢,请小组同学配合,面向东站好,就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顺序转一转。看看你能发现它吗?(小组活动)

师:这可以说是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旋转的,也就是说如果面朝东直接顺时针转的话,方向依次是东南西北,这是辨认方向的又一好办

法。只要告诉我们一个方向,就能按顺时针转的方法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老师现在面朝东站好,如果顺时针转的话,方向是……

活动二:指一指。

谈话:老师和你们玩个游戏好吗?下面请4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给大家看一下。先请他们介绍各自是面向哪个方向站立。

4名学生相对站立指同一方向。老师喊:东 西 南 北,学生听口令指方向

谈话:从刚才4名同学面对的方向不同所指的方向来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总结的很好,无论人在什么位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是永远不变的。

活动三:猜一猜。

接下来我们再玩个游戏----猜方向。谁愿意先来。

师说要求:老师蒙住一个同学的眼睛转几圈,然后大家告诉他前面是什么方向,让他自己猜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大家做裁判。

选2名学生板前游戏。

3、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

师: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找清东南西北了,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以北操场为例,操场东---食杂店,操场南---教学楼。西---车棚、北----大门。

师:下面以同桌为单位,把南操场东南西北的标志性建筑填在记录卡上。(展示)

师:请介绍一下,你们记录单上下左右是什么方向 师:请你们观察图上所标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记录的内容相同,有的东在上边,有的西在上边,有的南在上边,还有的小组贴的北在上边。

师:大家说的真好,记录方向的标准不一样,确实为我们的交流带来了不便,所以在绘制地图时就有必要统一规定一下,那怎么规定的呢?咱们来听听智慧老人的意见。

(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并配音: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板书:上北 下南

左西 右东

师:现在咱们知道了绘制地图时对方向的规定,看看那组的地图符合这一规定呢,和这种规定不一致的小组,能自己上来修改吗?

三、巩固知识,内化技能。

1、游戏: “超级模仿秀”

同桌合做:一人说,一人做。青蛙向南跳一跳;企鹅向北走一走;公鸡向西叫一叫;孙悟空向东望一望: 小羊向北咩咩叫;小兔向西蹦蹦跳;小鸭向南嘎嘎叫.小淘气向东做鬼脸.2、小小解说员:介绍莲花喷泉四个方向的标志建筑物。师:同学们看一看,这是哪个地方?地图的右角上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这个叫做方向标,它表示什么?

师生齐说: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大家能根据这个方向标,介绍一下千禧莲东南西北的方向的标志性建筑物吗?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谁能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出去游玩,却在野外迷路了,谁能说说有什么辨别方向的好办法?

(师生交流)我班同学真是聪明,看看智慧老人又有哪些好办法!

(多媒体演示,并配音。)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对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要是你能认出它,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要是碰上阴雨天,大树也会来帮忙,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雪特别怕太阳,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

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师:辨别方向的办法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后问家长或看书,比一比谁搜集的辨别方向的办法多。

六、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不仅会正确的分辨生活中的东南西北,还能分清地图上的东南西北,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方向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

板书设计:

东 南 西 北

东西相对

北↑

南北相对

西

上一篇:关于月亮的短语下一篇:已通过GMP认证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