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作风建设长效工作情况汇报

2024-04-17

区委作风建设长效工作情况汇报(精选6篇)

篇1:区委作风建设长效工作情况汇报

区委作风建设长效工作情况汇报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围绕“建章立制,总结提高”第三阶段工作要求,结合国税实际,我局系统专题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全面部署,区委作风建设长效工作情况汇报。各单位(部门)结合自身税收工作特点,查漏补缺,整改提高,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形成长效机制。现将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总结汇报如下:

一、坚持查漏补缺,加强评价评议建设。群众是否满意

是开展作风建设的唯一标尺。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三卡一函一评议”制度,让纳税人、社会各界对国税工作进行监督评判。“三卡”即对“三员”(管理人员、稽查人员、纳税评估员)实施办税服务厅服务评议卡,稽查人员廉政监督卡,纳税评估约谈辅导监督卡制度,“一函”是向社会各界印发征询意见建议表函,共发放各类卡函2500多份。“一评议”就是在办税服务厅窗口设置电子服务评议器,让前来办税的纳税人对每一项办税过程实时进行满意度评议。

2、畅通监督渠道,加强外部监督。在办税服务厅、稽查局、区局机关大楼都设置意见箱,在税务外网和电子触摸屏公布监督电话和投诉邮箱,开通12366税务热线,召开义务监督员座谈会,组织部分义务监督员对办税服务工作进行测评。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根据岗位实际每人提出了自身一句话服务理念,连同本人照片、姓名制成卡片放在窗口岗位醒目位置,以激励和约束自己;稽查局每位干部进行了明言宣志活动,并将明言宣志内容放在单位门厅醒目墙面上,郑重承诺。

3、组织开展内部评价评议。区局党组始终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党组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建立了党组民主生活会前征求干部职工意见建议制度,今年8月,党组班子成员在局长带领下,下基层各单位(部门)开展工作调研,与每位税务干部职工进行面对面座谈,将干部职工反映的税收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专门研究落实,整改反馈。每年组织中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全体干部大会上就自己在工作、学习、廉政等方面开展述职述廉,并以书面打分的形式对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从内外两方面着手,进一步形成了评价评议制度。

二、优化办税服务,推进服务效能建设。

一是打造办税“电子平台”,提高办事效率。自行开发了电子办税系统,从办税服务厅管理申请到局长最终审批,将原纸质文书传递过程转化为电子文档和图象网上流转过程,由过去的纳税人多次奔走改为税务机关内部传递,由过去纸质文书道道审批改为电子文档规范流转的科学管理体系,大大降低了纳税成本,方便了纳税人,实现了“两个减负”。二是拓展税收服务外延,切实提高税收服务质量。办税服务厅推出“连续”服务制度,在中午休息时间工作人员实行“错时”服务,保持窗口连续工作状态。在农忙季节,办税窗口工作人员坚持上午提早半小时上班,及时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对老弱病残个体户实行预约上门服务。三是推进办税服务厅值班长制度,搭建征纳之间办税服务实时沟通平台。在办税服务厅实施值班长制度,为纳税人开展咨询、指引、代办、预约等服务,确保纳税人即办事项和限办事项及时、满意办理好。四是多途径畅通税法宣传渠道,不断深化优质服务。如着手改造税务外网,增加纳税大户税收政策法规咨询,税收政策辅导资料实时载登等“网上服务”内容;建立税企论坛制度,不定期组织企业负责人开展税收政策、涉税事项研讨活动;积极探索尝试开展税法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完善一月一次对企业会计进行纳税辅导的例会制度等。着力提升服务形象,创文明办税厅,让纳税人满意。

三、坚持公正透明,深化政务公开建设。

按照“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继续大力推行“阳光工程”,凡是税务机关办理的相关事项,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应受保护的商业秘密和个人稳私外,都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公开。采用各种形式,做到日常事务定期公开,重大事务随时公开,工作汇报《区委作风建设长效工作情况汇报》。建立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度,如建立税企论坛制度、“阳光热线”制度、纳税辅导制度等。

2、积极推行内部事务公开。建立健全机关内部事务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公开内部事务管理的重点内容,针对干部最希望了解、最为关切和最容易发生问题的事项在单位内部予以公开。同时,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健全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重点是将经费的主要来源、经费使用、重大开支项目以及财务审计结果等内容,以及干部关注的基建工程、政府采购以及招待费的开支等专项财务事项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四、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制度规范建设。

1、建立区局领导联系科室(中心、稽查局)制度,分管联系的领导经常参加联系科室的科务会议、支部活动、干部谈话谈心,工作上贴近,生活上贴心,管理更加到位。

2、建立周一工作碰头会制度。5月份开始,每星期一上午各科室(中心、稽查局)负责人和区局领导碰面,相互了解税收工作现状、干部思想动态,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工作及时,作风务实。

3、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11月份开始我局系统全面启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以统一的岗责体系和规程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对税收执法行为的全过程自动监控、规范与考核,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形成“人机双控”的监督管理机制。

4、进一步落实效能建设八项制度。在制订区国税局效能建设八项制度(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失职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否决报备制)的基础上,由人事教育科(监察室)牵头,有关科室配合,坚持一月一次开展对有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一季一次进行绩效考核,加大对效能建设的监督力度。

5、建立预警工作制度。通过收集信息、分析梳理,实行“逐级报告、分级发布”的廉政预警工作制度,对可能发生问题的倾向性行为开展预防和警示。今年以来通过我们向上级进行廉政预警报告,市局级已发布预警二次。

6、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制定机关工作人员守则,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严格执行税务人员廉洁自律“十五不准”的规定,严格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区政府等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落实季度干部思想状况分析、谈话谈心等制度,全面掌握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预防职务犯罪讲座,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治理涉税贿赂等工作,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吃、拿、卡、要、报”,进一步规范从政行为。

7、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油、节约办公用品、节约粮食、节约开支“六个方面的节约”为重点,落实措施,制订规章制度。如用水、用电、用油责任到人;办公用品集中采购,实行领用登记制度;实施食堂改革,定期进行检查;制订公务接待具体规定,明确审批制度、陪餐规定和接待标准。把节约型机关建设落到实处。

五、树立正确导向,健全激励引导机制。

1、加强思想教育和法纪教育。以党组中心组为龙头,各单位、部门联动,认真学习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十七大报告等,并建立了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各单位部门一月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组织开展“强素质、促作风”读书月活动,组织参加区委开展的反邪教、区六次党代会精神讲座,组织观看“省反腐倡廉成果展览”和《赌之害》警示教育录像片,举办“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责任”专题讲座、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和党课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2、不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以局域网《政工园地》为主阵地,开设“廉政文化”专栏,设置廉政宣传教育、廉政词典和廉政书法鉴赏栏目,刊登廉政法纪规定、廉政理论调研和廉政心得体会等。在区局图书室,设立廉政文化专栏。举行文娱活动,演唱《四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编演廉政小品《铡美案》。区局监察室坚持每月向干部职工发一条廉政、励志手机短信等。通过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积极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3、针对调研中反映,国税干部队伍每年输入的新鲜血液有限,干部流动性不强,创新意识越来越淡薄等,区局制定实施干部岗位轮换制度,对在同一岗位工作满5年以上列入轮岗对象,每二年进行一次。组织实施2007年部分科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推出正副科级职位各3个,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开展竞争上岗。

4、健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全面落实考核奖惩。绩效考核即岗位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制、“两权”(税收执法权、行政管理权)监督三位一体考核制度。区局考核办公室按季负责组织绩效考核,考核实行分级考核,到岗到人,并与公务员等次评定、年度考核奖挂钩。

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重在深化认识,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建章立制。经过全局上下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07年我局系统被区文明委推荐为市文明单位,并已通过考核评定;办税服务厅被推荐为市文明窗口。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晰的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不断提升。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有效工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进一步促进全区国税系统作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为促进和谐国税、和谐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篇2:区委作风建设长效工作情况汇报

一、扎实“学”,深化廉政教育学习,区委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汇报。

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力度,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今年以来连续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一是学准则。“准则”发布后,立即组织了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全面学习,逐条分析了准则的内涵、要求。同时,还结合省、市、区党风廉政会议精神,再次认真学习了《省预防职务职务犯罪条例》等廉政法规规定,时学时新,让廉政规范入心入脑;二是办讲座。响应区纪委号召,大力开展“扬清风、促和谐”廉政教育活动,与外经贸局、司法局联合邀请了区委宣传部王海伟副部长讲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党课,使党员干部对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内涵和要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由局支部书记上了一堂廉政课——《忤悔慎重,算总帐》,以鲜活的例子讲述腐败的危害和后果;三是创作品。组织开展绘画、剪纸等廉政作品征集活动,要求党员干部积极撰写廉政建设心得体会文章,并将好的作品向省、市局和区级机关党工委推荐。此外,还开展“海天清风·修身之旅”廉之游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位于区民间廉文化藏品展示馆参观,在观游中接受廉政文化的洗礼。

二、巩固“防”,健全预防腐败措施。

从源头上加大预防腐败的力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制度,继续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机关效能提升,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年初制定下发了《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落实责任人、签订责任状,明确了党政“一把手”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相结合,将党风廉政工作落实到机关岗位目标考核中;定期召开党组民主生活会、支部组织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形势分析会以及中层以上干部述职述廉活动,并将干部述职述廉报告在局办公OA系统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1名新提拨的中层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在“春节”前向干部家属发放一封“廉政家书”,号召家属参与廉政建设、预防腐败;对2009年下半年以来行政执法中的处罚相对人、行政许可对象等作了一次集中回访,征询30余人次,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在增强涉药相对人对我局工作理解和支持的同时,及时发现执法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通过强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健全预防措施和警示措施,形成预防腐败合力,为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筑牢了“防火墙”。

三、重视“评”,推进政风行风建设。

今年我局被列为“政风行风暨民主评议百名科长”的被评查单位之一,为此,我局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将评议作为查找工作不足、反思监管漏洞、展现队伍形象的机会。在深入分析梳理队伍建设、执法规范、服务民生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明确具体改进措施的基础上,还做了3项工作:一是召开两个专题会议主动汇报。向全区各镇(街道)人大主任、政协主任、局行风监督员和部分涉药单位代表汇报了近年来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展,并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二是制作专栏接受监督。在局一楼门厅悬挂了“强作风、促民生—---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专栏,梳理了12项主要食品药品工作,列出数据,并搭配相片,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编发专刊展示成果,工作汇报《区委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汇报》。将近年来我区在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示范区的过程和成效,以及媒体对我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验报道等情况汇编成册,集中向全区干部群众介绍食品药品工作。下一步,我局还将深入地听取各方面对我局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见建议,逐块逐项地梳理、整改,并以此次评议为契机,促进了我局政风行风建设向纵深化、常态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勤政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四、完善“制”,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我局是一个行政执法单位,目前主要有药品行政审批权、行政处罚权两项职权。为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完善权力监督,我局又采取了多项新措施,主要有:对药品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的程序和内容做了全面的梳理,结合全市药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制定了更为严密的行政审批程序;与北仑药监局实行药店认证检查员互派制,交叉执法、异地评查,确保了药店认证检查的公正、公平;全面推行新版行政执法文书和说理性文书,开发使用“药品执法助手软件”,初步实现稽查办案的无纸化、自动化;起草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新增法制员进入案件合议环节,进行前置把关,全面促进规范文明执法向公平公正、和谐高效执法提升;坚持民主科学决策,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一律由局案审会集体讨论决定,等等。目前,我局已连续5年取得区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第一名,连续4年被评为全区案卷评查优胜单位,每年均有1-2个案卷入选“十佳案卷”。

五、创新“法”,夯实廉政建设基础。

为进一步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我局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一是探索廉政监测机制,在日常检查频次多、监管量大的医药公司、万隆酒精厂建立首批廉政监测点,局纪检监察同志定期上门了解情况,收集行政执法人员在日常监管、稽查办案过程中的行为信息,并建立监测档案,监测分析情况列入局党组会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下一步,我局将加强廉政监测点的布点,并完善日常监测工作机制,努力使该项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创新药品监管机制。经过深入的分析、论证,探索实施“科队综合动态网格化监管”机制,也就是将我局原先分别负责药品日常监管的监管科和药品案件查处的稽查大队在职能上进行综合、穿插,科队即要负责日常监管,也要负责稽查办案,同时每个执法人员负责一个责任片区,并定期进行责任片区的轮换,使执法人员在相互比较中提高“争优”意识,在相互监督中提高廉政意识。三是拓展廉政监督面。在全区所有药店推出信息公示栏,公开局监管责任人姓名、联系电话信息,以及政风行风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优化药品政风行风。

六、全力“帮”,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按照区委、区政府“三个年”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开展“破解难题促转变,服务民生促和谐”作风建设主题活动为重点,大力开展“三送服务”。一年来,局领导和业务科室现场多次到瑞雪齿科公司、康宏医疗器械公司、天衡制药厂、立华制药厂等企业,为他们提升企业场地改造、产品升级的技术帮扶,并就企业质量信用建设及如何做大做强,规范发展创品牌提出了合理建议,帮助企业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增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针对我区人民医院、中医院相继成立或搬迁的新情况,我局专门成立指导小组,上门指导开展药房、药库的规划设计,避免其走弯路、减少浪费,赢得了医疗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在村卫生室、诊所药房规范化管理提升建设中,我局干部群众也深入基层一线,逐家开展指导帮扶,促进基层涉药单位全面提高药品质量管理水平。

七、落实“惠”,强化民生服务举措。

主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深化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目前已在全区各镇(街道)设立了65个回收点,覆盖全区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站点,回收家庭过期药品2321余种、20500余盒(瓶),初步实现了过期药品安全可控回收和无害化处理。二是深化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深入开展广场宣传、新闻媒体报道,与《今日》合作,每月1期开设“食品药品安全之窗”专栏;利用招宝山街道的LED电子显示屏,不定期发布消费警示和科普知识;利用大学的专家资源,组建了食品药品安全宣讲团,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据不完善统计,近5年来我局共组织广场宣传32场,进村(社区)讲座100余次,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80000余份,宣传手册、宣传画20000余册,接待群众投诉、咨询8200多人次,宣传活动覆盖全区各镇(街道)、村(社区)。

篇3:区委作风建设长效工作情况汇报

一、2010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 建立住宅产业化长效推进机制

建立长效推进机制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研究制定《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建设条件意见书》住宅产业化部分的内容, 在土地出让和项目确立环节对项目提出住宅产业化技术要求, 指导枣庄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枣庄市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建设条件意见书>的通知》;研究拟定《山东省住宅小区配套设施及产业化技术审查试行办法》, 目前文件草稿已经完成。二是制定出台《山东省物业质量保修金管理办法 (试行) 》, 管理办法要求住宅项目缴纳3-5%的物业保修金, 对于通过住宅性能认定终审的1A、2A、3A开发项目, 可以相应降低该项目保修金交存比例1到3个百分点。三是积极参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及有关司在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住宅性能认定、住宅部品认证、房地产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住宅建筑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房地产开发竣工验收制度等与住宅产业化相关的内容。四是指导各地市探索有效的推进机制, 督导各城市成立住宅产业化工作机构, 以省开发条例、销售条例、物业条例为依据, 出台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文件或政策。东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房地产开发科增挂了市住宅产业化办公室的牌子;滕州、寿光两个县级城市申报成为性能认定试点城市。

(二) 加强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

我省万华集团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成为我省第三家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齐骥副部长出席了基地揭牌活动。今年4月在济南市力诺集团召开“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成果汇报会”, 刘志峰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使全省住宅开发建设主管部门和骨干开发企业更加深入的认识了太阳能与住宅建筑一体化技术的有关情况。在做好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同时, 我省研究推进建立省级住宅产业化基地, 目前已经完成《山东省住宅产业化基地管理试行办法》草稿, 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调研。

(三) 创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A级住宅

今年, 我省泗水海情圣城、文登天恒龙泽苑两个县级城市的项目通过了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正式评审;完成淄博方正凤凰城等3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项目中期检查;完成青岛市海尔·东城国际等4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项目达标验收。截至目前, 我省通过预审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数量共有28个, 建筑面积总计800多万平方米。截至目前, 我省共有96个性能认定项目通过预审, 建筑面积总计约1900多万平方米, 15个性能认定项目通过终审。寿光、章丘、泗水、文登、滕州、无棣、新泰等7个县级城市启动了住宅产业化工作。

(四) 开展住宅产业化标准制定工作

我省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我省多次组织CSI住宅体系研讨会, 邀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省内知名专家研究制定CSI住宅体系技术导则, 选择济南市在建项目作为CSI住宅体系的试点工程, 并赴日本考察学习;9月, 《CSI住宅建设技术导则 (试行) 》通过专家评审。我省积极推进本省标准制定工作, 组织专家研究制订《山东省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 目前送审稿已经完成, 准备11月份召开专家审查会。

(五) 组织产业化宣传推广活动

我省重视开展住宅产业化的宣传和学习工作。7月份住房和城乡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烟台市政府共同举办了2010中国 (烟台) 住宅产业化发展论坛;9月份,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协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潍坊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中国 (潍坊) 住宅产业暨房地产科学发展高峰论坛, 刘志峰部长、刘灿主任、杨焕彩厅长及潍坊许立全市长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全省各级建设、房产主管部门及所在城市区县领导到会参加。我省还组织参加北京住宅产业化国际高峰论坛、中日百年住宅建设高峰论坛、住宅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现场交流会、2010’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等活动;组织参观考察浙江省绍兴宝业集团、宇辉建设集团等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六) 开展2010年度“广厦奖”推荐和“省优秀住宅小区”评选

会同省房协开展2010年度“广厦奖”推荐和“省优秀住宅小区”评选工作。山东省推荐的烟台桦林紫郡城、临沂开元上城等5个项目全部获“广厦奖”, 全省获得的“广厦奖”数量4年来达到24个, 列全国第一位。省多数设区城市启动了评选和表彰市级优秀住宅小区的工作, 与“山东省优秀住宅小区”评选活动及“广厦奖”推荐进行了对接。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以建设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为中心, 加快住宅建设模式转变, 打造“百年住宅”, 培育住宅产业实施主体, 强化住宅产业化实施载体建设, 完善长效推进机制, 向县级城市层面深入开展工作, 促进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 加快住宅建设模式改变

加快住宅建设模式改变, 关键是抓好三个突破口:一是继续全面推行太阳能与住宅建筑一体化和一次性装修到位两项工作。尤其是加大在县级城市住宅建设项目和高层住宅建设项目中推行太阳能与住宅建筑一体化的力度;逐步提高全装修住宅在新建市场化商品住宅中的比例, 并完善住宅全装修的推进和监管机制。二是重点突破新型住宅建筑体系应用。积极推进CSI新型住宅体系应用和试点工程建设, 进一步做好CSI住宅体系的有关研究工作, 开展“百年住宅”设计使用年限等技术课题的研究;做好CSI试点工程项目的督导工作。三是逐步实现住宅部品模数化、标准化、通用化。加快住宅部品生产标准制定, 加大部品认证力度, 实现厨卫、隔墙、太阳能热水系统等产品与住宅建筑的对接;在申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A级住宅性能认定的项目中优先应用认证部品。

(二) 培育住宅产业化实施主体

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 加强对现有住宅产业化基地发展的指导;争取3年内全省创建20个省级住宅产业化基地, 做到全面覆盖各设区城市。培育以大型住宅开发建设企业、建筑施工装修一体化企业、住宅部品生产企业为龙头、含有科研单位的集团型的住宅产业化基地, 在培育住宅产业化基地的基础上建立产业联盟;完善《山东省住宅产业化基地管理办法》, 研究扶持政策。

(三) 完善长效推进机制

认真贯彻《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山东省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备案办法》的要求, 继续做好《山东省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建设条件意见书试行办法》住宅产业化相关部分的制订工作。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要求, 实行《住宅品质状况表》制度, 把《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和《住宅品质状况表》, 分别作为《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的附件一同交给住户。

篇4:班集体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工作探讨

一、了解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班级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其特点在于具有共同的学习愿景,也就是说班级必须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转化为全体成员的共识,形成一种共同愿景。每个成员在实现个人愿景的同时,也为达到全班的共同愿景而努力。因此,接受一个班级后,班主任应该从班级实际出发,与学生共同确定班风,学风,制定符合本班班情的奋斗目标。目标:就是奋斗的方向,有了目标才能更好地凝聚全班同学的智慧,使之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我在接手班级后,与学生共定班风:文明 团结 勤奋 向上,以及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我们爱学习这样的一些远景目标。再设计分阶段实施的近期目标:实行晚自修坐班轮流制,激发同学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达到每个同学参与管理的目标: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达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开展文明小卫士的评比活动,达到自律的目标等等,凡此种种子目标,都是学生乐意接受并行之有效的。凝聚班级共同愿景是构建学习型班级的根本前提。

二、营造快乐,和谐的班级情感

在班级建设中,良好的情感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营造快乐,和谐的班级情感,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师生情感,要有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试想,一个得不到老师喜欢又不喜欢老师的学生,他又怎么去爱学习?这样,教师需发挥爱心,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教育氛围。首先,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育是感染,而不是说教,班主任只有以自己的人格,品行,素质和能力做榜样,才能鼓舞和感染学生。一个师德高尚,知识丰富,教学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老师,会把自己融入事业中,与学生一起发展,潜移默化的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树立高尚的人格榜样。其次,以老师的爱引导学生。爱也是情感的核心。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征。如果老师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田,温暖孩子们的心灵,师生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老师要做到关心爱护,理解宽容每一位学生,平等真诚地对待他们,让学生在师爱中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特别对班上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更要对他们倾注爱心,让他们有“老师关心我,爱护我”的感受,让他们融入快乐,和谐的班级情感中,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学习的主人翁精神。其三,班级情感也包括师生对学习环境的情感。教室作为班级的物质文化与学生朝夕相处。整洁,美观,优雅的教室环境,犹如春风化雨,可给大家营造快乐的学习心境。更新黑板报,布置学习园地,挂名人名言,这样让教室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内容,共同营造育人的情感氛围。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大家爱班级,这是建设一个学习型班级的情感基础。

三、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快乐学习

组织学生自主管理是学习型班级的特征之一。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首先要发扬民主,共建班规。一个班级的规章制度决不是班主任包办的,我要求大家每人一条,然后总结归纳制定出班规。定了班规就得共同遵守,实施。班规制定后就是管理的问题了。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兼有双重角色:一方面是班级管理的对象,要履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要遵守班级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学生又是班级管理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就是把学生当作班级管理的主体,实现班级全员管理。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一方面采用竞选班干部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自律,要想选上班干部,自己就要先遵守各种行为规范,这是前提。同时每个同学都有竞选班干部的权利,为班级服务的机会。另一方面,抓班干部的培养。班干部是班级建设的骨干力量,一旦形成了新的班委组织,就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指导,并发挥他们每个同学的个性特长。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是班级组织管理追求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让大家自主快乐的学习。

四、打造健康快乐的班级文化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健康快乐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一是环境文化,优美的环境氛围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教室里悬挂名人画像,名言,学习园地、展现大家的奇思妙想画,手工或整齐漂亮的习字,卫生工具摆放整齐。每月更换一期版面精美、色彩鲜艳、主题突出的黑板报。二是语言文化。比如:见到老师问声好,同学之间不说脏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等等。三是活动文化。各种班队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和艺术的兴趣,也有益于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健康快乐的班级文化能使每一位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憧憬,对学习富有责任感和积极性,能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由地交流,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能激发班级成员的进取精神,弘扬班级正气。

五、努力培养快乐学习的学习型学生

学习型班级是由学习型学生组成的。因此,培养学习型学生是构建学习型班级的核心目标。怎样培养学习型学生呢?

首先,教师应成為学习型老师,为学生树立榜样,作出表率,带头学习,善于将学习与工作融合在一起,并能学以致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学生,影响学生。

其次,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让学习成为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觉行动。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认真分析,看看他们的学习动力来自内在需要还是外在因素,注意去引导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进步后的喜悦,成功的快乐,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

第三,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班级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但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老师除了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外,还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有计划地开展互帮互助,合作小组这样的团队学习。我在班级开展的“一帮一”互助帮扶小组的共同学习,带动学习就很有成效。这样大家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从而使求知成为大家的共同乐趣。

篇5: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情况汇报

在作风建设中,丽水市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作风建设作为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保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我就我市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丽水市把作风建设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的重点,列入市委XX常委会工作和党建工作要点之中,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心协力,部门各负其责,纪委组织协调,全社会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共同监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党委(党组)书记作为作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本部门作风建设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作风建设机制。年初,对全年的作风建设进行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单位。年中,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市纪委将于8月上旬召开常委会专题听取27个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工作情况汇报。年终,结合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进行专题检查,促进作风建设各项任务落实。

二、健全学习长效机制

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关干部“夜学”、领导干部学分制考核及综合知识考试等学习制度,充分运用“丽水论坛”等多种形式,大兴学习之风。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全年累计不少于12天,每季安排一次理论辅导或知识讲座,每年集中2-3天组织一次作风建设专题读书会。中心组学习及机关干部“夜学”在年初提出学习计划,确保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次数、学习效果“五落实”。把作风建设教育纳入党校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重点保证课时。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重点抓住当前领导干部在执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廉洁从政规定、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以及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倡导“八种良好风气”。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继续开辟作风建设宣传教育栏目,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今年2月,在全市开展了 “加快创业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丽水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项目推进、破解难题、改善民生、优化环境,提出“六破六立”。通过大讨论活动着力破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改革束缚创业创新、跨越式发展的机制弊端,改正缺乏全局观、维护部门利益的做法,去除只求过得去、无所作为的思想行为,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机制

1、健全领导干部蹲点调研联系制度。市、县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市直、县(市、区)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都要选择一个乡镇、一个村、一个产业(企业)、一个低收入农户、一项重点工作或群众集中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开展一次以上的集中蹲点调研。蹲点时做到确定一个主题,形成一个调研报告,理出一个工作思路,帮助联系单位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4月份以来,丽水市级领导干部围绕实现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分别到各自联系村蹲点调研,加强工作指导,重点帮助解决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难题。上半年已有14位市级领导干部开展专题蹲点调研。在市级领导干部的带动下,55位市直单位负责人、220位县(市、区)领导干部、1200多名县属单位负责人、1300多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相应开展了蹲点调研,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共撰写蹲点手记、蹲点感悟和“创业创新建议书”300多篇。

2、建立实事承诺制度。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市、县、乡每年确定为民办事十件实事,并对确定的实事内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等有关内容进行公示,公开承诺,确保群众知情、参与、监督权。今年3月,市直各单位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共梳理出了今年要办的实事和要做的重点工作共计461项,并将此工作作为“实事实办461”项目在《丽水日报》上公开。4月,市委市政府在丽水各主流媒体上公布了全市十件大事、市区十件实事。为进一步推进为民办实事工作,市委将6月定为“为民办实事推进月”,下发了《关于扎实做好为民办实事推进月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办实事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努力实现完成一批、启动一批、推动一批。市委书记陈荣高对全市十件大事、市区十件实事和市直部门“实事实办461”项目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卢子跃要求切实抓好电网、路网、水网、“天网”等“四网”建设,夯实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各位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也都按照工作分工,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及时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问题。截至目前,丽水市全市十件大事、市区十件实事进展顺利,“实事实办461”项目已完成94项,基本完成40项,正在有序推进中327项。

三、建立健全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机制

1、推行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制度和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围绕中心工作,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每年梳理出一批难题,按照“一题一组一策”的要求,实行难题交办制,逐一落实责任领导。对确定的难题,将难题项目、责任人、破解方案、拟完成时间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公示。市领导根据职责分工,确定一批联系的重点项目。各项目责任单位、建设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向联系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今年按照市委开展“创业创新年”活动的总体部署,5月,围绕项目推进集中开展了蹲点调研解难题活动。市级领导根据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制度,分赴所联系的重点项目,通过现场进行调研、召开协调会等方式,对项目存在问题进行协调落实,提出具体方案措施,解决了一批存在困难和问题。同时,深入有关企业,对用地用房、融资担保、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税费负担、招工难等重大共性问题进行调研,逐一进行分析研究,要求有关市直单位协调落实,对一些不能解决或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情况汇报

2、推行领导下访包案销号制度。领导干部针对所包案件,安排时间集中下访。简单问题当场解决,复杂问题落实责任时限,共性问题出台统一规定。实行信访案件领导包案责任制,按照“谁包案谁负责”、“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属地管理”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做到不推诿、不扯皮。职能部门对涉及问题跟踪督办,及时了解问题解决进度。实行难题破解销号制,问题不解决,不销号,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下半年丽水将集中开展信访稳定问题包案调处活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员,排查矛盾纠纷,有效化解重复上访和破解疑难信访问题,切实做好涉奥信访稳定工作,确保实现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省委提出的“三个坚决”。安排市委常委到联系县(市、区)和丽水经济开发区对信访稳定面上工作进行督查。同时安排市政府副市长对市区重点疑难信访案件包案化解,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集中开展党政领导信访稳定问题包案调处活动,争取 7 月底前基本实现息诉息访。

四、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

1、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在创业创新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带着办法、带着感情下移工作重心,走向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指挥协调、解决问题,力求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办法在一线产生、矛盾在一线解决、发展在一线促成、业绩在一线创造。通过推行“一线工作法”,形成党员干部在一线体察民情、化解矛盾,在一线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全面、广泛地听取群众呼声,问计于民、完善决策;解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不够,了解民情不多,具体工作不会的问题,加深对群众的感情,提高工作能力。上半年,我市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基层群众的送服务活动,市卫生局等部门牵头开展“百名名医送医下乡服务”、“百名法律工作者送法下乡服务”、“百场戏进农村服务”、“百名农业专家送技术下乡服务”、“百场普及科技知识展”和“百名优秀教师进农村上示范课活动”等“六个百”活动;市妇联等单位在工业区水阁行政村,开展“关注外来人口,关爱母婴健康”宣传教育活动等等。

2、继续深化“住村联心”工作制度。住村干部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建立住村干部双向选择机制,对住村干部进行一年一考评,三年一次双向选择。考评结果作为乡镇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巩固。对因执行制度不到位而引发的负面案例,及时查处和通报,并严肃处理当事人。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2个村,每年到村召开两次以上的“民情分析会”。同时,要求各地围绕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推进村级组织换届、巩固和深化村级民主管理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住村联心”工作制度。乡镇党委政府结合新一轮“先锋工程”创建活动的实施,把深化“住村联心”工作制度作为“创五好”工作的主要内容,加以健全和完善。自6月份开始,由市主要领导带队,到各乡镇、村进行夜谈,对“住村联心”工作情况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防汛抗灾、农村社会稳定等工作开展督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至目前,已组织夜访16次,走访乡镇16个、村18个。

3、加强技能型乡镇政府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农村综合改革,明确乡镇政府在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做好组织建设三个重点方面的职能定位,及时组建以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和村级为民服务站为主体的乡村两级便民服务平台。结合乡镇机构改革,以内设机构调整为契机,设立“一办若干中心”,开展干部竞争上岗和末位交流淘汰制度,合理优化人员、机构配置,理顺乡镇政府的工作运行机制。以服务群众为目的,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和重点工作任务设置课程,由乡镇干部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具体科目,规定每人每年至少取得1门以上技术证书。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还把培训延伸到村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示范户、低收入农户、企业主身上。依托“住村联心”流动辅导团对乡镇干部分片、分类、分批开展集中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乡镇干部统一参加技能考试,考试合格的,统一发给乡镇干部技能证书,并将干部的技能学习培训及认证情况纳入个人考核。截止目前,全市共有3400多名乡镇干部通过技能培训,考取技能证书。坚持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选派制度。市级机关向全市农村选派了4批共400多名农村工作指导员、2批共100名科技特派员,在为农村直接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极大充实了乡镇、村干部技术培训师资力量。

五、健全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继续开展“两减一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实施行政审批目录管理,对不符合“两创”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依法予以改正、修改、取消或者废止。今年确定废止规范性文件22件,修订24件。确定修订的24件规范性文件,6件已完成修订并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发文实施,有8件已基本完成修订草案。简化行政审批环节,实行重大项目审批会审制度和一般项目审批主办部门负责制度,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和联合审批,推进审管分离改革和管理创新。加快审批管理、监督、运行信息化进程,积极推行网上审批,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对被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和后续监督工作,防止借机不作为和把备案、核准变成变相审批。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情况汇报

2、进一步推进机关行政行为规范化。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的力度,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甚至执法违法等现象,逐步建立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全面推进政企分开,加快对依附于职能部门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脱钩步伐,加大监管力度。行政机关不得借行业协会、学会等名义乱收费、乱摊派,不得与行业协会会计合账或实行财务集中管理,行业协会必须独立设账。加强对行政行为的内部监督,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实时监察系统,完善对行政行为的社会监督体系,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目前市本级电子监察系统已经完成审批平台的初步改造建设,市直34个部门已经有19个部门212个行政许可项目进行网上审批,进入电子监察系统,占全部行政许可项目的63%,实现数据自动生成,受理和办结二个节点的实时监察。

六、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长效机制

认真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简化公务礼仪,切实做到“同城不吃请、乡镇廉政灶、村级零招待”。财政部门严把单位接待费用核销关,按季度汇总上报。外出学习参观考察活动必须有关规定执行。出国学习考察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丽水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制度,列入政府投资计划的项目一律从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中选取。严格执行《丽水市财政性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办法》,项目概算超过一定数额的要报原批准机关重新审批。建立健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政府投资项目逐步实行财政直接拨付资金制度。目前,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制订,公务员津补贴规范工作在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后,也将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七、健全激励引导绩效考评长效机制

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效能建设、效能监察和效能投诉“三合一”工作体系。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机关绩效考评办法。将机关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范围,作为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勤政廉政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年初,由市委书记、市长等9位常委带队组成的检查组,到九县(市、区)对落实作风建设情况、长效机制贯彻落实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召开社会各界人员座谈会,了解他们对作风建设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不断推出和宣传身边的作风建设先进典型,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示范教育;定期剖析典型案例,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同时,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争先创优活动,树立典范,大力表彰先进事迹和优秀干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广大干部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自觉锤炼自己的作风。

八、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认真落实“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不断畅通群众信访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各类监督员作用,探索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制度,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按照“为百姓说话,让百姓说话”的要求,整合投诉资源,健全投诉网络,完善群众诉求机制,依托“百姓热线”等载体,深化“开门听诉、公开办理”等活动。

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民主评议活动。在今年市“两会”期间,代表们对市直各部门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办事公正和廉洁自律、工作实效和社会影响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议,把评议结果纳入政府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龙泉市还开展了“万人评议职能科室”、“局长作风大家评”活动。松阳县开展了“百家企业评涉工部门”、“星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加大效能监察的力度。坚持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大工作力度,今年1-6月,全市各级监察投诉中心共受理投诉1965件,已办结1902件,办结率%。其中市本级受理1432件,已办结1421件,办结率%。

加强行政行为的内部监督。开展了对市直35家行政执法单位上半年重大行政许可决定、重大行政处罚决定报备情况和行政处罚案卷的专项检查考核,认真纠正案卷质量不规范问题,全面提升行政机关行政执法工作质量。

篇6:区委作风建设长效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坚持“着眼基层,注重基础,服务为主,群众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以“特色社区、明星社区”创建为龙头,全面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形成了“高起点,高标准,力度大,进展快”的社区建设良好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我区社区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建制情况

建邺区现有城市社区居委会建制36个,实际34个(兴隆有4个社区因拆迁合并为2个办公,暂未撤销)。其中,南湖、滨湖、南苑各9个,兴隆8个(实有6个)、双闸1个。另有村代居2个。

2、经费情况

全区按社区居委会主任850元、副主任800元、社工(包括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750元的月工资标准核定社区工作人员经费,人均年收入约12600元;按每百户每月200元的标准核定社区办公、活动经费。社区人员经费全年共2031600元,社区办公、活动经费全年共2042400元,共计4074000元,区、街各承担一半。市、区财政每年另外核拨社区党务工作经费278000元,街道匹配103000元。

3、设施情况

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区34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各类办公、活动用房51处,共14680平方米,居均431平方米,实际使用12110平方米,居均336平方米。200平方米以上的占75%,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虹苑、国泰民安、沿河、兴达4个社区。按现有城市社区居民8.5万户平均计算,每百户拥有17.2平方米(省级标准每百户20平方米)。

4、人员情况

现有社区居委会主任34人、副主任68人、社工100人。202名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为41.6岁。其中,本科以上12人、大专88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到49.5%;党员86人,占42.6%;男性44人,占22%。目前,我区已为没有保险的社工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办理了养老保险。

二、主要特点

1、组织体系完善

2000年,我区实施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社区居委会;2002年底,建立了“政务、服务”两条线的社区管理体制;2003年起,以“居民之家”为龙头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受到国家、省、市民政部门的关注,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全面发展的组织体系。

一是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形成了合力。建立了以区委书记为主任、区长为常务副主任、分管书记和分管区长为副主任的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全区有29个部门、7个街道办事处的一把手为委员,下设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6个专业组和1个办公室。

二是理顺了政府、街道、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先后下发了《关于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责分工的意见》、《关于规范机关部门工作“进社区”的意见》,对涉及社区居委会的所有事务进行了梳理和分类,下决心纠正政府部门向社区居委会建机构、挂牌子、压指标、派任务的倾向。

三是规范了社区内部人、财、物的运行机制。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社区自治功能的意见》、《建邺区居务公开办法》、《关于核定2006年社区基层组织人员职数与经费的通知》,实行社区党支部领导下的社区评议会、听证会、协调会制度,明确了公共财政的社区投入机制,以落实国务院关于社区工作“费随事转”的要求。

四是持续推进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注重选人机制、用人机制、育人机制和留人机制建设,建立了由专职社区党务工作者、社区居委会成员、专职社工和社区义工组成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今年,出台了《建邺区社工管理办法》,就社工的选聘、培训、管理、待遇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标准和明确要求。

2、社区规划超前

2000年我区制定了《建邺区社区建设三年规划》,确定了我区社区建设初期的工作方向。2003年以后,逐渐形成了点面结合、特色鲜明的社区规划体系,基本确立了我区“十一五”期间社区的空间发展方向。

一是确立了基层社区级空间与基础设施规划。2004年,由我局拟定的《建邺区社区规划(中北部地区)》,经区政府与河西指挥部、河西规划分局多次磋商,终于定稿。《规划》以整合区2400户、新区4000户的标准,在江山广场以北建立41个社区、3个独立管理区。2005年,我区根据《规划》调整了35个社区,将城市社区划分为标准方格,为实行城市模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是确立了居住社区级基础设施规划。我局与南大行政管理学院、省社科院合作,研究形成了《建邺区社区中心研究报告》、《建邺区社区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区社区建设信息指导中心设计纲要》,目的是逐步实现“街道体制”向“社区体制”的转型。社区中心内设街道政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及商业设施,将成为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中的8-10个社区中心,已建成2个、立项2个。

三是确立了“十一五”期间社区发展的主要内容。2005年,我们制定了《建邺区“十一五”现代化社区培育发展规划》,将全部工作内容划分为“社区发展、社区参与、社区评估”三部分,包含社区区划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政支出项目、社区建设运行机制创新项目、社区信息化项目、评估项目等5个项目设计。

3、基础工作规范

近几年,通过市、区级示范社区居委会建设和“特色社区”、“明星社区”创建工作,社区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体系化的工作标准。

一是建立了强制性社区规范标准。2005年,我区制定了《建邺区社区居委会形象与功能设计方案》,执行新的“一校两站三栏四室六有六统一”功能设定标准,启动了第二轮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社区居委会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目前已试点12家,年底前累计完成28家。

二是建立了指导性社区规范标准。自2002年启动了为期3年的特色社区、明星社区创建工作,从社区服务、卫生、文化、体育、环境、治安、科普7个方面开展特色创建工作,并以温馨社区、健康社区等分别命名,以引导各社区在“一居一特”的基础上逐步向和谐社区发展。到2005年底,已创成明星社区4个、特色社区18个。

三是制定了标准化社区工作规程。我区编印了《社区工作手册》,以基层社区组织为单元,如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劳动保障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按职责制度、工作内容、工作对象、服务项目等分类,建立了社区工作的操作标准。《手册》受到了省市民政部门以及各地参观者的肯定,对我区社区工作规范化起到了良性推动作用。

4、网络应用突出

我区自2001年建立建邺社区网、2002年研发“建邺区社区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以来,社区信息化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具有“起步早、投入小、技术超前、影响广泛”的特点,并形成了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

一是硬件添置上注重节支增效。到2005年底,为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的进程,区、街在硬件购买、网络建设上累计投入40万元。我们架设了区社区建设信息指导中心服务器,为每个社区居委会配置了1台电脑并接入宽带。目前正对各社区居委会进行局域网改造,每个社区居委会将实现4-8台电脑同时上网工作。

二是软件应用上注重自主研发。我区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以居住地为编码建立,社区居委会可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条目查询信息。2005年,市民政局模仿我区技术后在全市推广。建邺社区网定位为建邺区社区建设的工作与交流平台,用户群划分为核心用户群、管理用户群和拓展用户群。目前,建邺社区网以每天10条以上信息的频度刷新,引起了南京各新闻媒体的关注,已成为反映我区基层社区动态的重要窗口。

三是队伍建设上注重自我培养。2002以来,我区就社区信息化软件应用、网络应用举办了20多场次的培训班,培训操作人员200多人次,每个社区居委会都有2-3人达到了信息化应用要求。在培训中,我们采用激励机制,对达到较高标准网络操作技能的社工奖励512m的u盘1个。目前,已有10名社工通过了此项考试。

三、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有:

1、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的落实难度较大。由于缺乏规范性、有强制约束力的政策文件,一些新建小区的公共配套用房虽然规划图纸上有,但要么没有建设,要么小区验收后开发商将其挪作它用,仅靠民政和街道的力量,很难协调解决。同时,由于老小区的规划建设遗留问题,约25%的社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通过扩建或置换购买方式解决,资金需求量很大。

2、社区基础设施的使用率不高。社区基础设施是社区最重要的公共资源之一,但从实际情况看,各街道之间、同一街道各社区之间使用情况不平衡,部分居民参与率较低,社区基础设施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不少阵地闲置,此现象街、居均多少存在。这和社工的能力、社区工作经费的保障及对居民群众的发动程度均有关联。

3、社区工作经费的投入、使用和管理还须规范。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管,个别街道受财力限制对社区人员、办公和活动经费的配比不到位。同时,街道将社区办公、活动经费与社区的硬件投入资金混为一谈,用于统筹调控的.经费多,用于指定社区的经费少。

4、社区建设各参与单位的协作方式有待改进。虽然连续两次对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进行过界定和明晰,对机关部门“进社区”的工作也进行了相应地规范,但由于各条口的创建条件参差不齐,加上政府部门职能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致使各社区无论在视觉形象、工作运作、台帐建立等方面都较难统一。各社区建设参与单位对基层的制约力,已使社区居委会习惯于用更多的精力围着上级部门转。

5、社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亟需提高。近年来,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等都有了较大的优化,但仍存在贴近群众、针对需求的意识不强,群众工作的办法不多,社区工作的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

下一步工作打算

区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指出,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公共配套,致力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为贯彻好这一精神,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借鉴上海等先进地区的经验,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落实。

一、继续推进各项基础建设,丰富社会建设手段

1、进一步改善社区建设硬件条件。目前,我区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活动用房的平均面积在全市各城区中最多。但是,街道之间、社区之间发展还不够平衡。下一步,我们一是要按照陆书记的指示精神,尽快组建工作班子,集中精力,各个击破,力争解决一批老小区遗留的社区配套用房问题。同时,敦促有关方面适时建设基本社区中心,大力推进《建邺区现代社区培育与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2006-2010年)》的落实。二是要指导各相关街道,按照《建邺区社区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社区中心内部功能设置。三是要积极配合新区办等有关部门,搞好区社区建设信息指导中心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全市一流的区级社区建设信息指导平台。

2、进一步提高社区规范化程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规范社区形象设计。加快推进社区规范化改造,在已完成12个的基础上,年内再改造16个。二是规范社区工作经费使用。尽快出台《建邺区社区工作经费管理办法》,从社区工作经费的构成与支出、安排与拨付、管理与使用等方面建立相应的规范,并联合组织、财政、监察等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三是规范社区基础工作。建立社区评议机关部门工作的制度,通过督查、评议等形式,推进《关于规范机关部门工作“进社区”的意见》的落实,使机关各部门都能在社区规范地开展工作。

3、进一步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今年我们将从三方面入手,继续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一是升级改版建邺社区网。在已有的信息主站、论坛、博客、网络u盘、下载、慈善捐助六大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社区闲置物资交换、社区中心设施使用登记、社工协会人员管理、义工招募、社区民间组织管理、社区商城六大功能。二是扩大网络应用覆盖面。在城市社区,加快推进社区居委会局域网改造,在街道范围内形成共享局域网;在农村社区,为每个村委会新配备1台电脑,并实现宽带上网。三是拓展建邺社区网用户群。通过多种形式,将建邺社区网向机关部门、街道、社区民间组织和居民群众推介。

二、继续推进社区管理服务,提升社会建设水平

1、不断丰富社区居委会主办的社区服务内涵。继续实施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惠民工程”,通过党员服务中心、党员议事会、“居民之家”等平台,整合驻区单位资源,建立健全社区自我服务体系。支持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居家养老的独居、空巢和体弱多病的老人提供照料服务,为优抚对象、残疾人及特困群体缓解生活困难提供服务;组织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对社区困难群体实行辅助性生活救助;组织居民参与科、教、文、卫、体、法律、安全等进社区活动;管理、利用好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方便社区成员生活。

2、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贯彻落实国发[2006]14号文件关于“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的要求,鼓励各社区居委会支持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文体、科普等生活服务类组织,并抓好管理,引导它们重点在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中开展互助服务,在协调处理矛盾与问题、服务新城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作用,并从社区活动经费中对民间组织进行相应补贴。进一步重视社区各类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机构的培育、管理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重点培育发展社区家政服务、就业培训、老年保健等社会服务组织。鼓励各社区居委会通过对业主委员会进行监督与指导,间接参与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支持物业管理企业依法经营、开展社区服务。

3、继续深化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联合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动员党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适时、适宜、适度地服务社区。继续落实机关干部与困难群众结队帮扶活动。完善志愿者注册制度,举办志愿者组织工作培训班,建立志愿者服务支援与激励机制,为志愿者提供持续的技术指导,定期给予表彰和认定。

三、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建设,保障社会建设实施

1、健全社区建设工作责任制。建议把社区党建和社区服务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制度、加强联席,进一步引导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六个专业组组长单位发挥好牵头作用。进一步明确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保障、建设、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保、体育、商务等部门的工作职责,按照社区建设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制定改进政策,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慈善等群团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形成推动社区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

2、制定社工队伍的人才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区社工协会作用,逐步落实《建邺区社工管理办法》,通过健全社区专职工作者的选聘、培训、考核和激励等配套机制,逐步在全区建立起规范的社区工作者职业系列,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和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发展社区事业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扎根基层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按照社区工作者人员经费自然增长机制的要求,大力实现社区工作者工资收入的新一轮提标,建议社区居委会主任每月1000元,副主任和其他专职社区工作者每月850元;完成社区工作者养老、工伤、失业、生育、医疗“五险”的办理,解决社工队伍的后顾之忧;指导各街道建立科学的用人、考评制度,探索与高校联合办学、深化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教育。

3、建立公共财政的社区保障机制。健全社区建设资金的预算和管理制度,经费安排向新建社区、中低收入人口密集社区倾斜,以促进各社区的平衡发展。继续按每百户每月200元的标准,建立起社区办公、活动经费区、街两级保障制度。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健全对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公益事业的专项补助制度,支持社区民间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并加大监管力度,保证社区人员、办公和活动经费动态核定、匹配到位、使用规范。

4、完善社区的民主参与机制。继续加强居民会议制度和其它居民自治制度的建设,继续完善社区听证会、评议会、协调会的“三会”制度。采取联席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驻社区单位的联系,定期研究社区公共事务,实现共驻共建。大力推进居务公开,健全社区居委会的民主理财制度,将政府对基层组织的经费投入纳入社区民主管理的范围,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5、建立社区资源的社会共享机制。为使我区较为丰富的社区基础设施真正成为社区服务的有效载体,下半年,我们将实施社区资源共享计划。一是对现有社区公共资源进行普查登记,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媒介,向社会进行信息发布,将现有社区公共资源变为社会公共资源。二是制定《建邺区社区公共资源使用办法》,允许和鼓励居民个人、驻区单位通过借用、租用等方式,使用在社区居委会、基本社区中心和社区中心的公共资源,开展非营利性社区服务工作,以建立社区公共资源的建设、管理、运行、收益循环体系,实现社区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三是制定《关于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的意见》,为人员、组织、资金、活动等都比较规范的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提供场所,以贯彻落实国发[2006]14号文件关于“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的要求。

四、精心筹划,认真组织,成功开好第三次社区建设大会

上一篇:入井人员管理标准下一篇:2018j三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