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j三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2024-04-17

2018j三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学计划(通用13篇)

篇1:2018j三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冀教版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共有58人。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行为习惯也较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辨认方向,毫米和千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小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分数的初步认识,探索乐园,共九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和时、分、秒,能计算特别简单的经过时间,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两年多学校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24时计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认识平年和闰年。(共安排5课时)

第二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能够利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乘法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共安排7课时)第三单元要求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共安排3课时)

第四单元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毫米;了解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共安排5课时)

第五单元要求学生能用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整理和简单的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共安排3课时)

第六单元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共安排7课时)

第七单元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共安排8课时)

第八单元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同分子或同分母),能计算同分母的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共安排6课时)第九单元要求学生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算并解决相关问题;能用画方格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获得初步的进行逻辑推理的思路和方法。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注重40分钟的课堂效率,做到精讲精练。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2018j三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___南和县闫里乡段村学校闫密藏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35人,他们的年龄大多数在10岁左右,是一群活泼、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虽然村籍不同,但是他们却关系融洽,团结一致,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思想方面:这些同学天真伶俐,品德良好,乐于助人,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多数学生有强烈的进取心。他们通过学习,受到了一定的教育:如奋发向上,关心他人,做事一丝不苟,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负责等。多数同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学习就落后,就没有本领。但个别同学认识不够,纯粹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样的学生应该给予正面引导。

纪律方面:大部分同学能够遵守学校纪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遵守《教室规则》和《小学生守则》,同学之间不打架,不骂人,尊敬师长,文明守纪。

学习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方法,数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计算、理解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上课时,思维敏捷,迅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自觉的预习功课。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比较积极的回答问题,但思考问题较慢。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缺乏稳定性,自立意识不强,懒于动脑;还有一部分学生,头脑思维较慢,反映不灵活,基础知识掌握特不好,虽然干劲比较大,但成绩总是提不高。

总体上,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自己认为聪明得很,平时懒读、懒写、懒做题,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学生,可以引导多自学,自己悟出道理,小组展开讨论,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会更有效。对于基础很差、干劲更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发现他们思想、学习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成为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篇3:2018j三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1 对教材的认识, 要全面吃透教材

本节课是本课的第1课时, 我个人认为它的课型是“以拓展为主, 以复习为副”的拓展课。本节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掌握一般用于描述天气的几个形容词:rainy s un n y, w i n dy, c lou d y, s n ow y。二是熟练运用“How is the weather today?”这一标准句型来进行询问天气状况。从每一位参赛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都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两点。可似乎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 本节课已不再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新授课, 本课内容在四年级上册第14课第二部分就已经接触过了。所以在备课的时候, 我对这部分内容很纠结, 到底是该将本节课定位在复习型课上, 简单地重复学生已有的知识, 还是应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拓展运用呢?最终, 我选择了后者。

2 对学情的认识, 要全面认识学生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自学的能力, 应及时消化已学习过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刺激学生的大脑记忆, 达到对新旧知识的一个归纳总结和迁移应用。如果教师平时不注重对旧知识的归纳总结和迁移应用, 学生更是认为现在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也就达不到系统掌握某一知识的目的。所以我在备课时就选用了几幅前一课的图片, 并要求学生用英语简单描述图片内容, 其实就是让学生用前一课所学的知识来描述图片内容, 说白了也就是复习前一课第一部分的内容, 可在竞赛的过程中, 我发现在座的学生好像对前一课第一部分的内容一点都不了解。当然这是在竞赛, 学生也是人家临时安排给我们的, 所以, 在此之前, 我对在座的10位学生情况一点都不了解, 为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我只好让学生自己在书上找, 然后读出来, 可有的学生连书都懒得翻, 在我再三的要求下, 书是翻开了, 可就是找不到地方。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把握不准, 是我这节课遇到的最大意外。所以, 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 对学情的分析很重要, 我们要全面认识自己的学生,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 对教学策略及教法的认识, 要全面理解教学大纲, 确立教学目标

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一节课联系紧密, 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选用了几幅前一课出现的与天气状况有关的图片, 并要求学生用英语简单描述图片内容,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描述图片, 并通过学生自己对图片的观察, 让学生自己参与发现问题, 最终总结出当时的天气状况如何。这一教学策略要求学生要对已学知识了如指掌, 如果学生对前一课内容不熟悉, 这一方法收到的效果也就一般了。

4 对教学过程的认识

首先, 英语教学录音资源很重要, 这不但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感觉这很必要, 也很适用。

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收到很好的效果。但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 过分渲染就会喧宾夺主, 目标失色, 实践性的东西就会被抹杀掉了。幻灯片上明明出现的是两种天气状况,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却只说出了一种天气状况, 没有提到“当两种天气状况同时出现时, 该怎样去表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 即使这已经是课本上以前出现过的东西, 教师也应该及时提醒学生, 及时复习旧知识, 以达到课堂教学所要求的综合性、实践性、迁移性、系统性和刺激性。

再次, 我们更应该注重课堂细节问题。比如说:“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前面一定要加定冠词‘the’”, 这样的细小问题, 如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多加注意, 及时地提醒学生, 重复地次数多了学生也会在无意识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 要知道好的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再比如说:“疑问句后面一定要带问号, 一句话的首字母要大写”等, 这都是些常识性的问题, 也是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注意。

最后, 本次竞赛给我的感受是普遍一致,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感觉, 很少“同课异构”。本课的教学重点决不只是简单地重复学生已有的知识, 而应该是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综合拓展运用。

摘要: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 然而, 如何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要质量, 全乡以“教学细节与有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优质课竞赛活动, 以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13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为例, 采取的是同课异构现场授课方式与授课学校同进度进行, 本文中是我个人针对本次英语竞赛发表的一些观点。

篇4:2018j三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本单元重点谈论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尤其关注了世界上年轻人对环保的态度和做法。它以“拯救我们的世界”为主题,重点剖析了垃圾种类及来源,并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减少污染的方法。本节是单元第二课,综合技能部分的阅读重点介绍了北美学生如何爱护环境,减少污染。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点,更要求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重要意义,并学会勤俭节约,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丽。由于本篇课文阅读难度较低,故在教学中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炼和整理以及号召学生们行动起来减少身边的污染。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Brian, Jenny and Danny决定发动全班同学清扫校园里的垃圾)学生已初步了解“污染”这一概念。课前,先要求学生去关注环境问题,搜集拍摄生活地相关污染图片,和家长或同伴讨论环境的变化。这些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激活相关知识网络。将要授课的初二3班,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水平不错。对于需要掌握的词汇和接触词汇,以及文中出现的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前期学习中均有所接触涉及,不会对阅读形成障碍。

篇5: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56人。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行为习惯也较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重点教学内容。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

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篇6: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

学生接触英语只有一个学期,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习习惯也不太好,有待于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二、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 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式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 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基他学科的知识;

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7、注重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自 我发展的空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 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 要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

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 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 学习习惯。

3、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 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运用各种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3、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生 活中学习英语。

4、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尽量的运用已经学习的英语进行对话。

5、多看英语画报,多读英语故事,多看英语书籍。

篇7: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继续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二班共有学生47名,从整体看,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6篇。综合学习活动六次,生字表包括要求会认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六个专题。他们分别是:走进春天,观察、发现、研究,爱,童年生活,哲理•智慧,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每个专题都非常贴近儿童生活,蕴涵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较高的教育价值,体现着时代赋予的时代的特点。

要求识字329个,会写字231个。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每个综合学习都由几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漫步书林”。

四、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会写329个字,会认231个字,累计识字3000多个。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数据。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五、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1、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指导学生练好钢笔字。

2、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3、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它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与距离捷克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的能力;

2、如何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也是一个难点;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钢笔字的习惯。

六、教学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意把握教材之间的联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

篇8:2018j三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一) 教学课型:综合技能课

该课型基于教材文本, 又超越文本信息重构新的文本。教学过程从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处理, 最后到信息输出, 真正着眼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教育部, 2003)

把教材的第二部分调整到第一步分之前处理, 在复习环节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自主与合作学习过程中了解异国文化,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根据Learning English教材的课程理念, 本课准备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 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 使整个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并使交际内容生活化。

(二) 教材内容分析:

Fun in the Sun是初中英语冀教版 (Learning English) 八年级下Unit 1 Spring is Coming! 的第五课。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将复习学过的有关天气、日期和季节的词汇, 并通过故事和话题进一步扩展描述天气的词汇, 学习有关户外娱乐的词汇。通过比较中国和加拿大的户外娱乐活动, 使学生能够把语言学习和个人经验、观点表述联系起来。

本课围绕“建议”展开话题, 以学习新的体育运动词汇, 用英语提建议, 以及发表个人见解为重点, 为“使学生能够把语言学习和个人经验、观点表述联系起来”, 做好语言积累和知识铺垫。在复习有关天气的词汇同时, 在对比中加入不同的户外娱乐活动, 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 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

(一) 知识基础:

学生对于有关季节、天气和运动的词汇已经有一些了解和积累, 基本掌握用“I like to do…/ I like doing…”表达个人意愿。

(二) 心理及技能特点:

50%左右的学生基础较差, 没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表达习惯, 这部分学生比较依赖教师讲解, 习惯于被动接收信息。约20%的学生能够听懂并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积极解决问题。还有大约30%的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活动, 但是由于畏难情绪常常不敢尝试。

(三) 学习需要 :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能够真实准确的表达个人意愿, 学生有了解更多户外娱乐项目的愿望。基于已有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更多有关户外娱乐或活动的词汇, 以及更加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满足其表达需要。

三、教学目标

(一) 语言知识目标

1. 学习词汇:baseball, skiing, hit, rather, kick

2. 学习句型: 建议用语——

Let's (go cycling.) {Let’s …, shall we?}

Shall we (play basketball?)

How / What about (playing soccer?)

3. 识别词汇:degree, cycling, soccer ball

4. 了解词汇:Baseball 棒球

Badminton羽毛球

Tennis网球

Table tennis乒乓球

Softball垒球

Golf高尔夫球

Billiards台球

Setting-up exercise健身操

Yoga瑜伽

Roller skating Blading滑旱冰

Tug-of-war拔河

Trapeze秋千……

(二) 语言技能目标

1. 通过听说训练, 使学生学会有目的的获取所需关键信息。

2. 学生基本能够运用所学语言项目准确表达个人见解, 与他人交流。

3. 训练学生与他人沟通信息, 合作学习的能力。所有学生能够就简单话题提供的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 参与讨论。

(三) 情感态度目标

1. 锻炼学生在学习中敢于用英语表达个人意见和见解,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运动的品质。

3. 让学生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

4.在学习中逐步树立用英语表达个人观点的自信心。

(四) 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加拿大的天气情况和户外娱乐活动。

四、教材处理及设计思路

第一, 考虑到学生整体水平以及教材的难度, 本节课分为“词 - 句 - 篇”三个步骤。只有做好单词和句型的操练, 铺垫到位,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才会水到渠成。因此本节课训练重点是前两个步骤, 使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逐步建构语言能力, 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对于“篇”的要求作为难点, 力争80%的学生达成目标。

第二, 利用多媒体, 通过声音、图片等各种形式的辅助, 结合听、读、说、写的训练将生词和重点句型整合、归纳、提炼进行足够量的语言输入,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第三, 学生运用前面几个环节积累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 发表个人见解。在教师的帮助下, 学生合作学习, 自制出游计划并在全班展示。

五、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Listen and sing.

营造气氛活跃课堂, 使学生尽快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Step2.

Class opening. / To have a review.

(一) 预设学生活动

Free Talk:

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spring (in China) ?

Exercise the patterns of discussion likes or dislikes.

(二) 教师活动

Leading-in & Presentation:

Tell them spring is a season for sports. And lead insports like this:

T: May I know what sports you like in spring?

S: Yes, I like (doing) . Yes, I like (to do) .

Let the patterns be the guide: like to do… / likedoing…

(三) 设计意图

复习有关运动和天气、季节的词汇, 复习表达意愿的句型, 导入新授课。

Step3.

Part 1: Let's….

(一) 预设学生活动

1. Discussion:

What can we do in spring in Canada?

Work into pairs to fi nish Part 2 of this lesson.

2. Practice:

Use the sentence“Let′s…”to ask and answer oneby one.

(二) 教师活动

1. Teaching new words:

Lead in, ask and answer.

Use the slides to show pictures of cycling and skiing.

T: Let's look at the… ( 建议用语的实际应用, 为后面教学埋下伏笔 )

2. New words:

Go cycling

Let’s go cycling.

(三) 设计意图

1. 拓展词汇丰富语言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2. 由图片引入单词, 词组和句型, 由简到难。

Part 2:Shall we…?

(一) 预设学生活动

1.Practice:

Students try to give advice by using “Shall we …?”

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

They practise the dialogue in pairs:

Let's go fi shing.

No, let's not.

/ (Sorry, I don’t like it)

Shall we fl y kites?

OK. (Good idea)

2. Group work: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Look at some pictures of sports on the screen, talkabout them by way of asking and answering.

(二) 教师活动

Leading- in:

From the answer “No, let's not.” lead to “shall we—?”

Create situations and help Students use thesentences.

Help them answer

Good idea/ OK/ Wonderful or No, I don’t like it/ No, let’s not/ Shall we fl y a kite? …

(三) 设计意图

1. 学习运用多种建议句型。

2. 注重过程评价,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不失时机的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Part 3:

HowWhat about doing …?

(一) 预设学生活动

Conversation:

Let's go cycling.

No, Let's not.

Shall we play basketball?

I don't like basketball.

How about playing soccer?

OK.

(二) 教师活动

Use the PPT to help teach new words——“soccer”“play soccer”

Help the students to use “How/What about——?”

Use the PPT to show the grammar: What/How about doing——?

(三) 设计意图

1. 充分利用PPT的效果, 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引起注意。将语法学习渗透到语言学习中, 以练代讲,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 借助认知规律, 学习新语言知识。以情激趣, 以趣导学。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 提供多种建议用语, 进一步了解提建议的表达方式, 丰富学生英语语言,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Step4

Part 1:

Watch and talk ( 简笔画图片附文后 )

(一) 预设学生活动

Guessing:

What are they talking to each other?

(二) 教师活动

Give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sk them to discussin groups of four. Then write down the dialogue theyhave made.

(三) 设计意图

使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已有知识结构内, 通过思考记忆深刻。

Part 2:

Role-play

(一) 预设学生活动

Practise the dialogue and act it out in groups of three.

(二) 教师活动

Give them much encouragement and prizes.

Encourage them to use more forms of sentences

(三) 设计意图

练习语言, 并运用语言做事情,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语言。

Part 3:

Target language

(一) 预设学生活动

Find the rules:

“How to give some advice and how to answer?”

Work in groups and try to find the rules of theadvice sentences.

(二) 教师活动

Give some help.

Tell them some faster and better skills of finishing the job in a group.

1. Shall we…? /

2. Let′s do…/

3. WhatHow about doing...?

4.Good idea/ Wonderful / OK / Agreed or No, let′s not. / Sorry, I don′t like it.

(三) 设计意图

1. 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 训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为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服务。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使每一位学生在合作中有事可做, 树立自信心, 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Step5

Part 1:

Assessment

Exercise and play a game

(一) 预设学生活动

Follow and fi ll.

1. Competition:

Every group tries to make a plan for this Sunday.

2. Post-task:

Every group asks two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planin front of class.

They can use their favorites form to show. Studentschoose the best group.

(二) 教师活动

Walk around and give students some help if theyneed.

Make a Task.

Divide students in groups of four.

A prompt: He She likes to do… likes doing…

Summary:

Students talk about benefi ts of sports. Tell them: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 every student should do some sports each day.

(三) 设计意图

1. 将课文作为一个阅读复述材料 , 由学生自我检测是否掌握了基础知识。

2. 将目标语言生活化, 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个性化思维方式 ,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友情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的品质。

Step2:

Class closing

(一) 教师活动

Homework:

1. Activity Book-Ex4.

2. Have a survey “What do you like to do on usualdays?”

To survey your families and share their ideas.

(二)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单词和句型, 让学生从实际出发, 练习、运用语言。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一)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还算完整、清晰。教学环节清楚简练, 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导入——呈现新知——操练新知——迁移运用——巩固评价, 环环相扣, 过渡自然。

活动的设计形式多样, 首先体现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 如二、三人一组和四、五人一组的活动;还体现在活动本身的设计上, 如预测、复述、表演、调查、报告等。

教学过程的目标意识体现突出,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配有简洁明确的意图阐述。媒体资源的运用也比较合理, 基本能有效拓宽学与用的渠道。

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注重英语的交际功能, 体现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工具性。学生通过合作学习, 在用中学, 学而用, 不断巩固和提升英语语言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设计中情景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GOOD ENGLISH。在情境中学生感知、体验英语语言的真实性, 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恰当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技能。

二、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该教学设计基本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教学中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积极探寻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 享受英语学习过程的快乐, 体验成功的英语学习。

篇9:2018j三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南和县闫里乡段村学校  闫密藏

一、教材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常见材料”是全册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宜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讯”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生光电磁的应用引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学事实。

二、本册总目标

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

能用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感知事物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自己以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探究任务,能体验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象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按导电性能可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以及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三、本册的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用科学感情。落实三维目标,体现素质教育,实现本学科的素质。

四、本册的教学方法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搞好各种活动,做好每个实验。

六、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3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成绩良好,个别学生学习不用功,成绩较差。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篇10: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英语教学计划

要求学生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英语已有一定的认识,也具有一定的能力,而且他们兴趣较浓,接受能力也很好。我相信只要我能继续坚持信念,端正教学态度,正确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小助手的作用,相信在本学期,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2、教材分析:

这套4B教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从视听说入手,注重听说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并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编写,并力求使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四个方面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中紧密联系,融为一体。

3、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并配有大量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插图,以利于学生在比较接近于实际的情景中进行听说训练,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提供方便。

本册教材的知识要求是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基本句子结构和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教材编排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点面结合、不断复现”的原则。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按照四会和三会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照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清楚,语调正确,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养成听、说、读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逐步培养语感。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6、能演唱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学过的歌谣。

篇11:2018j三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本单元以“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为主题,安排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两弹元勋”邓稼先》、《我最好的老师》、《突兀的大石头》、《最佳路径》五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第十二座雕像》及综合学习五。

《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美丽”的是居里夫人如勇敢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般献身精神,是居里夫人那持之以恒、淡定通达的优秀品格,跨越百年永远吸引我们的就是这种“理性的美丽”。《“两弹元勋”邓稼先》人们常说:“科学是无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邓稼先用自己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印证着这句话,“爱国”是闪烁在这位科学家身上的强烈光芒。《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先生为什么被称为“最好的老师”?因为他所倡导的“合理怀疑”是优良的科学品质。《突兀的大石头》反映出了李四光作为一个地质学家的敏感与对自然现象的理性思考。《最佳路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在迪斯尼乐园创造的最佳路径,体现了灵感来自“以人为本”。“最佳”以实践为基础,实践是科学精神的根本。离开了实践,就不能发现真理,也不能发展真理,科学精神也无从谈起。阅读链接中的梁思成再次体现了执著、坚韧、求实、严谨是科学家共有的科学精神、科学品质。

二、第五单元设计预想

本单元以“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为主题。围绕文化主题,本单元共选入了五篇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两弹元勋”邓稼先》、《我最好的老师》、《突兀的大石头》、《最佳路径》五篇课文和一个阅读链接《第十二座雕像》。另外,作为对单元文化主题的概括和延伸,《综合学习五》同样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 居里夫人的文章,但它与很多同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这篇文章抓住“美丽”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简单的一点就是能超越天生美丽的容貌,而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而且,这篇课文跨度大,内容多,篇幅长,学生很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美丽”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美丽”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理解“美丽”的深层含义,启迪学生都要正确认识自我的价值,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这当然应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在材料运用上与其它同类文章也有很大的不同:丰富的联想,大量的引用,多处的类比和对比。既扩展了文章的取材范围,也使居里夫人在各种比较中更为丰满,更为美丽。但学生对这一点,不容易掌握,因此将此作为教学的难点。

把“美丽”一词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串起文本内在结构,由回顾居里夫人“容貌秀丽”到重点品读“精神美丽”,到感叹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让其人物形象不断凸显,“美丽”含义逐步深化,使学生悟其情——为科学献身、为人类作贡献的永恒之美;得其法——紧抓词语理解感悟人物品质。从揭题感知,走向“美丽”——百年回眸,定格“美丽”——执著追求,感悟“美丽”——整体回归,追寻“美丽”——深层拓展,延续“美丽”,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两弹元勋”邓稼先》

1.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对邓稼先有全面了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甘愿奉献、热爱祖国、无所畏惧的崇高精神,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借助邓稼先的故事,在孩子们的心种下优良的道德品质的种子,让“爱国”的光芒闪烁在每个孩子的身上。

2.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研究原子弹、氢弹的重大意义。从而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走进人物内心,深入体会邓稼先的爱国情怀。

《我最好的老师》

1.这篇课文的语言浅显流畅,富有情趣,初读课文可以采用自由读,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课文中的一些新词的意思,可以结合课文研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2.课文蕴含的科学精神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要多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课文中一些富有情趣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用有感情地朗读来还原当时的情境,在情境中体会、感悟。

《突兀的大石头》

1.让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文章的构思:围绕“玩中产生疑问——请教老师、父亲——自己想——去国外学习后猜测——回家乡专门考察,终于得出结果”这一线索展开,理清文章脉络。

2.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分析对话和人物的内心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

3.可以设置主观作业:读了李四光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读思结合,深刻领会李四光的可贵品质。

《最佳路径》

1.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迪斯尼乐园谈起,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前搜集、整理的响过资料进行交流。

2.利用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住课文的内容,然后按着理解路径基本特点、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理解“最佳路径”的含义。

3.通过品词析句,和学生一起感悟设计大师以人为本、予人自由的科学设计思路以及他精益求精的的科学态度。

三、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学习的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步对教师产生选择性及怀疑的态度。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2.认知的发展。在注意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3.情意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在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显著。4.个性的发展。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四、单元教学目标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认识22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30个生字。书写有一定的速度,力求美观。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浏览整组课文的过程中边读边想,并按照学习提示进行勾画圈点,加以批注。学习用扫读的方式浏览课文,提取有效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以及运用拆字解词、找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学习运用根据文章典型画面概括提炼,并用连接画面标题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继续运用提炼要素法概括《我最好的老师》《突兀的大石头》《最佳路径》的主要内容。

5、继续感受倒序、插叙的写法

7、能通过读、背、评、写等多种方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8、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乐于书面表达,逐步树立习作的自信心。能利用多种形式搜集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尝试整理运用,尝试写简单的建议书或调查报告等。

9、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想法。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10、对文本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居里夫人、邓稼先伟大的人格魅力、对科学的态度、对事业的精神、对祖国的挚爱。能够从《我最好的老师》欣赏和学会“合理怀疑”,追求真理的品质。从李四光身上学习善于思考和执着追求,从《最佳路径》体会出实践与创新的魅力。

五、课时安排:

1、单元导读课1课时

2、《跨越百年的美丽》2课时

3、《综合学习——我的采蜜集》+《邓稼先》+《综合学习——读读背背》

4、《我最好的老师》1课时

5、《突兀的大石头》+《第十二座雕像》1课时

6、口语交际1课时

8、习作2课时

9、单元整理1课时

篇12:2018j三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习作任务, 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每单元后安排的“我的小笔头”, 一个学期共六次;一部分是平时的小练笔, 包括每篇阅读课文后的仿写、续写、改写等, 还包括课外的日记、摘抄等。下面笔者就每单元后“我的小笔头”的习作教学谈些认识和建议。

习作1, 写“我喜爱的地方”。“阅读链接”和“口语交际”中都涉及了家乡最美的地方, 这为学生习作作了必要的铺垫。例文《梦中的外婆家》也写出了外婆家的藤花书屋、淡红的花朵、大竹园……是那么美, 那么亲切,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美美地读一读例文, 亲切地感受这一切。这时, 教师再适时引导:喜爱才能写出美, 你最喜爱哪儿?然后,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 想清楚自己最喜欢什么地方后, 再回忆那个地方怎么让你喜爱, 想清楚一个个细节, 一幅幅画面, 一个个情景, 然后及时转入书面写作。当学生有了初稿或写了一部分时, 可以再做一次简单交流, 教师把有表达特色的习作片段展示出来, 让大家比较、借鉴。比如:通过什么方法突出了景物特点?是通过对比, 借助想象, 运用比喻、拟人?还是恰当引用?或是通过排比增强语势?教师用学生活生生的习作说明怎样作文, 这样更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也给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范例。

习作2, 重点练习书信体写作。在根据例文明确书信写作的基础要求和了解书信的格式后, 进行有目的、有实际意义的写作实践。“你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受感动的事?请写封信告诉亲人和朋友。”教师可以就“口语交际”中“我看课外兴趣班”的话题, 结合学生生活中上各种辅导班的实际情况, 谈谈自己的感受、建议, 这样, 让学生有一种表达的需要, 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次习作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我手写我心, 说出心里话, 即使这种心里话有些偏差, 如厌恶学习之类的, 教师也不该“一棍子打死”, 堵塞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师正好可以此为契机, 疏导学生的这些想法, 寻求教育良方,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习作3, 写自己收藏、收集的经历和体会。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导语中的排比句和省略句, 启发学生思路;也可以提前布置, 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周围的人有哪些收集或收藏;还可以让学生拿来一些实物介绍, 例如集邮册、标本、贴画等, 讲述收集与收藏的有关知识和趣事, 讲述这之中的苦辣酸甜, 在此基础上完成习作。

习作4, 由漫画编故事。这是继本单元文化主题“生命离不开绿色”之后,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幅漫画。教师应先跟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的内容, 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绿色”, 从而关爱自然, 关爱他人, 关爱自己, 继而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弄清图意, 展开想象, 创作故事。其中, 加强看图指导是重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观察图画, 不可写成千篇一律。习作完成后, 必须让学生的习作有更多的欣赏者, 让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 这就要加强习作的交流、评改。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交流, 可以让全班进行交流, 也可以是面批面改, 还可以是同学互批互改, 并且把优秀习作和对它的修改、评语, 都放在“习作园地”中展览。

习作5, 编故事。如果让你在海里投放一个“漂流瓶”, 你会在瓶子里放些什么?结果怎样?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习作练习, 学生乐于来写, 教师则用启发谈话帮助学生把思路打开, 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来写作。由于此类文章学生容易完成, 教学时可以限时来写, 要求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之后, 打好腹稿, 当堂完成, 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习作6, 要求写人。要想写出人物有意思的事,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习作范例, 看清提示, 突出本次习作的重点注意事项。在进行写前指导的同时, 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习作心理, 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并帮助学生做好材料的筛选, 以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此外, 评议要放在课内:一看是否切题, 选材是否突出“有意思”。二看内容是否具体, 是否运用了已学的习作知识, 如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等。也可以请文中所写的“当事人”来评议。最后, 学生根据大家的评议进行修改。学习修改也是本册习作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册教材在读写结合方面, 有些做得很好, 值得以后借鉴使用。如根据《海上的风》仿写自己喜爱的事物, 根据《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对父亲的话, 根据《门前的小树死了》仿写调查报告, 写《龙卷风》后的小练笔, 为《准时的登陆表演》设计海报等。阅读与习作是密不可分的, 二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 从而使学生做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篇13: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旋转与平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3、讨论: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四、作业:课本第4页的第4题。教学随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在方格纸上移动图形(课本第5页的做一做): 1、指导学生边操作、边交流。

先让学生把纸片放在方格纸的中间位置,再把纸片向右平移5个方格,然后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结果。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2、将纸片从A处向下平移到C,方法同上。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

3、想一想:把纸片从A处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纸片平移了几个方格? 让学生自己平移,再说一说平移的距离。

二、试一试:

做课本第5页的试一试。

1、出示问题,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再交流。2、鼓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一练:

课本第6页的练一练。

第1题:师生一起边讨论,边填空。

第2题:鼓励学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线。

第3题:先共同判断,再涂色。让学生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几个方格后得到的。第4题:鼓励学生自己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了几个格。教学随笔:

二、除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购书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并进行验算。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第8页的题。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师提问:能买多少本《趣味数学》?(3)学生列出算式后尝试解答。

(4)交流学生的解决方法。重点使学生学习口算方法。如,把15个十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即150÷5=30;也可以这样想,因为5×30=150,所以150÷5=30。

(5)师提出:150元能买多少本《科普读物》?(6)师生先讨论:150÷6能直接用口诀计算吗?然后共同完成竖式计算。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三、议一议:怎样检验算得对不对呢?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学过的―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想到检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用商乘除数的方法可以检验除法算得对不对。

四、练一练:

第1题: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计算。教师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方法。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验算的情况。

第3题:在进行练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的教育。教学随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月饼装盒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10页的题。

(1)把258块月饼装盒,每7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 ① 鼓励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试着算一算。

② 交流计算的结果。根据学生试算的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使学生理解剩下的6块月饼也需要一个盒子,所以258块月饼,每7块装一盒,需要37个盒子。③ 师:怎样验算计算的对不对?

让同桌讨论,试着验算,然后交流,使学生知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先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2)如果每8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2、试一试:

如果把上面这些月饼送给敬老院的老人,每人5块,那么够分给多少位老人呢?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在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余下的3块‖不够分给一位老人,所以只能分给51位老人。

三、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看懂图意再解答。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注意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四、作业:课本11页练一练第3题。教学随笔: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放气球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3、在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学习的方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12页的题。

某地小朋友在六一儿童节举办―放飞我们的理想‖活动,一共有680个气球。一次放完这些气球,需要多少位小朋友?(1)让学生试做。

(2)交流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在交流的过程中着重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百位上的6除以4够商1,所以,商的百位上写1。660÷4=165(位)

165

4)660

26

24

20

20

2、试一试: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判断的方法。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解决书中小朋友的问题,再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验。

第3题:首先让学生了解体中的信息,再提问题。教学随笔: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分课外读物问题,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能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有探索新知识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14页的题。

2、让学生列式,先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3、让学生试算。

4、根据学生试算情况给予帮助指导,使学生理解被除数十位上的4个十除以6,不够商1个十,就要在十位上商0。648÷6=108(本)

108

6)648

48

48

三、试一试:

先让学生试算,交流时,重点帮助学生理解406÷2,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2,要商0的道理。

四、练一练:课本15页的练一练。

五、数学冲浪: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字。教学随笔: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王老师资助学生的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

3、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受―爱心‖的温暖,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生谈话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自己坐在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幸福,同时,知道有许多人为贫困地区的学生奉献着爱心。

二、新授:

1、出示课本16页的题。

已退休的王老师每学期拿出720元钱,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平均寄给3位学生。王老师给每名学生寄多少钱?

2、学生读题后列出算式。

3、让学生先估计一下,然后试着用竖式计算。

4、交流算法。重点交流:商个位上的0不写可以吗?使学生理解商的个位上写0的道理。

240

3)720

0

三、试一试: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先让学生试做,再交流。

四、练一练:

第1题:变式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五、问题讨论:

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可以同桌讨论共同完成。提示学生,可以画图思考。教学随笔: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旅游团住宿问题,经历小组合作,一起设计、交流、讨论住宿方案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

3、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教学难点: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去旅游过吗?在旅游过程中,经常遇到住宿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帮导游叔叔安排一下住宿。

二、新授:

1、出示课本18页的情境图。

2、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小组合作,设计住宿方案。

4、全班交流,让各组派出代表发言,说说小组讨论、制定方案的过程以及制定的方案。

5、议一议:如果你是导游,你会选择哪个方案?为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只要能说出选择的理由,且合理,就可以。

三、练一练:

第1题:师生共同观察情境图,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方案,只要说的有理,就给与肯定。

第2题: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和交流个性化算法的空间。教学随笔: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气球装饰方案问题,经历观察、探索规律、自己设计方案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22页的方案一。

(1)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红、黄气球的排列规律。四个一组,两红两黄。

(2)提问:照上面的顺序挂下去,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第25个呢? 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

生1:一个一个的画,得出第16个是黄色的,第25是红色的。

生2:用字母A表示红色的,用字母B表示黄色的,然后画下去得到第16个是黄色的,第25是红色的。

生3:每组有4个,两红两黄,16里面有几个4就能挂几组。16÷4=4,所以正好挂4组,第16个就是黄色的。

25÷4=6……1,余数是1,第7组的第1个是红色的。

2、提出方案二。

引导学生仿照方案一的方法,小组合作得出结果。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

三、自己设计方案。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四、计算挂气球的个数。出示课本23页的最后一题。

1、让学生自己解答第一个问题,然后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明白3000÷3=100。

2、引导学生按照方案一计算所需气球个数,重点让学生讲情算理。

3、让学生独立计算方案二所需的气球个数。全班交流。教学随笔:

三《时间》

第1课时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24时计时法,会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教学难点:学会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交换。教学过程: 生活导入:

介绍普通计时法(出示钟表)。

师:现在钟面上是几时?你可能再干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上午 8:00 下午 8:00 师:原来一天中有两个8时,一个是上午8时,一个是下午8时,这种计时方法是普通计时法。

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 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a:17时30分《动画城》开始播放。

b:17时30分就是下午5时30分。

c:晚上7时《新闻联播》开始播放。

d:00:30《半边天》开始。

……

师:这些节目预报表中用的还是普通计时法吗?这里用的是一种新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板书)。介绍24时计时法

钟面上只显示12时,所以同一时间在一天内显示上午和下午2次,常引起误会,因此邮局、交通、机场等部门计时时,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合作探究24时计时法: 观察钟面:12时(夜里)

说明:晚上的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说成是0时。24时计时法就是从0时计时了。

观察第二个钟面:转动到中午12时

说说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一天没有结束。继续转动到12时

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一下。

得出:时针在钟面上转2圈,就是一天,一昼夜有24小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师小结:用24时计时法时,从夜里12时到中午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从中午的12时到夜里的12时,时针所指时数要加上第一圈走过的12小时。如:下午2:30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14:30或14时30分。练习:练一练的1、2、3。教学随笔:

第2课时 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目标:

知道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

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教学难点: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神五‖图片及兔博士网站。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5日9:00发射升空,16日6:23 安全返回。

你想不想知道:―神舟五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我们一起来算算吧!教法:15日9:00 → 15日24:00 16日00:00 → 16日6:23

24时 – 9时=15小时

15小时 + 6时23分=21时23分

答:飞行了21时23分。巩固练习:

(一)出示列车时刻表,想想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T1次列车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间是下午5时。

(2)T2次列车从长沙开回北京西的开车时间是下午4:36。

(二)区分时间和时刻

出示:北京故宫开放时间:上午8:00——下午5:00 回答:(1)故宫什么时刻开门?什么时刻关门的?

(2)故宫一天的开放时间是什么?

总结:时间是一个过程,时刻是一个具体时间。

(3)红红爸爸从北京到长沙出差,乘T1次列车在路上要用多长时间? 北京西 长沙(隔天)17:00 8:38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 17:00 → 24:00(0时)→ 8:38 24时 – 17时 =7时

7时 + 8时38分 =15时38分

(4)你还能根据列车时刻表提出哪些问题? 练习:

出示电视节目时间表,自己提问题并解答。

7:30金色年华 9:00动画城 13:00儿童英语 19:30阳光剧院……

一场乒乓球赛14:25开始,经过1时15分结束,这场比赛是时么时候结束的? 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 + 经过时间

一场电影长90分,电影结束时间是20:50,这场电影什么时间开始播放的?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经过时间 4、6;00 经过2时()经过()10:40 经过1时15分()教学随笔:

第3课时 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经验,经历认识年、月、日的过程。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和润年。

体验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大、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教学过程:

示生活经验图,说说下面每件事需要经过多长时间?

1、跑完100米需要()。

2、打一场篮球比赛需要()。

3、中央电视台演播《春节联欢晚会》需要()。

4、从开学到国庆节()。

5、从你上小学到现在()。新授:

1、通过生活经验,使学生知道: 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

2、出示2004、2005年的年历及知识窗。(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A、一年有12个月。

B、平年有365天,润年有366天。

C、2004年2月份是29天,2005年2月份是28天。

D、有的月是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腊)大月 有的月是30天:四、六、九、十一 小月(2)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公历年份不是整百的年份:用年份除以4,如果刚好整除,没有余数,这一年就是闰年,闰年有366天;如果除完后有余数,这一年就是平年。平年有365天。

公历年份是整百年份的:是整百的年份,必须除以400,如果没有余数,这一年就是闰年;有余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3)借助顺口溜识记每月的天数: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1996 1900 2005 2006 1800 2012年的上半年有多少天?

计算每年的七、八、九三个月一共是多少天? 填空:

(1)一年有()个月。

(2)一年有()天或()天。

(3)一年有()月()月()之分。(4)一个月可能有()天。

(5)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6)常用的时间单位有()、()、()、()、()、()。作业:

课本32页的练一练。教学随笔:

第4课时 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计算有关年、月、日经过时间的过程。

2、能计算现实生活中年、月、日的经过时间。

3、进一步感受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计算现实生活中年月日的经过时间。教学过程: 生活引入:

出示2006年年历,观察全年有多少天? 新授:

从今天算起,到六一儿童节还有多少天? 从现在算起,到明年元旦还有多长时间?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师总结: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 + 1天

要求经过时间,用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月减月,日减日,如果日减日不够减,向月借1当30 或31,要看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算出结果后还要加上1天。如:5月10日到6月3日经过了多少天?

6月3日 – 5月10日 + 1 = 5月33日 – 5月10日 + 1 = 24天

从今年的年历中,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巩固练习:

课本33页的练一练1、2、3题。

10月5日到11月8日共有()天。10月20日到11月16日共有()天。教学随笔: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经历制定、交流、评价参观科技展览计划的全过程。

能结合实际情况,学会制定合理可行的做事计划,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中去。

3、进一步感受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养成做事有计划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合理制定做事计划和安排时间。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班委会决定,周末全班同学一起去参观科技展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新授:

出示科技馆开馆时间及参观各展室所需时间。

上午 8:00——12:00 开馆时间

下午 14:00——17:30

分小组讨论,制定一个参观计划,并把具体时间安排填在表中。出发时间 到科技馆时间

参观内容 参观起止时间

返回时间 回到学校时间

各组交流制定的计划。

巩固练习:

课本35页的练一练。教学随笔:

第四单元 乘 法

本单元的―乘法‖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多位数的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包括四个知识模块:―乘法‖、―估算‖、―连乘‖、―解决问题‖。单元最后安排了―探索乐园‖,通过计算、观察,探索一些特殊乘法的运算规律。

单元教育目标:

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能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4 在解决问题和探索乘法运算规律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5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一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了?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观察到左边有两盒彩铅、右边有十盒彩铅,每盒里有彩铅24枝。学生可提出问题如: 1.两盒彩铅有多少枝? 2.10盒彩铅有多少枝? 3.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点解决第三个问题:

12盒有多少枝彩铅?怎样算?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有会用竖式计算的吗?

1、20×12=240(枝)4×12=48(枝)240 + 48=288(枝)2、24×2=48(枝)24×10=240(枝)48 + 240=288(枝)

3、竖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方法。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重点交流竖式(讲清积的定位)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3).你能介绍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吗?(学生不会老师讲解)

四、实践与应用

1.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决问题

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3.一只杜鹃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这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

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 践 与 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 69×51 57×92 2.书上41页第1、3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1)12×31=372(千克)(2)31+30=61(天)2×30=360(千克)

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2-43页

教学目标 :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并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 境 创设

由学生喜欢看电影入手,介绍电影院的设置。

中山路小学要组织一次看电影活动,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出示情景图)

仔细观察情景图,读读旁边的问题,了解题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 索

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同学们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

想一想还有其它方法吗?(1)36×10=360(个)

360×3=1080(个)

(2)3 6(3)3 6

×3 0

× 3 0 0 0

8 0

8

8 0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介绍用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

引申:现在每排增加到40个座位,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提醒学生,―增加到40个‖和―增加40个‖是不一样的含义。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学生可列式,可口算也可竖式计算,注意引导竖式计算方法。0 ×3 0

0 0

实 践与应 用 1.练一练:

*×30 10×10 99×99

2.小结:(1)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

作业:书上43页第2题 1.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

1920 100 9801 2.(1)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0。

(2)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多是四位数,最少是三位数。

板书 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36×10=360(个)

40×30=1200(个)

360×3=1080(个)4 0

× 3 0

(2)3 6

(3)3 62 0 0 ×3 0

× 3 0 0 0

0 8 0

答:现在一共有1200个座位。0 8

0 8 0 答:原来一共有1080个座位。

第四课时课题: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2、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难点:能较准确的进行估算。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我国人口十五亿,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我校有2000多人,刘老师大约40岁等等,这些值都是估算值。

现在丫丫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估算一下,一起看看好吗?

学生读题并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事情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买门票大约要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帮忙估算一下吧!

你还有其它方法吗?(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10×90=900(元)(2)把92看作90,需810元。9×90=810(元)(3)把9看成10,需920元。10×92=920(元)……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估算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好吗?一定要说清楚你估算的过程呦!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计算一下,看实际需要多少元?

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比较多,怎样做到合理地进行估算.1.小组内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2.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9×92=828(元)

把92看成90只不过少看了两个9,而把9看成10却多看了1个92,所以把 92看成90更接近计算结果。

四、实践与应 用

1.估算一下:在大桥上观察,1分钟过去了38辆车,大桥上1小时有多少辆车通过? 2.估算一下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

3.小组合作,估计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4.作业:书上45页第2题。板书设计

估算

(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

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

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

10×92=920(元)……

实际计算:

9×92=828(元)

教学随笔:

第五课时:混合运算(连乘)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小区建房问题,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从分步计算到三个数连乘计算的过程。2.认识连乘算式,会计算简单的三个数连乘的运算式题。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了解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建起了许多漂亮的楼房,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有一个生活小区计划还要新建8栋楼房呢,我们一起看看楼房示意图好吗? 学生读文字叙述并观察楼房示意图。

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1.有8栋楼房

2.每栋有五个单元

3.每个单元可住12户居民

4.问题:可解决多少户居民的住房问题?

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做完后想一想每一步的运算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只列一个综合算式就解决问题吗? 列式的方法可能有:

(1)12×5=60(户)

60×8=480(户)

(2)8×5=40(户)

12×40=480(户)

(3)12×5×8 =60×8 =480(户)

(4)5×8×12 =40×12 =480(户)

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列式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并说清楚你每一步运算要解决什么问题。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讨论连乘算式中每步运算的实际意义.1.小组内交流列式的方法,其他同学补充算法。小结本组方法。

2.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认识连乘及运算顺序

实践与应用 1.计算

25×2×45 19×3×24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7×9×8 517-216÷6 18×(86-27)

224+25×28 3.47页练一练1、2、4题

4.作业:课本47页第3、5题 1.2250 1368 2.1944 481 1062 924 3.第1题: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列综合算式的情况。

第2题:交流时,可以让分步解答的学生尝试列一列综合算式。

第4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板 书设计

混合运算(连乘)

(1)12×5=60(户)60×8=480(户)

(2)8×5=40(户)12×40=480(户)

(3)12×5×8 =60×8 =480(户)

(4)5×8×12 =40×12 =480(户)答:可以解决480户居民住房问题。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48-4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旅游中的实际问题,经历小组合作、综合应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合理地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能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3.在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制定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

教学难点:合理制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情境创设

春天到了,大家可以出去到大自然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你都去过哪些地方?怎么去的?感觉怎么样

旅游前要准备做哪些事情?(租车、吃饭、门票)

现在有50人要进行一日游,想请你做一做导游制定几个租车方案?有信心完成吗?

出示租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避暑山庄、双塔山、棒槌山等周围的风景名胜

自主探索

1.独立了解租车信息,有不明白的可与小组同学商量。

2.试着独立制定租车方案

学生可能方案:

租4辆14座

14×4=56(人)

350×4=1400(元)

租3辆19座

19×3=57(人)

450×3=1350(元)

租2辆27座

27×2=54(人)

600×2=1200(元)

租2个14座和一个27座

14×2+27=55(人)

350×2+600=1300(元)

租2个19座和一个14座

19×2+14=52(人)

450×2+350=1250(元)

租14、19、27各一辆

14+19+27=60(人)

350+450+600=1400(元)

其他:(略)

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制定的租车方案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其他同学给出建议,挑选出本组内的最佳方案。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请同学比较这些方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合适,为什么?请同学比较这些方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合适,为什么?

1.小组内交流各自制定的方案,其他同学补充方法。提出建议,小结本组方法。

2.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学生可能答案:

生:2个27座,省钱,数量少。

4个14座,车小,灵活。

实践与应用

1.解决问题:乘坐缆车

2.解决问题:就餐

3.作业:联系实际。做一个本班的春游计划 1.重点了解和知道:

单程;往返;每人等。

制订乘缆车方案,算一算花多少钱。

都乘往返:50X40 都乘单程:50X25 2.明白中餐、西餐的含义

算出每种方案各用多少钱,哪个最少,哪个做多。

都吃中餐(便宜);1250 都吃西餐(最多)1500 中国人吃中餐外国人西餐1340

中国人吃西餐外国人吃中餐1410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租车方案

租4辆14座: 4×4=56(人)350×4=1400(元)

租3辆19座: 19×3=57(人)450×3=1350(元)

租2辆27座: 27×2=54(人)600×2=1200(元)

租2个14座和一个27座:14×2+27=55(人)350×2+600=1300(元)

租2个19座和一个14座:19×2+14=52(人)450×2+350=1250(元)

租14、19、27各一辆:14+19+27=60(人)350+450+600=1400(元)

最佳方案:2个27座,省钱,数量少。

4个14座,车小,灵活。

第七课时:探索乐园

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观察、归纳一些特殊乘法运算的积的规律的过程。

2.了解一些特殊乘法运算的积的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情境创设

我们已经跟数字打过几年的交道了,有的同学已经感到厌烦了,其实数字可有趣呢,它还会和我们捉迷藏呢,它有许多规律等着我们去找呢,现在我们就去找找看,好吗?

学生认真观察两组题,了解两组数的特征及题目要求:找出一个数乘

2、乘5的规律。

自主探索

试着找一找吧!看看我们谁能在这次游戏中获胜。

自己写出一组乘2或乘5的算式,验证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学生可能找到如下规律:

1.一个数乘2的积都是双数,乘5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不是0就是5。

2.左边乘2的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多一,积一个比一个多2等等。

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找到的规律向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其他同学作补充。组长作总结。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找到的规律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1.小组内交流各自找到的规律,其他同学补充。

2.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实践与应用

1.探索99分别乘1-9各数所得的积的规律

2.探索两位数乘11所得的积的规律。1.先观察左边的算式找规律,再写出右面算式的积。

2.先计算再找规律,再根据规律写出各题的得数。

板书设计

探索乐园

请有心人多提宝贵意见,本教案没有写再设计一栏,希望有人给予指教.

五《统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展示台,情景图。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班级 三(1)三(2)三(3)三(4)

踢的次数 632 654 668 646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1、2、3

教学设计说明:

1.从生活入手,激发学习的欲望: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虚拟的数,对学生来讲挺抽象的,不容易理解。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选取一些学生的遇到的一些分东西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求平均数的意义,也形象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2.自主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从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形象地理解―移多不少‖的方法,并在解决中学习―总合均分‖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六、测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较长距离,并亲身体验步测的过程。

2、会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估算一段路程的长度。

3、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自身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点:感知10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熟练进行估算10米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一比1米多长。目测教室的长和黑板的长,并估算它们的长度。

二、新授:

1、感受10米有多长。

(1)师生一起去操场,用皮尺测量出10米长的一段距离。要注意对学生的测量方式进行指导。

(2)感知10米有多长。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对10米长度的体验。①可以让学生并排站在一起,看看10米长的距离可以站多少名学生。②再让每个学生走一走,看走10米长的距离需要几步。

③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大约是10米。

三、测量操场的周长。

1、指导学生分组并决定测量方法。如,可用皮尺量,可以步测,也可以先量出一段绳子的长度,再用绳子量等。

2、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重点让学生交流自己小组的测量方法、过程及测量的结果。

3、结合测量的结果,讨论哪种测量方法更好一些。使学生了解到用皮尺测量既方便又准确。

三、做一做:

课本62页的做一做。

第1题:提出活动要求并指导计算方法。让学生实际多走几次,求出平均值。第2题:利用第1题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走的时间估算操场一周的长。,然后与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

四、作业:课本第62页的第3题。教学随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的过程。

2、体会长度单位千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3、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从网上收集数据信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千米的意义。教学难点:感知1千米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测量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可以目测,也可以步测,还可以估测或找参照物估算结果。

二、新授:

1、认识千米:

(1)出示问题:估算自己家到学校有多远。

让学生结合上节课第3题的结果估算。

(2)红红从家到校要经过16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之间大约有50米。红红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50×(16-1)=50×15 =750(米)

(3)告诉学生10000米可以写作1千米,并板书―千米‖怎样用字母―km‖表示。

1000米=1千米 或 1000m=1km

2、说一说:

师提问:谁家到学校不到1千米,谁家到学校超过了1千米? 让学生依据估算的结果用千米描述自家到学校的距离。

三、巩固:

1、一个操场一圈是400米,几圈是1千米?

2、我国的―万里长城‖全长约是6300千米。

3、马拉松赛跑全长约是42千米。

4、我们伟大的祖国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月5500千米。

四、作业:课本64页第1、2题。教学随笔: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2、了解时间、路程、速度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熟练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说自己到过哪些城市,谈谈自己的旅途见闻。

二、新授:

1、出示课本65页的铁路示意图。

(1)让学生观察,说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2)估计一下郑州和青岛哪个到北京的路程近?

让学生自己试着估算,并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2、认识数量关系:

(1)一列快速客车从北京发车,平均每小时行118千米,5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98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能到达郑州吗? 让学生解答,并交流计算的结果。

(3)介绍―速度‖、―路程‖的含义,师生共同总结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三、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自己解答,注意提示学生利用示意图中的信息。

第2题:让学生了解铁路线路信息的另一种呈现方式。鼓励学生提问题,大家一起解答。

四、作业:课本67页的练一练1、2题。教学随笔: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的过程。

2、体会长度单位毫米的含义,知道1厘米=10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增强实际测量经验,感受数学的发展及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毫米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描述1千米的概念。

2、描述1米的概念。

3、描述1厘米、1分米的概念。

当我们要测量更小、更短或要求测量的结果更精确时,用这些单位还合适吗?

二、新授:

1、测量橡皮的长度。

(1)提出测量要求,让学生测量自己橡皮的长度。

(2)交流测量的结果。结合橡皮厚度不到1厘米的情况,引出―毫米‖。告诉学生毫米怎样用字母mm表示及毫米在测量中的作用。

2、体会长度单位毫米。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让学生数一数1厘米中有几个1毫米。

(2)交流数的结果,得出:1厘米=10毫米 或 1cm=1mm(3)让学生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了解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3、小组合作测量:

(1)测量课本和练习本的厚度。(2)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三、议一议:

1、测量书本、练习本等这些比较薄的物品厚度,怎样做能够量得更精确些?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测量一些比较薄的物品的厚度,可以把几个相同的物品摞在一起量,再算出每个物品的厚度。

2、估测一摞纸有多少张。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再实际测量。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的不同的测量方法。

四、练一练:课本69页的练一练。

五、作业:阅读兔博士网站的内容。教学随笔: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物品的长度。

3、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选合适的计量单位。教学难点: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生活中,很多方面能遇到测量物品的长度,选择什么样的长度单位更合适呢?

二、新授:出示课本70页的内容。

1、让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选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2、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关于在测量时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的知识或经验。

三、议一议: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生共同整理学过的长度单位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四、练一练:课本71页的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2题:交流时,重点说说选择的理由。

第3题:答案不唯一,学生填的数只要符合实际就可以。

五、作业:课本71页的第4题。

七、生活中的小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品价格,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下经历认识小数的过程。

2、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3、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随学习数学知识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4、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的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思考

1、同学们,老师想先做个调查。

【出示:25元 7.25元 8.80元 0.58元】

这些数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 同学们自由回答。

2、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超市逛一逛,好吗?(出示主题图加一个玩具枪25元)看,这是超市的一角,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出这些物品的价格吗?

3、在这些数里,那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些是我们还没学呢?

在这些数里只有1个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数(25),它是我们以前就认识的整数。其它用来表示价格的数是没学过的。

4、观察这些没学过的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5、你知道小圆点叫什么名字吗?这样的数又叫什么数吗?请同学们看书的P74。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6、小结:像 7.25 8.80 0.58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圆点叫小数点。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小数)

二、结合生活,探索小数的读、写法

(一)小数的读、写法。

1、师: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小数点本领可真不小,它在数的中间一站,把数分成了两部分,这样的数应该怎么读呢?可把老师难住了,谁来帮帮我呢?谁会读这些数?

小黑板出示商品标价:小熊7.25元、风筝8.80元、布娃娃11.30元等] 你是怎么会读的,是从哪里学的?

读的真好,我们按照他的读法一起读一遍吧。

2、师:读了这么多小数,你们认为小数该怎样读?

四人小组先讨论讨论。学生汇报。

3、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个你在平时生活中认识的一个小数。

好,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来把你想的小数写下来。

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余的学生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完后教师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讲解。]我们来评一评,他们写得怎么样?

3、你们认为小数该怎样写?

四人小组先讨论讨论。学生汇报。

我们一起读读吧。

老师是这样写的:0、8 0 8,写得好吗?为什么?

(二)知识调色板。

1、练习:P75 2 写在答题卡上(投影)互评。

2、判断:

(1)3.73读作:三点七十三.()

(2)零点三零七写作:0.307.()

(3)五十点二零八写作:5.208.()

3、游戏:小蜜蜂采蜜。P75 1 找到采蜜最快的那个组:你们怎么采蜜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小数点前面的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师:你分析得好极了!(板书:元角分)

4、练习:P75 3

5、游戏:用0、6、8及小数点―.‖四个卡片你能摆出几个小数?摆完后记录下来,读一读,集体汇报。

(三)、感受生活中的小数。

1、读出下面的句子.

(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2、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小明的身高是一点二五米。

(2)丽丽的视力是四点九和五点零。

(3)非洲大甲虫长十四点八五九厘米,重九十九点七九克.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小数。想一想:你还在哪儿看见过或用过小数?说一说吧。

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生活中的小数。

师:你们说的很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小数。

三、知识加油站。

1、改写老师数学日记。

(1)这是老师自己写的一篇数学日记,你能帮老师将日记里的这些数据改成用小数表示吗?

早上,老师买了一个3角钱的豆浆和1元5角钱肉包,吃完饭后,来到学校。

(2)这一段有一些小数,你能用几元几角表示吗?

到学校后,拿起6.5元的红笔和8.40元的数学书来到教室。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上摆着老师花了2.50元买的一盆菊花。

2、自己根据平时的生活也来写写吧。

四、引导总结,反思过程

1、想一想,小数的产生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好处?

2、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于自己的表现你满意吗?

五、课堂延伸

1、数学冲浪。

添字游戏。

这里有三个数10、1、0.10,你能在每个数后面添上一字,说明这三个数是相等的。

2、刨根问底。

口 算: 10÷3= 10÷6=

计算器: 10÷3= 10÷6=

观察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自己到课下寻找为什么吧。

3、实践活动: 练习:P75 4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物品,经历用―米‖作单位、用小数表示物体长度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小数,会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3、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出每种物品的长或宽,并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

2、老师出示蓝灵鼠的问题:把上面物品的长度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改写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写不好,老师要作为参与者示范改写一个,特别说明把用几米几分米几厘米表示的物体长度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时,要在―米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3、在学生明确改法后,老师临时出一两道题,请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改一改。

二、说一说:先让学生读教材上的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或改写的小数。如:自己的视力是多少,把自己的身高用―米‖为单位的数表示等。

三、试一试: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把第五单元实践活动中投沙包时记录的成绩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并进行交流。

三、练一练:

第一题,老师辅助学生实际测量身边的物品。可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如:门和黑板可请学生和老师共同测量;课桌可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测量,一人记录。最后交流记录的结果。

第二、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评判。

第四题,让学生在家中自己测量,用―米‖作单位记下测量的结果。如果家里没有这些物品,可选择别的物品代替。

四、小结:交流教法和学法。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计算的过程。

2、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以一位小数的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知道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

3、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生谈话引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老师和学生一起写出加法算式,然后提出蓝灵鼠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完成。

3、交流算法。有的算法学生如果想不到,教师要参与交流。然后组织学生讨论:(1)、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点?(2)、用竖式做小数加法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1、都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即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2、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单位对齐。

4、提出问题:―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钱?‖让学生自己列试计算。然后交流算法,总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二、练一练:

第一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教师要关注学生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题,老师出示小黑板,鼓励学生独立选择信息,列式计算。然后互相交流、评判。

第三题,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就餐计划,然后全班交流。除关注学生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外,还要关注食品搭配是否合理。对于学困的学生,老师要适当指导。

三、小结:交流教法和学法。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市场调查、消费、整理家庭消费情况、与同学交流的全过程。

2、会搜集、记录信息,并进性整理,能应用掌握得计算技能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3、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光荣,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教具准备:纸、笔、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市场调查:

1、老师出示小黑板,提出做一天家庭小主人的要求,并帮助学生看懂统计表和要完成的事情:(1)、让学生到菜市场调查,记录各种蔬菜的价钱。(2)、让学生记下自己买东西花了多少钱,然后填在表中。

2、老师与家长联系,请他们协助搞好这项活动。

二、整理消费:先让学生完成下面几个问题。1、把自己亲手花的钱记录下来。

2、了解家中其他人花的钱,并记录下来。

3、完成―算一算‖的要求。如果自己计算问题(2)有困难,可请家长帮助一起算。4、写出自己的实践日记。

三、课内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当家庭小主人的生活经历、解决的问题、获得的感受。

二、议一议: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

三、小结:交流教法和学法。

教学反思:

七、生活中的小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品价格,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下经历认识小数的过程。

2、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3、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随学习数学知识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4、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的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思考

1、同学们,老师想先做个调查。

【出示:25元 7.25元 8.80元 0.58元】

这些数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 同学们自由回答。

2、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超市逛一逛,好吗?(出示主题图加一个玩具枪25元)看,这是超市的一角,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出这些物品的价格吗?

3、在这些数里,那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些是我们还没学呢?

在这些数里只有1个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数(25),它是我们以前就认识的整数。其它用来表示价格的数是没学过的。

4、观察这些没学过的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5、你知道小圆点叫什么名字吗?这样的数又叫什么数吗?请同学们看书的P74。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6、小结:像 7.25 8.80 0.58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圆点叫小数点。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小数)

二、结合生活,探索小数的读、写法

(一)小数的读、写法。

1、师: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小数点本领可真不小,它在数的中间一站,把数分成了两部分,这样的数应该怎么读呢?可把老师难住了,谁来帮帮我呢?谁会读这些数?

小黑板出示商品标价:小熊7.25元、风筝8.80元、布娃娃11.30元等] 你是怎么会读的,是从哪里学的?

读的真好,我们按照他的读法一起读一遍吧。

2、师:读了这么多小数,你们认为小数该怎样读?

四人小组先讨论讨论。学生汇报。

3、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个你在平时生活中认识的一个小数。

好,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来把你想的小数写下来。

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余的学生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完后教师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讲解。]我们来评一评,他们写得怎么样?

3、你们认为小数该怎样写?

四人小组先讨论讨论。学生汇报。

我们一起读读吧。

老师是这样写的:0、8 0 8,写得好吗?为什么?

(二)知识调色板。

1、练习:P75 2 写在答题卡上(投影)互评。

2、判断:

(1)3.73读作:三点七十三.()

(2)零点三零七写作:0.307.()

(3)五十点二零八写作:5.208.()

3、游戏:小蜜蜂采蜜。P75 1 找到采蜜最快的那个组:你们怎么采蜜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小数点前面的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师:你分析得好极了!(板书:元角分)

4、练习:P75 3

5、游戏:用0、6、8及小数点―.‖四个卡片你能摆出几个小数?摆完后记录下来,读一读,集体汇报。

(三)、感受生活中的小数。

1、读出下面的句子.

(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2、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小明的身高是一点二五米。

(2)丽丽的视力是四点九和五点零。

(3)非洲大甲虫长十四点八五九厘米,重九十九点七九克.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小数。想一想:你还在哪儿看见过或用过小数?说一说吧。

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生活中的小数。

师:你们说的很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小数。

三、知识加油站。

1、改写老师数学日记。

(1)这是老师自己写的一篇数学日记,你能帮老师将日记里的这些数据改成用小数表示吗?

早上,老师买了一个3角钱的豆浆和1元5角钱肉包,吃完饭后,来到学校。

(2)这一段有一些小数,你能用几元几角表示吗?

到学校后,拿起6.5元的红笔和8.40元的数学书来到教室。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上摆着老师花了2.50元买的一盆菊花。

2、自己根据平时的生活也来写写吧。

四、引导总结,反思过程

1、想一想,小数的产生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好处?

2、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于自己的表现你满意吗?

五、课堂延伸

1、数学冲浪。

添字游戏。

这里有三个数10、1、0.10,你能在每个数后面添上一字,说明这三个数是相等的。

2、刨根问底。

口 算: 10÷3= 10÷6=

计算器: 10÷3= 10÷6=

观察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自己到课下寻找为什么吧。

3、实践活动: 练习:P75 4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物品,经历用―米‖作单位、用小数表示物体长度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小数,会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3、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出每种物品的长或宽,并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

2、老师出示蓝灵鼠的问题:把上面物品的长度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改写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写不好,老师要作为参与者示范改写一个,特别说明把用几米几分米几厘米表示的物体长度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时,要在―米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3、在学生明确改法后,老师临时出一两道题,请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改一改。

二、说一说:先让学生读教材上的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或改写的小数。如:自己的视力是多少,把自己的身高用―米‖为单位的数表示等。

三、试一试: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把第五单元实践活动中投沙包时记录的成绩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并进行交流。

三、练一练:

第一题,老师辅助学生实际测量身边的物品。可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如:门和黑板可请学生和老师共同测量;课桌可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测量,一人记录。最后交流记录的结果。

第二、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评判。

第四题,让学生在家中自己测量,用―米‖作单位记下测量的结果。如果家里没有这些物品,可选择别的物品代替。

四、小结:交流教法和学法。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计算的过程。

2、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以一位小数的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知道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

3、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生谈话引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老师和学生一起写出加法算式,然后提出蓝灵鼠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完成。

3、交流算法。有的算法学生如果想不到,教师要参与交流。然后组织学生讨论:(1)、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点?(2)、用竖式做小数加法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1、都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即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2、用竖式 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单位对齐。

4、提出问题:―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钱?‖让学生自己列试计算。然后交流算法,总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二、练一练:

第一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教师要关注学生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题,老师出示小黑板,鼓励学生独立选择信息,列式计算。然后互相交流、评判。

第三题,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就餐计划,然后全班交流。除关注学生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外,还要关注食品搭配是否合理。对于学困的学生,老师要适当指导。

三、小结:交流教法和学法。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市场调查、消费、整理家庭消费情况、与同学交流的全过程。

2、会搜集、记录信息,并进性整理,能应用掌握得计算技能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3、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光荣,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教具准备:纸、笔、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市场调查:

1、老师出示小黑板,提出做一天家庭小主人的要求,并帮助学生看懂统计表和要完成的事情:(1)、让学生到菜市场调查,记录各种蔬菜的价钱。(2)、让学生记下自己买东西花了多少钱,然后填在表中。

2、老师与家长联系,请他们协助搞好这项活动。

二、整理消费:先让学生完成下面几个问题。1、把自己亲手花的钱记录下来。

2、了解家中其他人花的钱,并记录下来。

3、完成―算一算‖的要求。如果自己计算问题(2)有困难,可请家长帮助一起算。4、写出自己的实践日记。

三、课内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当家庭小主人的生活经历、解决的问题、获得的感受。

二、议一议: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

三、小结:交流教法和学法。教学反思:

八、面积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室物品的要求,让学生边观察、边交流。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表述的语言。如:学生说―课桌是长方形的‖,教师要纠正为―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二、新授:

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将课本封面与铅笔表面比大小的要求。先让学生认一认、摸一摸哪是课本的封面,哪是铅笔的表面;再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重点说出是怎样知道的。

2、比较两个长方形纸片的大小。按课本要求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剪下来,比一比。再交流个性化的比较的方法。

通过比较,使学生直观看到黄色的纸片比蓝色的纸片大。

3、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可能说得不准确,教师不要急于做出评价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看法的机会。对于―黄色长方形比蓝色长方形大,是指黄色长方形纸的面积比蓝色长方形纸的面积大‖这一解释,学生如果说不出来,教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告诉学生面积的概念。

三、比一比:

1、第1题:分别比较两组物品表面的大小,引导学生观察后比较,可用实物代替。第2题: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让学生先观察,并提问:你能用眼睛直观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吗?然后鼓励同桌想办法进行比较。

2、交流比较的方法,可分为两个环节:

(1)、学生个性化比较方法的交流。边交流边讨论能否得到一定的答案。如果学生中出现了平均分成小方格的比较方法,教师可利用课堂上这一难得的生成资源,让其他学生试着做一做;如果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方法,让学生试一试。可进行必要的指导,如两个图形平均分的方格必须一样大小。

(2)、交流平均分成方格的比较方法。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

3、对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教师简单总结一下课堂上大家想出的比较方法,然后提出教材上―说一说‖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四:练一练:

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和自己个性化的表示符号。

第二题,是稍复杂的借助方格对图形大小进行比较的练习。重点让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五: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同桌合作中,经历自己选定测量单位、对课桌表面进行测量的过程。

2、会用自己选定的测量单位测量一些简单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的大小。

3、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与比较,了解测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结果(测量单位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验在同一测量单位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教学重点:会用自己选定的测量单位测量一些简单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具准备: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纸、直尺。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出学会测量和计算面积是一些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新授:

1、老师提出测量的要求,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几种正方形纸中自己确定一种作为测量单 位,并同桌合作开始测量。

2、交流、整理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交流选用的测量单位、测量的方式与结果。同时,把不同测量单位测量的结果整理在统计表中。

三、议一议:

1、分析大家测量的结果。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正方形的边长越大(测量单位越大),测量的结果(正方形的个数)越少。引导学生反过来说一说。

2、提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发表意见。在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同一种正方形纸再测量一次课桌面,或测量凳子表面等。让学生体验在统一的测量单位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四:练一练:

第一题,让学生用相同的测量单位测量自己的学习用品。学生测量的结果会有不同。

第二题,用数学课本做测量工具,测量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面积。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再测量。可分组进行。

第三题,用边长一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给定图形的面积。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五:问题与讨论:

可先小组讨论一下,再进行全班交流。

六、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议论、探讨、推测的活动中,经历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过程。

2、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具准备: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对―议一议‖中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为下面的探索活动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索:

1、在―议一议‖的基础上,提出问题(1),让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注意巡视和个别指导。

2、让学生交流各组合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如,用什么方法,我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以及是怎样算出的等。

3、师生共同总结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和字母表达式。

4、呈现平均分成100份、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并提出教材中的问题(2),请各组研究。

5、在交流各组推算方法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和字母表达式。

三、议一议:

全班讨论,可利用学生已有的认数、数数经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推算的。四: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二题,是本节课内容的变式练习,也是下节课学习的基础。

第三题,让学生不摆,只算。若有的学生直接推算有困难,可先摆、画,再算。

五、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操作、描述、讨论的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在拼长方形和用语言描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具准备: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若干。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

1、自主操作。提出教材中的拼图要求,鼓励学生拼出不同的图形。

2、交流拼出的图形。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拼出的长方形,再展示拼出的图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表达清楚,就可以。

3、讨论―议一议‖。启发学生根据拼的图和表中的数据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发现的同时,要使每个学生了解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4、总结公式。先让学生试着总结,再交流。

三、试一试: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先自己试着算一下,再全班交流。四: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三题,是关于学生身边实际物品表面面积的计算,按教材中的要求进行。

五、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应用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理解正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正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教具准备:每生一张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的彩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探索正方形面积公式

1、让学生边操作、边计算。(1)题,让学生量一量长和宽,再计算。

2、(2)题,先提―剪‖的要求和兔博士的问题,让学生议论,重点说一说判断的依据或理由,然后再剪。

3、直接提出(3)题的要求,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并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第二步,总结正方形面积公式。

4、总结后,可引导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分析比较,重点了解它们的共同点以及公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三:练一练:

第一题,提示学生注意图中的单位,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题,是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1)题答案:80×80=6400(平方厘米)。

(2)题稍复杂,先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四周下垂10厘米‖的实际意义,再解答。答案:80+2×10=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1=1(平方米)

四、兔博士网站:对于费旧电池的危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这里主要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乱扔费旧电池对土地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五、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整理、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规律、运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3、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教具准备:扣子若干。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探索规律。

1、摆扣子。呈现教材上的三组扣子图,师生共同观察,接着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在学生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4)组、(5)组是怎样摆的,为什么这样摆。

2、完成统计表,可全班一起做,也可分组做;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然后交流。

3、全班讨论。先让学生讨论―议一议‖的第一个问题,再讨论第二个问题。三:探索规律:

参照前面的方式进行。

四、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与同伴合作,经历运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过程。与同伴合作

2、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与同伴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能克服解决问题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应用能力。教学重点: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与同伴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准备:纸和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铺地面问题。

1、引出问题。师生谈话提出亮亮家装修的问题,同时,师出示小黑板,提供亮亮卧室的长、宽和可选择的瓷砖信息。

2、进行关于铺地面问题的一般讨论。提出―议一议‖中的问题,让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交流自己的经验。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根据本班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方法一,同时给出两个问题,先小组内研究,再小组间交流。方法二,分别对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即:先提出问题(1),鼓励小组合作解决(计算方法)。在交流之后,再进行需要钱数的计算。

注:在上述两种方法中,问题(1)是本节课的重点。交流时,要让学生把计算每种瓷砖块数的方法都说一说。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讨论方案。在交流、归纳各种方案之后,让学生队方案进行讨论。

三、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九、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讲故事的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动物交朋友的情感。

二、新授:

1、指定学生将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将故事编完整。然后老师指出生活中的―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

2、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如,半块月饼,半个西瓜,半个馒头等。

三、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每个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

1、提出(1)题的要求,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个性化做法。可让学生讨论一下涂色部分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最后说明,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并板书。

2、教师提出(2)题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操作,并交流。重点指导1/3的写法和读法。

3、教师提出(3)题的要求,在操作和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试着读写1/4。

学生如果出现与教材不同的分法,只要正确就应给予肯定。四:试一试:

是前面数学活动的继续,鼓励学生做出更多的分法,读、写出相应的分数。

五、议一议:这两个问题是对分数意义的具体理解,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再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第二个问题鼓励学生举出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六、练一练:第一题,重点让学生回答―为什么‖。第二、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 相评判。

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

2、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1)题中的两个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平均分,哪个不是平均分。指出哪部分表示这个圆的1/2。

二、新授:

1、提出(2)题中的活动要求并呈现示意图。师生一起边涂色边读、写分数。重点让学生理解2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二,2/3里面有2个1/3。

2、提出(3)题中的活动要求,教学仿照(2)进行,也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分、涂色,读写分数。

三、议 一议:

先在小组内进行,给每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再进行全班讨论。四:认识分数:

教师说明什么是分数。以3/4为例,介绍3是分子,4是分母,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然后写出一个分数,让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五、试一试:交流时,给学生表达个性化结果的机会,以便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六、练一练: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第三题,完成书上的问题后,再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如,每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两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六、知识窗:介绍有关分数的知识。

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比较两个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

2、会比较同分子或同分母(分母小于10)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愿意与同伴交流,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和正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拿出准备好圆形纸(每生一张,两人合作,一人将圆平均分成两份,一人将圆平均分成三份),然后按要求涂色。

2、交流涂色的结果。讨论―哪个面积大‖。教材只给出了两种比较的思路和方法,如把两 个涂色部分叠在一起比。教师要对学生个性化的比较方法给予肯定。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对同一个圆,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反过来,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大。

3、用符号表示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比一比: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在○中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

2、让学生交流是怎样比较的。

注意:这里只是直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不总结比较的方法。

四、练一练:

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题,因为没有图示,所以比较起来稍有难度。师生可共同完成两道题,再让学生自主做,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三题,不做统一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五、问题讨论:这是两组典型的用分数表示生活中事物的素材。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中杯子的大小和盛饮料的多少,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六: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三、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四、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五、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演示和操作,经历探索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具准备;圆行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演示计算。师出示分好并涂色的圆形纸,按教材中的图示进行演示。

2、根据演示过程,写出算式并计算。重点让学生理解分子相加减的道理。即,―1个1/8加上4个1/8是5个1/8‖和―5个1/8减去1个1/8是4个1/8‖。

三、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第三题,可采取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来完成。还可以启发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说出结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上一篇:区委作风建设长效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体卫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