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案例

2024-05-05

格式塔心理学案例(精选6篇)

篇1:格式塔心理学案例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学派又译为完形主义,诞生于1912年的德国。它以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起家,后来主要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历史条件下,德国当时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在这种背景和潮流之下,心理学也受到了影响,是此种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产物。在哲学思想渊源上,主要是受康德的先验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先验论认为人们想要认识现象,必须通过先验的范畴,空间、时间等是以一种先验的形式天赋在心理之中的,通过直觉的方式认识。而且经验是一种整体的现象,不能分析为各种元素。格式塔的心理学家普遍接受康德的思想,我认为,先验论影响的核心思想,是格式塔学派反对元素主义的根本所在,因为他们认为经验不能分析为各种元素。而胡塞尔的现象学主要为格式塔学派提供了方法论基础。胡塞尔主张用自然观察去研究纯粹的意识,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如何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凭直觉来发现本质的一种方法,包括三个方面:观察的主体;观察的对象——呈现于自己意识中的一切东西;观察的方式——直觉。而格式塔心理学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他们主张用直观的方法研究直接经验,这种经验是不带有任何前提,不分析为元素也不进行认为的抽象,是无约束的中立经验。同时认为心理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对这些经验进行如实的朴素而又丰富的描述。心理学内部对其的影响:“马赫应为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位当之无愧的前辈,因为他相信空间感觉和时间感觉的存在。”从历史渊源上看,厄棱费尔的形质学说是其直接前驱,但格式塔心理学家不愿承认形质学说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直接经验和行为。它虽然与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有诸多分歧和争论,但在研究对象方面不谋而合,既不反对构造主义把直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也不反对行为主义把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声称心理学是“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

直接经验——主体直接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一切经验都是现象的经验,都是有意义的整体。直接经验的意识不与外界刺激相符合,因此,为了尽可能对直接经验进行朴素而又丰富的描写,就不能排除意义、对象和事物。同时,他们认为不仅客观世界能够直接经验,主观世界至少有一部分也能直接经验,前为客观经验,后为主观经验,两者具有的性质是能相互比较的。

考夫卡指出,“心理学虽可成为意识或心灵的科学,然而我们将以行为为研究的中心点,从行为出发比较容易找到意识和心灵的地位”。他认为应研究有意义的显明行为,因为显明行为是在一种环境中的行为。同时他将这种环境划分为地理环境(现实的实际存在的环境)和行为环境(一个人心目中或臆想中的环境)。考夫卡还提出了“心理物理场”,考夫卡提出的现象的行为,指“我自己在我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或别人本身在他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即我所意识到的自己的行为或别人所意识到的他自己的行为,是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

格式塔心理学家信奉同型论。同型论就是认为生理历程与意识历程在结构的形式方面彼此完全等同。而同型论,这一带有浓厚的思辨与推论的关于心身关系的理论,尽管有一些独特见解,不过,其本质上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二元论,只是心身平行论的翻版而已。格式塔的组织原则:(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 在特定的知觉领域内,各种对象并非同等重要,图形组织越严密且相对较小,背景界限不明相对较大。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可变换、逆转。

(2)接近原则 在空间或时间上彼此之间邻近或接近的对象倾向于一起被感知。(3)相似原则 在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4)闭合原则 知觉对于不

完满、残缺的图形。有一种使其完满的倾向,即填补缺口的倾向。(5)完形趋向原则 将图形看做是一“完好”图形。(6)共向原则(7)简单原则(8)连续原则

格式塔在学习理论上也有着独特看法,包括以下6个观点: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事物又有助于迁移 3.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4.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 5.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 6.创造性思维

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为初步接纳时期(1921~1930 年),在这一时期格式塔心理学家及其理论观点初步为美国心理学界所接受。早在1921年考夫卡和苛勒就先后前往美国许多大学讲学,并且,考夫卡于1922 年在美国《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他与苛勒的一些著作也被翻译出版,苛勒的《格式塔心理学》也于1929年先期用英文出版,他们对行为主义的批评也受到不少心理学工作者的赞同。第二为迁移时期(1927~1945 年),在这一时期三位格式塔学派的创立者和他们的一些学生相继移居美国,都在美国的一些大学担任教职并从事科研工作。然而,出于三人所在的大学都没有学位授与权,因此无法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同时又因为格式塔学派的著作多为德文版,这无形之中阻碍了其理论的传播,削弱了他们的影响。第三为艰难的综合阶段(1945年至今),尽管美国心理学家对格式塔学派的接纳是很缓慢的,不过它最终还是吸收了众多美国的追随者,他们发展着这一理论并把它运用到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表明这“学派是比较富有生命力的,并且在美国心理学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谢里夫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重要的研究报告,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运用格式塔的方法和观点撰写的第一篇有分量的论文,探讨了游动现象,开了从众心理研究的先河。阿希继承了谢里夫的研究思路,设计出了更为精密的实验来研究从众心理和首因效应问题,并出版了一本重要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发展了格式塔理论。赫尔森在使美国心理学界了解格式塔学派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通过自己的一些实验研究支持了格式塔理论,他还发表了一系列阐述格式塔理论的文章。考夫卡的学生哈洛关于母爱和同伴对幼小猴子的影响的研究,吉布森关于视知觉的生态学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格式塔理论。另外与格式塔学派有着密切关系的勒温及其弟子的大量的研究,阿恩海姆的美学心理探讨,更证明了格式塔原理具有极大的生命力。

格式塔学派的影响。维利指出,格式塔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格式塔思想的影响下,心理学家可是有条不紊地系统地研究了动机、人格和社会心理学问题;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和研究成果已成为当今心理学理论体系及教科书中极富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探索,成为其他学派前进中强有力的刺激,经常促使他们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正。

对心理学的贡献:1.对冯特元素主义的反击具有进步意义。“把整体分解为元素不仅是人为的,而且是无意义的,科学上也是无结果的,它不能揭示心理的任何东西。”格式塔学派大胆的冲破了元素主义的束缚,进行了大量探索并获得了大成果。

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由于格式塔学派在知觉领域做了大量有目共睹的研究,使得经验论、联想论、官能主义的传统方法逐渐让位于先验论、整体论和突创论。知觉心理学也由感觉心理学的附庸变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并在短时期内就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同时因为格式塔心理学家将知觉的组织原则应用于学习和记忆等问题的研究,从一种全新的角度研究了顿悟、创新性思维和迁移问题,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不足和缺陷。

3.学习理论独具特色 格式塔的顿悟说以及对迁移、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冲击了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框框,有着独到的价值和意义。

4.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较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正是从格式塔学派的这些方法论主张中获得了反对机械主义心理学一味强调客观研究与还原分析的有力证据和观点,形成了以突现现象学的经验描述与整体论为特征的“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方法论

5.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格式塔学派强调整体、模式、组织作用、结构等在研究知觉的认识过程及高级心理过程中的作用,并注重人们对感觉信息输人的组织和解释的主动性,这些都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方法论上,格式塔学派强调研究直接经验,并主张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它们,这也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础。可见,格式塔学派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和促进是极大的。正如罗伯特逊指出,认知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新格式塔现象。

6.我认为格式塔学派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和心理观格式塔学派作为心理学中为数不多的理性主义范式之一,其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其中蕴含了整体观、现象学和心理场论的思想,这种方法论对于反对元素主义、机械主义和联结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以直觉主义为实质的现象学识对逻辑主义的批判和反抗。

7.推动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作为格式塔学派的后继者和拓展者的勒温被称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者,开创了美国社会心理学的一条格式塔学派的研究路线。其开展的团体动力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与分析,重视应用,注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初次使心理学成为可以运用于真实社会的一门科学。

当然,格式塔学派也存在着缺陷与局限。

1.其理论主张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 关于客观世界的划分、组织原则、场论和同型论中带有唯心主义和强烈的先验论色彩。探讨学习时,忽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没有考虑人的心理的社会性和能动性的作用。

2.其理论观点和术语含糊不清

3.对其他学派的批评过于严苛其批评只是指出了缺陷,但是没有提出更好的改进措施,且自身的理论建设和主张又不明确。

4.其实验不够严谨过分依赖现象学的方法,缺乏严格的控制条件和科学依据。

我认为即使格式塔心理学的缺陷和局限很大,但是其贡献也不可忽略,而且,格式塔心理学对现在的心理学研究仍然有着重大意义,有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应该在学习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时,摒弃其不科学的地方。

篇2:格式塔心理学案例

1912年,M.魏特曼发表了论文《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着一学派的兴起。理论上的一些先行者: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知觉不是一种被动的印象和感觉因素的结合,而是这些元素主动地组织成完整的经验和结合起来的经验。

物理学家马赫(《感觉的分析》1885):空间模式(如几何图形)和时间模式(如曲调)的感觉与元素无关。即使观察者注视客体的空间方位可能变化,但是它对客体的视觉或听知觉是不变的。例如,无论从哪一边或从顶上,或从一角去看,在我们的知觉中,一张桌子仍然是一张桌子。同样一系列的声音,比如一支曲调,即使可能改变速度,但在我们的知觉仍然是同一支曲调。(我认为,即使音阶改变,或有错音,也不影响人们对这支曲调的知觉。)厄棱费尔:有些经验的质不能用传统的各种感觉的结合起来解释,这些质叫格式塔质,或形质。知觉是以个体感觉之外的某些东西为基础的。一支曲调是一个形质,不依赖于组成它的那些特殊感觉。

时代精神:

19世纪最后几十年,由于物理学承认和接受力场的概念,它已经越来越少地运用原子主义的概念了。比如磁力,光、电。这些力场被认为既具有空间的广延性,也具有完型或模型。它们被看作是新的结构实体,而不是个别元素或者微粒的作用总和。产生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广义地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用格式塔这个术语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完形法则

就近律

1.相近(Proximity)。距离相近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2.相似(Similarity)。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3.封闭(Closure)。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4.简单(Simplicity)。具有对称、规则、平滑的简单图形特征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学派贡献

1.对冯特元素主义的反击具有进步意义格式塔学派和行为主义几乎在同一时间从德国和美国向冯特的元素主义及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发难。但到了后期,两者又逐渐分歧,并且针锋相对了:格式塔学派主要反对冯特和铁钦纳将意识人为地分析为元素并无视价值在意识中的作用,行为主义则拒绝意识,把意识和内部心理活动排斥在心理学之外。黎黑曾指出,在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看来,“把整体分解为元素不仅是人为的,而且是无意义的,科学上也是无结果的,它不能揭示心理的任何东西”。这话虽然重了些,但却不无道理,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了冯特和铁钦纳的理论体系漏洞百出,举步维艰。格式塔学派大胆地冲破了元素主义的束缚,积极而有成效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这对促进心理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是大有脾益的。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由于格式塔学派在知觉领域做了大量有目共睹的研究,使得经验论、联想论、官能主义的传统方法逐渐让位于先验论、整体论和突创论。知觉心理学也由感觉心理学的附庸变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并在短时期内就取得了一系列突破。3.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较大与惠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一起在1921年创刊《心理研究》的戈尔德斯坦采用格式塔学派的整体观,否定了原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马斯洛曾在他最祟敬的两位老师之一的惠特海默指导下,研究整体论,形成了自己的整体分析的方法论,主张以此来研究人的经验;罗杰斯也主张对人的心理事件或直接经验进行现象描述和整体研究;罗洛·梅强调对主观意识经验的整体体验和描述,主张存在分析的心理学,这些都表明了格式塔学派的潜在影响。4.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格式塔学派强调整体、模式、组织作用、结构等在研究知觉的认识过程及高级心理过程中的作用,并注重人们对感觉信息输人的组织和解释的主动性,这些都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方法论上,格式塔学派强调研究直接经验,并主张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它们,这也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础。可见,格式塔学派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和促进是极大的。正如罗伯特逊指出,认知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新格式塔现象。

内容

19世纪末,以冯特(W.Wundt)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倡导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家心理学家冯特

称之为“束捆假设”(bun-dle hypothesis)的元素说,认为复杂的知觉是简单感觉的束捆,意识经验是各种简单元素的群集。正如R.S.伍德沃斯(R.S.Woodworth)所说,1912年对于心理学的旧理论来说,是一个烦恼的年头:行为主义在美国对构造主义发起猛烈抨击,与此同时,格式塔心理学在德国对构造主义进行讨伐。开始时,这两种运动都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后来,两者逐渐互相对立起来。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前者完全拒绝讨论意识,甚至不承认意识的存在;后者则承认意识的价值,只不过不同意把意识分解为元素。

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考夫卡

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由于这个体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称为柏林学派。主要领导人是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采纳并坚持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心物场(psycho-physical field)和同型论(isomorphism)。

心物场含有自我(Ego)和环境(environment)的两极化,这两极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组织(organization)。这种组织说明,自我不是欲望、态度、志向、需求等等的束捆,环境也不是各种感觉的镶嵌。环境又可以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geographicaland behavioural environments)两个方面。地理环境就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想中的环境。在考夫卡看来,行为产生于行为的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同型论这概念意指环境中的组织关系在体验这些关系的个体中产生了一个与之同型的脑场模型。考夫格式塔心理学图3

卡认为,大脑并非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感觉运动的连接器,而是一个复杂的电场。例如,让被试坐在暗室内,室内有两个光点交替闪现。当两个光点闪现的间隔超过200毫秒时,先见到第一光点,后见到第二光点,两者均静止不动;当间隔只有30毫秒时,被试则同时看到两个光点,它们也静止不动;但是,当间隔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60毫秒时,被试则看到一个处于连续运动的光点。被试在事实上无运动的情境里觉察到明显的运动,说明光点引起了相互交迭的两个脑场,使之产生运动感觉。在一个问题情境中,心物场的张力在脑中表现为电场张力;顿悟解除脑场张力,导向现实问题的解决。正是由于考夫卡坚持心物场与脑场之间在功能上是同型的,从而使他在对经验和行为作出整体的动力学解释时幸免于二元论

影响

格式塔学说在心理学史上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它向旧的传统进行挑战,给整个心理学以推动和促进;它向当时存在的诸种心理学体系提出中肯而又坚定的批评,对人们深入思考各种对立的观点具有启迪作用;它的主要学说极大地影响了知觉领域,从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理论,致使后人在撰写各种心理学教科书时不得不正视该学派的理论;它使心理学研究人员不再固于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而是从另一角度去研究意识经验,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打下了伏笔;它通过对行为主义的有力拒斥,使意识经验成为心理学中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它的哲学基础导源于现象学,并用大量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充实了现象学,遂使欧洲逐渐形成一股现象学的心理学思潮,直至今天仍有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平面设计运用

在某些领域内,心理学和视觉传达设计学具有共同的研究兴趣,视觉知觉便是其中之一。许多年以来,心理学家们一直想确定,在知觉过程中人的眼和脑是如何共同起作用的。作为设计师,对此也同样感兴趣,因为视觉表现,比如平面广告的设计,归根结底是给别人看的。

对知觉所进行的一整套心理学研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理论,被称为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部分原理对设计是没有直接影响的。然而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许多格式塔理论及其研究成果都得到了应用。这些理论和研究述及了这样一个观念,即人们的审美观对整体与和谐具有一种基本的要求。简单地说,视觉形象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先“看见”一个构图的整体,然后才“看见”组成这一构图整体的各个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共同作用,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此外,他们坚持认为,在一个格式塔(即一个单一视场,或单一的参照系)内,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数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这种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些整体单位的不同与相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位置。如果一个格式塔中包含了太多的互不相关的单位,眼脑就会试图将其简化,把各个单位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知觉上易于处理的整体。如果办不到这一点,整体形象将继续呈现为无序状态或混乱,从而无法被正确认知,简单地说,就是看不懂或无法接受。格式塔理论明确地提出:眼脑作用是一个不断组织、简化、统一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才产生出易于理解、协调的整体。

长期以来,设计师们认识到:表现作品的整体感与和谐感是十分重要的。他们根据直觉的观察和对自己的视觉表现的自觉评价,以及受众的反应得出结论:无论是设计师本人或是观者,都不欣赏那种混乱无序的形象。一个格式塔很差的形象即缺乏视觉整体感、和谐感的形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缺乏联系、细节零散而无整体性,破坏了人们的视觉安定感,给人的总的印象是“有毛病”。这样的视觉形象势必为人们所忽视,乃至于拒绝接受。

格式塔原理及应用-格式塔原理在构图中的应用形式:

1:删除

删除就是从构图形象中排除不重要的部分,只保留那些绝对必要的组成部分,从而达到视觉的简化。

在实际的设计创作过程中,必须留意在设计中是否添加了任何与你预期的表达相抵触的多余的东西。如果有,则应排除,以改进你设计上的视觉表达的格式塔。通过研究一些设计大师的作品,我们注意到,任何有效的,吸引人的视觉表达,并不需要太多复杂的形象。许多经典的设计作品在视觉表现上都是很简洁的。

2:贴近

当各个视觉单元一个挨着一个,彼此靠得很近的时候,可以用“贴近”这个术语来描绘这种状态,通常也把这种状态看作归类。以贴近而进行视觉归类的各种方法都是直截了当的,并且易于施行。设计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贴近手法创造出完美的格式塔。这是因为由贴近而产生近缘关系,运用近缘关系无论对少量的相同视觉单元还是大量不同的视觉单元进行归类都同样容易。

比如在印刷版面设计中,为了区分不同的内容,也经常采用近缘关系的方法来进行视觉归类。最简单的例子:在处理不同内容的图片和与之相关的说明文字时,只要将每一幅图片相应的文字段落与之贴近,在此不同的图文组合之间保持一定间距,无须指引符号,读者也不会搞错各个图片和文字段落之间的关系。报刊杂志的版面编排,字母与字母、词与词、行与行之间,也都运用了近缘关系,使版面整体分为若干贴近的栏块,成为若干个相关的视觉组合。

3:结合在构图中,结合就是指单独的视觉单元完全联合在一起,无法分开。这可以使原来并不相干的视觉形象自然而然地关联起来,比如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异形同构:把两种或几种不同的视觉形象结合在一起,在视觉表达上自然而然地从一个视觉语义延伸到另一个视觉语义

4:接触

接触是指单独的视觉单元无限贴近,以至于它们彼此粘连。这样在视觉上就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统一的整体。接触的形体有可能丧失原先单独的个性,变得性格模糊。就如在图案设计中相互接触的不同形状的单元形在视觉感受上是如此相近,完全溶为一体。

5:重合重合是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果所有的视觉单元在色调或纹理等方面都是不同的,那么,区分已被联结的原来各个视觉单元就越容易;相反,如果所有的视觉单元在色调或纹理等方面都是一样的,那么,原来各个视觉单元的轮廓线就会消失,从而形成一个单一的重合的形状。重合,能创造出一种不容置疑的统一感和秩序性。重合各个不同视觉形象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这些视觉形象的总体外形具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轮廓,那么这样的重合成功了。

6:格调与纹理

格调与纹理是由大量重复的单元构成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视觉单元的大小或规模,除此之外,它们基本上是一样的。格调是视觉上扩大了的纹理,而纹理则是在视觉上缩减了的格调。因此,在不需要明确区别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同时解释格调和纹理,感知格调或纹理的视觉格式塔,总是基于视觉单元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但在一定的场合,别的因素也可能起作用。例如,一个格式塔中视觉单元的总量就可以影响它的外观。当数量很大,以至不能明显地看出单独视觉单元时,这种现象就可能发生。比如透过窗户看到的不远处的树林是足够大的,可以构成一种格调;但是,如果在飞机上俯瞰一整片树林,恐怕就只能将其作为一种纹理来看了。

格调和纹理实际上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当视觉单元大小及数量变到一定的量值范围,这种特性可以使格调显得像是一种纹理,也可以使纹理呈现为一种格调。或者,创造出一种格调之内的纹理,以至格调和纹理同时并存

7:闭合有一种常见的视觉归类方法基于人类的一种完型心理:把局部形象当作一个整体的形象来感知。这种知觉上的特殊现象,称之为闭合。

篇3:格式塔心理学案例

蜀素是北宋时蜀地生产的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 上织有乌丝栏, 制作讲究。北宋元祐三年 (公元1088年) , 38岁的米芾在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诗八首, 这就是《蜀素帖》。此帖纵29.6厘米, 横284.2厘米, 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笔画总体丰厚, 此帖书与绢素之上, 多渴笔, 略显刚健, 用笔中侧锋掺杂, 起收笔处多变化, 有“云烟卷舒飞扬之态”。提按分明, 枯润相生。该帖是米芾的代表作品, 充分体现了米芾“刷字”与“八面出锋”的独特风格。

一、按照格式塔心理学, 当不完全的形呈现于眼前时, 会引起视觉中一种强烈追求完美、对称、和谐和简洁的倾向。但是, 将他们恢复到完整形态的活动是相当复杂的, 它首先要求构想出这一图形的完整形式, 同现考虑与已知图形之间的匹配。

在流畅的行书书写中, 增减笔画是很常见的, 它有助于书家能动地调节字态与疏密、轻重, 如图一中“底”字所加的点。但在米氏《蜀素帖》中, 增减笔画主要体现为钩、挑方面。其例如图一中“政”字的挑。而有时为了避免雷同, 或需要空透一些, 钩起的部分又可以被简略掉, 如图一中“才”字。口字旁写作两点、两口字写作三点 (如图二中“破”、“吟”、“器”三字) 在该帖中也司空见惯。还有很多以点或短横、短竖取代若干笔画的情况, 如图三中“为”、“兴”、“乐”三字。有时, 一些短小笔画很自然地在连带中被省略, 如图四中“虹”字的点、“附”字的撇、“易”字的短横等等。

由于笔画的增减而带来的对空间的改变是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的。

二、格式塔中的重复、对称。在艺术中, 从母体作的最简单的变化方式是重复。在重复的形中识别母体是不困难的。形的变化速度对其效果也有决定性影响, 因为变化的速度是很不一致的, 既可以一步一步稳定连续地进行, 也可以是跳跃式的突然变化。二者比较, 后一种变化速度为艺术中多用。因为艺术对这种变化的各个阶段展示的越详细, 整个过程看上去就愈是平淡和缺乏起伏降落, 因而也就愈缺少刺激和振奋。对称与重复不同, 虽则重复与对称都是形不变而位置变, 但对称基本上是由同一个母体的“左-右”或“上-下”并置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关系。重复则不然, 它既不包含着对母体的反应, 也不是严格的并置。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 欲左先右, 欲扬先抑, 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

以《蜀素帖》中木字旁的写法为例。木字旁通常的写法分有点和以挑代点两种。米芾睿智地靠调节横画、撇画的高低和竖画的居中或右挪、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来获取不同的情态, 如图一中“楼”、“樯”、“松”三字。“相”、“柏”字的木字旁, 竖画的右移与下段的弱化最是胆大, 实在令人叫绝。这些艺术处理, 在提手旁、禾字旁中也明显展现。如图二中“捉”字的提手旁左倾, 笔画连带紧实, “拾”字在竖底先退一步再出钩, “扬”字的起笔水平, 从容却新颖;禾字旁因为多一撇, 撇势与撇、竖的开合使它的变化较木字旁又多一层, 如“种”、“穗”两字。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 有着他独到的体会。他在《海岳名言》中说:“字要骨格, 肉需裹筋, 筋需藏肉, 秀润生, 布置稳, 不俗。险不怪, 老不枯, 润不肥。变态贵形不贵苦, 苦生怒, 怒生怪;贵形不贵作, 作入画, 画入俗:皆字病也。”他那从容舒展、豪放自如的用笔, 浑厚华滋、变化多端的墨彩, 所凝聚的是笔与墨两者并驾齐驱的张力。他的作品狂放恣肆、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劲健老辣、不拘绳墨、妙趣无穷。

综上所述, 我们已经认识到, 我们的视知觉在艺术的创作中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观看和理解艺术作品, 可以指导一个艺术家正确而高效地运用自己的视觉, 更可以指导艺术家利用视觉规律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总之, 对视觉问题的正确认识对我们实际工作的理论指导意义十分重大, 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2]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

[3]孙鹏.浅析格式塔心理学与视知觉[J].科教文汇, 2009 (1) .

篇4:“格式塔”心理疗法

1生活在现在。不要老是惦记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悔昨天发生的事,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上。记住,你现在是生活在此时此刻,而不是生活在昨天和明天里。遗憾、悔恨、内疚和难过并不能改变过去,只会使目前的工作难以进行下去,忧虑本来就是一种没有用处的情绪。

2生活在这里。想着你现在就是生活在这里。对于远方发生的事我们无能为力,想它也没有用。杞人忧天,徒劳无益;惶惶不安,对于事情毫无帮助。

3停止猜想,面向实际。你也许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在单位碰到领导或同事时,你向他打招呼,可他没反应,连笑一笑都没有。如果你因此而联想下去,心里嘀咕: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这个人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是对我存有戒心吗?是轻视我吗?甚至会联想到他是不是敌视自己?其实,也许你没有料到,你向他打招呼时,他可能心事重重,情绪不好,正在想着家里发生的事,或者什么不愉快的事,没有留神注意你。因此,不必因为他对你没做出反应就想入非非。胡乱猜想推测是毫无意义的。很多心理障碍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根据的“想当然”所造成的。

4暂停思考,多去感受。现代化社会要求人们多去思考,而少去感受。人们忙忙碌碌地整天想着的就是怎样做好工作,怎样考出好成绩,怎样搞好和领导与同事的关系等,绞尽脑汁,耗尽脑力,因而往往容易忽视或者没有心思去观赏美景,聆听悦耳的音乐等。“格式塔疗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作为思考基础的“感受”,比起思考本身更为重要。没有感受就无从思考。感受可以调整、丰富你的思考。而且,人终非是一台计算机,不能白天黑夜地在那里总是计算个没完,人需要用感受来滋润自己的心田。

5要输送不愉快的情感。人们通常都希望有愉快的情感,而不愿意接受那些忧郁的、悲哀的、凄凉的不愉快情感。但这不是正确的态度。因为有愉快,就必然会有悲哀;相反地,有悲哀,也就会有愉快。愉快和不愉快不仅相对而言,同时也是相互存在和相互转化着的。因此,正确的态度是:首先,应该认识到既有愉快的情绪,也有不愉快的情绪;其次,要有既接受愉快情绪又接受不愉快情绪的思想准备。如果一个人成年累月总是愉快、兴奋,那反而是失常的现象,也许说不定息有躁狂症。

6不要先判断,要先发表参考意见。“格式塔疗法”认为,对他人的态度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不要判断,要先谈出你是怎样认为的。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与他人的不必要的摩擦、矛盾和冲突,而你自己也可以避免产生无谓的烦恼与苦闷。

7不要盲目地崇拜偶像和权威。现代化社会里,有很多变相的权威和偶像,它们会禁锢你的头脑,束缚你的手脚,比如学历、金钱等。“格式塔疗法”对这些一概持否定的态度。我们不要盲目地附和众议,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习性,也不要无原则地屈从他人,从而被剥夺自主行动的能力。

8我就是我。不要说什么我如果是某某人那该多好,我若是某某人我就一定会成功,等等。你应该从起点做起,努力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想入非非,要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竭尽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最后的目标和信念应该是:“我就是我自己”。

9要对自己负责。人们往往容易逃避责任。比如考试成绩不好,会把失败原因归罪为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好,学校不好。工作不好,会推诿领导不力,条件太差,等等。把自己的过错、失败都推到客观原因上。“格式塔疗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求自己做事自己承担,自己对自己要负责任。

合理运用“格式塔疗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就能调节、控制、把握自己,保持心理健康。

篇5:12格式塔心理治疗心得体会

喀什师范学院 教育系 09-6崔鸽

摘要: 主要阐述的是关于格式塔治疗法的基本理论,理论要点,致病原因治愈机制和格式塔治疗发的不足与贡献以及自己对这一方法的看法。

关键词:格式塔治疗法 基本理论 人性关 体验循环 整合非整合 自我理论

格式塔治疗又称完形疗法,是现象主义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整合,它由弗伦茨·皮尔斯等所开创。是继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疗法之后的第三大治疗流派。

皮尔斯认为,如果人要达到成熟,就必须寻找在本身的生活方式中,自己所应负起的责任。当事人的基本目标是去察觉他们正体验到什么及自己做些什么。通过这种察觉达成自我了解,并得到足以修正自我的知识,从而学习到如何对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负责。由于看重的焦点在于当事人对现实环境的察觉,因而其取向可谓是现象学的;又因为该治疗法的基础是在此时此地,故同时也是存在取向。换言之,此刻的存在,用牵涉到一个人的过去与未来的过渡阶段。因此,该治疗法要求当事人将其有关的过去与可能的未来带入此刻,然后直接去体验它们。由此可见,完形治疗法是生动、活泼的,它能实际的增进人们的直接体验,而非仅抽象的谈论情境。同时,该治疗法是体验性的,当事人必须去摄取与治疗者交互作用时的情感、思维与行为。完形治疗法的功效取决于当事人在治疗过程中愿意坦露自己的意愿有多少。若有疗效,即是源自于两人愿意坦诚接触,而非由于治疗者所使用的技术或所作的一些合理解释。

一、基本理论

(1)人性观 完形理论以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为基础,从整体的观点来看待人格,即人的每一部分都与整体密切联结。与强调过去经历的精神分析不同,完形理论认为,了解个人目前所处的情境更重要。了解一个人现在如何表现,比注意他为什么会如此做也许更重要。

格式塔治疗的目的并不在分析,而在于逐渐整合当事人不时存在的内在冲突,让他“重新拥有”自己曾经否定的部分。

(2)此时此刻的现象观

格式塔治疗强调现在此时此刻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沉湎于过去实际上就是在逃避体验现在。

格式塔治疗的重点是“现在”和“如何”,帮助当事人为他们自己所体验和所做的任何内容承担责任,使他们依自己的期望而生活,真正成为他们自己。

(3)未竟事务的情绪论

未竟事务是指当事人曾经被压抑而未表达出来,但却有鲜明记忆与想象的一些情感。格式塔治疗就是要协助当事人突破困境,鼓励他们通过体验来整合原先曾极力排斥的自己的另一面,启发其认清并接受自己是一个人怎样的人,而不是只希望成为怎样的人,那么,就有改变的可能。

(4)神经症人格论

反映神经症人格特质的五层皮分别如下:

1.虚伪层:即以刻板的和不坦诚的方式对别人做出反应。

2.恐惧层:害怕看到连自己也无法认可的一面,拒绝接受实际上的自我突然现身,以为别人会拒绝接受自己真正的一面,回避因看到自身那些曾予以否认的方面而产生的情绪痛苦。

3.僵滞层:即自我成熟处于停滞状况,当事人自以为一无是处,无力自拔,无可救药,常有死寂感。4.内发层:即由于长期形成的自我防卫,当事人触及自己的内心的感觉已经麻木。

5.外向爆发层:即当摆脱了伪装,原来欺骗和虚伪的面具除去之后,当事人就可以释放出因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而被抑制的巨大能量,表现出十分痛苦和喜悦的爆发状态。

二、格式塔治疗

格式塔治疗法认为,人类有一种朝向整合的内驱力和朝向完满的倾向,集体的自我调节机能会不断引导人朝向同化﹑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个体当接受自己的本然状态真实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但由于个体后天的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会使人们否认﹑压抑自己的需要。人们竭力去去做他们被教导应该成为的样子,竭力去实现一个虚假的自我形象,结果导致与真实自我的疏离和心灵的扭曲。

格式塔治疗的目的,就是要讲真实的自我从“应该”的专横中释放出来,通过觉察力、自我接纳和理解到“人有权利按照自己的的本然状态生活”协助当事人毫无内疚地按照自己的本然状态生活和自然成长,使他不断朝向实现生命潜力的全人的方向发展。

格式塔治疗法个体人性观出发强调机体的自我调节,从自我调节基础上归纳一个更为精确的过程称之为体验循环,其实质是有机体满足某种需要,建立机体平衡的过程。当个体与环境他人互动缺乏充分而恒定的关爱和协调一致平衡就会被打破,个体就会缺乏良好的接触,良好的自我支持无法接受自己的本然状态,逃避 不真实面对生活和境,找不到社会支持,内化的调节与自我不一致,自我内部冲突,牺牲自我需要或满足而内疚,接触界限失调。因而个体出现非整合状态,出现心理问题。

格式塔治疗法认为1.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心理咨询的中心任务是帮助来询者充分认识到自我在现实中的存在和感受。由此,心理咨询不求为来询者的困难做解释与指导,而是鼓励来询者主动承担责任,主持自我的治疗与改善。2.人应该将精神集中在现实的生活与感受当中,而不要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人的许多焦虑都产生于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生活向当前生活的过渡,以逃避现实的做法来处理个人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压力。这严重阻碍了一个人的健康成长3.使人积极面对现实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帮助他完成内心中的那些未完成情结(unfinished business)。这通常指个人因以往生活中的某些心灵创伤和刺激经历所留下的不良情绪体验(如懊恼悔恨内疚愤怒等)。它们犹如一个个心结系住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由活动。而要使人全心全意地投入现实生活,就必须排除这些心结地干扰。4.在咨询手法上,格式塔疗法甚强调帮助来询者由环境支持转向自我支持,以使来询者从一开始就不依赖他人,尽量挖掘个人的潜能。

三、格式塔治疗的程序与方法

1.首先通过讲解和解释,帮助当事人认识个人成长中“蜕皮”和消除“抗拒”的必要性。通常这些抗拒形式有:(1)内射;(2)投射;(3)反转;(4)聚合;(5)转向

2.空椅对话试验:格式塔治疗理论认为,心里的内在冲突与人格的两种相反的极性倾向的分离相关。采用“幻想式自我对话实验”可以促进当事人对自己内在分离的两种倾向的察觉,看到一直我们曾花大力气对自己和对别人保持神秘的内容,最终促进人格的整合。

3.角色反转训练:格式塔治疗理论认为,心理困惑者的某些症状正好是潜在冲动的倒转表现。所以治疗者可建议当事人用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尝试表演他们自己平时很少或从不表现出来的另一面。通过这种训练使当事人与潜意识中那些被埋没和拒绝的另一面进行接触,从而实现人格的整合。

4.句型替换训练:格式塔治疗理论认为,一个人内在的人格特点常常投射在其习惯的语言表达的模式中。格式塔治疗十分强调治疗者要有瞬间捕捉当事人潜隐性语言的能力 5.想象预演训练:格式塔治疗理论认为,人们常常在想象的世界里预演自己在现实社会中所期望扮演的角色。体验可怕的情绪反而会导致整合与成长。类似地还可以鼓励当事人做夸张练习

6.感觉留置训练:即指在当事人想逃避不愉快的情绪和情境时,治疗者鼓励当事人尽力暂时保持和体验这种不愉快的感觉,并借机深入触及这种想逃避的感觉。忍受和体验这种痛苦可促使人对自己的察觉和引发新的成长。

在用格式塔治疗法治疗师我们应注意(1)格式塔治疗始终要注意调动当事人自己的主观努力,有些当事人宁愿放弃运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被动地利用别人来替代他们看和听。(2)各种实验过程中当事人重演出痛苦的记忆,想象一次可怕的经历,指导者应密切注意这种实验对当事人是否过于危险或不够引发察觉,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及时的处理。(3)训练进程中应注意不断更换一些话题,从而保持训练的活力。训练中如果当事人感到十分的不情愿,他可以自动放弃或暂停,治疗者不可强求。

四、格式塔治疗法的不足与贡献

(1)贡献

无论是个别或团体咨询,这种行动式的治疗法可以把冲突和挣扎带进生活,借助这种技术,当事人可以实际体验他们的挣扎,而非只是以一种敷衍的态度,不停地谈论问题。这样做的结果特别能增加当事人体验现实的察觉力,使其能发现自己崭新的一面。

完形治疗法的另一项贡献,就是运用活泼的方式,把过去与问题有关的部分带进现在,然后再以生动的态度来处理这些过去的问题。治疗者用颇具创意的方法来激励当事人,借此帮助他们能够察觉以及有能力去清除有关现实功能的障碍。此外,在咨询过程中注意当事人明显语言及肢体动作也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完形治疗借助技术的运用和敏锐的观察,可帮助当事人强化以此时此刻为中心的察觉力,这使他们不但能察觉到此时的感觉与想法,同时也可完全明白自己正在做些什么。经过这种历程后,他们便能对自己所言所行负起更大的责任。

(2)不足 和限制

一般对皮尔斯式格式塔疗法的主要批评,就是它不太重视人格的认知。皮尔斯的确不鼓励对一个人的经验做思考。许多完形学者强调察觉和表达感觉,却往往忽视了检视思考的部分。部分从事实验治疗的工作者认为,把认知结构带进治疗中所经验的事物,正是抗拒感觉体验此时此地的一种防卫。但是,像这种偏执的倾向已产生部分改变,已经有许多治疗者开始注意认知整合的工作。他们显然已经知道必须更注意理论的指导与说明及认知的因素。

目前的完形治疗工作极重视治疗者与当事人间的接触与对话,此即指治疗过程中的存在性会心晤谈,此种晤谈对当事人有益。要使完形治疗法真正发挥功效,治疗者本身必须要有较高层次的人格发展,一方面能完全察觉自己的需求,且能让这些需要不致干扰到当事人的治疗过程;另一方面能敏锐地处于此时此刻,同时能无防卫地自我坦露。但是,其间仍存在着一种危险,即若治疗者欠缺纯熟的训练,极可能会有一种要将治疗重心置于给当事人深刻印象的积极欲望,并试图要操纵他们。同时皮尔斯提倡的只对个人负责的问题,容易让人变成极端个体。参考文献:

(1)郑日昌、江光荣、伍新春 主编 《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篇6: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格式

摘要:

关键词:

一、案例背景描述

内容:求助者的个人陈述与主诉,字数:500以上。

二、心理诊断

三、成因分析

字数:300以上。

四、治疗过程

内容:主要咨询的具体内容,咨询目标;咨询方案的设计实施;咨询技术的具体运用等,字数:1000以上

五、理论与技能

内容:咨询中运用的理论与技术,字数:500字以上。

六、咨询评价

上一篇:忧伤的雨季作文下一篇:关于我国物业管理诚信服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