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树,千感悟450字作文

2024-05-01

千种树,千感悟450字作文(共4篇)

篇1:千种树,千感悟450字作文

我走进这片森林,看到了这棵大树。千千的成千上万棵树就像千千的成千上万人一样。性格和本质不一样。这些树也让我意识到一些独特的真理。

白杨;挺拔,这是它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无论何时,它的身体总给人一种舒适踏实的感觉。在炎热的夏天,它宽大的叶子挡住了阳光,留下一片凉爽。严冬,我傲然立于霜雪之中,不屈不挠。我曾经见过一棵树,它的身体弯曲,但它的`绿色甚至超过了其他树。

柳树;春天是万物盛开的季节。作为树中极品,刘无疑显示了她的魅力。成排整齐的树叶和黄色的柳枝构成了它自己的碧玉打扮成一棵树高,挂着一万幅绿色的丝绸挂毯。的名声。柳树生命力很强,只要在合适的时候插上一根树枝,就能长成大树。它对环境没有特殊要求,只有适应环境的决心。

竹子;竹子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它与梅和一起被称为“寒年三友”。他出生时,用草钻出土地,只是一根竹笋。然后,竹笋慢慢生长,生出枝条。但此时,它的树枝像草一样脆弱。是环境的压力让它慢慢变硬,长得越来越高,奔向天空。

博,太神奇了。强健的身体与小而多刺的叶子相匹配。然而,似乎有点难以接近的是它傲慢的态度。

很多人,很多树,有很多感情。

篇2:千种树,千感悟450字作文

模仿, 也即摹仿, 意思是“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它是人类学习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不同于抄袭,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 有法可循, 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又会收到明显的效果。教材中文质兼美的作品很多, 可作为模子的不少。教者可根据需要选取模子。借鉴给学生模仿, 促其模仿。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等途径给自己寻找模子。

一般来说, 作文成绩较好者, 大多有对自己喜爱的名篇佳作模仿领悟的过程。不管它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短期的还是长远的, 都或多或少要受其影响。学生在模仿中学会技巧, 跳出模子走向成功。专家指出, 作文成绩优秀者大多是具有以下个性特点:有强烈的好奇心, 爱好观察、阅读、甚至入迷;留心别人讲话, 有研究人物语言的兴趣;求知欲强, 虚心向别人学习;有下列良好习惯、预习、看书、查工具书、搜集资料、每日看报等……由此我们不难懂得:模仿会让学生觉得写作并非难事, 是她们学习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模仿者, 古人用功之法。读得韩文熟, 使做韩文的文法;读得苏文熟, 便做苏文的方法”。现代著名诗人何其芳也这样启发他的弟弟说:“初学写作要经过有意或无意的模仿阶段, 从中掌握写作技巧。”这些经验之谈确也道出了模仿对初学写作者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写作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 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根据教材中单元作文训练, 结合教材写作知识的重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编排学生写作训练模式。比如:第四学段写作训练的目标中提到“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准确领悟课本提供的范例, 落实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他们反映生活再现生活的能力, 因此, 教者在讲解分析范文 (模子) 时要起导航作用,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模仿范文。即从大处着眼, 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布局的巧妙、材料的选择组织对中心的表现, 从小处着眼, 可以从标题的用心、开头的简练扣题、结尾的耐人寻味、过渡照应自然甚至语言修辞的恰到好处等方面进行观摩。教材中大量的字词辨析、用词造句等练习为写作打基础, 那些片段练习、仿写、续写、改写等则是模仿写作的实例。

教者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设计了一些练习, 供学生模仿训练用。如第二学段: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 学生沉醉于第二、三段的景物描写中, 荡心于第五段的卧在小船“左右和上下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的真切感受中, 会产生积极的写作欲望, 教者趁势要求学生模仿前者描写春天的景色 (本组习作内容) , 学生在写作中巧妙地用到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时时……”的连句, 把范文中在景物描写方面的手法特点, 如详略处理, 动静结合, 语言准确的生动传神等较好地模仿运用, 有的学生还突然破模子 (范文) 的约束, 写的新颖活泼, 令教者开颜。

当然对体裁不同的范文, 模仿学习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尤其是使用面大频率高的作品, 如消息、传记、应用文等“内容和形式有一定限制, 写作较难。” (吕叔湘语) 在写作中更要进行模仿练习。如“消息”这种体裁的结构由几大件组成, 其中“标题”、“导语”不易准确表达, 教者除了要讲清它们的特点, 还要促其模仿现成的例子, 在自己的实践中领悟运用。同时, 教者要加强对学生模仿的指导。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作文水平, 提出模仿建议。有的孩子基础好, 读了一篇作品, 就能写出大概样子的文章;有的孩子需要边看边模仿;有的孩子喜欢全文模仿, 有的则喜欢局部;个别特困生还需要边抄边模仿。教者要有这样的态度, 只有学生有心模仿, 愿意模仿, 我们就要支持他们, 帮助他们, 指点她们, 哪些地方很好或不好, 该如何改, 保护他们写作的热情。相信, 在老师们的呵护下, 学生循序渐进, 不断实践, 就能学会正确模仿, 进而达到独立创作的境地。

作文素质教育是对学生高层次的能力培养, 它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成绩的重要法码, 也是对一个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大检阅, 必须引起教者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探索。实践证明, 模仿是提高初学者写作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法、学法, 把握好能使你的学生踏上写作台阶, 步入成功的 (下转第350页) (上接第170页) 殿堂。

其实,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 从呀呀学语的幼童到科学的神殿的巨匠, 无不在模仿中起步, 无不在模仿中寻求灵感创造辉煌。张大千若没有临摹敦煌壁画二十余载, 怎能成为一代敦煌艺术大师, 达·芬奇若没有持之以恒日复一日描摹鸡蛋, 如何能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坛?“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难道不是“诗圣”杜甫经验的总结?

篇3:作文素材,何须寻她千百度

一、教材范文是真金

高中新教材,篇篇皆精华,内容涵盖广,思想层次高,理应成为最直接的写作素材,却往往成了学生遗忘的角落。挖掘教材中的优质资源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有效渠道。而概括情节点、巧用语言点和多角度地提炼思想点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以下为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水边的迷和悟》片段:

汨罗江畔,走来一位高冠博袖、形容憔悴的行吟者。刚才,江边的渔夫对他说:“看开点吧,谁让这世界上的人多醉了呢?”他长叹一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其实,他明白,自己虽人在江边,而心在郡都;选择了离开,但不甘心放弃——他只是容不得浊流和污垢,才只好选择远离市朝;而毕生的志愿,又只能在市朝中实现。在这种矛盾中,他有一次选择,选择了怀石赴水,一别红尘。

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正是化用了《屈原列传》和《离骚》的素材,成就了这段精彩的文字。其实,课内有很多这样的范文,下面以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为例。

情节点:司马迁含垢忍辱的人生经历,李斯、韩信等人能屈能伸的非凡气质,文王、仲尼、屈原、左丘明等人百折不回的事迹。

语言点:“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思想点:富贵无法让人生增值,唯有建树一番事业,才能让生命闪光;大丈夫志在千里,当忍辱负重,执着前行;人生路上,上帝终会为你留下一扇窗;人生不仅要“立功”,还要“立德”和“立言”。

二、课外阅读藏瑰宝

阅读的功能,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材料的吸收,更在于思想的积淀和审美能力的提升。高中生应努力拓宽自己的课外阅读领域,文学名著、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科学论著等,都不妨广泛阅读。因为其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百科知识,更有精美的语言、深厚的思想、精彩的情节和鲜活的形象。如:

语言素材:“一阵风可以,唤醒一个季节;一颗芽可以,振奋一滩荒原;一腔热血可以,溶化一口铡刀;一点希望可以,燃烧一片蓝天。”“父亲的目光是一条深沉的河流,漂泊着我的快乐和悲伤。”“罗曼·罗兰说过:‘人生应该有两盏灯,一盏是智慧的灯,另一盏就是希望的灯。希望是茫茫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给人信心与力量;希望是惊涛骇浪中的灯塔,为你指导航向。”

思想素材:“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座椅,谁是骑手。”“拥有美丽的女人,并非拥有自信。美丽是一种天赋,自信是一棵幼苗,可以播种可以培植可以蔚然成林可以天荒地老。”“人生本来不是为了像兽一般活着,而是为了追求美德和知识。”(但丁《神曲》)

情节素材:刘备伐吴,命黄权屯驻江北,不久刘备战败,黄权撤退之路被吴军封死,黄权遂率军投降曹魏。有人建议刘备逮捕黄权的妻、子,刘备认为是他的过错导致战败,才使黄权没了退路,投降曹魏是迫不得已之举,不准逮捕黄权的家人,并“待之如初”。这是刘备的仁厚。

形象素材:“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老人与海》里这句话最让人难以忘记。老渔夫就是这么一位敢于挑战极限的英雄,尽管他躲不过海明威笔下的悲剧,但他首先有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与大马林鱼坚持作战到底的坚毅耐力、必胜的信心;虽然事实是大马林鱼让鲨鱼吃了,他只带着鱼骨上岸,但他仍是精神上的全胜者!

三、多彩生活出真谛

好文章的生成与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刘心武在《斜坡文集》中说:“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更好的导师。读书不与生活相联系,去思考,去动情,去参悟,去发现,那就只是个书呆子。写作的才能,从特定的角度来说,其实也便是把对生活的领悟同心爱的文学书籍的启发结合起来,迸发出火花的那么一种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时时留心观察和体悟生活,有心到生活中采撷,一定可以获得具有真情的写作素材。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很多经典散文,都取材于自己的日常生活,挖掘出深邃的思想。例如《活珍珠》:

在夏威夷的夜间市场,有一些卖活珍珠的摊子。由观光客自己挑选。珍珠贝选好后,小贩把珍珠贝挖开,当场摸出一粒珍珠……

由于挖活珍珠贝实在很残忍,我很快就离开了,想到那种在珍珠贝里的砂石会长出不同的珍珠,在人间的生活也是一样,同样受伤与挫折,总有一些人能长出最美、最大的珍珠。

人也要像珍珠贝一样,养成重塑伤口的本事,转化生命的创伤,使它变成美丽的珍珠。

人生的伤痛就是活的珍珠,能包容,就能焕发晶莹的光彩;不能转移,就加速了死亡的脚步。

四、习作交流宽视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加强习作交流,可以相互吸取写作经验和教训,开阔写作思路,提高思维敏捷度,激发写作兴趣。小组交流、佳作共赏、积极向各级各类学生刊物投稿,都不失为交流学习的好方法。笔者坚持编印学生随笔,供学生相互交流。如以“回家途中”为主题的一期:

回家的路上,原本热闹的街,此时已归于平静,但却依旧有着温暖的灯光。

我骑着车,慢慢悠悠,欣赏着沿路的店面。店铺里面的人脸上带着淡淡的倦意,却依稀带着满足的笑容,是在盘点他们一天的付出与收获吧。他们是幸福的!

此时,满天星斗。他们是那么的微小,却能发出那么美丽的光芒,就像耀眼的钻石,他们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员,但却用尽全力地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路灯·店主·星斗》节选)

每天早晚,我都会走过一条马路。那是一条宽阔的马路,没有泥泞的路面,没有让人害怕的黑色。

有些人眉头微皱。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而皱眉,为什么而忧心,但我想和他们分享那些不愉快。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拥有倾诉的对象,是否拥有一个散发着温暖气息的家,但是,我相信,他们应该都拥有一盏灯。也许现在没有,总有那么一天,我们都拥有这一盏灯。我们可以在这盏灯的下面,将冰冷的身体温暖,将疲惫的身心再次充满力量。(《回家路上》节选)

作文素材,莫到用时方恨少。注重积累,加强交流,何须寻她千百度。

篇4:考场作文千万不要忘了点题

笔者多年参加考场作文的阅卷工作,在阅卷中时常遇到这样一类感到极为头痛的作文。

这样的作文往往是主题“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含蓄,表现的思想感情也如“雾里看花”,很朦胧,让阅卷老师看了之后不知所云,不知要表现的是什么思想感情。

这样是不行的。同学们都知道,作文阅卷,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者采用的多是快速浏览式阅读。所以,考场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既能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吸引而有兴趣读下去,又能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你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写作文时必须有扣题意识,要不失时机地在作文中反复点题,要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写得符不符合题意要求,扣没扣住题目,此时最好不要玩深沉、晦涩和太含蓄,因为阅卷老师只能在你的文章上停留30秒。如果你过于深沉、晦涩和含蓄,在如此快速的阅卷速度下,很可能要吃亏。如下面一篇二类作文:

病文展示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时间是最伟大的智者,在岁月的淘洗之下你们的身影依旧立于高高的精神山冈上。 那么今朝,请允许我,带着出发,为你们,怆然涕下。

——题记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我常被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所感动。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感动,为自己的行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

伟哉苏武

大漠贝加尔湖畔,胡笳幽怨,如泣如诉,似九霄鹤唳,若高野鸿哀。随苏武同去的节杖已经光秃。寒风再寒,也吹不冷苏武这个汉家男儿的热血。我们怎能不感动?当同伴卫律、李陵已成叛徒之时,只有苏武断然拒绝匈奴的威逼利诱,站在坚贞与铭记之间,他选择与孤冢相伴,与牧羊为群。十九年啊!一个只能靠吃毡毛和雪的汉子,倘若没有心中对大汉的坚守,怎能笑看风雪,赏高山雪莲?

壮哉司马

汉武帝时的长安,冷月相照,透过牢房里窗户的栅栏,静静地泻在冰冷的地面上。司马迁蜷缩在角落里,心中呐喊,汉武帝啊,你怎能因我直谏就动用宫刑?月华如水,抚慰着司马迁受伤的心灵。是的,或许每个人在经受到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压迫后,都会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令人感动的是司马迁没有放弃。宁愿伏案泼墨,也不愿消沉颓靡;宁愿继承父志,也不愿平庸偷生;于是,人们看到了史家之绝唱后坚稳的背影。

天佑中华

又怎能忘记那惊天动地的时刻。2008年5月12日,一个灾难性的时间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且不说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且不说献血者的积极,且不说武装奔赴四川,就说全国哀悼日的三天,令死者安息,令生者敬畏。当人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高呼“中国加油!四川雄起!”时,我早已泪眼婆娑。没有什么比灾难更痛,而它也让中华民族凝聚成一座长城,坚不可摧!

灾难面前,我们冷静,我们沉着,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描绘一幅名叫“感动”的中国画卷!

病理剖析

平心而论,这是一篇很不错的作文,这篇作文的语言表达酣畅淋漓,没有空浮的华丽,却有盈盈诗意溢荡字里行间;经典的材料与时事的材料相结合,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一个语言表达到位、选材又很好的作文最终却只得到二类文的分数,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篇作文的硬伤就是点题模糊,中心不突出,以致文章脱离“带着感动出发”之眼、之魂。考场作文必须点题,不点题就有离题之嫌,不点题就有事前预备了相似的文章考时照抄之嫌,而水到渠成地点了题就说明文章没有脱离制约的路线盲目乱跑,文章与标题密切相关,彼呼此应。这篇作文如果能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反复点题,则更能使文章线索清楚,结构严谨,而各部分的内容也更能有机地加强联络,这样也会使文章上一个档次,获得理想的分数。

成功升格

带着感动出发

时间是最伟大的智者,在岁月的淘洗之下你们的身影依旧立于高高的精神山冈上。 那么今朝,请允许我,带着出发,为你们,怆然涕下。

——题记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我常被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所感动。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感动,为自己的行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于是今夕,不如挂一盏明心灯,流一脉思古情,驾一叶之扁舟,带着感动出发,寻找那些感动于心的人们。)

伟哉苏武

回顾中华历史,苏武大步向我们走来。大漠贝加尔湖畔,胡笳幽怨,如泣如诉,似九霄鹤唳,若高野鸿哀。随苏武同去的节杖已经光秃。寒风再寒,也吹不冷苏武这个汉家男儿的热血。我们怎能不感动?当同伴卫律、李陵已成叛徒之时,只有苏武断然拒绝匈奴的威逼利诱,站在坚贞与铭记之间,他选择与孤冢相伴,与牧羊为群。十九年啊!一个只能靠吃毡毛和雪的汉子,倘若没有心中对大汉的坚守,怎能笑看风雪,赏高山雪莲?

伟哉苏武,好样的!你用汉家男儿的热血谱写了一曲感动。而我,将携带这份感动出发,顺历史渊源而下。

壮哉司马

回顾中华历史,怎能忘记太史公。汉武帝时的长安,冷月相照,透过牢房里窗户的栅栏,静静地泻在冰冷的地面上。司马迁蜷缩在角落里,心中呐喊,汉武帝啊,你怎能因我直谏就动用宫刑?月华如水,抚慰着司马迁受伤的心灵。是的,或许每个人在经受到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压迫后,都会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令人感动的是司马迁没有放弃。宁愿伏案泼墨,也不愿消沉颓靡;宁愿继承父志,也不愿平庸偷生;于是,人们看到了史家之绝唱后坚稳的背影。

壮哉司马,真男子!你用挫折编成了一支羊毫,抒写了感动的心。而我,将携带这份感动出发,穿越历史的长河。

天佑中华

今年的中华大地,更是到处充满了感动的人和事。2008年5月12日,一个灾难性的时间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且不说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且不说献血者的积极,且不说武装奔赴四川,就说全国哀悼日的三天,令死者安息,令生者敬畏。当人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高呼“中国加油!四川雄起!”时,我早已泪眼婆娑。没有什么比灾难更痛,而它也让中华民族凝聚成一座长城,坚不可摧!

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描绘一幅名叫“感动”的中国画卷!

中国是一卷伟大的史书,让我们在阅读中怀着对古人的追忆、对死者的哀悼,将感动种植于心,时时刻刻带着感动出发!

亮点

剖析

升格后的作文是一篇较有特色的作文,文章在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加上了一点与“带着感动出发”相关的文字,这样,三个部分就“统一化”,更好地表现主题了。特别是最后一段的“中国是一卷伟大的史书,让我们在阅读中怀着对古人的追忆、对死者的哀悼,将感动种植于心,时时刻刻带着感动出发”,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又起到画龙点睛、反复点题、突出中心的作用,让人读了之后留下鲜明的印象。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考场作文的点题主张醒目。点题要明白题眼,“带着感动出发”的题眼应是“出发”,“带着感动”属于动宾结构,修饰“出发”,所以文章的落脚在“感动”,点睛在“出发”,其实“出发”一词可以拓展:“出发”干什么,“出发”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去“出发”,“出发”的信念是什么,等等,这些全凭考生的理解和延伸。

经验

总结

由上可知,在作文里,特别是考场作文中,适当适时地点题是很重要的。考场作文,善点题和从不点题的,会有很大的得分差距。我们所说的点题,是指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用最简明扼要的话交代、提示或点明文章的意旨,以便了解你所要写的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你写此文的意图何在。用一句话概而言之,点题就是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文的点题,从性质上可分为明点和暗点两种。所谓“明点”,即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如《火红的花》开头的句子:“我家的后花园,有一株火红花,每到夏天,它都开得火红,就像爷爷那火红的脸。”这里以花寓人,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所谓“暗点”,则指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地点出题意。譬如一篇题为“季节”的作文, “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日本也深受战争之害,只要面对历史,相互尊重,两国就会走上花繁香溢的春天,让亚洲人民沐浴和煦春风”。这里揭示出文题的含义,说明了作者扣紧“季节”的意旨。

如果从文章形式上来看作文的点题,它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开门见山点题。这是一种最直接、最简洁的点题方法,就是在标题的基础上进行成分扩充,或者是叙说背景引出标题。这种方法目前有人称之为“入手拎题”,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开宗明义的效果,行文不至于迷失方向而离题偏轨。 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里采用的就是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它点出了父亲背影的难忘,既突出了中心,又自然而然地引入到了下文中。

二、卒章显志点题。这种点题就是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点题之笔,不但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而且也可以在结构上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当然,这一两句话要如刘禹锡所说的“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设万景”,是含义深远而精炼的话语。贾谊《过秦论》的结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仅此一句,把全篇中心内容包揽无遗。又如习作《爱在家中传》,以“醒来发现梦中很美好,真的希望那样一份爱能在每一个小家中传,更在一个祖国的大家中传”作结,鲜明地揭示了作文的题意。

三、文章中间点题。这种点题的特点就是在文章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如一考生在《传递中发展》一文中写奥运精神时这样写:“奥运精神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和平、环保、竞技、理想等方面的现代科学体系。在一站一站的传递中,从一个岛国的国民运动会发展成了一个普天同庆、全世界同乐,甚至连战争也要为之停止的盛大节日……”点出了材料(奥运)与文题(传递、发展)之间的联系。

上一篇:资本运营期末考试试题下一篇:县委书记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