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话题作文

2024-05-08

种树话题作文(精选5篇)

篇1:种树话题作文

养鸟和种树话题作文写作指导和评点(网友来稿)

广东中山二中 蒋晓辉

一、题目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全国各地都有养鸟爱好者,他们用各种精致的鸟笼养育各种名贵鸟类、从鸟的色彩、鸣叫、跳跃、饮食中感受到一笼一羽的生命之乐。

清代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喜欢鸟,但反对以笼养鸟,他说:“欲养鸟不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这样人与鸟“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以笼养鸟与种树留鸟的差别,在于除去那个隔在人与鸟之间的笼子,让鸟和人都同享自由。其实人在对待很多事物上,如文化教育,经济建设等,都存在和养鸟一样的不同观念。

你怎么看待这种问题?请以“养鸟与种树”为话题,表述你的想法。不少于700字。

二、作文的审题:

话题是“种树和养鸟”,属于关系型命题,文章必须说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它们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养鸟的人是爱鸟的,他们因为爱鸟而用笼子关住鸟,使鸟能为他一人服务。他达到了目的;可是鸟却并不幸福。种树的人也是爱鸟的,他们种树让鸟有个安宁的家,鸟乐其所,人也得欣赏其乐。文章又以郑板桥的话为据,说明以笼养鸟不如种树留鸟,可见,材料的中心意思就是应该种树养鸟。但是,这只是话题,出题人的真正用意何在?是不是要大家多种树呢?是不是要大家不要毁坏森林呢?不是的。如果这样,那就成了写环保问题的文章,和养鸟没有了直接的关系了。也就是说,和话题关系不大,或者说没有什么关系了。文章只要写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有什么积极意义等等就可以了。而原文中引用郑板桥的话就没有了作用。可见,只写环保是不对的。那么,是不是写自由呢?可以写成要追求自由吗?也不对。如过从鸟的角度,自然是要追求自由,但本文说的是人们养鸟的问题,不是鸟们应该怎么样做的问题,所以话题的落着点还是应该是写人类要怎么样对待鸟的问题。再看原话题中“其实人在对待很多事物上,如文化教育,经济建设等,都存在和养鸟一样的不同观念”一句可知,文章要写的是人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教育、经济建设”的问题。再想一下在“文化教育、经济建设”方面,到底人们有哪些不同观念呢?哪样算是用笼养鸟,哪样又算是种树留鸟呢?把环境搞好,鸟自己留下来,和只管留下鸟而不管其死活,哪种做法好?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才是本话题的要义所在。明乎此,本文不难写矣。

三、作文的命题: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主要有如下题目:1、谈种树和养鸟;2、自由;3、文化教育需要种树、4、闭关与开放;5、养鸟真谛--教学篇;6、会学与学会;7、自然环境;8、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9、学校,困住我们的笼子; 10、困与留; 11、谈我们需要自由; 12、小草与温室;13、我们要做林中鸟,不要做笼中鸟;14、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15、论当今教育体制;

这些题目比较好的有:1、3、5、8、10,严重偏题的有:2、6、7、11、12、14。

四、习作评点和下水作文:

学生习作一:

离开笼的保护

小时候,妈妈总是拿着碗饭,满街追着我喂我吃饭,在家里,每天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看着比我大二岁的姐姐在帮妈妈做家务,自己也做一份,可是妈妈不许。

长大后,做家务依然没有我份,我也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上了初中,女同学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貌皮肤,因为这是她们自信的源泉。而我也被她们注意了,我不解,问,原来是我的又嫩又白的皮肤吸引了她们。身为男子汉的我像一个大姑娘似的,心里难过啊!再问为什么她们都不比我白,她们说是被太阳公公吻得多,被家务伤害过。于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我决定要做家务,目的就是回复我应有的脸孔和讨好一下父母。好让他们有理由多发零用钱,在我百般缠绕后,妈妈同意把扫地交给我,后来拖地也归我管了,一直到高中。

现在我在宿舍里是个最懒的人,当天的衣服绝不会当天洗。想起刚进校园,自己竟在高中才是第一次洗衣服,处女作非常糟糕,不洗比洗好。难过!

在班里讲述了我的事后,不少同学和我产生共鸣。

后来看了一篇这文章,把中国的小孩和日本的小孩作了个比较发现,日本小孩坚强,中国小孩懦弱!为什么呢?问题在于教育,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百般呵护形成了一个笼,小孩学不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不了坚强。

打开笼门,让小孩在风雨中长大,在天空中展翅吧!

评: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呢?全文强调父母应该让自己的儿子自由生活,从生活中学得生存的本事。这与用笼养鸟有点关联,但是,父母们的这种做法,和养鸟的人的目的、性质并不一致:养鸟人是怕鸟飞走了,父母则是宠爱儿子。让儿子在风雨中长大,和种树留鸟是不一致的。

学生习作二:

种树来养鸟

全国各地都有养鸟爱好者,他们用精致的鸟笼养各种鸟,但有的人则喜欢在屋子周围种树,以树来留鸟。以笼养鸟与种树养鸟的差别,在于除去那个隔在人与鸟之间的笼子,让鸟和人都同享自由。所以,我们要摒弃这束缚人与鸟的笼子。

其实人在对待很多事物上,都存在以笼养鸟的观点。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都是鸟,你愿意整天困在这小小的空间吗?我想大部分人都是不愿意的。因为如果整天困在这小地方,就正如坐牢一样,失去了人身自由,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们是真正的爱鸟,就应该让它们获得自由。我们人类也属于动物,只不过是比较高级的罢了,难道比较高级的动物就可以去侵犯低级动物的权利吗?所以我们应该让它们自由飞翔,不应把它们的权利剥夺,应还它们一片蓝天。

我们应与大自然和平相处。我们把鸟关在笼子里,使它们不能自由的飞翔,那么它们还把翅膀长出来干什么?我们如果和鸟类都不能和平相处,而是把它们“监禁”起来,这意味着做人类要去控制鸟类,那还谈什么“与大自然和平相处”呢?人类是自私的动物。为什么?因为我们仅仅为了爱鸟的需要,就把它们困在笼中,这难道不是自私吗?我记得我以前也是很爱养鸟的,但每次都让鸟逃出笼子,飞走了。我逐渐明白,喜欢一样事物,不一定要把它控制住,而是应该让它回到属于它自己的世界。

所以,如果我们是爱鸟的,就应该让它们回到自己的世界,让它们自由。我们可以种树去把鸟留住,为它们营造更好的生活空间。

评:本文写的只是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鸟的问题,不懂得话题的寓意。文章的写作目的`应该是怎么对待人才的问题和怎么对待外资的问题等。要知道把话题展开,才合乎题意。且文章的写作重点应该是怎样把鸟留住,而此文只是在最后写了一句,重点不突出。

下水作文:

以笼养鸟与筑巢引凤

全国各地都有养鸟爱好者,他们用各种精致的鸟笼养育各种名贵鸟类、从鸟的色彩、鸣叫、跳跃、饮食中感受到一笼一羽的生命之乐。清代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喜欢鸟,但反对以笼养鸟,他说:“欲养鸟不如多种树,使鸟与人各适其天,斯为大快。”是的,爱鸟养鸟,无可厚非。但如果为了一己私利,用笼养鸟,名为养也,实则害之,就不对了。我们认为:对待鸟雀,还是让其自然发展,那样才能真正体现它的美来。这种观点,同样实用于人。只有让人自我发展,才能使人身心舒泰,真正乐其所哉。在国际上也是一样,我认为国家应该设立更好的更优越的条件让外出求学的人才回到祖国,而不应勉强他们。在现代教育上,学校大力创新,国家大力创新,使得广大学生“各适其天,斯为大快”。只有让人们放开思想,自由放飞,才能使人得到更好发展。

我们不应因为喜欢某种东西,而强行改变他的生活状况以及行为习惯,只有各自在适合自己的空间上发展,才能真正使人心大快。养鸟与种树的区别在于:用笼养鸟是一种勉强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种树留鸟则不然。它是筑巢引凤,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环境,让鸟儿喜欢自己,自愿来到身边。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就说过:“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种树不但有利于鸟儿的自身,也能使我们观赏到自然之貌。

经济建设也是一样: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就要把搞好投资环境当作大事来抓,只有对外资有了吸引力,才能更好地引进外资,让他们主动地来投奔我们,来帮助我们发展。

而在教育上,则应该在教材的改革和教法的改革上作文章,重在吸引学生,而不要做用笼关养的傻事。

鱼游自有大海,鸟飞须有天空。要想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就不能扼杀自由。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强扭的瓜儿不甜,捆绑的夫妻不爱。我们不能为了自己而损伤他人,我们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吸引别人。我们应该学习郑板桥,因爱鸟而多栽树。等到树木扶疏,花枝招展的时候,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还愁没有鸟儿飞来?还愁没有鸟儿停留吗?

作者邮箱:

篇2:种树话题作文

自从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回来后,大师兄和三师弟都有了自己的工作,而二师兄八戒一直没找到一个适合的工作,大家不是嫌他太笨,就是嫌他太丑,八戒决定一定要找到工作。

狡猾的狐狸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一下子就冒出了一个坏点子。它坏笑着来到八戒家,对它说:“猪八戒,我听说你最近失业了,不如这样吧,我要把一块地开垦出来种树,你来帮我种树吧。”八戒一听见有新工作了,立刻两眼放光,连忙揽下狐狸的活。从此以后,八戒每天早出晚归,天刚蒙蒙亮就起床种树,它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干,让猴哥见识见识它的厉害。

这样整整持续了一周的.时间,猪八戒终于把所有的树给种好了。它去向狐狸要工钱,狐狸一算,一共是810元钱,这时,它心里想:我不如骗它一下。于是,它就对八戒说:“有9排树,每排9棵,每棵10元,一共是700元。”八戒见自己有钱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高高兴兴地走了。它来到大师兄面前炫耀道:“猴哥,你看我一周就挣了700元,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取笑我笨。”接着还得意洋洋对孙悟空说明了自己种了几棵树,孙悟空一算,哈哈大笑,说:“笨蛋,你又被骗了,九乘九等于八十一,八十一乘十等于八百一十,它应该给你八百一十元。”

篇3:像种树一样教作文

一.现状:灵魂缺席的技巧训练导致灵魂僵化

当前, 不顾学生自主性和精神成长, 片面强化技巧指导的做法大行其道。素材库、作文技法类报刊书籍汗牛充栋。课上教师不遗余力地兜售着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要领。其通病在于:不从根本上培植思想、滋养心灵、激发学生主动言说的欲望, 使之写出洋溢着生命感的文字, 而是拔苗助长, 试图通过嫁接包装达到外表的光鲜。殊不知, “生命僵化之处, 必有规则堆积”, 灵魂缺席的写作技能训练是惨白僵硬的, 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驾驭语言和精神满足的深刻愉悦。

当前作文教学的普遍思路是:教师将高分“成品”的技法, 揉碎嚼烂, 灌输给学生。在写作指导中, 教师紧盯“高分”, 炮制各种模式和策略, 导致代名人立传、并列式议论文、大量引用古诗词、题记、小标题等流行体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有些教师置写作规律和道德底线于不顾, 为了避免学生跑题, 规定必须重复题目五次以上, 为了攫取高分, 怂恿学生套用美文。于是, 熟读深思的阅读少了, 扎实的练笔少了, 按部就班的思维训练多了, 各种“武功秘笈”被视若珍宝。在训练中, 以考代练现象普遍。高考采取命题或材料作文等形式意在使考生将多年的积淀在同一平台上展示, 便于选拔, 避免宿构剽窃, 有其合理性。但平时作文训练套用高考模式, 不利于学生主动观察、思考、积累, 自由地表达, 势必导致学生为文造情, 无病呻吟, 为连缀成篇搜肠刮肚, 罗列事例, 疲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重复性工作, 始终处于被动提取信息状态, 消耗老本。教师的不当引导, 导致学生观察生活、积淀学养、培植思想等内功修炼只能独自摸索, 进步缓慢, 甚至完全荒废, 停滞不前。

单纯的技法指导和频繁的以考代练, 必然导致学生或激情不再, 疲于应付, 或更加急功近利, 说空话假话胡话。这无疑是“反语文”, 甚至“反教育”的, 不仅与《新课标》“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 表达真情实感, 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而且最终造就了“大量言语与人格分裂症患者”。

二.对策:养根俟实, 因势利导

像种树一样教作文, 首先要把学生当成有血有肉可以独立生长的“生命”, 而非被动承受的容器。教师要把学生当“人”看, 把作文教学当成人格健全的途径。学生在留心观察生活, 踏踏实实读书的过程中博采穷搜, “孵化思想”, 滋养情感, 加深人生体验, 激发主动言说的欲望, 把写作当成实现自我的方式。当然, 这并不是排斥写作过程指导, 而是强调先内功、后技巧, 先培育根部, 再修剪整形。具体而言, 就是一方面引导鼓励学生观察生活, 培植思想, 丰富情感, 充盈灵魂, 内化语言, 一方面在写作策略和技巧的指导上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主体性, 多就少改, 因势利导。

(一) 养其根而俟其实

所谓“养”, 首先是使根舒展开来, 不用条条框框束缚学生自由思考, 鼓励和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养根”还要注意施肥灌溉, 促进根系发育, 即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观察, 思考生活, 积累生活体验, 砥砺思想;推荐好书,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学储宝, 酌理富才, 滋养心灵。

教师要引导学生打通阅读、日常生活、写作三者的壁垒, 很多时候, 对生活理解肤浅是因为麻木, 因而对有价值的材料或熟视无睹, 或稍纵即逝。教师要通过自身示范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学生之间相互促进, 形成浓厚写作氛围, 使写网络日志、读书心得、随笔成为探索人生真谛的一种方式, 让学生品尝到表达、反思、自由分享的快乐。

首先是以课堂为阵地, 唤醒学生的生活感受力。研究表明, 能否写出优秀作品与社会经验并不成正比, 有无强烈、丰富、独特的生活感受力是能否体验生活, 萌发写作灵感, 挖掘深刻意蕴的关键。学生虽然阅历不丰富, 但日常生活依然是无限的宝藏。一是注重移情, 体察别人的精神世界。例如, 当看到幼儿园门口早早等候孩子的家长, 不要只会抱怨他们阻塞交通, 请感受他们的心情, 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跑出校门扑入妈妈怀中那一刻的激动;当看到为了一角钱讨价还价的市民, 不要觉得他们庸俗, 请想想他们在还房贷、供养老小巨大生活压力下生存的无奈与执着。每一个镜头背后都可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要学会品味。二是重视注重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给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拓宽联想和想象的渠道, 要怀着美好的感情去与人沟通, 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体验的记忆推测别人的感情世界。例如, 读陈忠实《晶莹的泪珠》:一个陌生的女教务员得知“我”因贫困休学, 再三挽留未果, 流下晶莹的眼泪。教师不能满足于将人物和情节冷静地解剖, 完成几个问题的作答。要启发学生想象这个女教务员可能有哪些经历使他对我这个陌生学生如此关爱?联想自己是否被素不相识的人真心帮助过?自己是否有过看到别人有麻烦, 没有伸出援助之手的愧疚?真诚地品味生活和对话式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体会, 不断升华灵魂。

其次, 立足生活, 培养学生追问的习惯, 砥砺思想。没有深刻思想支撑的情感必然肤浅, 震撼人心的作品离不开终极关怀和深刻哲思。教师要交给学生思维方法, 启发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思考前因后果。从而不断地拷问心灵, 反思人生, 尝试着设计更有价值的生存状态。不要因为学生的答案不成熟, 就迫不及待地灌输各种“模版”“秘诀”。追问和思考本身最有价值, 柏拉图提倡“带着更多的问题, 而非带着更多的答案去生活”。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 激发学生不断质疑、追问、反思, 使之挖掘潜藏智慧, 充实生命。教师可以做示范性追问,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以“娱乐”为话题写文章, 就不能把“娱乐”当成一个抽象概念, 要展开辐射性思考, 搜索与之相连的生活现象。可展开如下追问:现实生活中怎样做才算“娱乐”?“娱乐”与“艺术”与“工作”的区别在哪里?当前人们“娱乐”活动中存在哪些现象?这些现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些现象会导致什么后果?如何让娱乐对人生发展、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当前哪些人对娱乐态度不正确, 准备如何纠正?你通过写这篇文章, 帮助解决什么现实问题或人生困惑?这样学生思路被打开了, “娱乐”的词义便具体鲜活起来, 认识到娱乐是追求快乐、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活动或天性, 不是谋生的手段, 不需要获得收益, 现在娱乐现象有全民娱乐、娱乐经典、娱乐死、恶搞等等。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有社会压力大需要释放, 物质条件提高了, 精神消费受到重视, 人们精神萎靡、游戏人生, 个人奋斗的上升空间受阻, 只好在娱乐中消耗能量等等。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 学生并非与社会绝缘。我们要发挥高中生求知欲旺盛、独立意识强等优势, 帮助他们打通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敢于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使写作教学有助于学生精神成长和灵魂塑造, 有助于培养学生“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感, 使之成为大写的人。

(二) 尊重主体性, 因势利导

正如果农通过修剪整形来促进果木平衡生长一样, 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写作规律指导与激发写作动机, 促进人的发展之间的平衡。给树木修剪整形讲究因地制宜, 随树作形, 根据树龄采用不同办法等原理。作文教学也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思维水平、表达水平, 因势利导, 呵护和激发每个学生自我完善的热情, 不要以作家标准、个人喜好和高考流行风格对学生的习作过多干涉和肆意删改。

首先, 要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 多就少改。只要有感而发, 思想健康, 教师就不要指手画脚, 任意删改, 而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材和构思, 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写。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获得高分, 在选材上设置条条框框, 使学生夹手夹脚。例如, 一次写《把门敞开》, 某生呼吁既得利益集团要把机会之门向年青一代敞开, 遭到老师的否定, 要求重写, 理由是中学生难以驾驭这种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 难得高分。这无异于给学生头上喷了一盆冷水。正确的做法是呵护学生兴趣, 多就少改, 指导他们写好自己熟悉的题材, 在此基础上不断引导他们拓宽视野, 完善思维。此外, 环肥燕瘦, 各有千秋, 教师一定要保持多元审美趣味, 避免主观好恶, 促进不同写作风格的孩子发扬个性, 展现自我。例如, 有学生不喜欢开门见山、结尾点题的常规模式, 教师不必生拉硬拽, 用考试易导致误判等功利化理由改变学生, 使之放弃原来的写法。可在分析各种结构利弊的基础上, 提供建议, 让学生在原文基础上, 对与中心联系紧密的地方精雕细刻, 反复渲染, 以达到中心明确的效果。但是个别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对症下药, 并督促其修改。

其次, 要针对学生年龄有序展开, 做到练有目标, 评有重点。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倾向、思维品质、语言素养的平衡发展, 兼顾学生叙述、议论、抒情各种表达能力的全面提高。与树木有一定的生长期一样, 人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精彩。写作植根于生活,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活阅历不同, 考虑的问题不同, 擅长题材、风格也自然有所不同, 作文过程指导也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 面对初一的孩子, 不能一看到写母爱就判定为选材低幼, 没有新意, 一看写文化就认为大气、有品位, 还要看他是否写出了真实独特的体验, 是发自肺腑, 还是无病呻吟。再如训练议论文, 初中生能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事例、表述观点, 训练重点应该是论点是否明确, 论据能否指向论点, 切莫开始就要求观点新颖深刻, 结构巧妙, 更不能一上来就讲结构模式, 以免限制学生思想。到了高中, 随着思维的成熟, 学生基本掌握了议论与记叙的区别, 这时候再有步骤地进行思维方法、论证层次的训练。总之, 不要一蹴而就, 要留给学生主动探索、慢慢生长的空间。

篇4:种树三年级作文

清明节踏青的时间到了,我和伙伴们出去游玩,我们在游玩的时候,发现有许多人随便乱扔垃圾,我和伙伴们讨论了一会儿,我们应该怎样克服这些扔垃圾的人,有的说我们把他们丢的垃圾给捡起来,或者让这个地方的主人,多放几个垃圾桶。我和伙伴们说:“我们在这里多栽点树吧。”伙伴们说:“这个意见有点麻烦。”

我说:“不麻烦,我奶奶就是收小树苗的,我们可以恳求我奶奶,要几棵小树给栽培上。”伙伴们都说我是个好心的人。我说:“我们遇到了困难,要学会克服。”

过了几天,我们辛辛苦苦栽的小树苗,终于栽上了,我们栽的都是银杏树,因为银杏树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健康。

篇5:种树小学作文

植树节快到了,今天老师教我们怎样种树了。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跟我一起去种树吧!种树先要选一棵小树苗,然后用锄头在地里挖一个坑,将小树苗轻轻地放到坑里,再用锄头把土填好,最后就是给小树苗喝水。可以多浇一点水,小树就会慢慢长大。

指导老师 章竹萍

上一篇:无线电电台英文对照下一篇:开学第一天演讲稿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