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开放课题

2024-05-13

南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开放课题(精选4篇)

篇1:南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开放课题

南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开放课题

一、开放课题基金指南:

1、立项目标

本实验室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旨在利用全球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良好机遇,结合国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大需求,坚持“研究力求原创,技术取得突破,成果促进产业”的指导思想,考虑如何能够在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在宽带无线通信、物联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抢占物联网技术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先机,对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振兴与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总体目标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密切结合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在泛在信息的传感、智能感知与处理、海量信息的融合与处理、泛在无线通信网络与传输、物联网和传感网中的物品标识、物联网中多应用多业务的集成、管理和安全机制等科学问题上开展创新性研究,取得多个原创性成果,并力求在若干个点上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物联网技术与泛在无线通信方面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异构和海量信息智能感知与处理、融合无线接入与网络、无线传感系统与网络、物联网服务集成与安全。

2、建议研究范围:

异构信息智能感知与处理方向:

本方向立项的目标是面向物联网的各种异构和海量信息的获取和智能处理,物联网和传感网中的物品统一标识技术,以及信息安全的理论与技术,将信号信息处理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广泛研究物联网从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安全等方面的系统学术问题,为物联网的构建提供支撑。重点支持研究多源、异构和海量感知信息的采集与统一编码、融合与处理技术等。

融合无线接入与网络方向:

本方向研究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物联网的异构融合网络关键技术、物联网的无线传输技术、物联网的网络协议、物联网的动态路由和拓扑控制技术、物联网的大规模

编址与寻址技术、物联网的联合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和虚拟网络关键技术等。

无线传感系统与网络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与建模机制;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与优化控制方法;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服务与QoS保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各类传感器以及RFID设计技术。

物联网服务集成与安全方向:

本方向立项的目标是面向物联网应用的服务与集成平台研发,以及信息安全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针对物联网应用的服务与集成平台的体系架构、集成服务的技术方法、网络监管的技术手段与实现方法、支持异构信息融合与异构网络融合的中间件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的策略与方法、个人隐私保护和可信认证、主动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机制等问题。

室内高频无线传输方向:

本方向立项的目标是面向未来全球无线通信约80%的数据量将由室内产生的发展趋势,突破低频段可用频谱资源匮乏的瓶颈,利用高频段丰富的可用带宽实现Gbit/s级的高速无线传输,以满足未来无压缩高清视频流传输等应用的需求。主要研究:室内高频信号的传播特性、高频段巨大路径损耗的有效补偿方法、室内高频信道的实测建模及容量分析、典型室内场景下的高效无线传输方案等问题。

无线传感网中面向大数据的智能信息处理方向:

本方向的立项目标是在现有的无线传感网中节点存储和处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对海量高维数据进行建模和处理。主要研究:针对高维度、复杂分布情况下的大数据智能建模技术;无线传感网中的并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分布式协作大数据分类、预测、聚类方法;无线传感网中具有可伸缩性的数据处理方法等。

二、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1、总则

“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一个对国内外开放的从事泛在信息的传感、智能感知与处理,泛在无线通信网络与传输,物联网中多应用多业务的集成、管理和安全机制的实验室,考虑如何能够在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在物联网核心技术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抢占先机,对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振兴与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本实验室将立足于有利于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有利于电子与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鼓励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及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倡创新、求实、交流、协作的学术风气。积极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管理方针,为国内外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和试验环境。

2、资助对象与申请条件

凡研究方向符合开放课题指南的研究人员(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获得者),均可根据课题指南提出申请,经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择优批准,获得课题基金资助。欢迎获得国家(省、部、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高技术项目、国家(省、部、委)科技攻关项目等的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本实验室将提供良好的上机环境,并优先考虑给予资助。

经实验室主任批准,自带课题和经费来实验室工作的研究人员,或特邀的客座研究人员也可提出申请。

3、申报程序与审批程序

申请人从网页(http://bwcsn.njupt.edu.cn/)上下载并填写开放课题研究基金申请表,由所在单位同意、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将申请表寄回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需提交一份电子版,二份纸质版本);

申请课题必须符合开放课题基金项目指南,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足、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技术路线合理。

本年度接收课题基金申请表截止期为5月25号;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根据择优的原则,确定年度资助项目;评审结果将于6月底通知申请者并在签订合同后汇出启动经费。

4、课题管理与经费管理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每年根据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提出和修改开放课题指南。

基金课题执行期限一般为两年,研究工作的起始时间为2015.8.1~2017.7.31。自带课题和经费的人员不受此限制,其工作期限由相应的课题决定。

本实验室每年约可资助5~10个项目,平均资助力度为5万元;经费汇至所在单位帐户,采用分批拨款的办法,课题启动后拨付经费的70%,结题考核合格后拨付剩余的30%。

5、年度报告和结题要求

每年应在12月30日前将年度报告寄到实验室,申报课题必须按申请内容及“年度进度报告”进度完成,对于基金使用不合理或者没有足够理由未能按进度完成计划的课题,实验室主任有权暂时中止或取消资助资金。“年度进度报告”(具体内容见附件)。课题结题要求:

鼓励客座研究人员多投国际期刊或重要国际会议论文,结题要求应符合以下论文发表指标的基本要求之一:(1)国际学术期刊1篇(SCI检索),(2)国内一级学报2篇。

课题结束时需向实验室提交如下资料:

(1)研究报告;

(2)学术论文与/或成果鉴定证书复印件;

6、成果奖励

对于客座研究人员完成的优秀课题,超过结题指标要求的可以优先给予课题滚动资助。

7、成果署名

获本实验室资助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归本实验室与客座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共同拥有。具体成果署名格式为:

(1)论文:应署“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Key Lab of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Ministry of Education为作者的单位之一;(2)著作:扉页上应明确标署“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3)鉴定成果应署:“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该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4)专利:申请单位应为南京邮电大学。

篇2:南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开放课题

一、开放课题基金指南:

1、立项目标

本实验室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旨在利用全球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良好机遇,结合国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大需求,坚持“研究力求原创,技术取得突破,成果促进产业”的指导思想,考虑如何能够在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在宽带无线通信、物联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抢占物联网技术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先机,对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振兴与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总体目标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密切结合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在泛在信息的传感、智能感知与处理、海量信息的融合与处理、泛在无线通信网络与传输、物联网和传感网中的物品标识、物联网中多应用多业务的集成、管理和安全机制等科学问题上开展创新性研究,取得多个原创性成果,并力求在若干个点上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物联网技术与泛在无线通信方面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异构和海量信息智能感知与处理、融合无线接入与网络、无线传感系统与网络、物联网服务集成与安全。

2、建议研究范围:

异构信息智能感知与处理方向:

本方向立项的目标是面向物联网的各种异构和海量信息的获取和智能处理,物联网和传感网中的物品统一标识技术,以及信息安全的理论与技术,将信号信息处理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广泛研究物联网从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安全等方面的系统学术问题,为物联网的构建提供支撑。重点支持研究多源、异构和海量感知信息的采集与统一编码、融合与处理技术等。

融合无线接入与网络方向:

本方向研究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物联网的异构融合网络关键技术、物联网的无线传输技术、物联网的网络协议、物联网的动态路由和拓扑控制技术、物联网的大规模

编址与寻址技术、物联网的联合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和虚拟网络关键技术等。

无线传感系统与网络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与建模机制;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与优化控制方法;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服务与QoS保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各类传感器以及RFID设计技术。

物联网服务集成与安全方向:

本方向立项的目标是面向物联网应用的服务与集成平台研发,以及信息安全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针对物联网应用的服务与集成平台的体系架构、集成服务的技术方法、网络监管的技术手段与实现方法、支持异构信息融合与异构网络融合的中间件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的策略与方法、个人隐私保护和可信认证、主动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机制等问题。

室内高频无线传输方向:

本方向立项的目标是面向未来全球无线通信约80%的数据量将由室内产生的发展趋势,突破低频段可用频谱资源匮乏的瓶颈,利用高频段丰富的可用带宽实现Gbit/s级的高速无线传输,以满足未来无压缩高清视频流传输等应用的需求。主要研究:室内高频信号的传播特性、高频段巨大路径损耗的有效补偿方法、室内高频信道的实测建模及容量分析、典型室内场景下的高效无线传输方案等问题。

无线传感网中面向大数据的智能信息处理方向:

本方向的立项目标是在现有的无线传感网中节点存储和处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对海量高维数据进行建模和处理。主要研究:针对高维度、复杂分布情况下的大数据智能建模技术;无线传感网中的并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分布式协作大数据分类、预测、聚类方法;无线传感网中具有可伸缩性的数据处理方法等。

二、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1、总则

“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一个对国内外开放的从事泛在信息的传感、智能感知与处理,泛在无线通信网络与传输,物联网中多应用多业务的集成、管理和安全机制的实验室,考虑如何能够在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在物联网核心技术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抢占先机,对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振兴与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本实验室将立足于有利于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有利于电子与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鼓励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及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倡创新、求实、交流、协作的学术风气。积极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管理方针,为国内外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和试验环境。

2、资助对象与申请条件

凡研究方向符合开放课题指南的研究人员(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获得者),均可根据课题指南提出申请,经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择优批准,获得课题基金资助。欢迎获得国家(省、部、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高技术项目、国家(省、部、委)科技攻关项目等的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本实验室将提供良好的上机环境,并优先考虑给予资助。

经实验室主任批准,自带课题和经费来实验室工作的研究人员,或特邀的客座研究人员也可提出申请。

3、申报程序与审批程序

申请人从网页(http://bwcsn.njupt.edu.cn/)上下载并填写开放课题研究基金申请表,由所在单位同意、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将申请表寄回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需提交一份电子版,二份纸质版本);

申请课题必须符合开放课题基金项目指南,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足、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技术路线合理。

本接收课题基金申请表截止期为5月25号;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根据择优的原则,确定资助项目;评审结果将于6月底通知申请者并在签订合同后汇出启动经费。

4、课题管理与经费管理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每年根据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提出和修改开放课题指南。

基金课题执行期限一般为两年,研究工作的起始时间为2015.8.1~2017.7.31。自带课题和经费的人员不受此限制,其工作期限由相应的课题决定。

本实验室每年约可资助5~10个项目,平均资助力度为5万元;经费汇至所在单位帐户,采用分批拨款的办法,课题启动后拨付经费的70%,结题考核合格后拨付剩余的30%。

5、报告和结题要求

每年应在12月30日前将报告寄到实验室,申报课题必须按申请内容及“进度报告”进度完成,对于基金使用不合理或者没有足够理由未能按进度完成计划的课题,实验室主任有权暂时中止或取消资助资金。“进度报告”(具体内容见附件)。课题结题要求:

鼓励客座研究人员多投国际期刊或重要国际会议论文,结题要求应符合以下论文发表指标的基本要求之一:(1)国际学术期刊1篇(SCI检索),(2)国内一级学报2篇。

课题结束时需向实验室提交如下资料:

(1)研究报告;

(2)学术论文与/或成果鉴定证书复印件;

6、成果奖励

对于客座研究人员完成的优秀课题,超过结题指标要求的可以优先给予课题滚动资助。

7、成果署名

获本实验室资助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归本实验室与客座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共同拥有。具体成果署名格式为:

(1)论文:应署“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Key Lab of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Ministry of Education为作者的单位之一;(2)著作:扉页上应明确标署“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篇3:南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开放课题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经科技部批准建立,2010年通过建设验收。自批准建立以来,实验室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实验室五年发展规划》为指引,在重点研究领域设立一批开放课题,加强与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同行专家开展合作研究,以期取得一批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在夯实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基础研究的同时,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建立新的技术平台,推动我国及国际上建筑及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实验室设立和遴选开放课题的基本原则是:(1)符合实验室的核心研究方向和本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提倡创新,鼓励前瞻性探索;(3)以我为主、强强联合、优先支持具有国际合作背景的课题申请。为了更好地管理开放课题,实验室制定了《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

1 设立开放课题的概况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08年设立开放课题以来,共立项93项,资助研究经费285万元。其中2008年立项34项,资助经费120万元;2009年立项29项,资助经费85万元;2010年立项30项,资助经费80万元。在所有立项的课题中,校外单位66项,华南理工大学27项。其中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建筑学科“老八校”的研究人员均较为踊跃参与我实验室的课题申请。

随着开放课题逐年持续设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人员参与到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和学术研讨中,实验室成为了建筑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开展基础研究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设立开放课题为实验室开展对外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 开放课题的成效

开放课题作为实验室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实验室日常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近几年,实验室通过开放课题的设立取得了一些成效。

(1)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2008年度,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34项。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这批开放课题陆续结题,截至2011年8月底,已有26项课题结题,还有8项课题因为课题负责人出国、拟发表文章还在等待排期等各种原因没有按期结题。根据对提交的结题报告中成果数据统计,共发表各类论文129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27篇,ISTP收录3篇,统计源或核心期刊35篇;申请或授权专利2项;专著9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加强交流与合作。重点实验室每年申请的开放课题中既有校内外研究人员联合申报,也有国内外大学研究人员单独申报,开放课题作为一个交流平台,确实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为实验室研究人员提供更多对外合作的机会。开放课题平台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为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学术研究、讨论和交流、团结协作、共同进取创造条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负责人作为客座研究人员也是实验室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使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与研究深度得到拓展和延伸,而且汇聚了学科精英、壮大了研究队伍、拓宽了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内容、活跃了学术氛围,不断为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注入着新的活力。

(3)提高了重点实验室在建筑学科领域的知名度,为开展社会化合作研究奠定基础。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目前国内建筑学科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刚开始还不被社会和企业广为知晓,随着一批批开放课题的设立,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和同行将关注目光投入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申请开放课题的校外或国外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国家重点实验室走向国际的步伐也随着开放课题的设立逐步迈开。

(4)推动本领域学科专业的发展。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不仅是为了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本实验室的科学研究,也是为了通过这种开放合作的形式,促进国内外本领域学科专业的发展,共同进步。开放课题作为对外开放的一种形式,是一种“互益共赢”的举措。

(5)积极促进“985工程”三期建设。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华南理工大学“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平台,以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为学科支撑,同时整合材料、环境、化工等相关学科,紧密结合,相互支撑,共同促进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985工程”为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两个学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实验室科学研究提供设备保障,为两个学科的长足发展和迈入国际化奠定强势基础,让重点实验室建设迈上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依托实验室展开各项科学研究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建筑学科在“985工程”三期搭建了一个更高起点的科技创新平台。随着“985工程”三期的启动建设,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作为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3 开放课题工作中的问题

重点实验室通过设立开放课题的方式,汇聚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作为客座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开放平台上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促进了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当然随着设立开放课题工作的逐年深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开放课题从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进展的检查监督以及结题的整个过程都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进行管理。由于重点实验室每年都要设立开放课题,每个课题的研究期限一般为1~2年,因此经过几年累计下来,实验室需要管理的开放课题近百项,而且很多课题负责人都属于外单位,他们仅仅是通过提交年度总结报告作为依据来决定是否继续支持该课题,这通常会导致开放课题研究人员不重视课题的阶段性检查工作,即使提交的阶段性检查报告没有达到预期成效,也较难实施激励或惩罚措施。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对开放课题进行良好地过程管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引入一些新理念、新方式来提高管理水平。

(2)与课题负责人的沟通协调不充分

开放课题平台可以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人才来重点实验室承担开放课题,同时他们也成为了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人员。他们给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引入了新的思维模式、新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室科研人员和客座研究人员的合作必然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在管理上也存在很多困难,一方面因为他们只是重点实验室的客座研究人员,因此在课题的过程管理中存在一些较难操作的状况。比如他们不能及时结题或者他们结题的成果达不到实验室签订的合同要求等,尚没有有效制约措施。另一方面他们具体参加科研活动,享有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的研究权利和义务,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客座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同时又要注意技术保密,避免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外泄,产生成果归属方面的纠纷。因此,对客座研究人员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3)结题验收方式有待改进

根据《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结题时,需提交开放课题结题报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复印件以及所在单位财务处盖章的经费开支结算证明。实验室将根据双方签订的开放课题合同,对该课题的成果进行验收。

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年设立的开放课题已届研究期限。在结题进行成果验收时却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结题的成果虽有,但是并没有课题负责人署名的文章,要么是其学生署名的文章,要么是课题组其他成员署名的文章。重点实验室虽然与课题负责人签订了合同,但是只是要求有多少成果,并没有明确成果一定要由课题负责人完成,由于签订合同时内容表述的不严谨给成果验收带来了一些难度。

(4)合作和交流模式有待深入

虽然开放课题作为对外开放的平台确实加强了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实验室的影响,也促进了本领域学科发展,但是这种合作和影响还不够深入,需要一种多元化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化这种交流与合作。

4 改进工作的思路与策略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平台通过四年多的建设与摸索,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效,在参考学习其他实验室成功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将在下阶段探索开展如下工作:

(1)建立开放课题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水平

传统的开放课题管理模式,其课题的申报、立项、阶段性检查和结题,工作量大且效率低。而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开放课题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利用海量快捷的网络数据传输、共享技术来实现开放课题从申报到结题的全过程管理。开放课题系统将架设在一台IBM小型机上,服务器系统采用的是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好的UNIX系统,选择ORACLE数据库管理全部信息,采用了跨平台的JAVA系统。每一个课题申请者都能得到一个用户名和密码来登陆开放课题管理系统上报材料,立项评审专家用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服务器进行在线评审,并在线录入评审意见,系统管理会将评审入选的开放课题会同评审意见一并发给学术委员会审批。课题的过程监控以及课题结题审查都可以在线完成,结题的整体资料还会被完整地存入ORACLE数据库存档。通过这个开放课题管理系统,必能大大提升开放课题的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2)加强开放课题合同管理,对合同内容进行完善

实验室与开放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签订合同是加强开放课题管理的一种有效法律手段。实验室自开放课题立项以来,就已经和课题负责人签订了科研合同,规定了双方在课题研究中的职责、要求、权利和义务,同时在合同中明确课题成果的归属。只是在课题结题的过程中,实验室发现在成果要求方面表述得不是很严谨明确,要进行修订完善。

(3)开放课题和自主课题相互支撑、相得益彰,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

开放课题的负责人一般为实验室客座研究人员,自主课题的负责人一般为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由于自主课题设立一般为实验室核心研究内容与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挂钩,因此实验室积极鼓励固定研究人员与外单位人员加强合作,争取出高水平的成果。同时,针对开放课题做得较好的研究人员,也积极鼓励他们与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进行合作,以自主课题立项的形式进一步深化课题的合作研究。

总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了重点实验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开放课题平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地利用这个平台能够使实验室在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巨大的成效,使实验室得到长足发展。当前,华南理工大学“985工程”三期正在启动中,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结合自身建设任务不断开拓创新,认真总结历年设立开放课题工作中的做法,积极吸取借鉴其它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开放课题平台的优势,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和竞争力的建筑科学应用基础研究基地、高素质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建筑科技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学术交流基地,为国家的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林.浅谈开放课题的设立与管理[J].科技.人才.市场,1999,3:82-83.

[2]吴启运.引入招标法管理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7-28.

篇4:南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开放课题

一.申请与审批程序:

1.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2012年开始设立开放课题基金,对国内外开放。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产业部门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者均可申请研究基金,重点实验室特别鼓励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申请开放课题。

2.研究课题应符合本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有明确的前沿性、创新性及应用前景,有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研究能力。请认真阅读《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后,填写《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一式二份,经所在单位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提交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实验室会发申请通知,邮址:214122 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电话:0510-85326066,E-mail:huagongky@126.com。

3.课题申请先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优选出予以资助课题,后由实验室主任办公会议批准立项。研究基金的评议每年一次,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

4.实验室在每年12月份将批准资助的开放课题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填写《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任务书》。

5.对国内外自带课题及经费来重点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的研究人员将给予重点支持,本室可提供各种方便和优惠条件,享受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人员有关待遇。二.管理办法:

1.申请课题被批准立项后,将在重点实验室设立相应经费帐户,实行课题单独核算,在江南大学校内进行财务结算。资助额度为1.0~2.0万元/项。开放课题经费只能用于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开放课题经费的支出范围包括:①使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费。②完成开放课题所必需的材料、试剂和测试费。③客座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差旅费、住宿费。④参加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成果应与开放课题的研究内容有关)及论文的打印、邮寄和发表费等。经费拨款分两次进行:课题申请者在收到项目资助通知书之日起,即可获得总资助额的30%,待有一篇论文被发表(或录用)后,再拨清余下的70%。

2.开放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署名“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Th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Colloids and Bio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Jiangnan University”,以及标注“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编号),Supported by the foundation of Key Laboratory of Food Colloids and Bio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Jiangnan University(No.)”。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时,由重点实验室提供经费的课题组,重点实验室署名在前,作者原工作单位署名在后;自带课题和经费来室工作的课题,作者原工作单位署在前,重点实验室署名在后。对于获奖、申请专利或进行技术转让的研究成果,处理原则同上。

3.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承担人必须于次年5月1日前向重点实验室提交《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进展报告》,对于无故不提交进展报告的课题,重点实验室将停止提供经费。遇有特殊情况而不能按期完成时,应及时向重点实验室报告情况,将酌情决定减少或暂停经费资助。

4.开放课题每隔两年结题一次,所有获资助的课题在研究期限结束时均需提交《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结题报告》和已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复印件,结题后研究记录及有关资料、菌种等应交实验室存档一份;若课题完成期限需要延长,课题负责人应在该课题到期一个月之前,向实验室主任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继续使用该开放课题经费;未能结题的项目,余下经费将转为新的开放课题经费;对完成优秀的项目将向学术委员会推荐,连续滚动资助一次。

5.开放课题成果的主要体现方式是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对每个课题一般要求至少在SCI收录的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开放课题执行期间,以“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第一单位发表的SCI论文,重点实验室将给予一定的奖励。6.其它

上一篇: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下一篇: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环境教育的落实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