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2024-05-05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精选3篇)

篇1: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附件1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开展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是我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含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以下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考核实验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为规范和完善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的管理,促进教育技术研究健康有序发展,依照《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和《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和新一轮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的各类立项课题。

第二章 组织

第三条 省教育厅成立“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简称“省实验校领导小组”)。主要责职是制定实验学校工作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审核实验学校资格;负责课题立项和管理;开展业务培训和专题研讨;组织检查和成果验收;推广典型经验和研究成果,引领全省实验学校发展。“省实验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技术中心(研究培训部),具体负责学校实验工作的开展。第四条 “省实验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成立“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评审组”(简称“省课题评审组”),主要职责是评审列入规划的各类课题,提供学术咨询。其成员由“省实验校领导小组”聘任。

第五条 各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受“省实验学领导小组”委托,负责做好属地实验学校的规划课题管理工作。

第三章 课题类别和选题

第六条 由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公布的《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指南(2009-2014年)》(简称《指南》),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申报的重要依据。为近期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范围或内容。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的开展,可对《指南》进行修订。

第七条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设“专项课题、重点课题”两类。专项课题:指在学科教学、或具体领域应用教育技术的研究课题,一般情况由课题申报学校独立完成;重点课题:指重点专项研究或综合性应用研究课题,原则上由省教育技术中心组织若干学校或单位协同完成。

第四章 申报、评审、立项

第八条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每年集中组织一次课题申报评审立项,每次自申报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申报,受理期限一般为二个月。重点课题也可根据情况组织申报评审立项。

第九条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面向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申报,课题负责人应为学校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需符合下列各项条件:

1.具有小学高级、中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2.申请单位原则上同时只能申报并承担一个课题任务。前一个立项课题未结题单位,暂不能申报新的课题。

第十条 申报单位应按照《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申报〃评审表》(简称“申报表”)的要求,认真如实填写“申报表”,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

第十一条 “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规划课题的评审、立项工作。各市管理机构负责对属地学校规划课题的申报及初审工作。

第十二条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获准立项后,由省教育技术中心公布立项课题学校,并向申报学校发送课题立项通知书。

第十三条 “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重点推荐经过省级审定合格的课题参与中央电化教育馆“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和青年课题”和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重点课题”立项。

第五章 课题管理

第十四条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实行“统一协调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专项课题的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委托各市负责;重点课题的指导、日常管理工作由“省实验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市级管理机构协助管理。

第十五条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研究周期一年以上的各类立项课题学校应提交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每学年结束前上报。研究周期两年以上的各类立项课题原则上需进行中期评估,由“省实验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进行。

第十六条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立项课题有下列之一情况,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市管理机构审核,报“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及研究方向; 3.改变成果形式;

4.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变更课题管理单位;

6.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一年以上或多次延期; 7.因故中止或撤销课题。

对未经审核同意进行上述变更的立项课题,将不予结题。第十七条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立项课题有下列之一情况“省实验校领导小组”办公室撤销该课题立项: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低劣; 4.与批准的立项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5.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第六章 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十八条 所有立项课题在研究工作完成后,均应及时申请安排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由课题负责人填写结题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向市管理组织申请结题和验收,接受由“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课题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情况随时在网上公布。

第十九条 通过结题验收的课题,应由该课题负责人将完整的成果文本和电子稿(含课题研究成果主件、必要的附件及课题申报〃评审表)各一套及成果鉴定书一并送交“省实验校领导小组”办公室。所有材料齐备有效,由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颁发结题证书。

第七章 成果的评奖、宣传和推广

第二十条 省、市各级管理机构和课题负责人学校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课题成果的出版、宣传和推广,充分发挥课题成果的作用和效益。

“浙江省教育技术网”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研究专栏,系统介绍我省新一轮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和课题研究开展情况,汇集和交流最新活动信息和研究成果,为实验学校课题研究提供互动的展示平台。

“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召开课题成果报告会,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或学术研讨,促进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

第二十一条 “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于立项课题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每两年举办一次评奖活动,表彰课题研究工作先进集体和各课题研究成果。具体办法另行公布。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并修订。

篇2: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2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指南

(2009-2014年)

本“指南”根据“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指导意见”和“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深入开展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研究,促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要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的整合应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本指南将推荐的课题研究方向分为6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列若干专题,供申报课题时参考。学校也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另行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本指南中带※号的课题,为这期间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范围或内容。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现代化发展研究

1、“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与利用研究

2、“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

3、“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4、“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的研究

5、“数字化校园”建设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研究

6、学科教师备课(教研)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与评价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探索与研究

移动通信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研究

三、信息技术(网络)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校园电视台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数字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书香校园工程”对提升农村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影

响研究

四、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研究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规划与综合成效的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基于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教师博客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学具开发以其在教学中运用与创新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应用和评价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中网络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学校教育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

五、专题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研究

※“浙江教育资源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学科多媒体素材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生用电子音像教材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教案开发和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校本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研究

※Science Word和Page Player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MOODLE教学平台的应用

多点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在资源共享中的应用研究

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与培训模式研究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绩效评估研究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培训的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

学校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培训模式研究

基于多点互动网络教学平台的农村教师培训研究

七、学校教育装备(图书馆、实验室)开发、建设与效益研究

学校教育装备使用效益研究

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书香校园”建设和使用效益的研究 中小学图书馆多元功能与应用研究

学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效益研究

※普通高中数字探究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篇3: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2012—2015年缙云县三禾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展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示范课题实施,期间通过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实施农业、物理、生态、生物等防治,从而降低茶叶农残,提高茶叶的产量、品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升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建立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基地1个,基地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的面积6.33 hm2。组织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5期共332人次。重点示范区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76%,在县政府、农业局及乡政府和农综站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一支茶园绿色卫士队。茶园生物用药专柜1个,大大提升了现代茶园绿色食品安全水平。课题任务书的内容和指标:推广应用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重点示范区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30%,茶树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的示范(推广举办培训班5次,培训茶农100人次,各类认证c有机、绿色食品、GAP)46.67 hm2,节本增效1 500元/hm2。课题指标完成情况:2012—2015年组织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5期共332人次。绿色认证66.67 hm2。重点示范区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76%,建立了一支茶园绿色卫士大队。茶园生物用药专柜1个。节本增效3 885元/hm2。

2 茶产业发展概况

2011—2015年茶产业发展概况见表1。

3 课题执行情况

3.1 课题实施的技术措施

缙云县三禾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园主要病害有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赤星病等,主要害虫有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橙瘿螨等。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橙瘿螨等害虫在当地发生普遍,且较严重;茶炭疽病在当地发生较普遍,发生程度较轻,少数较严重。缙云县三禾茶叶专业合作社重点推广实施灯光诱杀技术、色板诱杀技术、矿物源农药等技术的应用[1,2]。化学农药使用严格按照农业部规定的禁用和准许使用农药名单,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3,4]。

3.2 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效

3.2.1 建立了茶园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基地。

建立茶园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基地,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建立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基地1个,基地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的面积6.33 hm2(表2)。

据统计,绿色防控示范基地茶园病虫害防治次数比常规防控区减少2次,其中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减少5次,防治费用下降30.84%,节本增效达到9.8万元,经济生态效益明显(表3)。

注:物化成本是指防治茶园病虫害的投入品费用,包括使用化学农药的费用

3.2.2 集成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延伸了技术的应用面积。

2012—2015年集成应用了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153.33hm2,达到520公顷次(表4)。

3.2.3 创新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方式,开展技术培训。

一是茶园绿色卫士队伍的建立。2013年10月,在三溪乡成立了一支20人的“绿色茶园卫队”,每村建绿色卫士小组,形成全乡有卫队,村村有卫士。二是茶园用药专柜的建立。为从源头控制茶叶农残,设立1个茶园用药专柜,实行统一管理,对销售的农药进行严格把关,严禁高毒限用农药流入市场以强化茶叶质量安全,全力确保茶企增效、茶农增收。三是统防统治作业队伍的建立。以建立和完善植保服务组织为抓手,深入发动,广泛宣传,狠抓落实,扎实推进茶叶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成立一支绿色茶园卫队,通过卫队为载体开展统防统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四是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2012—2015年期间邀请专家举行绿色防控技术培训5次,332人参加了培训(表5)。

注:诱虫灯按每年实际新增的数量进行统计,其他为每年的推广面积

3.2.4 开展茶园认证。开展茶园认证的面积达到66.7 hm(表6)。

3.2.5 有效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茶叶检测合格率达到100%(表7)。

3.2.6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经济效益:2012—2015年全乡推广应用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653.33公顷次,平均节本1 335元/hm2,平均增收2 550元/hm2,全乡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共节本增效达到248.08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生态效益:通过本项目实施,减少了大量农药,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护了天敌,如蜘蛛、瓢虫、草蛉等,通过试验表明:做好蜘蛛等天敌保护利用与药剂防治的协调,可以控制病虫害,保护天敌基数。减少用药次数2次,百蔸蜘蛛数量增加38头,增长35%。农药污染和残留大大减少,形成茶园生态的良性循环。

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可减轻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条件,为茶农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绿色防控茶园与常规茶园相比,可节省人工费用750元/hm2,在当前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节省用工,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肖强.“五个一”的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方式[J].中国茶叶,2015(4):4-5.

[2]郑庆伟.“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示范”取得重要进展[J].农药市场信息,2015(27):51-52.

[3]郭华伟,肖强.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应用课题取得阶段性进展[J].中国茶叶,2014(3):32.

上一篇:两委换届前期工作下一篇:立思辰留学360: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毕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