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到1的减法

2024-05-02

4到1的减法(通用8篇)

篇1:4到1的减法

第五册奥数兴趣班奥数教案

4、加减法速算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灵活的合理的计算,学会速算。

2、学会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和公式转化为简便运算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已经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性质,选用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方法,学会速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根据数的某些特点及运算定律、性质、公式等,把常规的计算转化为简便的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简算: 1518-(349+518)

学生尝试练习:注意数字。

解题思路:利用减法的性质反过来运用,先去掉括号,变成连减。

1518-349-518

=1518-518-349

=1000-349

=651

2、教学例5:

简算:

395-283+154+246-117

《吉林省“金翅杯”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学生练习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解题思路:运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把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计算。

395-(283-117)+(154+246)

=395-400+400

=395

3、教学例5:

简算: 41+42+43+44+45+46+47+48+49

学生自己计算,并交流自己运算的方法。

解题思路:这是九个连续的数,可以运用凑整的方法,也可以运用中间数乘加数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45×9

=(41+49)+„„+(44+46)+45

4、速算方法小结:

(1)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减法的性质,加括号或去括号。

(3)凑成整百整千的数,或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再加上或减去多余的数。

三、巩固练习:

1、连续第1题:

简算:1994+4997+1999+2000+2003+2008

此题要运用方法(3)进行计算。

都看成2000,再加上或减去多余的数。

2、连续第2题:

简算:

899999+89999+8999+899+89

湖北省黄冈市第三届小学生智力竞赛试题

3、练习第3题:

简算 :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新加坡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教学小结:

篇2:4到1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类比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得出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2 会进行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运算.重点、难点:

重点: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

难点: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的结果的处理.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做一做

大约公元250年前后,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在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时,解出了两个分数:

2216121612、,欲知丢番图在研究什么问题,请你先计算:等于多少?

5555(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学生黑板上板演)

256144256144400161216 2525252555由于16=4,原来丢番图在研究把4写成两个数的平方和的形式即:4xy,他222222216x5求得了一组解: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呢?如果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在课后探索.下面12y5我们来看看:2562514425256144254002516用到了什么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法则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法则一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法则: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2 法则的应用 例1 计算:3x2xy3xy3xyxy2

解:3x2xyxy3x3xyxy3x(xy)xy3x

强调:把分子相加后,如果能分解因式要分解因式,与分母约分.例2 计算:x222x2xyy22y222x2xyy

解:x2x2xyyy222x2xyyxy2222x2xyy(xy)(xy)xy2xyxy

例3 计算:fgfg

解:fgfgf(f)00

gg从上式可以看出:fg与fgfg.是一对互为相反数,所以:

fgfg,又

fgfg,所以:fgfgac例4 计算:abbcba

解:acabbcbaacabbc(ab)acabbcabacbcabc(ab)abc

强调:把表面上看不是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三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P 46 1,2题

补充:1 请你阅读下面计算过程,再回答所提出的问题.6x2xyy2xy2xyy2x(B)(A)6xy2xy2xy4x2y2xy(C)

2(1)上述计算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错,学出错误代号_____,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2 已知m9m320,先化简,再求

篇3:4到1的减法

1 工业1.0到3.0的传统商业空间

工业1.0时期,机械的大量使用提高了产品生产率,大型商业空间在这个时期出现;到工业2.0时期,进入了“电气时代”,大批量的流水线工作,使得产品的生产更高效、种类更丰富,大型超级市场出现在这个时期;直至工业3.0时期,电子信息化的应用解放了大量人工劳力,产品通过信息的处理,提高了自动化生产水平,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一买卖的商业空间,出现了复合型的商业空间。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迈向了更高的台阶,从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到现在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不断促使商业空间从最初的单一、原始、小规模向多元、高级、大空间方向演进。

从静态看,传统商业空间它表现为业态结构、消费者需求、区位选择的结果;而从动态看,商业空间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产生的新业态动态变化而推进新空间的扩展。这样的空间扩展,是适应市场和一个创新的过程(表1)。

1.1 生产力发展促使商业空间扩展

商业空间的变化最大程依赖与工业化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是因为商业业态的丰富和商品种类的多样化都受生产技术水平的直接影响。如汽车、电视等商品的出现,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产物,还促进了新业态的形成;没有这种新业态的出现,就没有家庭式大批量、长周期消费方式的出现,也就很难形成大规模、连锁化、品牌化的专卖形式的商业空间。

1.2 消费者需求推动商业空间变化

消费者的收入参差不齐,对于消费的体验也不相同,高收入群体不仅追求商品的品质,更注重消费的环境体验;而低收入群体对区位和便利程度的要求会更高。为满足消费者对于消费的不同需求,商业业态不断推陈出新,商业空间不断丰富多变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

1.3 由区位引导转向交通引导型

传统商业空间的首要因素就是区位,占据了良好的区位就拥有了大量的消费者。随着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商业空间布局逐渐由区位引导型转向交通引导型,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支撑。一方面,交通系统的完善可以引导商业空间的发展;另一方面,商业空间与交通结合,“因地制宜”既可以增强空间的集约性,也可以分散人流。

2 转型期的商业空间

工业3.0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商品信息的传播及经营模式。电视广播网络的建立,促进了广告业的发展;互联网络的日益成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

面对网购的冲击,传统商业空间面临转型,在这场变革中从第一代的单体商业建筑进化到第三代城市综合体,从最开始的商品售卖空间到集商业、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空间进行转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消费者对网购和传统百货店的依赖程度降低。多元业态、环境良好、选择丰富的综合体已成为消费者的出门首选。在这场变革中,商业空间的转变是商业业态、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的相互促进、相互适应。变革产生新的商业空间成为城市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不同于传统商业以购物为主的业态,现在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以休闲娱乐为主,购物为辅的城市商业空间。它强调从生活情境出发,塑造人们的感官体验及心理认同,通过环境与建筑风格的融合营造出别样的休闲消费空间,从而激发出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购物行为。与传统的购物中心相比,新的商业空间更加注重环境和建筑设计,突出合理的布局、特色的风格和舒适的环境,以及更加便利的消费体验追求,与消费者阶层生活品位、消费习惯相匹配。

3 工业4.0的信息化的商业空间

工业4.0,就是互联网工业时代,是“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的结合,是互联网、物联网和物流网的整合。

通过总结,将商业空间看作因变量,则新技术影响的商品生产、商品种类导致新业态产生和消费者的需求是商业空间变化的主导因素。那么,在工业4.0这个智能化的时期,商业空间会发生质的改变,商业性空间与抽象流动的网络空间结合而产生的新的空间形式。

3.1 虚拟在实体中的无限扩张

传统的商业空间是物质的、有限制的;而信息化的空间是可无限扩展的。未来,商业空间不再是商品的买卖场所,而是一个体验性的空间,如:试衣镜连接网络,挑选衣服后根据消费者体貌特征自动成像。这样,商业空间则在某种程度上就实现了无限扩张。

3.2“虚”与“实”的空间融合

通过网络与虚拟空间连接,将实体商业空间和生产厂家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连接不仅将现实与虚拟的时空环境,还呈现了流动、易变的特征。与生产厂家连接是做到产品的研发人人可参与,可根据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定制不同的产品。

4 结束语

总之,商业空间的发展变化,给城市带来了新鲜而强大的力量。探索商业空间变化,不仅能打造延续城市独特文化的商业空间,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途径。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工业4.0的提出,传统商业空间将面临巨大的转型。通过对工业1.0到工业3.0的商业空间发展进行分析,初探工业4.0时期商业空间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商业空间,业态,消费者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篇4:4到1的减法

关键词:农业演进;大农场;农业工业化;农业三产化;社会化生态农业

本文提出农业1.0到农业4.0 的演进分析,有内在解释逻辑的提法;目的在于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五个关键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这五个关键词对当前中国现状和问题很有针对性,但也正是因为在实践中做得还不到位、或者做起来很困难,中央才要特别提出。

据此,若从党的十八大确立的生态文明战略上看农村地区现在的问题,当前的主要变化是从中国人上个世纪努力进入工业化、用工业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的农业2.0版的现代化,进步到21世纪生态文明需要的农业3.0+4.0版的现代化。

世界上农业1.0时代趋向于大规模农场的集约化经营,只是早期西方殖民化派生的模式。演化到与当代生态文明结合的农业3.0+4.0时代,不同地区发展的机遇是不同的(参见图1)。

图中,右上角的问号是对发展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储蓄S=投资I”提出的质疑:通过工业化改造传统农业的方式,尽管能够形成食品产业链,但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直接生产者的收益在产业链中占比一般都低于10%。这就不可能使农业劳动力的工资及其所在的农业地区的储蓄增加,因此,也就没有带动当地金融投资来发展经济的可能性。这,其实也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能进入工业化的解释。

在中国,占国土面积70%的是山区、半干旱草原和高原,因受地理气候约束而不可能通过农业的1.0的规模化和农业2.0的设施化来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有些地方盲目跟风,确有不顾约束条件这样做的,失败案例确实很多。本文认为,此类地区应该实事求是地下功夫搞好农业3.0或农业4.0,才有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机会。

一、农业1.0与殖民化

西方人从16世纪起搞了300年殖民化占领了几块大陆——北美、南美、澳洲3个大陆,以及大部分非洲,在这几个通过殖民掠夺占领的大陆上,西方宗主国推行的主要是大种植园和大农场。这就是农业1.0。虽然只是殖民化的结果,后来却在这个经验基础上形成农业现代化理论,遂有把农业单纯作为第一产业这个概念。因为,农业资源的规模化扩张意味着绝对地租总量增加,有利于资本深化,主要对接西方宗主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所以,农业1.0版主要是殖民化的结果,发展出来的就是大规模的农场。也因此,在中国照搬来的西方教科书上描写的农业规模经济,集约化大生产模式,在非殖民地条件下就很难形成。

比如,美国是学者经常强调的榜样,却从来不提那里的原住民占美国现在3亿多人口的不到2%,被集中在亚利桑那戈壁沙漠地带的原住民保留区里。殖民化造成原住民没有权益,所以美国的大农场几乎全部是由外来的白人当农场主。由此,美国的farmer本意是农场主,这个农场主的概念到中国被错译为农民。而中国的农民本来应该翻译为peasant。只不过,西方在殖民地大陆上已经实现了农民的历史性终结end of peasantry,于是,那里就只有农场主farmer。

与全球化有关、且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是:只有维持西方教科书给定的农业1.0版的规模化大农业,才能与美国“粮食金融化”的全球化战略直接结合。

西方在进入金融资本全球化时代之后,农业1.0版的大农场虽然集约化程度高,却长期亏损,需要政府支付很高补贴才能维持运营。例如,美国每年用于农场主的补贴是数百亿美元。但是,由于石油和粮食是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元长期占据世界储备和结算货币地位的两个“锚”,于是,控制此类低收益甚至负收益的粮食生产大农场,就成为农业类跨国公司在世界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做多空投资的基础。也就是说,跨国公司在农业生产领域的亏损由政府补贴,使得跨国公司能够直接在全球期货市场上做金融投机获利。亦即,跨国公司只能在占有较大农业市场份额的条件下,才足以左右国际价格。

每当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释放出大量流动性的时候,都会流向粮食市场造成价格暴涨,由此直接导致发展中国家进口粮食意味着进口通货膨胀,演化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

可见,这个时期的农业1.0,主要服务于金融资本阶段霸权国家的全球战略。

在西方推行殖民化时期,亚洲的印度已经属于“远东”,中国则更是被称为遥远的东方。因此,总体上没有像美洲、澳洲和非洲那样被西方人全面殖民化,亚洲就属于世界上唯一的原住民大陆。中国人口的100%都属于亚洲原住民,只有少数华人被“卖猪仔”贩运到美洲。无论谁想学美国或澳大利亚的农业1.0版大农场,恐怕就得先学殖民化,把中国原住民减到5%以下才搞得了。

放眼亚洲,在这个原住民大陆上一般找不到农业1.0版的大农场国家。亚洲只有一个岛屿国家是农业1.0版的大农场,那就是被西方人来殖民化长达400年之久的菲律宾。但,即使在菲律宾也没有哪个大农场主是原住民,基本上都是外来殖民者。这也至少一部分原因是在殖民化早期原住民不被西方殖民者承认为是人类。

东亚的日本是单一“大和民族”的原住民,虽然早已经高度现代化,但乡村还是小农经济,农户平均规模2—3公顷。要靠综合性农协来垄断经营所有农村地区的二三产业才能维持日本三农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日本模式的“农业2.0乘以3.0”,被日本学者称为“农业6次产业”。我们的政策界最近才把概念搬过来,却难以理解其综合性农协属于全方位的高度垄断组织的实质内涵。

nlc202309042253

类似的农业模式之所以被统称为“东亚模式”,是因为还有曾被日本殖民化的韩国和中国台湾。虽然日本后起殖民化在与西方列强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世界农业领域的东亚模式却保留下来了。

大农场只在殖民地条件下才有。原住民的小农户经济要靠综合性农协才能维持。这个道理本来是基本常识。

中国也有个别地区,如东三省、内蒙古和新疆等有条件搞农业1.0版的规模化大生产。但国土面积70%是山区,无论谁搞单一作物的区域化种植都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大多数地方只能放弃农业1.0版的现代化想象。

二、农业2.0与工业化

农业2.0版的现代化,意味着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要用工业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一般叫做设施化农业、工厂化农业。可以称之为“农业二产化”。

但这不仅在中国,而且大多数国家都属于严重亏损的和高补贴的;并且在欧洲国家和在东亚的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二产化农业因严重污染土壤和水体,造成对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因而正在退出。

中国大陆现在农业2.0版现代化的主要经营方式,是1998年遭遇生产过剩之后开始提倡的“大型工商企业下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本意是要在农业1.0版的规模化和集约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靠企业经营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业投资人的收益。但中国大部分农区没有条件搞殖民化的农业1.0,外部投资人即使得到政府支持也难以跟分散小农经济打交道;由此造成大量的对抗性社会矛盾和群体性冲突事件。

何况,官方在政策上强调的农业产业化,实质是要把小有产者身份的农户直接压低为雇佣劳动力,虽然可能有点工资,但整个产业链的收益留给农民的部分,一般不到10%。

实际上,中国用工业化方式改造农业的客观结果,一方面是产量确实增加了;另一方面是大宗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越高越过剩,何况还有食品质量劣化。

此外,由于中国没有条件搞成农业1.0的规模化,所以大部分农业2.0都遭遇到外来企业与分散小农户交易成本过高的矛盾,

总之,既然海内外的农业现代化2.0版的经验和教训都很多,那就应该强调绿色创新需要“开放”的思维,加强对海内外农业现代化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比较研究。

三、农业3.0与三产化

农业3.0,也可以称之为农业三产化;是把农业直接和第三产业结合。

农业3.0首先是发展和各地自然、社会等资源条件高度结合的多元化农业。

其一,农业绿色化,要包括景观休闲旅游和教育文化等。其二,要制度创新,使得依托在地化自然资源生存的老百姓获益,自主地构建能够共享长期收益的综合性合作社制度。其三,要政府协调才能实现共享,纳入金融保险房地产饭店业等非农业务,其收益通过合作社返还给本地老百姓。

山区的地方政府和村级的干部要考虑的是当地村民自主地把自然资源变成了三产化农业的资产,大家因共享收益而自觉地维护资源环境。并且,山区要保持山清水秀,就不能轻易改变原生态的作物结构。欧洲的地方政府立法鼓励农业多样化种植,禁止农户成片调整作物结构。因为景观农业要求四季有景,如果改成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就只有一季景观,另外三季游客不来,地方就没收入。

假如我们借口新农村建设把路两边的多元化植被全搞成统一绿化,把九曲十八盘的山路裁弯取直,再按照城市建设规划集村并镇,乡村都变成了现代化住宅楼,把山区景观任由外来资本搞农业2.0破坏了,老百姓就没出路。

山区多样化景观维护好了,下一步就是休闲旅游农业。这就需要我们保留乡土文化。要有乡土建筑艺术和十里不同风的传统文化,那就得有题材,把城里人吸引来。进而发展到养生农业。

工业化时代讲究“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生态文明时代则改为追求绿色可持续。于是,在慢城中的慢生活就需要慢食。与中国的养生农业吻合。城里人来要吃有机产品洗胃,喝山泉清水洗血,呼吸山间空气洗肺,在山清水秀之间养生则洗心。

农业三产化,主要是以景观农业为基础实现休闲旅游和养生农业作为绿色经济的主题,通过自然资源的三产化重新定价获得高于一产农业和二产农业的收益。山区比平原地区有更好的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

发展农业3.0就是立足现有资源的绿色创新。对城里人开放要靠在地化的品种注册本地化标志,最适合本土资源环境的就是品质最好的,具有本地化的健康养生作用。要把这套作为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才能作为题材吸引城里人来养生。村社和农户可以把最能够产生这种作用的生产本地化产品的土地变成对市民出租的土地,一年一收租。这样,农民的资产性收入就是稳定的。

应该发动农民开发本地化知识和乡土文艺演出。还有传统的乡村五行八作的工艺学习,城里人学习农村的工匠怎么制陶,怎么做木匠活,这些传统技艺代表文化多样性资源得到了复兴的机会。带动本地化知识发掘及其文化传承,演化为本地化的乡土教育和文化,要靠广泛发动本地群众和外来者的共同参与。

这些,在过去靠招商引资搞出来的二产化农业中都是没有的内容。

大多数地方政府都要“协调”,改变追求招商引资搞农业1.0和2.0的工业化思维,如果没通过协调实现共享,也没对城里人开放,这个绿色创新就难以发展。

所以,以上讲农业3.0的“三产化农业”,也是打造未来农业4.0的绿色发展的序曲。接着就是要进一步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农业4.0的社会化+生态化。

四、农业4.0与互联网

在中国应对全球化挑战之中率先提出生态文明的国家战略的指导下,我们应该提出农业现代化的4.0版——“社会化生态农业”。这是在农业3.0版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农业的社会化和生态化。促进农村经济回嵌乡土社会、农业经济回嵌资源环境,最终达至“人类回嵌自然”的生态文明新时代。

当前可结合官方强调的政策创新:“农业需要一二三产融合”的指导思想,使之成为农业4.0的政策基础。在国际比较上,这就相当于东亚模式的改进版:“社会化生态农业”=日韩台的6次产业+互联网。

nlc202309042253

一般人经常说的是“互联网+”农业,但这不是创新。我们提出的是符合官方政策思想的“绿色创新+互联网”,主要是三产化的农业3.0版使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农业多功能性所内含的教育文化、历史传承等非经济功能。也要同时把乡村四季景观和乡土文化,以及有机题材、本地化标志等纳入休闲旅游养生等多元开发。

发展社会化的生态农业,一定要从农民和市民的需要出发,政府应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乡村建设志愿者长期不懈地工作,促进市民与农民的互助合作,搭建城乡良性互动的桥梁(见图2)。

农业4.0版的所谓政府协调,就是要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就得促进城乡结合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农业,共同维护生态化农业内涵的综合性、包容性发展。有这些生态文明内容,再利用“互联网+”,推进的就是农业4.0了。

首先要看到“搭便车”的机遇。近20年间,从IT到互联网创业成本极低。这个时代发生过IT泡沫崩溃的危机,意味着今天我们所使用的互联网系统提供的便利早已经被支付过成本。

一是在冷战时代,为了准备星球大战,美国政府大量军事投资于IT领域,由此军事开支形成了IT产业的最初研发投入。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军事技术大量转为民用,这些政府前期投入就成为沉淀成本。

二是当个人电脑普及带来“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兴起时,大量的投机资本涌入,造成IT泡沫,虽然2001年泡沫崩掉之后也造成沉淀成本,但是留下来良好的硬件设施如GPS网络、海底光缆等。

这两次成本都不由后来者支付,就留下了互联网产业低成本搭便车的空间,创业者可以低成本地进入/退出互联网领域。

其次,中国社会是个稳态社会。主要因为60年来两次给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分了地,所以占总人口60%的底层社会是小土地所有者,也是小资,没有赤贫,所谓相对贫困是现金收入能力低。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小资基础上产生了中等收入群体。已经占总人口的30%以上,5个亿左右,是美国中产阶级总量的2倍半,是欧洲的2倍,因而是世界最庞大的中产阶级人群。其农产品消费上最为集中的需求是“安全”,此外是个性化、定制化。这就是中国农业4.0的外在条件。

互联网这个工具最容易和那些天天泡在网上的城市中产阶级结合。

北京是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占50%以上的城市。据统计,北京本地户籍人口现在是1000多万,加上那些没被统计进来的有2000多万。如果只按本地户籍人口算,中等收入群体超过50%,意味着北京至少有600万以上中产阶级,这些人是未来发展农业4.0的社会化参与者。

这个城里人下乡自救的“去城市化”趋势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欧洲发生,称为“波波族”。到东亚的日韩台是90年代。中国大陆进入新世纪也有发生。

所谓农业4.0,是要利用互联网更大程度实现市民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生态农业”,而社会化生态农业本身又是中华文明传统之基本内涵。通过乡村的绿色创新吸引城里人到山区来。现在是资本过剩,钱压在城里人手里用不出去了。所以应该规定下乡的人每户只能长租一个院,不搞二地主。

如果有意识地从高校的学生社团吸引一些愿意下乡支农的学生到村里来,让他们使用“互联网+”来聚人气,那就要关心这些能下乡的年轻人,让他们扎得下来,把他们的优势跟农村资源环境结合,形成多样化的社会活动,构成聚人气的条件。那就要继续社会化创新,搞“社会参与式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什么食品安全体系都不可能达到社会参与式的安全水平。学生社团下乡如果在这村里常住,打出去的本地标志就是生态化的。因为有社会参与最为食品安全保障。如果市民在这儿搞生产,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这儿的东西一定是最可靠的。

要保持生态文明的多样性内涵,不能按照工业文明的思维搞单一的、统一的设计。农业4.0的发展理念是维护资源环境,由此形成多元化自然景观,构成吸引城里人休闲旅游养生的条件。这些题材提升农业3.0新的环保型“四洗”消费,即洗胃、洗肺、洗血、洗心。开展“三慢”运动——慢食、慢城、慢生活。

总之,农业4.0版的绿色现代化是世界的目标,“三慢四洗”是农村创新的题材,藉此达到资源共享。如果老百姓都能得到资源性资产在绿色开发中再定价的收益,那就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路径。

(作者单位:本文第一作者系我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

责任编辑:宗宇翔

篇5:5科上册4单元1到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

1、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

2、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1)、起点、终点不固定(2)、橡皮筋绕断了(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4、解释说明

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学生解释

(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记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过程与方法: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教学难点】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

【教学准备】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飞走,引导语:玩过吗?请你也来这样玩一玩,想一想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

2、学生实验、解释。

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

3、揭题:能不能把这种力来驱动小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二、安装小车

1、交流讨论安装方法。

2、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

3、学生动手操作。

三、用气球驱动小车

1、调试小车。

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1)讨论测量方法(2)测量

3、提问: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说说为什么?

4、实验。

5、出示反冲力的概念。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1)学生汇报

(2)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

四、小结

1、提问:怎样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2、提问: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得更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记

4.4.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

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

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

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

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讨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五、小结

六、板书设计

篇6:高一生物必修一1到4章知识点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

2、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①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②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

③显微镜等方法步骤:

a、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b、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c、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d、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e、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结果: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二、物质跨膜运输其他实例

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功能特性)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小分子:

方式         浓度      载体   能量         举例

自由扩散   高→低       ×        ×         O2、CO2、水、乙醇、甘油、苯(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协助扩散   高→低       √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        √         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篇7:4到1的减法

六年级上册一到四单元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

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

1、作者

2、文章标题及含义

3、文中重点问题

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

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

6、评价主要人物

7、文章情节 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

(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 ★《山中访友》

1、作者:李汉荣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 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

(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草虫的村落》

1、作者:郭枫

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

(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5、写作方法: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六上复习资料之“重点课文理解”

(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 ★《詹天佑》

3、重点问题:

(1)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采用的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开凿八达岭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两端凿进法)。

4、中心思想:课写了我国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6、人物评价:詹天佑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工作严谨,热爱祖国)的人。★《怀念母亲》

1、作者:季羡林

2、标题含义:怀念两个母亲:亲生母亲和祖**亲。

3、重点问题

(1)“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答:“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祖国,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所以“祖**亲”不断在梦中浮现。(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答:凄凉是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有忧愁、有思念;甜蜜是因为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

4、中心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思念和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

5、写作方法: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

(三)第三单元重点课文:《穷人》《唯一的听众》 ★《穷人》

1、作家作品: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3、重点问题:

段落: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问题:这一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解释词语忐忑不安的意思,并分析桑娜当时的心理?

答:(1)本段写法:(心理描写),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的(不安)。(2)“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a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b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c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

4、中心思想: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6、人物评价:桑娜是一个(勤劳能干,爱护家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妇女。渔夫是一个(朴实善良,毅力顽强,热爱生活,爱妻子)的丈夫。

7、文章情节: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六上复习资料之“重点课文理解”

★《唯一的听众》

1、作者:落雪

3、重点问题: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聋?)

答:a老人并没有耳聋。b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她为维护我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4、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5、写作方法: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7、文章情节: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四)第四单元重点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土地是神圣的》 ★《只有一个地球》

5、写作方法: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比喻)等。说明方法以及作用: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举例子具体真切;作比较突出强调;打比方形象生动

例如:(1)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举例子)

(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打比方)

(3)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列数字)(4)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作者:西雅图

3、重点问题: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答: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家园受到破坏,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密切关系。(2)“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答:大地不属于人类:人类不是大地的主人,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对待神圣的大地。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离开大地,人类将无法生存。

4、中心思想:本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他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篇8:4到1的减法

今年1月1日起“一剧两星”政策正式实施,四星联播将成为历史,电视剧编播方式进入多元化时代,1.5轮(首播的电视台播出到一半左右时跟播)这一全新的编排方式将成为新主流播出方式。而热到爆棚的大剧《武媚娘传奇》便是“一剧两星”政策下采用1.5轮播放方式的剧集。其实早在去年,浙江卫视就尝试过1.5轮跟播《天龙八部》。

与之首播的电视台相比,湖南卫视会因为自己的编排来调整剧情,这样会导致剧情的不衔接的缺点,而轮播的卫视则不能对内容多加改动,所以会更加体现原版的精髓。以这次的《武媚娘传奇》为例,湖南卫视播出的一集30分钟,且周末(周五到周六)每天只播出一集,浙江版播出则是周一到周日两集,每集45分钟,含金量大大增加。

上一篇:柿子园中学教科研成果语录下一篇:2015年护理管理制度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