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为重点(刘汉义讲课)

2024-04-29

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为重点(刘汉义讲课)(通用1篇)

篇1: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为重点(刘汉义讲课)

以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 农村增色为重点 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全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班上的报告

刘汉义

(2008年8月23日)

按照这次培训班的统一安排,今天我主要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县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县的问题,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问题,与同志们一起学习交流,希望能与大家一起研究探讨,下面我讲以下几个的问题。

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唐海县是国有农场体制,与兄弟县区相比社会保障程度相对较高,尤其是近几年内,教育、卫生已经实现了全县统筹,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职工住房救助、“五保”老人县级集中供养等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了100%,再考虑到农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我县的城乡一体化基础是比较好的,这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为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县,要求唐海率先成为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样板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我县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上城乡差别依然较大,城乡基本等值化的目标还远没有实现,尤其是在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的体制和机制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摸索。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县的重要内容,市委确定我县为城乡一体化试点县,也对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要从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

根据我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学习和理解,我认为城乡一体化可以用“三个基本”来概括: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目标,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核心是让城乡居民享有公平的国民待遇、完整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的发展机会,逐步实现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权益保障五个等值化目标,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城乡一体化的基本途径,就是赵勇同志提出的“三个集中”,即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农业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任务,就是打破城乡分割,消除城乡之间各种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实现人口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城乡合理分工,资源优化配臵,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更多的是一种发展的理念。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城市有城市的特色,农村有农村的特点,乡村没必要建高楼大厦,城市也不会耕田种地。我感觉,正确理解城乡一体化应该把握以下三点:一是经济发展上,城乡要趋于均衡。城市的繁华对比的是乡村的宁静而不是萧条,城市居住集中、人口集中、经济要素集中,自然应该是一种繁华景象。乡村人口和经济要素分布密度小,没必要也不可能追求大商场、宽马路,你也不可能把城市化整为零分散到各个村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城市重点发展工业、商业、服务业,农村重点发展农业、养殖、旅游业,城乡经济发展了,收入均衡了,城乡差别也就缩小了;二是社会发展上,城乡要趋于等值。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把大量的资源都集中到城市。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们党历来都是比较重视的,比如,1965年7月,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应该把主要人力、物力放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通病的预防和医疗上”。近几年,党和政府投入巨大的财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是基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考虑。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有一个,就是要“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发展的基本等值;三是人的发展上,城乡要趋于公平。这包括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社会福利、保障水平等生存条件,也包括教育水平、就业前景、经济收入、迁徙自由等发展的条件。人的待遇和发展上的公平,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也是城乡一体化的终级目标,这一目标,要通过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一体化来实现。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党中央针对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分割格局而提出来的,其根本目的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让城乡居民平等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是要按照城乡等值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农村建设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生活在城市与生活在农村的居民等值化。

(二)“三农”问题的表现和破解途径

长期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就一直在不断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为什么“三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思路上没有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思维定式,在体制机制上人为地把城乡对立分割开来,致使“三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明显转变。以居民收入为例,2005-2007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8035元、11004元和13050元,年均增长率27.77%,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274元、4850元和5502元,年均增长13.46%。现在的情况就是,农村与城镇相比,在收入基数低一倍多的前提下,增长率又低了一倍还多,收入差距自然是不降反升,呈明显扩大的趋势了。

2、“三农”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镇化相对滞后,城乡分割的政策制度、管理体制机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以职工管理为例,我县城镇职工有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下岗职工还有诸多的补偿和再就业优惠政策。相反,农业职工被4亩责任田束缚在土地上,隐性失业现象严重,不谈职业技能、资金实力、岗位需求等客观因素,向二三产业转移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放弃责任田就是放弃职工身份”等后顾之忧的问题。人的公平待遇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城乡一体化。

3、破解“三农”问题的途径。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思想束缚,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和机制,实施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实现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由此可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途径。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地区。从国际、国内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看,“三农”问题在许多方面,靠自身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只有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把“三农”问题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真正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已经表明,只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才能破解“三农”难题。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阶段和规律

1、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大致可划分为“以农补工、以乡养城”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两个阶段。“以农补工、以乡养城”出现在工业化前期,“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始于工业化中期。世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适时推进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工业化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路。

2、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两个趋向”。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他说:“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现在,我们国家已发展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从发展战略上,必须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努力使之协调发展。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五项目标任务,要实现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仅靠农业、农村、农民自身是不可能完成的。打破城乡传统的二元结构,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4、我县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与条件。一般来讲,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50%,城市化即开始向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迈进。从我县的发展情况看,2007年人均GDP已达到了31929元(按现行汇率约合4661美元),城市化率达到了52.5%。同时,曹妃甸新区的开发建设,带来企业、资金、技术装备和各类人员的快速聚集,并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具有继续增长的巨大潜力。应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基础和条件。县委、县政府提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途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顺应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县所处建设临港经济强县的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唐海发展的实际,符合广大农工群众的迫切要求。

5、农村是构建科学发展示范县的主战场。今年,我县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科学发展示范县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如何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我县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起来,探索一条科学发展道路和科学发展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县而言,农村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工群众收入水平低、与城镇差距较大,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村的科学发展,就不可能有全县的科学发展,也就不可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示范县。

总之,我们要自觉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和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并把这种思想理念化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县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县的实际行动,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的跨越。

二、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化初期“以乡养城”体制没有彻底改变,对农村的投入不足,导致近几年城乡差别没有缩小,反而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很多。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以文明生态村和村民中心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利于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从而有效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文明生态村和村民中心建设的开展情况和现实意义 从2003年开始,我县根据省、市的统一安排,按照每年推进10%的原则扎实开展了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活动,按照村庄整合前的数量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我县共建设文明生态村60个,投入资金5600多万元。今年年初,为进一步加快文明生态村创建进度,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实施“三化”建设三年攻坚工程。也就是从2008年开始到2010年,县域内所有村庄都要建成文明生态村。今年,我县确定了20个村队的文明生态村创建任务,预计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用于道路硬化、绿化植树、安装路灯、清运垃圾和长效保洁等。“村民中心”建设方面,按照市委提出的2008年全市每个行政村都要建立起“村民中心”的要求,我县除各场镇居委会外的94个行政村都要在今年9月上旬建成“村民中心”。村民中心内,电脑要上网、图书要丰富、锣鼓乐器要齐全,要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切实把村民中心的各项活动组织好、开展好。

实践证明,抓好文明生态村和村民中心建设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文明生态村和村民中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目标。文明生态和村民中心建设,能够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优化融为一体,有效地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讲,文明生态村和村民中心的建设过程,也就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其次,文明生态村和村民中心建设是改善农村发展环境的有效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环境的竞争。农村发展得快慢,主要取决于发展环境的好坏。文明生态村和村民中心建设,可从硬件建设入手,从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工群众素质入手,改善农村硬环境,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好的条件。再次,文明生态村和村民中心建设是改变农村面貌、革除生活陋习的根本措施。陈旧的思想观念、落后的生活习惯,一直影响着农工群众生活的改善和素质的提高。文明生态村和村民心建设可以通过加强对农工群众的思想道德、民主法制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转变农工群众的思想观念,改变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农工群众的素质和农村的整体文明程度。

(二)严格建设标准,切实把建设工作做实、做细 文明生态村建设方面,到2010年,我县县域内所有村队必须全面建成文明生态村。以后年度,主要在提标提质上再下功夫。其建设标准是,凡列入市级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村队,主次街道要全部实现硬化,达到柏油路或水泥路标准。主街道两侧要有路肩和排水边沟,并栽植好绿化树木,实现亮化;对列入三年“三化”工程建设的村队,仅主街道达到柏油路或水泥路标准即可,同时实现绿化和亮化。在推进亮化工作时,凡路旁有电线杆的,可在电线杆上直接安装照明设施;凡没有电线杆,需重新安装照明设施的,要按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大力推广安装新型太阳能路灯,实现村庄亮化。栽植树种的选择要经过县场两级技术人员的论证,在适应当地土质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经济、美观,做到适地造绿,确保成活率和绿化效果。沿海公路以南村庄林木覆盖率要达到20%以上,沿海公路以北村庄林木覆盖率要达到25%以上。

村民中心建设方面,全县村队整合完成后,除居委会外的所有94个村,必须在9月上旬全面建成村民中心。其建设标准是,要坚持硬件和软件一起上,使其切实发挥出各项服务功能。总体上说,必须达到市定的“五个一”标准。即:有统一标识,村民中心房顶上要安装“村民中心,服务村民”八个横向大字;村民中心门口要树立“××村民中心”的竖牌标志。同时,要做到“四个有”,即:有一个经过村队职代会讨论、能充分体现农工群众意愿的章程。有一个文体活动场所,“村民中心”内部要设有服务室,服务室内根据要求配臵相应的设施器材,能够为农工群众提供各项服务。有一套各种场所、各项活动、各类服务的规章制度和日常运行经费、设施器材维护更新的长效管理机制。有一支自愿为农工群众提供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并明确专人负责“村民中心”的各项活动和服务场所的管理。

(三)完善工作措施,全面完成文明生态村和村民中心建设任务

首先,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搞好建设工作的根本。全县农工群众参与这项活动的热情很高涨,我们还要继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边干边发动,既要把文明生态村和村民中心建设的目的、意义、内容进一步讲清,更要动员尽可能多的群众参与村队的建设和决策。特别在我们不需要群众出资的情况下,要动员群众出主意、想办法,使老百姓真正参与到建设中来。其次,注重长效管理,切实巩固创建成果。建设和管理,是创建活动中相辅相成、不可偏颇的两个重要方面。各场镇、村要共同研究探索,制定文明生态村长效保洁办法及村民中心的管理措施,尽快实施,切实将已有的建设成果保持好、维护好、功能发挥好。第三,注重落实责任,全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和村民中心建设工作。各场镇是“三化”三年工程和“村民中心”建设的主要责任承担者,要全程负责“三化”三年攻坚工程和“村民中心”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组织调配工作,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与县直相关职能部门搞好沟通,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各村队是“三化”三年攻坚工程和“村民中心”建设的组织实施者,要在做好宣传发动、搞好拆迁拆违等净化工作的同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动员广大农工群众积极捐款捐物,合力推动“三化”三年攻坚工程和“村民中心”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一)现代农业的含义

现代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按照当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农业最新发展的一种表述,具体来讲就是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农户实行专业化生产,是为“卖”而生产,商品率高。二是农户接受广泛的社会化服务,自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与市场建立稳定的有组织的联系。三是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流通有机结合,广泛使用先进技术,形成社会化生产的群体性规模经济。四是农户与某个市场主体形成双层经营的利益共同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五是国家对农业采取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对农民多予少取,甚至予而不取。

(二)充分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的重要机遇 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同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央纵观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着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部署。

发展现代农业,我县具有相应的基础和优势,条件较为成熟,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正当其时。一是我县体制特殊,有利于发挥“统”的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臵,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从而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二是我县土地、生态、淡水、地热等资源丰富,农业区域特色鲜明,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三是我县是曹妃甸新区唯一的建制县,位臵重要,作用突出,曹妃甸生态城建设,人流、物流集聚,为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广阔前景。四是近年来,我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实现了由吃饭财政向办事财政的转变,有利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的落实,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相应的财力支持。五是经过多年摸索,我县在生态农业发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及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已经开始起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的重要机遇,站在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当好第一梯队,在曹妃甸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中担当主力的高度,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对我县现行农业资源管理制度的分析

我县目前实行的是“三田制”,即:每个自然人分配0.5亩口粮田、1亩经营田,农工分配4亩责任田,剩余资源为规模经营田面向社会发包,农工养老保险金由农工个人全额缴纳。

1、现行农业资源管理制度所起的积极作用

除了口粮田和经营田之外,每个农工再分配4亩责任田,从而将农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从承包费中分离出来,始于县《关于进一步稳定完善家庭农场承包责任制的意见》(唐海发[1998]18号)。当时从承包费中分离农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基本养老保险费本是由农工身份派生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基本养老保险费从土地承包费中分离出来,与身份挂钩,与岗位脱钩,是理所应当的;二是农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从土地承包费中分离出来,有利于农场加强农工队伍管理;三是岗位和身份剥离,赋予农工更大的、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农工从土地中分流出来,加速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从政策实施十年情况看,实行“三田制”和分离农工养老保险费,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产出率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2000、2001年间旱情严重时期,这一措施帮助农场减少了支出,维持了各项事务的正常运转。2、农业资源分散经营的弊端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一是土地严重制约了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我县土地平均家庭经营规模为8亩左右,是典型的袖珍型农场。规模虽小,却将劳动力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养了一批懒人、耽误了一批能人”,职工群众思想安于现状,缺乏向二、三产业进军的意识和勇气。二是产品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难以开拓市场。一户家庭在自己承包的耕地里可能既种植玉米、花生,又种植蔬菜,是典型的小而全。由于布局分散、规模狭小,造成了生产成本较高,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缺少资金、技术,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增值难。由于分散经营,信息不灵,组织化程度低,使农产品流通受到制约,存在着严重的农产品卖难问题。四是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化的推进。由于采取了分田到户的做法,成片的土地被划分得支离破碎。而且,在分配土地时,还要对好坏地块搭配分配,每个农户经营的耕地多则三、四块。由于缺乏统一协调,庞大的农机具因无法使用而被闲臵。五是掠夺式经营现象严重。全县各农场土地均采取一年一分的形式,不少农户采取掠夺式经营方式,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作业不能正常开展,精耕细作等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亦被丢弃,农家肥被化肥取代,耕地质量大幅下降。

3、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 土地规模经营能有效地促进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的优化配臵,只有实现了农业的规模经营,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促进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推动城市化进程。近年来,随着曹妃甸港的开发建设和我县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收回责任田后,可以为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户解除“一心挂两头”的后顾之忧,调动起农工外出创业的积极性,促进我县二、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2)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实行规模经营后,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的整体效益。同时,规模经营大户对农村道路、排涝灌溉、生产标准等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过程有着更高标准的要求,规模经营大户有条件、有能力进行投资改造,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3)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我县在生态农业发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方面也已经开始起步,这些都为农业资源实行规模经营提出了迫切要求。实行规模经营后,将更有利于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优良品种的推广,促进我县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和产品品质,增强农业科技竞争力。

(四)多措并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1、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集中财力,捆绑使用项目和资金,集中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关键问题。全面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补、综合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农机购臵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严格按照规定向经营者兑现。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予以支持,广泛吸引外地资金、工商资金和民营资金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投入农业。

2、促进农业资源规模化经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本着“依法、自愿、互利、有偿”的原则,探索和实践土地流转的新机制。结合各场镇的特色优势发展,将农业资源划分功能区片,实行连片开发,连片种植。制定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开展土地规模经营,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城市工商企业参与土地流转和开发,兴建产业基地。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充分发挥各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按照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积极发展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原则,着力发展能够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现代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业、批零销售配送业、农业观光旅游业、建筑业以及城镇家庭服务业等。北部农场要转变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发展旱作高效农业,建设苗木、花卉、果品、蔬菜、食用菌种植基地,优化种植结构,再造新优势。中部农场要重点推广优质水稻种植,发展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把水稻产业做大做强。七农场要依托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特色景观吸引游客观赏、游览、品尝、休闲、劳作、参与、购物,拓展农工增收空间。

4、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措施来抓。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抓好金农米业有限公司、三旺食品有限公司等,扶优扶强,壮大实力,建立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龙头企业十基地十农户”的一体化经营,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瞄准与曹妃甸新区建设的产业对接,围绕农产品物流配送、旅游休闲观光、外向型农业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认真谋划农业项目,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主框架。

5、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重点发展稻田立体生态养殖园区、高标准畜牧养殖园区、农业机械化作业园区、渔业休闲园区、苗木花卉园区等几大园区。同时,积极探索园区建设、管理模式,通过政策、管理和运作机制上的不断创新,扩大园区规模,提高园区档次,保持园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使园区真正成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高科技农业的“样板城”。

6、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要以提高农业综合利用率、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为出发点,实施设施农业综合机械化示范工程,园艺机械化技术示范工程,高新科技农机化示范工程,优质水稻机械化工程等。积极发展农机大户,培育农机推广方面的专业公司,切实做好生产组织和技术服务,逐步形成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集约化,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努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7、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建立现代农业保障体系。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实施奖励政策,加大对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推广应用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使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道路,获得经济、社会、生态的最佳效益。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探索服务机制,加强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物资供应、政策咨询、科技服务、资金信贷、储藏运输、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农业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8、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与高效旱作农业发展、稻田立体生态种养、休闲渡假区建设相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双龙河清淤、橡胶坝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抓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合理引导农村节约集约用地,鼓励农工群众发展绿肥和施用农家肥。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扶持农村沼气池建设,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继续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以联村集中供水为主要形式,以用水户协会加专业管水公司为主要管理模式,实行管水企业化、供水商品化、服务专业化,努力构建农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保障措施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必须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强力组织推进。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前提。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有城市的积极带动,又要有乡村的主动参与;既要有领导的高位推动,又要有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相应;既要有政府的积极引导,又要有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既要有行政推动,又要有市场化运作。总之,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全党全社会共同推动的工作,今天这个培训就是要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在工作实践中推进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没有现成的模式,必须要大胆的“试”,大胆的“创”,在破解城乡统筹的难题上,还有诸多体制政策,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为人先。比如,在改革农场管理体制和农村土地资源分配机制、推进小城镇、中心村、基本村建设、完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寻求破解的途径和措施。

三是把握重点,抓好示范。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同时,推进城乡一体化又涉及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结合各自实际,选准突破口,把握好重点,抓好试点,做好试验示范。各单位都要根据各自发展实际,选准一点,力争在某一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四是要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各场镇地域差别、资源环境差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别,决定了城乡一体化不可能齐头并进,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必须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梯次推进。要严防不顾客条件盲目决策、急于求成的倾向,尤其要反对急功近利,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要从解决农民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解决实际问题。既要体现全局观念,又要立足现状,符合实际。

五是要加强领导,强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协调众多机构部门,必须要实施“一把手”工程;要强化督导考核,进一步明确县场村三级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的责任分工,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要对部门职能和工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建设、统筹管理的要求,强化领导,转变职能,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协调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心、合力、合拍的“统筹”氛围和强大合力,确保全县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实效。

上一篇:店务助理工作内容下一篇:观教育片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