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需求及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2024-04-07

农村市场需求及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精选8篇)

篇1:农村市场需求及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市场需求及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摘要:农村消费是与经济收入有关的,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推进农村工作的第一实践主题,其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而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其与农村的市场需求息息相关,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是关键。

关键字:农村经济、市场需求、经济发展、增收

正文: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国家政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加大了支持力度,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对农村市场的支持范围更加广泛,不但包括了农村消费的问题,还有农产品流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第二,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关键举措;第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比如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万村千乡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产销对接,这些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农村消费是与收入有关的,农村市场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之所以能够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农民增收、农产品价格提高和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改善。但是,相较于城市,农村市场还较为薄弱,目前农村市场的规模只占全国三分之一,农民的收入也仅占城镇居民收入三分之一左右。同时,农村市场又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预计农民的收入还会增加,国家支持的力度还会加大,转移支付还会加大,今年的农村市场规模会继续扩大。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

农超对接是产销衔接的一种形式,“超”是大型超市,农产品由田间经过简单的加工直接进超市,目的就是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减少中间环节,减少损耗。农超对接可以保证鲜活农产品的质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提高农民的收入。我们去年做过调查,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近15%,超市的价格却降低了15%,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了。鼓励大型企业到农村开超市,采取连锁式,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结算,把城里连锁经营的营销方式推广延伸到农村,从城市到乡镇,从乡镇到村,把先进的流通方式引入农村,构建连锁销售网。此外,去年建了1100多个配送中心,今年计划建2000个,增加1倍。把商品的配送率提高到50%以上,重点解决农村点多线长的配送瓶颈问题。与此同时提供信贷符合国家政策。农业银行搞了农民一户一卡,把贷款、存款和电子支付等结合起来。除了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这几年面向农民服务,也发展很快。现在农业贷款早已经超过500亿元。

这些都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经济市场需求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实施在各农村,使得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并促进农民增收。而对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则应具有科学的发展观。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当前全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其最终落脚点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农业县份,实践科学发展,重点在农村,大头也在农村,这既是践行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立足实际的理性选择。

一、必须把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主攻方向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推进农村工作的第一实践主题,其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大力推进粮食产能建设。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的基础,扩米、增稻、减豆,调优结构,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围绕实现粮食高产稳产,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原料、新农药的引进和应用,探索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立体式科技推广长效机制;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业的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二要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坚持抓龙头、建基地,鼓励发展各级各类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形成工农结合、良性互动格局。重点推进具有较大规模,具有较强拉动作用的项目,努力形成龙头带基地、带农户的良性循环。三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鼓励农民走出去,着力搞好劳务技能培训,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千方百计提高技能型、长期型输出比重,重点抓好跨国输出,努力实现由总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不断增加农民收益。

二、必须把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动力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动力和源泉是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一要不断改进社会化服务方式。本着实际实用的原则,认真研究林业、水利、文化等综合性配套改革,切实解决乡镇事业单位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问题,加快服务职能转变。

二要适度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制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推进土地连片开发、集约种植、节本增效。三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大胆鼓励大企业、大财团组建贷款担保公司,聚合民间闲散资金,创办小额贷款公司,真正放活农村金融。四要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采取供销社领建、龙头企业带建、农民经纪人创建、与科研部门合建、有关部门帮建等形式,发展、培育、创建各级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必须把发展农民利益、让农民得实惠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把民生问题作为衡量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标准,千方百计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一是让农民走上通畅路。通乡通村公路白色路面总里程达到全县90%。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二是让农民吃上放心水。我们把农民吃上安全水、净水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这一利民工程得到省市委和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大力支持。三是让农民住上舒适房。力争用5-6年时间完成全县泥草房改造,大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百姓的安居环境。四是让贫困农民生活有保障。大力推进农村低保扩面。并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办法,建立新型养老保险制度,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

四、必须把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激发广大党员投身农村工作的热情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组织保障

千方百计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主要精力转向农村,凝心聚力推进科学发展。一是在政策上扶持。在思路确定、措施推进、财力物力投放上切实体现出县委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二是在干部上倾斜。着眼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把熟悉和热爱农村工作、踏实肯干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乡村班子中来。要保持乡村两级班子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梯次性,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要继续在提高乡村干部领导和推进农村科学发展水平上下功夫。三是在机制上引导。建立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树立统筹城乡服务农村的实绩导向,让有为者有位。要把考核办法向村级延伸,真正以考核结果论奖惩、定取舍、识优劣。四是在人才上聚合。积极创造条件把农村实用人才和各类能人集聚到发展上来,给政策、给待遇、给位子,搭建平台让他们建功立业。

篇2:农村市场需求及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2月2日至8日,我们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西峡两县实地考察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情况。考察采取进店暗访、与农民交谈、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在两县境内行程500多公里,沿途经过13个乡镇,查看了100多个农家店的布局、外观,进到40多个乡、村农家店,检查店容店貌和商品价格、种类,详细了解其经营状况和生活情况。同时,对“万客来”、“天福来”两个企业作了实地调查,还与两个县商务局的领导交换了意见。总的看,淅川、西峡两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起步早、推动快、初步形成了县域网络,“龙头”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给予了比较充分的重视和支持,确实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一、两个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是农家店初步形成了网络。淅川县是位于河南、湖北、陕西交界的国家级贫困县,共有17个乡镇、520个行政村。经过近两年的发展,该县“万客来”供销商贸有限公司已建成5个乡级店,357个村级农家店,一个配送中心;另有“惠达”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建成149家农资店。西峡县与陕西交界,共有17个乡镇、295个行政村,已建成7个乡镇店,293个村级农家店,42个农资店,均由“天福来”有限公司经营。两个县农家店覆盖率分别达80%、75%,初步形成了以商贸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市场流通网络。

二是“龙头”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淅川县的“万客来”商贸有限公司过去是县供销社的二级单位,2004年改为股份制企业时,公司才几十个人,现在发展到320多人,还吸纳下岗职工57人;当时的注册资金只有500多万元,现在已达5000万元;2004年销售额只有1700万元,2005年加入“万村千乡”后,年销售额当年达到1.2亿元,2006年达1.7亿元,其中有8000多万元是农家店带来的。西峡县的“天福来”公司原为县供销社的一个小店,只有37名职工,2004年改制后也只有两个店。2005年加入“万村千乡”后,已有员工270多名,年销售额达1.3亿元,主要增加在村级农家店配送上。“万村千乡”既扶持和方便了农村、农民,又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是政府比较重视,给予了充分支持。两个县的政府和商务主管部门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思想上比较重视,在政策指导、市场规划、审查验收,特别是土地划拨和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比如淅川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预算中拨了100万元,专门用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还为“龙头”企业贴息贷款1000万元,帮助“万客来”建成了面积近4000平米的现代化商品陈列和配送中心。西峡县以划拨价为“天福来”企业一次性解决土地10亩,帮助他们筹建配送中心,目前已近竣工。企业老板说,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不可能有这么快的发展,“万村千乡”也不会有现在的局面。

四是确实建成了“民心工程”。我们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农民是通过身边的农家店来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而感受中央对农村和农民的关怀的。他们把“万村千乡”与近年来中央免除农民农业税、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和实行合作医疗,以及公路“村村通”这几件

事联系起来,说国家的政策好,中央关心农村、关心农民。农民们普遍感到,“万村千乡”确实使他们生活更方便了,特别是不用担心买假冒伪劣商品了。虽然加盟店、连锁店周边的商店不少,但因为“挂牌店”购物环境相对较好,明码标价,价格也不贵,农民们还是愿意到这里来买东西。

淅川、西峡县农家店的情况表明,两个县能够从本县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发展。我们所看到的乡、村农家店,从场地面积、经营品种、配送率等方面,多数符合商务部规定的标准。从店容店貌来看,西峡县好于淅川县。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考察中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农家店的布局不尽合理,交通沿线比较密集。如淅川县大石桥乡一条街上就设了4个农家店,金河镇两个农家店间隔仅10米左右,西峡县也有类似现象。二是有些店货物乱摆乱放。店铺卫生较差,多数店还没有做到明码标价,个别店对开架售货不适应,企业配送的货架又收起来了。三是乡镇店建设因投入较多,企业资金有限难以顾及,导致数量偏少。四是门楣标识不规范。淅川县农家店的标牌先后换了3次,不够整齐划一;西峡县2005年挂牌的加盟店,都没有挂“万村千乡”的标识,而只是挂了“天福来”企业的标志。五是对农家店的收费与其他个体工商户没有区别,税费较重,经营环境还需改善。六是配送率还不高,“万客来”、“天福来”两家企业难以满足乡、村店供货需要,乡、村店自购商品的比例较高,质量难保证,个别店存在过期和“三无”商品。我们所看到的村级农家店多为夫妻店、家庭店,开店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一般都投入了2至3万元,目前经营额虽有增长,但纯利润偏低,月均收入多在400至500元左右,十分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我们认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在山区县,条件不好、困难较大,出现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在下一步的规范、整顿中逐步加以解决。对这些不足,淅川、西峡两县的政府和商务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了,正在从扩大数量转到巩固规范、提高质量上来。

三、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几点考虑

当前,农村市场还很不规范,乡村各类商铺林立,竞争激烈,“万村千乡”的兴起,还只是初露头角,所占市场份额较低。通过这次实地考察,我们加深了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认识,如何使其保持平稳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市场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有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从我们与店主交谈的情况看,农民对“万村千乡”的概念和它的重要性,虽然都能讲出一些,但总的说还比较模糊。“万村千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些道理,除了在干部中宣传,还要在企业宣传,更主要的是在农村、农民中进行宣传。使广大农民都知道“万村千乡”是怎么回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龙头”企业在宣传自身经营理念、营销模式时,更要重视对“万村千乡”的宣传,首先是所有的加盟店要把“万村千乡”的标识打出来。

第二,要适当控制农资店比例。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做到村村建农资店,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即使是农忙季节,农民所需农药、种子、化肥也很有限,以开农资店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旺季不旺,淡季生活则比较困难。鉴于淅川、西峡属山区县,近年已基本村村通公路,农资店似应以乡、镇或中心行政村为主来规划和建设;在条件较好的行政村,百货农家店可兼营农资,一店两用,保证店主在一年四季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第三,要下功夫解决配送率不高的问题。我们在考察中了解到,两个县交通沿线乡级店和村级农家店,由企业配送商品的比例基本达到了40%以上,远离交通线的村级店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数目。目前,两个县各有配送车3辆,一是不可能把货物送到每个农家店,二是受客观条件限制,一个配送中心也难以满足农村、农民的实际消费需求。对村级农家店的货物配送问题,很可能成为影响“万村千乡”工程建设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办法

着力加以解决。要把县物流中心配送、全国知名厂商代理配送、供销社新合作贴牌配送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配送能力;同时,要注重发挥已有乡镇店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以弥补县级配送中心“鞭长莫及”的不足,尤其要适度增加乡级农家店数量,建设区域配送中心,形成多层面向村级农家店辐射的货物配送网络。农家店的经营能不能坚持下去,“龙头”企业的扶持最直接、最重要,也是“万村千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可靠保证。

第四,要想方设法增加“龙头”企业的发展后劲。淅川、西峡都是山区县,农户家的香菇等土特产品,被个体小商贩直接上门收购了,不仅价格偏低,而且质量得不到保证。可考虑把农家店充分利用起来,在经营副食百货的同时,也承担农副产品的收购任务,这样可避免配送物货的车辆放空回返。这两年“龙头”企业为了尽快占领农村市场,树立薄利多销或无利促销的营销策略,向农家店配送商品获利很少,有的地方由于路途较远,来回车费和人工费增加,往往还有亏本的情况。这样长期下去,企业难以为继。因此,政府和商务主管部门除了继续在政策、贷款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外,还要帮助企业想办法挖掘潜力,拓展销售和增资渠道。企业的发展后劲增加了,农家店的扶持力度加大了,“万村千乡”工程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五,要严把新设村级农家店关口。淅川、西峡两个县的村级农家店增加很快,下一步应适当调整发展速度,做到稳中有升,既要方便农民生活,又要重点加强质量建设。一方面,对新设村级农家店要严格把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符合商务部关于农资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的标准;另一方面,对已建成的村级店,要督促“龙头”企业搞好巩固、规范、整顿、提高。另外,已有的农家店挂牌时间都不长,但各种收费较多,应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商务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尽可能地减少收费,切实防止乱收费,给农家店以实实在在的帮助。

篇3:农村市场需求及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一、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 当前农民对农村成人教育的需求特点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 许多农民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 当前农民对农村成人教育的需求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迫切性。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当中, 由于越来越多的农业科研成果已经投入农业生产中, 学习这些知识与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农业机械化使很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他们也迫切地需要农村成人教育能够提高自身的技能与文化素质。二是可引导性。即农民对农村成人教育的需求可以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和引导。三是层次性。即农民对成人教育的需求会根据当地实际的经济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化, 在需求层次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农村成人教育更需要从实际出发。四是多样性。即农村对成人教育的需求不仅局限在文化教育以及农业生产技能教育中, 同时也需要人文素质教育以及与农村工业相关的教育等。

(二) 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1. 农村成人教育的“量”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我国农村人口规模较大, 而有限的农村成人教育力量难以全面地满足农民对农村成人教育的需求, 农村成人教育“量”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成人教育资金短缺。近年来进行的税费改革尤其是对农业税的取消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的财政收入缩减, 而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相应减少。同时许多政府领导过分重视政绩, 而教育发展需要长时间努力而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 导致经费难以投资到农村成人教育中。二是农村成人教育缺乏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城乡之间生活条件差距较大, 所以难以形成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 同时由于一些教师对农村生产与生活实际情况不了解, 而使教育内容脱离农民的实际需求。

2. 农村成人教育的“质”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农村成人教育的“质”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主要体现为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离方面。由于多数成人教育教师缺乏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与调查, 并且在实践方面也缺乏经验, 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 而使用技巧的讲解则较少, 而这种教育方法脱离了农民的需求, 在农业生产中缺乏实用性;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成人教育具有收费较低并且组织较难的特点, 一些学校受利益驱动, 比较重视学历教育, 而对务农人员需要的农业知识以及务工人员需要的专业技能则较少组织, 导致农民无法得到农村成人教育带来的实质性好处, 而在此基础上,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以及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无从谈起。

二、从农民需求角度谈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策略

(一) 农民需求分析

1. 生产需求。

不同程度的贫穷在我国农村的当前发展阶段仍旧客观存在, 而造成农村与农民贫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其中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的、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能够实现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 也能够通过对各种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的运用来进行农业生产, 同时在农药、化肥的使用中也相对合理, 而不具备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则难以做到这一点。另一方面我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并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农业科技的研发, 而农民在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 这些农业科技将难以达到较高的转化率, 所以农村教育程度与其贫困程度是呈反比的, 在这种情况下, 农民对农业生产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同时随着现代化农村的发展, 农村经济机构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农村农业与农村工业综合经济发展, 农村已经不是农业的代名词, 所以对农业生产教育以及技术的需求只是农民对农村成人教育需求中的一部分, 所以要利用农村成人教育来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农民增收, 不仅要通过农业知识、农业技术来培养新型农民, 同时要将农村工业发展作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而在此需求下, 对各行各业的专门性技术、管理、工商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普及也是十分必要的。

2. 精神文化需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们需要优先得到满足的是生理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则很难得到满足。从当前的农村发展来看, 农村的经济已经普遍得到了很大幅度的发展, 基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所以在此基础上农民将会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从农村实际情况来看, 农民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以及业余活动。农民在逐渐富裕的过程中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得到满足, 但是因为在农村仍旧有一些消极的传统思想存在, 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阻碍, 同时由于农村的精神生活设施以及休闲设施基础薄弱, 而传统的精神文化活动也十分单一, 所以农村成人教育需要承担起为农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民需求的特性, 引导农民规划出符合地方特色并且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以及休闲娱乐形式。

(二) 农村成人教育的努力方向

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要从资金的筹集、体系的完善、教育的内容三个方面努力。在资金筹集方面政府要发挥出带头作用, 同时引导企业、个人、学校实现共同参与, 政府设立农村成人教育专项资金, 积极吸取社会投资并鼓励学校进行先培训后收费的形式, 从而保证农村成人教育的顺利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的完善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统筹规划, 也离不开统一的领导, 所以国务院有必要将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框架中, 同时形成教育、农业等多部门支持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通过明确目标、下达任务并将农村成人教育作为评价基层政府人员的重要指标来使农村成人教育具有制度保障, 同时基层政府与各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能, 在有目标、有规划的基础上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落实与有效开展;农村成人教育的教育内容选择原则为符合农民的切实需求, 这就需要在开展农村成人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了解与调查为依据, 切实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民的真实需求, 相关部门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来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到农村成人教育中, 在务农知识教育中, 要发挥农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带头示范作用, 鼓励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人才深入农村, 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与困难, 通过帮扶对象的结成来使农村成人教育转化为生产力。在剩余劳动力的务工教育中, 要积极探索订单式农民成人教育模式, 即将教育与市场挂钩, 建立择业信息咨询机构, 就业管理服务机构, 使剩余劳动力在接受定向的专业技能培训后能够顺利就业。

摘要: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 我国的成人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在肯定这一时期内成人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还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民的真实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 农村农民无论在生活还是在生产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而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在数量上都没有完全做到适应农村的发展, 致使许多教育资源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合理的配置。从农民的需求角度对农村成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促进农村成人教育、满足农民切实需求提出了一些策略。

篇4:农村市场需求及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1 组建技术承包集团,走技物结合的科技推广之路

永城市在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过程中,市农业局成立了由100名科技骨干组成的技术服务团,负责全市29个乡镇的小麦高产开发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还聘请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前来讲课,为乡、村培训技术骨干,及时向农民提供较高层次的技术服务,促进主导产业的开发和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科技人员在搞好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的过程中,积极搞好物化服务,带着科技资料和农民急需的农用物资,深入到农村第一线,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和货真价实的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结合技术咨询既开方又买药,深受群众欢迎。经过全体科技人员的努力和开发区广大干群的通力合作,2010年永城市小麦虽然遭受多年不遇的低温、冻害,但平均每667平方米产仍达到493.2千克,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蔬菜、花生、红薯等经济作物在稳定面积的同时,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2 建立了永城市农资科技大市场

永城系国家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通过实施种子工程建设,几年来已累计引进小麦新品种40多个,年产小麦良种1亿千克,种子销售辐射到周边的十几个县、市,成为永城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但由于近年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种子市场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使永城种子市场受到较大冲击,销售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便于种子的经营管理,市农业局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建成一座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的农资大市场。市场占地面积达5400平方米,门面100间,营业面积达1720平方米,经营范围包括作物良种、农药化肥、土肥测配等。市场建成后不仅能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种子、技术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增强永城市种子市场的活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为科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场所,缓解科技人员的就业压力。

3 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支柱产业

先后在全市建立了大蒜、大葱、西瓜、酥梨、苔干、辣椒、食用菌、温棚蔬菜等8大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建成了一批覆盖面广、集散力强的专业市场,即城镇、蒋口、茴村、演集的蔬菜批发市场,龙岗的辣椒批发市场,条河的瓜果批发市场,高庄的酥梨批发市场,李寨、裴桥、太丘的西瓜批发市场,使全市的效益农业逐步走向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轨道,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体化,贸工农相结合的新格局。

4 抓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为切实搞好农业技术推广体建设,永城市研究出台了农技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农技推广制度的落实。

实行首席专家制度。根据岗位承担的责任不同,我们把农技人员分设成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市农技指导员和乡镇农技人员3类。首席农技推广专家负责制定市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等方案。农技指导员主要由县级农技推广人员组成,负责联系乡镇农技人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和重点示范户等。乡镇农技人员主要由乡镇农技推广站人员担任。全面负责所包乡镇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重点联系若干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

建立培训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原则上,业务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

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由主管单位、所包乡镇和服务对象三方共同对乡镇农技人员、首席专家、市农技指导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农技人员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与职称评聘、项目支持等相挂钩。

篇5:农村市场信贷需求

一、当前农村市场信贷需求新趋势

据对肃宁县辖内客户信贷需求情况调查显示,皮毛买卖、养殖户共45200户,17400户有贷款需求,目前支持1450户,满足率为3.2%;养殖大户共3280户,1780户有贷款需求,支持280户,满足率为8.5%;经营大户共528户,385户有贷款需求,支持43户,满足率为11%;中小企业共455户,220户有贷款需求,目前支持13户,满足率为6%。这说明农村市场有巨大的信贷需求,而农村金融供给却不足,严重制约了“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除传统的小额农贷等需求外,出现了新的信贷需求。

(一)大额耐用消费品需求增大。大额耐用消费品主要是汽车、工程机械车、农用机具、摩托车、三轮车、家用电器等单价在2000元以上,且正常使用寿命在2年以上,用于生产经营和生活的耐用消费品。目前,国家取消农业税费,实施各种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村特困人员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惠农措施,对农民增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更使得大量土地闲置,导致生产领域的资金需求下降,而消费领域的需求逐步增大。农村市场的信贷需求已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消费领域,从温饱型需求转向小康型需求。上述耐用消费品对资金需求量较大,但是邮储银行受农村抵质押的缺失影响,却没有相应的信贷产品支持,导致农民只好通过非金融途径进行融资,邮储银行也丧失了这部分潜在客户。

(二)农村固定投资需求增大。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资金需求由季节性需求向常年性需求转变。加工业、养殖业、大棚种植、农村个体工商业等迅速发展,农民的生产经营已从“半年辛苦半年闲”转为“常年经营,周而复始”,资金需求额度也逐步增大。

(三)高科技信贷产品需求增大。目前邮储银行高科技信贷产品主要有:转账电话、POS机、ATM机等,网上银行大多没有开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民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大。高科技产品的拓展和普及不但极大地方便农民,而且可以带动邮储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尤其是网上银行的研发运行亟待拓展农村市场,将会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活跃农村市场,进而带动邮储银行各项业务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中央连续多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作为直接服务于农村经济的邮储银行要切实抢抓机遇,真正把服务“三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一)解放思想,积极作为。一是要将基层邮储银行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向上凝聚力的团队,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积极、昂扬的心态进行工作;二是要消除对农民的“惧贷”情绪,改变过去“重大额、轻小额”的经营思想,眼睛向下,着力抓小,全力支农支小;三是要胆大心细人干净,只要贷户有良好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在把握风险的前提下,大胆地、尽职地发展业务,假如今后出现风险,也可以受到尽职免责的保护。

(二)转变观念,便民服务。基层邮储银行信贷人员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改变等客上门的陋习,主动营销,贴近“三农”服务,实行送贷下乡,上门送贷,深入农村社区,跑田间地头、进农家小院,为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发放贷款。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贷款手续,减少贷款审批环节,对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等各个环节实行限时服务,“阳光”操作,提高办贷效率和农户贷款的积极性,让农户在邮储银行的整个贷款手续过程中就像存取款一样方便。

(三)创新产品,因类施策。邮储银行应针对农民的资金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信贷产品,加强金融创新。一是针对农村市场上借款户特有的需求,可以一户一品,开发专门适用于其单户的信贷产品;二是针对农民直补资金较多的邮储银行,可以尝试以农民直补资金作为担保,向农民提供信贷支持,这类贷款期限可以适当延长,其实质是由国家信用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三是针对某些青年较多的乡镇,尝试与团委联合开发小额青年创业贷款,由相应的基层团委统计乡镇的青年需求,向邮储银行推荐品德素质较高的青

篇6:农村市场需求及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以鄱阳湖经济区为例 1

摘要:随着国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农村耕地已经呈现集约化经营的趋势。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经济区农村耕地集约化经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耕地集约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分析了当前耕地集约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农村耕地集约化经营农民增收

2008年颁布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文件的出台,为农村耕地实现集约化经营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从2013年开始,江西省取消现行对种粮大户的现金直接补贴,改为通过项目支持种粮大户发展,以此鼓励农户参与农村耕地集约化经营。

一、农村耕地集约化经营现状

通过调查统计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流转比例将近30%。其集约化经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耕地集约化经营的模式多样化

据调查,在现有集约化经营的模式中,以“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为主的经营模式,所占比例为45%;采用“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占12%;采用“种植大户通过转包和租赁土地的流转方式获得土地的经营权,开发规模经营”的经营模式占31%;采用“依托专业合作组织,以农户土地入股的形式”的经营模式占12%。

2、农户参与集约化经营的形式单一

目前,鄱阳湖经济区内农户参与耕地集约化经营的形式相对较为单一,主要表现为短期出租和长期买断两种形式。这主要是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土地是人生存的根本,没了土地,生活就失去基本的保障。因此,他们只愿意把土地以短期出租的形式按年出让土地的使用权,以获得租金收益。仅有少数农户愿意一次性将土地的使用权长期买断给经营企业。

3、农村耕地集约化经营的地域特征明显

从农村耕地集约化经营的分布和类别来看,其地域特征较为明显,主要以四大产区为主。一是南部平原优质粮食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区。主要包括南昌县、新建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奉新县、安义县、乐平市、万年县等。二是北部平原优质棉花、油菜生产区。主要包括九江县、德安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永修县等。三是环湖水域高效渔业生产区。主要包括进贤县、鄱阳县、余干县、星子县、都昌县等。四是丘陵山地高效林业、牧业、果业生产区。主要包括贵溪市、余江县、东乡县等。

二、农村耕地集约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

1、能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土地收入

农民在耕地集约化经营之前,其基本土地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自主耕种收入,二是国家种粮补助。在实行集约化经营后,第一部分收入虽然从表面上丧失了,但它会以土地租金收入、协助经营务工收入等形式出现,且更加稳定。而第二部分收入并不改变。因此,农村耕地集约化经营能够保障农民基本土地收入的获得。

2、农民可参与经营利益的分配

农民如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集约化经营,则可以从经营户那里获得年终收益的分红。与农民散户种植对比,集中经营能够带来规模效应,一方面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实行机械化、科学化耕种,提高土地耕种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经营的收入。所以,农民可以按照入股的份额,参与经营利益的分配

3、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增加副业收入

实施耕地集约化经营之后,可以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不用再像传统的农业生产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可以把原来的副业转成主业,使他们既有充足的时间去从事以确保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又可以带来稳定的收入。其他的农民则可以外出务工,或者被承包经营户返聘做工人,赚取更高的工资收入。

4、有利于农户开展林、牧、渔等种养殖业

在耕地集约化经营前,农民即使有林、牧、渔等种养殖业的技术,也会因时间不足,而难以开展。即便有些农户利用农闲时间开展,也很难把它做大、做强。而在集约化经营后,这部分农户就可以腾出更充足的时间来开展此类项目的经营,能参加各类专业技术的培训学习、拓展销售市场、钻研业务知识,从而做大、做强、做优。

三、农村耕地集约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耕地地流转机制。

虽然国家允许耕地的自由流转,但由于土地流转制约因素多,地方政府还未能制定合理的流转机制,造成土地难以集中起来进行规模经营。例如,在南昌县麻丘镇的一些的村落,由于缺乏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大多数农民选择将分得的土地自己经营,少数的农民将耕地通过代耕或租赁的形式流转土地,严重的制约了农村耕地集约化的经营。

2、农民的集约化意识薄弱导致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很多村干部和农民观念落后,没有意识到耕地集约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有些地区,即使进行了小规模的集约化经营,但对集约化经营的概念还是很模糊。农民不能准确的认识到承包权,经营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具体涵义,担心土地流转出去丧失土地所有权,使一些适合集约化经营的地区经营分散,不能形成规模经营。

3、农业的基础条件不够理想

由于政府投入不足,有些适合集约化经营的乡村的农业基础条件差,农田水利排灌设施滞后,抗旱排涝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没有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和生产机械物质装备,不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使集约化经营率不高,阻碍了集约化经营的发展。

4、没有完善的农业的社会服务系统。

由于没有完善的农业社会服务系统,使一些地区无法克服规模经营小的弊端,无法使生产效益提高,阻碍了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例如,有些种植大户,在经营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技术指导,没有当地政府提供的销售渠道等,无法通

过社会服务系统,把服务规模和组织规模相结合,劳动生产率低。

四、促进农村耕地集约化经营的对策。

1、地方政府要加快制定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是农村耕地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制度保障。因此,地方政府的农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好土地流转制度,在乡镇一级政府,可以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宣传与指导;在村委则可以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提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信息,协调流转双方的利益,督促依法签订流转合同,调解土地流转纠纷,并及时向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供动态情况。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集约化经营的认识

地方政府要加大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的宣传教育力度,让农民认识到集约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同时,也要宣传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增收致富的典型。对村镇干部,则要加强对他们的政策解读培训学习,提高他们对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产更好的掌握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法规政策,更好地指导和胜任土地集约化经营工作,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

3、加大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要把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与土地整理和综合开发结合起来,使土地整理和综合开发作为开展土地流转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建议各级组织积极落实责任,加大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田排灌设施,强化、细化“五小工程”责任落实,保障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4、建立健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首先,当地政府要主动构建信息、知识传递网络,主动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信息;其次,可以构建一个功能齐全、分布合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系统,建立多类型、多功能的集散点。最后,积极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发展多种形式、便捷有效的服务模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

参考文献:

篇7:农村市场需求及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需求

林权抵押贷款,是指合法持有《林权证》的自然人或其他林业生产经营单位,以其山林所有权作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金融机构以林业部门评估价格的30-50%额度,向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林权抵押贷款不仅给林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为林农增收注入强大的活力,而且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了金融业与林业的协调发展。

一、林权抵押贷款基本情况

罗山县林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37.4%。全县活立木蓄积162万立方米,毛竹立竹量532万株。XX年生产商品材3万立方米、商品竹50万根;林业总产值达3.75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林业作为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罗山县林权抵押贷款业务顺利开展,XX年人民银行罗山县支行转发了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河南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实施意见》的意见文件,对全县金融部门如何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促进林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县有农业发展银行罗山县支行及罗山县农村信 用联社开办了此项业务,但由于受林权价值评估、林权登记、市场交易、风险防范、信贷管理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进展一直比较缓慢,贷款规模很小,处于摸索试验阶段。截止XX年4月末,全县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为1260万元,分别是农村信用社发放56笔,金额410万元;农业发展银行发放9笔,金额850万元,其他县域金融机构尚未开办此项业务。

二、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做法

随着农户产业规模的扩大,贷款需求额度的增加,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部分农户的贷款需求,但仍有一部分借款人守着大片的林地资源,因缺少资金很难进行再投入。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恰恰是打开了林农们的一个心结,为他们放飞了绿色的希望。

以林权改革为契机,对开办林权抵押贷款进行可行性调查

XX年,河南省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工作会议在省城召开,在县委、县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推动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稳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林权改革已步入了全省先进行列;会议结束后,罗山县召开了助推集体林权改革工作会议,在全县范围内对金融机构开办林权证抵押业务进行调查研究。

积极探索配套措施,为林权证抵押发放贷款提供制度保 障

为确保林权抵押贷款从发放、审批、管理到收回都做到有始有终,风险降到最低,人民银行罗山县支行通过与当地金融机构的协商共同研究制定了合规合法、操作性强的《罗山县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对林权抵押贷款评估、调查审批、发放管理以及风险防范等作了具体规定,严格贷款程序。

第一,明确林权证抵押贷款的条件。规定凡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全国统一样式的《林权证》,并没有权属纠纷的人工林、自然林均可作为林权抵押贷款的标的物。以集体所有的林木资产和林地使用权抵押的,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林木资产和林地使用权抵押的,必须经理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以共有的林木资产和林地使用权抵押的,抵押人必须事先征得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以国有单位所有的林木资产和林地使用权抵押的,必须经有批准权限的机关审批同意。

第二,规范贷款操作程序。确定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基本流程。客户申请→受理与调查→审查→估价→审议与审批→办理登记→与客户签订合同→提供贷款→贷后管理→贷款收回。

贷前审查是保证资金安全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重点审查贷款项目的可行性,审查借款人是否具有按期清偿债务的 能力,借款用途、金额是否合理,生产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要。其次,是审查抵押物的真实性。《林权证》登记的内容包括林权所有人、法定代表人、林种、林地面积、批准使用终止日期等情况是否与实际相符。再者,是审查抵押物的合法性。对林权抵押物权属必须到林业管理部门查阅相关登记档案,确保《林权证》登记的内容与实际完全相符。再次,审查林权抵押的有效性。根据抵押林长势情况实地考察、多方了解评估抵押林权的市场价值,并由专门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根据抵押物年限,以确定合理地贷款期限。

第三,明确责任,规避贷款风险。建立健全林权抵押物合法性审核制度;林权流转变更登记制度;林权抵押登记管理制度。同林业登记部门协定加强林权登记和林权抵押物的监督管理责任。达成“一个确认,四个承诺”共识。即确认林权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承诺在抵押贷款期间,对抵押的森林资源进行以木材生产和发展林下产业为目的的经营,未经办理抵押业务的信用社同意,林业部门不得开具林木采伐许可证;不予办理林木所有权转让变更手续;对多个宗地合办一个林权证的根据需要分册发证。

三、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所取得的成效

通过金融创新及配套服务支持,林业企业和林农贷款难问题被逐步化解,林业产业集聚的能量被充分释放,林业产 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XX年罗山林业总产值3.75亿元,占全县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其中林产工业产值1.3亿元。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是促进农村林业经济的规模化经济。林业投融资方式的创新及金融配套服务的及时跟进,催生了一批新型林场合作组织,促进了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促使林业获得良性、可持续发展,农村规模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据调查,在金融有力支持下,罗山县已建成新型家庭林场76个,大型股份林场11个,全县有各类木竹加工企业52家,其中规模以上13家。二是助推绿色GDP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XX年,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3.75亿元,比上年增加0.36亿元,对全县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1.3%。

促进林业流通交易市场形成及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一是通过推广林权抵押贷款,林业相关产业的行业协会、林业资产评估中心、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林木资源交易市场等系列配套服务中介应运而生。而信贷资金的大量介入,促进了林木资产流通市场的规范运作,建立和完善了林木资产的流转机制,创造了公正、公开、公平和诚信的林业资源流转市场环境。二是在林权抵押贷款推行过程中,金融机构注重将资金优势与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构建信用评价和组织体系,引导和带动基层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体制建设,解决了银行与林业中小企业、林农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 了诚信建设和投融资环境的改善。

促进了林农观念的转变,解决林农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针对林农创新的林业小额信贷,适合林权制度改革后家庭承包经营的新格局,确实解决了部分林农生产经营资金困难问题,深受广大林农的欢迎。其中林业小额贴息贷款最受欢迎,由于要对贷款对象进行筛选,只有经营项目或经营效益好的才被列入贷款对象,在这种运作方式下,林农认识到只有对林改分到的林地进行长远规划,提高科学经营水平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奔小康。如该县青山乡农民李小毛,多年从事的林业产业经营,个人拥有天然林600余亩,人工林300多亩,并在当地建木材加工厂一处,建厂房、购置设备加林业投入累计投资近120万元。但由于近几年受自然林禁伐、乡村加工厂关停等政策因素影响,守着大片的林地,因缺少资金很难进行再投入,单靠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已远远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只能依靠民间借贷,要支付高出信用社贷款几倍以上的利率进行融资。农村信用社的开办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后,打开了他的一个心结,当即办理17万元林权抵押贷款,用于林木发展更新。现在该贷户累计在信用社办理林权抵押贷款40余万元,有效地解决了今春苗本发展及更新的所需资金。

解决了有林户多种产业化经营的资金需求。罗山县周党镇是生猪养殖的主产区之一,近几年来,该镇的养殖户想方 设法增加规模,但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也只是杯水车薪,眼看着生猪市场一火再火,养殖户有心中也在上火,资金不足成了养殖户心中的最痛。农发行开办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后,养殖户刘明亮当即用自己利用的360亩30年生的落叶松向农发行申请贷款20万元,及时解决了发展生猪养殖所需资金。

四、对农村金融的影响

一是森林资源变为森林资产,农民贷款有了有效抵押物。农民贷款没有抵押物,金融机构不敢放贷,这是我国农村金融发育困难乃至“三农”发展的重要“瓶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破解农民贷款因无合法有效提供抵押物而导致的“抵押难”、“贷款难”问题。XX年7月14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平台;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加快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制度和评估制度等,为林木资产变现提供了可能,农民无须采伐就可以把山上的林木变成活的资金,林业生产从资源经营转变为资产经营。《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对其承包的林地、林木可依法开发利用。”关于流转,《实施意见》进一步规定“流 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流转后不得改变林地用途”。也就是说,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

二是林业投融资改革,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实施意见》提出“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金融机构要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大力发展对林业的小额贷款。完善林业信贷担保方式,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农村金融机构根据《林权证》所载明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为抵押物,向农民发放的贷款,支持林木种植、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林业生产流通,也可投向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建房、助学等帮助其解决融资难题。依据XX年林业数据资料,罗山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622168立方米,权属集体和个人的活立木总蓄积为1498945立方米,按目前每立方米木材市场价格700元计算,价值达10亿以上,这为林业产业化融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农村金融机构贷款营销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五、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林权价值评估难。林权价值是确定贷款金额的重要依据,据调查,目前,罗山县尚未有专业抵押林木价值评估机构,县一级林业部门抵押林木价值评估机构由于资质不够,林权评估结论不统一,随意性大,评估价值难以得到银行的认可。作为非专业人员,银行信贷人员由于对林木价值评估及林权权属面积的认定等缺乏专业知识,很难对林权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估,如果低值高估就容易造成抵押物水分大,银行贷款风险较大.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约业务的开展。

林权抵押登记难。由于林权抵押贷款是一项新的信贷模式。目前各县市林业部门对林权抵押登记手续不明确,登记程序和流程也不明确,没有制定《林权证抵押登记管理办法》,也影响到了林权抵押贷款的发放。

林权贷款管理难。林业是一个效益产出期较长的产业,从投入到产出往往需要几年、几十年,而银行林权贷款期限普遍只有2年,即使可以发放长期限的贷款,也要按季收息,林农必须另行筹集资金用于还息,从而造成贷款转贷、展期频繁,贷款期限与林业生产周期的不匹配,无法满足林户多元化的贷款需求。二是当前林户用于抵押的林木资产多是活立木,有别于其他不动产,林木随树种、树龄、地势、气候、土壤等的不同,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林木的流转、采伐、管理和运销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专业性强的特点,银行要发放贷款,信贷人员先要开展贷款调查,然后是贷后管理,但这需要具备相应的林业知识,而目前银行信贷队伍中缺乏熟悉林业专业知识的信贷人员。

林权资产保障机制欠缺,风险控制难。一是林业投资产 的风险不确定性使林权资产风险难以控制,如发生火灾、自然灾害、病虫害、盗窃、不法销售等都可能使林权变现困难;二是法律规定上不明确使银行对林权抵押变现困难重重。如当借款人不能偿还银行到期贷款时,银行对抵押物处置,尚需办理砍伐指标、拍卖、变卖、诉讼等一系列手续,而林木作为一种可生长性的森林资源,国家对其实行了较严格的采伐政策,林木的采伐需要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的采伐证和出让证等许多手续,如按照《森林法》第三十五条规定:“采伐林木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按照采伐许可证规定的面积、株树、树种、期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更新造林的面积和株树不得少于采伐的面积和株数”。一系列法律规定,造成银行抵押权很难得到保障。

林地抵押范围狭窄制约了林权抵押贷款。农村林木一般是附着于集体土地上的不动产,林权抵押则其占用范围内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应一并抵押。林权抵押登记在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办理,而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在当地土地管理部门。而《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若干规定》[国土字134号]第一条规定:“„.经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登记的集体荒地土地使用权和乡村企业集体荒地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其他类型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也就是说林木占用范围内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不能办理合法有效的抵押登记。同时,农村到户的林木占用范 围内的自留山、自留地也不得作为抵押物。《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四条明确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局限性导致林权抵押存在较大的风险性。

林权资产评估费用过高,借款人难以接受。按林业管理部门的现行收费标准,林权抵押贷款按山林评估值10万元以下10‟收取评估费和登记费,农村信用合作社最高按评估值的50%贷款,建议监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降低收费标准;同时建议国家对林农用于造林的抵押贷款给予贴息政策。林农林权抵押贷款,经信贷员核实用于造林,地方政府要给予贷款贴息一年的政策,月利率按5‟左右贴息,贷款期限少于一年的按实际贷款的天数进行贴息,从而调动林农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

六、加快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相关政策建议

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政策性强的业务,由于尚属开办初期,在贷款方式、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政府配套措施等诸方面,现行的林权抵押贷款还存在信用市场和操作方面的诸多风险,需要承办各方不断加强调研,逐步加以完善,并建立长效机制,以确保林权抵押贷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拓展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业务。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资金、管理以及与政府合作的优势,积极寻找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开发符合林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探索推进林业信贷的担保方式,尽早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林权贷款,方便广大林农及时取得贷款,满足其迫切的资金需求,进一步促进林业发展和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各商业银行要针对林业发展特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拓展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业务。农村信用社要依托农村网点多、对林业生产熟悉的优势,本着求实效、促发展的原则,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林权抵押贷款方式,要根据自身负债特点,充分考虑抵押林地上林木的生长周期,如对杨木可在5年内,松木、果木在8年内,杂木等其它树种适当延长至10年左右,确保贷款期限与林木成材周期相匹配,保证贷款到期后能够如期收回。

积极开展森林资产保险试点工作。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与保险公司的联系和沟通,研究制定林业保险试点方案,积极探索完善森林保险产品尽快开展林业保险试点工作。政府应实行保费补贴政策,减轻参保林农的负担。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林业保险的意义和常识,提高林农投保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保险对林业和金融信贷的补偿保障作用。

加强部门协作,规范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制订出台“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适用范围,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由省一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出台统一的林权抵押贷款操作规程和办法,对林权证登记、审查、评估、投保等进行统一、规范,便于基层部门操作。

完善林木资产评估。建议政府部门尽快组建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加强对银行信贷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林业专业知识培训。林业部门要做好管理工作,引入竞争,活跃市场,并严格把关,确保评估机构和人员的资质,建立严格的评估责任追究制度,杜绝因工作失职、渎职、为规章形成的假评估、乱评估等行为。

加强业务创新,实行林户贷款联保制度。建议获得贷款的林户按贷款的一定比例缴纳贷款互保金,通过在贷款行开立贷款互保金专户,林农之间相互担保,把贷款风险降到最低点。

加快林业中介机构和市场建设,规范林权管理与流通。一是成立林业协会,广泛吸收林业大户入会,制定出台协会章程,加强对林农户的行业自律和信用评估,为金融机构提供评信依据。二是建议成立林业贷款担保机构,采取政府林业部门、林农大户、林业产业化企业、社会资金共同出资的办法成立股份制担保机构,解决仅凭林权担保而保障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组建由具备评估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参加的 林业交易专业市场,不仅开展林产品实物交易,也进行林权的转让交易,实现林业资产和资本的有序流动,确保抵押林权及时流通变现。

林权抵押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要落实。经营林地的综合效应不亚于经营其它土地。国家在支持农民种粮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而对林农却没有扶持措施。由于林木生长周期较长,贷款期限也较长,如果对林农贷款提供财政贴息,减轻林农的贷款利息负担,将会拉动其贷款需求,对林业生产的二次投入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篇8:农村市场需求及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农机业主要是生产各种农业机械, 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 以促进农业的发展。随着农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极大地促进了农机业的发展, 农机业的发展, 也给农民带来了很多便利, 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但随着农村农业机械的不断增多, 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如农机维修问题、农村交通事故不断出现、农机保养问题等出现了很多问题, 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极大地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同时也降低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 因此, 要充分了解我国农机市场的现状, 掌握其运行的情况, 以跟上农机市场发展的步伐。

一、我国农机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产品适应性弱, 供给不充足

我国农机市场存在很多问题, 就目前来说, 农机市场就有很多弊端。农机市场出售的农机产品很多, 但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造成供过于求, 使农机市场货品囤积, 增加生产成本, 农机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像高科技农机特别少, 市场上缺乏实用耐用的农机, 性价比高的农机少, 正品名牌农机缺乏, 这些正是农民所需要的农机, 然而市场却很少, 生产不及时, 使农民对农机业很失望。同时, 农民不需要的农机却很多, 如杂牌农机、低质低价、新潮农机品牌、传统小型农机等都非常多, 造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并且生产这些农用机械的成本很高, 一时又销售不出, 结果严重影响了农机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 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 增加收入, 提高经济效益, 改变了经营策略。他们开始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欺骗农民, 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低, 根本无法辨别农机真伪, 农民购买的机器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由于假冒伪劣产品的一时盛行, 使农民不再敢买农业机械, 这严重影响了质优、名牌农机的出售, 使农民原就有限的购买力又大打折扣, 这对农机市场起到了抑制作用, 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发展。

2.农民收入有限, 购买力弱

农机市场主要是销售农机, 它的消费对象是农民, 农民的收入极其有限, 主要依靠种地来换取钱财, 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低, 掌握的技术也特别少, 种地主要是凭借多年的经验, 根本不是科技种田, 如果年头不好, 收入就会减少, 收入十分不稳定。农民所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 由于种种原因, 农民的购买力极其有限, 这严重阻碍了农机市场的发展。

3.售后服务质量差

由于大多数购买农机的是农民, 农村交通差, 设施不齐全, 造成售后服务的负担, 农机市场发展的不景气, 利润少, 在农村设置的售后维修与保养的站点也很少, 这样使农民买到机器后维修却成了问题, 尤其是在农忙季节, 如果机器出现故障, 维修会占用很多农忙时间, 不但没有缩短农忙时间, 反而加大, 使农民的成本提高, 形成了买机器容易维修机器难的局面, 而且有些机器单位, 十分不负责任, 在售完机器后, 什么责任都不承担, 农民的机器在出现问题后, 百般推脱, 不加以解决, 由于以上原因, 农民不再相信农机企业, 不再购买农机, 这严重影响了农机业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农村对农机需求的特点

1.需求潜力大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的引进, 农业一改以前的手工作业为机器作业, 逐步向农业机械化迈进, 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不断增大, 因此, 农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十分大, 潜力十分大, 这极大地促进农机业的发展, 农机业的前景一片广阔。

2.农机需求存在差异性

农机市场最重要也最突出的特点是差异性。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广, 居住闲散, 地形复杂。这造成了农机需求的差异性。首先, 不同地区的农民的购买力也不同, 富裕地区的、交通便利地区的农民对农机的购买力就大, 贫困地区农民对农机的购买力就小, 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对农机的购买力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次, 消费环境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国的地形变化大, 包括平原、丘陵、盆地、高原、草地、沙漠、江河湖海等, 由于地形的不同, 对农机的要求和性能上也不同, 这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 同一个地区, 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同, 自然购买力也就不同, 富足的农民对农机的质量、性能和外观上都有要求, 贫困的农民对农机的要求可能会少, 只要求经济适用就可以, 这都决定了对农机需求的差异性, 因此, 在做调查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 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机市场的特点。

三、结束语

上一篇:申报武汉市优秀学生的事迹材料下一篇:2018年3月21日时事政治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