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子小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实施方案

2024-04-28

园子小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实施方案(精选6篇)

篇1:园子小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实施方案

园子小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

理论水平、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具体措施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新课改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需要,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现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教师提高措施。.一、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办学缺其一不可。职业维其生,事业求其境,专业谋其道。教师专业发展共内涵有四;一是崇高的师德素养,二是宽厚的知识水平,三是高超的教学艺术,四是对教育使命有深层的理解。各教研组应采取得力措施,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研组教师专业发展措施

1.提倡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教研组长要带头读书,并制定出读书计划,列出读书目录。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要精读一本书。教研组要经常组织读书会,交流读书体会。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更新观念,提高自己。

2.鼓励在职进修。教研组督促,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进修,尤其是学历进修。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拿到研究生学历或研函班结业证书。

3.重视“从实际出发,从解决问题出发”的校本培训,将专家请进来给老师讲学,也可请组内的同志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谈体会,互相提高,相互学习。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使全组教师的整体素质保持在全县的先进水平。

4.加强各类教师资格和等级考试。各教研组要组织有关教师参加普通话和计算机培训以及非师范专业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培训,并积极认真参加考试,使全体教师都做到持证上岗。

(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1.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敬业爱岗务本,热爱学生,有培育优秀人才的高度责任感。

2.专业型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要树德垂范,为人、处事、律己等方面要作严格的要求。

3.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必须具有较宽厚、精深的专业造诣,以及相邻学科的综合知识。

4.要有良好的能力素质。教师必须具有履行自己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实际工作本领,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艺术,能使所教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并具有较强的教育机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能对意外情况作出机敏的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恰当处理。

5.具有较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教师在不放弃自己原有的角色的前提下,不断整合新的角色。在教育过程中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6.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品质。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和工作及生活习惯,达到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宏亮等职业对身体的水准要求。同时并具有高尚的人格,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较强的心理控制力,较强的心理适应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每天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

对于从大学分配来的新教师,实行“3510”工程,即三年成长,五年成材,十年成名。

(三)具体发展要求

1.上岗未满三年,走上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必须拜师。

(1)拜师学习的内容:①跟班备课、听课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②每学期上2节汇报课(1节为向导师汇报的课,1节为向备课组或科组的汇报课),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等,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③完成师徒协议中规定的任务。

(2)拜师学习的要求:适应教师角色,熟练掌握教学基本功,完成教师社会化过程,能胜任常规教学工作;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学会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研究。

(3)拜师学习的目标: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4)拜师学习的方式:校内拜师结对,跟班学习。

(5)每年每位教师应参加20小时的专业进修(包括参加报告会、研讨会时间,听课)。

(6)每学年至少指导1个研究性学习课题。2.上岗4~6年的青年教师,自愿拜师结对或以同伴互助的方式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1)拜师学习的内容:①带着教学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向导师讨教(根据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或就自己面临的业务问题)有选择地与导师进行交流;②每学期向备课组上1节创新课并撰写课后反思。③完成师徒协议中规定的任务。

(2)拜师学习的要求:①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②克服教育教学中的低效行为或拔高现象;③积极探寻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采取新对策,在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积累教学案例、故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4)拜师学习的方式:校内拜师,校外交流,同伴互助。一级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一级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需要继续提升,目标是成为个性鲜明的学科带头人。一级教师培养发展的方式方法是:自定发展计划,开展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个体创造特色,合作体现优势。

具体实施模式:

1.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2.每年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出有质量的读书心得。

3.提交研究课题。研究的指向应该是解决学科教学实际的问题,研究课题可以独立设计承担,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承担,还可以是跨学科联合设计承担。

4.强化专题研究过程。每学期要根据所研究专题上1节研究课;提交1篇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1篇专题研究论文),存入个人业务成长记录袋。

5.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承担学校交给的教学研究任务。高级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承担对一、二级教师的指导工作。

2.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能起专业引领作用。每年做一次专题讲座、经验介绍或主持一次学术沙龙活动;专家、特级教师要求做相关专业的学术讲座。

3.有研究主题,每年撰写一篇有较高质量的、带有专业引领水平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教育教学论文。4.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承后学校交给的教学研究任务。

二、坚持教研领路,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

1.新课程有序的实施,有效的培训有赖于科学的研究;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通过研训获得可持续发展是教师最大的福利。学校要把校本研究和培训作为最具增值潜力的投入列入预算,在资金上予以优先安排,保证在校本研究和培训工作中有正常的经费保障。

2.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学校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与教学同步的常规研究,把教研贯穿到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开展课程改革重点的专题研究,解决好课程改革中的难点问题,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组织有计划的专题研究;跟进课程实施各环节,实施实时的评价和指导;开展以解决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研训活动;加强高考制度改革的研究。

3.各教研组、应以课改研究项目为中心,统筹安排各学科的教研活动。积极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不断反思总结。

4.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学校将充分尊重和激发教师的教研需求,提升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创造学校良好的教研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服务。

三、加强学习,落实新课程的研修

为了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全体教师均要加强学习,并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主动进行研修。

1.抓好以“纲要”、“课程计划”(或“课程方案”)、“课标”、教材的学习为主要内容的研修,能理解“纲要”、把握“课程计划”(或“课程方案”)、吃透“课标”、熟悉教材。

2.抓好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研修,使教师和学生能接受理解新课程、熟悉适应新课程和正确实施新课程。

3.抓好学生学业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研修,使教师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业评价的正确方式,了解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探索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

4.抓好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研修,掌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方式与手段,具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能力。

四、加强制度化建设(1)理论学习制度。教师最缺乏的是教育理论。因此,校本教研将以典型课例为载体,促进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前、教学时和教学后”都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教学前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引经据典,作为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教学时,不但要认真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设计,取其精化,去其糟粕,而且还要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有关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并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反思和小结;教学后,要在听取同教研组老师意见和其他教师的建议基础上,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化思维,提高理论素养。使教师们在教育理论这一领域内,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相统一,模仿应用和理论创新相结合。理论学习制度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

一是集体理论学习,每周一次教师理论学习,并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课标精神;

二是寻找理论依据,无论是执教者的教学设计还是参与者评课内容,都必须引经据典,有的放矢;

三是进行理性分析,对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要从理性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加工,以提高教师的理论层次。

(2)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参加小组研究和集体研究活动,坦诚地交流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我们要求:对事不对人;一视同仁;组内人人参与,个个交流;校内无话不谈,校外绝对保密……。这有效地促进了对话交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五、倡导八种学习方式:

在工作中学习: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查阅资料、下载材料; 在研究中学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课堂观摩、实验报告; 在反思中学习:教学后记、反思日记、教育叙事、案例分析; 在合作中学习:经验交流、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互相评课;在竞赛中学习:课堂比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学具教具课件制作比赛; 在阅读中学习:读教育专著、读课堂实录、作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 在训练中学习:说普通话、练三笔字、写下水文、做学科题;

在集体中学习:听理论讲座、听师德报告、校际教师交流、实地参观考察。

篇2:园子小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实施方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

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甘井子区教育局 葛永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法》把教师视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胡锦涛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来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现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情况:小学教师563万,初中347万。小学专科以上学历70.9%,初中本科以上53.2%,全国中小学教师缺编20万,不包括全国已在岗的民办、代课和特设岗位的“教师”。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进行好多年,可以说举步维艰,改革的瓶颈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较低。教育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如择校问题屡禁不止,体罚学生的现象不时出现,学生的课业负担越减越重等等,都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教育需要有关。

因此,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课改的三大关键要素:课程、教材、教师,而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保证)我区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上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使广大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相比,教师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还有明显的差距,面对新课程,许多教师显得力不从心,这已成为制约我区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到我区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问题。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及发展途径、特点。●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

(一)教师专业结构问题的几个概念和结论。1.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①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②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知识。③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与之有关的知识,如设计教学、策划活动、实施教学、应对生成、解决即时性问题等方面的能力。2.几个重要结论

①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与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关系。②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可以通过密集式的培训达到。

③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自身日积月累的结果,只能通过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获得。④最为关键的是: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3.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

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特别是实践性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断成长、进步、提升。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特点 1.发展的途径

①外在的推动力:培养、培训、校本教研等。

这需要校长在意识增强基础上的设计、组织和执行,包括制度约束、行政干预等。②自觉的内驱力。

特别是实践性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必须是经过自己内在的驱动,自省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日积月累形成这种能力。2.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①它反映一个国家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或水平,如学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社会地位等。②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

“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不断追赶先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发展完善过程,由此意义上讲,它是无止境的。③教师专业化的目的是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推进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在于突出学校教育工作的专业特点,使教师这种职业由随意性向规范性转变,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特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成为其他职业劳动者所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借此提高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因为政治和经济地位的高低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高低是相辅相成的。

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进而创造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二、学校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课程改革对校长职责定位提出的要求:是课程的管理者,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责任人。

(一)校长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有力保障。校长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策划者和引领者,首先应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而对校长诸多能力要求中,对课程的领导力是校长的首要能力。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它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施的控制力,是校长所有能力要求的核心能力。1.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包括几个方面: ①课程规划能力:校长把自己的课程价值观转化为学校课程开设计划、构建学校课程开设体系的能力。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各自学年总课时量,各占比例数,周科时量是多少,尤其是对学校课程的规划,对教师、学生的发展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大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07】101号文件)规定:初中全学年课时总量为3502节,其中,国家课程3296节,占课时总量的94.1%,地方课程206节,占总课时量的5.88%,校本课程103节,占课时总量的2.94%。小学全学年课时总量为6020节,其中国家课程5250节,占课时总量的87.2%,地方课程630节,占课时总量的10.47%,校本课程210节,占课时总量的3.49%。

②课程开发能力:指校长领导广大教师着眼于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开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资源的能力。说到底,就是校长领导学校如何把国家必修课程开设好,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发选修课程的能力。③课程实施能力

校长领导课程实施的能力:

a.开齐课程

b.开足课程 c.开好课程

而开好课程的能力是校长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

④课程管理能力:包括课程立项的管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课程实施的质量管理等等。2.如何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呢? ①提升校长认识课程的理解力。

对课程准确的理解表现在国家课程的正确理解,校本实施上。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和不同学生对国家课程在准确领会精神的前提下的不同理解和实施,才使国家课程呈现它的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呈现它的教育魅力和弹性空间。国家课程的权威性、指导意义和强烈要求并非排除课程应具有的因地制宜的可选择、可创作的空间。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的水平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对课程准确的理解还体现在对校本课程的准确理解,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个性化补充、拓展、延伸和丰富。

它强调的是国家课程的指导性、学校的主体性、资源的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教育发展方向是资源的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

正是后者的充分体现,才使学校的办学具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成就特色学校。

80中学办学特色:生命教育。以“和而不同、泰而不骄”做为办学理念,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把人当成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全力开展生命教育。设计了六大系统工程:校园文化(基础工程)、研修文化(奠基工程)、活力课堂(主题工程)、校本课堂(核心工程)、主题活动(实践工程)和多元评价(保障工程)。尝试了教学改革,打造活力课堂,构建了五个课堂活动流程:自主预习、合作研究、成果展示、提炼升华、拓展运用。

76中办学特色:尊重教育。基于对学校教育现状的思考,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为:尊重。其实施途径为:遵循一个理念,运行两个课题,突出三种教育,锻造四种文化。一个理念:尊重

两个课题:省级课题《基于尊重教育的初中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学对策的应用研究》;国家级课题《以尊重为价值导向,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三种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尊重系列主题教育 四种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

课堂上实施五步教学法,即理科:课前反馈,明确目标;独立思考,探究展示;评价反思,整理归纳;强化训练,拓展提升;总结反馈,布置作业。文科:课前活动,交流点评;预习检测,明确目标;学习新知,探究质疑;评价反思,整理归纳;强化训练,布置作业。育文中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实施了学生,教师,环境为主的三主题教育。学校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关注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疏导,通过各种途径和工作,引导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了“任务型”课堂教学五大环节:即“出示目标,分配任务”,“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展示成果,师生互动,”“矫正强化,巩固提高”,“达标测试,检查验收”。组建“248”学习小组,实现“兵教兵”互助学习的策略 金湾中学: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从宏观到具体、从长期到短期,设计了学校从“十五”、“十一五”到“十二五”的校本研修的发展轨迹。“十五”研究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十一五”的课题:提高教师三项能力的研究(课标详解能力;构建课堂知识微结构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并结合“十一五”课题研究构建了《金湾中学德育实施纲要》,注重的了德育工作的课程化。

金二小学的办学特色:创新教育。侧重从“四个途径两项保证”来进行实施,四个途径分别是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在校本课程中创新;针对学生特点,创设具体情境,在学校活动中创新;打造硬件,强化软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两项保证的主要措施有:

1、队伍建设: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

2、管理工作:推行精细化现代化管理思路。

周水子小学:乐学教育。学校以创建并形成“三品一乐”为主要工作。“一乐”为乐学教育办学特色,“三品”即:课堂教学品牌,教师素质品牌,学生阅读品牌。以《小学生快乐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为牵动,逐步形成了“两转三给四乐”的课堂特色:“两转”是以“教知识”为主线转移到 “怎么学”为主线、以“教师讲”为主线转移到以“学生学”为主线;“三给”则是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在全学科打造形成了“少教多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乐学课堂”。以乐学教育为价值取向的教师文化,打造教师素质品牌,以兴趣阅读、习惯阅读、品位阅读的校园阅读文化,打造学生阅读品牌。

实验小学:主打品牌:良好、持久的小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教育。实小一年来坚守坚守一颗做教育的不浮躁的心、坚守一条永无终点的“减负”的路、坚守一个溢满书香味道的宁静的校园。实小提出“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在课堂拼搏中成为好老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等口号,课堂上关注的焦点是课堂管理、习惯中学习、合作学习和信息技术的应用。②提升校长对课程现状的判断力。分析判断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学校的课程文化形态;

教师对国家课程的理解力、忠诚度和执行力; 课程教学状态;

学生对课程的需要度与满意度;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学校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丰富度。

以上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度有赖于校长对获取途径的用心设计和实施。最有效的手段是走进课堂,对课程现状做出准确判断。③提升校长对课程氛围的营造力。

首先,校长应该致力于营造民主、开放和合作氛围,同时,校长要通过培训、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或其他形式,让全体师生感受到课程实施与教师自身发展的关系,从而产生紧迫感,让全体教师感受到课程实施是校长对全体成员的一种深层次的长远的关心,从而产生信任感,让教师感受到课程实施是关及自己更关及到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从而产生认同感,通过有效的课程实施培训,支持、服务、引导教师的课程实施,让教师产生依赖感。要鼓励尊重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创造性劳动,让教师产生幸福感(成就感)。④提升校长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力。

学校课程资源主要依赖于学校自身的资源开发,其中教师资源是最需要开发的资源。善于利用教师专业和非专业优势,在学校课程框架中,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教育教学资源,也使教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学校的制度文化、教师职业道德、人际关系、环境布置等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非显性资源。如果学校能够按课程的要素对它们加以整合和利用,让它以课程的形式呈现,就能激活学校对课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主体的课程形态,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68中自99年开始进行校本课程的探索)⑤提升校长对课程实施的规划力。

课程实施规划的制度,首先要求制定者有个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要考虑到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搭建、课程内容的挖掘、课程实施方案的设定,课程评价方案的跟进,以及课程管理组织机构、工作程序、改进机制的建立等。在课程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中,要充分强调构成课程基本要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程的设计、开发、整合、执行、评价、反思、修正过程中,校长要特别提醒教师对构成课程基本要素的重视和遵循。课程的基本要素主要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式、课程评价等要素。

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要观念先行,要改变长期以来的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的弊端,努力探索以学生的人性需要为出发点,以满足、提升作为成长中人的需要的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为重点,以形成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统一起来的新的教学方式为核心的学习课程体系。

※校长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引导教师关注、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探索目标的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性研究课题。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经验。课堂五环节: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的问题

自学结果汇报(学困生优先)

纠正、讨论、指导

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教学做到“三清”: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杜郎口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三追求:立体式、大含量、快节奏。三环节:预习、展示、反馈。

六步骤: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以上所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这里的课程概念,我个人认为应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仅指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设置,还应该包含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里的所有工作,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校长对涉及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进行梳理、归类,确定时间、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形成常规,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模糊事情清晰化。

(二)深化宣传教育,树立教师专业化新理念。

1.要树立“教师专业化是现代化教育发展重要标志”的观念。

教育科学成长发展(教育规律、脑科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等)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需要教师系统的现代教育科学来支持,用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驾驭,用崇高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发展能力来维持,所以要倡导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美国一些学校已尝试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指导教学工作,做到当堂即时反馈,像专业体育比赛一样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掌控。)

(我们有些学校老师利用网络、QQ等技术指导、掌握孩子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2.要树立“教师专业发展是分阶段、无限的和终身”的观念。

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成熟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而且是终身的。3.要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在学校”的观念。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学,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学校是其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教师专业素质是提高必须在学校这个特殊环境中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对教师的最大福利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他们争取、创造一切展示自己、提升自我的机会,这是一位好校长(领导)应该做的,是责任。有本事,才有前途(钱)。

4.要树立“反思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的观念。

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教师只有在问题为中心的实践反思和教学探究中,在改革教学和改变自己的互动中,才能实现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丰富自己实践性知识和能力,因此为教师创设情境和机会很有必要。(交换的格言,另:炸蛎黄)

(三)加强学习培训,夯实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成了个人发展的需要,当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学校要担负起为教师学习培训创造条件的责任,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群体素质。1.创造学习条件,建设学习型校园。

首先,学校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好的学习条件,为教师订阅相应书刊,设立阅览室,特别是设立电子备课室,建立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其次,积极创造条件,选教师外出交流培训和学术交流,让教师多长见识,(见识就是水平),开阔视野,也提升教师提高专业发展的内驱力。2.校本培训实践化。

坚持以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扰为范围,不定期开展互动式、参与式、实践式培训,特别是把校本培训与听课、评课活动、导师制活动结合起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与受训者就实际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研讨,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即时性培训,突出培训的“校本”性。另外,还要注重理论引领,邀请专家和省、市、区教研员为教师开设专题讲座,让教师们走进新课程实验的广阔天地,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3.做好、做实校本教研工作。①意义:校本教研的开展是全体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制度和策略的保证,是最实用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②要素和策略

专业引领(双向细目表、课标分解)不能拿来主义,要引领教师实践过程。△

同伴互助(不是互相取代)

网络(信息技术备课、集体备课、互相取长补短)△

实践反思(强调自省、总结、创新)③校本教研形式和效果。

a.学校教学的模式化研究,起到规范教学作用。全区所搞课型研究很有意义。

b.学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整体要求,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成功教育的低、小、多、快等。c.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d.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实施网络教研和网上备、评课,网上反馈与评价(与学生、家长交流)是努力方向。e.活动推进战略。

创设活动,成为教师教研的有效载体,如点击课、推门课、引路课等等。f.校长评课。

常听课、会评课,进得了课堂,讲得出名堂,使教师在校长的指导下,专业水平更快提高。④重视科研工作,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

a.要求教师加强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做到“课前反思,从问题入手”,把教学反思引向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向,引向深入研究的领域。b.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校本教研的层次和品位。学校应该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科研工作的突破口和提升点,开展行动研究,鼓励教师在日常教研基础上,从问题到课题提升教研层次,确立富于校本特色的科研课题,做好深入研究,注意科研实效引领:不能有课题没问题,不能有行动没研究,不能有借鉴没创新,不能有感觉没评价,不能有成果没转化。

(四)注重点面结合,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在学校队伍建设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增强针对性,实施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优化团队,也能深化同伴互助,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首先,加强青年教师培养。(35岁以下青年占比50.55%专任)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团队发展的后劲所在,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其专业化发展是队伍建设的重点。

1.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对应届毕业生集中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了解学校办学历程、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掌握备课、讲课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等,设立“过关项目”,使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融入新环境,热爱新团队。2.实施“导师制”:初级以下职称青年教师均应与一位同学科骨干教师和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结成师徒“对子”,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制度政策,采取相应有效措施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也可以为团队注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活力,促进队伍的优势互补和整体优化。

3.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大舞台”,学校要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其次是实施“名师工程”。“名校”需要“名师”支撑,“名师”是一流团队的旗帜,也是学校品牌成功的“代言”。在全面提高队伍群体素质的基础上,在各学科教师中积极挖掘优秀人才,通过择优引进、优化组合、综合培养、锻炼提高等手段,实施涵盖师德建设、专业发展、形象宣传等方面的“名师工程”,也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积极效应,通过导师制、示范课等形式,推广成功经验,引领本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带动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与之相适的评价机制。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教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限制教师、打击教师,而是激励教师、解放教师,使教师能够更加自由自觉的工作,努力向自己的发展目标前进。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洛克说:“不管会引起人们怎样的误解,评价的目的不是要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系统,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多种平台,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系统。

可以探索评价机制,构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显示系统等。因此,改进学校内部对教师的评价方法,建设科学积极的人性化评价体系十分必要。改变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建立工作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方式,突出发挥评价在进行过程中的控制作用,随时掌握工作中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便于和教师及时沟通,让他们了解情况,改进工作方法;与此同时,我们的评价更要着眼于发展,要敢于让“有心人”脱颖而出,要善于为“有志者”铺路搭桥,想方设法让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能力强、教育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优先晋升晋级。

考核评价机制要以人的发展为本。

金钱被誉为刺激员工的无往不胜的利器的神话现已被打破。因为由物质匮乏的时代过渡到物质相对富裕时代,激励主题也随之转变。

(马斯洛层次理论)即由外在激励向内在激励转化。

为职工创造由做出贡献与成就的条件和机会,丰富工作内容,增加工作趣味,使教师从工作本身中获得成就感。

当前如何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是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包括马上要进行的岗位设置等问题,否则难以达到设立绩效工资和岗位设置的初衷和愿望。

(六)加强师德建设,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因。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种信念会激励教师不断积极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这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领导要多创造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这些活动要精心设计,让教师的劳动得到家长、学生的理解、支持甚至感动,让教师真正体验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焕发出教师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和对学生、对事业那种深深的爱。(80中学演出节目非常感人)

总之,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学校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各位领导应该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重新审视学校现状,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着力提高自己的课程领导力,倡导教师以自我造就、自我发展促进专业化发展。重视和加强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努力拓展培养教师的渠道,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管理工作整体向前推进。当然,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久工程,更是当今学校发展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当今人们达成的共识是:一流的人才必源于一流的教育。而我们中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大竞争中迅速崛起,最终要取决于教育。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总而言之,在走向21世纪的今天,教师是个专业,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大力发展教育学科这一点不可动摇。同志们,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更是充满新的希冀和渴盼,让我们立足于素质教育的最前沿,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站在新起点,坚持高标准,着力求深入,务必见实效,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全力抒写我区教育教学新篇章,向党的九十岁生日献礼。最后,赠送大家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讲话:“教育,是我们生命里永远的牵挂!深厚的印记必定还在不断延伸,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篇3:园子小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实施方案

提的管理工作。在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及高管理工作中碰到、听到过, 很多校长对信息化理解作为教研员及教师的我教以及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困惑, 笔育者有如下看法:

技一、培养信息技术骨干, 以点带面, 服务教学○海术南校领导要重点关注本校信息技水三的教师省术教师, 关注他们的信息技术专业成或具有初步计算机操作水平平市亚长, 鼓励、支持他们在这方面的提高,

实多选派这些老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促验的教育技术、英特尔未来教育等信息进学小技术培训。强化信息技术骨干在系统教安装莫作、电、办公系统软件脑故障、网络应、用等主要方面多媒体课件制师琪光的初步掌握。

专充分发挥信息骨干作用, 以点带业面高, , 带动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水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这平提成一点上, 很多学校能要求信息骨干教长培训师集, 但不持久。中全体教师在日常工作安排中开展信息技术基本,

往往以本校老师多、懂电脑操作的老

师少, 而让信息骨干教师“全包”, 往往带来的是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依赖及“落后”, 长此以往, 学校的信息技术工作将得到不全面发展,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落后,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心力劳累”, 无精力去学习, 不能促进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优化发展, 形成竭泽而渔的局面, 加剧信息技术工作发展滞后状况。因此, 学校要从制度、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等方面监督与激励全体教师学习。另外, 要重视信息技术骨干的培养, 合理、科学安排其工作和时间, 让其能更好地提高发展。

二、使用农远设备及资源服务教育教学

在很多学校, 广大校长和教师由于对远程资源认识不足, 在资源的使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主要表现:一是认为远程资源的应用烦琐;二是由于教师对远教资源不熟悉, 认为加重了教学负担;三是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的缺乏所带来的种种困惑;四是教师实际操作演练少, 个别教师干脆从不和远程教育打交道。因此造成了农远设备闲置直至损坏。

远程教育资源, 极其丰富、新颖且贴近实际, 教学资源栏目内容涉及各科, 教学素材支持全面, 例如:教学资源栏目;课程资源中包含学科、版本;教学素材支持等。这些教学资源、素材支持, 教师不仅能从中吸取教学经验, 也能应用其中的资源服务于教学, 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对于学生,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展示的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直观, 便于理解、易学、易懂、记得牢。

学校要多向教师介绍远程教育资源所提供的丰富素材, 定期发布节目预告, 让教师熟悉远程资源, 聆听全国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开阔视野。在实际教学中, 采用“观摩—模仿—创新”模式。首先要观摩光盘提供的示范课, 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明确自己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方面的差距。其次是“模仿”阶段, 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观摩学习, 结合实际情况, 选用最恰当的方法实施教学。最后是“创新”, 教师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 对远程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加工与使用, 尤其突出二次开发的重要作用, 优化教学方法, 进而应用到课堂中。

为了加强教师使用农远设备、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 除了制度上的保证外, 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当老师在完成了规定的节数后, 再使用农远设备或资源上课时, 可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一来教师使用农远设备、资源的积极性就能不断提高。同时, 学校要积极开展远程教研, 定期组织校内远程教学优质课评比, 突出资源应用、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相结合, 实现运用优质资源的教学效果。

三、使用教研博客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及提高网络教研能力

网络教研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的指导下, 以网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 以网络教研平台技术为支撑,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教研与研修活动, 是教师个体或群体基于学校文化建设及自身专业发展, 以一种开放、共享、平等、共进的活动与交流方式, 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 开放性地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研讨、沟通、交流、培训的研究活动。

通过教研博客, 教师可以发表教育感想, 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备课困惑、课后感悟等等。在这种随笔式及反思式的记述中不仅可以提供与大家真实交流的机会, 而且可以相互学习与借鉴, 提高教学能力。

我省教研博客 (http://www.hersp.com/) 汇聚了全省各县市教研室、中小学、教师等的教研博客。学科齐全, 内容丰富、这不啻是一个丰富的课程资源库, 且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线与博客作者交流对话, 博采众家之长。

学校要鼓励、引导、帮助每位教师建立个人教研博客, 通过博客发表文章、学习, 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网络在线研讨, 吸取经验, 提升水平。

篇4:园子小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实施方案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师专业化;管理;生本理念

当下小学教学改革正处于探究阶段,同时根据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新要求,通过加强适当的教学理念,灵活地为学生安排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确保小学生各科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基于深化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学习后带来的厌烦情绪。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很快投入到教学课堂中去,我们提出一种“生本理念”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提升更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方式提升自己。这样不仅学生思考能力得到了丰富,又为课堂教学的设计提供了实践性的教育理念。本文就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教学管理水平,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满足教学需求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全方位地实施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就拿语文学科来讲,它是一门基础教育,也是语言交互的桥梁,以往教师那种独霸教学讲台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我们主要是设法通过一种另外的教学模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现在学生已经很难去适应老师通常所说的那种所谓“你问我答”的教学模式,学生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够有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总之,全面提升小学教学管理水平,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教学质量应该遵循教学规律,老师不能盲目地为学生提出一些错误的教学观点。“教死书”是教学中的一个弊端,建立好知识结构体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将更有特色的教育创新模式运用到学生身上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认清教学目标的分层次设计,而且还应该让学生知道注重教育的重要性。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读者多读,教育方法的指导还强调思维的灵活性。俗话说“学好还不如教好”,学生下来学得再多都不如老师课堂上的一分钟,教学中应该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对文章阅读的概括能力及分析能力。课余时间老师可以多为学困生做好教学工作,端正好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在思想上做好引导,从而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专业化的管理水平

专业化的能力水平是日积月累而成的,教师发展方向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是学无止境的。都说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有用的教育,学生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如何诠释教学目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引发人们的思考,而先学后教的另一教学新模式也在不断涌现出来,要深入开展教学模式,贯彻落实小学教学方针。我们的理念是“相信学生,追求育人成果”,相信学生就是相信自己,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空间,一方面教师应注重一些教学原则,要求教师了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充满自信,这样以后学生的发展就有很高的台阶空间。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模式是目前最积极的,也是更多小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做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做到加强小组学习的建设,小组教学的设计理念是决定教师实施新型教学模式的首要条件。

三、推行细致化的管理研究策略

基于现代小学教育的现状,学校坚持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教学管理策略。为了提升小学的教学效率以及相关教学理念的实施。提升是让学生在开阔思维的基础上充分领悟到新型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参与探究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挥。生本模式这一教学理念要求课堂上的一体化教学,教学的表现方针在于多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就得到了很有效的交流空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换角色,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教师应多构建学习型组织,切实推进教育的深化改革,创办先进的教学理念,将细致化的管理策略投入到教学任务中去。此外,教师还应多给学生创造机会,加强教学的高效管理。教学主任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办理核心的教育理念,以更好地实现人性化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高效教学管理模式的建设虽然是得到有效的提升,但还是希望教师多把课堂教学讨论策略作为常规化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求小学教师多专注教学素养,多注重创新,这样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将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胡方.文化理性与教师发展:校本教研中的教师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13.

[3]邹联克.比较视野下小学课程改革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

篇5:园子小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实施方案

提高的计划、措施及目标

位伯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专业化水平则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就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一.问题现状:

1对新课改理念认识不深,学习不够。

2教师习惯于墨守成规,缺少创新。

3教师的个人素质与新课改的需要有一定的距离,个人素质需要提高。

4教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很难将它转化为课题来研究。

二.产生原因:

1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

2现在的应试教育与新课改有一定的差距,学校和社会还是用分数来评价和衡量教师。3教师的敬业精神不高,危机感不强,有一定的惰性。

4学校要求、督促、检查不够。

三.计划、措施:

▲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依托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建立教研集体,完善规章制度

校本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学研究的问题是要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因此,我们要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自我反思创新,将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

学校作为教研的主体,业务干部要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是基本研究单位,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区、校骨干教师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开展,学校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如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度,教研论文评选、奖励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等。学校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要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校长、主任都要具体包保一个教研组、年级组,参与活动。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加强理论培训,促进观念转变。

要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该做什么,成功的课应该具备什么。在教学目标上,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康个性,体现认识、情感、技能、目标的统一。在教学关系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教学内容上,从知识、能力、品德、方法等方面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从而使教师转变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评价观。着重研究教学与课程的整合问题、师生关系的互动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等问题。老师通过学习使实践活动有了理论的支撑,目标更明确,有利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促进了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3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整体素质

(1)抓好集体备课。实行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要求教师以新理念指导教学,采用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式,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再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参与式讨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次进行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

(2)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同一学科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同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搭建平台。学校要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集体“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

(3)组织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整理成课堂教学实录或实况摄像,然后拿到备课组或教研组分析、播放,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进行比较,发现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为戒。

(4)开展“四课”活动,给青年教师发展空间。

为了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本学期都安排了“四课”活动,即:1)组内研究课、2)个人精品课、3)骨干教师公开课、4)优秀教师示范课。先由各学年组、教研组在单元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在组内进行组内教研,上好组内研究课和个人精品课。在此基础上,每个学年在全员作课的同时,又各推荐、上报了二节数学课,二节语文课。

不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同年组的其他教师都高度重视,同志们能够认真备课,查阅资料准备教具,同年组的其他教师也能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对授课教师给予帮助、指导,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每天教师上完课,学校都有集中召开教学反思会。先由授课教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反思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对课堂上生成的课程资源如何处理,领导和同年组的其他教师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想法。学校又组织召开了“四课”活动总结大会,进行了集中会课,在“四课”活动中,学校的党员、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带头上公开课,教学新秀也一展风采,营造出了良好的教学研究的氛围。

(5)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例如:“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怎样上好一节课”、“如何听课、评课”、“如何引导学生课堂质疑”、“怎样发挥学生教学资源的作用”等,这些问题虽细小、具体,却是教师几乎每天都可能碰到的教学实际问题,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旋律。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加强教学交流,掌握最新动态。

开展校本培训除了练好内功,还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开拓视野和思路。因此,学校积极为广大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派教师到外地、其他学校参加听课、听讲座、参观交流,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师们的思路,并把他们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育信息带回学校,使学校的发展充满生机。

四.目标:

1. 搭建实践平台,让教师对校本研究有感性认识。

(1)专家讲学,提高认识。

(2)反思案例,更新理念。

(3)集体评课,透视课堂。

(4)骨干引领,合作交流。

(5)组织访谈,引发思考。

2. 提倡人文关怀,让教师个性发展。

(1)让读书成为每个人的良好习惯。

订教学刊物,组织业务学习,进行终身教育,不断提高。

(2)从教师的需要出发,开展特色活动。

①“四课”活动(即:组内研究课、个人精品课、骨干教师公开课、优秀教师示范课)② 教学评优课

③基本功大赛

3. 建立反思型的教师队伍。

(1)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

(2)加强教研、加强反思。

篇6:园子小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实施方案

楚雄市八角民族中学 张会琼

邮编:675013 “国家的兴旺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必将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一所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并非仅取决于教师的学历,更取决于教师成长的制度与机制。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研究意识能否确立,是教师是否成长的关键。学校是否重视教育科研,是否确立良好的教育科研机制,是学校能否长足发展的动力所在,教师学习了教育理论,研究了教育教学,如果能够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开展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那么,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发展就会成为一种预见的现实。

一、问题的产生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角色的定位、行为方式的转变及专业化的发展,成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成为学者型、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然而教学中,我时常听到老师的抱怨:“现在学生太难教,现在教材也难教„”我想,其实不是现在的学生难教,也不是现在的教材难教,而是在新课程理念下,部分教师在自身专业素质、专业化发展方面适应不了先进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行为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师生整天关在教室里,严重脱离社会实践,形成狭小的学习空间,学生 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想象力得不到充分发展,从而常常出现师生对立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只有教师教育创新才能引导学生学习的创新。

目前,学校以加强师资队伍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学校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作为“教学反思环节”在基础教育中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词语,的确,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教学反思使我们“与时俱进”,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转变,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成长和发展。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更多的教师对“教学反思”认识不足,抱有一种漠然的态度,为了完成学校教研工作任务,有的教师在课后的反思中只用一句、两句,粗略的语言一笔带过,看似高度浓缩,用语经典,实则是无效之劳,应付之举,有的教师实在无法表达,就摘抄教育杂志,东一句,西两句,只要数量,不讲质量。于是教学反思成了教师们的一项任务,一种负担,真是苦不堪言。

二、问题产生探因

“教学反思”之所以难于推行,难入人心,教师难于完成,原因是客观存在的,综观教师们“教学反思”环节中出现的种种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个体认识不足,多年的旧教育观念以及现行的评价方式,给教师们带来了矛盾和不少困惑,认为教学反思是教育科研人员的 事,教师只要一心教好书,创收好知识,多考些分数就行;固而,不能养成良好教学反思习惯。

2、教师与教学研究的专业水平层次不高。综观我校教师的状况,新教师较多,大部分教师是刚从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热情较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缺乏教学经验,更缺少教育教学研究经验;还有部分老教师故步自封,不求发展,很难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不能把经验升华为理性的教研成果。

3、理论与实践未得到有机结合。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改形式下的教学研究不够,不能更好的用理论来指导教学,从而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4、教师的负担太重,致使很多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忙碌,由于重复,教师很少去反思自己的行为,而是按照经验进行处理。

三、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

要真正实施反思性教学,使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学校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学校要实行对反思过程的科学监控,并通过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从而调动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反思成为教师的生活和存在方式,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反思对自己专业的成长、自身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久而久之,使教师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例如:要求教师每周或每节课结束后,都要写下自己教学中发生的重要事件,记录下这些事件的细节,尤其是那些记忆中特别生动的细节;邀请同伴到课堂观摩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指出自己教 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发现反思与他评之间存在的差距,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反思与教学等。教师通过这些方式不断反思,概括自己实践的得失成败,不断改进,优化自己的职业行为,充分体现和发展反思意识,反思能力,进而实现专业自主和自身解放。

2、建立学习和反思制度,促进教师专业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在教育领域,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必定影响并决定着该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行为。教师工作的特点是日复一日重复且琐碎的事物,如果不加强学习,在每日的重复中,教师不知不觉会失去改变的激情,从而陷入思维定势、行为定势,渐渐便忘记学生的不同性,对书本教材知识的日益熟悉,反而忘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这就是一种退步。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很有必要建立起一种学习制度,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从而转变教育观念,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所反思。学习的方法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也可以要求教师经常读书,写读书笔记等等。

3、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成的校本教研制度。

(1)理论学习。围绕教学主题组内教师还不明白,还须理论指导,理论学习的问题,以组内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通过理论学习,做好心得体会或学习札记,并将理论运用到教学实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素质发展。

(2)集体备课。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周进行一次心得交 流讨研活动。主备课教师把教案以说课方式向备课组进行阐述,各教师认真倾听,或读教师教案,提出修改意见,在上课前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教案设计,经大家交流讨论形成成共识,再进行上课,课后再进行他评和自我反思评价。

(3)主题教研。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至少围绕主体选择一单元中进行备课,再选择这一单元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上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教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4)反思交流。各教研组定期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新促老”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4、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组和备课组教研活动的质量。要抓好教研组长的校本培训,通过教研组长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带动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教研组和备课组都应及时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教学改进的措施。教导处要加强各学科教研活动的管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每次活动都必须讲究实效,努力解决教学中的一、两个主要问题或突出矛盾。教导处要负责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期末或年终考核挂钩。

四、组织实施

结合本阶段的综合素质培训重点、教学实际以及提高措施,我校 积极开展了以下活动:

1、认真落实好集体备课、反思交流、主题教研、理论学习活动,活动时把集体备课与交流活动结合起来,主题教研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教研活动中,各教师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动,共同促发展。

2、积极且认真参加上级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和课赛、研讨课。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

3、咬定课堂不放松,狠抓“观课、讲课、说课、评课”四课活动,从学科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入手,扎实开展好常规教研活动,做好专题教研活动;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进行广泛研讨,首先要反思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策略﹑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如:选择了那些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教学中有哪些问题,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等。其次,要反思教学课堂中目的的预设价值观。再次,要反思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融洽,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否有害于学生及其主体的主体性张显,是否符合主题性原则。最后,教师应随时随心深刻地反思教学理念,教学伦理和客观的教学背景,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和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

4、实施“六个一”工程: 学 ——每月学习一篇教育教改理论文章; 记 ——写好每堂教学札记及教后反思;写 ——积极撰写学科教学论文,每学期至少写一篇研讨论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论文评比;听 ——每周至少听课一节; 讲 ——每学期主讲一堂高质量的 示范课; 编 ——每学期编一份考试试卷供本年级组作为月考考卷。

5、鼓励“闲聊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风气。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另外,就个别教师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提倡同伴积极协助,共同解决。

6、转变教学研究的方向,加强对课堂,对学生的研究,加强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业发展,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真实落实以学定教,加大对特长生的培养力度,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充分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加强、深化校本教研工作。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纲要、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反思揣摩,撰写教学论文,心得体会,教学札记,教学随笔、案例、教育故事等。着力解决校本教研中存在的教师被动参与,过于注重形式,针对性差,积累和反思不够等问题,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好校本教本工作,加大对薄弱班级的研究和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五、总结经验,提升成果.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研究实践,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对校本培训中“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从理论上、实践研究、操作应用、经验总结、成果交流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绩,其主要成果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教育观念有了较大转变,充分认识到了“教学反思”对 自身专业水平发展的重要性,整体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从操作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了反思方法.反思内容,并进行了一系列反思交流活动,培养了教师的反思习惯,形成了课课有反思,月月有研究性心得论文的局面。

3、校本教研中,通过上示范课、集体备课、开展专题学习交流心得体会等一系列实践研究活动,在学校内部学校之间交流教育教学,探讨存在问题,使教师们对自我教学反思有了较全面的提升。

4、成效显著。由于我校把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当作治教之本去抓,非常重视教学反思环节,因此,经过全校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体现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日益增多,实际教学能力达标率大幅度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教师撰写出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大批优质课在学校登台亮相。“教学反思”既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又使我校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大大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园子小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菜园子小学作文04-23

园子深处的秋天04-11

祖父的园子教案04-18

祖父的园子板书设计09-07

园子初级中学章程05-04

《祖父的园子》读书笔记05-04

祖父的园子如何预习05-06

我的园子作文500字04-26

祖父的园子特等奖教案05-14

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05-12

上一篇:巧做家务乐趣多作文下一篇:既是比喻句又是拟人句